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12月16日志工早會開示】
「幾天來,一直感覺真的很冷,想到了自己所住的、穿的、用的物資都很豐富;會想到有的人房屋破了,下了雨會漏水,風一吹,牆壁遮不住風,那樣感覺又是怎麼樣?一個字:『苦』。」
證嚴上人於12月16日志工早會開示中,提及世間苦難眾多,已度、當度、未度者能有因緣接觸慈濟,人間菩薩應給予有感的幫助與關懷。
娑婆世界苦偏多 有因有緣方得度
佛陀初轉法輪,即說「苦、集、滅、道」四聖諦,實因人世間因緣造作,苦難綿延。
「苦就是世間法,佛陀說法也是第一句、第一場都在說苦,把苦的道理展開出來,我們到現在真正地感受到的、看到的不也都是嗎?所以我們要很知福;福在我們的生活中,那我們看遠一點,看到了就如在緬甸、寮國,這都是這幾天我們慈濟人在那裡,比那裡還更苦的(還有)獅子山、非洲等等,許許多多,其實無法形容。」
娑婆世界,苦難偏多,尤其在氣候不調的此時此刻,慈濟所接獲的天災人禍訊息每天都從未間斷,是否每一樁都能讓受災者轉危為安呢?
「當然,再想一想,我們能到了、接觸到了,有的人就能得救,但是受苦人多,有緣接觸的又能多少?還是回過頭來一個字『苦』——受苦人偏多,有因緣的接觸了,幫助的人的確不少;還是(更)多缺因緣,有因有緣,那才算是有福了。」
有因緣者,如同2019年9月寮國南部發生水災,臺灣慈濟接獲訊息,即便當地尚未有慈濟志工,仍派遣團隊進行勘災與急難發放;現在入冬之際,再度派遣發放團隊前往當地,進行糧食與稻種的發放。
「這一波的發放,幫助當地苦難人,不只是給予米,還是給予穀種;米是解決近期幾個月的糧食,穀種是給予他們的耕地布種的種子,期待下一期的收割,是自力更生而來的,自己種自己生活。」
救拔苦難復說法 竹筒精神米撲滿
《無量義經》經文有云:「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上人舉慈濟於2008年援助緬甸納吉斯風災之後,在當地透過發放稻種,帶動出一批本土志工,其中一位農民烏丁屯結合當地固有的善良風俗,向村民們宣導家家戶戶在煮飯時可以省下一把米另外存放,整個村省下的米集中起來約有三千多公斤,用來幫助村裡貧戶。
上人讚歎:「窮,就是帶起了心靈的富有。一把米的故事,我不斷地在提倡著,他們也一直把一把米的精神,或者是稻種收割了,還要捐一袋、半袋,都是還幫助別人,更弱勢的人。」
每餐節省一把米,並不會影響一家人的溫飽,卻可以幫助別人。這樣的精神如同慈濟創辦之初的「竹筒歲月」,是人人都可以行善,這種精神傳遞出去就是一種教育,改變人的心態。
「這一點點(善行),可以跨國教育、跨國帶動,而且教育是社會、家庭教育。我們在那裡(緬甸)也培養出了種子,愛心種子有來培訓;既是培訓,他們要守好規矩,過去的(壞)生活習慣一定要改掉,改善他們過去的生活習氣,不能有喝酒的習氣,不能抽菸、吃檳榔等等,五戒一定要守好,還要行十善,要投入慈悲利他。」
穀種發放斷苦因 菩薩種子廣綿延
志工們發揮慈悲利他的精神,在各地仔細考察苦難的成因,以及思考如何幫助。上人欣慰這一次寮國發放,志工們不僅是考慮到貧農們現在與未來自力更生的需求,給予大米與稻種,更有細微到油、鹽、糖等必需品。
「看他們(寮國村民)以為來了,(只是)輕輕幾包象徵性的給;沒想到了是真正地有份量的給,他們還是要志工幫他們搬運回家——這都是很有感覺的幫助,接受到的人很有感覺,付出的人滿懷歡喜,真正地有感覺的幫助。很感動!」
上人期待,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國境相鄰,過去在緬甸成功帶動的人文精神,也能透過這一次各國志工聯合前來發放的契機,彼此學習再帶回各自的居地撒播愛的種子。
「與慈濟有了因緣接觸,他們(受助者)已經翻轉人生,還可以幫助人;當地的企業家也可以接手了,成為菩薩種子。這造就人間菩薩,灰衣白褲就是當地的企業家,有好幾位開始知道需要的時候如何集合、有愛心人如何準備資糧、如何運送……當地人不斷地發揮愛心,當地的領導者也一一來投入了。」
親身投入,就有感受與啟發,參與寮國發放的各國志工們,前天(12/14)透過視訊連線,向上人報告心得、分享感動。上人也給予期許,希望大家持續帶動當地的種子,才能幫助更多人。
「我們生在這一代,氣候變遷,受災難的國家真的是很多。看到了在當地繼續在發放,還有我們要發放完了回來分享,這是已度、當度、未度,就是已發放、當發放、未發放的——等待我們去幫助的,這都是需要愛心綿綿不斷,小數累積成為大多數的能量去付出。」
「真的現在很需要菩薩!」上人剴切地說:「(大家)要多把慈濟如何做,已經走過了(一)百個國家,這個協助過了全球半數的國家(地區),等待我們繼續去接觸的還是很多。」
「幾天來,一直感覺真的很冷,想到了自己所住的、穿的、用的物資都很豐富;會想到有的人房屋破了,下了雨會漏水,風一吹,牆壁遮不住風,那樣感覺又是怎麼樣?一個字:『苦』。」
證嚴上人於12月16日志工早會開示中,提及世間苦難眾多,已度、當度、未度者能有因緣接觸慈濟,人間菩薩應給予有感的幫助與關懷。
娑婆世界苦偏多 有因有緣方得度
佛陀初轉法輪,即說「苦、集、滅、道」四聖諦,實因人世間因緣造作,苦難綿延。
「苦就是世間法,佛陀說法也是第一句、第一場都在說苦,把苦的道理展開出來,我們到現在真正地感受到的、看到的不也都是嗎?所以我們要很知福;福在我們的生活中,那我們看遠一點,看到了就如在緬甸、寮國,這都是這幾天我們慈濟人在那裡,比那裡還更苦的(還有)獅子山、非洲等等,許許多多,其實無法形容。」
娑婆世界,苦難偏多,尤其在氣候不調的此時此刻,慈濟所接獲的天災人禍訊息每天都從未間斷,是否每一樁都能讓受災者轉危為安呢?
