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安心關懷 展開二階段賑災

$
0
0
超過八十位慈濟志工為震後受損嚴重的臺南玉井國小清理校園,讓孩子們能在隔天(2/15)順利開學,這也象徵著臺南震災第一階段的急難援助工作於2月14日告一段落。然而,慈濟的賑濟工作並未因此而停止,安心助學、家訪關懷、屋損評估、校園建築勘察,以及災後心靈重建等工作持續進行。

災後即刻動員 人力物資全到位

除夕前一天(2/6)凌晨三點五十七分,一陣天搖地動,高雄美濃發生芮氏規模6.4的強震,因為場址效應,連帶造成臺南遭受嚴重災情,其中維冠金龍大樓全倒成為最慘重的災區,另有多棟大樓傾斜,超過一百八十所學校受損,共造成一百一十七人往生。(教育部統計,目前總計有455校受損,當中以臺南市186校較多、高雄市95校次之,嘉義縣也有33校。)

地震發生後,臺南慈濟志工即從社區啟動賑災工作。天未亮,志工即展開熱食、茶水供應,提供受災鄉親與罹難者家屬、救難人員食用,並於維冠金龍大樓倒塌現場安撫逃出民眾。同時前往安置中心關懷無家可歸的鄉親、各醫院關懷傷者、殯儀館關懷往生者家屬。陸續於永康永大路、殯儀館、天公廟、元帥壇等地設立服務中心,展開全面關懷。

隨著臺南分會協調指揮中心成立、花蓮本會成立總協調中心,各功能組人力與救災物資也陸續加入,例如慈濟醫院與人醫會志工,中西醫合併進入災區駐點義診;物資則包括環保毛毯、圍巾、福慧床與桌椅、汽化爐、行動廚房等。

同一時間,花蓮總協調中心匯整因地震而受損的學校清單,規畫逐一展開實地勘察,作為後續援助的評估。

全面性家訪 勘查屋損安人心

而當大家都把焦點關注在維冠金龍大樓的搶救工作時,慈濟志工擴大關懷對象,於2月8日開始前往玉井、安南等社區,進行社區關懷屋損鄉親,發放祝福伴手禮與祝福金。2月10日,更號召全臺訪視志工加入「安心家訪」,規畫大規模走訪動線,全面安心家訪重災區域與周遭受影響的鄉親,範圍包括永康、玉井、安南、新化、歸仁、關廟、龍崎等地區,至2月13日實際關懷1,444戶。

為了安撫受災鄉親與罹難者家屬的心,花蓮靜思精舍與各地慈濟分支會連線,從農曆初一開始至初八,連續八天舉辦禮拜《法華經》,為臺南與臺灣祈福;另外,也在2月11日晚間,於當地的信仰中心天公廟前廣場舉辦「安心祈福會」;參與中華佛教理事會於2月12日舉辦的頭七法會,期盼生者心安,亡者靈安。

2月13日下午三點五十七分,搜救工作連續進行七天半後結束;隔天(2/14),臺南市政府會同建築師及相關施工人員前往傾斜的幸福大樓進行拆除,慈濟志工則在玉井國小老學長嚴聖賢的號召下,前往清理校園。至此,臺南震災的第一階段援助工作,告一段落。

慈濟於臺南震災中援助相關數據統計,請見下圖:
















一個案一關懷 安心家訪助學

在第一階段急難救助期安心關懷行動結束後,慈濟志工的愛持續陪伴,第二階段安學、安身關懷工作同步展開。

臺南慈濟志工除已於2月14日趕在學校開學前,前往玉井國小協助清掃校園外,慈濟教聯會志工已彙編各式災後創傷症候群關懷教案,陪伴學子走出地震陰霾;而大愛媽媽志工、教聯會志工也於平日即有互動的受災學校,持續與師生互動,瞭解校舍受損狀況。

大災難後,有形的建築容易規劃重建,但無形的心靈則需要長期的支持,尤其是受災民眾,在災後易有難以入眠、暈眩或噁吐的現象,創傷症候群以及罹難者家屬的膚慰,也是慈濟志工下一階段的重點。

在志工安心家訪關懷實際走訪1,872戶後,統計屋損戶859戶,其中的454戶因經濟或心理因素仍需後續關懷,慈善訪視團隊持續以「一個案、一關懷」方式,持續投入經濟補助、屋損重建與心靈膚慰的工作。

創傷症候群 災後持續陪伴關懷


對於創傷症候群,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特別提出「震災心理重建計畫」,該計畫所要關懷對象,除受災者外,擴大至救助者、支援與陪伴者、附近社區居民、社會大眾,並安排一系列教育訓練課程。首先於2月16日、17日舉辦災難心理重建訓練課程,教育訓練慈濟志工對於創傷症候群的認識,課程將採多梯次舉辦。而為讓親身投入災區援助多日的慈濟志工,也能舒緩心中的傷痛或壓力,將以心靈紓壓課程、祈福會等不同的形式,關心志工心理。

臺南慈濟協調中心張文郎表示,社區民眾對於地震仍然餘悸猶存,因此社區祈福會也將陸續舉辦,透過人人的虔誠祈禱、善念凝聚,安定鄉親鄰里的心。而全臺各地志工也將一一走訪參與此次震災救援的政府組織或民間搜救隊,除表達感恩之外,亦可結合舉辦祈福會,共祈以善念和祝福,期盼受災者早日走出陰霾。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證嚴上人在2月16日的志工早會上,感恩救援團隊與慈濟志工的投入,期間來自全球的祝福亦是不斷。無論是曾經歷強震的尼泊爾受災鄉親、風災受助的菲律賓民眾、馬來西亞洗腎腎友……以及各界企業、機構的援助,眾人的祈福與點滴捐資,都可感受到愛的付出不是有錢人的權利,而是有心人皆可做到,也期盼這股善與愛的支持,能夠讓社會祥和,祈願天下無災。



見善隨喜 緣苦啟愛

$
0
0
【證嚴上人2月19日志工早會開示】
「今天(2/19)一大早清晨五點二十分,臺南市仁德區又發生了(芮氏)規模4.3的地震,深度才二十五點四公里,算來也是中度以上了,希望平安。」

昨日(2/18)臺東縣海端鄉密集發生有感地震,今日(2/19)早上臺南市仁德區、宜蘭縣海域清晨亦發生芮氏規模4以上地震。對於近來全臺各地紛傳地震,證嚴上人在2月19日志工早會中,再次提醒大眾,「平安是福,要感恩!」同時也讚歎雖然南臺灣地震後,大家談震色變,但因為這次地震的發生,許許多多溫馨的故事仍令人感動。

身處貧窮苦難中 盡己所能奉獻愛

「國際間、還有慈濟人的地方都動員起來,錢募得多少這不重要,都是窮困的地方,他們哪怕是一點滴我都很感恩,就如在土耳其的敘利亞孩子本身就是難民,生活很拮據、很困難,但是因為有愛,他們感受到愛的循環,也知道能付出就是有福的人,愛的種子在心裡也萌芽了。」

在土耳其得到慈濟人幫助的敘利亞難民家庭,他們點滴匯聚的愛心,令人感動亦感恩。然更令上人最開心的就是,這些敘利亞難民家庭的愛心萌芽,懂得他們雖然身處貧窮苦難中,也有能力去幫助急需或是急難的人。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世間就是要有這樣的菩薩緣苦難眾生,看到苦難眾生受苦難,開啟他的心門做好事,他雖然在苦難中,也有那一分愛的能量付出的快樂,這是很重要。這就是苦人間之苦,痛人間之痛,這種同體大悲浮上來,既不分遠或近,也不分富或貧,人人能把心中的愛啟發,發出一分虔誠的心付出,相信這都是人間的祥兆。」

貧窮環境善布施 虔誠付出無私愛


看到莫三比克貧窮的環境,人人生活非常簡陋,但卻擁有虔誠的愛心,願意為苦難人付出。一群人前來在黃土地上席地而坐,只為了聆聽臺灣臺南發生的苦難,願意盡已所能奉獻一點心意。

「用平板電腦投影在那塊皺皺的白布裡,讓他們看到在臺灣臺南的大樓倒塌了,雖然那塊布是皺皺的,也是周圍的環境也不理想,看一看不很清楚,只是用耳朵專注地聽,聽出了這一位司儀跟他們解說,人人就啟發了這分虔誠的心。」

即使自身也不富裕,但秉持著「苦人所苦,痛人所痛」的菩薩心腸,莫三比克慈濟志工們,將竹筒一個傳過一個,紛紛投入他們的涓滴愛心的付出,令人感動。

「這不就是最善、最美的心嗎?他們的精進虔誠,我們在臺灣享受的,都是很習慣,席地而坐就很難過,你看看他們那裡是在黃土地上、石頭上,他們的體態太大,走路也不簡單,但是他們能這樣坐著,聽、用心。」

反觀,在生活富裕的環境裡,許多人總是講究什麼方法能讓自己坐得舒服、享受,但現在的貪圖享受、舒服。上人慈示,「我們要多見苦,才能真正體悟到什麼叫做幸福。」

天地告急不調和 運用智慧助苦難


「人生苦難偏多,天地之間好像向人警告,反撲。昨天(2/18)臺東海端那邊一天內也發生好幾次地震,臺灣地大也是在蠢蠢欲動,一天有幾次的地震,氣象局也在警告這種的群震,可能未來還會有震,大家提高警覺。」

