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端風邇教 師道行遠

$
0
0
【證嚴上人9月28日志工早會開示】
「看到我們的老師菩薩們歸來,就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囉!(答:教師節)所以我們要向老師們致敬,老師們教師節快樂,祝福你們!」9月28日是臺灣的教師節,證嚴上人在志工早會上,特別祝福教師們佳節快樂,也向為教育付出的老師們致敬。

行正踏穩人生道 教育引航領方向

在教師節這一天,上人也特別強調為人師表,引導學生走向正確人生方向的神聖責任。

「你為什麼要自願當老師?就是要教好學生,將來長大以後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正,而且踏得穩,要為時代、為社會負責任,付出或者是成就事業,或者是有的家庭承擔的責任,這都是人類的大綱領。老師們要教育的,就是讓人類大綱領正確。」

上人慈示,每一個家庭的倫理道德觀、社會上的觀念,都是老師可以發揮思想、觀念,引導學生的地方;而且教育也是一種道業,引導正確人生方向的軌道,這都是老師讓人尊敬的地方。

「要讓人尊敬,就要從自己端正,老師就是學生的模,學生的模,你什麼樣的模型,你印出來是什麼樣的型態出來。所以人生在懵懂中,要啟蒙——小時候他很懵懂,就是要老師(來啟蒙),所以會有幼教、小學、中學、大學,這樣層次的不斷進步,就是所有他們的智慧、層次的啟發、啟蒙。說實在的,老師很重要。」

循序漸教軌不偏 社會棟梁無矯曲

慈濟學校提供完全教育,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到博士班都有,上人期許學生們能一層層,去成就他所追求的人生道路,而且在教育中,絕對也不能缺少人文。

「人文是形象可以看得到的,他們的生態,小學生有可愛的造型,人生時日不再,不會再重來。幼兒園的,要讓他有幼兒園受教育的環境,很可愛的環境,那一張很純真的一張白紙,我們要把他塑造成什麼型,落實在他們的生活,教導他規矩,從穿衣服開始,從端碗拿筷開始,衣服要如何穿得端正,那就是禮貌,尊重自己,對別人的禮貌。這都是從最小、最小開始就要好好教育他,他的生活規則,連摺衣服、收碗筷,都不會缺少生活的良能,這都是教會他們生活中的能力,要從生活中教育,不要依賴別人,而且生活環境周圍都會很乾淨。」

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每階段都有學習的課題,幼兒的生活教育,青少年學習待人接物,禮儀進退,乃至大學。

「大學,更重要,將來如何出社會,這人際關係,如何尊重自己,去尊重別人,這樣的行儀都不可以缺少。這人生是否有教養?態度人人都會看得見,這個人很有教養,很有教養的人,這無不都是在生活舉止動作中表達出來。」

上人提醒在座的教師們,老師既然是在教學生,老師自己本身也要端莊,才能教導學生。

「這都是規律,好像道風,師道的風氣假如能這樣,那我們的社會教育不就是很好嗎?社會要這樣地祥和、美,就是老師的功德,就是有這樣的付出。」

跨海來取人文經 崇高理想相砥礪

慈濟的人文教育,不僅在慈濟團體中,也在全球各地逐漸被採納和發揚。泰國政府在2004年設立道德重整中心,參訪全球許多國家,就各領域中尋求學習的典範。2005年在參訪慈濟之後,泰國政府即確定慈濟的志工精神與理念,正是他們所需要的典範模式,定期派遣參訪團來學習。

「慈濟人文在國外是多麼被重視,政府機構教育部直接布達,人家是多麼尊重慈濟,要落實慈濟人文。」

上人開示:「人家來參觀交流都很讚歎,回去他們的使力比我們更淋漓盡致。以後,我們要不要到外面取經呢?他們都真的是有心而來,這裡老師們互相勉勵一下,這是我們大家共同勉勵的時刻。」

面對任重而道遠的老師們,上人也給予誠摯的祝福。「教師是一種很崇高的志願,從初發心自願當老師那一念開始,能在這樣的教育裡去發揮,真的要很誠懇地祝福,祝福老師們在教育的路上,很順暢地做到使命中最如意的教育,感恩老師們,誠懇地祝福你們!」

重災之下身心縛 真大慈悲智救拔

學校的教育與社會教育息息相關,9月19日墨西哥發生強震,迄今災區仍十分混亂,慈濟志工已前往當地勘災,然而考慮到當地部份災民具有不良的生活習性,如吸毒等,擔心發放現金被挪為生活所需以外的用途,發放上需要考量的地方很多。

「這種很無奈,這種人生的墮落,就是因為從小教育沒有真正把他良知、良能教育得好,所以行為沒有良行,就會行為失控,一失念就偏差了,生活規範脫軌,這一脫軌就由不得自己,連這樣的大災情,有慈善機構要幫助,也很無奈,不知道要如何幫助。」

考量到賑災時慈悲中也要有智慧,也不能因為一部份人的惡行,就否認掉他們遭受災難的痛苦,而且捨棄掉其他的老弱婦孺及他們的家屬。

「救濟要如何發揮出來,悲智雙運,要有慈悲不捨眾生的苦難,還要有智慧,如何幫助他,設法盡量減少漏洞,真的是期待幫助他們,這都是他們現在在災區裡要很用心啊!」

上人慈示,一切還是要回歸於良好的教育,「教育是很重要的,就是要教育他生活方向不要脫軌,假如有這樣大自然的災害,他還可以守軌道,人家要幫助不就是很順規、很順暢。真正一切人道歸於教育,這份教育給人生的軌道就是希望從小開始。老師們,我們真正地要很用心啊!」

裝警報器 獨老安心過中秋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這火災警報器裝好,這樣就更安全了!」中秋節前夕9月28日,花蓮慈濟醫院慈濟志工與花蓮縣消防局來到九十四歲的獨居長者羅爺爺家,免費安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讓羅爺爺豎起大拇指直稱讚著,也覺得家裡變得更安全了。

中秋節前夕 關懷獨居老人安全

中秋節(10/04)是個團圓的日子,花蓮慈濟醫院、慈濟志工與花蓮縣消防局在中秋前夕,走訪社區關懷獨居長者及高風險家庭等弱勢家庭,除了陪伴他們提早中秋過節,並協助免費安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讓他們的居家環境更安全。

在花蓮縣消防局預防災害科同仁的陪伴下,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與志工顏惠美走入舊社區的小巷子內,來到羅爺爺家中裝置住宅用火災警報器。林欣榮院長表示,年長者族群因生理機能老化而行動緩慢,同時也可能因患有慢性疾病、機能障礙或服用藥物的副作用,導致判斷能力及行動力降低,當火災發生時,常因延遲發現或避難不及而喪失生命。

