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異名同心 善解自在

$
0
0
【證嚴上人11月13日海外委員慈誠溫馨座談開示】
「聽啊!每一位打從內心誠懇地分享,每一位都讓我感動啊!安心,人人都要我安心,我當然安心,只要人人誠意,而且都發願,我哪能不安心呢?所以我很安心啊!」

11月13日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營第三梯次臺中場次溫馨座談第二場,共有來自印尼、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紐西蘭、澳洲、德、英、法、義大利等十一個國家,二百二十五人參與。

聽到新受證慈誠委員們發心立願的種種分享,雖然來自不同國家、甚至不同宗教信仰,但心的歸向卻是相同的,讓證嚴上人感到十分安心。

宗教名異心同向 開闊心胸證慈悲

在教會服務九年的印尼慈濟志工高鑛寶,是一位天主教神父的助理,協助翻譯工作。因為觀看印尼大愛臺節目深受感動,主動參加慈濟活動。在更深入瞭解慈濟精神之後,他感受到慈濟將宗教融合在一起,可以幫助需要的人,而且上人的教導與聖經是一樣的,可以把聖經的道理實踐出來。他平日會跟天主教神父及基督宗教的朋友分享慈濟是跨越種族跟宗教的團體,有很多神父藉由他的分享而認識慈濟。

「聽到天主教在神父身邊的助理,你看他雖然都在教堂裡,為神父、為天主來服務,他看到了慈濟,他的智慧能理解,相信天主與佛教應該是異名,不同名,其實方向是一樣,佛教慈悲,天主博愛。」

上人提及,日前(11/3)歐洲慈濟志工甫代表慈濟受邀與教宗方濟各會晤,因為教宗去年宣布2016年為天主教「慈悲聖年」,期盼能與不同宗教團體代表,就全球經濟、生態、與人道救援等議題,彼此交流。

「年初的時候,我聽到邱(琮傑)神父,他是住在梵諦岡裡面,他每年會回臺灣,他的弟弟就是我們(花蓮)慈院神經外科的主任,他都會回來花蓮,就會到精舍來。今年年初他回來的時候,也帶回來教宗的話跟我說,他說他們今年是天主教聖年,稱為『慈悲愛』。我聽了就很開心,『慈悲』本來就是佛教的名詞,天主教都是以『博愛』的精神為主,這一位教宗可以那樣地開放,用『慈悲愛』這三個字。」

得知印尼信仰天主教的慈濟志工高鑛寶也是用慈悲、博愛的心情投入慈濟,讓上人十分感動;而這次的精神研習會也看到全球許多優秀慈青回來受證,感受到慈濟的傳承非常有希望。

「資深的菩薩要牽引,讓這一群年輕人,為他們未來的世界、社會多發揮他們愛的能量,能感化更多人、度化更多的年輕人,投入社會、服務人群。慈濟的宗門與靜思的法脈,我們的精神面已投入人群,對人群中付出,特色是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也不分國籍,我們要開闊心胸。」

修行工夫從經典 心包太虛能善解

上人以佛法「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胸襟來勉勵所有的人,聞法要能理解,而且要把心胸打開,日常生活中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慈濟四神湯」來修行,才不會在人群中聽到很不順耳的話就耿耿於懷,把自己的道心給退轉了。

「我們就要做到能善解,能善解的人,不管你對我說什麼話,我都可以包容,因為我有善解,所以我包容啊!還要感恩喔!有聞法的人,我已經(講)到〈見寶塔品〉了,結束之後我出門,這一回回去之後緊接下來就是〈提婆達多品〉,那就要分析感恩、包容、善解等等的法。我們要修行佛法,這些心都要提出來,這都是要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都是修行者的工夫,這工夫要從哪裡學?在經典裡面就可以學到了。」

上人勉勵人人精進薰法,全球各地同步薰法雖有時差,卻沒有秒差。臺灣清晨五點多薰法,在全球各地卻是不同的時間,尤其約旦已經是晚間十二點多,當地慈濟志工陳秋華隔天仍要早起做事,雖然非常辛苦,卻很殷勤用功,不願漏失。

「總而言之,有心就不難,想辦法克服困難,就可以聞法。聞法,我們可以克服很多人間的困難;聞法,我們可以克服我們的心志,要修行。所有的佛,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總願(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無上誓願成。』」

面對在座許多新受證的志工們,上人以佛陀所發的「四弘誓願」,引領大家發心立願、修行度眾。亦以《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的經文──「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與大眾共勉。

「當起了慈濟人,就是人間菩薩,因為人間菩薩是行六度萬行,那是菩薩因行,就是要種菩薩因;在六度中一定要有慈悲心,慈悲為室,就是我們的心,心裡面的房間,就是我們真如本性所住的空間,這個空間裡面裝有大慈悲心;我們表達出來的,就是要很柔和,你要當菩薩耶!不要跟人斤斤計較,別人的難聽話,人難看的臉色,我們都要把他善解掉,我們更要包容他,還要感恩啊!這都是我們的善知識!修行沒有坎坷的逆風,如何能測量出你的力道?所以我們要用感恩心,柔和以對待,就像我們穿的衣服一樣。」

諸法為空無所住 遊戲人間貧轉富

雖然知道修行方法,但日常生活中仍有許多讓人難以容忍的事情發生,而且很難控制脾氣。面對這樣的情境,上人仍是將它當成修行練功夫來面對。

「很多人都會跟我說:『師父,有一天我真的忍無可忍!』我說:『什麼事啊?』他說:『他們都不了解慈濟,但是一直一直說慈濟的壞話,他們根本都不了解,我想要脫口而出,可是我穿這套衣服(慈濟制服),我很想要脫起來,來跟他辯論。』我說:『不脫也可以解釋啊!他說,很生氣啊,臉色會很難看,所以不能穿這套衣服去跟他辯!』我說:『你的工夫不夠啦!』總而言之,我們要練功夫,這叫做修行。所以我們時常要好好的改習氣,那就是練功夫。人啊!諸法空為座,有什麼好計較!計較過了以後,還不是一場空,我們三輪體空啊!」

「三輪體空」是形容在布施的過程中,不執著於「能布施的人」、「可以布施的東西」和「接受布施的人」三種相,而是能以感恩心無所求付出,以謙卑的心來面對一切,因此人世間一切事物都沒有什麼好計較和驕傲的。上人以研發慈悲科技產品,履獲國際大獎的靜思精舍清修士蔡昇倫為例,日前再次獲頒「第五十四屆十大傑出青年──華裔青年特別獎」的殊榮,但上人仍是以三輪體空的精神,給予他祝福與提醒,人生不需要計較,也不需要自大。

「總而言之,修行呢,只要我們佛法入心,在人世間,菩薩遊戲會很快樂,真正的沒有苦;何況我們把握時間,做了慈濟,時間會很充足;而且,我們付出以後的那一分快樂,這種的快樂,不是得了多少錢的快樂,你得了多少錢的快樂才是一時而已,得到了什麼樣的名啊!獎啊!也是一時而已。可是我們為人間的付出,那種內心的法喜,難行能行、難為能為,我們都做到了。看到了被救,我們把他苦既拔已、復為說法,看到了他成功,轉貧為富,多麼開心啊!」

成他人生命貴人 付出無求自歡喜

此次海外新受證的慈濟委員,菲律賓連體嬰慈恩、慈愛的母親瑪莉塔(Mariet Awel)也在其中。住在菲律賓馬尼拉卡林佳省(Kalinga)鄉下的瑪莉塔,2002年產下一對腹部相連的女兒莉亞(Lea)和瑞秋(Rachel)。因無力負擔約新臺幣八十萬元的分割費用,於是在慈濟菲律賓分會的轉介下,前來花蓮慈濟醫院進行分割手術。

「我們用了多少的錢,那不需要說啦!為了這對連體嬰,重新採購嬰兒的儀器,付出不少!而且照顧半年以上,孩子讓她們分開,讓她們的骨盆自由,現在看到兩個已經中學了,長大了!」

欣慰這一家人碰到貴人得救,更歡喜看到連體嬰的媽媽回來受證慈濟委員,一起投入慈濟人間菩薩道的行列,而做慈濟總是做別人人生中的貴人。上人感恩溫馨座談中大家的分享,以及用愛付出的成果。

「我們應該是很開心,他們得救,我們得到安心、歡喜,就是輕安自在,這不就是所得了嗎?這就是我們的慧命增長。各位菩薩慧命增長,諸法空為座,我們做了以後,那就是過去了!可是現在看到了,我們還是很歡喜,總是付出無所求,總是法喜充滿,這就是我們用心做慈濟,處此而說法,身體力行就是在說法啦!我們要好好地把我們的規矩,我們的戒守好,作為人人的典範,這就是在說法。這就是我對大家所有的期待。」

聽兄弟一句勸 不要再回頭

$
0
0
以前我販毒,拿錢孝敬媽媽,她卻說:「你給的這是骯髒錢,我不用!」我聽了很難受。因為無知,想讓家人過好日子,卻不知道危害多少家庭!現在,雖然很多人不再相信我,但我不想再讓愛我的人失望了……

不讓愛我的人失望

我在臺南明德外役監附設的戒毒班,認識了前來分享的(慈濟志工、更生人)高肇良師兄;之後,我陸陸續續和他通信了有三年之久。今年(2016年)6月假釋出獄,不過才三、四天,我就急著北上彰化,主動想和高肇良見面;離開屏東老家,我不是在乎旁人眼光,而是擔心再走回頭路。

過去數度進出監獄,每次回家後,舊朋友就會再找上門,供應我毒品或引誘我去販毒。忍不住時,我就會這麼想:「拚幾個月,存點錢,就收手吧。」只要有這個想法出來,就真的完蛋了,這條路會不斷重複……

為了擺脫過去的環境與陋習,我曾北上到桃園、中壢,以及新北市的中和、土城等地工作,但仍是一再與毒友聯絡上;總是在一、兩次拒絕後,就無法再抗拒而失敗……

我甚至曾經遠離臺灣去越南,一方面經營事業,另方面也想避開臺灣毒友;只是萬萬沒想到,遠赴國外竟是跳入了另一個深淵。在接觸上管道後,我放下了事業,從柬埔寨運毒進入越南;運毒的暴利,又讓我沉淪下去。

直到後來,一個月內有六位運毒的朋友被捕,我才驚覺不能再繼續;尤其走私販毒可是無期徒刑或死刑,所以只好又回到臺灣。

我從十五歲起進入少年感化院,到後來被判的槍砲、傷害、吸毒等罪,進出監獄加總起來也十多年了。我一人吸毒,全家受苦;所以很想藉著高肇良的經驗來改變自己,真的不能再讓愛我的人失望了。

給自己重來的機會

在母親與大姊的陪伴下,我帶著一點行李,北上彰化永靖;高肇良幫我租好房子,開車載我去找工作。鐵工、焊鑄、園藝搬運……一直找到第五個廣告看板工作,才終於被錄用。

這段時間,不管忙到多晚就寢,我清晨七點半固定醒來,完全不必依賴鬧鐘,因為過去四年,我在獄裏都是這個時間起床。我靠自己的勞力賺錢,雖然薪資不高,但每分錢我都花得很開心、很安心,沒有壓力;我才三十多歲,還算年輕,還有機會重來。

以前,雖然錢賺得多,揮霍時也很帥氣,但我拿錢孝敬媽媽時,她卻說:「你給的這是骯髒錢,我怎麼敢用?這是害人賺來的錢啊!」我聽了心痛難受,只覺得自己不也一樣賺錢顧家?而且也是用生命去拚來的啊!

