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生命疑無路 訪視柳暗花明

$
0
0
「真有路嗎?」「有,裡面還有幾戶居家關懷戶呢!」只見老舊的眷村稀稀落落的老房子及窄巷,進入之後,在疑似無路的樹林小山丘,連對面機車要交會都很困難的地方,臺南地區大橋慈濟訪視志工下車後,還要再走了一小段階梯,好不容易才終於來到一棟處在高處的矮房,這就是慈濟關懷戶阿花(化名)的家。

拜訪阿花 給予關心

「阿花,阿花在嗎?我們來看妳囉!」志工輕輕呼喚著,矮屋的門沒鎖,只有二隻狗看著,門後堵著一把鐵製的椅子。

5月中旬,阿花因為胃穿孔導致腹膜炎,緊急開刀治療,又因肺部積水,在加護病房療護二十幾天,待病情穩定後才轉普通病房。7月1日由志工協助辦理出院回家。這天阿花看到志工又來到,咧著嘴笑、雙手護著腹部傷口處彎腰打招呼:「大哥哥、大姊姊你們來了……」

四十八歲的阿花輕微弱智,她的先生車禍導致癱瘓臥床多年,有個先天重度智障的兒子,八歲時由里長安排住進教養院。阿花不會注意環境衛生的維護,先生的排泄物除了沒有勤處理換洗,又因為屋瓦破舊雨天漏水,屋內陰暗長霉,致屋內氣味令人作嘔,大橋慈濟訪視志工除了協助修繕阿花的房子,也努力教導阿花要注意衛生。

志工接力 讓愛延續

6月8日志工黃美金在訪視社群將訊息在組內布達了一則消息:「關懷戶阿花,因胃穿孔導致腹膜炎,緊急開刀治療,已經住加護病房二十幾天了,她的先生目前由社會局安置在署立醫院,進行兩天一次的洗腎治療,狀況不是很好,可能是很虛弱,呼喚他皆無回應……」

當組內志工看到訊息後,馬上自動二人一組,每天自動安排探視時間。吳彩芳與黃美金第一個過去探訪阿花,她們表示:「阿花見到我們的第一眼泛著淚光宛如看見親人。」訪視群組裡的大家都將阿花視為自己的親人般關心與照顧,除了陪伴阿花,也會將她的恢復狀況及互動內容記錄在群組上做報告,讓下一時段要探視的志工做好準備。

除了每天關懷阿花,大家更是相約去看阿花的先生,因為這是阿花住院期間最掛念的,阿花總是頻頻詢問志工,先生沒有她的照顧是否很平安?於是楊添麟利用排休時,跟著太太吳彩芳去探視阿花的先生,幫忙了解病況後,再於陪伴阿花的時候,告訴她先生的近況,讓阿花放心。

阿花進步 會做回收

阿花雖然出院但是身上多了個腸造口,需要做護理和清潔,志工擔心阿花似懂非懂的不會處理,得知可以利用回診及門診去請求醫院做護理協助,吳彩芳與黃美金記下阿花回診時間,提早到阿花家,陪她一同回診了解狀況。

陪伴阿花已經二年多的劉寶月回想起初次拜訪阿花的畫面,仍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剛來到阿花她們家的時候,這裡的環境讓我有在地獄之感,心裡非常的震撼也非常的不捨。」夫妻二人住在破舊又烏漆嘛黑的屋子裡,房裡房外都是垃圾,還有流浪狗未吃完的腐爛食物,異味四散……劉寶月說:「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如何救拔他們的苦。」

還好,阿花在慈濟志工不放棄的陪伴下,安撫、安身、安生又安心,看到阿花已經不隨意丟垃圾、會打掃屋外環境,志工們更視機教導阿花如何做資源回收分類,現在的她已經會撿拾資源回收交給慈濟志工,成為自己付出也為愛護地球盡一份心力的人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貴南 臺南報導 2016/07/1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