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媽祖繞境 徒步不放鞭炮

$
0
0
一大早,南投埔里慈濟志工就開始忙碌,有人洗菜、有人炒菜,以歡喜心準備素食餐點。這一道道美味的餐點,都是為了埔里天后宮的信眾大德所準備的。

南投埔里天后宮4月15日舉行媽祖文化節繞境活動,今年(2017年)以環保為主題,不開車,用徒步方式,不燃放鞭炮,不燒紙錢,廟方並出資購買食材,邀請慈濟志工協助準備一千五百份素食午餐,共同為環保盡一分心力。

埔里天后宮主委陳鏡正說:「藉著媽祖文化節來提倡環保,首先我們要淨化空氣,不用車子,全程都是用走的,不放鞭炮,不放煙火,不燒金紙,所以我們希望淨化空氣。」

素食供餐 使用環保碗筷

廟方出資購買食材,邀請慈濟志工準備素食午餐。為了這次千人素食午餐,埔里慈濟志工前一天就開始在埔里聯絡處準備。

慈濟推動吃素,廟方盛情邀約煮素食,慈濟志工當然是全力以赴,五十多位埔里慈濟志工,全心投入。慈濟志工曾麗玲說:「預估是一千五百人份,我想慈濟人就是隨時做補位,這次我們幾位香積菩薩真的都非常用心,在這個食材的準備上是足夠的。」

慈濟人並在現場推廣蔬食活動,邀請大家參與,廟方也特別準備環保碗筷,希望減少垃圾量,共同為環境盡一分心力。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張桂端、郭繼宗、黃南暘 南投報導2017/04/15)

全球弟子 用愛行遍天下

$
0
0
「慈濟已經要邁向五十二年,走過半世紀,我們平安時要互愛,災難來時要互相幫助,入人群用愛、用心付出。」慈濟五十一周年慶系列活動中,4月20日下午進行溫馨座談,司儀先親切地歡迎大家回來慶祝周年慶。

募心募愛 援助難民

「2011年敘利亞內戰,至今已近六年,造成無數難民的流離顛沛,孩子的無家可歸……」螢幕上幾個斗大的字「難民的困境,難以言喻」,帶著大家看到無論是嚴暑或酷寒,一頂小小的帳篷就是難民一家的棲身之所,無辜的孩子露出無助的眼神。九歲的瑪蘭說著、說著,她哭了,想要回家,「祈求真主可以讓我們回去。」

普天下災難頻傳,除了用虔誠心念,為天下受苦難眾生祈求平安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敘利亞雖然距離臺灣八千公里,但是愛心破除隔閡,穿越宗教、文化與民族藩籬,距離很遠也能拉近。

證嚴上人心心念念著戰亂中的孩子,希望他們能平安長大,慈濟人貼著上人的心, 2017年元月開始,在各地展開一連串的募心蓮活動,希望能圓滿提供難民充分的醫療、生活支出與兒童就學計劃。

桃園榮董聯誼會成員呂春桃分享2月5日舉辦的新春聯誼活動,為援救敘利亞難民暨難民兒童建校的音樂會,匯聚愛心,用無形的心蓮來帶動善心願力。超過七千位菩薩發心護持,募得六千朵心蓮,並在短短十天內圓滿募集三十三位榮董。

慈濟志工楊金雪接著分享,為了募集愛心,大家盡心盡力,甚至有幾位小孩子一起累積壓歲錢,湊足一朵心蓮,愛心不落人後,令人感動。

高雄實業家團隊的顏子傑分享,在參加臺北舉辦的愛心音樂會後,也發願要把過去的愛找回來,一定要做到上人說的淨化人心,把慈濟魂找回來;以虔誠的心帶心,藉力使力。促成高雄募心蓮活動「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在4月8日有一萬兩千人湧進高雄小巨蛋共襄盛舉。

接著,志工張明煌分享,「上人開示,做就對了。當觀念改變,作風就會改變。我們努力把過去失去的會員、社區志工及沒出來的師兄、師姊都找回來。」他分享,在大家合和互協努力宣導下,會員深受感動,從反對國際賑災觀點,轉為支持、樂於捐善款。

師徒相約 燕子歸來

回家的心情像燕子歸來,師徒相約在人間,影片中,在美國、印尼與非洲的菩薩身影,看見海外慈濟人在僑居地的深耕與幸福,令人感動。

來自廣東深圳的楚紅麗是一位特級數學教師,2015年7月帶著三十位當地教師回到臺灣,參加教師營隊。因為回到精舍備受感動,她回到深圳後,於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歷經一年的努力,深圳慈濟教聯會在深圳的福田、南山、寶安、羅湖、鹽田、坪山、龍華等七個區,五十多所學校做了二百零三場的校園推動環保活動。從校園環保延伸到社區環保,南山蛇口環保教育站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共做了八十一場的環保愛灑,真正發揮了環保教育的功能。

「做上人所做,說上人所說,是因為上人給我們毅力和勇氣。」楚紅麗哽咽地感恩有上人、有慈濟,讓她於承擔中滿滿感動與法喜,並發願,「感恩上人,今生今世會永遠跟隨著你;若有來生,請師父記得我、找到我!」

新加坡夫妻莫炳燊與蕭明蘭2007年受證之後,陸續加入新加坡慈濟志業體,承擔人文真善美,同時也負責人文館的設計和建設規畫,一路走來堅持不懈,發願用有形的物質,在視覺上好好呈現,來傳播真善美與無形的妙法。

蕭明蘭期待新加坡人文館的成立,能讓走進入館內的會眾,找到安定的力量。她並分享朝山的法喜,「回家真好!昨天在雨中參與朝山,有很多感動。當跪拜下去貼近精舍土地的時候,感覺心更接近了。」

慈濟菲律賓分會前執行長李偉嵩分享進入慈濟後的改變。第一次進到精舍,就發現精舍似淨土,經由慈師父的導覽解說,更讓他確定,這是他要的團體!

「慈師父很慈悲,泡桂花又有蜂蜜,很香,泡了十二次。」李偉嵩表示,他特地算了師父回沖的次數,也看到慈師父是在最後第十二次才喝,這讓他印象深刻也很感動。
 
李偉嵩說,自己是來漏氣求進步──一次他到臺北分會分享貴州發放,「一上臺,我就說上人很囉嗦,一直說『多用心』。」後來他深深體會,多用心是人生成功的秘訣;他並感恩上人對他八個字的教誨「開口感恩,閉口大愛」,讓他受用二十多年,每當遇到境界現前,他總是運用這八個字。

天下一家 喜聚一堂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勉勵大家,在2017年極端氣候造成天災人禍不斷,那麼多散布在海內外的慈濟人,影響所及跨越宗教、種族,散播愛的能量,凝聚在一起,一定可以成為一股安定的力量。

「弟子回家啦!上人欣歡笑,誠如母親的懷抱,是弟子疲憊的依靠,弟子回家啦!不再流浪,風雨中溫暖的地方,天下一家喜聚一堂。」由藝聯會成員林嘉莉等四位藝人為大家獻唱,並發願要踩在污汙泥裡,出汙泥而不染。

「師公我很愛您……我們會乖乖聽話……師公上人我們超愛您……」一群小小身影帶著甜點,請師公呷甜甜,也要做小小傳法者,幫師公挑米籮。

證嚴上人很歡喜大家回到心靈的家,感恩法脈相傳,資深慈濟志工能一路陪伴,才有浩蕩長的隊伍,「我們是很深的累世緣,步步向前走,我沒時間回頭看大家,大家要跟緊喔!樹木的種子散播到哪一個國度,都一樣為同一種樹,一棵樹在十方面面都一樣,共同一方向;慈濟人一顆種子落地成林,遍布全球國際間,都一模一樣,後面的慈濟人還要看好更後面的人。」

上人期待大家要守好心念,「五十一年的多用心,還有未來的……」他期盼大家跟緊一步八法印的腳步,更叮嚀大家學佛要有四弘願,成佛要老老實實行六度萬行,要時時感恩、尊重、愛與合和互協。

(文:李志成、蔡翠容 花蓮報導2017/04/20)

立願堅定 恆持六度過六關

$
0
0
清脆的引罄聲,劃破清晨的寧靜,一如五十一年間,不曾動搖的慈悲心念,花蓮慈濟醫院同仁虔誠合十,踏出堅定的每一步,在眾人在句句佛號聲中,去除心中的雜念回到靜思精舍,向證嚴上人、精舍師父與全球慈濟人祝賀慈濟五十一周年慶;透過連線,同時間花蓮慈院二期講堂,還有主管、同仁也同步獻上祝福,一分誓願化身守護生命磐石的承諾以及無限的祝福。

4月20日時逢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是慈濟基金會五十一周年慶。清晨四點三十分,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玉里慈濟醫院張玉麟院長、關山慈濟醫院潘永謙院長帶領三院近一百五十位主管及同仁,在莊嚴的佛號聲中,隨著靜思精舍法師的腳步繞佛繞法,朝著「心靈故鄉」靜思精舍邁進,祈禱天下無災難,同時也祈願花蓮慈院通過第六度醫學中心評鑑。

花蓮慈院評鑑 六度六關一定過

在志工早會中林欣榮院長發願「恆持六度過六關」,以「布施、忍辱」慈悲心匯聚善念,人醫心發揮良能,走入社區關懷鄉親;「持戒、精進」提升醫療品質,把握當下做得更好,在教學研究突破極限;以「禪定、智慧」用智慧堅持做對的事。

林欣榮院長表示,花蓮慈院即將於6月26日至30日接受第六次的醫學中心及教學醫院評鑑,全院同仁用心準備,除了感恩同仁在守護生命的同時,仍然不斷地精進準備接受評鑑,更要感恩上人的指引與精舍師父、醫療志工的關懷陪伴,花蓮慈院一定會堅持救人、助人的初發心,成為花東守護生命的磐石。

