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年輕人的愛 讓世界不一樣

$
0
0
會見教宗的那一刻,南非慈青吳文琦有點緊張,雖然語言不太相通,但她發現心靈的相契是不需言語,她深刻感受愛是共同的語言,「教宗所要傳達的價值、理念和上人是一致的,真正的愛是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也是宗教家本具的情懷,任何宗教都有著一樣的交集。」

慈青不缺席 宗教盛會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將今年(2016年)定位為慈悲聖年,教廷為促進不同宗教能夠彼此交流,也希望能和現在的年輕人有一個對話的空間,如今已經舉辦四屆「國際留學生宗教交流」。

「國際留學生宗教交流」今年第一次邀請非天主教團體共同參與,這次與會的國際學生中,除了天主教,還包含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及錫克教等。

在各宗教團體中,唯一受邀的佛教團體是慈濟基金會,基金會邀請四位長期在海外耕耘的慈青幹部與會,而南非慈青吳文琦和黃柏榕正是當中的二位。

愛的共通點 廣泛吸收

在2016年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精進研習營中,大家圍坐在一起,相互交流經驗、分享心得。吳文琦和黃柏榕分享參與盛會所見所聞的感動。

吳文琦的媽媽是慈濟人,吳文琦從小就參加慈幼,一直到慈少、慈青,成長的路上,慈濟一直是她很重要的心靈依歸。她回想當時接到宗教處同仁的電話,詢問是否有意願去義大利會見教宗?她非常開心,當下就決定要把握因緣參加這難得的盛會。

與會可廣泛交流、吸收精髓,吳文琦提到在場一位西班牙神父的分享,神父已定居臺灣三十年,長期在大學帶領社團,但是有些情況讓他有心無力之感,教宗向神父說:「你每天要不要吃飯?」神父回答:「要啊!」教宗幽默地說:「我也要耶!這就是我們的共通點。」

同時,吳文琦也觀察到目前社會的價值觀十分混淆,她覺得現今的年輕人需要一個信仰,無論是什麼宗教,只要理念和方向正確,都可以為他們的心靈找到一個安頓之處,因為她就是在慈濟找到倫理道德的重要性。

勿獨善其身 需兼善天下

與吳文琦一起前往義大利參與盛會的,還有另一位南非慈青黃柏榕。黃柏榕說:「聽到訊息的當下,覺得很驚訝,如果不是因為慈濟,可能不會有這樣的因緣。」因此她決定要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行前,黃柏榕與吳文琦向長期深耕南非的慈濟志工潘明水請益,潘明水鼓勵她們,多分享南非在地的故事,許多在地慈青都是獲得慈濟新芽獎學金的孩子,他們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些都是很好的正面題材,可以分享給現在的年輕人,讓他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除了獨善其身,還要兼善天下,和教宗的會面,對黃柏榕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啟發,她察覺到世界的年輕人不僅要有共知、共識,還要共行,把善的理念傳達給更多的人。過去她可能覺得穿慈青制服,走在路上會引起別人的側目,但現在她選擇從自己做起,由自身而去帶動他人。

「我也要用我微薄的力量,把慈濟美善的訊息分享給多人知道,聚集所有慈青的心,凝聚成一股力量,很有自信地一起穿著慈青制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南非慈青黃柏榕想到證嚴上人的大願力,不禁流下了眼淚,發願要帶動善的理念,把慈濟的美善傳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沛慈 花蓮報導2016/12/26)

世界蔬醒 始於餐桌上食物

$
0
0
「人類需要大自然,物種存亡,從改變餐桌食物做起;讓人人餐桌上再也看不見動物的屍體。」一個人、一天素、一起愛地球!慈青學長邱國氣在2016年全球慈青日的環保議題上,強力推動素食及響應「世界蔬醒日」。

極端氣候的迫切危機,造成急凍極熱,地球母親的聲聲警鐘,環保議題成為全球囑目的焦點。時代青年全球慈青伙伴,無不費心思惟推廣茹素,喚醒大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響應世界蔬醒日 愛護地球

氣候變遷不再是未來的問題,而是現在的挑戰,全世界都應加速因應的腳步。慈濟美國分會兩年前開始推動「世界蔬醒日」,去年(2015年)12月開始即在網路平臺上邀約響應。

2016年「世界蔬醒日」正式促成推動;證嚴上人慈示,勸素要由內而外、由小而大做起;人人要覺悟,災難平息,靠人人戒慎虔誠,全世界共同一心真正的齋戒。

每年生產的糧食有百分之四十拿來餵養牲畜,全球一秒鐘有1,776隻動物被殺,只為了滿足人類的口欲;世界水資源會議在瑞典舉辦,來自一百二十個國家、超過2,500人,討論如何解決水資源供給不足問題。而解決方案之一,即讓全球人類成為素食者。

慈青學長邱國氣分享,欣慰慈濟各道場積極推動,不少國家地區預計在2017年1月7、8日週末及假日,舉辦勸素活動。像美國的慈青用在地思維,結合素食餐廳推廣素食。

「一個人、一天素、一起愛地球!」邱國氣呼籲大家走入人群,面對面介紹「世界蔬醒日」,依各區人力規劃勸素路線,現場並能上網登記,願意響應茹素人群的目標是全球111萬人、111個城市。「但截至目前才僅有五萬多人,還差一百零六萬人。」邱國氣期盼大家大力的鼓吹。

全球推環保茹素 從己做起


全球慈青環保成果發表,希望藉由他人推動的經驗,學習未來環保推動的方向及方法。澳洲慈青張曉嘉因為想要幫助在澳洲的難民,開始收集資源回收物,如塑膠瓶、塑膠袋、舊衣、布料等……透過DIY的方式做成紅豆眼罩、杯墊等日常用品來義賣,除了減少了垃圾也延續物命。

紐西蘭慈青李牧真分享,紐西蘭的外島因為畜牧業造成環境破壞,紐西蘭慈青已經持續六年推動外島植樹活動,希望透過一年一次的活動,讓大家親近大自然。她強調:「一年只為地球做一件事是不夠的,每個人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隨手關燈、節約水電等……就可以幫助地球。」

「去年辦理蔬食廚藝競賽活動,為各慈青輔導家庭友誼賽作延續,由代表抽出主題,擬出菜單。」陪伴美國德州大學的慈青學長范聖宗,說明德州大學奧斯汀慈青社的校園推素行動。他並指出,當初活動設計亮點,是邀請校園餐廳主廚Robert Mayberry現場教導素食烹飪,極力推動素食,獲得佳評。

范聖宗表示,雖然只是一天的活動,但籌備時間則從8月至12月,長達四個多月,主要是推廣素食的日常化。大家打電話邀約,共提供七百多份的素食餐點,會場並輔以環保教育及邀約校內其他社團加入,號召登錄「世界蔬醒日」響應茹素。

慈青積極分享推廣茹素的妙法寶,讓「環保議題」不再是紙上談兵的問題,而是身體力行來喚醒全球對環保的重視,許給未來一個更好的明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潘瑜華、黃愛惠、巫慧俐 花蓮報導 2016/12/24)

走在最前 資深委員心不變

$
0
0
接連多日冷颼颼的天氣,太陽好不容易在12月24日才露出臉來,趁著好天氣,在靜思精舍師父德守師父、德皙師父、德愔師父、德宛師父、德勁師父的陪伴下,與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護理部主任章淑娟、慈濟志工走遍花蓮大街小巷,向資深慈濟委員們拜早年,感恩這群志工菩薩當年走在最前,用愛滋潤花蓮慈院。

法親關懷送祝福 敘舊流露真感動

慈濟人關懷法親的腳步,在平安夜這天,送去滿滿的祝福與感恩。德皙師父、德愔師父以及林欣榮院長、護理部主任章淑娟、陳幸姬督導一行人,第一站就來到「新美都理髮廳」探望楊秀英(慮瓃)師姊。

慈濟志工鄧淑卿說起早年精舍發放時,新美都理髮廳美髮師在老闆娘慮瓃師姊帶動下,每月精舍發放日都會為照顧戶義剪,多年來不曾間斷。但這幾年慮瓃師姊因為中風,行動不便,道心依舊堅定,由兒子、媳婦承接慈濟志業。

對待老菩薩就像是對待自己親人的腦神經外科林欣榮院長,一看到慮瓃師姊就覺得相當眼熟。林欣榮說,慮瓃師姊是以前的老病人,沒想到時隔九年,她雖然因為中風長期臥床,但她的眼神還是相當靈活,腦部功能應該還不錯,請媳婦一定要帶師姊到醫院再安排腦部與巴金森的詳細檢查。

說起慈濟醫院有歡笑有淚水的,還有年事已高的楊月美師姊。今年(2016年)八十八歲的楊月美師姊身體還相當硬朗,她開心地和精舍師父、林欣榮院長以及護理團隊訴說近況。

聽著月美師姊回憶起從前的點點滴滴,彷彿就像是昨天的事,讓醫護團隊彷彿回到五十年前的感動,也讓大家用心感受老委員對慈濟的愛。楊月美師姊緊緊牽著林欣榮院長的手,笑咪咪、中氣十足地說:「感恩有你們年輕一輩把花蓮慈院照顧的這麼好,真的很感恩!」一張張充滿皺紋、微笑的臉龐,代表著都是美好的回憶。

身體老化心不退 護持慈濟更堅定

接著,隨著精舍師父與林欣榮院長的腳步,前往探視玉里「土地公」師兄王成枝的兒子王文輝與媳婦許秀娥。今年七十五歲的許秀娥師姊,前些日子發現罹患癌症,剛結束手術、化療等療程在家靜養。這天看到許久未見的德皙師父、德愔師父以及林欣榮院長一行人到家探望她,感動的淚水不禁潰堤。

德愔師父請秀娥師姊抽個祝福靜思語,收到「行得通、做得到,才是真道理」的祝福,正好說出了秀娥師姊目前的心境,讓她感動地說:「這些日子特別感謝血液腫瘤科朱崧肇醫師,在接受化療期間,用心地照顧我、開導我,才讓我熬過這艱辛的治療。」德皙師父也特別叮囑許秀娥師姊,把身體交給醫護、把心交給菩薩,安心養病,並邀約他們回精舍圍爐。聽到師父的智慧法語,許秀娥師姊允諾,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繼續護持慈濟。

回到院區,德皙師父與德愔師父與林院長、顏惠美師姊特地前往宿舍探視榮譽院長曾文賓與曾媽媽,氣色不錯的曾院長早已在客廳等待大家,看到法親前來關心,眼睛轉啊轉地與大家打招呼。今年九十三歲的他,雖然無法用言語表達內心的感受,但臉上的微笑代表一切。

儘管現在曾院長的身體狀況不如從前,但他守護花蓮慈院的心不退轉,讓醫療團隊相當感動。「以前是這群師兄師姊照顧我們,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應該換我們照顧他們了!」林欣榮院長感恩地表示,如今許多老菩薩們都染白了鬢髮,即使已經年邁,身體有些衰退仍繼續為慈濟志業付出,全力護持花蓮慈院,這分精神真的是花蓮慈院的人品典範。

從黑髮做到白髮 慧命傳承初衷心

向佛陀問訊後,德守師父、吳彬安主任、護理部呂基燕副主任、林宜靜護理長也跟著慈濟志工林慧美、吳玉鶴的腳步,前往探望慈濟委員編號三十三號的林薰蓮(靜蓮)。德守師父說,這些老菩薩們雖然大多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但在歲末年終感恩的時刻,特別將祝福送到家,感恩老菩薩為慈濟無私奉獻的精神。

雖已高齡九十一歲,靜蓮師姊走路仍然穩健,把握機會與人分享她做慈濟的感動與歡喜。接受日本教育的靜蓮師姊笑說,這幾年體力明顯變差,前陣子眼睛開刀後就比較少去醫院做志工了,但還是很懷念早期跟著大家一起做慈濟的日子,只好利用時間在家用「日語學英文」,希望還可以到靜思堂擔任導覽志工。林慧美、吳玉鶴也和靜蓮師姊相約,過年一定會回精舍過年圍爐。

溫暖了法親的心,也傳遞最真的祝福,讓首次參與資深老委員關懷的吳彬安主任相當感動。吳彬安主任說,因為各種不同的因緣,慈濟人有緣能走在同一條菩薩道上,為廣大人群付出。聽著許多資深委員說起當年「做慈濟」的幸福,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重現當時的經歷。如今這群老菩薩因年老、身體健康不如從前,幸好有慈濟法親時常的關懷,讓他們不至於感到孤單。

一分祝福,一分溫暖,法親相伴,慈濟家人永遠不孤單。德勁師父、林于立醫師、黃如鈴護理長、張智容護理長、王長禱護理長一路拜訪馮條財師兄、李里師姊以及李福來師兄、許彩雲師姊。德勁師父特地遞上今年歲末祝福的福慧紅包,讓許彩雲(靜雯)師姊相當感恩,她雙手合十地說:「看到你們來,我就好歡喜,還親自送師父的紅包,真的很感恩。」大家聚在一起,總是充滿歡笑,或許年老了,身體健康不如從前,但真摯的情誼從沒變過。

