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二年來,慈濟人踏在加拿大天堂國度裡,未來,加拿大以真以誠將展現主流團體的主流價值,遍灑無邊大愛。
零下三十度 關懷街友
「一名已無生命跡象的男子在1月6日清晨,被人發現凍斃在多倫多市中心的一座候車亭裡。當然,這樣的氣候實在是很冷,窮人實在經不起這樣的寒冷。」1月8日的志工早會人,證嚴上人輕輕一講,弟子卻重重地聽。
因體貼上人的心,不捨窮人受寒凍之苦,加拿大慈濟人開始動員起來,在零下三十度難耐的氣候裡,對街友施無畏,給予愛的關懷。
寒冬裡,除了持續數十年的熱食供應及發放冬令生活用品包外,志工們開始對街友進行移動式的緊急關懷。西方人喜愛喝咖啡,但一杯人人輕易嚐到的咖啡,對街友卻是遙不可及的。志工體貼街友的心,彎下身來,為他們奉上一杯熱騰騰的香濃咖啡,溫暖受凍的心;再抽張靜思語,期待透過上人的法語滋潤心靈,擺脫人生的陰霾。

志工揹著禦寒的物品,保暖的帽子、襪子、衣服、手套及止飢的三明治餐點。各個走在零下三十度的寒冬裡,即時給予最需要的物品。當街友肚子餓時,給予三明治;當襪子濕了,給予一雙乾淨的襪子,慈濟人就在最需要的時候出現。
整個寒冬,每當持續走上五十分鐘的路程,志工們必須走入室內保暖,否則臉部容易凍傷,無法與街友互動。但一想到,街友整天都不得不待在戶外受寒,志工持續關懷的行動就更加堅定。
關懷過程中,志工親自為街友戴上手套,是最令街友難忘的。因街友長期暴露在寒凍裡,十隻手指變得僵硬,不能彎曲,只能靠志工協助。當下,志工趕緊脫下自己的手套,再幫街友戴上。然後,趁著自己的雙手未僵硬前,再戴上手套。此刻,志工真正感受到付出的同時,自己是最幸福的。
中醫學院 加入慈濟
醫療志業在加拿大也邁向另一里程碑——溫哥華國際中醫學院即將加入慈濟醫療體系,在彼此合作下,讓大眾認識中醫、接受中醫,更進一步受益於中醫。
回顧2014年加拿大慈濟中醫的會務進展,包括對公眾的教育、舉辦健康講座及義診;慈濟人醫會並與國際接軌,舉辦第二屆國際中醫學術研討會,交流中醫經驗;進入機構駐診,包括原住民單親媽媽中心(AMC)、原住民受虐婦女收容之家(HSL)及勒戒中心(HWN)。高憲如醫師感受到駐診的高度需求,「也許針灸治療不是最重要,而是能提供受虐或有家暴史的婦女一個庇護所,讓她們放心的把身體交給我,也把她們的心交給我。」而針對單親媽媽,慈濟除提供中醫駐診外,也給予家庭日愛的關懷,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舞。
具有二十八年歷史的溫哥華國際中醫學院,將加入慈濟醫療體系,發揚濟世助人的理念,而推動這段的善緣,來自中醫學院的副校長何麗娜。三年前她來臺拜會證嚴上人後,先後在學校推廣靜思人文、蔬食與茶會愛灑,同時帶領師生進行許多場的義診。4月20日更有九位中醫學院的學生前往臺北慈濟醫院報到,參與為期兩個月的見習。

溫哥華國際中醫學院將被賦予新的使命,2015年起,溫哥華國際中醫學院即將正式改名為「加拿大慈濟中醫學院」,接引全世界各地的學生及講師,培養專業的醫療知識及慈濟人文;大醫王也將秉持慈濟的理念走向全世界去行醫,此刻正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靜思堂佛堂前 公民宣誓
「從多倫多到溫哥華,從東部到西部,從法庭到靜思堂。」郭慈愉喜形於色地向大家報告這個好消息。2015年加拿大移民入籍儀式首度由慈濟人爭取到主辦權,並選擇於靜思堂莊嚴佛堂展開。
自2009年起,慈濟受加拿大聯邦政府邀請,一起見證公民宣誓。而在2014
年10月更進一步掌握到九十秒的時間,介紹慈濟的人文與四大志業。至此,公民部書記官數次至靜思堂勘查動線,希望在會場的布置上能將宗教色彩降到最低。郭慈愉連想到上人曾說的,「輸贏,輸贏,先輸才會贏」。她內心篤定,這是一個秘訣,也做出最好的配合。
為配合新公民有來自波蘭的修女、亞洲的喇嘛、基督教徒等多樣性的宗教,郭慈愉絞盡腦汁,從考量點心必須符合四十幾個國家的口味,至以楓葉手工製作出一朵朵美麗的玫瑰花等,種種別出心裁的布置,襯托出會場莊嚴的氛圍及特殊的意義,令參與者賓至如歸,完全展現出慈濟的人文特色「感恩、尊重、愛」。
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上臺致詞時說:「我們二十幾年前移民到加拿大時,上人給我們的叮嚀,『腳踩別人的地,頭頂別人的天,要回饋,付出還要感恩。』」接著介紹慈濟人在加拿大的所有志工服務,包括與救世軍的合作行善、食物銀行的推行等,並主動邀請大家加入志工行列,引起當場不小的回響。
一對巴西夫婦提出,加拿大分會執行長何國慶所提的內容,就是他最想追求的價值觀;另一位土耳其的新公民則分享,他很幸運,因這是他參加過最棒的一場公民宣誓;一位越南裔的法官回函感恩外,更主動與志工聯繫,願意帶著孩子報名參與人文學校。
公民部長亞歷山大則強調:「慈濟主辦這場公民宣誓典禮,對我們來說意義很大,因為公益代表了公民的精神,公民在自身家庭和工作之外對社區生活的意義,是加拿大重要的價值,而慈濟基金會正代表了這種價值。這一場公民宣誓典禮,讓我永生難忘。」
從法庭到靜思堂,從參與到主辦,愛灑法庭產生效應,多位新公民亦樂於加入志工或樂捐善款。

貼心弟子 許慈善成主流
2013年,加拿大總理頒發「英國女王獎章」給加拿大慈濟人時,曾說:「此代表加拿大對慈濟『開綠燈』。」即是意味著,慈濟已獲得聯邦政府的認同。另外,國防部暨文化部長曾親自至分會拜訪、耆老事務部長也表示以慈濟為榮,還有一省五市獎狀的頒發與表揚。
未來加拿大將更擴大愛的能量,加強對原住民的關懷與中醫駐診;積極舉辦公民宣誓儀式及強化新移民的價值觀;對加拿大境內難民仍持續進行「藍天助學計畫」;並與聯邦政府和民間團體維持良好的夥伴關係。
中醫發展的目標則是「守護健康,守護社會」,未來並計畫與具有百年歷史的翰柏大學完成臨床教學及中醫診所的合作案。
對於加拿大慈濟人在當地的付出,受到政府的高度肯定;零下三十度的送溫情,更讓上人感動與欣慰:「我的弟子在當區受寒受凍,這樣身體力行、自規自律,讓政府、當地人看見,對他們那樣肯定,可是大家都把這一分功與名都歸向回向於臺灣,回向給師父,非常感恩。」
慈濟志工在加拿大的善行受到諸多肯定,榮耀回歸臺灣,更回歸給全球慈濟人,這分真誠、無私的愛,也讓各國慈濟人見證,慈濟在加拿大持續發光發熱。
(文:蘇慧智 花蓮報導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