因此,花蓮慈院不僅積極走入社區,今年(2017年)更結合花蓮縣消防局一起關懷獨居長者的居家安全,為他們安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盼降低獨居老人家中發生火災的機會。

重居家安全 裝設住宅用警報器

警報器就像家裡不打烊的守門員一樣,警戒防火安全。花蓮縣消防局災害預防科高子翔表示,近年來火災死亡案件以「住宅」佔大多數,特別是發生在深夜,民眾入睡後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火災並及時反應逃生,火災警報器可在第一時間偵測並發出高分貝聲響示警,叫醒熟睡中的獨居長者滅火及增加逃生時間,能有效減低傷亡與財產損失,避免憾事發生。

高子翔特別向羅爺爺說明,裝設的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為偵煙型,只要偵測到煙霧過大,即會自動發出高分貝聲響,提醒住戶儘速逃離火場;左鄰右舍若聽到警報聲,也能在第一時間撥打一一九報案,降低火災的傷害及損失。

高子翔也建議民眾可自行至賣場購買,並裝設在樓梯間、廚房、寢室,客廳等位置,購買時必須特別留意要認明產品貼有「內政部消防署個別認可合格標示」,讓居家生活安全更有保障。

一行人獻上關心及宣導用火用電安全,受到老人家熱烈歡迎,讓羅爺爺直說:「這服務真的太貼心,這樣更安全!」林欣榮院長也感恩慈濟志工長期在社區耕耘,也關懷守護獨居長者的居家環境能更加安全。

這次慈濟能與花蓮縣消防局合作,一起改善獨居長者居家環境,及協助裝設住宅警報器,期能藉由拋磚引玉,呼籲大眾對防災要加以重視。

(文:彭薇勻 花蓮慈院公共傳播室 2017/09/28)

省水女超人 積極手做改造

$
0
0
提著水電工具箱的許瓊英,她的職業不是水電工,正確來說她是「省水達人」!許瓊英不只是一位家庭主婦,同時也是一位省水專家,她自嘲拿榔頭比拿筆還簡單,小時候家庭環境不好,許瓊英沒有辦法好好讀書,十二歲的她開始外出工作,分擔家裡的經濟。

從小許瓊英便一直很打拼,以前的她非常希望可以改變貧窮的生活,不過現在卻突然改變了這個想法,到底許瓊英發生了什麼事呢?

好友無償信任與支持 成就省水一姊的夢想

「瓊英說她想做省水這一塊的推廣,我就說好啊,那我當你的第一位!她的效率真的很快,帶著工具,就來我家幫忙改裝了,我說她真的不簡單,簡直是女超人!」周珍卉是許瓊英在節水推廣上的第一位試用者,偌大的住家,從三樓屋頂開始接管延伸到一樓,接下來的雨水可以直接拿來拖地,就連廚房流理臺也加裝一條管線,專門接下洗菜後的剩水,因為這些剩水還可以讓周珍卉的婆婆拿去菜園裡澆菜!

許瓊英表示,自己從小就是怕高,當初從二樓要安裝管線到一樓,那真是她這輩子第一次爬這麼高,尤其地面的土質偏軟,當她一站上梯子,梯子便開始往下沉,此時的許瓊英只能在心中默念「阿彌陀佛」,但是這些對她來說都不算什麼,許瓊英在意的是安裝之後,周珍卉一家人是否使用的順利?

「豪華的房子能讓我不懂水電的人,第一次來這邊可以這樣子接管,從那一刻起,我就決定要走這一條路!」原來當初在安裝管線時,當許瓊英向周珍卉提起需要在房子牆面鑽洞時,周珍卉不但大方的表示「沒問題」,同時更告訴許瓊英就將這座房子當作是自己家,照自己的在家中裝管線的模式進行就好,因此周珍卉的這份鼓勵,成了許瓊英最大的精神支柱。

對周珍卉來說,「我們的出發心就是要省水,要愛護地球,將水能夠重新再利用。」就連自家的婆婆也對這項省水運動感到滿意,只見老人家十分善用廚房流理臺的水槽,將洗菜水回收引至菜園,因為自此再也不用提水澆菜了,許瓊英的這套省水系統,早就幫她將洗菜水集中到菜園裡,只要一個長瓢,老人家就能輕鬆舀水澆菜與澆花了。

有人曾問許瓊英如果請她來幫忙裝管線,是否需要支付費用?許瓊英總是告訴大家,對她來說,只要對方準備好材料,她都願意無償幫忙安裝,因為許瓊英就是希望能透過省水推廣,多跟每個人、每戶人家結這麼一份好緣!

自幼貧困受助心回饋 反轉手心願廣結善緣

其實,說起許瓊英推廣省水的這一條路,當初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水省得越多,錢也省得更多!」因為當時的她還沒有擺小吃攤,家中的經濟只靠先生一份工作,面對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開銷,許瓊英開始先節流,過著克勤克儉的生活,慢慢的也尋找開源的方法,在下午擺起小吃攤。

而這攤餡餅小吃攤也有許多特別的地方,例如裝下餡餅的提袋是月曆紙摺的,原本只是另一位慈濟志工折來給許瓊英試用,結果想不到這月曆手提袋不但堅固,而且又看,於是這月曆手提袋一折便是五年多了。每當有客人告訴許瓊英,「妳這紙袋折得很漂亮!」許瓊英更是把握機會宣導環保理念,希望藉此多多推廣延續物命的概念。

另外,許瓊英也會為第一次上門的客人發願投二十元到金寶櫃裡,因為這個金寶櫃是要捐助出去的,是要拿去做好事的。許瓊英談到小時候一家六口人,一塊豆腐乳配稀飯吃了一個禮拜,那鍋稀飯舀起來還都只有湯,沒有米粒;因此許瓊英在十三歲時曾在心中發願,希望長大後有能力的時候,就要走出來去幫助別人,畢竟自己小時候也是曾受過他人的幫助。

這樣窮怕了的心,讓許瓊英把握每一個工作的機會,只要有錢賺,她都會拼命去爭取,讓老公林惠民心疼許瓊英每天為了賺錢如此汲汲營營,為什麼要讓自己這麼累?但是許瓊英覺得自己真的是因為以前沒錢的日子,讓自己感到非常害怕,但是幸好老公還能支持自己,當自己在擺攤時,老公能在家裡幫忙煮晚餐,結束後還能來幫自己收攤。

把握因緣同修菩薩道 同願同志跟緊明師願

「我們家現在都是吃素,但我不會煮,都是我老公在煮,孩子也喜歡吃!可是他有時很忙,慈濟的勤務接很多,當他去當醫院志工,或是回花蓮時,我就好可憐……」許瓊英開玩笑的表示著「委屈」,一旁的老公林惠民則靦腆的表示,其實這樣做志工的生活雖然安排得很緊湊,但他反倒覺得生活很充實。