溫馨的法親關懷,一站接著一站。德守師父與吳彬安主任、護理部呂基燕副主任、林宜靜護理長還陸續前往林碧嬌(靜淵)師姊、陳梅菊(慮勤)師姊家中,醫護、志工彼此互相感恩,場面十分溫馨。

內科部王智賢副主任、李依蓉護理長、張素華護理師則在德宛師父的陪伴下,前往探望麥富美師姊、王志鴻副院長母親、謝陳發妹師姊、張林秀蝦師姊以及邱愛珠師姊。老委員見到靜思精舍師父,猶如師父親臨,孺慕之心油然而生,每個老菩薩都開心地和精舍師父訴說近況,這分溫暖讓法親如沐春風。

(文:彭薇勻 花蓮慈院公傳室報導2016/12/24)

執刀練功夫 穩下情緒果雕

$
0
0
「雕刻水果要用心,它會讓自己心平靜,因為這也是一種修行喔!」果雕志工林梅珠比喻「田園千畝、萬畝,不如一把好功夫」,鼓勵國高中親子班的孩子,專精在某一項課業與專長,才能在社會上展翅高飛。

學習精專 不同的體驗

冬日的晨間,陽光在些許寒意中露臉,寓教於樂又能溫故知新的臺中市北屯的國高中慈濟親子成長班,12月18日在活動中心熱情開課。靜思劇場帶孩子學會溝通、傾聽 ,也特別安排一堂果雕活動,給孩子們不一樣的體驗。

孩子們都有滿滿的興趣,果雕志工林梅珠拿起柳丁說:「孩子們注意看喔!今天要教各位雕刻蓮花……還有任何水果都可以變成動物,今天我們選用當季最便宜的柳丁。」林梅珠邊教做、邊解說。

「雕刻水果要用心,它會讓自己心平靜,因為這也是一種修行喔!」林梅珠比喻「田園千畝、萬畝,不如一把好功夫。」鼓勵親子班的孩子,專精在某一項課業與專長,才能在社會上展翅高飛。

雕刻蓮花一開始,先取下蒂頭,用水果刀劃開六等份,然後將每一份果皮削開過半,最後再以拿筆的方式握刀,在每一份果皮外緣以同方向輕劃三刀。「小心不能切斷喔!請看,往內輕輕一摺就是一朵蓮花了。」林梅珠熟練的刀法像魔術師一樣,當作品完美呈現時,大家都嘖嘖稱奇。

個個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拿起刀子動手操作。林梅珠走下講臺,到每小組親自再指導、示範一遍,學員們睜大眼睛,也認真學習。「哇!好漂亮、好簡單喔!」當自己不成樣的作品,經過老師巧手修飾變得有生命力時,興奮的讚歎聲瞬間此起彼落。

林梅珠鼓勵大家要把握時間多學習、多付出,在生活上要降低物欲,不需要的不要多買,「當你想要擁有這樣東西時,先想一下,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惜福愛物、延續物命是最根本的生活理念。」林梅珠輕言婉語地叮嚀大家。


溝通傾聽 我們更靠近

課程還延續前一次「練武功」的遊戲,不僅寓教於樂又能溫故知新。在靜思劇場「魔法灶神」第三集,帶動「凡事善解,才能化瞋怒為柔和。」為精神主軸。

影片中,愛女心切的媽媽深怕孩子受苦,一心想為她鋪路,選填就讀大學科系時,因大人的理想與小孩的夢想意見分岐,女兒又執意要實現夢想,母女在衝突中有了對立與隔闔,導致生氣、擔心、傷心與委屈等情緒。

「情緒的爆發,如同小偷,會偷走了我們內心的平靜。」慈濟志工鄭淑兒向國高中成長班的孩子,分享她與兒女相處的經驗,引導孩子遇到問題不要有刺蝟班的情緒,要學會溝通,體恤父母。

「有忍辱工夫才能管理情緒,解決情緒才能真正面對問題。」影片觀賞後,志工鄭淑兒引導孩子省思,一起「練功」。情緒控制不好,就像天氣有陰天、有晴天,時常變化多端,所以要試著向對方表答自己心裡的話,「因為誤會是最遙遠的距離,愛讓我們更靠近。」鄭淑兒希望孩子們,要學會溝通、傾聽,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們學果雕又練功,這豐富的課程是2016年最後一次活動,歲末年終大家唱著:「祝福你,祝福你……」賦歸前,大家收到代表「雞年」的福袋,「雞鳴破闇,善行得福」在彼此自我期許中迎接新的一年。【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仁堂、張玉燕 臺中市報導2016/12/18)

真空妙有 堅念不移

$
0
0
【證嚴上人12月26日關渡歲末祝福上午場開示】
「人生,就是因為時間,讓我們的人生多采多姿,也讓我們的人生苦難偏多。各位想一想,不就是因為『時間』嗎?」

歲末年終之際,證嚴上人行腳來到臺北,於12月26日慈濟關渡志業園區歲末祝福中,面對臺北市二千三百位慈濟志工,娓娓敘述著自己出家以來的自我心證,並殷殷提醒著慈濟團體運作中,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軌跡與脈絡,期待靜思弟子們堅固道心,發心立願而精進不息。

把握分秒心不偏 一念堅定恆長久

「記得我自己的時間,八十年前還不知道在哪裡啊?就是在有一天,懵懵懂懂就來到人間了。那個時候由不得我選擇,總是懵懂的來。那時候的我是我嗎?我認為不是我;但是現在的我是我嗎?我也不認為是我。因為我現在坐在這裡,面對的是慈濟人;慈濟的五十多年前,那個時候還沒有慈濟。」

未出家前,因俗家父親驟逝,引發了上人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追尋答案的過程,靠近了宗教,走入了佛門,體會到了人生本無常,體會到了人生真是苦。

「這都在經典裡面,《梁皇寶懺》裡所看出來,(人)一不小心,一個動念就偏差掉了。從那一時刻,就一直一直在警惕自己,很惶恐的,到底我要如何?人生何去何從?從《梁皇寶懺》裡面,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動足,一不小心總是會造成了不可收拾的苦——這都是迷,迷惘陷入了很難自拔。所以心裡就會感覺我的人生、我的方向,才會一直去思考著,該走的到底是要提菜籃對呢?或者是擔米籮對呢?這都是曾經有過的無數個的我,也有追究到來沒有一個是我。」

我是誰?誰是我?古今中外無數的祖師大德或哲學大師,乃至億萬人可能都曾經有過的疑問,上人開示如醍醐灌頂。

「總而言之,把握在每一時刻的分秒,這一念心不要讓它偏掉,這就是最實在的每一刻的我;這一刻的我過了,這一刻就沒有了。但是,每一刻都還是要有我,沒有我,就無法讓一念心定下方向。」

認同善行從小起 累眾布施立願行

把握當下的真實,人的發心立願與步步踏實,讓過去的軌跡能延伸到未來。

「所以是『有』還是『沒有』呢?過去的真空,那就是沒有,把握當下的這一秒就是妙有。就是這一念間,真的很奇妙,你選擇對了,五十一年前的那一念,選擇對了,才會有年年、年年這樣延續下來。今年(2016年)已經是五十一年,再過了年,就要說五十二周年又要開始了。因為有那一刻的妙有,才有這樣不斷地延續下來;很多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不過有真實的它就可以延續,這樣的延續,要有無數、無數人的認真,認清楚那一分的妙有,要認真、要認同,不只是認同,還要認真。」

認同行善的理念,過去不少會員布施了金錢;而慈濟委員認真地把每一分愛心都如實登錄,也透過親身投入,膚慰苦難人、貧病人。

「最早,慈濟五塊錢、十塊錢、二十塊錢……密密麻麻,在某某委員下,每一筆都是很清楚,就這樣的從小,從小一直到現在人多,發心的人也是發大心。比如說,汐止可能需要有一個很穩定的,有社區社教、有教育、有長照等等,很完備社會的慈濟道場,就有那樣的夫妻發大心,(夫妻倆)久久投入,時時不離開,這幾十年來,他的發心立願不斷不斷的,還是身心投入,沒有計較。」

社區道場促道成 凝聚願力菩薩行

有形的慈濟社區道場,是凝聚了無形社會愛心的場所,要讓這分愛心長長久久,就要持續不斷帶動更多人的愛心。

「總而言之,蓋一個道場要讓它完成,當然這還是要大家愛的能量,讓那個地區會有更多人成就道場、成就道心,成就更多人的道業。」

有形的空間終究有所侷限,前一天(12/25)的歲末祝福,關渡志業園區同時間有四千多人參與歲末祝福,充分利用了園區建築的空間,也利用了視訊技術,將每個人串連在一起。

「雖然(人)沒有坐在這裡面跟師父面對面,其實他們已經看到師父了,到底是我顯神通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或是他們的天眼通來到我面前?佛陀的大智慧,預言人人有神足通、有天眼通,通通有,科技發達這也都是一念之間。」

上人指出,凝聚各方的愛心與願力,這就是一所有形道場的功能。

「四大志業會合完成,培養人人道心,啟發人人的愛心,這就是有道場的功德,沒有這個地方,我們就無法成就這麼多的人間菩薩,所以非常的感恩,這叫『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但是真空的,不要去計較,人生過去的就過去,我們很重視現在這一念間。」

真誠修行不散亂 銘刻經典駐心田

每個人的當下一念或許無形,卻會散發在外在的舉手投足、言語行為乃至氣質。慈濟歲末祝福的經藏演繹,不只是一群人在臺上比手畫腳,更是希望讓參與者體會佛法道理,再合齊一致地傳達出來。

「剛剛我們看到《藥師經》,都在臺上真實人生;又看到法海區,人人將經文背誦銘刻在心裏,這二千多人的一念,可以同時在一刻,一手動時千手動,這種一念心很合齊。這就是我們要訓練,這瞬間一念心,那樣地虔誠,那樣地整齊。每次在祈禱,我們的心、虔誠的心念上達諸佛菩薩聽,這不是不可能;但是少數或是散亂的心根本就達不到,一定要有人人共同一念心凝聚起來,那一股心力虔誠祝福上達諸佛、菩薩、天龍護法聽,不是不可能的事,真的不可思議。」

如何讓虔誠專精的心念不散亂,就是禪定功夫;這並不僅止於讀經誦念,而也真誠地理解佛經道理,契入心版。

「我很期待,人人要把經典銘刻在心,總是『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我們靜思法脈勤行道,師父從出家一路走過來,我的修行沒有(在)大叢林過,但是(出家)那時候,我理解到佛法內涵,我不要這樣的生活,但是我要很真心、懇切追求佛陀的道。」

上人續道,「靜思的道場,在刻苦中想到佛法的修行。內修,要打從內心的真誠,不是有人強迫我去修行,是我真心要追求,就是誠意。過去在道場裡聽到〈爐香讚〉,只要聽到『誠意方殷』,我心裡就有不可形容的激動,就是要有很殷切的誠意,所以我對『誠』是很重視。」

謹守戒律弘揚法 去汙除惱性清淨

正心誠意,修行之始。上人強調慈濟菩薩道人人都可以走,卻也要心甘情願地行入人間,願意接受培訓、了解慈濟。

「誠正信實是慈濟人,人人所要重視的,你修行要追求佛法,不是別人強迫你去修行、沒有人強迫你非做不可。可是慈濟人,雖然有發心的人去弘揚,但是真正的要來見習、要來培訓,就要打從誠開始。慈濟人不只是要投入苦難的人群,還要為社會這樣做,你還要達到這樣的規矩、這樣的(見習)課程,合和互協投入在社會;你願意嗎,願意就可以再進一步培訓,培訓就看你的戒律有沒守好?有沒有改變?改變過去,不良的習氣。」

人人本具有佛性,然而上人一再叮嚀,要去斷惡修善才能盡顯本色。

「講經一直不斷的,不厭其煩一直反反覆覆的一直在說,佛陀很誠懇,絕對不耍手段,一直很誠懇要對大家說,你有佛性、你可成佛;但是你充滿了無明、煩惱,你一定要去除煩惱,要清除你的無明;煩惱無明去除,還要破塵沙的念,有一點懷疑、不清楚都不可以,所以要用很長很長的時間,一層一層的去除,好好地清理我們的本性。本性本清淨,就是真如,只是讓我們累生累世的習氣來薰陶,讓我們的心地變色了——看你們的廚房,新廚房假如用久了,哪怕是潔白的磁磚,也會被煙薰的變色。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心也一樣,凡夫心燻得愈久,色就越重,我們要清理就需要用更久的時間。」

人生壽短,百年光陰是否足以成就道業?

