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謙卑不慢 讓花更懂你的心

$
0
0
「心靜、耳觀才能將心中的作品插好,展現『戒定慧』,守戒、安定、長智慧,次第修行。『觀佛心,安己心』,身為佛教徒,對事項唯從『觀』了解人事物的變化,唯從『觀』才能分別人我是非。」「2016年慈濟靜思茶道、靜思花道海外專修班」早上花道第一堂課「靜觀之美」,靜思精舍德(耒來)師父殷殷叮嚀。

安佛心 觀自己

11月16日證嚴上人行腳到臺中,為海外委員慈誠主持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感恩會,學員有幸,恭逢上人精神鼓勵:「一心一志,佛心師志,長養慈悲心,走入人群要善用慈悲喜捨的心」。德(耒來)師父提到,這宛如跟大家上了一堂「靜觀之美」課程。

「安佛心、觀自己,處在慈濟團體,面對的都是好人,當被好人折磨的時候,不要計較。慈濟是訓練菩薩的道場,菩薩道難行能行,不能因為遇到逆境就退轉;心轉念頭就轉,學花的人不能嬌慢,花教人人要謙卑、縮小自己,一切就圓滿。」

德(耒來)師父的勉勵,讓來自美國紐約學員蘇素香回憶,三十四歲離開臺灣到美國讀書;在臺灣生活三十四年從不認識慈濟,到了美國後,1990年才加入慈濟會員,三年後以護理專業投入人醫義診,並於1996年受證慈濟委員,1998年承擔人醫醫療幹事,並連續承擔二十年後才交棒給新人。

喜歡花藝的蘇素香於2013年承擔起社教推廣幹事,從中發現自己要從心學習與花對話。在「清雅之美」花道課程中,吳佩瑛老師用一株劍山,教學員插出分株來,希望同處在一個點的兩個個體,要相互禮讓尊重。

「人常常要將自己的好展現給別人,卻忘記給對方空間,無形中就相互阻礙。」蘇素香聽到吳佩瑛老師的提醒,讓她感受到,「不能一味地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看待,導致對方無法接受。相對的,分株也要相互禮讓,才有足夠的空間展現它的美。」

花與法 融入心


「薰法香」時,蘇素香聽到上人在靜思晨語中講到《法華經.藥草喻品》。「三千大千世界山川谿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密雲彌布。」花草種類千百種,有如眾生根機都不一。蘇素香想到,當自己與花草對話時,把它們擺在適當的位置,發揮最亮麗的那一面,就像在人群中與人和平相處的道理一樣。

「因為我執,堅持己見,常常與先生起衝突。」蘇素香反省自己,過去常為了政治議題及很多不同的觀點,和先生的爭議不斷,彼此鎖住了自己。

「把自己的知見擺在謙卑的位置,用觀心的態度去傾聽先生心中的聲音。」蘇素香不否認,受高等教育的先生也給予很多正向的觀點,對她走在慈濟路上及人群中有很大的幫助。

「好在這幾年學習花道、薰法入心,與先生有了全新的共識。」蘇素香願意繼續將上人的法運用在生活中,希望未來的一天,先生也能披上志工服,投入志工行列。

蘇素香發願要更精進努力,讓「花與法」融入生活中,並將所學帶回美國紐約僑居地,期待招募更多有心人士,共同耕耘寬廣福田。「學花的人不能有嬌慢心,要謙卑縮小自己,要讓花懂自己的心。」蘇素香再次提醒自己,要謹記德(耒來)師父的指導。【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淑懷 臺中報導2016/11/13)

法身相應 結緣眾生

$
0
0
【證嚴上人11月19日雲嘉歲末祝福開示】
「我覺得好在啊!好在我已經用這麼多年的時間,開講《法華經》,你們看多寶佛,只是發一個願,哪個地方講述《法華經》,寶塔就會現前,在那講《法華經》的道場,這就是寶塔,浮現在靈山會。」

歲末祝福行腳,證嚴上人11月19日來到雲林聯絡處,向雲嘉慈濟人表達祝福問候之意,隨即與大眾分享這趟行腳前,晨語開示《法華經.見寶塔品》的內容,述及寶塔從地湧出,佛陀弟子面面相覷,多寶佛在寶塔中發聲,表明他為聽《法華經》而來,勉勵在場大眾把握時間,積極薰法香入法。

集結佛陀所說法 大愛廣布遍全球

「佛陀就(告訴弟子們)說,這尊(多寶)佛啊,如果是世間任何一個地方有講《法華經》,這尊佛就發願,就浮現在那個地方,但是一定要將分身佛,都要集合過來,釋迦牟尼佛的分身佛的法身就是法,我們常常說,法身、法身,其實法身就是佛所說出去的法,我們接受來應用這就叫做法身。」

多寶佛要等到釋迦牟尼佛將所有的分身佛都集合起來時,才會把寶塔的門打開,讓大家看到他的全身。而上人開示〈見寶塔品〉時,正值2016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前後,來自全球二十個國家地區、六百二十位學員,以及五百六十位工作人員齊聚花蓮靜思堂,上人闡述這就有如釋迦牟尼佛將分身集合在一起,大家精神理念相同,回來互動、截長補短,取優點、補缺點。

「那個時候,我正在講〈法師品〉、〈見寶塔品〉,感覺這些醫生不都是佛的分身嗎?各國的慈濟人不就是將佛陀的法用在全球,播種在全球,在全球不斷一直成就種籽發芽,茁壯起來,變成小樹,然後成大樹,大樹開花結果,可以不斷開闊撒出去。」

小善點滴匯江海 淨化人心啟發愛

上人以〈2016慈濟大藏經〉影片中,全球各地慈濟人付出的事蹟為例,擇要陳述慈濟人如何在全球有如分身佛般,運用佛法付出的成果。

「國際間我們做很多,印尼、馬來西亞也好,竹筒歲月很大力地在推動,印尼一月,收回來的竹筒歲月四十幾萬支啊!他們推動在每個企業家的公司團體都放竹筒,每個公司很樂於鼓勵員工,將慈濟的人文帶進他們的公司。慈濟人如果進入公司就給竹筒歲月,公司的人會分享慈濟在國際間所做的事,公司的員工就會發大心,覺得老闆有善心,大家要更認真,一天一個銅板,大家覺得很歡喜,可以救到國際間,所以公司的品質會改善,人人可以參加竹筒。」

竹筒歲月的愛心推動,印尼如此,馬來西亞也不遑相讓。2013年慈濟多國董事會上,因為上人一句「大馬連心,愛鋪滿地」的鼓勵,讓全馬來西亞從不到三十萬的慈濟會員,一年時間增加到百萬會員,迄今已經有兩百多萬的會員。

「他們說,師父說,這不是為了錢,是為了淨化人心,讓人人啟發愛、一念善,這是最大的目的。一滴水可以流入大海,成為大功德海,為社會、為人間來造福,能夠將這個地方,可以向國際間去救,這是大家最虔誠的心願。」

以工代賑復家園 帶動鄉親迎未來


從2016年1月的慈濟事,上人續談到厄瓜多當地時間4月16日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後,如何從原本當地並沒有慈濟人,卻因為地震賑災的因緣,震出了當地的種子,並且幫助他們恢復家園的過程。

「將近二十年前,一位黃(鉞凱)居士,他回來靜思生活營之後很感動,回去之前跟我發願,他要在厄瓜多布善種子,要開始做慈濟;但是一回去,事業一忙就忘記了,一直到4月地震,終於訊息來了,寫mail來,(靜思生活營時)我媽媽(師嬤)剛好來精舍,他跟她合照一張相片,他將那張相片Line過來,證明他二十年前真正來過,他也說很懺悔,發願的事回去並沒有做到,現在(厄瓜多)有災難,希望慈濟可以去幫助嗎?」

有了這樣的因緣,美國慈濟志工得以結合厄瓜多臺商黃鉞凱的協助,進入厄瓜多勘災、發放,並推動以工代賑,幫助受災鄉親重建家園。

「慈濟人到了,拿出經驗,跟政府縣長、市長分享菲律賓海燕颱風,我們怎麼去救濟,(獨魯萬)那個城市宣布要棄城了,慈濟去了之後,怎麼救起來,現在已經是很繁榮的都市。葛濟覺居士將這個過程和錄影帶給他們看,那些縣市長說,喔!這件事情在國際間有聽過,慈濟在那個地方做以工代賑,既然是你們做的,很感恩!可以在這裡帶我們。」

在徵得當地政府的同意後,慈濟厄瓜多賑災團隊開始在維和港市等五個城市帶動以工代賑,清理家園。

「看他們(受災鄉親)那幾天拿著掃把也很快樂,每天打掃,每天有錢可以拿,他們很守規矩,這是救濟的以工代賑,時間不能偷懶,大家要認真,要打拼,喊口號,一分鐘都不可以浪費,所以很快速。」

以工代賑的成效顯著,不僅恢復家園的整齊,也帶動起當地鄉親積極振作起來的精神,對未來生活重燃希望。

居安思危勤造福 結好人緣促祥和

然而,全球天災人禍不斷,還有許許多多的苦難持續在發生,就如敘利亞難民問題的解決,仍有待努力。

「我們在平安的時候,要居安思危,要造福啊!社會祥和,國家才會很平安,人人才能安居樂業,要不然難民啊,救災的工作還是很長久、辛苦,現在還在進行中。不過要告訴諸位,我們走過半世紀,救濟過半個地球的國家數,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遠,要做的付出,還需要我們的國家還很多,所以期待人人要『法脈勤行道,宗門人間路。』」

蓮花出汙泥而不染,五濁惡世的當代,正是需要人間菩薩付出的時候。

「就是因為是濁世,蓮花才能盛開,蓮花要有淤泥才能開得漂亮,淤泥也因為有蓮花才會有人去欣賞,所以淤泥是因為蓮花而美化,蓮花是因為淤泥綻放開來。所以現在雖然是五濁惡世,五濁惡世就是菩薩出現的時候,就是『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現在要大家用心,除了要為人群付出,造福人間結好緣,同時也要聞法,才知道道理,知道在做什麼。」

上人再次勉勵大眾,「佛教徒不是只誦經,『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典就是要鋪一條路,讓我們走不會錯,讓我們可以走入人群的路。我們要很清楚,不是念經就可以消災,大家要有因果觀,過去生帶來的業,今生要很甘願的受,要多造福,受到什麼困難,因為了解法,用心開意解,這叫做解脫,自然我們的心就會很甘願。」

心寬念純入人間 甘願歡喜好過日

「甘願做」,多付出一天就增一天的福;「歡喜受」,多過一天就減一分的業。上人要大眾多瞭解因果觀,若能「甘願做、歡喜受」,這些都是值得感恩的事情。

「總而言之,心開意解好過日,每天把握時間多造福,培養好我們的好脾氣,那我們將來的來生、來世就自然能與人人有好緣、好感,我們就會脾氣很好。現在不是人不好,只是脾氣不好而已,所以要怎麼培養心寬念純,就是要在人群中才能培養出來,了解嗎?(眾答:了解。)所以大家要好好地『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

上人最後感恩現場大眾,祝福期待雲林、嘉義當地的慈濟志工,以及大林慈濟醫院的主管同仁,要將愛的力量更精進、更凝聚。

90嬤撿回收 賺健康享好命

$
0
0
凌晨三點多,天色未亮,大地靜寂無聲,雲林西螺鎮下湳里的鄉親還在酣睡中,一家舊式三合院的大廳已亮起燈光。八十九歲的程廖邁躺在床上,腳甩一甩、手甩一甩,手腳交互甩……

做完伸展操,程廖邁起床開始忙上忙下,燒香、誦經、做早課,用過早餐,趁著朝陽剛出來,天氣還很涼爽、空氣新鮮,她手腳俐落踩上腳踏車,快快樂樂出門去做回收。

慈濟有大愛 不分海內外

大約十年前,程廖邁看到同村的陳彩雲做慈濟,來到村裡撿回收,說要給慈濟去幫助窮苦的人。程廖邁聽了覺得很有意義,心想既然是好事,她也要來做。

程廖邁說:「屈指算算,到目前為止,我做環保至少也有十年以上了;我先生還在的時候,我就開始撿回收。」那時程廖邁為幫女兒採收蔬菜,所以常利用早、晚上的時間去撿拾資源,剛開始會不好意思,總怕人家知道。

後來鄰居還是看到了,都笑程廖邁笨,勸她:「看!一撿就撿那麼多,洗得那麼乾淨,又綁得那麼紮實整齊,你不會自己拿去賣嗎?慈濟很富有了,都在救濟國外。」每次聽到這種話,程廖邁非但不生氣,反而趁機開導。

