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育善教富 暗地生光

$
0
0

【證嚴上人8月20日志工早會開示】
「天天看到了全球的慈濟菩薩,在全球國際間,慈濟的精神能量,愛的種子不斷地撒下,培養出了農夫耕耘善種子的就地耕作,已經看到了一個個國家,每一個國家的菩薩不斷不斷成熟湧現。」

8月20日的志工早會,證嚴上人面對著來自中國大陸以及馬來西亞的教師聯誼會老師們,提到了現在一週僅有星期一與星期二兩天能親自主持志工早會,慶幸著志工們都珍惜因緣,將聽聞的佛法道理再灑播出去,如同教師們用心教導學生。

「只要老師向著這一分愛的方向,用心,心地培養出了這分愛的能量,就心地布種,先耕耘自心地,然後共耕學生愛的心地,這就是布善種子;有了善種子就可以共耕福緣,這種福緣就是社會祥和,更期待老師們的愛的能量,在教育裡一生無量。」

菲國黑區變亮區 培植善種結善果

一生無量的起點,源自於人人都具有的一念悲心。菲律賓慈濟志工近日在花蓮靜思精舍進行會務報告,提到一個「黑區變亮區」的慈善計畫,是源於2015年在宿務保波甘里(Pulpogan)的大米發放,發現了這個極為貧困的區域。

「宿務慈誠、委員們投入在這樣的像黑區一樣的,一整片都是窮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住宿的地方,是那樣的破爛,根本都不像人住的地方。你看這樣的人生,他們的生活,都也是很樂天命的這樣的過;要不然要怎麼辦?無天,腳無地——我們常常都聽到一句話『頂天立地』,頂上一片天,腳下一片地。他們連頂著天的這一片都沒有,何況腳下站的,也沒有他們的地。」

在保波甘里所聚居的大約一萬四千人,部分還是其他地區被拆而遷徙過來的弱勢群眾,大多家庭都是貧困而沒有正常工作。菲律賓宿務慈濟志工不忍這裡充斥著貧病、毒品、賭博等等,開始定期關懷,進行發放、醫療個案援助以及助學,透過愛灑活動,慢慢改變貧苦的生態。

「慈濟人已經把愛的能量,從自己內心培植的,開始一直在萌芽、一直在薰陶,自己的這一顆種子,也已經從小種子成為小樹而成大樹了;這一顆大樹,從那一粒的種子,就是這樣地培植起來,發心立願就是要教富濟貧,濟貧教富。」

上人讚歎菲律賓慈濟志工如同人間農夫,培養心地中的愛,就如同大自然中一粒種子的成長茁壯,都需要陽光、空氣、水。

「天天累積著心靈的這一分愛,要天天有愛,就如大地是一點滴的、長期的、很均勻的雨露,有雨有露水,很均勻的該下雨就下雨,剛剛好就好,這就是滋潤大地;有了水,需要陽光,陽光給予溫暖,有水有陽光,這一顆種子才能成長;那萌芽了以後,也需要著空氣,要有清新的好空氣,這來成就的大地這一顆種子。所以一顆種子要成長,也要有四大,要有地、要有水、要有陽光、要有風的空氣,才能讓這一顆種子這慢慢地萌芽茁壯起來,成為一顆大樹。這樣的一顆種子,成為這一棵大樹,那它就會纍纍成果,開花結果,這個果就會纍纍,而且年年都會有果。」

助學生自助供餐 有心不難做對事

菲律賓慈濟志工把人人的力量會合起來,也與宿務師範大學簽約,連結其八項社區計畫,從慈善、醫療、教育幫助保波甘里區的孩子們脫離賭、毒的惡性循環。

「這個地方,慈濟人開始要助學,從中學培養他們到大學;還要讓這一群孩子,慈濟人為他上人文課,也開始慢慢把心靈的這一顆種子,有種種因緣來培植他。孩子們就有這一股力量,他們也去做環保,一段時間,這一些回收來的、賣掉的,一共起來只有臺幣三十塊錢。」

保波甘里區接受慈濟助學的大學生們透過環保得到了一點資金,他們也希望自力更生,為區裡更貧困的家庭進行供餐,這個想法獲得了助學生家長的支持。

「後來,他們(助學生)的家長知道了,就鼓勵孩子說:『對的事,做就對了。』家長呼籲:『你家的一把米,我家的二把米,或者是有青菜的就拿青菜來。』就這樣地會合起來就供餐,雖然煮的是稀飯,可是粒粒飯,米粒合起來的一碗粥,每一碗粥都是很珍貴的愛心,有心就不難,對的事做就對了。」

當慈濟志工聽聞了助學生及家長的這個善舉,很驚訝地詢問孩子們的動機,也希望能給予更多支持。

「慈濟人知道了,問他們說:『你們做這樣的事,為什麼沒有讓我們知道呢?這都好事。』孩子們的回答就是說:『因為我做的這一些事,都是慈濟教我的,我們不想讓你們知道,好好的做,讓你們看見了吃一驚、驚喜。』果然慈濟人驚喜,不只是慈濟人的驚喜,我很感動。」

上人讚歎,這個事例也映證了靜思語的教育與道理。

「所以小小的力量不要輕視他,孩子也好、大人也好,這樣鼓勵著,打從內心的那一念,被助、自助、還可以助人。雖然力量,力量還是微小,可是這樣動起來,就有希望了。」

你我共力相互助 祥和社會愛循環

菲律賓志工的會務報告中,也將2013年海燕風災前後,在保和島、萊特省等地持續陪伴的工作成果,帶動出本土志工持續來推動愛的循環。

「菲律賓,我昨天(8/19)就是跟他們(慈濟志工)說,真的人間菩薩就是在這裡,是看見了這麼多的苦難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因為這麼多的島,這麼多的苦難人可以成就菩薩,這一群苦難人,是菩薩的大道場。看到了菩薩一一都成長,百萬菩薩大招生,期待人人都可以當菩薩,這就是教富濟貧。可以看到了窮人也在幫窮人,這一群菲律賓奧莫克菩薩,窮但是心很富有,好可愛。總而言之,看到這樣,人間有希望,人人成菩薩不就是祥和的世界嗎?」

8月11日,菲律賓大馬尼拉地區因強降雨而多處淹水,慈濟志工緊急發放麵包,繼而啟動以工代賑,恢復馬利僅那市和聖馬刁鎮的街道原貌。

「這四、五百塊臺幣來救濟他們,這每天做,做三天、四天,也只不過每一個人才給他二千多塊而已,就可以把整個鄉鎮就清得乾乾淨淨,市長感動得哭了,鎮長也哭,里長更別說。總而言之,這都有愛的能量,後續的救災看看他們未來如何生活。這就是菲律賓有苦、有愛,愛的能量救人,苦的地方真苦。」

上人開示,見苦應該珍惜現在的平安與生活,因此離不開教育的力量。

「教育很重要,人與人之間互相教育。感恩周圍的每一位菩薩,教富濟貧,社會才能祥和;還要教貧來致富,教貧的人如何來致富,自己能夠站起來,這都是教育。感恩菩薩們這樣地投入,人間菩薩,已經很明顯看到了黑暗的地方也光明起來了,希望人的力量,少不了你我一分力量。」

柬埔寨吉祥愛灑 帶動人文

$
0
0
吉祥月破除迷信,更要懂得孝親,農曆七月,東南亞的華人也有祭祀祖先、燒紙錢的習慣,慈濟志工在柬埔寨同樣推廣吉祥月、正信正念的觀念,特地於8月11日在慈濟柬埔寨聯絡點的新會所,第一次舉辦吉祥月祈福會,邀請人文安親班親子與社區會眾參與,一起推廣齋戒護生,希望更多人一同為地球降溫。

吉祥愛灑倡環保 法師認同行善護地行孝父母

志工謝明勳表示:「大家都說(農曆)七月是鬼月,真的七月是吉祥月,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宗教信仰,你有宗教信仰,你才會有正念,那你的正信跟著正念走,你的一生才會平淡才會順利。」 

本土志工透過行動劇,來表達「燒金紙、燒香」對環境的污染,希望人人改變錯誤的觀念,一同來保護大地;新加坡志工盧小燕也透過簡單的圖片、影片帶入說明,讓觀眾了解可以如何愛護地球,讓身心都能融入其中。

三位與會的法師,對於慈濟環保感到共鳴,法師Son Borey分享:「今天短劇讓我們看到人人燒紙錢祭拜給祖先是沒有用處只是自我安慰而已。相反不只浪費錢並污染環境,大家要推廣不燒金紙。」

另一位法師Cheng Seyha也表示,現在世界發生了很多災難,正是人類造成回敬破壞後的回報;因此透過這場活動,希望大家能夠知道如何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因為如果大家再不關心環境,恐怕還會遇到其他的災難。

同時法師Cheng Seyha更是讚歎慈濟的回收再製,例如現場可以看到志工利用舊塑料袋製作的花朵,或是回收吸管製成的小靜思精舍,看到許多將被丟棄的物品可以轉換為可再次使用的東西,法師Cheng Seyha希望每個人都能如此延續物命,減少用塑膠袋並回收可使用的東西,也希望慈濟的環保理念可以繼續推動,傳播給柬埔寨人民,讓更多人一起愛護環境,並且行善行孝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

為鐵道兒童開班 以靜思語矯正習性專注學習

就如這次的孝親浴足,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鼓勵孩子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法師Tha Sarath說:「現今社會很多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所以他們欠缺倫理道德,不知道孝順父母讓父母擔心、傷心,因此教育孩子是社會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提到柬埔寨人文安親班的成立,原是2014年有位乞討的婦女昏倒在慈濟志工家門前,當志工們來到婦女家中拜訪,意外認識了一群沿著鐵路生活與玩耍的孩子們,礙於當時志工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能偶爾過去探望他們,並無法長期關懷。

2018年4月柬埔寨聯絡處的新家落成,志工心繫這群鐵路邊的孩子,希望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教育,便開始展開家庭訪視,了解每孩子家庭狀況。尤其得知他們的父母需要外出工作,有些孩子被迫放棄學業在家照顧幼小的弟妹,有些則是放學回家後無人陪伴寫作業或溫習功課。

志工們便決定成立人文安親班,提供場所給孩子溫習功課,由志工輪流協助教導。雖然第一周的辦學狀況並不理想,孩子們沒秩序、沒禮貌,甚至開口都是不雅的話;但是第二周開始,志工透過靜思語給孩子們一種改變習性的觀念,在志工協助陪伴,孩子的言行舉止貌慢慢有了改變,並依學習程度分成三個班級進行輔導。

