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周末食堂】蠔油撈麵

$
0
0
簡單方便的撈麵,輕鬆就可以讓自己飽餐一頓喔!

材料:
絲瓜1條、3色麵條(全麵麵條1小束、綠茶麵條1小束、紅麴麵條1小束)、枸杞10粒。

調味料:
香油1小匙、素高湯1大匙、砂糖1小匙、素蠔油1大匙、太白粉適量。

作法:
1、絲瓜去皮切厚片,放入滾水汆燙,撈起過冷水後擺盤備用。
2、將麵條放入滾水煮熟,再用冷水漂至冷卻後,放在絲瓜厚片上。
3、鍋中倒入香油、素高湯、糖、素蠔油調勻,再用太白粉水勾薄芡後,起鍋淋在蠔油撈麵上,然後擺上枸杞裝飾即可。

(食譜提供:太保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救將!防救災實境體驗

$
0
0
「救將!防救災科學營」廣邀社會大眾青年學子,透過專家領域學者「名人開講」,凝聚創意解決方案「點子松」,更前進兩年前蘇迪勒風災重創烏來的災區,以「實境體驗」深入災前、災中與災後的科技與資訊應用,引領另類全民國「防」,期待凝聚網路世代對災害的認知與共識,落實防災概念,人人共同守護家園。

Fun大視野 想向未來

近年來全球天災不斷,臺灣則因地理環境影響,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又受極端氣候變遷,旱、澇情形逐年明顯,小小島國已將佛教所稱「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的狀況,幾乎盡現在前。國土脆弱如此嚴重,直接危害人民生存空間,不等災害來臨時令人措手不及,在每一次的災難後,更應省思如何防災、減災、備災。

細數臺灣歷年來遭受大型天然災害,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到近年的蘇迪勒颱風重創北臺灣、尼伯特風災重創臺東、莫蘭蒂風災肆虐屏東、恆春半島與2016年臺南大地震,大型災害的頻率正以令人難以想像的速度遽增。除了天災,更有大型的人禍災難,2014年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2015年南港空難、八仙塵爆,面對災害已經成為臺灣社會的重要議題!

慈濟基金會2017年推出「Fun大視野 想向未來」計畫,其中的重點活動「救將!防救災科學營」於北、中、南三地展開。上週末高雄場舉辦時碰上強震,為參加的學員帶來一場「震」撼教育,更顯示落實防災,成為全民運動為趨勢所在。

實境體驗 難行能行

臺北場18日上午在新店靜思堂舉行,邀請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海棠文教基金會前執行長陸宛蘋、開放街圖臺灣社群理事長鄧東波、PanMedia泛傳媒共同創辦人鄭國威、致力於數位與生活議題的馮瑞麒、究心公益科技(GeoThings)的莊國煜,以及知名導演楊力州等專家學者,從多元面向領域帶領學員認知災害。

18日下午,更帶領學員前進烏來的龜山國小,一個曾被蘇迪勒風災重創之地,透過實地前進災區,模擬災區的「實境體驗」,在慈濟志工引導及介紹下,親自操作各式慈濟的「慈悲科技、賑災設備」救災器具,有行動廚房、組合屋、帳篷、福慧床、淨水器等。

其中,每一次的災難,人們更應從慘痛的過程中,精進防災救災的軟硬體。蘇迪勒風災期間,有熱心的慈濟志工以個人轎車協助運載乾淨飲用水及物資,卻沒料到前往烏來的路面柔腸寸斷,一路上顛簸難行,雖完成物資運送的感人使命,整臺車卻因此毀壞。為此,慈濟改良ATV沙灘車,成為能裝卸運載物資功能,企盼在泥濘不堪的路面上也能「難行、仍行」。

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助理邱靖媛、涂家樂,兩人看到活動訊息主動報名參加。邱靖媛本身所學與都市計畫、國土安全、社區防災相關,而來自馬來西亞的涂家樂對臺灣的印象就是地震與風災多,兩人對於慈濟於災難中的賑災過程,表達肯定與欽佩,因此更進一步思考,政府、民間、企業三方之間,如何相互連結、合作、學習,共同提升人民防災思維,落實防災於生活之中,也期待透過這場營隊所學,能應用於現在的研究領域,未來能回饋鄉里之間,為居住的家園一起盡心盡力。

(文:顏福江 基金會秘書處報導2017/02/18)

以顧代賑 慈善結合醫療

$
0
0
【新聞稿】花蓮慈濟醫院秉持「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的宗旨,推動「以顧代賑」的慈善結合醫療服務,針對經濟困頓的家庭,由家人到院照顧病人,照顧期間的生活費用由醫院提供,讓家屬在這期間不至於因無收入而影響生活,同時也讓病人得到適切的照護。

群山競秀的花東地區因就業機會不若其他縣市多,許多低收入戶以打零工為生,如果家中有一人──尤其是家中主要收入者生病或受傷,失去收入再加上醫藥費用,將是家中龐大沉重的壓力。有鑑於此,花蓮慈濟醫院結合「慈善」與「醫療」,推出「以顧代賑」服務,為經濟能力不佳的病患家屬找出路,也能讓照護者喘口氣。

今年(2017年)五十八歲、領有極重度身障手冊及重大傷病卡的高女士,在2014年因泌尿道感染而住院,腎病讓她右膝下截肢,每週需洗腎三次,日常生活起居端賴他人協助。

高女士的女兒及女婿皆有工作,難以抽身多日前往醫院照護,花蓮慈濟醫院社工獲悉後,立即啟動「以顧代賑」機制,請高女士的妹妹前來醫院照顧,並於住院照顧期間提供急難救助金補助,使女兒及女婿得以安心工作,不需再為醫療費用及高女士的照顧而煩惱。

同年7月,一對廖姓夫妻產下早產兒,小孩出生時體重不到1,000公克,屬「極低體重」的高危險群,且患有水腦症及視網膜病變,住院期間長達十個月。廖姓夫妻原是縣政府補助的低收入戶,微薄的收入難以支付數月的住院費用;院方獲悉即積極協助,多次「以顧代賑」援助急難救助金,讓廖姓夫妻的問題得以解決。

慈濟基金會表示,證嚴上人在濟貧過程發現「因貧而病、因病而貧」的問題,故於1986年成立花蓮慈濟醫院之時,即以「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為宗旨,結合慈善志業,讓貧病的鄉親得以安身、安心。

慈濟基金會指出,因受少子、高齡化社會影響,尤其偏鄉常有照護人力短缺問題,慈濟將「慈善」與「醫療」做結合,以「以顧代賑」的方式來援助低收入戶患者,希望在解決照護「人力不足」的同時,也能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

互信合和 敬天愛己

$
0
0
「雖然天地力量並非人力可以左右,但人類若能覺悟,關懷大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般,願意做出改變,要調和天地氣候就沒有困難。」

菲律賓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薇若妮卡(Frances Veronica Victorio)小姐來訪,簡述委員會和慈濟菲律賓分會的合作方向。上人談到,大地眾生仰賴天地而生,地球平安,眾生才能平安。

愛天地如己

慈濟是民間團體,環保是眾多志工自發性的行動,以身作則帶動大眾做好資源回收與分類。上人表示:「有心改善環境,不只說道理、喊口號,更要有實際作為。有人帶動、鼓勵很重要,但改變的關鍵仍在自己。改善大環境要從個人做起,人人力行環保,就能調和環境與氣候。」

上人肯定薇若妮卡小姐年紀輕輕,就願意為大地人群積極奉獻。「用生命為天地、眾生做事,是生命的真價值。要恆持發心,長久力行。人人有心、有力,合和互協,就能凝聚起不可思議的大力量!」

互信駕慈航

22日與醫療志業主管談話,上人談到,當初決心籌建花蓮慈院,既沒資金也缺乏人力,只因看見病人身心煎熬之苦,以一股悲心激發出力量;也因佛法教導生命平等,希望所有生命都受到平等對待。雖然自不量力,但無論如何艱難,建院志向堅定不變。

「有理想,才會有希望;只要方向正確,合和互協,就能達成理想。」上人說,達成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理想,是所有慈濟人盡心盡力付出所成就。有人「磨手皮」賺工資,有人奔走大街小巷勸募愛心。「就算跌倒了,他們也捨不得拍掉身上的沙土,說要帶回來給師父蓋醫院。」

醫院完成後,他們持續投入醫療志工,因為這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大家都把它當成自己的家來照顧。「面對這麼多誠心誠意護持的人,我要虔誠做出讓人看得到、聽得見的品格,才能讓大家無怨無悔、持續付出。」

上人期待大家合和互協,相惜、互信,建立有品格的醫療系統,做出醫療典範。「同在慈濟這艘『慈航』上,慈濟醫療是『六院一家』,要為彼此設想,分秒必爭搶救生命。四大志業是『四大一體』,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相互結合,整體才能穩固運作。」

五十年來慈濟從無到有,靠著大眾點滴捐輸,建醫院、設學校、成立電視臺,實為不可思議;上人指出,成功的關鍵,在於會合了許多人的信心、力量與愛的良能。

「在慈濟,人人有共同的理想──為大愛而付出。要『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借大家的智慧、力量,會合信心與良能,相互信任,合和互協,一起完成不可能的使命。」

【靜思小語】改善天地,從自己做起。

上人開示於12月21~22日《農十一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2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孝子嚴父大隊長 緬懷金剛

$
0
0
「護法金剛,慈誠隊,一、二!一、二!一、二……」二十位慈誠隊昂首闊步,唱著臺中資深慈濟志工李朝森生前最喜歡的〈慈誠隊歌〉,步伐整齊地邁向臺中慈濟民權路舊會所二樓佛堂,李朝森對這棟建築有很深的感情,在這裡舉辦追思會,慈濟法親們也以最虔誠祝福的心,向心目中永遠的大隊長致敬。

