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見苦不棄 惜緣添暖

$
0
0
【證嚴上人12月3日志工早會開示】
祕魯今日早上七時四十分,發生芮氏規模6.3的淺層地震,目前並無傷亡傳出;葉門內戰未平,非洲難民又大量湧入,聯合國估計已有超過十萬難民進入葉門造成飢荒、傳染病問題;而在南半球的澳洲則發生冰雹,氣候劇烈變化下,冰雹夾以雷聲閃電,令民眾相當驚恐。

「剛剛說的葉門是人禍的環境,澳洲是天不調和的環境,這都是在大環境中,不管是天災或者是人禍,都是很令人害怕的事情。」證嚴上人在12月3日的志工早會上,關心天下天災人禍,也藉此叮嚀人人要戒慎,更要知福。

「看到葉門,很多的難民湧進了葉門,葉門本身就不很安定,人禍頻傳,可是這一群難民逃到葉門,但又遇到戰火,真的是苦上加苦。人生啊!逃難是多麼的苦,那樣的生活不知道明日是怎麼樣,所以我們應該要知福,日日都要很感恩啊!」

感同身受知惜福 人間有愛共度難

人要知福惜福,鄰近國家日本,近日正受暴風雪侵襲,能見度降低,交通生活受到影響;而在印度,百年豪雨,坦米爾那都省嚴重淹水,機場關閉、火車取消,已有民眾受困於大水中。證嚴上人不捨受災者之苦,而天災還是一時,人禍卻是難以止盡。

「更難過的,就看到伊拉克的邊境,在沙漠中有個很大的難民營,雖然氣象局提到,暴風雨將來臨,可是他們如何預防?沒有給雨衣等等,風一吹啊,大雨下著,他們即使趕快挖土溝也沒有用。總而言之,很多人都是全身濕搭撘的,真的苦啊!這樣苦難的日子,他們還要過多久?這裡的難民收容有超過十萬人。」

難民的苦,上人感同身受,雨來無處可蔽身,若是遇到烈日,亦是苦不堪言,「好多年來,何處是兒家?他們的家在哪裡?天天在沙漠上,熱的時候,沙漠地帶的熱啊,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出來的,好像在地上煮日,太陽經過被火燒過一樣啊!但是有的時候雨一來,很大啊,風一吹⋯⋯沙漠可以想像,這是多麼苦啊,人間所需要的是溫情,溫情很重要!」

夢見上人生懺悔 愈救愈多仍不棄

為了解難民之苦,慈濟志工奔波付出,在土耳其、在約旦、在歐洲⋯⋯再大的困難,志工們也不願輕言放棄。在約旦的陳秋華師兄,持續為難民兒童進行醫療援助,透過難民營裡簡陋的設備,救拔小小生命身上的苦痛。

「帳篷區的難民不斷提報出來,還有很多孩子需要治療,現在還有三百多位需要開刀,看到他們真的是苦不堪,因為在很簡陋的地方,一下不能(安排)太多,兩三個、兩三個這樣排,小小的、簡陋的開刀設備,但是我們還要繼續幫助一條條的小生命,要讓他健康起來⋯⋯」

能做的有限,而需要幫助的人又是如此的多,有一天,陳秋華心中起了項要放棄的念頭⋯⋯

「一度濟暉(陳秋華)起個念頭,去難民營這麼困難,還有三百多位孩子等待著,要不然把這裡停了,因為花太多錢了⋯⋯但是那天晚上,他做了這樣的夢,夢見師父說,『我願意用我的血供養這一群難民!』他嚇到了,醒過來,我要他不能停啊,他回到臺灣來,在我面前懺悔,還是會繼續的關懷。」

號召鄰里伴獨老 有愛人生不孤單

救苦之路,難行能行,唯有愛才能化解祥和社會。在上海,也有溫馨助人的故事。上海志工推動新芽獎學金計畫,走入社區,關心相對貧弱的家庭,其中一對九十多歲的老夫婦引起志工的注意。

「志工發現這一對老人家太孤單,從此就常常去關懷他們,但是要如何讓這一對老人家,常常有伴?就看到他們門口有一塊土地,於是鼓勵老奶奶,在門口來做環保,可以號召更多的人一起投入。老奶奶也是很感動,因為志工菩薩會跟她說環保的道理,在門口就可以做環保,這是功德啊,照顧大地,從此開始,我們就幫她號召,鄰居的老人家也好,中年人也好,在那裡做環保。」

紙箱、寶特瓶、鐵罐⋯⋯社區裡的鄰居們,將家裡的資源回收物拿了出來,就在徐奶奶的家門口分類整理,原本冷清的庭院,變得熱鬧起來,彼此噓寒問暖,增添人情溫馨。

「一直到她的老伴將要臨終的時候,就跟老奶奶說,『我走了,可以安心,你不孤單,因為這麼多的鄰居都會跟你作伴,有了外面這個環保站,妳就不會孤單。』現在走掉了老爺爺,剩下老奶奶,慈濟人會常常來看老奶奶,老奶奶今年已經九十三歲了,所以只要願意付出就不孤單,好事做就對了。」

紓解貧境助樂活 珍惜福緣促祥和

而在臺北社子島,也有一位單親爸爸李先生,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因收入有限而拮据,無法修理已壞的熱水氣,一家三口,不是洗冷水澡,就得到焚化爐的廠區借熱水洗澡。

「社會局看到這一個家庭,單身的一位男人要照顧這兩個孩子,家境這樣的窮困,所以就把這樣的個案轉給慈濟人,慈濟人趕快,趁著冷氣團還沒有報到之前,趕快將家裡的電線電路先檢查過,增加電力的度數,再幫他裝上一個熱水器⋯⋯從此希望能讓這個家更溫馨、溫暖。雖然是窮,也可以紓解他的窘境,未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來輔導或幫助。」

世間苦難偏多,有福的人更要把握造福的機會,上人期許,人人要在福中知福、惜福,戰火中生命如螻蟻,唯有愛,才能化解仇恨、消弭災難。

「我們要珍惜啊!珍惜這樣的因緣,世間的苦不堪啊,說不完啊,我們還是要珍惜我們的平安,要時時多用心、要戒慎虔誠,保護社會祥和才是有福!」

周末食堂 古早味麵線糊

$
0
0
傳統的古早味麵線糊,散發出令人思念的滋味,甜蜜濃稠的羹湯,多樣的食材和調味料,濃郁的五香氣息,搭配久煮不爛、愈熬愈入味的紅麵線,令人是欲罷不能!

材料:
紅麵線1把、黑木耳少許、紅蘿蔔1條、素羮條少許、金針菇1把、香菇數朵、素排骨酥、香菜少許。

調味料:
白胡椒粉、五香粉、高湯粉、鹽、烏醋、冰糖、辣豆瓣醬、日本太白粉、香油。

作法:
1、紅麵線切段後,汆燙洗淨備用。
2、黑木耳、紅蘿蔔洗淨切絲備用。
3、金針菇洗淨切段備用。
4、香菇切絲,加入五香粉炒香備用。
5、湯鍋加水煮開後,放入黑木耳絲、香菇絲、金針菇、紅蘿蔔絲、冰糖、烏醋、鹽、高湯粉、白胡椒粉、素羮條、紅麵線,再次煮開後,以日本太白粉水勾芡,再加少許香油即可。
6、起鍋後上面放置素排骨酥、香菜,可隨個人喜好添加白胡椒粉、辣豆瓣醬、烏醋調味。

(食譜提供:王淑娟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走出獨居 奶奶邀鄰做環保

$
0
0
九十三歲的徐鳳娥,膝下無子,一個人住,雖然她曾經因為老伴的過世孤寂哀傷,但是慈濟志工的來訪探望,為她寂靜的生活帶來了動力,讓徐奶奶開始有活力的與鄰居們在自家門口做起環保來。

不失熱心 與人結好緣

徐鳳娥奶奶童年時,因為家裡要給哥哥娶親,將她送給別人家做了童養媳。長大後成婚,沒想到丈夫中年罹患癌症往生,經人介紹她認識了在上海一家服裝廠做駕駛員的第二任丈夫。

後來徐鳳娥奶奶跟著丈夫來到上海,兩人一生未育,但在上海電爐廠工作期間,生性直爽的她只要遇到有人因事不能正常工作,她總是主動把同事的工作拿過來自己完成。遇到誰家中有急難,雖然自己並不富裕,但總是毫不遲疑慷慨解囊,也許是這樣熱心助人的性格,讓她在工廠裡人緣頗好。

五十歲那年,奶奶從電爐廠退休,開始義務承擔社區居委的樓組長,幫忙收水電費、衛生費、做政策的宣導,親力親為在鄰里間的聯絡。就這樣一直幹到八十一歲,直到因為膝蓋的疾病住院開刀,才卸下這一份工作,而為社區義務工作這麼多年,她相信自己的老年也一定會有社區居委的照顧。

但隨著社會的轉型,社區居委承擔的責任與角色比以往有了變化,加上工作量加大,居委會有時難免疏於過細的照顧。因此晚年的徐奶奶,腿腳的不方便,加上身體的病痛及孤寂,常常會對居委會的照料不足而多有怨言,尤其是身後事,到底要如何處理,時常感覺焦慮不安。

2014年徐奶奶的老伴往生,哀傷悲苦之際,她告訴經常來看望她的慈濟志工方相田,老伴臨終前安慰她,不要擔心以後是一個人生活,社區裡做環保的慈濟志工還是會來看她、陪伴她。

慈濟關懷 跟別人不同

原來慈濟志工從2013年起進入人樂社區以助學的方式宣導環保,起初只有方相田一位志工在帶動,但是風雨無阻的堅持,漸漸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認可,也得到居委會的讚賞。當志工向居委提出想要參與社區獨居長者關懷時,居委會提供了幾位老者的名單,徐鳳娥奶奶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這些年來,徐奶奶見慣了不少團體和個人上門來關懷慰問,但總是堅持不了多久就不再見人影。因此,當她看到慈濟志工時,只認為這不過是老調重彈,所以徐奶奶總是表現出來不以為然的樣子。

但這一回來的人與以往真的不一樣,徐奶奶和老伴很快就發現了這一點,尤其是同住一個社區的志工方相田,雖然是外地來的,甚至語言還有些不通,然而這並不妨礙她們之間的交流,方相田三天兩頭登門探望,家裡熬了銀耳羹,送一碗過來,知道徐奶奶愛吃菜包,早晨就送兩個過來。

而一同關懷的志工王啟模,如果人不能過來,也一定打電話問候,提醒奶奶天冷要添衣,天熱要喝水,細心叮嚀奶奶的生活起居。這些關懷再再感動了徐奶奶,讓她好奇,這群人是誰教得這樣好?