浴足獻花說感恩 兒童培養人文氣質有目共睹

孩子的成長是有目共睹,就如這次吉祥月宣導,當天早上很多安親班的孩子們搶著來跟志工們一起幫忙,打掃會所、佈置活動現場等,孩子們紛紛樂意一起來投入,尤其邀請家人來觀禮。

志工安排現場十一位小朋友為父母浴足,獻上環保康乃馨花感恩親恩,現場許多父母忍不住感動流淚,一對對親子在互動中,真情流露。可惜也有一群孩子們,只能看著臺上的溫馨互動而落淚,因為他們的父母無法參與,讓他們沒能表達對父母的孝親,看到孩子的落寞,志工也感到不捨。

有位家長表示,首次參加吉祥月活動,感到很感動,特別是慈濟教育孩子懂得孝順,讓孩子們知道要孝順父母,感恩慈濟人協助培養孩子人文,讓大家慢慢有好習慣。

{rtmpmp4}20180820_C5D904DB-DC5B-7869-12BC-562BAADB4B40{/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柬埔寨聯絡點吉祥月暨人文安親班活動簡報、大愛新聞 柬埔寨報導 2018/08/11)

玉里關山慈院 新院長就任

$
0
0

2018年8月1日玉里慈濟醫院新聘陳岩碧院長及林志晏副院長正式上任,關山慈濟醫院張志芳醫師亦正式接下關山慈院院長一職,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為給予關懷和支持,偕同林媽媽慈聯師姊帶領花蓮慈濟醫院李毅醫秘、蔣昕穎高專,於8月15、16日不辭辛勞搭乘火車南下送暖,感恩兩院醫療同仁用心守護偏鄉民眾。

落實社區醫療照護 守護愛的初衷

「首先,我要感恩潘(永謙)院長,在資源、交通及資訊總總欠缺的偏鄉,堅持崗位,守護健康。我也要感恩張(志芳)院長,以及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願意承擔使命;這裡人手不足,一個人要兼很多工作,但因為有各位的堅持,才能持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林俊龍執行長除了感恩同仁奉獻心力於偏鄉,也期勉同仁在醫療之外,秉持守護「愛」的那份初衷,繼續努力。

關山慈院慈濟部辦公室溫馨茶敘,張志芳院長、中醫科沈邑穎主任、急診室吳勝騰主任、長照股王愛倫居服督導員,以簡報方式分享成果與未來發展。張志芳院長期許落實員工在地化,訂下未來期許與目標,希望在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之下,每位員工能夠遵法、守法,學會感恩、尊重、愛。

張志芳院長認為,醫院是病人的,必須建立以病人及家屬角度為中心的合理服務。在人才管理方面,希望各級主管能具備變革(改變現狀)、獲利(增加利益或減少虧損)、建設團隊(互相合作)、追求理想(使命)四種能力。張志芳院長說:「不需最有能力的人,只要最適合的人、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事、對的事,做就對了!」

為了讓醫療深耕社區化,張志芳院長將於9、10月親自到教會進行衛教,推動社區醫療資源整合、擴展醫療服務、貫徹社區營造工作,除此之外,院長也希望加強教育提升員工素質、發揮親鄰相助彼此照顧,落實人文重視醫病關係等等,讓慈濟人文融入醫院融入社區。最後,針對留住偏鄉人才,提出幾項改善方案。
一、完成宿舍興建工程,改善同仁住宿環境,增加同仁及家屬偏鄉服務意願。
二、定期檢視偏遠醫院醫事人員待遇。
三、針對就讀本教育志業之職工子女,提高就學補貼。
四、增加外地醫事人員返鄉交通津貼。

醫療教育逐步茁壯 做關山的後盾

由於潘永謙院長於關山慈院服務長達十六年,立下很好的基礎,成為當地民眾信賴的骨科醫師。潘永謙院長表示,在這麼偏鄉的地方,提供醫療服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這裡服務這麼長的時間,真正願意留下來的醫生真的不多,衷心盼望能夠得到更多的鼓勵,讓這些堅守崗位醫療人員,能夠擁有更充足的資源,在無虞的工作環境下,發揮良能,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關山慈院中醫科成立滿七年,「醫療」與「教育」逐步茁壯,廣受病人極大的肯定。沈邑穎主任說,雖然身在偏鄉,但自己的心從未受到侷限,努力提供全人醫療的服務,守護當地鄉親的健康。但是,在交通不便與人力不足的環境下,沈邑穎主任提出五項建議,殷切期盼有更多的資源注入,成為關山慈院守護偏鄉的堅強後盾。
一、路途遙遠,每一個人都要很努力才能來關山工作;期望有一個好的宿舍,才能讓大家「安居」樂業。
二、人力流失「入不敷出」,期許多接納醫生、護理人力,建立人才籌備庫。
三、增聘主治醫師,讓中醫符合條件,朝PGY主訓醫院努力。
四、擴展中藥局,讓藥局有足夠空間,放置中醫飲片及煎劑。
五、針對偏鄉給予特殊補助,如教育進修、義診、交通、學術交流及醫材等。

補齊偏鄉醫療專科 溫暖護臺九線

關山鎮上,目前僅有一家設立二十床的東興診所提供洗腎服務,但目前病患數已超出床位數,許多患者還是須奔波到更遠的地方才能洗腎。於此,關山慈院預計於2019年3月設立洗腎室,透過院內次專科的合作,提高照護品質。

吳勝騰主任是腎臟內科專科醫師,他表示關山鎮雖有透析診所,但無法提供急性住院需求,洗腎的民眾往往因為肺炎、蜂窩性組織炎及心律不整等等小問題,就必須被轉診至臺東市或花蓮;有些民眾從部落下山就很不方便了,還得被送到更遠的地方,讓人看了很不捨。此次,針對血液透析室設置目標,以及護理人員招募需求、儀器設備採買等等進度做報告,期待未來透過與當地診所的合作,造福當地民眾。

最後,王愛倫督導員分享居家醫療、居家服務、居家喘息、失智服務據點及社區整體服務體系計畫,相關服務量與照片花絮,讓大家看見長照2.0推展成效與未來的發展性。在資源不足的偏鄉,提供周全的醫療相當不易;慈濟家人的支持,不僅為關山慈院醫護人員帶來信心,更是守護臺九線民眾最溫暖的靠山。

(文:陳慧芳 臺東報導 2018/08/15)

度自己了沒? 懺悔法救全家

$
0
0

「若不是進來慈濟,阮全家會家破人亡。」操著流利臺語,對著臺下一百三十多位參加新店靜思堂第三場七月吉祥孝親祈福讀書會的志工與會眾,新店區慈濟志工林秀琴也在感恩與懺悔中,告白她坎坷的婚姻路。

2018年大北區慈濟志工將於8月24至26日假臺北和平籃球館舉辦「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為讓與會者了解此祈福會之意涵,明白為什麼要行大懺悔、要齋戒茹素,為何要推動環保清淨在源頭,各區志工特別規劃讀書會,廣邀社區志工與會眾參加。

發露懺悔 找回幸福

新店志工林秀琴第一個上臺分享,她表示自己因先生的結拜兄弟介紹,而與先生締結姻緣。但初嫁時卻被先生嫌棄「很俗」(閩南語),因為俊秀又時髦的先生長得如法國演員亞蘭德倫,根本看不起平凡的林秀琴,於是風流倜儻的先生三天二天就往外跑。

這讓原本林秀琴只想做個讓家族讚賞的賢妻良母夢想破碎,開始病急亂投醫一般的到處求神問卜、摸骨算命、看風水地理外加燒大把金紙,林秀琴告訴大家說:「沒人燒比我多!」因為當時迷信的她常常從臺灣頭走到臺灣尾的求神問佛,花再多的錢也在所不惜,就只為找回先生那顆不在她身上的心。

「愛不到就毀掉他」後來林秀琴一念瞋恨心起,她說:「我最氣的時候,想說要潑他鹽酸,讓他變醜出不了門;再帶著孩子同歸於盡,讓他生不如死。」林秀琴不僅對先生不再有好臉色,甚至對著先生的家人以及疼惜她的婆婆破口大罵三字經,使得婆婆氣白了臉,也令家族的人對她極不諒解。

眼看一個好好的家即將毀滅,幸好,林秀琴遇到了慈濟,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儘管有資深志工李明忠和劉美玉的鼓勵,林秀琴對於自己出來做慈濟仍心生卻步,她每思及自己對婆婆的大逆不道,就覺得自己沒資格成為上人弟子,直到她因「懺悔則清淨。」明白自己既知錯,就要馬上悔改,同時還要大懺悔。

於是趁著婆婆過生日的家族聚餐,林秀琴在親朋面前跪著跟婆婆道歉,求婆婆原諒自己過去的不是。她的勇於認錯也換得家族對她及對慈濟的認同,也讓林秀琴無後顧之憂地走上菩薩道,家庭氣氛自此轉為和樂。

普度眾生 齋戒祈福

「懺悔,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法門之一。」導讀志工蔡良文告訴大家,在《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中,證嚴上人的偈語以「信因果」、「行懺悔」、「做慈濟」四個層面做說明,希望大家都能熟讀,同時自省:「你,此刻懺悔了嗎?心,當下清淨了嗎?」

藉由上人開示影片,蔡麗蓉也為大家闡述七月普度的意義,蔡麗蓉說:「普是普及空間世間,度是度脫苦難眾生世界。」

真正的普度是要把度化的心量普及到所有空間,不明普度者,以為殺雞宰鵝的祭拜會讓「好兄弟」歡喜,孰知這其實是在造地獄因!盂蘭盆會要解倒懸苦,學習目揵連尊者救母,幫助地獄眾生出離苦海,自由自在。

蔡麗蓉舉馬來西亞志工幫助斗湖市貧民聚落,以及福建福鼎志工動員前往管陽鎮「母親河」淨河為例,與讀書會民眾們說明慈濟志工如何在黑暗的地方點燈,帶來希望,讓黑區變亮點!蔡麗蓉說:「今生所有習氣、意念會帶到下輩子,成為『業種』。」她期勉與會者「轉識成智」分秒不空過,讓善緣不歇。【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朱秀蓮 新北市報導 2018/08/16)

單力難拔 世苦眾救

$
0
0

【證嚴上人8月21日志工早會開示】
「人世間苦難偏多,凡是來到人間,都是由不得自己。苦難,苦不堪啊!這麼多的苦難人,就會發現到人世間的菩薩是緣苦眾生而來,沒有苦難眾生,就沒有菩薩在人間,你看到有苦難的地方,你就可以看到菩薩。」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看到苦難人家,總是心存不忍,於是伸手相援。8月21日的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提醒大眾,每日相見除了要互道平安、彼此感恩,更期許人人要合眾人之力,為天下苦難人付出。