李朝森(法號:濟穎)在慈濟前後付出三十一年,於2017年2月10日走完他輝煌燦爛的人間菩薩路,享年七十二歲。2月17日上午,近四百位慈濟法親為他舉辦「道風德香追思會」歡喜送行,其中有專程自雲林、嘉義、彰化、南投、清水、臺北等地的早期慈誠伙伴,甚至遠從泰國而來的法親。

朝山廿一天 為父母祈福

1945年6月出生於臺中大甲的李朝森,在家排行第三,上有二位哥哥,下有三弟二妹。事親至孝的李朝森服兵役時,父親罹患肝病,他向大甲媽祖發願茹素一百二十天,雖然父親後來病情有稍微穩定,但因長年累月操勞,相繼又罹患肺癌、鼻咽癌,而母親也因手腳顫抖,被診斷出有帕金森氏症。

自年輕就已學佛的李朝森,在三十八歲那年,決定以《八大人覺經》中《第八覺知》的「要為大眾生受苦」經文為範,效仿清朝道光年間的虛雲老和尚,虔誠朝山為父母親祈福。他從臺中大甲朝山到臺北的承天禪寺,不但引發當時媒體關注,爭相報導,撼動社會各界,承天禪寺的住持廣欽老和尚,還親自在寺前迎接,引領他進殿燃香、禮佛。

然而,雙親依舊敵不過病魔折磨,雙雙於1986年先後離世。他為求心靈寄託,汲汲追求念佛法門,每逢初一偕妻子高麗雪到慈音寺參加法會,也在那個時候,透過法友引介,前往當時仍未改建的民權路臺中分會舊會所前身「日本宿舍」,聆聽證嚴上人講述《四十二章經》。

上人提到,念佛不是只有口頭念佛,而是念到「身、口、意三業」合一,讓一直為「如何念佛?」困擾已久的李朝森,彷若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後又聽到上人說及,做救濟的工作,是慈悲喜捨之事,但在付出當下,會有所體悟,「做中學,學中覺」就是佛理──「以事顯理」,更撼動李朝森求法若渴的心。

為了深入了解「慈濟」,他將感動化為行動,騎著比雅久機車,從臺中横貫公路經梨山、天祥、太魯閣,找到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靜思精舍,親見上人和出家眾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苦修生活,不僅要籌募花蓮慈濟醫院建院基金,還有每個月農曆二十四日的「慈濟功德會」發放。目睹種種實實在在的修行,李朝森認為:「入人群救度眾生,這才是真正的學佛。」

回到臺中後,他和妻子就隨著資深委員薛淑貞漸漸投入訪視,南至嘉義、雲林,北至苗栗,訪貧膚慰苦難,腳步不停歇。

首任慈誠隊長 勘災賑災親力為

1990年,四十五歲的李朝森,為了全心投入慈濟志業,毅然從服務二十五年的公職退休。適逢中區成立慈誠隊,他在眾人擁護聲中,接下第一任中區慈誠隊長,舉凡布置、機動、交通、安全等勤務,慈誠和委員彼此互補協助,辦過一樁又一樁的活動。

擔任隊長期間,李朝森事事以身作則。為了維持慈誠隊形象,他律己甚嚴,服儀舉止都先從自己做起,進而要求慈誠們守「戒律」。曾經有一位男眾蓄著鬍子想要加入慈誠隊,李朝森要他一定把鬍子剃了才能加入,前前後後溝通了三次,後來這位男眾終究把鬍子剃了,如願加入慈誠隊。

當年的彰化分隊長林石說:「我們分成八個小隊,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當時他帶領我們每週三精進共修禮拜《法華經序》,教我們誦經腔調,如果有不夠清楚的地方,他還會再回花蓮精舍請示。」

「是啊!尤其是我,根本都不會誦經腔調,都是李師兄一手教我的!」大里的余吉松很激動地說。而之後也接任慈誠隊長的洪武正也說:「他當初真的很嚴,對我又特別地嚴格教導,是愛之深、責之切。」

李朝森帶領中區慈誠隊上山下海,勘災、賑災、發放,走過道格、賀柏、敏督利、桃芝、納莉風災和九二一地震。尤其1990年八月中的道格颱風,造成臺灣南部、東南部及中部山區豪雨,公路多處坍方,橋樑毀損。南投縣仁愛鄉「翠巒部落」,也嚴重受創,參與救災的李朝森,和志工們在飛鷹及駱駝車隊支援下,出動二十八輛登山車,分兩組前往勘災。

當時山區電信中斷,災民生活與住處陷入窘境,上人決定為災民發放和建屋,安生兼安身。李朝森全力投入,協同志工們多次與南投縣政府開會,在當年林源朗縣長協助下,為翠巒部落建屋三十一棟,規模完整,工程浩大,全棟採用鋼板建材,雙併式兩層樓,兼具防震、防颱、防腐蝕,以適應高山氣候等特色,這也是慈濟在臺灣建設的首座慈濟村。

緬懷革命戰友 泰北法親來追思

李朝森在1994年卸下慈誠中隊長後,仍以慈濟事優先,隔年十一月即遠赴地理環境惡劣的泰北地區,參與「泰北扶困三年計畫」,進行慈善濟助、住屋改建和農業輔導等重點援助。每個月來回臺灣與泰國間,一去就是十多天或二十幾天,回臺都先到花蓮跟上人報告進度,才回臺中和家人團聚。

在今日的追思會上,與他一起在泰北共事的志工梁安順和泰國的陳世忠,也來參加追思會。梁安順說:「我們當初三人,只有李師兄有建築背景,而且他處事細膩、有耐心、又鉅細靡遺作文書紀錄,將泰北扶困足跡,整理得很完整,保存很重要的史料。」

李朝森有慈善訪視的經驗,懂得如何與老兵互動,教他們念佛,安住在異國漂泊的無助心靈。梁安順說:「十九年後,我們又回到泰國,當地的鄉親還問我:『怎麼沒有看到李師兄!』可見鄉親有多感念他!」

老來病多 念念不忘慈濟事

1999年,臺灣經歷九二一強震災難,李朝森和妻子高麗雪二人更是馬不停蹄,進入災區膚慰災民、煮熱食、援建大愛屋、為希望工程鋪連鎖磚等勤務。「印象中,我們小時候很少看到父母在家,都是在做慈濟,有時候甚至好幾天都不在家,去救災。」女兒李思慧回憶當年,媽媽都會將飯菜準備好,教哥哥加熱來吃;兄妹乖巧懂事,彼此照應,也讓父母很安心做慈濟。

夫妻二人攜手走過三十幾個寒暑的慈濟路,直至晚年李朝森身體不適,仍念念不忘慈濟事。想到上人肩負蒼生擔子之重,李朝森常自嘆,而拿出本本做慈濟的舊照片和記事本,默默掉淚。在今年農曆年過後,李朝森住進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彌留期間還說:「趕快把麥克風遞給上人,上人要開示了!」

李朝森除了心心念念慈濟事,也掛心家中大小。高麗雪面露不捨地說:「我知道,我家師兄最放心不下的,是我。」夫妻結縭近五十年,當李朝森知道自己的身體已不可逆轉時,她知道,丈夫對她有無盡的牽掛。

這「牽掛」從結婚的那一刻開始,一向處事細心謹慎的李朝森,就對她呵護有加,不管是生活上或家裡大小事情,都考慮得非常周詳,就連他年輕學佛、進入慈濟,也牽著高麗雪的手,一起同進同出。早期在高麗雪擔任第七組組長時,李朝森更是經常耳提面命,提醒她事情該如何做,或辦活動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才會圓滿。

「就連他身後事,他自己也都想得很仔細,每個步驟,都想好了。」為了讓丈夫能夠走得安心,高麗雪強忍心中悲慟,在李朝森彌留時安他的心說:「我有慈濟人陪,有慈濟事可以做,你不用擔心。」

父子之情漸升溫 父親典範在心頭

李朝森處事嚴謹,即使對待子女也是一般。慈濟護專畢業,目前在大林慈濟醫院斗六分院上班的女兒李思慧就說:「爸爸對子女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幾點出門?幾點回到家?出門做什麼,和誰在一起,一點一滴都要交代清楚。」

有一次她晚回,怕父親責罵,就撒了一個小謊,被父親識破,還被罰跪算盤。對於此事,父親早已忘了,長大後的李思慧,一次無意間提及,李朝森還慎重地向女兒道歉。

一向嚴謹自持的父親,與子女間的相處,漸漸升溫,李朝森慢慢會與子女談內心話。三個孩子長大後更能體會父母親都是在做幫助別人的事情,心中除了支持,還有一分光榮。

自稱最讓父母親操心的長子李昀浩說,因為從小接受父親一板一眼的教育,上臺北唸大學後,不在父親眼皮底下生活,變得有點「反叛的外放」,但還是會利用暑假期間,隨著父親帶「慈濟列車」。

李昀浩提到:「父親為了張羅幾百張火車票,常常半夜二、三點開車到臺北火車站買票,卻不曾聽他喊過一聲『累』,我真的很感佩他做慈濟的堅持和毅力。」李昀浩在父親彌留時,於他耳邊呢喃說:「感謝你這一輩子當我們的父親!我將來也會努力向慈濟路邁進,學習您做慈濟的精神。」

「雲開了,是時候了,落葉飄,時節轉換,生命是河,緩緩的流向遠方,潮來潮往,盼望飛翔在藍天上,風起雲散,人生無常……」〈因緣〉音樂響起,眾人不捨淚崩,李朝森匆匆人生路,已畫下句點。【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麗雲、魏玉縣 臺中市報導 2017/02/17)

菩薩友朋 瀟脫德範

$
0
0
【證嚴上人2月20日志工早會開示】
「能天天道個早安是真好啊!每一天有回顧的景像那也真好,悲歡離合啊!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寫大藏經,這都是需要用心、用愛去付出。要有決心,沒有決心做不到,要這樣一連串地定下心來做一件事,那不簡單啊!」