對許瓊英來說,十八歲那年她就認識慈濟了,並開始加入慈濟會員繳交功德款。2009年8月7日莫拉克重創南臺灣(又稱八八水災),許瓊英便在同年5月份開始曾夢過證嚴上人兩次,夢中的上人以閩南語告訴許瓊英:「弟子弟子,妳修行的時間到了,妳要來修行了。」於是八八水災之後,許瓊英便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

當時先生林惠民看到大愛臺的上人開示後,也表示有這麼好的師父,碰到什麼樣的景都可以去說不一樣的法,帶領弟子走正確的方向,實在不簡單!於是許瓊英趁勝追擊,趕緊告訴先生,要是有這麼好的師父,我們就一定要跟緊,你明天就去醫院報名當志工!可是慢性子的林惠民硬是將這件事擱了兩個星期,才又在許瓊英的督促下,拿起電話報名慈濟志工的行列,從此夫妻同修,一同在慈濟世界裡精進。

前半生為生活而營汲 後半輩子轉念護志業

現在,孩子大了,許瓊英的生活也逐漸順遂與安穩,她每天的例行除了下午擺攤照顧家業,對於志業的付出,許瓊英也把握早上的時間,向街訪鄰居收環保。起初許瓊英只是先向熟悉的超商老闆詢問,自己是慈濟志工,不知道否可以來這裡幫忙收拾回收物,沒想到老闆不但答應,甚至看到許瓊英做環的熱心,還幫忙介紹隔壁的中藥店及西藥店,從此街頭巷弄都互相推薦許瓊英過來收回收物。

「我十九歲、二十歲就開始做回收,當時是為了收去賣錢;但是現在的心態不一樣,現在的心態是要趕快來救地球!」許瓊英表示自己非常重視環保這一個領域,因為有時待在環保站裡面看著,就會發現我們人類真的製造了許多的垃圾,因此許瓊英開始改變心態,現在做環保已經不是為了賣錢,反而是以保護大地為第一優先!

雖然有時候許瓊英也會有感到疲累的時候,但是她總會想起上人,想起上人比自己還要累,可是卻又從來不喊累,所以對許瓊英來說,把握當下才是最好的詮釋。而這樣的為了照顧家庭,為了守護志業,她以創意來省水、省電,不只降低生活費用,同時還能推廣,這讓許瓊英覺得這樣的付出很踏實,也可以幫助需要受助的人。

(文:盧筱涵 整理自:大愛電視《草根菩提》 2017/09/29)

墨國志願者 加入慈濟賑災

$
0
0


「原本每天都在祈禱,希望上帝能派人來協助,當接到慈濟志工的電話,感到很不可思議,真的應驗了。」墨西哥民間發起的志願者塔妮感動地對志工說。

大地震重創墨西哥,9月29日(2017年)美國慈濟志工勘災團的腳步來到重災區聖哥帝亞市,沿街看到整排的房子幾乎都傾頹了,災情相當慘重。勘災團發現當地人沒有救助資源,人民自發性靠自己力量救自己,只是這力量太薄弱了,急需要一個組織協助救援。此急難時刻,慈濟志工即時伸出援手,受到當地自願者卡迪那、塔妮等人所感動,表示願意一起加入慈濟助人的行列,成為一顆顆善種子。


志願者投入救災 加入慈濟行列

在地震過後,一些熱心協助救災的當地居民聚集一起,成為志願者,他們彼此並不認識,主動將收到的賑災物資送往各地的重災區,援助災民。因為當地受災居民沒有得到政府完全妥善的救助,只能靠人民自己的力量籌集賑災物資,並自己出運費將物資送到災區。目前這些志願者的工作重點是提供急難救助階段的物資援助,之後他們還計劃推動長期的援助,如幫助災區的民眾建設臨時住所等。

其中一位志願者卡迪那,自己的房屋並未受損,卻主動投入災區協助災民,這完全出自於她的一分愛心。勘災時,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遇到卡迪那,被卡迪那的真誠所打動,邀請她加入慈濟家庭,卡迪那很樂意地答允。

 

黃思賢送給卡迪那環保毛毯、竹筒及志工背心,也讓她了解慈濟起源和慈濟精神;卡迪那聽了很受感動,幾度落淚,她向上帝發誓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當地人民。

和志工對談中,卡迪那熱心地提供當地的災情狀況。她表示,目前聖哥帝亞市約有一千棟房屋受損,往生者十五位,接近八百人受輕重傷;而目前還有水有電,只是外來支援的食物只能暫時再撐兩星期;最缺乏的物資是食物和種子,和長期的醫生、抗生素藥物、兒科藥物等;且依當地民情,卡迪那建議不要發放現金或現值卡,因為錢可能會被用在不當的地方,建議給的是食物、種子、工具等,盡可能讓災民早日重建家園。


虔誠心聲相互應 愛的力量匯聚

另外勘災團在聖歌帝亞市政府的秘書茱莉亞女士的介紹下,來到墨西哥城一處物資中心,和當地的一位志願者塔妮見面。塔妮能用流利的英文與志工溝通,當她聽到慈濟的賑災歷史和幫助墨西哥人民的意願時,非常地感動;黃思賢即時贈予她證嚴上人的福慧紅包和慈濟徽章,並詳細解釋上人紅包的意涵。塔妮聽了深受感觸,特地請黃思賢再重複一次,用手機錄了下來。


黃思賢現場邀約塔妮,能深入探討在墨西哥賑災所遇到的問題,並提供災區所需物資的清單,以儘早送到災民的手上;塔妮答應會迅速地提供數據,且平時有在教授佛學的她,很高興地與志工分享,她每天都在祈禱,希望上帝能派人來協助,想不到真的看到慈濟志工來援助了。

黃思賢心中正想著該如何突破,讓賑災團能盡快出發。經過和當地居民的洽談,未來無論要義診或發放,都能找到合作的對象。

一群富有愛心的當地居民所組成的志願者民間團體,卡迪那及塔妮等人,跟慈濟親手遍布施的理念和做法相同,讓勘災團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一盞明燈;也在墨西哥的賑災路上,不只找到了方向,更找到了將來發放路上的好夥伴。彼此共同一念大愛會合起來,就是一股大力量。

(整理自:墨西哥地震關懷簡報 2017/09/29)

共善同願 悲智無求

$
0
0
【證嚴上人9月29日志工早會開示】
「當天下有災難的時刻,總是期待那裡的災情快快地過去;當事情很多,要處理的時候,期待時間能不能多拉長一點?但這都是求不可得,要它趕快過去,總是時間越難過去。」

證嚴上人在9月29日的志工早會中,感嘆在不同情境下,覺得時間過得慢與不夠用的兩難;並例舉氣候的瞬息萬變,發生在美國的哈維或艾瑪颶風,「由於在大西洋海面、加勒比海海面上,海水溫度高,形成颶風的機會越高;不只是颶風的產生機會高,而且颶風的生命,以往兩三天就過去了,但是現在有的拉得很長。」