「看到苦難人,心存不忍,你要付出,靠自己的一雙手,絕對是無力的,要救一個人、一家人,就要有人來幫助,何況說要救一群人,一里、一鄉、一鎮、或是一個社會、或者是天下,想一想,假如不是有這麼多、這麼多的好人合心,把心合起來,會合這樣的菩薩心,假如不是人人有菩薩心,我們哪有能量去幫助苦難人,苦難人得救,我們法喜充滿,這就是『菩薩所緣、緣苦眾生』。」

因緣匯集苦偏多 受報得救仰菩薩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除了救拔苦難眾生,更要教導眾生菩薩心法,引導人人行於菩薩道上。要學佛、成佛,就要先知解佛心、行佛所行。

「《法華經》裡面每一品,不就是要發無量心,生生世世都來救度眾生,也讓我們明白,人生苦啊!這是佛陀開口說法的第一個道理,就是『苦』。苦來自結集許許多多的業力因緣果報,集起來;凡夫總是一直累積、累積著種種業力,所以人生不知為何而來,選在那樣的苦難環境,由不得自己,誰願意生在那樣苦難的環境中?」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每個人都是帶著業力來到人世間,今生此世所接受到的環境、貧富、福緣,多半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然而並非萬事都不可改變,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環境,也有可能因為福盡而淪落苦難境地裡。

「不管是生下來就是在苦難中、貧窮中、環境惡劣中,這是由不得自己而生來,或者是在富有中,但是因緣的會合,所集來大家的共業,有天災、有人禍,淪落成了災民、難民等等,這都是需要有人伸出援手。但是有機會被救,也要看他的因緣,有的很幸運地得救了,重造人生,有的根本就沒有機會得救。」

氣候不調頻生災 以工代賑菲有情

受到魔羯颱風及西南季風影響,造成菲律賓首都大馬尼拉地區及鄰近省份遭受連日暴雨,造成大馬尼拉、聖馬刁市、馬利僅那等地區8月11日多處淹水。根據菲律賓救災單位報告指出,有超過四萬人流離失所。

「特大豪雨造成了多少、多少人家的房屋淹沒掉,淹到二樓,但是那裡窮人很多,就已經有房屋頂都已經看不到了,真正淹沒掉了,到了二樓頂去,很可怕,水漲得很快,在這一個地方人窮,災難偏多,這一回就是大災禍。」

隔日水稍退之後,菲律賓慈濟志工評估交通、安全性之後,隨即展開關懷與救援工作,備齊超過九千袋麵包、六百份生活包、飲用水、二手衣物等生活物資,分成多條路線前往災區,發贈給逾三千多戶民眾。

「這樣的災情,什麼時候才能恢復?菲律賓在貧民區,向來衛生就不是很好,都是廢棄物搭建的居多,這一波水汙染可以想像多麼狼藉,假如不趕快清理,可能會蚊蟲叢生,可能會有傳染病,病媒會產生,所以要及時把這一些垃圾,趕快清理,要如何去清啊?」

為了加速環境清潔、幫助受災鄉親恢復家園,菲律賓慈濟志工啟動「以工代賑」,除了準備清掃工具,更與當地政府共同調度大型機械,於8月15日展開災區清掃,盼能盡快讓災民安居、恢復市容。

「以工代賑,我們本來就要救濟他,我們總是借力使力,請他們自己站起來,人人合心、協力,就把自己的家園來清掃。」

無私願力得護持 再造循環創生機

2013年海燕風災重創菲律賓中部沿海地區,慈濟志工在災後踏上這片受創的土地,經由推動以工代賑,讓這個一度幾乎被宣布棄城的萊特省,重現亮麗的榮景。今年(2018年)是海燕風災發生五周年,慈濟人在當地的陪伴未曾停歇。緊急援助階段雖然告一段落,慈濟在進一步展開中長期援建,包括搭建簡易屋、簡易教室、大愛村等。

「奧莫克那個時候的市長(愛德華‧寇迪拉,Edward Codilla),看到慈濟人這樣的合和互協走入他們的縣市裡去,這樣的用心(讓他)很感動。有一年(2014年)的農曆過年,市長夫妻來到精舍,他們在這裡住了幾天很感動,原來這一群慈濟人的大家庭都在這裡,看到在這裡的一群修行者是如何生活,所以,這一對夫妻很感動,他發心在奧莫克有一塊土地願意提供出來,五十甲土地要給慈濟為窮人、災民建一個大愛村。」

除了安身、安居,更要安生活,慈濟志工長期在奧莫克帶動人文活動,引導他們去除喝酒、賭博等陋習,啟動每一個人向善、向上的心,讓人人都浸潤在愛的環境中,進而啟發本具的愛心。

「他們(奧莫克本土志工)不只是守護他們的村,還可以關懷到很多的(地方),他們都可以啟動。去年(2017年)就在奧莫克有一個地震,也是整個村(受災)。馬尼拉要到那裡去,還是有一段很遙遠的距離,這一群(奧莫克)志工可以動員起來,他們很整齊地投入,如同慈濟人在幫助當年那個時候的奧莫克一樣的心情,有愛地、尊重地去膚慰,也是張羅供餐,去年那一波(地震援助),我也很感動,已經教育他們轉迷為悟,不只是改變自己的習性,還提升了他們發心立願去做幫助人的人,這一群都是奧莫客的,當初被幫助的那一群人,現在都成為幫助人的人了。」

不只在奧莫克,慈濟也在帕洛援建大愛村,並開設職訓所,培養村民一技之長,以維持生活經濟的能力。

「不只是安生計,改變他們的生活,社區也都繁榮起來,很整齊,而且他們每個星期日,一個大聲公拿起來,整個巷道一直在放送,說大家趕快集合,整個村清掃。這種一個村就如一個大家庭,整村花花草草樹木乾乾淨淨,而且巷道乾淨,真的是看著眼睛會發亮,好開心!」

罕病少女居偏鄉 渡海求醫妙手解

志工們付出無所求,只要受苦難的眾生得以翻轉人生,便是一種最大的欣慰。

「看到苦難眾生受了災難現在能翻身,都會很開心、充滿歡喜。經過那樣的方法,大家無私的大愛付出,所以我剛剛說,天天都要感恩,人人都要感恩,讓我們看到、聽到、了解到,都會心生歡喜。」

天下眾生苦難得救,就是人間菩薩的歡喜。菲律賓一位十四歲少女薇若妮卡,一對發育不完全的手腳就掛在胸前,讓她十四年來不敢面對人群;幸好數學老師發現,利用社群網路求助。

「十四年來,她那種密密的痛,父母親也是窮,尤其是住在離島(民答那峨島),離馬尼拉千多公里,因為在網路裡看到,趕快通知菲律賓的菩薩,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個案?菲律賓的菩薩就趕快去找,果然看到(這位少女),專程千多公里到那樣窮困的鄉村裡去找出那個個案,把孩子帶出來,給菲律賓慈濟人醫會的醫師看,看看可不可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適巧也在菲律賓,薇若妮卡在父母和志工的陪同下,趕來讓林院長做初步的檢查評估;林院長建議薇若妮卡來臺灣接受手術,希望能找回一位少女應有的青春年華。

「慈濟為什麼需要四大志業?貧窮會連帶生病,要很成功的醫療,也要培養有使命感的志業醫師、護理,這樣開始繼續要教育,慈善、醫療、教育完成,我們還要人文,唯有人文才能培育大愛,付出無所求,不只是自己可以修行,也可以把這一分的道理傳到苦難人的地方,拔除他的苦難,苦既拔已,還要為他說法,為他教育。」

居掃送桌椅 下次訪視坐著聊

$
0
0

屋瓦坍塌的玄關、蟻蛀蝕的木櫃、塵封陳年的家具有著傾倒的鐵桌和生鏽的電扇,斑駁的牆面瀰漫霉味的房間,這是照顧戶許先生的家。8月12日這天,在高雄鳳山忠義里里長余榮水的帶領下,三十位慈濟志工進入許先生的家,大家手上拿了打掃工具要來幫忙整理環境,尤其是許先生家中荒煙漫草的後院……

衣濕塵污黃蜂螫 長情大愛顯人間

訪視志工蔡錦雲叮嚀大家,整理環境時要秉持尊重的原則,東西要丟掉之前必須先經過照顧戶的同意,同時也請大家在整理環境時,務必注意自身的安全。聽完說明後,志工們兵分兩路,女眾志工清理屋內,男眾志工則負責清理後院,就連住在對面的里長夫人李美枝,也加入清掃行列,志工見狀連忙為她遞上棉布手套做為保護。

正當大家在後院除草、鋸樹,想要整理出一條通路時,慈濟志工簡洪原卻在鋸樹拉扯蔓藤時驚動了蜂巢,兩隻黃蜂飛出叮咬他,頓時讓他感覺一陣刺痛,一旁的志工見狀趕緊拿出隨身攜帶的藥品加以塗抹,並督促簡洪原趕緊馬上就醫,幸好就醫檢查並無大礙。

相較於屋外雜亂的環境,屋內的清掃相對簡單許多,只見志工先挪移家具,接著熟練得先以塑膠刷刷除牆上剝落的白漆,之後經屋主許先生的同意,再將塵封不堪使用的物品丟棄,尤其是陳舊汙黑的薄被以及家具。

而貼心的志工更為許先生準備好清洗乾淨的二手被、折疊桌,以及精緻木椅,這樣的準備讓許先生與戴抱歉地開口說:「沒有客人,不需要那麼多張椅子……」志工蔡錦雲則回答他,椅子一定要留著,等待日後志工們過來訪視可以過來坐坐!