常年紀錄留善史 生命法則示無常

二十多年來長住精舍,專責擔任證嚴上人影像記錄、被暱稱為「小陳」的攝影師陳友朋居士,昨日(2/19)上午突然因心臟不適送醫不治而往生;對於早已習慣「小陳」固定隨侍在上人身旁記錄的眾人來說,面對這般無常瞬間,莫不感到無比地震撼與不捨。證嚴上人在今日志工早會一開始,亦哽咽地思念,與「小陳」這位弟子互動、過往的種種景像……

「每一天這個時候,我應該要看到的是有一個很執著,每一次我跟他的對話,只是很簡單,『小陳!』他看一下趕快動作移開,這都是我對他最常有的對話,他的動作、我的聲音差不多都這樣子。因為他很執著敬業在他的工作裡,有的時候鏡頭會一直、一直推到很面前,那我就會說:『小陳……』那他就會趕快移開。在很好的畫面裡,看到人家在入經藏手語,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總是要走入在群中,我也會:『小陳……』他就趕快移開,這都是我跟他的聲音跟動作。」

在眾人眼中,數十年常隨上人的陳居士總是活力十足、專業而熱情。

「他就是這樣的,平常無病無痛,從來沒有聽過他有感冒,也從來沒有聽過他有病痛。可是昨天,我一直在開會,我也什麼都不知(陳居士身體變化),到了中午,林(欣榮)院長進來,我說:『喔!快要吃飯了。』我還什麼都不知。」

由於顧念師徒情深,眾人仍不忍在上人用餐前告知「小陳」往生的訊息。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特地來到精舍,待餐後才作說明。而上人看見了林院長躊躇,也感覺有些異狀,再三追問……

「他(林欣榮院長)說:『我想要跟師父講話。』『好!你在這裡說。』他就說:『我們邊走邊說。』『你在這裡跟我講,早上是什麼事情?』他說:『小陳……』我說:『小陳怎樣了?』他就慢慢地提,我真的反應不過來!」

無常倏忽而至,巡眼景物依舊的角落,熟悉的身影卻已然不在。上人提及昨日上午的變化,不禁慨然。

「早上我踏上階梯,一大早天未亮,雖然我沒有看到他(陳友朋居士))坐下來,還心裡在想怎麼沒有看到他,裡面的人跟我說,『有啦!他是後面才進來的。』總而言之,每一天的早晨,只要他沒有回去(休假),都是一大早就會見到他。但是,昨天也不以為意,因為他常常有假就會回去(家中),我以為他又休假了。後來,(中午)吃飽飯後,我說:『你(林欣榮院長)怎麼來的時候沒有說?』他說:『我就要等師父吃飽後再說,我怕你吃不下。』」

有情世界總堪忍 止於所願呈安詳

慈濟世界中,眾人所熟知的「小陳」一向是瀟灑自在,也是待人無私而坦蕩正直,所以法親們乍聞訊息都難以置信,紛紛寫下祝福與追思。

「人總有情啊!剛剛我們看到畫面,常住師父們給我這幾句語,有人寫給小陳的,就是『人生最後一刻要在精舍』,這是他小陳曾經這樣說:『人生最後一刻要在精舍。』一大早我要到餐廳,(慈濟委員)靜淇說,『唉!小陳很有福,我很羨慕他!』這往生得其所,而且那樣地安詳,坐在椅子上,很安詳,都沒有聽到他怎麼樣,我們都不知道……」

痛惜弟子,上人哽咽祝福:「總而言之,這樣快速而且安然無痛,我不知道他到底什麼功德,能讓他……而且昨天已經很多人,全臺昨天都在共修,聽說大家都為他而祝福,為他分享,這是昨天晚上我聽說,國內外很多人都聽到他的訊息,都有這樣的關懷人間,共修的好幾個、好幾個道場都一直為他祝福。」

上人讚歎,陳友朋居士心地灑脫無牽掛。「的確,人生無常,總是人間本來就是這麼簡單,生活只是在呼吸間,什麼事情都沒有牽掛,他一生無牽掛,什麼事都無牽掛,他就這樣安然地在椅子坐著,那就去了。人生啊!生活可以這樣地簡單,可以這樣地無牽掛地,還有什麼需要計較呢?我們要真正要好好為人生的來去,把真理放在心裡。」

直誠執影觀天下 提攜後進心灑脫

這幾年來,一直跟隨著陳友朋居士學習影視記錄,現在就讀慈濟中學國中部一年級的葉承恩,也在昨天全程陪伴在陳居士身旁,為自己最親近的老師,留下最後的身影。

「他的小徒弟據說昨天整天都很勇敢,他跟他的感情比父子更親,他從小,幼稚園的時候就是他這樣帶著,每次只要孩子有假,都是在他的身邊,這都是感情很好。這孩子據說昨天表現得很冷靜,而且整天都把誰來跟他說話,誰來為他助念,這過程他從頭到尾都是這樣地錄,可能我們現在看到的畫面也是孩子他所錄的。」

而在記錄上人度化人間點滴過程中,「小陳」也為自己留下人文真善美的典範。

「總而言之,人世間,為人間而寫歷史,他的歷史就是那樣地簡單,而且留下的歷史很精要的、很精美的。總是人生就這樣地過去,很不捨!但是我也應該跟小陳說:『灑脫!』他那麼灑脫,我們也應該要解脫,真正地彼此之間,事項那樣地無牽掛,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無牽掛地灑脫,無病痛就走了。的確,他是最後一刻,如他的心願。」

生命長度終有限 留德懿行嘉後人

人世間苦難偏多,娑婆世界亦是堪忍事多,上人收攝傷感,宏觀天下,仍是看到四大不調,要為天下的苦難去付出。2月11日菲律賓的民答那峨島北方亦發生規模六點七的地震,迄今已有七人往生,上百人受傷,菲律賓慈濟人想盡辦法先搭飛機,再改搭公車一段段地接駁前往勘災。

「人間菩薩,哪裡有災難,菩薩想盡辦法要如何去救災,去膚慰,他們在進行中,地震之後又下雨,這實在是很不方便走的,蠻坎坷的路,他們都要這樣走過去!」

又如在馬來西亞有一位八十多歲的慈濟照顧戶陳亞妹,因為感念慈濟人多年來的照顧,現今年紀已大,願意找律師定生前契約,未來往生後願意將自己居住的房屋捐獻給慈善或教育志業,從事善行。

「雖然她的身邊沒有兒女,但是她有這一群比親人更親,比親人更愛她的人。她無遺憾啊!孤老也可以快樂無牽掛地生活。」

上人勉勵大眾:「很感恩!這都是天下有愛的溫暖,這溫暖來自於心。總而言之,這種溫馨的人生也是人做出來的,我們人生的價值總是這樣付出,人與人之間,這樣和平、愛的相處,這才是我們要的人間生活。真的感恩,感恩所有慈濟人願意這樣付出。」

救將不空口白話 實地演練

$
0
0
慈濟基金會在北中南巡迴舉行的「救將,防救災科學營」,號召全國對參與社會公共議題、永續發展、氣候環境變遷及防救災議題有使命的青年站出來。第一場在二月上旬已於高雄圓滿落幕,接著第二場2月17日至19日就在臺北新店舉行,預計24日至26日移師至臺中舉行。


臺北場「救將,防救災科學營」的「實境體驗」課程,特別選在新店烏來龜山營地進行,那是當時蘇迪勒颱風發生災難的第一現場,以讓學員們現場模擬當時救災的情況,學習如何搭設簡易屋、架設電源和取得水源等……一切都從無到有,大家互助合作想盡辦法完成任務,而營隊幕後的浩大工程,則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志工,全力支持著。

模擬避難情境 合力親手完成

營地裡什麼都沒有,學員們一切從零開始,從乾淨水、電力來源的取得及物資要怎麼分配、控管等……都是一項大工程,而這些都是課程中的一環。

當災難來臨時,後勤的準備工作相當多。學員共分成九組功能,包括安管場控、住屋場佈、綠能照明、供水保暖……大家透過親自參與,學習自己搭設組合屋、帳棚;布置場地、安排動線;也要找尋水源和裝置電力,全都需要靠大家一起分工合作。

「其實整個太陽能電燈的組裝,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實在太重了。」學員葉偉倫分配在「綠能照明組」,和組員一起動手做後,有感而發。

「你們需要幾個保溫茶筒?」有多次賑災經驗的隊輔葉智文,在「物資管理」忙著協助分配物資,也傳承學員經驗。他說:「營隊這樣的安排非常好,長輩有他們的經驗值,我們年輕一輩非常有熱情,也非常有活力;這樣的互動和合作,我非常喜歡。」

設備妥善安置 準備工程浩大

因應這次營隊的特殊性,慈濟基金會同仁於去年(2016年)十二月,即與北區慈濟急難救助隊、志工團隊密切的協商及進行場勘,就是要讓營隊「實境體驗」課程所需的救災設備能妥善的安置,包括淨水船、行動廚房、簡易屋組、太陽能燈組、ATV全地形車等……。

其中六臺的ATV全地形車,它的功能性超強,適合行駛在高低不平、蜿蜒崎嶇的道路,只要水位不高都可以涉水而過。當災難來臨,後勤的物資補給十分重要,ATV全地形車機動性強,符合緊急救災運輸物資的需要,在實境體驗裡正好派上用場。

營隊展開的第一天,2月17日早上,六十多位慈濟志工分別調配了拖吊車、環保車、大貨車共計十三輛,所有車輛承載著所有設備的龐大體積與重量,浩浩蕩蕩來到「新北市童訓中心龜山營地」。

重回第一現場 體會救災情景

「實境體驗」課程的設計,特別安排學員至戶外體驗營區實境參與,而選擇「新北市童訓中心龜山營地」有其特別意義。慈濟基金會柳宗言提及,於2015年8月8日蘇迪勒颱風登陸東臺灣,強風豪雨在新北市新店、烏來、三峽區造成災情,烏來全區受災嚴重,對外交通完全中斷,宛如孤島。