於是當志工提起證嚴上人,並將上人的開示影像存在播放機裡送給她,打開播放機,第一次看到上人,徐奶奶立即哭了起來:「上人啊,你要救救我啊! 上人啊,你要原諒我啊! 」從此,徐奶奶的念佛機裡播放的,是志工幫助下載的大愛網路電臺的節目音訊。

煩惱沖走 繼續做環保

因為對上人與慈濟的感激,讓徐奶奶很想也做些什麼,雖然自己腿腳不方便,但她仍開始利用家門口的樓道做回收。她熱心地向樓上樓下過往的鄰居宣導:「這個是在獻愛心,是在幫助那些貧困的學生讀書用的。 」漸漸的,左鄰右舍,不少人都被她感動,家門口的樓道上,總是有鄰居送來的回收物。

漸漸的左鄰右舍也有好幾位八旬長者每天都到奶奶家,他們與徐奶奶一起坐在門口整理大樓居民集合起來的回收物,仔細的資源做分類。

然而,奶奶們的熱心,也會遇到煩惱。有一次,樓上的鄰居熱心地送來一百公斤的紙板回收,當時有廢品回收商過來報的回收價總共是三十五元。一心想將回收物賣個好價錢的徐奶奶捨不得出售,又擔心別人會拿走這些紙板,於是幾位老人同心協力,硬是將這批書籍拖進了徐奶奶的房間裡。

沒想到,生性愛清潔的徐奶奶,晚上被這批存放已久的書籍所散放出來的氣味熏得睡不著覺,但是志工方相田在蘇州參加培訓課程,而王啟模也到山東出差,待兩天後兩位志工回到上海,雖然第一時間趕緊協助將囤積的回收物送至街上的環保回收點,但此時的回收總價剩二十五元。

眼睜睜看著這批書籍從三十五元跌至二十五元,令徐奶奶心疼不已,王啟模趕緊寬慰奶奶,告訴奶奶不要再難過,這十元就當作是學費,用來學習下次如何做事。還建議奶奶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就直接賣給回收商,同時再向回收商表示這些回收物的錢是要拿去幫助貧困的學生讀書用,久了彼此互相信任,說不定回收商也能一起來獻愛心。

奶奶聽了這些話,心情雖然略有緩解,但還在糾結那十元的損失,此時王啟模更笑對她說:「奶奶你不是說上人說過,煩惱就要把它們扔在馬桶裡,再按下按鈕,放水沖走! 」聽到這話,奶奶臉上的悲傷才舒解開來,她笑著說:「是哦,煩惱就要扔到馬桶裡放水沖走! 」

挑兵點將 獨居不孤獨

而志工們的長期陪伴,與徐奶奶之間的情感與日俱增,方相田原本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的職業女性,但如今與徐奶奶情同母女,徐奶奶總是像掛念自己女兒般,總說:「小方不容易,她要照顧自己的一家人,還在上班,天天到處跑,很辛苦的。我都叫她沒事不要天天來看我,自己要好好休息,她還是要來! 」

志工王啟模堅持每天來探訪奶奶,不能到時候也一定打電話,這都讓徐奶奶感覺很暖心。當她得知王啟模不用每天去公司上班,便關心王啟模的家計,透過王啟模的說明,徐奶奶才安下心,可是奶奶換成擔心王啟模每天要送兩個孩子往返兩個相反距離的學校去上課,送完孩子又來看她,實在是太辛苦了。不只王啟模的陪伴,就連他的太太偶爾也會來帶孩子們來看看徐奶奶。

徐奶奶覺得老伴臨終的話說得沒錯,如今這些志工宛如她的孩子,長期就近關懷,讓她覺得自己再也不孤單,同時還能幫忙做環保,也讓她因此從中讓自己的心情變得開朗了。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吳靖 上海報導 2016/11/16)

運轉有法度 邀大眾來作客

$
0
0
從外觀看來,莊嚴的新店靜思堂安靜地座落在臺北慈濟醫院隔壁,但走進一窺其殿堂,會令人發現內部就像一部零組件齊全的機器,正熱閙滾滾地各就各位運轉著,志工們守護的心就像守護著自己的家,隨時做著最周全的準備,歡迎著社區民眾來親近。

從靜思堂地下一樓開始,二十多位志工正在進行《藥師經》讀書會;在總務室,機動志工、總務志工也沒閒著,大家正在為椅子穿上襪套,以防刮傷地板;香積廚房炊煙裊裊的香氣飄至一樓;在靜思堂的北邊,是今年(2016年)才招生的大愛幼兒園,十七位小小孩在茶道志工的帶領下,正體驗一場喝新茶、傳心法的人文饗晏……

堅守道心護道場

歷經四年多的時間,2011年開工興建,新店靜思堂終於在2016年完工,而10月1日舉辦的第一場大型活動──第四屆佛教慈濟論壇,即讓甫完工的新店靜思打開大門正式啟用,開始負起接引人間菩薩的大道場。

從靜思堂一開工就關注著一切細節,直到啟用,每天都常駐其間到處走動,到處補強的吳福川是文山區與新店區志工群的大家長之一。吳福川提到靜思堂目前剛啟用,有許多的細節仍未完備,如果看到哪裡還需要補強,就趕緊先動手去加強;就像之前大家努力布置靜思堂的展覽館,而現在告一段落後,則要開始準備歲未祝福的布置,空間內的布置都要提前規劃。

證嚴上人說要護道場,把道場當做自己的家,自已的家就得主動去加強、修飾不足的地方它完成,道場就是慧命滋養的一個場所。」吳福川表示把道場顧好了,就可以接引很多菩薩,在靜思堂裡當一個說法者、傳法者介紹慈濟,為參訪者做分享與介紹解說。

在另一角落也是道場守護者的周明雪,正陪伴著導覽與咨詢志工,周明雪叮嚀大家,當家越溫暖的時候,不僅各地法親會回來取經,就連靜思堂旁邊的厝邊頭尾也會願意進來,因為靜思堂是全球慈濟人用點滴大愛建構起來的大家庭,作為地主的新店區與文山地區志工,要照顧好這個靜思堂,要用這個家來接引十方大眾。

福慧紅包結好緣

除了每天必報到的道場守護志工,今年歲未祝福會用到的福慧紅包,也正如火如荼的在新店靜思堂趕製中。福慧紅包製作的總窗口田玉梅細細地介紹製作過程,提醒志工們注意貼黏的工整。

承擔福慧紅包窗口多年的田玉梅,今年已經七十歲,感覺可用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幸運今年還能夠再和大家一起做紅包,她深覺一年一次的紅包製作是生命裡重要的記錄之一,她期許自己在生命延續之時把握當下。

紅包製作最後一關負責品管的池玉香總是默默地、細細地檢查手中的每一個紅包,她表示,品管就是將做好的紅包,拿過來從宇宙大覺者有沒有黏正,支架有沒有黏牢,到稻穗、紀念幣、金幣等等是否有貼牢,都要一一確認。

池玉香表示,自己每年在福慧紅包的製作,第一關都是先去協助摺紙,摺完就過來品管,她總覺得很歡喜,也期盼能和拿到紅包的每一個人結一分好緣,從製作當中用虔誠的心來祝福大家。」

歡喜熱心耕福田

莊嚴的道場,除了守護者的道心外,要讓進出其中的每一個人感到亮麗、整潔,更需有負責打掃清潔的福田志工和生活組志工的付出。家住石碇山上的七十二歲方連,利用每星期三來自家載環保的車子,跟著來到靜思堂做打掃的福田勤務,有感不知是明天先到或無常先到,因此她說:「上人說,做是本分事,年紀這麼大,能做心情很好。」

同樣年紀八十的生活組志工陳秀子提到,生活組是每天早上來要做環境清掃、擦桌椅、準備茶水、幫忙裝便當等等,有時勤務工作很多時,她也會打電話邀約女兒一起來幫忙,因為陳秀子總覺得做得歡喜,幾乎都要忘了自己的年紀,她笑著說:「我心中覺得自己才十八歲呢!」

隨著志工們在每個角落的付出,來到地下一樓的廚房,炊煙裊裊,香積志工正忙著為來到靜思堂的志工們準備午餐,除此之外,只要來到靜思堂,對素食有興趣的會眾,也都是香積志工接待的對象。

主廚高玉真前陣子剛經歷兒子突如其來的離去,讓她走不出悲傷,但是靜思堂的啟用,重燃起高玉真對生命付出的曙光,付出的力量讓她再拿起大鏟,在香積廚房以愛變化出各種不同的素食料理,期望以色香味俱全的素餐,接引更多的人間菩薩來體驗慈濟不一樣的人文。

多元接引社區眾

啟用後的新店靜思堂,除了目前進行的各項功能運作,同時也是營隊活動、志工共修的場所,而為接引更多社區民眾,也陸續開設了合唱團、靜思花道、手語、拚布、巧藝等課程。

對新店區及文山區志工們而言,大家與新店靜思堂都已準備就緖,可以是社區裡的好鄰居,好厝邊,也是社區民眾心靈成長的所在,大家誠摯的歡迎社區民眾來親近,感受這一分純樸的鄰里之美,進而體驗慈濟真善美的人文饗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玉蓮 新北市報導2016/11/30)

工廠大火 志工關懷供熱食

$
0
0
【新聞稿】新北市蘆洲區民族路422巷82弄,12月3日晚上發生工廠區火警。這場火警於傍晚四時四十三分據報,現場為十棟連棟鐵皮工廠,全面燃燒。

新北市府消防局表示,現場為十棟連棟鐵皮工廠,全面燃燒,目前已經出動六十輛各式消防車輛,消防人員一百五十多人。至晚間八時許,火勢仍無法控制,往第二面延燒。

慈濟志工聞訊,在第一時間即趕往現場關懷協助救災,並準備上百份熱食與飲水提供消防救災人員補充體力。

遵循師訓 知足拓愛

$
0
0
連續兩天於新店靜思堂舉辦的第四屆慈濟論壇,昨日(10/2)圓滿。與會的海內外法師、學者、貴賓來到精舍,座談間肯定慈濟五十年來在全球各地實踐佛教精神。

能吃苦 做後盾

上人感恩貴賓們遠道而來,給予支持勉勵。「慈濟志業,是一群發大心、立大願的慈濟人所做;我沒有什麼本領,唯有一念感恩心,真誠回報師父的教誨,更盼能以佛法回報眾生。」

上人談到,當年皈依於印順導師座下,對導師叮囑的「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深感震撼。「五十年來只是遵循師訓而行,教導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且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慈濟人在濟貧助苦的過程中『見苦知福』,從災難中體會無常,所以凡事知足、感恩而勇猛精進。」

論壇中,美國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學院暨甘迺迪政府學院赫曼‧李奧納教授,歸納慈濟在國際賑災的表現,是以「價值」、「信念」為引導,以「願行」、「承諾」為行動的組織管理模式。上人表示,慈濟人並非等待指令下達才行動,而是長年來培養出默契,出於真誠與使命,遇事立即反應,彼此合和互協,所以能圓滿每一件事。

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表示,佛法傳至中國,即因時因地與漢文化融合;慈濟依於佛法的根本精神運行,已發展出獨特的門風特色,鼓勵並肯定慈濟立宗。上人言,佛法通達宇宙萬理,也貼近人間;慈濟即是佛法應時代、應世間的實踐法門。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即是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的脈絡。精舍常住不但要自力更生,還要負擔全球慈濟人返回精舍的起居食宿,作慈濟的靠山;也要為居士傳法,給予精神力量。跟著我出家,就要能吃苦、作慈濟的精神依靠。」