過去無知,只覺得賺錢、讓家人有錢就好;但沒想到,自己用生命去拚來是一回事,但背後卻是犧牲、危害了多少家庭,以及斷送了多少人的幸福!現在只希望能改過自新,甚至進一步去感化別人也別再做壞事,那就是救了一個人、一個家庭。

吸毒的人,一次次進出監獄,身邊親友也一次次地更不接納,甚至漸漸離我們遠去;驀然回首,只剩下至親還辛苦地支持著。

臺灣的法律,較重視處罰,所以監獄人滿為患。為何犯罪率那麼高?教化率卻那麼低?其實我們也很想改變,但外面的人,是否真的願意拉我們一把?

當然,有時人家願意伸手,我們也不一定敢去回應那雙手,因為長年出入監獄,缺乏自信,難免會擔心「別人是怎麼在看我」?我們也會害怕伸手的人,是用什麼出發點在協助我們?他們是真心的嗎?

雖然我這次出獄還不久,但畢竟已關了將近四年,不但對毒品失去興趣,甚至連想都不會去想;白天正常上班,週末假日有時也跟著高肇良、志工前往監獄關懷或學校做反毒宣導。我感覺得出來,已不像過去那樣,還有可能被毒友說動的欲望。

在假釋刑期結束之前,我每月仍得回屏東地方法院報到,並和觀護人面談。前陣子回去時,遇到了以前在屏東看守所裏,同工廠又同房的「同學」,假釋出獄的他也每月來報到;他偷偷跟我說,其實還是有在碰毒品……

我告訴他,做兄弟的只有一句話勸,就是千萬別再碰毒品了!人生,不能再循環出入監獄;這樣下去,到最後再悔悟就來不及了。我跟他說,若不再吸毒了,歡迎來彰化找我!

記者後記:再次考驗

今年9月初,阿威在彰化員林遭遇車禍,斷了六根肋骨,鎖骨粉碎性骨折,被送往醫院急診;他在痛苦中告知醫院人員,他的緊急聯絡人就是高肇良和慈濟志工。

在母親、姊姊從屏東趕往彰化這段期間,志工等於是他的家人,在旁陪伴照顧;高肇良也先提撥一筆更生人關懷基金,贈予阿威家人應付急難所需。

住院約兩週後,阿威出院返回屏東老家養傷。不得已下,他退掉彰化租屋,暫時離開出獄後難得找到、非常珍惜的第一份工作。才剛重返社會,就遭遇重大考驗,他不免沮喪無奈;同時間,他也感到很幸運,感恩這場車禍只是傷了他的身體,復原後他還有機會再打拚。

他的鎖骨打了鋼板,肋骨傷勢也日漸復原,但日常生活仍需麻煩家人照料;他靜下心來療養,待能自理生活,將盡快北上彰化工作,並接續先前的志工服務。高肇良和志工們也期盼他重返的那一天!

(口述:阿威(化名) 整理:李委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99期)

脾氣都改了 沒有改不了的

$
0
0
「本來覺得脾氣是改不了的,等到改變了,就會被自己感動呢!」許洈賓堅信,脾氣這麼難改的東西都能改變了,那麼習氣就不再是習氣,還是能改變的。

11月12日是第三梯次「2016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的第三天,許洈賓是這個梯次中,唯一從新加坡來臺灣接受證嚴上人授證的慈濟委員。

一片茫然中 找到人生方向

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唸書的許洈賓,大學四年級時,除了打工賺生活費外,還有一些課餘時間,她心裡想:「還可以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呢?」有一天,她一個人走在校園裡,突然有個想法,「想當義工去幫助別人。」剛好有位同學是慈青,許洈賓就跟他一起參與茶會,開始加入了慈青。

以前的許洈賓,對自己的未來總是一片茫然,不知道將來要做些什麼?她又看到大部分時下的年輕人都想要賺大錢,買好的房子、車子,會想要去金融業發展。在徬徨時,許洈賓有一次以慈青身分到新加坡義診中心幫忙時,她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心裏是很滿足的;再看到有病痛的人,就會覺得自己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這幾年許洈賓常想,自己怎麼會有想要幫助別人的念頭呢?她想到,「可能小時候受到父親的影響,因為爸爸以前常在盲人協會幫忙。」

因為受感動 漸漸走出掙扎

其實,剛加入慈青時,許洈賓內心總是充滿著掙扎。因為從小到大,她就聽媽媽說過,「對宗教信仰就好,不可以皈依、洗禮,不然將來在生活上就會有很多的衝突。」

受媽媽的深遠影響,許洈賓一開始參加慈濟的共修和慈青營隊時,好像有一種被逼的感覺,有一個念頭常出現在腦海裡,「不要參加有關宗教的活動。」當參加營隊時,剛開始都會想說以後不想再去了;可是每次參加後,又從營隊中看到更多的感動。

一次又一次的參與後,許洈賓漸漸覺得宗教並沒有那麼可怕!「其實那是在講一些生活上的道理、人生的方向;教我們如何正向去面對人生。」漸漸地許洈賓開始喜歡參與培訓。

2016年許洈賓來到臺灣參與受證典禮暨歲末祝福感恩會,她在「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課程中,聽到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的分享,讓她很感動,心裡想:「敘利亞小孩要在土耳其上課很不容易,我們真的很幸福!」

「土耳其有動亂的時候,就算你想要去幫忙受苦的人,也沒有辦法去幫忙。」土耳其境內遭遇的情況,讓許洈賓起了懺悔心,因為以前她遇到訪視的個案很多時,常會起煩惱,覺得怎麼看也看不完。她開始懂得珍惜,「不是每個國家或地區,我們想要去幫忙就可以去幫忙。」

只要做下去 改變不是問題

許洈賓回想過去,「我的家境雖然沒有很富裕,但我媽媽都把我當公主在養;我想要的東西,幾乎都可以得到。」一向驕縱受寵的她,獨自一人到新加坡唸書後,必須學會自立,卻造就她強勢的性格。

「什麼事,都要順著我的想法,和別人有不一樣的意見時,是別人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許洈賓以前常想,「如果你受不了我的脾氣,你就走;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就會留在我身邊,不會因為我的脾氣而離開。」

以前常會發脾氣,在聽到證嚴上人開示,「發脾氣是短暫的發瘋。」這一句話深深影響許洈賓,後來她認真一想,「發脾氣也沒有辦法改變什麼啊!」

受證回去馬來西亞後,許洈賓希望可以帶動家人都茹素。她深信:「當初在勸素時,從零開始,那時候覺得很難。但是只要做下去,就不會覺得難;困難,只是踏出第一步前的感覺而已。」【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均榮 臺中報導2016/11/12)

新芽十年 一人為樹多成林

$
0
0
新芽獎學金已經十年了!」2007年,由花蓮縣首次在花蓮靜思堂舉行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花蓮縣南區的得獎同學搭乘專車北上領獎;後因路途遠,自2009年起,花蓮南區遂獨立舉辦頒獎典禮,得獎人數從2007年的六十一人,逐年增加至今年(2016年)二百一十三人。為了讓家人也能和得獎孩子「同時」分享受獎的喜悅,近兩年在玉里靜思堂還分上、下午二場舉行頒獎。

阿公阿嬤級的志工祝福

2016年11月12日在〈生日快樂〉歌聲中,由資深慈濟志工和新芽學子志工們推著三層的生日蛋糕,緩緩從中央走道走入會場,揭開玉里、瑞穗、富里、卓溪四區新芽獎學金頒獎活動序幕。

在這群得獎學子榮耀的背後,歸功於各區多位年齡超過七十歲的訪視志工,因為這群阿公阿嬤級的志工心中,總掛念著這些弱勢家庭的生活,孜孜矻矻奔走鄉間鄰里,期盼帶給他們一分無所求的愛。

時常穿梭卓溪山區關懷,七十八歲的林玉龍希望新芽獎學金能鼓勵大小朋友,將來能回饋社會。另一位七十六歲的志工曹陳靜枝說:「獎學金得來不易,證嚴上人用盡慈悲的心來愛護、呵護,希望你們感受得到。」

有二道白眉毛,今年(2016年)已經八十二歲的張澄淇,訪視資歷已經有二十九年,長期走訪富里鄉,關懷的四十五戶家庭,他所關心的家庭裡,今年總共有五十七位孩子得獎。張澄淇表示,因為牽掛這群孩子,不要他們將來一踏入社會就負債,因此希望他們都要專心讀書,能受良好教育,將來才有好「頭路」。

張澄淇在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中,給予所有受獎者愛的叮嚀,他期許孩子們:「今天得獎的人不要自滿,要更努力,還要感恩父母、師長和長期陪伴的師姑師伯。」

昔日茁壯新芽回鄉感恩


「新芽獎學金不只是有形的補助,也是一種無形的心靈財富。」目前任職玉里慈濟醫院的林可涵,是2008、2009年新芽獎學金的學習領域獎得主。回想就讀慈濟科技大學新生入學那天,母親為她購買制服、生活用品,並把身上僅剩的錢再掏出來給她當生活費……

求學時期,林可涵總是努力讀書,爭取獎助學金的補助,希望減輕父母的壓力。畢業後就業至今五年餘,林可涵目前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也有了家庭和孩子,擁有平凡幸福的林可涵說:「感恩慈濟新芽獎學金,也感恩張澄淇師伯長年關懷。施比受更有福,自己也學會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她鼓勵所有受獎者更精進努力,發揮向上、向善的力量。

孤女的願望逐步圓夢想

家住花蓮縣最南端的富里鄉一處山坳下的薇薇(化名),二歲時母親離家出走,隨後因為祖父生病,慈濟志工開始走進家裡關懷;去年(2015年)她的父親又因病往生,家庭的變故讓她成為孤兒,一路陪伴她成長的慈濟志工林武郎,為她帶來「父親溫暖的愛」,讓她感到幸福而不孤單。

站在舞臺上,薇薇露出陽光般的笑臉,她緩緩的語氣中,盡是對林武郎的感恩:「師伯每次到我家,就像父親一樣熱情擁抱、說鼓勵的話關懷我,給我很溫暖的感覺。我從2007年領奬到現在十年了,雖然我不是最優秀的,但讓我有堅強向上的心,去面對我的學業和人生。」

小學時因為對田徑的熱愛,薇薇國中選擇遠離家鄉的臺東體育中學,同時因為自己的多元興趣,高中選讀臺東高商觀光科,她說:「我的個性活潑開朗又大方,對觀光導遊、飯店房務、演戲都有興趣。」薇薇對自己很有自信,也朝著人生目標,一步一步去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外籍媽媽留下幸福眼淚