在道路搶通後,慈濟志工勘災並發動協助清理災區環境;位於山區的龜山國小滿佈泥濘,淤泥堆了一層樓高,當時有大批志工來協助恢復校園,因此學校和慈濟結下一分善緣。所以「救將,防救災科學營」課程即規畫重回到第一現場,讓學員體會當時救災的情景。

風災後的水質十分混濁,根本無法飲用;有救災豐富經驗的北區急難救助隊志工嚴聖炎分享:「水是救命之源,先找到淨水處,如何蓄水、儲水及過濾都是首要之務。」慈悲科技團隊研發的RO逆滲透淨水船,就成了救災現場的一大利器。而這次營區烹煮食物的用水,也將全程運用淨水船設備,讓學員實際體驗科技來自慈悲,及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

名符其實救將 因應防災救災

課程安排中,關於最重要的民生問題,基金會林玲如說:「為了讓學員有機會體驗救災生活,讓他們學習運用行動廚房,以最簡易的方式烹煮餐點。」而住的部份,則讓學員親自搭設帳蓬及簡易屋,模擬災害現場發生的情境。

營隊準備的前置工程非常繁瑣浩大,志工們卻進行得井然有序,用慎重虔誠的心來完成準備工作,不論是交通、設備組裝、福慧床及相關物資的運送,都一一到位。

志工除了希望透過不一樣的營隊,讓更多年輕人對防災、救災、減災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因應;也期待在團隊的用心規畫下,能讓21世紀的年輕人,在富有創意與開放學習的氛圍中,經由每一組的實務摸擬及操作,善盡職責,發揮功能,成為名符其實的救將。【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胡淑惠、林沛慈 新北市報導 2017/02/17)

小女孩撐家 十六年來不苦

$
0
0
如果一個家庭裡的成員都是老者與傷者、病者,家人之間的感情若是不夠堅定,就無法團聚在一起。而慈濟志工十六年來不間斷的關懷,也成了這一家人最大的精神支柱。

一家人雖傷老殘 有愛不分離

澎湖有一位林先生,受傷前從事建築工作,十六年前因為意外,從三層樓高的建築工地高處墜落,導致全身癱瘓,從那時候起,澎湖慈濟志工開始來到林先生的家中關懷,並陪伴家中的每個人。

除了林先生意外造成的癱瘓,林太太年輕時也因為生產曾傷到脊椎,這幾年在慈濟志工的幫助下,曾為她安排到慈濟醫院接受三次的手術治療。雖然林先生一家人老老小小、傷者病者,所造成的經濟負擔頗重,不過林先生的三女兒小蓉(化名),卻是孝順地承擔起一切。

為了維持家計,林先生的三女兒小蓉十六年前一夜長大。不只兼差兩份工作,下班回到家中還要照顧祖父母與父母親,但是小蓉沒有怨言,只有感恩。而林先生也總是逢人就說:「我說我女兒很孝順,所以我感恩我女兒。」

在小蓉的心裡,她覺得如果自己這樣的家庭,在過去的年代,可能很多夫妻都撐不過兩、三年就會各自分開,妻子一定不管這樣癱瘓的丈夫,以及不理自己的孩子了。小蓉說:「可是媽媽還是一直堅持下去,我就覺得還滿偉大的。而慈濟師姑師伯從爸爸發生事情第一年到現在,已經十六年快十七年,關心也都沒有間斷。」

最大的心境轉變 讓家人和樂

陪伴多年的慈濟志工許罔市表示,小蓉雖然今年(2017年)才二十八歲,但是她從十幾歲起就開始承擔起這個家庭的重擔。面對無常,林先生的家庭成員能夠勇於承擔這一切,其實與林先生的心境大有關係。

剛開始,林先生因為身體的癱瘓,心情也隨之受影響,常常對家人發脾氣。但是慢慢地林先生開始轉變心境,覺得自己已經因為癱瘓連累孩子,還要家人一起來照顧自己,於是林先生心情也放開了,他說:「順其自然,其實大部分是上人的開示引導我啦!」

躺在病床上的林先生,因為收看大愛電視臺,透過大愛臺的紀錄看見全世界,對他來說,心不再封閉,一家人也因此心寬念純,很早就婉拒慈濟的補助金,一家人靠自己的力量,相互扶持。

不過,林先生一家人還是很歡喜慈濟志工的到訪,同時也感恩志工們十六年來每個月的關懷,時時關心一家人的近況。尤其最近志工們更是為林先生在床前加裝一盞燈,讓喜愛閱讀證嚴上人著作的他,視野不只因燈光而更為明亮,心境也能隨之而寬闊。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人文真善美 澎湖報導 2017/01/14)

媒體人交流 報導美善有責

$
0
0
午後濃濃的茶香味薰陶著人文志業中心的二樓展覽館,十八位馬來西亞媒體人透過參訪,與人文志業中心的主管緊密交流,互相吸取經驗,期待共同將善與愛帶給全世界的受眾。

媒體的責任 報導社會美善

慈濟馬來西亞分會一直以來與馬來西亞各大媒體保持良好的互動,透過當地實業家的主動安排,邀請馬來西亞平面媒體組成一行十八人的編輯團,來到臺灣慈濟的發源地參訪,從內湖環保教育站到人文志業中心,讓編輯團的來賓從實際接觸與互動中,更深入地了解慈濟。

人文志業中心副執行長兼大愛臺總監葉樹姍帶領平面總監、製作中心、節目部等部門主管,接待這群馬來西亞編輯團隊的來訪。透過觀賞三十分鐘的慈濟簡介,深刻了解慈濟的四大志業及八大腳印。葉樹姍表示,在場的主管原來都在臺灣的主流媒體任職,現在都在為「報真導正」的媒體清流而奮鬥,也希望大家為淨化人心而努力。

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鄭丁賢,不但是馬來西亞時事評論員,同時還以筆名馬荷加尼撰寫專欄,作品曾多次獲得馬來西亞國內的評論及新聞獎項。對於人文志業中心的參訪,他表示,媒體不只是要報導一些社會上不幸的事件,其實作為媒體人也要更用心地去發掘,報導社會中更多正面的人事物。

參訪中看見 多一分的思維


就如稍早一行人也拿著相機、筆記本來到內湖環保站參訪,在環保站內可見這些群馬來西亞媒體人個個認真抄著筆記,詳實記錄,因為使用寶特瓶製成的賑災毛毯,對他們來說是相當新奇的。

馬來西亞風采雜誌記者楊昌奕表示,這種再循環的東西是個議題,可以讓媒體去多加關注與報導,讓民眾認知環保再製的循環可能性。

尤其是在災區都能看見的組合屋,更讓這群媒體人透過參訪,不只了解它的功能,還更觀察到慈濟人的用心。星洲日報記者廖德來覺得,往往去到災區的時候都覺得是一片荒涼,可是慈濟就是比別人的救災再多一分思維,例如組合屋的外面,透過這些寶特瓶與當地的植物做裝置,這樣的用心,讓廖德來感覺這一種做法確實能夠為當地災民帶來希望。

這次陪同參訪的李益輝是馬來西亞的實業家,他希望透過這一次的媒體團參訪,能夠將關於慈濟環保與人文的這一面,透過媒體人實際的接觸和交流,讓他們知道慈濟不只是個佛教團體而已,也透過他們的報導,能讓更多人看見這個社會的美善。

(文:葛傳富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7/02/19)

大愛膚傷 各團體虔誠追悼

$
0
0
國道五號發生交通事故的第七天(2/19),罹難者追悼會於臺北市立殯儀館二館(簡稱二殯)舉行。一早,很多家屬前來參加家祭,許多佛教及社福團體以「人苦我悲,人傷我痛」的本懷,以虔誠恭敬的心參加公祭。

齊聲唱誦佛號 祝福往生淨土

早上九點,法鼓山志工穿著莊嚴海青誦經念佛,慈濟志工聚集一百多人穿著整齊莊嚴的旗袍,隨著法鼓山的帶領,齊聲唱誦〈大愛無邊〉,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祝福罹難者往生淨土。

「今天是國道五號交通事故罹難者追悼會,我們跟法鼓山一起來誦經,祝福罹難者。」志工黃秋良沉重地表示。追悼會後,為十二位罹難者進行火化,而在天氣轉好的情況下,有著志工們的相伴,家屬的情緒也平靜許多。

無常到來,家屬都很無奈、傷心,陪伴在旁的志工,任誰都很不捨。第一次參與急難救助的慈濟志工余文清,從事故發生第二天(2/14)凌晨就來到二殯關懷家屬。余文清不捨地說:「我們跟很多家屬在二殯互動時,都有了感情,現在再來送他們最後一程。」

宗教團體動員 共體家屬傷慟

志工車書嫚自交通事故發生後,14日凌晨一點七分接到啟動關懷的訊息後,立即和幾位志工連夜到二殯陪伴家屬,展開助念與家屬關懷行動。待天亮後,慈濟動員各社區志工,設置靈堂及分梯次連續助念,同時間也安排志工在家屬休息室裡,膚慰罹難者家屬。

「在這八天期間,佛教團體佛光山、法鼓山也都動員志工來一起助念誦經。」車書嫚感動地表示,大家共體家屬的傷慟,不捨罹難者受難。法鼓山及慈濟等佛教團體,佛佛道同,不分彼此,同一場合、同一時間一起助念,並由法鼓山志工帶領兩個志工團體共同迴向。

參加追悼會的公祭團體相當多,眾人誠心關懷著家屬,也虔心禮送罹難者最後一程。人生無常無法擋,但無量無邊的大愛能撫平傷痛。追悼會這天天空晴朗,陽光普照,一股充滿愛的陽光帶給家屬溫暖的感覺,也祝福這股溫暖,能將悲痛化為一分堅強的力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江孟倩 臺北報導2017/02/19)

