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別處沒有的 沙畫經藏演繹

$
0
0
「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2017年1月6日,「2016花蓮監獄水懺演繹暨歲末祝福」舞臺上,傳來古箏悠揚的樂音,沙畫班收容人脫下囚衣,換穿演繹服裝,合作演繹《水懺》「懺悔煩惱障」〈意望深無底〉及〈工筆繪畫師〉二首曲目,開啟了懺悔法門。

歲末祝福重頭戲 沙畫演出

由佛教慈濟基金會及法務部矯正署在花蓮監獄(簡稱花監) 合作舉辦的歲末祝福,在2016年已進入第三個年頭。自從沙畫班在2012年成立以來,每年的沙畫演出已然成為歲末祝福的重頭戲之一,年年都值得期待。

花監沙畫班是由教誨師蔡錫賢一手促成的。當他從宜蘭監獄轉任到花監服務時,便積極向典獄長劉世添推薦,收容人阿瑋、阿福、阿鑫 (皆化名)……等六人自告奮勇參加。沙畫班成軍後,成員自行上網學習,無師自通,漸漸地在場場的歲末祝福中,精湛演出,令人讚歎!

2016年水懺演繹暨歲末祝福,慈濟志工吳燕妮給予沙畫班一個不同以往的超級任務,希望藉由沙畫演繹來呈現《慈悲三昧水懺》的經文意涵。吳燕妮就只有給予《水懺》經文,其餘的發想皆由沙畫班自行創作腳本。

接到任務後,沙畫班開始不斷地討論與構思。「心是乾淨的,是因為被滾滾紅塵染濁了。」;「貪、瞋、癡讓自己欲望深無底。」吳燕妮在《慈悲三昧水懺》讀書會時,適時地善誘,讓他們聽見內心的聲音。創作過程中,不再只是為畫而畫,而有更多的省思。

阿福主要負責編劇,入獄前原本開一間小小的工廠,賴以為生;但當他看到以前讀書不怎樣的同學,賺的錢比他多,心裡很不平衡;阿福想盡辦法賺了很多錢,洋洋得意上酒家揮霍,同時卻也染上了毒品,把賺來的錢都花光了,最後挺而走險販毒,終至踏錯一步而深陷囹圄。

阿福紅著眼眶說:「一個『貪』字,讓我產生莫大的遺憾!」《水懺》的法水讓他的心漸安定下來,接受制裁;一路走來,阿福感謝妻子的不離不棄,也察覺自己臉上多了些柔和之氣。

心如工筆繪畫師 用心呈現

舞臺上沙畫演繹,主要由阿瑋和阿挺合作擔綱;當演繹〈意望深無底〉時,阿瑋戴上「痴」的面具在前作畫,阿挺戴上「貪」的面具在後起惑。因為一顆心沉淪於「痴」和「貪」,而深陷在「錢」、「權」、「色」、「殺」和「毒」的漩窩中,天天過著迷茫的人生。

阿瑋回憶過往,在父母離異後便跟著生父一起生活,但後來被母親帶走,寄養在阿姨家。待母親再嫁後,轉和繼父全家人住一起,但阿瑋感受不到新家的溫暖,漸漸和繼父與母親疏遠,進而呼朋引伴染上毒癮;在當完兵後,阿瑋更變本加厲進而販毒。

加入沙畫班,阿瑋很用「心」在演繹上;為了畫出心中的佛,他足足練了兩天,「以前的沙畫是為了追求表演;現在是要讓同學看得懂佛法的道理。」阿瑋自我省察,「以前好似站在迷宮中,迷茫地過日子,連最親愛的媽媽都想離的遠遠的。」現在,阿瑋只要創作一樣好東西,就迫不及待地想跟媽媽分享。

心漸撫平起懺悔 未能盡孝

沙畫上的燈光隨著演繹情節不斷變化,燈光主控者阿峰耳聽四面、眼觀八方。從沒學過電工的阿峰,經阿鑫指導一點就通;兩人和諧的合作模式,只為求盡善盡美。「以前都是理直氣壯,現在彼此會相互幫忙了。」阿峰靦腆地說著。

過去的日子,阿鑫常因脾氣不好跟人打架鬧事,左耳就因這樣被打聾了;過去阿鑫一直過著打打殺殺的生活,因為違反槍砲法而被判刑入獄。

阿鑫透過讀書會對佛法有初步的認識,「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阿鑫懺悔曾被他傷害過的人,以前常因刑期太過漫長懷恨在心,現在憤恨的心漸撫平了。服刑期間,阿鑫的爸爸往生了,他後悔地說:「我錯了,沒來得及孝順爸爸。」

心存善念境是善 虔誠禮佛

沙畫演繹中,古箏的圓妙潤滑和鐘聲的清脆祥和,帶動全場的氛圍,眾人的情緒隨之盪樣。彈奏古箏的阿璋和敲鐘的阿樺是親兄弟,因為沙畫需要音樂伴奏,蔡錫賢老師主動邀約兩位加入演繹團隊。

阿樺和阿璋出生音樂世家,外公玩北管,祖父和媽媽會彈奏揚琴,父親則拉二胡;阿樺擅長打爵士鼓,阿璋的古箏彈奏手法一流,兩兄弟從小耳濡目染之下,音感絕佳。父母對兩兄弟可謂寵溺有加,但兩兄弟卻因陷入毒癮而不能自拔。

阿璋讀了《水懺》經文,「以妄心生邪思,因外境染諸著……」知道原來一切的根源都在於「心」。兩兄弟在法會中以古箏和鐘配合沙畫說法,樂章和著經文,「要懺悔,要知錯改過!」聲音一直迴盪在阿璋的腦海中。

「……心存善念境是善,惡念存心惡無邊。」〈工筆繪畫師〉在阿璋輕輕劃過古箏的高亢旋律中,將沙畫演繹帶入高潮;阿瑋畫出心中的佛,找到人人至善的一顆心。演繹圓滿,藉由法水洗去欲念塵埃,沙畫班成員雙手合十,引領現場所有的收容人虔誠禮佛,全場動容不已。【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羅枝新、蘇慧智 花蓮報導 2017/01/06)

幹部陷憂鬱 老委員牽出來

$
0
0
「改變一個人,可以救全家人。」這是證嚴上人時常對弟子的叮嚀,而張金火從年輕時候跟著母親認識慈濟,後來成家立業後,也跟著妻子一起受證慈濟委員慈誠,但是獨自創業所受到社會的金融風暴影響,讓張金火有一段時間陷入了低潮,還好靠著法親的關懷,張金火終於心開意轉,又再次投入志工的行列。

年少順遂 一路平安成長與求職

張金火出生在苗栗縣頭份市,有著客家血統,家中有八個兄弟姊妹,張金火排行第七。在他國中一年級的時候,父親因病往生,家裡的重擔全落到母親身上,從此母親日夜以做裁縫養家活口。

一向勤走佛寺廣結善緣的母親喜歡帶著張金火及弟弟到寺廟共修念佛,讓從小愛跟隨的兒子張金火也感受到這股向善的氣息。當時慈濟志工高愛也經常與在萬華龍山寺與張金火母子相遇,因此熟識之後,張金火全家人便在1979年全都成為高愛的慈濟會員,同時更在花蓮慈院興建時期,亦響應捐病床。

靠著半工半讀,張金火自力更生,完成學業,從世界新聞專科學業,結婚之後與妻子居住在板橋市,育有二位乖巧的兒子。初入社會的張金火先在中華日報上班,後來又與哥哥學習印刷製版,進而有機會到全國最大的國璽彩色印刷公司上班。因緣成熟之際,又自創立彩色印刷設計公司,生意興隆時期月入數十萬元,也讓張金火夜裡常在杯觥交錯的場所流連忘返。

後來當張金火的母親往生後,他接受志工高愛的引薦,加入慈濟同行善事,2009年元月受證成為慈濟慈誠隊,同時妻子呂玲敏也被感召,2010年元月張金火更是陪著妻子一起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夫妻雙培同行菩薩道。

接受治療 恢復健康告別憂鬱症

但是,在2012年期間,隨著全球經濟的低迷,張金火成立的彩色印刷公司,接單一年不如一年,讓他的心情也跟著震盪不安。張金火的精神終究抵不過現實的考驗,他經常在夜間徹夜難眠,導致自己白天處在半睡半醒之間,茶飯變得淡然無味,聽到任何一點聲音都覺得吵雜難耐,心情惡劣脾氣暴躁。

看著張金火的變化,令妻子呂玲敏傷心難過哭泣說:「你完全變一個人,家庭怎麼辦!」張金火也暗自哭泣感嘆,他告訴妻子:「沒辦法啊!人生已經是黑白、沒有希望。」因為無助的張金火在自我煎熬,胡思亂想之下,經常想著如何了斷、解脫自己。

聽聞張金火的不順遂,慈濟志工曾添城與黃凱澤紛紛來關懷,驚訝過去相當精進的張師兄怎麼變得如此的委靡?志工們紛紛奉勸張金火必須接受醫師治療;年歲已八十的高愛知道此事,忍著腰椎的疼痛,攙扶著樓梯欄杆一步一步來到張金火位在四樓的家,面對高愛的關心,讓張金火感動不已。

於是張金火接受神經內科醫師的檢查治療,發現自己已經是患了嚴重的憂鬱症,而自己因長時間的失眠,也產生新陳代謝不穩,內分泌失調,併發腸胃不適,導致體重一路下滑。張金火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經過一年有餘,漸漸走出黑暗的世界,終於張金火聽到醫師說:「你可以畢業了!」讓他覺得自己重見光明,重拾過去的自信。

重返志工 與身旁親共行菩薩道

從那次的低潮中,張金火面對從有到無的事實,發現放下也未必是失去,看著自己長期呵護的兒子,在自己生病期間,心智頓然成熟,畢業後就業也堪稱順利,讓他及妻子安心無後顧之憂。於是張金火重回志工行列,承擔起幹部,以感同身受的心陪伴法親。

尤其在陪伴中,張金火得知有位社區志工原本習氣不好,常會毆打太太,與孩子互動更是欠佳,讓太太常拭淚嘆命苦。於是張金火起了悲憫心,努力規勸這位志工:「不要因為自己的脾氣,將家裡搞得雞犬不寧。」因此張金火陪著他多做慈濟事、改變習氣。

終於這位志工完成授證,從一個人見人怕的兇神惡相,改變成溫和可親的好人面目。看到對方這樣的轉變,讓張金火想到證嚴上人常叮嚀弟子們:「改變一個人,可以救全家人」其方可證。

現在的張金火不只自己做慈濟,尤其當妻子呂玲敏也去做慈濟時,他就留在家裡做家事,夫妻同心同道同志業。張金火覺得慈濟的美,美在法親們都是平等心,一起精進聞法,一起共事行善,大家不分彼此和樂融融,遠比有形的寶物更為珍貴。【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羅秀妗 新北市報導 2017/01/12)

送便當倡素 喚大家愛地球

$
0
0
「原來素食可以這麼好吃,真的謝謝你們的用心!」高雄女中人事室主任王玲華對於慈濟志工的送餐表達她的感謝。除此,她認同地說:「我們都以環境保護為出發點,也正視地球暖化的問題。」

為響應「111世界蔬醒日」,高雄鼓山區志工從2016年12月開始,積極於社區推動「一個人,一天素,救一個地球」網路連署,並積極對機關團體、校園、企業勸素送餐,除此更邀約社區民眾於1月11日(2017年)世界蔬醒日當天,來到鼓山聯絡處享用蔬食餐點。

蔬食親體驗 人人盡心力

「我們發現只勸素是不夠的,最直接的作法就是藉由送餐,讓許多民眾改變素食不美味及不營養的刻板印象。」慈濟志工李碧海提出心中的感慨與建言。在獲得大家的共識下,志工兵分三路於鼓山區內進行拜訪,沒想到獲得大家熱烈響應,共有十五個團體加入素食送餐。