當清理工作大功告成,志工人人滿頭大汗,雖然汗水濕透上衣,也沾染了一身塵污,尤其看到屋前路旁清理出來一大卡車量的廢棄物、樹木殘枝,還有可回收的物品,大家都覺得可以還給許先生一個整理過後的清爽空間,讓他能安心居住,人人心中也感到充滿法喜。

社區關懷踏實做 福田勤耕得法喜

從事美髮的志工莊昭燕也從家裡帶來推剪,細心的為許先生理髮,理髮後的許先生摸摸自己的頭,嘴角上揚露出一抹微笑。

許先生告訴志工們,自已一個老人家沒有力氣整理這些東西,所以麻煩志工們來幫忙整理,實在非常感恩,也要感恩自己一位多年好友的幫忙,因為有他將自己提報給慈濟,現在才能與志工們結緣。

訪視志工蔡錦雲表示,剛開始大家和許先生接觸時,他總會提防著大家,直到經由一次又一次的訪視關懷,彼此慢慢建立信任關係,特別是有一次大雨過後,志工們打電話來關心許先生,這讓獨居的他覺得十分感動,也卸下心防,接受志工提出的居家清掃。

加入清掃行列的里長余榮水夫妻,原本余里長有事要先離開,但是看到志工們用心的模樣,讓他臨時決定留下來和大家一起做到最後。里長太太李美枝很慶幸這次居家清掃能安排在周末,讓她也有機會跟著志工共同付出,做有意義的事,雖然流了很多汗,但心裡感覺很高興,也期待未來有機會還能跟著志工們一起來付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玲朱、黃秋玉 高雄報導 2018/08/12)

以工代賑三千人 掃馬利僅那

$
0
0
菲律賓大馬尼拉地區8月11日因大雨肆虐,鄰近馬尼拉的災區馬利僅那市、計順市於淹水退去之後,滿地的泥濘亟需恢復。慈濟菲律賓分會從8月16日到17日,以兩天的以工代賑幫助居民清掃街道。

邀約3258人次 兩天清掃市區

8月12日肆虐大馬尼拉地區的雨勢停歇,但馬利僅那河的水位依舊很高,菲律賓慈濟志工趁著雨歇,趕緊啟動勘災,災區裡,原本就狹窄巷道堆滿了垃圾,臭味、潮溼,很快就會對居民的健康造成負擔。

志工勘災的腳步,穿梭在馬利僅那市和聖馬刁鎮,一面慰問受災鄉親,一面也思索之後的賑災方案。慈濟志工李偉嵩表示:「這麼多的泥土,這個需要人還有重機械一起配合,才能盡快地把這些垃圾運出去,讓他們的生活平常起來。」 

經過初步勘災,菲律賓慈濟分會馬利僅那市四個地區同步啟動以工代賑,動員三個和氣區的志工作為工作人員,於馬利僅那市馬蘭代里、杜瑪那里、囊卡里及聖馬刁鎮巴那巴里招募當地災民,一起為鄉里街道進行清掃。

800菲幣代賑金 對災民幫助大


清掃工作前,志工帶領著居民進行愛灑及祈禱,隨後將預先準備的清掃工具分發下去,展開了與淤泥的奮戰。而馬利僅那市政府也配合派出大型機具,讓整體工作事半功倍。

以工代賑居民爾洛(Earl Haguisan)表示:「只要我幫忙把社區清乾淨,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安全,也能重新安心過日子。」 

馬利僅那市長讚歎慈濟的援助,讓災民短期內就能恢復正常生活,他也隨著志工到集合點,一起祈禱及分發代賑金,每個投入以工代賑的鄉親,一天可以領取八百元菲幣(約新臺幣五百零八元)的現金。

拄著拐杖,患有小兒麻痺的瑞奇帶著弟弟,用平時代步的三輪車,參與慈濟的以工代賑,終於讓兒子的醫藥費有著落了。瑞奇說:「幾天前,我兒子掉進河裡受傷,需要持續買藥治療。我剛剛去買了燈泡,還有兒子的藥,這筆錢對我真是幫助很大,在我最需要時出現。謝謝證嚴上人,謝謝志工。」 

以工代賑的現金,在受災鄉親一整天的忙碌後就能立即領取,對很多家庭而言都像及時雨。以工代賑居民茱微兒說:「我剛剛領到代賑金時,真的是喜極而泣,因為我先生無法工作,原本我還愁孩子學費沒著落,這筆錢對我們幫助很大。」 

水患後的滿目瘡痍,在居民兩天的以工代賑中,已逐漸恢復,往日生機也將重現。
{rtmpmp4}20180821_2FAB3998-C986-FBC4-4394-5B42D1A1A203{/rtmpmp4}
{rtmpmp4}20180821_7F42E827-A764-E192-8674-5B428769D75F{/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 李佳美、羅約翰、亞關 菲律賓馬利僅那市報導 2018/08/17)

援建禪修中心新房 住民喜泣

$
0
0
緬甸丹茵自然禪修中心是很多無家可歸、老弱病殘與臨終病人所依靠的地方。證嚴上人不忍眾生苦難,希望改善他們的環境,讓地獄中的靈魂,哪怕只有一天也要讓他看見天堂的光。

※延伸閱讀:改善緬禪修中心 不畏肺結核

援建兩間簡易屋 視病人如自己親人

緬甸人醫會自2018年起關懷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除舉辦義診之外,也針對年久失修的建築規劃改善計畫。6月時,主動向中心的住持法師,申請組建兩棟簡易屋;7月4日,仰光慈濟志工趁著簡易屋完工,為入住的十二位居民添購新床及及生活用品。

入住前,緬甸與馬來西亞慈濟志工一片一片仔細地擦拭緬甸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新建簡易屋的窗戶遮陽板,屋裡屋外也全都大掃除一番,準備迎接住戶。

慈濟志工郭寶鈺表示:「之前居民都是帶著傷心難過,進到禪修中心的,所以我們用愛,幫他們張羅生活用品,希望他們搬進這裡,度過幸福晚年。」

新家布置好了,相較於舊的住所,新家每人都有一張床、自己的櫥櫃,和完全屬於自己的個人用品,好幾位居民在踏進新家那刻,喜極而泣。禪修中心居民烏丹韓說:「你們送的新衣服,毛巾,都有繡我的名字,這分愛永遠刻在我心裡,不會忘記。」

年輕人看見苦難 改善生活的態度

兩間簡易屋完成後,愛的關懷仍然持續,8月5日慈濟志工再度前來,也邀約慈濟助學生來發揮愛的能量,幾位年輕人看見了不同的世界。

助學生昂耶特驚訝地看到與他同齡的十八歲男孩,命運竟然差距如此大!對方不但從小沒讀過書,出生兩個月時因為開腰部的肉瘤手術,導致下半身無法再動,現在大小解都沒有感覺,旁邊的人說才知道。

昂耶特以靜思語「停在半路比走到終點更辛苦」來鼓勵對方,希望他不要隨境認命,要繼續復建。而昂耶特心裡也默念:「感恩媽媽把我生下健健康康!回去要和媽媽道感恩!」

緬甸慈濟志工烏善丁的小女兒遇到同鄉岱枝的一位伯伯,雖然很想和伯伯說很多話,卻得到伯伯的冷待,感覺到老人家對家人有所痛恨,她學到往後要多孝敬父母,好好對待兄弟姐妹。

苦暨拔已復說法 六十老翁啟新生

在禪修中心療養並非就是等死,當人醫會團隊幫六十歲、中風而胸邊有大洞的患者烏溫昂(U Win Aung)清洗傷口後,他在新環境裡安養,傷口癒合得很快;原本只能癱瘓在床的他,如今已能慢慢出去外面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

這天,志工在住民排隊領午餐的隊伍中看見烏溫昂,他高高舉起右手比了「YA!」的手勢,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烏溫昂經志工的勸導,願意戒掉抽煙和嚼檳榔的惡習,也領養慈濟志工送的竹筒,要把花在煙跟檳榔的錢捐給慈濟。烏溫昂鼓起勇氣說:「一切唯心主導,我是男生,說戒一定要戒。」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儘管這一生的功課還沒寫完,但慈濟志工為居民帶來的不只是關懷,還有如何寫自己生命劇本的方法。
{rtmpmp4}20180822_040F8AF7-CEC8-0FC1-1DFA-5F6F47804EFF{/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大愛新聞 王慮綿、黃露發、泰左左、陳勇勝 緬甸報導、緬甸慈濟志工關懷自然禪修中心簡報 2018/08/05)

善扎根13年 巴淡靜思堂啟用

$
0
0

歷經三年的工時,印尼巴淡島上莊嚴的心靈道場拔地而起,匯聚眾人的祝福,巴淡靜思堂順利於2018年8月18日舉辦啟用典禮,四位靜思精舍師父與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尼各地海內外慈濟志工前來祝賀,期待與巴淡島上志工一同見證這座印尼第二座靜思堂的啟用。

喜迎印尼第二座靜思堂 堅固建築做道場

印尼巴淡島距離新加坡很近,因此島上觀光旅遊業發達,但小島居民卻沒有太多的受惠。反而自從2000年開始,由新加坡慈濟人醫會就近前往義診,開始牽起慈濟志工與巴淡島居民的緣分。多年的付出帶動出本地志工,需要一個場所作為愛心基地,促成印尼巴淡靜思堂的興建。

8月17日是印尼國慶日,也是啟用典禮前一天,二百三十九位貴賓提早來到巴淡靜思堂。在相見歡的時刻裡,臺灣大愛臺同仁盧佩玉也與大家分享,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能貼近上人的法,從而洗滌日常生活中的煩惱。

看著大家在做最後的準備,盧佩玉說:「在來巴淡之前、對慈濟巴淡的認識就只停留在二十七位慈誠委員和一座六層樓高的靜思堂。抵達後,看到投入志工們普遍年輕,這象徵著慈濟巴淡未來希望。」

德俱師父勉勵志工要勇於承擔,他說:「現在靜思堂蓋好了,不能再站在門外。靜思堂就是要成就未來每一個人的慧命,所以大家要更用心。」而德寧師父也向大家解說每座靜思堂的穩固建築,尤其慈濟要救苦難人,除了要先找到受助者,接著更要夠過靜思堂心靈道場的功能,接引菩薩和教化社會。

廣招志工傳播大愛精神 弘揚法脈與宗門

8月18日啟用典禮正式展開,五十三位巴淡志工呈現《勤行頌》鐘鼓演繹,精舍師父帶領大眾一同啟開靜思堂的善門,祝福新啟用的巴淡島靜思堂。
德倪師父將上人的祝福傳達給與會嘉賓,期許巴淡志工要多用心,彼此共識推動志業,同時聞法入心,將佛法落實人間菩薩大招生。巴淡市長Muhammad Rudi親臨這次的啟用典禮,在致詞時也表示:「期待慈濟繼續在巴淡島上救濟貧困居民。」

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說道 :「這十三年間,巴淡志工們真的很用心在做慈濟、每個人都有把握好自己的願。正因為如此,今天才會有巴淡靜思堂。」因此她祝福巴淡靜思堂能成為廣招人間菩薩的道場,發揮傳播大愛以及增長慧命的功能。

慈濟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也分享巴淡志工的成長,從最初的巴淡聯絡處只有兩、三位志工在耕耘,如今終於擁有了這座巴淡慈濟靜思堂,至都是大家努力的付出,讓大家親眼見證了菩薩招生的過程。

典禮尾聲,五十五位入經藏志工透過手語演繹《無量義經.說法品》,藉著經文「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的精神,人人深入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號召更多人加入巴淡愛的隊伍。