校舍幾全毀 承諾陪伴重建

$
0
0
菲律賓南部蘇里高省發生芮氏規模6.7強震,造成至少六人死亡,二百零二人受傷,首府蘇里高市受災最為嚴重。鄰近的宿霧、保和、三寶顏和納卯慈濟志工組成勘災團前往勘災,同時也特別關心學校受損的情況,予以協助。

震後亟需援助 組勘災團深入災區

2月10日晚間十點三分菲律賓發生強震,由於是深度十公里的淺層地震,搖晃甚為厲害,居民們當晚嚇得驚慌失措,緊急逃出屋外,有一千多戶災民受到影響,其中以首府蘇里高市受創最為嚴重,就有八百多戶家庭受災。

強震後,一千零三十四棟房屋毀損,十二間學校、五條道路和六座橋梁受損,甚至蘇里高機場也因地震導致跑道出現三百米的龜裂,因而被迫關閉。2月16日,來自宿霧、保和、三寶顏和納卯的慈濟志工組成勘災團,關心災民的受災情況;志工有人搭船、有人搭飛機,在Butuan會合後再轉搭乘公路車,想盡辦法走進嚴重災區蘇里高市。

志工第一站首先來到救難指揮中心了解狀況。志工看到政府提供的物資已經陸續送達,且民眾也開始重建家園,但大家的心情依舊不安。蘇里高省長馬杜卡斯說:「大家仍然很驚嚇,所以我們把居民都集合在這裡,也為大家報告現況。」

菲律賓慈濟志工楊偉順感受到災民不安的神情,他說:「我們看到恐懼仍然存在,且整天都在下雨,居民還是睡在屋子外,甚至有些是沒有帳篷的。我們可以發放毛毯,現在天氣很冷很溼,毯子很重要也很實用。」

教育絕不能斷 允諾陪伴學校重建

除了首府蘇里高市,聖法蘭斯克市受災也很嚴重,志工們來到市區勘察學校受損的情形。當來到私立聖尼古拉高中時,志工驚覺到校舍幾乎全毀,這一所創立於1964年的私立學校,擁有六百多位學生,是當地重要的一所高中。

聖尼古拉高中校長畢諾恩正急著安排學生能上課的教室,但她也害怕地震會再發生。「我們仍然很感謝地震是在晚上發生,而不是孩子們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否則我們會有更多的傷亡。」校長欣慰地表示。

話才剛說完,又即刻發生餘震,畢諾恩校長立刻落淚。志工安撫校長的心情,也允諾校園的重建,慈濟將會一路陪伴。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黃怡玲、亞關 菲律賓報導 2017/02/20)

真理妙法 道正傳實

$
0
0
【證嚴上人2月21日志工早會開示】
「看到巴西亞馬遜的雨林,有看到許多好像幾千年,發現到有巨石的陣容,排得好像在一個很古老的、可以考古的,這都很大很大的石頭。晨語,早上也說『無古無今』,要算是古嗎?到底多久多久以前的時間算來的古?真的實在是很難計算。」

2月21日的志工早會中來了一群特殊的來賓,他們是遠從馬來西亞到訪的媒體主管,證嚴上人歡迎他們來到慈濟交流,也提到媒體報真導正的良能,把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無遠弗屆地傳達給眾人。

天文曆法度量精 古國文明智慧高


新聞報導,由於巴西熱帶雨林大規模地被砍伐後,意外地讓考古團隊在阿克里州發現了四百五十個人類活動遺址,專家推估至少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上人慨歎,「時間,是沒有盡頭也沒有開頭,時間長河難以計算。」

在沒有歷史文獻留存與記載的地域裡,暫無法精確考證的年代中,留在荒煙蔓草中的建築遺跡,顯露了人類曾經在此活動。

「看到古時代的,雖然還有足跡,但是都已經不知道人類遺棄它有多久了?時間可以留下了歷史,類似這樣的,我們也說起了馬丘比丘,祕魯這國家有這樣地方,的確也不可思議——在那樣山上,到底這麼巨大的石頭,如何切、如何割、如何運到了那樣交通很不方便的地方,去建築了這樣的建築物,到底怎麼做到的?」

南美洲已經消失的印加帝國曾經有過極度輝煌的文明與社會制度,現存於秘魯境內的「馬丘比丘」遺址中,有一座神廟似乎也有計算天文與推算曆法的功能,每年冬至,陽光就會從正方的窗戶投入,讓人們能夠推算季節,決定耕作的日期。

「我們現在的人都很自豪,現在比古人有智慧,是嗎?古建築物有很多很多歎為觀止的;現代我們的科技那麼發達,很多的工具都可以怎麼做就怎麼做,過去完全是手工,或者是古時代也是那麼文明發達嗎?時間長河真不知,古人如何完成了他們這樣的作品,這都是很難。」

娑婆眾生性剛強 傳法維倫淨人心

上人讚歎古人的智慧與文明結晶,歷經時間長河的淘洗也不曾褪色;而在大空間中所蘊藏的妙法,佛陀早已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宣說,也能被現代科學所驗證。


「雜誌裡,也看到了太陽系的星球裡,水星、火星等等,還有土、木星。總而言之,地球公轉一次,(繞行太陽)一周是三百六十五天;但是水星也是轉一周,才八十八天,這就是在科學證明了,佛學曾經提過了『他方世界』,很多很多的他方世界;同時佛陀也說,他方世界的時間跟娑婆世界不一樣,的確是不一樣。」

佛教經典記載,佛陀常在各空間往來說法,但願眾生能領受大道,解脫煩惱無明所造作的業力;然而,娑婆世界,眾生剛強,傳法甚難。

「早上晨語也提到,佛陀期待眾生把真理妙法要傳,要把人倫道德在人人間互相傳授,但是好像很困難——儘管是有人願意傳(佛法),但是表達出了在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難伏。」

上人續道,「沒錯啊!現在這個人生,這個時代,佛陀說五濁惡世。不管是煩惱無明,人世間現在的生命、疾病,還有大空間的氣候極端,還有人心不調,人禍偏多,這都是在佛陀所說的五濁惡世,越來人的心態越難調伏,的確很需要把好的訊息,好好地傳出去,淨化人心,讓人人把生活調適好,不要這種生活的無度,沒有節制的。」

同舟共濟心調和 報真導正拔苦難

天災人禍偏多的時代裡,更需要人心調和,同舟共濟。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於2月11日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距離較近的菲律賓三寶顏、宿務、納卯與保和島四地慈濟志工展開勘災工作。

「總是很艱鉅、很困難,也走到這一個地方開始去勘災,也開始在籌備著如何去救災的方向。他們看到了學校的毀,所以我們也是要(評估)如何來幫助這學校。當他們在介紹時,突然間也是有一個地震,餘震,還是震得他們也嚇了,這種餘震還沒有停,慈濟人已經腳踏在這一個土地了,這都是愛的能量。」

值此天下災難偏多之際,慈濟人以愛的行動深入災區,就是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來寫歷史。

「人世間災難偏多,報導一些有苦難的地方,需要訊息出來,我們才能知道方向,去集、動員人,比較靠近的,說是靠近,有的地方都很遠,但是起碼比較靠近一點,他們就會動員就近的地方來會合。這都是要報導,訊息沒有出來,苦難人就無法得救,正面的報導很重要。」

珍惜物命導風氣 媒體有責倡節約

面對著馬來西亞前來的媒體主管們,上人細說正向報導對時代的必要,在於能淨化人心,調和社會氛圍。尤其媒體善盡傳播責任,讓更多人體會環保的重要,還能倡導節約風氣。

「我們能好好地來為天地之間與人間的苦難,都能兼顧到如何疼惜大地,環保要提倡,提倡愛惜物命,讓物能用久一點,我們不要厭舊迎新——(人)都是要趕得上時髦,總是舊的就很快就拋棄掉。」

上人舉慈濟志工珍惜物命,即便是舊衣也小心珍惜,不輕易丟棄。

「人人假如能珍惜,這一些堪穿的、堪用的東西,就還是(留)在自己的家裡(使用)——當初你那麼愛它,花錢把它買回來,要珍惜它、愛它、用它,就不要這麼快丟掉。這也實在是人心一定要淨化,看到天災這麼多,四大的不調和,一定要把人心淨化才能消弭災難。無常人生,我們不要再執迷。」

照顧家人無怨尤 好事遍傳築希望

人常執迷於物質的有與無,汲汲營營於名利,卻又不珍惜所有。上人提及臺灣澎湖慈濟志工所輔導、陪伴的林姓少女一家人,儘管命運多舛,一家人總能坦然面對困境,相互扶持。

「像澎湖的那一位孩子,十幾歲,爸爸從樓上建築物掉下來,他是建築工人;媽媽的也曾經中風過,還有阿公、阿嬤,一家四口,這個十幾歲的孩子就開始承擔這個家庭。慈濟(志工)真的很感動,一直陪伴這個家熬過來。」

上人讚歎林姓少女面對困境,除了照顧家人,心態上也是無怨無悔。

「真的是也是有這麼好的孩子,不是完全都是剛強難調伏。她毫無怨言,都感恩父母,感恩媽媽,要不是媽媽還願意留住,要不然上面有阿公、阿嬤;公公婆婆,先生都這樣(受傷),可能換個別人就跑掉了,她感恩媽媽願意留下來,也感恩爸爸那麼辛苦工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她都培養她的感恩心。」

受傷後的林先生儘管行動不便,在收視大愛電視臺之後,知道自己仍能有付出的能力,也發心帶動朋友,向他們勸募愛心。

「他雖然躺在床上,慈濟人都照顧他,他還要當委員,他也拿簿子,有人來看他,他都會躺在床上,他也要向著朋友勸募;他眼睛所看的是大愛臺,雖然躺在床上,大愛臺陪伴著他,這都是正面人生,不是沒有,所以我們真正的要多用心來體會天下的苦難人。」