新芽頒獎典禮中,亦安排溫馨的「謝親恩活動」,由志工準備好象徵新芽十年的「毛巾蛋糕」禮物,讓孩子親手送給父母,並以愛的擁抱和幫父母按摩搥背的互動中來感謝親恩。

三位都得到學習領域獎的曾小保、曾小安、曾小平(皆為化名),三兄妹跪著送上「毛巾蛋糕」給媽媽,並擁抱說「我愛您」時,讓從大陸四川嫁來臺灣二十年的曾媽媽高興得流下感動的流淚。

原來曾媽媽以為嫁來臺灣後會有幸福的日子,誰知後來先生因故長期離家在外,讓她獨自扛下一個家的經濟重擔,正當媽媽走投無路時,慈濟志工伸出援手幫助。曾媽媽表示:「獎學金對我們家是很大的鼓勵,除了孩子接觸慈濟不會變壞,也激勵孩子要努力上進讀書,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很好。」

現在曾媽媽一天要做四份工作來撫養孩子,她很感恩慈濟給三個孩子新芽獎學金的鼓勵,也肯定慈濟的人文教育,讓三位孩子都很懂事又貼心。因為穿著慈濟高中制服來領獎的曾小保,是雙胞胎妹妹們的偶像,姊妹倆希望將來也能像哥哥一樣就讀慈濟高中。

盼望一人為樹十人為林


專程前來參加頒獎典禮的富里鄉長黃玲蘭,感恩慈濟照顧花蓮縣最偏遠的富里鄉。她勉勵領獎學子:「記住今天慈濟給予的鼓勵,再把這分愛灑播出去!」

玉里國中是慈濟減災希望工程援建的學校,玉里鎮鎮長龔文俊與校長林國源也一同來參加頒獎典禮。龔文俊肯定慈濟新芽十年的執著跟持續,「有一位成長,就能成為一顆大樹;十位成長,就能成為一座森林。」

一樣肯定新芽獎學金教育意義的校長林國源,連續兩年都來參加頒獎典禮,同時也帶來十一位玉里國中同學上臺表演手語歌曲〈感謝〉及〈因為你、因為我〉,充滿青春活力的肢體動作與真誠的情感流露,為現場增添了歡愉活潑的氣氛。

新芽十年,帶給在偏鄉逆境中成長的莘莘學子無限希望,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可以展翅飛翔,追求人生的夢想!【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寶月、王鳳娥、蘇慧智 花蓮報導2016/11/12)

慈大學生 發現命名新細菌

$
0
0
在基因銀行裡,2016年8月26日新增了一個新的細菌,「Pseudomonas sp. TCU-HL1」這是由慈濟大學醫學系四年級黃瑞霖和林育暄在花蓮森林裡的土壤裡採集到的,因此以慈濟大學TCU,和兩位發現者的姓H(黃)L(林)為名,該細菌可以分解樟腦,冰片等萜烯類。

發現細菌 看見臺灣歷史

在一百多年前,臺灣曾經是全世界主要的樟腦產地,輝煌時期佔了全球產量的70%以上,當樟樹大量被砍伐後,在這片土地留下了甚麼紀錄呢?俗話說『落葉歸根』,葉片落下後,終將被土壤裡面的細菌所分解。臺灣的土壤裡,在無聲無息中,留下了大量會分解樟樹二次代謝物的微生物。

由黃瑞霖,林育暄和曾海龍以第一作者於今年10月發表論文刊登於美國微生物學會的期刊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三位作者都在陳灝平老師實驗室做研究。該篇論文主要是以新發現的細菌Pseudomonas sp. TCU-HL1的作用為主,並從該細菌選殖出『冰片脫氫酶』(borneol dehydrogenase)基因,此基因在植物中是擔任合成樟腦的角色,但是在土壤的細菌內卻是負責將萜烯類分解。

發現「Pseudomonas sp. TCU-HL1」,對於黃瑞霖和林育暄兩位來說是一個意外,因為當時根據陳灝平老師的判斷,認為在某種植物旁應該會存有可以分解萜烯類的細菌,因此由兩位同學去尋找,陰錯陽差下,憑著一張植物圖片黃瑞霖同學認錯了植物,挖錯了土壤,但卻找到了沒有人發現過的新細菌。

從收集來的土壤中以特殊方式培養,最終只剩下四種細菌存活,黃瑞霖表示,培養細菌的那段日子幾乎每天都睡在實驗室,同學下課十分鐘休息伸懶腰,但他卻是急著衝向四樓的實驗室,了解細菌的進展。「感覺自己很像女工,常常是提著兩籃的細胞培養箱三樓、四樓跑。」林育暄說,醫學系的兩位學生決定在未進臨床前,進實驗室做基礎研究,大一下兩人一間間拜訪生化科各實驗室,因為陳灝平老師特別慈眉善目,所以決定跟著老師做實驗。

基礎研究 人類救命丹

發現了「Pseudomonas sp. TCU-HL1」兩位同學很開心,他們表示,多數的學生到實驗室都是協助老師完成一部分的計畫,但因為發現了新細菌,所以他們反而開創了實驗室另一個主題,現在實驗室也積極從「Pseudomonas sp. TCU-HL1」去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過程很幸運很意外,但黃瑞霖同學說:「其實就像相親,當你把條件定下來的,來的人就有可能是你要找的對象。」

而他認為基礎研究也許現階段無法發現對人類的幫助,但如果你不開始研究,就什麼都不知道,但也許它就是未來的救命藥。

陳灝平老師表示,在科技分工越來越細膩的今天,單靠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這項工作的,像另一第一作者曾海龍是五年一貫的碩士班學生,負責完成了酵素的表現,重新摺疊,活性分析;另外,中研院黃開發博士,幫忙做分子對接,解釋了這個酵素結構與功能的關係;慈濟大學的林光慧教授幫忙細菌電子顯微鏡處理,胡安仁教授利用氣相色層分析質譜儀幫忙鑑定二次代謝物降解的結構,大葉大學呂佩倫教授的討論樟腦代謝途徑的基因體分析。這篇文章的發表,為他們在慈濟大學的求學生涯,留下一點紀錄,也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有所幫助。

補充資料:


基因銀行(GenBank)是一個開放獲取的序列資料庫,成立三十幾年來(1982成立),GenBank資料庫成為了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影響力的生物全領域資料庫,其數據正被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研究人員獲取與引用。

此資料庫是國際協作核酸序列資料庫(INSDC)的一部分,由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主管,NCBI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下屬機構。GenBank和它的合作者從全球各個實驗室接收了超過百萬種生物的數據。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報導 2016/11/16)

初念轉深 堅定悲懷

$
0
0
【證嚴上人11月13日海外委員慈誠溫馨座談開示】
時序入冬,中臺灣的太陽溫煦暖和,一如臺中靜思堂內證嚴上人與弟子之間的互動,流蕩著一股溫馨親切的感動。

「大家感動嗎?(眾答:感動)是啊!我也很感動。我相信人人都有話想說,不過時間真的是不夠用。我天天都說來不及,時間不夠用,要不然的話,我更期待每一位難得回來,應該都有滿腹的心情,想要在師父的面前說,可是時間無法停留,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

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次在臺中靜思堂舉行,溫馨座談第一場於11月13日登場,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多明尼加、瓜地馬拉、南非、辛巴威、賴索托、莫三比克及史瓦濟蘭等十個國家,計一百七十五人參與。

聽到眾人懇切的分享,上人深信要做到全球淨化並不困難,如今慈濟走過半世紀,大愛足跡已經踏過全球半數國家,剩下還有半數,期待下一波的五十年來完成。

初念道心堅不退 嚴格培養穗飽滿

上人對於年輕一代寄予深切的期待,欣見前後三個梯次、二十九個國家地區的年輕人紛紛歸來。「尤其是慈青都長大了,慈青那一念道心堅定不退,現在回來受證,也有學長陪伴,或父母陪著回來,真的很感動。特別是夫妻同時受證,這是我最開心的啊﹗全家都是慈濟人,全家都是人間菩薩,志同道合,這樣的家庭就是最歡樂的家庭,最快樂的家庭,真是很令人羨慕。」

上人指出,大陸、馬來西亞的慈濟志工需經過三年時間培訓才能受證,「第一年是跟著慈濟人去居家關懷,先瞭解到人間疾苦,啟發他們的內心,感覺到說,我也願意為這一群苦難人付出,緊接著下來才能讓他們見習;見習就從初階的課程開始上,讓他們邊做邊上課,就這樣參與社區活動等等……慈濟人該做的事,看他們能不能跟著一起做,跟著一起上課,這叫做見習。」

「當見習通過,就進入培訓,培訓課就是要跟所有已受證的慈濟人一樣,一切事情都要輪流著做,同樣要按照課程(參與)。馬來西亞也好,大陸也好,他們就是很嚴格。」譬如馬來西亞有三位不能回來受證,他們在馬來西亞都很有名望,因為缺了兩、三堂課,只好請他們照規矩來;「可是他們覺得,我只不過缺兩、三堂課而已啊,為什麼不能回去受證呢?但是一切得照規矩來,那樣地嚴格,還是沒有讓他們回來啊!」

即便如此,當地負責陪伴關懷的志工,回國後仍須好好膚慰他們,陪伴他們重新開始,「想一想,那樣嚴格的培訓,粒粒種子都很飽穗,真的非常好,而且大家都是進出有規矩,非常整齊。」

心靈單純愛真切 知難不棄當勉力

來自非洲的「新發意菩薩」在進入會場時,踩著整齊的步伐,口中唱著:「要跟著上人走,要跟緊上人的腳步。知道路很艱鉅,很難走。可是再難走,我們也都不怕。再難走,我們也不怕。」上人目睹南非本土志工慈蒂忍著腳痛,仍帶領著眾人勉力前行的一幕,深受感動。

「因為最近我的體會最深,不管是下樓梯、上樓梯,我也是很痛。想到了他們一直邊唱邊走路,就會想到那樣地忍著痛,再難走的路都不怕,真的很真誠地唱出他們心靈的法,我實在是很感動,這一群真的是好弟子啊!」

上人打趣地說,「大家不要吃醋喔!(眾人一陣笑聲)他們的表現是那樣地真,雖然我說過他們不如我們的物質豐富,可是他們的心靈很純,而且愛很真、很切,他們真正把法守得很虔誠,宗門走的路,半步都沒有偏差,所以我會常常都讚歎他們。」

無明口欲慎戒除 護生泯怨清淨心

此外,上人提及莫三比克志工蔡岱霖的大伯Paulino Foi(保林諾.傅),原本認為做好事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可是看到蔡岱霖能做得那麼開心,他也真正看到慈濟志工幫助苦難人,因而被感動了,所以也投入。「他投入後,更感動的是他要茹素,不只是自己茹素,還要推素,不只是推素而已,他還要推動萬人茹素喔!他說到一定做到,我相信。」

上人說,「我為什麼對茹素這麼地重視,因為茹素是打從內心的環保。大地就是垃圾太多,那麼我們的心靈是煩惱無明太多了。我們第一個無明就是口欲,每一天張開眼睛,就有口欲,想要吃什麼?這就是口欲。」

「口欲能改變過來,其他的欲念也都可以改。」上人再舉2015年11月聯合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氣候高峰會時,紅毛猩猩可可用手語表達牠有話要說,「牠罵人類笨,笨死了!因為我們太愚癡了,我們不懂得愛惜物命,不懂得疼惜地球。牠說,可可很心疼,可可想哭,牠真的是哭了!」

