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劇本曾經荒唐,及時悔悟就能重新開始;花蓮監獄收容人演繹佛典,虔誠的動作承載著希望,脫下囚服,永不回頭。
沙畫勾勒心中佛志工穿越層層高牆及十四道鐵門,慈濟首度在花蓮監獄舉辦《法譬如水》
經藏演繹暨歲末祝福。由典獄長劉世添和教誨師與收容人共二十四位,手捧一尊尊佛像進場,接著靜思精舍十六位法師領眾唱誦〈開經偈〉,在莊嚴佛號聲中,拉開序幕。
舞臺上,收容人阿璋(化名)演奏古箏,悠揚樂聲為「沙畫演繹」譜出序曲。沙畫中呈現慈濟小行星在太陽系中自然地運轉,在地球與宇宙間同時發光發熱。
陡然急促的古箏變奏曲,帶出〈懺悔煩惱障〉、〈意望深無底〉曲目。「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沙畫班成員阿瑋(化名)戴著「癡」面具,抓起一把把細沙,繪出過去迷惘的人生,在「錢」、「色」、「權」、「殺」與「毒」紅塵中打滾;阿挺(化名)則戴著「貪」面具,在後方不斷地要脅、蠱誘,意喻一切造作皆由「貪欲」起。
當清脆婉約的古箏旋律慢慢流瀉,阿瑋和阿挺掙脫了面具,「心如工筆繪畫師,能畫各種諸顏色,一切境界心所現……」一粒粒細沙堆疊,勾勒出慈顏善目的佛像,光芒四射。沙畫演繹者全體雙手合十,虔誠恭敬禮佛。
一百五十位收容人輪番登場演繹,最動人心的一幕,是當臺上收容人脫下囚服交給獄方長官,象徵「永不回頭」;終曲〈至誠發願〉時,臺上與臺下齊聲唱和:「日出東方消昏暗,浪子迷途能知返,我今一一誠發願,淨如琉璃化人間……」一字一句唱誦中,眾人整齊劃一擺動,法船啟航。
懺悔淚水的承諾2016年7月起,
慈濟志工於花蓮監獄舉辦
《慈悲三昧水懺》讀書會,從導讀經文到讓收容人親身演繹排練,歷經六個月。
演繹中飾演「小水滴」的阿賜(化名),每唱起「懺悔……」就止不住情緒激動,他自慚對養父說過重話:「我不是你兒子!」傷透了養父的心;又因結交損友跟著加入幫派,犯下擄人勒贖案。
阿賜邊比手語邊掉淚:「這是很殊勝的法會,我已發願茹素,生生世世不殺生,出去後也要幫助別人。」他說:「我真的很需要慈濟陪伴,因為不想再進來這裡了!」
每位收容人都有一段懊悔的人生,這也是當初慈濟志工會走入花蓮監獄關懷的原因。2013年,花蓮慈濟志工潘惠珠剛逢父喪,深感「行孝不能等」,她請購多本證嚴上人著作《孝的真諦》送往監獄和看守所。花監教化科覺得內容極具教化意義,於是邀請慈濟人入監互動。
最初,潘惠珠邀請更生人分享「改過向善」經歷,一個月舉辦兩次大型演講;後來改成小型聚會,次數也增多;如今更加頻繁,志工們每週進監兩、三次。長期陪伴下,雙方建立良好情誼及信任感,很多收容人甚至喊潘惠珠「阿母」,不時吐露心語。
前年,阿智(化名)因為父親病危,對前來關懷的潘惠珠哭訴。潘惠珠建議他立即申請戒護趕回,不要等父親嚥下最後一口氣。當戴上手銬腳鐐的阿智來到父親病榻前,嗚咽著:「爸爸,我回來看您了!」父親還有知覺,阿智懺悔地承諾:「出獄後,我一定會照顧媽媽,請您放心。」
他心痛不能送父親最後一程,潘惠珠代他在告別式上對父親行跪拜之禮;後來經家人寄來照片,因販毒而入獄的阿智感動極了:「在我最無助時,是惠珠阿母安慰我、代我盡孝;因此讀書會期間,我就發願『戒菸』。」