回首來時路,慈濟五十一年的源頭與起點就是竹筒歲月,上人艱辛的帶著靜思弟子走過這段歲月,尤其醫療志業更是片瓦滴血上人心。花蓮慈院同仁從十五年前開始,每個月都發起竹筒回娘家,匯聚全院同仁的點滴愛心,由林欣榮院長代表花蓮慈院,將全院同仁的愛心與善心的善款收據敬呈上人外,還準備了麵線與「長生果」花生表達感恩與傳承外,林院長還貼心準備了營養品給師父們「顧健康」。

林院長的分享結束後,現場中的法親一同雙手合十,齊聲虔誠祈禱與祝福。臺上臺下相呼應,展現全院向心力,祈望人人心靈沉澱、修福持慧、恆持「六度」的心念,花蓮慈院「六度六關」評鑑高分通過。

上人慈示,落實佛法長長久久,這世間就需要有大家的精神傳承下去。菩薩道上六度萬行,布施就是付出、解決困難,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不只是物質的布施,其實醫療為病人拔除病苦也是一大布施,還要安頓苦難人的心;在創新研發上也要持戒,持戒就是守規矩,人人心中就有一把尺,所以大家都要從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等次地去修行。最後也祝福花蓮慈院醫學中心評鑑六度六關,關關過。

(文:彭薇勻 花蓮慈院公傳室報導2017/04/20)

靈山會後 法緣不散

$
0
0
【證嚴上人4月22日志工早會開示】
「宏觀在天下,氣候不調,實在是很令人擔心;我們這裡昨天(4/21)晚上雖然聽到外面風大雨大,可是在美國的南部,有四個州也是一樣,豪大雨降下的雨量,給四個州造成了水災……」

證嚴上人在4月22日的志工早會上,首先對於氣候異常的現象提出警醒,不論缺水乾旱或水大不調,人畜都無法生存,都可能帶來災難,呼籲平常要戒慎虔誠,提高警覺。

氣候不調災禍起 共識共行致清淨

氣候異常現象經常造成交通事故頻傳,中歐的內陸國家斯洛伐克連日來遭到不尋常的寒流侵襲,導致溫度急凍,大風雪更擾亂交通,導致波普拉德市附近有四十輛汽車連環相撞,造成二十四人受傷。「這都是氣候不調和,人啊!就是沒有提高警覺,風、雨、雪都很不調和。」

「還有冰島的四座火山開始蠢蠢欲動,好像要爆發,煙霧一直冒出來,大家都是很緊繃神經,提高警覺,空中交通已經在密切注意,這都是大乾坤,需要我們人人有警覺,要共知、共識、共行為,大家要來疼惜這一片受到濁氣汙染的天空,要如何讓它淨化;天空淨化了,大地氣候才能調和,這是一定的道理。」

上人特別提及今日是世界地球日,它的意義是希望人們要提高警覺,疼惜地球。最早的地球日活動是1970年代於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當時一群在大學裡的科學家提醒人們要重視天空的汙染問題,不應讓地球再受汙染。

上人不禁感嘆,「這幾十年來,人們不只是沒有警覺到,反而汙染的問題更加嚴重;尤其是近幾年來,災難頻傳,除了天空受汙染,大地也受毀傷。」

天災、人禍的形成,有跡可循。人們若能彼此建立正確的共知、共識並共行,則可讓心靈世界獲得清淨,生活的空間充滿祥和。

繞境環保不汙染 茹素善因得善果

上人從電視新聞得知南投天后宮媽祖繞境活動,爐主以宣導環保為重,強調活動時不放鞭炮,不燒紙錢,全程茹素,不使用拋棄式的碗筷,聘請素食的廚師烹煮供應香客食用,並號召許多義工參與,同時邀慈濟人一起投入宣導環保的行列。

「沒有聲波的汙染、大地的汙染、心靈的汙染。」上人讚歎這項活動,辦得很乾淨,很平靜,有文化;「看到這樣靜靜地遊行,很多人這樣平平安安,隨著媽祖這樣地繞,年輕人也是很贊同,也紛紛投入,這就是好事。」

然而,最近南投地區也受到空氣汙染的危險,雖然當地工廠不多,但因為南投地形是一個山谷,周圍都被山包圍著,空氣就飄散停留在空中,造成周圍的空氣汙染。

上人提及,曾有學者做過研究,一般人一天之中,一呼一吸各約兩萬多次;吸進很多濁氣,吐出的濁氣更是濃重;「本來我們靠著吸進來清新的空氣,可是現在外面已經沒有那種很清新的氧氣,吸進來的也是濁氣,同樣呼出去的也是濁氣。」

動物排放的濁氣更多,人類如果茹素,就能減少養殖。上人指出解決之道是以茹素取代肉食,「就讓動物自然生,因為六道循環,因緣果報;既是因緣果報,牠有畜生道的業力,當然就依報而生,會生在畜生道,所以讓牠自然生,但是人類也要自我提高警覺,不要去造作到了這種畜生的業力,就不會墮落在這樣的畜生道裡。」

上人藉此開示,「天地人間無不都是在因緣果報的循環中,我們呼出去的因,吸進來的果,也是因緣果報,我們所造的業,為了享受,讓製造業很昌盛,就會惹來濁氣那樣地糟糕,所以說也是因。因為享受是因,結果汙染是果,無不都是因緣果報,我們要提高警覺。」

家有喜事靈山會 精進永續法不散

因緣果報不斷循環,好的因緣自然會帶來好的果報。自4月上旬開始,全球各地慈濟人為參加慈濟五十一周年慶,陸續回到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匯聚一股善的循環的力量。

上人由衷感恩海外及全臺慈濟人共襄盛舉,即使在周年慶活動結束後,還是陸續有志工歸來,上人甚感欣慰,「我們的家有喜事,大家就回來做準備,清理我們的空間,開出了更寬、更大的空間,迎接全球幾十個國家紛紛歸來的菩薩,一直將近半個多月,已經圓緣了;這時候,有的人回去了,有的人趕快再回來,接上了圓緣過後的環境清理,這都是為了這個家,這就是我們的家人的貼心、親切,真是功德無量!」

此外,上人也很感恩弟子們精進薰法的精神,從恭誦《無量義經》到禮拜整部《法華經》,如規如律,殷勤不懈。其間透過全球視訊連線共修《法華經》計有十一萬六千多人參與。

「這就是同時靈山法會,在人世間的靈山會不散,永續在人間;在任何一個國家有道場的地方都普及,愛鋪滿地,真的普及到有十一萬多人這樣地精進。」

種子長成菩提林 本樂長老讚慈濟

就在4月20日禮拜《法華經》的圓緣後,令上人感動莫名的是,中國大陸武漢報祖寺百歲的本樂長老,將親筆書寫的一副對聯──「藥師如來琉璃光‧慈濟世界法華會」贈予慈濟。

「他一百歲,寫出那麼漂亮的墨寶,實在是很感動!這一位百歲的長老,在2012年來過精舍,他是太虛大師的弟子,對於我們慈濟,他就是很讚歎,他在太虛大師辦的武昌佛學院,是最後一屆的學生,而且武昌佛學院是中國最早的佛學院,但是在那個時代停停辦辦。」


為了延續佛陀的教法與精神理念,本樂長老將這個佛學院重建後,更名為報祖寺。

「現在年紀大了,雖然是退位了,還是身體硬朗,字還是寫得那麼漂亮。今年(2017年)他一百歲,剛好慈濟五十一周年,為了鼓勵後進就寫了這一副對聯……」

上人的話語充滿無盡感懷,「感恩慈濟人,沒有慈濟人,哪有現在的慈濟?所以慈濟人遍布在全球,我們走過的國度快一百個國家,有大災難時,慈濟人踏進去,把種子就地萌芽而成為菩提林……總而言之,愛的能量,那樣地祥和,在任何有慈濟人的地方,尤其是20日這天的大意義,已經開始啟動,但願就這樣地綿綿流長……」

【周末食堂】黃金地瓜

$
0
0
金黃色的黃金地瓜,酥脆綿密的滋味,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材料:
白地瓜、紅地瓜、麵粉、脆酥粉、白芝麻、柳橙汁、白麥芽。

調味料:
鹽、糖。

作法:
1、地瓜去皮切菱形,加少許鹽、麵粉拌勻。
2、脆酥粉加水拌勻成麵糊,再把地瓜平均沾裹上麵糊後,入油鍋炸至酥脆後起鍋,並再回鍋炸一次。
3、在鍋中,放入柳橙汁、麥芽、糖煮勻後,把炸好地瓜下鍋蜜汁,起鍋時再撒上白芝麻即可。

(食譜提供:白滿子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響應世界蔬醒 加素救地球

$
0
0
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桃園慈護宮,供奉天上聖母,是桃園市最富盛名的媽祖廟,每年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生日,吸引上萬民眾前往拜拜祈求平安。

4月19日,十四位慈濟志工利用媽祖生日的好日子,把握難得機會,分早、午兩班,頂著燜熱天氣,手拿「111世界蔬醒日」看板和連署單,來回穿梭在香火鼎盛、人潮絡繹不絕的媽祖廟裡,以誠以情,一個接一個,邀請大家來響應「111世界蔬醒日」。

做對的事 一定要做

「希望每年1月11日,全世界的人都來吃素救地球。」來到慈護宮辦公室裡,慈濟志工劉秀英首先感恩主任委員吳正祥,特地設了一個攤位讓志工宣導,也邀請在場的人來支持連署,「加素救地球」。吳正祥給予肯定地說:「做對的事,一定要做!」

拜拜、添香油都為求平安,慈護宮感恩大家護持,準備上萬人份的素食「平安麵」給大家享用。吳正祥說,媽祖生日、每月初一、十五或是春節補運,也都是吃平安麵,算算也已經有二十年了。「這麵線好吃嗎?」「好吃!」吳正祥在連署前,熱情請志工一定要吃。

吃素是環保,也是尊重生命,吳正祥接續表示:「任何眾生都不要傷害牠,像一隻螞蟻很小,也是有生命,就如有人比我們更高一級,他來吃我們,我們會怎樣?」在慈護宮當了二十幾年委員的吳正祥,將心比心地說。