「人類真的要懂得愛護地球,愛護物命,各種動物都有靈性,可以救人……」上人並引佛陀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教誨,提醒眾人,「真的有智慧的人,不忍心吃動物的生命,何況動物當牠要被殺時,心中的埋怨、仇恨是非常激烈的;這樣被殺再來人間,看看我們現在的人間,難民有多少啊!不斷、不斷地,難民還在受逃難之苦啊!無家可歸之苦啊!逃難中的生活,毫無著落之苦啊!」

「這種人類的反撲,也是動物再來人間的反撲,冤冤相報啊!我們人生總是要承受這樣的果報,因為口欲的造因,得果就是這樣。我們假如口欲能戒,很自然地,大地就會少了很多動物排泄的甲烷,那樣氣的汙染,只要能改變食欲,就會慢慢減少養殖殺生的業,這也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這叫做『清淨在源頭』。這樣清淨自己的身心,對自己的身體也好,對大地也好,所以推動素食真的是很重要。環保重要,茹素也重要,這也都是我們培養慈悲心最根本的源頭。」

身著柔和處悲室 合和平等樹家風

上人開示,「我們愛的能量要打從慈悲開始。所以在《法華經・法師品》裡,佛陀說,『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處而說法。』這是要培養我們的慈悲心,慈悲心就是我們的家,我們要用慈悲成就自我;天蓋之下,那就是天地之間,要成為慈悲為室,這樣做,天地之間就會人人都慈悲。」

「修行沒有什麼困難,我們總是要用柔和忍辱衣。」上人勉眾,「今天大家已經都受證了,這一套衣服就是柔和忍辱衣,也就如我們的袈裟一樣,穿在身上,就是要有威儀、有規則,說話、舉動等等都要如規如矩。」

上人續言,「我們今天穿起了這一套衣服,師父為大家授證,那就是你我有約束,是我們生命中的約束,不是這一套衣服來跟你約束。從今開始,我們要有慈濟的家風,要有慈濟人的規律,就是要從此開始;我們待人待物都是要用柔和的心情去對待,能這樣,人與人之間能合和互協,與動物之間我們也慈悲等觀,這都是很重要的。」

殷殷期許,聲聲呼籲,上人勉眾,「未來的五十年,無數個五十年,從你開始做,一直到你的下一代,一直一直培養起來。菩薩家風在你的家庭裡,就是人間最幸福的了。」

大米援非 萬里來臺道感恩

$
0
0
【新聞稿】「大米援非、大愛高飛!」慈濟基金會長期配合臺灣政府援助海外各國急難與慈善所需物資,其中,來自非洲五個國家本土慈濟志工代表,今天分別前往拜會外交部、農委會,並將印有「Love From Taiwan」字樣的米袋,做成環保購物袋回贈,以表達對臺灣這份援助之情,將在非洲人民的心中「袋袋相傳」。

糧食援外 人道救助

全球有數億人口正飽受飢荒肆虐,世界糧食計劃署也緊急呼籲各國提供糧食,共同對這些國家伸出援手。臺灣農委會在2002年訂定「糧食人道援外作業要點」,每年提撥公糧食米,供政府機關及民間慈善公益團體申辦糧食援外,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機會與國際接軌,對國家形象、農民收益及民間慈善團體成長皆具很大助益。

慈濟基金會表示,自2003年起依海外各國急難與慈善所需,向農委會糧食人道援外計畫提出申請,累計至今援贈17 個國家,共計11萬8620公噸食米,分別援助有菲律賓、非洲地區(南非、賴索托、史瓦濟蘭、辛巴威、莫三比克)、海地、約旦、宏都拉斯等國因災難而受災人民或貧困家庭。

其中,非洲地區的南非、賴索托、史瓦濟蘭、辛巴威、莫三比克五個國家的本土慈濟志工,今年回臺參加「2016年慈濟海外慈誠委員培訓研習會」,五國共計有逾40位正式受證為慈濟長期志工,研習會結束後,將返回各國之際,非洲本土志工們感恩臺灣長期援助大米,在臺灣慈濟志工陪伴下,17日上午及下午,分別前往拜會外交部、農委會。

袋袋相傳 表達感恩

五國慈濟志工代表,分別向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會副執行長沈文強,及農委會主任秘書廖安定等人分享,臺灣不但物質上的援助,慈濟更藉此因緣,將大愛精神傳遞到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以佛法滋潤灌溉,帶動當地非洲人,發揮人與人互助的精神,一起匯聚善念,幫助苦難人,形成美善循環,也展現臺灣軟實力。

其中,臺灣援外的白米到了非洲後,除了發完白米,剩下的包裝袋在非洲本土慈濟志工花費巧思下,將剩下來的材料做成了環保袋,把臺灣的愛心繼續延續下去,在當地形成「袋袋相傳」的佳話,代表臺灣對於非洲人民的關懷與照顧,這份援助之情將世代傳承。

非洲五國本土慈濟志工代表,還用歌聲及舞蹈,唱出對臺灣的感謝。慈濟基金會表示,由農委會無償提供的公糧,透過慈濟人的手,不只溫飽非洲許多國家的貧困人民,更在大愛啟發下,溫暖每個人心中的善種子,進而啟發善循環,讓臺灣「以愛、以善,走進世界!」善盡一份國際的社會責任。

(文:顏福江 地點:臺北市 2016/11/17)

顧佛祖長智慧 愛灑有妙法

$
0
0
「過去一直都知道慈濟做很多,卻總認為應該先『顧巴肚(臺語)』,退休之後再來『顧佛祖(臺語)』。」來自美國的柯議雄早就已經是慈濟會員,靦腆的說著自己這麼晚才來受證的原由。

看慈濟走入國際舞臺 自己也走入慈濟

退休之後,柯議雄過去生意上往來的兩位夥伴是慈濟志工,兩位夥伴因為過來參加慈濟的研討會,順便利用空檔時間約柯議雄見面聊天,同時也放了慈濟的影片與他分享。

從影片中柯議雄看到了慈濟經聯合國通過成為「NGO特殊諮詢會員」,他很感慨,但同時也很感動。對他來說臺灣政府努力了幾十年,想進入聯合國卻沒能成功,每次千辛萬苦想參加世界各大國際性組織,也總是被排拒在外,而證嚴上人竟能以慈悲喜捨之心,幫臺灣打開通往國際的大門,因為這樣的感動,讓他開始積極想加入慈濟。

為了更了解上人如何將慈濟帶上國際舞臺,柯議雄從2015年1月開始參與薰法香,就這樣一直持續到現在,也因此進了慈濟。

自備完整簡介走上街 愛灑說法有一套


同年4月他也開始學習走入人群,每周四下午帶著準備好的資料,和志工們出去愛灑宣導,向商家介紹慈濟在洛杉磯的義診所,以及各種申請,例如設置獎學金幫助學子,還有照顧關懷低收入與弱勢者,柯議雄與志工們努力地在當地傳播慈善事蹟與理念。

柯議雄表示,穿上慈濟制服所受到的尊重,實在讓人很感動。尤其在夏日,有些店家看到志工大熱天仍然出去愛灑,便會端出飲料請大家喝,雖然每次都被志工們婉拒,但他們依然每次準備,就算志工們想以購買的方式收下飲料,商家們也不接受,因此志工們都會帶著竹筒出門,每次都將錢投入存錢筒,一來讓商家了解我們的堅持,二來也能告訴大家竹筒的故事。

雖然有時柯議雄也會碰到棘手的時刻,像才剛進入商家店門,就被不客氣地詢問:「你們要進來做甚麼?」這時,他總是耐心溫和地為對方解說,同時也介紹慈濟,也提醒店家如果有遇到弱勢者需要幫助,都可以介紹給慈濟,讓志工們伸出援手去幫忙。

若碰到來自大陸的商家,柯議雄就拿出準備好的資料向他們解說,讓他們了解慈濟從1991年華東水災就已展開對內地的種種援助,且至今未曾停止,並將傳單交到他們手中,通常這樣的介紹所得到的反應都是正面且立即的。

也些商家也會詢問柯議雄:「我是基督徒,你們願不願意收我的捐款?」遇到這樣的募款狀況,柯議雄總是先開臨時收據給對方,並告知年底時會再寄出正式收據,如此的說明總希望能讓捐款者信任放心。

日日薰法得智慧 菩薩道上永跟隨

而提起去年(2015年)的慈濟風暴,柯議雄也會耐心向質疑的人做解說,同時邀請存疑者撥空到聯絡處觀看影片,或者更進一步告訴對方,如果有機會能到臺灣,也可以安排到花蓮靜思精舍拜訪,看看精舍師父與清修士們的日常生活,了解慈濟日復一日守法克己的規律作息。

曾經柯議雄從《人間菩提》上人的開示中,看見有位馬來西亞志工為了要讓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家到醫院接受治療,不惜下跪懇求要為他沐浴更衣,隨後再陪他到醫院看診。柯議雄認為是上人的德行,讓弟子願意放下身段,只為求得讓眾生離苦得樂。

柯議雄有感而發說著:「如果天底下有更多像上人一樣的人,這個社會應該就會祥和無災難了。」而他也將每日薰法香所吸的清涼法水化為自己的智慧,並運用於每周的街頭愛灑,期待自己法入心、法入行,做一位說法者與傳法者。

現在柯議雄覺得進了慈濟,不但不怕沒飯吃,反而顧到「巴肚(臺語)」,同時還能顧到佛祖。後悔沒早點進入慈濟大家庭的他,發願來世一定要早早找到上人緊緊跟隨,生生世世分擔度眾生的重擔,因為這條菩薩道,已經是他認定生生世世要走的康莊大道。【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玉燕 臺中報導2016/11/13)

熱血醫師 走入偏鄉救命路

$
0
0
對不少醫療從業人員來說,急診醫療的風險大,醫療爭議發生機會高,有時還需面對言語或暴力的對待,所以願意投入急重症醫療的醫護逐年遞減,而這樣的情況在偏鄉地區尤甚。

然而任職於玉里慈濟醫院急診室的陳煌濱醫師,卻是選擇了這條充滿磨練的行醫路,並把急診專科當成第一志願。原為內科公費醫師的他,為了實踐這分熱血的初衷,自願接受增加兩年公費服務的轉科條件,並且在非值班時,提供門診與住院治療的照護工作,讓人見識到他對「救命」的熱忱與執著。

急診救命 做為終生職志

「急診室是一處具有高度彈性和強調醫療功能的場域;因為要救命,所以在一般病房和加護病房可進行的醫療行為,在急診室都能做到。雖然,過程中充滿許多不確定性和挑戰,但是它帶來的成就感更大。」陳煌濱醫師侃侃而談「急診專科」最吸引他的地方,進而驅使他將之做為終生的職志。

急診常常是命懸一線間,因此醫師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馬上執行有效的醫療行動,以爭取救命機會。陳煌濱醫師強調:「一個病人在我們手上,從檢傷到接下來進行醫療診治,乃至於最後穩定生命跡象,時間都必須精簡再精簡。醫師需要更有效率的動作,並且熟悉所有醫療環節。」

