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海外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進入第四天,學員們歡喜回到朝思暮想的心靈故鄉——靜思精舍。學員們除了參加出坡、親身體驗精舍的一天外,也在莊嚴的感恩堂裡聆聽德佺師父以及德宿師父分享他們的生活智慧。
勞務重且繁 想師不言苦
精舍師父們每天三點多起床一直到晚上,除了早晚課以及「靜思晨語」和「志工早會」的聞法時間外,其餘時間都投注在輪值工作,以勤苦的勞動來維持生活。
德佺師父娓娓道出他三年來承擔「園頭」(菜園執事)的心路歷程。
三年前,德佺師父剛承擔園頭時,育苗的第一步,就是一手拿盤、一手將一百多顆種子一一放入育苗盤裡,這看似簡單的動作,才完成第一盤就已經頭痠手也痠,但他還是不休息,直到把四十盤都完成;接續的工作就是澆水,給水太多、太少都不行;一段時日後,還必須把發芽的菜苗分批拿出去曬太陽,而花蓮的天氣多變,常常得和老天爺賽跑,在天候變化時趕緊收回菜苗;等移植到土地上,又因為種得太深或太淺而無法成活,所剩不多的菜苗還得對抗風雨。
「好辛苦!要種出一盤菜來真的不容易啊!」德佺師父的內心有些洩氣。
幾天後,因主堂維修,早課移到感恩堂,當他拜佛抬起頭時,前方「大地之母」植菩提的雕像映入眼簾,那一刻他想到了證嚴上人,眼淚便簌簌落下。「我只是育苗幾十盤就覺得辛苦;而上人要播種的是每一個人心中的菩提苗,辛不辛苦?」德佺師父反問學員。「辛苦!」臺下回應著。
「從培養一棵苗到最後能端上桌並不容易,而上人為我們撒下的菩提種子,能夠開花又結果的有多少?甚至能再向外播種的又有多少?」德佺師父要人人省思。
苦瓜喻人生 守分增智慧
4月份時,德佺師父撒下苦瓜種子,好不容易發芽了,想要搭建棚子,卻因人力不夠一直遲遲無法進行。他想:「一切就看因緣了!」

簡報上,德佺師父開心地秀出剛收成的第一顆苦瓜。他說:「苦瓜一顆顆定位,好比人人守好本分、做好該做的事。苦瓜它必須靠著網子向上成長,才能開花結果;而我們則要靠上人的法來輔助,那就要參加『晨鐘起.薰法香』,才能增長智慧。」
德佺師父勉勵人人,上人的法網已經布滿全球,聞法入心,走在菩薩道上才會沒有障礙。正如,苦瓜有蟲害,要用酵素除去,心中的「貪瞋癡慢疑」五條蟲,就要用上人的法療治。
讀經千萬遍 不如做一遍
「三刀(剪刀、菜刀、剃頭刀)及六槌(木魚槌、鐘槌、鼓槌、罄槌、板槌、鐵槌),是出家師父的基本功。」德宿師父分享輪值煮飯、打掃寮房、洗被單、摘菜、到淨皂及粉間等工作的體會。
在自力更生的修行生活中,精舍每個月固定要洗被單,洗好的被單須拿到四樓樓頂曝曬。曬被單前要先洗屋頂、再擦拭過,棉被還要分批曬個兩三天。一般的經驗,前一晚若有星星,隔天應該是好天氣。但德宿師父打趣說:「這邊的星星會騙人。」臺下揚起一片笑聲。有時師父們早上晾好被單,沒多久就聽到廣播要收被單,趕緊衝上樓去收了起來,結果雨又停了;就在上上下下樓梯中練就出一身腿力。
忙碌的精舍生活也有固定聞法的時刻。德宿師父說到最近上人於晨語開示,講述佛陀為四大弟子授記成佛,但過程都須先供養無數萬億佛。「上人教導我們要將每個人都當做未來佛般恭敬供養,累積未來成佛的資糧,像我洗被單就跟許多人結無相的緣。」德宿師父說:「讀經千萬遍,不如親自做一遍。」
凡夫去習氣 菩薩道不遠
透過簡報,德宿師父為學員簡介師父們投入主堂興建工程的點滴。興建完成的主堂大門上雋刻上人墨寶《無量義經》經文:「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德宿師父說:「上人很勇敢,要把我們帶到這個境界,要把我們每個有習氣的凡夫調教成菩薩。」

靜靜聆聽兩位師父的分享,來自越南的學員劉安平心有所悟:「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心中有法,有了正確的方向,全心全意去做,都能夠做到。」他要把所見所聞帶回越南,努力人間菩薩大招生。
海外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中,透過靜思精舍德佺師父及德宿師父的執事分享,學員感受到抱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精神的靜思精舍師父們,把工作環境當作修行道場,在單純的勞動中「藉事練心」,體悟佛法,是最佳的典範。【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施金魚 花蓮報導 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