「傻人有傻福啦!如果要拿去賣錢的話,那我就不要到處去撿了,說慈濟很富有,這樣才好啊!富有,才能救人呀!國內的人是人,國外的人也是人啊!同樣都是人,為什麼還要分國內和國外?能救人比較好啊!難道你要讓人家救嗎?」因為程廖邁講得很有道理,從此以後,再也沒人敢笑她笨。

乖巧又認真 一家人疼愛

程廖邁是被收養的養女,養父母還有阿嬤都極為疼愛,要讓她讀書,她不喜歡讀書,卻喜歡工作。養父母說她很笨,如果有讀書,長大後可以拿小支筆,程廖邁說:「我力氣很大,喜愛拿大支筆。」結婚後,因為程廖邁很乖巧又認真工作,公婆、先生都很疼愛。

「我不曾跟人家口角。」程廖邁聽說吃素可以讓一個人的脾氣變好,她為了改變自己太急的個性,三十五歲就茹素,卻被養父罵,整整一個月不敢回娘家。「我養父很富有,他說吃素會餓死。我說不會啦!女兒也不是去做壞事。」程廖邁又笑著說:「養父是認為吃素沒營養,還要工作,怕身體會受不了,其實他很疼我。」

長年茹素的程廖邁體力非常好,一整年都到全臺各地去幫人插秧、種田,犁田這粗重的工作,一點也難不倒她。賺回來的錢都全數交給婆婆,「她看我像自己的女兒,我也把她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自從懂事以來,印象中,我不跟人計較,也不會跟人吵架。」

騎單車繞村 環保好樂活

程廖邁育有一子一女,兒子住在臺中,剛從海關單位退休,媳婦從事教職工作,退休後三番兩次請她去臺中住。程廖邁說,住在都市不習慣,女兒就住在附近,女兒、女婿一樣很孝順。

在鄉下住慣了,程廖邁騎著腳踏車去撿拾資源很自在,每撿滿一袋就載回家放,然後又出去撿,到九點多才回家準備中餐。中午休息後,再出去撿,常到村外去撿拾,去過新厝仔、埔羌崙、二崙邊、七座厝……沒固定路線。

騎腳踏車過馬路很危險,這讓女兒、女婿很擔心,程廖邁說:「過馬路沒關係,車子來了我就不過去,即使在趕時間也不能硬闖。」程廖邁很安慰說:「我的女兒、女婿、兒子、媳婦及內外孫都很孝順、很關心我。」

撿拾資源,如果裝滿五袋,程廖邁就會用手拉車拖到陳彩雲家,讓陳彩雲載到慈濟。後來想想,不如整理自家東廂房一間老屋子來放,就不用搬來搬去了。程廖邁於是叫女婿請來一位師傅整修屋頂,利用這房子來存放回收物並做簡單分類,回收的物資滿了,再請志工來載走。前陣子尼伯特颱風來襲,屋頂被吹毀了,地面都濕透了,女婿還主動來修繕破損屋頂。

勤招呼鄰居 勿袖手旁觀

回收的時候,只要看到要好的鄰居站在旁邊袖手旁觀,程廖邁都會跟對方半開玩笑說:「還在那邊看甚麼?不會快過來協助一下嗎?」下次,鄰居看到她,就會主動過來幫忙。程廖邁笑著說:「我這人就是很好笑,走到哪裡,大家都很好相處。」

「我再一歲就九十歲了,身體算不錯,做環保身體好,免煩惱。心裡一直想要撿多一點,看到人家在割菜,田埂上都有空的寶特瓶,隔天一大早我就去撿,傻人有傻福。」程廖邁天天盤算著,要從哪一條路線去撿拾資源。

有一天,程廖邁到一處工地,看到地面上放著一堆丟棄的建材,於是問工地管理員:「這些東西還要不要?如果要丟掉,我就要撿回家。」工地管理員看她年紀那麼大了,一定搬不動,就跟她說:「只要您搬得動,這些剩餘建材就全部送您好了。」

「既然要給我,我就搬給你看!」程廖邁聽了如獲至寶,看著那堆建材確實不少,她想,如果綁太大綑一定是搬不動,當下靈機一動,改綁一小綑、一小綑,用腳踏車分好幾趟來載,最後很順利將那一大堆建材統統搬回家去了。

搬完之後,程廖邁又去問管理員:「還有嗎?我還可以再搬喔!」管理員瞪大眼睛,看得張口結舌,讚歎程廖邁阿嬤很可愛,「老人家怎麼會有這麼驚人的體力和堅強的毅力,真不可思議呀! 」

程廖邁感覺到自己很好命,能夠榮獲2016年雲林縣模範母親殊榮,到臺北接受前總統馬英九頒獎表揚,她很客氣說:「對於孩子,我也沒怎麼教啦!只是當父母、長輩的本身要做好,孩子都會看、會學。」

既是模範母親,更是人品典範,已受證的環保志工程廖邁說:「我這輩子從小到大、到老,每個階段都很快樂,我愛人人,人人愛我。能做是福,很感恩!我還要繼續做下去,為我們的地球盡一分心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許素貞 雲林報導2016/11/20)

記得兩句 一生就受用無盡

$
0
0
「我記憶不好,上人的開示,一定要趕快寫下來,如果記個兩句也許受用不盡。」曾麗香每天勤作筆記薰法香,總是希望能夠將證嚴上人的法語記錄下來,帶回家裡跟兒子、先生分享。

心境纏縛薰法解套

曾麗香的大兒子於2008年時,因景氣低迷被裁員而失業,代步工具機車又被偷,忽然遇到種種悲痛,心念無法解開,與人互動出現問題,有明顯脫離現實的妄想與幻覺,送醫才知罹患「思覺失調症」。

兒子病苦示現,讓曾麗香「希望有一句法語能醫治他的心」,能幫助兒子恢復健康、解除諸根不具的疾苦。曾麗香單純信念,一念找尋對治兒子病根的方法,為此,她捨睡眠,每天一早出門薰法香。

求法若渴,曾麗香殷勤精進每天薰法香:「上人的法,每一句話都是很好的良藥,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人生苦難偏多,希望來生不要……」說到悲苦深處,曾麗香哽咽說不出話來,就如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第五願中--修持梵行去劫難,曾麗香因此更認真聞法修行。

接受薰法保持平靜

兒子剛發病時,曾麗香很難過不能接受,一個好好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但是她聽了上人的法,心想,也許是前輩子的因緣果報,「甘願做、歡喜受,歡喜做打八折,不歡喜做還要加利息」,曾麗香選擇用正向的態度去面對。

對記憶力不好的曾麗香來說,薰法香時,她勤作筆記,總是趕緊將上人的開示寫下來,就算只記個兩句話回來跟兒子、先生分享,對她來說也是受用不盡。薰法香中,最讓曾麗香印象最深刻的是:「聞法不能懈怠,要聽入心、做出來。多一分法,就會少一分煩惱。」上人輕輕的一句話如當頭棒喝,將曾麗香重重地敲醒,尤其看到很多人共同精進,激勵著她更要精進學習。

當年兒子發病後,經過住院醫治,出院時正逢慈濟推動慈悲三昧水懺演繹,曾麗香便鼓勵兒子入經藏,茹素、見習、培訓,期間積極參與環保資源回收、醫療志工等志工活動。目前兒子的情況已經有明顯的進步,也會主動禮貌問候人,附近鄰居對於他的改變讚許說:「加入慈濟後,整個人改變許多,變得更開朗並且散發出陽光氣息。」

為獻一己微薄力量,雖然曾麗香個子不高,說起話來也總是泛著一抹羞澀的微笑,但是她總是積極向參訪者宣導環保5R:「資源不用、少用、重複使用、修理再用、清淨在源頭大有用。」同時克服不會使用電腦的障礙,努力學製作簡報,輔助勸說回收,實行清淨在源頭。

盡本分行孝與行善

曾麗香表示:「不知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所以要把握有時間趕快做,更努力做。」曾麗香平常也會到嘉義外溪洲環保站做分類,每到中午志工們邀約曾麗香留下來用餐,她總會表示:「不了,家裡還有一百零五歲的公公,等我煮飯。」通常旁人聽到曾麗香有位一百零五歲高齡的公公,而且身體健朗,總是令人稱許她的孝順。

對於曾麗香來說,照顧公公一點也不麻煩,因為侍奉老人家的相處方式就是順從他,這樣他就會開心。因此,曾麗香總是公公永遠最佳的聽眾,雖然公公的耳朵退化重聽,和他說話都要很大聲,但是曾麗香臉部表情總是和顏悅色,因為她記得上人說過:「行孝、行善不能等。」自己也因為進了慈濟以後,有了些改變,學會以柔軟的態度來照顧長輩。

曾麗香平常要工作,也要做環保,雖然生活很忙碌,可是她心裡感覺很快樂,雖然大兒子心理健康出狀況,但是她因為薰法香而不再傷心煩惱,選擇用正向的態度面對,對於公公的照顧也無微不至。曾麗香以薰法香平復心情,消除惡習,同時選擇力行環保來助人、助大地,在菩薩道上持續精進。

(文:嘉義人文真善美 嘉義報導 2016/11/20)

蔬果車啟動 不再因貧偷食

$
0
0
大愛蔬果車計畫的倉儲地點,選擇在慈濟美國總會的環保教室,教室裡的大型家具要搬離,還有許多二手物品和書籍需要一一做分類,二十多位慈濟志工忙裡忙外,要把環保教室全部清空,改成放置物櫃和冰箱的空間,就因為捨不得有學生挨餓。

發放新鮮食物 同時照顧健康

美國南加州聖伯納汀諾是僅次於底特律,全美第二貧窮的地區,學區內百分之九十的居民是生活在貧窮線下,慈濟志工訪視發現,甚至有學童因為過於飢餓而到學校偷取食物。

因此,慈濟志工在今年(2016年)發動大愛蔬果車募款活動,希望能運送新鮮食物給需要的學童。11月20日將進行首次發放,而為了放置食物,志工將慈濟美國總會園區的環保教室改成倉儲空間。

慈濟志工李崇德說:「因為這是一個雛型,我們今天把它做範例出來,範例出來,我們不必再花錢在外面(租),我們把這個先做個模式出來,如果將來真的有需要,才會去租大倉庫。」

美國慈濟志工今年(2016年)年初發起募款活動,預計一年能幫助五萬二千個家庭。慈濟志工林志隆說:「我們除了照顧他肚子不餓之外,也想要進一步照顧他們的健康,所以這次我們發放的食物,占多數的部分是新鮮的蔬菜、水果。」

謹慎倉儲運作 弱勢家好過節

不同於食物銀行的發放物資,大愛蔬果車所發放的食物以生鮮食物為主,因此倉儲的運作需要更為謹慎。

慈濟志工林志隆說:「訂進來的蔬果,我們就用一天、二天的時間,做初步的清理,再用一天的時間做包裝,再隔一天就會直接送到照顧戶的手上。」

首次大愛蔬果車的發放,將在印弟安泉高中舉辦,期待在感恩節到來時,能讓這些弱勢家庭的餐桌上,都能有豐盛的菜餚。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葉晉宏、羅亮雲、廖玉茹 美國報導2016/11/16)

大地醫王 演繹藥師如來願

$
0
0
平時於社區勤做環保的老菩薩們,在2016年的雲嘉歲末祝福感恩會中,承擔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第二願「開曉事業願」。這群年老的環保志工把握機會上臺演繹,雖然因為年長要背誦經文有些困難,但仍勇於配合。

做環保 化自卑為力量

環保志工林劉珠及李劉識一同搭遊覽車抵達,林劉珠頭髮斑白表情愉悅,她每年最期待的就是來看證嚴上人這個時刻,只要收到上人的福慧紅包祝福,她就會覺得,再辛苦的環保分類都是值得。

住在嘉義縣梅山的林德霖也藉此盛會,分享他的人生故事。母親往生那年,林德霖才二十五歲;遭逢喪母之痛,父親希望他成家立業,幫他物色外籍配偶結婚。孝順的林德霖聽從父親的安排,珍惜異國的情緣。可是不知何原因?五個月又四天後,太太就悄悄地跑掉了。

林德霖回憶起這段傷心往事,不禁潸然淚下,關閉自己不想與人接觸。很長的時間,林德霖仍然無法走出痛苦,自卑感也愈來愈重,甚至起了尋短的念頭。

幸好遇到慈濟志工,近兩年多的陪伴與關懷,林德霖走進梅山環保站,一踏入就深受感動。他看到每個人都很拼命地忙碌工作及彎腰做分類,不怕手髒也不怕物重,很認真又很快樂的樣子;還看到八十多歲老菩薩也在做,林德霖勉勵自己:「有能力也要回饋,把自卑化為力量。」