一念虔誠菩薩到 聞聲救苦予希望

「從開始發生到一直增強,這樣的前進,大家緊張,又有的時候因為氣溫降低,大家鬆一口氣;它又增強,大家又緊張……就如瑪麗亞颶風一樣,有一度升到五級颶風,跟哈維、艾瑪同等級,殺傷力很強,大家都希望快快消失,降低再降低,也曾經有一度降下來,眼看就快要消失,還是沒有消失,昨天(9/28)看到它好像又蠢蠢欲動。」

氣候的變遷,往往造成猝不及防的災難,上人引以為憂。眼下關於墨西哥強震災情,慈濟也已組成勘災小組前往災區進行勘災,幸遇有志一同的好心人士共同投入,「這是墨西哥的好因緣,雖然墨西哥當地慈濟人也來匯合,但是距離災區有五百公里,人力總是太薄弱了。」

上人強調,「看到墨西哥這麼嚴重的災情,我們可以回想臺灣九二一地震當時的情景,跟墨西哥一樣,現在需要的,就是人力。」

慈濟勘災小組成員到達重災區的小鎮後發現,許多房屋在強震中倒塌,而沒有倒的,也成為危樓;其中一座七百年歷史的天主教堂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在強震中只損毀了鐘樓,主體結構並未受到影響,上人指示可考慮作為發放的地點。

「雖然當地治安不好……找不到政府機構在哪裡,但是碰到一群善良的人,自動自發組成起來,有的自己也受災,但有志一同自己組織起來,或者是沒有受災的,他們也願意這樣地動員發心,在那裡樹立了一個站一個站……他們可以這樣地自救,有人將愛心物資這樣地集合。可見當地的人也是善良的,只是需要有組織在那裡。」

此外,還有一群虔誠的天主教徒,希望慈濟能派人來援助;其中一位知道慈濟是佛教團體,曾經研究過佛法,了解釋迦牟尼佛的菩薩精神,他激動地向志工說:「也許我的虔誠,佛陀也聽到了。」

善者雲集同志道 聚愛匯力運悲智

上人藉此開示,「其實是慈濟人自動自發,依照佛陀的教導,方向已經知道,這樣的方向,菩薩道要自己開道;菩薩道開到那邊去,可以從加州直接飛到了墨西哥,也是自己要去開道,自己找上門,作不請之師。菩薩要自動自發、不忍眾生受苦難,人人共同一念心,有志一同匯合起來,就不需要說誰叫我來,都不需要,就會很自動而來。」

「看到有信仰的人,彼此之間,他們信他們的主,我們也有我們所依教奉行的理。佛陀的方向,菩薩道的方向,我們要勤精進,開出了這樣的道,我們要自動自發,很虔誠地出於一片真誠的心。」

人人秉持一分虔誠的心念,可以看到人性共同的善良與真誠,跨越宗教的藩籬,彼此不相背離。上人說,「那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也感應到了菩薩的虔誠,同樣的心聲相印,只要你誠懇,就無色彩,就沒有你是什麼教,我是什麼教,就沒有分你的愛心,我的愛心,彼此共同一念大愛匯合起來,那就是一股大力量。」

與此同時,當地臺商及地方人士紛紛投入付出的行列,慈濟志工也與當地政府單位輾轉接觸,彼此互動。當務之急是安排發放事宜,至於發放哪些物資正在進行評估。上人叮嚀,「發揮慈悲的同時,也是智慧的考驗。悲與智要雙運。你付出的,要讓他們家庭維持下去,不能讓他的家庭迷茫,這要用心體會,佛法需要更多人來了解。」

上人殷殷教示,深刻感到時間不夠用的急切,叮嚀慈濟志工要收看大愛新聞及網路,了解慈濟在全球各地的大愛足跡,並請人人要戒慎虔誠,關注氣候的變遷;「海水的溫度普遍地升高,像臺灣已經入秋了,溫度還在升高,還是三十八度多,好熱啊!這都是異常,大家要提高警覺,節省電、水,好好發揮良能,生活中的物資一定要珍惜。」

管管相連 體悟得水大不易

$
0
0

水龍頭一打開就有水,常讓人不懂得要珍惜水資源。臺北環境教育師資培訓研習第十一期研習會於9月16日在新店靜思堂舉行,以推動環境教育、培育環保師資為主軸,特別安排學員至自來水博物館參訪,也從「管管相連」的遊戲中,讓學員體悟到「得水大不易!」



參訪水博館 境教之美

溫暖的秋陽落在新古典主義式建築的水博館外牆,一束束金色的陽光,折射著一百零九年歲月的沈香,唧筒室一個負責抽水、輸水的水資源設備,是水源歷史書卷裏,一頁雅致的風景,穿越日據與民國,穿梭百年水道與現代化淨水場。

下午的課程,學員來到臺北自來水園區環境教育中心參訪。臺北自來水園區是一個以「水資源保育」作為主題特色的環教設施場所,園區內有「公館淨水場」、日治時期興建全臺第一個民生用自來水廠「水道水源地唧筒室」、「臺北水道水源地」古蹟、及富含原生闊葉林相生態的小觀音山等設施。

「金錢、水、電,那一個重要?」擔任水博館導覽綽號「超人」的一位老師詢問著學員,大家一臉的茫然。超人老師接著說:「一旦停水,上完廁所不能洗手,一天又不能沖馬桶,怎麽辦?」學員們不約而同地認同超人老師「珍惜水資源」的說法。

遊戲中體悟 得水不易

課程中除了安排導覽認識環境外,亦設計活潑生動的攻站活動,學員們都樂在其中。在第一站「管管相連」的遊戲中,每十位學員負責三戶人家的供水,學員們透過許多短管、長管、彎管、十字管等不同管件的組合中,要將自來水平均送到三戶人家家裡。

各組自由發揮創意,在第一次組裝的嘗試之下,大部分學員的裝置,在供給第一戶大多是滿水或溢出的現象,而離水源地較遠的第三戶反而水量不夠,有缺水的疑慮。超人老師此時提供了節水器,讓大家重新安排管路後,滿水溢出和缺水的不平衡情況,明顯地獲得了良好的改善。

從遊戲中,學員藉由親自動手操作及實地探索,體會到自來水管路設計之複雜,也瞭解到自來水生產流程的耗時,以及供水系統管管相連的龐大,進而體會到自來水送到家裡的不易與便利。「期待大家能將愛惜水資源的良好習慣,推廣到學校和各機關團體。」超人老師語重心長地道出了遊戲設計的目地和期許。