「因為我們眾生,累世舊的(習氣)一直未去除,又染新的,生生世世是一直累積下去,何況六道?在天道貪快樂不修行,阿修羅是無明很重,也無法修行,地獄、惡鬼、畜生根本都沒有機會,唯有人生,偏偏我們現在的人生是壽短,就是百歲人生也是很短。我還記得五十幾年前開始,從慈濟成立到現在,我覺得沒有多久,但是我現在已經來不及了,很多事還沒做完,來不及囉!可能我要等著來生來世,所以我現在每一天都要常常提醒自己,要記得!記得!要很清澈的記得來生世,我還是在慈濟的菩薩道上,看看你們哪一位的家庭跟我有緣,我就去。」

累世因緣此生續 萬法方便消舊業


用一輩子的時間折骨為筆、瀝血為墨,上人創造了慈濟世界,為弟子們擘畫了菩薩道,仍是感嘆時間來不及,還要生生世世再來人間,還是要在人群中修行。

「昨天有一個孩子,我從樓上走下來,遇到一個孩子一直一直喊,不知在叫甚麼?我眼睛看過去,在人群中他雙手伸得很長,一直伸過來,我走近他去給他一個紅包,他馬上靜下來,微微一笑。到底是什麼因緣呢?這麼多的師父他不去想要,可見這個孩子跟師父約的緣還沒了,我就默默地期待他這一念心要永遠的記住,好好地長大,這個心願來完成。」

人群中修行並非易事,凡夫各有習氣,但法也能應用在不同的人身上,即便一時勿入歧途,仍能轉變過來,終至安穩。上人藉一位參與經藏演繹的「入經藏菩薩」為例。

「愛的能量,總是讓我們能理解到了法在人間,生活的方法都有各種不同,無論是吵架、打架、喝酒、吸毒等,所過的生活並不快樂,藉酒、藉毒麻醉自己;不扎實的人生,賺錢賺很多,但是有時候也會心不安。我們可以選擇很安心、很安定的,人生病苦難免,即使能轉變過來,哪怕是已經業障現前,有病苦已經在最末期,心會是很安。剛剛在我面前,我也跟他這麼說,不要起心動念,雖然人無法去做事,但是心要精進,法不能斷,還是要心靈精進、保持心靈的平靜。看來他也是很平靜,好在有改過來了,這都是他生命中有緣、有貴人,這貴人要越多,人間菩薩要越多,得救的人的機會就越多。」

合和一心耕福田 有福方能破災難

要接引人間菩薩,要宣說正法,就需要有傳法者、說法者真誠地體解大道,才能帶動他人。

「我知道,現在社會需要慈濟人去付出的事情很多,慈濟人都很忙,但是你再怎麼忙,也要記得『粒米藏日月』,粒粒種子都不能讓他失去造福的機會,不能讓他們失去好因緣。現在的氣候這麼異常,我們要有善與愛,有福才能破災難,所以大家不要讓會員流失,不要求多,一天三塊三,一個月就是一百元,有影響嗎?一點都沒有影響,可使他的心,那一念善良不會消失掉,要讓他們累積出來,請大家真的要多用一點心體會。」

上人叮嚀,佛陀所說法要深刻體會,讓人人有慈悲行善福滿門,智慧處世得傳家。

「佛法的精神理念,我們要認真去清楚,不只是在事相面去看,我們要深入他的道理。精舍的佛法,總是從佛法中的道理提煉出來,期待佛法跟人間是合為一體,釋迦牟尼佛的覺悟,是佛陀的一念之間與天地合為一體,這就是大覺悟,佛法要入世,跟世間合為一體,這樣佛法在人間沒有分開的。」

最後,上人詢問弟子們是否真能做到「立體琉璃同心圓」?叮嚀眾人要有覺悟的心,彼此合和互協。

「人人都要有此刻這一念心,心要真正合,這就是圓,這種立體琉璃同心圓,心很合和互協,自然人圓、事圓、理就圓,這是我們的世界,慈濟的世界,人人心中都很乾淨,沒有自私的心,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總而言之,立體琉璃同心圓,所以大家有覺悟的心,菩提林立同根生,我們是同一條法脈扎根下來的,隊組合心一定要互相援助,互相付出,對社會才能發揮我們的良能,來耕耘這一大片福田,這要發揮智慧,這樣人人都可以無困難,請大家要多用心。」

9+1跨年 慈大生出任務

$
0
0
新年將近,年輕人喜歡糾團打卡跨年;而慈濟大學慈青社一群熱血青年就在2016年倒數幾天,極力推動「9+1 challenge不為地球倒數」的環保超級任務,亦是跨年的另類倒數計時。

超級的任務 另類跨年倒數計時

「9+1 challenge不為地球倒數」超級任務,由慈濟大學慈青林詩茵和卓昑穎發起。參加者只要在12月31日前,達成9項心靈環保或大地環保的任務,並拍照上傳至臉書,就有機會獲得免費餐點乙份。

而「9+1」的「1」,代表的是2016年到數最後「1」天的超級大任務。慈大慈青將身體力行,在31日到花蓮東大門宣導環保並協助清潔人員做垃圾分類。卓昑穎表示,環保可以從生活的小地方做起!

慈青設計了二十項的環保挑戰任務,由參加者任意挑選,其中大地環保包含,一天不吃肉、自備環保杯買飲料、不製造多餘的垃圾、創作宣導環保理念、八分鐘洗完澡及一天不搭電梯等……心靈環保則包括為地球祈禱一分鐘、聽證嚴上人開示、寄感恩信、做一項運動、給老師一杯茶等……

最後重頭戲 邀約青年環保跨年

「超級任務」沒有身分限制,包括慈大教職員、校友或他校的學生紛紛完成任務,並在臉書上打卡分享。

慈大醫學資訊學系張宏瑋同學表示,這活動非常的興趣。他第一項挑戰的任務將會攜帶環保杯買飲料,因為平常就攜帶環保杯的習慣。而公衛系林琪蘿最想寫卡片給朋友,「寫卡片和用手機或電腦打字是不同的,因卡片是有溫度的。」接下來她想挑戰「一天都不搭電梯」,計畫每次到五樓教室上課都用走的,並為自己錄影留下見證。

慈大職員陳芊伊選了一個自我挑戰的任務,「當聖誕老公公,送禮物給不認識的人。」陳芊伊表示,她在店門口徘徊了很久,有點害怕,但最後終於鼓起勇氣。等到商店門一打開,她就馬上衝進去,送店長禮物。店長很開心,並願意將環保知識的宣導文章,放在店裡與客人分享。

「希望『9+1』任務會讓大家發現原來多一點連接,多一點行動,世界就會變得不一樣。」發起人醫學系林詩茵懇切地表示。

「9+1 challenge不為地球倒數」最後重頭戲是在31日的東大門環保行動,慈青將邀約更多熱血年輕人,一起為環保跨年,迎接2017年!【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 2016/12/26)

青年除惘 清澈河流在唱歌

$
0
0
「那年春天,慈悲的雨深深發願,啟發點點滴滴,每一滴多珍貴,匯聚成河水,淤泥沉澱淨化成蓮花的美……蓮花與河流靜靜地對唱,成了歌」〈聽清澈河流在唱歌〉海外慈青手牽手,心連心,唱出精思精舍師父長期無怨、無悔付出,又有多少慈濟人鋪路,讓慈青夥伴跟著往前走。

全球慈青日結束後,海外慈青持續參與「2016年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精進研習營」第一天12月25日的晚上晚進行「清澈河流在唱歌」活動,由各國慈青學長、慈青呈現耕耘的過程與分享,以及在慈濟志業體工作的慈青學長姊的鼓勵。

慈青路上有我和你

來自印尼的李光品,帶來證嚴上人的法照,他分享自己當時的那一念心。兩年前來臺灣到靜思精舍,很開心能見到上人,每天聽上人開示;回到印尼後很想念上人,就上網學習,一針一線地縫上人法照。

刺繡過程常扎錯針,一再拆縫,手也被針刺到流血,李光品曾經一度想放棄,但是一分對上人的思念,花了二十多個月終於完成了上人的法像。

「很開心!希望能親手將這份小禮物交給師公上人。」當得知上人已行腳北部,李光品傷心得哭了,但想到能回到心靈故鄉,稍感安慰:「希望明年可以當面向師公上人發願,您的孩子回來了!今天可以將禮物交給精舍師父,很感恩。」

德格師父代表接受:「慈青夥伴們,大家有沒有很感動,我們也很感動;在慈濟有很多感人的人事物,感恩慈青和上人的緣很深,在這裡跟你感恩,你的心跟上人的心貼近,上人就會聽到你的感動。明年回來可以跟上人說:『你的孩子回來了!』感恩你。」

澳洲團隊則以短劇呈現:「上人希望我們像白衣天使一樣,讓紐澳奔向前程。」慈青學長自彈自唱:「我會來做慈青,就是因為喜歡唱歌、跳舞,希望讓阿公、阿嬤有開心的一天。」他生動地表演出慈青的活力。

經過對話表演,讓大家知道澳洲地大慈濟人少,要舉辦發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年澳洲水患,那麼多受災戶,物資人力不夠,慈青學長說:「雖然早上出太陽、下午下雪,但沒有關係,多邀一些年輕人來幫忙就解決了,很快的就將物資發放完成。」

每隊都有備而來,美國慈青團隊朗誦:「美國很大很麻煩,美國師姑、師伯很辛苦,美國慈青國語不太好……」學弟回應:「美國慈青雖很麻煩,因為我們不會新名詞,最感動的是慈青可以開心學習,可以認識慈濟。」慈青再將感動用歌聲表達:「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放棄過去的執著與倔強……慈青路上有你相伴……」臺下慈青手拉手溫馨唱和著。

聽清澈河流在唱歌

聽完各國慈青精采的分享後,課務團隊希望海外歸來的慈青們,能透過研習課程汲取靜思法髓、認識慈濟宗門,邀請三位在慈濟志業體工作的慈青學長來為慈青學弟妺們解惑。

賴曉逸學長與學員們分享去年(2015年)媒體報導慈濟事件,她問慈青:「是否願意用我的信用為慈濟擋風遮雨?當週遭出現了許多誤解慈濟的人,我們是否願意善用網路、媒體訊息的分享,來讓朋友知道事實的真相,透過社群把慈濟的訊息散播給更多人。」

在那段期間,慈濟圈中,湧現了一股低迷的氣氛,大家不敢去邀約,怕招來不好的言語、和不友善的眼神。也有志工在媒體投書發文為慈濟澄清,但在文中卻透露著一股委屈,為慈濟、為上人也為自己;但反觀上人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埋怨。上人只有單純的「為佛教、為眾生」,這六個字代表著沒有對立、沒有敵我、而是一種沒有障礙的慈悲高度。

也要讓大家找到學習的力量、提起正念,接著〈聽清澈河流在唱歌〉的圖文作者凌宛琪學長分享,如何從上人的開示中找到創作的題材,她言及九二一時,慈濟認養五十一所學校,有位志工問上人:「這麼多工程要援建,我們有這麼多資金嗎?」上人說:「我不知道錢在那裡?但我知道愛在那裡!」點點滴滴的慈悲,就在無形中展現出來,這些感人的故事,就是凌宛琪圖文創作的最佳來源。

而〈聽清澈河流在唱歌〉這首歌的作者是呂宗翰學長,他分享創作過程:「短短的二十分鐘就完成了這首歌,因為心情是滿滿的。」他特別提到上人聽了這首歌之後的開示,「污泥因蓮花而淨化,蓮花因污泥而成長。」所以不了解慈濟的人,也是我們要度的人。

同時,呂宗翰學長也帶著全場學員一起唱出〈聽清澈河流在唱歌〉,現場的學員手牽著手,高聲的唱著,大家的心也交會出一種相契的溫度。

一場感人的心靈饗宴,溫暖了慈青的心,活動在溫馨的氣氛中,德(耒曼)師父和德格師父帶領全體學員長跪誠心祈禱,畫下美好的句點。【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胡淑惠、林沛慈 花蓮報導2016/12/25)

攝影大師看見的事 誠摯說

$
0
0
以前,鏡頭對準的是臺灣民間一般民眾;之後,鏡頭是對準一群無私付出的慈濟人。是何力量讓阮義忠老師改變攝影的對象?且將一幅幅照片把他所看、所聽,寫成一篇篇感人的故事。

透過相機記錄人間的美善,阮義忠老師用鏡頭對準人性光輝的一面,鎖住人與人之間的感動,將愛透過相片來說故事,好的照片加上證嚴上人的靜思好話,就成了最好的傳法工具。

藝啟善念 重新判斷方向

阮義忠老師一上臺幽默說:「今天要分享四十年來攝影的經驗,比你們的年齡還大。」引起慈青學員們一陣笑聲;接著阮義忠老師從年輕時的夢想談起攝影之路。

想成為一位畫家或是文學家是阮義忠的夢想,以前喜歡的是畫畫和文學:「沒想到夢沒有完成,卻成為一個拍照的;退伍之後開始攝影,而且成了我生活的全部。」他深刻感受人生無法掌握,受時代背景和環境影響,才會決定要走哪一條路。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與濟結緣,阮義忠在成長過程影響他最重要的階段,是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那時他才意識到災難是一種考驗,也重新判斷一些事。