上人提及,地、水、火、風四大是人世間生活裡必要的,但一定要順暢,不順就會生病、不調和。

「我們身體不調,有病叫身體不調和,大乾坤有地大不調、火大不調、水大不調、風大不調,那就是大乾坤也是有病,要如何讓他平平安安。」

清淨源頭身力行 減少浪費多回收


近日媒體報導,兩位加拿大人因一時興起,帶著玩笑的用意,在網路上販賣收集到的新鮮空氣,沒想到大受歡迎,價格節節上漲,於是將它罐裝生產,並成立公司販賣。因為亞洲是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區,也成了罐裝空氣瓶最主要的外銷區域。

「這是心理的作用,這罐子它要耗多少的環保、多少的物資讓它製成這樣,還要你在網路上買,還要運輸過去,光是運輸費又要花多少啊!」

上人慨嘆,這就是人世間的創意,富有的人可以這樣花錢,但是苦難人卻沒飯吃。其實,只要大家多用一點心,就可以把智慧發揮出來,就可以幫助很多貧病的苦難人。

又如真正的環保應該如何做?空氣汙染不能靠買新鮮空氣解決,清淨在源頭,少浪費、多回收才是正本清源的做法,現在北京慈濟人也來臺取經,用心地在當地推動。

「大人們取經回去,開始用心海報這樣貼,孩子接受,還會小小孩子很有智慧,都聽得懂,想如何保護地球,也可以宣導啊!難道我們大人無法理解嗎?難道我們大人不可以互相宣導,如何清淨在源頭,如何做好資源回收。」

上人慈示:「少浪費、多回收,這應該我們大家都可以做得到的!」

援建六校 聯合動土為學子

$
0
0
臺灣地震頻繁,加上校舍老舊,許多學校鋼筋裸露、磚瓦剝離。為了提供學生安全無虞的受教場所,慈濟基金會與花蓮縣政府合作,展開「減災希望工程」,共同援建縣內六所學校的老舊校舍,補強已受損結構。

2月19日上午於明義國小舉行六校聯合動土典禮,由縣議會議長賴進坤、教育處處長劉美珍及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帶領與會貴賓,共同為明義國小、中原國小、佳民國小、玉里國中、國風國中、化仁國中師生祝福,一人一鏟歡喜祝福新校舍,盼希望的種子成長茁壯。

防範未然 攜手造安心校園

證嚴上人曾開示,校園要能安全、安心,就要防範於未然。慈濟減災希望工程將兼顧安全、環保、文化與機能的多重目標,為偏鄉學子提供良善的學習環境。

慈濟先後也啟動了包含高雄、屏東、臺東及花蓮等地區共二十一所學校的「減災希望工程」,其後也為花蓮五十九所學校援建三百多套廁所,期盼透過地方政府與慈善團體的合作,攜手打造安心的校園,守護孩童的安全、培育國家未來的希望。

「六校減災希望工程」動土奠基典禮,在明義國小管弦樂團演奏〈青銅的騎士〉、國樂團演奏〈龍的傳奇〉揭開典禮序幕,小朋友透過音樂感恩感恩全球慈濟人的大愛。慈濟師兄師姐以手語詮釋〈人間有愛〉表達世界各地慈濟人共同的關懷與祝福。

援建希望 用心用愛成教育

「感恩慈濟基金會,為學子打造一個安全的校園,更充實地方教育資源。」花蓮縣議長賴進坤致詞時表達感恩,而教育處處長劉美珍更代表縣長感恩慈濟人為教育奉獻心力,也透過提供完善的教育環境來促進教化人心的功用,祝援建工程順事順利。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則感恩政府、志工及學校,讓慈濟有機會能以綠色建築推廣愛護大地的概念,又能幫助青年學子求學,慈濟人將全力以赴,也祝福工程順利圓滿。

在各界人士的祝福聲中,三十位貴賓一起動土,一人一鏟,為六所興建的校舍獻上祝福,種下希望的種子,期盼「新芽」安全、快樂的成長茁壯,將大愛回饋社會。

(文:陳仕杰 花蓮報導 2016/02/19)

好書勝比黃金 用愛推閱讀

$
0
0
「我們沒有大型的陳列架,主要呈現清爽、舒服。希望讓人家進來就能悠閒得看一本好書。」新年過後2月15日,十七位慈濟志工於臺北世貿一館、三館進行會場布置作業。廣大的會場中,有叮叮咚咚敲打聲,廣播測試聲、載運車輛聲,大大小小不同聲音,書展會場熱鬧揚揚。

書中自有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好書一本勝比黃金萬兩。2016臺北國際書展,已經邁入第二十四屆,2月16日至21日在臺北世貿展覽館展開。為期六天的書展,《經典雜誌》同往年一樣推薦好書給民眾;並在布置巧思方面有別於往年。

活潑變化 簡單具親和力

兩張桌子中間上再墊一張桌子,鋪上灰色桌布,就成為陳列書籍的書架,比起展場其它陳列架而言,雖陽春卻是惜福,負責《經典雜誌》企劃行銷的吳青蓉說:「我們沒有大型的陳列架,最主要是呈現清爽、舒服,讓人家進來就能感受不是大堆頭的陳列,而是能悠閒得看一本好書。」

以往鋪藍色桌布,今年改用灰色,吳青蓉說:「因為過去,會眾遠遠看到藍色桌布,再看到藍天白雲的志工,大部分的民眾會以為我們要傳教,就會害怕接近。」如何讓民眾再靠近一點,團隊經過好幾次會議討論:「白、淺藍色調太淺,無法凸顯展出的叢書。最後選擇灰色,不但富有慈濟人文,而且沉穩內斂的灰色能沉澱浮躁的心靈!」

給人溫暖一直都是慈濟人的特色,團隊認為太大力推廣,反而讓民眾易產生煩惱,因此,除了桌布換顏色之外,工作人員穿上印有經典圖案的黑、白兩色T恤,營造親合力。

適合親子 好書廣泛應用

布置配合好書,行銷人員粘可千說:「經典的書籍富含知識,老師與教授一直都是雜誌叢書的愛護者。」很多家長常礙於經典叢書的深度,而漏失寶藏;但幼教老師挖掘寶藏並分享寶藏,自己先閱讀,再把叢書深度轉化適合幼稚園孩子的教材。

「經典說親子溝通,說青少年心情事,說臺灣童話;而立足於臺灣更要說臺的過去、現在、未來。」陳鏗元與團隊努力持續耕耘:「我們走溫馨路線,要讓社會大眾知道,原來慈濟也有其他不同類型的書籍!」

會場布置後,過去每一期《經典雜誌》的封面,也已躍然於灰色壁上,最前面的桌子陳列著一本本好書,書籍中夾雜熱鬧繽紛的童書,氣氛活潑,熱鬧卻不失莊嚴,可讓親子一起閱讀,快樂家庭好氛圍!【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秀旭 臺北市報導 2016/02/15)

【周末食堂】開運金元寶

$
0
0
水餃是家常料理之一,不僅方便,還可以將滿滿的愛與心意包入,不過如果是一般市售的水餃,可吃不到這麼多元的料理,又或者每次想包餃子,卻不知道可以加入什麼餡料嗎?此次的周末食堂,讓您在家輕鬆完成「開運金元寶」。

材料:
中筋麵粉、蓮子、紅棗、地瓜、南瓜、豆包、素火腿、豆干、香菇。

調味料:
鹽、醬油、白胡椒粉、香油、醋、素蠔油。

作法:
1、香菇、豆干、素火腿、豆包切碎、南瓜切絲備用。

2、起油鍋香菇炒香,加入豆干、素火腿、豆包炒香,再加入適量白胡椒粉、鹽、醬油拌勻,再加入南瓜和適量水炒熟後,再加入適量香油後,盛起為餡料。

3、取200公克中筋麵粉先加入半杯水攪勻,再慢慢倒入適量水和200公克蒸熟的地瓜泥揉勻成麵糰,並用溼布蓋住,待30分鐘醒一下備用。

4、取少許乾麵粉為手粉,將麵團搓成長條狀再分成小塊小塊,接著再壓扁並?成水餃皮備用。

5、取適量餡料包入,再放入一顆蒸熟的蓮子和少許泡軟切碎的紅棗,再捏合成型,接著放入滾水中煮熟,待浮上水面撈出搭配沾醬食用即可。

(食譜提供:蔡香蕉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同體大悲的心 以愛膚傷痛

$
0
0
將新春團拜化為祈福的力量,臺南強震發生災難,慈濟志工、慈濟各志業體同仁,即刻啟動救災工作,緊接著一批批前往災區協助,大家共體時艱,以一分不捨的心情,春節期間沒有停歇的腳步,協助災區工作的同仁在新春祈福活動上,分享行動中的感動心情。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天災偏多,臺南災區因地震,許多家庭天人永隔,2月20日早上,花蓮靜思精舍舉辦「慈濟大愛一直都在」心春祈福活動,四大志業體同仁齊聚一堂祈福,並邀請投入震災工作的同仁分享慈濟人文關懷紀實。

感動分享 人人盡一分力

救災工作不分男女老少,因一通電話通知,讓年輕的鄭凱文積極投入,鄭凱文坦言:「在災區,煮熱食幫不上忙,但是可以幫忙清洗廁所、整理寮房,協助物資準備,發揮補位良能。」

「以前都是師姑、師伯照顧我們,現在我們年輕人有能力了,就要換我們服務回去。」鄭凱文甚至更深刻體會,「父母出腳力,年輕人出眼力、手力;用電腦做記錄、繕打家訪資料,準備救災人員休息的場所。」

