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加國慶聖誕 邀慈濟擺攤送祝福

$
0
0
“Do you want to build a skylight, create a spinning top or have a face painting? ”加拿大本拿比區的志工擦滿慈濟面霜結合慈濟人文,親切地向社區民眾介紹攤位活動,豐富的內容讓許多民眾充滿驚奇。

西方節慶東方文化 天燈表祝福

在天氣逐漸變冷之際,加拿大慈濟本拿比志工接獲本拿比市政府的來電,再度邀請慈濟志工參與社區耶誕樹點燈活動,和其他二十五個團體共同在社區活動中心設置適合親子共遊的攤位,並成為主辦單位為孩子準備的「闖關護照」上的八個攤位之一。

11月23日,當體育館的門準時打開,志工們已經戴上喜氣的耶誕老人帽,化身為慈祥的耶誕慈濟人。許多孩子帶著家長來到慈濟攤位,分別排隊彩繪手臉、手工天燈及做紙陀螺。

承擔彩繪的志工們依序為孩子們在他們的小手小臉畫上他們期望的圖案,增添耶誕佳節的歡樂氣氛。承擔紙陀螺的志工們除了鼓勵孩子發揮創意,並說明這些紙張都是回收再利用,在家就能做環保。每一份作品,都是滿滿的感恩、尊重、愛。
 
首次登場的手工天燈更是大排長龍,典雅的小花布經由慈濟志工事先的裁剪,搭配精美的中國節、靜思語小卡及色彩多元的串珠,大人小孩都喜愛。在志工的巧思下,只需簡單幾個步驟,孩子在協助下都能完成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天燈,天燈上有英文靜思語,志工請孩子們念出再解釋其意思,許多孩子及家長都帶著滿足的笑容離開。

負責手工天燈的志工郭姿伶表示,她一共準備了兩百份的天燈材料,其中這些小花布是幾年前做愛心抱枕送給老人院住民時剩下的布料,感恩有這麼殊勝的因緣,能讓這些小花布再度發揮良能。

在加拿大喜迎耶誕節的點燈儀式,天燈代表的是另一種祈福,期望天下無災、世界祥和,人人平安。
{rtmpmp4}20191205_E7B1FBCD-77C5-4DBA-2D0C-D3E8067E55F4{/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吳國榮 加拿大本拿比報導 2019/11/23)

銀行員不敵脊椎炎 志工背著去看病

$
0
0
鄭先生因為僵直性脊椎炎身體僵硬無法行動;楊凱誠,無畏他身上的味道,從二樓背著他去臺中慈濟醫院就診,還不斷安慰他。這是十年前,訪視志工和照顧戶鄭先生互動的一幕。
 
中區北屯一、二區社區歲末祝福於2019年12月1日下午,假臺中慈濟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行,這段十年陪伴的故事,透過影片和戲劇呈現讓人看見生命交會的光輝。
 
無常來磨 志工給愛支持
 
今年五十八歲的鄭先生,原本是一位銀行行員,2009年僵直性脊椎炎發作,身體、骨頭漸漸生硬,身體無法動彈失去工作,體重從七十公斤瘦至三十公斤,最後頭頸無法動彈、大小便也無法控制。
 
發病當時他的父母都已往生,他與唯一的姊姊同住,但姊姊有精神上的障礙。雖然他們的生活還可以維持,卻無法整理環境,也無法出門就醫。
 
慈濟志工於2010年接獲通報,人醫會紀邦杰醫師和訪視志工即開始進行關懷,為了要讓鄭先生復健,慈濟志工將環保站惜福的電動床跟衣櫥送來,也準備一些衣褲讓他們替換。
 
「我在2010年時接下這個個案時也是承擔協力組長,看到案主整天躺在床上實在很可憐,一位年輕人就這樣跟病魔搏鬥,很不捨、不忍,所以當務之急先要治療身體。」訪視志工邱玉鳳分享,鄭先生無法自行就醫,志工就背著他到慈濟醫院就診。
 
除了協助到醫院看病,人醫會紀邦杰醫師都會定期來義診。邱玉鳳說:「鄭先生如同弟弟,阿英(鄭先生姊姊)就像我的妹妹般,把他們視同一家人般照顧關懷,平常會煮素食火鍋、素食麻油雞來給鄭先生吃;他非常喜歡吃,我家就住在這附近,有空就會來陪伴他聊天,讓他不會那麼孤獨。」
 
接力陪伴 愛持續在
 
愛的接力不斷,2017年謝美惠接手繼續關懷,也經常為案主帶來喜歡吃的饅頭和酸梅,她說:「案主不像病人,因為他的思維很正向,面對困境的精神讓我們很佩服。」
 
多年來的陪伴,志工和鄭先生建立起家人般的情誼,有時候案主姊姊外出太久,鄭先生要喝杯水時没有人可以照顧而產生不愉快,志工知道這樣的情況,總是三不五時就來探望,也當他們的潤滑劑。
 
謝惠美娓娓說著,「有時我騎機車去菜市場時,會順路帶豆花、自製饅頭,繞到松竹路巷子去關懷案主,案主前些日子腸胃不好,想吃脆梅,社區有位師姊很熱心會自製酸梅,就會一起帶去給案主品嘗。」

居家清掃 安身安居
 
鄭先生的姊姊有精神障礙,喜歡撿東西回家又不擅整埋,久而久之屋內就堆滿雜物,蚊蟲孳生,又加上家裡養小鳥有臭味,逢下雨也有好幾處漏水,總是用大小桶接著⋯⋯
 
每每志工提出想幫忙整理時,總是因為鄭先生的姊姊極力反對而作罷;今年(2019年)鄭先生自行提出希望志工能幫助打掃。
 
打掃當天,二十五位志工前來,長年關懷案主身體健康狀況的紀邦杰醫師,引領志工們寒暄問候 :「慈濟志工幫忙打掃居住環境,你絕對放心,很快就有乾淨新屋囉!」
 
歲末祝福上,紀邦杰醫師回顧和鄭先生的互動,表示鄭先生長期臥床,難免會有尿路感染,所以每星期都會固定來關懷。而鄭先生面對病痛依然保持正向思維,也令志工佩服,紀邦杰說:「一個人躺那麼久,生命的鬥志還有。」
 
透過影片,鄭先生也表達心聲:「十年前當我因罹病導致重度癱瘓時,身心很孤獨,希望有人陪伴,困頓時支持我的力量是慈濟志工帶給我們如月光般的溫柔撫慰,讓我比較可以放得開,放得下,非常感恩慈濟志工的關懷。」
 
感恩慈濟的陪伴,鄭先生也展現出生命的靭力,不辜負志工的這一分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穎敏 臺中報導 2019/12/01)
 

法味 年味 趣味的歲末感恩會

$
0
0
「我以為靜思堂應該很肅靜⋯⋯」經過廊道外的熱情歡迎,民眾簡瑞祥嚴肅的心情,不知不覺也舒展開來,而喜上眉梢。
 
11月30日和12月1日,臺中靜思堂廊道外,有別與以往的靜謐,多了一分活潑與熱情。往年只在戶內進行的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今年(2019)特地在福慧廳外設置「慈心無悔——教育」、「悲心無怨——環保」、「喜心無憂——人文」和「捨心無求——髓緣有愛」四個互動區,以及「蔬食三好135」九宮格,提供打卡、照相,以接地氣的方式讓更多民眾,一同來領受這場殊勝的靈山大法會。
 
顛覆既往 感受真實
 
志工的用心,讓人耳目一新,顛覆了民眾刻板印象,簡瑞祥走過歡迎的人群,接著來到一座由青翠綠竹設計的長廊,裏頭噴出的霧氣,如甘露法水般梟繞,心隨著灑下的霧氣,慢慢靜了下來⋯⋯
 
穿過甘露法水灑淨,踏入福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尊琉璃剔透宇宙大覺者,桌上一盞盞鵝黃燈芯,伴著〈佛在靈山〉歌聲中靜靜地閃爍。一旁,「苦、集、滅、道」四片轉法輪插畫,和一瀉於地的薄紗和蓮花,吸引著簡瑞祥目光。導覽志工鄭春玉為他解說「佛陀的一生」,四聖諦.十二因緣的教義。
 
「人生多苦,始於無明」,無明的根源來自於貪瞋癡,簡瑞祥原本在「願心無盡」點燈區,向佛菩薩祈求財富和健康,經過鄭春玉的分享,他笑著說:「剛剛的不算,我要改成『平安』,因為平安就是福,付出就是富。」
 
給愛給善 隨護身心
 
青翠綠竹配合灑下的霧氣,猶如置身仙境,心中頓時清涼、消除煩惱,許多人都想在裡頭多待會兒,除了感受那分脫俗與清淨之外,希望將這個時刻保存,紛紛取出手機拍照;一群明道中學的師生也不例外。
 
九位師生站在一起,根本分不出誰是師?誰是生?長得秀氣,一副娃娃臉的藍鈺瑩是明道中學國際部的輔導老師,和學生相處如同儕般融洽,她一通電話邀約參加歲末祝福,八位同學想都沒想,就來了。
 
與學生亦師亦友的藍鈺瑩分享,「國際部的學生未來都是要到國外去讀書,慈濟的慈善腳步遍及世界各地,是一個國際化的團體,希望藉由這項活動,帶他們來為自己祝福,認識慈濟,學習大愛的精神。」
 
想到這些師長們捧在手心的學生,沒多久就要走出國門,藍鈺瑩認為應該培養他們懂得付出與關懷,累積善的資糧,這會是他們最好的護身符。
 
點亮心燈  迎向光明
 
「光明燈」又稱消災燈,每年開春,很多人習慣到廟裡點一盞光明燈,祈求來年一切平安順遂。慈濟臺中分會企劃團隊特地結合民間信仰,在宇宙大覺者前,佈置「願心無盡」點燈區,讓來參加歲末祝福的會眾,藉著有形的燈,點亮心中無形的燈,向佛菩薩發好願、祈祝福。
 
隨著接近歲末祝福時間,一批批湧進來點燈區的人愈來愈多。此時,有三位捧著燈,靜靜地凝視前方的宇宙大覺者,雖然心中的懺悔和發願沒有說出口,但從挺直的腰桿,就能看出那分堅毅和光明。
 
他們是由臺中監獄教誨師,也是慈濟志工的鄭有益邀約前來的更生人。曹學儀去年才出獄,第一次來到臺中靜思堂,「慈濟,讓我感受到一股很強的正能量,它是帶給我有勇氣走下去的力量!」他很感恩鄭有益,每個月都安排慈濟人去幫他們上課,他也遵守承諾,出高牆後,就來參加慈濟活動。
 
歲末祝福活動中,透過大藏經,曹學儀看到慈濟志工無怨無悔的付出,不論國內外,不管哪發生天災、意外,慈濟都是第一個到的,需要什麼物資,都盡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曹學儀現在是做建築板模工作,他說:「如果經濟上許可,我願意盡一分心力!」
 
歲末祝福法會現場,人品典範的現身說法,也讓曹學儀懺悔在獄中蹉跎十幾年,想到父母年事已高,他知道,再不好好行孝,就來不及了。

善護眾生,一場充滿法味、年味、還有趣味的「2019年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應景又映心,一念善起真實感受繼續升溫、蔓延。【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美宏 臺中報導 2019/11/30)

法味 年味 趣味的歲末感恩會

$
0
0
「我以為靜思堂應該很肅靜⋯⋯」經過廊道外的熱情歡迎,民眾簡瑞祥嚴肅的心情,不知不覺也舒展開來,而喜上眉梢。
 
11月30日和12月1日,臺中靜思堂廊道外,有別與以往的靜謐,多了一分活潑與熱情。往年只在戶內進行的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今年(2019)特地在福慧廳外設置「慈心無悔——教育」、「悲心無怨——環保」、「喜心無憂——人文」和「捨心無求——髓緣有愛」四個互動區,以及「蔬食三好135」九宮格,提供打卡、照相,以接地氣的方式讓更多民眾,一同來領受這場殊勝的靈山大法會。
 
顛覆既往 感受真實
 
志工的用心,讓人耳目一新,顛覆了民眾刻板印象,簡瑞祥走過歡迎的人群,接著來到一座由青翠綠竹設計的長廊,裏頭噴出的霧氣,如甘露法水般梟繞,心隨著灑下的霧氣,慢慢靜了下來⋯⋯
 
穿過甘露法水灑淨,踏入福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尊琉璃剔透宇宙大覺者,桌上一盞盞鵝黃燈芯,伴著〈佛在靈山〉歌聲中靜靜地閃爍。一旁,「苦、集、滅、道」四片轉法輪插畫,和一瀉於地的薄紗和蓮花,吸引著簡瑞祥目光。導覽志工鄭春玉為他解說「佛陀的一生」,四聖諦.十二因緣的教義。
 
「人生多苦,始於無明」,無明的根源來自於貪瞋癡,簡瑞祥原本在「願心無盡」點燈區,向佛菩薩祈求財富和健康,經過鄭春玉的分享,他笑著說:「剛剛的不算,我要改成『平安』,因為平安就是福,付出就是富。」
 
給愛給善 隨護身心
 
青翠綠竹配合灑下的霧氣,猶如置身仙境,心中頓時清涼、消除煩惱,許多人都想在裡頭多待會兒,除了感受那分脫俗與清淨之外,希望將這個時刻保存,紛紛取出手機拍照;一群明道中學的師生也不例外。
 
九位師生站在一起,根本分不出誰是師?誰是生?長得秀氣,一副娃娃臉的藍鈺瑩是明道中學國際部的輔導老師,和學生相處如同儕般融洽,她一通電話邀約參加歲末祝福,八位同學想都沒想,就來了。
 
與學生亦師亦友的藍鈺瑩分享,「國際部的學生未來都是要到國外去讀書,慈濟的慈善腳步遍及世界各地,是一個國際化的團體,希望藉由這項活動,帶他們來為自己祝福,認識慈濟,學習大愛的精神。」
 
