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人醫會試啼聲 初次義診有條不紊
地震後,喜馬拉雅山上的比故修道院包括道場建築、學校、圖書館都全毀,且靠著直升機來回十八趟,才將五十七位比丘尼全數安全救出,目前暫居於加德滿都,努力適應著新環境。而慈濟一直關注著這一群修行人,也在6月27日,賑災醫療團來到僧侶們的暫居處,照顧他們的健康,也照顧鄉親。
特別的是,這是第一次以尼泊爾本土人醫會為主力的義診活動,除有本地的六位人醫和六位本地志工熱烈參與,另有三位臺灣醫師、一位新加坡醫師從旁協助。而本土的人醫會初試啼聲,各項準備工作都進行地有條不紊,不僅醫藥與發放物資數量齊備,義診場地也寬敞整齊;當志工抵達時,比丘尼已在規劃為等候區等候,依序安排有掛號、量血壓及六個門診,看診後的領藥及領藥等候區,甚至連志工用餐區都面面俱到,動線安排足見他們的謹慎用心

而身為軍人的Shyam Tamang在地震後出任務時,見到許多家庭天人永隔、家毀夢碎,心中非常悲傷,也看到很多人只是抱怨、抗議,表達不滿,當他參與了慈濟志工的行列,對〈普天三無〉這一首歌,特別有感,也跟大家一一介紹歌詞,希望大家可以互相尊重,和平共處,重建家園。
醫師服務好用心 病人受惠好安心
本土志工在等候區發揮了極大的良能,帶動手語、分享靜思語讓等候看診也能深入了解慈濟;而尼爾蒂斯醫生相當謹慎,在義診一開始就特別前去關懷掛號櫃檯的狀況。
掛號之後,僧侶們前往不同的門診區看診,這一邊,小比丘尼的用藥劑量需依體重開藥單,志工們趕緊到商店購買體重計;另一邊,勝偉醫師用心傾聽僧侶述說病徵,但因病狀需進一步檢查,只好請這位比丘尼,後續再到醫院就診。

而參與過其他救災義診的Ratna醫師則認為,慈濟人醫會義診有志工引導,讓動線順暢,病人不需詢問下一站的去向。
尼泊爾人醫會首場義診在齊心努力下順利展開,從第一到第九梯次幾乎全程參與賑災工作的尼爾醫生,對於本地人醫開始第一次義診感到很興奮,雖然未來還有很多事要面對,他有信心、責任與使命,承擔並傳承。
(文:慈濟賑災醫療團 尼泊爾報導 20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