無私愛 淨人心

與印尼奴魯亞‧伊曼習經院的烏蜜院長、牛津大學龔布齊教授、尼泊爾葛雷神父及阿尼爾法師、佛光大學姚玉霜教授、中華青年佛教會明毓法師及智懿法師等人談話。

龔布齊教授對當前歐洲局勢、難民問題深感心痛無奈;論壇上聽聞慈濟志工分享在國際間關懷難民,看見愛的力量不斷擴大,深受鼓舞。葛雷神父對於去年(2015年)尼泊爾強震後,慈濟人迅速前往救災,深為感恩。

烏蜜院長則表示,慈濟不只支援習經院有形物資,更傳授自力更生的方法,幫助習經院永續發展,讓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薰習人文禮節、與人互愛互助。習經院內懸掛上人法相,希望孩子們能懂得飲水思源。

上人讚歎已往生的哈比教長,虔誠信奉伊斯蘭教,以開闊的胸襟,突破宗教藩籬,與慈濟結下深緣,並且欣然接受自力更生的建議,教導孩子耕種、做麵包等。

「世間宗教都倡導開闊無私的愛;慈悲大愛,能夠凝聚起改變世界的力量。但願不同宗教合和互協,淨化人心;唯有人心向善,世間的種種問題才能解決。」

【靜思小語】慈悲大愛,能凝聚改變世界的力量。

上人開示於10月3日《農九月‧初三》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0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精舍生活禪 寬容才能並茂

$
0
0
證嚴上人說:「樹根伸得有多長,樹葉就展得有多遠。」樹根若抓得穩、抓得牢,縱然樹尾颳颱風,樹幹仍屹立不搖;行菩薩道,道根堅固,心不動轉,自然能領略菩薩道的無上風光,到達究竟的彼岸。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法者必養其心。菜園是蘊含道氣的地方,菜畦筆直,每株菜之間若保持適當的距離,可以讓根有伸展空間,菜會長得更好。撒種時如果密密麻麻,每顆種子可能為了生根抽芽而爭地盤,長出的菜蔬營養不良。

給別人空間 留自己退路

主管與部屬、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也是一樣。付出的愛有多寬,得到的愛就有多廣。要人愛,一定要先愛人;要鏡中的人笑,自己一定要先笑。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有一位實業家認為,付出是他快樂的泉源,因為做慈濟讓他沒有患得患失的苦惱;一心一意想讓別人快樂,得到最大快樂的卻是自己。

在一次榮譽董事聯誼會上,上人點名對他說:「聽說你在慈濟是這樣的臉孔,但在公司又擺著另一張臉孔。來!擺一次給師父看看。」他當下起了懺悔心,同時也思考如何改變自己。

每天上班前,他先對電梯裏的鏡子笑,笑到自己認為可以了,才進辦公室,以笑容和部屬打成一片。有時部屬加班到很晚,他會買點心慰勞,部屬也以加倍努力工作回報董事長。他說:「愈是感恩部屬,他們愈是用心工作,自動自發。」這就是善與愛的循環。

累積愛的存款,給別人緩和的空間,就是給自己留退路。一如多株菜並生時,菜也會彼此退讓,移到最適當的位置,和睦生存。做人也是一樣,如跳恰恰,你進一步我退一步,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擁抱世界。

(文:德澡師父 摘自:《慈濟》月刊600期)

互相扶持 夫妻母女入經藏

$
0
0
「人生難免有迷離,生活總有不如意,只因一時愚痴無名起……」配合經文與肢體動作,桃園大溪社區志工翁美玲透過慈濟志工的邀約,連續多年參加社區入經藏,從一開始不了解經文,包括不會唱、不會比等等的慌張,但是看到種子老師用心在帶動,督促她回家趕緊做功課,勤加練習,漸漸地她克服上臺的緊張。

為迎接12月的社區歲末祝福,桃園慈濟志工總動員加緊腳步練習經藏演繹,今年(2016年)的演繹主題為《藥師如來十二大願》,藉由肢體動作的呈現,讓大家用心感受〈第十從縛得脫願〉每一句經文的真實義,近百位志工分成兩組共聚一堂,隨著攝受人心的經文,動作整齊,剎時現場道氣十足。

夫妻相扶持 入經臟滌心垢護和樂

排練的時間有時在假日、有時在平日晚上,家住大溪的翁美玲慧與先生許世道都會提早出發,翁美玲把握因緣與許世道一起薰法香、入經藏。翁美玲表示,平常行住坐臥還有很多習氣,自己不自知,但入經藏,加上老師一再提醒,就會發現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還有很多做得不好。參與入經藏後,翁美玲發現自己生氣的時間減少了,夫妻之間也不再吵架,反而學會溝通將糾結的情緒化解。

入經藏,法要入心,翁美玲與許世道感受特別深,說好相互提醒,加緊腳步練習經文和改習氣,尤其對許世道來說更是受益。今年4月退休,許世道的精神狀況並不好,晚上都無法睡覺,但是自從接受志工的邀約,參加五十周年慶朝山,許世道有了很大的改變。

許世道不斷參加慈濟活動,同時開始反省自己,試著學會用心傾聽孩子的聲音,與孩子的互也就越來越好。翁美玲說,以前許世道發脾氣時,她與孩子們都不敢多說一句話,但是現在許世道要生氣時,就會對自己說:「不行喔,不能發脾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的改變,讓孩子們不禁讚美許世道:「爸爸,你好棒喔!會口說好話,不再亂發脾氣了。」

不管是去靜思堂參加讀書會、上課或是活動,許世道回來都會跟翁美玲分享他的感動。許世道告訴妻子:「之前工作壓力大,退休後自己一個人可能太閒,感覺很徬徨、很無助。」也因為太過壓抑,才會導致自己晚上睡不著,有了憂鬱的傾向,因此,他才下定決心要多參與慈濟活動。

尤其,許世道現在跟著翁美玲參加歲末祝福演繹,配合經文,反覆練習肢體動作,神情專注,同時領悟經文的真實意。

母女入經藏 為藥師佛悲願傳法意

在演繹練習的隊伍中,放眼望去,一頭白短髮的鄭素卿格外明顯,讓住在桃園市的女兒張銘秝一時覺得好訝異--鄭素卿家住在大溪區,8月時發生車禍,才剛康復不久,竟然就出現在經藏演繹的練習現場。

張銘秝問著媽媽鄭素卿,為麼不接受自己的邀約?只見鄭素卿不好意思地說:「就師兄師姊很熱情,還說很簡單啊!」張銘秝一得知今年演繹《藥師經》,就邀約剛從車禍中恢復健康的媽媽鄭素卿一起入經藏,但鄭素卿在家時卻直說很難,記不起來,不想來。

張銘秝想了一想,媽媽筋骨確實也不方便,因此就不強求了。「沒想到大溪區的師姊力量大,一邀約就來參加了。」張銘秝好開心,希望藉由一起入經藏,祝福媽媽身體永遠健健康康。

在演繹動作中,可能因為年紀最大,動作稍微慢了些,已經七十歲的鄭素卿仍精神奕奕,配合大家比劃動作。連續三年與女兒張銘秝參與社區入經藏,深深感覺到慈濟是她要走的路。鄭素卿說:「老了記性不好,有空就拿女兒給我的CD,一直練、一直記。」

母女入經藏,因緣難得,張銘秝把母女共修的照片放到LINE家族群組裡,家中的弟弟馬上傳來一句:「媽媽好像是裡面最老的。」讓張銘秝趕緊回覆,「那是因為媽媽頭髮全白,但就算媽媽是最老的,也要覺得很慶幸,因為表示媽媽身體還很健康!」

擔任此次演繹「知音」的張銘秝,在隊伍中負責喊口令,她說:「有一點承擔,就有點責任,無形中就會要求自己要更認真。」喜歡當快樂志工的她,從2012年《水懺》演繹到現在,年年入經藏。她表示,工作上的不如意,都可以趁著晚上入經藏時,把不愉快的心沉澱下來,重獲正能量,隔天重新再出發。

隨著歲末祝福日子的接近,一次又一次的加緊腳步,桃園慈濟志工跟著種子老師的調整,注意彼此的肢體動作和臉部表情,大家共同希望為演繹做最到位呈現,傳達藥師如來佛的悲願。【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美儒 桃園報導2016/11/29)

百年古禮堂 首辦歲末祝福

$
0
0
首次獨自舉辦的彰化溪湖社區歲末祝福活動,選擇在有百年歷史的溪湖國小大禮堂舉行,邀請更多有緣人一起來參與這一年一度的靈山法會。

一念悲心集眾力 古雅禮堂煥新容

往年社區場次的歲末祝福,都是由永靖及溪湖兩區慈濟志工共同合作,於永靖環保站舉行。今年(2016年)溪湖慈濟志工顧及一些年紀較長的會眾無法大老遠前往永靖環保站,因而錯過參與歲末祝福的機會,故而決定由溪湖慈濟志工獨自舉行,首次於當地舉辦歲末祝福,讓更多有緣人可以一同參與靈山法會。

活動地點選在有百年歷史的溪湖國小古禮堂中舉行,第一次嘗試的陌生感讓大家更加用心面對所有變化球。負責場地布置的楊浚宏表示,活動前的準備總共動員三十至四十人,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將場內外所有布置完成,包括會場中央整齊的四百八十張椅子。晚上九點多還要遠到二林將最後一批器材運抵會場,並於隔日(12/3)一早五點半前來將會場布置完畢。

面對一連串浩大的工程,楊浚宏笑著說:「不會辛苦,很法喜!」因為有志工們齊心努力,古禮堂中不只有著古色古香的典雅,更有慈濟特有的人文風采!

把握因緣勤付出 難行能行信願行

晴朗的12月3日,清晨六點左右,志工陸續抵達溪湖國小,大家各就崗位,開始忙碌起來!