尤其啟動安心家訪時,鄭凱文利用科技,上網Google搜尋路線位置,再製圖,他說:「把家訪街巷圖、字體放到最大,提供給師姑、師伯看,不緊搜尋還親自實地勘查一次,確定地圖的準確度。」

一天之內,完成所有地圖繪製以及任務的分配規劃,總共規劃六十幾條動線。當實地勘察時,身處臺南,人生地不熟的鄭凱文感恩地說:「因有臺南當地的師姑、師伯一路陪伴,製圖才能順利完成。」

智慧引導 深覺平等付出

言及災區搜救人員,英雄有「累」不輕「談」,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吳欣潔到現場駐點的第一天,只服務三人,心中有些納悶,敏銳的她發現,「搜救人員都趕著搶救,卻沒察覺自己身體的不舒服,連休息的時間都很短暫,太辛苦了!」吳欣潔醫師靈機一動,從搜救犬切入,藉以打破英雄的心防。

與搜救人員談到搜救犬的情況,救難隊員終於說:「可以幫搜救犬按摩嗎?這幾天來,這隻四歲的小強最累,不眠不休的搜救,總共搜救出五位。」隊員表示小強都沒有休息,吳欣潔醫師用心檢查小強的後腿,發現很僵硬,蹲下幫忙按摩,按摩後小強又繼續出任務。

後來救難人員看到小強接受按摩,也同意讓中醫師幫忙他們推拿,「救難人員把搜救犬都當作隊員、是夥伴,這件故事,我看到平等、尊重。」臺南大地震支援之後,吳欣潔醫師得到很大的收穫:「這是沒分別心的付出。」另在中藥材方面,也有遠從淡水送臺南,善因緣聚集,成就醫護工作,吳欣潔醫師更深思,「中醫,平時也能夠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在第一時間走上前線。」

慈悲科技 安心行動後盾

醫護同仁的分享之後,慈濟基金會慈發處主任呂芳川接著分享,慈濟人自2月6日至18日期間,放下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時間,投入人力、物資運送、發放、熱食提供、安心家訪,屋損輕重度記錄及慰問金發放……等關懷行動數據。

「在災區如何安心?因為有行動,挨家挨戶關懷,讓受災鄉親得以安心!」呂芳川回溯九二一大地震、四川震災及南亞大海嘯的「安心」經驗。原本在帳篷區的受災鄉親,許多人的房子倒、親人往生,心情都很低落,但因有慈濟人一直陪伴、供應熱食、毛毯、福慧床,他們身心感受有溫暖,也會走出帳篷來與志工一起洗菜,漸漸投入志工行列。

而「安心」也因有慈悲科技做後盾,宗教處同仁柳宗言,過年期間在指揮中心聽到受災鄉親有需要熱食、毛毯、福慧床、火箭爐等需求時,開始指揮調度物資。大年初二從花蓮開車十小時抵達臺南災區,柳宗言說:「慈濟五十年的救災經驗,讓我們不斷累積精進,要如何針對災民、救難人員的需求給予提供。」

看到救災人員睡在帳篷下、擠在騎樓邊睡覺,慈濟也從各地透過環保車將福慧床、福慧桌椅載到災難現場,志工們並一一到帳棚裡去教他們使用的方法,在災區的椅子大多沒有靠背,救難人員、醫護人員都很辛苦,我們就提供福慧桌椅讓他們安心使用,穩固又有載重力。

行動廚房的熱食站,可以隨時烹煮熱湯與熱食,不斷供應,提振救災人員的精神。因為搜救工作是通宵達旦輪班,因此「深夜食堂」開張,二十四小時不打烊,到了夜間志工也到各點詢問需求,行動廚房炊煙不斷,提供熱湯熱麵,讓志工端送至各駐點。

心情感受 決定每一行動

大年初二當天,與柳宗言一起南下的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副主任王運敬,對臺南鄉親、搜救人員及志工感到不捨的心,一度哽咽,他分享在臺南救災的心情,在這次的地震過後,內心有所感觸。

到了災區服務站,王運敬看到的場景,「救難人員、家屬,以及師兄、師姊,都是二十四小時守候。試想,有誰會放棄與家人團圓的機會,不眠不休的在那裡?」這都是一個心情,感受到倒塌的大樓下,仍然有一百多人壓在裡面,那種同悲的心情。

「心有所至,行亦隨之。」到了殯儀館所看到的,王運敬又是另一種心情,聽到受災家屬泣不成聲,志工一對一陪伴。每位志工與家屬都是身心俱疲,眼睛都是血絲,問志工們:「累不累?睡多久?」志工說:「陪伴比較重要。」總而言之,行動最大的原因,就是心情。

災區也有慈濟志工的房屋受損,在前往法親關懷訪視中,看到其中一位志工的家裡面,地板變成波浪狀,隆起十幾公分高,泥漿湧出,王運敬說:「即使是如此,這位師姊也到受災現場,去膚慰災民家屬。這都是一念心,一念心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行動。」

慈濟志工、醫療團隊、志業體同仁,每一位都是自動自發,主動放棄年假,奉獻的身影令人感動,這樣大愛無私的心,在臺南震殤後的重建之路,依舊會看到慈濟人陪伴的身影。

(文:陳建榮、張如容 花蓮報導 2016/02/20)

教之以愛 深植善念

$
0
0
【證嚴上人2月20日志工早會開示】
「我們的社會,教育就是希望,國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就是培養人才的基礎。」人民的教育素養關係著社會的祥和與安定,2月20日的志工早會上,來自慈濟各志業體的同仁們齊聚一堂,證嚴上人特別提及教育的重要,而慈濟的教育包含但不限於在校園,還要在社會中,遍灑善的種子,深植大愛於人心。

「慈濟四大志業,慈善是在國際間推動人道精神,所以我們也需要人才;人文志業的大愛臺、平面期刊等等也是,而醫療、護理的人才也是要從教育而來。總而言之,教育是人類的希望,從幼兒園開始,都和我們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要很努力,人類要淨化人心就在教育,人心沒有淨化,天下難平安。」

身心苦痛愛膚慰 帶動當地勤付出

宏觀天下,世間災難偏多,人禍頻傳,上人關心在非洲的南蘇丹,自2013年起南蘇丹因內戰而衝突不斷,近日又傳出重大傷亡,至今已有超過兩百萬人成為難民,而在伊拉克、敘利亞,也因戰禍造成人民被迫遠離家園,上人憂心,人心的衝突,造成社會、國際間的不安。

「最近常常提起難民,過去的幾年來,一直提到伊拉克的難民,近四、五年來則是提起敘利亞難民,難民所造成的難民潮,已經流竄在國際間的好幾個國家,有慈濟人的國家就開始救援,四年多來一直沒有間斷,四年多來,難民的苦一言難盡,但是慈濟人不離不捨,還是盡心地照顧。」

身心苦痛,以愛慰撫,在約旦、土耳其、德國等地的慈濟志工,只要腳能走到、雙手能關懷到的難民,都不吝地付出愛,近期德國志工也特別前往塞爾維亞,關懷難民營安置的狀況,並評估發放的可能,期間也帶動鄰國波士尼亞的當地志工。

水患發放因緣生 淨化人心灑善種


「在歐洲的慈濟人,雖然每個國家的人數不是很多,但是任何一個國家有災,他們都會匯聚起來,共同一條心,前去救災救難……去年(2015年)11月底,波士尼亞的議長來了臺灣,當他們水災的時候慈濟人發放關懷,而慈濟精神來自於臺灣,所以五天的時間,他們哪裡都沒有去,只在慈濟。他向我發心立願,期待將來波士尼亞人可以穿上藍天白雲,希望他的國家的慈濟種子能一粒粒地成長,不可思議,他發願的隔天,就來個訊息,塞爾維亞的難民需要幫助……」

水患後的發放救援,帶動起波士尼亞沙馬奇鎮的馬沙奇尼市議長Mr. Predrag Marinkovic和議員們的愛,而在塞爾維亞政府的求援信後,雖然仍有重重的手續與關卡需要辦理,但德國志工們用心溝通、耐心協調,期盼能將愛親送給流落在塞爾維亞的難民們。

「當地太冷了,難民帶出來的衣物,因為是逃難,帶得很簡單,或者是邊走邊丟,說不定等等……所以期待慈濟能給他們全套的保暖衣物,所以我們就往這個方向,從帽子、保暖外衣、手套、襪子、鞋子,他們所需要的,尤其是孩子等等都是全套。波士尼亞的議長也說他要一路陪伴,總而言之,大家都是無私的,也許將來波士尼亞、塞爾維亞這兩個國家都有慈濟人,可以就地去做幫助人的人,所以《無量義經》裡也說『菩薩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教育也是一樣,我們要淨化人心,輔導人人培養愛心。」

上人不捨難民的處境,天寒地凍、身無所依,也感恩歐洲志工們遍灑愛的種子,在災後的關懷裡,帶動起更多人的大愛。

慈善腳步不間斷 減災希望入校園

而在臺灣,慈濟的慈善腳步也不間斷,為了讓學子能有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慈濟減災希望工程昨日於花蓮進行六所學校之聯合動土典禮,期望透過安全、環保的建築,避免災害可能帶來的危險。