你我加「素」 地球保平安

隨著陰霾悶熱的天氣到漸漸太陽露臉,連署的人也從個位數逐漸增加,不放棄任何宣導機會的藍天白雲身影,見停好機車或擺好水果或要去燒紙錢的人,即趕緊靠過去。「你已經吃素了喔,吃了幾年?」「 二十年了。」「哇,好棒!」見人就邀約,其中一位名眾表示已經吃素,劉秀英除了歡喜讚歎,更邀約她響應連署。

花蓮祥德寺為邊坡搶修工程募款,今天有幾位義工藉這因緣捧著愛心募款箱募款,同時也響應「111世界蔬醒日」。連署後,洪麗姿笑得一臉燦爛地說:「我們拜甚麼都一樣,好心、善心才是最好。」旁邊另一位義工陳素蘭微笑點頭。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民眾許宗義因受傷在家休息,今天特地來拜拜,祈求人人平安健康。見慈濟志工陳錦芬宣導,二話不說即開心響應,「吃素救地球這活動不錯。」他支持更多人來茹素。另一位民眾邵玉潔,因婆婆受傷,代婆婆來拜拜;邵玉潔的兒子讀大學後,接觸到環保而開始吃素,她深受兒子影響也盡量吃素做環保,今天可以連署邀更多人素食,她很開心。

平安麵一鍋接一鍋,民眾一碗接一碗,從早上素麵線到下午的素米粉湯,大家吃得歡喜又安心。慈濟志工蕭麗華把握這機會,一一去邀請大家來連署,同時也期望大家盡量天天茹素,地球才能真正平安。

燃三柱香,慈護宮香煙裊裊,手拿單子,志工為救地球積極努力,最後響應連署民眾共有八百六十五位,大家感恩滿滿。【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美儒 桃園報導2017/04/19)

朝山心清淨 運動也顧健康

$
0
0
「朝山的時候,必須要三步一跪,所以會感覺朝山的距離好像很遙遠,但是當你踏上第一步,慢慢地,只要你立下目標,還是可以走到目的地。」慈濟志工高秀貞對於「朝山」有很深的體會。「朝山」也是等於求自我的自性佛,她希望能藉由朝山,秉持著信心、毅力、勇氣,去除貢高我慢,能夠更堅定在菩薩道上修行。

慈濟五十一周年慶,花蓮靜思精舍規劃朝山暨巡禮,歡迎全球慈濟志工回歸心靈故鄉。4月15日一早,北區四百五十位榮譽董事暨家屬以及志工團隊分成八組隊,搭乘慈濟列車前往花蓮靜思精舍。

親友相偕 三步一拜願

朝山由精舍師父引領前進,分別從菩提大道、林蔭大道、菜園,三條路線同步進行。大家虔誠齊聲唱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整齊的步伐隨著佛號聲三步一跪拜,朝向精舍主堂前進。

浩蕩長的朝山隊伍中,有三代同堂、有公司同事結伴同來;還有長者以及行動不便者由家人陪伴來的;也有人穿西裝打領帶,盛裝參與……

第一次朝山的王存亨、林宜蓁夫婦,陪同父母以及帶著兩個坐娃娃車幼兒,一家六口一大早搭著車前來。「朝山當下,頂著烈日當頭,其實,滿耗體力的;雖然汗不停地滴,體力也在耗,但是利用這個時間,可以沉澱自己的心靈。」王存亨表示,聽著佛號聲當下,內心是平靜的;但這世界上還有很多角落一直存在紛爭與戰亂,希望每一個人能盡綿薄之力,維持世界的和平,愛這個地球,把愛的種子傳播出去。

「帶孩子來參與朝山,希望可以培養他們的心靈層次。而且三代同堂,很難得的記憶,一定要留下紀念。」林宜蓁表示,帶小朋友同來朝山,希望藉由這個活動,在他們內心延續善的種子。

實業家李永亨以虔誠恭敬心,帶著員工與家屬盛裝參與朝山。「很難得,這種景觀,只有花蓮精舍這邊才有。」李永亨一大早來到花蓮,看到精舍師父與志工們都很努力整理環境,很感動!他認為朝山不只是身心清淨,又可以運動,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

朝山禮拜 啟發茹素心

一起結伴前來的實業家謝國村與林統,誤以為只是來精舍參訪;上了火車,聽領隊的解說,才知道是要朝山。

「沒有心理準備,而且天氣那麼熱,但既然來了,看到師兄、師姊們都這麼歡喜,自然而然跟著起了歡喜心,虔誠從頭到尾禮拜。」謝國村分享朝山後的感受,他認為這麼多人願意參與朝山,其中一定有其奧妙的地方。「今天雖然累了一點,但很值得,如果沒來,就沒辦法體驗朝山的樂趣。」謝國村想到曾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知道地球臭氧層被破壞的問題,提醒自己應該開始漸進式茹素,並向親朋好友推廣茹素的概念。

「看到這麼多年紀很大的長者,有的甚至行動不便,也都一樣的完成這次朝山活動,真的很了不起!」第一次參與朝山的林統表示,朝山的現場非常莊嚴,可以看得出大家對佛法的虔誠;也看到精舍師父與很多志工對於動線的安排相當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用心。

儘管豔陽高掛,汗珠滴落,大家仍然緊跟著莊嚴的隊伍禮拜前進;無法跪拜的民眾,也以虔誠心,彎腰、鞠躬行最敬禮。在佛號聲中,有人誠心懺悔、有人發心祈願、有人澄淨心靈……誠心祈福,祈願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洪乃文 花蓮報導2017/04/15)

響應地球日 全臺千人淨灘

$
0
0
【新聞稿】「一彎腰,為一心呵護大地;一念善,留一片清淨空間!」淨灘,拾起不起眼的垃圾,可以清淨大地;同步淨化的,是人心。從臺灣東部的宜、花、東、到西部的北、中、南,響應「422地球日全臺揪團認養淨灘行動」,慈濟志工全臺淨灘不缺席。

為響應環保署發起的「422地球日全臺揪團認養淨灘行動」,慈濟分別在東部的宜蘭、花蓮、臺東,及西部的桃園、雲林、臺南等地區,超過上千位慈濟志工與二百位臺南慈青發起422淨灘活動!

臺灣美麗的海岸,為什麼垃圾這麼多?天地萬物,各有其生存的空間,大海是魚蝦的故鄉,卻遭人類任意破壞。為此,環保署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這一天,成立「422全臺揪團認養淨灘臉書粉絲團」,號召全臺企業、團體及民眾,一起參與淨灘、認養海岸,守護臺灣環境清潔。

慈濟推動環保「清淨在源頭」,從愛惜物命出發,鼓勵珍惜資源,並致力於資源回收再製,垃圾減量,進而對大地、對自然產生敬愛。因此在環保署推動下,慈濟基金會計有東部的宜蘭、花蓮、臺東及西部的桃園、雲林、臺南等地,投入上千位志工一起參與淨灘活動。

在東部地區,從宜蘭、花蓮到臺東,三個縣市志工結伴攜手透過身體力行,盡一分微小之力,讓海洋恢復乾淨的面貌。

在宜蘭有一百零二位志工投入,有許多是全家一起出動參與淨灘活動,慈濟環保志工在淨灘過程中,除海岸線垃圾清除外,還用雙手挖開沙中的廢棄物進行清理,共載運了約三十布袋的廢棄物。

在西部地區的桃園,數百位慈濟人不分老幼青壯,冒著天雨投入淨灘活動!在雲林地區,也有超過百位志工在彎腰撿圾垃的同時,希望透過實際行動也能淨化大地與淨心。

在臺南則是年輕人站出來!超過二百位大專院校的慈青同學守護環境,從自身做起,透過淨灘的身體力行,滴滴汗水,換來沙灘上的一小片淨土,用一點一滴的力量,愛護生態,換一片清淨的空間,成就淨土上的一粒善的種子。

慈濟基金會指出,撿拾垃圾修福慧、清淨大地也淨心!延長物命,就是延長地球的壽命。臺灣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海島國家的人民,卻與海洋間隔著一層層垃圾。這次淨灘活動除了將海岸回復自然本色外,也希望能喚起大家對環境生態的重視,珍惜海洋資源的心。透過實際上的身體力行,與大地萬物共生息,期望漸漸地恢復大地的生機。

(文:顏福江 基金會公傳處報導2017/04/22)

志業使命 解眾生苦

$
0
0
「醫療人員用生命走入病患生命搶救生命,醫療工作很崇高;慈濟建院起於不忍貧與病,不只醫治病痛,也要安定苦難人的生活。」

與訪客談話,證嚴上人感嘆現代社會風氣轉變,習以商業買賣看待各行各業,包含搶救生命的醫療和栽培人才的教育。

上人舉述臺中慈院收治腳掌外翻的戴女士,不良於行三十年,無法外出工作,在家照顧年邁生病的母親。直到慈濟志工前往關懷,不斷溝通、鼓勵、提供醫療援助,並安排母親暫住臺中慈院護理之家,才讓戴女士安心接受手術治療;現在她已能正常行走。

「慈濟不為營利而做醫療,是為使命;不是做事業,而是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皆是用真誠的心在付出。」上人欣慰各慈院院長有志一同,以身作則帶領團隊,承擔慈濟醫療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使命。

消除雜念長善念 虔誠造福向正道

北京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張明徽所長、添醫醫療首席執行官劉智恆、添醫醫學技術有限公司竇翠鳳副總經理前來拜會上人,並請求皈依。

上人解說,佛教是佛陀的教育,皈依最重要的是精神實踐,信仰宗教莫流於形式,期許大家深入了解、體會慈濟精神。「慈濟不教人做法會消災,消災要發自內心,消除雜念、增長善念,虔誠地往正確方向前行,少造業、多造福。」