{rtmpmp4}20180822_29DD884B-B51A-67E0-364C-5F95835FDDE7{/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大愛新聞、印尼巴淡靜思堂啟用典禮簡報 印尼報導 2018/08/18)

貼到細微的義診 青年來成就

$
0
0
慈濟人醫會每兩個月定期到新北市平溪區義診,數十年來如一日。8月19上午八點不到,參加義診活動的車隊就陸續由各區抵達平溪活動中心會合,包括各科醫師、藥師、護理師、醫事人員以及社區志工,共有一百八十位參加義診行列。

群醫接力如待兒 服務一條龍

家住汐止的周女士帶著二十二歲的小兒子威威前來看診,周女士說:「小時候生病查不出原因,所以威威現在對很多事情也不是很清楚,就對義診的日期特別記得,時間快到了就吵著要來。」

威威一坐下來就急著表達:「昨天唱歌唱太久了,喉嚨痛……」聽著威威努力地表達自己肚子痛、喉嚨痛的症狀,內科蘇銘堯醫師說:「肚子痛,我們進去裡面照超音波。」

檢查後,蘇醫師說威威有輕微感冒,吃東西要注意不要吃刺激清涼的東西;眼科莊朝傑醫師也幫威威量眼壓,發現有眼壓過高的情況,莊醫師特地寫了字條交給周女士,請她帶孩子去住家附近醫院就診。

自行開設眼鏡行的黃群宸醫師接手幫威威驗光,還免費配了一副眼鏡。年輕的黃群宸年幼喪父,母親在清苦環境中扶養兄弟倆長大,他有感兒時眼鏡壞了還用膠帶修復的窘境,現在有能力就決定付出行動與愛心,幫助弱勢的孩童免費驗光配眼鏡,只希望孩子視力不在惡化並獲得矯正治療。

黃群宸號召大學同學及眼鏡行同業一同響應愛心活動,並擴及照顧獨居老人、育幼院、日間照護中心等等單位,也多次參與人醫會義診,為資源較欠缺的山區帶來福音,免費為山區鄉親驗光及配老花眼之義舉。

體貼阿嬤的需求 志工人最好

八十二歲的楊阿嬤摘了二大袋地瓜葉、空心菜及南瓜,因為知道今天活動中心志工人多,除了來看醫生外,還順便來賣菜。提供生活香積的慈濟志工杜忠昆,一口氣把阿嬤帶來的菜全部買下,讓她放心地看診。

楊阿嬤向黃正昌中醫師訴說;「我全身都癢,癢到睡不著……」黃醫師幫她把脈後告訴她:「不要吃太烈的東西,不要吃麻油煮的東西,吃清淡一些就會好一點。」

楊阿嬤看完診坐在椅子上等候領藥,杜忠昆又馬上送上豆漿及菜包,楊阿嬤高興地說:「你人最好!我一早就去摘菜,到現在還沒有吃東西。」

初次義診得法喜 勉青年付出

臺北慈濟醫院年輕的護理師林詩雅與謝欣旍是第一次走入偏鄉義診,林詩雅心疼地說,老人家在區公所看病拿了藥,沒有按時用藥,病情也沒有控制好,讓她感到很不捨。謝欣旍是跟著張治球醫師往診,看到張醫師耐心地為老人家按摩,欣旍非常感動地說:「有機會一定還要再來。」

領隊張治球醫師感恩大家的參與,偏鄉義診主要是探望與關懷,讓長者感受到有人在關心他;另一方面檢視他們的用藥狀況,避免老人家因為節省,把藥品放到過期,醫院同仁藉著訪視,將過期的藥拿回慈院銷毀,並一再叮囑他們要按時用藥。

張治球醫師鼓勵年輕的醫事同仁及志工們,義診活動雖然大同小異,只要用心發想如何來幫助他們,過程中,必能累積自己的智慧與福報。【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春燕 新北市平溪區報導 2018/08/19)

北慈院辦吉祥 凝聚正念茹素

$
0
0

「2018年臺北慈濟醫院七月吉祥月祈福會」於8月20日舉辦,精舍師父帶領院部主管、醫院同仁、在院病患、來院大德及社區志工約七百一十人一同祈福,趙有誠院長勉勵發好願做利益眾生事,藝聯會志工演繹勸素短劇,大醫王及白衣大士分享茹素心得,書軒小志工與社區志工手語表演,淨如琉璃與陽光大廳裡,眾人凝聚正善正念,為天下蒼生祈福。

正信正念 戒殺齋戒

「祈願心燈內外明亮,祈願遍地圓滿吉祥,祈願身形普皆如意。」德寰師父、德守師父、德椒師父、德梃師父四位精舍師父,帶領全體會眾齊聲唱誦開經偈、爐香讚後,司儀揭示祈福心願,臺北慈院吉祥月祈福會揭開序幕。

螢幕上一幕幕宰殺生靈畫面,怵目驚心,證嚴上人慈示,「農曆七月,有多少動物因為普度而被倒懸掛著待宰,那種心靈的苦,可想而知。」上人提醒大眾,現在是文明社會,應該重新思考普度的意義,要正信正念、戒殺齋戒!

趙有誠院長致詞,「憶及十多年前回到慈濟時,有如小學生般很想趕快知道慈濟的點點滴滴,從三十位家庭主婦的五毛錢開始,到花蓮仁愛街義診所成立,再到 上人啟動蓋醫院的願……」慈濟的洗禮,讓趙院長體會悲憫蒼生,開始戒斷口欲茹素,真正體會到素食的好,不但體力好,精神也更敏睿。趙院長鼓勵大眾,「要發好願,做利益眾生之事,茹素就是護眾生、愛自己的好願。」

「多吃蔬果少吃肉,救救自己救地球。」藝聯會志工透過幽默短劇及生動的肢體語言,表達素食保健康、護生救地球的正確觀念。藉由檢視平日買菜的習慣,藝聯會志工宣導「一日五蔬果,健康跟著我」的觀念,鼓勵大家多吃蔬果,才能降低體內毒素、減少地球暖化,護健康又救地球。

珍惜健康 茹素護生

臺北慈院婦產部邱筱宸醫師,以「勸素一起來」為題,分享自己茹素的心路歷程。三年前加入臺北慈院後,了解素食是護生健身的好方法,便下定決心茹素。邱筱宸醫師提到依據2017年世界人口報告顯示,臺灣素食人口約二百到三百萬,素食人口比僅次於印度及以色列。

同時邱筱宸醫師並舉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的名言,「我成為素食者,不是為了我的健康,而是為了雞的健康。」說明為什麼要吃素、吃素的好處,並揭示素食相關食物的營養成分,破除一般人對於素食的迷思。

護理部賴昱伶護理長也分享自己開啟素食的好因緣,表示自己在2011年結婚時,公婆建議舉辦素食婚宴,自此從健康、慈悲、愛心、尊重等角度,賴昱伶護理長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素食的優點,她說:「長期食用蔬菜可以降低心臟病發與中風的機率,而不殺生是培養慈悲心的第一步。」

賴昱伶護理長表示,因為人類口舌之欲,卻要宰殺動物,牠們的痛苦,可有人在乎?她呼籲大眾發揮慈悲和愛心,加入茹素的行列。

改變習慣 齊愛地球

來院做化療的許女士,去年在臺北慈院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第二期,經過胸腔內、外科團隊的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特別來參加祈福會。許女士非常感謝醫療團隊,「很感恩一路陪伴的程建博醫師、謝旻孝醫師和黃俊耀醫師,還有醫院同仁,給予我的細心照護。希望住院的人能夠幸福健康過日子,祈願大家平安如意。」

另一位黃女士陪伴住院的媽媽一起參加祈福會,她表示,「趁著祈福會的因緣,勸媽媽要發好願,希望她茹素,讓世界少刀兵劫,沒有哀號聲,無災無難。」經歷一場大病的媽媽王女士,在女兒和常佑康醫師的鼓勵下,發願吃素做志工,王女士說:「醫師和女兒都勸我,所以我要吃素做志工,希望世界平安。」

最後,在書軒小志工和社區志工手語演繹〈孝順不能等〉、〈感謝〉及〈擁抱蒼生〉之後,精舍師父領眾雙手合十虔誠祈禱。德守師父提到,今年慈濟吉祥月活動舉辦了一千三百多場,用意在喚醒人們對大地的重視。德守師父期勉眾人,「素食能促進健康、增長智慧,可以嘗試改變習慣,一起素食愛地球。」全體誠心祈三願,祝福平安吉祥滿人間,天下無災無難,為祈福會畫下圓滿句點。

(文:吳燕萍 臺北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 2018/08/20)

吉祥孝親 惜福知足聚善傳家

$
0
0

利用廢棄塑管,珍惜物命創作吉祥物莊嚴會場,臺南仁德社區於8月12日在臺南靜思堂,舉辦一場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法會,在廣邀鄉親來為社會與社區祈福當中,意外發現許多令人感動的溫馨故事,也讓這場盛會的參與,藉此推動孝道和行善祥和社會理念,期待人人一起共聚善念。

神奇造吉祥 廢塑管變紅鶴

在吉祥月法會上,布置在舞臺邊的幾對紅頂鶴,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除了讓大家嘖嘖稱讚,也讓人好奇這栩栩如生的吉祥寶貝紅鶴鳥,是誰的創作? 