「我們期待,當災難發生時能平安度過,這叫做『減災希望工程』,鋼筋外露的學校很危險啊,孩子在裡面安全嗎?萬一有災難,學校要安然無恙,過去九二一(地震)我也提起,兩種建築物在災難時不能倒,醫院要救災所以醫療不能倒,學校要收容災民、安撫災民,這兩種建築都要很鞏固,何況孩子在裡面讀書,什麼時候地震沒人知道,所以我們為了臺灣的子弟,在災難之前減低災難的發生,即使是有災難也能平安,這是我們的觀念也是理想。」

希望校園,以愛鞏固,無論是在臺東或花蓮的減災希望工程,除了在施工品質上的要求外,上人也感恩志工們,已經先將「軟體」人文與大愛精神帶入校園,培養學生愛校、愛環境與地球的心,在硬體建築動土之際,將愛的軟實力灌注孩子們的心田。

「在這段時間,臺東的志工走入學校,和老師互動靜思語教學,輔導學生做環保,開始讓孩子們發揮愛心……硬體還沒有動,軟體已經發揮很大的良能,學校周圍的牆,就讓老師孩子們去畫圖等等,這都是在教育,發揮愛的能量,讓軟體發揮作用,看到真的很開心。很多的故事都很令人感動,慈濟人的為愛付出、為教育發揮,輔導老師,和老師再一起教育孩子,讓粒粒的小小種子萌芽。」

善念植人心,大愛無間息,上人叮嚀,不論是在學校,或在社會這一所大學校,需要人人不斷淨化人心,硬體上做到減災,心靈上以愛防災,就能讓社會祥和,培養國家社會的人才。

【周末食堂】南棗核桃糕

$
0
0
平常想吃核桃糕,一定會去買市售的,有時候覺得比較難控制甜度,如果想自己在家手做南棗核桃糕,不是不可能,想好吃的安心又健康,加上可以隨自己調整甜度與材料多寡,這樣好的點心料理,您一定要親自試試看。

材料:
桂圓乾150g、無子梅乾150g、棗泥150g、熟碎核桃500g、細白糖60g (5大匙)、水60g(4大匙)、鹽10g(1茶匙)、麥芽糖500g(1飯碗)、日本太白粉35g(3大匙)、沙拉油35g(3平大匙)、糯米紙、糖果紙。

作法:

1、白糖、水、鹽、麥芽糖開中小火,煮至起泡濃稠狀(大約125~130度),改小火。

2、加入桂圓乾與梅乾拌勻、再加入棗泥拌勻。

3、加入太白粉水拌勻,最後加入沙拉油拌勻。

4、繼續拌炒,煮至鍋底用木匙撥開不會馬上流下,或者另外取一小坨南棗糕放入中冷卻;撈起,捏軟硬度適中後才能熄火。

5、接著倒入事先以烤箱100度保溫的核桃攪拌均勻。

6、將核桃糕倒入鋪有烤盤紙的鐵盤,趁熱整形,冷卻後切塊,最後包入糯米紙,再包糖果紙即可。

料理撇步:

製作過程約一小時,切塊後須盡快包起來,以免回潮。

(食譜提供:曾秀霞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縫補人生 阿心姊不以為苦

$
0
0
當了半個世紀裁縫師的林素琴,人稱阿心姊,為顧客縫紉出無數件漂亮的衣裳,不過,她的一生卻比一般人來得坎坷,在失去母親之後,跟著父親熬過艱辛童年,也因此磨練了她的心志。

成年之後,阿心姊的人生路一樣不平坦,從面對人生低潮和身體病痛,到如今堅持當志工,為無助的人縫補幸福,助人的路上,任勞任怨。

裁縫師人生 縫補生命的價值


阿心姊生於1944年,今年七十二歲,自1997年開始投入慈濟志工行列,至今已將近二十年。

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的阿心姊,八歲那年失去了母親,當時最小的妹妹才剛滿月,連母親葬禮的錢也是借來的,生活非常艱辛;父親是紅豆冰小販,獨力撫養六個兒女長大。而喜歡上學讀書的她,九歲才有機會上幼稚園,讀到小學四年級又被迫輟學。

十八歲正式投入裁縫師的行業,阿心姊憑著自力更生的信念,努力不懈地開啟了她的縫補人生,從小受父親的顧家、有責任感和好客的個性影響,她樂於助人,遇到鄰居有困難,一定挺身相助。

與楊國銘結為夫妻之後,原本以為阿心姊可以開始穩定的過日子,直到五十一歲那年,丈夫肝硬化送院,卻被醫生診斷為無法治療,折騰了半年左右,丈夫最終不治病逝,留下了她和六個兒女。

丈夫的離去,讓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缺了一角,這是阿心姊人生最黑暗低潮的時期,帶著喪夫的悲痛,獨力撐起家庭的生計,她每天從早工作到晚,早上開店做裁縫生意,晚上結束工作後就回家打理孩子和家務事。

有時工作很多時,往往需要連夜趕工至清晨才休息,日子過得非常艱苦,內心也十分煎熬,每當一靜下心來時就會想到逝世的丈夫,眼淚就會不由自主地落下,回憶那段艱苦的生活,阿心姊說:「日子再辛苦,為了孩子,還是要堅持。」

喪夫之苦痛 走出小愛獻大愛

在阿心姊最艱難的時刻,當時一位慈濟志工慈鑰,也是她裁縫店裡的常客,看著她一直走不出喪夫之痛,曾多次地邀請她一起參與慈濟的活動,後來阿心姊漸漸放下悲痛,終於願意走出來做環保。

從回收環保開始做起,後來也加入了慈濟志工的訪視團隊,當時距離阿心姊的丈夫逝世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將喪夫之痛慢慢地放下的她,用行動來勉勵自己,「做就對了!」

「先生往生後,在家也只是一個人,孩子都有自己的事,那我出來做善事,做得開心。而且在慈濟裡,有許多師兄師姊,好像一家人一樣,感覺很開心。」在慈濟的大家庭中感受到愛與溫暖,讓阿心姊不再悲傷。

「之前如果哪裡有災難我都會去的,因為我感覺到有能力幫助別人很幸福。」用愛投入志工工作的阿心姊,也經常把握因緣參與國際賑災的活動,其中包括了到緬甸賑災;此外,每個月都會向社區菜市場的鄰里小販們勸募善款,有些民眾十多年來都一直持續捐款。

不畏己身病 堅定行善不辭苦

當了將近二十年的志工,訪視已經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個月的第二和第四個星期日是訪視日,十多年來,阿心姊都會跟其他志工一起去探訪照顧戶與居關戶,每當接到新的個案時,也會跟組員一起去進行調查工作。

新個案的調查工作,一點也不可馬虎,阿心姊說,「慈濟的善款是來自十方大德的捐獻,因此我們需要嚴格謹慎地把關,問得詳細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個案的情形,也更能真正地幫助案主。」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用真情來陪伴,阿心姊對待照顧戶就像關懷自己的親人般,與他們之間也建立起了家人般親切的感情。「知道照顧戶有病痛,我們都會關懷他的病情,用心聆聽。有時會跟他說說笑話,讓他開開心心地,也會暫時忘記了自己的病痛。」

「看到那些老人無依無靠,想到自己老了也是一樣,孩子可能也不在身邊
,所以現在可以幫忙就幫忙,時間不夠了,盡量能做就做。」阿心姊曾在十年前患上乳癌,近期也因為長年的辛苦勞作而患上了頸椎病。

不過身體的病痛不但未讓阿心姊生起退心,反而促使她更加快行善付出的腳步,她說,「我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做到最後一口氣,如果生生世世可以在慈濟裡面更好。」

在生命的轉折之中,阿心姊得以豁然開朗,體悟自己是有福的人,從小愛到大愛,從家庭到社會,靠著毅力和勇氣縫補生命的不幸和裂痕。單純助人的信念,無私無悔地付出。

(文: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馬來西亞報導)

全臺大動員 見證美善歷史

$
0
0
天災無常,人間有愛,一方有難,十方馳援。來自全臺各地的愛心與關懷,紛紛湧入災區,猶如救苦救難的千手觀音,膚慰關懷受災的鄉親。許多溫暖感人的故事,持續不斷的發生,需要有人即時記錄下來,分享給更多人,帶動社會愛與善的循環。

為了見證歷史,留下感動人心的畫面與故事,臺南區人文真善美志工以尊重關懷的態度,迅速投入記錄工作,全臺各縣市的人文真善美志工也全力支援,與所有慈濟志工一樣,陪伴關懷受災鄉親,走在最前,做到最後。

震災大考驗 感恩不喊累

臺南大地震後的第七天,2月12日,慈濟志工分成一百五十七條路線,走入受災鄉親的家中,逐戶進行安心家訪;上午也於市立殯儀館進行的頭七法會,協助接待法師及家屬關懷;晚上在永康區舉辦一場安心祈福晚會。近兩千名慈濟志工投入各項關懷行動,而人文真善美志工也出動二百二十九人,跟著各個關懷路線,隨行記錄感動人心的人事物。

臺南區人文真善美合心幹事童素娟,從地震發生當天的凌晨就在救災現場忙進忙出,因為住家距離永大路受災現場只有五分鐘路程,她貼心提供住家前院給真善美志工作業,她說:「現場做了紀錄之後,還要趕回靜思堂的話,可能花費的時間也多,剛好在這邊可以就近讓人文真善美隨時回來整理資料 。」

統籌志工人力調度的慈濟志工陳仙輝,則在臺南靜思堂與本會同步聆聽最新訊息,隨時把握現場即時資訊,安排人文真善美出班動線與人力,臺南這次發生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陳仙輝分享,「最新訊息可能一個小時後馬上就有變化了,所以機動性是非常的強,對臺南人文真善美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與學習。」