「這樣做法對志工是很大的挑戰!」志工張美芳明白表示。為此,志工於前一日即開始忙碌事前準備,除了近一千個餐盒及餐盤洗滌,洗菜、切菜,連備用的鍋爐也做了一番檢查與添購。

11日凌晨三點,幾位負責烹煮食材的香積志工即開始工作,包括滷豆干、涼拌川耳、青花椰菜……等八道菜餚陸續出爐。另一頭,志工前一天製作好紅豆紫米甜湯,也分成幾小鍋整齊擺放著。

「高麗菜沒了!快補上!」為能將六百六十四份素食餐盒準時於早上十一點送抵十五個機關團體,高雄鼓山聯絡處裡近七十名志工,將口罩、圍裙、頭巾穿戴整齊,圍站在兩列長桌旁,如工廠輸送帶般動作快速的將八道菜依序放入餐盒中。

送餐食勸素 用心備周全

「今天我排輪休,等一下我要幫我同事送餐。」拿著二十個餐盒,準備為同事打餐的志工翁秀施喜孜孜的說著;那一頭,蹲在保暖袋前整理裝填好的餐盒及水果的陳麗妃,準備趕去服飾店上十點的班,她急呼呼的說:「附近的商家都很認同,也參加了連署,雖然我忙一點,但非常值得。」

不到十點半,所有餐盒準備完畢,幾位男眾志工核對團體名牌及餐盒數量、水果、甜湯等細節,接著將「一個人,一天素,救一個地球」海報貼上外送的餐籃上,一一搬上志工的車,依著分配好的八條路線,分送至十五個機關團體。

冬陽煦煦,學生上課中的靜謐校園內,成排的大王椰子在微風吹拂下款擺枝葉,發出陣陣的沙沙聲。第一排校舍的穿堂上,陳俊宏及張仁富兩位志工將餐籃放至預先確認位置上;與志工接洽的學校人事室主任王玲華,一看到志工備妥的餐盒、水果及甜湯時,不由得驚呼:「哇!菜色看起來好美,你們準備的好周到喔!」

在分送各處室餐點的同時,王玲華主任分享:「當慈濟志工到校勸素及推動『111世界蔬醒日』,校方隨即由各處室去推廣連署,雖然這次僅限於教職員工,但大家反應非常踴躍。」她也談及校方非常尊重學生及教職員茹素的意願,也會特地為茹素的人代訂素食餐點。

拉近社區心 茹素愛地球

「阿公,來!這邊坐!」志工親切地和鄉親打招呼;在部份志工前往各機關團體分送餐點的同時,鼓山聯絡處也因社區民眾扶老攜幼前來用餐而忙碌著。

在小小的聯絡處,來了近兩百位的社區民眾,志工熱情地招呼,氣氛顯得熱絡自在。有人開心的說:「哇!這好像社區鄰居在一起吃尾牙的感覺。」對於志工今天準備的餐點,許多人一邊吃一邊豎起大姆指説:「讚!」來自印尼的咪咪,沒有太多吃素的經驗,她說:「我不知道素食有這麼好吃!」

用餐時,志工在臺上表演手語,〈阿爸牽水牛〉、〈吃菜尚介讚〉……等樂音感染下,大家愈發地輕鬆愉快,也更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隨後志工張美芳藉由影片欣賞及環保問題的搶答,讓大家明白茹素對環保的重要性。


齊心終圓滿 努力有回饋

負責食材採買及烹煮的志工吳美蓉,聽到社區民眾的肯定,開心地說:「其實只要用當季時令的食材再用心搭配,蔬食也可以吃得美味又營養。」

素食供餐反應相當熱烈,在社區民眾口耳相傳及志工的邀約及送餐下,從原先預估的八百多份,增加至一千多份。負責洗米炊飯的志工蔡錦,無法想像自己是如何地在有限的時間及器具下,完成這些艱難的工作。她開懷地說:「我從凌晨三點就開始煮飯,一直沒停過,連續煮了十三鍋飯,但是我做得非常開心。」

「原先擔心人力不足,但在大家的努力下都圓滿達成;最重要的是,我們讓民眾了解,吃素對減緩地球暖化是有幫助的。」志工張美芳說。

當志工們從手機接收到一則則,接受送餐的機關團體發出的感謝訊息,如獲得一分分的鼓勵,滿是歡喜;志工期許能朝著鼓山聯絡處,每月一次勸素供餐的目標前進。【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胡青青 高雄報導 2017/01/11)

毫芒藏愛 天下家親

$
0
0
【證嚴上人1月12日臺中清水歲末祝福開示】
「新年頭,舊年尾,我們很多的希望就是放在這時候開始,我們應該用感恩的心,感恩過去平平安安,讓我們過來了。所以每天都要抱著感恩心,未來我們也要抱著很虔誠,而且很尊重未來的每一天,如何利用我們的人生,做對人間有意義的事業,這就是生命的價值。」

證嚴上人1月12日上午於臺中清水靜思堂慈誠委員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感恩會中,與來自苗栗、大甲、清水、梧棲、沙鹿、龍井等六個地區的慈濟志工共聚一堂,在歲末年終之際,向大家道感恩,祝福新年好。

「每過一天,我就是這樣想,我又減一天過了,我到底還剩多少呢?我不知道,所以我要好好利用每一個時刻。」上人分享,每天醒來的第一刻,就是懷著感恩心,開始就是立願要很謹慎做好每天應該做的事,時時自我警惕,希望人人要有這樣的生活,過這樣的日子,我們的生命才不會浪費。

毀滅災難現無常 以工代賑復信心

《2016慈濟大藏經》的影片顯示了現在的氣候異常,動不動就四大不調和,4月厄瓜多的強震等於是毀滅性的災難,破壞五個城市,災情相當嚴重。上人開示慈濟志工就是用誠意、用愛,去到那個地方。

當慈濟志工到達目的地時,馬上與上人視訊連線,透過螢幕將厄瓜多的災況傳回臺灣花蓮,並向上人報告災區情形。從中可見地震過後,許多人的家園都已破碎,令人看了於心不忍。於是,上人指示慈濟志工帶動「以工代賑」,鼓勵災民站起來,鼓舞他們用自己的力量來恢復自己的家園。

「菲律賓曾經經過這樣毀滅性的大災難,我們是以這樣的方式去幫助他們,現在菲律賓已經繁榮起來。」

上人指出,厄瓜多的縣市長在聽到慈濟志工的分享後,他們也知道,在NGO的團體中,慈濟這樣的救災方式有被提出來討論,他們樂見慈濟志工以這樣的方式帶動,所以將災區委託給慈濟,志工就開始規劃,一縣一縣去呼籲,將意志頹靡的人一一帶動起來,鼓吹人人用自己的力量來恢愎自己的家園。

「因為這樣,每一天發放工資給他們,可以有得吃,又有工資領;厄瓜多人也很精進,一聽到有機會恢復家鄉的經濟,大家就凝聚力量,大大小小、老老幼幼全部動起來,很快街道清掃好,大家打掃得很快樂,打掃到連拿起掃帚也可以翩翩起舞,唱起歌來,他們的心快樂起來,真正精神力量提起,而且時間緊緊把握住。所以只要人人勤勞,國家就可以復興,可以甦醒起來,復甦起來,國家就得救了。」

改善生活富心靈 千里傳法復聞法

慈濟不只是救濟這些人的貧,也將他們的心門打開,讓貧困的人也可以去幫助比他更貧困的人,不只是救他們的生活,也開啟了他們心靈的富有。

在非洲,以南非為主的幾個國家都已經有本土志工,起初都是由臺商開始灑播愛的種子。上人提及,非洲國家信仰的是天主、基督教,當慈濟志工進去後,並未介紹佛教或改變他們的宗教信仰,而是去幫助貧困的人,除了提供物資外,也讓他們了解人與人之間不是富有才可以幫助人,小錢同樣可以造福,做大功德。

上人指出,慈濟跨國去救濟的國家中,有的本身也很貧困,但他們還可以去幫助鄰近的國家。「他們感覺這是他們的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非常高興;就是這樣的觀念,讓愛的觀念凝聚起來,慢慢他們瞭解這個觀念後,開始探討我們的道理。」

非洲苦難的國家很多,上人勉勵志工要去開闢非洲苦難的國家,希望讓人人不要沉淪在貧窮之中,要讓人人心中有愛,心若富有,精神振作起來,自然他們的人生會改變。

「他們現在很努力,有時候從南非到納米比亞要兩千多公里,他們沒錢,也一樣掏腰包,坐車三天,在車上過兩夜,三天一趟,為了要去那裡度人,為了要去傳法,這樣兩夜三天,來回就是要七天的時間……」

上人也感到欣慰,「現在納米比亞有一些種子出來了,同樣愛心開拓出來了。每一國都有種子,這就是天下愛的力量。所以我都一直覺得,雖然我人在臺灣,來到清水,感覺這是我的故鄉,不過,天下是我的大家庭,真正是看到天下每一個人愛的力量,都是同樣用愛在付出。」

淨水一滴入大海 合抱之木始毫芒


慈濟的大愛精神已推展到五大洲,救濟將近一百個國家。

「在半世紀裡面,慈濟行願半世紀,愛灑五大洲啊!近半數的國家我們都救過了,這是愛的力量,大家用愛付出,慈濟人不分你的國、我的國,就如他們到各處去都是比手語〈一家人〉一樣,彼此之間,我們都是天下一家人。非洲雖然物資很貧,我們也是去啟心大富,把他們的心門打開,人人本來就有用不完的富有、智慧、愛,每一個人都有,雖然物質是貧,只要你的心打開,也會去幫助人,哪怕每一天一元,或者是每一天五角,我們若累積起來,同樣可以救人啊!救的不只是一個地方,我們可以一滴水入大海,救天下人,和天下眾生結大福緣,慈濟五十年多前是這樣,現在與任何一個國家,同樣用這個法去帶動,一方面救濟,一方面帶動他們的『竹筒歲月』。」

慈濟本著菩薩慈悲的襟懷,透過付出中體悟佛法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佛陀的道理真正我們說不完,說不盡,不過,它看不到,也摸不到,這就是道理。你把種子放到土中,有水、有陽光、有空氣,自然這顆種子就發芽,慢慢成樹,合抱之木,大家用手圈起來的樹,原來這棵大樹就是小小的種子,這就是道理,植物的理,生物的理等等。這是眼睛看不到的,所以我們要開智慧,道理我們要聽。」

上人開示:「愛的力量是點點滴滴累積而來,我們了解的精神,也是要這樣日日來累積,大家共同一個法,自然我們的人間很合,合和互協就有力量可以救人,我們的社會才能很祥和、平安。」

【電鍋年菜】 蔬食佛跳牆

$
0
0
傳統佛跳牆製備原本工藝繁復,需先把多種原料分別採用煎、炒、烹、炸多種方法炮制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種菜式,然後一層一層的舖放甕裡,把壇口密封放在火上加熱慢慢煨燉五六個小時。花蓮慈濟醫院提供的「蔬食佛跳牆」食譜,減去了繁複的製備過程,使用電鍋就可以製作。

【器材】甕、大白圓盤

【食材】栗子10顆、鳥蛋10顆、烤麩、芋頭1顆、紫山藥半條、香菇粉3小匙、桂竹筍/冬筍3小條、紅棗10顆、香菇5朵、猴頭菇10顆、金針菇 1包、秀珍菇1包、大白菜5片、白蘿蔔半條、香菜1把、素筋1包、素魚翅1包、高湯1000c.c(玉米、大白菜、高麗菜、白蘿蔔、紅蘿蔔熬成)