推環保教育 勇於承擔

遠從中國大陸來的學員朱衛芳,抱著一顆勇於付出的心,投入在環保教育的區域裡;她在杭州臨平環保教育站,承擔垃圾分類宣導及環保教育推廣的責任。由於政府重視環保議題的重要性,將公部門成立的環保教育站,交付慈濟志工承擔推廣宣導的工作。在今年7月與8月間,慈濟志工即接待了二千多人次的參訪與講座推廣,對象大多為學校教師及學生家長。

每週四晚上固定於環保站舉辦的垃圾分類與實做的講座,也吸引了大批民眾攜帶自家可回收垃圾前往學習。朱衛芳說:「期待透過這次研習會,學習更多上臺分享的技巧與帶動;回到中國後,能走入大型社區設置垃圾回收據點,教導與實作環保分類,讓環保教育真正落實於家家戶戶。」

來自臺東關山的陳卓瓊華,已高齡七十三歲,負責靜修環保站與關山慈院環保站,可回收垃圾的收取。她瘦小的身軀卻有著驚人的毅力,不在乎風吹日曬雨淋,天天駕駛著大型垃圾回收車,於關山地區各處將一箱又一箱、一袋又一袋沈重的回收資源,帶回環保站做分類。

雖然陳卓瓊華只有國中畢業,也自認個性比較害羞,上臺會怯場,但有時鄉公所會邀請慈濟至里民辦公室或是活動中心宣導環保,她仍勇於承擔分享。因為,陳卓瓊華感受到:「環保再不做,真的就來不及了。」所以她每天做環保、每天學習,也覺得做環保不會老年癡呆,身體也更健康。

環境教育師資培訓研習,開展出水是大生命、感恩大地、自來水博物館參訪及教學演練等主題活動。透過一系列得學習,期待學員以環保知識、實務操作及上臺教學演練,培育出可在各社區及機關團體,推動環保教育之專業講師。【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田暐甄 臺北報導 2017/09/16)

醫療軍艦入港 為離島義診

$
0
0
為迎接印尼國軍的七十二歲生日,印尼海軍邀請慈濟人醫會,登上醫療船,一同前往外島義診。9月21日,慈濟志工和人醫會志工在北雅加達丹戎布碌碼頭(Tanjung Priok)與印尼海軍一同進行升旗活動,本活動特別為義診團隊送行,只見慈濟志工各個聽從軍官的口令,動作也像一旁的海軍整齊劃一。

除役後內部改裝 可應付急診手術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群島國家,全國由一萬七千多個島嶼組成,很多小島在交通和醫療資源,都非常不足。最近印尼國軍迎接成軍七十二周年,特別邀約了慈濟人醫會前往離島義診,與往昔不同的是這次搭乘的是一艘除役的兩棲運輸艦,現在更名為「蘇哈索號」的醫療船,希望能在9月22日至24日,為長島(Pulau Panjang)、屯達島(Pulau Tunda)及烏戎庫隆(Ujung kulon)舉辦義診,服務四百多位離島居民解決病苦。

這艘名為「蘇哈索號」的醫療船,是目前印尼軍方最大的醫療船,原本是兩棲運輸鑑,後來2007年除役,更名為蘇哈索號,內裝也改成醫療專用,配有急診室、手術房、診療室及四十張病床。

海軍醫官諾菈(drg. Nora Lelyana)表示,「跟大城市相比,外島地區在交通與醫療資源上,都是比較缺乏的,這些外島居民,往往沒有權利生病,所以這次我們來到這裡義診。國軍是與民眾一條心的,關心民眾健康,也是軍人的義務。」

搭上軍方醫療船 義診行乘風破浪

這次義診的第一個地點,是距離雅加達八十多公里的長島,島上居民以打魚維生,前來求診的他們,幾乎都對自己的健康一無所知。晚間,志工與海軍開會協調義診細節及流程,因為志工必須在船上住上四天,海軍也熱心的向志工說明在船上生活的須知事項。當22日早上,義診團隊與海軍抵達長島後,十八位的慈濟志工和十七位人醫會志工,經過一夜的休養,早已經準備好為當地鄉親服務。

從早上開始,一天下來醫療團隊總共為三百二十八名內科病患、四十三名牙科病患及六十五名割禮病患服務。對於這次的義診,長島的居民都是很期待的,因為對他們來說求醫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島上沒有任何的醫療設施,所以他們必須到外島才能求醫。

慈濟人醫會醫師林秀蘭:「在這個島上,我們發現很多孩子,都有感冒、咳嗽、呼吸道的毛病。老年人則有高血壓、白內障、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病,但是他們都不明白這些病,會帶來什麼健康上的隱憂。」

五十七歲的菈瑪(Rama)因為長期感到雙腳疼痛,而到義診來求醫,有兩個孫子的她很少到醫院檢查身體。菈瑪靦腆地說:「如果感到疼痛就到雜貨店買藥吃,自己判斷該吃什麽藥來治病。」

五十歲的妲雅特(Tayat)也有相同的感受,有三個孫子的她說:「在這裡如果要求醫必須搭船兩個小時,路途很遠。」尤其近來她感到自己的身體愈來愈差,所以很感恩有這次的義診活動,妲雅特再三的表示,「很少有這樣的活動,所以我非常感謝慈濟志工願意到此舉辦義診。」

長島醫療資源貧 施藥問診予所需

然而義診活動不只醫治居民常見的疾病,同時也給予及時的實質幫助,就如養育兩個孩子的羅邁尼(Romaini),曾經他是一位漁夫,總是晚上出海捕魚到早上才回來,如果在捕魚的好季節,收入足夠養家糊口和存錢以防不時之需。

然而世事無常,不料三年前他靠岸時,不小心在碼頭滑倒摔了一跤,這一摔便導致他雙腳癱瘓,就連妻子爲了給他籌醫療費甚至到阿拉伯當外勞。這些都讓羅邁尼難過的表示,「這三年我已經認命了,現在只能將漁船租給其他漁夫。」

而這次的義診羅邁尼也向醫生詢問,自己的腳底常常感到麻痹,怎麼辦?目前經過醫師詢問後,也給羅邁尼開出藥方,希望能減輕他的痛苦,同時也給予羅邁尼一臺輪椅。

收到這臺輪椅,對羅邁尼而言,是非常受助的,他高興的說:「現在很開心能參加義診,今天也拿到輪椅,以後出門就比較方便了。」

海軍醫官諾菈牙醫師很歡喜看到這次長島義診的圓滿,諾菈醫師表示,義診中大家都很努力服務病患,尤其讓這艘醫療船能不停地關懷印尼各地偏遠的島嶼,同時她也藉此向慈濟及各方投入幫忙,讓義診能順利進行,完成大家的夢想,善用軍方與民間的資源設施去關懷他們。【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Metta Wulandari、陳俐媛、多尼、阿步爾 印尼報導 2017/09/29)