放棄休年假 跨區域補位

任職於大愛電視臺的林道鳴,完成震災首日的大愛臺新聞勤務後,便卸下記者的身分,回歸高雄區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角色,從2月7日開始,協助拍攝記錄維冠大樓的搜救進度,整個農曆新年期間都在臺南幫忙。

「本來過年是很快樂的事,但是人生無常,發生這些事,自己也沒有心情休假,所以來這邊幫忙,記錄慈濟關懷的動作,來這邊做一些事。」回到臺南靜思堂整理影片的林道鳴說。

2月12日這一天,高雄約八十位人文真善美志工前來臺南支援,身為高雄人文真善美合心幹事的林淑娥,分享夥伴們的踴躍參與的心情,「因為高雄經歷過氣爆,在記錄上有經驗,大家都有很深的使命感,有些人得知訊息,就停掉年假的行程,希望可以協助臺南出班記錄……」

見證愛與善 感動更多人

除了中南部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就近支援之外,在臺北的真善美志工也有將近上百人主動表示希望前來支援,他們說:「如果有需要的時候,我們隨時都可以到臺南。」

說到參與記錄的感動,駱純美不禁哽咽,「救災人員冒著生命的危險,義無反顧的投入救災,放棄過年假期,他們沒有想到自己,只想到如何幫助別人離開危險的地方,受傷的時候還是堅守岡位,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一邊,這是讓我非常感動的。」

「這些感動人心的故事,一定要透過溫馨的互動,讓他們分享出來,人文真善美就是要把這一些美好都記錄下來,讓不在現場的人也可以感受到,帶動整個人性的美跟愛跟善,感動更多人……」駱純美說出了所有人文真善美志工的自我期許與使命。

臺南大地震後,無常現前,面對這樣的事情,大家都很難過,但是看到全臺慈濟志工愛心總動員,大家虔誠一念就是無限的祝福,願生者心安,亡者靈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惠香 臺南報導 2016/02/12)

寬純善解 廣行大道

$
0
0
「世間人事複雜,人人見解不同,若對方的意見沒有偏離道理,要予以尊重,自己退讓而配合;若對方的意見於理不合,就要循循善誘,設法引導。」晨語時間,上人教眾心寬念純,廣納不同意見,合力成就諸事。

心寬念純成諸事 忍下無明莫瞋怨

上人述說一則佛典故事──有一天,佛陀在林中靜坐,聽到耆陀精舍裏傳來爭執聲。原來,是兩位比丘為了僧團事務意見不同而起紛爭。

一位比丘發脾氣,講了很多不好聽的話;另一位比丘默然忍受,不予回應。發脾氣的比丘後來察覺自我過失,前來向默忍的比丘懺悔,卻不被接受,眾比丘因此議論紛紛。

「譬如用瓢子盛酥油點燈,火燒得愈旺,瓢子也會因此焚毀。」佛陀以此教導僧眾,瞋怒之火一旦點燃,必須立即察覺、趕緊熄滅,莫將自我善根也燃燒殆盡。

「見事不經思考,無法忍下瞋怒意念,這是平日不夠精進;不愉快的事已經過去,面對他人懺悔,應該寬諒、及時放下煩惱,莫讓瞋怨累積在心裏,如同自燃火苗燒心,不得安穩。」

「想要在『見濁』的人間得到安穩快樂,人與人之間就要相互寬諒、彼此化度,才能皆大歡喜。」上人教眾修忍辱行、精進行,修得心胸寬大,合人意、順人心,又能度他人。

「心精進,滅諸煩惱;心境時時安穩歡喜,不受煩惱習氣干擾,或纏於不好的因緣,就能自度度他,安穩快樂。」

慈悲喜捨菩薩行 長養慧命淨身心


「五十年來,慈濟應社會所需成立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大家如入化城,各隨所好,契合根機、選擇環境,進入志業中接受法,運用法理遊戲人間。」

上人歸納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精神與良能:
慈悲守護喜捨──發展慈善志業,是要教人喜捨身外財物,甚至「頭目髓腦悉施人」;付出無所求,而且歡喜、感恩。

醫療守護生命──大醫王發揮醫療良能守護生命,且將平日「薰法香」所學的佛法,運用在醫療工作中,用真誠的佛心、菩薩心,為病患拔除病苦。

教育守護明德──老師發揮教育使命,傳道、授業,讓學生歡喜接受教育;慈誠爸爸、懿德媽媽以父母心關懷學生,以親情陪伴、用佛法輔導。

人文增長慧命──科技發達,可以宏觀天下事、天下物、天下人;靜心觀察、了解一切人事物,要用法掃除人心無明、成長慧命。

「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上人表示,慈悲喜捨,是四大志業的精神本質;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無不都在佛法中。

「想要學習佛法以至覺悟成佛,菩薩道是必經之道。」上人教眾,用心投入慈濟,修得自心安穩快樂,也帶動人人安穩快樂,自度度人。

敬天愛地聚福緣 知足善解得安樂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表示,發心救助天下眾生,要從近處做起。多日以來,深圳志工以少數人力關懷受災人、支援救難人員,負擔沈重,更突顯「人間菩薩大招生」之迫切。

「人生短暫,而菩薩道是無窮盡的長遠路,人人都有很廣大的空間可以再進步,還有很長的時間再磨練;希望恆持慈悲喜捨的菩薩心,多推動、多帶動,讓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彼此支持,讓人間菩薩精神就地扎根,使志業穩固發展。」

「再如何辛苦勞累,只要甘願,心就不苦;心不甘願,才會有人我是非的苦。」上人指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慈善的基礎,要以慈悲心守護付出無所求的喜捨心,才能長長久久行走菩薩道。

「所謂善解,是以超然的態度了解人,用柔軟的態度與人相處,適應其根機引導正向;不能聽聞一面之辭,就對人有先入為主的成見,阻絕了溝通的機會,也阻礙了事務的進行。」

上人叮囑,要廣招人間菩薩,必須有精神理念穩固的幹部人才,才能帶領大家走往正確方向;「要培養人才,不只要傳承經驗、傳授方法,也要密切互動、鼓舞人心。」

【靜思小語】瞋怨煩惱,如火燒心;心寬念純,安穩快樂。


上人開示於2015年12月29日《農十一月‧十九》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90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走春送福 向搜救人員致敬

$
0
0
「這個年,同仁們都在災區過,發現及救出四十三位受災鄉親,也協助其他單位救出十三位。期間幸好有慈濟志工幫忙張羅吃的、飲水、用的,連餐車都來了……」高雄市消防局第四大隊特搜中隊中隊長王伯仁歡喜接受慈濟志工的伴手禮,志工對他身上的橘紅色制服並不陌生,因為過年臺南震災報導都能看見這樣的身影。

開春到警消單位走春送祝福,已成為高雄市楠梓區慈濟志工的年度活動,2月19日早上九點,十四位志工提著精美「平安」、「幸福」、「健康」吊飾,以及糖果與伴手禮,為守護社區安全的警消弟兄一一送上祝福。

感覺祝福一直都在

「新年快樂!」、「平安吉祥!」、「謝謝!」、「感恩!」慈濟志工第一站來到高雄市警察局楠梓分局楠梓派出所,值勤臺的員警一看到志工,立即站起來笑臉迎接。志工先送上伴手禮,員警看著牆上「不收禮、不送禮」的標語遲疑了一下,經志工說明這是一份祝福,才讓他安心收下。

值勤員警收到「平安」吊飾,抽到的靜思語「理直要氣和、得理要饒人」後,一臉嚴肅地他露出笑容說:「受理案件確實要如此。」在徵求同意後,志工在出勤同仁的桌上留下吊飾、靜思語卡與兩顆糖。

第二站來到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楠梓分隊,志工看到數年前送出已退色的「春」吊飾,還默默守護著其中一輛救護車,小隊長莊坤財請同仁改讓「平安」吊飾接力守護,看著救人的公務車吊著「平安」,資深同仁張哲銘表示,這可是大家最期待的事。

拿著平安吊飾的張哲銘說:「我親手拿到慈濟志工祝福禮已三次,幾回出勤也都會為我們留一份,『足感心!』我將歷年吊飾掛在床頭及家裡,感覺這分祝福一直都在。」

「過年期間,同仁輪班支援臺南震災很辛苦,有您們的祝福很溫暖……」莊小隊長感謝志工每年送來祝福。依往例,全體志工與打火弟兄在消防車前,齊聲說:「防範火災、人人有責,新年快樂、平安吉祥!」

吊飾化身為守護神

志工蔡秀英曾擔任警消單位志工多年,所到之處如「走灶腳」一般自在,除了熱烈寒暄,也會到處點名,這也讓彼此多了一分親切感。

抵達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教育訓練中心,行政同仁拿著志工送的「平安」掛上公務車鑰匙牆,牆上掛滿志工歷年來走春送的吊飾,這樣的默契彷彿已成為傳統。洪隆發主任表示,這可讓同仁出勤務開車時能更加小心、更加平安。

洪主任對於靜思語總有一番獨特見解,他念出今日從志工手中抽到的靜思語:「人人付出一分愛,能轉危機為生機,轉禍為福。」他笑著說,這正是志工常做的事;志工也回應洪主任,「這才是消防局同仁的最佳寫照。」