林德霖的故事就如《藥師經》偈文裡提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只因無明多蔽障,無盡煩惱百萬千。」幸有一群發心立願的菩薩,願走入苦難的眾生心中,拔苦予樂。志工接引林德霖走入環保,他從付出中得到自信與力量;當下他向上人發願:「要茹素,為環保、福田認真地做事。」

大幸福 為大地付心力

已高齡八十多歲的環保志工鄭劉日,自職場退休正苦無事情可做之時,剛巧大林慈院成立,於是投入志工的行列,鋪連瑣磚及做環保。這次上臺演繹讓他非常的緊張,因是頭一次參與,但經志工們的鼓勵與教導,鄭劉日演繹得非常歡喜。鄭劉日更欣見兒子即將受證為慈誠,心中的喜悅不可言喻,前一晚更歡喜地睡不著覺。

目光炯炯的郭碧雲在法海區演繹,她注視著螢幕上的經文,認真詮釋其中的意涵。過去曾受紅斑性狼瘡所苦,孝順的她帶著患有失智症的婆婆一起到環保站付出。令人意想不到,因為做環保常常流汗,紅斑性狼瘡竟然不治而癒,婆婆也因接觸人群,失智情形也漸好轉。

郭碧雲一直希望婆婆也能到斗南接受上人的祝福,但因婆婆最近病情不穩,無法參與,郭碧雲感到有一些遺憾,但她自己能參與歲末祝福接受上人的祝福,內心仍有無限的感激。

歲末祝福最令人期待的時刻,弟子恭敬領受證嚴上人的福慧紅包祝福,更把握因緣靜心聆聽上人的智慧法語。上人讚歎環保志工,「不僅身體健康、智慧更健康;身心健康就是人生大幸福,科技的發達迅速傳法,感恩環保志工為大地付出,護持大愛臺。」

今年歲末祝福以《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為主軸,藥師如來的悲願無量無邊。環保志工是大地的大醫王,拯救受毀傷的地球;教師是學生的大醫王,開啟學子的智慧之光,照破黑暗的無明。人人付出一分心行善助人,為人世間帶來祥和。【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淑麗 嘉義報導2016/11/20)

濁世無染 信堅願滿

$
0
0
【證嚴上人11月20日雲嘉歲末祝福下午場開示】
「感恩安和樂利的生活,知足,要時常善解、包容。還記得這幾句話嗎?過去的慈濟人不也背這幾句話嗎?善解、包容、知足、感恩。」11月20日下午在雲林聯絡處,證嚴上人為雲林、嘉義兩地完成培訓的新委員、慈誠授證。面對著這一群純樸良善的弟子們,上人細數著今日以來的感動。

閱歷豐富視為寶 心志堅定解外惑

每當上人全臺行腳之際,每到各地分會或聯絡處等分支據點,在地志工、會員總是歡喜恭敬迎接;尤其對上人開示拳拳服膺的老菩薩們,他們平時做慈濟、整理資源回收,一看見滿心掛念的師父「從電視中走出來」,總忘我地上前請安、話家常、說慈濟。

「我下去(開示)的時候,有九十四歲(老菩薩),我進來的時候,她也站在我要進去的門口,拉著我的手說,『歡喜、很歡喜,師父我看到你很歡喜,歡喜啊!』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她幾歲,不過很有力道。旁邊就有師姊說,『好了好了,師父的手會痛。』但是她就是很歡喜,我也是痛得很快樂,可見她身體健康。總而言之,她就是很快樂,很歡喜,她(體態)很挺,一點老態都沒有,就是很健康,這就是我們雲嘉的特長。每一次來都會看到環保菩薩那樣的勤,很殷勤、很努力,真的很令人讚歎。都是每一個人家的寶,看了也是很感恩。」

長者因為生活閱歷豐富,被視為社會之寶,慈濟中也有許多老人家儘管學識不高,面對質疑之時,卻更以堅定的身行與智慧言語來應對化解。

「早上的老菩薩(程廖邁),再一歲就九十歲,看她騎車載環保,她身段體魄,每天一大早四點就是準時醒來,醒來就開始做運動,然後就開始做環保,好有智慧哦!很多人都會說她,『你很傻,你撿一撿給慈濟,慈濟很有錢了,妳還撿給慈濟。』她說:『慈濟有錢才能救人啊!』對方又說:『慈濟都在救國外,沒在救臺灣。』她就回答:『國外不是人喔?』」

上人讚歎程廖邁阿嬤的智慧與胸襟,「這兩句話很有智慧,『有錢才能救人啊』,對啊;『國外不是人喔?』是啊,國外是人。」

每日一善誠祝福 難童受教展希望

慈濟五十年來,曾在九十六個國家地區展開慈善援助工作,佔全球一百九十七個國家的半數。上人感恩這都是點點滴滴的愛心累積出來的能量,才能持之以恆地救助窮困。

「全球一百九十七個國家,我們踏過的國家是九十六個國家。都是人人發心,每個月你們去收會費,大家發心一個人一個月多少啊?一百元,一個人平均每個月都是一百元;一天多少錢啊?三塊三,一天只要省三塊三,我們可以救濟天下苦難人。」

一天三元,代表的是一分善念、一分祝福,匯聚起來,就能給遭逢天災人禍的苦難人援助與溫暖,儘管彼此素不相識,但這就是人道精神的展現。

「去年(2015年)在土耳其,之前已經有許多的難民進入土耳其,有地位、有名望的、有背景的都可以進入土耳其的首都,但是還是稱為難民。胡光中居士陪著敘利亞的祖麻教授,還有土耳其的教育部長,還有土耳其的市長專程來花蓮為孩童請命,希望慈濟能幫助這一群(難民)孩童。看到他們報告這一群孩子在土耳其那樣的生活,苦啊!一談到苦,他們都哭,四位健壯的、剽悍的鐵漢,那樣的柔情,在我的面前哭得我拿衛生紙給他都來不及,我乾脆整盒都放在他們前面,隨便他們抽取。」

由於難民在土耳其能短暫停留,於法卻不能工作,全家的生計只能靠著未成年的孩童在工廠打工;然而,工作環境不健全、工時又長,孩童也被剝奪了就學的機會。土耳其慈濟志工糾合眾緣為他們開辦滿納海難民學校,發放生活津貼,幫助孩子重回校園。

「那樣小的孩子,七歲開始到十一歲以下,你想,假如讓他這樣家庭經濟壓力、生活壓力、做工的壓力,經過那樣逃難的積恨,那樣的恨與仇,這樣仇與恨的種子在心中裡埋著,長大會變成怎麼樣?不希望這樣的種子在孩子的心裡存著,鼓勵他們說,讓孩子上課,我們付學費,看一個家庭幾個孩子打工,他們賺多少錢,是兩個或是三個,打工讓家庭可以生活,我們就這樣的幫助他,貼補他的家庭,讓孩子可以上課。慈濟請老師,學雜費我們來負責,讓孩子平平安安的安心上課,快快樂樂的受正式的教育,哪怕將來他還可以回國,有學籍的,回國還是按照他的學籍在上學,不會耽擱到他受教育。」

竹筒歲月募善心 點滴奉獻存好念

同樣的一人一善念,在這一群接受慈濟幫助的難民孩童身上也能看見,當2016年臺南發生大地震、臺東被尼伯特颱風侵襲時,這一群敘利亞難民學童都主動捐款,希望回饋慈濟、回饋臺灣。

「知道是臺灣來幫助他,臺灣在臺南發生了地震,他們要回饋,兩千多位的孩子會合起來,幾天後累積了五萬元。臺東的風災他們再次捐款,陸陸續續的,一共二十多萬,有三十多張的收據,由胡光中帶回土耳其去。捐二十多萬呢!所以這點點細細的錢,不要輕視。」

竹筒歲月至今,慈濟募的都是善心善念,這是人性最大的資產,並不在於金額的多寡。

「有一位老人家,看到我們的委員就說:『師姊,我最近退休,沒有在工作了,我現在是領老人金呢!』『(委員問)那你領多少?』『(老人回答)三千多而已。』她(委員)就說,『三千多,那你可以捐多少?』聽她這麼說,(老人)就說:『我一個月五十啦。』五十也很好啊!我不是要你多少錢,我是要你這念好念,造福的心不要斷掉,本來繳一百,現在五十也很好。」

長期關懷愛不斷 四大齊全護身心

面對質疑,上人循循善誘,鼓勵大家提振信心,要相信自己選擇的道路。

「問各位菩薩,你們是不是很忙,是嗎?是,為什麼忙?做什麼在忙啦?辦活動。你們的活動都去觀光是嗎?不是。要不然,你們都是在做什麼啊?是啊,我們在社會上這樣的忙,社區的活動無不都是社會教育,無不都是慈善,我們慈悲等觀、人人慈善,我們所有的社區不管是貧困,或者是孤老,或者是……」

慈善訪視要做到長期關懷、定期訪查,要把社會愛心親自送到,也會送到最適切的地方。

「我在彰化聽到他們的訪視,人人慈善,資深的委員每個月都要去關心照顧戶、關懷戶,都是挨家挨戶社區這樣走,要是看到一家人好像需要醫療的問題,或者是需要醫師的診療,馬上回報當月的訪視組,也有人醫會作伴去往診。」

慈濟以慈善為根本,所發展的四大志業都是照顧人的身心靈,每一位志工或職工都是全心奉獻,無私投入。

「還有環保,我們不只是愛人,我們還要愛護地球。教育也不停歇,教育也有在社區健康的教育,也有在社區心靈的教育,我們院長和副院長、還有我們全院各科室的(同仁),有假不是去遊山玩水,他們是去幫老人打掃房子,他為什麼可以這樣親自為這些苦難人去付出?就是至誠的心去付出,那種慈善、醫療結合,而且教育、慈善跟醫療也是很結合,尤其是人文教育。」

蓮花出淤不染塵 濁世入群結好緣

第一屆「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11月19日在高雄舉辦,上人等五十一位法師獲獎,靜思精舍德勷法師代表受獎並致詞,也有許多慈濟志工前往觀禮。

「我聽到慈濟人一到場,比丘尼的大會,萬餘人在那裡,很多人就說,一看就知道是慈濟人,慈濟人特別有氣質,這都是長期的教育,練出了我們自己落落大方,很有威儀、很有規矩。各位菩薩,愛的力量是要打從內心的誠懇,所以我們的氣質不是假的,我們有很誠的付出,這就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也是佛教的一個團體。我們的法脈就是靜思法脈,我們已經正式傳法脈,我們正是傳法的宗門。」

慈濟人的氣質來自於接受佛法的薰陶與涵養,即便是跨越了種族與宗教,在海外希望成為慈濟委員,都需要經過培訓。然而培訓的過程,並非在於取得身分,而在於確認自己願意佛心師志,承擔起如來家業,為天下挑米籮。

「今天幫你們授證,胸前的蓮花表示出汙泥而不染,因為現在的時代很汙濁,五濁惡世,蓮花是出汙泥而不染,所以胸前的蓮花,我們的心要跟這朵蓮花一樣,因為汙濁的泥而綻放,所以蓮花可以開得很美。還有你們胸前掛的佛心師志,我們開始要有佛的心,就是大慈悲心;師志就是行菩薩道,佛法就是要教人走入人群中,去造福人群,去結好緣,這叫做六道行菩薩行,就是叫做菩薩道。」

慈悲堅心菩薩道 心無染汙願圓滿

慈濟菩薩道是在人群中修正自我,以誠正信實為根基,行慈悲喜捨的佛陀教誨,結合了眾人之力,更要以合和互協的心行,對法親互持互諒。

「真的很感恩,能這樣在慈濟的團隊裡,要『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悲智雙運無量心。』是啊,心無汙染,要很乾淨,而且是很圓滿,很乾淨,菩提就是覺悟,人人覺悟的根要鑽得廣、鑽得深,要堅定的菩提心,這是菩薩願。還有我們有慈誠隊,我們有委員組,也是做人間社會事,要隊組合心為社會來耕福田,要慧根深植菩薩道,慈濟人要『合和互協』——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就是大家要大慈悲心。可以嗎?(眾答:可以。)了解嗎?(眾答:了解。)」

聽到了弟子們堅定而宏亮的回答,上人誠摯祝福每一個人願願圓滿,新年如意。

「各位菩薩,給你們祝福,祝福今天受證,同時祝福所有慈濟人愛的能量,我們一年的開始要把握時間,不要空過時日。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心願要更深入,要更堅固,行在這菩薩道上,這就是我對大家最大的期待。點燈,請大家要虔誠為自己未來的心願,要虔誠的發心立願,為普天之下虔誠祈禱平安。」

紓壓新妙方 輕鬆作禪繞畫

$
0
0
紓解壓力的方法是否能靠一支筆和一張紙而達到靜心呢?風靡全世界的心靈藝術「禪繞」是一種不需要橡皮擦,而且不需要美術背景,更是沒有對錯,完全隨著自己感覺的繪畫,禪繞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發揮的作畫,同時在作畫中紓解壓力。