世間善惡拔河,上人表示,慈濟廣招天下善士,是期待人人建立正確的思想,將內心的虔誠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人心淨化、人人改善生活習慣,就能讓社會祥和、天地氣候調和無災。若是災難已發生,也要匯聚人人的虔誠愛心力量去救助。」

付出無求需感恩 四大有法解眾苦

劉先生請教如何將醫療人文融入醫院?上人表示,志業的成就,需要很多人的愛心匯合;只要有人願意召集志同道合者,就能成就優良的志業品質。以福建福鼎市醫院為例,二十多年前因賀伯風災接受慈濟援助,接連兩任院長以身作則,積極學習慈濟人文,利用假日到偏鄉義診、發放,帶動同仁以愛照護病人,做到如臺灣慈濟醫院的人文品質。

竇小姐發願帶動醫療團隊投入慈濟,上人勉勵,要做慈濟人,就要開闊心胸,以天下眾生為念,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同理心,解除眾生苦難。

「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感恩對方讓自己有機會付出,得到法喜。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都有『法』,應眾生不同苦難而予以解救;只希望眾生得離苦,不求其他,這就是慈濟精神。」

上人為三位開示皈依的意義:「了解佛陀的精神理念,以佛心為己心,就是皈依佛;去除迷信,以佛法端正行為,用愛心為眾生付出,就是皈依法;以師志為己志,愛師父所愛的人、做師父想做的事,用虔誠的心力行菩薩道,就是皈依僧。」

【靜思小語】恆持志願,凝聚善力,眾志成城。

上人開示於2017年2月27日《農二月‧初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4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全臺小志工集合 各發大願

$
0
0
「我發願當護理師,學習佛陀的慈悲心及忍辱行,也發願要成為清修士,每天聞法精進不懈怠。」小小年紀有著弘願,全臺靜思書軒小志工藉著來到花蓮靜思精舍朝山的機會,各個一念心願,發願承擔天下米籮,幫助苦難眾生。

全臺一百六十五位小志工在2017年4月16日這一天,齊聚於花蓮靜思精舍,不但以鐘鼓齊鳴和手語演繹來恭祝證嚴上人生日快樂,並以虔誠的心參與五十一周年的朝山,同時更祈願天下無災難。

學習柔和謙卑 朝山堅定信心

來自宜蘭羅東靜思小築小志工的林品妘,今年六歲,這是她第二次朝山,她說:「朝山就是拜拜,要恭祝師公上人生日快樂,身體健康,永遠留在我身邊。」童言童語,單純一念心,令人歡喜。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隨著佛號聲響起,書軒小志工跟著精舍師父,三步一拜,口念佛號,堅定道心,七十二公尺的朝山道路,一步步往前行。儘管汗水溼透了衣裳,但小志工仍如儀如軌地完成了朝山,看到孩子們的堅持,讓家長們也學會了放手,並跟在隊伍的行列後面一起完成朝山。

一位與媽媽鄭敏惠都是第一次朝山的小志工林丞峰,今年國小二年級,雖然母子倆都是第一次參與朝山活動,但是看見大家虔誠齊心朝山的模樣,讓媽媽鄭敏惠感動的學會放手,放心的讓林丞峰跟著其他小志工一起朝山。

鄭敏惠表示自己已經是十五年的慈濟會員,但長期只認識慈濟的慈善志業,直到因為陪著孩子參與慈濟活動,才開始對慈濟人文更有深刻的認識。尤其在參加了兒童班的活動,讓鄭敏惠跟著孩子一起認識慈濟四大志業,也開始參加今年的委員見習課程。

誓弘願承大任 同挑天下米籮

一樣帶著四歲的郭昱君及一對雙胞胎親近慈濟的卓依蒨表示:「我們是慈濟人,帶著孩子們一起來親近、學習師公的慈悲與智慧,用最虔誠的心為全天下的人祈禱祝福!這是我們最特別、法喜充滿的親子日!」

只見在手語演繹的小志工隊伍中,花蓮靜思書軒小志工郭昱君跟著好幾位六歲以下的小娃兒,以宏亮的聲音、笑容可掬的神情認真的在臺上演繹著手語。郭昱君說:「我很喜歡朝山,明年還要參加。」

看著這群小志工認真朝山的模樣,從朝山中學習謙卑與柔軟的心,並懂得縮小自己,而令媽媽卓依蒨更感動的是連續兩年帶著孩子一同回精舍朝山,看見孩子心中種下的善種子正逐漸在萌芽。

讓跟在後頭也完成朝山的卓依蒨表示:「感恩自己也可以圓滿朝山,虔誠一念清淨心禮心佛,培養耐心,訓練腳步穩定,朝著佛陀給予的方向精進,三步一拜承接佛陀的慈悲與智慧,進而當一個手心向下的人。」

而這群小小書軒志工更是在精舍中,大聲發願:「啊,師公上人 我要向您感恩,若不是活菩薩降臨人間,有誰能擁抱蒼生……」人人發願要和上人一起承擔天下米籮,幫助苦難眾生。赤子之心,感動諸佛聽,也讓家長們看見孩子虔誠一念清淨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淑育 花蓮報導 2017/04/16)

法師遺愛 增加訪視行動力

$
0
0

「典錕主任平常照顧病人的用心,讓病患感受到慈濟的真善美,慈濟醫院一直以病人為中心……」2017年4月21日,臺中慈濟醫院接受關懷訪視車捐贈儀式,莊淑婷副院長感恩地述說著。

由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典錕代表已圓寂的達宏法師及嘉義市彌陀禪寺,捐贈臺中慈濟醫院護理之家及太平居家服務中心兩輛代步,作為日後關懷照顧病患使用。

 法師協助推動 中部志業扎實


在慈濟創辦之初,1969年達宏法師與達彥法師,以同道情誼開始幫慈濟勸募,從慈善訪貧起步,幫忙證嚴上人數十年,漸漸帶動一批精進的慈濟委員。達宏法師一手創立慈濟臺中分會,也是中區慈濟人暱稱的「臺中師父」(上人為「花蓮師父」)。早年慈濟志業得以在中部順利推展,為慈濟在臺灣中部打下扎實基礎,達宏法師居功厥偉。

達宏法師生命的最後,臺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典錕醫師是他的主治醫師,曾徹夜不眠地細心照顧,近十年的互動,彼此間已情同家人。2013年9月達宏法師在臨終前,捐出一筆款項給臺中慈濟醫院,交代李典錕醫師能繼續協助他幫助慈濟濟世救人的使命,而後臺中慈濟醫院開設護理之家,在居家服務方面需要代步車協助就診患者,因此經過討論之後,便促成此次以達宏法師名義捐車的因緣。

臺中慈濟醫院護理之家,自2016年3月起開設二十五床免自付額床位,提供列冊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以下之中重度失能的民眾入住。目前住民康復返家時,時常面臨沒有家屬陪同,因此均需要車輛提供返家服務。

而2017年1月4日甫成立的慈濟太平居家服務中心,至今已服務超過二百四十五位居家長輩與身心障礙朋友。面對這些患者,服務中心人員也經常須協助個案就醫、復健、代領藥、代購物等居家照顧服務,因此有了避風遮雨的代步車,將更方便提供貧病大德快速、又完善的服務。

達宏法師雖然已經圓寂,但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法師的悲心化為實際行動,持續陪伴慈濟照顧臺中地區貧病無依的鄉親。【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美齡 臺中報導 2017/04/21)

年年淨溪 社區小河聚情誼

$
0
0
為響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臺中市大里區年年舉辦淨溪活動,今年(2017年)已是第九年了。4月23日清晨,大里溪的支流頭汴坑溪的河堤邊聚集了許多關心社區環境保護的志工團體和里民,大家一起來撿拾溪邊的垃圾,共同出一分力,為恢復美麗的河川而努力。


由仁化里里長陳宗興帶領,一群來自環保局河川保護志工、慈濟志工、仁化環保及守望相助志工、社區發展協會、一貫道志工、修平科技大學和社區里民等共二百多人,熱情參與大里溪的支流頭汴坑溪,從立仁橋到新仁橋一帶,垃圾撿拾淨溪活動。

不畏病磨 淨溪飲水思源

參與民眾不管是團體單位或結伴而來的親朋好友,不分老少,戴上棉織手套,拿起長鐵夾和大袋子,沿著河堤的草叢,仔細翻撿瓶瓶罐罐和塑膠袋等不會腐化的垃圾。有的彎下腰蹲下身子,奮力拔除堤岸上的叢生雜草等,不多久垃圾被一袋又一袋的裝滿。

慈濟志工林政賢,一大早就負責送茶水到淨溪活動現場,供人解渴飲用。「現在的健康問題好不好?」有人關心著林政賢的近況,他總是笑著回答,「沒代誌啦(臺語)!」上個月底,突然罹患中風,緊急到慈濟醫院住院醫治。儘管出院後,林政賢至今嘴巴稍微歪斜,寫字動作還有些使不上力,但他說:「我並不害怕,社區勤務我照接,環保回收我照做。」

在臺中大里區土生土長的林政賢,回憶起六十年前(1957年左右)的大里溪,下暴雨的時候,只有山上流下來的漂流木和泥沙堆積。但漸漸地,河川旁房子越蓋越多,社區人口越來越密集,人來人往製造了很多的垃圾,逐漸汙染了河川。

不過,林政賢感受到近幾年,環保議題受到大多數人的關注,整治河川及兩岸的相關維護,讓河川乾淨了許多。林政賢藉此呼籲大家:「每年參與淨溪活動,教育我們下一代,飲水思源;河川源遠流長,它孕育萬物的存在,包括對人類,有著極大的貢獻。」

身體力行 學子體驗淨溪

從事國小課後安親的黃朝琴老師,同時也是慈濟委員,平常很重視學生們日常生活應對的體驗教育,為了參與一大清早的淨溪活動,黃朝琴不只和學生家長做了事前溝通與說明,還更特地安排小朋友在前一天晚上就到自己的家中過夜,以利隔天準時抵達集合地點。