【作法】

1.先將栗子、芋頭、紫山藥、烤麩、猴頭菇……等澱粉類食材油炸備用。

2.依序一層一層將大白菜、冬筍、芋頭、紫山藥、考麩、猴頭菇、金針菇、秀珍菇等食材舖放甕裡。

3.電鍋內放入三杯量米水,將甕放入電鍋蒸熟,使湯菜充分融合,是在家裡也可輕鬆製備的過年年菜。

(食譜提供:余春櫻)

減災有感 校長寫歌獻慈濟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慈心建屋、濟世渡眾、學子的笑容、築屋的心、愛如此寬宏、我感恩的心、如潮洶湧」,2017年1月12日的下午,慈濟臺中清水靜思堂響起一首清亮感恩的旋律。

校長有才更有心 作歌謝減災工程

慈濟基金會在1月12日,於臺中清水靜思堂舉行歲末祝福,證嚴法師在主持歲末祝福受證及點燈祈福儀式後,12日下午,來自苗栗地區接受慈濟基金會「減災希望工程」援建的學校代表,特別到清水靜思堂參與歲末祝福。而來自苗栗縣造橋國中校長林育伸,為感恩慈濟援建老舊校舍,唱出自己創作的「築心雋永」,向證嚴上人及在場上千位慈濟志工,表達內心的感恩,讓與會者為之動容。

慈濟基金會指出,全臺共有包括屏東縣、高雄市、臺東縣、花蓮縣、苗栗縣等二十多所學校列入慈濟「減災希望工程」援建學校,透過新校舍的援建,兼顧安全、環保、文化與機能的多重目標,為偏鄉學子提供良善的學習環境,同時也達到守護學子的校園安全。

其中在苗栗縣,有多所學校校舍老舊,甚至有的已經是危樓,無法使用。2016年6月6日,慈濟基金會同仁及中區慈濟志工,會同建築師及苗栗縣政府人員分別至苗栗苑裡高中、造橋國中、後龍國中、公館國中、后庄國小、及六合國小進行現場勘查。

2016年6月8日,慈濟基金會將援建苗栗縣六所國中小校舍減災希望工程,於苗栗縣政府舉行簽約儀式。苗栗六校,預計2017年開工,2018年底以前完工。

慈濟基金會表示,國家之大計在於教育「教育是希望工程」,上人開示時指出,社會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培養在教育,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就學場所,校園就需要讓孩子能安全、安心。

當苗栗縣造橋國中校長林育伸,在上千位臺中、苗栗地區慈濟志工及上人面前唱出「在愛的校園裡、希望無窮、感恩知足奉獻、幸福與共」歌聲時,來自臺中清水靜思堂響起的,是慈濟與大家共同對學童在安全校園「愛的守護、善的循環」共鳴之聲!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製燈厚工 省錢省電不失色

$
0
0
慈濟志工製作的展燈別有一番特色,樸實中富有佛法、環保及科技元素。「2017臺灣燈會在雲林──吉鳴雲揚」自2月11日至19日賞期九天,慈濟展燈區位於高鐵雲林站前的虎尾主燈區,志工虔誠邀約全臺及海內外的鄉親朋友,一同來共襄盛舉。

展燈設計 採用省電LED燈

展燈的「靈魂」,從佈電線到彩繪、安裝電燈、發出亮光。在五彩繽紛的燈海中,「電」賦予花燈生命的主要來源,六座展燈全採用省電的LED燈做裝飾。

從事水電業已經四十年的志工陳清榮說:「慈濟一向講求節能減碳,保護地球;所以整個花燈的設計,都採用LED燈管。」其中一座展燈,「小靜思精舍」的配用燈座需三十瓦特的耗電量,但卻有三百瓦特的效能,具有十倍的省電效果;另菩提葉周圍、裡外,各有一條「條燈」亦採用省電的LED燈。

陳清榮和志工劉世文彼此合作無間,陳清榮說:「先模擬燈具的排設?燈光照射出來的效果如何?把放置燈具的位置找出來,再拉線。」兩人都利用工作之餘,到了晚上才測試燈的「亮度」及「角度」。「我們沒有做花燈的經驗,但有專業的技術與肯學習的心!」劉世文慎重起見,在燈座進駐展區之前,會先在雲林聯絡處完成,看亮度的情況再做調整、補強。

為了省下龐大的費用,志工在小靜思精舍屋頂架設「軟條燈」,用一條燈線一體成型、不分段,因為分段後,每段就需設一個啟動器,花費越高。所以要先思考條燈的動線,且讓條燈顯現小靜思精舍的莊嚴,期望用最簡約的方式處理電路問題。

虔誠慎重 書寫菩提鐘經文

志工蔡永峯在設計「淨斯菩提鐘、鼓」展燈時,有一天他靈機一動,想到志工楊欣融有實體的菩提鐘、鼓,便向他借來,想用投影機照射在牆壁上畫模型,但家裡沒有投影機設備。父親蔡清森苦思後,採用一般燈具照射,照在牆壁的夾板上,再依陰影在夾板畫出葉脈的線條,然後放大圖騰來當模型,雖是土法煉鋼,卻很確實地完成了理想中的作品。

而「淨斯菩提鐘」展燈的最後一道手續,要在燈布寫上《無量義經》經文,這部分由志工周銀財接力。周銀財習寫毛筆字十多年,亦在社區的一片圍牆上用油漆寫上「靜思語」、《三字經》及《弟子規》;因此被大家推崇,為菩提鐘寫上經文。

「平時在牆壁寫字的時候,寫錯可以擦掉重寫,但是寫在菩提鐘的燈布上就不一樣了!」周銀財強調,燈布的質料有毛絨、不易吸水,不像一般的紙;沾墨時也不能太多汁,需要一字字用心書寫,讓它慢慢吸收墨汁。

「我很慎重、虔誠地寫,就是龍天護法也會來協助,所以能夠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圓滿一百四十四字的經文。」周銀財希望這經文,讓大眾看了能心生歡喜。

過了農曆新年就屬十二生肖的雞年,「2017臺灣燈會在雲林──吉鳴雲揚」「雞」取其諧音「吉」,將於二月開展。經志工合力創作的六座展燈「小靜思精舍」、「淨斯菩提鐘、鼓」、「水立方」、「發燒的地球」、「竹筒歲月」及「慈濟50」LOGO的主燈屆時亦將隆重登場,敬請大家蒞臨觀賞。【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淑媖、張如容 雲林報導 2017/01/09)

電鍋年菜 開運白玉蘿蔔盅

$
0
0
蘿蔔的閩南話為菜頭,取其諧音有好彩頭、好兆頭之意。開運白玉蘿蔔盅運用了多種食材、富含纖維,且運用電鍋蒸煮以減少過多油脂的攝取,是一道配色豐富的年菜。

【食材】白蘿蔔1條、豆腐1/4塊、紫山藥丁20g、南瓜丁20g、甜豆丁3條、枸杞少許、白胡椒粉少許、太白粉1/2匙、醬油少許

【作法】
1.白蘿蔔削皮切成2-3公分厚,挖個盅。

2.紫山藥、南瓜、甜豆、枸杞切丁,與豆腐、胡椒粉、太白粉半勻。

3.把豆腐時蔬泥填滿在白蘿蔔盅裡,放入電鍋以0.7杯水蒸熟。

4.盛盤時可在蘿蔔盅上淋上少許醬於增添風味。

(食譜提供:余春櫻)

誠能克難 道業精進

$
0
0
【證嚴上人1月12日臺中溫馨座談開示】
「今天看到了『山海共福地』,苗栗是山區,清水、大甲、梧棲、沙鹿、龍井是海線所以是港區,有山有海,山海共一地!」1月12日,臺中港區志工與苗栗慈濟人齊聚於清水靜思堂,以溫馨座談的形式,向證嚴上人報告這一年來投入菩薩道的心得。

各地志工珍惜難得因緣,尤其距離最遠的苗栗地區更是從清晨四點多就已出發,上人獲悉後也予以勉勵。

「他們(苗栗慈濟志工)早上四點多就出門了,對嗎?(眾人答:對。)剛才港區(臺中慈濟志工)還跟我叮嚀一下,他說,『師父,要記得跟苗栗說感恩喔!』我心中想回應他,『我是三點多就起床了!』不過的確,只聽到港區說,『師父,要跟苗栗說感恩,他們來做招待。』我也很歡喜。總是彼此感恩、互相勉勵,凡是靜思堂都是我們的家,我們的道場。」

校樓安全作殿堂 永久過渡都重視

上人幽默而又讚歎臺中志工與苗栗志工的互愛與和諧,彼此感恩,就是最美的心!而與志工同行前來的苗栗縣徐耀昌縣長,也是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上人與慈濟人為了苗栗學子的安全,而為老舊校園重建新校舍。

「苗栗縣長很用心,記得去年(2016年)的這個時候來到清水,他就是陪著校長們前來,表達苗栗有學校需要慈濟幫助……他鍥而不捨,又到花蓮,所以現在我們苗栗幾間減災希望工程?(眾人答:六間。)六間喔!還有政府撥款興建,但是需要組合屋讓他們有過渡期,剛剛我也看到了組合屋,真的是不輸永久屋,我們讀小學的時候,當時的學校也不過如此。我們的簡易屋都顧慮到颱風、大雨,學生在裡面仍然很安全。」

上人多次開示,若逢天災,醫院與學校不能倒,因此校舍的援建首重便是「安全」,即便是過渡用的簡易屋,慈濟也思量周慮,要讓師生學習無礙。而這樣的思維,早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時便立下,在屏東、花蓮、臺東等地的減災希望工程,亦是遵循不變。

「我們社會的希望是在人才,人才的希望在教育。所以我們讓孩子讀書,應該要給他一個安全的地方。為什麼我會這麼主動卻做減災工程,因為幾年前(2008年)大陸四川的一個地震,地震發生的時間,就是在中午過後。地震災情實在是很嚴重,損失的孩子也不少,受傷的孩子也不少,因為這一波的地震,殘疾的、腳斷掉,有的截肢的也有啊,所以讓我印象很深⋯⋯」

減災希望工程的推動起因,除因汶川大地震的啟示外,還有另外一個因素。

「這幾年來,我們常常和國際NGO的開會,都會聽到『氣象極端』,天地之間四大不調,現在地震愈來愈淺層,在幾天前,地震規模六點多,深度才六公里而已,好在震央在海底,如果近陸地那不得了,真的是可怕⋯⋯何況剛才我們聽到校長說,學校屋齡已經六十年,我們去看的時候,有的校舍的鋼筋裸露了,有的是用補強的,若發生地震,那就不堪設想。」

上人的憂心與遠慮已化為實際的行動,在臺灣各地的希望工程已有多所校舍完工,其中苗栗地區預計將在今年(2017年)動工、2018年完工,期望為孩子提供安全無虞的上課環境。

巧用資源拓良能 聞法傳法即道場

港區志工接續分享,七月吉祥月時志工們深入社區與民眾互動的溫馨故事,以及舉辦佛三法會的心得。佛三法會的舉辦考驗著眾人的智慧,就連上人也感受到這項任務的困難⋯⋯

「你們(港區志工)回去(花蓮)說,『可以在清水辦佛三精進嗎?』我想,要怎麼住?這裡沒有寮房,你們要怎麼辦?他們就說,『只要師父點個頭,同意我們辦,我們就有辦法。』果然,剛才聽到了,聽到大家以克難的方式大精進,因為它是小道場大利用,克難大精進。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只要有心就不難!有心人人合作,自然條條法就能通。雖然沒有寮房,只要求法的心懇切,很簡單的地方他們也可以睡。」

一個空間多種運用,上人讚歎大家為了成就佛三而恪盡心力,但也期望人人能夠長存克難精神。

上人以南非志工跨國傳法為例。「黑珍珠他們在非洲,三天兩夜,跨國度人,沒有地方睡,只要睡袋帶著,樹下也好,石頭地也好,睡袋打開就可睡。每晚只要電腦的電充飽,早上就開始做早課,不管是露天或在屋子裡,同樣能薰法香。他們什麼都沒有,比修行者三衣一缽,更加的三衣一缽,這都是為了傳法!雖然我是誇獎你們不簡單,小道場卻是可以克難大精進,不過你們也會回答,『師父,早期精舍的克難更加克難。』」