想到這些師長們捧在手心的學生,沒多久就要走出國門,藍鈺瑩認為應該培養他們懂得付出與關懷,累積善的資糧,這會是他們最好的護身符。
 
點亮心燈  迎向光明
 
「光明燈」又稱消災燈,每年開春,很多人習慣到廟裡點一盞光明燈,祈求來年一切平安順遂。慈濟臺中分會企劃團隊特地結合民間信仰,在宇宙大覺者前,佈置「願心無盡」點燈區,讓來參加歲末祝福的會眾,藉著有形的燈,點亮心中無形的燈,向佛菩薩發好願、祈祝福。
 
隨著接近歲末祝福時間,一批批湧進來點燈區的人愈來愈多。此時,有三位捧著燈,靜靜地凝視前方的宇宙大覺者,雖然心中的懺悔和發願沒有說出口,但從挺直的腰桿,就能看出那分堅毅和光明。
 
他們是由臺中監獄教誨師,也是慈濟志工的鄭有益邀約前來的更生人。曹學儀去年才出獄,第一次來到臺中靜思堂,「慈濟,讓我感受到一股很強的正能量,它是帶給我有勇氣走下去的力量!」他很感恩鄭有益,每個月都安排慈濟人去幫他們上課,他也遵守承諾,出高牆後,就來參加慈濟活動。
 
歲末祝福活動中,透過大藏經,曹學儀看到慈濟志工無怨無悔的付出,不論國內外,不管哪發生天災、意外,慈濟都是第一個到的,需要什麼物資,都盡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曹學儀現在是做建築板模工作,他說:「如果經濟上許可,我願意盡一分心力!」
 
歲末祝福法會現場,人品典範的現身說法,也讓曹學儀懺悔在獄中蹉跎十幾年,想到父母年事已高,他知道,再不好好行孝,就來不及了。

善護眾生,一場充滿法味、年味、還有趣味的「2019年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應景又映心,一念善起真實感受繼續升溫、蔓延。【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美宏 臺中報導 2019/11/30)

就算老天考驗 他們還是愛天地

$
0
0
彰化縣慈濟秀水環保教育站門口高壯的木棉樹,早春之時盛開著鮮豔似火大紅花,初夏之際又有白色棉絮飄揚,雪白繽紛宛如人間仙境美不勝收。楊桃樹上結滿纍纍果實,空氣中飄散著酸甜果香味,總是令人垂涎欲滴。

宛如人間仙境的處所,卻並不是一個舒適的環保站,由於沒有搭蓋鐵皮屋,也沒有任何的遮蔽物,必須與老天爺搶時間,下雨時,回收物會發酵產生酸臭味;颱風天時,回收物會隨著風勢四處起舞。所以都得仰賴一群默默付出的環保志工,堅守在崗位上。

歡喜付出 準時報到

「我能來做看看嗎?」經過秀水環保教育站的梁春綢,終於鼓起勇氣走進環保站問。

從職場上退休後的梁春綢,每次經過秀水環保站,心就蠢蠢欲動,很想來環保站當志工;然而看到環保志工總是低頭忙著分類,又覺得不好意思打擾。

待得開口詢問之後,現在的梁春綢已是一早家裡工作忙完後,就到環保站忙著分類回收,她說:「能分類就不用燃燒,空氣汙染才不會愈來愈嚴重,這是救自己也是救地球。」

常常是一大早就到環保站分類的林阿裕,是個不折不扣的「董娘」,由於家裡開設工廠,為了配合先生回家用餐的習慣,她總是一早就來,趕在中午前回去為了提早回去準備中餐。

同時也是大愛電視台忠實觀眾的林阿裕說:「常常聽到證嚴上人說『救地球』,做環保除了自己能參加一份,還可以鍛鍊身體,打發時間,是一舉數得的事。」

環保素人 專業技術

楊桃樹下的橘紅色大塑膠桶裡,塞得滿滿未分類的塑膠袋。而負責將這些塑膠袋分門別類的就是廖秀珠。

塑膠袋種類複雜,分別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材質不同,回收價錢就不一樣,已有四、五年經歷的廖秀珠,現在拿起塑膠袋就能清楚的知道是何種材質了。

塑膠分類的工作較為專業,能一起承擔的人較少,責任心又重的廖秀珠,只要累積較多塑膠袋時就徹夜難眠,一大早就來環保站趕工。她笑著說:「自行加班。」

秀水環保教育站屬於「露天開放式」,炎炎烈日時她就戴起斗笠;下起細雨時,她也不肯離去,一心只想將整桶的塑膠袋分類完成。「來這裡可以認識一些人,鍛鍊體力、活動腦力。」臉上始終掛著笑容的廖秀珠說道。

秀水環保教育站唯一的遮蔽物,是地主當年搭建的員工車棚。「鏘!鏘!鏘……」急促又清脆的聲音,從車棚的位置傳來。賴再助正在搬動別人送來的廢棄電風扇馬達。

年輕時的賴再助,為了生活只要能多賺一點錢,任何辛苦工作他都甘之如飴,導致年紀輕輕就椎間盤突出,無法久坐也無法久站;而工作現場機械運作音量大,長時間下耳膜受損、影響聽力,「嗡!嗡!嗡!」的聲音會在耳邊響不停,只好離開職場在家休養。

即便家裡現在堆放著工廠送來的代工品,但賴再助每天早上還是先到環保站報到,「每次有物品送來,拆開就像在開獎,很新鮮、很期待。」賴再助在這裡自得其樂,融入在拆解樂趣。

心繫故里 把站當家

比秀水環保教育站「更資深」的環保志工陳寶春,原本都在埔鹽環保站做環保,但她心心念念自己的社區,翹首期盼著秀水環保教育站趕緊成立。她許下心願:「環保站能順利成立,就回秀水做環保、守護秀水。」而成立之後,她也以照顧家人的心,陪伴著每一位環保站志工,更堅守著最初的信念。

回收分類之時,陳寶春會專心投入自我世界,專注在每個回收物品上,外界煩惱、是非,此時都煙消雲散。她認為分類做多少數量,不用太在意,「為地球付出多少」才應該銘記在心上。

這群把握分秒、退而不休的草根菩薩,不怕風吹日曬;不怕髒亂惡臭,用心用力在愛護地球,默默無聲地守護著「秀水環保教育站」。【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紀淑貞 彰化縣秀水鄉報導 2019/11/25)

用差點失去的雙腳 跟師父走

$
0
0
歲末年終之際,11月24日在新店靜思堂舉辦的一場歲末祝福中,大家抱持著歡喜的心;其中陳澤驊與吳甄榆夫妻,是今年(2019年)一起成為證嚴上人的靜思弟子。

歷經傷痛得到幫助 勇夫變菩薩

長期以來,陳澤驊與吳甄榆知道慈濟是做愛心,所以繳功德款;但如果有人向他們提議,要請他們培訓、當志工,陳澤驊就覺得賺錢比較重要,「做志工,那是頭殼壞了才會做的事情。」

六年前,陳澤驊意外滑倒導致兩隻腳後腳筋斷傷,在其他醫院開了兩次刀,輾轉來到臺北慈濟醫院時,雙腳已經腐爛。當時,他已沒有勇氣再接受開刀,慈濟志工鼓勵他:「你的人生還很長,要給自己機會。」
  
臺北慈濟醫院王禎麒及盧純德兩位醫師經過評估,先為他動了一場長達十二個小時的手術,後續又再開刀四次。在妥善的醫療及慈濟志工溫馨的陪伴下,終於救回他的雙腳,至今已是行動自如。

走過人生最惶恐的時刻,陳澤驊徹底改變對慈濟的觀念,「慈濟醫院如果沒有上人,我的腳也不會好起來。」耿直的陳澤驊認為上人很偉大,拚老命為了救眾生,自己也就立下決心要回報慈濟。

陳澤驊努力地投入志工,各個勤務都認真負責又堅持到底,常常卸下工作才發現裝了鋼片的雙腳已隱隱作痛。陳澤驊說:「自己如果沒有做一點事情,太對不起上人了。」

今天(11/24)如願完成授證的陳澤驊與太太吳甄榆,心中有無限的感恩。個性耿直的陳澤驊,如今也邁上菩薩道,大步向前。【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羅秀妗 新北市慈濟新店靜思堂報導 2019/11/24)

前人開道 後繼篤行

$
0
0
【證嚴上人11月17日新店歲末祝福開示】
證嚴上人11月17日行腳至臺北新店靜思堂,主持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親自為一百七十四位來自臺北市中山、大同、萬華、大安、中正的慈誠、委員、榮譽董事授證;其中看到多位年輕人發願承擔如來家業、慈濟志業,讓上人倍感欣慰,也藉此感恩與鼓勵資深慈濟志工,要將利益眾生、淨化人間的使命向下傳承。
 
「你們這樣的精神很足夠,期待你們第二代還要延續。剛剛師父看到年輕的委員,我很安慰、很感恩,因為你們有把這樣的精神,很典範地傳了中生代,承認、認同這個社會就是他們的,未來的地球是他們的下一代。所以,沒有淨化人心,人沒有善念、利他是危險⋯⋯」
 
精勤菩薩立典範 一生奉獻是藏經
 
在上人授證與發贈福慧紅包之前,舞臺上站著與眾人分享的是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教授陳皇曄,以及她的弟弟臺北大安區慈誠陳建勳師兄。這一對姊弟的父親是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陳紹明,深耕投入慈濟教育志業三十年,今年(2019年)9月間因病遺愛人間;相隔不到一個月,陳副總的妻子、同時也是資深慈濟志工的陳黃月玫,亦因病往生……
 
「現在我千呼萬喚都喚不回來,不過,我知道這就是『無常』,這就是自然法則。佛陀說『無常』,是啊!佛陀說國土危脆、人生無常,這是一定的道理,大地有『成、住、壞、空』,我們的身體有『生、老、病、死』,這都是時間、分秒,從剎那,佛陀說剎那把它拉長為一劫,那就是時間可長、可短。」
 
言談間,上人引領著眾人回憶慈濟這半世紀所走過的路,想起來陳紹明、陳黃月玫這一對夫妻皈依上人座下後,全家移居花蓮。隨著慈濟志業的發展腳步,陳紹明繼而陸續投入各項志業體工作。
 
「開始醫院成立了,需要行政,他就走入醫院幫助慈濟行政工作;緊接著三年後,我們的護專又要啟用了,他就開始走入護專,護專是現在的科技大學,那個時候是五專、三專、二專,一步步來到現在叫做科技大學,他都沒有離開教育。」
 
堅守教育三十載 身形典範子傳承
 
今年9月中旬,陳紹明副總執行長來到靜思精舍參與會議。會後,上人看著陳副總,覺得數十年的時間似乎沒有在他的身上、臉上刻畫下歲月的痕跡,依然地硬挺、爽朗;卻聽到陳副總輕輕地一句:「師父,肺癌。」
 
聞此訊息,除了感嘆人生的自然法則,上人也請陳副總放心,好好接受治療;「這一次,就是他開會的最後,還是站在我面前,形象還是健康,看不出他有病,他時日沒有空過。我們剛剛有聽到,他提起溪埔地成立教育的福田,這是那一年,學校開始快要建的時候,我就說:『這片溪埔地快要動土,這片溪埔地將來變教育福田。』他記著這一句話,福田要有人在那裡耕耘、在那裡布種,所以他守護在這一塊福田、守護這一片教育,他很盡責任。」
 
三十多年來,陳紹明與陳黃月玫的足跡黏著在慈濟世界裡,未曾挪移半步,更是將這一分對師父的虔誠、對社會的責任、對人間的大愛,傳承、託負給第二代;陳皇曄與陳建勳亦不負父母之託,全心投入慈濟志業。
 
「在師父的身邊三十多年,移居到花蓮,現在全家都是慈濟人,皇曄繼續她的志願,還是在慈科大,希望她能傳父志願;建勳在臺北也沒有離開慈濟,他也是慈誠隊裡面的成員,沒有離開;還有一位也是在基金會上班,全家都是這種愛的生命的延續,全家沒有離開,現在還有第三代出來了,好可愛的。」
 
「一生一世,一心一念。」全家一路走來與上人同心同志,以自己的身形願力鋪平菩薩道路,讓下一代、再下一代……代代都能在菩薩道上精進順行。
 
「師父是期待他們莫忘覺、覺有情人,希望他們同時再回來,還是再來來生,他們是師父的長輩,希望他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比我先接觸慈濟,互相相陪伴。」
 
匯愛啟悲播善種 灌溉苦地發菩提
 
愛的能量需要人人相勉、相接、相傳。上人再次以莫三比克為例,今年3月遭受伊代氣旋重創,當地慈濟志工傅迪諾、蔡岱霖帶動本土志工,在重災區展開一連串的援助工作,期待能為他們翻轉貧窮苦難、迎向有希望的未來人生。
 
「目前已經規劃到了幾十個村莊,我們有規劃讓他們村莊(重建),因為土地遼闊,跨過縣,所以要隨著他們生活的地點,去幫他們重建村落。還要給他們學校教育,幾個小村落集在一起,小學、中學不斷、不斷連接,幫他們就地建立起來。大家愛的能量集中到了本會來,全都通盤規劃。點點滴滴,未來的幾年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有歸宿、有教育;期待不是幾年後,很快速(完成)。」
 
伊代氣旋兩度登上東非陸地,造成馬拉威、辛巴威、莫三比克慘重災情,南非慈濟志工結集本土志工的力量,跨越一千二百多公里的距離,首先抵達馬拉威展開勘災與發放,並為失宿的鄉親搭建磚房。
 
「一群華人帶著黑珍珠菩薩來回,他們及時、趕快要幫他們蓋磚房。那個地方路不好走,人要去,糧食、二手衣,車載得到的,他們就載,如何載?你看那幾塊磚,頂上功夫。車子是開到開不進去的路,就是人這樣搬運,頂在頭頂上搬運到這個地方。這是南非(慈濟志工)在馬拉威蓋起來第一個的家,我們在這裡蓋的時候,很感人。」
 
《法華經.方便品》中有一段童子聚沙成塔的故事,彷如真實呈現在馬拉威建房的現場。馬拉威一群孩子仿照著大人的模式,也在一旁搬著小磚,蓋起一個只能讓腳進去的小小空間,以為這就是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雖是如此,但孩子的愛心,已足以表現。
 
