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一病眾護 生命無價

$
0
0
【證嚴上人3月10日志工早會開示】
大自然不調和,位於南半球的馬達加斯加島受到熱帶氣旋影響,東部沿海狂風暴雨肆虐,造成五人往生,上萬人被迫撤離沿海地區;俄羅斯火山爆發,火山噴發而出岩漿漫延一百八十公里,規模之大,令人怵目驚心……

環顧全球氣候不調,證嚴上人於3月10日的志工早會中,提醒人人面對大自然的不調和需要提高警覺,卻也欣慰於暗角中所綻放出愛的溫暖能量。

母親心憂兒染病 醫療拔苦全家安

「我們提起(菲律賓)獨魯萬,大家都能很熟悉,苦難人偏多,那一波的海燕颱風,牽引了這樣的因緣,慈濟人走入,普遍都有與慈濟人接觸……」

2013年強烈颱風海燕襲擊菲律賓中部沿海地區,造成獨魯萬等地嚴重災情,慈濟志工及時深入災區,提供必要的援助,幫助他們從廢墟中重新復甦。災後,慈濟志工關懷的腳步未曾停歇,並帶動當地志工在社區裡付出。

「有一個家庭的確苦,家庭是苦啊!家裡又有一個腦水腫的孩子,一歲了,父母面對這樣的孩子,多心痛!天天都是放不下,媽媽時日都以淚洗臉,他窮啊!根本無法治療他的孩子,但是一天天地也是擔心著,這個孩子很快就會離他們而去,當母親的的確是不捨!」

一歲的悠捷安,身體與手腳都非常纖細,頭卻脹得比大人還大。由於家裡經濟生活條件不佳,無法負擔昂貴的手術費用,媽媽梅琪於是到廣播電臺請求協助,透過求助訊息的對外播放,引起了慈濟志工的注意,前往悠捷安家中探訪。

「看到這個孩子會想到快三十年前,(花蓮慈濟)醫院剛啟用不久,有一天我在醫院加護病房的門口,看到一位媽媽蹲在加護病房的外面,在那裡哭著,我就問她說,『你為什麼哭?』把她牽起來,瘦弱的一位婦女,『你到底是哭什麼呢?』她說,『孩子,孩子……』連續說了幾次的孩子,我說『孩子怎麼樣,在加護病房嗎?』她跟我搖搖頭。」

悲傷耐抑的媽媽帶著上人到病房探望孩子,這個孩子的頭脹得比悠捷安的頭還要大,在三十年前的醫療環境與技術,腦水腫尚且無法醫治。三十年後,隨著醫療科技不斷發展,悠捷安的腦水腫能夠獲得醫治嗎?問語中,充滿著上人的不捨與憂慮。

一家三口皆有疾 慈濟兩岸接力伴

看到了悠捷安的病況,讓上人想到來自中國大陸上海的吳曉冬,因為罹患小腦萎縮巴金森綜合症,一個多月前來到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治療。

「在上海,慈濟人關懷他、照顧他,把他的個案提報回來我們的醫院,林(欣榮)院長接案了,他就是很用心去評估,就很勇敢地說『接過來』。我實在是有一點擔心,因為聽說他在家裡不只是生活無法治理,媽媽照顧他,媽媽自己也有很嚴重的糖尿病,而且看到他的資料,他在家裡根本都不是躺在床上,是在地上打滾的,就是身體控制不住,總是一直在轉,像陀螺在地上打轉,真的很不捨!」

來了,就有希望!吳曉冬在花蓮慈院接受治療的一個多月期間,花蓮慈院醫療團隊為他做了詳細地檢查與評估,擬定治療計畫與療程,經由手術的方式在他體內植入晶片,讓他身體可以得到控制,不再任意顫動。

「這個家庭也是很清寒,他的爸爸是漸凍人,現在無法自己生活,所以他要來之前,慈濟人先把他的爸爸安頓到了敬老院,先把他送到有人照顧的地方,媽媽才能脫身,才能陪兒子來(臺灣花蓮慈院就醫),這個家庭就是這三個人。」

花蓮慈院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為吳曉冬植入晶片,控制他身體不斷顫動的情況,志工則是用愛陪伴,一步步陪著吳曉冬進行手術後的復健,吳曉冬現在已能不需要攙扶,就可以穩穩地踏出步伐,向前邁進。

「(吳曉冬)過去受了很高的教育,是復旦大學的大學生,無奈得到這樣的病,折磨了他,現在已經在恢復了,看了實在是很歡喜。昨天(3/9)他給我看手抄的《心經》,我拿來一看,字也很漂亮,我們的慈濟人就代替他說,他媽媽也說,沒有發病的時候字是很漂亮,發病以後根本無法寫字。我就鼓勵他還是要繼續,送他一本《無量義經》,要他好好地念一段。」

診病去疾復良能 四全守護康復路

慈濟醫院與志工團隊互相合作,展開全程、全人、全家、全隊的「四全」照顧,尤其面對家庭經濟弱勢者,更提供「以顧代賑」的服務,讓家屬在醫院照顧親人的同時,不會拖垮家中經濟。

「花蓮醫院也有這樣的『以顧代賑』,一個人有病,兩個夫妻要去做工,沒有賺錢,他們家庭生活來源都沒辦法,要怎麼辦?但是人一定要有人照顧,要拿錢來聘顧看護,比他們賺的錢更多,但是不賺錢又無法生活。兩全其美就是出錢讓他們生活,拜託他們來照顧自己的孩子,『以顧代賑』,這也是在幫助他。」

天地之間大自然的不調和,眾人身心受到病苦的折磨,在在讓上人心有不捨;然而,看到慈濟志工的長情相伴,也讓上人甚感欣慰。「慈濟人的陪伴付出,這都是人間的溫暖,愛的能量!」

跨海治病男 抄心經謝上人

$
0
0
帶著輕微的搖晃感,旁人輕輕地攙扶著高大的吳曉冬一步一步往前走,踏入靜思精舍會客室大門。從2月6日來臺醫治巴金森氏症,歷經手術值入晶片與復健,吳曉冬終於能靠著自己的力量前進。

贈手抄心經 上人勉努力

三十七歲的上海男子吳曉冬,年紀輕輕卻罹患了巴金森氏症,病情嚴重時只能臥床;父親是漸凍症患者,母親也有糖尿病,一家三口因病而苦。經蘇州慈濟志工協助將他的病情轉知給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啟動兩岸醫療援助機制來臺就醫。

來臺一個月,經過手術與療養,吳曉冬在陳新源主任與林欣榮院長的陪同下,3月9日來到靜思精舍,親自對證嚴上人表達感恩並送上自己開刀後,利用空閒時間手抄的《心經》。

看見吳曉冬的進步,證嚴上人贈予《無量義經》並勉勵他要持續努力復健,重建生活秩序。上人開示:「剛剛笑起來就很帥,訓練啊,講話也要講,笑也要學。」

復健盼康復 感恩做志工

回顧剛來臺灣時,吳曉冬還只能仰賴旁人移動,不論服藥前或服藥後,都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在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陳新源主任與醫療團隊的治療,加上他辛勤地進行復健,如今已能行動自如。

吳曉冬說:「我要做慈濟,做真善美(志工),感恩上人,感恩大醫王,感恩白衣大士,感恩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感恩媽媽。」

吳曉冬的母親許鈺明說:「曉冬這樣好,我是從夢中也會笑醒,我高興好高興。今天這麼一天,我們是好不容易實現了(吳曉冬自行行動)。」

從上海到台灣,從病床到靜思精舍,隨著曉冬邁開的步伐,也期待展開新人生。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 黃蘭屏、楊婕庭、翁國嘉 花蓮報導 2017/03/09)

周末食堂 海龍鬚菜漢堡

$
0
0
又名巧味芽的海龍鬚,含有豐富的膠質和膳食纖維,外表猶如細絲一般,吃起來是清脆爽口,再搭上自製的香椿醬,無論是直接炒來吃,或者是當成漢堡餡料,都是相當可口。

材料:
海龍鬚菜、紅蘿蔔、生菜、香菇、番茄、小黃瓜、蛋、香椿、素火腿、漢堡麵包、椰香奶酥。

調味料:
砂糖、鹽、香油、香菇精、胡椒粉、番茄醬。

作法:
1、香椿洗淨晾乾後,取葉子的部份切碎備用。
2、香菇切末後爆香,再放入香椿葉拌炒一下即熄火,起鍋先濾乾油汁,待冷卻之後再混合一起成為香椿醬。
3、起油鍋,放入香椿醬、紅蘿蔔絲和燙過的海龍鬚菜拌炒,再放入鹽、香菇精、胡椒粉、糖、香油調味,接著再放入蛋汁炒熟即可。
4、素火腿煎熟;番茄切片備用。 
5、最後,先在漢堡麵包上面,抹上椰香奶酥,再夾上炒好的餡料、素火腿、小黃瓜絲、生菜、番茄醬、番茄即可。

(食譜提供:曾郭先留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桌子成手術床 克難首義診

$
0
0
一張桌子也可以變為小型手術床,柬埔寨慈濟志工籌備義診,邀請新加坡志工傳承經驗,大家把握分秒,在交通路程上也進行討論工作。

因為發放白米的因緣,柬埔寨慈濟志工看到許多貧苦人家因病而貧,因此有了舉辦義診的想法。在取得當地政府的首肯後,慈濟志工於3月10日至12日舉行為期三天、提供五個科別的義診。

由於柬埔寨志工人數不多,過去又從無義診經驗,所以特地邀來有豐富國際義診經驗的新加坡慈濟志工,及當地臺商和民眾前來支援。

設備簡陋盡所能 邀居民一起付出

「我們發放大米在柬埔寨,我們就有走到各社區裡面,很多貧窮人家就是因病而苦。」柬埔寨慈濟志工謝明勳說,「所以我們覺得說,可能義診,比給他們物資會更需要。剛好有這個因緣跟政府談到,他們給我們這個機會,我們可以(舉辦)義診。」

此次義診地點就在磅針省的一家社區醫院,距離首都金邊大約兩個半小時的車程,醫院設備簡單,志工規畫在空地設置看診區。新加坡慈濟志工陳弟弟說:「那個(空地)面積量一下,然後看你們要分做幾個(診間)。」