體驗 不離五個元素 

禪繞藝術英文名稱為「ZENTANGLE」,是2004年由一對美國夫婦Rick和Maria研發及推廣至歐洲、亞洲,如今已有三十多個國家認識及學習。禪繞圖形來自花草與藤蔓、自然界的一切、古今的建築物構造等等,而禪繞畫的五個主要元素有點、線、半圓、曲線和圓形。

蘇美子老師是馬來西亞禪繞藝術六位認證的老師之一,11月12日受邀至馬六甲靜思書軒分享「禪繞藝術的靜心力量」,現場約三十位大人及小孩在蘇美子老師的帶動下,學習用一支筆和一張紙來靜心,透過重複繪畫,讓身、心、靈放鬆,為緊繃的情緒找出口。

分享會未開始前,透過大螢幕,蘇美子老師重複繪畫一個簡單圖案,一會兒,小小張的白紙上皆是同樣的圖案,之後她在空白的部分塗黑,一幅作品大約十五分鐘內完成。

靜心 提升自我價值


蘇美子老師表示,她在大馬推廣禪繞藝術約兩年,大約已經有五千位學生學習過禪繞畫,這些學生來自社會各階層,有爺爺奶奶、醫生、老師、藝人、特殊兒童、憂鬱症病人等,而讓她記憶猶深,是一位憂鬱症病人完成禪繞畫後,對她說:「老師,我很開心。」

為學習創辦人精神,推廣樂齡禪繞,蘇美子老師最想堆動樂齡禪繞班,因為普遍的老人家認為自己年邁,不值得投資學習。但是她分享說,雖然老人家總是推託許久沒有握筆,不會作畫,但是有些七十至九十歲仍樂意嘗試的老人家,還是能成功畫出禪繞畫,每當她看到老人家臉上的喜悅和成就感,這種感覺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讓蘇美子老師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像是活潑的小學生,或是自閉兒與過動兒等特殊孩子,在學習禪繞畫中也能安靜在一小時內完成作品。蘇美子老師表示,禪繞藝術對於人們的好處,在於身心靈皆可以獲得紓解;除了靜心及紓解壓力,禪繞也可讓畫者提升自我價值、發揮有創意,同時增加喜悅感,內觀個人心靈激發新觀點與新角度,培養專注力。

當蘇美子老師分享完畢之後,助手陳雪雯老師便以幾個簡單的圖形,告訴大家如何以簡單的「貝殼」做出春天意境的禪繞畫;而蘇美子老師也運用禪繞畫的五個元素,不斷在紙上「春天」的周圍畫上半圓代表花瓣,重複同樣步驟,之後在花瓣內畫上摺痕,及在花瓣外畫上光圈,不意會兒便完成“太陽花”的禪繞繪畫了。

定心 越畫越有信心


「原來我也會畫畫。」跟著步驟,一點、一劃、一筆,參與纏繞畫分享講座的陳淑環獨自完成了三份體驗作品。原本為了讓兩個孩子能有一個充實的假期,便先幫孩子報名假期兒童禪繞班;後來得知靜思書軒也將舉辦「禪繞藝術的靜心力量」,她馬上邀約朋友陳秀治一起出席。

陳淑環起初擔心孩子太小,無法跟上進度,後來發現年幼的兒子也能跟著一起做禪繞畫。除了自己體驗靜心的效果,她發現孩子也有一些改變,原來一開始大兒子不願意畫畫,甚至鬧脾氣。但是陳淑環唯有選擇不理會孩子,而當全場全神貫注開始體驗禪繞畫時,大兒子也自己拿起筆紙開始畫畫,等作品完成後,他還主動告訴陳淑環下次還要再來參加。

而受邀來參與分享會的陳秀治,因為工作及生活的壓力讓她喘不過氣,為了讓自己靜心,這是陳秀治第一次體驗禪繞,剛開始她以為禪繞藝術就是秘密花園(SECRET GARDEN)手繪塗色書,但是透過老師分享,她分辨出兩者的不同。

雖然一開始陳秀治不知如何下筆,在跟著老師的指示,跟著一筆一線地畫,越畫越久,心就越定,越畫就越有信心。陳秀治表示,下次若心煩時,也會自己拿出紙、筆做禪繞畫,讓心靜定。【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郭齡璘 馬來西亞報導2016/11/12)

公益微電影:有一種等待

$
0
0
【新聞稿】《有一種等待》是由歐陽娜娜義務擔綱女主角的公益微電影,同時也是歐陽娜娜的第一部微電影。這部在11月22日週二傍晚五點到五點半,於YAHOO!雅虎奇摩首頁首播的微電影,描述一位罹患血液疾病的重症少女,一直在等待一位能夠救她一命的人。

雖然僅有萬分之一的機會能配對到,但其實只需要經過簡單的抽血,就可以讓等待配對的重症病人多一個重生的機會。為了喚起民眾以行動援助這一群正在與生死拔河、岌岌可危的血癌病人,一群熱心又有影視背景的志工,自發性募款籌拍了這部微電影。

當歐陽娜娜與家人接到《有一種等待》的邀約時,毫不猶豫就答應義務演出。拿到劇本的娜娜非常用心揣摩罹患重病少女,等待奇蹟發生的心情轉折。片中每一段青春回憶都參雜著生命日漸衰弱的病況,娜娜將不放棄生命、堅強求生的少女心事,完美詮釋。拍攝過程中,就算導演要娜娜直接跌坐在地上的一灘水裡,她也毫不遲疑地隨著劇情發展就坐了下去。娜娜在片尾表示,等她滿十八歲,一定要來參加建檔,「雖然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天的時間,但可能幫助到的是他們的一生!」

「加油!再等一下就會有了。」第一時間答應義務演出的林嘉俐,雖然沒有正面露臉,但這位眼睜睜看著孩子的生命正一點點消失,崩潰卻要強裝堅強的母親,每句臺詞、每一個背影、每一次奔跑,都讓人鼻酸。體育主播馬浩然跨界演出主治醫師,就算有醫術,卻也只能無奈面對病人家屬一次又一次的期待落空。

知名導演林立書與紀錄片電影導演林君昵二位,不計酬勞,帶領拍攝團隊,雖然立書導演因為要照顧家人而短暫請假,但從開始籌拍到外景與後期製作,立書導演都沒有缺席,一直從旁指導與關心!

這部集合了志工與影劇界愛心的公益微電影,籌拍背景有著不為人知的憂慮,平均每個月都有三百位左右的血液疾患病人,透過全世界的各移植醫院,將病人的HLA樣本送到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尋求配對。光是臺灣的病人,每個月就新增三、四十位在等待配對。

近一年來,臺灣醫界發現血液疾病患者要等到非親屬配對,並成功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日漸困難。根據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統計,去年(2015年)一年初步配對後的拒捐率約48.25%,比過去41%到44%,高出4個百分比。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個資法的推行,慈濟無法再透過警政單位的協助尋人,導致初步配對到卻失聯的人數,從2011年的145位,到2015年增加了二倍,人數高達498位。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同仁與各地關懷志工,莫不憂心忡忡。

去年無端發酵的消慈風波,更增加募集志願者建檔的困難度,過去一年願意捐出10 C.C血液參加建檔的志願者,比起往年幾乎少掉了一半。全世界的骨髓庫每年都需要募集新的志願者,這是因為造血幹細胞「配對捐贈」是有年齡限制。在臺灣,一般民眾於45歲之前,可以參加驗血建檔,但滿56歲生日之後,就不能夠進行配對與捐贈。目前在慈濟骨髓資料庫四十多萬筆的建檔資料之中,就有11% (約四萬五千多位)建檔者已經屆滿56歲,無法配對與捐贈。

為了募集更多年輕的志願者,全臺灣慈濟志工總是在傍晚下班時間,不論晴雨寒暑,到各大賣場周圍、捷運站、火車站、夜市附近,拿著造血幹細胞捐贈的宣導牌與傳單,不辭勞苦,或蹲或站對路過者詳細說明,就算被拒絕、被驅趕,他們也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宣導「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機會。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是臺灣唯一的骨髓資料庫,雖然是政府委託慈濟成立,但不屬於公家機構,也沒有接受任何公家的補助。為此,幾位志工才會自籌經費,並邀約影視團隊拍攝製作這部微電影,呼籲大家把握可以救人一命的黃金時光。

現在醫界大多採用「周邊血造血幹細胞捐贈」的方式,符合HLA配型的捐贈者,不需進入手術室就可以完成捐贈,其過程類似捐血小板,捐贈者只需要半躺半坐在舒服的椅子上,藉著「血液成份分離機」直接分離出救命的「造血幹細胞」,就可以完成救人的任務。

期待大家挽起衣袖,捐出10 C.C 血液,您的驗血建檔,讓萬分之一的重生奇蹟,多了一個愛的希望!

【公益微電影:《有一種等待》】
《有一種等待》由歐陽娜娜義務擔綱女主角的公益微電影,現正熱映中……https://goo.gl/Y8lqNi

每個月有三百多位血液疾病患者尋求配對,雖然僅有萬分之一的機會能夠配對到,請給病患多一個重生的機會。

預約參加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活動:https://goo.gl/Bw5Kz0

若您已參加過建檔活動,請您提供完整的最新聯絡資訊,讓我們更新資料庫,當病患有需要時,可盡快與您取得聯繫。https://goo.gl/dAvXxR

不怨賭夫 苦難成訪視智慧

$
0
0
訪視中個案顯示的苦,對陳喜久來說都是自己曾親身經歷過的,每當有人問起她為什麼能有那麼多的耐心?陳喜久總會說:「不管是家庭或身體出問題,每一樣我都事先預習過了,我會去同理他們,更用證嚴上人的法來處理、對治。」
掌上明珠嫁做人婦 生活不再幸福


滿頭華髮的陳喜久回想往事,輕輕地述說著孩提時代幸福的過往,她的父母分別是日據時代的公務員與教師,因為家中只有她一個孩子,所以集寵愛於一身,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照理來說,她應該是很幸福的,但就在結婚後,陳喜久的生活有了截然不同的改變。

因進入臺電公司上班,陳喜久結識了富有音樂才華、卻有賭博惡習的先生。直到婚後發現自己的手環、項鍊等貴重物品通通都不見,才發現真的沒辦法改變先生。陳喜久說:「那時的我太年輕、不懂世事,當時也沒上人的法來度我,所以我選擇放棄他、隨便他。」

陳喜久對先生的失望與放棄,並沒有讓他覺醒,反而讓先生變本加厲。先生在外面欠了賭債,黑道上門討債揚言要殺他,到後來無法收拾便逃到臺北去藏匿,棄家庭於不顧,留下陳喜久獨自面對龐大的債務,甚至還曾被恐嚇要將孩子帶走。那時,陳喜久承受的壓力非常大,生活一路走來伴隨著壓力,總是跌跌撞撞的。

生活壓力兒子離世 自己也生重病


在幫先生還債的過程中,陳喜久曾經兩次離家出走,還一度想自殺,孩子是支撐她一路勇敢走過來的動力。所以,當兒子在1996年癌症往生的時候,對陳喜久的打擊相當大,她說:「我對兒子的期望其實相當深,他是家中的獨子,我認為應該要讓他了解家中的情況,也希望他不要步入爸爸的後塵。」

太多的期望加諸在兒子身上,兒子於是開始叛逆,高中生涯是一間學校換過一間。好不容易五年後高中畢業了,在陳喜久的安排下,兒子進到旅行社上班,在交際應酬的環境中,染上了酒癮,最後因罹患肝癌離開人世。

陳喜久始終沒有想過,年輕的兒子會承受不住這種壓力及這樣的家庭,什麼苦都不會說,總是往自己心裡頭吞,甚至因為飲酒過量而離開人世。這樣一連串來自家庭的壓力,陳喜久總是獨自一人承擔,壓力大到每天都得靠吃止痛藥才能抑制頭痛,直到有一天她痛到倒了下去,才知是罹患腦膿瘍。

2001年的這場病,也讓陳喜久遇到生命中的貴人陳秀惠。陳秀惠是慈濟志工,擔任陳喜久的看護,在照顧過程中看到陳喜久的苦,便鼓勵她陳喜久收看大愛臺。觀看大愛臺的陳喜久表示:「我從大愛臺電視看到,原來世間有各種苦,從中我慢慢轉換自己的想法,當想法改變後,心境上更能坦然面對生活。」

做訪視牽引一家人 三人同進慈善

陳喜久開始參與慈濟,總是專注在訪視領域,投注許多時間與心力,甚至訪視後的個案資料需用電腦文書處理,或是面對緊急個案件需要處理時,陳喜久都會請女兒蘇怜如幫忙打字,以及協助處理。陳喜久希望女兒除了幫忙整理資料外,也能從打字中有所感受,因此總是請女兒將每次的訪視資料謄打建檔。果然在耳濡目染下,蘇怜如體會很多,也時常與母親討論個案狀況,成為媽媽的好幫手。