「我們用心去了,孩子們的模仿,我們傳給他們的功夫,只要給他們建材,教他如何建築,相信就地取材、以工代賑,只要少數人帶他們、教他們,他們都可以學。為他們翻轉,反貧,先穩定生活,這就是我們現在進行的工作。你們都發心在勸募,你們都可以去向他們說,我們已經進行到這樣的程度,現在也已經準備要去為他們建學校。」
 
無常是苦亦是緣 法脈開拓千里傳
 
猶記得一年多前,上人無心脫口:「可能未來的重點在非洲。」這樣的因緣也令上人百思不解,直到今年(2019年)3月發生伊代風災,成了慈濟得以深耕非洲的關鍵。
 
「不巧就是在那個時候,師父眼睛開刀,那個時候(眼力)開始下降。總而言之,那個時候我開始感受到了自然法則,但是跟自己說,分秒不空過。就是知道,人生到了這個時候,生命還要很珍惜,珍惜在不空過,珍惜在分秒多利用。以往師父跟大家說,你們腳步要跟緊,我(走)一步你們要跑八腳印,我走一步你們要跑八步呢。所以一向腳步都很大步,沒想到現在還是舉步維艱,體悟到自然法則,這也會在自己體悟中,真的身體體悟了。」
 
大小乾坤都在無常中,上人提醒人人要把握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更是期待大家要穩定腳步,向後、向下傳承。
 
「總而言之,我也在傳,我們做過的,鋪過的路要鋪平,還要請後面的人一起來鋪,永遠天長地久,鋪好一條平坦的路,路鋪好了,我們現在開始開闊菩薩道,這條道把它開得大,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所以我們是為天下眾生苦,接觸到了慈濟,他就有機會淨化人心。慈濟的精神法脈要在天下,所以淨化人心要有精神能量,讓他們貫穿在國際間。」
 

一字一步 今生無悔

$
0
0
【證嚴上人11月16日臺北慈濟醫院歲末祝福開示】
「時間過得真快,每一年的歲末祝福就是要來表達時日已過。一年又過去了,時間不斷地流逝,秒鐘就無法停留;所以從秒鐘而累積鐘點,日夜那就年了。時間,我們要感恩,珍惜它。」

到了歲末年終時節,證嚴上人於11月16日在臺北慈濟醫院歲末祝福典禮上開示,回憶起慈濟路的篳路藍縷,尤其推動醫療志業是從成立義診所開始,慈善與醫療便密不可分。

「從慈善五毛錢開始,一直沒有停歇。醫療真說起來是四十七年,因為我們從慈善開始發現到了,貧病就如孿生胎兒一樣,貧而病,因病拖垮了家庭而貧,所以貧病交加。我們慈濟開始六、七年間就有義診,成立了義診,在那義診就已經展開了一世情。從杜(詩綿)院長、曾(文賓)院長、楊(思標)院長,前前後後那一分醫之情、情之深。」

扶助興醫一世情 醫療宿老淵源深

1986年,花蓮慈濟醫院提早竣工,一路襄助上人完成建院的杜詩綿院長抱癌就任,在上人全然的信任下,將生命餘暉奉獻給慈濟。

「杜詩綿這樣的好弟子,在醫院,我去看他,他跟我說,『師父過去都很感恩也很滿足,能在慈院五年。』本來宋瑞樓教授已經宣布他三個月的生命,明明我到他的病房去,他還有精神,雖然住院了,餐車靠近他的床邊來,上面放的不是食物點心,不是,就是一大疊、一大疊的公文。我說:『現在怎麼不養病,還在看公文呢?』他說閒著沒事很難過。我眼睛抬頭一看,衣架還排在角落,白袍還掛在那裡。我就說:『這個時候,你醫生袍還放在這裡。』他說:『我躺不住,我的患者一定要看。』所以他每天巡房,雖然幾天來沒有開刀,但是,病人還在住院,他去巡房。」

慈濟醫療志業的奠基與臺大醫院淵源極深,除了時任臺大醫院院長的楊思標教授、臺大醫院院長副院長的杜詩綿教授,以及協助牽線的前臺大醫院院長副院長曾文賓等人的鼎力支持。在慈濟醫院缺乏醫師時,也由臺大醫院支援實習醫師前來花蓮駐院。林林種種,都讓上人每每提起醫療志業,都感念不已。

「那時候,我們有很多都需要經過臺大院長來幫忙,所以,就要去拜訪楊教授;楊思標教授就開始關心、幫忙、付出,一直到了醫院蓋好了,我們緊接著護理學校就請楊院長來當我們的護理學校第一屆的校長,那個時候剛好他是在臺大退休,就請他來接我們護專第一任的校長,那是不管是醫療蓋好了,緊接著教育開始,都一路走過來很幫忙。」

生命法則無人免 壽量寶藏振身命

前慈濟護專校長楊思標教授於2019年過百歲壽辰。上人除了感念這群醫學宿老對慈濟的付出、對醫療的奉獻,也從他們身上看見自然法則。

「記得他(楊思標教授)在九十歲,還是每星期五,還會到醫院定時看病、看X光片,他都會沒有缺席,回花蓮就會到精舍,看到他去年(2018年)自己走路還挺挺的,看到他的身影走過廊道進入會客室,我都很讚歎;到了今年才發現到,好像很快速的那樣的自然法則的老態,同桌吃飯,那一餐飯我才發現,原來這麼堅強的鐵人,對於醫療奉獻一生的大醫王,在近百歲這個時然竟然拿碗、拿筷子已經有一點拿不動了。總而言之,給予我也是很震撼。」

猶記兩年前的歲末祝福,上人勉勵年長的慈濟志工不要因年長而淡出,為了鼓勵大家,提出了「壽量寶藏」的概念。然而當看見楊思標教授的身行,上人也感嘆歲月催人。

「從那一次開始,我看見了自然法則,人人逃不過,自我心理影響,就會感覺得我多少(有年紀)了……好在,兩年前,前年我向著慈濟人說,『你們不老,你們寄五十歲來師父這裡,師父開一個壽量寶藏,大家都可以來寄五十歲。』果然大家都挺起腰桿,這段時間大家都會來跟師父說,『師父我年輕起來了,我會再重新,我會用年輕的心來做慈濟事。』這都是很感恩。」

上人向來都是說我所做,因此對於年長者所提出的壽量銀行,自己也受用。

「自然法則總是難免,有生活上的行動不便,但是心態給予自己的力量,這樣給他鼓勵一下,大家都再提升。現在想到『是喔!我也要寄五十歲在我的壽量銀行。』每一天當我累了,腰已經差不多彎了,及時提醒,三十出頭歲,該挺起腰桿,展開肩頭,就會及時再振作一下,這就是人生。」

病纏如常身受苦 醫療盡責解煩惱

上人回顧自己的人生,是怎麼樣的一種型態? 

「我的人生從年輕時帶病就開始,帶病人生,也常常點滴人生——這總是跟在做功德會一樣的,一點一滴,一點一滴累積的,很感恩,五毛錢可以從六、七年後就義診開始,一直到現在,跟醫療有關已經四十七年,看見了世間苦難。」

面對著臺北慈濟醫院醫、護、藥、技術與行政各職類的同仁,上人以佛陀所說「四念處」,說明人身苦之根源。

「總是,人生體會到身受是苦,這佛陀說觀身不淨,沒有乾淨的,醫師們所接觸到的每一位病患,外科,肚子剖開、腦部剖開,都是不乾淨,人的身體哪一塊是乾淨的?不乾淨,佛陀這麼說,觀身不淨。」

「還要觀受是苦,病人帶著不乾淨的身體。已經四大不調和,他的身體也是四大不調和,有病來找醫師,可要知道,他苦啊!他的感受,觀身不淨,觀受是苦。他的感受是很苦,醫師應該在那個時候也有壓力的苦,你們面對的病人,每一位病人都要讓他愁眉苦臉進來,哀叫進來,讓他換一個歡頭喜臉,而且可以解決他身體上的病痛出去,這都是醫生對病患的人的承擔。」

上人感恩醫療人員,素日都承擔著醫治病患健康的壓力,尤其感恩醫院院長率領主管們,在北部地區扮演了守護健康的醫療磐石。

「醫療做好,我的確安心,感恩院長,很有承擔,各位副院長很合和互協,就像那粽串,希望靜思法脈,莫忘佛教的精神,為佛教為眾生。」

六字一生不離軌 一字一步法華道

靜思法脈的精神源頭,下化為慈濟宗門各志業,即是印順導師給予上人的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

「我的師父給我的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我心裡一震撼,開始三頂禮,為佛教;第二頂禮,為眾生;第三頂禮依教奉行,這再也沒有停歇過,這樣五十幾年了。現在我要向師父說,『我已經這樣走過來了,此生無憾!』」

上人感恩靜思弟子一路追隨,以師志為己志,開始鋪設這一條人間菩薩道。

「很多很多的慈濟人,慈善工作開始,是委員慈誠隊這樣付出,幫我鋪路;我是把經典鋪路,他們一個字、一個字就按照經典所鋪的路,一字一步踏出來的,我好感恩!整部的《法華經》,入根本的教育,明心見性,佛知佛見,希望大家都了解佛陀開悟,宇宙天地合而為一那個精神,如何探討生命的泉源,如何探討物理的來的起源。」

從浩瀚佛法探索其中的科學觀與生命觀,就能清晰地實踐佛法所指引的人生方向。

「現在科技愈發達,愈證明佛陀的宇宙觀;醫療愈發達,愈證明佛陀的生理觀。這一一都在佛的覺悟中所含蓋的真諦道理,就這樣走過來,向來我都沒有脫軌過,沒有脫離過這個軌道,所以我對自己感恩,也對自己沒有脫離寸步分寸而無憾;真正也感恩慈濟人。」

點滴潤漬 佛法顯實

$
0
0
【證嚴上人11月15日新店行腳開示】
「感恩!更感恩法師們,今天在這裡見證了臺灣,我們的佛教是在世界很需要的一環,雖然我們走過許多的國家(本來)不知佛教,西方國家不知佛教;但是,我們現在人人就要代表佛教,今天也見證了。」

證嚴上人歲末祝福行腳第八天(11/15),從桃園回到新店靜思堂,下午與明光法師等教界法師、居士敘談之際,也與遠在非洲獅子山共和國進行發放的臺灣慈濟賑災團員進行連線。對於同時遠在天邊與近在眼前的人們,上人闡述了「為佛教,為眾生」的心志。

「過去雖然師父說『為佛教,為眾生』,但是一生這樣走過來,只是為眾生,慈濟(幫助過的)今年突破一百個國家(地區),也都是感恩各位菩薩,都是就地、跨國去做;真正的,現在我們開始就要佛教精神、能量,都要趕快用心力地推動出去。這都是要先向大家感恩,感恩法師們在這裡,為大家祝福。」

滴水潤漬復宏注 雖貧能施種福因

慈濟基金會自2015年起與自由城明愛會、希利基金會合作,為當時盛行伊波拉病毒的災區提供糧食;之後合作單位再加上蘭頤基金會,2017年起提供臺灣援外大米給獅子山貧困地區。此次,是臺灣慈濟基金會首度以熊士民副執行長為首組成賑災團,親赴當地進行賑災發放,希望培植當地本土志工,發動愛的循環。

「是啊!獅子山。剛剛黃思賢也說過,前面的莫三比克等等國家,我們都是很用心,也是很辛苦(帶動)。他們(當地人)也都可以捐出一點一滴,這都是讓他們了解,付出就是共大家的福在一起,一毛錢、五毛錢都可以是一股力量,讓大家就地要把這樣的精神也傳給大家——現在需要我們要及時去付出,不是用蜻蜓點水,我們要真有充分去幫助,重點充分。」

莫三比克慈濟志工蔡岱霖長年在當地帶動本土志工,此次歲末也陪同幾位新受證慈濟委員返臺學習。上人以此為例,對獅子山發放團員再次提醒:帶動當地人,讓佛法的精神能持續照顧貧苦。

「如在莫三比克,我也跟岱霖說,既然給水了,我們還要充分水份,讓它大地滋潤。《無量義經》也是這麼說,潤漬大地,潤漬人生,所以我們需要。你們(獅子山發放團)既然一趟路這麼遙遠辛苦去,期待你們要很用心,跟當地的基金會明愛、希利還有蘭頤這樣很有規模的基金會;他們就地已經都在照顧這一個,期待慈濟基金會也要好好感恩,彼此尊重,互相共聚福緣,大家共同做,所以要合和互協,期待我們大家共同力量,就地能如何去改善,讓他們能真的有得到幫助。」

安貧能定心不亂 艱鉅願景盼眾合

結束了與獅子山發放團的連線,上人向來訪的法師們提及,慈濟在全球各地進行援助,所見到的苦難除了天災還有人禍,一顆心隨著地球轉動無休而憂心不已。

「我們都已經了解人生疾苦,莫三比克還有辛巴威、馬拉威等等是更苦;海地的苦,現在看到他們生活不得安寧,動亂、燒、搶、打,我也很擔心海地。趕快問,天天問『今天平安嗎?我們分會在哪裡有,有沒有被……』這都是天天都很擔心。」

貧苦人因物質生活短缺而生種種煩惱、痛苦,心念把持不住而作奸犯科,則是擴大成為社會憂患。解除之道,除了慈善給予物資,也需宗教給予心靈引導。

「人間生活疾苦,但是心靈更苦——他心不苦,不會動亂。心,那就是因為苦到極端,就會動、搶等等,所以我們還是要如何讓他們生活先安頓,心裡再安撫住。雖然他們都有他們的宗教;佛教,我們現在也應該要強化在這樣的國家裡。」