面對著遠來的媒體主管,上人殷切期盼清流要更廣為傳播。「好吧!報真導正,看到了這麼多很有正義,要為天下說真實話,報真導正。這都是佛陀需要,好話正確傳說,真理也要正面傳法,這都是淨化人心,世間才有希望。」

長壽的祝福 荷蘭精緻愛灑

$
0
0
春節才剛過,荷蘭慈濟志工也開始上工,特地遠從鹿特丹和烏特列來到南部荷華老人住宅,協助舉辦健康講座。現場不只提供翻譯,同時還帶來茶水點心,溫馨的講座讓人捨不得太早離開。

新春開工 跨區支援陪伴長者

荷蘭南部地區的荷華老人住宅,住戶普遍都是年紀較大和行動不便的長者。趁著新春之際,2月6日這天,荷蘭慈濟志工再度遠從鹿特丹和烏特列之來支援荷華老人住宅的健康講座,大家提早集合來準備佈置場地,搭設投影設備,南部志工張慧娜、廖堅蘭和曼麗準備了好吃的年節茶點,鹿特丹志工李盈女也帶來自己做的雜糧健康鬆餅來共襄盛舉。

節目一開始志工們來到臺前,大家歡喜地來向長者拜年,感恩長者們願意接受志工的到訪以及分享,讓志工在新的一年開始有機會為大家服務。為了讓長者們期待今天的講座內容,志工吳芬淑特地先為大家介紹了今天的節目內容,介紹完畢便為大家放映開場影片。

志工們貼心的為長者們準備了《證嚴上人說故事》裡的〈長壽的祝福〉,一旁的翻譯志工廖堅蘭仔細地的為長者們將影片內容翻譯成廣東話,同時也在影片結束後,告訴長者們該如何虔誠的植福;更因應新春活動,廖堅蘭還幫忙邀約大家一起参加3月5日在鹿特丹的新春祝福會,並預告當日活動內容將有:竹筒回娘家和受領上人的福慧紅包等等豐富的節目安排。

接著為帶動氣氛,志工們特地安排了帶動,為長者們帶來保健功練習,只見現場的大家努力跟著「三分鐘護一生」影片中的動作,在影片教學老師的帶動下專心學習保養氣功的動作練習。

就在大家忙著運動的同時,現場來了一個貴賓,原來是住在附近的中西醫生藍彩鑾,她第一次到荷華老人住宅來參加活動,藍彩鑾醫生先向大家自我介紹,並表示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慈濟,讓她覺得有時間也願意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希望有機會能和大家分享她的專業知識。

時間飛逝 茶敘談天彼此交流


保健功練習結束後,大家緩和情緒,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糖尿病與保健。人醫會康惠晴醫生以簡單易懂的圖片為大家進行說明,讓現場的長者和志工們都非常專注地聆聽,同時康惠晴醫生也開放諮詢,讓大家提出問題,彼此做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講座中,志工何偉英也以流暢的廣東話協助做現場翻譯,現場溫馨的討論氣氛讓時間飛逝,當一小時的健康講座時間到了,大家仍意猶未盡,此時慈濟志工也端出茶水點心,並引領長者取用,同時若有一些還沒問完的問題的人,還是可以繼續向康惠晴醫生做詢問。

最後在這聯誼時間中,大家盡情地享用美味的茶點和聊天分享,一位住在樓上的九十四歲的長者,他告訴志工們,雖然原本身體覺得不舒服,但是他仍想在這時候也下樓來跟大家見面。

聽到長者的這一番話,讓志工們受到感動,尤其現場的志工和長者們,大家是如此親切溫馨地交流,讓大家都额外的珍惜像這樣的相聚時光,時間一下子就來到了下午五點多,已經遠超過志工們預估的時間,讓大家只好依依不捨地結束今天的活動,並相約珍重,下次很快就能再相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芬淑 荷蘭報導 2017/02/06)

與上人對話 媒體得正能量

$
0
0
馬來西亞、印尼、香港等七家主要媒體,及二家暢銷雜誌的主管及記者,共十八人來臺參訪慈濟。2017年2月21日前往花蓮靜思精舍巡禮,拜會證嚴法師,向法師請法。(慈濟基金會秘書處提供)基金會新聞稿】來自馬來西亞、印尼、香港等七家主要媒體,及二家暢銷雜誌的主管及記者,在馬來西亞實業家拿督斯里李益輝太平紳士安排下,共十八人來臺參訪慈濟。2017年2月21日前往花蓮靜思精舍巡禮,拜會證嚴上人,除肯定慈濟在全球的慈善援助行動、發揚大愛精神,更把握因緣向上人請法。

慈濟基金會表示,慈濟位於馬來西亞雪隆分會,長期保持與當地各大媒體良好且友善的互動關係。慈濟發源於臺灣,至今走過半世紀,順應因緣的發展,讓全球五大洲已有慈濟人的行善腳步及關懷據點。馬來西亞媒體們企盼能親自來臺拜會上人,了解慈濟如何從臺灣本土邁向全球。

眾生平等  灑播大愛

上人表示:「慈濟的發展蘊含臺灣歷史演變的背景,相對也吸引不同國家地區、種族階層的人們投入。不管是什麼膚色、語言的人,佛教講『眾生平等』,不管什麼人,天蓋之下、地載之上,人應該是要與天地共生息。不管是什麼宗教,同樣為天下事而付出,宗教只是一個名稱,『宗就是宗旨,教就是教育』,希望人人能教育大愛精神,尤其『行善、行孝』更是不能等。」

馬來西亞媒體參訪團表示:「現今在馬來西亞也有許多亂象,總歸來說,社會上缺乏一股正能量。」媒體們觀察到,慈濟不只有急難賑災,慈濟啟於慈善,爾後發展出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並進一步拓及環保骨髓捐贈國際賑災社區志工等方面。慈濟所做的援助,不只有給予物質,更提供豐富心靈的資糧。

慈悲喜捨度人心  誠正信實修自身

他們來臺走訪了內湖環保教育站、大愛電視臺,在花蓮則參訪慈濟醫院、花蓮靜思堂四大志業博覽館、慈濟大學等。但最為感動的是,慈濟志工落實慈、悲、喜、捨的精神。

上人則進一步闡釋,「慈悲喜捨」還有一個核心理念,那就是誠、正、信、實,以至誠的心,做正當的事,並要信念方向正確,實實在在做該做的事情,因此才會「對的事,做,就對了」。慈濟良能是「誠正信實」的精神,慈濟人則發揮「慈悲喜捨」的功能,全球慈濟人都把握當下,分秒不空過,為天下苦難眾生付出無所求。

相對於因為3C產品、網路等科技的發達,而成為「低頭族」的人,上人感嘆,他們沒辦法抬頭看見眼前真實的世界,只執迷於掌中心的那一個網路世界。雖然改變及影響很難,但始終保有虔誠的心,希望人人共同一個方向,發揮本來就具有的功能與良能,相信就能達到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上人也呼籲,人人不要自起煩惱心,應該把握當下,做好每一件事,現代人太多煩惱,安下心,不想未來,就沒有煩惱。對於上人已屆八十高齡的年歲,媒體們也好奇養生之道為何,上人輕輕回答,別無他法,唯有「茹素」,每天時時常保感恩的心,感恩全球慈濟人持續默默地付出,推動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2017/02/21)

年輕不一樣 雲端走入實境

$
0
0
慈濟基金會於2017年推出「Fun大視野,想向未來」計畫,是針對一群年輕人所規劃的系列活動,其中的重頭戲,是在北中南三地各別舉辦的「救將!防救災科學營」,就是不一Young;活動設計完全不同於以往,別出新裁,而臺北場就在慈濟新店靜思堂熱烈展開。

掃描QR-code 輕鬆報到

2月17日傍晚時分,一張張年輕稚嫩的面孔,正拿著手機報到。他們是先從網路平臺報名,取得個人專屬的QR-code;報到時,只要出示QR-code,然後掃描,就輕鬆完成報到手續。這有別於以往的營隊,課程中人人顯得輕鬆自在,不受拘束,完全沉浸於活潑開朗又充滿創意的氛圍中。

「救將,防救災科學營」就是不一Young,活動設計幽默風趣,別有新意。其中的「救將點獎錄」、「名人開講」、「點子松」、「實境體驗」等……由學員自發性創新議題、討論,甚至將課程搬出戶外,作實境模擬。

其中「實境體驗」,特別安排學員到新北市童軍龜山營地,也就是2015年蘇迪勒風災重創的烏來山區,讓學員們重回災難現場,體驗災前、災中與災後的科技設備;以實際操作及情境模擬的方式,凝聚網路世代對災害的認知與共識,以激盪出更大的漣漪。

救災的狂新聞 詼諧幽默

首先登場的是「救將點獎錄」課程,全場洋溢著青春的氣息。課務團隊為了契合年輕化的學員,特別從《ONE PIECE》(尾田榮一郎的漫畫作品)中,選出具代表性的青雉、赤犬、黃猿三名海軍上將,透過角色扮演,介紹救災如戰場,精準的資通、穩定的能源、後勤食物、乾淨飲水等九大功能的重要性。

而任何一場救災行動,若沒有工作默契及事前訓練,恐怕救災不成,反成災難。工作人員特將上週末(2/10)在高雄的真實經驗,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製作成「救將,救災狂新聞」,藉此提醒學員,要更用心在每個細節,以避免「救將!就是不一Young」,反倒變成了「救將!變了樣」。

影片由課務團隊發想,慈青學長林彥廷邀約朋友聯手製作,五天的絞盡腦汁,取材自高雄場「救將」營隊中,資通、餐食、住居、安管、運輸、水暖等……各功能組的任務體驗,將所發生的真實糗事搬上螢幕。