原來這是志工鄭明宗利用環保回收的塑膠管,初次創意製作成一的吉祥紅鶴,鄭明宗說:「之前硬塑膠人家還會來買,現在環保站有回收很多的塑膠類都賣不出去。想說這塑膠管也許能創作出布帆的物命價值,不如買回家來試試手藝,也消磨一些空閒。」

以前,鄭明宗是一家經營工安產品的外務,跑業績需要為自己遣排壓力。閒空時,就會去河邊垂釣或是海邊拋長線;後來近海受汙染,鄭明宗就跟朋友搭船出海去海釣,這與讓原本就喜歡創作工藝的他,決定自己蒐集廢木板材料做一艘小船,方便自己有空隨時可以出海去釣魚樂。

有一天,他的客戶吳本安向他說:「鄭先生,我們慈濟有募款活動,你要不要來參加。」鄭明宗心裡是這麼想著:「反正做好事嘛,多少參加一下無所謂。何況對方是一家大公司的老闆,待人親切,一定不會胡亂介紹。」也就是這樣的因緣,鄭宗明才剛認識慈濟,也決定開始參與慈濟的活動。

從參加見習課程中,鄭明宗了解到慈濟的緣起,和證嚴上人的悲心憫人胸懷,尤其常常聽到上人勸大眾要齋戒護生,又因慈濟十誡之中「不殺生」是第一條戒規,像是鞭條威力的戒規,重重的牽引入內心,讓鄭明宗在一次一次的內心掙扎中,決定拋掉了那些殺生傷命的遊戲。

他坦言:「一時間要改變生活習慣,實在不容易。幾十年興趣,不只釣竿好幾款,而且還自己造船筏出海去釣魚。」但鄭明宗也真心地認為,走入慈濟後才發覺以前真的很愚痴,都不知道自己這是在傷害別人的生命,因此現在只要想起以前的無明習氣,就會讓自己好生懺悔。

生涯轉向善 延展生命風光

走進了慈濟這個大家庭,鄭明宗也開始思考人生真正的價值,經過一番審思,鄭明宗辭掉工作,自己當老闆來送貨,空閒時間就去做慈濟,或是延續對木工的創意,買一些工具打造枯木等木製品。

家裡庭院的板條椅都是鄭明宗的創作,還有人家丟棄的竹子根頭,他也撿回來雕成鴨子,每隻姿勢唯妙唯俏的形狀,趣味十足的創意讓鄭明宗愈做愈歡喜;甚至鄭宗還向東南亞客戶買竹頭,自己作成了不一樣的造型後,再批給賣工藝品的朋友販擺售,進而從興趣中也賺了一些外快。

因此現在談到他所創作的吉祥長壽紅鶴鳥,原是鄭明宗無心插柳的作品,因為看到環保站裡的硬塑膠沒有後續處理的通路,許多回收來的塑膠物品都一直囤積著,這才讓鄭明宗決定帶回家消磨時間,玩些創意造型。

鄭明宗說:「我是先打版,再依長度劃型的找素材。大小塑膠管都可以做,剖開成兩半,用電燒彎形,然後再噴色彩;腳墊木材也是回收的廢樹枝幹,創意樂趣優游在其中。」

現在每星期四晚上都會參與仁德夜間載回收的鄭明宗,依然珍惜興趣與志業的結合,透過區的訪視、助念,或環保等活動廣結好人緣,就如他創造的回保紅鶴鳥一樣讓人歡喜!

知足樂行善 單純心做好事

「有能力就盡量幫助別人,自己一個人生活,如果加入團體一起做好事,生活會更豐富有意義。」一位參與吉祥孝親祈福法會的何梅玉女士,與志工們分享自己的退休安排,以及長期聽聞上人開示後的心得。

從小在公務家庭長大的何梅玉,看著一家人的生活只靠爸爸微薄的收入,養育全家並供給每個孩子讀書,這讓她心疼的說:「一個家庭裡,爸爸的角色好重要。每個人的際遇雖各有差別,自己相信,這一生的劇本是上輩子寫的,所以要好好的寫下輩子的好劇本。」

幸好後來自己與兄弟姊妹也都有穩定的工作,一家人生活安定家庭和諧,目前退休的她平常也有參加其他團體的志工服務,雖然不是很富有,但能力所及也會捐款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自己的妹妹也是慈濟委員,常常建議何梅玉有能力就要多幫助別人。

因此平常生活節儉的何梅玉,在能力所及中,已分三年存下百萬捐給慈濟圓滿助人的願望,她說:「上人的佛法,像一盞明燈,指引給人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學佛人生不會迷惘,學佛法就是要學習正信、正念、 正思維⋯⋯人生的方向才不會偏差。」這是她聆聽上人開示的心得分享。

志工稱讚何梅玉的助人為善,也欣賞她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的生活態度,相信愛心種子早已在她的內心生根。【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劉麗美、方玉葉、曾善慧 臺南報導 2018/08/12)

紐約愛心健康日 義診護身心

$
0
0

帶著首度購買驗光儀器,紐約分會於8月12 日在皇后區喜來登飯店舉行2018年「愛心健康日」,為一百四十九位民眾詳細從頭到尾的細心診治,也大家對自己的健康有了更新的認識。

慈濟一年一度義診活動召集人姚繁盛醫師表示,紐約地區新移民眾多,而且很多都沒有健康保險,紐約分會以義診為社區民眾服務,祝福他們能有健康的身體為生活打拚。姚繁盛醫師指出,今年的義診和往年一樣,科目繁多,而且中西合璧,除了生理健康,醫療團隊也重視民眾的心理狀況與衛教,特別安排二位心理醫師提供心理諮詢,以及透過專業營養師指導民眾如何攝取均衡的飲食。

購買眼科新儀器 全方位檢查了解健康

除了照顧民眾的健康,對於參與義診的醫護人員的身體狀況,種種職業傷害也是受到關注的。就如驗光師莊家榮與眼科醫師陳立武,兩人經常得彎著腰檢查患者的眼睛,長期累積的陪勞對腰部與頸部都是不小負擔,因此在幾位醫師的大力推動下,紐約分會也增購最新的眼科器材。

陳立武醫師表示,許多眼睛疾病都可預防,但華人新移民缺乏經濟條件或健保,未每年定期檢查眼睛,等罹患急性青光眼、視網膜穿孔才看醫已太遲,顯示社區急需眼科義診。

莊家榮驗光師則期待,透過慈濟購入愈來愈多眼科設備,還期盼接引更多同行加入,才能幫助更多人預防眼疾。就如喜來登旁的羅斯福大道,也停駐一輛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視力檢查車,一起協助可以檢查青光眼、白內障等病變,這些都是互相守護民眾們最好的合作。

關於這輛哥大醫學中心的視力巡迴檢查車,極其詳盡的全套檢查,每人需要耗時四十分鐘,因為透過眼底的檢查,可以了解高血壓和糖尿病可能引起的病變,尤其檢查報告可迅速列印,再交給專科醫師繼續診治,是一般眼科少數能提供的祥細檢查。

因此這麼完備的義診活動,也吸引紐約地區主流媒體NY 1派出採訪人員報導;另外也有布碌崙非裔的慈善組織DREAM Foundation主席海德利(Decosta Headly)也到現場參觀慈濟志工的義診模式,並表示兩個組織理念相同,將來或許可以一起為服務社區攜手合作。

視病如親暖入心 但願義診嘉惠更多人

日前剛於莊嚴寺接受義診檢查的莊嚴寺全職志工李祖鵠,聽從醫師建議,特地下山來這場義診檢查青光眼,李祖鵠說:「慈濟志工與醫療人員對每個病患都很客氣,主動讓位給我們坐,還有志工幫忙翻譯,解釋很多醫學名詞,讓人感動到掉眼淚。」推驗閱讀:紐約莊嚴寺義診 續13年善緣

來自緬甸的Daw Hlakyi患有糖尿病,三個月前來美探望女兒,同樣因為缺乏健保難以支付高昂的糖尿病藥物費用,她表示,女兒在紐約一家餐館當服務員,經濟情況也沒有很好,幸好有佛寺的法師轉介給慈濟人醫會緬甸華僑張維建醫師,也讓她得知這次的義診,因此專程坐火車趕來。

一旁的女兒也表示感恩,尤其知道媽媽的健康並無大礙,讓她很放心,也表示路途雖遠,但非常值得,兩母女也希望慈濟義診能年年舉辦,幫助更多像她們一樣的民眾。【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朱澤人、葉映紅 美國報導 2018/08/12)

北慈院現吉祥 凝聚正念茹素

$
0
0

「2018年臺北慈濟醫院七月吉祥月祈福會」於8月20日舉辦,精舍師父帶領院部主管、醫院同仁、在院病患、來院大德及社區志工約七百一十人一同祈福,趙有誠院長勉勵發好願做利益眾生事,藝聯會志工演繹勸素短劇,大醫王及白衣大士分享茹素心得,書軒小志工與社區志工手語表演,淨如琉璃與陽光大廳裡,眾人凝聚正善正念,為天下蒼生祈福。

正信正念 戒殺齋戒

「祈願心燈內外明亮,祈願遍地圓滿吉祥,祈願身形普皆如意。」德寰師父、德守師父、德椒師父、德梃師父四位精舍師父,帶領全體會眾齊聲唱誦開經偈、爐香讚後,司儀揭示祈福心願,臺北慈院吉祥月祈福會揭開序幕。

螢幕上一幕幕宰殺生靈畫面,怵目驚心,證嚴上人慈示,「農曆七月,有多少動物因為普度而被倒懸掛著待宰,那種心靈的苦,可想而知。」上人提醒大眾,現在是文明社會,應該重新思考普度的意義,要正信正念、戒殺齋戒!

趙有誠院長致詞,「憶及十多年前回到慈濟時,有如小學生般很想趕快知道慈濟的點點滴滴,從三十位家庭主婦的五毛錢開始,到花蓮仁愛街義診所成立,再到 上人啟動蓋醫院的願……」慈濟的洗禮,讓趙院長體會悲憫蒼生,開始戒斷口欲茹素,真正體會到素食的好,不但體力好,精神也更敏睿。趙院長鼓勵大眾,「要發好願,做利益眾生之事,茹素就是護眾生、愛自己的好願。」

「多吃蔬果少吃肉,救救自己救地球。」藝聯會志工透過幽默短劇及生動的肢體語言,表達素食保健康、護生救地球的正確觀念。藉由檢視平日買菜的習慣,藝聯會志工宣導「一日五蔬果,健康跟著我」的觀念,鼓勵大家多吃蔬果,才能降低體內毒素、減少地球暖化,護健康又救地球。

珍惜健康 茹素護生

臺北慈院婦產部邱筱宸醫師,以「勸素一起來」為題,分享自己茹素的心路歷程。三年前加入臺北慈院後,了解素食是護生健身的好方法,便下定決心茹素。邱筱宸醫師提到依據2017年世界人口報告顯示,臺灣素食人口約二百到三百萬,素食人口比僅次於印度及以色列。

同時邱筱宸醫師並舉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的名言,「我成為素食者,不是為了我的健康,而是為了雞的健康。」說明為什麼要吃素、吃素的好處,並揭示素食相關食物的營養成分,破除一般人對於素食的迷思。

護理部賴昱伶護理長也分享自己開啟素食的好因緣,表示自己在2011年結婚時,公婆建議舉辦素食婚宴,自此從健康、慈悲、愛心、尊重等角度,賴昱伶護理長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素食的優點,她說:「長期食用蔬菜可以降低心臟病發與中風的機率,而不殺生是培養慈悲心的第一步。」

賴昱伶護理長表示,因為人類口舌之欲,卻要宰殺動物,牠們的痛苦,可有人在乎?她呼籲大眾發揮慈悲和愛心,加入茹素的行列。

改變習慣 齊愛地球

來院做化療的許女士,去年在臺北慈院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第二期,經過胸腔內、外科團隊的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特別來參加祈福會。許女士非常感謝醫療團隊,「很感恩一路陪伴的程建博醫師、謝旻孝醫師和黃俊耀醫師,還有醫院同仁,給予我的細心照護。希望住院的人能夠幸福健康過日子,祈願大家平安如意。」