急診室醫師的種種特質,都在陳煌濱醫師身上看得見,果決、自信、應變力和行動力十足,這也正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因為這分為急診病患付出的心及人格上的特質,讓張玉麟院長相當感恩與佩服,於是在去年(2015年)邀請陳煌濱醫師承擔急診室主任的工作。

走入偏鄉 急難醫療關懷

接任急診室主任工作後,陳煌濱醫師開始統籌規劃相關作業與教育訓練。小至醫院內部的大量傷患演習、緊急醫療應變研習課程;大至東區緊急醫療轉診救護及東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EOC)的系統化連動建置,這樣的用心為的是能完善偏鄉地區的緊急醫療服務。

陳煌濱醫師希望,藉由過去受訓的經驗來協助緊急醫療的教育訓練,並協助充實與後送醫院間的聯繫溝通,讓緊急醫療的運作更加順暢。同時,也落實各項災害和大量傷患的情境演練,讓小鎮醫院也可以透過醫療資源和人力的整合,來發揮花東縱谷急救中繼站的角色。

「在玉里慈院服務和其他的醫療院所不同,不只提供醫療服務,還兼具急難救助及社會關懷的角色,讓經濟弱勢或居住偏鄉的病患,也能受到協助。」陳煌濱醫師認為這是他在其他醫院學習不到的難得經驗。

視病如親 燃燒行醫熱誠

出身於工人家庭的陳煌濱醫師,更能了解偏鄉居民的生活型態。有些病人因不太容易理解醫師說的話,因此養成他多問一點、多說一點、多做一點的習慣。他深深感覺到:「深入了解病人的需要,也是另一種對症下藥」。

為了更貼近長者的感受,陳煌濱醫師除了採用國、臺語雙聲帶問診之外,也把醫療名詞轉化成簡單易懂的說法。他認為,「長輩有時候需要獨自就醫,如果他本人聽得懂,就能用正確的方式來照護自己。」

像是「肺部纖維化」這類的專有名詞,陳煌濱醫師就以菜瓜來舉例說明。「因為肺部本來像菜瓜般柔軟,現在牽出一絲一絲的變成菜瓜布,這就是肺部纖維化。」從生活上的用語,幫助長者理解,原來是自己的肺硬掉了,也才能明白後續的治療及關心自己的病況。

之後,陳煌濱醫師又從急診跨入門診。他說到:「偏鄉的醫療人力不多,想幫助急診室裡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又需要照護住院觀察治療的病人。」於是他和張玉麟院長討論後,決定開始收治住院病患,並提供一般門診服務。如此,病人出院後,可以回診及追蹤治療。

「偏鄉是最需要醫療的地方,能夠幫助到花東在地鄉親,自己也能夠學以致用,發揮醫療所學,這是件令人開心的事。」來自繁華北部的陳煌濱醫師,希望能繼續「燃燒」這分行醫救人的熱情;也期待更多的醫師加入,去服務更多的在地鄉親,讓偏鄉醫療做得更好。

(文:洪靜茹 玉里慈院報導 2016/11/17)

志工進去 苦難人走出來

$
0
0
臺灣社會雖然繁榮進步,但也有很多陽光照不到的暗角,需要溫暖和愛心的滋潤。

「紫唇女孩」變成「蜜蘋果」


小如成長的過程,相較於一般孩子顯得艱辛多舛,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長期血氧不足導致唇色偏暗,外觀微微發紫,被稱為紫唇兒。慈濟人默默陪伴小如,從2009年至今已長達七、八年,在這段漫長時間,給予不斷關懷並協助就醫、提供紓困救助金、課業輔導等。

父母親不在身邊,小如與患有腦瘤的叔叔同住,並由阿嬤獨力扶養,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從四歲起到十二歲間,總共動了五次心臟手術,醫師說術後生命存活率僅百分之三十,但如果沒有接受手術治療,又得忍受身體不適,及不預期病發,由於心臟功能不佳,無法正常輸出血液循環,呼吸也常短促、喘鳴。 

小如的阿嬤面臨孫女一次又一次的生死交關,為了治癒小如南北奔波,加上經濟困頓,整個人心力交瘁;而小如也是一樣,平日既要就醫,也要兼顧課業,體力也無法負荷,導致無法正常就學,需半日在家歇息,課業仰賴申請每週三次在宅教育,還有慈濟志工鍾美珠義務英文課業輔導,祖孫倆有慈濟人一路默默陪伴,心裡比較篤定、不孤單。 

慈濟志工從個頭小小的小茹,看著她長大,如今已是十五歲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她甜美的笑容總讓來訪的志工暱稱她為「蜜蘋果」,現在就像毛毛蟲經歷羽化過程,體會破蛹之痛,最後化成翩翩起舞的美麗蝴蝶。

10月15日,小茹與心愛的阿嬤,一起親蒞慈濟彰化分會新芽獎學金頒獎會場,領取國中「課業進步獎」。 小茹感恩慈濟志工,她告訴大家:「慈濟人關照我們一家人,尤其是叔叔和我的病痛,記憶以來這群慈濟爸爸、媽媽是一路陪伴我一起成長的人。」

小茹的阿嬤更說:「你一直看、一直看,慈濟人攏佇在咧人家需要幫助的所在出現,在咧甘苦人的身後,一定會出現來幫助人家。」(臺語)」

還給苦難人 一個乾淨空間

2015年2月,彰化縣員林慈濟志工接獲通報,一個退休教職員,突然因為心肌梗塞往生,他的退休金早被不明人士詐騙一空,家人無力處理後事,同住的妻兒三人都患有精神官能症,兩個孩子生活無法自理,平日都由母親外出採購三餐伙食,母親還要為孩子洗澡、換尿片。但女屋主個性內向沉默,不會整理家庭環境,東西任意堆放,甚至連兒子用過的尿片也不讓人丟,說可以留下來可以擦地板,所以生活空間瀰漫五味雜陳的氣味:尿騷、糞臭、廚餘腐臭味、蟑螂、老鼠窩的氣味,整理時,小動物和氣味都一起跑出來。 

慈濟志工於是事先請里長來會勘現場,請市代表和里長商派子母型垃圾車乙輛,來載運垃圾,加上慈濟回收車來清理可用的回收物資源。

好不容易,在2016年3月26日,當天晴朗無雲,慈濟志工共有四十人,自備清潔用品,在結合里長、及知會案家次女之後,一起動員打掃,年久囤積的物品,窒礙難行的空間,沒有轉圜的餘地可供清洗和整理壅塞物品,甚至還得用人龍方式傳送,或者把物品從二樓陽臺,以懸吊式向下傳遞至一樓,延展至無尾巷內做整理分類。

志工將環保車開進位於無尾巷底,就地在巷子分類,邊分類邊往車上堆置回收物;樓上志工陸續將雜物垂吊下來,灰塵髒物讓沒戴帽子的志工灰頭土臉,大家顧不得自身的髒污,一心一意努力地清掃。

志工忙碌的身影和龐雜物品,引來駐足圍觀的鄰居瞠目結舌,你一言我一語,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一個屋子竟可裝那麼多東西?而且一般人總是對髒亂與惡臭避之唯恐不及,怕招致病菌上身,怎麼會有慈濟這個團體的人這麼傻?自備打掃用具不打緊,還來花時間、耗體力呢?

不過,當慈濟志工逐漸還這個家庭乾淨、清爽的空間時,鄰居們都感到讚歎不已。當地里長說:「長期藏污納垢的地方,容易滋生細菌,滋長蟑螂、老鼠等病媒,長久以來,連她自己的女兒都無法清理,慈濟發動里內這戶人家的打掃,算是解決大家共同的頭痛問題。」

充滿無力感的屋主女兒心存感激說:「感恩慈濟這麼多人來幫忙打掃,媽媽這個空間已經十幾年都是如此,固執的個性不讓人清理,今天志工帶動這麼多人,還給家裡清淨的空間,很謝謝慈濟。」

慈濟志工賴惠君的公公盧清貴眼見也覺得不可思議,他說:「我剛好住隔壁巷,媳婦常利用工作、家事之餘來做志工,我想了解媳婦在做什麼,今天剛好就近順路過來,看到慈濟人幫老人家,做這些平常人都不願意做的事,很感動,也了解媳婦的志工工作,往後會更支持她,幫助辛苦的人,我也很高興。」

人生難免有缺憾,但愛可以填補一切。同在彰化員林社區,二個不一樣的生命困境與苦難,慈濟志工皆用愛心陪伴他們,慢慢跨越過每個階段苦難的門檻,期待也能帶動社區居民彼此關懷的風氣、形成一股善和愛的循環。

(文:黃玉卿、李 巧、卜堉慈、陳美秀 彰化縣員林市報導 2016/11/17)

長情付出 有愛為伴

$
0
0
【證嚴上人11月17日彰化歲末祝福開示】
秋去冬來,一年又即將過去,證嚴上人風塵僕僕南下,11月17日行腳的衲履來到彰化,主持2016年歲末行腳第三場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感恩會。

上人甫一開示,即指出歲月匆匆,稍縱即逝,但時間也可以累積一切。「時間能成就一切,慈濟已經五十年了,應該要說五十一年;想到了慈濟五十一年,由不得自己不想到年紀大了,這都是時間歲月不留人。可是我天天都在感恩,是因為時間累積了這五十一年的時間,讓慈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三不破例因眾生 藥師法會為接引

憶及五十一年前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萬事艱難的時期,「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精舍,沒有自己的家,沒有自己的道場,我們從哪裡為起點?功德會在哪裡起頭?(眾答:普明寺)在普明寺寄人籬下;大家最期待的是在小木屋裡面的那位修行者能為他們誦經消災。」然而,上人出家時就已立下三個心願:不辦法會,不收弟子,不當住持。

可是,為了要將佛法落實人間,為濟助社會苦難人,不得不誦《藥師經》,農曆每月24日舉辦藥師法會,「那個時候會員從這樣開始,在普明寺,原本不做法會,不做經懺,但是為了讓佛教在人間,為了眾生,打破了不做經懺、不做法會的原則;當然我現在還是不做經懺,還是不做法會,但是每個月的藥師法會還是要有。」

上人再問現場大眾,若不收弟子有可能嗎?