克難家風凝道氣 人間菩薩獻溫暖

克己、克難為靜思家風,上人回想早年打佛七時,來自全臺各地的志工返回靜思精舍,雖然空間有限,但入法心精進,即能克服種種困難。

「我們那時候空間不夠,睡到廚房,鋪了紙板也可以睡啊……大殿真的不夠用,後來就用帆布搭到外面,那是很熱,花蓮地區的慈濟人很貼心,他們買冰塊,用大桶子立著一塊大冰塊,用電風扇吹著冰塊送進布棚裡,其實熱就熱,坐在冰塊旁邊是很冷,但是過程也是這樣過。」

種種妙法,應地而生,志工們期盼,雖然硬體上有所限制,但只要人人用心,一同克難,便能成就下次的佛三因緣。

上人看到志工們的合心和氣,便鼓勵大家用「四神湯」的精神,團結力量。

「總而言之,愛的能量,彼此包容!過去師父就說,知足、善解、包容、感恩,只要大家能做到這樣,並且協力、互愛、和氣、合心,把力量匯合起來,有法入心,我們就可以做到一個團隊來自不同的社區、不同的鄉里,也可以會合成一個大區域,讓每一回辦的活動都很大。」

一如浴佛大典,現在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地的志工,跨越種族、宗教與區域的藩籬,共同浴佛,這都是因為人人的合心。但上人也強調,辦活動不是比人多,是要有道氣,活動中要有法味,有法味的活動才能真正做到人間菩薩大招生!

有法信深心不冷 莫以名相退道心

「過去師父說,我們若不認真,可能以後我們要到別的國家去取經!要怎樣才不會變成這樣呢?要合和互協,其實協力是第一道門,我們要邀人進來,法入心,我們辦的活動就很有法的滋味,菩薩招生就不會有無力感……現在的社會,人的心冷漠掉了,但是我認為慈濟沒有理由冷漠,因為我們要信自己,我們五十年的時間,走過全球半數的國家去付出,很多國家我們不只是物資給他而已,己經開啟他們的心門。」

上人期盼,人人要用心體會,愛的能量是由點滴所凝聚起的。上人特別多次提到:「這土地(清水)是我的故鄉,但是天下是我的家,天下為一家。我們人人要人和、事和、理和,人事理若和,毫芒就有乾坤,這就是道裡。」

上人殷殷叮嚀,合和互協不是口號,是真誠地互相關懷、互相提拔、互為支援、共同一心,如此才能展現合的美!

「慈濟是我們一輩子永遠不退休的,不是只有一生一世,也不是一任二任,更不是我做什麼,我認真,我頭銜被拿下來,我就斷掉我的道心,我就有聽到這句。也聽過,有一天在某個地方,某某人為何沒來,就是人家選幹部的時候,沒有選他,而選到別人,從此開始他就自我斷了向前的道路,這都是很可惜。我就說,『快,再去關心他,讓他趕快回來。』也有聽過,『我兩年就好啊,我時間快要到了……』昨天我刻意問,『你兩年(一任)快要到了沒有?』『沒有,師父我會繼續!』總而言之,我們如果有時間、有體力、得人和,我們可以疼惜人人,人人可以支持我們,互相感恩、尊重、愛,做得很高興,邀很多人來,多人就多組,再多夥伴,多幹部,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將法一直傳下去。」

大地殷實淌淨水 根深葉茂菩提林


宗門立、法脈傳,上人期盼,走過五十,人人更要勇於承擔,慈濟法髓看似簡單的話語,但更要用心體會、細細思考,如何誠正信實,要如何慈悲喜捨在人間,要如何慈濟人間路,要如何靜思勤行道。

「要請大家要很用心,我們如果可以在這個大時代、大空間,所有的人間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一樣地關懷去付出,讓點點滴滴的愛能累積匯合起來。」

「『靜思法脈如淨水』我們這裡叫做清水,師父常常說『法譬如水』,就是很清淨,不要因為他人一句話無心,有意放在心裡,彼此之間就合不來,那就很可惜。有緣才會在慈濟,在這個法裡,我們不只是勤行道,我們要淨如水,滋潤慧命善種子。人人心地都有一顆善的種子,這粒善的種子,心地本來有,就要有水來幫它滋潤,種子才會成長,所以在這克難的情形下,他們也在精進,也要有心,才能滋潤慧命善種子。」

「『慈濟宗門如大地』,不是只有人間路哦,就是如大地,所有天地之間的大地。很期待菩薩從地湧出。所以希望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方都能夠從地湧出菩提種子,不管它山多高、地多厚,我們的種子就蘊藏在裡面,這法的種子蘊在裡面,所以說慈濟宗門如大地,山高地厚蘊法種。」

上人殷殷勉勵:「師父跟你們說,方向對,就要繼續認真,愛的能量是愛的合與和,人人互愛和協力。所以說,各位菩薩,愛的力量在這裡,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合和互協』是今年師父對大家最大的期待。感恩!」

圍爐像回家 百歲人瑞獻愛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慈濟基金會14日於臺東聯絡處舉行冬令圍爐發放,慈濟志工備好「福慧袋」物資,準備熱騰騰的圍爐溫暖寒冬中的心;慈濟減災希望工程光明國小的愛心導護爸爸以三太子裝扮前來一同拜年,與民眾共同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萬事如意。

走過去年颱風災 志工與民眾更像一家人

今年(2017年)慈濟基金會自1月8日至1月22日共十五天,全臺舉辦四十三場冬令發放及圍爐,共邀請二萬五千戶參加,為弱勢家庭送來溫暖與關懷。14日上午,照顧戶陸續抵達臺東聯絡處,現場準備了「義剪區」邀請專業美髮師提供義剪服務,整理門面、容光煥發迎新年;「靜思好話區」慈濟志工現場揮毫寫春聯,過年應景之餘還能欣賞好話。

「竹筒回娘家」的活動中,照顧戶發揮大愛,將生活中一點一滴省下的錢存入竹筒,用來手心向下幫助他人;其中,高齡一百零二歲的王興連老伯伯,是去年尼伯特颱風的受災戶,他感恩慈濟人當時不遺餘力的協助,在慈濟人的陪伴下將竹筒捐出,王老伯伯臉上的笑容與無私的行動感動了現場所有人。

除了志工服務與圍爐外,現場有結合臺東市老人會與照顧戶子女的聯合太鼓表演,其中更有三位長者年逾九十歲,仍不減青春活力;來自光明國小的學生也以相聲短劇的方式呈現「知禮達禮」的道理與民眾分享,同時提倡多吃菜、少吃肉、減碳救地球。

活動最後,慈濟志工將準備好的冬令物資「福慧包」,親手奉上給所有前來參加的照顧戶,包包都是由志工親手打包,內裝有五穀粉、蔬食麵、牙膏、毛巾等10多種應節物品與民生必需品,傳遞慈濟人對照顧戶的關懷,希望溫暖的人情能成為弱勢家庭走出低潮的動力。

冬令圍爐活動邀請台東在地的照顧戶、居關戶、獨居長者及低收入戶等弱勢家庭,因交通不便或身體因素而無法前來的民眾,志工也將帶著「福慧袋」與全球的祝福,親自送到鄉親手中,傳達最真誠的關懷。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紫唇變蜜蘋果 上人親祝福

$
0
0
家住彰化縣員林市陳絜茹現年十六歲,她以前有個外號叫「紫唇女孩」,是從心臟功能不全的宿疾,全身供氧量不足所致的紫唇,蛻變到現在雙頰緋紅的「蜜蘋果」,慈濟人長而艱辛陪伴過程,有了最甜美的成果。

志工陪伴 點滴在心頭


陳絜茹成長的過程,相較於一般孩子顯得艱辛多舛:父母親不在身邊,由阿嬤林金玉獨力扶養,而家裡還有一個患有腦瘤的叔叔。由於她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如果沒有接受手術,她得忍受身體不適,以及無法預期的病發,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因此,從四歲起到十二歲間,她總共動了五次心臟手術。

每一次,阿嬤林金玉面臨了孫女開刀前的生死交關總是心如刀剮,又要承受遠赴臺北醫療的南北奔波;加上經濟的拮据困頓,都令她心驚膽顫,沒有須臾的喘息時間,實在心力交瘁,她再也無法承擔這樣的重擔了。慈濟人在2009年主動伸出援手,一路愛相隨的陪伴著這一家人,除物質及精神上的支持,給予不斷關懷並協助就醫、提供紓困救助金、課業輔佐等,至今已長期陪伴八、九年了。

慈濟志工鄭小楹回憶著說:「大約十年前,慈濟人知道了阿嬤林玉金自己一個人要照顧一大一小的病人,我們訪視團隊去探望時,大家都有個想法,一定要想辦法,幫她渡過這個關卡。」

歷經難熬的次子腦瘤開刀與陳絜茹五次的心臟手術,如今兩人的身體都健康了。尤其陳絜茹活潑懂事,從當時小小個頭,到現在已十六歲亭亭玉立,就讀國中三年級。陳絜茹知恩且感恩地說:「慈濟人關照我們一家人,尤其是叔叔和我的病痛,記憶以來這群慈濟爸爸、媽媽是一路陪伴我一起成長的人。」

歲末祝福 親口道感恩


2016年上人歲末祝福彰化場次,陳絜茹上台分享:「這段期間我也很快樂的學習,謝謝曾經幫忙我、照顧我的人,更謝謝阿嬤無微不至的照顧,如果我有經濟能力時,我也要幫助別人。」

陳絜茹回想以前,須定期回診就醫,又要上學兼顧課業,體力實在無法負荷,而無法正常就學,需半日在家歇息,課業仰賴申請每週三次在宅教育,還跟不上同儕的學業進度,還好有慈濟志工鍾美珠義務課業輔導,尤其加強英文能力輔導,讓她不知不覺喜歡上英文。

對於陳絜茹的感恩之情,慈濟志工鍾美珠卻不居功,「在陪伴這段期間,自己也很感恩。我是國中英文退休老師,所以我就教她英文,如果她身體許可的話,也會教她其他的功課,或者講故事,解說靜思語的涵義,那段陪讀的時間我自己也很法喜。其實當時只是想要如何幫她,只覺得這是應該做的事,其餘也沒想那麼多。」

證嚴上人在歲末祝福中開示:「絜茹長得那樣漂亮,而且身體也健康,這都是我們長期陪伴,看著新芽,這個種子,她將來就會成為小樹、大樹了。」人生難免有缺憾,但愛可以填補一切,慈濟人用同等的愛心,陪伴受助者一起慢慢跨越過每個階段的困難,予以拔苦與樂。

(文:黃玉卿、李巧 彰化報導 2017/01/15)

萌娃兒迎新年 師姑融化了

$
0
0
「小公雞最神奇,站在屋簷聲聲啼,小公雞喔喔喔、喔喔,樂無比......」臺北大愛幼兒園娃娃班小朋友彎著臂彎,學著小公雞鼓動翅膀喔喔啼叫著,逗趣的表演讓參加「歲末感恩迎新春」茶會的師姑、師伯們,頻頻拍手讚歎:「好聰明、好可愛!」但內心卻有著更多的感動與感恩——因這是集無數人用心、用愛打造的人文幼兒園。

細心引導學禮儀


臺北大愛幼兒園是一所立案的幼兒園,2016年9月19日立案開學,原本想找到契合理念的老師困難重重,大愛幼兒園長劉珊珊也體會到證嚴上人當初在花蓮找醫師的困難。她難行能行,經網路應徵幼教、有些透過引介,終於找到願意共同為幼兒園的目標而努力的好老師。

