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縣環保局廢管科長黃杏玲說:「隨便撿一個,都可以看到是一些大陸廠牌跟簡體字。」金門縣金湖鎮環保回收課班長歐陽佩嵐則說:「他們的洗潔精、沐浴乳,還有他們的殺蟲劑罐子很多,都漂過來我們(金門)這邊。」
金門和烈嶼距離九龍江口不到十公里,由九龍江漂流而下的塑膠垃圾,隨著風向和洋流,大舉漂入金門沿海。金門縣環保局長傅豫東說:「沿河的居民通常都是垃圾包一包,就往河邊丟了,一碰到下大雨,或是颱風的時候,水位一上漲,整個沖下來,(金門)整個岸邊是全部都是(垃圾),可能一收起來就是一百多噸。」
垃圾隨洋流漂 汙染外島沙灘
每年從海上漂過來金門的海漂垃圾量超過一萬公噸,同樣的,馬祖離島也難逃此劫。莒光、南竿、北竿、亮島和東引等馬祖小島,由於地理位置相近,無法避免海漂垃圾入侵。
每天都有大量塑膠垃圾,順著洋流漂到馬祖,除了大型的保麗龍浮球,還有許多醫療廢棄物,例如藥品、針劑以及小刀,還有燈泡易碎尖銳的物品。連江縣環保局技正林宜華說:「尖銳性的東西會刺傷手腳,所以我們做淨灘的時候,也要稍微做一些防護。」
世居在馬祖北竿鄉的居民王樹傑說:「我印象中,我們小時候沒有這麼髒,後來可能因為經濟開發……」連江縣長劉增應說:「隨著閩江口漂流過來的巨大垃圾,隨著風向海流,常常汙染到我們的沙灘,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的來。」
製造海漂垃圾 人類海洋同傷害
根據2015年2月美國喬治亞大學發表於《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全世界每年約有八百萬噸的塑膠垃圾被棄置大海。前十名丟棄最多的國家,八個來自亞洲,包括中國大陸、印尼、菲律賓、越南、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及孟加拉。其中,光是中國大陸每年就製造一百三十萬到三百五十萬的海漂塑膠垃圾。
「我們有撿到一瓶奶茶,它的條碼一樣寫的是中文,可是它條碼是692,其實它是中國大陸所製造。」荒野保護協會專員胡介申這麼說。商品條碼的前三碼為生產國別,臺灣條碼是471,大陸條碼則是從690至695、韓國880、越南893、菲律賓480等等。
金門縣環保局長說傅豫東:「廈門在這幾年,其實也是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他們有去做管制,可是這管制,沒有辦法像臺灣做得力道這麼強,海漂垃圾降低的幅度到了一個瓶頸。」
不論誰製造海漂垃圾,海洋都是受害者,最終的苦果是所有人類償還,是所有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張澤人、郭繼宗 綜合報導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