以人為本做設計 熱情堅持

$
0
0
「設計,就是要解決人的問題。保有熱情,會幫助跨越許多障礙。」被喻為設計金童的謝榮雅,二十多年的設計生涯,獲獎百逾座,是全球摘下最多國際設計大獎的華人設計師,甚至締造同年榮獲國際設計三金獎──德國紅點、iF及美國IDEA的傳奇。

謝榮雅於2017年9月24日午後蒞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心靈講座,與近二百位來賓分享他的設計心路歷程。

從拆解中 理解事物運作

「爸爸的設計有魔法,畫的東西都會變成真的。」兒子的童真言語,說出謝榮雅貼近人本的設計思惟。設計圖能化成可以使用的產品,除了感恩一路上有許多人、許多資源的支持,他也鼓勵大家要保有熱情,唯有心中充滿熱情,才能在喜愛的事物堅持下去。

謝榮雅的設計金頭腦,啟蒙於臺南後壁鄉下,父親是長老教會牧師,母親是教會附設幼兒園老師。從小家中就有充沛的蠟筆及畫紙,且父母的教育理念開放,因而開啟謝榮雅對畫畫的興趣。加上有幾位鄰居是畫家,經常在田間做畫,謝榮雅也跟著其後畫的很開心,田埂、曬稻穀等鄉間景象,成了他作畫靈感來源。

九歲時,謝榮雅隨父親職事異動搬至嘉義,上下學途中,都會經過一處環保回收站,他除了在此變賣家中舊報紙作為零用錢外,看到舊鬧鐘、舊收音機等,他也經常買回家拆解。謝榮雅笑說:「從拆解過程可以理解產品如何組成,而且買舊的來拆,組不回去也不會被媽媽唸。」小時候對機械拆拆裝裝的過程,是喜歡瞭解事物運作的謝榮雅,邁向工業設計之路重要的墊腳石。

除了父母外,謝榮雅求學過程遇到幾位老師,其中一位工藝老師,讓謝榮雅印象特別深刻。某次,老師請大家運用1.5伏特電池做發想,謝榮雅將二顆1.5伏特電池接在一起,再加入一個小零件,並連接至鉛筆盒開關處。老師一按壓開關,不僅被超過兩百伏特的電壓電到,鉛筆盒還因此彈高而摔裂。面對謝榮雅這樣實驗性的結果,老師不僅沒有責罵,還很驚訝他有如此的想法。他感恩這些老師包容他的想法,讓他的創意沒有被打壓,造就謝榮雅設計之路勇於嘗試。

人本思惟 解決生活問題

在設計界的傑出表現,讓許多人好奇謝榮雅是否天生就是設計家?還是後天的培養而成?「每個人對每件事的追求及熱愛程度不一樣,我就是有一股熱誠追求美的事物。」儘管五專讀的是資管科,因為對設計的熱愛,讓謝榮雅畢業後大膽去應徵電腦公司的平面設計師。

沒有大學文憑,又非本科系畢業,更沒有相關經歷,因此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做履歷表,讓該公司人資部門主管大為驚豔說:「這是我看過最棒的履歷表。」主動為謝榮雅爭取面試機會,而他也通過三關面試,順利得到第一份設計工作。

得過許多國際知名設計大獎,也經常出國擔任評審,許多人以為謝榮雅是在國外留學,然而他的學習及工作經歷皆在臺灣。深知自己非本科系,因此他進入設計領域後,沒有停止學習。除了積極學習,深入研究各方知識外,憑藉他對設計充滿熱情,讓謝榮雅跨越設計產品或創業上的障礙,期望藉由自己所設計的產品,讓世界看見臺灣擁有多元的文化,以及深入的技術資源。

熱情支撐 跨越創業困難

「設計,就是要解決人的問題。」謝榮雅的設計中,除了融入太極、書法等東方哲學思惟外,「以人為本」的使用者立場思考,才能讓產品成為人所需要的,大大改善原本使用上的限制或問題。而對生活中細微觀察各種事物,也化為他源源不絕的設計靈感,「設計就是我的生活,不停的觀察,發現問題,接著就是等待企業主找我做設計,解決人的問題。」

同樣從事工業設計的黃善棟,對謝榮雅的分享深感共鳴,黃善棟表示:「保有熱情是讓自己面對許多問題,還能繼續走下去的動力。」為了做出屬於臺灣品牌的精品鋼筆,黃善棟與幾位合夥人,二年前從鋼筆代工廠轉而自行創業。黃善棟說,堅持臺灣製造,且產品要有靈魂,就需要自創品牌,不能守在代工。

但,創業之路談何容易?從產品設計,到後續生產、市場行銷等事項,多且繁瑣,遭遇的困難遠比想像還多,當每天面臨這些困難時,黃善棟說,如果沒有對設計的熱情支撐,真的很難繼續走下去。

憑藉著想要做出屬於臺灣精品鋼筆的意念,黃善棟從謝榮雅的分享中,再次裝滿動力,面對自己的設計之路。他也開心分享公司的鋼筆,今年報名德國紅點獎參賽,期望能為臺灣爭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清香 新北報導 2017/09/24)

悲願轉智 造福弭災

$
0
0
【證嚴上人9月30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毫秒都沒有停歇一下,就像過眼雲煙,眼前的煙看得到、捉不到,還是不斷飄散過去,快,真快;但是慢,又慢得很難過去。是啊!很難過的日子,已經有一段冗長的時間了。」

證嚴上人在9月30日的志工早會上甫一開示,便深感時間的難過且冗長,意指近一個多月來,墨西哥、美國休士頓及太平洋、加勒比海沿岸附近的群島,分別受到地震、颶風等天災的侵襲,情況異常嚴重。

哈維、艾瑪、瑪麗亞……接連而來的颶風,在上述這些國家地區造成慘重災情。上人感同受災居民的苦:「真的是度日如年,真是很難過的時間,我們慈濟人也跟在那裡面,天天面對這樣的環境,已經精疲力盡,可是每一個人那一念心還是很積極,我天天都在感動、感覺著苦難人的時間要如何度過?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改善未來的生活?」

善緣匯聚志道同 整合資源為援助

「光是想著現在要如何安定他們的生活,已經感到很棘手,到底要怎麼做?」上人關懷天下蒼生,在與墨西哥勘災小組成員的視訊連線中,得知慈濟志工在災區每一天分秒不空過,敘說著不時面臨坎坷的處境與不可思議的好因緣,「那種感覺好像是洗三溫暖,時熱時冷,聽了也是驚心動魄。」