上人向法師們表達了,和合才能有力量,才能為娑婆世界帶來清涼法喜。

「今天法師來,大家都了解到了,佛教是合一的,很有力量;更要請法師們,我們共同力量分散無力,力量合一起會更大的力量。」

受災捐磚千五百 聚沙成塔皆功德

佛典故事中,曾有孩童向佛陀布施沙土,佛陀感恩而接受,揭示了「聚沙成塔」的道理。而上人舉2019年3月伊代風災之後,南非慈濟志工在馬拉威帶動援建磚房,外來的援助感動了當地災民,而願意將本來要重建自家的一千五百塊磚全數捐出,讓慈濟可以幫更貧苦的同胞蓋新房。

「有一位婦女看到我們在蓋房子,就載一千五百塊磚要來捐。我就說,『他們那個地方還有這麼發心的企業家?』不是,這個女人就是受災,我們的大愛臺訪問她,她說因為自己的房屋也都掃掉了,單親,五、六個孩子很小,睡在泥土上,(原本)自己也要趕快蓋有頂的房子,但是看到慈濟這樣做,自己一千五百塊磚不夠,不如與慈濟人合在一起。」

「聽了很感動,尤其磚要搬,車子無法到,是一塊(塊)磚放在頭上搬來。」上人為這位婦女捐磚的故事大受感動,以此分享給在座的法師們,並表述了伊代風災期間剛好眼睛有恙,又憂心著賑災工作的心境。

「那一段時間,我眼睛開刀,睜不開,但是剛好這件事發生,所以我會跟大家說,五十幾個國家,大家合在一起。就說『閉眼目地獄,睜眼看人間。』那段時間眼睛不好,睜不開,但非做不可。」

法能實踐真實道 翻轉苦難非空言

上人自述,眼睛看不到而難以更貼近賑災現況,因此靠著基金會同仁一一匯報工作,聽聞莫三比克馬普托志工自願前往災區駐紮,方便帶動同胞受災的情境與心境脫離,就感覺安慰與感恩。

「米到了,一包一包,這是臺灣米去做支援,他們不會貪心,不是給他們的,他們要搬出去外面做發放,自己是有沒有都沒關係。他們很窮,不貪心,但願意付出,一千二百公里,都是莫三比克(本土志工),跑一千二百多公里(去帶動)。」

當時,上人在身體好轉後與長駐在莫三比克災區雅瑪郡的本土志工們進行視訊連線,看見他們在當地的環境與生活,非常感動。

「在那裡,大家手上都有工具,視訊我就問他們:『你們手中一口鼎,一千二百多公里拿鍋做什麼?』他說『我要去教香積。』就是做香積的人拿鍋;隔壁,『你拿鋤頭做什麼?』『我要去教他們怎麼耕種。』我說『你拿竹筒做什麼?』他說『我要教他們勸募,點滴會合有力量。』『抱那張(我的)照片做什麼?』『我要去傳法。』他們真的是很可愛。」

遠離臺灣萬里之外的莫三比克本土慈濟志工尚知要帶動當地,讓佛法普照在非洲大陸,實在是上人發願「翻轉非洲」的核心。

「真的是翻轉非洲,讓他們最少還可以看見佛法,也走入佛法。這都是一個一個銅板這樣不斷回歸,這是感人事很多,這都當地員工等等,學生團體,他們都會這樣累積,真的是點滴人生。」

語末,上人表達,點點點滴滴就是真實人生。

「我這一輩子五十幾年來,都是帶病一直到現在,就是白天可以像這樣說話,晚上進去都差不多是這樣(療養)的人生,所以點滴人生,這一回醫生在監督,要乖乖打點滴——這本來就是點滴人生,連慈濟也是點滴,請法師我們共同力量會合。」

入苦明因 去執修慧

$
0
0
【證嚴上人11月14日桃園歲末祝福開示】
「每次過來看到了很資深的菩薩,溫馨的座談,最享受的就是溫馨座談,那樣師徒之間,永遠都是合心合志,心與志合一,我們為人間苦難眾生去拔苦,同時予樂,那叫做慈悲。」
 
證嚴上人11月14日行腳至桃園靜思堂,於歲末祝福暨授證典禮上有感而發,叮嚀弟子在為眾生拔苦予樂的同時,應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並期勉發揮慈濟「粽串」的精神,心心念念都要行在菩薩道上。
 
災難頻仍愛膚苦 回眸來時法鋪路

「慈、悲、喜、捨,不只是佛經裡提,現在這一世紀以來,慈濟人人間菩薩身體力行過來。師父早早就用經鋪路了,人人就是一志一步,步步踏在經法上,一步踏出去,那就是造福人間,叫做慈。」
 
上人指出,除了造福人間,並要同體大悲,「一眼觀時千眼觀」,天下眾生有苦難,能夠苦其所苦,不忍眾生苦。
 
從歲末祝福的「2019年慈濟大藏經」的影片中,上人提醒人人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念;「從去年(2018年)開始,師父就一直都在呼籲著,我們回顧來時路,慈濟起步從臺灣,臺灣土地不大,可是我們在這一塊土地上,已經把愛的光芒都發出了。」
 
如今,慈濟的大愛足跡已遍及一百個國家地區,在這半世紀裡,因緣和合援助了一百個國家地區,有苦難人、有災難的地方,慈濟人都能及時投入付出,救拔眾生於水火之中。
 
上人提及,目前全球六十二個國家地區有慈濟種子,從一粒種子就地布善而生無量。並藉佛陀講述《法華經‧法師品》的深義:「〈法師品〉等於佛陀在人間募菩薩,佛陀開始心裡有準備了,將要入滅之前講《法華經》;《法華經》教菩薩法,很深、很奧祕的宇宙真諦。」
 
一念無明煩惱生 集苦纏縛難出脫

佛陀在《法華經‧法師品》中「勸募人間菩薩」,勸人聽經、取經、傳經、說經,隨順應機逗教,視各人的根機,以適當的方法引導之。
 
初轉法輪,佛陀從苦諦開始;「第一個叫做苦啊!苦,真是苦,苦在哪裡?人生一念無明,生了三細,就是一念無明生三細,這三細就是很細密的無明、煩惱。一念煩惱開始,很多的濁氣,從『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就是一念三細,很微細的煩惱,這三(毒)貪、嗔、癡,延續下去是慢,再來就是疑。」
 
上人進一步闡述:「疑,人生在世間,我們總是本來幾生世以來,在無明紅塵裡,滾啊滾啊,不斷滾過,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在紅塵中滾,滾到清淨的本性,真如體相都已經看不清楚,所以,一迷再迷,永遠就迷,重重迷,落入迷茫。」
 
落入迷茫,便陷入人生苦海裡,在不斷重疊的執著、不捨中,難脫出離苦境。
 
「世間苦啊!從出生哭著來,也是不捨傷心地走,來去都是苦,要去的時候,捨不得,緣緣不捨,家屬的牽絆頻傳,就是要離開,哭哭啼啼,哭過了,靈魂不得安寧,捨不去。」
 
明因識果不執著 慈悲利他見真如
 
苦集而來,唯有了解滅的道理,懂得如何滅除煩惱,才能使苦果不再生起。「我們若學會了來去自如,很快速地完全沒有牽掛,無常一來,不管什麼方式,馬上就捨報,捨掉這輩子來人間的因緣果報……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都能快速放下,安樂地離開,也需要家庭的人都能了解,來去自如,輔導著他往來生投入慈悲利他的道路,這就是明智慧、通達道理。」
 
上人開示,人生由於執著累積而來的煩惱,因為執著不肯放棄,新的業障又堆疊而來,所以永遠都處在苦之中。
 
「如果大家說(煩惱)給師父聽,師父摸一摸,安心啊!心就安,所以我也樂於來安弟子的心。最重要的,希望每一個人的心,不只是師父伸手安心,更需要大家跟著師父走,一步、一步跟好,右腳踏出去是慈悲,左腳踏出去是喜捨,慈悲是造福、利他,喜捨就是增長自己的慧命,捨掉過去的煩惱、執著。」
 
上人提及慈濟訪視志工願捨時間,五、六人結伴同行,集起來的時間,一個小時等於六小時,可以去了解一個家庭累積幾十年的苦,或是可以看到本來富有的人家因無常變得一無所有的苦。
 
「桃園從第一顆種子開始,到現在是四十七年了,桃園的道場,菩薩的開始,已經累積起來了,總是幾千位慈誠委員,這是時間累積,莫忘那一年的時間,四十多年來,累積了莫忘那一人,人度人,這樣的累積起來,時間不停地過、不停地過的人相不同,同一個人、不同的相……」
 
人間悲苦淚交織 菩薩示苦應尊重
 
慈濟大愛遠播國際,各地人間菩薩歸來,日前在臺北的海外培訓慈誠委員授證典禮圓滿後,在新竹的分享時,上人備感歡喜與欣慰:「我真的是坐進來,看清楚,也有的是國家的皇親,就是皇宮裡面國王的長輩,他們也在其中,還有難民。」
 
聽到難民分享逃難的過程,上人深感不捨,其間躲躲閃閃,翻山越嶺三個月,經歷刻骨銘心的苦,是用血淚交織而成的。
 
「他講到了很殘酷的畫面,一個很魁梧的敘利亞難民,現在經過了輾轉逃難,孩子禁不起這樣苦,他幫小孩打安眠針,背著孩子也要逃難,那種的步步血淚,他說到很激動,那樣殘酷在他的家門前發生,反抗軍集合如何凌遲處罰,不是這樣一槍一刀就殺了,不是喔!是凌遲。看到他的媽媽被凌遲,那殘酷的畫面,他說起來是全身發抖。」
 
上人再以慈濟志工為例說明苦的真諦,他們身入苦難家庭中,了解人間的苦,並叮嚀看見天下苦難人,見苦知福的同時,更要體悟到因緣果報的可怕。
 
「我們出來訪視,這個家庭需要打掃,你也要捲起褲管,捲起袖子,袖子拉高起來,好好地投入,常常看到一段(過往的畫面),在整理時只是看到兩三隻蟑螂,就驚天動地哀叫得大小聲,將心比心,人家在那裡生活,老鼠過,蟑螂也過,蚊蟲在身軀上,他還是這樣活下去。」

有苦難的地方就是人間菩薩的修行道場,救濟苦難其實是在修己心,所以應該懷抱感恩心,尊重他們如示苦菩薩。
 
「以前以前,從花蓮開始成立了,在委員分組,訪視組我就說,不能去別人的家庭,讓人家失去自尊……不管人家是什麼病,自己有衛生常識就好,出來多洗手,進去不能手摀著鼻子,不能摀著鼻嘴,現在,現在我都跟他們(訪視志工)提醒,戴口罩去打掃,戴口罩、戴手套去做,絕對沒有問題,總是不要傷到了被幫助(者)的自尊心。」
 
上人叮嚀,「眾生平等,我們要幫助他,也要尊重他。這也是我們慈濟人菩薩的原則,不捨眾生,要感恩,沒有苦難眾生,哪有菩薩道的成就呢?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苦難眾生是菩薩道場,我們有這樣的道場修行,該不該感恩?」
 
法脈傳承如粽串 宗門永續菩薩道
 
佛陀早已教示,五濁惡世愈來愈濁,愈來愈需要菩薩度化人間,大地經過累劫不斷地被破壞,人心不斷地混亂,世間人禍動盪不安,在在需要菩薩在人間淨化人心、安頓人心。因此,慈濟人和上人約定生生世世再續法髓緣。
 
「現在師父也有很多九十多歲、八十多歲的弟子,前輩子他們也先來這世等師父,所以這輩子比師父年紀長;你們年紀較小,將來師父在那裡等接你們,他們(年紀長的)在那邊等接師父,這樣一直接下去,就是精神,法脈已經明確地出來。所以,靜思法脈先過去建立,(像是)在現在,一直到未來。」
 
「粽串」的精神,真實且具體呈顯慈濟宗門的精神,上人念茲在茲,期勉眾人要落實在菩薩道上。
 
「現在宗門,我們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再下去還有社區等等,國際救災……還很多串要下去,所以,還是要不斷接引人間的眾生成為菩薩,這都是等待你們去接引的人,已度、當度,度未度,《地藏經》這麼說過,大家應該記得。總是發菩薩心,生生世世,時時都要心念在菩薩道,不要偏差,莫要空過。

齋戒奉道 行法為供

$
0
0
【證嚴上人11月13日新竹慈濟人聯誼開示】
「今年慈濟幾年了?(邁入)五十四年。過了半世紀,師父一直、一直都在想,大家都說,師父是不受供養,但我跟你們說,我是受最大供養的人。」

弟子尊師行師願 學佛自度更度人

證嚴上人歲末祝福行腳,11月13日來到了新竹靜思堂,在慈濟人聯誼會中,上人對於半世紀以來,慈濟人以法、以行供養、回饋他,表達無盡的感恩之情。

「大家都是師父怎麼說,就用心這麼做,所以師父說,我這輩子欠很多人的情,我來世應該要用更多的力量來回報大家。也期待我們大家,永遠、永遠,我們要凝聚這分來世情,期待未來的未來,永永遠遠天長地久,我們都要來走入菩薩道場,大家有這樣的願力嗎?」

眾生無量,人間菩薩面對救之不盡的苦難,需學習佛菩薩以宏大的願力來救度。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是啊!我們要發心立願,誓願度眾生,我們的名稱都叫『學佛』,學佛就是要向佛陀所要走的方向。佛陀在人間,兩千多年前看到人間的苦,看到人間很多的矛盾煩惱,所以他覺得世間很辛苦。這苦累積,都是人的無明煩惱,一念心,善心、善念,那就是造福人間,惡心一動,那就是造禍人群,是危害人群,這都是福禍在一念間。」

微渺水滴潤蒼生 匯合成流滌塵垢

提到人間苦難,上人不禁聯想到2019年3月東非的伊代風災,當地人民原本就生活不易,又遭受到風災,確實是苦難處處,苦不堪言。

「非洲,很苦!三年多前,我不知道什麼念頭,脫口而出跟大家說,我們未來的重點放在非洲,非洲很苦。但是心念一轉,到底是什麼因緣要進去呢?沒有想到,原來因緣就是這樣,什麼因緣?伊代氣旋!一個強烈颱風,就是這樣在海面上捲啊捲,方向就往辛巴威、莫三比克、馬拉威這三個國家的中間掃進去,這三個國家就受到重創。」