2015年蘇怜如也培訓受證,在慈濟道路上跟著媽媽追隨上人的腳步。蘇怜如由衷地佩服媽媽:「慈濟路難走卻用心走,媽媽不畏挫折投入訪視這區塊十二年,如今自己受證就義不容辭承擔傳承工作。」

除了女兒之外,陳喜久還帶著孫女陳穎萱參加訪視或慈濟活動。陳穎萱一路從慈濟幼兒園啟蒙,隨後進入慈濟小學,可能是在慈濟的氛圍中學習,也或許是因為在慈濟活動中耳濡目染的關係,孫女陳穎萱比同齡的孩子更多了一分慈悲與同理心。

陳喜久回想起曾有一次,在一個很冷的冬天,她帶著孫女與志工們去關懷一位老婆婆,老婆婆的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當大家進屋時,看見老人家只穿了拖鞋坐在輪椅上,陳喜久便請同行的志工去找襪子來幫老婆婆穿。但是,當大家在老婆婆的家中遍尋不著時,孫女陳穎萱脫下她自己的襪子,跪下來幫老婆婆穿上。

當時陳喜久看到這一幕,她問自己:「我是付出嗎?」從孫女對老婆婆的關懷中,陳喜久明白,其實在付出的當下,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得到。

回首來時路,雖然先生的不良習性讓陳喜久吃了不少苦,但也讓陳喜久體會到何謂業力的牽引,她說:「以佛法觀點來說,我認為先生是來教導我的,教導我慈悲不能沒有智慧,更認為他是來成就我、教育我的。」

現在的陳喜久在慈濟路上,除了有女兒蘇怜如的扶持,更有孫女陳穎萱的陪伴,在訪視過程中把握光陰聞法,在人群中力行體悟,從前自己經歷的苦難,讓陳喜久多了同理心,能夠陪伴苦難中的人走出陰霾,重新擁有歡喜久久的人生,就是她最大的喜悅。

(文:臺南人文真善美 臺南報導 2016/11/20)

知恩守節 造福度眾

$
0
0
【證嚴上人11月22日臺南歲末祝福上午場開示】
「一大早還在書房裡,就已經聽到消息說,在日本福島的外海,有(芮氏規模)7.4的強震。時間那麼早,大家還在睡好眠中,突然之間,天搖地動,而且又緊接著海嘯警報出來了。可以想像,大家是多麼地緊張!」

11月22日,日本東北地區外海,在當地時間清晨五時五十九分發生芮氏規模7.4強震,氣象廳隨後針對太平洋沿岸地區發出海嘯警報,福島、宮城等六縣市共一萬三千多人緊急避難;直至中午海嘯警報解除,居民才陸續返家。

證嚴上人11月22日上午於臺南靜思堂主持授證暨歲末祝福感恩會,從清晨的日本地震,思及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的受災鄉親,不捨他們即使經過五年多的時間,仍有將近九萬多人住在臨時組合屋中,並提醒眾人人生無常,什麼事情會在什麼時間發生,都是無法預料,唯有把握當下,勤行付出。

人生無常難預料 知恩回饋同振興

「大家都常常說日本科技發達,日本很富有,日本的……等等多好,可是一旦有災情發生,而且那麼嚴重地發生,五年多了,現在還有這麼多人,住在臨時的房屋裡……慈濟人那一波投入日本的救災工作,也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早上這一回,一大早聽到,我們也已經在密切注意中。其實,今年(2016年)的地震也是很頻繁,都是強烈的地震。」

從2016年元月開始至今,印度、印尼、阿富汗、巴基斯坦、緬甸、日本、厄瓜多、義大利等地均發生芮氏規模6.0以上的地震,並傳出大小災情。其中,厄瓜多西北部於4月16日晚間六時五十八分(臺灣時間17日上午七時五十八分)發生芮氏規模7.8地震,造成曼納比(Manabi)、艾斯美拉達斯(Esmeraldas)等省份嚴重受災。

美國、巴拉圭、巴西、多明尼加等地慈濟志工動員組成賑災團,於5至6月間,在曼納比省部分縣市採以工代賑方式,邀請災民清掃災區街道,並為弱勢家庭發放嬰幼兒營養品及衛生用品等物資;後續也拜會當地政府首長及重建單位,評估中長期援助方式。

「這是慈濟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這裡的人民也是很能知恩,我們去以工代賑,他們都說:『不可以偷慈濟的時間,慈濟是來幫助我們,他們出錢,我們時間要做得很滿,回饋慈濟,人人要勤勞一點!』所以幾天後,他們的街道都亮麗起來了。」

虔誠造福弭災厄 見苦轉念心不偏

綜觀天下,天地災難偏多,到底要如何,才能讓天地之間四大調和呢?

「要用虔誠的心,多造福業,善能消弭災難,善包含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要用善的態度,用惜福的態度,對人、對事,彼此之間有愛,這樣的態度來付出。這樣才能減少資源的浪費,才能減少汙染的碳足跡,唯有就是要在大家的生活中,好好節約。」

上人舉志工陳喜久的故事為例,她的先生為了躲賭債,拋家棄子,讓她一人扛起照養孩子與清償債務的責任,兒女成了她一路勇敢走過來的動力,她也將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然而,兒子卻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求學時叛逆,工作後染上酒癮,1996年因肝癌往生。一連串的打擊,讓她每天都須靠吃止痛藥來抑制頭痛,直到她接觸了大愛臺,從不同的個案故事中見苦知福,讓她學會了轉念,也能坦然面對生活。

「本來是一個好好的家庭,心一點點的偏差,就造成債務高築,後來先生還是要躲債,重擔放給太太,要怎麼擔起來?接下來,小孩子在這樣的家庭壓力下,方向也偏差了。這就是我們平常要把心顧好,把生活顧好。好在,是人很堅強,可以這樣一波度過一波。所以,各位不怕什麼壓力有多大,只要自己能紓解掉,那個壓力就不算什麼,都是要撐過來。」

儉樸生活一念心 外援感恩臺灣愛

人人要好好守住自己的一念心,對物資要勤要儉,才不會讓地球的資源一直減少。「我們要很感恩,感恩我們的環保菩薩,感恩我們慈濟人把環保菩薩帶得很好,讓環保菩薩他們能將資源回收,細細分類,分類得好,再製出來的東西就變得很有價值。」

就如紐西蘭11月13日的地震,當地政府雖然提供災民庇護所,卻沒有提供足夠的被子給災民使用,因此向慈濟提出毛毯的需求。志工接到訊息後,趕緊設法運送毛毯給災民。這些毛毯就是眾所皆知的寶特瓶回收再製織品,正因為分類分得清楚,才有辦法抽紗,再織成品質很好的毛毯。

在非洲,知福、惜福的觀念,也隨著慈濟人賑濟的腳步,傳入本土志工心中。南非、辛巴威、賴索托、莫三比克、史瓦濟蘭等多國本土志工,將一袋袋印有「LOVE FROM TAIWAN(來自臺灣的愛)」米袋,製成手提袋,在參加受證營隊時,帶到臺灣呈獻給上人,及轉贈給臺灣外交部及農委會,也特別代表非洲受臺灣大米援助的六國貧戶,感恩臺灣之愛。

「我們送到外交部,非洲這些菩薩表達得讓外交部人員很感動,我聽說外交部的人哭得很感動。是啊!這就是愛啊,我們可以從臺灣的愛傳出去到國外,這是我們大家要很用心來付出。」

造福天下濟蒼生 上求佛道度眾生

志工的愛心點滴匯聚,為天下眾生造福,在災難發生時不止是即時幫助,還能依照不同的需要,為他們蓋學校、建房屋或是蓋教堂。這些都是需要不斷有善的力量加入,需要大家不斷菩薩招生,就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在這五濁惡世,要有菩薩在人間,這人間才會漂亮。

「你們的胸前掛的是蓮花,還有『佛心師志』,今天受證,大家要用佛心作為自己的心,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從今日起,要有和佛陀一樣的心,還要有像師父一樣學菩薩道。我們都要學菩薩道,學菩薩六度萬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今天受證,未來腳開始要跨出去第一步,這樣瞭解嗎?(眾答:瞭解。)」

五毒演繹 警醒消除諸惡習

$
0
0
舞臺上,五位演繹者戴著面具,象徵「貪嗔癡慢疑」五毒……臺南今年(2016年)新受證的慈誠、委員,藉由演繹《藥師如來本願》十二大願,希望人人戒行清淨五趣離,守持「律儀、善法、饒益」有情三戒聚,消除累世諸惡習。

藥師佛悲願 聲聲直入心


證嚴上人11月22日行腳至臺南,主持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感恩會,為七十三位新慈誠、委員授證。靜思弟子演繹《藥師如來本願》十二大願,透過演繹讓人人明瞭因果,祈願人人回歸善良自性,守戒俱慧,超脫苦難。

「但願人間皆吉祥!」是東方琉璃光藥師如來的大悲願力,希望聞法者皆離苦。藥師佛十二大願,願願都是為了眾生。這一場歲末祝福,臺南靜思弟子演繹藥師如來第三大願「無盡資生願」及第五大願「戒行清淨願」,偈誦經文句句闡述藥師佛悲願,也聲聲直入人心,而這更是慈濟志工的悲心願行。

「修福,粒米藏日月;持慧,毫芒有乾坤。」上人開示:「慈濟是修行福德的道場, 在粒粒米中歷史綿延;慈濟是奉持智慧的道場, 在微妙法中天地遼闊。」上人期望靜思弟子藉事練心、淨心進德、福慧俱足。

緣深不怕遲 願走到最後


今年(2016年)受證的侯文娟,十幾年前就加入慈濟大愛媽媽。侯文娟說:「其實自己很排斥宗教,對於慈濟卻非常喜歡,因為當時孩子還小,所以讓先生吳明霖先培訓受證。」愛家的她,等到孩子上大學了,再參加見習、培訓。

見習期間,又遇到婆婆生病,侯文娟陪伴婆婆一起度過病苦,也陪著她看大愛電視;有一次看到一位志工在醫院服務人群,往生後又捐大體,讓侯文娟很感動,心想:「自己的生命,應該要做更有意義的發揮。」剛好,社區志工王玉盆問她:「要不要繼續參加培訓?」聽了這樣值得開心的鼓勵,侯文娟毅然地答應,「我真的可以培訓了!」

自認與慈濟緣深,所以不怕路長。「慈濟前五十年我沒有參與,但慈濟往後的路,我會走到最後一步。」參加經藏演繹深入法,知道要把握當下,侯文娟謙稱自己能力不足,但願意學,她發願:「我希望做上人貼心的弟子。」

迷路的孩子 終於找到路

眾人最期待的時刻,證嚴上人為新發意菩薩授證,領到上人與精舍師父裝滿祝福的福慧紅包,眾人的心裏都有著滿滿的感動。

「福慧紅包,是上人給大家代代傳德、傳善的祝福。」略受風寒的上人偶傳咳嗽幾聲,仍精神奕奕地為弟子開示。剛受證又入經藏的黃淑玲,心裡很不捨地紅了眼眶。聽著上人引領大眾點亮心燈:「此時此刻的心念最純淨,願人心淨化,社會吉祥、天下無災。」黃淑玲很感恩上人,因為有上人,她才有機會去為別人付出。

「能做上人的弟子最幸福。」這一句真心話,是黃淑玲進了慈濟大門後的真實感悟。「因為能親見上人,此刻的心情,有如見到思念的母親。」黃淑玲哽咽地說:「好想好想跟上人說,『上人,我回來了。』」黃淑玲形容自己就像迷途知返的孩子,終於找到路,回家了。

慈濟靈山會 入法轉心輪

不管發生風災、水災、強震的受災地區,慈濟志工都及時馳援;當國際發生災難時,慈濟志工到當地賑災、發放物資,同時帶動以工代賑,讓災區重生……

因為全球匯聚愛心,「以粒米、滴水匯成的大愛,世界上一百九十七個國家,慈濟援助過九十四個國家地區的受災地區人民。祝福人人領會『修福,粒米藏日月;持慧,毫芒有乾坤』的內涵;入法轉心輪、合齊入經藏。」這是上人真心給大眾的祝福心意。

慈濟人間菩薩膚苦難,讓受飢苦和遭受天災的地區得離苦;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是現今的救世良方,祂的悲願能救天下蒼生疾苦,志工演繹第三大願「無盡資生願」與第五大願的「戒行清淨願」,「沉淪的眾生須救離,藥師的本願在濟溺,持戒的梵行才能淨化情意……」上人期望在五濁惡世、五毒熾盛的今日世界,願人人都能入法,懷抱著藥師佛的願力,走入人群,拔除眾生苦難。

