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及29日,馬來西亞馬六甲慈濟志工前往距離市區約四十五分鐘車程的巴也明光華文小學、瓜拉育新華文小學,以及雙溪峇汝園坵淡米爾文小學,為家境清貧的學生發放校服和校鞋,共四十三名學生受惠。
愛心捐助 孩子有新校服
一對雙胞胎姊妹梳著整齊的長辮子,衣服雖整潔,但仔細一看,小潔已洗得變薄的白上衣有個小孔,小嘉的長襪子也有個大洞。原來,姊妹倆都是穿姊姊的舊衣服,以致才半年時間,衣服破損了,襪子也沒來得及添補。這次三姊妹都領了新校服、校鞋和襪子,不用再穿破舊的校服上學了。

「這是社會人士的愛心,大家要好好珍惜哦!雖然你們現在的家庭環境不好,但是教育可以改變生活,你們要好好用功讀書,做個向上、有愛心的孩子,改變將來的命運。」慈濟志工陳翠蘭殷殷叮嚀孩子們,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希望,扭轉命運。
樂善好施 自掏腰包買襪
校服供應商顏秀玉和兒子,在發放現場忙著為孩子們量身,試校服、校鞋。「校裙可以長一些沒關係,明年還可以穿。」、「鞋子可以大一號,不要太緊。」、「褲子不能太大,不然穿起來不舒服。」
顏秀玉從去年(2015年)開始與慈濟合作,總是親自來到校園為孩子們量身,準備校服、校鞋供慈濟志工發放。她親睹志工的善行,還有孩子們領了校服後的開心表情,她也希望盡一分力,於是自掏腰包贈送給每位孩子一雙襪子。
「慈濟是不分種族,而且親自去了解、發放給真正需要的孩子。我也很高興能貢獻一點點。」 顏秀玉笑笑表示,大家一起行善,是很美好的事。
減少開銷 家長能鬆口氣
校鞋開了個小口的葉同學,不僅鞋子的三顆鐵釦子已生鏽、襪子的束口也鬆了,但她不嫌棄,因為這是她僅有的鞋子,而且還是別人贈送的。與她同住的阿公、阿嬤年事已高,又家裡經濟不佳,沒能為她添購新校鞋。

五年級的小瑪則很清楚新校服的由來,看看志工身上的制服,準確地說出是慈濟捐贈。由於多年來都獲得慈濟補助,她對慈濟志工一點也不陌生。
家裡有六個小孩,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清苦,母親在學校食堂打工,每當開學前夕,母親要為孩子們的開銷傷腦筋。當父母看見小瑪和妹妹捧著新校服校鞋,愁眉舒展開來。母親開心盤算著:「新校服可以先收起來,等舊的破了再穿!妹妹也可以穿姊姊的舊校服。」
校長感恩 孩子上學不愁
「只要慈濟人出現,就會讓人感覺溫暖。」巴也明光華文小學校長李勤烈很感謝慈濟對學生的付出。該校透過副校長亦是慈濟志工的黃秀萍,首次向慈濟申請援助校服校鞋,供給家境清貧,家有事故,或單親家庭的孩子。
李勤烈校長表示,一些家長收入不穩定,尤其是開學前,要為孩子張羅學校用品,是一筆為數不小的開銷。這次學生能獲得校服校鞋,減輕了家長們的負擔。同時,李校長也邀其他小朋友來觀禮,希望大家學習慈濟人的善行和大愛精神。
馬來西亞受到消費稅和馬幣貶值的影響,物價頻頻上漲,開學用品也難逃漲勢,價格調漲百分之十至二十之間,開學時期為孩子購買學校用品需近兩百令吉(折合新臺幣約一千五百七十五元),家境貧苦的家長們苦不堪言。
慈濟志工發放校服校鞋,猶如及時雨,減輕了家境清貧家庭的負擔,讓孩子們能安心就學,努力為未來打拼,改善家境。
(文:羅秀娟 馬來西亞馬六甲報導 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