上人言及,慈濟人前往賑災,應該要幫助他們轉苦為福,也許無法讓他們致富,但至少也能夠引導他們怎麼利用土地去生產,讓孩子有希望的未來,那就是教育。

「所以,看到那個地方受災,呼籲全球慈濟人點滴會合起來,一滴水不輕不重,皮膚就無法濕潤,我們把水合在一起,一杯一杯倒來一缸,就能供應最乾、最口渴的人,可以維持他的生命,生活下去。」

無怨無尤隨師行 長街陋巷是道場

從臺灣到海外,上人感念靜思弟子無怨無悔無尤地支持與付出,多年始終不變。這一次救助非洲,精舍師父、慈濟醫院的同仁、以及全球慈濟人就開始點滴匯集。

「看到了我們常住的師父們,在那一天的中午,大家集合起來(付出),我很感恩。這一群修行人,跟著師父,我常常感覺,我心裡的愧疚,他們跟著師父沒有一時清閒,有時候接觸他們的手,一雙一雙的手又粗又變形,雙手萬能;什麼都做,跟著師父,從很貧困一直做起來,沒有怨言,還是發心,放下他們很好的待遇、很好的職業,他們願意這樣放下,甘願來跟著師父吃苦去做,我很感恩,沒有靜思(法脈)為起點,哪有現在的(慈濟)宗門。」

上人再次強調,看到慈濟人用行動、用虔誠、用孝順、用愛,一直陪伴著師父走,讓他感覺到,真的是愧欠大家很多。

「委員很貼心,我們每個地方都是先委員啟動,我常常說,一雙繡花鞋,開始踏出一大片地,委員所穿的是繡花鞋,長街陋巷,就是家家戶戶沿門『托缽』(勸募),師父是不會勸募,但是各位菩薩是真修行者,你們雖然大家都是在家(居士),但是你們的行動,是真正的弟子,也是委員、也是說法、也是傳法,是身體力行的典範。」

宗教名異實為愛 理解根源多薰法

過去的累積,才有今天的成果,甚至這分平等的愛,更是不分種族、宗教,眾生平等的愛。

「(行腳途中)車走過街道,看到天主堂,主愛世人。是啊!佛陀是愛護眾生,不分宗教,不分人類,那種平等——人人本具佛性,沒有說我信這個教的愛,才來愛人,我相信,天主也是。」

不分國界、不分種族的大愛,也在社區中不分你我的耕耘密不可分。上人讚歎新竹慈濟志工合和互協的展現,更期勉大家要扎根在精神理念的帶動。

「菩薩們!苦難人間,菩薩們見苦,我們要知福,更需要把握時間來造福。新竹從洪貴美、鄭粧開始,到現在應該是四十年了,一直到現在,現在師父來到新竹,下車大門開,多少人在那個地方,整齊(列隊),香積菩薩,也是一樣,把大家的道心照顧堅固,也要聞香而來,其實,真正的要用什麼香?是啊,要薰法香!」

殊勝世間危機迫 齋戒防災莫負師

香積菩薩不僅在活動或賑災時提供美味的素食,平日也積極地推廣素食,希望大眾能從自我開始,身體力行,甚至推動到家庭中。

「茹素家庭就是積善家庭,因為我們茹素,一個家庭就能減少殺生造業的機會——你沒有吃,我不會殺,所以你們聽到有人殺豬(對豬說):『你們要找,就去找吃的人,若有冤、有怨就去找要吃的人,他們不吃,我就不會殺。』我聽一位說的,他本來每天殺豬,天未亮就要殺生,一刀一刀割上市,這都是我們人生的矛盾。」
 
上人期望大家拿出同理心來,不要成為「無肉不歡」的人。

「我們摸摸自己的肉,看看我們的肉有多少,稍微一碰就唉唉叫。那些動物,被殺了,流腸剖肚,一塊一塊的,做何感想?過去師父是說,來不及了!來不及!我現在要說,做不及!若不趕快做,是真正無法去防災、保平安。」

防災才能保平安。佛陀曾提及世間成、住、壞、空的真理,上人憂心再不積極減碳,地球上的成住壞空,將會提早到來。

「宇宙間每天都有星球炸掉,天天都有,宇宙之大,存在著很多世間,請大家要守護好這個世間。不用說那麼遠,在人與人之間,現在這個時刻,我們都要好好歸向,諸惡莫作,需要慈濟人要入人心,去淨化人心,才能諸善奉行。所以需要轉變煩惱,成為靜寂清澄。我們煩惱很多、眾生很多,我們要把握時間完成這輩子,向著一個方向,向著菩薩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
 
上人感慨時間催促著他,大家應該要珍惜彼此,菩薩道上不能停滯,天天要精進。

「師父抽力跟大家說話,我感覺不知道為什麼話很多,真的好像天天在說過去,但舊法新知,要記得,現在方向要篤定,未來的精神要延續!」

相有無量 佛法為綱

$
0
0
【證嚴上人11月12日桃園慈濟人精進座談開示】
「相,無相無不相。沒有錯,時間一秒、一分、一天……不斷帶走我們的歲月。不過,我們師徒之緣會隨著時間增長,不會隨著時間過去,因為我們大家都發願,生生世世都要共同一念,一個方向要行菩薩道,所以我相信時間不管怎麼樣累積,總是永遠存在。」

11月12日,證嚴上人行腳至桃園靜思堂,與參與當區精進共修的慈濟人進行談話。

地水火風孕生命 慈濟援助遍百國

回顧逾半世紀的歲月,慈濟從臺灣花蓮的竹筒歲月日存五毛錢開始,至今慈善援助對象分布在全球已有一百個國家及地區。

「過去,回頭看很遙遠,我們走過半世紀多,到今年剛好圓了一百個國家(地區),是慈濟人的足跡。可要知道,這樣的足跡,起步是從臺灣,臺灣很小,可是可以連續不斷布種,不斷造福,哪裡有災,就到哪裡去。」

一顆種子,也需要因緣聚合才能生長。上人舉地球為例,正是一個四大會合、適宜居住的空間。

「現在這些善種子,已經種子種在地上,陽光、空氣、風和水,總是地水火風——宇宙雖然星球很多,目前為止唯有地球有人、有水、陽光等等,四大會合;我們的人間,是我們要把握四大調和,四合一的這樣宇宙大空間。」

人人平齊四合一 自我守規愛管理

自然的因緣會合,才能有人們得以安居的環境;同理,慈濟要能發揮力量,也仰賴團體中的人心調和。

「我們慈濟,師父也一直在提,大家要四合一,那就是我們要這樣看(四支手指平放)、不是這樣看(四支手指垂直)。不是說『我是合心,我是在和氣上面;我是和氣,我是在互愛上面。所以一層要管一層、再管一層。』不對,慈濟沒有管。」

上人指出,慈濟團體運作的核心精神,在於人人自覺而互相配合。

「有人來問我,在臺灣舉足輕重的人,這位先生他就問我:『法師,你怎樣把慈濟這樣建立起來,而且人人那樣有規律?』那是在921那一年(1999年),我回答說:『慈濟沒有管理,只有愛,要說管理是用愛為管理,以戒為制度。』」

慈濟人共同的方向就是「愛」,自愛而後愛人,愛他人也要自愛。

「人人守護著自己生命的規律,過去雖然有迷茫的人生,因慈濟間接、直接都可以讓他慢慢地轉變人生。所以接觸事、體會心。對啊!人世間彼此互動;教育,人與人之間都在互相教育,自動自發。」

誠待眾人與萬物 慈濟宗門法宏開

上人讚歎桃園慈濟志工,因地理位置鄰近機場,凡有海外慈濟志工或參訪慈濟的貴賓,向來由他們主動承擔接送,志工們不論年紀、身份背景,都能以誠以情待人,展現人文氣質。

「國際間的慈濟人要來臺灣,接、送一定是從桃園。桃園機場開始有人接,接待已經都有國際水準,不失國際的禮儀。慈濟人真的可欽佩,站出來不亞於博士、學術人,大家知道的事情很多,因為大家都有共同在做關懷。」

開大門,接引人,是慈濟宗門行走人間菩薩道的必要之務,希望讓人人認識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每一個靜思堂,無不都是法脈的大門,要打開,要迎接人間菩薩,所以還是要感恩大家。我無法一一跟大家說,我聽到了,我已經入心來,結了多少天下緣,要再接再勵。」

法在當代契根基 人心同佛相無量

在精進共修的課程中,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洪素貞(靜原)與志工簡要分享慈濟佛像的緣起,上人則是更深入說明其形塑過程與精神。

「我要的佛像一直期待是很現代,不是就是照著唐朝等時代的。如佛陀的《金剛經》,不要以相來求,有求相就不得真理,佛的法。我們要有一個不是仿冒哪一朝代一直傳下來的,那也是那個朝代信佛的時候,有錢人造像求功德的時候,所以他們的相都是有福圓滿相。」

二十五年前,大陸青年藝術家唐暉到臺灣為靜思堂設計佛陀壁畫,在精舍與上人、常住師父相處了一個月,直接從慈濟大愛精神去了解佛教理念。

「我跟他說,你的心一片乾淨,不要著相,不要仿冒哪一個朝代的佛像。佛陀出現人間,體悟到了人間疾苦,所以他修行在人間,覺悟是超越人間的覺悟,更看見宇宙中無限量的世界。佛陀的經典,都會說無量無數如恆河沙!」

唐暉先生創作的佛陀,形象莊嚴樸實更接近「人」,將佛陀從遙遠的西方極樂世界,拉近到靠近地球與人類的位置,充分傳達了慈濟理念。

「要如何形容佛陀的形象呢?我們期待著慈濟是在這個時代,從臺灣起點,到這麼多的國家走過了。要算到底你救過多少人?你救了多少家庭?沒辦法,現在的科技如何去大數據,那個數據,要怎樣把它數字化,同樣又說,如恆河沙無法統計啊!」

相有萬千法一致 傳承精神如粽串

人間菩薩的悲行雖然難以量化,但在志工背後推動的精神力量,五十多年來都是如一。

「過去師父就跟大家說,師父用經鋪路,大家一步一腳印,在這個路的上面,現在回過頭來,來開啟這一道門。所以最近我常常在說這一串,這是什麼?(眾答:粽串)粽串,大家都會綁粽,下午大家都會綁粽,資深的,不說老,資深的都會綁粽子,你們要傳,不只是吃的文化要傳,我們的精神要傳。」

四大志業成果由靜思法脈貫穿,源頭是竹筒歲月,上人期勉眾人莫忘日存五毛錢的募心用意。

「愛心的表達一定有形,所以慈悲喜捨,天天歡喜天天願意捨,從點滴小點一直到能捨幾百萬幾千萬,累積了不只是捐物資錢財,同時縮小自己投入功能,這是很難得。佛陀說要去我相,唯有慈濟人去我相,唯有慈濟人真喜捨,捨了,付出無所求,還有一句話,是什麼?『感恩』啊!」

自然法則不離時 趕緊行動與世通

生命無常,生死無常。上人談及每一次行腳,都感受到體力的衰退,但也都是不脫自然法則。

「剛剛有一位老菩薩,跟我說:『師父我九十歲啊,我感謝恩師父創造慈濟,讓我做環保。』我從臺北下來,看到了一百零一歲的田中醫師,他還是在人醫會(付出)。就如佛陀,跳脫了身心的無明障礙,所以覺悟了。知道人生這生老病死,生住異滅,這都是人間的場景,都是很自然的生態,都是成住壞空。」

乘載萬物的地球,也是在成住壞空的運行中,四大不調愈發激烈,正是處在住與壞的交界。

「以前師父都說會來不及,我現在都要說『做不及』,我們現在做如果不趕快,真的是沒辦法趕上地球的毁傷。我們做了要說,大愛臺的媒體把我們做的上國際新聞,不同的國家我們都有,這裡慈善怎麼做,如何互相的關懷,溫馨的故事;你環保怎麼做,如何呵護著地球,方法怎麼做,這都是全球在做教育。」

愛心滴入大海中 佛在人間永續傳

上人感恩每一位慈濟志工為世間創造了很大的價值,更能透過媒體科技在國際間,帶動善的漣漪,讓不同宗教、種族的人都能成為菩薩道上的一員。

「慈濟沒有宗教(侷)限的觀念,只是依據著佛陀的精神,我們把佛陀的精神,讓它愛的能量匯合起來,佛教不分種族,愛融合一點點水,在整個大缸。大缸的裡面,我們就是這樣一滴跟整個缸,整個心就像《無量義經》,就像江河大海,不離開水性,慈濟在佛法裡增長我們的慧命,所以我們要以佛陀的方向往前走。」

佛陀出生在地球上,在人間看見苦難,所以在人間修行,超越了人間這樣的煩惱無明,在地球成佛,在地球說法。

「我們不是造相在膜拜,不是,我們就是一個代表敍說。不管是過去的精神理念,我們現在應該也要好好地體會,要認識佛從哪裡來?而且瞭解他是不離開地球,覺悟後他還在膚慰人間,不離開地球世間,心中的佛是永恆的。佛陀對我們說,人人本具有佛性,感恩。」

人間拔苦 預約淨土

$
0
0
【證嚴上人11月11日新店開示】
「這一生走過來,我一直在想,都是每一位菩薩的緣,要不然我真的是一無所長,一點點都沒有什麼長處,靠的是佛法所說的因緣,可以碰到遇到許許多多社會賢達的人士,大家護著我……實在是每一尊都是我生命中的菩薩,現在是尊尊菩薩代替我廣度眾生,這都是緣,從大家來。」

證嚴上人歲末行腳的第四天(11/11)在新店靜思堂,在「預約人間淨土」座談會中,與當年活動的主辦靈魂人物——時任金車教育基金會的執行秘書林偉賢、北區志工團隊進行談話。

草根拓荒植善念 默默無聞賢達助

上人年年的新春三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並非一人一力所能成就,因此上人在開示中,首先感恩慈濟志工的追隨與付出。