曾經拍攝美麗風光的臺中縣、南投縣、嘉義縣,卻成為地震最嚴重的災區,他思考:身為一個創作藝術家,此刻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於是義賣籌備「告別二十四世紀」攝影展的作品,將所得捐出協助九二一大地震受災重建,這是他身為文化工作者後,第一次起善念,也因此走入慈濟世界。

捕捉感動 學習天真孩童

阮義忠認為自己是從與慈濟無緣的人,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和慈濟搭上線。當時慈濟為了重建災區受損的學校,在臺灣招募十位文化工作者,到災區與孩子互動,再由大愛電視臺錄製成宣導影片,用在募款時播放。

原本只安排一個月的拍攝時間,但進入災區後,卻被身穿藍天白雲的慈濟人所感動;他們很多人都是受災戶,卻放下自己的家園先幫助別人,那種無私付出的精神,深深震撼著阮義忠。

災區的孩子很快的度過地震的恐慌,天真無邪的孩童,總是有辦法把一切事情都看成遊戲,即使在帳棚下上課也不以為苦。因為孩子們知道:以前破舊的校舍,慈濟人會來幫我們援建,蓋一個比以前更好的學校,目前只是過渡期,這樣的信心來源何在呢?因為他們知道社會有愛,有人會幫助,互助讓人對未來有希望,充滿信心的過著每一天。

孩子的童心感動了阮義忠,當大人天天在抱怨時,孩子反而很堅強的通過考驗,阮義忠覺得:「不是要拍等著幫助的孩子,應該是將在孩子身上學到的種種,以及受慈濟人幫助後的那分感恩心,變成一幅幅的照片、一篇篇的故事。因此改變了阮義忠拍攝的對象。

獨一無二 剎那就是永恆

「聽了阮老師的課,讓我感受到助人和愛的力量。」來自新加坡的許芝齊覺得學習藝術非常的不簡單,創作必須花很多時間,所以也解開她一直困擾的迷惑:「若選擇讀美術系,將來對社會有甚麼用呢?會有甚麼影響?」她覺得一般人對美術的價值觀是複雜的,其中有許多的競爭力。但是,聽完阮老師的分享後,許芝齊肯定的說:「我更有信心了。」

懿德媽媽林美麗對於阮義忠拍攝證嚴上人的相片,每一張背後的故事都讓她感動:「平常我們看事情,就像照鏡子一樣,看到甚麼就是甚麼,直接照入心裡。」經由阮老師的經驗,發覺自己要學隔著窗子看風景,要用心去看窗外有甚麼風光,不要只看表面,沒有思考後面深遠的意義。

一邊看照片,一邊聽著動人的故事,學員隨著阮老師分享的每張照片,不時發出驚嘆聲,驚訝阮老師按下快門的一剎那,抓住的是一分感動、一分愛、一個故事,能捕捉到珍貴的畫面是一種幸福,每一張照片都是獨一無二。【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慧秋 花蓮報導 2016/12/25)

里長號召兩善團 伊翻新厝

$
0
0
【基金會新聞稿】獨自居住在彰化縣員林鎮的阿琴,患有身心障礙病症,住了多年的房屋,因兒子的一把火,而燒成灰燼。今年(2016年)7月,在浮圳江玉堅里長的號召下,衡山全人關懷協會與慈濟基金會協助下「翻修」房屋,阿琴她決心「翻轉」人生,以環保志工身分回饋社區,讓愛永不停歇。

苦情人生 社區關懷

六十歲的阿琴,婚後育有三名子女,她年輕時個性衝動不懂事,所以家庭生活並不美滿,因此染上酗酒的惡習。丈夫往生後,阿琴的次子也因車禍往生,接著女兒離家失聯,面對種種人生悲苦因而患有精神疾病,身邊也無親友,加上酗酒後常在社區鬧事,所以街坊鄰居不堪其擾,常常投訴浮圳里江玉堅里長。

七年前,長子因涉及與外籍女子假結婚,因故一把火將祖傳三合院的紅瓦住屋燒毀,而入獄服刑。屋毀後阿琴無力整修而任其荒廢,斷垣殘壁的屋內佈滿泥土與雜草,甚至長出一棵寬約三十公分高聳入雲的樹木,根本無法居住,從此阿琴流離失所,無所依靠。

今年二月,慈濟基金會接獲江玉堅里長通報,慈濟志工立即啟動關懷,並予以急難救助。七月在江里長的號召下,衡山全人關懷協會與慈濟基金會一起協助阿琴,重建火災後荒廢多年無法居住的房子。

攜手助困 翻轉命運

兩個慈善團體總共動員約六十人次的志工協助蓋屋頂、搭建天花板、重新粉刷牆面、並修補缺漏,終於在九月阿琴的新厝,傳來劈劈啪啪鞭炮聲,「灶」邊也傳出湯圓的陣陣香味。

房子在眾人的「翻修」後,阿琴也決定「翻轉」人生。她感念慈濟志工與社會善心人士,長期的濟助與陪伴,決心走出生命幽谷,面對未來的陽光和人生,找回自己生命價值。她不願下半輩子再獨居在自家裡,從此她每周二都會到員林慈濟環保教育站,做資源回收分類工作,終日與垃圾為伍,在慈濟志工關懷下,她的內心不再孤獨,並體認到能為社會付出的喜悅。

慈濟以「關懷尊重」為重要原則,讓受助者感受到被尊重的幫助,更用真誠的愛心在人人心中播下善的種子,讓受助者有朝一日轉而成為助人者,願盡己之力為比自己更需要的人付出,推動社會「善的循環」。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2016/12/27)

大慈乾坤 悲念勤行

$
0
0
【證嚴上人12月27日新店歲末祝福上午場開示】
「一進來就看到了好舒服的環境,又看到好多的小朋友,一個個排在那裡,就像看到生命有朝氣。的確,生命是有朝氣,孩子們這麼小,時間就是可以讓人長大,希望就是在人的身上,慈濟不就是嗎?」

原定12月27日在關渡慈濟志業園區舉行的歲末祝福場次,因證嚴上人不捨眾多志工舟車勞頓,決定前往新店靜思堂為弟子們送上祝福。上人感恩逾四千位弟子出席參加,也期勉眾人精進勤修,厚植愛心,以作為苦難者的希望後盾。

苦兒流離獲扶助 困中回饋大愛情

從《2016年慈濟大藏經》影片中,回顧一整年的全球慈濟足跡。

「令人感動的,那就是土耳其一群難民的孩子。9月,土耳其胡光中陪伴敘利亞的主麻教授來到臺灣,跟我提起當地孩子就學的問題。兩年前,我們就開始幫兩千多個孩子上學讀書,就是當地的教育局長很有愛心,把他們的孩子教育挪動一下,讓下午騰出一個時間,讓敘利亞的孩子去上學,但是當地的家長也會有話說,讓他們的孩子讀書有影響到了。他們(胡光中居士與主麻教授)就是期待,慈濟能幫助蓋一所學校,給孩子上課。」

上人從而憶起胡光中曾訴說的難民兒童打工問題,一位名喚雅和雅的孩子,每天工作十三小時,卻只有十三分鐘的上廁所時間,每個月賺取七百元土幣養活全家。

「這麼小的孩子,哪勘得起這樣子的,尤其是天天在看新聞,一直看到難民潮的逃難苦相,好不忍心啊!剛好,這一群人來了,從土耳其來在精舍裡,聽他們來敘說,這兩千多個家庭在敘利亞,都是有頭有臉,都是有權有錢,才有辦法走入了土耳其的都會區裡來。……他們逃難出來,能帶甚麼?只帶著命一條。帶著家屬的,只要命保得住,還能奢求甚麼?但是他們就失去了生活來源,在外面不能打工,就因為這樣,變成了要討生活,只有讓七歲到十一歲這樣的年齡的,讓他們去打工。」

本是純真活潑,充滿笑容的童年,在人禍摧折下,流離失所,生活環境匹變。上人擔憂無情戰火扭曲孩子的心靈,決定援助他們就學,補助他們家庭生活費,並且以充分、無私的愛陪伴他們,以取代他們心中仇恨的種子。

「他們心存感恩,感恩臺灣,聽到了臺南地震,他們也呼籲每個人要竹筒,從竹筒歲月收集來的,一共記得是臺幣五萬多。這就是表示孩子回饋臺灣的心意,因為臺灣臺南有災難他們要回饋,這就是愛!在七月間臺東的風災,他們又一次捐給臺東。這都是我們不只消除孩子心中的仇恨,還對人類要心存感恩。」

五十年前一動念 修福持慧半世紀

全球有一百九十七個國家,慈濟走過半世紀以來,累計慈善援助國家有九十多個,相當於全球的半數。

「慈濟人在每一天的時間內,在普天之下無不都是在付出,那就是在五十一年前的動一念心,以這麼多人的發心,點點滴滴用愛付出。所以我們才有今天。所以去年給慈濟人的兩句話,那就是『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這就是每年給大家的一句話。大愛鋪路已經廣披寰宇了,天地之間慈濟人大部分都有走過的路,都是菩薩覺有情。過去五十多年前的時候,開始起步,一直到現在,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

慈濟志工秉持的一念愛心,其實人人皆有,也就是佛陀所教示的「人人本具佛性」。

「只是我們現在的因緣會合,五十多年前起一個動念,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是點點滴滴用愛匯聚起來,人人愛的力量來推動出去,才能有今天普及全球。今年給予大家的,就是『修福 粒米藏日月,持慧 毫芒有乾坤』。就是要跟大家提起,莫忘初心。當初從第一場的藥師法會開始,要有人願意來參加,那就是點點滴滴無不都是在為了做救人的工作。那個時候的委員收的款,一個月五元、十元、二十元……想一想,這不就是一粒粒的米成籮,滴水成河,五十年是這樣的累積啊!」

毫芒含靈因緣就 合抱之木蔭眾生

修福、修慧,慈濟人齊頭並進,無所偏廢,把握每一天清晨早起,透過網路連線方式參與「晨鐘起‧薰法香」。

「現在大家都很精進,人人都很虔誠在薰法香,大家也應該能了解到真理。這個理、真諦,看不到摸不著,可是力量很大。人人本具有佛性,那就是真如本性,這就是毫芒有乾坤。要不然的話,跟你說你有佛性,你的佛性在哪裡,看不到啊!就是毫芒。大樹藏在哪裡?在毫芒裡。這個毫芒的種子剖開,看不到什麼,這因緣會合,有土、有水、有太陽、有空氣,這一粒種子就有新芽,有新芽茁壯起來,那就慢慢成為合抱之樹,這就是毫芒。一樣的道理,我們佛陀要對我們說的真理就在這裡。」

上人敦促人人莫忘功德會成立之初,就是靠著五毛錢的點滴匯聚,粒米珍惜,才能走過五十年,就如藏於毫芒中的愛一般,經過日月累積,也能庇護眾生。

「所以說一粒米中藏日月,大愛長情護山河。只要一粒米中都有這一念心,人人就是這一念心,點滴付出這就是大愛,不要間斷掉,點滴不斷累積。慈濟委員、慈誠愛的能量,就是需要這樣點點滴滴,日日不間斷地去付出。這樣的,如一粒米中藏日月,一粒米可以不斷不斷地供應人的生活,也可以延續他後面的生命。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大愛長情附山河,只要有大愛,寸寸的愛可以鋪路,分分的情可以搭著長情來護著山河。慈悲行善福滿門,慈悲喜捨這都是造福人間,何況自己的家。」

靜思宗風日勤行 佛心師志持初衷

每年的歲末年初,是慈濟志工培訓圓滿受證的時刻,代表人間菩薩添丁,也是慈濟法脈宗門的延續。

「菩薩們,靜思法脈一定要傳下去,慈濟宗門是人間路。我們精舍的生活,總是從我們的法脈宗風,我們總是有自已的生活方式:自力更生,不只為自己生活,還要經營一個天下菩薩的家庭。人人回來,這就是他的家,這就是靜思法脈,人人來到靜思修行,一定要為慈濟的大家庭,當一個支柱,這都是我們法脈的勤行道。他們每一天一定都要工作,沒能讓他們閒閒的,任何一個常住師父們,每天都要勤行道。不只是要工作,還要薰法也要聽法,聞法也要修行,這生活都要很勤。所以我們的生活是這樣,靜思法脈勤行道,佛法也沒有荒廢掉,這就是勤行道。」

慈濟宗們人間路,上人期待普天每一個人,都能一起為天下事挑米籮。

「今天已經受證了,胸前有『佛心師志』,就如佛陀的大慈悲心,要有師父的立誓願。師父的誓願,就是行在菩薩道上。所以人人本具有佛性,應該要學習佛陀的大慈悲心。所以,請大家要永恆的堅持下去,這都是我們大家的使命。」

淨斯鐘鼓贈善光 住持表讚

$
0
0
「淨斯菩提鐘鼓」,是現代化的機械鐘,蘊含佛法。證嚴上人明示:「合掌鐘響長智慧、虔誠鼓聲增福德」。慈濟志工恭奉「淨斯菩提鐘鼓」於佛桌上,由善光寺的慈祥住持釋德僧師父與釋正見師父見證這歷史性的一頁。