影片製作以流行話語鋪陳,加上Google小姐配音,海撈網路中遊戲、漫畫、時事的畫面,包裝成讓人印象深刻、好笑的類「卡提諾狂新聞」。然這段類狂新聞,可是堅持不政治、不暴力、不腥羶,證明清淨一樣可以發揮媒體的影響力。

結合動漫電影 巧思介紹


救災現場不可或缺的九大功能組的介紹,則是以時下年輕人熟知的動漫角色及電影人物來作呈現。例如,「安管場控組」需要臥龍諸葛運籌帷幄;「物資管理組」就像是擁有百寶袋的多拉A夢;「綠能照明組」則以電影人物雷神索爾詮釋電力的重要;「資訊通訊組」如神話故事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傳達訊息快速準確……

諸多的巧思和用心,讓學員對九大功能組有更清楚的認識,並依自己的興趣選擇想加入的組別。「很高興有很多青年朋友喜歡這個活動,讓人感到未來是有希望的。」營隊中的指揮官,慈濟基金會同仁邱定彬看到學員對活動的熱中參與,表示樂觀。

邱定彬提到,整個課程的設計方向,要讓學員模擬救災時的工作團隊是如何組織、整合,彼此協調合作,以自發性的學習,激盪出更多的想法。而對於目前的網路世代,邱定彬有很深的感觸:「希望年輕人不是只沉迷在電腦前面,而能實際走出來,看看不同的世界,和世界的脈動接軌。」

課本上沒教的 實境體驗

從事防災專業的學員邱靖媛,目前任職於臺灣大學氣候災害研究中心,她認為:「慈濟在臺灣是非營利組織的表率,藉著防災教育可以讓年輕人了解災害的預防應變,以及減災的重要性。」而從災害情境模擬體驗以及實務操作中,讓她學習到更多課本上沒有教的課程。

短短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學員們除了對各大功能組有更多的了解,也從課程中對賑災設備淨水船、火箭爐、行動餐車等……充滿好奇,來自桃園的卓卿暉希望:「賑災設備很先進也很科技化,藉由體驗救災學習新式儀器設備,日後能實際投入救災活動。」

專為年輕人設計的「救將!防救災科學營」,就是不一Young!獲得熱烈的響應。慈濟志工和年輕人肩並肩,一同提升防災意識與救災的應變措施,以在最需要的時候發揮助人的良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沈瑛芳、劉家芸、胡淑惠、黃金英、陳慧秋、張美娟 臺北報導2017/02/17)

至誠專一 大家眼中的小陳

$
0
0
「一切都過去了~這起碼是我一直告訴自己的」
——摘自葉承恩臉書

驚聞訃訊 難信無常

2017年2月19日,長期跟隨證嚴上人承擔攝影記錄的錄影師「小陳」——陳友朋居士因心肌梗塞,緊急送醫後不治,享年五十三歲。大家眼中的「小陳」,對影像專業相當執著,對人卻直心誠懇;雖然從不受訪,但直至今時此刻,法親們心中仍會浮現一個身手輕靈矯健,回頭滿是自在笑臉的「小陳師兄」。

他的驟逝,讓全球慈濟人同感震驚與不捨,一時間Line群與Facebook等社群軟體上,熟識「小陳」的法親無不表達了難過與不捨,訊息洗版且滿滿哀思的情況前所未有。

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居士搭飛機前聞訊,有感而抒:

一位非常平凡的人,突然往生時,居然有全球人的祝福以及數十位法師的助念!而且,人人不捨,有的號啕大哭,有的坐地飲泣!甚至,今生非常偉大,貢獻滿全球的大法師都為他哽咽,傷心,難過!

為什麼他這麼平凡的一生,剎那間會有如此的殊榮?
因為⋯⋯
因為他一生為的就是留下人類無比輝煌的歷史編章:「如是我拍!」

他所拍攝的,就是一定會名垂青史的「證嚴法師!」


敬師愛師 細處體現

1988年,靜思精舍舉辦最後一次佛七,專業攝影師陳友朋第一次應邀擔任拍攝錄影。在「老三台」(台視、中視、華視)年代,能扛攝影機的都是業界翹楚,他長期在電視圈浸潤,尤其曾是紅遍東南亞的八點檔連續劇《包青天》的攝影班底,影像專業不言而喻;而他卻在1996年賀伯風災承擔第一線記錄工作後,正式走入慈濟,展開長達二十一年的隨師生涯。

與陳友朋互動的年輕同仁與志工,都受過他的照顧與幫助,一聲聲「小陳大哥」,是同仁打從心裡敬重這一位前輩的專業與待人接物。長期與陳友朋搭配的人文志業發展處影視組的同仁回憶:「小陳大哥心很細膩,也很愛上人。上人出來走時,總是會衝到最前面幫上人排除一些障礙物。如果天熱,他察覺旁邊有電扇,也會很有技巧的開電扇給上人吹。」

工作場合絕對一絲不茍,舉凡上人開示的場景布置、拉線、燈光等等,都是陳友朋的工作範圍,也能看見他對美學的追求以及對人的細微關懷。

「上人開示或會客場合,燈光常常是關到最少,甚至只有窗外的自然光,他都是應用嫻熟高超的攝影技術來克服,甚至自己添購一支手持補光燈,隨時補光,就為了將上人和弟子互動點滴留存……」影視組同仁眼中的小陳,是一位直爽俐落的專業工作者,雖然偶現專業上的自豪,卻從不以上人的攝影師身份來張揚誇炫。

至誠專一 人文典範

2月20日,經過家人同意後,陳居士的大體捐慈濟大學作為教學之用,成為無語良師的一員;當天的移靈追思會並未廣為周知,但除了靜思精舍師父自發出席七十位之外,四大志業體主管、同仁,以及特地從全臺各地趕來送別的志工,估計約有三百位出席敬禮。

人文志業發展處主任何日生特地從臺北趕回花蓮,如是追緬:

小陳的一生該怎麼描述?就是四個字「至誠專一」。

他對於開示與隨師的攝影,以至誠的心念投入他的工作。對於開示的背景,從黑夜到黎明,怎麼辦?換HD了,背景怎麼辦?光怎麼打?雖然很多困難,不久,他都辦到了。

他有這個因緣,能在開示現場走來走去,而不讓人發現,這是他縮小自己到大家不感覺他的存在;但其實他無處不在,所以他的離去,讓大家覺得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虔祝善士 快去快回

做人處事,陳友朋都是至誠專一,他的「徒弟」葉承恩,從未進小學前就跟著學習攝影美學,兩人情同父子,葉承恩也捕捉到這一位為慈濟留下無數寶貴史料,自己卻從不受訪的「小陳」,親切風趣的生活影像。

經葉承恩同意,轉載個人臉書圖文如下,從此窺見,「小陳」的生活就是奉獻給了攝影與慈濟:

一切都過去了~這起碼是我一直告訴自己的

前一天,您不是還好好的嗎?怎麼今天會是這樣呢?
發生的當下,我在場;在醫院時,我在場

我一直懷有一分期望,但是當宣布您已安詳駕鶴西歸時,我感覺:時間長也短—實際的時間長;人生的無常短。

今天是小陳師傅的追思會,許多家人們分享了您的精彩歷史;我則回憶令人無法忘懷的往事⋯⋯

星期日,我要去學功夫時,您已經安詳的坐在椅子上,並用溫暖的雙手將技藝寄託在我身上了⋯⋯

謝謝您,用了八年的歲月來教導我,讓我對於:美感的建立、攝影的角度、燈光的設計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您總是以父親的心來照顧我⋯⋯感恩您的諄諄教誨!

要趕快回來慈濟哦~我們等您~




小陳師兄,我們都等您回來!

(整理:人文志業發展處 2017/02/20)

無名英雄 慶營養師節快樂

$
0
0
「營養師節快樂!」2月22日是營養師節,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團隊等人在22日上午,於大廳舉辦營養師節慶祝活動。營養科透過自製影片,讓現場民眾了解「營養師的一天」,認識這群醫院裡的無名英雄。

醫院裡的無名英雄


營養師團隊在忙碌的醫院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從調味、分量、熱量到營養成分,都為病人「精打細算」,更依照不同的疾病,設計出營養均衡的餐點。花蓮慈院營養科全年無休,為全院住院、門診病人、以及同仁的營養把關。

身體要健康,營養當然很重要!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表示:「營養師就像是醫院裡的無名英雄。」一般人也許不了解營養師在醫院裡做甚麼,但是對於醫療來說,如果沒有營養師以專業為每個病人設計出適合的菜單,那就算使用再好的藥物,治療效果也會打折扣。

而花蓮慈院的營養師,竭力設計符合不同疾病需求的素食餐點,好看、又好吃,讓病人的營養達到均衡。經過營養科團隊的共同努力,目前花蓮慈院已通過「ISO22000國際級認證」、「花蓮縣衛生局良好食品衛生規範(GHP)認證」,且於去年(2016年)底,正式合格通過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針對全臺有供膳給病人的大型醫院進行食材與供膳廚房環境衛生的檢驗。

臺灣東部營養守護

走出醫院、深耕社區,是花蓮慈院內十一位營養師的使命。他們除了照護院內病人的營養外,營養師團隊每月都到花蓮縣秀林鄉衛教民眾糖尿病飲食須知、協助解決居民普遍「三高」,即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問題;也推動健康促進減重活動。

而營養師也常利用暑假期間,邀請國小學童參加夏令營的方式,宣傳正確的營養飲食觀念。讓「每日飲食指南」、「素食飲食指南」的原則,真正落實在民眾的居家飲食生活。

就在這個專屬營養師團隊的日子裡,大家準備了象徵平安健康的鮮甜蘋果,與醫院裡現場的民眾一起分享,象徵在新的一年,邁向營養滿分的健康生活。而在慶祝活動的尾聲,林欣榮院長特別感恩營養師的用心,頒發新任臨床師資證明及PGY學員結業證書。

「未來發展以國際化,培育人才為目標,成為臺灣東部民眾的『營養守護者』!」營養科主任劉詩玉期勉院內營養師團隊。

(文:魏瑋廷 花蓮報導 2017/02/22)