慈濟志工胡美玲說:「因為這邊天氣很炎熱,都是大概三十多快四十度,它(醫院)一些病房不足,我們也是安排到帳棚,讓醫生可以方便給居民看病。」

志工在醫院附近尋找義診資源的同時,也不忘邀約當地人來付出。慈濟志工胡美玲說:「因為我只要到哪裡,我就會探聽,他們會(哪種)語言或怎麼樣的,我們會告訴他義診那些資料,也是邀請他,如果可以的話,也來幫幫忙你們自己的居民。」

當地臺商也受邀來協助,預計服務超過三千位鄉親。這是柬埔寨慈濟志工展開醫療志業的第一步,每位志工都戰戰兢兢迎接這場義診的來臨。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楊淑元 柯振興 柬埔寨報導 2017/03/07)

社區關懷據點 長情駐香蘭

$
0
0
【新聞稿】去年7月尼伯特颱風重創東臺灣,臺東太麻里鄉香蘭村受災嚴重,全臺慈濟志工與各界多方協助,使鄉親逐漸從災難陰影中走出。由慈濟基金會與香蘭村村長蕭惠明、香蘭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合作,於2017年3月正式成立「慈濟香蘭村社區關懷據點」,循環社區善能量、讓大愛永續經營。

尼伯特風災造成香蘭村四十餘棟民宅全損、八十餘棟民宅半損,農作物損失不計其數。在全臺志工與各界的幫助下,歷經清掃家園、打掃環境、房屋修繕等過程,逐步重建香蘭村。

慈濟基金會成立「慈濟香蘭村社區關懷據點」,召集香蘭在地鄉親擔任志工,每週三舉辦活動,邀請年長者前來參加、彼此關懷,加深社區情感,使長情大愛在香蘭村永續流傳。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高齡友善長者關懷為慈濟推動社區慈善總體營造的重點工作,從長者居家安全改善、長者幸福共餐,至長者樂齡學堂專案推動,在重塑長者健康環境與生活之餘,同時啟發社區善的力量,「使每位長者均可在地安老,並多一分生命的肯定與尊嚴」。

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主任呂芳川說明,慈濟的社區關懷據點,結合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志業資源平臺,以社區總體營造方式,落實「活絡社區‧親近民眾」,透過慈濟志工服務熱忱,結合在地人提供在地服務,以貼近民眾生活,提供長者可就近取得服務,達到在地安老的目標,讓社會更加祥和發展。

慈濟基金會指出,慈濟「社區關懷據點」均有慈濟志工陪伴長者,落實「環保回收護大地」、「陪伴關懷不孤單」」、「健康促進身體好」、「幸福共餐沒煩惱」四大服務,為長者提供幸福銀髮人生。

(文:陳仕杰 基金會公傳處報導2017/03/10)

【周末食堂】墨西哥餅

$
0
0
唸起來彈舌的墨西哥餅Burrito,是用煎至微焦的餅皮,包裹著新鮮的萵苣和香甜的紫米飯,再撒上一點點的起司,這個濃郁的香味真是讓人無法抵擋!

材料:
中筋麵粉、紫米飯、墨西哥豆、萵苣、番茄、紅蘿蔔、起司絲。

調味料:
鹽、沙拉醬。

作法:
1、萵苣切絲;紅蘿蔔刨絲;番茄去皮切丁。
2、在麵粉中,加入少許鹽巴後,先倒入一點熱水揉搓均勻,接著再加入冷水,揉至麵團表皮發亮,靜放十分鐘醒麵。
3、接著,將麵團分成小塊後,桿成春捲皮大小,入鍋煎至表皮微焦。
4、起鍋後,放上其餘材料和沙拉醬即可。

(食譜提供:黃林桂麗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身心不脫離 專注就沒壓力

$
0
0
「身在這裏,心卻在他處,身心分離了,就會覺得有壓力;當專注當下,沒有妄念,反而感覺輕鬆自在。」──花蓮慈濟醫院許瑞云醫師。

上網掛號,即可發現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醫師許瑞云門診預約,常態性地早早額滿。若非有耐心、毅力或一早起床網路掛號,想順利看到許醫師的診可不容易。

許瑞云不僅忙於照顧門診病患,週末假日更是排滿演講邀約。雖然受的是專業醫療科學訓練,但她更熟悉所謂的能量療法,時下依賴儀器檢查並以藥物治療的主流醫治模式,並不是她為病患診療的重點方式,因為她清楚知道「心念是身體疾病的根源」。

過去她常談個人養生,近來則著重分享親緣及家庭關係。「很多人感覺受益了,也會帶家人一起來聽。」家庭親子問題,現代人尤其關注,容易「有感」。

有時上午還在高雄分享,下午就出現在臺中或臺北的講座,像趕通告式地在休假日奔波;她願意這麼做並非為了酬勞,而是因為動輒數百聽眾的演講,可影響到比診間還要多的有心人及家庭。

儘管忙碌,但許瑞云並不認為自己很忙;一般人難免覺得,只要忙碌就會有壓力;「其實,忙碌跟壓力感是兩回事。」許瑞云強調,「壓力是來自身、心脫離。」也就是說,身處在這裏,有個期待的心卻在他處,這樣就會有壓力。

例如早起上班,發現時間來不及了,身體還在家裏,急切的心早已飄出門外,這樣的身心分離就產生了壓力。

許瑞云的經驗體悟是,「當身體在這裏、心也在這裏時,你就會專注做眼前該做的事。」手到哪裏,心就在哪裏,當身心不脫離,「你可能會做很多事,但並沒有忙碌或壓力這個『概念』或『感受』。」

許瑞云強調,忙碌或悠閒是一種概念(concept),它本身並沒有真實性,只是心中一個主觀想法,「因為,比你忙的人多得是啊!」

「忙碌是個概念」,意思是說它是個假相、是一種妄念。她舉例,證嚴上人日理萬機,慈善志業發展全球,但就是每分每秒專注做著他該做、想做的事,「若換成其他人,很可能早就放棄了。」

是念頭 讓自己疲倦


許瑞云將人的身體比喻成一條「能量河流」,當上游不斷傾倒垃圾、囤積廢棄物時,下游自然容易阻塞;治療時,如果只是頭痛醫頭,就像只顧著清除下游淤積,卻忽略了上游的根源問題。

科學家從基因物質角度談論生命藍圖,但許瑞云認為DNA基因只是身體層面,在它背後還有個更深層、非物質的能量藍圖。

現代人習慣休假出國旅遊,認為遠行是休閒、放鬆的好方式,結果往往愈玩愈累、甚至累得生病,遑論讓身心能有效放鬆;又或是每每在緊張忙碌過後,感到疲累沒勁、能量低弱,渴望休息一下再工作或上路。

看似因為專心久了而感勞累,許瑞云反而認為背後真正問題是「他沒有專注地做一件事」;原來多數人忙於工作時,內心經常是嘟嘟囔囔的,也許正想著:「這個人怎麼這樣做事?」「我實在很生氣耶!」於是,抱怨、批評、嫌惡、執取、妄心等念頭讓人耗掉許多能量,又不敢率性發洩出來,於是不斷地咀嚼著這些很不舒服的念頭,「這樣人不累才怪!」

當人們廢寢忘食、渾然忘我地投入一件事時,沒有妄念、欲念,許瑞云描述那就是「專注」。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身體不會感覺僵硬,而是輕快敏捷,做事的效率好,不會因為忙碌而倦累。

身在高壓且忙碌的醫療職場,許瑞云認為,如果工作得不歡喜,甚至過度期待病人痊癒等,這樣的勞累與期望就會產生壓力。

對許瑞云而言,治療不是頭痛醫頭,或給病人開藥就行,因為若沒能找到病因,就算先幫他止痛,那痛早晚會再回來;這就像習慣抽菸喝酒或大魚大肉亂吃的病人,既不願意改變致病的習慣,卻寄望醫師能幫他解除病苦般荒謬。

「能治好病人的不是我,而是病人自己。」當心念扭曲了,身體細胞就跟著扭曲;而心的導正卻不是醫師單方面能做的。

許瑞云說,醫師會盡全力,但病患也自有因緣,若醫師覺得患者的病掌握在自己手裏,就容易將責任和結果全數扛於一肩,當事與願違時就會有壓力了。

活在當下 感受幸福

檢視日常生活所需,其實必要的東西並不多,但現代人「想要」的欲念卻無止盡。證嚴上人常講的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表面語意看似淺白,但許瑞云認為「能做到任何一項就很厲害了!」她舉「知足」為例,強調它不只是物質層面的不缺,深入來說是一種「沒有取捨」的心態。

也就是說,喜歡的東西不會想要更多,討厭的東西也不會拚命抗拒,那就是真懂得知足了,不會有無謂的期待或貪念。換言之,無論是忙碌於事業或志業,卻忙得起煩惱,「那表示他一定有所『取捨』與『執見』。」也就是對事、對人該怎麼做有所執著或缺乏彈性,「有煩惱心,就不是無所求了。」

現代社會經濟掛帥,凡事似乎都跟如何賺進更多財富有關,人們多半也認為,擁有了財富,幸福便可隨之而來,但其實這是一種「迷思」。許瑞云認為它的來源主要是媒體廣告,讓人誤以為擁有了什麼後便可獲得幸福。

隨著這迷思而來的,往往是焦慮、不安、失眠等文明病,許瑞云在診間看過最多的患者就是這一類族群。當然,每個人的焦慮緣由各不同,她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佛教所稱的「無常觀」。

所謂的無常,就是指「生命的不確定性」。許瑞云強調,連下一刻是否能活著都無法確定了,如何奢言人生未來?她以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臺灣的莫拉克風災或九二一大地震等為例,「下一秒就可能不見了,還能想像些什麼?」

「對我來說,生命沒有任何控制性及確定性。」她強調,面對無常,並非因此就要及時行樂或消極地什麼都不做,而是在日常計畫過程中盡心盡力,對於結果或未來不抱著無謂幻想或期待。