這次歲末祝福除了以古禮堂為主要會場之外,禮堂外另外架設數頂帳篷,包括靜思人文、人間菩薩大招生、人醫會駐點等功能,另一側也有竹筒回娘家及大愛之友的招募據點,志工穿梭其間的熱鬧身影,無不說明著希望能帶給會眾們最頂級的服務。

報到處的謝秉縉雖然行動不便,但一直以來都負責各活動的電腦簽到工作,抱持著難行能行的大願,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發揮自身良能。今日的歲末祝福,謝秉縉身為人品典範,準備要上臺分享,仍不忘電腦簽到工作,堅守於報到崗位上,直到活動進行至分享環節,才緩步上臺向大眾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身患罕見疾病的謝秉縉,走路時需一手持杖才能緩步前行,拐杖一下、一下敲擊著舞臺木地板的聲音,震撼著眾人的心。謝秉縉分享:「有願就有力,我可以做到,相信大家也可以!」堅定眼神及挺拔的身軀,謝秉縉用自身的行動向大眾無聲說法,展現生命無所畏懼的堅韌與美麗。

手心向下樂助人 愛灑人間播種子

社區會眾楊沛瀠特地撥空前來參與歲末祝福,她表示,自己大學時候一直很想參與慈濟,但苦無機會,這次前來也想報名成為見習志工。平日裡,楊沛瀠便有茹素及做環保的習慣,面對慈濟將愛付諸行動的慈善團體,更是充滿憧憬,藉著歲末祝福的好因緣報名見習志工,期望能發揮良能,成為手心向下的人。

巧合的是,靜思精舍德宇師父在歲末祝福活動中開示提及,希望大家都能健康來做慈濟,因為手心向下都是有福氣的人!「要幫助別人,不一定要很富有,最重要的是幫助別人的那一念心。」師父期許大家都能投入助人的行列,共同成為人間菩薩。

最後,德宇師父提醒在座的每一位慈濟志工:「發放不只是給予物資,更重要的是撒下愛的種子,讓他也可以手心向下。」願大愛能永續相傳,人人皆因愛而手心向下,都能成為更有福氣的人。

福慧雙修送祝福 毅力勇氣增信心

整齊排放在端盤上的福慧紅包,暫放在禮堂外走廊的角落,志工陳素綿與游映珠雖一心想觀看歲末會場中活動進行情形,卻時時轉頭看顧著桌上的福慧紅包。游映珠說:「這些福慧紅包很重要,看顧紅包是她今天的職責,因為這是代表上人的一分祝福與期望,福與慧一定要送出去,送到每一位來參加歲末祝福的會眾們手中。」

恭迎師父進場的當下,會眾皆起立雙手合掌,接近中央走道看見一位中風男士王安明,因為久站讓身體晃動了一下,卻堅持拄著拐杖站到師父就定位,漫漫三十餘年的軍旅生涯練就了他人可死、不能輸的生命邏輯。王安明分享:「平常會看大愛臺,感受到上人帶領的慈濟團體和諧且充滿愛,人人懂得感恩。」

因為王安明不良於行,並沒有上臺領取福慧紅包時,但德寰師父貼心地走到王安明的座位前,親自送上福慧紅包。王安明說:「從師父手中接下紅包,讓他感受到上人的法與智慧。」從他堅毅的臉龐,言語之中散發出對病痛的不服輸,此次歲末祝福帶給他更多對抗病痛的信心與勇氣。

點傳心燈的時刻,會眾人人手捧心燈虔誠祈禱,不論是為了自己的夢想,還是希望世界祥和安定,每個人的臉龐在心燈柔和的照耀下,更顯得莊嚴,眾人虔心唱誦的〈祈禱〉,定能上達諸佛聽。德寰師父告訴大家,證嚴上人說過:「人多力量大。」希望大家能匯聚一念善心,共同祈禱,讓社會更加祥和安定。【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淑免 彰化溪湖報導2016/12/03)

零下2度 難民心頭暖洋洋

$
0
0
在零下兩度的低溫中,難民忍受著刺骨的寒冷,排隊領取禦寒物資。井然有序的隊伍中,難民們看到志工的到來,臉上儘管掛著淺淺的笑容,但穿著單薄衣服的身體一直蜷縮著,凍得直打哆嗦。

來自九個國家的歐洲慈濟志工趁著2016年結束之前,再次跨國前往塞爾維亞,為難民發放冬天禦寒所需要的物資。12月3日是發放行程的第二天,志工馬不停蹄地走訪了希德火車站難民營和普林斯博瓦其難民營。

薄衣難禦嚴冬寒 物資發放暖身心

一早,志工隊伍整齊地來到希德火車站難民營,合力布置發放場地,準備就緒。塞爾維亞冬衣發放持續進行著,志工帶來的溫情,使難民們原本憂鬱的心,頓時地開朗起來。他們歡喜地手舞足蹈唱起歌來,歡呼讚歎慈濟,熱情地給予回饋。

志工預先準備了糖果給小朋友吃,小朋友吃得好開心,綻放出可愛的笑容。這次發放,志工帶來了禦寒的外套、帽子、圍巾、襪子及換洗的內衣褲;這些物資對他們而言,是寒冬最溫暖的禮物了。

大人小孩一領到合適的新外套,都開心地立即穿上。「謝謝慈濟!」「謝謝臺灣慈濟!」一掃剛剛憂鬱的心情,難民門展露出動人的笑容。塞爾維亞難民委員會志工度山說:「謝謝慈濟捐贈的這些物資,這對難民來說,真的很珍貴,這種天氣下,他們的確需要外套。」

傳遞手心的溫度 熱絡氛圍盈笑語

下午,志工及時送上的溫暖,也傳到了普林斯博瓦,這裡是前兒童醫院難民營。志工看到十位難民一起擠在非常簡陋的帳篷裡,心情很沉重也很不捨。志工想辦法帶給難民們歡樂,在等待衣物送達前的空檔時,與大人小孩們歡樂的互動,難民們等待發放的心情也隨之雀躍起來。

最興奮的時刻到來,志工將不同尺寸的保暖衣物排列整齊,用恭敬的心、真誠的愛,帶來濃厚的溫情。志工看到小朋友,主動地幫忙小朋友穿上外套、戴上帽子及手套,大人小孩皆穿上保暖的外衣、戴上頭套、手套,並圍上圍巾,人人無比地欣喜。

塞爾維亞志工丹尼斯看到大家喜悅的心情,感恩地說:「他們(難民)很高興,我看到很多人披著毛毯來,他們都沒有夾克,這樣的發放對他們很有幫助。現在很冷,而且會越來越冷,他們真的都很需要外套。」

發放進行中,志工亦向難民朋友們介紹慈濟竹筒歲月,許多難民也發揮愛心,捐出善款,表達助人的一分善心。

充滿愛的發放行程,志工除了在希德火車站難民營發出六百一十九套物資,也在普林斯博瓦其難民營送出四百二十七套物資。隔天(第三天)發放行程,志工將前往馬其頓邊界,預計將發放一千件的冬衣。

愛就像一股暖流,溫暖著人心。從志工的發放中,也讓難民門從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懷的濃厚情感。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歐洲慈濟志工 塞爾維亞報導 2016/12/03)

身作典範 自淨淨他

$
0
0
【證嚴上人12月5日志工早會開示】
「我們要戒慎虔誠!昨天下午有一陣芮氏規模三點多(的地震),好在是平安,有平安就要說感恩啊!這是地震,但是空中,空中也有空汙,在中國大陸北京很嚴重的汙染,一片霧,許許多多的工廠都是被勒令要暫停止,要不然煙囪的汙染……」

從新聞畫面上看到北京高樓大廈都籠罩在一片霧茫茫當中,證嚴上人在今日(12/5)的志工早會上,憂心地球環境遭受到嚴重汙染,呼籲人人應致力於環境保護,降低汙染。

同理難民心不捨 盡心克困援物資

「看到不只是空中汙染,也看到有一隻海龜,在海灘趕快要救這隻海龜,搶救四天還是救不回來,四天後海龜還是往生了。一解剖發現,海龜肚子裡面都是塑膠類和橡皮筋等等,就是在海龜的胃腸裡都是垃圾,不只是空中的空氣汙染,連海洋都是垃圾,海洋垃圾如何造成的?還不都是平地的人類所造成的。」

環境汙染造成地球氣候異常極端,氣溫往往不是極端炎熱就是非常酷寒。擔心滯留在塞爾維亞的難民沒有足夠的冬衣禦寒,歐洲幾個國家的慈濟志工會合前往塞爾維亞,在12月2日開始、零下二度的氣溫下,為難民發放亟需的冬衣。

「大家冷到了,能保暖的衣物,都打從內心感恩,這一分尊重的愛也感動啊!當地的難民署,也感動了當地人,當然受惠者更感恩,因為他們所接受到的都是被尊重。先接收到詢問有需要的,大家都能認同有需要的來領,不會人人都有,不需要的拿不到,他們不會有怨言。他們因為慈濟人到了,先用愛的膚慰,然後才真正地跟他們溝通,給予最需要的人,大家欣然接受,都是很歡喜,那是一分真誠的情感,他們的感受。」

除了衣物之外,臺灣慈濟本會也全力支援香積飯的提供,希望讓難民能在嚴寒的冬日吃到溫暖的熱食,取代每天發送的一塊乾冷的麵包和冰冷的礦泉水。

「我從行腳歸來的第二天,宗教處提出來給我看的,這就是他們現在吃的食物,心裡耿耿於懷,跟宗教處說趕快聯絡,趁著我們慈濟人還在的時候,香積飯到達,他們會泡香積飯,可以泡著保溫,給他們吃的時候有溫度、有熱度,讓他們吃幾天的熱食。如何航運可以到達?可是現在他們的難民有被管制,在這樣的國家與國家,或者是政治的觀念,那種要運進裡面去,還有臺灣要直航去都是有一點困難。」

因國際運輸的種種困難,以及機位不足等問題,香積飯只好空運到土耳其,接下來將再銜接陸地交通運送至塞爾維亞。

「真的是苦啊!他們受苦難,我們儘管有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我們已經盡心又盡快速地希望能做得到。但願今天能讓它順利上飛機。」

援法發放勤帶動 以身作則布福種

看到逃難至塞爾維亞的難民中,不乏知識分子或是原本具有高社經地位的家庭,因為長途的逃亡而耗盡資財,流落至此。

「他們應該本來都是富貴人家,要等到何時才能回家?回家,現在的家又成怎麼樣?不知道!很感恩慈濟人,在鄰近的國家也來幫助,波士尼亞的市議長這次也同樣(派人)投入,要不然我們的人手還是不夠,又要把人文真正讓人人感受到最尊重的,讓他們的心打開。哪怕是短暫的歡喜,也能讓他們感受到,世間、人與人之間總是有愛的,這都是我們儘量能做得到的。」

溫馨的發放,不僅在酷寒的塞爾維亞,也發生在熱帶的柬埔寨。因為氣候不調,五穀歉收,慈濟志工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密集地在柬埔寨各地發放大米給貧困受災的村民。慈濟志工、當地民眾、柬埔寨臺灣僑胞都動員起來,臺灣也運送大米過去支援。一位原本是澳洲的慈青王柔欣,嫁到柬埔寨成為實業家夫人後,長期投入訪視濟貧工作,由司機溫壁倫載著到各處參與活動,最後也感動了這位司機,主動承擔人文真善美記錄的工作。

「她瞭解慈濟,到了柬埔寨投入,她的司機本來每一次訪視或是發放,他總是把他的老闆娘載到(活動)地方,在旁看,作為旁觀者。但是一次再一次看,開始不由自己投入扛米、發放等等,現在已經承擔起真善美,願意承擔,這麼感人的畫面要讓它留下來,慈濟人在那裡不只是發放,同樣也有法的帶動,他們要帶動環保意識,也要讓他們瞭解竹筒歲月造福人間的快樂,而且種福的種子,布福種,還要輔導他們環保觀念。」

捨棄繁華心自在 如夢初醒迷為悟

環保帶動不只淨化環境,更能淨化心靈,而且不分偏鄉或是大都市,在中國大陸上海有一位環保志工薛志玉,退休後一度不知道要做什麼,常到廟裡,卻還是覺得迷茫,後來也迷過收藏,但發現開心個幾天,就又覺得空虛。直到遇見慈濟,投入環保工作,心才定了下來。