「書本上有教的,我們也要做到,不是只在書本上教一教,考試卷上寫一寫就算了,所以我都會利用機會教育,讓孩子親身參與實際體會。」黃朝琴分享生活教育對孩子最重要。

學生李建民看到大家齊心合力,將河岸堤道上的垃圾都撿乾淨了,鬆了一口氣地表示:「我在草叢中撿拾到許多蛤蠣殼、塑膠袋和木板等被任意丟棄的垃圾,這些垃圾如果沒有把它撿起來,隨時就會隨溪水流到大海去,危害到許多海底生物的生命。」

另一位就讀六年級的林睿婕走進草叢為了撿拾垃圾,不小心撞到石階,導致腳踝擦傷破皮,慈濟志工趕緊幫忙擦拭掉傷口上的汙染物,用面紙覆蓋傷口,再用手帕包紮起來。

 

不過勇敢的林睿婕,並沒有停下腳步,依舊手持長鐵夾,堅持繼續跟著大家做撿拾垃圾的淨溪工作。她說:「我們淨溪是要給河川有更乾淨的自然生態,去孕育更多的生物。」

揮汗使力 恢復美麗河川

住在離頭汴溪岸最近的仁化里鄰長許世銘,感恩舉辦這場淨溪活動,看到這麼多志工,願意以淨溪的行動力,美化河岸邊的環境,他說:「這裡早晨和黃昏的時候很涼爽,很多里民會來散步做運動,環境變乾淨了,希望能影響更多的人來維護,不要再任意把垃圾丟棄在這美麗的地方。」

仁化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黃金鶴女士,擔任社區環保義工隊長多年,也特地來和社區團隊參與淨溪,彎下腰來蹲在雜草叢生的河堤邊,逐一地將雜草拔除。黃總幹事說:「大里溪就是我們社區環境之母,如果河川乾淨的話,大家可以親近這個水源;環境美化了,也有益社區居民的身心。

臺中市環保局林素雲技士也蒞臨指導,她感恩總在任何的環保活動裡,都能看到慈濟志工的付出。而經過里民及志工團體們一番的努力,頭汴坑溪乾淨清幽的堤岸乍現,恢復綠意盎然的生態風貌。人人響應世界地球日,付出心力清淨河堤溪岸,恢復美麗河川應有的樣貌,也提供民眾一個休閒的好去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翠蘋 吳淑鐘 臺中報導 2017/04/23)

五十有一 精舍發放情如一

$
0
0
喜迎慈濟五十一周年慶,全球海內外的慈濟志工,紛紛像回巢的燕子,遠從各處飛回花蓮的心靈故鄉──靜思精舍。2017年的4月20日不只是慈濟周年慶,同時也是靜思精舍的發放日,慈濟志工們全卯足了勁,以最誠摯的心,準備給所有「歸來」的社區會眾及慈濟志工,共同有「回家」的感覺。

感恩分享 看見希望人生

上午的精舍裡,主堂內正在禮拜《藥師經》法會,而外側的簡報室也格外熱鬧滾滾。尤其是簡報室外面樹下的義剪區,由臺北三十幾位志工組成的義剪志工團隊,正為慈濟長期陪伴的照顧戶細心整理他們的頭髮,不只剪髮,同時還提供燙頭髮服務。

而簡報室內則是義診和人文活動,在人文活動中,照顧戶何女士在志工李雲真的陪伴下,站上臺前向大家分享她的感恩,何女士表示:「四年多前,因先生意外癱瘓在床,還有三個年幼孩子要照顧,很感謝師兄師姊來關懷我的家庭,讓我有勇氣、堅強地活下去。」同時何女士也期許自己在未來漫長的日子中,要學會勇敢面對一切,也希望自己能有一分力量,去幫助比自己更苦的人。

另一位由資深志工林慧美陪伴分享的照顧戶曾先生,他也是慈濟陪伴的戒酒個案。曾先生從十六歲開始喝酒,喝了二十幾年,幸好遇見慈濟,在志工林慧美一路陪伴下,鼓勵他參加「靜思語」讀書會。半年前,曾先生終於把酒戒掉了,如今也出來參加慈濟志工培訓,每天更是在環保站裡幫忙做回收分類。

曾先生說:「過去酗酒,生活靡爛,參加慈濟後,生活改變了,不再喝酒賭博。感謝師兄師姊的陪伴。」

接變化球 過堂便當助緣

隨著時間來到中午的用餐時間,《藥師經》法會也在眾人齊心禮拜之中圓滿結束。而人潮也緩慢的往精舍各用餐地點移動,四千多人的用餐,將精舍所有用餐空間用罄,堪稱近幾年參加周年慶人數之最。

雖然慈濟人守規矩,連吃飯都規規矩矩的排著隊伍,但長長的人龍卻讓知客室師父和香積志工膽戰心驚。但是為迎接這些歸來的慈濟家人,精舍師父和宜花東志工,仍是以虔誠一念心,為大家一起做服務。

儘管前幾天的朝山活動,已經讓大家做足了暖身,但是實際當天的用膳,讓事先的計畫仍趕不上變化,隨著用餐人數的增加,讓原本幫忙只打回程便當的「打便當志工」,臨時多接了「過堂便當」的變化球。

「打便當,讓有些法親們用過堂方式在主堂裡就地用餐。」只見負責的志工窗口一聲令下,當十一點三十分,預定上桌的菜餚全部底定後,大寮內馬上拉出另一條「打便當」動線,終於趕在打板之前,讓人人都有便當吃。

而午齋後,「打便當組」依然再度上場,有了中午臨時的過堂便當作暖身,接下來的要準備的一千五百個回程便當,依然靠這支「打便當」隊伍,在各會眾、志工離開精舍的時間先後,陸續完成一箱又一箱的愛心便當,如此貼心的備餐,讓不少會眾及志工們感動在心。

學童獻唱 發放中添溫馨

而午齋過後,在主堂前中庭舉行的物資發放,因欣逢慈濟五十一周年慶,從成立的一年起,始終堅持為照顧戶作物資發放。發放時除了提供照顧戶所需的生活補助金,同時也準備裝有香積麵、香椿餅、燕麥片、五穀粉和壽麵等的物資,期待大家提著這一份慈濟人愛的祝福歡喜回家。

在這次發放前,精舍隔壁的佳民國小二十二位五、六年級小朋友把握機會,前來靜思精舍獻唱二首國、臺語不同歌詞及旋律的〈感謝〉歌曲。孩子們嘹亮的歌聲和優美的手語肢體動作,為發放活動帶來活潑愉快的氣氛。

發放結束,證嚴上人也與慈濟志工進行溫馨座談,上人表示很歡喜見到大家回來,尤其在聽完來自海內外慈濟志工的分享,上人慈示:「慈濟種子落地成林遍布全球,才有浩蕩長的隊伍,這是我們很深的累世緣,我沒時間回頭看大家,大家要跟緊喔!」期待人人法入心法入行,繼續跟上慈濟下一個五十年。【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鳳娥、楊寶月 花蓮報導 2017/04/20)

累因聚緣 一生萬千

$
0
0
【證嚴上人4月24日志工早會開示】
「天天看到了,人間菩薩在每一個地方成長起來,就如跟大家提起因緣法。」4月24日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說因道緣,以大樹的榮枯為例,強調世間有形的一切終會隨因緣生滅,唯精神長存。

「因緣,那就是從一個種子,周圍的緣來合成,就可以成就一切法;這個法,正法在人間,可以人人應用了那一分的善念,善念會合起來,社會祥和,天下平安,那就是要靠人的有為法。」

一粒種子成大樹 因緣聚合眾成就

人的有心作為,隨著因緣聚合、時間累積,可以成就善業,就如一棵大樹也是從一粒種子開始。

「愛的能量是點滴累積,我們早上也有比喻過,因緣講到了最後,果,雖然那一棵大樹的種子,已經變成了大樹;那這一棵大樹,是否永恆的存在?有千年大樹、兩千年大樹,還沒有聽到萬年大樹——總是世間有形的,總是無法永恆存在,哪怕這一棵大樹也無法萬年。」

上人續道,「這一棵大樹,是從一粒種子(開始),這一粒種子隨著這一棵大樹,終歸也要消滅掉,可是這一棵樹成長的過程中,是產生了不少的種子;大樹累累的果實,這個果實可以到了每一個國家,只要是這一棵大樹的種子,它會長得跟原來的這一棵大樹一模一樣,絕對是一模一樣。但原來的這一棵,已經老化掉了,也沒了,可是新生的,那種子再傳的種子,(到)不同的國家,這一顆種子,不斷地不斷地延伸、傳出去,種子的延伸無處不在,長出來,跟那一棵是一模一樣的樹。」

從無到有生萬千 心念齊一皆平等

在慈濟邁入第五十二年之際,上人回首當年,說明慈濟的發展也同樣是在因緣會合成就。

「在五、六十年前,花蓮還沒有什麼因、什麼緣,都沒有;但是五十多年前,有這樣的人、事、物,種種因緣會和起來,一念心起,那就是啟動了,從無而生有;克難時期,這克難慈濟功德會人很少,而且很簡單、很簡陋;開始延伸了、擴大了、人多了,能幫助人的人,心向力越來越增加;有心人越多,共同一個方向,幫助的人越來越廣,就是這樣一直在延伸,就開始到現在。」

在五十一年前的花蓮,慈濟從無到有,從一而化萬千;同樣在全球各地,種種因緣成就之下,也已經將近六十個國家地區有慈濟志工。

「這樣的種子就地生長,長出來的樹都是一模一樣,那是法脈,那是宗門。慈濟人的一念心,不斷地傳承,(海外會務報告期間)回到了我們這心靈的故鄉,看來人人都是一模一樣,威儀、行動、起居等等,這種生態都是一樣,不管你是在哪一個國家,哪怕是在非洲,哪怕是在美洲、歐洲、澳洲、亞洲,大家人人歸來的,都是一模一樣,但是國家不一樣。」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國籍、語言、文化背景、社會經濟條件,但是精神理念一致,就會有調和的行動,這也是在慈濟世界中,實踐人人平等的普世價值。

