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自發提供紅磚 為雨季防範

$
0
0
生活在帳篷區的受災鄉親,仍然過著沒水沒電可用的日子,生活情況堪憂,尤其遇到大雨後,帳篷區地面尼濘難以度日,慈濟志工用盡心思為受災鄉親們改善居住環境。另外,帳篷區有些孩子得到了皮膚病,令人相當不捨,慈濟賑災醫療團也以一分疼惜的心,走進帳篷區關懷。

雨季之前趕工 紅磚墊高防淹水


尼泊爾6月就要進入雨季,慈濟志工正加緊趕工要墊高帳篷避免淹水。首先完工的大帳篷,裡頭住了十多位殘級孩童;帳棚墊高,讓孩子們暫時可以安心睡覺。

慈濟賑災醫療團員陳永文說:「目前這棟就是他們所租的,用來讓殘障學生上課和住宿用的教室跟宿舍。但因為地震的關係小朋友都會很害怕,所以他們就利用外面這個帳篷區來做為目前他們暫時上課,和玩耍的地方,這頂帳篷是由我們提供。」

地震發生前蘇爾噶兒童之家每月的開銷是由當地一家民宿提供,不料一個強震震毀了民宿,也讓孩子的生活費受到影響。慈濟賑災醫療團得知消息,提供帳篷讓孩子們免於地震恐懼,現在還要讓他們安心。蘇爾噶兒童之家管理員珊蒂說:「我們非常感謝及高興,慈濟幫助我們不讓水進入帳篷,因為我們所有小孩與鄰居都睡在帳篷裡,起碼下雨時不會進水。」

進入蘇爾噶兒童之家只能通過一條窄巷,墊高建材需要靠人力來搬運。為了守住這個家,大人小孩們不怕累,一起參與墊高工程。慈濟賑災醫療團員陳龍泉說:「就是要先鋪一層沙,再把紅磚半塊鋪上去,再鋪一層沙在上面,再鋪一層紅磚,總共有三層沙兩層紅磚,墊起來遇到下雨,雨季到了就不會淹水,也不會再讓他們受苦。」

自發性供紅磚 響應環保新思維

然而,墊高帳篷使用的紅磚並不是重新採購,而是利用倒塌的樓房裡仍舊完好的紅磚,來重複使用,避免浪費也落實環保。這個賑災新思維透過志工宣導獲得不少民眾認同,今天已經開始有居民自發性的搜集家裡的紅磚,供賑災使用。

當家已不再是家,希望,依然勾勒在災民的腦海中。在巴塔普可以看到不少居民把殘磚廢瓦,重新整理收集,希望家園重建時可以再度使用。

慈濟賑災醫療團員陳永文:「希望能夠利用災區傾倒的紅磚,來作為我們帳篷區架高的材料,我們早上找了好多廠商,發現這家有類似回收磚塊的情形,我們有跟他談了,他也願意代替我們到災區裡面請這些受災的民眾,將他們所傾倒的紅磚運出來交給他們,然後他們會再轉交給我們。目前尋到這個比較符合(慈濟)環保回收的理念。」

原本以為災後需要用到大量建材,導致建材物價飆漲,卻因為當地餘震不斷以及災民生活貧苦,使得眼前的這些紅磚滯銷。紅磚商家山德斯先生說:「地震過後銷售停滯,因為災民依然害怕,他們不知道應該在哪裡重建, 所有房子皆倒塌。」

這也是目前讓人最無奈的現況。在毀滅與重建之間,紅磚——最顯著的一抹紅,災民珍惜卻也不知該如何運用。慈濟賑災醫療團現階段希望為帳篷區,墊高防雨季淹水。傾倒的紅磚或許能拿來充當建材基礎,但以環保循環利用的價值出發,墊高災民的生活尊嚴。

憂傳染病肆虐 醫療關懷不停歇


除了改善居住環境,目前因氣候潮濕悶熱,在尼泊爾地震災區裡的有些孩子得到皮膚病,甚至集體感染「病毒性軟疣」,看了令人相當不捨,慈濟醫療團醫護人員得知後相當關心,前往帳篷區診療。

一走進帳篷區,發覺白天的溫度超過三十度相當的悶熱,而這地上經常下雨,水氣透上來在悶熱環境,加上潮濕的空間,使得病菌滋生得相當快速。病菌多環境差,加上帳篷區的水源缺乏,小朋友要洗澡很困難。巴塔普受災兒童說:「我四天前有洗澡。」而另一位孩子就沒那麼幸運了,巴塔普受災兒童說:「地震後,我都沒水洗澡。」

病菌留在身體上,孩子們擠在帳棚內睡覺,病菌一個傳一個,最後集體感染了「病毒性軟疣」,皮膚長出許多顆粒。慈濟賑災醫療團醫師黃俊卿說:「在這種比較密閉的空間,再加上接觸比較頻繁就很容易傳染開來。」

守護災區的孩子,慈濟醫療團走進帳篷關心,醫師葉添浩說:「有時候一些細菌性的感染,像濕疹那種就是皮膚,會有輕微的發炎、會癢。」

主動看診,提供藥品,醫師在帳篷區把關防範傳染疫情。不捨孩子受病苦,慈濟人帶來的不只是醫療,還有從心底深處出發的疼惜。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張澤人、廖學信、黃照峰、林偉德 尼泊爾報導 2015/05/15)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