「不可能囉!現在全球不知道有多少弟子?像今年從國外回來的二十九個國家有兩千多人,人人受證成為慈濟人,每一個場次都有皈依,記不得多少慈濟人?多少皈依的場次?」

「說到不當寺廟的住持,我的確沒有當寺廟的住持。」上人細說從頭,深深記得精舍最初期的工程在1969年完成,「完工以後,搬進去當天是3月24日,從那一天開始,每天一大早的早課就是打佛七,就這樣啟用,於是3月24日這一天,我們的精舍就這樣成立起來。」

靜思精舍尚簡樸 科技傳法繞全球

此後,靜思精舍歷經多次修繕改建,直到四十五年後,才興建現今主堂的樣貌。「在這之前,很多外賓來到精舍,他們都會說,聽到了慈濟那麼大,還沒有來之前以為慈濟的道場應該很大、很大,來了之後看到,怎麼那麼簡陋、那麼小?」

「的確,過去只有小靜思是我們的大殿,剩下來的都是小空間,要是舉辦一個大活動,都是分成好幾個空間,靠著小電視分享。可是現在我天天都說好滿足啊!天天要講經,有主堂可以容納三、四百人,還有外面的天井,還有小靜思,還有後面的文化走廊也可以容納進去。」

令上人感到欣慰的是,由於科技的便利性,現在講經,可以無遠弗屆,傳達到每個有心「薰法」的人面前。「當我在花蓮講『晨語』時,全球慈濟人有的在他們的僑居地,他們的國度裡,沒有秒差,只有時差;有的在中午,有的在早上,有的在半夜,即使是在半夜裡,還是照常薰法。」

回眸五十一年前,從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到現今國際慈善基金會,一路過來,上人形容這是「從小而大」的結果。「慈濟走過了五十一年,救助的國家已經有九十四個,這都是慈濟人的足跡走過來的,都是因為慈濟人跨出腳步,用心用愛撒播善的種子,點滴累積成為一股大力量,所以可以幫助很多人。」

新芽種子成小樹 長情大愛鋪路來

慈濟不僅救助國外苦難眾生,也關懷國內需要幫助的鄉親。上人特別指出彰化地區的慈善個案中,有慈濟長期的照顧戶,即所謂的「長照戶」。「長照戶就像老人家不是需要資源的幫助,他需要的是人的關懷,我們要長久去關懷照顧。」

除了老人,陪伴身體有病的孩子,慈濟也給予長期的關懷。上人提及七、八年前看過的一個孩子,「小小的時候,她因為心臟病,全身發紫,缺血,嘴唇和皮膚都是紫黑色的。現在看到這個孩子長得亭亭玉立,很漂亮,也變得健康了;她已經是高中生,將來就可以讀大學囉!這就是我們長期的陪伴,看著新芽種子成為小樹,將來就會成為大樹了。」

另外,還有一個越南新住民媽媽,先生往生後帶著孩子住在豬寮,常有蛇鼠入侵,彰化員林慈濟人幫他們修繕房屋,改善生活。

「慈濟志工協助清理、修繕,讓他們有很安穩自在的地方,也陪伴著他們走過最艱鉅困難的日子,這就是慈濟從小而大。這都是人人的愛心付出,不怕髒、不怕臭,很有耐心,愛的精神能量這樣陪伴過來,這就是為什麼慈濟可以做得這麼有口碑,真的是名副其實的人間菩薩,是長長久久的。」

上人以此個案叮嚀眾人,菩薩要在人間造福,所以人人要知道因緣觀,更要身體力行去布種,為苦難眾生而付出。

敬行供養真佛子 拔苦與樂遍乾坤

「其實,(對佛陀的)真供養就是付出,就如佛陀的教育,受教而身體力行去付出,佛陀要拯救眾生,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這一大事因緣就是開示讓眾生能悟入,這是佛陀的一大事因緣。」

上人進一步闡釋供養的類別:「供養有三種,物資的供養、敬的供養、行的供養。其實佛陀每天也是跟弟子一樣一起出去托缽,有的人以物資供養,而佛陀一切的物資,只有三條衣,你能供養他多少東西?但是敬的供養,還有最重要的是行,接受佛法身體力行,叫做行的供養,這才是真佛子。」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佛陀願度眾生覺悟知見,同樣是要啟悟我們了悟因緣果報,所以初轉法輪時,從苦諦開始談起,即是透澈人生的苦相,進而要拔苦予樂。上人分享,「佛陀的法就是這樣,你看不到也摸不著,當他覺悟的時候,他的心腦跟天地宇宙合而為一體,所以天地之間無事不通,無理不達,這就是佛陀通達天地萬物,那道理拿出來看不到,但是說出來,我們聽得到,感受得到。假如很利根的人聽進去就可以身體力行,也慢慢地可以體會到你做的事與付出,為苦難人苦既拔已,還可以為他說法。」

語末,上人以慈濟志工在全球各地為苦難人的付出,普遍獲得肯定,期勉眾人,「慈濟愛的能量早就已經走出去了,在國外,人人都感恩臺灣,感恩慈濟,這都是毫芒乾坤,都有『法』存在,都是我們走出來的。」

【周末食堂】三杯竹笙

$
0
0
清爽的竹笙加上麻油爆香後的薑片,「三杯竹笙」用來下飯,實在開胃!

【材料】:竹笙3到4根、鳳眼果6顆、紅棗8顆、老薑1小塊、九層塔少許、香菇2朵

【調味料】:黑麻油2大匙、素蠔油2小匙、香油1小匙、地瓜粉3大匙、冰糖1小匙

【作法】:

1.將泡軟切斷的竹笙,混合1小匙素蠔油、香油醃漬,再沾地瓜粉入油鍋炸酥。

2.鳳眼果剝殼蒸20分鐘備用。

3.以黑麻油起油鍋,爆香薑片,再陸續放入香菇、紅棗、鳳眼果、竹笙,再以少許冰糖、醬油調味,起鍋前再加入九層塔即可。

(食譜提供:陳惠麗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非洲委員拿筷 茹素無障礙

$
0
0
「吃素真的很棒!能夠省錢,把省下來的錢再去買種籽,又可以種出更多的蔬菜來,還可以把存下來的錢拿去幫助更需要的人。」把臺灣當成聖殿的姆西.西米蘭(Mumsy Simelane Lu Lan)和諾格若.格梅諦,將上人的每句話真正地落實在生活中。
克服欲望 素食護生最划算

從南部非洲史瓦濟蘭回來參加第三梯次「2016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的姆西和諾格若,兩人搭乘飛機超過三十個小時,只為了回臺灣慈濟取經,回到史瓦濟蘭承擔更多使命。她們並堅持學拿筷子吃飯,「我們一定要學會臺灣的文化,因為我們還要再回來見上人。」

為守十誡不殺生,姆西和諾格若高興地分享素食的好處。她們比喻,「一頓葷食若需要二十法郎,素食只要花費五法郎,這麼划算的交易當然要選擇素食啊!」也以此好處分享給左右鄰居,向大家推廣素食。

在史瓦濟蘭要吃素不太容易,勸素也很難,因為從小接受的教育,肉食營養才足夠;因此,兩人先從「一周一素」開始,再配合播放動物被宰殺的殘暴畫面,激發大家的同理心,減少吃肉的欲望。

原諒別人 恍然大悟重返家

脾氣暴躁的姆西還未認識慈濟之前,與父母的相處並不和睦,十六歲時即離家出走。直到2012年接觸慈濟,志工帶來的愛,溫暖了她冰冷的心。「要原諒別人的過錯!」因為上人的一句話,才讓她恍然大悟,重返久別的家。

姆西的改變也感染了家人,家人也跟著投入慈濟的慈善腳步,媽媽更成為推動社區的領導者。「證嚴上人改變了我的人生,我改變了媽媽;現在媽媽也以這個方式,教育我的女兒。」姆西感恩慈濟進入他們的國家,才讓她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現在姆西每天都會觀看大愛電視臺,聽上人開示。姆西發願要當一顆堅毅的種子,在當地和到鄰近國家散播愛,讓更多人知道慈濟、認識慈濟。

愛的回饋 承諾傳下去

「回來見上人,當面說感恩,是我最大的心願。」因為慈濟幫助孩子助學金,讓諾格若有力量再去幫助比她更困苦的人。

「從小家人給食物時,都是用丟的。」諾格若是在一個不懂得「感恩、尊重、愛」的家庭裡長大。因此,當她生病時,慈濟人帶來的愛與關懷,讓她受寵若驚。

「他們非常客氣、非常有禮貌地給我物資,還坐到我身邊,柔聲細語地問:『妳有沒有比較好啊?』『一起來吃個東西啊!』」在諾格若最需要關心時,慈濟人的陪伴,和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溫暖了她的身心,也帶給她很大的力量和感動。

志工帶給諾格若的愛,也間接影響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在改變的氛圍裡,一家人越來越幸福。為了回饋慈濟,為了感恩上人,諾格若說:「我會更努力說慈濟,把慈濟給我的這分情傳下去,去幫助比我困苦的人。」

為了回「家」堅持用筷子吃飯

來到臺灣,姆西和諾格若都覺得很自在,雖然語言不通,但所做的事都一樣。她們說:「感覺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

用餐時,姆西和諾格若兩人堅持學著用筷子,困難地夾起飯盒裡的飯粒。他們秉持一個共同的想法:「我們一定要學會臺灣的文化,因為我們還要再回來見上人。」

一雙筷子,一橫一豎成一個十字,姆西和諾格若把使用筷子吃飯,當成「慈濟十戒」一樣地奉行,虔誠表現出緊跟隨上人的一念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美宏 臺中報導2016/11/13)

報真導正 大愛獲卓越兩獎

$
0
0
有臺灣普立茲獎之稱的卓越新聞獎11月18日舉行頒獎典禮,大愛電視臺獲得兩項大獎,分別是《大愛全紀錄》趙德瑤、賴展文、黃棋爐以〈敘利亞來的訪客〉獲得國際新聞報導獎,大愛新聞張澤人、楊俊亭以〈混凝土大問題〉獲得電視類調查報導獎,表現亮眼。同一天下午,2016年消費者報導獎同時揭曉,大愛新聞張澤人、楊俊亭以〈混凝土大問題〉,獲得消費者報導獎電視類電視新聞類專題報導獎特優獎。

為和平發聲 詳實記錄難民足跡

卓越新聞獎邁入第十五年,大愛電視一舉奪得「電視類國際新聞」以及「調查報導」兩個獎項。

2013年開始,大愛全紀錄節目分別從從臨近敘利亞的約旦、黎巴嫩、土耳其,持續追蹤數百萬難民跨越邊境後的生活。他們從敘利亞來卻跌跌撞撞,前進、後退兩難!大愛全紀錄跟隨兩年,長期記錄百萬難民潮,在帳篷裡和他們一起呼吸一起咳嗽……

2015年採訪團隊再度跟隨難民、跨越愛琴海,在歐盟大門口——希臘,見證了那份寧死都要逃亡的決心;這一年,全球難民人數超過6000萬,敘利亞難民是最大來源。當歐洲人認為,這是一場不關歐洲事務的中東難民危機時,難民潮已經席捲歐洲內陸。世界正在經歷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潮衝擊。

大愛電視企畫趙德瑤表示:「我必須要很驕傲地告訴敘利亞民眾說,我們把你們的故事、把你們的心聲帶到了全世界,也帶到了臺灣,讓更多臺灣人知道,這一條離家的路異常的辛苦。」

葉樹姍總監表示,因為 上人一直強調的就是,要淨化人心,要報真導正,那在這兩個得獎的獎項當中,都看到了我們報真以及導正的努力。

完整節目內容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vqPQDPkjk&list=PLYfJOvcvKb2QbhqdsmlG5OD5nozw1zwlw&index=13

爐渣屋追追追 促使修法保障民生

卓越新聞獎頒獎同時,第十一屆消費者權益報導獎,也正如火如荼進行,大愛電視臺專題組記者張澤人、楊俊亭,再拿下電視新聞類專題報導獎,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雙料冠軍。