畢竟,當人們將生命視為常態時,那就是種「妄念」了;因此洞悉生命的無常,自然有助於內心靜定品質的培養。

【許瑞云】
任職花蓮慈濟醫院,為美國哈佛大學碩士、波士頓大學醫學博士,曾任哈佛醫院主治醫師。返臺行醫九年來,門診之餘經常在海內外演講,分享養生、能量醫療及家庭和諧之道。

(文:李委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3期)

祝融釀災 撫慰長者心不驚

$
0
0
清晨寒冷氣流籠罩大地,人們大都還在沉睡中,桃園市龍潭區一家私立長期照顧中心不明原因發生大火,消防隊獲報趕往搶救,約半個小時撲滅火勢。由於院內受照護的年長者多無逃生能力,造成四位男性長者往生及十三人受傷;往生者、受傷者分別送往就近的國軍804醫院及壢新、天晟、署立桃園醫院等醫院救治。

住在長照中心附近的慈濟志工葉時熠,聞訊後立即通知龍潭、平鎮區慈濟志工吳淑蘭、吳慧珠等人,於早晨六點半兵分兩路,前往傷患較多的804醫院及壢新醫院進行關懷。

吳淑蘭與志工們帶著慰問金來到國軍醫院的加護病房前,關懷張阿嬤、劉阿嬤及潘阿嬤的家屬,並致贈慰問金,祝福三位高齡八、九十歲的長者早日康復。家屬感恩慈濟志工的關懷,並婉拒慰問金,希望轉贈給更需要的人。

而四位不幸罹難的爺爺,大體暫放在804醫院的懷遠堂,志工們前往致意,也表達助念之意並留下電話,家屬表示感恩,如有需要會與志工聯絡。

撫慰受驚情緒 家屬安心感恩

同一時間吳慧珠與志工們也在第一時間,趕至壢新醫院進行關懷。躺在病床上的葉阿嬤,神智清楚但滿臉被煙燻黑,志工不捨地拿出手帕輕輕為她擦拭。年近八十歲的葉阿嬤是榮民眷屬,膝下無子女,隻身一人,志工與她談話,輕聲安撫她受驚嚇的情緒,並致贈平安吊飾祝福她。

葉阿嬤很高興地感恩志工,表示自己因老年病痛住進安養中心,從未有人與她聊心裡的話,而此時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志工們的關心、膚慰,讓她驚慌的心安定了下來。她因為吸入過多濃煙,經醫生診療後改送加護病房觀察。

志工吳鶯妹也在另一邊安撫受傷的八十多歲羅阿嬤,老人家因吸入大量濃煙,送至醫院時神智不清,她的兩位兒子趕到醫院,看見慈濟志工正陪伴關懷母親,非常感動地一再表達謝意,其中一位並主動留下地址、電話,希望志工們有空時到他們家喝茶。志工表示,這是本分事,會做後續關懷。

另一位傷者李阿公,也被濃煙嗆傷,到醫院時緊急送至加護病房,志工曾素娥抱著家屬輕聲撫慰,安定她們焦急等待的心。

水火無情,尤其在這場火災中受傷的大多是高齡老人家,此刻陪在他們身旁的子女們的神情,就像窗外飄著寒風細雨般,有焦慮、有無奈,更多的是不捨;慈濟志工心疼地握著受傷老人家冰冷的手,溫柔地環抱著憂心如焚、低聲哭泣的家屬肩膀,希望愛的暖流能溫暖那受傷的心,也祈願老人家早日痊癒。【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藍明姮 桃園報導2017/03/10)

愛不分宗教 援建教堂動土

$
0
0
【新聞稿】「時間可以改變一切,相信黑暗已經過去,黎明即將到來。」南美洲厄瓜多卡諾亞地區,於當地時間3月10日舉行卡諾亞教堂動土儀式,由天主教總主教親自主持動土。那一刻,見證來自美國、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國慈濟志工於厄瓜多震災後的長期投入,也印證慈濟大愛不分宗教、關懷恆長情的慈悲愛!

2016年4月16日,南美洲厄瓜多發生芮氏規模7.8強震,造成約八千棟建築物毀損,超過六百人往生。美洲慈濟志工於第一時間動員,尋求與爭取任何可能的援助管道,由美國與智利慈濟志工前往勘災。志工踏上滿目瘡痍的災區,將斷垣殘壁的畫面傳到四萬公里遙的臺灣,證嚴上人即刻叮囑慈濟志工於當地進行「以工代賑」計畫,帶動鄉親清掃家園,盼讓災民於短時間內恢復家園、復甦生機,前後逾三萬四千多人次的鄉親投入。

「淨化人心是最好的救世良方,有災難的地方就有慈濟志工,陪伴付出時,也將愛心發散出去,從心出發,行善為樂,一切改變都有可能。」在慈濟志工的帶領下,厄瓜多災區恢復家園昔日風貌。

證嚴上人期勉:「大家一定要相信,善而造福,能減緩災難,不是少數人的力量能達成,一定要多數人的力量。災難總是會過去,有大眾的愛心支持,受災受苦的人能夠更快地從災難中再站起來。」厄瓜多參與慈濟「以工代賑」計畫的民眾,除能親身投入復原家園,更有收入能支應日常所需,展現自信的重生力量,生活得以逐漸恢復。

慈濟投入急難救助的同時,持續關注後續的重建進度,其中有悠久歷史的卡諾亞教堂在強震中倒塌,證嚴上人深知堅定的信仰能增強信心與力量,而卡諾亞教堂是當地民眾的精神泉源,慈濟大愛不分宗教、種族、國界,秉持著尊重的恭敬心,願帶動鄉親合力恢復信仰中心。

因此,慈濟援建厄瓜多卡諾亞教堂的行動就此展開,經過厄瓜多羅森娜市長及市府團隊的支持與積極協助,卡諾亞教堂匯聚了總主教、修女的祝福,以及建築師的智慧、眾人期待的精神殿堂,於南美時間2017年3月10日進行動土儀式。

慈濟基金會指出,「相信」是大愛互助的最佳見證,亦是慈悲長情的美善延續。厄瓜多強震後,慈濟志工看見當地的需要,除了第一時間援助,更長期關懷陪伴,讓當地居民在受助之餘,將愛化為行動,啟發了善念,讓愛循環。

(文:李佩璇 基金會公傳處報導2017/03/11)

同舟共濟 增善拔惡

$
0
0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有苦難眾生,才有救苦救難的菩薩。內修誠正信實,才能向外廣行慈悲喜捨;以菩薩的平等慈悲心服務社會、淨化人心,才能讓家家平安,社會祥和。」

與訪客談話,上人談到慈濟在國際間救助苦難,不分種族、國籍與政治,親身走到苦難人身旁,應其所需給予援助,付出無所求還說感恩,讓受助者感受真誠之愛,所以能廣受肯定與信任。

上人表示,臺灣面積不大,如同茫茫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船上的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同舟共濟,面對風浪,就能安然度過,保全幸福。「要讓臺灣有福,就要造福臺灣──以慈心讓人人快樂幸福;用悲心為人拔苦;用喜心傳播清流人文,讓人心安樂;用捨心付出無所求。」

感恩造福


臺中靜思堂歲末祝福典禮,上人開示,慈濟四大志業是本著慈、悲、喜、捨的精神而運作,慈是慈善、悲是醫療、喜是人文、捨是教育;四大一體,內修外行,合和互協利益天地人間。

逾五十年來,慈濟人在全球擴大愛、拉長情,看盡天下苦相,上人教大家要「見苦知福」,惜福、造福。「要更努力淨化人心,用感恩心祝福臺灣長久平安;以善、以愛付出,是最好的祝福。愛的能量最吉祥,能夠減輕災難。」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上人指出,靜思精舍常住眾自力更生,雖然辛勤勞動,亦不離佛法;慈濟人也要精進,以無私大愛投入人群,勤行菩薩道。「『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要將佛法鋪展在人間,應社會人群所需而付出,發揮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良能。」

上人叮嚀大家內修誠正信實,發四弘誓願──用至「誠」的心度眾生,具有「正」向的信念斷除煩惱,才不會動輒受到境界影響而退道心,以「信」心學佛法,踏「實」力行菩薩道。

還要外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大慈無悔愛無量,為了讓社會安和樂利而造福人間,永不後悔;大悲無怨願無量,發願救拔苦難眾生,再苦都無埋怨;大喜無憂樂無量,開闊心胸容納一切,無論順逆境都輕安歡喜無煩惱;大捨無求恩無量,心懷大愛,樂觀精進,所以不只無求還說感恩。以此心胸在人群中修行,道心永恆不退轉。

上人表示,要讓法輪常轉,就要傳法髓、轉「血輪」──不斷接引人間菩薩,為慈濟的立體琉璃同心圓注入新血,讓菩薩團體更有朝氣,法脈宗門才能綿延不斷。

加強善力

與中區慈濟人座談,上人談到中東、非洲許多國家戰亂不止,人民迫於戰亂而逃往他國成為難民,身心皆苦。「看見天下苦難,要珍惜平安幸福,莫再沉迷於利欲的追求。」

世間惡善拔河,哪一方力量強?上人表示,要看人心是否覺醒。「『毫芒有乾坤』,一念心,看不到也摸不著,卻能驅動人行善或造惡。一念偏差,會造成影響天下的人禍;一念善心起,也能讓人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救災救難,傳遞溫情。所以不可鬆懈,要不斷地勸募善心、凝聚善力。」

如何加強善的能量、消減惡業力?上人強調:「唯有行善造福,才有希望勝過惡業力,將偏差的人心淨化,共善業、共福業、愛護地球,才能長保平安。」

上人指出,慈濟推動素食,是為節能減碳、保護環境,也是要培養慈悲心,將愛己、愛人的心擴大到萬物生靈,累積善業與福緣。

在濁惡末世中,善惡拔河之際,度人更要用心。上人教大家調和聲色,謹言慎行,莫讓人「踢到鐵板」,在不經意間傷了人;更要敞開心胸,用愛互動,珍惜因緣,彼此感恩,合和互協才能廣度眾生。

【靜思小語】以善、以愛付出,是最好的祝福。

上人開示於2017年1月8日《農十二月‧十一》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3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賽席爾副總統 讚印尼慈濟

