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其在炎熱的夏天,伴隨著汗水讓渾身濕黏不自在,許多災民在地震後無家可歸,所以無法沐浴更衣,曼索里帳篷增設一個一萬公升的水塔,政府提供用水,由居民自動自發接水管取用,讓孩子們終於有洗澡的機會。
孩子是災民中的弱勢,學齡前的孩童忍受著不健康的環境,已就學的卻因為地震所有學校都停課,而賦閒在帳篷裡無所事事,陪伴孩子走過地震後的低潮,成了當務之急。
苦悶帳篷歲月 期盼重拾書本
地震無情,帶走了家園,也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殿堂,讓許多懷抱著未來的棟樑頓失方向,甚至有許多學童在這青春洋溢的好時光,因埋身於帳棚內,而顯得無精打彩。
「如果能再繼續上學,我一定要看很多很多的書,科學的、人文的……」
Swastika Ju Shrestha是個八年級生,在學校的成績非常好,總是班上的前五名,地震後她的家全垮了,書本也壓在瓦礫裡,一個喜歡上學讀書的小女孩,現在不但沒有家了,連一本書、一張紙、一枝筆都沒有。
憂鬱著無書可讀的她,將慈濟志工送給她的紅色「平安」吊飾掛在胸前,靜靜地坐在帳棚裡望向遠方,遙想著自己上大學的願望不知能否實現?
迫不及待地等著開學的日子,期待還可以重拾書本,更期盼能夠繼續沈浸書香中汲取知識,因為她還懷抱著一個成為科學家的夢想。
新生兒衣不蔽體 志工添購新衣
地震後,關閉的學校教室成了Laxmi Keshari Khyoju和丈夫Punya Ram Khyaju及三個孩子的家,震後殘留的陰影在心中揮之不去,讓他們很害怕住在屋子裡,但是Laxmi Keshari Khyoju產後得時常餵奶,實在不適合住在毫無隱私的帳棚裡,只好惶惶不安地暫住教室。

在教室的生活條件非常差,沒有燈光也沒有水源,甫出生三日的小男嬰的臍帶還沒掉落,更沒有尿布可以替換,慈濟志工羅美珠及玉里慈濟醫院院長張玉麟,看了十分心疼,決定幫嬰兒買幾件小衣服,也協助醫治Laxmi Keshari Khyoju腳上的外傷。
慈濟志工羅美珠和蔡美玉立刻從曼索里驅車至市區大賣場,要挑選柔軟又透氣的衣服以及包巾,讓小嬰兒能在尼泊爾這熾熱又潮溼的氣候中保持舒適;Laxmi Keshari Khyoju的家境窮困,大家決定幫小男嬰買布做的傳統尿布,讓母親能重複洗滌更換,節省開銷,也落實環保。
在賣場結帳時,櫃檯小姐好奇地看這一群身穿藍衣白褲的外國人,慈濟志工羅美珠透過翻譯告訴她:「我們是國際性的慈善組織,叫做慈濟,來幫助尼泊爾,這些小衣服是要送給一個剛出生三天的小男嬰,因為他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經過翻譯後,櫃檯小姐感到非常吃驚,睜大了眼睛聽著,接著露出笑容說:「你們人真好!」羅美珠抱著新添購的小衣服,早已等不及要快快讓小嬰兒穿上新衣。
為孩子們解決用水、延續教育等等,都是慈濟志工們要思考與當下需努力的方向,為的就是不讓孩子們成為真正的弱勢。
(文:張晶玫 尼泊爾報導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