大愛新聞追蹤爐渣去向系列報導,為全民住居安全把關,從台南追到南投、從大樓追到道路、從都市追到鄉間,披露廢棄物大問題。

完整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Spb-SGK_8

2016年2月6日,規模6.4的美濃地震,奪走了116條寶貴人命,為何集合式大樓,就這樣應聲而倒,造成慘重傷亡?專家表示除了鋼筋施工時的偷工減料,更重要的原因是混凝土的結構品質不良,導致梁柱支撐力不足。而混凝土品質不良的建築物,從1980年代臺灣爆發的海砂屋,到近十年來,情況嚴重的爐渣屋,都是危及住戶的安全隱憂。因此,大愛電視臺記者深入調查國內目前海砂屋和爐渣屋議題,為民眾發掘真相。

大愛電視攝影記者楊俊亭今年除了獲得卓越新聞獎、消費者報導獎,9月份還獲得社會光明面報導獎,可以說是今年(2016年)新聞獎項的大贏家。楊俊亭表示,從海砂跟爐渣去著手這項調查,然後從它的產源,從它如何遭受不法行為的偷倒,或是混在混凝土裡面,我們做了全面的調查,希望就是擔起媒體該有的責任,幫消費者把關。

〈混凝土大問題〉專題播出後 引起政府和民間廣大迴響混凝土大問題系列報導,大愛電視臺在今年3月18日,全部播出之後,引起政府和民間廣大迴響,並且掀起輿論話題。立法院因而決議,經濟部從2016年3月22日起,暫停廢爐渣再利用三個月,並且展開政策檢討和修法。

因為媒體對於混凝土安全性的大幅報導,促使政府展開廢棄物處理的修法和改善政策,徹底杜絕海砂和爐渣進入民間和公共建設的建材,保障您我和家人、住的安全。

大愛電視記者張澤人表示:「因為透過媒體的報導,改善了國內這種爐渣的修法,也是我們感到很欣慰的。」

混凝土大問題報導,從南到北追查,費時兩個月,評審語重心長鼓勵所有手拿第四權的媒體人,別忘了適時發揮監督政府的角色,更能鞏固社會大眾的消費意識。

2016年報名卓新獎的參賽作品件數為464件,其中平面類作品件數為272件、電視類為152件、廣播類為40件,經過評審一個多月的審閱後,共選出66件優秀的入選作品,其中平面類及電視類之專題新聞獎因參賽件數皆突破70件。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新聞稿 2016/11/18)

眾緣合和 守護生機

$
0
0
【證嚴上人11月18日大林慈濟醫院歲末祝福開示】
「現在出門的時間真的是越來越少,越來越感覺到時間不夠用,轉眼也快要新年了。」11月18日,證嚴上人在大林慈濟醫院的歲末祝福感恩會上,為醫、護、各科室同仁及志工開示中甚有感觸。

距離上人上次來到大林慈院已相隔半年,在此新年來臨之前,欣見慈濟大家庭添丁,上人難掩喜悅,言及日前來自二十九個國家共二千多位生力軍加入,共分六個場次受證,每一場次都很令人感動。「雖然好累,很忙,而且時間還是很趕,不過都是感動滿滿啊!」

農田美景懷悲憫 善緣促成醫院地

十六年前,大林慈濟醫院在雲林嘉義地區奠立守護生命的磐石。上人述說大林慈院這段成為「田中央的大醫院」的歷史……

「當初選擇在大林那一片甘蔗園以後,老實說我心裡有一點後悔,土地這麼空曠,而且又那麼鄉下,那個時候,前面都沒有店,連一家小店鋪也沒有。現在看到前面這條街道很熱鬧,真的這都是因緣啊!當時我剛看到這塊地就覺得很美呀!總是這種第一眼的緣分啊!於是就把它選了!好啦!這塊好啦!說好之後,後面一念就立刻後悔──這麼偏僻!」

有了花蓮慈濟醫院營運的經驗,上人縝密地思考如何在這一片美麗的田野中,讓醫院發揮最大的功能,得知土地預定面積為十八甲。「這樣不夠,算一算要二十甲才夠,因為這裡還要蓋宿舍,醫院蓋得好,一定要醫師住得好,環境要好,所以還要蓋宿舍啊!」

當嘉義慈濟志工林淑靖聽到上人說「十八甲不夠,要二十甲」,於是她「乞丐發大願」,回家就跟公公鄒清山說:「爸,我們不是有一塊土地在師父選的那塊土地隔壁嗎?」公公問她要做什麼?她回答:「師父覺得那塊土地還不夠;如果你可以捐出來,再下來就差一點點而已。」

林淑靖一心一意想要幫助上人蓋醫院,她平時很得公公婆婆的疼惜,公公說:「妳都這麼說了,師父若呷意(喜歡之意),就隨便妳。」於是她促成了鄒清山捐地的善舉,當下趕快去跟上人說。

「就差一點點啦!我實在是很緊張(大眾一陣笑聲)。」如今談起往事,上人覺得輕鬆有趣,但不諱言那時內心的疑慮,「後面剩下不足的,(旁邊的地主)知道我們要蓋醫院,他也把那塊地順便賣掉,這樣合起來不多不少,剛好二十甲!這個緣就是這樣,就是跑不掉,所以說出去的話,總是要做到。」

福田既興聚人才 今非昔比繁大林

順應因緣,大林慈濟醫院能夠決定興建,然而醫院啟業前,要找醫師到這裡服務並不簡單,人家看到荒涼的一片草地,就打了退堂鼓。

「護士來了一段時間,雖然覺得很好,但是要找對象很難啊!在附近想要消費、想看電影也很不方便,所以有一段時間出現護士荒,我也很緊張,但我也很感動,我們在這裡的(醫護同仁)都是待很久了,畢業就來到現在,從這家醫院開始就來了,服務十六年的大有人在。」

儘管現在大林慈院一切已非以往荒僻的景況,上人仍是叮嚀:「我們還是要不斷地『菩薩招生』,我們還要再不斷地號召有志一同的大醫王,因為科技不斷在發達,而且我們醫院的品質水準不斷再提升,不斷地在擴大,需要更多有志一同的人。」

眾人將愛匯聚起來,足以形成一股豐沛的能量。

「大林慈院的環境雖然很寧靜,可是來的人還是那樣熱絡地來,也感恩地方上的菩薩們,我們的慈誠委員的守護;每次來都會看到很多南部地區的志工菩薩,不管是高雄、屏東、臺南、臺中……都能讓我們的醫療,不管醫護同仁或各科室都那樣地合心。其實志工菩薩都很協力,他們輪流護持,這也是我們周邊的一股力量,真的很感恩。」

人生角色如舞台 隨分努力盡本分

真實的人生就像舞臺上的戲劇,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上人慈示每一個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現在我們每一位都是自己這一生中舞臺上的主角,每位醫師、每位護理師、每位藥師……等等,都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得非常成功,我自己也是在扮演我自己的角色。」

人間菩薩的角色就是要為苦難眾生拔苦予樂,讓愛的能量普及到苦難的地方,帶動蓬勃的生機。

「總而言之,要有生機才是真正愛的能量,我們如果沒有生機,愛在哪裡?因為我們有生機,有這樣的熱情,所以在田中間可以有這麼好的大醫院,可以守護健康、守護生命、守護愛。」

上人感恩的話語說不盡,「非常感恩全院的同仁,感恩我們所有的慈濟人愛的能量!我們還是要為天下祈求平安,還要為自己未來的方向發心立願。」

亡人節住墓園 淨祖先的家

$
0
0
人潮多的地方,垃圾自然也多。每年11月1日是菲律賓的亡人節,傳統上是在前一、兩天,民眾會攜家帶眷到墓園過夜,有人特地選在這個日子從國外工作地點回來,也有從鄉下前來追思往生的親人,藉這時候全家團圓。

從2010年開始,菲律賓慈濟志工把握因緣,每年都號召本地志工並配合以工代賑,一起前往墓園推廣環保理念,並以實際的行動進行資源分類,呼籲人人做環保。

墓園駐點宣環保 思親節日入人群

邁入第七年的亡人節墓地環保推廣活動,今年(201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菲律賓志工分別在大岷區六個鎮市中的十所墓園推廣環保。其中在面積最大、人潮最多的馬尼拉北公墓,為了避免與大眾擁擠進出墓園,當地志工甚至提早在10月29日晚上,分別在負責的墓園搭起帳篷,駐守過夜。

志工在墓園設立環保定點,放著分類籃、宣導牌,呼籲民眾愛護地球,做資源分類。志工向民眾介紹慈濟,還製作「慈濟快報」讓民眾更加瞭解慈濟環保理念,讓民眾讚歎不已。當民眾走過環保定點,都將手上的回收物,依照類別放進籃子裡。

在晚上,志工會向在墓園過夜的民眾介紹慈濟;當夜色已深,周邊的食物攤收工了,志工趕緊前往收回收物。在墓園擺攤的瑞金娜‧枚卡多(Regina Mercado)每年也都呼應志工一起做環保,她把紙板收集後,拿給慈濟志工。瑞金娜‧枚卡多說:「我相信回收物賣出去後,收來的錢可以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白天的時候,志工就以兩人為一組,在墓園內沿途收集回收物,收集後由定點志工負責做分類。由於馬尼拉北公墓禁止車輛進入,於是志工將一袋一袋的回收物,像螞蟻雄兵搬大餅般列隊行走,用手推車或步行搬到大卡車停車處。而每一所墓園所收的回收物,載上卡車前都先稱重量做記錄。

無私付出得歡喜 回收資源萬公斤

菲律賓電視台GMA於馬尼拉北公墓及馬尼拉南公墓也設立服務站,把所收集的寶特瓶都捐給慈濟。菲律賓電視台GMA 主播問起本地志工:「為何菲律賓人會參加一個佛教的團體?」本土志工回答說:「慈濟是慈善團體,大家都是大愛,從不分宗教。」

本土志工艾麗西亞‧雷耶斯(Alicia Reyes)說:「我們在付出中得到歡喜。因為有證嚴上人,我們得到慈濟的幫助,現在換我們來為別人付出。」民眾扶西力多‧亞洛(Joselito Alo)說:「慈濟志工來收集資源回收的活動,對整個環境有很大的幫助。」

負責帶動馬尼拉南公墓的志工濟安說:「可能對別人來說,我們做的事情很辛苦,但其實不然。我們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上,又看到環境因我們而乾淨,使我們越做越歡喜,越做起勁。」

五天來,菲律賓慈濟志工在十所墓園推動環保,共動員一千五百五十六人次以工代賑志工,回收塑膠、鐵鋁罐、紙類等資源超過二萬五千公斤。

(本文整理自菲律賓志工簡報 2016/11/19)