世間發生災難的地球村,因為穿著藍天白雲制服的身影出現,都能歡喜有善法灑人間;當受助者盈滿感動的互動與回饋,充滿感動的紀事將化作期許與祝福的法雨,涓涓潤澤人的心田,祈願世界更淨化。【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方玉葉、李迎禎、沈雅慧 臺南報導2016/11/22)

不能少我 把使命揉進麵糰

$
0
0
清晨四點天色未亮,隱藏在巷弄內的「樸石蔬食烘焙坊」早已透露出微微亮光,曾進煌雙手不停來回搓揉著麵糰,依照客戶的訂單進行備料,展開忙碌踏實的一天。

走過人生四十餘年,幼年家境不好,曾進煌多半靠自己獨立自強,為家裡分擔家計。媽媽臨終前的一句話:「你們三兄弟要多行善,和睦相處。」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中。印象中,平日以賣肉燥飯為生的媽媽樂善好施,即使生活再辛苦,她依然樂於助人,每個月固定繳功德款給慈濟去幫助需要的人,這樣的善行間接影響著他。

惡習上身 過著迷茫生活

十六歲那年,他心中早已盤算好,毅然放棄學業,跟著大哥學習做麵包,一做就是二十二年。由於生活及工作上的種種壓力,再加上原生家庭的影響,抵擋不住外境的誘惑,年紀輕輕就學會抽菸、喝酒、嚼檳榔等不良習性。

而當曾進煌的烘焙技術已學習有成,開始當麵包師傅傳授技能時,因而結識喜好烘焙的劉玉萍,進而從師徒的因緣結為連理夫妻。

婚後,曾進煌與大哥合夥開了一家麵包店,生意相當好,每天有數萬元的營業額,但不知守本的曾進煌因一念「貪」生起,陸續又開了多家分店,以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

不幸的是,隨著食品風暴的來臨,食品原物料價格直飆漲,導致店內資金周轉不靈,種種的壓力如排山倒海般湧入,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不由自主地走進酒店的迷茫世界裡,每晚店休時間一到,鐵門一關就藉酒澆愁去,任憑妻子苦口婆心的規勸也聽不進去。

有一回,曾進煌與妻子吵架後,負氣離家來到便利商店,隨手翻閱書架上的一本書籍,終於讓他體會到所謂的「藉酒消愁、愁更愁。」喝酒對任何事情並沒有實質上的幫助,等酒醒後問題依然存在。曾進煌開始反省,這樣的生活態度對嗎?

經過一夜的思索,隔天回家後,他馬上向妻子懺悔,決定重新找回人生新目標,同時表明想茹素的心念,並將喝酒、嚼檳榔等惡習通通戒掉。

一念善心 從環保入慈濟


覺醒後的曾進煌,不管如何努力,累累虧損的生意終究抵不過現實的考驗,於是決定將經營十一年的麵包店收起來,身背負債,讓他內心百感交集,看在妻子眼裡,儘管萬般不捨,卻也只能靜默地陪伴在他身旁。

就在麵包店結束營業,夫妻倆在整理倉庫的時候,發現了一箱箱發票的存根聯,由於全是紙類,曾進煌便將它載往回收商變賣,並將全數所得拿到崇善環保教育站,捐給環保幹事劉慈真,因此開啟了他與慈濟的因緣。

當時,劉慈真收到這筆善款,看著這位心存善念的年輕人,生起接引他進來慈濟的念頭,馬上透過聊天為他進行募心募款,生性純樸的曾進煌,當下發願要為全家人繳交功德款。

劉慈真以鼓勵的方式陪伴曾進煌,精進的曾進煌也總是盡量壓縮自己的時間來做慈濟事。劉慈真見事機成熟,在2015年初鼓勵曾進煌參加見習課程,同時也希望他能帶著家人,一同來環保站進行夜間回收分類。

初期跟隨環保車到定點回收,曾進煌看到已經有許多人在擔任這項任務,便對劉慈真說:「差我一個人應該沒有關係吧!」此念頭剛一生起,劉慈真馬上對他說:「現在人少很多了,就缺你一人。」聽她這麼說,曾進煌首肯接起這項任務,不但在付出中學會愛物、惜物,更學會捨棄自己的雜念。

後來曾進煌有了參與證嚴上人歲末祝福場次的機會,原本從來不哭的他,就在歲末祝福中看到上人踏著緩慢的腳步走進會場時,竟然莫名其妙地哭了起來,起初曾進煌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緣故?直到上了培訓課,他才了解到這是因為受到慈濟的法脈與使命所使然。

真正參與慈濟事務之後,對增進煌來說,來到慈濟世界,大家都不是為自己而做,上人是領頭羊的角色,年紀這麼大了、走路又不穩,肩上卻背負著救拔苦難的重任。

去葷轉素 職場當道場

而茹素後的曾進煌知道吃素的好處,雖然自麵包店關起來後,他轉任到其他烘焙坊工作,但是他的心中時常有個想法:「既然自己已經茹素,透過大愛臺也知道吃動物的肉不好,怎麼可以再做葷食麵包呢?」於是他決定回到家中,自己動手開設一家蔬食烘焙坊。

他善用自家的烘焙坊,將職場當作道場,除了營業用途,也在此開設烘焙課程,將特有的技術傳授給有心要學習的人,同時將慈濟淨斯道糧五穀粉、山藥薏仁粉當食材善加運用,加上他熟練的技巧,變化出多種口味的小點心,同時不忘推廣慈濟法脈、跟學員募心募款,引度更多人同行菩薩道。

曾經曾進煌聽過上人說:「要減少食物的里程數。」因此他的麵包現在全以素食為主,堅持選用臺灣當地的食材來製作,配料簡單快速。雖然創業初期營業額並不好,但由於他對食材的堅持,開業一年後,漸漸找到護持者,讓生意有了轉機。

明亮潔淨的「樸石蔬食烘焙坊」內流動著溫馨的氛圍,玻璃櫥櫃擺放著曾進煌親手烘焙的小點心,櫃上放著一支竹筒,每天存入一分善念,並將每份早餐所得捐出十元投入竹筒,間接為用餐者捐出一分愛心。

過去的曾進煌常為一點小事就大聲咆哮、亂發脾氣,現在他每天過得充實又愉快!迷途知返後,他固守一念初發心,發願在五年內要把烘焙坊從「蔬食」轉換成「全素食」引導更多人來茹素。【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淑玫、黃瑞芬 臺南報導2016/11/22)

臺灣米到菲律賓 親訪親送

$
0
0
多年來,臺灣農糧署的愛心米,在每一年都會透過慈濟志工送給最需要的人。在菲律賓馬尼拉與獨魯萬,志工將發放來自臺灣的愛心大米,帶給民眾溫飽。但為了確保每一包米都能夠送給最需要的家庭,當地志工挨家挨戶的走訪。

籌備大米發放 挨家挨戶走訪

志工們走在獨魯萬街頭上,這裡曾經歷經海燕風災襲擊,儘管幾年過去了,仍有部分貧困民眾需要幫助。楊振偉說:「我們今天去訪視,是因為下個月(12月)要發放大米,所以先去了解那裡的人民生活情形。」

當志工走到海邊貧民區時,看到曾經受到海燕風災侵襲的家園幾已面目全非,居民多用木板、鐵板簡陋搭建住屋。志工來到照顧戶潔思米的家裡,她和先生撫養三個小孩,先生到處打零工,收入很微薄。「我先生一周約工作三天,我們沒有屬於自己的房間,上廁所就去海邊。」潔思米無奈地表示。

獨魯萬的天氣,不是酷熱的艷陽天,就是突然降雨。志工們馬不停蹄地詳細記錄每一戶人家的境況。隊伍中,艾波也跟著媽媽一起出來家訪,透過家訪她更加了解家鄉貧困的一面。艾波說:「能跟著志工家訪是很棒的經驗,我可以了解家鄉的人不同的生活。」

志工經過五天家訪,共家訪了兩千多戶,確定真正符合資格領取大米的,共有一千七百多戶。

久違的米飯香 貧民引頸期盼


經過五天的家訪後,志工選在馬尼拉敦洛區的社區體育館準備發放大米。發放當天,不少民眾帶著大大小小的寶特瓶前來。

貧民有秩序地坐著等待並揮動手上的領米券,喜悅的表情全寫在臉上。克莉莎家就住在新怡詩夏省,她領了白米後,最想做的是想跟家鄉的親戚一起分享。她說:「說真的,我想帶這些米回我故鄉,因為我家鄉的親戚生活也都很困苦,我想把米分送給我的親朋好友們,這些米夠我們吃半個月。」

同樣領到大米的羅多弗也很感激地對志工說:「你們發給我這樣一包白米,幫助這麼多像我這樣的窮人,你們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記。」

在敦洛區,很多居民多是外地到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米雪兒就是其中之一。她跟母親一同前來領米,才一到家,就迫不及待把家裡的米桶填滿。

米雪兒說:「我想跟慈濟鄭重道聲感謝,因為這是我家第三次領到白米,這米對我們真的有很大幫助。我們省去買米費用,這些錢可以拿來買其他食物,至少吃得均衡一點。」

「謝謝慈濟發的這些白米,這是我第二次拿到,非常感謝慈濟這樣幫助我們。」艾米利歐也很開心地說著。

知足,是菲律賓民眾最大的本錢。來自臺灣的愛心大米,飄洋過海來,傳遞跨越國界的溫情,帶給菲律賓民眾餐餐的溫飽。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 黃怡玲 亞關 菲律賓報導 2016/11/22)

震災一家重生 上人贈佛珠

$
0
0
【新聞稿】住院長達二百八十五天的維冠大樓住戶洪家益,11月23日帶著妻子楊惟甯與一歲大兒子洪丞寬,在慈濟志工的陪同下,前往臺南靜思堂接受證嚴上人的祝福。一家三口經歷生死關頭重獲生命,儘管他失去雙腿與家園,卻受到眾人的祝福與關懷,洪家恩表達感恩之情。證嚴上人當下給予洪家祝福,並回應會請慈濟醫院協助改良輔具,並以花蓮17歲身障青年為例,勉勵洪家益心開,重新開創新的人生道路。

生死門前走一回 積極向上新自我

三十二歲的洪家益向上人分享,自己原本從事汽車業務,一年多前和小兩歲的妻子在永康區維冠大樓購屋居住,隨後生下兒子。

小年夜深夜一場地震,大樓應聲倒塌,洪家益與妻子、五個月大的兒子被壓在瓦礫堆12小時才救出。妻子骨盆粉碎性骨折,洪家益則是停止心跳二十分鐘,醫院急救將他從鬼門關前帶回來。然而因下半身嚴重受創,尾椎以下被迫截肢,經過二十多次的清創與漫長復健,11月17日順利出院。

洪家益住院期間,慈濟志工定期關懷與鼓勵,讓洪家人相當感動。23日慈濟臺南分會進行歲末祝福活動,洪家益在志工的邀請下,坐著輪椅帶著也在復健的妻子與滿周歲的兒子拜見上人表達感恩之意。

上人聽完洪家益分享後,親切詢問目前復健與生活狀況。洪家益表示,妻子在網路上賣自己手工製作的嬰兒用品,自己則是積極復健,但因為承筒輔具過硬無法久坐。

上人當場回應,將由慈濟醫院協助輔具改良,並且贈送福慧紅包以及為洪家益戴上佛珠給予祝福,更以花蓮一名十七歲青年,因意外切除下半身後,學習氣球藝術,成為街頭藝人為例,鼓勵洪家益心開,用不同的方式,活出全新自我與回饋社會。

(文:張庭涵 報導: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2016/11/23)

信心永固 人間邁步

$
0
0
【證嚴上人11月22日臺南歲末祝福下午場開示】
「哪一個人來到人間,沒有苦,沒有難啊?剛剛聽到楊(嘉雄)居士,他曾經在生意場上也是酒、菸,但一本撿來的《隨師行記》,裡面的一句話,他就可以改變習氣,改變人生,我聽了很感動。聽很久、很長的話,我都會說不簡單,有耐心;撿來的書,一句話,他就可以改變,我更震撼、更感動。」

證嚴上人11月22日下午於臺南靜思堂的授證暨歲末祝福感恩會上,聆聽志工分享他們加入慈濟後轉變生命的故事,深受感動。

已受證十六年的楊嘉雄,因年輕時和酒瓶結緣很深,對玻璃的類別和廠商的需要很清楚,為了彌補過去的錯誤,在環保站裡自願與玻璃瓶為伍,像苦行僧般的修行,耐心地依顏色、容量、用途而細分,再泡水撕去商標、清洗內部……每一步驟細心操作,創造出碎玻璃回收十倍以上的價值。現在他七十五歲了,每個月兩週在醫院當志工,服務病患;兩週回到社區,認真做玻璃瓶回收,是他最踏實的志工生活。