1月12日,大愛幼兒園彩排「歲末感恩迎新春」茶會,五位大班的小朋友學習奉茶,全校小朋友製作餅乾、彩排表演、學習迎接帶位,希望明天能展現出慈濟人文成果,以感恩三十位師姑師伯到來。老師教導:「拿茶盤腋下要夾緊,眼睛看前面小朋友頭頂,自己找定點,慢慢走到負責的位置,聽主持人說『放下』,就敬禮,向後轉。」五位大中班小朋友拿托盤亦步亦趨緩緩前行,走到小紅點定位,聽到口號行進至桌位旁,將茶盤放下,放掌往回走。

全體小朋友在風雨操場席地而坐,老師充當師姑師伯,讓小朋友學習如何引導、帶位、入座。老師用心教,小朋友用心學,還問老師:「如果一起來,怎麼辦?」老師回答:「如果兩個人一起來,兩位小朋友一起出來帶位。」老師表示彩排完畢,給自己鼓勵一下;小朋友齊聲說:「一、二、三,我好棒!」

歲末感恩迎新春茶會

13日,「歲末感恩迎新春」茶會開始之前,小朋友看到志工來了,都在老師指引下趨前彎腰、伸出歡迎的小手,牽著師姑到就定位後,娃娃班小朋友就幫志工們掛上紙花環。看到小朋友們可愛的模樣,志工笑著伸出雙手擁抱他們。

司儀洪叡芸老師引言:「今天師姑師伯來當客人,由我們小主人招待各位,為了要感恩師姑師伯平常對幼兒園的照顧,我們請信心班大中組的孩子,代表弟弟妹妹為師姑師伯送上一杯感恩茶。」

在小朋友們帶動唱後,又緊接著表演過年應景的「新年真熱鬧」歌謠,此時咚咚咚聲四起,「恭喜爺爺、恭喜奶奶、恭喜叔叔,『修福粒米藏日月,持慧毫芒有乾坤』,祝福師姑師伯您們平安快樂。」小朋友捧著托盤為師姑師伯一一送上自製的手工餅乾、感恩小卡道感恩,最後在大合照中中齊聲說:「祝福新年快樂!」


今天幼兒的溫馨表演,由園長老師們的用心與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共同打造了人文幼教環境,幼兒園目前招收二十五位學生,卻有七位老師、一位護理照護,高於教育局規定一百一十位幼兒,才需一位護理人員。園長希望提高衛生標準、強化衛教觀念,為小朋友們打造健康身心的園地。

(文:胡淑惠 臺北大愛幼兒報導 2017/01/13)

用愛補強 讓鬍鬚伯過好年

$
0
0
沿著臺南南化水庫繞行,經過一個多鐘頭的山路,臺南人醫會及志工們抵達南化區關山里,展開定期的義診關懷活動。

1月8日早上集合時,高以信醫師分享:「在醫學上我們常說要尊重病人的選擇,但是看到眾生病苦時,覺得他們應該可以有更好的選擇,過更好的生活,所以會心生不捨;但當『尊重』與『不捨』之間有落差時,我們只能用『愛的力量』去填補這個空間。」

照顧身體的健康 幫忙打掃


七十三歲的陳先生留著長長的鬍鬚,大家都稱他「鬍鬚伯」。鬍鬚伯中風後,行動不便,也有心律不整的慢性病;唯一的姊姊在前年(2015年)過世後,獨自一人居住在關山里的偏遠山區。

鬍鬚伯的住屋裡養了很多隻貓和狗,牠們在屋內追、趕、跑、跳,弄得到處都是貓、狗的排泄物,充滿了異味。志工們定期來往診與關懷已經有七年時間了,不捨鬍鬚伯居住在髒亂的環境裡,怕會影響他的身體健康。志工和里長聯絡溝通後,決定要幫忙打掃環境。

一行人隨著里長、高以信醫師和往診的醫護人員來到鬍鬚伯的住處,志工嚴聖賢一到達就開始先背上消毒水,將屋內屋外噴灑消毒一番;大家一個個戴上口罩、手套,走進屋內將廚房、浴室及客廳的物品先搬到庭院清洗,並空出地板以便清洗。

尊重與不捨之間 尊重為先

「冰箱裡的東西不要拿出來……」、「這些不能丟……」鬍鬚伯一跛一跛地跟進跟出,他很擔心生活用品會被丟棄。雖然看在志工的眼裡,那些鍋碗瓢盆都已破舊不堪,但還是尊重鬍鬚伯,允諾會幫他清洗好再放回原位,並請他放心地在外面坐著休息,讓高醫師為他看診。

「那種藥我還有……」鬍鬚伯輕聲說著;「這個藥是要給你的……」高以信醫師和鬍鬚伯很有默契的對話著。

志工們先以酵素水清洗一遍屋內的頑垢,但由於自來水管線只到外圍道路,必須利用馬達和管線引水進到屋內,所以客廳裡頭的用水,都由志工從外面提著一桶一桶的水,進到屋內沖洗磁磚地板,打掃進度變得緩慢了。

「很想幫他清理冰箱,但是他不讓我們清,我們也要尊重。」志工朱美茱雖不捨,卻只能尊重鬍鬚伯的決定。朱美茱帶女兒一起來打掃,女兒在外面洗鍋子,她在廚房裡清掃,因為到處都是貓屎且因時間久了都黏在灶臺上,朱美茱用鏟子很努力地將它扒乾淨。

鄭金治負責廚房和廁所的清洗,她很感恩能和團隊一起為自己的故鄉付出心力。「這麼多人一起分工合作,來幫助鄉親把住家打掃得這麼乾淨。」鄭金治感動地說著。

無法想像的味道 堅決再來

蹲在水龍頭邊的陳吉隆,很出力地刷洗著已經煮得焦黑的炒鍋,「很想要將它刷得乾乾淨淨的……」陳吉隆第一次協助照顧戶打掃,就全心全意地投入。「他從一開始就蹲到現在,很厲害!」在一旁洗碗盤的志工,看到他賣力使勁的樣子,感到很佩服。

「有人被玻璃割傷了!」現場一陣緊張,原來是志工王聰明在搬動物品時,不慎打翻醃製醬瓜的玻璃瓶,手指被玻璃割傷,破皮流血了。還好有醫護人員在場,立刻幫他做消毒包紮。「是自己不小心啦!這也給自己一個啟示,做事要多用心。」王聰明的手指經過包紮後,仍照常進屋子裡幫忙,繼續未完成的工作。

「我傻了!」第一次參與打掃的陳得榮,完全無法想像現場聞到的「味道」,做出最直覺的反應。「下次有機會還會再參加嗎?」一旁的志工,對他的話語引起好奇,不禁提出疑問。陳得榮堅定地回答:「當然要來,感覺到對社會有一些的付出,很有意義!」

關心社區和鄉親 無量祝福

里長謝國男感恩慈濟志工來幫忙鬍鬚伯打掃,他說:「房屋打掃乾淨,身體也會更健康。」不過謝里長也很無奈地表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雖然鬍鬚伯養了很多的貓,造成環境髒亂;但是他每天到處找貓,養成了他另類運動的習慣,也不能不讓他養。

「我們應該來關心我們的社區,我們的鄉親。」志工嚴聖賢有深切地感觸,並提到,「南化區有一個南化水庫供應臺南地區的用水,是一個水源保護區,環境衛生也是不容忽視的。」

「祝福你,無量壽福祝福你……」經過一番工夫徹底打掃完畢後,大家圍著鬍鬚伯唱祝福歌。「新年頭,舊年尾。」元旦剛過,農曆新年即將來到,志工們不捨鄉親病苦,本著「尊重」的原則,發揮愛的能量,協助鄉親環境的清潔,讓他們平安過好年。【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洪淑真 臺南報導 2017/01/08)

入難茹苦 堅定願行

$
0
0
【證嚴上人1月13日臺中慈院醫護溫馨座談開示】
完成第二梯次委員慈誠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感恩會,證嚴上人與臺中慈濟醫院醫護同仁於元月13日下午進行溫馨座談。護理部督導廖珮琳於座談會中分享:「我有發願要替上人把我們的家顧好。我就問學妹,『我們把家顧好,好不好?』學妹就和我一起發願,我們要把臺中的家顧好,希望上人放心!」

上人開示回應:「這句話就是讓我最定心的一句話,讓我堅定心念,真的非常感恩。真的千辛萬苦,走了五十一年的路過來,你們知道有多辛苦嗎?現在聽到這一句話,真的很感恩,大家可都有這樣的同心嗎?(有!)有喔,你們都有回應喔!」

承擔責任發願力 非親災黎得依憑

人人是否能勇於承擔?是影響組織團體發展的至要關鍵。上人提起行腳至南投時,聽到有人承擔幹部,卻說二年時間一到就要換人當(慈濟志工幹部二年一任),讓上人略顯感慨,「這是很困擾,因為二年才剛熟悉,人也才剛帶得整齊,就說要退下來,這是損失。」

這讓上人回想起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一陣天搖地動後南投成為震後重災區,災難之大、災情之重,讓上人「悲極無言」。災後全臺慈濟志工湧現南投,協助賑災後勤及周邊援助工作;上人當時坐鎮在臺中,每天關心著救災進度與後續的援助工作。

「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那個地方,是四管齊下的,救急、安頓,要讓學生可以讀書,我們就要趕快做組合屋,趕緊讓孩子讀書,還要幫他們蓋簡易屋。三年的時間,我是覺得在南投這個地方,大家生活水準這麼好,忽然間房子都倒了,年輕人創業的很多,你總不能讓他們幾年的時間都住在帳篷裡,也不能忽然間都叫他們住旅館,那也不可能。」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受災民眾能安頓下來,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慈濟志工趕搭組合屋,提供受災民眾安穩的居住環境;同時擬定「希望工程」計畫,在南投、臺中、彰化等縣市援建五十所學校。

「錢在哪裡?我不知道,但是先勾選起來(選擇要援建的學校)再說……那天(2017年元月10日南投慈濟人聯誼座談)我就是跟他們說,應該南投要最有感受,不要承擔了一點責任,二年時間到了,就開始溝通不良,就說我要退下來。我向來沒有跟人家討人情,但是這一回,我必須跟你們說,你們應該要知道,你們南投並沒有帶動很多人來認識慈濟,你們自己人不多,又是組隊長二年這樣就不做了……」

自擇自主入群眾 合齊參差成數大


同樣位於臺灣中部,此次上人行腳先到南投聯絡處主持歲末祝福感恩會,再安排臺中豐原靜思堂、清水靜思堂場次,看到大家不遠而來會聚一堂,尤其是老菩薩們安坐在法海區參與經藏演繹,不論是唱誦或是肢體律動,整齊劃一的畫面,最是令上人動容。

「他們不是像醫院,(練習)時間到,大家休息的時間一起來練,不是這樣的,是分了線各自回去分別練習,然後來到這裡合齊。我是很感動,感恩這些委員、慈誠,學問是最不整齊的,有的是博士,有的是老師、教授,有的是不識字的,還可以這麼整齊,這是很不容易的,真的很不簡單,也是字字背起來,這很不簡單,連我自己要叫我自己逐字背,我都沒辦法,大家都有辦法,這真的很感恩、很感動。」

參與經藏演繹,投入時間與氣力練習,這群慈誠、委員以及老菩薩們都是自願發心投入,沒有一點點的勉強與不耐煩。

「那天我在(臺中慈濟)醫院,一位立委在醫院看到你們在練習,就問說『有沒有勉強?』就問有沒有強迫他?大家就說沒有。他有一點不相信,到了第幾願,他就開始拿相機拍了。那天他來,就說很感動,去過醫院之後又來這邊,他是真的很感動。」