$
0
0
「慈濟是人道主義未來的希望。」印度洋上的島國塞席爾參與在印尼雅加達所舉辦的環印聯盟(Indian Ocean Rim Association)工商峰會後,該國副總統率團參訪印尼慈濟靜思堂,藍色經濟(Blue Economy)部長麗貝卡(Rebecca Loustau-Lalanne)對慈濟盛讚不已。

重視環保 改造垃圾

3月8日,塞席爾副總統文森特•梅里頓(Vincent Meriton)及團隊參訪慈濟印尼分會靜思堂,受到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及志工們熱情歡迎,志工們介紹慈濟的歷史及理念,並邀請貴賓們參觀靜思堂。

「這是我首次接觸慈濟,原來慈濟非常多元化,以大愛精神為本的國際慈善機構。」
文森特副總統見識到很多新知識,尤其看見慈濟志工的環保工作感到欣喜異常。

嚴重的污染,所有國家都面臨垃圾問題。面對沒完沒了的廢物管理問題,文森特稱讚慈濟對環保持續性的堅持。「我認為這裡執行的回收物措施是很好的例子。雖然垃圾被視為骯髒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改造成新的東西。這些做法提醒我們,我們應該要懂得保護地球,讓下一代有好的環境。」

副總統也描述有關塞席爾定期教育居民如何處理垃圾,因為塞席爾是四面環海的群島國家,所以需要特別重視垃圾問題,「我們常向居民說,你丟一個寶特瓶到海裡,那個塑膠會透過你吃的食物回到你的身體。垃圾也會破壞海洋的生態。」

綠色科技 未來希望

塞席爾位處非洲大陸東方一千六百公里的印度洋中,是由四十個個花崗岩島和四十五個珊瑚島所組成,總面積約四百五十五平方公里(約澎湖縣三倍大),塞席爾在國內也設立環保回收站,盡力處理塑膠垃圾的問題,把寶特瓶及包裝廢棄物絞碎後,用船運輸售出到國外,因為他們小小的島嶼沒有地方可以囤積這些塑膠類垃圾。

由於四面環海,塞席爾非常注重藍色經濟,也就是以環保概念開發海洋資源,形成循環性的經濟活動。塞席爾藍色經濟(Blue Economy)部長麗貝卡(Rebecca Loustau-Lalanne)說明,塞席爾沒有如同慈濟所使用的綠色科技,能夠把回收物改造成塑膠酯粒、塑膠纖維,再次製成環保衣服、毛毯、鞋子、包包等,希望未來能夠應用這門科技。「使用的科技非常先進,而且愛心成為志工的動力,令人歎為觀止。」

活動尾聲,副總統及團員期盼慈濟人繼續保持好的做法,「我希望,每位來參訪這個地方的人,能獲得正能量,讓他們帶回家與他人分享(這些好的理念)。」文森特說道。

部長麗貝卡也補充說道:「慈濟是人道主義未來的希望,希望以後有機會,我想要花更多時間瞭解慈濟做法的各細節。我想回國後,會與國民說明慈濟所做的各種慈善、環保、國際救濟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Metta Wulandari 印尼報導 2017/03/08)

妙手加上善言 義診傳人文

$
0
0
慈濟在柬埔寨磅針省(Kampong Cham)於3月10日至12日,進行為期三天的義診,這是當地第一次對外正式的大型義診。此難得的因緣,都是來自柬埔寨的慈濟志工近二年來對居民的慈善關懷,獲得政府的認同與信任。

臺新越馬人醫 與TYDA共交流

3月11日一大早,磅針省(Kampong Cham)的寶可娜小學 (Bosknor Primary School)就吸引了三千多名的鄉親前來,因為慈濟與TYDA(柬埔寨義診團隊)一起合作義診活動。而慈濟志工的貼心服務與柬埔寨志工的翻譯,減輕了鄉親看診時因語言隔閡的緊張情緒。

來自臺灣、新加坡、越南以及馬來西亞四國的慈濟人醫會醫師,特地前來交流;他們不止來看看而已,還走進義診現場,透過醫療技術相互交流。來自臺灣的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親手為鄉親們動小手術解他們病苦,場域不同,簡院長頗有心得,他說:「這裡燈光的設備,還有縫線,或者是我們平常慣用的一些儀器,大概都不是我們所習慣的,不過就是要適應他們的狀況。」

雖然場地有些克難,每位醫師依舊沉著穩定地完成醫療的任務,讓鄉親們都能開心地笑著回家。一位接受義診的民眾,笑著說:「真的好開心,有醫生的幫助。」

醫師們除了拔除鄉親們身體的病痛外,也讓一群在一旁觀摩的柬埔寨醫師,獲益良多。「跟慈濟人醫會的醫生們,還有柬埔寨的醫生,學習到一些小的手術,還有很多的醫療技術,都是我沒有見過,這讓我收穫很多。」一位TYDA實習醫師布文斯分享。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也感到這趟的義診合作很值得,他說:「這次來可以說是收穫很多,我們了解他們的運作,我們讓他們了解我們的運作、我們的理念,希望以後合作能夠更愉快。」

慈濟人醫會醫師和TYDA透過每一次的合作,相互交流與學習,一起將善與愛帶入柬埔寨的偏鄉暗角。

翻譯志工擔重責 為醫病搭起橋梁

由於參加義診活動的慈濟人醫會醫師是來自不同的四個國家,因此如何讓語言上的溝通無障礙,當地翻譯志工就成了很重要的角色。透過他們在旁親切的翻譯,讓鄉親們看診的心情,輕鬆不少。

可愛的小女孩躺在診療椅上,生平第一次看牙醫,她的心理很緊張,因為聽不懂醫師的話,心情很難放輕鬆;幸有柬埔寨志工莉莉來協助翻譯。

人醫會醫師說:「跟她講沒有蛀牙,沒有痛。」莉莉聽了小女孩的回應,翻譯給醫師聽:「常常會痛,對,沒有任何理由,現在還會痛。」 一位醫師看診,就有一位翻譯志工隨行,讓義診進行更順利。莉莉說:「我沒有很多錢可以捐,但慈濟除了捐錢,更需要有心願意付出的志工,所以我來到這裡做志工,我覺得很開心。」

連續三天的義診,每天都有超過千人來看診,柬埔寨慈濟志工每天幫忙招呼病患,忙得不易樂乎,他們時時不忘問候等待看診的病患,渴了嗎?並連忙倒杯水請鄉親喝茶。柬埔寨志工達拉利塔,是一位醫學生,他很樂於來當志工,也邀約了親朋好友來,他說:「我邀約了我的朋友來這裡,還有我的姊姊們,共八位。」

志工們忙碌時身體雖然有點累,但心不累。柬埔寨志工陳美妹說:「我並不覺得累,因為看到病人得到治療而有笑容,我很開心有能力助人,還想要做得更多。」

在磅針省的民風純樸,難得鎮上有醫師前來,陪伴的志工在現場帶動手語歌曲,活潑有朝氣,他們能感同身受當地醫療的迫切,也為能病患付出而感到歡喜。一些民眾因為害羞,一開始有點不習慣,但歡樂的氣氛會渲染,一個個的笑容逐漸漾開來。

(大愛新聞:楊景卉、鄧志銘、徐振富、張麗雲、徐振富、許雅玲、李慶堂 柬埔寨報導 2017/03/12)

放下兒作業 暖醫減病患壓

$
0
0
常言道,醫者父母心,父母疼愛子女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就像慈濟人醫會的醫護人員,每個月利用假日來三芝、石門舉辦義診解病苦,不方便外出的病患,就由醫護人員和慈濟志工前往探視。

牙科衛教義診 醫師帶領學生

接連幾天的陰雨,3月12日早上,三芝的天氣意外的晴朗,一百多位志工迅速把醫藥、器材、結緣品就定位,方便前來就診的民眾緩解病苦,至三芝埔坪里活動中心參加義診的六十九位病患,臉上浮現重逢老友般地愉悅。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衛教學系老師李梅冠,2011年起就加入義診行列,三芝、貢寮、雙溪等義診,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雖然地點不同,但參加義診的心一樣,此次,李梅冠特別邀陳采柔、陳奕勻兩位二年級同學參與口腔衛教,期許她們能學以致用,瞭解患者所需。

「嗨!」經過口腔衛教的患者很開心地和李梅冠老師揮手打招呼。陳采柔說,今天來參加義診,看到老師用流利的閩南語和爺爺奶奶閒聊,還不忘叮嚀假牙保養的秘訣,老師的親和力和耐心令她們佩服。

吳水龍爺爺拿下假牙說:「我都很認真努力的刷牙,裡裡外外都有刷唷!」李梅冠老師經驗豐富,馬上問爺爺:「連接牙齦的溝槽有刷嗎?怎麼凹槽有點不乾淨呢?」吳水龍不好意思的說:「刷錯啦,現在我知道假牙正確的清潔方式,回去以後會好好的清潔。」

有苦的走不出 有福的走進去

「能成就義診因緣!多方條件配合。」看起來內向穩重、來自臺北慈院腫瘤科的醫師常佑康笑著說。

國二的兒子貼心地向老爸說:「這本來是你的工作,你本來就應該要去呀!」他本想今天(3月12日)休假要幫兒子複習功課,兒子昨天為了讓父親可以參與義診活動,特地提前配合複習,再加上妻子的支持,他今日才得以前來義診。

走入老舊社區大樓,穿過翠綠花圃,不時聞到苔蘚的潮濕味,熱心的鄰居張先生引領常佑康醫師等人進入社區電梯,「嗶一聲才能按到七樓,這裡上下樓梯都需刷卡,你們就先上樓吧!」小小電梯載滿人,鄰居便改爬樓梯上去。

林女士體諒孩子不願增其負擔,未與已成年的兒女同住,獨自在外租屋。罹患乳癌的她,一進門就能聽出熟悉的常佑康醫師聲音,她按著胸部說:「這裡很痛,還會頭暈!」護理師蕭麗豐趕緊為她量血壓、擦上痠痛膏藥並按摩她的肩頸。