「當然,再想一想,我們能到了、接觸到了,有的人就能得救,但是受苦人多,有緣接觸的又能多少?還是回過頭來一個字『苦』——受苦人偏多,有因緣的接觸了,幫助的人的確不少;還是(更)多缺因緣,有因有緣,那才算是有福了。」
有因緣者,如同2019年9月寮國南部發生水災,臺灣慈濟接獲訊息,即便當地尚未有慈濟志工,仍派遣團隊進行勘災與急難發放;現在入冬之際,再度派遣發放團隊前往當地,進行糧食與稻種的發放。
「這一波的發放,幫助當地苦難人,不只是給予米,還是給予穀種;米是解決近期幾個月的糧食,穀種是給予他們的耕地布種的種子,期待下一期的收割,是自力更生而來的,自己種自己生活。」
救拔苦難復說法 竹筒精神米撲滿
《無量義經》經文有云:「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上人舉慈濟於2008年援助緬甸納吉斯風災之後,在當地透過發放稻種,帶動出一批本土志工,其中一位農民烏丁屯結合當地固有的善良風俗,向村民們宣導家家戶戶在煮飯時可以省下一把米另外存放,整個村省下的米集中起來約有三千多公斤,用來幫助村裡貧戶。
上人讚歎:「窮,就是帶起了心靈的富有。一把米的故事,我不斷地在提倡著,他們也一直把一把米的精神,或者是稻種收割了,還要捐一袋、半袋,都是還幫助別人,更弱勢的人。」
每餐節省一把米,並不會影響一家人的溫飽,卻可以幫助別人。這樣的精神如同慈濟創辦之初的「竹筒歲月」,是人人都可以行善,這種精神傳遞出去就是一種教育,改變人的心態。
「這一點點(善行),可以跨國教育、跨國帶動,而且教育是社會、家庭教育。我們在那裡(緬甸)也培養出了種子,愛心種子有來培訓;既是培訓,他們要守好規矩,過去的(壞)生活習慣一定要改掉,改善他們過去的生活習氣,不能有喝酒的習氣,不能抽菸、吃檳榔等等,五戒一定要守好,還要行十善,要投入慈悲利他。」
穀種發放斷苦因 菩薩種子廣綿延
志工們發揮慈悲利他的精神,在各地仔細考察苦難的成因,以及思考如何幫助。上人欣慰這一次寮國發放,志工們不僅是考慮到貧農們現在與未來自力更生的需求,給予大米與稻種,更有細微到油、鹽、糖等必需品。
「看他們(寮國村民)以為來了,(只是)輕輕幾包象徵性的給;沒想到了是真正地有份量的給,他們還是要志工幫他們搬運回家——這都是很有感覺的幫助,接受到的人很有感覺,付出的人滿懷歡喜,真正地有感覺的幫助。很感動!」
上人期待,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國境相鄰,過去在緬甸成功帶動的人文精神,也能透過這一次各國志工聯合前來發放的契機,彼此學習再帶回各自的居地撒播愛的種子。
「與慈濟有了因緣接觸,他們(受助者)已經翻轉人生,還可以幫助人;當地的企業家也可以接手了,成為菩薩種子。這造就人間菩薩,灰衣白褲就是當地的企業家,有好幾位開始知道需要的時候如何集合、有愛心人如何準備資糧、如何運送……當地人不斷地發揮愛心,當地的領導者也一一來投入了。」
親身投入,就有感受與啟發,參與寮國發放的各國志工們,前天(12/14)透過視訊連線,向上人報告心得、分享感動。上人也給予期許,希望大家持續帶動當地的種子,才能幫助更多人。
「我們生在這一代,氣候變遷,受災難的國家真的是很多。看到了在當地繼續在發放,還有我們要發放完了回來分享,這是已度、當度、未度,就是已發放、當發放、未發放的——等待我們去幫助的,這都是需要愛心綿綿不斷,小數累積成為大多數的能量去付出。」
「真的現在很需要菩薩!」上人剴切地說:「(大家)要多把慈濟如何做,已經走過了(一)百個國家,這個協助過了全球半數的國家(地區),等待我們繼續去接觸的還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