「這種人生的生命,分秒都發揮了有價值的利用,剛剛跟他說,環保要做,但是身體要顧,不可拿太重。人人如果像他這樣,眾生哪會難度?有的時候我也會說,做善事不困難,要持長久心才困難,但他都沒有困難,做善事無困難,持長久心更無困難,一、二十年如一日,一直這樣做過來,很感動。」

福島再震眾警覺 昔年重災憶不捨

大地孕育萬物,長養生命,人的一生都要靠大地上的資源才能維繫下去,因此大地平安,人才能平安。

22日清晨,日本福島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4的淺層地震,除了引發海嘯,沿岸地區的縣市境內河川出現逆流現象,雖然影響地區與五年多前的311東日本大地震相仿,但慶幸的是沒有造成嚴重傷亡。

「五年前,慈濟人進入日本東北去付出,當時有火災、有海嘯,加上核能……各國人都是要離開,只有慈濟人進去。那幾天,天氣正冷,片片雪花一直落下來,我們趕緊運毛毯過去,還有香積飯、麵,就地熱騰騰的麵飯,讓他們拿在手上;煮薑母茶,讓他們可以袪寒。今天早上又看到同樣那個地區,還是這樣強的地震,還好海嘯很快就取消警報,安全了,但難免多少有損失。日本離臺灣不遠,都同樣是在火環帶裡,我們要好好提高警覺。」

過年前夕南臺震 菩薩不休應民苦

今年(2016年)2月的小年夜,高雄美濃在凌晨3時57分發生規模6.4的淺層地震,遠在臺南永康區的維冠大樓整棟倒塌。天未亮,慈濟志工就已經到達現場,在災區現場陪伴家屬等待救援結果,也供應毛毯、熱食與薑母茶;當傷患送到醫院,志工就分別到醫院去膚慰傷患或傷患的家屬;罹難者送至殯儀館,志工也前往念佛,撫慰家屬的悲慟。

「這都是記憶猶新的事情,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平時培養愛心,如果沒有愛心,在那一段時間誰願意付出,跟我們毫無關係,我們何必守在那個現場?何必在過年時,去殯儀館守候那麼多天?為什麼我們要去醫院做膚慰?看到人家哭,我們陪著哭……這種的愛,實在令人感動。」

普遍施愛無差別 施受同等契悲心


天下災難偏多,藉由《2016年慈濟大藏經》影片回顧全球慈濟人足跡,1至10月間已經賑濟過三十五個國家。

在土耳其,胡光中與周如意夫婦都是虔誠的穆斯林,也是力行人間菩薩道的慈濟志工,他們不捨敘利亞難民家庭要靠兒童打工來維持生活,積極與政府溝通,為他們爭取讀書取得正式學籍的機會,由慈濟提供補助金;並透過以工代賑方式,聘雇具有醫師背景的難民,成立義診所,期望在他們心中播植善種,長養愛心。

「臺南地震的時候,這些小孩也是投銅板,說要幫助臺南地震災難;7月臺東風災,他們也是投銅板,說要救濟太麻里的災難。那天我在臺中,他們就拿著三十幾張收據,是這些小孩投竹筒的錢,按照一支一支竹筒的錢開收據給他們,總共二十四萬多元。」

上人續道:「所以,不可輕視粒米,小小的銅板。早期慈濟,不就是從五毛錢的竹筒開始嗎?『竹筒歲月』現在已經在國際間很普遍,一方面救濟,一方面宣導,鼓勵大家要會存錢,慈濟人能在國際間救濟,就是這樣一元、五角,勤儉累積起來的,要救濟人不是有錢人的權利,是有心的人、有愛心的人,做得到的事情。」

上人舉「貧婆供佛」的故事為例,貧婆在遇到迦葉尊者托缽時,雖然一無所有,仍是以最虔誠的心,歡喜地撕下破舊衣服的一角來供養尊者。此事為佛陀知悉,他讚歎貧婆在一無所有的情形下,能捨布塊,真乃功德無量,便說:「以後我的弟子們所穿的衣服,必須有老婆婆的一番心意。」從此,出家人不論穿何種衣物,都會在衣領後縫上一塊布,用以表示感念貧婆的布施。

佛陀期待人人要有布施的心,不論貧富貴賤,這分布施的心就是造福。上人期待人人多造福,減少物資浪費。

「大家講環保的精神在推動。我們現在這樣還不夠,現在除了顧大地,做環保回收,我們更要素食,素食可以讓空氣清一點,我們現在應該大家來努力,素食可以減少殺生,宗教來說減少殺生,對大地來說,可以清淨大地、清淨空氣。動物的甲烷污染,比馬路上在跑的車子污染更嚴重。」

立宗為傳萬世法 人間菩提道永續


慈濟在今年(2016年)屆滿五十周年,也是第五十一年的開始。

「今年開始,傳法立宗,五十年的時間這樣走過,全球一百九十七個國家,我們救濟過的已經九十四個國家,是全球半數。光是今年十個月的時間,我們救濟了三十五個國家,所以說平安就是福,大家愛的累積才能這樣地付出。今年起我們要傳法脈,傳法脈要『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髓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

誠正信實是慈濟人最根本,上人期勉靜思道場所有的弟子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是慈悲喜捨,而且要大慈無悔愛無量,大悲無怨願無量,大喜無憂樂無量,大捨無求恩無量。

「我們要大慈無悔,既然發心選擇這條菩薩道,我們要堅定信心付出,希望人人造福在人間,絕對無悔,無後悔,付出無所求、無後悔。今年2月的小年夜,這個時間,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就是大悲無怨願無量。大家甘願付出,甘願就是甜,就是大喜,我們的付出就是想讓他們心安下來,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所以是無所求的愛的力量。」

「各位菩薩,愛的力量很重要,今日受證才要開步走菩薩道,資深的菩薩大家要堅定信心,永遠信心不搖動,要代代相傳下去。」

紐西蘭7.8強震 送毯正即時

$
0
0
臺灣時間11月13日,晚上七點多,紐西蘭南島發生規模7.8強震,深度只有二十三公里,而距離震央一百三十公里的沿海小鎮凱庫拉,鐵軌嚴重變形、主要道路損毀。

紐西蘭南島發生重大地震,許多居民與遊客受困在山區,當地政府第一時間疏散居民,出動軍艦,分批撤離當時在鎮上大約四千五百位居民與遊客,慈濟紐西蘭分會得知當地政府在基督城設立了三個安置中心,因此帶著瓶裝水、毛毯、以及餐具組前往拜訪了解,希望為撤離的民眾提供生活所需,即時給予幫助。

震災過後成孤島 及時送暖助居民


平時凱庫拉到基督城車程只要兩小時左右,但規模7.8強震,使得主要道路損毀,政府出動軍艦前往,分批撤離大約四千五百名居民與遊客。但是凱庫拉的天氣並不穩定,因此影響海象,讓居民與遊客只能默默等待的,由於凱庫拉的海岸邊為岩岸,政府出動的軍艦不適合靠港,所以還需要先由小船接駁離開。

11月20號三位紐西蘭慈濟志工來到安置的「史賓瑟公園旅遊休閒中心」,卸下五百零四瓶飲用水、四十條毛毯以及五十套餐具組,靜心等待第三批從凱庫拉撤離的民眾,而這個活動中心日前已經安置過兩批從地震災區撤離的民眾。

慈濟志工江淑英表示,在安置中心裡的安排,如果疏散的家庭裡有小孩,他們的房間便會被安排在有衛浴設備的地方,如果家庭人口數簡單,或是一般的居民與遊客,則需要使用公共的衛浴。

而隨著接駁巴士抵達,共有十一位包括德國、臺灣的遊客以及奧克蘭在地人被疏散送來,雖然收置中心目前暫不缺水,但是志工們還是帶來飲用水及餐具組,其中更是貼心的準備了毛毯。

這些由志工們代表致贈的毛毯,在目前缺乏蓋被的狀況下,正是恰好的需要,提供了及時的保暖,雖然史賓瑟公園旅遊休閒中心目前只是短暫的停留點,但是慈濟人的這份溫暖將陪伴著他們繼續往下一個安穩的去處。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 紐西蘭真善美志工 紐西蘭報導2016/11/23)

愛唱歌的孩子 引吭詠感恩

$
0
0
「感謝啊,感謝……」當燈光暗場,茁壯新芽強強(化名)和三位獲得新芽獎的同學站在舞臺上,清唱出心中無限的感恩,引領出「歌詠感恩 」的大合唱,也啟動一連串溫馨的感動故事。

11月19日慈濟花蓮區「新芽十年,感動無限」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中,特別安排「歌詠感恩 」節目。由七位家長、四十九位學生及五位茁壯的新芽擔綱演出,感念慈濟人一路的陪伴與關懷,他們用響亮的歌聲唱出心中最誠摯的謝意。

人間有愛 唱出心中感動

從六歲到六十一歲,六十一位穿著整齊服裝的浩蕩隊伍,在〈人間有愛〉輕柔旋律的襯托下,有秩序地從舞臺兩旁魚貫地走至中間,莊嚴亮麗地展現在眾人面前,臺下觀眾端坐姿勢,豎起耳朵用心聆聽。

「感謝你給了我溫暖的擁抱,讓我擺渡過生命低潮……」無論年齡的大小,大家手牽手,隨著樂曲節奏擺動身體,唱出心中的感恩。芸芸、欣欣(皆化名)姊妹倆綁著馬尾,五官深邃有著原住民的血統,敞開喉嚨唱出美妙的歌聲。

欣欣就讀高中一年級,這次獲得「新芽進步獎」,在舞臺上表演唱歌本就是她的拿手,顯得落落大方。「第一次聽到〈人間有愛〉的歌詞和旋律,就好喜歡﹗」唱著唱著,欣欣心中出現了一個念頭,「要好好孝順外婆﹗」從幼稚園開始就和姊姊、外婆三個人相依為命。外婆的疼愛,欣欣深深地藏在心中。

領了獎學金,欣欣說:「這個幫助很大,才不會讓外婆擔心;她有時為了把錢省下來,自己都捨不得吃,一天只有吃一餐。」欣欣也很感謝志工常常來家裡陪外婆,關心外婆。她很認真地說:「我跟姊姊都會聽外婆的話,好好念書,不讓外婆擔心。」

幸遇貴人 擁有希望未來

欣欣的外婆春子(化名)就坐在觀眾席的最後一排,靜靜地聆聽。雖然坐的位置距離舞臺很遠,但她一眼就看到兩個孫女唱歌的樣子。春子直說著:「唱得真好聽﹗」不知不覺地,感動的淚水從她的眼角滴落下來。

身材微胖、皮膚黝黑的春子,拄著拐杖安穩地坐著。她拭去眼淚,微笑說著:「兩姊妹都很愛唱歌,在家唱得很大聲時,我都要她們小聲一點,不要吵到人了。」談到孫女,春子卻不免又傷心了起來,想到十幾年前,那個令人痛心的一個早晨。

「二女兒上大夜班後騎車回家,因為工作太勞累了,不小心撞到線電桿,發生了意外。那時候孩子還很小,一個讀小學一年級,一個才讀幼稚園。」二女兒走了後,留下兩個孫女,由春子獨自來照顧。

因為生活無力維持,幸有慈濟的幫助,代繳房租及補助孫女的學費,讓春子大大減輕生活的重擔。「這兩個孫女是慈濟養大的,我真的很感恩﹗」悲傷難過的情緒中,春子存著一股希望的未來。

真心感恩 獎學金助生活

「人世間的愛是值得信賴的,因為感恩的心,所以我們今天聚在這裡……」司儀沈思彤柔美的聲音,介紹即將演唱的第二首歌〈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大合唱中,年紀最小的凱凱(化名)僅六歲,嬌小可愛地站在最前排,天真無邪的樣子吸引眾人的目光。因為還不認識幾個國字,凱凱學會唱〈感恩的心〉是九歲姊姊恩恩(化名),在家裡幫弟弟惡補來的。姊姊輕鬆地說:「我唱一句,弟弟就跟我唱一句,就學會了。」

白髮蒼蒼的純美(化名)已六十一歲了,跟著孫女蘭蘭(化名)一起同臺演出。為了演唱,純美全程配合彩排四次,從未缺席;連在家炒菜、看報紙時,都一邊做事一邊聽歌,學習的精神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每次我唱到這首〈感恩的心〉,我真的很感謝!」 純美深有所感,一時哽咽地說不出話來。

純美很感恩慈濟頒獎學金給孫女,「若學校需要繳錢,那筆獎學金就可以用,也多少幫助家裡的生活費。」因為女兒青青(化名)突然中風無法工作,純美為了專心照顧女兒,不得已將工作辭掉,成為慈濟的長期照顧戶。