「這一位薛志玉,她實在很令人感動,在享受中也放下身段來做環保,她也可以走入廟會等等,去做回收,這是需要有人帶動,就是讓地區慢慢乾淨起來,這樣的感動也讓更多人瞭解環保在人人手中,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人人願意做到社會乾淨,也會很祥和,(懂得)如何愛。這都是他們的人生,總是能體會到不要這麼空虛,虛幻地享受過日子,應該要踏實投入,走入人群,不簡單,很令人感動。」

在臺灣,也有一位環保志工黃月里,聆聽上人對環保回收的呼籲後,毅然捨棄浮華生活,投入環保已二十多年,即使行動不便也不願意放棄。

「先生曾經賣掉一塊土地,賣掉土地以後她就投入股票,賺了很多錢,她本身沒有什麼讀書,但對數字很敏感,很會精打細算,股票怎麼做怎麼賺。總而言之,她賺錢總是這樣花,這樣用,整個身體像聖誕樹,曾經這樣吃喝玩樂,每次出門很傷腦筋,要戴什麼戒指來配合她的服飾,出門穿金戴銀如聖誕樹。一直到曾經我在吳尊賢幸福人生講座,她聽到了,如夢初醒,就開始改變自己投入。」

自從投入之後,黃月里十分積極,在社區度出了幾十位的慈濟委員,家中的地下室也是社區的環保點。近年來,因為有關節痛的問題,除了看醫師之外,仍然堅持繼續投入環保工作。

「她的女兒很孝順,也為媽媽選擇一棟大樓,不讓媽媽上下樓梯,要買給媽媽,她是很好命。但她雖然身體有病痛,要上樓梯,她還是很堅持她的方向,功德款照收,社區同樣關懷,苦既拔已,讓她能輕安自在說法,淨化人心。」

上人感恩環保志工的付出,亦呼籲四大不調,人人需提高警覺,「人生苦難偏多,不管是空中的汙染,或是海底的垃圾,我們大家都要提高警覺,我們要大家各行各業,破除我相,真正為苦難人付出,這才是菩薩的淨土,我們的平安就是要天天感恩。」

走入環保站 鬱男不再自卑

$
0
0
照顧戶阿森(化名)是一個孝子,無怨無悔的照顧阿公、阿嬤、爸爸、媽媽直到天年,而當他遇到困境時,第一個為他伸出援手的是鄰居王先生。王先生將他主動提報給慈濟志工,由志工漸進細心的以媽媽心陪伴阿森走出悲傷。

受理提報 傾聽與陪伴

2013年3月阿森的鄰居王先生,主動向嘉義慈濟志工提報,王先生表示阿森是個孝子,獨自照顧阿公、阿嬤及雙親直到天年,可是如今阿森卻因為憂鬱所困,遲遲走不出來,因此讓他決定為阿森尋求幫助。

「請問林阿森菩薩在嗎?我們是慈濟志工。」接受王先生提報的個案,嘉義慈濟訪視志工來到阿森的家。不一會兒,志工便等到帶著憂傷神情來開門的阿森,雖然表情如此哀傷,阿森還是禮貌地打招呼,並請志工進來屋子。

志工們一踏入客廳,大家都有點不相信這是一個單身男子的家,因為家中每樣物品都排放整齊,一眼望過去廚房整齊乾淨,房間中的棉被也摺疊工整,整個家中幾乎沒有一個角落是雜亂的,就連書櫃都整齊的排放書刊。

阿森告訴志工們自己這些年的生活--他二十五歲那年,母親就過世了,當時父親希望他成家立業,幫他物色外籍配偶,並且結婚。阿森非常善待及尊重妻子,可是不知為何,妻子卻在成親後的五個月就離家出走,就此沒了音訊。

回憶起傷心處,阿森不禁潸然淚下,哽咽地表示,自從妻子跑掉以後,他開始關閉了自己,每天把自己關在廁所哭泣,不想見人,時間久了仍然無法走出痛苦,導致自己自卑感愈來愈重,不想走出家門。

愛的陪伴 心開就意解


志工溫秀琴對潔身自愛的阿森總是耐心地傾聽陪伴,時時拜訪他,常常打電話關心他有沒有吃飯,甚至在初期陪伴時,聽到心情低落的阿森表示:「真想喝農藥就走掉好了。」溫秀琴也趕緊安慰阿森:「你是長輩眼中孝順的孩子,左右鄰居也都那樣關心你,相信你的父親也希望你能堅強的活下去!」溫秀琴總是鼓勵阿森要好好保重自己,把身體顧好,將來一起來幫助需要其他需要受幫的人。

在慈濟志工們的陪伴中,阿森非常感恩人稱「江媽媽」的慈濟志工江林金鸞,阿森表示,江媽媽對他非常照顧,經常帶著米和食品來給他,說是要讓他補充營養,同時也常安慰他說:「你要自己堅強活下去,不是為別人活下去。」並鼓勵阿森一起來做環保,讓阿森覺得江林金鸞很像自己的媽媽。

嘉義慈濟志工從2013年開始,經過了兩年的陪伴,訪視志工許彩月看到阿森在大家的陪伴中,靜養過後的他,已經能夠獨自一個人走到街上、廟口,尤其看著阿森快步走路的樣子,都讓大家非常高興看到他在心靈與身體上的康復。

苦既拔已 投入大福田


許彩月於是開始邀約阿森一起來當環保志工,在家門口收集回收物品。阿森一想到可以與更多慈濟人結好緣,便心動的馬上同意,並且開始行動。回憶起阿森第一次參加環保日的情形,許彩月表示,那天看到他默默地往梅山環保站的方向走去,一來為他感到開心,二來又怕他找不到路,許彩月因此騎著車跟在阿森的後面,陪著他前往環保站。

阿森從2015年9月開始踏實地走進環保站,主動承擔玻璃分類的工作,從分類顏色、開罐、清理做得快速又有心得,從此日子過得有意義。阿森回想起第一次走進環保站的感動,他表示,那時看到每個人很拼命在搬運東西、彎腰分類,大家不怕手髒,也不怕東西重,做什麼都很認真,很快樂。還有八十多歲老菩薩也跟著在做,看到她們的身影,阿森告訴自己,有能力也要回饋,把自卑化為力量。

環保站裡的每個人對阿森的關懷,讓他謹記在心,就像牧師退休的志工蔡政衛總告訴阿森:「做環保,心會很快樂。走入慈濟就是一個大家庭,有心事都可以講出來,不要放在心裡。」

蔡政衛會分享一些勵志的人物故事給阿森聽,同時也鼓勵阿森要養成每天閱讀及書寫,讓自己培養安靜無煩惱的心,讓自己累積力量,這樣以後遇到事情時,就能靠自己的毅力走出來。

緣不怕遲 只怕不踏出


這讓阿森想到以前左右鄰居對他的幫助,總會把家中回收物送給他,讓他變賣換錢來維持三餐生活;如今自己接受慈濟的幫助,讓阿森決定將鄰居給予幫助的這筆回收金捐給慈濟,透過這份捐款再去幫助給更多需要受助的人。

於是家門前的小小空間,繼續是鄉里間的一個環保點,阿森總是細心整理回收物,收集後再請慈濟環保車來載運。2016年10月,阿森受證成為環保志工,當他穿上環保制服接受大家的祝福時,阿森發願要跟隨證嚴上人的腳步,走上慈濟的大道。

有愛就沒有苦,只要去除掉困在心靈的窮,把愛啟發,擁有天下之愛,富有餘還可以幫助人。慈濟志工本持著上人的教導,膚慰心靈有苦的人們,透過陪伴讓他們安心、穩定,並帶動他們啟動愛心,逐漸一同伸出雙手為大地為人間付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何淑麗 嘉義報導2016/11/20)

感人戲碼 傳達真實的人生

$
0
0
「生命就像蠟蠋一樣,當燃燒以後,滴下第一蠟珠到最後一滴,生又何嘗生,死又何嘗死。」搭配著動人的旁白,影片裡蠟珠滴落宛如替人垂淚,道盡了張菊梅的女兒為大愛捐贈遺體;雖二十六歲短暫生命,卻以遺愛照亮人間。

每年年底在慈濟各道場舉辦的歲末祝福感恩會上,各區人文真善美志工都精心策畫製作各區的人品典範影片。今年(2016年)北一區人文真善美總共製作了五十三支影片,在歲末祝福即將到來之前,藉影展讓人文真善美志工互相觀摩。今年歲末影展在臺北東區聯絡處舉辦,12月4日影展當天,大家共觀賞了十二支影片,由學員分享觀摩心得,互相切磋。

建立製作概念 提升創作品質

主辦這次影展的影視專題組志工黃鳳框表示:「感恩在九月開始,大愛臺的編導們,分別在企劃編製,拍攝技巧,剪接邏輯等…… 接連讓學員們建立整體影片製作的概念,大大提升創作能力與品質。」

影展首先播放影片,然後請學員上臺分享觀賞心得,再邀請來自大愛臺的講師林宗明與范姜婷,分別就參展影片與各區團隊分享互動。兩位講師也就影片如何抓住主角故事的核心精神與價值,緊扣住觀眾與故事人物的情感連結、情緒起伏與學員分享。

汐止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徐啟衡分享,影片裏,張菊梅因為女兒大愛無畏地捐贈遺體,如蠟蠋照亮人間,一度悲傷不已。經請教德慈師父後,知道要放下心中不必要的罣礙,讓女兒能往生善地,漸漸揮別了親人離去的不捨,一路精進;從做當中體現生命轉換出的新能量,這樣的成長過程,很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另一支影片的主角阮清快是越南的新住民,對靜思語體會很多,知道「知足有福,不知足沒福。」她以前對物質很有貪念,讓自己很辛苦;現在衣服不再需要那麼多,有時間就去慈濟上課,去關懷朋友。阮清快發現在臺灣的越南新住民,有很多人也是像她以前一樣,她常常對同樣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分享自己如何轉苦為樂。

「阮清快的人生苦味,很能感染觀眾,但她如何由苦轉悲念,好像沒能清楚交待!」剛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擔任文字的吳珉珠表示,文字是現場見證生命的故事,覺得這課程很好,能讓她知道如何更精準地抓住情感的聚焦點。採訪後的企編、拍攝,像是導演一樣,要引導受訪者解開他們情感的結。

對於吳珉珠所見,講師林宗明亦頗為認同。林宗明表示,情境的轉變是應有因果連繫,有循序漸進的程序,不能跳躍過快或忽略重要的環節。

感人生命樂曲 激盪每人心中

學員蕭月惠在人文真善美團隊中,從事錄影十餘年,與剪輯志工在採訪錄影後,坐下來討論鏡頭取捨、情節的安排等……她表示,聽講師的建議與分析後,收獲很多。蕭月惠覺得要多參與、多學習,哪怕每次只吸收一點點,但每次都進步一點點,累積下來就很多。

「以往從文字企編後,似乎看見影片的雛形美景,但往往拍攝出來的效果,卻迥然不同。然而這次大部份的團隊,卻能結合創意與故事的感動畫面,誠屬不易。」講師范姜婷結語時,給各團隊很大的激勵作用。