另一位黃女士陪伴住院的媽媽一起參加祈福會,她表示,「趁著祈福會的因緣,勸媽媽要發好願,希望她茹素,讓世界少刀兵劫,沒有哀號聲,無災無難。」經歷一場大病的媽媽王女士,在女兒和常佑康醫師的鼓勵下,發願吃素做志工,王女士說:「醫師和女兒都勸我,所以我要吃素做志工,希望世界平安。」

最後,在書軒小志工和社區志工手語演繹〈孝順不能等〉、〈感謝〉及〈擁抱蒼生〉之後,精舍師父領眾雙手合十虔誠祈禱。德守師父提到,今年慈濟吉祥月活動舉辦了一千三百多場,用意在喚醒人們對大地的重視。德守師父期勉眾人,「素食能促進健康、增長智慧,可以嘗試改變習慣,一起素食愛地球。」全體誠心祈三願,祝福平安吉祥滿人間,天下無災無難,為祈福會畫下圓滿句點。

(文:吳燕萍 臺北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 2018/08/20)

臺中慈院繹孝經 剛合柔傳法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農曆七月是俗稱的「鬼月」,但是農曆七月卻是佛教的吉祥月、歡喜月,更是孝親月,慈濟為了破除迷思,宣導眾生減少殺生與環境破壞,每年農曆七月都會舉辦吉祥月活動,今年(2018)特地結合吉祥月與孝親祈福會。在臺中靜思堂舉行八場「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臺中慈濟醫院醫護同仁把握機會參與演出三場,希望透過經典演繹讓更多人知道以善行孝,用善報親恩的意義。

宜剛宜柔傳法者 臺中慈院演繹孝親

臺中慈濟醫院受邀演出的三十一位醫護同仁(含家屬),曾經多次參與「鐘鼓齊鳴」表演,已經培養出極高團隊默契,這次呈現《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是完全不同的挑戰,「鐘鼓齊鳴」以鐘、鼓詮釋力與美,《父母恩重難報經》要展現親恩的重要。

動、靜之間由「強而有力的氣勢」轉換為「剛柔帶勁的模式」,護理部督導許綺珍笑說:「女漢子當久了,現在變回仙女真的有點不太能適應。」好在臺中慈院的特色就是能在短時間內強化、練習、速成,再經過社區演繹種子志工的琢磨與調教,讓每位成員都變成宜剛宜柔的傳法者。

簡守信院長轉述志工呂慈悅的表演精髓:「動作要慢、嘴巴要唱、情感表情要呈現出來,下拍子到最後一點再下力道就會出來,這樣就能到位。」每次彩排只希望能在動作中把情感作到位,讓「內心戲」的氛圍烘托出來。他更期望大家在演出當天把這份熱情呈現出來,可以感動全場、也感動自己,重現佛陀對眾弟子們說法的場景,為臺中慈院參與的同仁帶來與佛陀對話的心靈饗宴。

《父母恩重難報經》在闡述孝道,臺中慈院參與的「因緣」段落,是經典的啟始,是過去佛陀對眾弟子們說法緣起,利用時空交錯、對位方式詮釋,搭配現代的父對子講經、說理橋段開啟經典演繹,短短一分多鐘穿越千年與佛陀對話。

親子檔的孝體現 正確觀念深植人心

核子醫學科陳慶元主任與兩位公子攜手演繹,父子三人以真實角色融入經典詮釋傳法。陳胤淳與陳胤愷表示:「和爸爸一起參加演繹是順從父親的想法,就是孝道順從的體現。」溫馨的親子互動,反映出《父母恩重難報經》的精髓。

耳鼻喉科醫師李致宇在學生時代就是慈青社成員,曾因《父母恩重難報經》而感動落淚,現在轉換身份成為醫師參與演繹,讓他有不同的體會,他表示:「想要利用所學、身體力行,回饋父母親養育之恩」。護理部9A病房護理長吳東芸不久前騎車不慎手腕扭傷,雖然已經逐漸恢復中,但慈濟志工依然關心,讓她感受到如父母般的呵護,這次《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演繹讓她感謝父母對她的愛與包容,讓她在護理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這場「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臺中慈濟醫院共參與三場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的感恩渲染了整個靜思堂,「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以樂音將佛法的教育、正確的觀念傳遞給社會大眾。
(新聞稿:曾秀英 臺中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報導 2018/08/20)

花蓮囡仔跨界 和碩董與青談

$
0
0

「世界像一本書,可以很厚重,也可以很精采;知識可以讓你快樂,但不必累積起來當作包袱。」2018年8月19日,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所舉辦的「2018年靜思書軒青年心靈講座」第二天,邀請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

來自於生活的啟發

這天,童子賢與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對談,兩人不說科技,而是對年輕人暢談文學、藝術及人文關懷。童子賢,也是華碩集團共同創辦人,每天日理萬機、走在高科技前端,但隱藏在高科技下的是一顆柔軟的心,又他的所知所學包羅萬象!究竟從未出國求學的他,是如何寬廣自己的視野?

幼年時期,在花蓮長大的童子賢,無論是在滿天星斗的夜空下,或是觀賞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歷史時刻,或是一兩百人圍在曬穀場,緊盯小電視看著威廉波特少棒賽……都有他和父親的足跡。

多年後,再回憶起這段時光,童子賢才赫然發現很多好的教育,不一定來自書本或需要很多錢。他記得有一次在屋簷下,父親就著遠方的閃電、打雷,向他說明兩者之間的關係,「很多的啟發都來自於生活,而父親對我的知識啟蒙、學習態度啟發,都是在不知不覺中。」

他感嘆現代人追求知識,是為爭取好成績,疏忽了傳承知識時的溫馨感受和知識帶來的樂趣,「我要努力來彌平這樣的差異。」

重溫文學的感動

期盼能更多人享受知識,身為誠品書局大股東的童子賢,即使面對長達十五年的虧損,仍堅持創辦人吳清友的理念──提供讀者充滿信賴、放鬆及友善氣息的輕鬆閱讀空間。「不買書也沒關係。」童子賢突露幽默,聽眾席中響起了笑聲。

童子賢表示,誠品文教基金會每三年募集一百萬本書,送到全臺各地偏鄉,甚至邀約作者到現地解說創作理念,就是希望鄉村和都巿能同樣享有求取知識的機會。「書就是小翅膀,帶著大家翻山越嶺到全世界。」 

他關心臺灣弱勢偏鄉,也關懷海外來臺移工。2013年5月,因廣大興號漁船事件,造成臺灣與菲律賓關係緊張。童子賢不捨菲律賓移工惶惶不安,召集多位藝文工作者合力錄製《Gently Taiwan Cares(友善臺灣)》系列影片,發送給在臺灣的菲律賓移工,並於移工時常聚集的臺北撫順公園,舉辦露天音樂會等活動,讓他們感受臺灣社會是友善的。 

所以常有人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文學素養深厚的童子賢要透過數位記錄、傳播的方式,讓年輕一輩的閱聽大眾,接近文學作家,進而一探文學的美好。他指出,在物資生活貧瘠的五、六十年代裡,一群心美、下筆勤快的文學作家不斷地耕耘,豐富了臺灣社會的心靈。而這些能夠感動、撼動人心的雋永作品,隨著時間沖刷,未有絲毫減損,反倒更顯歷久彌新。

因此,他自2008年開始籌拍《他們在島嶼寫作》迄今兩期,用影像藝術紀錄了包括白先勇、余光中及楊牧等十三位文學作家的生命及文學創作故事,以留下重要的文學家身影;而《我們在島嶼朗讀》短片,則要藉由作家朗讀的聲波傳遞,使閱聽者從細細品味中重溫文學的感動。

◎詩人楊牧 《故事》

(用韻Philip Glass, Metamorphosis 2)
假如潮水不斷以記憶的速度
我以同樣的心,假如潮水曾經
曾經在我們分離的日與夜
將故事完完整整講過一遍了
迴旋的曲律,纏綿的
論述,生死俯仰
一種迢迢趕赴的姿勢

在持續轉涼的海面上
如白鳥飛越船行殘留的痕跡
深入季節微弱的氣息
假如潮水曾經
我以同樣的心

在Philip Glass, Metamorphosis 2的悠揚鋼琴曲聲中,童子賢即席朗誦著詩人楊牧的《故事》,帶著所有人一起領略文學世界裡,文字所帶來的悸動。他說,有時候許多婉轉、細膩的感受是無法說出來的,但文學作品就是這麼微妙,用很簡短的文字就能產生共鳴。

培養跨領域三部曲

學員如獲至寶般,不停地書寫筆記,記下那些日後可能是自己人生明燈的字句。甫考上大學外文系的學員黃詠涵提問:「如何培養跨領域的能力?」

童子賢告訴她,要有興趣才能擺脫制式的學習;同時保持赤子之心、好奇心,學習得更寬廣;而且在許多領域裡不要劃地自限,見識和胸襟始能開闊。 

面對來自苗栗的有機農夫黃彥豪提問:「如何看待誠品的虧損?又如何保持初心?」童子賢表示,虧損是無可避免的事,必須學習經營管理能力,而經營團隊也要有共同目標。

他進一步說明,誠品的虧損來自理想與堅持,但最終仍賴專業管理及開闢新戰場,慢慢地達到損益兩平。他建議黃彥豪勿於一、兩年內將資源耗盡,要用踏實的腳步和專業的手,以改善虧損的情形。 

一場對談,童子賢給了年輕人方向──用赤子之心去探索、腳踏實地以專業來圓夢,就能「跨出界線,開創人生無限可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戴麗俐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 2018/08/24)

雲林到屏東 慈濟志工冒雨救災

$
0
0
【基金會新聞稿】一艘艘慈濟救災船,在臺南、嘉義水災地區的風雨中堅定向前,一輛輛軍車載著慈濟志工準備的熱食,一戶戶將熱騰騰的便當送給受災鄉親。

高屏嘉南到雲林 慈濟全面啟動

南臺灣超大豪雨未歇,南部縣市低窪地區陸續傳出淹水災情,8月23日、24日南部地區慈濟志工動員進行防災、救災工作,除提供慈濟毛毯、福慧床等物資,更到收容中心關懷鄉親。嚴重淹水的低窪地區交通中斷,慈濟志工在軍方協助下,嘗試多條路線、千迴百轉後,涉水將熱騰騰的便當送鄉親手中,鄉親不禁感動地說:「謝謝你們!」。