「有沒有便秘?」常佑康醫師耐心地詢問林女士身體狀況,為她開符合所需的處方箋;感受到志工的關心,林女士不禁掉下眼淚,請求志工幫忙帶她走出家門透透氣。

常佑康面色凝重的說:「她已是癌末了,因為移轉到腦部才導致她失明。她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能減輕疼痛,妥善的安置,讓她生活得有品質。雖然現在鄰居張先生幫忙每日送飯,但考量能否持續下去,應趕快通報社會局,通知她的兒女,而我們慈濟能做的是減輕他們的負擔。」

常佑康心有所感地說:「希望慈濟人多一點,因為每一角落都有苦難人,受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欲幫助的人走進去,集合每一個慈濟人微小的力量。」他表示,剛在電梯遇到林女士的鄰居,都在問候她,也因此感受到人間菩薩招生很重要,若有慈濟人深入社區,就可就近幫助。

醫護用心 盡在細節

游建章醫師走入個案家中,放下背包後,立刻從背包內拿出「間接眼底鏡」要為個案進行眼底檢查。「醫生喔,阮ㄟ流目油(臺語)。」七十多歲的個案緩緩說著最近的問題。

固定參加人醫會義診的游建章是眼科醫師,他背著重重的間接眼底鏡,每到一戶個案家中,就主動為他們細心檢查眼睛、點眼藥,除了及早發現眼疾外,也因此增進與個案互動,拉近彼此距離。

醫者用心處不僅於此,固定參加人醫會往診的游建章,為了便於個案後續追蹤及自我提醒之用,依往診路線分別開設資料夾於手機內,每個資料夾點開就是該條路線的個案簡要紀錄。

往診前,他會回顧個案前次往診情形,提醒自己有哪些該追蹤事;看診後,再更新個案記錄。

視之如家人 溫馨醫病情

中醫師張卻說:「參加這麼久的義診,最近這兩次的感受特別深刻,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看到偏遠地區的獨居老人,有的身患重病卻沒有親人在身邊照顧;有的長期臥床,人生下半段只能在病榻上度過,讓她感受:「人生賺再多的錢,如果沒有健康也是枉然。」

住在福德圓山里、八十一歲的陳珠,看到慈濟義診團隊非常高興,跟大家熱絡的問候寒暄。張卻坐在老人家身邊,親切地問她近來有沒有哪裡不舒服?陳珠回應醫師說:「就是腳麻,有時感覺就像很多螞蟻在咬一樣!」

「血路比較不通啦!您要像這樣按摩,從上面往下方,有空就這樣做,腰也會變瘦喔!下次來看您就變葫蘆腰了!」張卻邊示範還邊逗老人開心。志工們也跟著做動作,像一家人般歡笑不斷。

「唉!命不好啦!」陳珠近年來三個兒子相繼往生,老人家一談起就不禁要擦淚,現場氣氛一時默然。

好在旁邊長期陪伴的志工趕緊接道:「您還有女兒、孫女都很孝順啊!」原來陳珠有幾位女兒常會輪流回來看她,大家都讚嘆老人家好命,她這才轉涕為笑。

「謝謝你們常來看我,這些年有你們不斷的開導,我已經想開很多了,感謝你們啦!」志工告訴老人家不要再一直念著往生的兒子,這樣他們的靈才能自在。

在一片祝福聲及相約下月見面後,陳珠堅持要送志工到門口,就像老媽媽目送她的孫子出門,期盼著下次再相聚。【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葉文萱、陳清香、許麗珠、潘瑜華、邵麗姿、林慧石、戴麗俐 臺北報導 2017/03/12)

正信合愛 菩提道通

$
0
0
【證嚴上人3月13日志工早會開示】
「聽到了很熟悉的歌聲,『大愛為樑,智慧為牆』,許一個希望的未來啊!這個歌聲從厄瓜多傳回來!」

〈許一個希望的未來〉這首歌曲於1999年臺灣九二一地震後所創作,為慈濟認養災區五十所希望工程學校時,鼓勵受災學校的師生們所寫的歌,如今又南美洲厄瓜多慈濟援建卡諾亞教堂動土儀式時,又再度唱起。證嚴上人在今日(3/13)志工早會上,感恩厄瓜多地震後,美國和南美洲慈濟人與當地鄉親,不分彼此以大愛互動,共同為災區復原盡一分心力,帶出了希望。

語言不通愛相同 千里馳援異國災

「記得去年(2016年),4月16日那天,這毫無預警的,突然間天搖地動,當地有好幾個縣的房屋塌了,人也有損失,多少人受災受困難,慈濟人間菩薩,雖然當地沒有種子,可是同在大地上、地球上,不管離得多麼遙遠,只要聽到這樣訊息,我們就想,『快!』快到受難的災區,能給予幫助。」

因為厄瓜多當地沒有慈濟人,較能就近馳援的就是美國慈濟人,但搭機前往厄瓜多也要花上五個小時。

「有心就不遠,他們還是這樣背起行囊,到一個語言完全不通,不認識任何一個人(的地方)。只有愛,這樣的大愛是共同呼吸在大空間、宇宙間。」

厄瓜多通用語言為西班牙語,當地人也不諳美語,因此美國慈濟志工也邀請其他南美洲國家的慈濟人,巴拉圭、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國慈濟志工精通西班牙語,和厄瓜多鄉親溝通起來沒有障礙,成為賑災時的重要力量。

「這樣勘災、協助、翻譯,協助當香積,多功能,讓他們的勘災很圓滿,那樣以工代賑,人到了就開始落實。因為濟舵(美國紐約分會執行長張宗義居士)曾經參加過菲律賓的海燕風災,那個時候國際間也有十幾個國家的慈濟人會合起來到菲律賓去,他們所接到的訊息就是當地的以工代賑,天天在清掃,那樣災後的廢墟,天天發放工資,天天供應那樣的熱食。」

以工代賑安人心 信仰力量不可少

慈濟在菲律賓海燕風災中以工代賑救災的效率,讓菲律賓獨魯萬這個城市從瀕臨棄城的情況下,短時間就重新恢復生機,聯合國及許多國家的NGO團體都實際體會見證過。因此,這次厄瓜多賑災,慈濟一提出以工代賑的方式,聯合國及許多前去救災的團體,甚至當地人皆已有所聞。

「跟當地的縣長、市長溝通,一提起以工代賑,不需要怎麼解說,他們就已經瞭解,國際間已經有聽過慈濟用這方式救災,他們很開心,每個縣市都可以配合,慈濟人很順利幾天內,就打成一片了,而且語言不通,但肢體語言是通的。經過他們說話,慈濟人再翻譯,用肢體語言去溝通,所以那一趟就已經深深地把愛嵌入人人心中,也幫助他們安定身心下來。」

後來,慈濟在曼納比省的曼塔市、維和港市、卡諾亞鎮等地推動以工代賑,帶動當地鄉親自力更生清理、復原家園。在勘災、清理的當下,遇到了卡諾亞教堂的三位修女,幫忙清理坍塌的教堂,也興起為當地重建鄉親信仰中心的想法。

「我們期待當地人要有一個信仰的皈依處,不管什麼宗教,只要正確觀念、思想的宗教,我們都應該支持,讓人民有一個精神上的糧食,就是信仰。一聽到他們要復建不知何時,很不忍心,所以說,我們想幫助他們復建起來,神父、修女都很感動,因為我們曾經有過為海地修女復健三所學校,而且也幫忙修復他們的教堂。他們也知道我們在菲律賓,也為一位神父恢復他們的教堂。」

不違道理不違規 真理通行達寰宇

3月10日,厄瓜多卡諾亞教堂舉行動土典禮,慈濟人提前兩天抵達,馬不停蹄去訪視以工代賑時互動過的鄉親,邀請他們來投入幫忙整地。動土典禮那天,由天主教曼納比省總主教羅倫佐親自主持,省長、市長、鎮長,還有當地政府的軍隊、鄉親五百多人都盛大參與,十分溫馨。

「小鎮(教堂)動土,天主教與佛教不分宗教,彼此之間他們以大愛為樑、智慧為牆,他們(歌聲)很優雅地傳出來,尤其也用他們的語言唱出了〈普天三無〉,手語也比得很好,這樣打成一片,哪有什麼宗教分別呢?」

鄉親把慈濟人當成家人一般,不分天主教徒或是佛教徒;總主教羅倫佐在動土儀式中,虔誠繞行場地中央堆起的土堆,;三位修女也十分感動,祝福慈濟萬歲,希望慈濟能長長久久地傳下去。

「是啊!我們晨語不也在說,佛法應該要長長久久傳下去,萬萬年,都一直要傳下去,不管直接說法或是身體力行的典範帶動,不離佛法,因為佛法就是世間法,世間一切法就是佛陀的真理,我們能符合真理,不違規、不違理,無不都是真妙理。所以看到他們在這樣普天之下的那一個地方,有那樣希望的信仰中心已經豎立起來,開始要動工了,很開心!」

日日行道解苦難 點滴愛心匯善流

慈濟人間菩薩,愛的能量遍及全球各地,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人醫會,配合柬埔寨當地志工在磅針省舉辦的義診,從3月10日至12日已經圓滿結束,三天下來每天都有上千人前來看診;此外,馬來西亞慈濟人長期至沙巴為當地偏遠山區的原住民義診,也持續進行中。

「同時在這幾天內,有這麼多的菩薩廣披在寰宇中,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這樣地精進,為天下苦難人付出,為自己精進,這實在是很令人感動。天天無不都是行道的日子,無處不都是道場啊!感動的事真多!」

然而,宏觀天下仍是災難偏多,上人再次殷切叮嚀大家應該要好好地用心體會,「我們要有共同虔誠的理念,宗教不要分別,只要有正信的,我們都是要彼此尊重,互相互愛。」

會合起愛的能量,也是人間菩薩的使命。

「大乾坤的不調和會有災難,還有眾生的業力,窮困、病苦的地方也是不少,都是需要愛心的人會合起來、力量付出,調和大乾坤與人的業力,或者是人禍造成的災難。這都需要有愛來調和,讓苦難人有得救的機會。」

