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冬令發放志工都會發現一些鄉親,因為身體殘疾或者心理孤獨等原因,他們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的陪伴和關懷,家住中國大陸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的阿賢就是這樣一員。
冬令相見記心中 入戶關懷探究竟
2015年1月24日,五點多就起床,靠雙手搖車,花近一小時趕到海滄發放點的阿賢,裸露著的萎縮變形的手腳,讓志工看了十分不捨和牽掛。
發放結束後,曾鋃憶、黃德欣等五位志工來到阿賢家看望,他家窗戶外的過道,堆到高出窗臺的礦泉水瓶格外顯眼,原來從2007年聽過志工宣導環保後,他便與奶奶、鄰里一同做資源回收。阿嬤看到志工到來很歡喜,高興地介紹阿賢自2007年開始,每一年每一張物資發放單都整齊地折在袋子裡,阿賢覺得愛心要留下來做紀念。

志工問他:「你覺得做紀念有什麼意義?」他響亮地回答:「有,意義真大!你們的關心就是我的安慰!」
八年來,慈濟對他的關懷與救助令他銘記於心,每張冬令發放的祝福信都是珍貴的。 七年前(2008年),同樣在海滄的冬令發放現場,阿賢領完物資,當他聽了慈濟「竹筒歲月」的故事後,向阿嬤要了一元錢投入竹筒,並領竹筒回家,這些都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後每年的冬令發放,阿賢都會將竹筒交給志工,希望能幫助其他困難的人。
通過進一步關懷得知:阿賢剛出生第二天就發高燒,當時區衛生院的醫療條件落後,醫生勸阿賢父母趕快轉院。但那時的交通落後,來市區要擺渡輪,等小阿賢的父母抱著他到達市區的醫院時,已經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這次的高燒使阿賢終身殘疾、四肢萎縮,兩腳無力變形,只能靠膝蓋跪在地上行走,雙手十指僵硬扭曲嚴重變形,說話吃力且口齒不清,然思維仍保持清晰。

阿賢還有一個患智力障礙的弟弟,母親有糖尿病,需每天打針控制。他是家裡的長孫,四個月大時阿公阿嬤就把他抱在身邊照顧,撫養長大至今。
身殘心苦欲輕生 歲末祝福啟悲心
從阿賢家出來,志工的心無法平靜:雖然阿嬤和阿賢表面樂觀,但是阿賢會不會因為自身的身體缺陷、長期的孤獨,加上自認為拖累家人及社會而想不開?相信他和家人更需要志工定期心靈上的陪伴。後續關懷陪伴中,志工的擔心在阿嬤那得到了驗證。
阿嬤說阿賢曾經有三次輕生的行為:第一次想要輕生是阿賢在十九歲那年,一天淩晨四點,拜別了還在睡夢中的阿公,艱難地爬到自家房子旁邊的水井裡去,可是落在水井他並沒有往下沈,漂了兩個小時才讓一早來打水的阿公發現,找人把他從井裡救起。
第二次是在去年(2015年)5月,阿賢的手搖車壞了,無法外出的他心中苦悶,就拿刀割手腕自殺,幸好被家人及時發現救下。但接下來9月,他通過看電視瞭解吃柿子配啤酒會中毒,就想用此方法來了斷自已的生命,依舊沒能如願。

聽到這些,志工是又著急又難過,阿賢則一改往日的樂呵,默默地坐在那楞楞地望著自己的腳。志工曾鋃憶心疼地握住阿賢的手,勸他不能有這樣的想法,要乖乖的聽阿嬤的話,不讓阿嬤操心。
阿賢的輕生經歷雖已過去,曾鋃憶、黃德欣等志工還是很不放心。加之阿賢四個月大時就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缺乏父母關愛、沒有朋友、阿公前幾年去世了......每天陪伴他的只有疼他的阿嬤和形影不離的小黑(狗),心裡的寂寞是可想而知的。
志工不舍帶環保 身殘志堅展笑顏
思考過後,志工決定引導他更積極投入地做環保,於是在歲末祝福之際,志工特別驅車將阿賢接到會所參加歲末感恩祈福會。
一到會所,阿賢笑著吃力地將竹筒中的愛心款倒入大缸,他說,還要拿著空竹筒再回去攢!人不能將被照顧當成理所當然,要回報。吃人一兩,要還人一斤。
當看到片中的上人開示時,阿賢努力地雙手和十:「感謝上人給我關心,感謝上人讓我可以來這,我今天很高興,來到這看到上人在講話,我很感動真歡喜,感恩上人,感恩慈濟人對我的關心對我的愛護,我會繼續活下去。」