斷惱人疼痛 單腿舞者圓夢

$
0
0
自信的跳著現代舞,今年五十三歲的徐婉琪,九歲時因為車禍截肢,沒想到在四十多歲時截肢的地方又檢查出罹患神經瘤,劇烈疼痛讓她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求助。

肉身疼痛考驗不斷 信任醫生求治療

疼痛很容易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或是尊嚴,對身為舞蹈家的徐婉琪來說,九歲那年雖然因為車禍被迫截肢,但是她仍勇敢追夢,成為一位舞蹈家。然而老天給的考驗似乎還沒結束,九年前又讓她在腿上的截肢處,發現如乒乓球大小的神經瘤,神經瘤不自主放電帶來的疼痛感,嚴重時甚至讓她無法入睡。

即使做手術切除,但是腿上的疼痛仍舊存在,徐婉琪說:「我曾經有兩次痛到心臟受不了。」於是她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麻醉疼痛科求助,在楊曜臨醫師以藥物與手術並進的治療下,減輕了徐婉琪的疼痛症狀。

保有信念亮麗人生 遵循療程圓夢想

花蓮慈院麻醉疼痛科醫師楊曜臨表示,使用抗憂鬱及抗痙攣的藥物能把腫瘤的疼痛感壓抑下來,能讓病患有時候覺得比較好受一些。楊曜臨說:「假如萬一藥物沒有辦法,壓抑這疼痛的話,我們就會做一些侵入性的治療,像一些神經阻斷術,或是脈衝療法或是熱能療法。」

因為神經腫瘤是一種神經受傷後長出的膨大組織,神經放電的時候就會造成患者疼痛,因此當徐婉琪來到花蓮慈濟醫院疼痛科求助,楊曜臨醫師便使用藥物及手術並進的治療,希望能幫她減輕症狀。

雖然九年的治療中,徐婉琪陸續做過五次神經疼痛阻斷術,即便辛苦,但是面對身體的缺陷及病痛,她仍不放棄,全新投入舞蹈,徐婉琪說:「人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你還有很多的潛能,可以去發揮。」因此她選擇繼續圓滿她的舞蹈夢想,活出自信的亮麗人生。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 花蓮綜合報導 2017.02.22)

娑婆勤耘 微善不棄

$
0
0
【證嚴上人2月22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過得真快,天天過去,天天都有看到四大不調。阿富汗的氣候惡劣,大雪、豪雨三天連續地不斷,五十條人命就在這樣的氣候中往生了。這都是氣候不調和,小乾坤也很難熬。」

阿富汗之外,美國北加州部分地區已傳出淹水災情;日本則是受到冷氣團與鋒面影響,人們走在路上身形都難以平穩。2月22日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不捨天下災難頻傳,更期待啟發人人的愛心,在災害發生時,能發揮溫暖的能量,彼此互相扶助。

堪忍穢臭為眾生 發心立願在娑婆

在新北市的蘆洲區的一戶人家,住著一位老婆婆與兒子相依為命,老婆婆以拾荒維生,長年來不斷地把垃圾、資源撿回家中,塞滿了屋裡每一個角落,甚至堆到了社區的公共空間。在里長通報下,慈濟志工動員近八十人清掃超過三個小時,讓他們能有個舒適的生活空間。

「長年累月,里民因為老鼠、蟑螂,還有臭氣,真的是很難受,一直向著里長反應。只好求救於慈濟人,整條巷道密密麻麻的慈濟人,從裡面一直這樣清,有的牆壁不是用手能刮得起,用水刀。……尤其是廁所更難堪,他們還是要忍著這樣的臭氣沖天,他們真的是難忍能忍。」

上人讚歎每一位慈濟志工都是發大心的人間菩薩,一般人難以接受的,他們都願意承擔下來。

「佛陀時代,佛陀的弟子們,雖然願意發心,但是不堪五濁惡世的剛強眾生,就不願意在娑婆世界弘揚佛陀的教法,要接受佛陀的教法,但不是要在娑婆世界,他們都發願要到其他的他方世界去弘揚佛法。可見在娑婆世界的眾生很難調伏,而且濁氣非常濃,所以這種要有勘忍的菩薩,才能難忍能忍,難堪能勘得起,這叫作勘忍世界。」

福田地廣不辭勞 老驥伏櫪志千里

慈濟志工走入繁華都會的暗角,也為偏遠鄉鎮的弱勢鄉親送上關懷。花蓮縣卓溪鄉境內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山坡與山地,人口不到一千七百戶,其中有四百九十多戶是慈濟每月的關懷對象。由於當地慈濟人少,主要訪視工作便由鄰近的玉里鎮資深志工林玉龍與梁梅英等人承擔起來。

「林玉龍居士走入慈濟也超過二十年,還有(梁)梅英,他們都是二十多年的老菩薩,將近三十年。他們現在都是快近八十歲了,這麼高年齡,他們要承擔遼闊,而且要爬山,要跑這麼密集。總共我看他們的數字,才一百零幾位的委員、慈誠,要承擔這麼一大塊,他們要常常去關懷,同時哪裡再報出來的個案,他們還要去探勘,新的要探訪,舊的也要時常關懷,還有定期我們的醫院都會去定期家訪,這種醫療往診,他們都同樣要陪。」

玉里志工除了醫療與慈善關懷外,也投入環保二十多年,只要是上人的期許,他們不怕路遠,不覺辛勞,無一不承擔,而且即使身體有病,養病期間仍是不忘付出。

「很多位都是這麼高年齡,多多少少會有關節,或者是眼睛(病變),總是小刀,他們說都開過了。但是每一次當他們要開刀,都是第一個煩惱擔心的,就是我那些環保有沒有人去收,那些環保有沒有人來分類?開刀完了,他們也不願意閒著休息,還是穿上了護腰,還是要來做事,護膝、護腰,每一個人聽說都是有。」

然而,人總是避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年邁的志工需要有年輕的志工接力,才能讓救拔苦難的善行持續不斷。

「是啦,這就是人生,有意義的人生就是在分秒中,都不要讓它漏失掉,我們總是不放棄任何一個角落,但是更需要人間招生,那個年紀已經這麼的高,但是他們也需要有人來協助,也需要有人來接棒,要不然的話將來在這樣的玉里大地區,將來要怎麼辦呢?這都是愛心啊,也要傳,所以佛陀為法來勸募人,慈濟也需要為了這樣的好事在人間,也要傳承下去。」

援苦力量需累積 善募資源非貪念

社會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花蓮慈大附小的學生,昨天(2/21)在師長陪同下參訪靜思精舍,並且把他們平日所存的竹筒,捐入善的大海中。

「孩子們可愛天真無邪,我問他們說放假最歡喜的是什麼?(孩子說)是拿到紅包。但是我又再繼續地問,『你們都是貪心喔,要拿到紅包?』他說:『紅包可以救人。』對啦,不要冤枉他們,他們的紅包可以救人,所以昨天也是竹筒回娘家,也是紅包要救小王子與小公主,救苦難人,真的也都是點滴累積,都是力量。」

上人欣慰每一個慈濟教育志業體的孩子,都能日發善念,日存善心助人。「總而言之,人能彼此互助,小小的力量累積起來,就是一股大力量。」

趁年輕救人 邀約骨捐驗血

$
0
0
「師姑,我已建檔五年了,從建檔後的那一刻,就很期待能配對成功。」今年二十七歲的謝誠休,很靦腆地向慈濟志工細說他滿心的期待,他覺得有機會幫助另一個生命,讓對方獲得重生,並且明白生命是如此的珍貴,能夠健康活著,除了要珍惜,更要懂得助人。

與謝誠休同行的陳可威對骨髓捐贈並不是很了解,在慈濟志工詳細地解說後,馬上填寫預約單,並表示:「這麼有意義的事,真的要參與。趁年輕,我要把握當下,誠如師姑所說:『不僅是救了一個人,而是救了一個家庭。』」

邀約青年 骨捐邀約不怕難

高雄鳳山文德社區慈濟志工3月19日(2017年)將於鳳山聯絡處舉辦骨髓捐贈驗血活動,2月18日晚間進行邀約與宣導。志工劉平義表示,今晚共規劃七條宣導路線,主要在熱鬧商圈、有比較多年輕人活動的場所,例如青年夜市、咖啡店等等,希望在志工誠心邀約下,能夠有更多人發揮愛心,加入拯救生命的行列,也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骨髓捐贈是很有意義的事,是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行動。

「您好!邀請您來一起救人好嗎?」「只要抽取10cc的血液建檔,就有機會救人喔!」在咖啡店外面的行人道,志工林安在與林幸這組成員努力地向十八歲到四十五歲符合捐贈年齡的民眾邀約。但面對一位又一位搖頭拒絕的人,不免憂心地說:「怎麼辦?」一行人在討論後,轉移陣地到附近的運動健身工廠,向來來往往的行人不斷邀約,好不容易邀到一位民眾願意參加,讓志工們無比感恩與歡喜。

把握宣導不缺憾 鍥而不捨再努力

錯過骨髓捐贈機會的志工盧亮把握下班時間付出,他覺得雖然自己的年紀已經不符合捐贈條件,但希望藉由這場活動,能夠呼籲更多人來參加,延續心裡的願望,彌補遺憾。

盧亮表示:「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把下班休息的時間,應用在這場活動,相信對社會及所有人士都會很好,也不會把時間空過。」他覺得如果在家看電視,或是去逛街,時間就這樣過去了。而如果把時間投入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是他很樂意去做的事情,也是自我訓練,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今晚的邀約活動,在志工們鍥而不捨地努力下,共有三十三位民眾報名參加。為了邀約到更多人加入捐髓救人的善行義舉,提高血液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大家相約2月28日及3月11日繼續邀約行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趙淑娟、吳美叄 高雄報導 2017/02/18)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