上人期許人人皆能發心立願,很用心、很用力地精進投入,「只要有心就不難,感恩所有的慈濟菩薩們,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願意出錢、出力,用心、用時間等等去投入,真的非常感恩也是很感動。」

愛不分宗教 援建教堂動土

實際參與後 從排斥到了解

$
0
0
「進入慈濟,我的感觸很多,想到以前我真的很排斥慈濟。」許曜盛在未接觸慈濟前,曾聽過許多對慈濟的不實傳言,但在實際參與志工活動了解慈濟後,完全改觀,而決定加入志工培訓行列,讓心靈有所依歸,不再徬徨。

人人是一家人 彼此精進

2017年蘆洲區志工培訓相見歡,3月1日晚上在蘆洲聯絡處舉行;培訓幹事陳維堅期許志工們:「培訓期間開始學習如何承擔?並要了解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讓培訓這一年收穫滿滿。」

志工陳月美則發給每位志工培訓證,正式成為培訓慈誠及培訓委員;又和大家結緣鞋袋,期勉人人要一步ㄧ腳印,堅定地走在慈濟路上,並說:「來做慈濟,人人要當作一家人,希望在培訓期間要精進、再精進。」

「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請教團隊,不要怕!」培訓幹事蔡春華鼓勵大家,且期待每位志工完成培訓後,能勇於承擔慈濟的志業。

找到回家的路 心有依歸

「我想參與慈濟因緣應該是到了,該是我站出來為這個社會付出的時候。」許曜盛未進入慈濟前,曾聽過許多對慈濟的不實傳言,直到親自接觸後,對慈濟全然的改觀,並決定進一步參與志工培訓。

許曜盛的姊姊是單親家庭,經濟上原本就有些困難,在她生了一場大病後,再也無法負荷下去。於是許曜盛想辦法要幫姊姊度過難關,便求助於慈濟基金會。當他得知姊姊受到慈濟志工宋素竹的主動關懷與陪伴後,讓他深深體會到慈濟人的愛。

經與慈濟接觸後,許曜盛開始參與志工活動,進而了解到慈濟人來自社會不同的階層,但卻有著共同的助人理念;當社會發生災難事故時,大家都同心協力地一起投入救災,這一切讓他領悟到:「參與慈濟的因緣到了。」

去年(2016年)六月,許曜盛參加證嚴上人行腳至關渡園區的一場座談會時,他聽到上人關心著志工,希望志工們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做環保時更要注意自己的安全。當下,他感受到上人是那麼地慈悲,深深被感動著。

而在參加社區讀書會時,讀了《三十七助道品》的講述,也讓許曜盛感動莫名。「長久以來,積壓在我內心深處的疑問與煩惱,彷彿都解開了,有一種找到回家的路的感覺,讓我心靈有了依歸,不再徬徨。」進入慈濟後的許曜盛,體悟到「真正的法喜,是做了之後的歡喜。」因此,許曜盛毅然決然地參與志工培訓。

不被病苦打敗 再接再厲

志工徐陳碧霞今年(2017年)再接再厲,第二次報名參與培訓,因為去年因緣不具足,遇到身體的不適,在培訓期間得重病而住院,導致培訓中斷,在家休息了半年。雖然徐陳碧霞的體力大不如前,但她一心還是要跟緊上人的腳步,在志工的鼓勵與支持下,重新鼓起勇氣培訓,她堅定地告訴自己:「要再加油,再精進!」

而從2014年即開始參加社區慈濟活動的黃明珠,在投入當志工的近幾年,常參與慈善機構的關懷與擔任醫療志工的服務,讓她看到人世間的病和苦,而懂得見苦知福。做香積志工時,黃明珠也學到「挑菜要寸長,代表做人要有分寸。」

黃明珠歡喜進入慈濟後,真的學到很多,她也期許自己能夠做到「三心」:「莫忘初發心、堅定道心、永保清淨心」與「四修」:「無餘修、無間修、長時修、尊重修」。

社區志工參與慈濟活動一段時間後,都有深刻的體悟與學習。在人生的旅程上,他們選擇進一步參與志工培訓,發揮自己的良能,跟緊上人的腳步,走向自利利他的行善足跡,獲得許多志工的祝福與鼓勵。【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游育綺 新北市報導2017/03/01)


退休不享福 他為大地造福

$
0
0
從職場退休的李富郎,年逾七十歲本應是好好頤養天年的時候,他卻把所有精力投注在慈濟志業上,勇敢地承接起環保志業。

幼年困苦 勤勞打拼

有著勤奮打拼、不畏難精神的李富郎,1943年出生於高雄縣美濃鎮(現為高雄市美濃區)農村家庭,在他一歲多時,父親被徵召到南洋從軍,從此一去不回,母親童氏阿招肩負起養家的重責大任,天天早出晚歸,無怨無悔地為這個家付出。

在困苦家庭中長大的李富郎,感受到金錢的重要,覺得沒有錢萬萬不能,從小就養成節儉勤勞的習慣。初中畢業後,他選擇照相為職業,在堂兄開的照相館當學徒,一年後自覺讀書的重要,考取了高雄高工電工科,再次踏上求學之路。

1966年退伍後,李富郎任職於亞洲航空公司,在臺南機場維修越戰的飛機;1971年因越戰結束,亞航不再風光,於是轉職到高雄縣消防大隊,當時被分發到鄉下六龜,過著公務人員的生活,業餘時間種菜、種香蕉、養豬補貼家計。

辦公、煮飯、下棋,日子清閒,李富郎覺得年紀輕輕就這樣等著退休,毫無意義。在消防隊待了兩年後,考進高雄加工區一家電子公司當管理員,從事電子零件生產的工作,業餘時間則沖洗相片補貼家計。

1976年考進中國鋼鐵公司負責廠房高空照明工作,天天在屋樑上爬來爬去;1979年被派到公用設施處──水處理場工作,負責用水的調配及處理。

業餘時間,李富郎在小港開了一家水電行,並將鄉下一些沒工作的年輕人,聘來工作,也算是幫助一些年輕人免於游手好閒,直到1986年,因在五甲購屋才結束營業。如此多元全能的專長,讓他日後在志工服務上,發揮了很大的功能。

節儉自律 體會無常

對於金錢有著保守觀念的李富郎,絕不輕易浪費一絲一毫。在任職中鋼時,見到同事間不少人在邀互助會,甚至有人因此而借錢度日,簡直無法相信,何以薪水不低的公司裡,竟會發生此種現象?

追其根由是一天到晚離不開吃喝玩樂,這讓李富郎內心感觸良多,心想為什麼不把那些浪費掉的金錢及時間,用來服務人群、利益眾生呢?

1994年當同事的太太向李富郎提起慈濟,邀約他加入會員時,李富郎二話不說馬上捐款助人。四年後參與慈誠培訓課程,隔年不巧發生土耳其及九二一大地震,在參與賑災募款過程中,李富郎深深體會人生的無常及證嚴上人的悲心,內心充滿說不出的法喜。受證後,李富郎利用上班之餘投入志工行列。

承擔環保 努力推動

李富郎說:「環保幹事是重責大任,就是將上人的妙法用在環保站,以最真誠態度的來帶領可愛而又純真的環保菩薩們。能放下身段,以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的心情,讓大家一團和氣。所謂『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而且要推廣愛護地球的使命,讓小菩薩在小小的心靈中,種下守護地球的愛苗。」

環保志業除了負責資源回收分類的環保志工外,還需要開環保車的志工,而慈誠志工們八成以上都是上班族,只有晚上及假日才有時間參與。李富郎為了加強推動慈誠隊員參與夜間環保,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七點半到十點左右,每天三部環保車出勤,每車三位志工到環保點收資源回收物品,載回環保站。

五甲地區約有五十個環保點分布在各個社區裡,而李富郎負責照顧的三個環保站,每天約有六十位左右的環保志工默默在付出。李富郎認為,陪伴環保志工為大地保護盡一分心力,可印證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是疼惜地球的具體行動。

李富郎認為,志工只要方向對,永遠都可以走到目的地,問題是如果方向不對,就會愈走愈遠,而且走得愈快的人,就愈偏離正軌。無論濟貧或推動環保、做資源回收,都要從改變生活態度開始,先在生活實踐,久而久之,更深層的價值觀也隨之改變。【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中化 高雄報導2017/02/26)

植物人也要洗牙 阻卻肺炎

$
0
0
一群具仁醫情懷的牙醫師,犧牲休假,帶著家人來到創世基金會,為臥床的植物人和癱瘓的病友清理牙結石及牙菌斑,減少日後造成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

改善不足之處 義診量身打造

隨著階梯登上二樓,人高馬大的慈濟志工游耀輝正忙著銜接管線,一臺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機器,矗立在樓梯間轉角處。

游耀輝參與人醫會後勤志工多年,本身具有機械的長才,志工顏慮曜告訴他,為植物人病友洗牙時,怕他們因為緊張,吞嚥口水,造成嗆傷,所以需要為他們吸唾液,但人醫會現有的器械吸唾力道不夠。

聽到這樣的狀況,他發揮自身機械的專業,將一臺工業用的乾濕兩用吸塵器,動手改造為吸力較強的吸唾機,成為牙醫義診時不可缺少的利器。

而醫療人員在創世基金會進行診療時,室內空間不足,全都集中一處,有空氣中的病菌發生交叉感染的疑慮,游耀輝又設計一臺空氣清淨機,以確保醫護人員及病友的衛生與安全。

另一邊,本身就有執業的牙醫師陳光榮,今天褪下醫師袍改當志工,陳光榮除了具有醫師背景,本身對機械也頗有研究。義診時,如果器械發生小問題,為了怕影響看診的進度與品質,陳光榮就擔任後勤的維修,讓前線的醫療人員能專心看診,陳光榮謙虛地說:「對病人好的事情,是我們的本分事,能夠配合也很好呀!」

牙醫子做志工 度過難忘生日

牙醫師要幫一位植物人病友診療,遠比在診所幫一般病人檢查還要辛苦好幾倍。病友們雖然長期臥床,對於磨牙機的吱吱聲,還是會害怕,往往會出現心跳加速與驚懼反應,此時牙醫助理就要在一旁安撫,緩和病人的情緒。

