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給最需要的物資 流下感動淚水
在巴帝帳棚區裡開小店的Binu Tawdng,聽到志工恭讀證嚴上人慰問函時,不斷地擦眼淚;領到物資後,Binu與「室友」Butuli Tamang回到帳棚,趕緊鋪起床鋪,Butuli也是以前的鄰居,二人開懷地笑說:「今後不用再睡在地板上了!」
Binu Tawdng從慈濟踏入帳棚區後,即常與志工互動,她有感而發地說:「災後只有慈濟,是慈濟帶來我們最需要的床。」由於災區物資匱乏,她想要的就只是一張床,如今慈濟送來了,她也以捐錢來表達最深的感謝:「雖然上人沒有來,但是有這麼多弟子來關懷。希望有生之年能到花蓮見上人。」室友Butuli 在一旁也淚流不止,她說:「這是快樂的眼淚。」

積善之家 親身投入發放
下午的立巴利帳棚區發放,同樣在溫馨熱鬧的氛圍中舉行。儘管物資缺乏,居民Anjan Sainju卻主動歸還額外拿到的另一張領物券,「我要誠實,不能多領。」
基尚.拉爾.杜加(Kishan Lal Dugar)、Jatan Deri Dugar這一對企業家夫妻,與孫女Shrish Dugar、Bhavika Dugar一起參加發放。家族的大家長基尚共有三個兒子、二個女兒,整個家族都一起投入慈濟援助尼泊爾的發放活動。

而基尚的大兒子納瑞許十分認同慈濟,選擇參加另一場發放在曼索里帳棚區的發放,他說:「與慈濟合作有一段時間,都沒有走到前線,今天特地來參與。」納瑞許與志工進帳棚裡,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形,幫忙鄉親鋪好福慧床,並檢視其安全度。第一次接觸,他感觸很深:「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領到福慧床,居民紛紛將家當、墊褥,及棉被移到帳棚外,挪出空間以便組裝福慧床,雨季來了大夥不用怕被子濕了。在地志工Unisha Gainju一家五人,與四十人共住帳棚。擁擠的空間,他們只能放二張床。但是Unisha已感很滿足,因為父母不需再睡地板,下雨時家當也不會濕透。
日存兩把米 布施窮人與飛鳥
在嘉納西海卡立中學教書的老師曼珠哈,源於對印度教的虔誠信仰,她總會準備煮飯前,除了從米缸掏出家人要預備食用的米之外,額外準備再掏出兩把米,一把放進一個藍色的小米桶,這是準備用來布施給窮困人家的。

曼珠哈老師煮飯前另外掏出的一把米,則是準備給天上的飛鳥,「裝一杯米給鳥吃,在頂樓。每天要分享或捐贈的比例,約是百分之五或十的去給予,這是很自然的,我從小就是如此,我相信上天。」
(大愛新聞 真善美志工朱英彥、林秋玉、周幸弘 綜合報導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