可歌可泣的生命劇場,在大家專注的表情中,不斷緊密登場。李羅貴雲因先生罹癌往生,而轉為將中風的周政當作親人一樣,為他洗澡、洗臉、刷牙;戴光輝體現親情可貴,行善行孝的刻不容緩……

說不完的人生由悲轉智,由苦而樂,感人肺腑的生命樂曲,一波波愛的迴響如漣漪般不斷擴散,不停地激盪在場每個人的心中。每一則生命故事,在人文真善美志工投入時間與生命中呈現出來,為慈濟世界述說美善的人間。【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逢德 臺北報導 2016/12/04)

放下酒杯 圓媽媽的生前願

$
0
0
「以前是用身體賺錢,現在則是用錢買健康。」洪秀璜透露出心中的無奈。以前在酒店當經理時,必須陪客人喝酒,賺辛苦錢;遇不順心,回家就發脾氣或摔東西出氣,還會和先生吵架,甚至打架。再加上身體健康欠佳,凡此種種,都讓洪秀璜的身心困頓不已。但加入慈濟後,壞脾氣的改變,家人都明顯感受得到。

身體亮起紅燈 人生覺悟

「叫你們經理來,再來算這筆錢!」現年六十歲的慈濟志工洪秀璜,二十八歲時罹患糖尿病,必須每日施打胰島素度日。因為購屋貸款與生活經濟壓力,三十二歲時在酒店當會計,四十二歲當經理。為了店裡的生意與增加收入,洪秀璜得周旋在酒店小姐與客人之間。

有一次因肺炎住院,客人要還帳,堅持一定要見到洪秀璜才肯還。因為金額高達好幾萬臺幣,她無奈之下,只能拖著點滴架回到店裡。她一手吊著點滴,一手依舊舉杯與客人豪邁喝下高粱酒,讓客人滿意地心甘情願掏出錢來。

因為在酒店擔任經理,洪秀璜不但工作壓力大,且須經常飲酒應酬,身體開始亮起紅燈,不但糖尿病病情加重,又發現罹患C型肝炎,自此覺悟到身體健康的重要。1997年,洪秀璜決定離開了酒店,轉行到KTV擔任服務生工作。

圓媽媽生前願 做好慈濟

有一天,洪秀璜回家探望媽媽,媽媽正在觀看大愛劇場《牽手人生》。這是一部描寫中國大陸河南馬野庄,偏遠鄉下地方一位馬文仲老師的故事;他得了重度「漸行性肌肉萎縮不良症」,卻還與妻子谷慶玉克服種種艱難,創辦「希望小學」,讓家鄉窮孩子有機會向學的真實人生電視劇。

洪秀璜被馬文仲夫妻的堅韌毅力感動,從那時候起,她初步了解慈濟。跟著媽媽看大愛臺後,從《草根菩提》或大愛新聞報導中,看到慈濟所做的善事,洪秀璜的慈悲心自然而然地被牽引出來,打從心底認同這個善良的團體。當媽媽提起培訓慈濟委員時,洪秀璜隨即答應。

委員培訓期間,父母親卻相繼罹癌,為盡做子女的孝道,她下班後,就趕著回家煮餐送至醫院,用心陪伴雙親。就算再辛苦,洪秀璜仍堅持完成培訓,因為這是媽媽的心願。

2006年父親往生,五十天後媽媽也相繼往生。在媽媽嚥下最後一口氣前,她即發願:「一定要好好做慈濟,以慰媽媽在天之靈。」

把握機會行孝 照顧婆婆

婚後第三年,洪秀璜就因婆媳不合,與先生搬離彰化婆家來到臺中。但每個月仍會拿錢回去孝敬婆婆,三十幾年從不間斷。

「行善、行孝不能等!」洪秀璜記取上人的叮嚀。在得知七十幾歲的婆婆罹患大腸癌,需要人照顧,洪秀璜前嫌盡釋,與先生的兄弟輪流照顧婆婆。

一次,洪秀璜陪伴婆婆時,看到婆婆腳指甲很長,就問婆婆:「您的指甲很長,為什麼不剪?」婆婆很無助地回答:「我彎不下腰,沒辦法剪!」於是洪秀璜主動幫忙,貼心地先用溫水將指甲泡軟,再細心地修剪。當下婆婆開心地說:「很舒服,都不會痛了。」

志工陪伴關懷 忘卻病痛

然而,洪秀璜因於臺中、彰化二地來回的勞累奔波而疏於照顧自己,導致許久未發病的的C型肝炎再度復發,需要注射干擾素;再加上每週固定一次的胰島素注射,她無奈地說:「針管很長,這是體力與意志力的搏鬥,每次都痛得『皮皮挫』(臺語)!」

先生、孩子都在上班,洪秀璜常一個人獨自在家面對病痛。吃藥、打針,讓洪秀璜一度產生憂鬱,拒絕志工的關懷。

「我好難過,好難過,很想死。」有一天,孤單在家的洪秀璜,在絕望之餘打電話向志工朱芳草傾訴。朱芳草聽了很心疼也很不捨,主動邀約洪秀璜:「天氣很好,妳來我家聊天,我泡咖啡給妳喝。」雖只是一個邀約,卻讓洪秀璜的心溫暖了起來。

「秀璜,自己要堅強,生病的過程是很痛苦;妳要多聽、多想師父的法。」洪秀璜不斷地在心中為自己打氣,有空就打開大愛電視看證嚴上人說法。上人說法節奏緩慢、語調輕柔,很有安定感,常讓洪秀璜當下有所體悟,也讓心情慢慢平復下來。

胰島素要冷藏,對經常到醫院當醫療志工的洪秀璜來說,有點困擾;此外,打胰島素時,也總是默默地躲到廁所裡,她笑笑說:「只要身體狀況可以,我還是很樂意當一日或二日的醫療志工。」

在醫院裡,對人生的生、老、病、死有很深的體悟。洪秀璜發願:「要把身體照顧好,才能發揮生命的價值。」【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魏玉縣、何麗華 臺中報導 2016/12/04)

布施自度 身行益世

$
0
0
【證嚴上人12月6日志工早會開示】
隨著冷空氣逼近北臺灣,清晨已能感受到冷冽的空氣降臨,證嚴上人於今日(12/6)志工早會中殷殷叮嚀大眾注意溫差。

「氣候,今天、昨天總是差距很大,昨天天氣還有一點點的悶熱,但是今天一大早就感覺很冷,所以大家出門都要小心,哪怕是在居家,也要多注意早晚的氣候不調,我們要好好地多用心在日常生活中。」

四大不調令人憂 發放助民安生活

從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能感受到身邊的天候變化,一旦變化過於劇烈,往往釀成災難。在印尼東部旅遊勝地墨梅爾外海發生了一起芮氏規模6.0的地震,幸好沒有引發災情或海嘯,人員平安。

上人慨言:「天地之間,總是在整個大空間裡,地球其實也是在一個漂浮的宇宙間,只是它有它的軌道;假如在這個地表,整個地球的殼、地表裡,假如是板塊有不調和,那就會有容易地震發生。」

地大不調同樣發生在花蓮,昨日(12/5)兩起芮氏規模分別4.2與3.6的有感地震,深度僅九到十公里,屬淺層地震,上人不免叮嚀大眾仍應時時提高警覺,進而再提到水大不調,令人憂心。

「越南就大雨,水大不調,大雨成災了。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都是在乾旱中,我們也曾經去為農民發放米糧,因為他們旱成災,沒有收成不能播種,沒有米吃的時候,我們除了要去發放米糧,還給予他們儲水的塑膠缸,期待假如有雨的時候,趕快要把雨水累積起來,平常生活也可以用。」

慈濟志工甫針對越南旱災進行發放,甚至發給農民水缸儲水,以因應當地11月到隔年4月的旱季。然而,水大不調之下,12月初連日大雨,已造成十三人往生、兩萬多頭家畜與家禽遭大水沖走。

「的確,這都是在天候對於人類,眾生共業,很受大災難,一波一波的,這實在看了很不忍心,到底要如何能讓他們生活?安居樂業生活的,雖然是窮,也不致於飢餓,但是像這樣的氣候,窮的農民還是雪上加霜,苦啊!同樣也叫做苦。」

環保意識有共知 落實生活盼共行

氣候不調造成災民苦難,人類亦有警覺,11月在摩洛哥舉辦的「UNFCCC第22屆締約方大會(簡稱COP22)」,參與國家與單位持續討論如何加強合作,減少環境汙染來保護地球。

「看到已經慢慢地環保意識也開始共知。昨天聽到我們兩位清修士到了摩洛哥去,參加這一百多個國家的(COP22),大家已覺,已經共知了、了解了天下這麼多的災難,來自於這樣的汙染、空汙,就是汙染很嚴重,所以造成了有這麼多的災難。終於看到是共知,但是共識與共行還有一段距離,尤其是共行,還是遙遙無期。」

全球一致的共知、共識與共行還似遙遙無期,慈濟人已經在各地落實環保已久,不只彎腰做環保,還挺身說環保。

「慈濟人不斷在推動,不斷地苦口婆心在宣導,也慢慢看到了,就如上海也同樣有環保的(志工),開始街道裡去宣導;還有湖北武漢也是慈濟人,藍天白雲,也是到了街道,去動手做給大家看,去做這樣的環保標示,在街頭巷尾,都是引來更多更多的人,大人小孩,這樣在街頭做宣導——不只是宣導,還做給大家看、講道理,從事項講到理,要引導人人共知、共識,還要期待人人來共行。」

布施轉念度自心 開口動舌益人間

付出行動,也就是一種布施。

「晨語不也這麼說嗎?釋迦牟尼佛解釋過去生中,為了要滿足六波羅蜜,這不只是能布施,而且是要布施到內外財都要通通布施出去。早上我就跟大家提起,布施不只是把東西給別人,叫做『布施度』。要度誰?要度自己的心。」

透過有形、無形的布施過程,其實是改變自己的心念,革除容易觸犯的三種罪業與四種口業。

「我們都付出無所求,但是要度自己的心,把自己的七支,就是『心三口四』,我們的身體行為,還有開口動舌,這種行為有損到別人而來利益自己,不只是沒有,殺、盜、淫,身體不只是沒有做,還要持戒;待人接物,跟人家說的話,我們聽到了不愉快的事情,要如何面對?是不是以牙還牙呢?是不是看到別人的行為怎麼樣,這樣地加油加醋,再去搬弄是非?有的會這樣子。我們有沒有惡口?有沒有兩舌?有沒有綺語?有沒有這種妄語?自己要好好想一想。」

上人教導:「對人、待人處事,說話是要說好話,而且能解除人心中的壓力,解開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我是非,要讓人與人之間有相處的和平、祥和,這就是我們自己度自己的內心,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注意自己的說話,有沒有損到別人等等,這都是教育自己,對人世間就是有意義的付出。」