「法脈宗門,不管多富有,不管他多窮困,同樣這一棵樹,長得都是一模一樣,做的無不都是為苦難人,這因啊、緣啊,生生不息,眾緣合和,那就是成就了。」

決心不悔為蒼生 眾力合成建醫療

每一件事,都是從一個種子、一個決心開始。1984年4月24日,花蓮慈濟醫院歷經更換建築用地的波折,舉行了第二次動土。上人回顧當年為更換建院土地而奔波的過程,感恩當時大力協助的政要及各方友人。

「我們現在的這一塊(花蓮慈濟醫院院地),有種種說來話長的因緣,也很感恩(前花蓮縣長)吳水雲先生,也是非常地關心,所以後來有現在我們醫院的土地,種種因緣會合;(當時)省政府(主席)李登輝先生,開始就來幫忙調和這一片土地……說來話長,說來故事歷歷還在腦海中,這一分因與緣,實在是說之不盡,很大,也是很感人。」

當建院土地正式得到確認,在三十一年前的那一場第二次動土典禮所保留歷史畫面,卻看見上人咬牙含淚,實是因為建院的承擔沉重……

「其實那個時候人也少、錢也缺,但是醫院非蓋不可。後來,種種的愛的能量會合起來,有建築界的就是高而潘先生,還有宋(篤志)先生……要唸起來很多,他(們)是建築界裡面都很足夠(經驗),理念很好,所以他們來幫忙,如何審圖、如何看圖、如何建設等等。」

建院期間,投入心力的「建築委員」中,除了硬體建築之外,更需要醫學管理的專長來共同參與規劃,才能建設成符合醫療需求的醫院。

「當然也要感恩臺大,有杜(詩綿)院長,第一任院長,有曾(文賓)院長,我們第二任的曾院長,他們也很投入;那個時候,臺大也是工程中,從他們的經驗,也都跟慈濟在蓋醫院的同時,來奉獻給慈濟,這都是當工務組的陳主任,還有幾位,有水、有電,也有氣體等等,非常足夠的,臺大的工務組,全部都來幫忙,到現在為止,還在維持這樣幫忙。」

提前完工眾福祉 精神慧命成永恆

在各方通力合作之下,慈濟醫院比原先規劃的三年工期提早了九個月完工,儘管資金與人才的缺口,還沒完全獲得滿足,但為了貧病民眾的福祉,醫院仍是克服萬難開始營運。

「在這樣沒有人、沒有錢,硬著把醫院蓋起來,時間要提早,也不希望蓋好了就放著,期待蓋好了,就讓它燈光發亮。開始要運作了,因為花蓮本來就缺少醫療,早一天啟業,早一天救人,所以這一家醫院是提早九個月運作,可以想像人事要怎麼來,要如何及時招募行政、招募醫師護士,可以想像時間的縮短,而且那樣緊急……」

回顧過去,上人感慨,儘管當年無私奉獻的菩薩許多已經凋零,但他們的精神與貢獻將持續嘉惠地方民眾。

「剛剛畫面所到的,看到了第一任的院長杜詩綿,還有那個時候的曾院長,現在已經年紀也大了,杜院長的生命再延續五、六年時間,為醫院在付出,穩定了我們醫院。這都是人生,他的精神慧命是永恆的,總是愛的能量,要把握時間。雖然是緬懷過去,那是永恆的永恆,永遠都是感恩的歷史。」

為警察健檢 讓民眾有保障

$
0
0

【花蓮慈濟醫院新聞稿】花蓮慈濟醫院關懷花蓮縣警察局團隊的身體健康,社區醫學部社區健康中心(2017年)4月24日下午於花蓮縣警察局設點,透過體適能檢測與癌症篩檢,幫助勤務繁忙的警察人員了解體能狀況,同時也邀請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分享「年過四十,健康不亮紅燈」,為警察的健康把關。

體能檢測 了解自身

花蓮縣警察局局長廖美鈴表示,雖然同仁每年都會接受體能檢測,但唯有接受身體檢查才能讓同仁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的健康,她非常感恩,有慈濟醫院團隊的協助,提供體適能檢測與癌症篩檢、諮詢,一方面讓同仁了解身體狀況,一方面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增強體能,同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維,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

從靜態的身高體重、血壓、心跳、體脂、量腰臀圍比,到動態的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到三分鐘登階等檢測,超過五十位警員在花蓮慈院團隊的協助下完成體適能檢測。除了有體適能檢測與癌症篩檢外,關心警員健康的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還分享了「年過四十,健康不亮紅燈」以及創新研究與新藥研發治療惡性腦瘤、胰臟癌、乳癌、肝癌以及膀胱失禁方面的醫學新知。

林欣榮院長表示,警察人員勤務繁忙,生活常處於高壓力下,作息不正常,也造成飲食不正常,而健康的身體與健康素養息息相關,若能改善生活習慣,常運動,並結合飲食,定期接受健康預防檢查,可時時刻刻掌握最佳的體能及健康狀態。

年過四十要保養 預防更勝於治療

「你是否過了四十歳了呢?如何讓年過四十歳,健康不要亮紅燈呢?」從3C的預防來看健康,什麼是3C呢?腦血管症病(CVA)、冠狀心血症病(CAD)、 癌症(Cancer),這三種疾病稱為3C。

行醫三十餘年,腦神經外科權威的林欣榮院長殷殷提醒警員,不要小看平時的小毛病,有些人可能只是頭暈而已,卻没有進一步檢查,若是腦血管阻塞引發的頭暈,後果將不堪設想。腦血管疾病,常常會留下可能肢體殘障、臥床不起,甚至性命不保,病人苦家屬更苦,這是在腦神經外科最常見的遺憾。

事實上,3C疾病透過健康檢查,是可以不讓悲劇再發生,林欣榮院長指出,保養身體就像保養汽車一樣,有誰的車子故障了才進廠呢?當然不是,一定要定期保養,以確保平安。

曾經有五十一歲王姓病友,曾經腦幹小中風,在他院治療後經常頭暈,磁振造影發現他的基底動脈血流不足,醫師建議「萬一中風後,請盡快到急診室,我再救你」,林欣榮院長說:「但他到我們醫院後,我們的團隊覺得等到中風後已經太晚。何況,一旦發生中風,所有的醫療處置只能被病情牽著鼻子走,無法有計畫的應付疾病。」因此病人接受醫師建議,在中風發生前,就先對付疾病。

3C疾病不是不能預防,而是失敗在「生病才看醫生,醫生只看病人」過時觀念。改變觀念就是「健康時看醫生,醫生看健康人」。林欣榮院長指出,健康檢查就是在症狀還未出現前,就將心臟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或癌症提早發現出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心腦疾病不發生 定期保養做檢查

在心腦疾病預防上,心臟血管檢查可透過兩百五十六切電腦斷層檢查,腦血管檢查可以腦部磁振造影(MRI)揪出異常。林欣榮院長也透過實例影像讓參與座談的警察看清楚高科技儀器的銳利診斷。他強調,腦疾病最難醫治,尤其是中風,很難完全復原,不想病倒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讓中風發生。

林欣榮院長指出,磁振造影(MRI)可做全身檢查,也可針對腦血管病、腦瘤、脊椎、關節、攝護腺癌、乳癌……分腦部、頸椎、腰椎、腹部等分項檢查;低輻射超薄電腦斷層掃描是檢查冠心病、肺癌的利器;電腦斷層正子掃(CT/PET)可以早期發現肺癌、乳癌、甲狀腺癌、惡性淋巴癌等癌症,及腦退化相關疾病。超音波及磁振造影可檢查肝癌、膽道疾病等。

四十歲是人生老化的重要關卡,如果願意改變生活方式,飲食清淡或素食,控制好血脂、血壓、血糖,就有機會延緩老化;再加上定期保養健康檢查,在健康道路上,就不會碰到紅燈,甚而通暢無礙。花蓮慈院醫療團隊鼓勵民眾改變就醫觀念顧健康,同時還有堅強的醫護團隊守護病人的健康,搶救病人的生命,林欣榮院長指出,這也是花蓮慈院立足花蓮、展望全球的任務與使命。

(文:彭薇勻 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 2017/04/24)


疼惜長者 行動浴佛護心靈

$
0
0

慈濟志工對養護院裡的長者們視如己親的陪伴與關懷,讓宜蘭慈濟志工提早於母親節前,至社區三星安親養護院展開浴佛活動,感念佛恩、親恩、眾生恩。


每年農曆4月8日是釋迦牟尼佛聖誕日,佛教徒歷年來為紀念佛陀恩德,特地在這一天舉行浴佛儀式以紀念佛陀誕辰,因而稱為佛誕節。而全球慈濟人,在母親節當日於世界各地盛大舉辦浴佛,帶領大眾親炙佛德與親恩。

三星安親養護院以六十五歲以上,且需要輪椅代步的長者為居多,因此協助一位長者禮佛,便需要數位志工細心陪伴在前後左右,才能圓滿長者們的虔敬禮佛心願。

儘管如此,行動浴佛儀式仍舊簡單而隆重,在宇宙大覺者佛像前擺上香湯、左右襯以素雅的馨花與素果,隨著「讚佛偈」佛樂,院中三十位老人家虔敬合十,在志工的帶領依序禮佛,手沾香湯為家人及自己祈福,在佛號聲中也讓老人家心靈得到慰藉並暫忘了身體病痛。

視如己親 身心靈快樂

養護院主任柳寶燕感受到浴佛的莊嚴與神聖,他表示:「老人家只要聽到慈濟師兄、師姊要來,他們的眼睛就有不一樣的神情。」而柳寶燕每次都會預告長者們志工要來的日期,第二天再詢問他們,沒想到長者們都會記得,讓柳寶燕發覺這種期待的心情可以剌激長者的記憶。