此時此處懷天下 無緣大慈皆故鄉

來到臺中清水,這是上人的出生地,也是上人感到最親切的地方。然而,上人卻說:「此地是我故鄉,但是天下是我家人。」

想起世界各地的苦難人,不論是逃亡至約旦、土耳其或歐國諸多敘利亞難民,或是遭逢各項天災的菲律賓、緬甸、柬埔寨、越南等國的受災鄉親,或是貧困導致生活難以為繼的非洲諸國……上人心中盡是不捨。

所幸全球慈濟志工走入貧困災難地,代替上人完成他疼惜天下蒼生的心願。「這就是說,很感恩,雖然我都沒出國,沒有去到哪裡,但是真的是天下是我的家庭,到哪個地方,都是我的家人,沒有分種族都是。」

皮囊變異觀不淨 醫疾拔苦鋪淨土


看盡天下苦難,上人提醒人人要珍惜所擁有,把握難得的人身,為人世間勤於付出;也期待臺中慈院的醫護同仁,恪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善用自己的功能與良能,透過拔除眾生苦難中,展現藥師佛的悲心大願。

「佛陀說『觀身不淨』,最骯髒、最臭的莫過於身體,這我都很清楚,佛陀都有這樣的分析過,既使自己有病的時候,都要觀身不淨,每天也要觀心不淨。何況那種的臭皮囊,皮膚一破掉,天下沒有比身體腐爛更臭的東西。面對(醫護)這樣的工作,苦不苦啊?當然苦,但是這樣的苦,是苦在別人的身體,我們是去拔除他的苦。」

《藥師佛十二大願》中,每一願都陳述著人間疾苦,而大醫王、白衣大士就如東方琉璃世界中的藥師佛,是要來解救眾生的身心之苦,恢復他們的健康,讓黑暗的地獄也能變成亮麗的天堂,成為靜寂清澄的淨土。

臺中慈院剛滿十周年,十年來醫護、同仁與志工處處展現醫療人文,大家都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在照顧,是大家用志業精神所共同促成的家。

「我們是醫護,醫護的目標就是為病人,我們醫護不是為了錢,慈濟蓋醫院也不是為了營利。我從來不會去問院長,『你們今年有沒有盈餘?』有問過嗎?絕對不會有,我只是會問說,今年夠不夠?我們基金會還需要撥多少出去?幾年前,我都還會這樣子問。」

慈濟投入醫療志業,重視醫病之間的良好互動,強調有品質的醫療人文。上人最期待的是人人展現「合、和、互、協」的精神,落實「感恩、尊重、愛」為目標,彼此感恩、互相尊重、打造一座充滿愛的醫院。

「我們的共同的目標就是愛,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心要合起來實在是不簡單,所以我們的醫院,應該就是你們醫護『合』,這是我們的志願。」

分期加標會 還要繼續布施

$
0
0
「不做會來不及!我一個月存一萬五千元,分三年的時間再標會,要給上人救濟貧苦。」1月8日,王日滿穿戴整齊,神情愉悅前往臺中分會受證慈濟榮譽董事,這已是她第二次來領受證嚴上人的祝福。當天離上人好近,讓王日滿心裡百感交集,當她從上人手中接到紅包,眼眶都濕熱了,王日滿心中默喊:「上人您好辛苦!未來我的收入仍舊穩定的話,我還會繼續捐榮董。」

自幼無母 與父相依

皮膚白皙、個子嬌小的王日滿,出生在南投草屯鎮群山環繞的九九峰。父母親靠著務農養育四個孩子,生活雖清苦,家庭溫馨和睦。1957年,當王日滿還是嗷嗷待哺的一歲小孩,某天母親突然肚子痛,送醫經檢查誤判為盲腸炎,開刀後仍然回天乏術,母親無預警離世,和樂家庭因母親的驟世而天倫破碎。

王日滿每每想起那段日子時,哽咽說不出話來。雖然當時她年紀還小,什麼都不知道,甚至長大後聽堂姊轉述,當年尚小的王日滿還不知道母親離世的難過,只知道肚子餓了,還要到媽媽的大體上吸奶,每每說到這一幕,總令在場的人為之鼻酸。

往後的日子,父親要帶四個小孩,又要下田,沒辦法身兼母職,又怕孩子學壞,父子相依為命的辛酸,越是長大的王日滿,越能感受箇中滋味。王日滿憶起小時候,父親因擔心疏於照顧,怕孩子發生意外,所以總是買一堆糖果,就把王日滿關在家裡剝花生。

當王日滿七歲時,便跟著姊姊學習用大灶煮飯,幫忙掃地、洗衣等工作。父親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即使生活艱困,也鼓勵孩子一定要讀書,才能出人頭地。王日滿感恩父親當時的堅持,讓她無後顧之憂地讀到五專畢業。

面臨金錢 生命關卡

王日滿從小擔起家裡工作,在困苦環境中成長,早已磨練出一身精明、歷練。出社會後,她一直擔任會計工作;直到婚後,與哥哥共創紙箱工廠,白手打拼的事業步步為艱經營,在小有成就時,卻在2005年,陸陸續續被客戶倒了三千萬。

那陣子,王日滿為了追錢像瘋子似,只要客戶說哪裡有錢收,她南來北往再遠都去討,卻每次都撲了空而回,憤怒煩躁的心情,一直無法平息。面對龐大的資金缺口,王日滿與哥哥辛苦打造的公司,即將面臨倒閉,她祈求上天:「怎麼辦?天啊!請幫助我,該怎麼做?」

王日滿有次去討錢無望,帶著失望心情的回家路上,突然覺得胸部腫脹抽痛,事後檢查得知罹患乳癌接近第三期,聽聞此噩耗,心情已落入萬丈深淵,面對生命的威脅,曾絕望到想自我了結生命,總總境遇,讓她覺得「人生好苦啊!」

幸好,王日滿常常看大愛臺聽上人開示,聽到上人緩緩道出:「一生汲汲營營、費盡心思所累積的財富,一旦災難來時,一夕成空。平安健康的人生,才是人間珍寶。」上人的教勉,讓王日滿深感溫暖:「這些話好像是在講給我聽,我哭了!此時此刻,我應該先把身體醫治好,錢的事就放下了吧!」

當王日滿學會放下,心情也隨之平靜許多,專心調養身子。另一方面,她與哥哥著手東山再起,需要一些資金挹注,她的東家、親戚好友紛紛慷慨解囊,在很快時間內,誠意拜訪客戶,客戶再度回流相挺,公司漸恢復正常營運。

嚐過苦頭 感恩回饋


2007年,王日滿受國中同學慈濟志工簡珠香熱情的邀約,開始做環保,她一星期三天,開著環保車到烏日區工廠,一家家載回收,迄今仍把回收的工作,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出來做環保時,整個都放下,感覺稍有付出,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我會很開心。」王日滿現在說起做環保就特別開心,因為以前公司放假,她就會安排四處遊山玩水,但是現在的她總是期待做環保,覺得只要出來做志工,心情就特別愉快。

這樣苦過的日子,王日滿最有感受,因此當她聽到上人常呼籲大家做一位對社會付出愛心的人,因災難頻傳,有福的人要幫助貧困人家,如果再不做的話會「來不及」。

所以,即使遇到無明風波,王日滿相仍信上人、相信慈濟的無私付出。她以月存一萬五千元的方式,分三年的時間,不足的地方再標會,如此存錢就是為了捐給慈濟,給上人救濟貧苦,儘管那時,王日滿仍要為經濟打拼,在按月還債的情況下,平常不亂花錢購物,簡單茹素,省下錢來布施。

過去王日滿只要遇到人生大小事,都會四處問神求卜,但自從受到上人佛法的滋潤之後,有很多傳統迷思,像燒紙錢,立即修正過來,而以捐錢救濟苦難人,會是最迫切需要的。

「我覺得錢要用在對的地方,如果要等到很富有的時候再來做,我是覺得太慢,像上人說的怕來不及。上人就真的有在做事情,我們要用力護持。」當王日滿站在講經堂臺上,接受上人祝福當下,心裡百感交集,她在心中默喊:「上人您好辛苦!未來我的收入仍舊穩定的話,我還會繼續的捐榮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洪素養、陳文玲 臺中報導 2017/01/08)

醫護上菜 有得吃也有得拿

$
0
0
歲末冬令圍爐時,照顧戶五百零五人齊聚一堂,慈濟志工們席開七十四桌,由人醫醫護人員與志工呈現上菜秀,將溫度與熱情傳遞給與會的「家人」。

百善竹筒 善念共聚

溼冷早晨,依舊無礙冬令圍爐的熱鬧氣氛。北區歲末祝福冬令發放暨圍爐活動,1月14日於慈濟三重志業園區熱情展開,照顧戶們扶老攜幼,接續到來。入門處,慈濟志工們貼心備妥保暖用品,臉上堆滿笑容地歡迎著照顧戶到來。

志業園區內,志工精心設計了好幾個分站活動,包括「竹筒回娘家區」、「好願連年區」、「蔬食好滋味區」、「健康諮詢區」、「義剪區」等……還有專門為小孩子設計的「灑下好命的種子區」。志工們用心關懷照顧戶全家人身心靈的健康,讓他們「回家」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在福慧廳,迎春的洋洋喜氣涵蘊著慈濟人的濃郁祝福!攜帶竹筒回娘家的照顧戶們,將愛心銅板叮叮咚咚地滑入愛心甕中,讓善念匯聚。

笑口常開的林先生,在太太的陪伴下參加活動。林先生外表看起來很健康,事實上,他曾在六年前腦血管破裂,陷入昏迷;雖然救回一命,但智力減退無法工作,家計依靠太太一人撐著,而後接受慈濟的關懷。在岳母的帶引下,林先生到林口環保站做環保,把環保當復健,身體愈做愈健康。

現在孩子已長大了,家中生計已能自力更生,不須再接受補助。夫妻兩人非常珍惜這分慈濟因緣,每年都會回來圍爐團聚,更將百善竹筒投入功德海助人。

照顧戶洪先生獨居自立生活,有中度重聽,雖然耳朵聽不太清楚,但心靈很清澈,善心不落人後。平常靠資源回收維生,雖為慈濟的關懷戶,卻不忘將每日所得的零錢,存進百善竹筒。已連續十年回來參加歲末圍爐的他,每年都會帶竹筒回娘家,將滿滿的愛傳遞出去,幫助更多的人。

蔬食好味 健康諮詢

感恩堂內「蔬食好滋味區」,志工們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簡單的食材與作法,製作美味的蔬食料理點心。來自新莊的趙女士盡情地享用,由志工們製成的蔬食創意料理,香鬆海苔捲、紅麴香積飯及話梅醃小蕃茄,她喜歡別具巧思的醃漬小蕃茄。

一個人獨居的趙女士,雖未完全蔬食,但平常會吃方便素,也經常去環保站做環保。做資源回收的當下,讓她心情開朗許多。她看到這麼多人歡聚一堂,多位志工與她寒暄、關懷她,讓趙女士備感溫馨。

「健康諮詢區」四十位人醫會醫護人員,犧牲假期為大家顧健康。七十一歲沈士雄醫師中、西醫兼備,已參與義診十九年,他對病患總是視病如親、視病如己;照顧戶朱小姐在做了口腔檢查之後,才發現咬合不正,她很感恩人醫會醫師幫忙矯正下顎,並以針灸減緩她的不適感。

儘管氣候濕冷,卻沒有澆熄二十九位美髮師的善願,在「義剪區」內,美髮師幫忙照顧戶們理出容光煥發的新造型,過個好年。陳夏美與家人共五位一起來協助義剪,她說:「在專業工作之外,撥出幾個小時幫助別人,付出的感覺很好。」

熱鬧圍爐 聲聲祝福

講經堂內歲末祝福正式展開,志工帶來了「幸福美滿呼啦啦」動動手、伸伸手、展展腰,帶動全場的暖身。

舞臺上演繹「愛是滿足」情境劇,期盼讓愛和關懷普及人間。燈燈相續傳心燈,志工第一次邀約會眾來進行捧燈,人醫會、資深志工與照顧戶一起心連心,點燈祈福。在靜謚的氛圍中,深深傳遞愛的祝福,溫情流串在每個人心中。

國議廳內令人期待的圍爐饗宴,透過音樂走秀,由人醫會醫護團隊呈現一場上菜秀,為照顧戶奉上拼盤、三杯杏鮑菇、中藥大補湯等……八道美味佳餚。每張圍爐桌上放置蘋果、桔子及小發糕,祝福大家,平平安安、大吉大利、順利發大財!