「慈濟讓我很安心,那就是,有一群慈誠菩薩,給我一個後盾,讓我安心向前走。他們家庭都是慈濟人,家庭的人不但沒障礙,還都是彼此鼓勵出去做(慈濟)。這種互相成就、彼此關懷,這樣的家的確就是我們大家的家;這個家就要有起家,起家就是社會賢達幫我鋪路,幫我開拓了,克服很多(困難),把不可能轉為可能。」

1966年,位處臺灣東隅的慈濟開始透過「竹筒歲月」募愛濟貧,三十位家庭主婦從菜市場出發,逐漸把慈善腳步邁向全臺,也推展到海外變化成各種就地取材的模式。

「我現在一直在提起,一把米,三千七百多公斤。緬甸的大水災,慈濟給種子,他們收成了,很有回饋的心,就是為他們的村莊裡比他們更苦的人,將他們的收成的米會合起來,宣導人人都捐出了米,一餐一把米,去幫助其他更苦的人。」

粒粒穀米進撲滿 例例真實述所做

緬甸的米撲滿是積少成多,幫助那些無力耕種的、殘疾的老人。而1991年慈濟基金會與金車基金會合辦「預約人間淨土」活動,也取用竹筒歲月的精神,發起「小綿羊撲滿」,點滴募愛。

「『預約人間淨土』不只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我們總是五十多年來,秉持著這一個念頭——五毛錢,不斷地回憶,一直在舉辦這一種(募愛運動),或者是幸福人生講座。人能弘法,非法弘人,世間都是這樣。」

在人間菩薩道中,弘法並非口說道理,而是行動累積之後的說我所做。上人提及開示中的題材,都是真實所發生的慈濟人、慈濟事。

「(進行開示)我根本都無法草稿,因為世間時間太短,總是站到哪裡去,我就說到哪裡——我剛剛經過的、聽到的、我想到希望如何做,只是這樣。我自己認為那是誠,很誠懇的心,走到哪裡說到哪裡,都是真實法。慈濟事一路走過來,受到這麼多的愛的能量支持,那就是正,誠正,因為每一位都是跟著師父走。」

黎民逃難逢蹇惡 同感悲愴盼樂土

慈濟志工在全球浩蕩長的隊伍,參與其中的都是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種族與不同背景的人士,他們在居住地幫助窮苦,也說我所做。如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在11月10日分享當地所進行的敘利亞難民援助工作,每一個個案家庭幾乎都歷經驚恐與匱乏的逃難過程。

「昨天同樣的所聽到的,感覺好像活生生在挖著我的心,血淋淋,那樣地苦!難民逃了,從敘利亞如何逃難,如何拖著他的孩子;怎麼樣再進一步,跨過他的生命安全線;那一步沒有跨過,那就是在之前,就血淋淋的倒下去。那一種真是,聽來很可憐,活生生在挖我的心。」

上人提及敘利亞難民逃難之中,多少人親眼看著至親在眼前遭到槍殺、虐待,也不禁感嘆。

「非常感覺這個時代,普天之下,真的苦難人偏多,地獄多,無法免除如地獄般的苦!人間,預約人間(淨土)何時到?遙遙無期。」

才俊名士獻智能 影響善念流布廣

苦難偏多的當代,更需要邀約更多人間菩薩一起來付出力量,拔除苦難。高信疆先生彙編上人對眾隨緣開示的法語,於1989年出版的《靜思語》影響了許多人。

「慈濟人人,懂得轉苦為樂,二十多個國家(地區)共同處在一場(授證典禮),聽到有人說,因為一句靜思語而改變,所以很感恩那個時候靜思語的推動,現在剛好第三十年。很感恩高信疆,那個時候把我所說的話,片語片語的鼓勵,這一段一段可以把它節錄,變成《靜思語》,那一部到現在三十年,翻譯成了二十二個國家的語言,真是很感恩。」

面對著特地來訪的故人林偉賢先生,上人特別指出,除了《靜思語》影響深遠,當年與金車教育基金會合辦的「預約人間淨土」與其後的「幸福人生講座」也讓更多人認識慈濟。

「昨天在這裡翻譯的人,他們(各地慈濟志工)從地湧出,為什麼能這樣呢?就是『預約人間淨土』『幸福人生講座』,這一場把它打響起來。所以,我一直在說,要『莫忘那一年』,就是偉賢你剛剛在分享的,期待你再分享、記憶,你還年輕,當年的(你)還不到三十歲,現在師父超過八十多(歲),可見,我天天都在回憶過去。」

一語所及改命運 守護社會續耕耘

上人提及莫三比克慈濟志工儘管貧困,遇到今年(2019年)3月的伊代風災,仍各盡所能,帶上鍋子、鋤頭要從首都遷到災區雅瑪郡,希望長期居住在那裡賑災、帶動鄉親做慈濟。

「總而言之,這些在一千二百多公里(的莫三比克慈濟志工),就是照著『跟師父走』,這都是很感恩,很多因緣在遙遠的地方結合起來。我問他(本土志工):『你拿那張照片要做什麼?』他說『我就是要傳法,把師父帶到那邊去。』」

時光悠悠晃晃過了將近三十年,當年的青年才俊更是社會棟樑,上人期勉眾人,莫忘曾經影響社會的善能量,也要持續推動,讓人間成淨土。

「從起點到現在(慈濟)五十四年,從没有人知道,到現在這麼多人知道,那就是要感恩,在座的菩薩們。總而言之,這都是代代相傳。師父這一回期待著年輕人,不要再欺負老人,這個社會是你們的,年輕、中青人的社會,好好的顧好才能預約人間淨土,感恩各位菩薩,如果没有你們,没有今天慈濟,非常感恩。」
 

醫澤貧病 百年流芳

$
0
0
【證嚴上人11月10日人醫會座談開示】
「真的要跟大家說『感恩、感恩、無限感恩』不可,真正的非說不可,因為天天都在懸著人間疾苦;苦,最苦莫過於病痛。」
 
時序接近歲末,11月10日證嚴上人行腳在新店靜思堂,與北區人醫會幹部進行座談。志工與醫師們以「莫忘那一年」為主題,呼應上人先前的叮囑,開始著手整理北區人醫會的緣起與發展故事,每一個腳印都是拔苦予樂的過程。
 
「天天都看到的,那就是病苦,因病而貧、因貧而病。慈濟是因貧病苦難眾生而成立了慈善,因為慈善,發現到非從根源,拔根不可。所以想,若沒有治病,病久就會永遠就是貧。」
 
回首慈濟醫療志業的發展,上人從花蓮市仁愛街義診所開始話說當年,為了改變貧病相依的循環,在沒錢沒人的情況下開始凝聚點滴善念與行動。
 
「仁愛街是德慈師父(上人首徒)的媽媽的家,她的家樓下騰出來給慈濟來做義診。當初的義診也要感恩,小螞蟻也可以會合起來,爬、登上了須彌山,真正是點滴力量。(義診)從二個護士開始,因為這二個護士是會員,我就給他們做委員,沒有受證的委員,因為他們發心。」
 
個案複查辦義診 盼斷貧病相連苦
 
促成上人開辦義診的原因,乃是因為慈濟長期扶助罹患青光眼失明的個案盧丹桂女士,因家庭糾紛自戕的事件,讓上人深思要徹底解決貧窮的根源。
 
「我們的委員(李時),我們在開聯誼會,她說八歲的小女孩來說:『媽媽,我們的學校有一個同學很可憐,她的媽媽上吊自殺。』為什麼?那就是她(盧丹桂),為了二顆高麗菜,為什麼?因為(同學)爸爸很窮,晚間在某一個報社做撿字的人,這晚上熬夜能賺回來的錢,買了二顆高麗菜,跟太太說:『你先煮一顆!』太太就摸了摸,摸到了二顆,就一下子就煮完,一鍋煮完二顆高麗菜,為什麼?她說:『孩子有六個,平常飢餓。』但是她的先生回來了,看到了怎麼這麼多的高麗菜,他就開始駡了,『你不知道,我賺錢的辛苦,我必須熬夜才有辦法買二顆高麗菜;你怎麼這樣子,一下子全煮了?』很多的惡口罵了,他這個太太一時想不開,就上吊了。」
 
當年,上人在聯誼會上聽到慈濟委員陳述這個事件,曾經親自關懷盧丹桂的場景,猶如歷歷在目。
 
「在還沒有煮高麗菜以前,(慈濟)就去了解到,我們的同學有這樣的家庭,先去看她(盧丹桂),也送她到醫院,幫她治療(青光眼),那時候(幫她付了)五千塊(旅費及手術費),回來了。那時我們還在地藏菩薩後面的小木屋,裡面唯有一張圓桌,沒有其他空間了,她來了就坐在圓桌那邊。我就跟她說:『你去治療的怎麼樣?現在眼睛可以看到多少?』她說:『我現在只能看到眼前一片圓圓、白白、濛濛的。』因為那一張桌子黃色的已經褪色了,白白的、圓圓的。」
 
聽到當盧丹桂的眼睛沒有治好,讓上人感覺到所籌集的八千塊醫療保證金形同白白花費了,但仍不放棄救助,每個月持續給予盧家白米。
 
「聽了(事件)之後,我們就想,那就是我們少了複勘,所以我們有了複勘就是從盧丹桂開始,就從幾個月後還要去看一看。所以說來,人生這種的苦啊!貧與病,病中又再帶貧。所以後來就趕快想辦法,才會再辦義診,義診才會在慈師父的住家樓下。」
 
後山醫療貧瘠地 建院急症方得救
 
義診的開辦,雖然讓花蓮一帶的貧困個案能得到醫療的機會,但是重大傷病仍需要外送到臺北。
 
「有一次,有一個林小姐,在銀行上班的,就是車禍被巴士碾過骨盤,但是花蓮沒有法子(醫治)。臺北林口(長庚醫院)一位施(俊雄)醫師,我就問施醫師:『這個病患,你能不能接?』他說,『這樣要直昇機來,要專機來。』那個時候飛機一臺,也是二萬八多,用小專機(送傷患)去。隔天一大早,我又電話問說:『那一位林小姐呢?』施醫師說:『師父,你跟她通電話。』她接了,聽她在回話很輕鬆,說:『我現在好好的,我現在站起來了。』」
 
透過這個案例,上人感覺到明明是一件醫療上可以讓傷患很快就恢復,但在花蓮就需要大費周章。於是堅定了興建醫院的決心,為東部地區鄉親謀求健康福利。
 
「那這樣開始,拋頭露臉出來外面呼籲,花蓮缺醫療,所以要建(醫院)。很感恩,全臺灣,應該要說全球慈濟人點滴點滴地的支持,一直到醫院蓋成了;更感恩在仁愛街(義診)的時段,開始出來呼籲要蓋醫院,我們一些的企業界夫人就開始出來支持師父。」
 
籌備醫院勤奔波 善念接引大醫王
 
1979年7月8日,上人於委員聯誼會上表達了在花蓮興建醫院的構想,獲得了委員們的認同,正式啟動籌募建院經費的各項工作。而上人也為了籌備醫院,也定期前往臺北,尋求更多人的護持。
 
「那個時候,我們臺北沒有地點,每一回出來都在一些委員家、企業家的大樓等等,他們就會集了很多的人(來聽講)。有一回,我在侯居士(慈濟委員的先生)的大樓,他就邀大家都下來,也去聯絡他們的朋友,是平常聚會吃、喝、玩、樂的閒太太一起來;那聽著聽著,其中有一位她就說:『師父,你要建醫院,這裡一位臺大醫院的院長,是不是介紹給你認識。』」
 
蓽路藍縷獻身命 醫王精神永留芳
 
經過輾轉介紹,上人陸續認識了後來協助推動慈濟醫院興建與成立的幾位大醫王:杜詩綿、曾文賓、楊思標等人,也對他們的付出銘感於心。
 
「杜(詩綿)院長已經不在了,時常都會回想他的影子。他到了最後(癌症末期),我去探望他,他就說:『師父,最後一個心願,這個心願一直沒有達成,希望今天師父達成我這個心願。』『你什麼心願?我能夠替你完成。』他說:『要皈依。』『沒問題,這也是師父的心願,期待你們也是慈濟人。』在那一天皈依,他說:『這樣,我這輩子的心願,這樣夠了。』他也笑笑,他本來時常都帶著笑容。」
 
花蓮慈濟醫院首任院長杜詩綿在參與慈濟之前,已經罹患癌症;當確認上人要他擔任院長重責,就抱病參與,凡事都親力親為,連往生之後,心願也是希望留在花蓮。
 
「他最後,骨頭就(放)在花蓮的慈雲山山上,因為他在山上可以看到我們慈院。所以他說,永遠都是慈濟人,這是第一代的院長。接下來的曾(文賓)院長也是,雖然他先進來,把杜院長度了進來。我先跟曾院長說:『你身體還好,因為杜院長(被宣判生命因癌症)剩十個月。我醫院快好了,杜院長先接第一任。』」
 
上人感念,不論是杜詩綿院長或是繼任的曾文賓院長,都是從擔任慈濟醫院建築委員開始,也從不計較,盡心盡力。
 
「我人生就是這樣,這麼好的醫師,跟慈濟結了這樣永續的緣,人人都很懷念他,感恩的事真多。他也是人醫會,最早的人醫,非常感恩,那就是四十多年前的曾(文賓)院長。現在,我每一次去看到他,我喊著他,他沒有反應;(但)他照顧得很好,非常乾淨,如果聽到師父要去,西裝筆挺,太太把他整理地非常乾淨。」
 
自然法則難抗逆 莫忘來路留藏經
 
當年協助上人推動建院的仁者們,除了杜詩綿院長、曾文賓院長、楊思標教授(後擔任慈濟科技大學第一任校長),都是在醫療界孚負聲望的人醫典範,對比當時的健壯身影與現在的老年身形,上人也感嘆著歲月無情。
 
「這一回,師父也要跟大家呼籲說,也要守護自己的健康,也要守護著自己的愛。不要說師父說守護自己健康,是不是就休息,跟你們說不是。你們看師父,師父都感覺說,我怎麼忽然間溜滑梯,這自然法則的明顯起來呢?不可否認,八十多了。」
 