「而且自從志工來關懷長者以後,發現他們的身、心、靈變得比較活潑、開朗,也比較會笑了。」柳寶燕又提起,長者們以前的神情比較呆滯,現在他們願意與別人互動。甚至有一位阿嬤來到院內時是需要臥床,而且有褥瘡,但是現在卻已經進步到可以坐上輪椅了。

這些長者們離開長年熟悉的生活環境,內心難免有難舒解的苦,但志工每個月帶來的正向引導及視如己親的關懷,讓他們能正向思考,身心的健康有明顯的進步。柳寶燕說:「這是我們感到不可思議的現象。」

真誠信賴 茹素表感恩

志工長期來陪伴關懷長者,受到院方的肯定與信賴,院長柳淑真也一起參與浴佛,她很高興地提到:「我們知道慈濟提倡素食,為了表達對慈濟的感謝,我們定每星期三為素食日。」柳淑真院長特別提到,此建議以詢問過長者們的意見,沒想到他們都同意了。

而志工陪伴每一位長者至宇宙大覺者前接花香、禮佛足、祝福吉祥,浴佛圓滿後,大家並不急著離開,只見ˊ志工羅嚖蓮手拿著禮佛的香花別在阿嬤的耳後,逗得阿嬤笑得很開心,愉悅的神情就像小女孩般的燦爛。

慈濟志工對養護院裡的長者們視如己親的陪伴與關懷,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溫馨與快樂,而當病痛來時,也能藉以信仰的力量平撫心靈上的不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廖月鳳、陳鳳珠 宜蘭報導 2017/04/15)

走入暗角 陪伴多年現曙光

$
0
0
「微笑是最好的禮物,用親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就可看到他們的痛。」為了提昇訪視工作的專業知能,落實社區每月的訪視日,基隆訪視志工在(2017年)4月16日首次將關懷獨居長者及訪視活動結合,於訪視日集結眾人之愛,分批進行訪視關懷,見證愛的奇蹟。

為了讓訪視工作走向更精緻化及專業化,基隆訪視志工也規劃「小組活動、經驗共享」,希望透過彼此的分享,進而一起教學相長。即將年屆八十歲、白髮蒼蒼的志工簡月娥是這次活動的發起人,簡月娥感恩的告訴大家:「慈善是慈濟的根,訪視工作不能停頓。訪視讓大家見苦知福,期許更多人投入,共同成就,傳承接棒,是我最大的心願。」

體悟佛法 自造福田

訪視車輛沿著大馬路行駛,首先來到臥床近三十年的唐唐(化名)家中。一進到家中,志工許美玉拎著自製手工饅頭,交給唐唐九十三歲的媽媽,而唐唐也躺在床上,面帶笑容地迎接志工,並不時用蜷曲的雙手,招呼大家找位置坐。

看到開朗的唐唐,很難想像他已經臥床將近三十年,對於過往他侃侃而談地表示,1989年的一場工作意外,他從三層樓的高度摔下,造成頸椎受傷,下半身癱瘓,當時醒來第一個念頭是「我不想拖累媽媽。」

雖然個性樂觀,但正值二十多歲就必須終生臥床,讓唐唐曾經有不好的想法。所幸當時遇到一位佛門弟子,帶著他皈依佛門,讓他對佛教「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的因緣觀有很深的體悟,當時他體悟到既然業報難逃,那就只好勇敢的面對。

於是他收拾悲傷的心情,到處收集脊髓損傷輔具的資料,又借助自己機械方面的專業,設計升降機,希望透過輔具,讓自己有一天能再站起來,不要讓媽媽擔心。同時唐唐也和有著相同遭遇的朋友,一起成立「基隆市脊髓損傷協會」,固定辦宣導活動及培訓技能課程,同時現身說法,嘉惠脊髓損傷患者,重新找到生命的春天。

用愛關懷 行善行孝

唐唐說:「信佛後心靈層次提升,比較想幫助別人,讓同病症者,路比較好走。」雖然剛發生意外時,時常會鬧脾氣,甚至也一再趕走外傭,讓家人非常困擾。但是慈濟志工的到訪關懷,分別傾聽唐唐與家人的訴苦,甚至偶爾在沒有外傭的時候,還主動協助唐唐媽媽做家務事。

面對唐唐的壞脾氣,訪視團隊更是不斷的開導,告訴唐唐:「您真的很有福氣,年紀那麼大,媽媽還無時無刻照顧您,您要感恩啊!」同時也分享證嚴上人靜思語,鼓勵他收看大愛電視臺。在善的潛移默化過程中,有一天唐唐突然告訴訪視團隊說:「上人說『心開運通福就來』,我要漸漸改善暴躁的脾氣。同時為善不落人後,我也要成為慈濟的會員。」

對於兒子的改變,讓唐唐媽媽開心地說:「他很顧我,都叫我先吃飯,吃營養品。」母子相依為命三十載,關懷之情從彼此的眼神表露無遺。現在的他對於媽媽的養育照顧之恩,除了銘記在心,也會不時買營養品給媽媽,甚至在媽媽不舒服時,也會騎著改裝的摩托車,載她去看醫生。

現在的唐唐最大的希望是媽媽能健健康康,以後有機會他還想繼續去念書。同時面對陪伴自己二十多年的志工們,唐唐不時雙手合十道感恩,他說:「謝謝師姊平常的關照,師姊常破費買東西給我們,謝謝。」

瘖啞孝子 開啟心門

同樣因為愛的接力,改變人生的還有照顧戶賴先生。賴先生是位瘖啞人士,從小被媽媽遺棄,由養父母撫養長大,個性乖巧,深得養父母的疼愛。養母過世後,養父因病退休,讓他毅然而然辭掉工作,無怨無悔照顧養父十餘年。

長期陪伴的志工簡月娥說:「他真的是一位孝子。」可惜在照顧養父期間,他雖然曾經有過一段婚姻,但因外籍太太心性不定,加上他的隱疾,最後仍以離婚收場,只留下一個孩子跟著賴先生。然而十餘年過去,隨著養父的退休金開始殆盡,賴先生也開始封閉自己,並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

志工簡月娥回憶第一次見到賴先生時,為了取得他的信任,訪視團隊時常在傍晚,趁著他買便當外出的時候,在巷口等他,透過紙筆與他閒聊,久而久之彼此之間取得互信,才讓賴先生願意開門讓團隊進入。

尤其為了解開賴先生的封閉,志工也開始帶他去做環保,連續做了二個多月,環保志工都稱讚他非常認真。但也是在某天訪視中,志工黃文華在賴先生門口看到臺電要派員剪電的通知,大家這才意識到賴先生家中的經濟狀況。

經過訪視團隊的了解,雖然賴先生每月領有殘障補助,在徵求賴先生的同意,打開他的存摺,才發現存款裡僅剩五塊錢,這讓大家不剩唏噓。原來賴先生的補助不但要養育兒子,還要照顧養父,雖然每天僅以白飯度日,但還是連電費都無力繳納。

愛的接力 翻轉幸福

於是為了維持賴先生一家的基本生活,慈濟基金會每月提供經濟援助,同時為了讓他自食其力,志工高麗紅更帶著他到社區志工家中的代工廠工作。而這家工廠的同事們大多也是身心障礙人士,雖然動作較慢,但彼此互相學習、鼓勵,加上慈濟志工的用心陪伴,賴先生終於在這裡找到歸屬感,每天一定堅持要把工作做完,環境也整理完畢才願意回家。

面對透過自己能夠自食其力,賴先生目前的生活雖然仍不寬裕,但滿滿的愛,讓他每天用感恩心過日子。賴先生用簡單且不清楚的語音字彙,開心地說:「以前很痛苦,現在比較快樂。」陪伴賴先生的志工簡月娥說:「賴先生進步很多,以前不喜歡說話,封閉自我,現在將心門打開,會念佛經,會笑、會開口說話,他的改變是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而生命的勇者不再於名利地位高低,而在如何發揮其生命的光和熱。而慈濟志工愛的接力,讓隱身在陋巷暗室的人,有機會迎向陽光,發揮生命良能。【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能情 基隆報導 2017/04/16)

攜手紐約紅十字 獲獎受肯

$
0
0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合作,紐約慈濟分會志工與紅十字會結下好緣,攜手合作幫助過無數需要幫助的人。這也讓紅十字會因而於2017年4月19日首次頒發「好鄰居獎」(Good Neighbor Award)給慈濟,紐約分會慈濟志工歡喜受邀、前往受獎。

攜手合作十五年 首次獲獎成好鄰居

美國紅十字會每年都會頒獎給有長期良好合作關係的夥伴,表彰這些組織共同為大紐約地區提供服務,而今年獲頒紅十字會好鄰居獎的機構涵蓋各行各業,例如電視台(NBC12)、房地產整建機構(Jenkins Restorations)等等,慈濟更是獲獎的唯一宗教慈善組織。

正因為紐約慈濟與紅十字會之間的合作關係,已經長達十五年以上,甚至在頒獎典禮前幾天,4月12日皇后區艾姆赫斯特公寓發生大火,災後隔天一早慈濟志工更是應紅十字會之邀,動員前往收容中心提供熱食服務及發放現值卡。

紅十字會志工屋娜(Oonagh Turitto)說:「我們和慈濟的夥伴關係非常棒,我和他們一起做過許多不同的活動,他們非常投入,而且可靠、很照顧人,不論我們做什麼,他們都會在那,從頭到尾一直陪伴我們。」

五位紐約慈濟志工受邀前往接受頒獎,志工雲妮指出:「我們和紅十字會合作了很多很多年,這些年裡,不論是什麼樣的災害、什麼樣的活動,紅十字會和慈濟都是夥伴,這個夥伴關係,在以後只會越來越強壯。」

獲獎肯定復身分 正身攜手相互學習

紅十字會大紐約地區負責人奧萊恩(Ukki O’Bryant)在許多活動中也曾與慈濟志工有過互動,例如從2015年起至今,共同攜手為社區免費安裝防火警報器,奧萊恩更是一次次到紐約慈濟會所幫忙,尤其協助教導慈濟志工如何宣導防火常識。她還曾經在歲末祝福時擺攤推廣紅十字會的急難救助資訊,讓許多紐約慈濟志工都認得她。