訪視志工陳美妙特別關心純美一家人,她除了每個月會到家裡關懷外,固定每個星期三也都會到慈濟醫院關心青青復健的情形,並鼓勵蘭蘭努力用功讀書。

「慈濟真的是一個大家庭,我感覺到很溫馨,每次想到慈濟的幫忙,我的眼淚就會不自覺的掉下來。」純美感受到一股暖流,很暖和,很窩心。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臺上六十一位已發芽或已茁壯的新芽種子,握緊雙手,貼在胸前,大聲唱出心中最虔誠的感恩,獲得全場一千一百餘人最高的喝采與敬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蘇慧智 花蓮報導 2016/11/19)

有木沒診所 運動會辦健診

$
0
0
暖和宜人的天候中,11月12日這天北二區慈濟人醫會與三峽有木國小有個約會,結合有木國小五十一年校慶,初次在校園內舉辦大型健診活動,宣導在地居民利用資源,除了走出來關注自己的健康,也一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沿路沒有藥店與診所 長者出門不便

有木國小是一所森林小學,每到螢火蟲季節,許多人都會選擇來到這裡觀看螢火蟲生態,學生們這裡受教的課程也都與大自然生態息息相關,而學校在親睦鄰及宣導正確健康衛教觀念上總是不暇餘力,學校的護理師總是都願意走進鄉區去宣導,讓有木國小成為一所與鄰里之間相處非常好的學校。

促合這次與有木國小運動會結合健診的慈濟人醫會志工顏慮曜表示,先前學校在周年慶時,就曾邀約人醫會來為學生們做衛教,當時校長林逸松對她說,人醫會也可以針對社區民眾同時舉辦健診,推行反菸、反酒、反檳榔等衛教觀念,因為這裡的鄉親們大多沒有這方面的健康概念。

而透過事前的探勘,顏慮曜發現這裡沿路不但沒有診所,甚至也沒有藥局,她問鄉親:「衛生所在哪裡?」大家都說:「已經荒廢十幾年了,連衛生室都沒有。」甚至有時候長者們為了一包米沒有辦法外出購買,還都需要打電話請派出所警察幫忙送過去。

因此顏慮曜覺得這裡確實是需要被開發的往診點,透過往診來服務這裡的老幼婦孺,期待能夠透過與學校運動會做結合,初步為鄉親們做健檢評估,待評估過後再請相關的醫師去為他們看診。

將診所與廚房搬過來 運動會好熱鬧

運動會當天一早,只見慈濟志工拾階而上,吃力的抬著由專車運送來的各種醫療器材,與推廣素食的食材等等,大家的準備就像是要把診所與廚房給搬過來一樣,雖然搬運的氣喘吁吁,但是大家卻是快樂無比,人醫會的醫護人員與志工都說能在這麼美麗的小學舉辦健診活動,實在太幸福了!

而走進有木小學的第一眼雖然感覺很迷你,但是運動儀式傳聖火、大會操、點閱運動選手等樣樣不缺,當遠方令臺上,年輕的校長林逸松宣布運動會開始,操場響起歡樂的音樂,孩子穿著粉紅上衣的制服,展露歡愉的笑臉,穿梭在綠樹與磚紅色的跑道間,家長們都帶著期盼的神情。

校長林逸松致詞時特別介紹到慈濟人醫會,他感恩人醫會來到學校共襄盛舉,並表示山區的長者要出一趟門真的不容易,希望鄉親們藉著這次的健診活動,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不但免除舟車勞頓下山就診的不便,更重要的是透過這麼好的天氣出來走一走,除了彼此聯絡感情,也能在這空暇之餘多多利用這次的健診。

而這次的健診活動,一方面除了讓社區的長者懂得多關照自己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為孩子們提供口腔衛教宣導。在新店區執業的牙醫師盧宏杰,表示自己參與義診團隊已有多年,今天第一次來到有木國小,山裡清新的環境有別於診間的看診,實在令人身心舒暢,在這裡看診心情非常的愉快。

同時盧宏杰也表示,透過這次的健診與衛教宣傳,不但能為孩子們做口腔衛生宣道,可以減少蛀牙還有牙齒疾病的困擾。他也感恩慈濟人醫會提供這樣的健診機會,讓他貢獻一己之力,幫助這些鄉民與孩子。

宣導素食推廣靜思語 一同守護身心

隨著運動會與健診的各自進行,香積志工們也在一旁料理著帶來的備麵、備菜,中午時刻一到,香積志工忙碌的結果也出爐了,只見志工們為運動會與會的貴賓及老師、家長和學生們準備了素食壽司、素食湯麵、還有現炒的杏鮑菇等等料理。

廣場上的大家一同享用著美食,有家長直呼,吃著這些料理實在幸福得不得了,甚至還說:「太好吃了!我吃了兩碗哩!」在一旁的小朋也呼應著大人,開心的表示:「素食不會比肉難吃耶,以後要多吃素食,因為素食可以做環保,還可以愛護動物。」

校長林逸松看著慈濟志工提供的健診服務與素食供餐,甚至還在現場書寫靜思語書畫與鄉親結緣,從社區長者喜樂的笑容裡,校長希望,以後有機會也能定時的和里長搭配舉辦像這樣的健診活動,以便照顧到這些偏鄉長者,提供醫療及衛教服務,讓長者們可以居住的安心。

而隨著活動進入尾聲,校長林逸松也感謝慈濟送給學校證嚴法師的《靜思語》以及「十在心路」匾額,他表示會把它們放在辦公室,作為提升心靈淨化的精神良藥,也會以靜思語來做宣導,讓學生們透過靜思語教學,個個都能夠「說好話,做好事,讀好書。」【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沈瑛芳 新北市報導2016/11/12)

時機歹 老闆娘更勤掘井水

$
0
0
「周太太生意做不好嗎?不然怎麼在撿垃圾?」做環保是周黃秋香的最愛,即使有不耐聽的話語傳到她耳中,她依舊常開著賓士轎車當環保車用,穿梭在大街小巷;只因為了響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護持大愛電視臺,讓上人的法,環繞全球。

每天天色未亮,客廳裡的電視機螢幕前,傳來精舍師父敲引磬與唱誦禮拜《法華經序》的美妙聲音,周黃秋香雙手合十靜靜地盤腿而坐,口中也跟著一起唱誦。寧靜的清晨,禮拜《法華經序》及聆聽上人開講《靜思晨語》是周黃秋香一天最美好的開始,也是她精神的依歸。

「讓上人的法語傳萬里」這句話常常掛在周黃秋香的嘴邊,她不只說還付之行動,經常到靜思書軒請購上人著作,逢人就贈書、逢人就說慈濟。「上人的法語引導我從小愛走向大愛;做慈濟,改變了我的一生。」周黃秋香從募心募款、承擔懿德媽媽、廣為布施成為「榮譽董事」、做環保……處處看見她行善付出的足跡。

家境由逆轉順 成立「愛心會」


1949年周黃秋香出生於臺南一個貧窮的家庭,父母為養育七名子女,竟日辛苦奔波。「在漢學堂裡,只讀了半年的書。」識字不多的她,從小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要努力賺錢,幫忙媽媽還債。」

八歲時,周黃秋香就懂得幫忙將自家種植的農作物,甘蔗、玉米等等......捆一捆帶到市集裡兜售;十二歲到臺糖做農場工;十五歲幫人播種、割稻,一直到二十歲那年,在肥皂工廠認識了先生周振中,很快地就結婚了。周黃秋香相信,「因為符合婆婆的需要,我是個家窮又乖巧的女孩。」

結婚後,夫妻倆按時將每月的薪水原封不動地交給大伯管理;一年後分家,周黃秋香卻必須承受夫家沉重的負債,她便設法回到娘家哥哥的汽車材料廠工作;後因逢哥哥想結束工廠,周黃秋香與先生便接下了哥哥的事業。

「走到哪,都要讓人歡喜。」處處與人結好緣的周黃秋香,事業做得相當順利,廠房不斷地擴充。善於精打細算的她,買地、賣地轉投資之間,讓原本負債的窘境,很快有了房屋也有了土地,家境寬裕很多。「有一間厝蓋,就要助人(閩南語)。」周黃秋香一心想做善事,乃召集好友成立「愛心會」。哪裡有困苦人家,她就往那裡去救濟。

找到心靈依歸 夫妻倆忙慈濟


有宗教信仰的周黃秋香,於1989年跟著一群朋友到花蓮天祥朝山,順道也安排前往慈濟靜思精舍參觀。當時她看到精舍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立更生的克勤克儉生活,完全被攝受住。「師父那麼勤儉、樸素,從一大早就開始做,又做得滿身大汗,這就是我要找的師父。」周黃秋香的心篤定了。

回臺南後,周黃秋香即積極地遍尋慈濟,透過市場菜販的介紹,即刻跟著志工蔡梅花一路做慈濟。1990年周黃秋香聽了上人的「幸福人生講座」,開始響應「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愛心會」的會員也輾轉成為慈濟的會員;接著又常和先生帶會眾搭「慈濟列車」參訪精舍,並鼓勵會員參與「實業家靜思生活營」等……夫妻倆快樂地忙著做慈濟。

很快地,1992年周黃秋香受證慈濟委員,同時先生也圓滿榮董。「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是周黃秋香一直秉持的信念,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句靜思語。

開名車載環保 讓垃圾變黃金


做環保是周黃秋香的最愛,她經常開著賓士轎車當環保車用,穿梭在大街小巷。從鄰居、會員的住家、熟識的工廠到建築工地,每一處都在周黃秋香的號召下,成為了慈濟的資源回收點。

「是周太太嗎?」周黃秋香一早開車繞過寂靜的巷弄,來到華麗住宅屋的門口,按下對講機,聽到對方傳來的問候。「是啊!我來載回收。」周黃秋香應聲回覆。鐵捲門緩緩升起,地上整堆捆好的紙箱、一袋袋飲料杯及餐盒……現露眼前,周黃秋香動作俐落地,一個個搬進轎車的後車廂裡頭。

在固定的時間,周黃秋香就開著賓士轎車到各個定點載回收物,再轉載到和緯環保教育站,這是她每天的行程。她從不在乎名牌車是否會髒了?或是刮傷了?只存著一念單純心,愛護地球,響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主動邀約共乘 做志工結善緣

長久以來,先生一直是周黃秋香最有力的後盾。先生為了讓她載環保回收更方便,又幫忙添購了一部客貨休旅車。周黃秋香說:「休旅車可以載菩薩參加活動,又可以載回收物。」不喜歡自己一個人開車,周黃秋香都會主動邀約志工共乘,一起去做福田、上課、參加助念……

妹妹黃月見也常搭便車,她說:「秋香會邀約大家到靜思堂打掃,還一一接送;她要我們把靜思堂打掃乾淨,讓會眾有一個乾淨的共修處,這也是在結好緣。」

在家裡不需要周黃秋香自己動手打掃,因為有雇人來家裡幫忙。但她到了靜思堂,就跟著大家一起掃地、拖地、擦玻璃,連洗廁所也自己來,裡裡外外刷洗得非常乾淨。她面露笑容地說:「刷乾淨,自己看了很開心,使用者也會很歡喜。」

「秋香是個老闆娘卻沒有架式,很謙虛,也很疼惜我們,如同姊妹般;她體恤大家的辛苦,也常帶水果來跟大家分享。」跟著一起搭車到靜思堂做福田的志工郭玉桂,從周黃秋香的身上,感受到「做好事不能少我一個」,還要邀更多人一起參與。

逢人勸募榮董 布施造福人生


周黃秋香曾想過,要提供臺南柳營的一塊土地給慈濟基金會蓋「臺南分會」,但是因緣不具足,沒有達成心願。她在變賣土地以後,就以小女兒的名義圓滿榮董。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這一股信念,讓周黃秋香逢人就積極勸募榮董,前前後後家族中就有二十三名榮董。她現在幾乎已達勸募「百人榮董」的目標,鼓勵大家用分期的方式行布施。

妹妹黃月見即是最佳例子,她生活不富裕,平時靠幫人打掃賺辛苦錢,但在姊姊的鼓勵下,想要過一個造福的人生,也已經圓滿了榮董。

從小周黃秋香家境貧窮,她記得總要等到夜深人靜時,才走近古井汲水;只因為夜深了沒有人排隊,水也會比較清澈。那一段「古井汲水」的日子,現在周黃秋香回想起來,感覺特別甜美。

「古井水」舀了又會湧出水來,象徵一分愛的力量,綿延不絕地延續下去;如同周黃秋香生生世世愛上人的心,愛慈濟、愛做好事的心,也更加源源流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香秀 臺南報導 2016/11/13)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