
轉念當供養菩薩 解開香積煩惱念
「我怎麼會每天被困在廚房呢?」遠從馬來西亞前來支援的甘浩禎,有流利的英文溝通能力,在社區中常常承擔人文真善美,但從6月10日就已經加入賑災醫療團,卻被指派承擔香積,好幾次想跟著團隊外出訪視,在每天都像打仗的賑災行程中,總是未能如願。「其實每天我都揹著背包,想跟大家一起去帳棚區訪視,可是我不隸屬任何訪視路線——想上這輛車,沒我的車位;上另外一輛車也不行,我只能默默地看大家出門……」
這位巨漢的小煩惱,直到第七梯承擔香積的蔡岳勳一席提醒而解開:「佛陀成道之前,都需供養三百億菩薩;所以你可以轉換心境,把做香積這件事,當做是在供養菩薩!」

為了照顧災團員身體健康,他每天都會用心搭配食材,他說:「這裡天氣太熱,受限災區食材有限,我以番茄、鳳梨、味增、苦瓜來燉湯,清熱解毒,每次都要花上好幾個小時。」在廚房的時候,他也用心和飯店的廚師們分享慈濟於各地救災援助的故事,他說:「凡事把握因緣,在第一線或是幕後付出,我覺得能做就是幸福。」
市場採買需翻譯 照顧健康還省錢
每天早出晚歸的賑災醫療團,在災區吃的都是香積飯,只有返回飯店才能享受一頓熱騰騰的晚餐,這次負責第八和第九梯次賑災醫療團的香積志工,總共四位全是男眾,為了準備這些菜餚,每天清晨五點就要出門採買了,他們既是大廚,也是廚工,大小事一手包辦。

最後還是決定買瓜,好不容易挑到合適的,一旁的尼泊爾人利巴不僅身兼駕駛、翻譯,此時還要負責衡量商品價格,看到開價太貴的,還會幫忙殺價。利巴跟志工說:「老闆說原本賣四千五百盧比,他可以算你便宜一點,只要四千四百盧比。」
省錢真的很重要,大廚蔡順同馬上變成搬運工,雙手捧瓜多走幾趟,通通搬上車。「請他們搬要付錢,自己來就好。」
安住廚房不挑工 大廚小工皆菩薩
完成了採買,回到了飯店廚房一角,這裡是幾位香積志工大展拳腳的地方。曾在汶川地震中,每天炒六千人份量餐點的總舖師呂清潭笑說,這回沒法發揮實力,卻依然很認真地處理蔬菜,「以前的人說這樣剝才比較好吃,切的就是好壞都切掉了,像這樣子用手剝,就是比較好入口。」
料理的部分有大廚負責,來自新加坡的蘇章興專長是修車,在這裡就當這幾位大廚的左右手,「就負責收拾、洗地、擦地,等等收尾工作。」
不計較身份與任務,更不在意設備克難,香積團隊是讓賑災團維持體力與活力的幕後英雄。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胡青青 大愛新聞 吳志怡、梁家銘 尼泊爾報導 201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