與寺廟結緣 菩提鐘鼓響起

臺北慈濟志工祈願菩提鐘鼓時時響起,首先發起與寺廟結緣「淨斯菩提鐘鼓」的善心與善行,並分送中區三十一個鐘鼓。臺中慈濟志工鄭春玉感恩地表示:「現在中區也開始響應這項殊勝的因緣,鐘響長智慧,鼓聲增福德,促進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12月25日早上,臺中烏日區靜思書軒職工呂依頻及志工鄭春玉等人來到烏日區善光寺,贈與「淨斯菩提鐘鼓」。一路上,冬季暖風輕拂大肚山,和煦的陽光映照在半山腰,善光寺更顯巍峨明亮。

一行人列隊爬上階梯,走入善光寺大廳,面見年輕而又莊嚴正見師父親切招呼:「你們這麼早就來喔!」志工們微笑回應,志工卓麗鳳恭敬地說:「師父早,我們帶來紅麴米糕等一些點心來給師父品嚐,這都是自己做的。」

清涼莊嚴聲 淨灑人人心中

志工恭敬奉上「淨斯菩提鐘鼓」,讓正見師父對菩提鐘鼓的使用感到好奇,呂依頻仔細地為師父解說操作:「外緣以二十四片小菩提葉,依序環繞成一大菩提葉型;內以兩輪,標誌子丑計時,機械鐘能定時暮鼓晨鐘。」並跟師父說:「設定的時間一到,鐘聲就會自動響起。」師父歡喜點頭感到很有興趣,也學著如何操作。

當坐在輪椅上的善光寺主持上德下僧法師出來,志工們恭敬頂禮。志工曾榮州及賴品達將菩提鐘鼓置放於桌上,慈祥的德僧法師與正見師父一同見證,歷史珍貴的一頁。

善光寺的師父們非常讚歎慈濟人護法的虔誠心。志工表示,鐘鼓裝有定時器,能定時響起鐘鼓聲,提醒眾人「生命在呼吸間」;鐘鼓上經文,代表佛教四弘誓願,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佛教的精神。

建立於1951年的善光寺矗立於半山腰,依山勢而建的寺廟雄偉壯麗,環境清幽。陸續有信眾前來參拜共修,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佛像莊嚴慈愍眾生,伴隨佛號聲,陣陣清涼莊嚴聲,淨灑人人心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洪素養 臺中報導2016/12/25)

米鄉之國缺糧 冬發放救命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我有米了,我要回家煮飯了!」柬埔寨,米鄉之國,全國有超過八成的農業人口,依靠土地收成維生。2016年10月,柬埔寨連續大雨,造成稻田淹水,農作物歉收,許多依靠稻米收成的農民三餐難以為繼,柬埔寨青年團、當地實業家及柬埔寨本土志工結合慈濟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等共三百七十四位志工,特別前往柬埔寨實居省進行兩場大米發放,幫助了將近三千戶家庭免受饑餓之苦!

農田遇雨收成差 及時領米度青黃

柬埔寨實居省,大部分居民以務農為生,收入本就不高,今年(2016年)10月的連續大雨,造成稻田淹水,生活雪上加霜,對於這一次水災造成居民生活出現問題的狀況,柬埔寨實居省居民金夢指出:「因為天氣關係土地被破壞,今年收成非常不好,時常沒有得吃。」

柬埔寨實居省副省長蘇舒布德拉特別到發放現場表達感恩之意,蘇舒布德拉副省長表示:「慈濟基金會發放白米給窮人,可以讓他們溫飽肚子,日子可以過得下去,我要代表這裡的居民感謝慈濟。」

高齡的詹吉老婆婆平時都是靠孩子工作賺錢,才能夠維持生活。但還是經常三餐不繼,需要跟鄰居借米,才能煮飯給家人吃。在得知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的慈濟志工要來她的家鄉發放,特別拿著一袋的寶特瓶來到活動現場,要捐給慈濟,詹吉老婆婆非常感動的感恩慈濟的幫助,她很高興,領了兩包大米後,就一直笑哈哈跟志工說:「我有米回家煮飯了」。

一位八十二歲的Ermyan開心的來到會場,她帶了當地的水果來送給志工,而且說她主要是要來看志工,她覺得慈濟志工很善良,提供米給苦難人,所以她要回饋,她不要賣掉水果,而是將水果帶來送給慈濟。

主動參與這一次發放的慈濟志工王柔欣,是出生於臺灣臺南人,到澳洲留學唸書,並在結婚後與先生到柬埔寨工作。王柔欣指出:「大米可以受惠這些災民,讓他們至少在未來兩個月內,生活的吃沒有問題。」

見苦知福再造福 引導人人成心富

柬埔寨發放團於12月28日返回臺灣向證嚴上人報告時,參與發放的實業家黃華德有感而發的指出,這一次發放讓他親身體驗「見苦、知福、再造福」的感受。他在柬埔寨發放時參加幸福人生講座時向柬國民眾分享指出,身為一個企業家不是成就與財富有多大,而是能為社會做出什麼貢獻與付出!他感受到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是如何利他,如何讓自己從「社會的負債」變成「社會的資產」。

上人期許,富有資源的人應該要供應資源給社會,感恩這一次當地實業家這麼發心投入及參與,也希望能多接引當地志工投入,用以工代賑的精神來自助助人,要取之當地,用之當地!

慈濟基金會指出,隨著慈濟國際賑災的腳步,走過天災人禍頻仍的第三世界國家,志工親眼目睹了當地的苦難憂患,一雙雙驚惶失措的眼神,正等待我們友情溫柔的回應,才知有多少飽受饑餓的蒼生,正祈求米糧救援的奇蹟。而也因為深入災區,身歷其境,啟發慈濟志工更多的慈悲和更大的學習,學習用大愛擁抱蒼生,以慈悲拔苦予樂。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70壽禮 光影拾穗不空過

$
0
0
「這次展覽,是所謂的白老師、白師父、白師兄、白師伯、也是我爸爸。」人文真善美圖像志工白崑廷正過七十歲美好的人生階段,在親情驅動下,於12月24日下午在臺北市新生南路「InLife」展開人生的第一次攝影展覽「光影拾穗白崑廷七十攝影展」。攝影展策畫人白峻誠,也是白崑廷的兒子,風趣地介紹自己的父親。

光之繪畫 與時俱進

白崑廷平日為人主動積極,並用自己所學的專業與人分享,對於前來請教他的人必不吝指導。並在退休之後,在慈濟各聯絡處,開啟攝影課程,讓新發意圖像志工不斷得從地湧出。得知今日(12/24)舉辦展覽,朋友、同事、同學、親友、慈濟志工,前來參觀的人數達二百多人,將展覽空間擠得水洩不通,因人數眾多觀展必需分二場進行。

大家盛情參加,又是送花、又是人親自到,白崑廷開心得流下眼淚:「人生活到七十,這真的是讓我感動非常高興,是自己人生當中,想都沒想過的事,能將從小就有的興趣喜好,延續至工作,更接續到慈濟承擔人生的志業『攝影』,這是老天爺對我的眷顧。」

白崑廷從事攝影,卻從來沒參加過比賽,攝影興趣變成職業,職業成為成家立業的根。回想過往種種,五味雜陳的情感接續湧上,「我是對攝影有興趣,但不是藝術家。過去一定要用底片拍照,效果才會好。現在科技進步,數位相機拍出來效果不差,一定要跟著時代進步觀念。我從觀景窗看出去記錄我的家人、我的工作是用相片跟大家分享,邀請大家進入我的人生。」

生日禮物 家族凝聚

兒子看到爸爸在興趣中工作做得喜悅,替他高興;因此白峻誠希望給爸爸一個不一樣的慶生會:「一開始只是突發奇想,希望七十歲生日有點不同,而不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飯。

「他是一輩子的攝影師,在某些方面他非常幸福!他的嗜好就是他的工作,他的工作又可以把我們撫養長大,退休之後又可以把這嗜好奉獻給慈濟。」兒子白峻誠娓娓訴說著舉辦攝影展的因緣及溫情。「原本是我和弟弟及爸爸負責,漸而變成叔叔,親戚朋友都進來幫忙。整個過程才是最值得回億得事情,凝聚全家人的力量。」

不同於一般年輕人總是難以啟口說愛,白峻誠的眼光總緊追隨著爸爸的身影:「爸爸是主角,辦展覽就是要讓爸爸開心,這是我的心靈回報,爸爸開心、賓客開心、我就開心!」        

家人同心 感受親情

白崑廷自幼雙親務農食指浩繁,他不捨父母辛苦,分擔雙親肩上重擔,半工半讀並賺錢扶養弟弟白崑榮。看見眾多賓客前來祝賀,白崑榮濕潤了眼眶:「長兄如父。攝影展是哥哥的孩子在一年前就開始籌畫,孩子孝心想送給老爸七十歲攝影展,是嗜好跟工作的結合。攝影是哥哥的專長,年輕時以攝影當職業,走入慈濟後是以攝影紀錄慈濟美善,我們家人都可以感受到他做慈濟志工,找到他的快樂與價值。」

從策劃、挑照片、文案,大家共同一心成就一件事,可以說是家族的凝聚,是結合工作、家庭、社會的紀錄,雖然辛苦但也是甜蜜的回憶,白崑榮說:「身為弟弟的我,深深感受到哥哥所結的人緣,是這麼深、這麼廣,深入其境是感動再感動。」

白崑廷的大女兒白珊在家庭展區看到多張照片驚呼連連:「很多照片我連看都沒看過,從來沒看過媽媽有年輕小女人的時代。」多年前母親離世,至今想起酸酸的感覺仍會浮上心頭。

攝影師喜歡攝影,但是要有好的模特兒,白珊自嘲自己一直都不是爸爸好模特兒:「我媽媽是最棒的模特兒,她一直懂得如何配合爸爸,每次爸爸拿起相機媽媽就會擺好pose(姿勢)!媽媽永遠都是配合爸爸。」

對於父母的濃密情感,讓白珊感動說:「爸爸的商業攝影。那時我年輕不懂,看到爸爸那麼多照片,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情。現在是後製的年代,現在我有小孩更能體會出爸爸的辛苦。」

攝影人生 傳承延續

觀展的慈濟人文志業發展處圖像組組長蕭惠如:「白師兄是慈濟第一位人文真善美舉辦的攝影展,不管在哪一個時空背景之下,每一幅幅作品都讓我們看見拍攝者的用心,看得很感動。」慈濟北區人文真善美志工駱純美特地前來,她開心的帶領大眾祝福攝影展「翼展長才、人文飄香、圓滿成功」。

亞太技術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長許立杰教授分享:「與白師傅是師徒關係,年輕時摸到種種的攝影器材是白師傅教的,傳授了一些攝影的武功心法、技巧,受用良多,師傅對任何事都是全心投入,敬業精神讓人稱頌佩服。師傅舉辦攝影展,再遠、活動再多,也要把師傅擺第一,排除萬難都要出席展覽會場。」

來自中國大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長周利群教授說:「從認識白崑廷直至現今,看到的是他時時充滿活力,不鬆懈,且是將自己的喜好攝影完全專注地投注在事業、志業之中,他的人生攝影已與生活融入了,是大家學習的地方。」

同學也不缺席,來自猴硐的小學同學陳清標特地帶來一群同學助陣,歡樂聲不斷得洋溢四周:「我與他從小一起玩,生日差七天常常一起慶祝生日,白崑廷是非常有善念的人,我們感情很好,一聽到他辦展覽,同學都紛紛報名來幫他助陣。一看到他的照片真是非常好,叫他白老師是當之無愧。」

一場美麗得心靈饗宴,牽繫起溫馨濃密的親情,人生七十才開始,白崑廷透過觀景窗,將光的繪畫繼續延續無數個年代。指尖按下快門那一瞬間,取決了人事物姿態的永恆,一幅幅美好的畫作,詮釋出你我他真實人生足跡。【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珍香、曾秀旭 臺北市報導 2016/12/24)

惜緣珍法 悲智入群

$
0
0
【證嚴上人12月28日三重歲末祝福上午場開示】
「今天(12/28)的受證就是我們一輩子的一大事因緣,因為受證只有一次,這一次完全與過去的人生不一樣,我們今天受證,就是下了決心,發大心、立大願,肯定自己未來方向,那就是人間菩薩道的方向,所以今天是定我們的終身大事,真的要很用心。」

證嚴上人12月28日在新北市慈濟三重志業園區,主持「慈濟授證暨歲末祝福感恩會」,為一百七十二位慈誠、委員、榮董授證。上人在感恩會中開示,不管過去人生歷經多少悲歡離合,從受證的這一天開始,人人了解佛陀出世人間的一大事因緣,積極在人間求法,盼能徹悟道理而成就佛道。