雖然這項計畫,一開始雙方剛合作時,慈濟志工必須套上紅十字會的紅色背心,但如今的「好鄰居」關係,讓慈濟志工不用再套上紅背心,可以以慈濟志工身份與社區民眾接觸,這些都是一次次在彼此互動、合作下所展現的互信。

奧萊恩說:「我確信,我們會一起做下去,手牽手一起去幫助整個城市的人,繼續保持我們已經做到的成果,總有一些狀況需要我們時時刻刻準備去應對。和慈濟的夥伴關係,讓我們可以隨時做好準備。」

經歷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及2012年桑迪風災過後,慈濟志工總在第一時間出現關懷受災的人們,因此也讓紅十字會及救世軍等美國主流急難救助機構,對這群身穿藍上衣白褲子的亞洲人愈來愈熟悉,並且逐漸建立起互信。

2014年1月份,紅十字會大紐約地區災難團隊負責人麥金尼(kelly mckinney)和救世軍紐約區主管還特別到紐約慈濟會所參訪,表示「要向慈濟人學習」,麥金尼當時提到,總是聽慈濟志工說著要向前輩學習,但麥金尼說:「我們也要向慈濟學習。你們給受災的人情感與心靈支持,這點很珍貴。」

而紐約紅十字會與紐約慈濟志工將繼續深入合作,雙方也有共同的目標,希望一起攜手持續向外傳遞愛與關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周芳苑 美國紐約報導 2017/04/19)

恆持剎那 念念善流

$
0
0
【證嚴上人4月25日志工早會開示】
「歡喜,的確要歡喜,日日平安,日日歡喜。可是天下真的是苦難偏多,我們要多關心,也要多啟發愛心,愛心人越多,苦難人就會有福,儘管有苦有難,只要愛心人多,被發現的機會就多,得救的機會越多,所以我們要時常淨化人心,啟發愛心。」

證嚴上人於4月25日志工早會中,延續著晨語提到的「時間」概念,期待人人能把握有限的生命去體會佛法、理解真理,運用生命良能走入人群,並且心靈仍能保持輕安自在。

「同樣是有為法,同樣是人生,同樣在生活中在起心動念,還有,利用我們的身體、時間——這個身體、時間、力量,都是我們的一念心,一念心開拓了,道理就清楚了。」

時光流變非瞬秒 九十剎那一念間

在佛法的義理中所詮釋的時間,最小單位並非大家所熟知的「秒」,比秒更短促的「一念之間」,又含有九十剎那。

「跟大家談到時間,時間就這樣很快速地閃過,我們的一念間,幾十個剎那;我們平常都說剎那間,『剎那』就是表示極短的時間,但是我們的這樣念頭一轉,其實也是很簡短,我們要產生一個念頭,其實很快就轉變了這樣個念頭。看看一念間,我們聽法了,意識分析出來,歡喜了,你看這麼短暫;可是這麼短的一念間,佛法把它再分析,就有九十剎那;還有一剎那間,有九百個的變遷,這種變化好快。」

上人提及,在時間變遷中,越快速短暫的變化,常人愈是難以察覺。就如每日晨語時分,晨曦變化的過程,往往讓人在難以察覺的過程中,不知覺天色就亮了。

「就如每天早晨,外面就是暗暗的,天還沒亮,我就一步一步向前走,走入了講堂;一坐下來就看出去,境界又變了,它的暗,已經變成了微微的亮;當我開始坐定要說話,好像微亮又更亮了,什麼時候讓它這樣的光度變得這麼快速?等我說完,陽光已經透過來了,透過小靜思(靜思精舍舊大殿),眼睛接觸到那一道光,怎麼這麼刺眼?這就是不知覺,這樣環境中在變化,都是在微少的時間,無法去說,但是它就是這麼快地變化過來。」

上人猶記得早年,慈濟護專尚未改制為慈濟科技大學的時候,學生都會利用寒暑假舉辦營隊,晚會中學生表演「香舞」,透過手持點燃的線香揮舞起來,線香燃燒會加劇,產生的光亮在黑暗中畫圓或組合成各種圖案。

「暗暗環境中,也可以看到了,轉得越快,那一朵花越來越快速明亮,一朵一朵快速地完成、快速生滅。同樣的道理,它就是在很快的揮舞中,你沒看到間斷,但是這種不間斷卻是在生滅中。」

三理四項即行蘊 一念之間恆持善

以線香燃燒所產生的光源生滅為例,上人指出,在人所不能察覺下的各種變化,就是「行蘊」,而且存在大乾坤中的物理、人身體的生理、以及心理,都有行蘊變化的存在。

「原來我們平常的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微秒中,這樣快速轉動,我們都不清楚。包括我們的身體新陳代謝,也都是在身體裡面變化無常,讓我們從嬰兒,轉眼之間老了。」

大空間的成住壞空,人體生理的生老病死,人的心態生住異滅,合是「三理四項」。

「大地有行蘊,我們的身體也有行蘊;不只是身體的生老病死,還有我們的心理,唉!最麻煩的就是心理,生、住、異、滅,起一念好心,很快就被影響過去,時好時壞,翻臉比翻書快,一不小心一句話就怒逆衝天,就衝動起來,就是不可收拾。」

提醒眾人要留意自我「一念之間」的變化,上人開示:「總而言之,我們要很謹慎的,好好把我們心理、生理照顧好,利用我們健康的身體,好好地用在有為法。以有為法做好事,真的做到好事就是很開心、很歡喜,人生最大享受就是付出。」

北京書院慶啟用 十方嘉賓雲來集

4月20日,北京靜思書院正式掛牌、啟用,許多友人雲集來賀,其中當代儒學與佛學研究泰斗樓宇烈老教授也親臨祝賀,讓上人看見畫面就倍感親切。

「樓老居士是佛教界大老,在佛教界,人人都很肯定的,因為對佛法非常有研究。去年(2016年)我們在臺北辦了一個法脈宗門的論壇,由他的帶領,有一群教授都是他的學生也來。然後,他還來到了花蓮,一而再、再而三地跟我提起,『慈濟宗門一定非立不可,法脈宗門就是在這個時代,還要流傳在未來。』連續說三次,一直期待(我們)正式傳法立宗,所以我們去年開始,就正式的法脈宗門明文立起來。」

北京當地文化界名人在書軒掛牌這一天紛紛蒞臨祝賀,清朝皇族後裔的知名書法家愛新覺羅‧啟驤老先生,提字贈與墨寶;名棋手劉小光先生擺設寓意和平的棋局,作為書院成立的賀禮。每一分都是誠意十足,讓上人倍感感動,也對北京的人文推廣充滿期待。

「在當地,也已經把我們的精神、人文,愛的清流已經帶進去了,真的滿懷感恩,每一位的名人高士都可以集中這個時候,撥下百忙、千忙中,這樣也來表達他們的慶賀,靜思在那裡掛牌,真的是歡喜。」

如同書院入門可見的「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 億百千劫」的《無量義經》經文,上人期待這樣的精神與人文,能在當地持續傳遞下去。

外籍生賣美食 助國際難民

$
0
0
慈濟科技大學於4月24日至27日舉辦異國美食義賣,涵蓋各國代表美食,像是韓國辣炒年糕、馬來西亞素食肉骨茶、炒粿條、椰漿飯、酸辣米粉(Tomyam)、印度煎餅(Roti Canai)、中國大陸北方餃子等。特別的是,從食材挑選、洗滌、烹飪到義賣,全都出自外籍學生之手,連醬料也都是跨海來台,還特地準備了包椰漿飯必備的香蕉葉,澎湃程度保證原汁原味,更是道地的家鄉味!

男生也能掌廚 款項全數捐出

其實,從今年二月起,外籍學生就開始籌備,趁寒假回家過年時惡補廚藝,深怕砸了本國美食的招牌。醫務暨健康管理系一年級學生黃慧賢(馬來西亞籍)表示,肉骨茶、炒粿條、椰漿飯、酸辣米粉都是家鄉代表美食,也是外國觀光客必吃菜單,錯過可惜。護理科二年級學生齊思涵表示,曾到馬來西亞交流,難得買到印度抓餅,好好回味一番,明天也一定再來買。

馬來西亞籍學生許志川表示,臺灣人吃不慣太辣,所以,會少放兩三匙辣醬,也提前請臺灣學生試吃,再逐一調整辣度與酸度。教職員陳麗帆表示,一口氣買了十張餐券,既鼓勵學生行善,又能大飽口福,還能享受各國美食。護理科五年級學生盧敏善表示,從來沒吃過馬來西亞的食物,不過,香氣十足、配料豐富,忍不住買了一份椰漿飯,直呼辣得好吃。

尤其,現場烹飪大廚幾乎清一色都是男生,令人印象深刻。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一年級學生黃博文(馬來西亞籍)表示,印度煎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火候,火太大煎餅會焦,火太小煎餅不熟,還強調「男人若不會煮飯,以後怎麼煮給老婆吃。」從2013年起,慈濟科技大學廣招外籍學生,目前已有一百六十二位外籍生,分別來自日本、韓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中國大陸等,其中,又以馬來西亞學生最多,高達百分ˋ之七十。

難得的是,這群外籍學生將義賣金額全數捐給國際賑災項目,援助敘利亞難民。敘利亞內戰持續至今超過六年,已造成超過二十七萬人死亡、上百萬人受傷,以及逾五百萬人流離失所,不得不逃亡至其他國家。因此,土耳其、約旦、歐洲等地慈濟志工,也積極協助難民安頓生活、適應環境。

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主任謝麗華表示,除了外籍學生自發性地舉辦異國美食義賣,也親手設計「Love For All」徽章,以各國娃娃手牽著難民兒童的手,強調「四海一家,我們都是一家人」,更希望大家一起把愛傳出去!

(文:王上秦 慈濟科技大學秘書處報導 2017/04/24)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