上人認為,既然都要面對自然法則,更要努力把握生命。
 
「這種自然老態,辭不去、撥不出,但是我還是一直鼓勵自己,就是老才要用生命——過去的五十多年回顧一下,現在要寫慈濟大事紀,有夠多,我、你不得不先吐一口氣才來說:『有夠多!』」
 
翻開統計數據,慈濟多年來在全臺各地援建或維修的校舍已經有七十八間,並不包含慈濟教育志業學校。
 
「你們想,慈濟(募集)五毛錢為臺灣做多少事?真的是很感人的事!這些一一寫故事,真的是很難。現在我期待,人醫會也應該請大家來分享,剛剛我看到裡面這麼多好的資料,都没辦法說,是不是人醫菩薩,拜託你們組成一個筆耕,拜託你們,一個一個提供你們的故事,讓慈濟大藏經(留歷史)。」
 
慈濟志業同氣連枝,以靜思法脈為源頭,開出了慈濟宗門人間道路。
 
「慈濟的靜思法脈,五十四年前,師父把它編起來。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編起來,人醫的精神,每一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編串起來,這都是粽串。總是,這就是愛的能量,就是一串一串的把它跟好,這樣知道嗎?」

異土同心 即地道場

$
0
0
【證嚴上人11月9日板橋園區海外培訓委員慈誠授證典禮開示】
「菩薩們,都歸來了,幾天來大家歡喜嗎?『歡喜!』(大眾答)都平安嗎?『平安!』」
 
看到海外弟子從二十六個國家歸來,11月9日在慈濟板橋園區參加「2019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如家人團聚般的氣氛,讓證嚴上人感到十分歡喜,在授證典禮上慈示大眾,臺灣雖然地不大,但法親人很親,心靈的家也很溫馨。
 
「剛剛我要進來,許許多多浩蕩長的隊伍,我都說感恩,他們為了接待各位菩薩,這個家清掃了好幾天,而且用心準備,整個空間都清掃過了,這都是表達歡喜地準備家人法親歸來。」
 
宗教無分皆為愛 四海一家同慰苦
 
對於來自全球不同國家、宗教、文化、種族的慈濟人,上人強調要彼此尊重和信任,而且這次的海外培訓慈誠委員受證也有不同宗教的人士,甚至也有神父、修女前來受證。
 
「慈濟人有穆斯林或是天主、基督教徒,我們都很尊重。他的宗教也很能容納慈濟,所以我們剛剛看到了神父、修女,他們也回來受證,我佩服他、感恩他們也是以出世的精神,放下自己的家,為大眾服務。像(海地)如濟神父,他有機會可以進去到梵蒂岡裡面,但他不捨海地的苦難人,他就把名利放下,投入窮困地方,他一個發大心願,要與苦難人相處在一起。」
 
如濟神父在海地要照顧二萬多位窮苦的孩子,美國慈濟人因為海地賑災的因緣認識他,因為理念相契,彼此合作給予如濟神父幫助。另外像美國慈濟人陳健(法號思誠),也是一樣為了貧苦的民眾,很用心地來回海地幾十趟賑災。
 
「他跟孩子們相處,愛啊!是最溫馨、最感人的。我看著,反而很羨慕他們入人群了,這一群眾需要他,我也很期待入人群被需要,他真正地做到了!」
 
上人感恩也感動美國慈濟人在美國享受著如天堂的生活,但卻願意投入衛生不好,生活習慣、空間都跟美國差距很大的海地去助人,而且來來去去這麼多趟。
 
燕子歸來心靈居 猶如佛陀探真理
 
慈濟人為救助苦難,不畏路途遙遠奔波苦難地,如今慈濟慈善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是大愛的融合。
 
「我這一輩子雖然關懷天下事,但是我寸步守在臺灣永不離開,這是我的願,所以我不會搭飛機。不過,聽著,我也很佩服,他們從遙遠的地方,不是一趟飛機就能到臺灣,還要經過幾個國家,很辛苦,他們也回來了,感覺哪有種族分別呢?哪有宗教的差別呢?同樣是佛陀所說:『佛、心、眾生三無差別』,任何一個宗教都是有心靈的覺悟。」
 
就以佛教來說,佛陀,上人稱為宇宙大覺者。在人間出生,生活在人間,做為一個太子,本來生活是很享受的,但出了城門,看到皇宮外面的社會,卻是那樣骯髒、貧窮,看到了生、老、病、死和無常,所以他就離家去探究人生的真理。
 
「印度宗教複雜,有九十幾種的宗教,佛陀要探討生命的方向,他尋尋覓覓哪一個宗教能徹底了解生命的來源,但怎樣的探討都是不究竟,所以他另尋心靈的覺悟,就把心靜下來,突然間的剎那,這樣的心、腦、精神,與天、宇宙凝聚,合而為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感恩尊重平等愛 摒除雜念穢土淨
 
佛陀開悟的境界,心胸如此遼闊,但他開示《法華經》所在的靈鷲山,卻只是山頂一小塊石頭地,但也不妨礙佛陀說法的境界,而莫三比克的志工求法殷切,也是無所阻礙。
 
「看到了莫三比克,他們在精進時,地上也是泥土還有碎石,他們也是席地而坐,我們在臺灣,真的是很有福。」
 
上人慈示,大家所住的國度都不一樣,就是所謂的「依報」、「因緣果報」,「大家都是有福人,有福因、福果、福報,有福的因、有福的果、有福的報,這我們都要很感恩,但只要天下都平安,那就是幸福、很幸福,不管環境是怎麼樣。」
 
「他們的道場,這樣席地而坐,還看到他們的腳印,裡面也一樣,也是土、沙、石頭,他們就一個界限自我守規矩,這個界限就是清淨道場,他們脫鞋,其實進去還是泥土,可是心靈上卻是尊重它是一個清淨道場。」
 
過去莫三比克慈濟會所是泥土地,後來當地慈濟人把運送慈濟賑災物資的紙箱,廢物利用打平鋪在上面禮佛。
 
「他們也可以坐著,要站起來禮佛就是很整齊,就是要往後退。他們也是彎著腰,就往後退了,往後退要做什麼呢?準備要禮拜,我們的一種儀式。他們什麼宗教都有,但是到了慈濟,慈濟宗門不分其他宗教,所有的宗教進慈濟,那就隨著慈濟的規矩,這叫做『感恩、尊重、愛』,彼此感恩、互相尊重、愛。」
 
救度苦難千里行 唯一方向是大愛
 
今年(2019年)3月,熱帶風暴伊代氣旋重創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三個國家,莫三比克的慈濟人從首都馬普托出發,歷經柔腸寸斷,泥濘不堪的一千兩百多公里公路,抵達重災區各收容所發放民生物資。同年4月,匯聚全球慈濟人愛心,又從馬普托歷經一千多公里的崎嶇路,抵達重災區索法拉省。
 
「看到一杯豆子四十個人吃。總而言之,苦啊、苦啊!看到這麼苦,(慈濟人)他們願意來到這樣的地方來,離(馬普托)一千二百多公里。他們要來的時候,帶著他們的工具,(我問)『為什麼你要拿鍋子去?』她說:『我要去做香積,我每天都要煮飯給人家吃。』另一個,我說:『你為什麼要帶竹筒?』(她說)『我要帶動人人心中有愛,分分毫毫大家來造福。』等等。真的都很感恩,這都是慈濟人,不分宗教,我們彼此尊重。」
 
不分宗教是因為大家跟慈濟一心同願,有共同的心也有同樣的志願,發願為天下眾生。上人慈示:「就是那一隻手所比的,就是那樣的方向,這個方向是往上的方向。我們共同一個方向,那是無私大愛,是『誠正信實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這就是我們的方向,是皈依這個方向,我們一心共同為天下眾生而皈依了大愛合一,為天下苦難人而付出。」
 
上人進一步說明,慈濟有慈濟的規戒,就是「愛家、愛天下、愛一切眾生」,並祝福大眾,人人自性都有三寶,要相信自己內心三寶,自有佛性、自有智慧也自有規律,這就是皈依三寶。
 
最後,上人為大家祝福,「從今以後我們都是三寶弟子,共同發心立願叫做慈濟人,菩薩在人間,祝福大家福慧雙修。」
 

惜法親緣 勤行鋪道

$
0
0
【證嚴上人11月8日臺北慈院景觀工程分享開示】
「時間累積菩薩在人間鋪路,在菩薩道場中開道,真的是沒有你們(慈濟委員、慈誠隊員),哪有這條慈濟道路,真的感恩!」
 
證嚴上人昨日(11/8)展開行腳,抵達臺北新店靜思堂,隨即與北區資深慈濟志工進行溫馨座談,上人感恩這一群志工在北區深耕約四十年,一路走來,即使年歲逐漸老邁,甚或有人病痛纏身,卻是堅定心念,不曾動搖。
 
惜福再造物命續 聞法力行慧命增
 
北區慈濟志工不僅將慈善工作落實在社區鄰里,同時齊心守護四大志業,讓慈濟一步八腳印踩得更為穩健。臺北慈院自2005年啟業至今,景觀造景所使用的木料久經日曬雨淋,稍有腐朽情形;顧及到院的病患與家屬安全,北區慈誠隊從今年(2019年)7月啟動景觀修復工程,歷經三個月、近四千人次的投入,日前已完工,提供更安全且環保的休憩空間。
 
「看看(臺北慈院空中花園)那個拱橋,從地下室一直到上面,都是用工、用心去搭、去架起來。而且我們用『塑木』,也是從大地回收、再製。雖然我們還未用到自己的道場空間,我們來不及用到我們自己工程,這些回收回來的,精細到可以寫好文章(再生紙),粗到可以讓車輾、人踏(環保磚),環境很順,過程大家辛苦, 看大家曬得黑嘛嘛,可見工程期間很熱,在換季、風大時,不怕日曬不怕風吹,連下雨也做,這種粗細工都是自己來。」
 
慈誠隊志工們投入臺北慈院的景觀工程,在日曝雨淋下做得是體力活,然而他們仍是不忘聽經聞法。北區慈濟志工學習佛陀濟世度眾的精神,所行遍的足跡、貫注的心力已無法估量,期望人人都是無量無數的未來佛。
 
「很感恩大家都很精進,儘管辛苦,仍要薰法,我們常常提起無量無數難以計算,其實我們現在已無法計算,何況佛陀累生累世度化眾生,說不定臺北這四十年所度化的也是無法算計,人力的價值無量無數,真的非常感恩。」
 
上人感恩每一位志工,不論是慈濟委員或是慈誠隊員,分分毫毫的力量匯聚,共同守護慈濟會所,讓這個慈濟人心靈的家不僅是莊嚴的道場,也是舒適的生活空間。
 
「師父很少出來外面,都在會客室裡,有時要去醫院時,車子經過景觀,我看出窗外,很美!這些景觀都是慈誠、委員(維護),到現在還是一樣,一支雜草都沒有讓它長出來。這些景觀維持、樹木裁剪等等,有景觀又有美觀,而且人人都非專業,都是用真誠的心付出。其實這樣的付出護持,師父很感恩。」
 
老實修行迷轉悟 身病老邁志不摧
 
上人以《法華經》引導慈濟人修行的方向,逾五十年來,慈濟委員們用繡花鞋鋪路、慈誠隊員們用金剛頭盔開道,讓這一條入人群的慈濟菩薩道既平且坦,慈濟得以從臺灣發祥地,逐步將愛心拓展到全球一百個國家地區。
 
「我們跑過一百個國家地區,現在四十五個國家地區有分支會聯絡處,慈濟走過半個地球。這真的是大家用心、用愛分寸鋪的路,鋪出來的大愛慈濟村,是嗎?地球慈濟村,真的都是大家分寸鋪路。」
 
人生時光飛逝,這一群資深的慈濟人用生命鋪路,用慧命開道,開拓自己的生命價值,誠如上人所言:「前腳踏出是福,後腳接下去是慧,福慧福慧,福慧雙修。」
 
「靜曜(林月雲)說以前道場跑很多(三十個),拜過幾個師父(十個),她開始對慈濟很不起眼,現在很投入,她進到慈濟不寂寞。這個家都是大家的,雖然她曾經有過一個失落的心痛,她唯一的兒子很早(二十九歲時)突然間往生,所以那時她剛好回去精舍,我就跟她說,失去了一個,擁有了天下那麼多人。」
 
隨著人生自然法則推展,許多志工已從黑髮變白髮,或有疾病纏身,甚有退化而行動不便,縱然身體隨著老邁有著諸多改變,但那一分虔誠初發心,堅固不動。
 
「看到拿雙腳的助行器,問:『你為什麼要拿雙腳的助行器?』跟我說:『傷到腰椎。』『去看醫生。』『有啦。』師父又再告訴他:『有,還是不能放棄,鍥而不捨,復健!』雖然我常常這樣告訴人家,對自己,要叫我如何去復健?我自己也沒有照規矩來,不過,看到大家這種很俐落、很穩重,我很安慰,我也很放心。」
 
法親眷屬互疼惜 菩薩道路勤鋪平
 
菩薩道是永恆的,而同行菩薩道上的法親,都是我們的眷屬,普天之下的「菩薩伴侶」,要相互陪伴,共同勉勵。
 
「在《父母恩重難報經》開頭,(佛陀)看見了那堆的白骨頭,他謙恭頂禮,所以阿難問因緣,堂堂一個佛陀為何對這些白骨這麼這麼謙恭頂禮?佛陀說,這些白骨是我生生世世父母堆積起來的,如此多,所以互為家屬、互為親子,都是父子、母子等等,這都是我們過去結緣,現在我們結為法緣、法親,我們的眷屬,讓我們這個大家庭,就是大家來維護,大家來疼惜。」
 
上人期待每一位法親之間,彼此都要能互相尊重、謙敬,讓慈濟大家庭能夠恆常久遠。
 
「師父在,我們這一代都叫做第一代,這第一代慈濟人要用心來傳承,永續慈濟緣,讓菩薩道路永恆開闊鋪平。」
 

減少浪費 集德增慧

$
0
0
【證嚴上人12月9日志工早會開示】
「宏觀天下,氣候不調了,寒凍的地方冰天雪地,有的該凍的,今年(2019年)下雪的時間就短了一點;從來沒有下過雪的,雪倒是厚了,這都是在當地都有這樣的感覺,叫做異常。」