「人世間的道理,不只是人世間,天地宇宙,佛心、覺性與宇宙合為一體,(佛陀)體會到了人間就是苦,所以他向著人間說法,第一場第一句就是『苦,苦啊!』莫名其妙眾生為什麼有這麼多、這麼多的苦,佛陀很細心地發揮他的智慧,為我們眾生解說,『苦、集』都是集來了許許多多過去生中的習氣,帶來今生的因緣果報,讓我們能了解過去所造的因緣,帶來今生這一分緣的果,所以我們要清楚要明白,你要聞法才能體會。」

佛陀說法初宣苦 開權顯實在法華

上人每一次行腳,各地慈濟志工都會把「晨鐘起.薰法香」的聞法札記,陳列出來與大家分享,每一本札記裡工整的字跡,在在呈顯了志工們聞法的精進與用心,讓上人甚感欣慰與感動。

「過去將近四十年以上都是為眾生,四大志業都是因為慈濟人所有的愛心,點點滴滴讓它完成起來,每一個志業都已經穩定,從那一年開始,我就打從心裡下定決心,我開始要好好準備,要認真的為佛教,要把佛法真正的留下來。」

佛陀講經四十九年,在最後的七年裡,捨方便、重真實,轉而開始講述《法華經》,一直到涅槃的時刻,集成了《涅槃經》。

「這就是佛陀一生中心靈本懷的《法華經》,所有的妙法都隱藏在《法華經》裡面。其實佛陀時代,佛陀所說法的涵義,是兩千多年前傳來中國,一直一直都是這樣在翻譯,那個時候的時代,還是兩千多年前的社會背景,那個時候的人類思想對宗教的了解看法。可是佛陀所說的涵義,是充滿了科學觀,而且不管是科學、物理學、生理學、天文學……甚麼學都有,涵蓋在裡面。」

烽火遺雷寸步險 如今鋪愛濟苦難

佛法艮古恆新,能因應各個時代。上人期待人人能謹記慈悲為懷的道理,轉古為今成為適應現代社會的普世價值,更進一步要身體力行,拔除眾生苦難。上人提及12月24、25日,來自臺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共五十九位慈濟志工抵達柬埔寨首都金邊,展開發放大米的援助行動。

「看到柬埔寨就會想到一、二十年前,我們也曾經到柬埔寨去,那個時候是柬埔寨很動盪的時刻,我們去幫助他們的時候就是1994年,要到那裡去發放很不單純,救災團前面要有坦克車先開道,因為那個時候柬埔寨什麼最多?地雷多,土地上到處都是地雷,很多殘疾人沒有手、沒有腳,那是因為種田的人,不小心鋤頭鋤下去會碰到地雷,他們叫做蝴蝶雷,就像黑點一樣沒多大,但是鋪得滿地都是,一接觸就會炸起來……」

1994年柬埔寨連續三個月暴雨成災,全國計有十三省受災,柬埔寨政府透過中柬文經貿協會向慈濟尋求援助;同時十一月,慈濟勘災小組抵達重災區,緊急提供抽水馬達抽水,隨後進行大米發放,改善農民生活。

「有一次記憶很深的,想來也是很悲淒的故事──有一個家庭家境窮,就是天天沒有米下鍋,家中的主婦天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受餓、受飢寒,一家一共十三口,夫婦兩個生十一個孩子,孩子都還小,但是她忍不住天天聽孩子在叫餓,但是找不到東西給孩子吃,有一天她狠下心來,抓到兩、三條魚,她就把那兩、三條魚,煮魚湯裡面下毒,一家十二口通通死掉,只有一個小女孩差不多五、六歲,跑到外面去跟孩子伴玩,所以沒有吃到」

時間或許會沖淡一切,但這一幕幕人間苦難的景象,卻深深烙印在上人的心盤裡,遲遲揮散不去。將近二十年過去,慈濟志工再度踏上柬埔寨這片土地,為當地受水患影響的窮困人家,發放來自臺灣的愛心米。

「我們的賑災團昨天(12/27)晚上才抵達回來,這一回聽來充滿希望,現在整個社會穩定下來了,而且領導者的兒子也開始組織慈善團隊,他們也投入慈濟,期待慈濟能跟他們合作,不管是醫療、慈善,都很期待慈濟人跟當地的慈善機構來會合,為窮困人付出。」

輕膚柔抹傳敬誠 熱粥暖心溫發放

全球氣候極端異常,旱澇同存,冷熱相接。中國大陸正進入嚴寒冷冬,慈濟志工正陸續安排冬令發放,志工們在正式發放之前,都會進行家戶探訪,了解每一戶人家的生活環境,提供最需要且適切的物資與援助。

「我們臺灣慈濟人去了,就打電話回來跟常住師父說,『很感動、很感動』,現在大陸的師兄師姊們,很細心、很用心、很虔誠的心,充分的愛心,他們放下身段對待阿公阿嬤,總是那樣的柔和與愛,凌晨兩點多,三點還不到,他們就開始冒著風雪出門,開始香積去煮熱騰騰的粥……」

每次的發放活動,在志工們抵達發放活動現場之前,就可看見一大群遠道而來領取物資的鄉親們,瑟縮在冷風中等候。志工們體貼鄉親們急於領到物資的心情,並體恤他們在受寒的身體,在布置活動場地的同時,先奉上熱騰騰的食物,讓他們暖暖身,也溫暖他們的心。

「這就是法脈傳承,已經傳在當地,人人的那一分愛,看到老公公老婆婆那一雙手,很粗糙也裂開了,看到他們(大陸慈濟志工)也是拿凡士林的油,趕快把老公公和老婆婆的手牽來,輕輕地敷著抹著油,這麼輕柔的愛他、疼他,走不出來的(志工)到家裡去。這都是在大陸,一粒粒種子都已經成大樹了,愛的相傳,這就是我們還要繼續努力,可以讓每一個國家、每一寸土地,都有這樣粒粒的種子成長。」

粒米含愛日月情 聞法心得宜珍惜

去年(2015年)慈濟五十周年,上人以「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祝福每一位慈濟志工,期望人人以誠之情誼,從臺灣發祥地開始,用愛鋪滿寸寸路,讓臺灣的愛與善廣披在全球。

「慈濟人出門,總是要去救濟苦難人,這九十幾個國家地區,是真的九十幾個國家地區,不是一個去三次就三個,有的國家是反覆、反覆地救濟,可見我們的愛,寸寸的愛鋪出多麼遙遠,多麼長的路呀!大家要了解這五十年,很紮實地步步寸寸愛鋪路走過來。」

五十年前,因為一念不忍之心,上人捨親棄俗,效法佛陀慈悲濟世的胸懷,行於菩薩道上。慈濟將屆滿五十一周年,上人以「修福,粒米藏日月;持慧,毫芒有乾坤」,藉此提醒人人要克勤克儉,小善也能積大福。

「大家要記得,那個時候精舍還沒有蓋,在地藏廟的那個時候,我們精舍師父、五六個弟子,米常常不夠吃,要跟人家借米,但是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藥師經》法會,《藥師經》誦完就是中午,要來領米的人,要給人家吃,都是用煮鹹粥。」

精舍早期生活困苦而儉樸,為了讓每一位來領取物資的鄉親,都能飽足一餐之後再回家,那一鍋粥經常是米少水多,掀開鍋蓋總能映照出藍天、高山、大樹……在克難的環境中,慈濟已經走過悠悠五十年。

「就是這樣克難中走過來,一直到現在(援助過)全球九十多個國家地區,不知道去發了多少白米、發了多少毛毯,很多囉……五十年了,師父這幾年一直重視講經,期待有辦法把《法華經》說完,能不能說完?我不知道,盡心力講。但是看到大家筆記下來,我一直交待,每一本筆記簿都不要丟掉,以後結集起來,或是有人整理一下,這個聞法札記要留存下來,將來這部經成冊,這些札記也可以見證你們聽法的心得,所以這應該長長久久,將來要流傳下去。」

修福持慧聞法起 勤行善道悲智運

修福之餘,修慧同樣重要。道理本是看不到,也摸不著,可是力量不可小覷,就如合抱之木,也是從一顆種子落土,經過陽光、空氣、水的培育之後,才能深根茁壯,長成大樹。

「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我們的根要深廣,這一棵樹就可以變成合抱之樹,會更廣、更大,這就是因,這就是種子,這就是從毫芒而來。我們人生的道理也是一樣,智慧要從這裡開始,要從道,聞法道理開始,大家現在要精進,修福需要,但是聞法持慧也很重要。」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今年(2016年),慈濟宗門已立,靜思法脈正傳,以花蓮靜思精舍作為法的出發點,需要每一位慈濟人用心傳承。

「靜思起點的道場在花蓮,花蓮靜思精舍是慈濟人的精神,法的家,所以大家要很親。而且這個法,我們的家規就傳在宗門裡,宗門人間路,經就是道,所以叫做『法脈勤行道』,修行者在宗門裡,靜思精舍就是要以佛陀的教育,依教修行,所以叫做『勤行道』,從經典這樣而來。再說白一點,道就是路,精神理念要傳給在家居士菩薩,你們要在普天之下,條條道路,條條菩薩道,人間的道路,就要取之社會,用於社會,為天下蒼生而付出,這就要天下人人去做。」

修行就是要入群中,懷抱「悲智雙運」的精神,啟發人人的愛心與覺性,為人群、為社會、為天下眾生而付出,從而廣傳靜思法脈、慈濟宗門。

「我們大家要古往今來,一直讓法脈再傳下去,同樣都是要我們,我還有你、還有他,我們這一念信心永恆的傳下去,期待大家要珍惜把握當下,才能傳於未來。」

頌藥師 愛在約旦延「敘」

$
0
0
【基金會新聞稿】一顆雞蛋,在臺灣,很稀鬆平常,更是國人補充營養的主食之一!但你能想像,有一群逃難中的難民孩子,未曾見過雞蛋,更不必說吃上一口!位於約旦敘利亞的難民營中,慈濟約旦義診發放團隊志工,每天早上都會從義診發放團的早餐中,帶上兩顆水煮蛋放在口袋裡,遇到瘦小的孩童,就會拿出來送給他們。

但是,沒想到這幾天下來,發現雞蛋拿給孩子時,孩子竟然會直接把雞蛋丟掉,團員十分不解,甚至覺得有些傷心;經過多方的詢問,才知道這群出生在難民營中的孩子,根本沒看過雞蛋,當然不知道這是可以吃的東西。

慈濟義診發放團得知敘利亞難民孩子丟棄雞蛋的真實原因後,「5百顆蛋的故事」,不僅在約旦敘利亞難民營溫情延「敘」,更讓在臺灣的證嚴上人在主持慈濟歲末祝福的場次分享愛在延「敘」的故事。

一念不捨護孩童 促成飯店老闆義行

12月29日,上人在臺北關渡園區主持歲未祝福時,特別向與會志工分享約旦義診送五百顆水煮蛋給小朋友的故事。上人表示,慈濟人到約旦去義診,飯店的老闆知道慈濟人都吃素,而且這群人是來約旦做好事的;老闆很體恤慈濟人,擔心慈濟人吃素會容易肚子餓,所以早上特別準備水煮蛋,讓慈濟人帶出門,慈濟人捨不得吃,都把這些蛋帶到義診區去,送給來就診的小朋友。

上人指出,慈濟志工覺得這些小朋友實在太可憐,決定隔天跟老闆訂五百顆水煮蛋,拿去義診中心去發放,飯店老闆知道慈濟人的善行後,主動告訴慈濟人,這五百顆蛋的錢,由他來捐獻,小小一顆蛋,牽起一份善緣。

這五百顆水煮蛋,在慈濟義診發放團志工專程攜帶下,將雞蛋放在義診中的小兒科診間,只要有人進來看診,就先送上兩顆水煮蛋,小兒科裡幾乎都是媽媽帶著幼童來看病,媽媽們沒想到一進來就會收到這個小小的驚喜,一幕幕母親餵食孩子吃著雞蛋的溫馨畫面,讓從平安國度遠赴異國救助難民的志工,真正見證到「見苦知福」的感人畫面。

慈濟基金會指出,在由慈濟醫療志業體執行長林俊龍帶領下,慈濟義診發放團不僅進行物資與大米發放,更關懷當地的孩童就醫資源貧乏的問題,在約旦義診期間已順利完成對無肛症、疝氣等孩童的開刀手術,守護著逃難孩童的生命,更貼心溫暖著這一群流離失所孩子的心靈與健康。

而當一群來自臺灣的醫護義診團,前往異國寒冬中「施醫施藥」拯救與守護生命的同時,上人主持的歲末祝福總會在一場場祈福感恩會中,唱出「藥師如來的願、清淨琉璃的光,芬芳生命的春天、光照人間的希望、普濟蒼生的良方、成就慧命的資糧。」代表著慈濟人愛的帶動、善的循環,跨越了國界、種族及語言,讓一顆小小的心靈,期待慈濟人的因緣而種下一顆純真的善種,在未來慢慢發芽茁壯。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兒子人子兩頭奔 母愛度厄

$
0
0
「為什麼要眺望?日出東方消昏暗,你要找尋一個方向,到底你是要欲海中?還是要尋找宇宙真理海?……」慈濟志工吳燕妮一邊帶動手語,一邊引導著臺上的收容人,融入《水懺》經文的意境裡。