透過志工傳回來的畫面,看到當地受災情況,上人不捨災民生活的辛苦與無助,同時也看到當地人表現出善良、互助的美德。

「看到吃的、穿的物資雜亂地囤積在路邊,堆積如山,好在有一群自治隊,不管是受災的、沒有受災的,大家組成自救自治的隊(伍)。有人送來物資,就將它分類,要不然真的是很雜,沒有管理的秩序;也已經看到義診的攤子,醫師們在旁邊設起了站,可以做義診。」上人感嘆,一切都非常簡陋,但從中可以看到人性善良的一面,足堪安慰。

慈濟賑災小組到了當地後,一時間尚找不到方向之際,發現有一群熱心人士, 與賑災小組志工互動後,展現熱情,願協助介紹當地民情,並說明目前居民的困境;「其中有好幾位很感動、很誠懇地表達,彼此好像很熟的朋友,故知一樣,這一談起來很投機,他們了解慈濟,我們也都有足夠資糧;他們很期待,假如慈濟能前往幫助,他們都很願意投入協助。也有人向上帝宣誓說,我一定用最真誠的心來配合慈濟,不敢有一點不誠懇;願秉承上帝教導,付出這分愛和真誠來協助救援受災的人……」

賑災小組成員將投入救災所經歷的種種經驗,藉由真實的照片、錄影畫面與他們分享,讓對方對慈濟有更具體的了解,並期待這一股力量、情誼適時發揮作用。

因緣匯聚不思議 悲智雙運身投入

上人特別提及,他們都是很虔誠的天主教徒或是基督教徒,其中有一位女士發揮小團隊的信仰力量在當地從事救災工作。這位塔妮教授很熱情地來與志工打招呼,「她雖然是很虔誠的天主教徒,可是她也對佛法很有興趣,她研究佛法,同時也在學校教佛學。我聽到了,覺得因緣好不可思議!」她也是為救災工作而來,期待慈濟能前往援助,自身也願意投入。

賑災小組經輾轉與市政府單位聯繫後,並綜合熱心人士的評估,目前堆疊在路邊的物資,可能再維持十幾天之後將面臨斷糧的危機,期待慈濟伸出援手。

值此之際,上人叮嚀:「我們要如何規劃?我們要如何發放?昨天我就跟他們(賑災小組)說:『假如發放物資,你們要看看那路邊囤積的物資那麼多,我們要給的物資也離不開生活口糧等等這一些生活品。我們假如發放這些……最重要的,怕的是物資重複。』」

在連線會議上,上人建議賑災小組應與這一群熱心人士集思廣益,「我們要適應他們的社會人們所真正需要的,選擇應該要很清楚,而且很安全去付出。」上人囑咐,在當地付出,要發揮悲智雙運;一定要悲智雙運。

上人提及當地擁有七百年歷史的天主教堂,或可作為發放場地的建議,經賑災小組昨天(9/29)與教堂神父會面後,神父表示歡喜,若需要用到教堂,非常歡迎慈濟志工使用。

「一切都是好因緣,而且很不可思議。但願這樣的事情,是人可以力量會合就行得通,也做得動,就會比較快速地通暢,順利來完成;要不然時間真的很難熬。不過,一通了,就感覺很快速,現在都在趕時間,要如何來快速集合,這都是救急,都是要很快速的。」

四大不調令人憂 踏實付出為造福

除了墨西哥,還有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這兩天慈濟志工也將進行發放。艾瑪颶風在當地造成不小災情,美國慈濟志工於9月22日前往佛州勘災後,正計劃為災民發放。上人提醒,「邁阿密的工作進行,開頭也是很困難,困難重重,也要發揮悲智雙運。他們(美國慈濟志工)集中在那裡的力量、物資等等,也是幾天內要讓它完成;也要勘災,每一點、每一滴,都要很準確的,不會救錯,也不會遺漏掉。這都是他們在發揮智慧,悲智雙運,也是在這樣地進行中。」

同樣受到艾瑪颶風侵襲造成百分之九十損毀的波多黎各等小島,上人督促,「我們要把握現在,趕快做得到的,趕快伸手、踏實,好好地踏上(當地)、好好地做。」

此外,上人提出警醒,「地球上有一條火環帶,地震帶,都是有地震的地區,包括臺灣在內,這是我們要時常提高警覺的。現在災難重重,除了颶風接二連三、四,這樣地不斷,還加上了墨西哥的地震,現在又發生火山爆發,大家都很害怕……」

語末,上人諄諄示勉,「總而言之,我們要戒慎虔誠,真正地要天天虔誠祈禱。除了祈禱,我們還要發揮愛的能量;要不然人生很無常,我們不做,要怎麼辦?我們要虔誠,盡我們的能量去付出,用善來造福人間,消弭災難。」

哪怕只有十分鐘 我都願意

$
0
0

近八十高齡的莊雪年紀已大了,卻一點也不服老;她把握寶貴生命的後段人生,不願意讓它白白地空過,她曾經認真地思忖著,「究竟我還能做什麼?」

活著的時候 說法傳法

說話鏗鏘有力,精神抖擻的莊雪,一點也看不出她實際的歲數。慈濟教聯會退休老師莊雪,養成日日薰法的習慣,懂得自度度人;有一天,她終於想通了:「活著的時候,我要趕快,做一位說法者、傳法者和開道者。」

「做環保、沒煩惱,身體健康真正好!」臺南安平聯絡處裡,傳來一群人一邊高聲喊著,一邊拍手打節奏的聲音,這是莊雪一周四天,固定來陪伴環保志工參與志工早會,再趁著早會結束,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帶動大家一起說法的快樂時光。

環保志工王美賢表示,曾聽莊雪說,希望大家「低頭做環保,抬頭說環保。」剛開始她不太懂,後來發現莊雪會運用小故事,讓環保志工了解「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道理。王美賢心想,做環保就是愛地球的表現,不但是積善,在做好事的當下也是在給子孫造福。

原本王美賢因退化性關節炎,深受腳痛困擾,在收看大愛臺《草根菩提》節目一段時間後,心中發了好願:「等到腳好一點,一定去做環保。」她默默地認真做,腳痛的問題也的確減輕了。現在她不在乎別人常問起「幹嘛到慈濟撿垃圾?」因為她會回答:「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

過去王美賢薰法香,總是開了電視聽證嚴上人說法,但關了電視後就忘記法了。現在,經過莊雪每次一點一滴地法水共享,讓王美賢覺得做環保更有意義,也更具堅定自己的信念。

動口說好話 心開意解

許寶快也同在安平聯絡處做環保分類,她訴說剛開始做環保時,仍會心心念念想著女兒和她在家的口角問題,經常帶著悶悶的心情做環保;但自從莊雪來互動後,她開始學著動口說好話,心開意解,自然有正面思考的能量。

「感恩莊雪帶著大家開口說法,每天以法潤心,心情格外輕鬆,覺得平安就是福。」許寶快在做環保之餘,亦跟著大家一起開口分享。現在她時時注意到要「口說好話,心發好願,身行好事」,用這三項大禮送給自己。