溫馨圍爐的用餐中,熱騰騰的菜餚香氣帶來志工們對照顧戶的熱情。國議廳和感恩堂內有藝聯會藝人及志工團隊帶來的精彩表演,讓他們在歲末時刻能享受到幸福的年節氛圍。「真好吃!吃得很開心!」高齡九十二歲的獨居長者蘇阿嬤,非常高興地與大家一起參與圍爐餐會。

歲末年終之際,志工們為照顧戶奉上福慧袋生活物資,裡頭蘊藏著全球慈濟人滿滿的愛,溫暖每一位照顧戶的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徐樹模、楊筑雅、莊德予、陳碧玉、高國光、許麗珠、劉玉芬、李德美、陳麗雲、劉瑞香 新北市報導2017/01/14)

饅頭媽媽 「蒸」出人間情

$
0
0
一場意外,導致劉先生工作停擺,兩名年幼子女又有身心障礙,慈濟志工全方位關懷並協助自力更生,教導劉太太揉饅頭、蒸饅頭、賣饅頭,一路上志工「蒸」情陪伴、翻轉劉家,讓劉家也開始手心向下,以做環保回饋社會。

輔導做饅頭 助自力更生

農曆春節前夕,慈濟基金會元月15日在慈濟臺北關渡園區舉辦「冬令發放暨歲末圍爐活動」,邀約慈濟照顧戶等弱勢家庭等人共聚一堂,提前過新年。其中,家住臺北北投、今年(2017年)五十一歲的劉先生,長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原本從事建築工地搬舖鐵板的工作,因公司拆夥後改打零工。

約六年前,劉先生在住家附近被機車撞到,礙於經濟因素不敢就醫,長期從事粗重工作的情形下,導致腰椎壓迫神経。一次工作時,劉先生感覺肌肉無力,無法久站就醫,醫師告知如不開刀治療,以後恐一輩子都得坐輪椅,直到2015年11月才接受手術治療。

劉太太從中國大陸福建嫁到劉家,兩夫妻育有一子一女。然而,女兒患重度唐氏症及先天性心臟發育不全,致語言表達及行為能力欠佳,目前就讀國小特教班四年級;兒子就讀幼兒園,表達能力較差。為了照顧家庭,劉媽媽無法外出工作,劉先生開刀後導致暫時無法謀生,讓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工作的劉太太,憂心不已。

劉家在醫院社工轉介下,提報慈濟進行關懷。剛開始,劉家的經濟雖有政府及慈濟補助,扣除房租及醫療費後,所剩仍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讓劉家倍感壓力。去年2月,接手關懷的慈濟志工游桂玉,希望協助劉太太自力更生,得知她會做水餃和饅頭,便鼓勵她做饅頭賣。

劉太太一開始用手工揉麵團,無法量產,志工幫忙找到一臺二手麵粉攪拌機,還教導劉太太以老麵發酵做饅頭,並為劉家添購兩個大蒸籠,加上志工之間幫忙推廣、行銷,讓劉家饅頭逐漸打出名號,現在已有穩定的客源。

「人間最美是溫情!」慈濟志工每個月都會到劉家關懷全家,無間斷地愛持續陪伴。去年4月中,志工前往劉家關懷時,發現以往總是愁眉苦臉的劉先生與劉太太臉上綻滿笑容,逐漸遠離陰霾。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劉家感恩慈濟的協助,劉太太不做饅頭時就到石牌環保站做環保,劉先生感恩志工不單只是給予金錢上的補助,更教導如何自力更生。慈濟志工對待劉家是全人、全家、全方位的照顧和關懷,苦既拔已,回饋助人,目前全家已加入行善行列,成為慈濟會員,也學習慈濟的精神。

發放過好年 圍爐感溫馨

慈濟基金會自1969 年2月9日在花蓮辦理第一次冬令發放後,年年於歲末年終舉辦圍爐與冬令發放活動,讓孤老無依及貧困苦難者,度過溫馨年節。除了發放米糧、生活費外,再添購棉被、衣服等物資,同時準備豐盛的素宴,與照顧戶共同圍爐團圓,自此「冬令發放」遂成為慈濟歲末年終盛事。

近五十年來,慈濟年年舉辦冬令發放,同時邀請慈濟照顧戶、弱勢家庭等,在各地靜思堂同桌圍爐,慈濟志工溫馨陪伴,闔家感受春節熱鬧氣氛。圍爐後,志工將裝滿年節用品及冬令物資的「福慧袋」,親手恭敬奉上參加圍爐的鄉親。

活動也規劃一系列溫馨與人文兼具的主題內容。在「健康諮詢區」,慈濟人醫會醫護人員提供義診服務,細心呵護照顧戶的身心健康,以愛心膚慰貧病,治病更治心。「慈善」結合「醫療」共同為照顧戶服務,不僅施醫施藥,治療病痛,同時給予照顧戶正確的醫護觀念,醫護人員也能和訪視志工共同討論,提供照顧戶更好的醫療照護。

慈濟基金會今年在全臺各地及外島地區,共計舉辦四十三場「冬令發放暨歲末圍爐活動」,發放逾二萬五千份「福慧袋」,每一份福慧袋都是集結各地慈濟志工,秉持著愛與關懷的心,依序親手將五穀粉隨身包、蔬食麵、黑糖薄餅、福慧湯品、蘇打餅乾、牙膏(二條)、大燕麥片、海苔(二包)、素鬆、牙刷(一包六支)、香積蒸煮麵、素皂兩塊、毛巾(兩條)、福慧珍粥(兩罐)等共計十四品項打包,袋中都是應節物品及民生必需品,藉著生活物資發放,傳遞慈濟志工對照顧戶的關懷,期待弱勢家庭感受暖陽般的人情,勇敢走出人生低潮。

關懷發放的對象,包括慈濟照顧戶、居關戶、獨居長者、屏東春暖計畫低收入戶等弱勢家庭。另外,離島金門或部分居住在偏遠地區無法參加圍爐的鄉親,志工也親自將「福慧袋」及全球的祝福,親自送到弱勢鄉親的手中,傳達一分溫暖的關懷。

慈濟以「關懷尊重」為重要原則,讓受助者感受到被尊重的幫助,更用真誠的愛心在人人心中播下善種子,讓受助者有朝一日轉而成為助人者,願盡己之力為比自己更需要的人付出,推動社會「善的循環」。

(文:顏福江 基金會秘書處報導2017/01/15)

誓願守護 心安毋憂

$
0
0
【證嚴上人1月16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光迅速地過去,更換新年,我出去的時候還是2016年,回來已經是2017年了。所以,來去更換新舊年,不過,新曆年也已經過去半個月了,現在緊接跟來的就是農曆年。時間的確過得真快,時常都說來不及、來不及,不過,這樣來不及匆匆地過日子,令人感動事也多。」

證嚴上人第二梯次的歲末祝福行腳,從2016年12月24日起,從花蓮出發,途經宜蘭、臺北、桃園、新竹、臺中,繞了半個臺灣,至2017年1月14日返回花蓮,共計二十二天。除花蓮場次尚未舉行之外,全臺歲末祝福已告一段落。

無明染執肇病因 藥師大願拔眾苦

上人在今日(1/16)志工早會中,細數過程中種種感動與感恩。特別是此次歲末祝福與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演繹結合,呈顯慈濟人力行藥師如來大願的發心與行願。

「如來本願在因地,每一尊佛都有不同的心願,特別是藥師如來,他的心願是為普天之下苦難人,天下的苦,最大的濃縮就是離不開那十二大願對象的苦,真的是苦不堪!每一尊佛都是為拔除苦難而來人間,藥師佛很明顯地提出了人間的病相,心靈的病相,還有身體的病相,人生最苦莫過於病苦。所以,藥師佛的十二大願,這都是在凡夫地,每一尊佛都發願在因地,都在人間,人間凡夫才有修行的環境,拉拉扯扯,這都是在人間的形象。」

上人慨歎人間眾生無明染眾執,不論心理、身體的疾病,人人都有很沉重的疾病存在。

「心理有五濁毒病,那樣的毒很可怕,一不小心浮上來,無不都是造許許多多的罪障,要不然就是把自己的身體惹來滿身的病障。這都是眾執,很嚴重的疾病,重疾,這都是無明所染的。所以,藥師就是把病因,堅定他的心志要把病醫療起來。」

迷茫世間遇貴人 堅袪五毒向正道

此次歲末祝福,各場次都有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大部份選擇演繹二個或三個願,但臺中慈濟醫院適逢十周年慶,在上人行腳參與周年慶時,結合歷任院長、醫護、行政人員等將《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全部演繹、完整呈現。

「臺中慈院的第二任院長,陳(子勇)院長,那一天五毒都顯露在(他演繹)這樣的人生,人生不就是這樣,迷迷糊糊、麻麻醉醉的迷糊中,他的表情真的表達很好,貪、瞋、癡、慢、疑都在一個人的身上,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是這樣,就是有這樣的五毒,就是這樣由不得自己。我們人都是這樣,冥冥中黑黑暗暗,冥冥中就是這樣被牽著。」

凡夫種子隨緣而來,上人進一步闡述凡夫「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的道理,提醒大眾,人來到世間,什麼都帶不走,唯有自己造就的業力將隨你而去。

「人都有生、老、病、死,生來人間,無法讓我們選擇出生在什麼家庭,也無法讓我們選擇人生的未來,我要的是什麼,所以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一般人都是這麼說的。所以我們在人生中,遲早輕重有因果,我們在人間,不管這一生中你是怎麼做的,總是我們過去的因緣業力,遲早就是這樣來,所以有輕、有重的因果。命中好緣有貴人,我們若是命中有好的緣,過去生有這樣的好因緣,很自然就會遇貴人,把你牽引向著菩提,永續傳法立宗門,我們就可以立一個正確的方向,就可以牽引著我們。」

在臺中慈院歲末祝福中,前院長陳子勇演繹的角色,在迷糊中終於遇到貴人,讓他開始拒絕酒色財氣、斷煩惱,牽引著他往正道而行。

「命中有貴人,那就是菩薩,這種大醫王菩薩在他的身邊,在這一幕就可以表達出了我們人世間就是這樣。這種來去的人間,自然法則,沒有永遠不老的靈方妙藥。」

投入人群心合齊 精進耕耘協眾力

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然而處於人世間,人人仍可以在貴人的引導下,盡形壽,獻生命,精進投入人群中付出。

「二十幾天,從北到中,(看到)菩薩都是很精進,隊組用心,協力圓滿了歲末祝福,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很用心,而且安排得非常好。就如在臺北可以看到合和互協,板橋兩場本來提出來三千多人,到後面都是四千五百人以上,任何一個空間都塞滿了,大家都歡喜而來,感動而回去,讓人人來了就是一個家。大家這種的法海好整齊,像海浪一樣地很整齊,不只是這個現場,四個現場、五個現場都是那樣的整齊而來,這都是很令人感動。」