自今年(2016年)7月,慈濟志工前往花蓮監獄(簡稱花監)舉辦《慈悲三昧水懺》讀書會,邀請收容人一同參與,透過經文導讀及妙手妙音入經藏,將佛法契入人心,發露懺悔並虔誠發願。2017年1月6日,花監將舉辦歲末祝福,一百五十位收容人共同參與《水懺》演繹

承擔讀書會 面臨諸多考驗

去年(2015)吳燕妮參與花蓮監獄歲末祝福,看到收容人透過沙畫呈現慈濟大事紀,從敘利亞內戰、高雄氣爆、八仙塵爆至烏來水災和復興空難等……感受到收容人那一分的虔誠和用心,讓她覺得震撼與感動。

因此當長期陪伴花監收容人的志工李玉蓮,提出舉辦《水懺》讀書會計畫,並邀請吳燕妮承擔講師時,她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

志工開始走進各工廠宣導讀書會。因為關進花監的收容人大多為重刑犯,對於自己的人生早已不存在希望,能改什麼?懺悔什麼?收容人內心充滿著懷疑。吳燕妮告訴他們,「犯重罪並不代表不能改過自新,當你認識知玄法師這位悟達國師之後,或許就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改寫下輩子的劇本。」就這樣,陸陸續續有收容人報名參與。

「《慈悲三昧水懺》是一部經藏,不同於一般的讀書會導讀,每一句的經文解釋、佛法意涵,都馬虎不得。」吳燕妮帶領這群社會的邊緣人,學歷程度不一,如何讓他們聽得懂?願意懂?願意聽?在課程的安排上,對她來說是一大考驗。

讀書會進行了五個月,一開始吳燕妮只希望同學能聽得懂,用他們熟悉的方式結合一些時事,並和他們種種的過去做連結,讓他們覺得跟自己有關,願意聽。沒想到收容人們相當認真,這反讓吳燕妮開始害怕起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吳燕妮更加倍地努力準備課程。

母子情更深 卡片上獻祝福

五個月來,除了假日吳燕妮幾乎天天到花監報到,但另一方面她又要照顧患有罕見疾病、長年臥床的兒子江念恆。以前兒子常常看不到媽媽,沒有陪伴他,他總會忍不住抱怨,「媽媽有志業沒家業」。但這一次,吳燕妮主動和兒子分享花監的《水懺》讀書會時,兒子會問:「什麼是監獄?你去監獄做什麼?」當她詳細解說後,江念恆覺得媽媽這次做得真好,將原本的抱怨化為支持的動力。

有了兒子的支持,原本以為一切都能很順利,但是讀書會期間,江念恆的身體一度感到不適,吳燕妮必須在醫院陪伴孩子。9月時,更為了圓滿江念恆最後的願望,從花蓮轉至臺大醫院住安寧病房,一待就是好幾個星期。吳燕妮克服花蓮、臺北車程往返的艱辛,課程一樣照常進行。「我一直相信有願就有力,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總會有菩薩共同來圓滿。」

讀書會時,吳燕妮常常和收容人分享兒子江念恆的狀況。雖然大家聽到江念恆身體病痛的苦,會很心疼;但是那分親情和母愛的氛圍,著實讓收容人們感動,無形中也對老師,升起一分尊敬心。

阿賜(化名)說:「我從小是個棄嬰,看到吳燕妮師姊照顧孩子的那分母愛與毅力,讓我好感動也很敬佩她。」因此,阿賜很專心聽課,覺得吳燕妮講得道理很受用。「我想改變自己,努力地做好人。」阿賜因為吳燕妮的鼓勵,產生了向善的動力與勇氣。

許多收容人因為感恩江念恆小朋友,願意支持媽媽來幫他們上課,開始會寫卡片、寫信或抄經文的方式,把祝福送給這對母子。阿欽(化名)在祝福卡上寫道:「聽了你訴說自己的近況與小孩的悲苦,令我萬分不捨!我不了解上蒼為何要如此對待這樣善良的人,面對這樣的苦。我不知該怎麼安慰妳,只能藉由這張小小卡片,祝福您跟孩子一切平安,身體健康!」字裡行間,透露出鐵漢的柔情。

花蓮監獄的法船即將啟航,演繹《水懺》的收容人正緊鑼密鼓地練習著。吳燕妮就像這艘法船的掌舵手,她告訴大家:「我們同在這艘法船上,這艘船乘載著一百五十位同學的夢想,希望透過正式演繹當天,把那一股莊嚴震撼的力量,讓臺下四百多位沒有入經藏的同學,也願意一起跟著我們搭乘花監法船,一起航向希望的未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素貞 花蓮報導 2016/12/29)

抱敘童穿鞋添衣 志工融化

$
0
0
約旦發放現場,志工們為敘利亞難民的孩童帶來保暖的冬衣,並一一幫忙試穿最合身的禦寒外套。志工蹲下身來,展露燦爛的微笑,細心地穿上外衣扣上鈕扣、拉拉衣領;就像爺爺待自己孫子般,萬分地疼惜。

來自臺灣遙遠國度的愛不停歇,慈濟約旦義診發放團愛的腳步,繼續踏上敘利亞難民簡陋的避難所。25日早上來到馬夫拉克省的「扎塔里難民營營外帳棚散戶區」進行發放,下午則至難民學校「古蘭經與科學研究中心」進行首次義診。

書包文具發放 萬般疼惜孩童

12月25日一早,氣溫只有六度,天空仍飄著細雨,臺灣發放關懷團頂著寒風走在滿是泥濘的土地上。志工們一眼望去,只見帳篷稀稀落落地散落在空蕩蕩的一片黃土上,愈靠近居民的居住地一步,愈能感同他們身無一物的苦境;當愛的能量更飽滿,心也就更加柔軟。

幾位稚齡的孩童從帳篷中探頭出來,純真好奇的眼光為貧脊的大地增添了耀眼的光輝。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夫人林媽媽看到了可愛的孩童,即刻將早餐準備好的白煮蛋,帶來給孩子們補充營養。孩子們越走越靠近,各個露出靦腆的笑容,伸手等待林媽媽愛的滋潤,這一刻充滿著溫馨。

發放的第一站,志工同心協力地忙著將物資從卡車上卸下來,包括所要發放的孩童冬衣、文具及食品。

志工引導孩童們要守規矩,請他們列隊靜靜等候;並在發放前舉辦小型的愛灑。志工林福全教導孩子們比出心中的感恩,並大聲地將感恩說出口,孩子們皆快樂地跟著學習,現場充滿歡笑聲。

發放開始,志工們為孩子們帶來保暖的冬衣,並一一幫忙試穿最合身的禦寒外套。志工除了為孩子添加冬衣外,亦送來學習所需要的文具和書包;志工和孩童們有秩序地排成兩列,很恭敬地送上文具與書包,還有一分深深的祝福。執行長林俊龍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 為孩童背上嶄新的書包,並給予一個溫暖的擁抱。

另一旁,葉添浩醫師蹲下身來抱起一位孩童,兒子葉昱志在旁幫忙孩童穿好鞋子,父子情深為孩童付出一分深厚的愛,令人動容。而住宿飯店老闆的兒子Ibrahim Mustafa二十八歲,亦樂於參與發放,他熱心地幫孩童拉上書包的拉鍊,從付出中獲得無比的快樂。

遙遠國度的愛 溫暖照耀身心


接著,義診發放團帶著溫暖前往另一處散戶帳篷區,發放來自臺灣的愛心大米、糖、食用油等……現場由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協助翻譯,說明整個發放的流程。難民們手持著物資領取券,有秩序地在帳棚區內,安靜等候物資的發放。

志工微笑地一一恭敬地送上每項物資及聲聲的祝福,約旦志工陳秋華在一旁與難民們親切地互動,如家人般地關心他們,時時雙手合掌謙恭以對。在寒冬之際,難民門面露笑容,雙手抱著充滿愛的物資,真心感受到慈濟人所帶來的絲絲溫情。

難民高興地領取物資後,相約共同租車將物資載送回家,志工也來幫忙提送物資至車上。一位難民主動地以親吻臉頰代替心中對慈濟的感恩,志工欣喜地接受,彼此愛的能量傳遞開來,心中的感恩無以言喻。

發放告一段落,志工望著滿載著人與物資的車子背影,揮手說再見;幾位孩童亦背著慈濟的書包和大人牽著手走回家;還有人將物資頂在頭上一路高興地走著……此刻,陽光亦展現它的熱情,驅走了寒氣;天空開始放晴,藍天白雲照耀著大地,讓難民們的身與心有了更多的溫暖。

教室變診療室 義診嘉惠難民

下午,義診關懷團隊來到位於二樓的馬夫拉克省難民學校「古蘭經與科學研究中心」進行牙科、外科、內科及小兒科的義診,共有九十八位敘利亞難民受惠。

醫師們在難民學校的教室裡,善用有限的空間為病患診療,將教室變身為牙科診療室。牙科醫師幫難民治療困擾多年的牙齒疾病,消除他們長久的不舒服感。陳建華醫師透過當地志工的翻譯,為難民孩童看診;外科醫師亦當場為難民治療灰趾甲的困擾。

慈濟義診發放團與約旦慈濟志工在「扎塔里難民營」營外帳棚散戶區,二個地點共發放四百五十戶物資,其中一個地點贈送七十份文具給當地小朋友,鼓勵他們用功讀書;另提供二百件孩童的冬季外套,志工們一一細心地為孩子們穿上。在2016年最後的一周,讓難民們歡喜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文:李璧秀、梁家銘 約旦報導 2016/12/25)

照步來 上人叮嚀莫忘初衷

$
0
0
「歡喜嗎?開心嗎?」證嚴上人新店靜思堂的歲末祝福開示前,問在場三千位志工。「歡喜,開心!」眾人大聲回應。原來上人體恤大家,免於舟車勞頓,將歲末祝福場地從原定的關渡移到新店,在全新的莊嚴道場上為新慈誠、委員及榮董授證,特別的有意義。

地獄便天堂 夫妻一同受證

「佛心師志掛胸前,是一分承擔與使命;堅定菩薩道上,逆境是增上緣。」12月27日,廊道上有一百零一位新慈誠、委員,在資深委員的祝福聲中,別上胸花,並由靜思精舍師父為他們掛上佛珠。

「等了十年,終於走上菩薩道了,很高興!」淚流滿面的施素治,止不住激動的心情。家中有腦性痲痺兒,又需扛經濟重擔的她,生活壓力曾讓她喘不過氣來,但先生施清海每天嗜賭、酒不離身,才是她最痛苦的來源。

喝醉酒的先生每天回到家,不是吵就是閙,讓她猶如生活在地獄中。「先生改變了,我就改變!」施素治每天向佛菩薩祈求發願。雖然十幾年前施素治就已接觸慈濟,但家庭的壓力讓她無法真正投入,只偶爾會去做環保及香積。

有一天,先生發生車禍傷得很重,等過一個月傷好了以後,他自願在志工的陪伴下,走進環保站做環保。漸漸地先生慢慢有了改變,夫妻倆一起參予培訓,終能如願在上人的祝福下,受證成為上人的弟子。施素治感激地說:「以前我們家是地獄,現在流浪漢回家了;我們家就像天堂,真的很感恩!」

有心就不難 照步來就對了

「師父要我『照步』來(臺語),我做到了!」坐在輪椅上,笑容滿面的邱熒格高興地說著。

從小就患有腳疾而不良於行的邱熒格,在數十年前聽說花蓮有位師父,為了救人要蓋醫院,她帶著母親專程去花蓮參訪並參加打佛七;此後即開始捐款也幫忙募款,後因工作忙碌及不良於行的因素,而中斷。

2014年因一位羅師兄的熱心,開車帶邱熒格到關渡見證嚴上人。邱熒格請示上人:「我可以穿上慈濟旗袍嗎?」「可以呀!但是要『照步』來!」邱熒格把上人的殷殷叮嚀聽進去了,開始一步步地見習、培訓,直到圓滿心願,真正的受證了。

「有心要做,就不困難!」不良於行對於邱熒格來說,已不成問題了,不論是做環保、做香積,只要雙手能做到的,她都照樣參與。受證後,邱熒格對自我的期許,還是那一句老話,「做就對了!」

陪伴老母親 一同行菩薩道

「行善行孝不能等!」是歲末祝福見證分享者彭康順的最佳代言。彭康順的職業是警察,因接受到「慈警會」的關懷而感動,不僅自己投入慈濟,也接引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同行菩薩道。

服務於大同分局的彭康順,發現一群穿著藍天白雲的慈濟人,定期地出現在警局裡,為同仁的健康量血壓做關懷;有時又帶著水果、靜思語與同仁分享,柔和的聲色和充滿剛氣的警局形成強烈對比。爾後,彭康順便積極地參與慈濟,並於2009年受證慈誠。