【周末食堂】海南風味飯

$
0
0

細長的泰國米口感逐漸被民眾接受,東南亞美食也成為大家選擇之一,介紹一道南洋風味的素海南肌飯,為生活換個口味。

【材料】:泰國米3杯、白豆包8片、香藍葉3枝、香茅3枝、老薑200g、酥炸粉1碗、紅辣椒12條、朝天椒2條、金桔8顆、小黃瓜1條、紅番茄1顆

【調味料】:奶油1大匙、鹽2小匙、蔬果味素2小匙、醬油1大匙、白胡椒粉1小匙、砂糖1匙、香油

【作法】:
1.泰國米3杯洗淨;老薑切片後與適量清水,放入調理機打勻備用。

2.鍋中放入奶油及1大匙油拌勻,再將泰國米、鹽、蔬果味素、薑泥入鍋炒勻,接著起鍋與香蘭葉、香茅,以及3杯的清水放入電鍋中煮熟。

3.豆包用醬油、胡椒粉醃一下,接著沾裹酥炸粉後捲成圓桶狀,再用牙籤定型,然後放入熱油中,炸至金黃後撈出擺盤。

4.將紅辣椒、朝天椒以及適量的清水,放入調理機中打碎後,再倒入鍋中煮熟後撈出。

5.接著將辣椒與2匙的金桔汁、1匙的糖拌勻,待冷卻後,加入醬油、香油調勻成為醬汁備用。

6.食用時將小黃瓜及番茄切片擺盤後,再將醬汁淋在素海南肌飯上即可。

(食譜提供:劉小茜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傑出比丘尼獎 首屆頒上人

$
0
0
【新聞稿】第一屆「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由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理事長普暉法師、美國圖丹卻准法師等五十一位法師獲獎。「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係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以興辦公益慈善文化教育,淨化人心,福祉社會為宗旨,創辦人明宗法師暨全體會員盡心推動,在這基礎下設立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該會將2016年定為國際化元年,每三年頒發一次,希冀將佛法普傳到全世界。

一切成果與肯定 歸於慈濟人付出

「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今日(11/19)於高雄市中正運動場舉行頒獎典禮,包括臺灣證嚴上人、美國般若瓦提比丘尼(Pannavati Bhikkhuni)、美國圖丹卻准法師、美國明慧法師、泰國廣僧法師(Shi Kuang Seng)、韓國和靜法師、馬來西亞繼尊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如意法師、柬埔寨道院法師等五十一位來自各國的傑出比丘尼,在慈善、醫療、教育、學術、藝術獲得肯定,成為佛教在國際上的重要形象,成果斐然而獲獎。

靜思精舍德勷法師代表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及全球慈濟人領獎並發表獲獎感言。德勷法師感恩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的肯定與鼓勵。近幾十年來,教界長老十分重視僧才教育,培育弘法利生的佛門龍象,年輕優秀的僧才輩出,實踐無分別的善行。

五十年前,證嚴上人深受三寶宏恩,開始慈善濟貧之志業,希望用有形的志業,發掘人人內心愛的清泉,讓貧者獲救而安,富者得福而樂。很感恩,人人那分與生俱來的真如本性,一經啟發,匯成一股善的力量,跨越種族、宗教、膚色和語言的隔閡,將愛的足跡踏上三大洋五大洲九十六個國家。

這些都是慈濟人,不畏辛勞的去奔走付出,證嚴所能給予的只是言辭的鼓勵、方向的調整,很感恩所有慈濟人間菩薩,有志一同,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弘宗演教、法雨潤群生,是我們共同的使命,期待大家攜手併肩合作,為苦難的眾生,為佛法的永續,讓正法廣遍寰宇。

來自國內外獲獎法師日前陸續抵達高雄,除了參與頒獎典禮,主辦單位並安排參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高雄六龜清涼山護國妙崇寺、諦願寺、臺中慈明高中、慎齋堂、慎齋小學、中台禪寺。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現任理事長普暉法師表示,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未來佛教必須走向多元化,才能和世界接軌,引領更多不同領域的民眾接受佛教,並從初信轉成正信的佛教徒,實踐「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精神,並成為推動社會持續前進的正動力。

(文:鍾易叡 報導: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2016/11/19)

怎麼面對病人?許瑞云開講

$
0
0
擁有廣大粉絲、臉書發布的文章經常被傳閱、好幾段演講影片在Youtube上有超過十幾萬人觀看的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醫師許瑞云,11月19日早上在百忙中來到臺北慈濟醫院,為靜思書軒的心靈講座主講「如何面對生病的家人」。

給病人選擇權利  提早做好溝通

擁有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營養學及流行病學碩士、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歷的許瑞云醫師,多年來宣導自然療法和能量醫學,吸引了遠超過預定名額二百名的聽眾來聽講,靜思書軒臨時改換到臺北慈濟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辦,讓大家有更舒適的空間聽講。

許瑞云醫師一開始就說明了臨床上常見的家屬和病人的反應,會面臨「恐懼、震驚、生氣、憤怒或逃避」、「否認、不願意接受、自他欺騙」、「悲傷、沮喪、憂鬱、內疚」到「接受、重建」這幾個階段,彼此要如何陪伴到走完人生的最後階段,才不會「該說的沒說,該做的沒做」,空留遺憾。

當家屬知道病人罹患重大疾病時,她建議可以如是說:「你的身體現在有重大的狀況,要全力配合治療。」不要一下子拿病症的名詞造成病患心理的壓力,以替代的方式溝通,鼓勵病人安心接受治療。

許醫師強調,她是不開藥的醫生,但要如何治療,要讓病人有選擇的權利。「父母孩子彼此知道想要什麼,才不會有做錯誤決定的遺憾。」她也說到生死是人生大事,但國人往往避談,其實只要交代清楚,坦然面對自然法則,選擇何種治療方式並沒有對或錯。

「我們來做一個實驗,請大家不可以去想紅蘋果,不去想紅蘋果……」許醫師藉著紅蘋果的實驗,聽眾忽然發現此刻自己腦海中都已經是「紅蘋果」,誠如許醫師後續說明:當人們愈想逃避、愈抗拒某些事情,反而會愈靠近。

接著,許醫師談起當面對憂鬱症的病人,「你一定會好、想開一點就沒事。」這樣的話反而造成對方的壓力,「比較好的方式是先同理他,聽聽他對病症的想法,接受他的感覺。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不舒服,如果我可以做什麼讓你好過一點,我很願意去做。』跟病人的心連在一起,才能幫助他。」

心的能量不可思議 轉念痛而不苦

談起生病,一般人常聯想到「痛苦」,但在許瑞云醫師的觀點中,「痛」與「苦」並不是全然相同。

「痛和苦可以分開,痛是身體感受,苦是心的反應。痛不一定會苦,像腳底按摩;苦是心帶來的,與痛無關。」痛和苦這二個字被一起說,許醫師說明了二字間的不同。舉二個病人為例,同樣都罹患肺腺癌,八十歲的老菩薩選擇不治療,每天快樂做志工,最後安詳離開;另一位雖積極治療,卻因家人關係,不但辛苦且心苦,不到半年就往生,但前者則是從發現到離世,又活了好多年。

「病痛是來消業障,愈痛消愈多。」有的人會以此轉移自己的病痛,但許醫師提醒,重要的是「化擔憂為祝福」。從病痛談起「心靈能量」,許醫師提醒在場的會眾,「不要變成奧客,把怨氣遷怒到別人身上,生氣只會讓能量更雜亂。」

許醫師提醒大家:「不要把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愈感恩,回饋愈大。」在如何面對醫護人員這個議題上,她建議大家與醫護互動時,「不要自己當指揮官。態度決定一切,溝通不需要用指責的方式。」因為,「沒有任何醫護人員想讓病人痛苦」。

演講最後,許醫師藉著〈人間有愛〉這首歌的旋律,教導全場做自然的律動,大家自由轉動身體,身體的能量也跟著動起來,不知不覺地覺得心情和身體頓時輕鬆不少。

人生本來多變化 保持正向思考


散場時有許多會眾團團圍住許醫師,有的想再多請益,有的要請她簽名,把出口處擠得水洩不通。

從東區前來聽講的李先生,隨身帶著許醫師的著作《哈佛醫師心能量》,他覺得書中正面思考的觀點很受用,又加請購了《轉念,與自己和解》一書。李先生對現今社會紛擾,覺得就如同許醫師所述,要多以正面思考,保持正念和正思維,跟慈濟人在一起或是看大愛臺都有這種正能量,讓心情祥和平靜。

「很高興能有這麼多人來聽演講。」主要負責聯繫的靜思書軒職工傅菊瑛表示,雖然過程中因場地變動帶來不便,但大家都很配合,而且在國議廳大家更能專注,「心的能量更聚合了。」一切都是好因好緣,能讓來的人都能收穫滿滿的賦歸,過程的曲折就沒關係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朱秀蓮 臺北報導 2016/11/19)

新芽變大樹 受助也能回饋

$
0
0
「以愛為基礎,以品德為修先!」慈濟基金會11月19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新芽獎學金」頒獎活動,今年(2016年)是花蓮舉辦新芽獎學金十周年,共計有七百四十五位學子獲表揚鼓勵。

目前就讀大學的游采蓉及陳穗如,連續十年獲獎表揚,她們說,在求學路上,感恩慈濟志工如一家人般長期陪伴與關懷,「現在是新芽,未來是茁壯的大樹!」期許自我將來也能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

新芽成長茁壯 開始回饋社會

慈濟基金會2007年在花蓮首辦「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往後逐年擴展至全臺各地皆有舉辦。為鼓勵學子勤奮向學,同時也重視品德表現,新芽獎學金設有五種獎項──進步獎、學習領域獎、孝悌獎、特殊表現獎、全勤獎,鼓勵貧苦家庭的孩子認真向學,以在社會中打拼的學長姊為目標,成長茁壯,回饋社會。

游采蓉連續十年皆榮獲得學習領域獎,現在在課業之餘也開始投入志工服務,從一位手心向上的受助學生,已翻轉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游家經濟全靠母親一手撐起,為了替母親分擔壓力,游采蓉致力於課業精進,期許自己將來能為家庭盡一分力。

另一位受獎同學陳穗如,父親因病早逝,由母親獨自撫養她與姊姊,為了不讓母親勞心,兩姊妹認真向學,自「新芽獎學金」開辦以來,學習領域獎、全勤獎、進步獎等獲獎不斷,同樣連續十年獲獎。兩姊妹表示,「要將所有獎項獻給媽媽,讓媽媽以我們為榮。」

慈善結合教育 鼓勵逆境學子

慈濟「新芽獎學金」2007年在花蓮首辦,慈善結合教育關懷,至今已邁入第十年,截至2016年為止,全臺累計共有42,604位學生受惠。今天在花蓮靜思堂的(11/19)頒獎典禮上,志工同時邀請曾獲獎的新芽種子們回到花蓮,向學子們分享現在的工作經驗、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面對困頓。

「教育是淨化人心、導正社會的方法,也是協助弱勢家庭脫離貧困的跳板。」慈濟志工長期關懷照顧戶、居關戶,在陪伴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勇於面對困境,在各領域創造出佳績的優秀學子,值得表揚與鼓勵。

「慈濟新芽獎學金」藉由表揚得獎學子,延續慈濟助學之後的勵學,同時見證他們奮發向上的努力過程,啟發更多處於逆境的學子,進而培育出能為社會奉獻大愛與關懷的良才。









新芽志工所組成的新芽合唱團,演唱〈人間有愛〉與〈感恩的心〉,感恩慈濟的援助、志工的陪伴。(攝影者:陳仕杰)

(文:陳仕杰 基金會秘書處報導2016/11/19)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