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有許多「毒物環繞」問題,讓民眾想了很不安心。臺北慈濟醫院靜思書軒特別譚敦慈,於6月20日以「守護食安有方法」為題,針對坊間經常聽聞的生活傳言,與聽眾逐一分享解答,讓聽眾多了一分安心。
生活小知識 健康大學問
譚敦慈教給大家的第一招「生活避毒法」,提醒大家晚上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頭充電、不要邊打電腦邊吃東西、遠離「色、香、味」,以及過貓、九層塔都是可食用的等等,將其中的迷思與謠言,以科學的研究證明其有毒或無毒。
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幾乎已經到了人手一機的狀態,沉迷於手機遊戲或通話者更是大有人在,「在撥接電話的時候電磁波最高,要接電話或撥通時,最好是拿在一手臂遠。」譚敦慈拿出手機示範給大家看。
至於網路流傳「用電鍋蒸煮食物時外鍋不可加生水,必須用過濾過的水。」譚敦慈告訴大家,「這也是不正確的。」由於曾在實驗室做過實驗,自來水中的餘氯會隨蒸氣去除掉,沒有殘留問題。
「不要自己嚇自己。」譚敦慈在分享中經常提及這個觀念,她表示,慎食不一定要去買進口、昂貴的食物,「沒有神奇的食物,沒有單一食物,以選用當季本土盛產的食物、均衡飲食為原則。」
多動多咀嚼 少油少鹽糖

譚敦慈當場讓大家起身,檢視自己的身材有沒有「肚子抱西瓜、哈密瓜」或是「側邊掛香蕉」,同時讓大家測試自己能否單腳站立等,用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程度。
「永遠不要忘記,油就是油,每人每天限量在二湯匙以內。不管是什麼油都不可過量,聽說還有人喝油,這是很不好的。」有人說,喝椰子油可以預防老人痴呆,譚敦慈開玩笑地說,「那是因為你活不到得老人痴呆的年紀。」經過譚敦慈詳盡地說明,大家才恍然大悟。
食物簡單化 喝水益健康
譚敦慈建議素食者可以多吃堅果,如核桃來補充營養,「一天一湯匙就夠了,原味的就好。」她也推薦含Omega-3脂肪酸的酪梨、含膳食纖維及抗癌成分的新鮮毛豆,以及營養價值高的大番茄等,這些都是容易取得又健康的食物。
除了正確營養的補給,譚敦慈進一步要大家遠離動物性油脂,心血管疾病才不會不上身。此外,臺灣人喜歡含糖飲料,卻不知市售飲品含糖過高,每一個人一天只需二十五公克也就是約五顆方糖的量,多吃無益。
「喝水、喝水、多喝水,喝水有益健康,單純乾淨就好。」許多人刻意購買各類瓶罐礦泉水,譚敦慈告訴大家:「臺北市翡翠水庫的水就很好了,瓶裝水不環保,又容易有塑化劑。」她以隨身所帶的環保杯為例,教導大家如何選用環保杯,什麼樣的罐子不適合裝可樂或酸性飲料。
在蔬果處理方面,譚敦慈建議大家葡萄、蘋果和梨等水果連皮吃,也教導大家如何清洗去除果粉和蠟;至於奇異果、香蕉和芒果的皮則不要吃。「原來水要一口一口喝。」、「網路說奇異果的皮可以吃是錯的。」有人發出驚嘆,感受這真是寶貴的一課。

簡單新哲學 受用無窮盡
譚敦慈的分享,讓聽眾驚呼連連,才也增加了許多生活知識。然而,平時應該要如何取得正確的知識?譚敦慈要大家相信政府單位,像衛福部、農委會、醫療院所網站都有相關的資訊。
此外,為了延續林杰樑醫師為民眾健康把關的信念,因而成立的臉書「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譚敦慈都會定期在這個平臺提供資訊及健康食譜,民眾亦可以留言,她會儘快回復,如果有她不確定的問題,她也會請教其他專家。
到醫院來做檢查,剛好看到靜思書軒講座宣傳卡片的洪有信先生,把握機會前來聽講,也不時提出他的疑問請教譚敦慈,「基本的生活觀念都有講到,食物知識還很多,希望還有機會再聽更多。」會後他也請譚敦慈在林杰樑醫師的遺作上簽名。
一場精采的演講可以增廣見聞,改變人生,繼承林杰樑醫師的遺志,譚敦慈風塵僕僕到各地跟大家分享食品安全衛生的知識,只希望大家能有一個健康而安心的生活。
(文:朱秀蓮 新北市新店區報導201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