2010年彭康順有機會以身為慈警會的一員,參與入經藏演繹(至誠發願);隔年,再參加中正紀念堂「七月吉祥月」的(行願)。因為演繹的因緣彭康順開始茹素,讓本來有痛風、高血壓的他,因茹素後變得更健康;也因為深入經藏,在工作上漸漸放下身段,更能體會民眾的需求,與同事間的相處也變得柔和。

前年父親往生了,2015年彭康順陪伴八十四歲的媽媽一同參與委員培訓;如今母子兩人歡喜同行菩薩道,「感恩上人創造慈濟,讓我有機會在這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學習與付出。」彭康順高興地說。

年終大團圓  心手相連發願

「我歡喜,我開心是有價值的。第二次走進這個又高又開闊舒服的環境,看到小朋友就看到生命有朝氣有希望。」上人開示時,提到走進新店靜思堂的感覺。

上人說,莫忘初心!為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而舉辦第一場《藥師法會》,點滴無不都是為救人的工作,這就是「粒米成籮,滴水成河」。走過慈濟道場,知道大家都在虔誠薰法香,修慧的力量很大,毫芒中藏有乾坤;心中有道理,心靈能淨,真如本性即能啟發。

「感恩上人成長弟子慧命,我們願意,法入心行志堅定,勤修善法守十戒,合和互協耕福田,精進六度菩薩行。」在志工吳福川的帶領下,來自中和、永和、文山、新店地區的眾靜思弟子,齊聲向上人發願。

慈濟人年終大團圓,心手相連充滿感恩與祝福,一同邁向未來的2017年。【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美慧、沈玉蓮 新北市報導 2016/12/27)

化怨培恩 拂累世塵

$
0
0
【證嚴上人12月29日關渡歲末祝福上午場開示】
「佛陀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當大家每天要撕下日曆時,這一句話不要忘記喔!」值此歲末年關之際,證嚴上人行腳至關渡志業園區,於12月29日主持「慈濟授證暨歲末祝福感恩會」有感而發。

「每天看看日曆,要想想昨天牆壁上的日曆,跟今天已經是換過的,是另外的一天,好像這另外的一天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把它視為很重要的每一天。」

記恩忘過自警惕 速斷惡緣應和解

看重生命,看重生命中的每一天,乃至每一刻,是因為這都是因緣累積,綿續不斷。

「我們的生命都是在時日中掙扎,從嬰兒開始,離開母體的時候,我們都已經忘掉那個時候的我,但是這樣的過程,孩童的時刻,少年的時候,中老年這一段時間,尤其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少年、中年開始,人我是非慢慢累積,所以我們天天都要反省一下,過去的是恩或是怨。是恩,我們時日都要感恩,不忘恩;是怨嗎?趕快自我警惕啊!」

透過深切的省思,從根將怨恨拔除掉,再也不要留住一絲一毫在心裡,要轉怨恨為感恩、尊重的愛。「如果過去有怨的,我們有跟他和解過嗎? 沒有的,有機會嗎?趕快去跟他和解一下,彼此之間轉怨恨,把他度來成為菩薩。」

提婆達多諸惡行 佛陀慈悲仍授記

上人舉佛陀與提婆達多的佛典故事作說明。

「釋迦牟尼佛不就是這樣嗎?他對提婆達多的感恩心,生生世世都在感恩提婆達多,提婆達多給他的折磨、給他的難,他都是轉怨為感恩,一點點都不記恨在心裡,沒有怨,也沒有恨……提婆達多生墮落地獄,活生生地身陷地獄,那就是因緣果報,可是釋迦牟尼佛也是在這樣的時刻裡,為提婆達多授記,一定要讓大家知道,不要忌恨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實在是太過分了,他在佛陀的團體裡,離間感情,破和合僧,實在是造業深重;挑撥了阿闍世太子,太子也被他挑撥得殺父害母,這實在是罪孽深重!」

提婆達多的種種惡行下,佛陀依然為提婆達多授記為未來成佛,比一般的弟子時間還長,壽命還要長,所度的眾生還要更長。

「這是為什麼?因為他生生世世跟著釋迦牟尼佛,累生累世,但是累生累世都在刁難釋迦牟尼佛,而釋迦牟尼佛在無量數劫之前,這一分的本性──真如本性,很清澈地已經發心立願度眾生……就這樣,開始生生世世清澈的記憶,生生世世都要追求真理,每一生世都要消除煩惱無明塵沙惑。」

求法忘軀如渴飲 頭目腦髓悉施人

釋迦牟尼佛開啟眾生心門,引領人們認識每個人的真如本性,也引領人們向正道精進。提及精進,上人再藉佛典故事與眾分享:佛陀過去生中曾經身為國王,喜好佛法,不惜捨棄王位而追隨仙人,受盡折磨都能忍辱,在不念惡、不念怨的情形下,很甘願受這樣的苦。

「吃得苦中苦,毫無怨恨的念頭,這就是他的道場,他很感恩,這就是修行啊!修行是為眾生而修行,為眾生而求妙法,修行就是要為了讓人人能體會到,而且以身作則,作典範,佛陀還要把過去身為國王不惜生命,不管是頭目髓腦悉施人,不管是腸胃脾肝都願意布施給人,這就可以體會到佛陀真的是大醫王——二千多年前到底眼睛給人家做什麼?沒有用啊!可是我們現在有沒有用啊?有用耶!而且肝脾腎胃等等都可以移植,都可以用啊!還有手和腳也可以捐,也可以用啊!」

二十多年前,花蓮慈濟醫院曾經治療過一個案例。一位老人家在田裡割草時,割草機不慎將老人家的腳整整齊齊地割斷掉;幸好老人家的女兒是護士,接到訊息後叮嚀家人,趕快用冰袋將割斷掉的腳冰起來,緊急送到醫院去,於是從(花蓮)富里送到慈濟醫院,這位老人家的兩隻腳果真被接起來了。

「幾年前他還來跟我見面,他就說,『師父,這麼多年沒有見到面,看到您,我還是要說感恩……好在您在花蓮蓋這間醫院,我這兩隻腳撿回來了,那時您每天都到加護病房來探視我,我要跟您說很感恩。』老人家腳傷的情況恢復得非常好,沒有後遺症。」

上人讚歎:「這就是佛陀的智慧,頭目髓腦悉施人,不管是手腳,不管是肝膽脾胃都可以,這都是佛陀的科學、醫學,這都是佛陀的智慧啊!」上人讚歎之餘,感觸良深,對於器官捐贈者或大體老師,始終滿懷感恩,「這愛的能量可以這樣不斷接力,醫療就是我們慈善工作的開始。」

烽火苦兒不識蛋 醫王發願改蹇困

結合醫療與慈善工作,得以發揮愛的能量,造福世間苦難的人們。慈濟約旦義診發放團在當地,團員都會刻意帶上兩顆水煮蛋放在口袋裡,遇到瘦小的孩童,就會拿出來送給他們,但是幾天下來,發現孩子竟然將雞蛋直接丟掉,讓團員十分不解;經過了解,得知這群出生在難民營中的孩子,沒看過雞生蛋,也不曉得蛋可以吃。志工看到了很不捨,在回飯店後,就商請飯店的廚房協助蒸熟水煮蛋五百顆,這件事被飯店老闆知道後,老闆很是感動,慨然表達這五百顆雞蛋由飯店來捐,讓志工送到難民營給孩子們吃。

上人從義診發放團回報的訊息中聽聞此事,非常不捨,同時得悉慈濟志工前往發放物資的同時,也關懷最窮困人的生活,為孩子發放助學金及文具,並在難民學校舉辦義診,提供牙科、內科、外科及整形科等服務,共幫助了三十八個緊急個案,包括腎臟病、血管瘤,以及嚴重的疝氣等,醫護團隊都已幫忙安排手術,緊急處理,目前尚有三百多個孩子等待開刀。

「這一回他們到當地,發揮很大的良能,我們臺北的醫師,還有從高雄來的人醫會也投入,這都是很令人感動的。」其中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看到孩子的情況,很不忍心地哭了,他感覺到為什麼孩子的生活是這樣,而且看到約旦難民營的義診設備實在很簡陋,所以發願回到臺灣後要勸募X光機,捐給約旦。

勤種菩提匯愛能 菩薩行久滌宿塵

點點滴滴,匯聚起眾人之愛,就改變苦難人的處境。

「愛的能量不是做不到,我們一定會做得到,只要我們能發心立願,要有清澈的智慧,要好好地法要入心,我們才能永恒記得恩,彼此成就法;慧命的恩,我們彼此成就,有怨、有恨就要隨時馬上拔除掉它的根,所以我們不要留著一點種子、留著一點根,在那邊糾纏不清,我們真正要成佛,就是要好好地有法入心銘刻。」

如何有法入心?即是以佛心為已心,「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佛心,沒有學到佛的心,我們到底是要學什麼?佛陀是大慈悲心啊!師志──我們要立志行菩薩道,菩薩萬行、菩薩因行,我們要有布種菩薩因在人世間,我們要入人群造福人間、世間的眾生。」

「佛陀一直求法,很辛苦地,累生累世地,為的是什麼?」上人進一步闡釋,佛陀為的就是要救拔眾生苦難,要讓眾生人人認識自己的本性,能人人走向菩提大道,這是佛陀的心願,我們既學佛,就要行菩薩道,就是要入人群。

上人殷殷叮嚀,「我們時時刻刻,心一定要把這一分愛的精神能量,菩薩道路,菩薩萬行,菩薩因行,這樣的因就是種子不斷撒播過去,這就是要我們的心不能放鬆,還要緊緊把握我們今生此世,時間不要浪費,菩薩道要行,佛法要聽,我們要接引更多人,因緣才會更具足,才能行得更久的、更長的路……」

頌藥師 愛在約旦延「敘」

因緣書勝 視力退不礙道心

$
0
0
「僅僅是一個念頭的轉變,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就能克服內心的恐懼。」慈濟志工陳秀蘭,因為一本檀施道侶書刊,讓她重拾閱讀樂趣,二十多年來,收藏將近六十本《慈濟道侶叢書》,加上證嚴上人出版的書籍以及月刊,家中儼然是一座小型慈濟圖書館。六十七歲的陳秀蘭因罹患青光眼,左眼白內障開刀,雙眼視力嚴重模糊,目前已無法打理生活及看書,仍不忘囑咐媳婦定期整理書冊。

拾獲智慧 萌讀善之念

從小不愛上學,卻喜歡閱讀各類書籍的陳秀蘭,二十八歲那年,嫁給大自己三歲,在電子公司擔任作業員的丈夫王江俊,自己則是在菜市場擺攤賣麵,兩人婚後育有兩男一女。但丈夫婚前因車禍傷及腦部,不時會癲癇,為了治癒,夫妻倆前往大醫院檢查,在醫師建議下進行開腦手術,然而手術失敗導致腦蓋骨無法密合,右腦因此受損,造成左半身癱瘓,王江俊後來因身體機能日漸退化無法再搬運重物,五十五歲那年在公司同意下提前退休。

陳秀蘭某天收攤後,一如往常跟著其他攤販打掃,意外撿到一本慈濟檀施書籍,她隨手翻了一下,沒想到,閱讀越有興趣,一本書,竟開啟她的善因緣。為了看更多的書,她四處打聽後,加入慈濟會員定期繳交功德款、參與環保工作,還多次瞞著家人跟慈濟志工搭火車到花蓮靜思精舍,1994年,她通過培訓成為慈濟委員。

認同上人不殺生愛地球的理念,陳秀蘭不僅茹素,更收起葷食攤改賣冷飲,2000年跟弟弟專擦春捲皮。她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到菜市場打麵漿、擦春捲皮,中午收攤後撿拾市場內的資源回收物載回家,晚上載到環保站。為了推廣環保,甚至在自家成立夜間據點,帶動鄰居做環保,然而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是投入書海,享受閱讀所帶來的心靈平靜,並靠著書中的善知識教育孩子待人處世。

視力退化 求法心不退

2006年,陳秀蘭健檢發現罹患青光眼;2011年左眼白內障開刀。白內障,可以手術治療;青光眼,意味著視神經壞死萎縮,目前依舊無藥可醫,只能點眼藥水維持現況。「看我好像正常人一樣,其實我看東西都是些微模糊的,眼睛不靠近用力看,高麗菜跟白菜還真分不出來。」手撫摸桌上的書冊,她用開玩笑的口吻,面對無法再看清楚一字一句,是真實的生活考驗。

陳秀蘭靠著模糊影像騎車、擦春捲皮、做環保、打理生活與照顧行動不便的丈夫,直到2014年,生病的先生夜尿嚴重需要旁人協助,讓她無法得到充足睡眠,短短一個月,雙眼視力極劇退化到0.2,視野更加狹小模糊,無法騎車出門,大兒子跟媳婦接父母同住生活,並接手擦春捲皮工作。

陳秀蘭以《道侶叢書--人生隨堂考》一書勉勵自己,人生免不了遭遇考驗,就像上天給予的考試,然而,生命沒有絕對的答案,許多事情的觀點,僅止在一念之間的選擇,事情就會有轉機。她祝福自己眼睛視力能好轉,才能讀好書給孫女聽,帶孫女到環保站一起做分類。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