自度度他入人群 教化眾生出幽谷

上人讚歎慈濟志工精進入法,自度而能度他,引導心理蒙受壓力與抑鬱的個案能打開心門。在嘉義,環保志工林德霖在未接觸慈濟之前就是一位孝子,守護癱瘓父親不離不棄;然而父親離世之後,他卻不幸滑倒傷及脊椎,行動不便之下,逐漸不願與外界接觸。

「他自己心理,就是不想要面對人群,他也不要到醫院去看醫生,總是靠著廣播電臺的藥來吃,一直一直幾年過去了,對自己的身體並沒有幫助;好在鄰居的關懷,也勸他去開刀,曾經開了兩次刀,但是對他的心理沒有太大的幫助,身體也不是很好,所以關在自己的家裡,不願意面對外面。」

鄰居不願曾經如此正向的孝子逐漸自我封閉,就把林德霖的情況提報告慈濟;嘉義慈濟志工接案之後,耐心地陪伴與關懷,也獲得了他的信任。

「有一次,(林德霖)想要喝農藥(自殘),他就想到了師姊,打一通電話跟師姊述說他的苦,想要喝農藥,師姊就趕快再來看他,同時也把他帶出來到環保站。他看到了八十多歲、七十多歲,身體不是很健康的老人家做得那麼快樂,他自已算什麼?他就開始投入了。」

上人讚歎,「這一投入,讓他心理健康,身體的病痛就可以克服。他付出,了解到環保的大道理,但是對自己的心理是度化自己,他看開了,了解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所以他現在走路還是一樣駝著身體,可是他的心已經菩提大道直起來了,他可以這樣付出,是不簡單。」

透過幾則慈濟志工陪伴苦難人走出生命狹谷的過程,上人提醒大眾。

「總而言之,愛的能量就是給我們課程,這是菩薩道的課綱,我們要如何上這一堂的菩薩課程,我們大家用心投入,這都是現代的人間菩薩度化眾生,真的很感恩愛的力量,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被我傷害過的 鐵窗內求懺

$
0
0
「我今一一悉懺悔,遠離諸業莫沉淪。懺悔…….」音樂響起,花蓮監獄(簡稱花監)收容人跟著慈濟志工的肢體動作,練習《慈悲三昧水懺》的演繹。綽號小不點的阿欽每每聽到「懺悔……」就會莫名地難過,紅著眼眶……

2013年起慈濟志工至花蓮監獄與收容人互動,從開始的猜忌、懷疑到如今的真誠與坦率,讓監所管理員看到了收容人的改變和成長。

慈濟的人文教育與愛的關懷及善的感化,受到了劉世添典獄長的肯定。2016年5月17日在志工潘惠珠、吳燕妮、李玉蓮等人陪同下,劉典獄長親自到精舍拜會證嚴上人,除了感恩志工無私、無我的付出外,希望能在2016年歲末祝福會上,由收容人來演繹《慈悲三昧水懺》,懺悔心性回歸清淨。

開啟懺悔法門 新生命從此生

由志工潘惠珠所帶領的花蓮監獄志工關懷團,陪伴收容人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了,她深深覺得收容人那顆冥頑不靈的心已漸漸地變柔軟;愛與善的種子也已在這群人身上萌芽了,為增強他們向上的決心,潘惠珠計畫在年底歲末祝福時,讓收容人演繹《慈悲三昧水懺》。

潘惠珠邀來志工吳燕妮,從七月份開始在花監舉辦《水懺》讀書會,藉由每週讀書會向收容人說明《水懺》的由來。《慈悲三昧水懺》起源,是唐朝的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教他以三昧水洗滌人面瘡而消除累世冤業的懺法。

吳燕妮在讀書會上和收容人分享。《水懺》,水就是法,懺就是悔,做錯事就要勇敢面對,開啟懺悔法門,痛改前非發露懺悔,新的生命將就此而生。

大聲發露懺悔 虔誠心入經藏

收容人發露懺悔後,均發願茹素,以虔誠的心入經藏演繹,十月份開始第二階段練習,將經藏偈文加入妙手、妙音演繹,與世人共結法緣。

「懺悔……」音樂響起,收容人阿欽總會難過地紅著眼眶,腦海中浮現出那些向他購買毒品,造成家庭破碎的人;阿欽就會更加大聲的唱著,希望藉由每一次的懺悔,回向給曾經被他傷害過的人,能有善緣改過重新做人。

阿欽回憶不堪回首的過往,「二歲時爸爸媽媽就離婚了,我是姊姊帶大的。因為爸爸是戲班,從小就跟著爸爸到處演出,没有固定的住所。小學畢業,就被大十多歲的哥哥帶到北部生活,開始過著漂泊的人生。」看顧搖頭丸店時,阿欽結識了一群哥兒們,工作在一起、吃在一起也睡在一起,他錯以為這樣的人生,是美好的、是快樂的。

《水懺》果報障 覺悟因緣果報

當朋友們拿白粉(毒品)給阿欽,他也不以為意,因為從小在家裡就看過了,阿欽認為那很正常,就像食物一樣,「你有需要我就賣給你,就如做生意一般;你情我願的,並不覺得是不對的行為,因為這樣的賺錢方式還是比較快的。」

一次在《水懺》讀書會中,聽到志工吳燕妮解釋「果報障」,此生「因」成、「緣」聚、自然「果」成、「報」現,阿欽才恍然大悟自己過去行為的錯誤,因為販賣毒品造成吸食者的身體傷害,以及後面連帶的妻離子散、家庭破碎。

三十一歲的阿欽是第三次入監服刑,從小缺乏母愛的他,來到花蓮監獄附設正德高級中學就讀國中部。在花監遇見充滿愛心的慈濟志工,對待收容人就像家人般的親切,尤其是潘惠珠噓寒問暖的貼心,讓他感受到久違的親情,相信世間還有這樣的好心人。

志工愛的溫暖 彌補親情缺憾

「惠珠媽咪平常會用佛法及靜思語來鼓勵大家,犯錯並不可恥,重要的是,想清楚了嗎?心準備好了嗎?」阿欽口中的惠珠媽咪就是潘惠珠,她在他的心中,就如自己最愛的媽媽角色。

潘惠珠記得阿欽剛進到花監時,走路就像民間故事的七爺八爺般,一副吊兒郎當的樣貌,很有個性也很叛逆;叫他往東,他就偏要往西走。經過二年多的關懷陪伴,現在很明顯的改變很多。

「他很貼心也很細心,每次我來都會主動跑來問:『阿母,要幫忙嗎?』也常常關心我要多休息、多喝水,也要好好照顧身體。」潘惠珠待阿欽如自己的兒子,並常讚賞他,「一個很體貼、很聽話的好孩子。」

阿欽重新感受到母親的溫暖,為了回報志工滿滿的愛,都會主動地幫忙做事及服務同學。參與《水懺》讀書會及《慈悲三昧水懺》演繹後,阿欽更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過去没有好好地做人做事,希望藉由這次的演繹,好好懺悔!也祝福曾經被我傷害過的人。」阿欽發露懺悔並發願。【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湘卉 花蓮報導 2016/11/23)

耆老駐校 年輕族人開眼歎

$
0
0
提到原住民的手工藝作品,總免不了美麗的圖騰和花紋,可說是別具特色。因此,慈濟科技大學特地邀請太魯閣族許美珠,擔任第二屆駐校耆老。高齡八十歲的她,親手教導大學生苧麻編織技術,讓不少學生大開眼界,嘖嘖稱奇。尤其,太魯閣族的編織功夫,更決定了女子能否出嫁的標準。不少太魯閣族原住民學生笑說,「還好我出生得晚,不然就嫁不出去了!」

耆老駐校 年輕族人貼近學習

太魯閣族織品以「輕、薄、素、淨」聞名,菱形也是太魯閣族最具代表性的紋樣。因為,菱形就像祖靈的眼睛,呈現在編織上,庇護著後代子孫。以往,只有擅長編織的女子才能紋面,傳說中,也只有紋面的族人,死後才能通過祖靈橋到靈界。目前,花蓮縣萬榮鄉紅葉部落,懂得太魯閣族傳統編織技術,僅剩不到十人,許美珠耆老可是唯一織布創作的高手,地位舉足輕重,不容小覷。

特別的是,許美珠耆老手上可不是普通的棉線,而是苧麻。經過苧麻莖刮絲、晾曬、分線、漂白、捻線、染色等多道繁複工序,至少耗費六個月才能完成一件衣服,學生直呼難以置信。大多數學生都是首度看到苧麻,覺得分外新鮮,紛紛圍繞在耆老身邊。沒想到,看似簡單的編織動作,學生一動手,卻是手忙腳亂,直呼超困難。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科一年級學生余斯帖表示,身為太魯閣族原住民,卻完全不會織布技巧,慶幸自己晚點出生,否則鐵定嫁不出去了。身為泰雅族原住民的護理科五年級學生張曼玲表示,儘管族群不同,卻覺得織布工藝既迷人又可貴,希望讓更多人瞭解。

首度到慈濟科技大學開班授課,僅國小畢業的許美珠耆老非常開心,毫不藏私地示範織布技巧,還開心地唱起歌來,呈現原住民生性樂天、樂觀知足的一面,連上課氣氛都超級HIGH。慈濟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謝易達表示,高達四分之一在校生都是原住民,邀請駐校耆老到校授課,期待各族群學生能對原住民深入瞭解,才能彼此尊重,相互包容。

(報導:慈濟科技大學秘書室 2016/12/05)

減災 供餐 贈書 還挺校慶

$
0
0
隆隆鼓聲,穿越天際,響徹空曠的操場……11月19日是慈濟所援建的減災希望工程學校──苗栗縣後龍國中六十三周年校慶,四十八位慈濟志工受邀前往參加,除了獻上祝賀之意,同時準備一系列節目,包括太鼓隊及〈呷菜尚介讚〉表演、環保教育闖關、宣導節能減碳,同時致贈校方《大愛引航》人文素養教材。


大愛引航 智慧結晶


慈濟重視品格教育,出版一套《大愛引航》人文素養教材,內容含括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環保教育四大主軸。用靜思語教導學生們「感恩、尊重、愛」的精神,在生活中力行,為他們的生命注入活水。由慈濟志工陳榮堅代表贈予十一本《大愛引航》,三位學生代表接受。

「很榮幸有機會來到後龍國中參加校慶,看到各位同學這麼活潑,這麼有朝氣,相信未來後龍國中在校舍改建之後,學校會更加發揚光大,帶著後龍國中奮發向上的精神,在臺灣立足。」慈濟志工代表陳榮堅祝福校運昌隆,祝福學生樂觀好學,未來成為國家的棟樑。

校長熊儒卿致詞時表示:「感謝慈濟援建學校減災工程,今天也來參與校慶,並贈送《大愛引航》書籍陶冶心靈,讓老師及學生在教材中,找回以前可能疏忽的倫理道德及品德修養。讓學生在快樂環境中成長,讓老師用平靜心情教學。」熊儒卿特別感謝所有貴賓,勉勵學生,幫學生打氣。

宣導蔬食 愛護地球

由於地球暖化,導致冰川開始溶解,海平面也隨之上升,風災、水災機率變得頻繁,極端氣候讓人類苦不堪言,如何拯救地球呢?由二十位慈濟志工所帶來的〈呷菜尚介讚〉,闡述蔬食護地球的理念,獲得全校師生熱烈掌聲。透過〈呷菜尚介讚〉的演出,提醒大家,愛地球、愛自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改變飲食習慣,多吃青菜,少吃肉類。