服務於臺北慈濟醫院解剖病理科的余忠泰主任就盯著一旁的血氧濃度測量儀的數據,確保病友的醫療安全與品質。他說:「癱瘓的病人不會用肢體動作或語言表達他們的害怕,我們藉由醫療儀器的監測,確保醫療進行的順利。如果數據偏高,要先暫停治療,安撫病人的情緒後,再作後續的處理與治療。」 

醫護團隊中,有一位即將上高中的小志工,他是牙醫師黃斌洋的兒子黃暐哲,今天也是他的生日,他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就是隨著爸爸來服務人群。他說:「醫療專業我不會,只能幫爸爸拿手電筒,不過生日這天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也很高興。」

根源處理問題 無私愛與關懷

每半年,人醫會醫師利用休假為臥床的病友清洗牙菌斑,希望他們雖然臥病在床,依然可以擁有清新的口腔衛生。人醫會謝金龍醫師說:「一般人認為植物人都是靠管灌進食,牙齒並沒有咀嚼,為什麼要洗牙?事實上細菌依然會附著在口腔、牙齒表面及牙齦,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問題,如果把最根源的問題處理了,就可以連呼吸道、肺部的照護連帶改善。」

長期陪伴人醫會的志工余江培說:「感恩人醫會的醫護人員及志工團隊,大家利用休假,來到這裡為病友們進行口腔保健,可以減少因為牙菌斑造成吸入性的肺部發炎與感染,也減少護理人員的負擔,真的感恩大家!」

一聲慰撫,一分關心,儘管臥床的病友,沒辦法表達他們的感謝,醫師們衷心希望經過洗牙的治療後,減少病友感染的機率。這份仁醫仁心,透過牙醫器具的吱吱聲,傳達身為醫師的他們,一分無私的愛與對病友的關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高玉美 臺北報導 2017/03/05)

火災殘局無力清 志工動員

$
0
0
民宅發生大火,幸無人傷亡,災後滿目瘡痍,被燒毀的家具散落一地,燻黑的地板、牆壁不忍目睹,四處充滿焦味,煙塵四起,髒污的環境如何清理起?如何繼續住人?這對孤苦無依、無力清掃的鄉親而言,都是一種無言的傷痛。慈濟志工聽到了鄉親無助的心聲,傾力協助,讓受災戶慌張的心有了依靠。

祝融災化險為夷 志工齊力援清掃

住在嘉義的蔡女士,3月2日家裡發生一場大火,三樓全被燒毀。意外發生當時,她並沒有警覺到,還是鄰居跑來通知她才發現火災。蔡女士心有餘悸地說:「鄰居來敲我家大門,我還不知道我家三樓發生火警,以為只是鄰居來找我。」當黃女士出來收衣服,抬頭一看才發現火警,就趕緊請大家幫忙打119。

左鄰右舍幫忙報警後,消防車警報聲響起,數位消防隊員在第一時間抵達火災現場,拉起水線,儘速進行滅火。不到半小時,火勢即順利撲滅,幸無人傷亡。火災後,蔡女士內心一陣慌亂,滿臉憂愁。她面對被燒毀殆盡的三樓空間,根本不知如何整理起?就在此時,慈濟志工及時出現,讓蔡女士慌亂的心安定了不少。

幾位志工來到十三坪大小的空間,開始大力地清掃。裡頭充滿焦臭味與四處飛揚的煙塵;地板上還散亂著釘子、玻璃和碗盤的碎片,志工每踏出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地。

滿地破碎的木板、焦黑的鐵條和損毀的家具等,經過志工一個早上的通力合作,讓原本被燒毀的家有了一個乾淨的空間,在陽光照耀下,屋內黃色磁磚地板已經清晰可見。

「真的很高興有你們來幫忙打掃,不然東西這麼多,我一個人沒辦法。好在有你們來幫忙,謝謝你們慈濟!」蔡女士似遇到貴人一樣,充滿感恩,含淚道出她的謝意。

通力合作收殘局 清爽乾淨安心住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臺南的一間民宅,二樓臥室日前起火,裡頭住著一對母子。兒子重度殘障行動不方便,老媽媽也已經八十多歲了,幸而當時火災發現得早,兩人都能順利逃生。

災後現場,臥室裡布滿黑煙,樓上樓下也都是消防滅火時留下的積水,母子兩人無能力清理。慈濟志工得知後,和老媽媽約好,準備前去幫忙清掃。志工曾貴雀說:「屋內地板有消防車救災的水,室內都溼溼的,怕媽媽八十幾歲一個人在這邊住會有危險。所以邀請師兄姊來幫忙清理,讓環境變得清爽乾淨。」

當志工抵達現場時,一打開門走進客廳,才發現老媽媽竟然摔倒在廚房裡。幸好志工及時趕到,趕緊扶起老媽媽,並擔心地叮嚀著:「我們會清理,你不要動手喔!」老媽媽被志工攙扶著,勉強站了起來,緩緩走到客廳休息。志工從老媽媽口中得知,她老人家在前一晚回家住,原本打算到廚房熱個粥來當早餐,沒想到因踩在滿地的積水而滑倒了,還好傷勢不嚴重。

隨即,志工開始進行臥房及屋內的清掃,有人清理燒毀的生活用品、床墊,有人協助將燻黑的牆壁重新油漆,並換上新床墊。志工分工合作後,讓老媽媽的家變得舒適多了,也能安心住下來。

里長李嬌鸞也來到現場關心老媽媽,她看到清掃後的乾淨環境,一直跟志工說謝謝,「謝謝各位的幫忙!」

因為有志工的幫忙打掃,讓火災後原本燻黑髒亂的家,變得清爽又乾淨了,也掃除了鄉親內心的煩憂。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鄧世惠、魏清和、王翠雲、黃川碧、陳仙輝 綜合報導2017/03/13)

聯合義診 「柬」起醫療情

$
0
0
在柬埔寨第一次舉辦大型義診,慈濟結合臺灣、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越南等地的大醫王,同時也與柬埔寨當地總理醫療義診團(TYDA)合作,六個國家的志工相聚一堂,在3月10日下午到12日,共計二天半的時間,義診嘉惠三千五百人次。

捐贈器材促義診 六國大醫王相聚

促成這次義診的因緣,來自去年(2016年)6月臺北慈濟醫院欲捐贈一批即將退役的洗腎機,希望與海外國家的醫療機構結緣。藉此因緣,柬埔寨慈濟志工前往拜會當地總理醫療義診團(TYDA),可惜經過評估之後,考慮到洗腎設備有維修技術上的問題,因而無法接受捐贈。

同年11月,新加坡人醫會團隊亦發心捐贈一批二手醫療器材至柬埔寨總理醫療義診團,當時總理醫療義診團也提出希望能與慈濟合作舉辦義診,因而經過研討,終於促成這次在磅針省宗膠呂轉診醫院(CKR醫院)和Bosknor小學的大型義診。

新加坡先遣團隊一行十八人於3月7日率先抵達柬埔寨,前往宗膠呂轉診醫院進行發電機、冷氣、牙科專用空壓機等硬體設備的裝置,進行行前的籌備工作。透過與柬埔寨本地志工的人龍接力,齊心協力接運物資,將各科各類的器材及藥物分別搬運整理。

行前活動持續到10日上午,仍在進行硬體施設的架設,而下午隨著新加坡、馬來西亞人醫團隊的進駐,第一天下午正式展開義診,提供中醫、內科、外科、牙科等科別的看診服務,嘉惠二百四十七位鄉親。

而臺灣人醫團隊則由林俊龍執行長領隊,10日當天從桃園機場出發。臺灣牙醫團隊帶去兩臺診療椅和各項牙醫材料,共計一百多公斤的四十一個品項。對於柬埔寨入海關所需的落地簽證,也透過柬埔寨慈濟志工謝明勳協助辦理,讓團員得以順利出關,領到行李。

而第一天的義診試運轉,雖然有一架牙科配備曾出現狀況,但還好現場有兩位志工可以及時修理。隨著各地人醫團隊抵達宗膠呂轉診醫院,大家相聚在一堂討論行前共識會議,透過當地志工的翻譯,討論著接下來兩天各科之間的配合與協調。

從簡義診開幕式 盼望鄉親獲就診

11日上午,慈濟人醫團隊分成二路,由林俊龍執行長帶領十五位志工前往Bosknor小學參加開幕式,並會同柬埔寨總理醫療義診團(TYDA)成員進行半天義診。而新加坡人醫團隊則到宗膠呂轉診醫院,除了再次確認各項布置完成,同時也迎接前來就診的鄉親。

這次與慈濟人醫會共同義診的柬埔寨總理醫療義診團(TYDA)是屬於非官方的醫療組織,目前有四千多位醫護會員及五百位醫師,每個月輪流到各省舉辦義診,深入社區、學校、工廠,或是與慈善機構合作,聯合舉辦義診。

義診開幕儀式中,柬埔寨國家安全部的秘書代表EL. Vansarath 也親臨現場,並上臺致詞,他說這是柬埔寨第一次和慈濟合作,為期三天的時間在兩個地方同時義診,希望這次的活動能夠嘉惠到需要受助的鄉親。而慈濟人醫會林俊龍執行長致詞時也分享,慈濟醫療志業的宗旨是視病猶親、尊重生命,把幸福美滿留給病人,問題和責任由醫師承擔。

開幕儀式結束後,林俊龍執行長及簡守信院長也到義診場地了解動線規劃。在Bosknor小學破舊又斑駁的教室中,牙科診療室的牙醫器材就在教室外右側,高壓鍋在五公斤的瓦斯爐上消毒著器材,牙醫師們已經開始巡視器材是否消毒完畢,並且準備齊全。

雖然義診場地醫療器材缺乏,簡單的布幔一圍就成了「手術房」,就連手術床也只能以老舊的塑膠皮老型病床充當。但是義診的三個小時內,人醫會葉添浩醫師仍為兩位鄉親完成開刀手術。

而柬埔寨國家安全部的秘書代表EL. Vansarath即使在開幕式上,已經表達對慈濟的感謝之外,他還堅持要再到慈濟的義診地點,親自向大醫王們表達謝謝,感恩大家的付出。