聽見搜救員的心聲

「這個年,同仁們都在災區過。動員上百人次,發現及救出四十三位受災鄉親,也協助其他單位救出十三位,大家輪流守在災區。」當志工抵達高雄市政府消防局特搜中隊,第四大隊特搜中隊中隊長王伯仁歡喜接受伴手禮,他感恩臺南震災期間,志工無微不至的後援與照顧,「這段期間,幸好有慈濟志工幫忙張羅吃的、飲水、用的,連餐車都來了,還對我們細心關懷與照顧,真的幫了很大的忙。」

志工指著門邊兩張福慧床好奇詢問,才知道這是臺南慈濟志工送的。在場的同仁開始興高采烈地分享使用心得:「可以躺著休息、折起來當椅子、疊起當桌子,很輕巧、移動方便、收納不占空間,我們在臺南輪流休息都靠它……」一旁的王中隊長直點頭笑說:「這麼好用的東西,對我們幫助很大,打算向上級爭取添購備用……」

這一趟走春送祝福,志工共送出二百份祝福禮,大家彼此分享,年年來,年年感動,送祝福與被祝福的人都滿心歡喜。送出的「平安、健康、幸福」吊飾,也代表了慈濟志工共同的心願,為守護社區安全的警消弟兄送上嶄新一年的祝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謝華美 高雄報導 2016/02/19)

與盲院合作 培養一技之長

$
0
0
為了讓盲友克服視障、學習一技之長,讓他們能維持生活,人生路也能因而開闊。慈濟基金會資助「臺灣盲人重建院」開辦丙級按摩養成班,幫助他們開創潛能,重返社會。
勇敢跨出第一步 就業不會是問題

全臺有五萬七千多名視覺障礙者,九成是後天或中途失明,其中有三千人學習按摩,開創新的人生,而有更多人則是面臨就業挑戰。

為幫助視障者培養一技之長,重返職場,活出生命價值,慈濟基金會與臺灣盲人重建院,於2月19日簽訂合作備忘錄,規劃開辦丙級按摩養成班。

臺灣盲人重建院院長張自說:「他們從做中發現到,自己還可以貢獻一技之長,讓別人健康,那種成就感,他們都會互相去分享。」

「不管是電腦也好,或者是按摩,或者是所謂的生活基本能力,你肯跨出去,你就贏了!」視障者張晉豪不只會下樓梯,直角轉彎也不成問題,他的人生路沒有因為失明而過不去,他更鼓勵其他盲友也要勇敢跨出第一步。

代表簽約的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主任呂芳川說:「上人聽到的時候非常關心,還要本會的同仁一定要到現場,再實質了解,看看有怎麼樣的需求。」不只培養按摩技術,還要訓練行動和溝通能力,達成視障者全人化的重建服務。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蔡怡琳、簡元吉 臺北報導 2016/02/19)

地震關懷 志工陪伴度難關

$
0
0
地震後,臺南災區鄉親,有人家毀了,有的親人往生,有形的屋子與心無形的心靈傷痛都需要時間復建。慈濟志工提供受災鄉親需要的溫暖棉被、以及得以安眠的福慧床,並舉辦祈福會,希望能讓受災鄉親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震災屋損 打地舖睡客廳

美濃大地震,臺南玉井區多處民宅受災嚴重,許多房子出現裂縫,不少老人家不敢睡在房間,只在客廳打地鋪睡覺,慈濟志工得知後內心非常不捨,趕緊送上福慧床和棉被,讓受災鄉親能睡得安穩。

房屋受損的黃女士,在一樓客廳用紙板鋪在地上,地上放著幾條簡單的棉被,志工看了不捨送上福慧床並進一步關心問:「為何沒有回房間睡?」黃女士惶恐地說:「會怕啊!樓上都震壞了。」二樓被震出裂縫,黃女士不敢走上樓,現在有了福慧床,至少讓她能睡個安穩。

同樣睡在地上的蔡阿嬤,和就讀小六的孫子同住,房間的牆壁也被震裂,兩人都睡在客廳地板,黃阿嬤終日心情惶然不安。志工送來福慧床,安慰阿嬤一項項來處理,先把心安下來。因為阿嬤的髖骨受傷,睡在地上,要起身很不方便,有了福慧床讓阿嬤能安心。福慧床收納方便不占空間,志工也操作使用方法給蔡阿嬤看。

另一受災戶潘女士,因為頂樓上的水塔被震壞,家裡一度淹水而泡濕棉被,潘女士的家人說:「水塔壞了,三樓淹水,連二樓淋得全部濕,十多件棉都報銷。」潘女士看到志工送來棉被,臉上露出笑容說:「好好喔,阿彌陀佛。」

地震陰霾 祈福安定心靈

地震雖然已經平息,但對很多居民而言,當時受到驚嚇的心情還無法平靜。面對無情天災,慈濟人仍一路相伴左右,舉辦祈福會,希望可以安定居民的心,讓生活恢復平靜。

住在維冠大樓五樓的童女士,地震當時她和一對兒女逃出,已無家可歸,目前住在安置的飯店裡;地震時的陰影仍揮之不去,童女士想起地震,激動地說:「甚麼都沒帶出來,我們一個個讓救災人員救出來,出來的時候,我腳踩到地上,才發現會痛。」

童女士感恩有志工的一路陪伴,安定她的心情,「慈濟的師兄、師姊對我很好,我已經沒辦法站,身上只穿著薄薄的長袖內衣,志工趕緊用被子幫我蓋著,怕我冷。」藉由祈福會上的分享,她鼓勵附近的居民共同走出陰霾!

祈福會中還有大橋里長李建志,希望大家能替受災鄉親們祈福:「對里民來說,(祈福會)有安心的作用,因為才經過地震災害,未受災的人都是抱持感恩的心,來替受災戶祈福!」

再回災地 志工安撫家屬

而倒塌的維冠大樓,其罹難家屬經過「頭七」、「二七」的法會之後,2月21日下午再度回到大樓現場,舉行傳統的引魂儀式,志工擔心家屬觸景傷情,也到場靜靜陪伴,以關懷的雙手安撫家屬的痛。

當中有一位在地震受傷的王翠虹,拖著病體還是堅強回到現場,她跟母親同住在十四樓,母親過世,她被救出時受重傷,因插管治療後聲音尚未恢復,也特地向醫院請假,克服身體的不適,趕到現場,希望能幫罹難的母親圓滿後事。

家屬們再回到倒塌大樓現場,傷痛依舊,受災家屬李肅椊說:「希望今天引魂儀式,功德圓滿,讓每位罹難者能安寧,然後放下,不要再憤怒了,安安心心地回去。」

志工用愛持續陪伴,志工林雀美貼心設想:「準備一些茶水跟餅乾、麵包,因為怕有些家屬沒用餐就來,我們就是靜靜陪在他們身邊,不用說的太多,就是給他們依靠。」

受災家屬遭遇至親的遠離,但他們堅強地完成儀式,志工輕拍著鄉親的背,細心膚慰,在這一刻,藉此安住受災鄉親的心,伴度過難關,希望讓他們的生活早日恢復平靜。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臺南報導 2016/02/21)

減災工程 九校聯合動土

$
0
0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援建臺東縣九所國中小老舊校舍希望工程,2月22日在復興國小舉行聯合動土典禮,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黃子騰、臺東縣縣長黃健庭、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和九校校長,一人一鏟歡喜祝福新校舍,盼希望的種子成長茁壯。

臺東縣國中小學校舍老舊,安全堪虞,基於減少災害,強化師生安全,慈濟基金會援建桃源國中、知本國中、關山國中、康樂國小、復興國小、鹿野國小、馬蘭國小、光明國小、建和國小,提供學子安全的校園,建立人文的校舍。日前,0206南臺灣地震,教育部統計共有四百八十一所學校受災,更顯得校園安全的重要,也凸顯減災希望工程的必要。

2月22日上午舉行的「九校減災希望工程」動土奠基典禮,慈濟志工以手語演繹〈讓愛傳出去〉揭開典禮序幕,表達世界各地慈濟人共同的關懷與祝福。

慈濟護專(現為慈濟科技大學)前校長張芙美讀誦證嚴上人的祝福:「感恩政府、志工及學校,讓慈濟有機會能以綠色建築推廣愛護大地的概念,又能幫助青年學子求學,慈濟人將全力以赴,也祝福工程順利圓滿。」

黃健庭縣長致詞表示,在他的母校動土,讓他特別有感覺,這是慈濟給臺東最好的元宵節禮物,也感恩縣府團隊,讓這次活動圓滿完成。黃子騰署長更表示,臺灣資源不多、天災不少,以教育部一年五十三億的經費,分配給二十二縣市上萬棟的校舍,資源相當匱乏,慈濟的援建讓臺東老舊校舍的更新,縮短了六年的工期。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致詞:「期待不是因為災難而重建,要因為減災防災重建,營造愛與人文的校園,環境與教育合一,打造希望的未來,讓學生對生命充滿期待與感恩。」

在各界人士的祝福聲中,三十位貴賓一起動土,一人一鏟,為九所興建的校舍獻上祝福,種下希望的種子,現場貴賓與九校師生六百人在慈濟志工的領唱下,合唱〈許一個希望的未來〉,期盼「新芽」安全、快樂的成長茁壯,將大愛回饋社會。

(文:陳仕杰 基金會秘書處報導2016/02/22)