「感謝慈濟協助校園重建,學校午餐也經常提供素食,提倡愛護地球的觀念,這是我們長期推動的目標。」教務主任陳俞攸認為,志工用行動來宣導茹素,是學生良好的身教。

苗栗縣議員鄭秋風說:「後龍國中是我的母校,看到一群慈濟志工到學校參加活動,推廣素食,真是功德無量。吃素愛地球,地球只有一個,為了後代子孫,我們要把地球照顧好。」

「慈濟志工表演〈呷菜尚介讚〉,頭上帶著各式各樣標語,很明顯地告訴學生,素食對整個地球影響非常大。」家長會長杜建寬誠摯感謝,慈濟志工對學校的用心付出。

不僅用肢體語言表演如何愛地球,在校園另外一角的園遊會會場,志工擺設攤位向學生分享一天五善,日日減碳救地球;更帶動〈五善之歌〉,與學生歡喜同唱;也有解說「五省護照」--省水、省電、省油、省時、省錢的重要性;一起大聲念環保十指口訣,強調維護地球乾淨,你我都要盡心盡力,期許學生將環保分類落實在校園及日常生活中。

太鼓精神 榜樣學習

後龍國中校慶節目,融入慈濟苗栗聯絡處太鼓隊演出〈語言節奏〉、〈今山古道〉二首歌曲,鼓聲撼動人心,穿牆而出,流洩在後龍國中空曠的操場,充滿蓬勃朝氣,與會人士讚不絕口……

「太鼓表演,我第一次看到組合成員,老中青都有,雖然其中有人年紀比較大,但是手腳俐落,動作整齊劃一,撼動人心,也吸引全場的目光,慈濟是一個很不一樣的團體。」鎮長朱秋隆拍手說「太棒了!太精采了!」

苗栗縣政府教育處督學黃于庭代表縣府感謝證嚴上人援建後龍國中,讓學生將來能夠在安全的環境求學。會場中,看見志工們打太鼓時精神飽滿,體力充沛,是學生們心目中的榜樣,藉由各種活動展開學習,引導學生走在正確的路上。

慈濟志工盛情厚意,參與後龍國中校慶,讓節目多元化,並鼓勵大家從自我茹素開始,為地球減碳而努力,也為減災希望工程揭開新的里程碑。【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章麗玉 苗栗報導2016/11/19)

小女子獨闖難民營 匯大愛

$
0
0
用生命感動生命,一波愛的漣漪,已經逐漸擴大。來自廈門的伍美珠自行組成關懷聯盟,獨自一人為了敘利亞難民前往約旦發放。因緣際會她和慈濟志工連絡上了,自願穿起志工服,加入了慈濟志工的大愛行列。

隻身前往約旦 遇慈濟穿起志工服

2016年4月,伍美珠希望到很多吃肉的地方推廣素食,因為這樣的單純心念,她天不怕地不怕,隻身從廈門來到杜拜。之後,她得知約旦境內難民悲悽的慘況,便自行募款募物資組成關懷聯盟,前往約旦發放。

一個人獨自發放後,內心感到很震撼,然後決定留了下來。但伍美珠心想:「能給難民的就這麼一點點,這樣的力量太小了。」於是她開始尋找,「在約旦有沒有慈濟人?」

直到找到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伍美珠立刻穿上志工服跟著慈濟人去關懷敘利亞難民,及本土貝都因民族的孩子。不論場面有多危急或多困難,在人力匱乏之下,約旦慈濟志工還是全力以赴地持續對難民做關懷。

真正雪中送炭 生命美好充滿意義

有一回發放時,當伍美珠把衣服送到難民手上,大人、小孩都笑著對她說:「我愛妳!」伍美珠眼角立即泛著淚水:「看到慈濟人用恭敬的態度發送物資,給予難民足夠的尊嚴,這樣的舉動真的很震撼。」

經過一次次的發放,伍美珠看到難民臉上的笑容變多了,心情也逐漸開朗了。「在約旦看慈濟人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反觀自己去做的發放,是屬於一次性的,給完就走了,沒有後續的追蹤和關懷,太沒意義了。」伍美珠深覺加入慈濟志工團隊,是最佳的選擇。

曾經有難民對伍美珠發出邀請,希望戰爭能很快結束,等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後,他們要向全世界的慈濟人表達謝意,「歡迎你們都來敘利亞,讓我們好好的招待和感謝。」這一切的真心與感動,讓伍美珠更感覺到所做的事很有意義,生命是很美好的。她也提醒自己:「不論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微笑,用微笑來感動、溫暖他們的心。」

親至臺灣見證 尋找背後愛的泉源

在一路跟著慈濟志工付出愛的過程中,陳秋華的身影深刻地觸動了她。「晚上11點多,活動結束也討論完了,我從三樓走下來,走在他的後面。看到他側著身子走,而他的腳很艱難地屈膝走下去;就是那一刻非常震撼我的內心。」伍美珠述說著她心中的感動。

伍美珠憶起,每當發放結束後,身體都覺得很累,一心只想要趕快休息回家。但一想到陳秋華為難民付出的身影,她即刻懺悔,心想「秋華師伯還要整理資料和相片,常常忘記吃飯、喝水,看到他疲憊的臉龐,好心疼喔!」

每當看到陳秋華用生命完全的付出,伍美珠心中納悶著:「作為一個慈濟人,他這麼辛苦地堅持做慈濟,我想是什麼樣的力量,讓他這麼的堅定?」於是伍美珠趁著2016年海外志工研習課程,跟隨約旦慈濟志工來到了臺灣,她想要親自尋找慈濟志工背後那股愛的泉源。

「我看到了上人、常住師父還有臺灣的師姑師伯,都是用生命抓緊時間,不停地為人群付出,去幫助更多的人。」伍美珠親自為愛做了見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陳慧秋 大愛新聞:蕭志傑、李建寬、簡元吉 臺北報導 2016/11/20)

長時恆悲 鼓愛解凍

$
0
0
【證嚴上人12月7日志工早會開示】
「氣候很冷了,所以大家還是要保暖。這氣候早晚差距大,真正地要好好地注意自己的小乾坤與大乾坤,是不是都能合和互協呢?」臺灣各地從本週開始,受冷空氣影響,氣溫明顯下降,證嚴上人於12月7日志工早會中提醒眾人要小心晝夜溫差變化,保重自己的身體健康。

冰封大地思苦寒 塞國發放助難民

環視全球氣候異常現象,北極在11月有數日的氣溫較往年同期高出攝氏二十度,中國大陸的黑龍江省在12月初則是氣溫驟降,部分地區在一夕之間降至入冬以來最低溫零下三十五度。

「大乾坤,的確都氣候異常啊!零下三十五度,就像冰箱一樣的,大地一片的冰雪,這是提早下降,而且很快速地下降……當地人的生活大環境是這樣,那我們能勘得受這麼寒凍的大環境嗎?」

上人思及滯留在塞爾維亞的國際難民,每年的12月至3月是當地最冷的時候,慈濟志工在今年(2016年)1月時已經前往塞國了解難民處境與需求,並為他們發放毛帽、圍巾、外套等禦寒衣物。現在時序又入寒冬,慈濟志工11月底再度前往塞國,於12月2日開始持續為難民送暖。

「這樣的氣候真的是很冷,我們有九個國家三十八位的志工到塞爾維亞去,為難民發放寒冬的衣物,他們就(從)近一直往遠方去發,前天他們到達塞爾維亞、馬其頓的邊界難民營裡。他們坐車也要七個小時,這是專程知道這裡有難民營,而且也是很苦,他們就把冬衣送達。慈濟人那樣體貼、尊重的愛,他們也都用感恩的心,很有次序地領取,無不都是豎起拇指來,說感恩慈濟。」

愛心認養小王子 持續援助不辭苦

逃離家園多時的難民,在穿上冬衣時,不論老少,臉上都綻露出久違的笑容。上人不捨孩子們如此年幼就要歷經人禍戰亂的磨難,但也感恩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體,在11月28日聯合發起「小公主、小王子認養」行動,為約旦境內的難民兒童募集醫療善款。

「上一次濟暉(陳秋華)回來臺灣,到學校提起在約旦的難民營,所有的難民的生活之苦,尤其是小孩子在苦中加上病苦,有的身體畸形,三、四歲,四、五歲,這麼小的幼小孩子,有的是疝氣,或者是兔唇等等都有,還有受傷的,他們等待著開刀手術,我們已經為一百多位的孩子開刀,但是現在還有三百四十多位的小孩在排隊。」

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在舉辦難民義診後,每一位孩子的開刀都要花費幾萬臺幣,現在還有三百多位孩子需要醫療,但平時又要到難民營發放物資,於是心中生起暫停發放,專注義診的念頭;陳秋華於11月返臺分享時自述,但當他這個念頭一起,當天晚上就夢見上人對他說,請他不要放棄,師父願以自身的血供養難民……上人提起陳秋華的夢境,心中感懷對志工辛勤付出。

「我也跟他說,只是怕你們太辛苦了,要不然的話可以做得到的,那一群難民真苦不堪,尤其是在冬天來臨,在薄薄的帆布下,帳篷區經不起風一吹、雨一打,帳篷破掉的,這長年累月都在那裡,周圍只要下雨,內外都是泥濘不堪,所以我們能幫助,就幫助。」

匯聚點滴愛恆久 傳法後世立宗風

天災、人禍的賑濟,非一蹴可幾,需要平時累積愛心,才有足夠的能量。

「我們要如何去幫助他們?在平常人的生活中,省一點點,大家匯合起來呢,就可以有一筆數字,可以去幫助他們,生活中的困難也好,或者是呢在排隊中的,等待手術的孩子也好,總是呢我們能付出一點點,就會有很多人可以得救啦。」

慈大附中目前也響應「小公主、小王子認養」行動,小學部高年級學生走入各班級,向同學推廣認養竹筒。

「他們很期待能在耶誕節前夕送到約旦去,看到我們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很令人感動,小孩子能啟發愛心,我們大人們是否也可以呢?這都是為天下的難民。不只是約旦,土耳其也是,剛剛我們看到的(塞爾維亞)。他們也是人,可是我們的尊重,他們展開了笑容,這都是愛的能量,愛的能量能凝聚一切。」

愛的能量,無價,但每一分善的付出,都需要眾善的匯聚、支持。

「就如現在濟暉在遙遠的地方,他都不捨師父太辛苦,看到他那一分的愛心,這實在是唯有弟子們能體會到,唯有慈濟人,他們能了解到愛的能量,而且要千秋百世,讓法要傳下去,宗門入世,一定要繼續下去。」

「總而言之,愛的能量總是要世世,要長長久久。早上的晨語不就是佛陀,針對我們大家說的話,要多劫,就是長時間,不斷要延續下去,實在不是短時、暫時的,是要長久的付出,感恩大家用心用愛。」

小女子獨闖難民營 匯大愛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