從臺北到桃園,社區志工的承擔和特色各有不同。桃園因為有國際機場,桃園慈濟志工長期擔負著全球慈濟志工出入臺灣的接送和招待任務。

「這是國際之門,這一年當中,他們接來的人次有三萬多人,都是他們這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人家回來不管是要精進的,或者是要受證的,或者是……一年有好幾次在桃園,他們要接機,不管是半夜到的,或者是半夜要送的。那一天(歲末祝福)看負責這一塊的幹部站上臺,七、八十個都是慈誠菩薩,他們領隊幹部在舞臺上,實在是好震撼,他們無尤無悔。還有委員,哪怕是半夜接到要住,也是趕快(準備)宵夜,剛到來喝個湯,或是準備個茶點,讓他們剛到有一個家的感覺。」

愛的能量令上人說不盡地感動。在新竹,當地志工們亦是努力深耕社區,造福鄉里。在歲末祝福那一天,前後四任新竹市長許明財、林政則、蔡仁堅、林智堅,以及前新竹縣長鄭永金全程參與,顯現慈濟志工以愛的能量真誠互動,普受當地首長的支持與肯定。

醫療展現藥師願 志願相銜不漏接

上人接著行腳至中區,包含苗栗、臺中、南投三個縣市的志工,看到中部地區和周邊的地方,每一場歲末祝福都有二、三千人參與,香積、環保、福田志工等都很盡心力,也讓上人讚歎很不簡單、十分感動。

尤其是行腳期間,正值臺中慈濟醫院十周年慶,全院人員從《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序曲〉到〈終曲〉,從頭到尾一共演繹十四個段落,更令上人動容。

「護理部也動員了五十人,醫師有五十八人,這樣一百零八人,還有其他科、醫技或者是行政,也有一共一百七十多人,這樣二、三百人都投入在十二大願裡,實在是很令人感動,這都是愛的能量。」

莊嚴盛大的演繹,從〈序曲〉開始,臺中慈濟醫院前後任院長--許文林院長、陳子勇院長、簡守信院長一一出現,棒棒傳承。

「創業開始,許(文林)副院長從花蓮(慈濟醫院)去到臺中(接院長),那個時候是創業開始,什麼都沒有,一切都要從開始來合起來。接下來就是陳子勇院長,他讓醫院一步一步地穩定下來,接下來就是簡院長,從大林再來接。看到他們前後先出來的兩位,後面緊接著就是簡院長。還有副院長這樣一路緊接出來,好感動!」

六院合心如一家 同賀臺中十周年

二十七位來自大林與臺中慈院的院長、醫師與同仁,領眾演繹〈序曲〉,結束時,從第一任許文林院長開始,逐一帶領大眾發願。

「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句話,比如說,許文林副院長他是臺中第一位院長,他說:『創業唯艱守成不易』;陳(子勇)院長他就說:『十年磨劍,中西整合療效具』;還有張玉麟院長是玉里(慈院)的,他也說:『十年樹木,減碳節能膚大地』,他連這樣減碳節能也是放上去,可見醫療也一樣顧及大地;(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他也去,他說:『十方菩薩,湧現臺中成典範』,他也是讚歎臺中全院十周年,因為簡院長跟全院的同仁都是這樣說,他說:『十周年比評鑑更重要,因為評鑑三、四年就遇到一次,十周年永遠就是一次。』鼓勵大家要重視十周年,這一次非常成功。」

此外還有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也以「十年札根,醫療能力受肯定。」以及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以「十全十美,專業人文齊並進。」誠懇祝福、肯定臺中慈濟醫院。六院一家的彼此祝福,讓上人無比感動。

「三位院長從大林(慈院歲末祝福),賴院長發願;12月31日(臺北慈院歲末祝福)趙院長的發願,還有(臺中慈院歲末祝福)簡院長的發願,那樣地懇切發願,我感覺何其有幸!我再辛苦,還有慈濟人大家來成就醫院,再辛苦都有價值,我們醫療志業真正地傳承,就是宗門法脈在醫療志業傳承,我們今年法脈已立、宗門已立,我們很明顯地看到醫療志業傳承法脈宗門。」

發願守護中慈院 且讓上人能安心

上人特別提及,此次行腳要離開臺中的前一天(1/13),臺中慈院各科室同仁至臺中分會分享入經藏心得,其中護理部督導廖珮琳和護理同仁在歲末祝福結束後,發願要顧好臺中慈院這個家,讓上人至為感動。

「她說那一天完成十周年慶,大家放輕鬆了,回到護理部,同仁會跟督導說,我們要發願,發願臺中醫院這個家要顧好,我們要顧好這個家,不要讓師父擔心,要讓師父放心,我們要發願。大家響應著,我們大家要發願,就是要守好這個家……聽到真的很感動,不是說給我聽,是他們結束以後,回到護理部,他們這麼說,只是那一天來臺中分會再覆述一次給我聽而已,真的很感動。」

時間有限,滿滿的感恩訴說不盡。上人最後再次感恩「院長弟子及所領導的各科室醫師,累生累世結來的緣,才能傳法脈宗門在醫療的人文裡,真的實在是讓我很感動!」

蔬醒.甦醒.舒醒 樂快活

$
0
0
走入自強外役監獄,看不到高牆圍聳,只見一片綠油油的田地,就像世外桃源一般;原來是歷屆典獄長將這裡經營成生態觀光園區,區內有四點二公頃為無毒有機認證通過的蔬果區。當慈濟志工提議在「111世界蔬醒日」到獄內做素食餐,典獄長葛煌明覺得此項有意義的活動,和外役監獄的理念不謀而合,一口就答應了。

愛地球減緩全球暖化,蔬食刻不容緩!慈濟基金會推動「111世界蔬醒日」,一個人、一天素、一起救地球活動,慈濟志工潘惠珠於1月11日偕同二十五位志工進入外役監內將口號化為行動,現場烹煮低碳、低里程的「蔬醒、甦醒、舒醒」餐,同時也跟監獄內的「同學」宣導蔬食救地球理念;外役監獄內一百一十一位行政人員也連署響應此次活動,共同為救地球而努力。

食菜精神好 體內的環保

志工羅錦枝一早就到市場採買新鮮紅蘿蔔、袖珍菇以及調味料,為自強外役監獄蔬醒餐添加好風味。

看到獄方同學種植的蔬菜青又脆,羅錦枝感動得笑開懷,平常清炒的高麗菜拿來做扣盤,袖珍菇擺盤底,高麗菜放中央入鍋清蒸,一瞬間化身變成宴客大菜;志工賴素泳南瓜拌粉蒸粉,金黃的粉蒸南瓜香味撲鼻誘食指。

羅錦枝拿起烹煮的三道菜單名牌,用她慣用的母語(閩南語)說:「食青菜真歡喜,食青菜精神好,食青菜食了身體健康,血路攏會通。」羅錦枝滿心希望獄方所有人都喜歡蔬食,並且每一個人每天都能蔬食。

曾任某知名大飯店的獄方大廚葉師傅,與羅錦枝交流蔬食烹煮的技法後,讚歎地說:「師兄姊帶進來的食材是當令季節的,且非常養生;烹煮素食料理要少鹽、少油,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是現今國人飲食應有的觀念。」葉師傅也呼籲大家要多蔬食,回歸自然素食是對體內環保最好的方法。

廚房飄來食物的清香,典獄長走入廚房看見志工所烹煮的三道菜「蔬醒、甦醒、舒醒」,運用了獄方所種無毒有機蔬菜可口誘人,且得知一天蔬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兩公斤的排放,直呼這是「明菜」,能為地球盡一分心力的最好行動,也是讓同學靜心且有助健康的好料理。

一週一素食 生命的教育

在戒護區的替代役男郭界廷於餐後分享,在外面吃素食有許多加工素料,吃起來還有肉質的口感,吃進去的可能是化學成分的東西,並不喜歡;但志工做出來的素食全都是蔬菜,而且將獄方現有的蔬菜做得這麼色香味俱足,感到驚訝!蔬食有益健康,吃了很安心,他直呼:「好吃!」

用餐時,志工潘惠珠問餐廳內所有人:「今天的菜餚如何?能接受嗎?」行政工作人員一百多位異口同聲地說:「好吃。」

典獄長對志工將獄方所種蔬果入菜,讓人人食指大動,顛覆以往素菜盡是麵筋、豆皮……等加工製品,對素食有了更深的體驗。典獄長說:「素食是一種生命教育,能讓身體健康,又能愛護地球,以後獄方也來『一週一素食』。」

蔬食愛地球 你我有責任

教室裡坐了六十位同學,志工沈思彤說著「豬豬天堂」的故事,引述現今肉品食用的危機,也告訴大家,每種動物都有靈性,需要大家共同守護。

每一秒鐘,就有一千七百七十六條生命因為人類口欲而喪生,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所喪生的生命有多少?為了養殖這些牲口,需耗費多少食料?又製造了多少二氧化碳?地球承受了多少溫室熱能,這些效應將帶給地球多少的浩劫?阿生(化名)聽完後,勇敢地表示:「我願意當環保勇士,蔬食愛地球。」

沈思彤告訴所有在座的同學,「蔬食,你我都有責任,每一人,每一天素食,地球的永續在你我手中。」蔬醒、甦醒、舒醒,吃蔬菜,大覺醒,地球平安,人才能生活舒適且樂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羅枝新 花蓮報導2017/01/11)

3D APP 在家也可以量視力

$
0
0
量視力,跑醫院?眼鏡行?都不必。慈濟大學醫學資訊學系老師沈祖望獲得科技部育苗計畫,與慈大醫資系校友成立公司,他們開發免費提供下載的「好視力」 app,只要利用虛擬實境VR眼鏡,就可以隨時隨地量視力,不受限場地和距離限制。

簡易VR眼鏡 主動發現問題

與醫院視力表一樣,受測者只要從簡易紙盒VR眼鏡中,看到的就是視力圖,以點頭、搖頭的方式,指出缺口上、下、左、右方向,隨著字愈來愈小,檢驗度數從0.1至1.2,極適合五歲以上孩童使用,讓孩子免於「惡視力」入侵。這種方便測量視力的方法也獲得某配鏡公司的青睞,正在洽談合作中。

透過智慧型手機下載「Howclear好視力」app,輸入年齡、性別,將手機放進一般市面上可取得的VR眼鏡,就可以測量視力。沈祖望老師表示,這套程式經過實際測試與驗證,準確度高達百分之八十七點五以上。對於一般人來說,除非健康檢查或是配眼鏡,很少人會主動測量視力。

在開發過程中,有一位副總下載「好視力」回家給妻子測試,發現妻子一隻眼睛幾乎看不到,趕緊到醫院接受治療。一般人都是用兩眼在看東西,所以兩眼視差很大不容易被發現,但透過「好視力」檢測,分別測量左、右眼,就能發現視力問題,及早治療。

結合雲端資料 方便記錄追蹤

慈濟大學醫學資訊學系是全臺唯一隸屬於醫學院之資訊相關科系,在醫學院的支援下,將資訊科技深度運用於生物醫學、醫療照護。除了資訊、醫工、生物資訊的教師外,還有醫學相關的老師教導,跨領域學習醫學、資訊知識。

好視力app也是目前市面上3D app中,第一個與娛樂無關,應用在人體醫學上的app。校友徐萱育在大學期間跟著祖望沈老師做專題,畢業後直接進入公司任職。徐萱育表示,跟著老師可以學很多,所以從在校期間就開始進行團隊研發。

好視力app的研發,因為利用簡易紙盒視力量測工具與應用程式,可於居家自行量測,並與雲端資料結合,方便記錄、追蹤,對視力惡化提供預警與相關醫療建議。

視力衰退如果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的機會很大,或是對一些不方便出門的長輩來說,到府配眼鏡,甚至是偏鄉的行動醫療,再也不需要帶著機器或是視力表。

沈祖望老師表示,科技部的育苗計畫是希望結合學術界的專業知識,將知識變成生活需要的產品,不僅能讓產學無縫接軌,也能幫助學生就業、創業,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善盡社會責任。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2017/01/12)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