團康帶動作陪伴 義診受助說感恩

另一邊宋膠呂轉診醫院(CKR醫院),儘管新加坡人醫團隊在義診前幾天便到達醫院,著手設置水電及各科別燈光、帳篷等設備,在簡陋的場所中闢建出現代化的開刀房,但醫院中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讓志工們還是把握時間幫忙裝設電燈等相關設備。

在義診開始前,臺灣慈濟志工賴全益雖然本行是空調工程,但長年護持人醫會為創世基金會的植物人洗牙,過程中用心學習,便鍛鍊成為熟練的牙醫助理,甚至還能幫忙修理故障的牙科器材。這次臺灣團隊帶來二臺牙醫診療臺,在完成此次義診任務後,也將為留在當地為往後義診效力。

為陪伴現場等候義診的鄉親,新加坡慈濟志工林洋葆平時承擔社區親子班活動,此次在義診中,自動與柬埔寨本地志工成組愛灑團隊,帶動鄉親們一起團康和分享竹筒歲月的精神,把氣氛炒熱到最高點。只見大樹下、帳篷前志工們以團康帶動,為鄉親驅走天氣的炎熱及候診的焦躁。

兩天半的義診時間很快就結束了,一位前來求診的四十六歲Bun Sothy先生是一位警察,他的左手上及左邊背部各長一顆腫瘤已經多年,雖然每個月有二百五十元美金的薪資,扣除全家生活開銷,已無力讓他額外去負擔手術費用,因此他很感謝慈濟的義診幫他做了手術。

手術結束後,這位警察雖然只是很簡短地向醫護人員表達感謝,事後還特別寫上一封感謝信,信件內容表達自己只是一位宗膠呂縣的警員,但是他非常感恩慈濟醫療、志工團隊的幫忙,治療了他的腫瘤,讓他的手能減輕病痛,他的心中只有無限的感恩。

見苦之福要送愛 期盼再續義診緣

透過感恩晚會的分享,來自臺灣的蘇芳霈護理師表示,這幾天都在藥局幫忙,讓她看到柬埔寨鄉親因為貧困,經常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讓胃藥成了此次需求量最多的藥品。看到他們的困境,讓蘇芳霈覺得自己在臺灣每天都能溫飽,已經很幸運了,因此更要跟隨證嚴上人的腳步,把愛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慈濟柬埔寨聯絡點負責人謝明勳及謝美玲表示,這次與柬埔寨總理醫療義診團的義診交流,對於慈濟將來持續在柬埔寨辦大型義診,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柬埔寨辦義診一定要與官方機構有合作協議,透過醫師名單的呈報、醫療器材的通關才能夠順利圓滿。

謝明勳說,這樣的義診對當地居民而言,比花錢看醫生來得仔細;而海外志工的陪伴,更為此次近百位柬埔寨當地志工帶來不一樣的感動,讓大家都非常願意來幫忙成就義診的圓滿,珍惜柬埔寨與慈濟牽起的因緣。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柬埔寨報導2017/03/11)

大智仁勇 疼惜人間

$
0
0
【證嚴上人3月14日志工早會開示】
「天地氣候極端,我們要好好地把心照顧好,心沒照顧好,也許一個行動,會影響、會招惹禍。」證嚴上人於3月14日志工早會中談及,現今氣候不調順,許多人受天災,但人為造作而釀成悲劇,令人不解。

人心顛倒釀災禍 苦上加苦心不忍

阿根廷人氣歌手在小鎮歐拉瓦里亞開唱,原本能容納二十萬人的會場卻湧入三十萬人,激動的聽眾在演唱會接近尾聲時不斷往舞臺中央推擠,造成場面失控而有兩人死亡、十多人受傷的不幸事件。

「聽個歌一定要這地方,這樣瘋狂地推擠嗎?本無事,就是人的心態顛倒了,所以造成了這樣悲劇,實在是很不能理解,到底大家在想的是什麼?」

再聽聞衣索匹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附近垃圾山崩塌,壓死四十六人的同時,仍有幾十人失蹤的不幸事故,上人感嘆更深。

「這個垃圾山囤積將近五十年垃圾,在那裡囤積很高,本來都已經停止再倒。就有一群人,依靠著這樣垃圾去尋覓吃的,他們要吃的食物,就是在垃圾堆中去尋找……一場悲劇就在這樣苦難人的生活中發生了。」

當地時間11日,垃圾山發生崩塌意外後,當地人對成因眾說紛紜,也有人指控是附近沼氣發電廠的興建,移除垃圾而改變了垃圾山的壓力結構。

「造成走山、崩塌,造成了這麼多的人往生,造成這麼多人的失蹤,現在在垃圾堆中找人,多少的親人在垃圾堆等待著他的親人,多苦。」

對比兩則新聞報導,上人感嘆甚深。「這都是人世間,尋歡樂的人就是這樣顛倒,人與人互相推擠;窮困的人要顧他的生活,就是在垃圾堆中尋覓吃的,造成這麼悲慘的局面,看得是很不忍心。」

過度耗費當警覺 減量惜福護健康

享樂的心態在生活中形成浪費,過度耗費地球資源也造成生態破壞,進而擴大了天災的危害程度。這種人類生活形態造成的苦果,上人明確指出,也只有人能改變。

「繁華問題真的是很嚴重,雖然慈濟是這麼多人在疼惜地球,投入做環保;可是在整個地球,人不覺醒、不覺悟,浪費的照常在浪費,垃圾還是不斷不斷造成,讓這個社會形成了一股有形無形的濁氣。」

常言道,解鈴還需繫鈴人,當地球生態破壞的警鐘已然大響,一般人又該如何面對世間不調呢?

「唯有人能減量——減浪費就減量垃圾,多惜福多一分地球健康,要不然的話,垃圾用焚燒的也是汙染,用掩埋的,地球就是會很快就僵化,如何養人?我們人類都是要生活在這一塊土地,所以我們真正要覺悟、要醒悟起來。」

人間有情互疼惜 援助貧弱得安平

人的覺醒,不僅要友善大地,也要從人與人之間做起。上人以發生在臺南與嘉義兩起火災事故,提醒人們彼此之間應該相互勉勵、疼惜。

「臺南有個家庭,突然間不知道為什麼引起了大火,這個家庭是兩個母子,孩子是殘障,要依賴著八十歲的母親照顧。好在鄰居發現到(火警),及時趕快敲門、破門,(母子)救出來了,算是無恙。可是這個家燒掉了,燻得很黑、很髒、很亂,誰來幫助他?馬上就看見藍天白雲進入了,去幫助這一對母子,很快地讓他有安身之處,讓他很快恢復家庭,不管是從天花板、牆壁,或者是床鋪,被燒掉了再換一個回收的、二手的,到處就把他清理一下,給予他們母子有安身之處。」

嘉義蔡女士的住家發生火警,所幸人員無損,但面對著火勢撲滅後狼籍環境,屋主沉重的無力感仍油然而生。

「後面的後續(清掃)工作,還是志工菩薩藍天白雲投入幫助他們去整理,要不然單獨一位老人家怎麼辦?世間總是需要有愛心的人,全力幫助這樣弱勢的,就可以平安度過,人與人之間這樣的愛是很重要。」

悲心啟行救苦難 誠懇付出享受愛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扶持,本就不計較親疏,因慈悲心啟而行救苦,更不問對方種族。柬埔寨於3月11、12日兩天舉行義診,從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人醫會跨海支援,結合當地醫院,共同服務了二千八百多位病患。

「當地苦難人,他們窮,看不起醫生,所以慈濟人去了,這兩千多位(受惠者),真的解開了他們的病痛;而且當地也有一個(TYDA,柬埔寨醫療組織),就是要為柬埔寨窮困人如何去幫助,我們慈濟人去,他們也來觀摩。簡(守信)院長當場的開刀,他們都圍繞在旁邊,來觀摩、來看,這樣的刀法、這樣的設備、這樣……等等,他們很佩服,這都是醫療來交流。」

除了醫療上的交流,上人讚歎著人醫會成員,更從義診場地的布置等細節開始親自動手做。

「這一回新加坡(人醫會志工)是先遣,去看看醫院的位置,評估一下,要義診了,人應該會很多,他們就趕快在外面再搭起帳棚來,他們是從3月7日,新加坡的慈濟人就先去做這一分布置;布置前要先清理,清理好了就搭好帳棚,讓來的人安全,過程不受到太陽的曝曬,都很用心。還有越南的慈濟人,後來又再投入,後來慈濟人再去又再投入……這樣人醫會合起來,合和互協。」

除了醫師,柬埔寨本地志工的帶動、翻譯,也是義診成功不可或缺的力量。

「當地我們年輕的志工,都是很誠懇,一個醫生跟著一個年輕人,翻譯當地的語言,他們可以做翻譯,不只是可以當翻譯人,還可以穿梭在這樣人群中,去招呼,去發揮他們的愛心。看到了他們投入去幫助人,是那樣地開心,比他們去玩還更開心,他們在那裡帶動唱,也可以做語言的翻譯,也可以用愛去膚慰那一群孤老、病苦、窮人,讓他們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的享受。」

行入苦難娑婆界 同理付出暖人間

行入苦難實非易事,除了勇氣與力量,也要有持之以恆的耐力。

上人開示:「這都是慈濟人的智慧,大智、大仁、大勇,很勇敢,大家會合在這裡去付出。跟早上晨語跟大家分享的一樣,我們要有大智、大仁、大勇,才能投入苦難的娑婆世界,這都是愛的能量,真的很多,說也說不完。」

除了柬埔寨的義診,全球各地慈濟志工無時不刻關懷著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讓上人感動不已。

「在普天之下,藍天白雲在不同的國度裡,去發揮那一分愛的能量,這幾天看得都很歡喜、很開心,總是天下需要有這麼多這麼多愛的能量,讓地球溫暖,暖和起來,這都是我們的方向。」

語末,上人殷殷叮嚀,「真的需要菩薩道場盡量啟發人人愛心,這種先準備好的能量,才有功力去付出。早上也說過,自己自己要先力行、吸收,才能付出,都是同樣的道理。」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