諸法空為座 此身作典範

$
0
0
【證嚴上人2月22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在過去,在這大空間的社會人間,時代不同,同樣也不斷在變化中。常常都在呼籲人人要好好地把握時間、用心在時間,分秒不空過,發揮我們生命的價值。難得人生得到人的身體,我們也聞到佛法入如來室,也穿著了柔和忍辱衣,我們應該就是依法的生態落實在生活中。」

時光匆匆,今日(2/22)已是農曆元月十五日,也是華人傳統中的元宵節,元宵節一過,就象徵著農曆新年的結束。證嚴上人在志工早會中,仍是殷切期盼人人能珍惜時光,在無常的行蘊當中,以正知、正見來聞法精進,身體力行菩薩道,活出生命的價值。

「在這樣揮灑過去的時間,一切都是留不住,看不到的大空間,我們人接受到佛法,要以身作則,這就是『諸法空為座』,著起這一套衣服,我們行佛陀所教育的法在人世間,以身作則,這就是以身、行動在說法。所以期待人人住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這都是人人本具的如來本性啊!」

四時無常災難劇 感恩平安促祥和


元宵節時刻,也是農曆年後的第一個月圓日。月缺月圓,大自然的天地萬物變化、四時循環,以及人類的生老病死本是正常現象。然而近一、二十年來,人為的破壞汙染,導致極端氣候的出現,地水火風不調,尤其是超級強烈風暴的頻繁出現,更是令人憂心。

「斐濟有一個超級風暴溫斯頓,也是歷年來少見,很大的風暴,襲擊斐濟,甚至有一個鄉村完全滅掉,都會區斷電等等,好在這颱風快接近人群密集的都會區,突然間轉了一點向,讓城市可以安然平安度過。」

目前斐濟政府宣布,當地時間20日晚上六點(臺灣時間21日凌晨二點)起全國實施宵禁,並且為九十萬居民、將近八成的人口準備七百多處疏散中心,所幸大都會區能閃過,亦是不幸中的大幸。

「不要埋怨為何有這麼大的強風,應該要說,『好在!減少了許多災難!』往好的善解,心態會平安一點。不過人人要戒慎虔誠,的確現在的氣候變遷太大,適時提防,從小人心好好培養,這樣社會家庭會更祥和、更平安。」

從小教育不輕忽 慈悲等觀弭歧視

美國有一位五歲女童伍茲,平日與失明的奶奶以及小狗住在一起,因為學校曾帶他們到消防隊參訪,學習消防應變措施。日前家中突然發生火災,她依靠學到的知識,很機警地帶著奶奶和小狗一起逃生,全部得救。

「她牽著奶奶,也叫著小狗趕快離開家,同時趕快去鄰居家敲門,拜託鄰居打電話請消防來救火,還要求附近鄰居提供水源,這一連串動作都很精進,所以這一分精進都很令人讚歎。(新聞)發出了這樣的訊息,那就是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幼教,不要輕視年紀小,小小年紀教得好,也可發揮大用。」

反之,社會家庭從小教育孩子,若未能導以正確的見解,長大後就很容易在家庭、社會造成紛亂。就如印度傳統的種姓制度,歷經數千年仍未消失,將人們區分為婆羅門(Brahmins)、煞帝利(Kshatriyas)、吠舍(Vaisyas)與首陀羅(Sudras)四種階級,讓社會潛藏著危機。印度北部哈亞那省(Haryana)日前因政府開放工作機會給最底層的首陀羅階級,令上層的種姓階級不滿,造成暴動。

「佛陀為何會要去修行,那就是印度二千多年前,感覺種族歧視不公平,要如何改變種族的觀念,眾生人人應該平等,為什麼要有這樣貴賤分別?印度有種姓階級,佛陀希望在眾人生中人人平等,如何讓天下人人共同愛的和平、平等,想一想唯有修行,瞭解到了更深、更明的道理,人的心態淨化、撫平,他修行去了。可惜人世間壽命短暫,佛陀的壽命也不過是八十歲,說法四十九年,但是能否改變古印度的觀念?還是到現在沒有改變,這是很遺憾的一件事。」

便利交通傳病毒 憂心三災續發生


除了人心不調造成社會動盪之外,現代交通便利,許多病毒在全球擴散的速度加快,讓人感到憂心。新型病毒茲卡在南美洲快速擴張,哥倫比亞一週內新增逾五千例,總數達到三萬七千例,媒體不斷提醒要預防蚊子傳染,尤其是孕婦疑似被蚊子叮到感染茲卡病毒,容易生出小腦症的孩子。

「茲卡起源從巴西,但到哥倫比亞來,現在交通很方便,總是蚊子叮人,人傳蚊子,蚊子再叮人,就這樣防不勝防。我們要瞭解到這都是人間大空間,眾生的業力,實在是說來話長。佛陀的智慧,在二千多年前,他就已經(提出)戰爭、瘟疫、飢饉小三災一一會在空間、人間不斷發生,我們真的很擔心。」

環保精進不休止 身體力行淨人心

此外,也看到過年時節天燈、煙火造成大地、空氣汙染,特別是天燈的火苗隨著風四處飄落,十分危險。

「民間放炮,天燈祈禱,需要這樣嗎?現在到處房屋林立,跟以前不一樣,社會不一樣,但消費維持。慈濟人一直、一直在呼籲環保,多少老菩薩過年沒有休息,圍爐夜還是在做環保,初一沒有休息還是在做環保。」

積極投入環保的不止是臺灣,菲律賓馬尼拉慈濟志工也一樣,他們過去曾經用寶特瓶拼製成一艘救生船,可以發揮水上救生的功能。2月16日是菲律賓卡莫納(carmona)三年一次的豐收節,慈濟也以寶特瓶做成的環保花車參與展示。

「利用這樣寓教於樂來跟大眾宣導環保分類,這都是『有心就不難』,真的這樣拼湊起來,可以浮在水上、可以坐十多位救生員,這是幾年前他們用船來展示,也是得獎。現在是用車。」

新春農曆元月已過去一半,上人感慨時間天天流洩過去,也勉勵大眾當下要精進:「看到我們菩薩如何精進,我話說不完,可是時間已過去。我們要好好地時時把握時間,在我們生活中,諸法空為座,就是在我們生活中身體力行,把佛陀的教育落實在生活中,這就是人間典範,用身行來說法,這都是可以淨化人心的。」

黃金湯圓 健康吉祥人團圓

$
0
0
農曆1月15日是元宵節,今年(2016年)也正逢營養師節,為了慶祝雙節合一,花蓮慈濟醫院特地結合營養師舉辦應景的黃金湯圓DIY教學,由營養師教大家如何調整年後飲食,並且自己親手做出,健康又吉祥的黃金高纖湯圓,祝福大家都能闔家平安團圓。

營養師過節 分享元宵食譜

「營養師節快樂!」活動一開始,就由花蓮慈院院長高瑞和與營養組組長劉詩玉帶領的營養師團隊,一同切下祝賀的蛋糕。高瑞和院長表示,營養師就像是醫院裡的無名英雄,一般人可能不了解營養師在醫院裡做甚麼,但是對於醫療來說,如果沒有營養師用專業為每個病人設計出適合的菜單,讓不同疾病的病人都能吸收均衡充足的營養,那就算使用再好的藥物,治療效果也會打折扣,所以,身體要健康,營養當然很重要!

人體攝取營養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吃」。林雨柔營養師表示,很多人都以為只要吃飽身體就有足夠的營養,但是如果吃得不均衡,反而容易讓身體發出抗議的聲音!例如過年期間的大魚大肉,就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所以,為了讓大家春節有個健康的收尾,特地選在元宵節,教大家自製應景又吉祥的黃金高纖湯圓。

紀凱勻營養師表示,只要南瓜泥拌入糯米粉,製作出討喜的黃金色外皮,包入芋心番薯泥,再用滾水烹煮,就成為好吃的黃金高纖湯圓,作法十分簡單,大人小孩都可以輕鬆上手。但是營養成分卻一點也不馬虎,其中南瓜本身有著β-胡蘿蔔素、維他命C和E等皆具抗氧化因子,還有酚、硒、鋅……微量元素;而芋心番薯則是含有花青素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元素。

高纖健康 好看又好吃

「我等等回家就要自己做!」跟先生一同參加活動的鄭女士表示,因為自己是糖尿病患者,所以,已經習慣自己做東西吃,不過還是第一次吃到這種黃金湯圓,跟一般的芝麻湯圓比起來,又好看又好吃,不會太甜而且吃得出米香味跟南瓜、番薯的甜。鄭女士的先生也說,以前這些都是靠我老婆處理,今天是這輩子頭一次做,不過馬上就學起來了,等等回家我也可以幫忙做湯圓。

黃金湯圓不但高纖、營養,而且全程不加入一滴油、人工色素或是其他化學合成調味料,食品安全可以自己把關,一顆20克的黃金湯圓熱量約有50大卡,相較一般市售包餡湯圓的70大卡,讓許多慢性病患者也吃得更加安心。紀凱勻營養師提醒民眾,吃東西一定要有節制,雖然黃金湯圓熱量低,一餐建議還是兩到四顆就好,尤其長者跟小孩在吃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一口一顆,細嚼慢嚥才能吃出食材的好味道,也能吃出健康。

(文:黃思齊 花蓮慈濟醫院報導 2016/02/23)


※黃金湯圓食譜(30顆)

