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再回塞爾維亞 解難民窘境

$
0
0
塞爾維亞的豔陽高照,幾位來自中東的年輕人坐在草地邊,看似享受著日光浴,他們輪廓深邃的臉孔雖然洋溢著對陌生人的善意,卻掩不住一絲困窘。

中繼點見新臉孔 同給予真誠關懷

7月17日,德國慕尼黑慈濟志工一行七人開車出發前往塞爾維亞,歷經十個小時七百五十公里的路程,志工們終於抵達希德,展開三個難民安置點:阿德塞微西中繼站、希德難民營、前兒童醫院中繼點的難民關懷行程。

隔天(7/18),志工先來到阿德塞微西,難民委員會委員以及三、四月一起關懷難民的慈善團體志工看到慈濟人來了,臉上都露出笑容,很開心志工們再度前往關懷。

相隔數月再訪,志工們看到的都是新面孔,他們大部份來自伊拉克、阿富汗,也有些來自伊朗和巴基斯坦,但幾乎都是年輕男性;而前兒童醫院難民點,則多是有孩子的家庭被安排在此。

逃離危險因信仰 衣蔽鞋損無法換

為了逃離因為宗教不同而可能遭受的迫害,難民們在冬天啟程,徒步穿越了重重邊境,在夏天來到了塞爾維亞前兒童醫院難民中繼站。在大太陽下,他們卻只能穿著夾克,因為他們沒有可以替換的夏衣,看起來有些窘迫;而另一群中年人則光著腳,因為他們沒有清爽的涼鞋,乾脆脫去那一雙伴著他們走過千山萬水但厚重的球鞋,圍坐在地上享受和平的陽光。

來自伊拉克的Saad說,不是伊斯蘭教的人留在家鄉會有危險,他所信奉古老的亞茲迪教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源遠流長的信仰,如今子民們卻因為宗教因素,被迫前往他們心中能提供庇護的地方;同樣來自伊拉克的亞茲迪教信徒Paisal說,在他的國家,他受到宗教迫害,而在德國有人權,所以想要去德國。

志工們傾聽著難民們的故事,卻難以回答錯綜複雜的國際情勢與宗教衝突,林愛華看見難民們的衣服磨損到破了,立即坐下來,拿出針線來幫忙縫補。

準備什物不起眼 給予難民安定感

另一邊,志工們關心難民們的飲食,是否所先前送去的香積飯有派上用場?委員會表示,目前三處難民營的三餐都是由當地慈善組織提供,慈濟所存放的香積飯因為人力有限,待慈濟人再度前往發放時,再由志工煮給難民吃。

每天都會有幾位難民從貝爾格勒被分配到希德難民營難民營,有二個伊拉克家庭剛抵達,但由於帳篷已客滿,但他們覺得阿德塞微西中繼站與前兒童醫院的難民營太遠不方便,決定今晚要去公園露宿一晚。志工得知後,深感不捨,連夜採購了難民們所欠缺的日用品,要贈送給難民們。

離開希德轉往貝爾格勒前,德國慈濟志工范德祿代表全球慈濟人的關心,把物資捐贈給希德難民營難民委員會,請他們代為分配給欠缺物資的難民們;儘管牙膏、牙刷、洗髮精、沐浴乳、衛生紙、尿片、婦女衛生棉等東西在一般人眼中並不起眼,卻是慈濟人體貼而細緻的關懷。

慈濟人文慰人心 簽署合作備忘錄


在貝爾格勒,塞爾維亞難民委員長Vladimir Cucic`特地與志工餐敘,一起討論衣物發放合作備忘錄。委員長很高興三個多月後,再度看到慈濟志工到塞爾維亞關懷難民,因為許多慈善團體現在已經都沒有再去了。「我看過很多NGO,但沒看過像慈濟如此有紀律、充滿尊重與愛的團體。」

委員長強調,塞爾維亞現在所經歷的難民潮是未曾有的。現在許多國際邊界雖然關閉,但每天仍有近千位難民徒步到塞爾維亞,尤其很多都是十幾到二十幾歲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們很需要慈濟志工來和他們互動,需要慈濟人文來安撫人。

20日,志工前往難民委員會拜會秘書長,秘書長透露:「原本我們是從不跟慈善組織簽署備忘錄的。」因為他們看到志工們的用心與付出,讓他們很感動,也很認同慈濟的作法,所以接受范德祿的建議——簽署備忘錄。同時,志工也拿到了塞爾維亞政府對香積飯的合格檢驗證明,圓滿了在塞爾維亞的關懷行程。

(整理自德國慈濟志工簡報 2016/07/18-2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601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