8月23日高雄、屏東地區陸續傳出淹水災情,中南部地區慈濟志工開始進行防救災工作、預備物資,8月24日鋒面北移,造成嘉義、臺南低漥地區嚴重淹水,臺南、嘉義慈濟志工於上午啟動防災協調中心。

嘉義縣低窪地區如溪口鄉、布袋鎮、東石鄉、義竹鄉、新港鄉、太保市等地區,水深造成多處交通中斷,嘉義防災協調中心接獲公所、村長通報熱食需求,截至8月24日17點半前,二百五十位包含嘉義慈濟志工、大林慈濟人員,共分七條路線發送四千四百三十個熱便當,另外還有提供福慧床、慈濟毛毯、衣物到新埤集會所,給安置於此的鄉親使用。

其中,前往布袋鎮、東石鄉、溪口鄉災區道路中斷,慈濟志工請求軍方協助運送。軍方派出雲豹甲車、人員運輸車協助人員與便當、物資運送,大林慈濟醫院賴俊良副院長、慈濟基金會員工、慈濟志工等搭上軍車,一起將熱騰騰的便當送到鄉親手上。慈濟志工搭乘慈濟救災船、橡皮艇送災!臺南、嘉義慈濟志工分別搭乘慈濟61、慈濟51號救災船,涉水走在淹水的街道上,挨家挨戶送便當。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在上午協助裝便當後,也推著橡皮艇到嘉義溪口鄉送熱便當。

雲林地區上午風雨雖大,慈濟志工除已進行防救災工作,更支援餐盒到嘉義,雲林急難救助隊也前往嘉義支援。高雄慈濟志工也前往關懷被掉落的鷹架壓到的往生者家屬,四十位岡山區慈濟志工也在24日下午準備三百個便當,送到淹水嚴重的嘉興里。截至8月24日17點半前,嘉義、臺南、高雄慈濟志工,共送出超過八千三百個便當。

各區慈濟志工今天下午陸續舉辦「七月吉祥月祈福會」,在臺北和平體育館,與會法師帶領全體數千位,一起為臺灣祈福。

慈濟基金會表示,「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即使南部地區面臨致災性豪雨侵襲,但慈濟志工與軍方深入災區關懷的身影,未曾歇息,南部地區慈濟志工持續結合軍方投入災區關懷,並提供受災區鄉親需求。(新聞稿: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8/08/24)

大林慈院救水災 院長送便當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熱帶低氣壓來襲,大林鎮鄰近的溪口鄉、新港鄉的低窪處淹水嚴重,大林慈濟醫院24日上午九點左右,接獲溪口鄉、新港鄉淹水區有熱食需求,醫院營養治療科全力配合,人文室召集一百二十位同仁及醫療志工們,大家投入洗碗、裝熱食、裝箱等任務,中午及晚餐總計提供八百五十份便當及三百三十個麵包。賴寧生院長、賴俊良副院長等人中午並分別前往溪口、新港等地協助發放熱食,盼能陪伴鄉親盡快度過難關。

醫院主管涉水 讓鄉親享熱食

上午十一點左右,賴寧生院長與慈濟志工、義消及地方首長一同至溪口鄉美南村發放便當;賴俊良副院長與院長室張堂偉高專、教學部黃雪莉技術主任等人,則分別搭乘軍用卡車前往新港鄉埤子村、海瀛村,總計發放六百二十個便當。開車前往溪口鄉的路上,有菜販看到大林慈院的車,遠遠地就雙手合十、頻頻點頭感恩。

由於大雨不斷,部份地區路面積水甚至深及大腿,無法分辨是路面還是水溝,且水流湍急,行走不易,大家互相叮嚀盡量靠中間走,民眾在家中被大水圍困,能吃到熱食深感窩心。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溪口、新港等地有很多民眾,大家餓了一天,我們在接獲訊息後,立即動員,兩個小時內完成便當,再送到民眾手中。溪口鄉代理鄉長孫維聰感謝慈濟基金會及大林慈濟醫院協助提供熱食讓眾享用,也希望能藉此讓鄉民感受到公所及慈濟的關心。

24日下午,大林慈濟醫院再趕製二百三十個晚餐便當,外加三百三十個營養治療科自製麵包,提供溪口鄉居民當隔日早餐。此次慈濟投入志工人數,包含大林慈濟醫院同仁共有近四百人,六條路線發放熱食、一條路線提供福慧床及毛毯,二千一百三十個便當,盼能陪伴鄉親盡快度過難關。

(新聞稿:黃小娟 大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2018/08/24)

種善在麻豆 臨時廚房供溫暖

$
0
0
一連二天的熱帶低壓豪雨,為南臺灣帶來不少雨量,臺南市也多處受災。8月24日一大早,慈濟志工自動集合在麻豆區成立的臨時廚房,以不到二小時的時間,在亂中有序中,圓滿送出了四百二十七份便當、三十份生活包、十袋隨身包五榖粉的任務。

自動湧出的力量

又急又強的暴雨,不停歇的彈打在馬路上。依多次救災經驗,志工一行人至低窪地區勘災後,先以電話展開法親關懷,同時接到麻豆區公所、下營區慈濟志工送便當的求援電話。

匯整各地區的需求後,將近六十位自動報到的志工,分組進行熱時發放的準備工作,這一組志工清洗、消毒便當盒;那一組志工,分路進行採買各類食材;另一組志工開始悶煮香積飯。

不一會兒,油鍋熱起來了,一大鏟又一大鏟的菜餚完成,但仍不斷接到地追加食材的需求,把原有的四十公斤的香積飯都用罄了,做出了四百多份便當。

災民互助的溫情

「麻豆區北勢里的災民,已經從早上餓到下午了!」接到熱心民眾傳來的訊息,慈濟志工趕緊先將270份熱騰騰的便當,集中運送到麻豆區公所。

當志工驅車來到麻豆代天府,這裡已設置撤離災民的暫時收容點。才一下車,就看見一位焦急的女性災民迎面而來,志工幫她解決了胰島素存放在冰箱的問題之後,又看見一對來自北勢里的身殘夫妻,瑟縮在一樓角落等候安置。

當志工將這對夫妻護送到代天府的平房區,遇到了剛才那位女士,女士看夫妻倆的衣服都被雨淋濕了,就把多買的新衣送給這對夫妻,還說:「我被慈濟感動了,同是受難的災民,要互相照顧才是。」

人與人之間以溫情相待,不就是大愛共伴有情天的最佳寫照嗎?這一幕,令人動容。

對的事做就對了

時間漸晚,臨時廚房還沒有歇息,溼重的空氣中,飄起了饅頭出爐的小麥香。

由於曾文地區沒有共修處,志工莊雄行義不容辭提供自家的素食餐廳作為協調中心及臨時廚房,而同一面牆的隔壁是他未開業的饅頭店。莊雄行說:「很不可思議,這是籌備中將開業的饅頭店;原本這間店有一部份就計劃作為公益用的,想不到未開業,就用上場了。」

志工林素香豎起大拇指:「因緣不可思議,證嚴上人常告誡弟子,對的事情,把握當下,做就對了。」25日早晨六點半,還要送到麻豆區公所的五百四十個饅頭給鄉親,志工都準備齊全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淑白 臺南市麻豆區報導 2018/08/24)
 

做上人手腳 嘉送熱食忘己飢

$
0
0
「我們是慈濟志工,花蓮的證嚴法師關心您,到此地發放熱食。」聽到聲聲呼喚,嘉義布袋鄉的鄉親從樓上窗口垂下桶子,慈濟志工站在水中,點算好民眾需求的便當放進桶中,緩緩拉起的不僅是一餐飽飯,更是佛教精神「不為己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體現。

涉水徒步入鄉里 軍民合作鄉親飽

熱帶性低氣壓帶來的強降雨,造成嘉義多處有淹水災情,嘉義慈濟志工在慈濟嘉義聯絡處啟動防災協調中心,2018年8月24日發動志工協助香積煮熱食,並到災區發放便當。

嘉義縣布袋鄉有二十三個里淹水,慈濟主動協助鄉公所,從聯絡處載運六百個便當及慈濟51號急難救生艇,與當地的志工會合發放。

進入布袋鄉,志工所到之處都是一片汪洋,水深及腰。志工將便當運上救生艇,人涉水推著艇緩緩前進,沿街高喊讓鄉親們知道:慈濟送熱便當來了!由於水淹到一樓,鄉親們紛紛躲到二樓,聽到呼喚就從二樓陽台探頭觀望。

「請問您需要幾個便當?」「五個」、「四個」、「六個」……不管多少個,志工都毫不猶豫將餐盒送上。有鄉親問:「多少錢?」志工說:「這是證嚴法師關心你們的,免錢!」鄉親表示感激。

現場有軍隊協助救災,比較低漥的區域,志工黃慧蓉便向部隊長官請求「悍馬車」協助,長官也都爽快答應,軍民合作下,讓發放更順利地進行。

災廣志堅都要幫 一一成就不顧己

慈濟基金會嘉義聯絡處共有六條動線發放便當,分別是溪口鄉美南村四百三十個、布袋鎮八百個、東石鄉一千五百八十個、新港鄉埤子村兩百個、新港鄉海瀛村兩百二十個、太保市勞工住宅兩百個、義竹鄉一千兩百個,共發送四千六百三十個便當。

晚餐仍有許多地方提出便當的需求,其中東石鄉公所提出一千一百個便當、義竹鄉公所需一千兩百個,布袋鎮公所需兩百個便當、溪口鄉美南村需要兩百三十個。

每一個需求,志工們都全力以赴,一批批的志工在香積廚房忙碌著料理,在傍晚的時間順利將便當裝箱,送到指定的地點。稍晚時間,東石鄉公所提出還需八百個麵包,志工黃立美也積極請麵包店備齊數量,立即送到東石鄉。
 
為了讓災民有個舒適的休息地方,也在太保市新埤集會所發放福慧床十八床、毛毯二十一件至東石鄉代天府收容所發放一百件毛毯、一百個盥洗包及一百件免洗褲。在東石鄉福靈宮收容所發放二十個生活包及四十件免洗褲。在朴子市配天宮發放三十個盥洗包。

志工擔心災民挨餓,不畏天下著雨積水到腰部,涉水沿街發放,全身濕透,分不清是汗水或是雨水。一時間,只顧別人的肚子,忘了自己還沒吃飯,許多人都是直到發放完畢才發現餓了。

8月24日,嘉義區志工有四百零三人次投入,一念單純的心念,不忍災民受苦,接著志工也會接連展開關懷,讓災民們能早日回復正常的生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rtmpmp4}20180825_4A394B99-A000-976C-4895-70BAEC9103B8{/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吳淑麗、劉淑貞 嘉義報導 2018/08/24)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