【食材】
糯米粉300克、南瓜150克、芋心番薯(或番薯)150克、糖粉(依個人口味添加)、室溫冷開水適量。

【做法】
1、南瓜、芋心番薯(或番薯)去皮,蒸熟後壓成泥。
2、南瓜泥拌入糯米粉,並加入適量冷開水搓揉均勻,和成糯米糰。
3、將糯米糰搓揉成長條狀切小塊備用。
4、芋心番薯泥或番薯泥拌入適量糖粉(可不加)。
5、取小塊糯米糰搓圓厚壓扁做皮,包入內餡(芋心番薯泥或番薯泥)。
6、置入滾水中,待黃金湯圓浮起來之後,即可食用。
註:1顆20克的黃金湯圓,熱量約有50大卡。

【美味小秘訣】
1、煮湯圓之前,可攪動鍋中滾水,避免湯圓黏在鍋底。
2、愛吃甜食的人,可淋上一小茶匙蜂蜜或桂花蜜。
3、削下南瓜皮一起蒸熟,切成小碎片加入糯米團,如此就不浪費皮的營養,也做出可愛的橘紅色點點。

(食譜設計:花蓮慈濟醫院 紀凱勻營養師)

美的力量 災後音樂會祈福

$
0
0
「慈濟的美,是美在三輪體空無所求,美在付出付出,再付出……」自高雄美濃地震,臺南地區受災後,臺南靜思堂舉辦第一場音樂祈福會。郭孟雍與黃逸樵老師分享慈濟歌〈美〉,並誠邀來賓們一起付出愛,讓生命更美。

2月20日上午「2016年榮董聯誼暨祈福會活動」一場音樂饗宴,由臺南慈濟榮譽董事團隊負責主辦,邀請歷年來發心護持慈濟的榮董及慈濟人齊來欣賞,更邀請郭孟雍與黃逸樵兩位音樂老師分享與演出,一起為臺南受災鄉親祈福。

唱出美善 淨化人人心靈

走入慈濟二十幾年的郭孟雍老師,著作兩百多首慈濟歌曲,來到臺南要把美妙的慈濟歌曲旋律,帶給來到現場的來賓們心靈清淨的感受。

在災區的救難人員無私情懷,以及慈濟人到現場膚慰,見證純淨的愛。第一首歌〈慈濟人〉郭孟雍老師唱出慈濟人的本懷,其中一段歌詞「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慈悲智慧的化身,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但願眾生得離苦,廣庇天下盡歡顏……」郭孟雍說唱魅力攝控整場。

唱第二首歌〈美〉之前,郭孟雍問大家:「慈濟的美,到底美在哪裡?」遂以這首臺語歌唱給大家知道慈濟人付出無所求之美;雖然震災的救難工作一段落,但志工將接續訪視關懷,安心、安學與心靈重建的長期陪伴工作。

郭孟雍澎湃熱情地燃起全場共鳴,更以〈子夜情歌〉歌子戲戲調,用簡單的唱腔讓大家朗朗唱出慈濟人拉長情擴大愛,走入人間角落膚慰苦難的精神。

美妙因緣 二胡共振大愛

「感恩郭孟雍老師,因一首〈美〉把我拉進來做慈濟。」來自臺中且多才多藝的慈濟志工黃逸樵說:「任誰邀請,就連太太善巧誘拉,硬不願踏入慈濟門。」有一次,黃逸樵遇到大學同學郭孟雍,邀請去音樂會演奏,當中只有短短二分鐘〈美〉這首歌,讓他意猶未盡舒展出所能,強烈自負心情種下了因緣;此生永不悔入慈濟,善盡「家才」做慈濟,跟隨上人行於菩薩道上。

擅長拉二胡的黃逸樵自我介紹說:「我是在臺南出生長大,這次再回到臺南故鄉,用自己喜愛的音樂回饋,我是在大學開始選學二胡,用音樂與大眾分享音符之美。」

有耳福的眾人,只見他指間神巧滑動琴弦,靜聽弦音振抖中,充滿了對上人的感恩情懷,涵容唯妙的弦音化成愛的旋律樂音,獻給所有與會者福耳聆聽,希望引發人人拉長情擴大愛的精神,彼此共振。

同舟共濟 眾力祈福平安

音樂會中,來自歸仁的榮董李淑惠談起2月6日發生地震的心情,「家裡只有一些家具和器皿傾倒,公司圍牆傾斜,損失雖不多但有感受到驚嚇;若是公司的機械一倒,損失則更大。災難發生後,就有志工登門關懷,我們因公司需經營沒有時間參與,但願盡一分心力盡量幫助人。」

這次地震讓李淑惠看到臺灣各處充滿了愛心,「災難一發生,看到各個宗教、愛心團體,尤其慈濟更是很快的動員出來;我們家都有受到關心,但最傷痛的是受難的人。」李淑惠希望大家能多集福氣,讓災難不要再來。

來自臺南市中西區的黃秋每,與好友蔡秋梅一起參加音樂會。黃秋每與志工分享:「今天的音樂會,郭孟雍老師帶動大家一起感動。地震發生時,我人在北部感受沒那麼怕,但回來臺南後,看到災情嚴重,尤其永康大樓一直有死傷人數傳出,就跟師兄、師姊們投入志工行列。」

從北部回來後,黃秋每把家中的事暫且放下,立即投入關懷行列。到醫院關懷陪伴傷者、殯儀館助念和陪伴家屬,「因為地震發生後更需要去幫忙,這樣的無常突然發生,任誰都很難過!」

雖然天災無情,但人間有愛,音樂會結束前,與會者紛紛捐款投入愛心缸;助災區的鄉親災後重建速見曙光。榮董召集人陳連益感恩促成此次音樂會的大愛臺于東玫,以及平常大家都自動自發奉獻愛心,愛心連結祈福平安,這就是臺灣最寶貴、最美的力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方玉葉 臺南仁德區報導 2016/02/20)

深入邊界險境 糧食援難民

$
0
0
得知聯合國難民署需要物資馳援,約旦慈濟志工就立刻前往邊界進行發放,關心敘利亞難民的心,猶如對待自己的親人一般熱切,即便車程路途非常遙遠,依舊用愛支持這一次的愛心援助。

從天黑到天亮,更穿越黃沙荒漠,約旦慈濟志工在2月15日,前往約旦、敘利亞、伊拉克三國邊界,進行難民物資發放,希望能帶給遠離家園的敘利亞難民,猶如家一樣的愛的感受。

跨越三百公里遠 讓愛蔓延在邊界


凌晨三點就出門,這一趟有三百五十公里遠,慈濟志工從約旦首都安曼出發,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邊界,剛逃離戰亂的難民們需要食物,慈濟志工陳秋華說:「國際組織每天提供難民僅有午餐而已,早餐沒有、晚餐沒有,而且他們也沒有聯合國特製的帳篷。」

在邊境的難民最需要糧食支援,因此約旦慈濟人準備了一千五百份水和糧食,以及保暖的毛毯,前往邊界發放,從天黑到天亮,也從城市到荒漠,而慈濟志工的愛,卻在這些困難中持續發酵。

慈濟志工抵達邊境時,駐防軍隊因沒有接收到指令而阻止,雖然經過協調願意放行,但還是顧慮安全而不斷勸阻,但志工堅持尊重、直接親手發放的原則,反而說服了軍隊一同前往。

除了慈濟志工之外,同行的哈茲米慈善組織一開始在旁協調,後來也彎下身來一同搬運物資,哈茲米組織成員表示,「能一起幫助難民感覺很好。」

物資援助不間斷 長情回饋心意在

抵達發放地點前,雖然志工歷經千辛萬苦,不過發放過程卻比想像中進行的順利,每一位難民能拿到二瓶水、一條毛毯、二包餅干和乳酪,一戶一人代表,滿手的物資,是逃難中難得見到的情景,物資有限,而長情大愛卻無止境。

「難民們很有秩序、很友善,不用太擔心,要有信心去做該做的事。」慈濟志工慈愛在參與發放的過程中,感受到難民的友善與愛,也不斷地告訴自己要有信心,堅持做對的事。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真善美志工 約旦報導2016/02/22)

慈濟大愛體現建構式新聞

$
0
0
大愛電視臺以報真導正、傳揚真善美。公共電視研發部資深研究員何國華專訪慈濟大學傳播系副教授何日生,闡述何日生於2004年開始從學術角度,以「建構式新聞」詮釋大愛電視臺的新聞製播方向與理念,而美國主流媒體也於2008年開始倡導建構式新聞。

今年(2016年)元月27日的「世新大學科學傳播論壇--災難新聞報導」的研討會上,公共電視資深研究員何國華也到場參與。會中,他首次聽到「建構式新聞」,而提出建構式新聞理念的是資深媒體人、同時也是慈濟大學傳播系副教授何日生。

公共電視將於4月16日舉行「建設性新聞研討會」,在研討會舉辦前夕,何國華特別專訪何日生闡述建構式新聞。

何日生表示,建構式新聞是基於同理心,他提出建構式新聞理念是受到證嚴上人的啟發,上人認為媒體負有社會責任,不僅要報導真實,更要導向正確的方向,這樣的新聞才是對人有感情、有溫度、有同理心的新聞。

而慈濟傳播人文志業中心執行長王端正也於2005年1月1日關渡園區啟用時,期勉同仁們要樹立新聞製播典範,成為媒體中的一股清流,帶動祥和社會的力量。

專訪全文詳見〈慈濟大愛臺 10年耕耘建構式新聞〉,http://web.pts.org.tw/~rnd/p1/2016/02/daai%20tv%2010%20years.pdf

公共電視臺研究發展部 岩花館,http://web.pts.org.tw/~rnd/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