當看到影片中雙腿殘疾的照顧戶在志工的持續關懷下打開心結,用電動四輪車回收環保的片段時,阿賢突然明白還有比他更可憐的人,他決定要好好活下去,繼續投竹筒、做環保。而捧著心燈時,阿賢感受到人與動物本來就已經很苦,動物也是一條生命,他發願要素食,做環保。回到家中,沒出過門的阿賢激動了一整天,高興到忘了吃飯,不停地跟阿嬤分享,他說下次有祈福會時,他還想要參加。
周而復始冬再來 走出幽谷喜相見
不覺中過了一年,去年冬令發放現場,阿賢裸露著的萎縮變形的手腳讓志工心疼不已。曾鋃憶、黃德欣等五位志工帶著今年(2016)的冬令物資看望阿賢。
走進阿賢家的一扇簡易鐵門,鐵門的上方一棵不知名的小樹正沿著水泥的縫隙頑強地向上生長,鐵門進去是個十平方米的小天井,天井的左邊堆了一些磚塊和阿賢回收來的紙皮、礦泉水瓶、泡沫等,右邊是廚房和奶奶的臥室。

志工拿毛毯蓋到阿賢腿上,阿賢因為常聽收音機,知道毛毯是用礦泉水瓶做的,表示以後要更努力做環保。毛毯蓋在阿賢腿上,阿賢記掛上人會冷,想買電熱毯送給上人,又擔心上人不收,志工告訴阿賢上人有人照顧,請他不用擔憂。
冬令過後接踵而來的是春節,大年初二志工邀約阿賢參加視訊連線向上人拜年,又是讓阿賢高興了好久。
春節過後,阿賢正靠在門邊,看到曾鋃憶一行,裂開嘴笑了。他迫不及待地喊阿嬤趕緊把志工買的環保夾拿來,他要演示用環保夾夾礦泉水瓶。
他的手因剛出生的那場高燒導致十指僵硬變形,夾瓶子全靠左手掌心的一點點力量,右手完全沒有力氣,只是象徵性地放在夾子上讓半米長的夾子減少些晃動,經過幾個回合的夾起來又掉下去,終於準確地把礦泉水瓶從地上夾起來了,阿賢仰起頭臉樂開了花。
現在,「我沒有空!」是阿賢常說的一句話。他每天洗漱、飯後幫阿嬤掃地或擦地後,把頭天的紙皮迭好紮好然後就去街上做環保,要耗掉好多時間。他的手沒力,全靠胳膊肘和身體的力量來把紙皮壓整齊,然後再借用手和胳膊的力量把它們塞進一個大箱裡,還塞得很結實。平常人完成的一個動作,阿賢要花費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的時間來完成。

曾鋃憶問他:「出來撿環保會不會感到難為情?」蔡阿賢回答:「剛開始會有點不好意思,但上人說『做環保是為了救地球,是應該做的』所以現在不用感到難為情了!」阿賢說他在做環保時有時會自言自語念:「上人啊!我在做環保您怎知道嗎?」曾鋃憶回答他:「上人知道,所以叫我們來的。」
回到家裡,阿賢還為大家展現他自創的環保法寶;用一條電線綁著一塊磁鐵,如果在路上看到有鐵質品,就用磁鐵把它吸上來,這樣比較方便。」曾鋃憶豎起大拇指讚歎他很有智慧,阿賢聽著笑得很開心。乘著空暇,曾鋃憶鼓勵阿賢接下來要好好地生活,阿賢表示要好好生活還要做環保,環保的錢全部要拿去救人。
隔閡化解現真情 綿綿延續是大愛
看著每每快樂的阿賢,志工還有一件心思未了,那就是化解阿賢和媽媽的隔閡。八十歲的阿嬤常常會在阿賢旁邊念叨,阿賢是媽媽不要的,是阿嬤把他養大。每當這時阿賢就把頭扭向別處,裝著沒聽見的樣子。

這天中午八位志工幫著打掃完阿賢的家,帶著從家裡做好的土豆三明治、粉絲蔬菜煎餃、素壽司、水果、餅乾和雜菇湯等,來和阿賢、阿嬤一起吃午飯。阿賢高興得早上六點就起來等了。志工關心問阿賢:「吃素身體有沒有比較差?」阿嬤忍不住插話說阿賢愛吃馬鈴薯,體重都一百六十斤了,阿賢小聲說:「越吃越胖,就是手腳不方便。」
吃過飯,志工邀阿賢一起去看媽媽,阿賢覺得和媽媽沒話講又住在樓上,他不想去。志工摟著他的肩膀,開導他,媽媽給了你生命,要對媽媽說感恩。阿賢點頭答應去。
穿過自家的房屋後門,二十幾階很陡的水泥臺階上去才是阿賢的爸媽家,水泥臺階的棱有些鋒利,阿賢很艱難地一階階地爬,到一半時阿賢已累得大口喘氣,停下歇息,志工不忍要背他,他說你們背不動的,很快就到了。

當阿賢和志工出現在媽媽面前時,媽媽顯得有些意外和驚喜。阿賢跪在媽媽跟前說:「身體好些嗎?我是很掛念,我不是不想來,是我做不到。」
媽媽說:「我也知道你會想我,你是我生的,當然會想我!」阿賢心疼地流下眼淚,媽媽哭著說:「傻兒子!以後不要再爬上來了,你的膝蓋會受不了。」最後在阿賢的感恩媽媽,愛媽媽聲中,母子倆相擁而泣,所有的無奈和隔閡都在這場遲來的淚水中被化解了!
在關懷中彼此善解,在陪伴中相互尊重,這份愛也在志工和鄉親之間綿綿延續!
(文:朱鳳英、吳花美 廈門市報導 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