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歲的陳新沅指著腳踝說:「很害怕,淹水會有海嘯。很久以前,家裡也有淹一點點的水,到我的腳這邊。」課程將從一系列的體驗,再延續到「送愛之旅」的身體力行,為10月份靜思語教學主題「行善」掀開序幕。
體驗無常 感受互助心情
孩子們看著螢幕上播放著洪水的畫面,許多家園一夕之間被淹沒,搭配著轟隆隆的雷雨聲與感受停電身處黑暗中之氣氛,小朋友隨著李彩燕老師講訴的故事情節,收起原先抱著好玩的心情,逐漸感受到緊張的氣息。
突然,一陣大水帶來大量的垃圾飄散於四周,師生也從原先坐在地板上,之後移到椅子上再爬上桌子,桌子底下、周圍布滿許多紙張、塑膠瓶,代表大水來勢洶洶、大量的垃圾飄散於四周,逼得大家往高處躲避。
有些孩子反應不及,還未爬上椅子和桌子,即被扮演大水的志工席捲而走(抱走),剛開始孩子們有些驚嚇,不知所措,適應後又回復其純真好玩的個性,開始嘻笑玩耍,現場熱鬧轟轟。

「啊!趕快抓住他。」只見五歲大仁班的孩子紛紛伸出援手,奮力地搶救同班同學。陳新沅說:「我們一起拉他,大家一起來救,所以沒有被水沖走。」
受災受難 獲救助之喜悅
利用午餐時間,師生再體驗一連串的活動,小朋友們也逐漸感到飢腸轆轆與口乾舌燥,李彩燕老師適時問大家:「你們餓了嗎?」傳出一聲聲稚嫩的聲音:「餓了!」此時,舞臺上正有一群慈濟志工烹煮熱食,還有志工搭乘小船把食物一一送到各個班級,讓孩子們體會受災與受助的心情。
臺下的小朋友興奮地揮手歡呼,或是舉手呼叫志工。五歲林嘉友開心說:「我們在屋頂上沒有食物,師姑、師伯看到我們沒有飯吃就來幫助我們,送飯給我們。長大後我要做師姑師伯,去幫助其他人。」
六歲的張惠纤則說:「雖然是體驗,但過程感覺很害怕,大水把東西都沖走了,人如果一直在水裡沒人來救就會死掉,所以當志工來幫助我們,很開心!我也喜歡幫助人,大家幫來幫去如同一家人。」她比出〈一家人〉的手語,適時將意涵展現出來。
親自體驗 人人深植心田
以「行善」為主題的課程,延續到10月12日,透過活動引導孩子思考與感受助人為樂的意涵。
小朋友們透過「天使」、「狼」、「小白兔」遊戲,親自體驗故事中的角色,從故事明白天使拯救白兔,最後靠著天使與白兔的力量,成功讓大家獲救的道理,讓孩子體會幫助人的快樂與陷於困境中的心情。

扮演小白兔的吳曉晴喜悅地分享:「天使幫我,我再去幫助其他兔子。」此時,郭子毅也逐漸平復心情並說:「有人幫我,所以我也不害怕(狼)了。」一旁幾位同班同學安慰他說:「假的,不用怕!」
體驗遊戲也讓孩子了解受災、受困,以及獲得援助或是幫助他人之心情。之後,再引導孩子與大家分享自我的收穫,同時把靜思語「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間最美是溫情」教授給孩子們,讓他們能深入了解此靜思語的意義。
學校也安排孩子來趟行善「送愛之旅」,六歲班老師帶領孩子們前往慈濟照顧戶家中去關懷弱勢族群;四歲班的孩子們則是捐出自己日存的撲滿錢,去採買米、奶粉等物資送到救世軍機構幫助傷殘、智障生,孩子們一起開心地互動玩耍;而五歲班的孩子們預計送愛到敬老院,陪伴長者們度過溫馨時光。
透過教學結合日常生活經驗,是「靜思語五段式教學」之精髓,帶孩子從活動「體驗」、在故事中「省思」,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再引導孩子「靜思」,結合各自的心得分享,把觀念深層內化後「生活實踐」,獲得更大的體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顏玉珠 馬來西亞報導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