荊棘路永不回頭頸椎開刀、休養中的阿信(化名),趕不上演繹,雖感到失落,但他在病舍同步比動作,也像參與了整個過程;「服刑已十五個年頭,回想那些不堪的過往,除了後悔還是後悔;人生最寶貴的青春都在監獄逝去,這個教訓太深、太痛了!」
阿信參加讀書會後,了解因緣果報,每日念經回向給家人及曾被他傷害過的人。參加入經藏練習期間,他接受頸椎手術,長達六小時,潘惠珠守候在開刀房外;之後轉回普通病房,她幫忙擦澡、料理所需,就像媽媽一般照顧他。
阿信對潘惠珠描述:「開刀時,我夢見過去殺人的畫面歷歷在目,好害怕。」復健期間,他把握時間勤練手語,但醫院及獄方考量安危,終究不能讓他如願上臺。
潘惠珠安撫:「入經藏不限何地,處處都是道場,在病舍也一樣可圓滿,心念最重要。」阿信因此轉念,也想及讀書會時,志工吳燕妮說過:「衣服髒了,可以用水清洗;但心髒了,要如何洗?」他自承犯下大錯和罪業,才會承受此惡果,「只有用法水洗滌,誠心懺悔,才能走出迷障。」
同樣犯下殺人案的阿松,所雕刻的大白牛呈現在禮堂門外,牛車上負載經書,上面寫著「法譬如水潤蒼生、生生世世在菩提中」,這是他的書法作品,也藉此自喻心境。
阿松被判無期徒刑,在獄中抵不過內心煎熬,曾試圖將犯行合理化;參與讀書會後,他坦然面對己過,並拿起雕刻刀,花一個半月慢慢雕琢出大白牛。「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他牢記《法華經.譬喻品》經文,發願若能獲得假釋,將剃度出家度化眾生。
「走過的荊棘路,不該讓腳底的血白流;必須下定決心,永不回頭。」阿松說,《法華經》描述,提婆達多曾多方阻擾佛陀說法,但最終佛陀還是幫他授記;阿松自勉:「我犯過大錯,難以彌補受害者和家屬,但希望有機會用此生償還。」
你願搭這艘船嗎?「各位同學,這艘船你們敢搭嗎?」「敢!」演繹者異口同聲說。「對!那你要很篤定讓人家感覺到這艘法船是承載著希望。」擔任導演的志工吳燕妮再次提醒演繹者。收容人隨著指令,反覆練習動作,達到近乎完美的呈現。
經藏演繹前,吳燕妮承擔讀書會的策畫與導讀,讓同學們先有法的滋潤,而後藉由妙手妙音演繹,達成身心合一、真心悔過。
獄方選取參加讀書會和演繹者,有三分之二是重刑犯;因此讀書會中,她挑選〈煩惱障〉、〈業障〉及〈果報障〉曲目為重點,讓同學們明白善惡終有報,改寫下半生的劇本。
「在臺上時,你們的正氣跟眼神要堅定;每一個轉身都要告訴自己,我就是說法者。」彩排中,吳燕妮不斷提醒大家,時時提起正念,每個手勢和動作,無不發自內心的虔誠。
元月6日經藏演繹,隨著經文的唱誦、節拍的落點,演繹者踩著堅定的步伐,將雙手舉到最高,聲音宏亮貫全場;妙手動作整齊劃一,力道強而有勁,震撼臺下五百多位收容人。
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讚歎,臺上演繹的同學充滿人文和活力,能感受到他們的真心,「透過柔性的訴求和教化,或許更能達到效果。」
這場水懺法會的最後,由精舍常住師父致贈福慧紅包及點燃心燈。曲終人不散,慈濟人仍會持續前往花監關懷,因在他們心中早認定:「淨化人心永無終止!」
(文:黃秀花 本文摘自:
《慈濟》月刊6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