度過了花蓮夜裡的低溫,證嚴上人在12月9日的志工早會上提起氣候異常,連非洲最大的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都成為細流,實在令人憂心。

「我們假如多用一點心,宏觀天下,看看整片的地球,到底生態又是怎麼樣?不只是植物苦了,動物也都渴死了,人如何維生呢?這看了都很令人擔心。也期待在我們在生活中,人人要挑起了一份責任,少浪費一點,資源、水資源也好,物資的資源也好,只要人人對自己多愛惜自己,不要浪費,愛惜自己是品德、是慧命。」

過去的觀念中,行善積德就是勸人樂善好施、造橋鋪路;時至現代的環境危機下,少用一分資源就是為己為人的美德。

「發揮了愛心可以疼惜大地,自己少利用一點點,累積起來就更多資源、更多生命分享到。不要以為說,那是離我很遠很遠的地方的人、生物,跟我無關。其實大地是一片,空氣也是一片,所以天蓋之下,地載之上,都是要共生息。我們人人集一分愛,就是集一分德,愛惜自己的慧命,疼惜大地的生命,這都是我們現在要好好地,人人要知、要認識地球,更需要的人人身體力行,對的事做就對了。」

災難臨頭嘆未覺 能知能識行動難

2019年12月2日至13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二十五屆締約方會議(簡稱COP25)於西班牙召開,慈濟基金會與志業體亦派員參與。證嚴上人直指這類的會議雖然提升了世人對氣候變遷的認知與共識,但關鍵還是要能一起力行環保。

「我們現在有一群幾位的同仁,現在在聯合國參與氣候變遷(會議),大家都知,但是大國不會去管,人人都是希望著經濟還要再努力,經濟還要再開發;開發就是大地的破壞、都是空氣的污染。知,人人都知,人人都有感覺,只是沒有警覺——這驚世災難臨頭了,但是警世的覺悟還沒有抬頭,這個就是很令人擔心。」

環保的共行,需要人人從行動上克制物欲,減緩地球的破壞。上人提及2019年3月所發生的非洲伊代風災,莫三比克慈濟志工迪諾在重災區貝拉市附近的收容所親見,災後四十四名居民一天只能分配到一杯豆子,用來煮湯果腹;而在平安國度的人們,買一杯咖啡的金額就遠超於此。

「苦的人是在那裡窮、在那裡受災難,在那裡乾、苦、餓。我們現在臺灣,的確大家少喝一杯咖啡,前天我才知道一杯咖啡,是一百六十(元)或是一百。總而言之,幾口喝下去,那只是說享受咖啡的味道——我從來都不知道咖啡是什麼味道,昨天中午,他們泡了一小杯讓我嚐嚐看,喝了沒滋沒味,而且有一點苦,有什麼好喝?可是好貴。我就想,大家少喝一杯,資源多豐富都可以去幫助很多人的糧食。」

「自己省一點讓更多人受惠」的道理雖然淺顯、容易,卻難以讓人人都行動起來。

「總而言之,人的苦,好像(慈濟)要幫助的距離越拉越遠,國際法、很多法,法法都有門檻;就如佛法需要在人間,但是真正地佛法要透過了人與人之間來接受,談何容易?聽著容易,要真正地力行難。」

哪裡需要哪裡去 生命價值在利他

佛法的聞思修其實並非難事,上人讚歎非洲本土志工心地發光,能為需要的人及時伸手,付出愛的能量。而美國慈濟於昨日(12/8)慶祝成立三十周年,上人同等讚歎慈濟志工,能在富裕的社會中,走入暗角來幫助苦難。

「看到了富有國家,他們也是需要去看到暗角的苦難、也去付出,跟其他宗教會合在一起。這都是一天同時,可以看到最苦難的國度裡,他們受苦難;看到了天下大自然的災情,一一在發生;又看到了,看到富有國家在慶祝三十年;又看到了臺灣也在慶祝我們的慈科大三十周年,要回憶的事很多,一個個的歷史人物,慈濟的歷史,一個個地浮現上來。」

慈濟護專於1989年創校開學,現已改制為慈濟科技大學,今年歡慶三十周年,首任慈濟護專校長楊思標教授也以百歲高齡參與慶典,讓上人感恩萬千。

「他(楊思標教授)的勇敢,願意捨掉在那臺大教授的(職務),來到花蓮幫助我,從建院(花蓮慈濟醫院)幫助,從我蓋學校(慈濟護專)他投入,一直到現在,這一分情,一直維持著到現在來還要去看X光片,因為他是肺病專家。是他跟我說:『師父你不要跟我說,要我退休。』是啊,人生不退休,我也不退休,要到最後一口氣,這是生命的價值。」

自然之相本變異 精進人生增慧命

看楊思標教授為慈濟、為社會、為醫學持續奉獻,身體雖然衰老,但奉獻精神不變。

「總而言之,大自然的法則,氣候在變遷,人的身體也是在變相,過去他的形象、現在的相;我自己也一樣感覺,看大愛(電視)在《法華經序品》在重播,我感覺那時候(我)怎麼那麼年輕,那是十多年前,那現在呢?就不像了,相、不相,但是,這就是自然法之相,本來就是會變的。」

上人在精舍所領略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旭日朝霞的變幻,說明大自然的法則,本來有形事物的形象都會變化,人生亦然。

「是啊!人生的生命就是這樣,有幼年的時候,有年輕的時候,有中年的時候,有老年的時候,都是在分秒過程;分秒過程的生命是多麼重要,不管怎麼樣,我現在更珍惜我的生命,話說不出我要練,步踏不出我也要練,讓步伐還是一步接一步。總是人生要精進,還是多利用,用到真的是不能用,這就是人生生命的價值。」

上人自述,現在的開口動舌、舉步投足都要勉力進行,一心一意都要讓慈濟的思想人文延續下去。

「慈濟的思想人文,這個思想如何延續下去,人文如何維持著那樣的形象之美,這都是慈濟人在力行的。感恩各位菩薩,我們還是要培養菩薩在人間,菩薩一定要入人群,這就是佛法、佛陀所教育的方法。感恩菩薩們,要薰法、要準備好心裡,生命要怎麼過、慧命要怎麼增長,這倒是要很精進,祝福大家。」

岡山拼創意 大家超愛素食小市集

$
0
0
素食成為吸引民眾參與歲末祝福的原因,您信嗎?今年(2019年)慈濟岡山志業園區的歲末祝福規劃素食饗宴,擺出二十三個素食料理攤位,由年輕攤主掌廚,個個火候十足,成為歲末祝福會場的亮點。

食輪轉法輪 邀您素素看

12月8日,高雄市慈濟岡山志業園區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素食小市集,各攤擺開,一個個都各具特色:漢堡、甜品、飲料、刈包、臭豆腐、塔可餅、福丸子、銅鑼燒……

負責活動策劃的慈濟志工孫湘涵表示,由於2020年是慈濟環保三十年,特別藉著歲末祝福活動,邀請素食攤商前來參與,更希望他們能一起響應不提供一次性的餐具,減少垃圾的產生。

遠從彰化開著小青蛙餐車前來岡山志業園區的黃鳳嬌與先生,他們的素食漢堡引來許多人的青睞,甚至有民眾透過美食外送平台來點餐,一位餐飲外送人員等著取餐,網路力量無遠弗屆。

然而,也有業者從網購走向實體,經營養生素食的老闆娘黃螢珊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素食市集的推廣活動,「我們做這些素食甜品,希望能讓更多人吃素。」

「做糕點是一種歸屬感。」瘦高的張簡添進從小就看著爺爺做糕點,出社會後決定延續爺爺的工作,他花了近六年的時間練手藝;他所創立的糕點坊,食材部分都是來自生機小農,產品也不添加香精。他說:「吃食物本身最原始的味道,對人體比較健康,對環境也很好。也因為接觸蛋奶素後,覺得對殺生實在不好,自己也僅選擇蛋奶素食物。」

民眾鄭博文平時也少吃素食料理,但來到岡山志業園區看到這麼多素食攤位,就想多嚐嚐,他笑著說:「看到新奇的東西就想品嘗它的味道,食物都蠻清爽的,時常有這樣的活動挺好的,也能吃到好吃的素食料理。」

高雄岡山慈濟志工進行素食推廣,結合業主一起努力,滿戴著料理食材者的用心,希望提供給茹素的人多樣的選擇,也希望給地球一個更沒負擔的環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蔡麗莉 高雄慈濟岡山園區報導 2019/12/08)
 

刺骨的寒流中 解刻骨銘心的思念

$
0
0
入冬的寒流襲來,北部淡水一帶低溫橫溢,北區人醫會醫師與志工絲毫不畏,進行農曆春節前最後一次前往三芝、石門義診。志工們帶上靜思語春聯,也邀約了美髮師隨行,讓關懷戶都能美美過好年。

年輕醫師出巡

2019年12月8日,迎風的濱海山坡上摇曳的雪白芒花,北區人醫會走上蜿蜒的小路,來到九十歲環保志工許士願阿伯的家。

自澳洲學成回國的藥劑師江育慈,今天(12/8)是第一次參加人醫會往診,她跟著團隊,也在志工的提點下,幫許士願穿襪保暖。「我幫他穿上襪子時,也想到了家裡的阿公!」

邱偉源醫師參加多次往診,每次都感觸良多,面對長者的老、病、苦的示現,讓他更懂得見苦知福。他來到罹患巴金森氏症,長期臥床的劉唐阿嬤身邊,彎下身子在阿嬤耳邊柔語,提醒阿媽手指要動一動,也向阿嬤的兒子探詢平時的照顧狀況;離去前,大家一起幫阿媽〈無量壽福〉歌,為她集氣祈福。

用心每個細節

今天是過年前的最後一次義診,三芝石門往診三線安排眼科醫師彭百慧前往,預計要走訪七個案家,幾乎每戶都有白內障或是青光眼的問題。

彭百慧醫師在每一戶都仔細檢查,並叮嚀下次兩個月再度前來之前,這段期間的用藥注意事項。醫護團隊這一次準備比平常還多的藥水,讓長者們用藥不虞匱乏。

今天也特別帶著靜思語春聯送給各家,但有幾戶的阿公、阿嬤並不識字,社區志工將靜思語一句句唸出來解釋給長者聽,老人家聽著、聽著都開心地笑了。

記住呼吸與愛

行經蜿蜒山路,蘆葦花迎風搖曳一路美麗相隨,林啟民醫師與志工來到橫山里探望謝阿公。

「呼吸會喘嗎?」林啟民醫師幫阿公進行聽診,詢問阿公平時的狀況。謝阿公倒是很幽默的回應說:「不會喘(呼吸)就完蛋了。」惹得在場的大家哈哈大笑。

將近九十歲的謝阿公,說起話來仍然中氣十足,不過林啟民醫師表示,這半年來明顯感覺到謝阿公退化許多。「我姓林,下次我再來看您,您要記得我姓什麼?如果記不得,就表示頭腦退化了喔!」

雖然大家嘴裡說著「明年」見,其實也就是幾十天後的「久別重逢」,希望老人家健健康康,記得這一切美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邱語娟、黃淑惠、伍慧綺、林慧石、劉珮君、吳瑞清 新北市報導 2019/12/08)

延續水患之愛 泰北楠府冬令發放

$
0
0
「慈濟去年來冬令發放,今年又再來,給了好多東西夠用兩個月,減輕生活很多負擔……」慈濟在泰北楠府舉行冬令發放,村民任騰阿嬤領了物資,開心地表示。
 
去年泰北楠府水患,曼谷慈濟志工千里救災,當時也發現許多鄉親的生活條件並不是很好。泰北進入冬天,近期氣溫還會持續再下降,延續去年因緣,志工再度為楠府市區(Muang)低收入戶鄉親們送來溫暖,而且人數與區域比去年更擴大,訂於11月30日到2月1日兩天進行三場的發放。
 
投入志工 學會付出愛
 
發放活動在慈濟人帶領唱誦〈祈禱〉後開始,由於事前周全的普查及前置作業的準備,使得發放過程平和又順暢。當地志工發心協助,讓大量物資的搬運人力充足,當村民手拿白米、醬油等物資,走出發放場地都有人協助。
 
當地志工查仁達女士(Chaloenta)接到慈濟的邀約,放下工作來付出。本身就喜歡幫助別人的她,感謝慈濟讓她更認識佛法,做善事有方向、有方法。三場發放活動當中,都能看到他全心全力付出,臉上總是露出幸福的笑容,查仁達說:「我一點都不累,因為甘願付出,在付出當中也很快樂,做得很快樂,就不感覺累啊!」
 
另一位當地志工巴濃女士(Promom)也說,她很期待慈濟來關懷,因為感受到慈濟有愛。還說,自己很愛鄉里的村民,但是以前在路上看到老人家或是需要幫助的人,雖有愛心,卻不好意思主動關心,現在她學會怎麼做了。
 

居家訪視 看見生命韌力
 
除了發放物資之外,慈濟志工也前往家訪,關懷村民的居家生活。村民任騰阿嬤(Roenthong)平時靠回收物資維生。她因為水患的因緣認識慈濟,連兩年的冬令發放,減輕了她的生活負擔,而且感受到慈濟豐富她的心靈,她覺得慈濟的法很有用,「慈濟講誠正信實及存竹筒為自己造福,人人都可以實踐可以辦得到。」
 
殘疾村民妳阿農女士(Nid-Anong),先天雙手殘疾,目前依靠政府提供的殘疾補助金。雙手無法做事情,她就練習用雙腳來代替,現在的她能用雙腳化妝、做家務、甚至寫字……如此努力不懈與勇敢堅持,令志工們既震撼又感動。希望冬令發放的物資,能夠讓她安心過冬,更希望慈濟人的關懷,能溫暖到她的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淑貞 泰國報導 2019/12/01)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