除此外,若有人問她為何要去做志工,她會很樂於邀約對方,並和人分享:「做環保就是種福田;歡喜付出就會得好人緣;無所求,就會有好福緣。」

十分鐘說法 我都願意

「做多說少很可惜,愛慈濟就要說慈濟。」莊雪鼓勵著大家。每天薰法香結束,約六點三十分莊雪一定到安平聯絡處對面的公園運動,並且見人就會分享慈濟事和靜思產品;等待用完早餐,隨即又回到安平聯絡處參與志工早會及和環保志工互動;除此外,每逢星期三晚上及星期四早上,也都會在自家舉辦社區型讀書會,星期五還會到精神療養院,和院友分享慈濟的善行。

莊雪提及,上人擔心弟子慧命不增長;因此她鼓勵年輕人要聞法,年長者更要把握時間修行,慧命才能增長。縱使聽法入心,也將法落實在生活中,但莊雪認為這樣還不夠,必須要說出去,因為她覺得:「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必須靠正法傳播,才能邀約更多人間菩薩。」

每每法布施後的喜悅,總讓莊雪覺得日子過得既充實又有意義;雖然現在她年紀已大,但卻不認為自己老,她堅定地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在,我就是要傳法,哪怕只有十分鐘,我都願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徐麗華 臺南報導 2017/09/27)

中秋唱軍歌 榮民歡樂同唱

$
0
0
「來來來!趕快彎下腰,只要拿到椅子下面『恭喜您中獎』的黃單子,就可以出列參加剝柚子比賽。」聽著臺上慈濟志工說明的遊戲規則,臺南市「榮民之家」的長者們紛紛尋找這張神秘入場卷,只見有榮民長者馬上拿起黃單子高喊著:「中了,就是我!」

懷念沉睡軍歌 溫馨陪伴不孤單

9月26日早上,臺南慈濟志工一行三十五人帶著柚子,前往位於臺南市東區的「榮民之家」進行關懷。而簡單的剝柚子遊戲,很快的就找到十一位的幸運中獎人上臺展開激烈競賽,只見活動現場熱鬧滾滾,加油聲不斷。

可別以為這些榮民伯伯年紀大、動作慢,其實有些伯伯的動作依舊非常快速,不一會兒功夫就將柚子皮剝離,並將柚子皮戴在頭上,老人家逗趣的模樣十分可愛,也逗得現場每個人都笑得好開心。

志工蔡長富因長年在榮民之家服務,擔任接送榮民就醫的工作,深刻瞭解到榮民伯伯們離鄉背井的苦悶,因此適逢中秋節將近,特地帶領由他一手創辦的「慈韻合唱團」團員(由慈濟志工及社區志工所組成),並且邀約活潑大方的大愛媽媽們一起來共襄盛舉。
 
只見蔡長富吹著最拿手的口琴,帶領團員一起演奏慈濟歌選、愛國歌曲和臺語老歌,再搭配志工的手語表演,讓一百五十位行動不便或坐在輪椅上的老榮民齊聚歡唱。臺下的崔伯伯心情顯得特別愉快,專心看著舞臺上志工們充滿活力的手語表演,不禁也讓他跟著開口大聲唱。

崔伯伯今年已經八十五歲了,和他八十二歲的老伴一同住在榮家,在此安身已有十二年。崔伯伯心存感恩地說:「在這裡的感覺很好,榮家會不定時舉辦各種活動,讓我們住起來感覺生活很充實、愉快。」

崔伯伯說:「我是佛教徒,榮家每個月有兩次,會請出家師父來引導大家共修,在參與的當下,我都會覺得心很平淨。」而每週星期日早上,崔伯伯總會打開「大愛廣播電臺」收聽證嚴上人的開示,每次收聽總讓崔伯伯覺得心中感到很溫馨,而且上人的開示也讓他從中瞭解到慈濟事,明白只要國際間有災難,慈濟志工們就會伸出援手去救災。

高齡九十二歲、駝著背的陳阿嬤,看到志工們在表演手語,她由衷地感謝志工為老人家帶來快樂。為了讓住在國外的兒女安心,陳阿嬤自2009年開始住進榮家,她開心地說:「住在這裡很安全,比在家好太多了,住家裡一個人太孤單,到這裡可以認識很多好朋友,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大家每天見面,能快快樂樂過生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快樂付出陪伴 滿滿感動在心田

由「慈韻合唱團」所帶來的愛國歌曲〈梅花〉、〈國家〉,也讓陳阿嬤讚不絕口地說:「有國才有家,所以我們這些老人家才能夠在這裡安度晚年,這要感謝政府和榮家對我們親切的照顧。」

「慈韻合唱團」團員李芊樺對榮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原來她從小就住在眷村旁長大,總受到榮民伯伯們很多的照顧,看著他們從年輕到年老,直到後來行動不方便,李芊樺看在眼裡真的很不捨!

因此當她知道有機會要來榮民之家獻唱時,李芊樺感覺非常開心,她說:「沒想到音樂聲的穿透力會帶給長者們這麼多的快樂,我內心的感動難以形容……」

另一名手語老師王淑娥,自教師退休後,2006年開始來到榮家服務,每個禮拜為長者們進行一個小時的手語教學。由於長者們多半記憶力不好,教過的常常又會忘記,所以為了今天的演出,她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來幫忙作複習。

因此當悅耳清脆的琵琶聲響起,榮家「日照班」的十一位阿嬤們穿著紅色衣服,在王淑娥的引導下,隨著樂音飄揚,優雅地表演手語歌〈三個字〉。那柔美的身段,讓人無法看出她們的年齡,成員中,年紀最小的八十三歲,最年長的九十三歲,這幾年下來,已經累積學過將進六、七十首的手語歌。

王淑娥說:「教這些長者要很有耐心,只能一句、一句慢慢地教,透過反覆的練習,確定熟練之後再搭配音樂來帶動,唯有熟能生巧、多練習才是長者們學習手語的秘訣。」而她平常總是經常勉勵長者們「要活就要動」,因此看到長者們今天如此的同樂,也讓她跟著感到開心!

守護榮民長者 安定生活淨心念

榮家養護堂的堂長黃素貞,為了協助活動進行的安排,不停地在禮堂內來回奔走著。但是當她看到長者在志工的帶領下,開心地跟著拍手哼唱老歌,頓時心安地說:「榮家的長輩們平均年齡在八十五左右,尤其是住在養護堂的長者們,大部分都是臥床或行動不便,平時會透過一些活動的設計讓他們練習下床,或到外面曬曬太陽。」

黃素貞由衷感謝志工們優質的演出與帶動,透過合唱團的演唱,那激昂嘹亮的軍歌引起長者們很大的迴響,重新拾回他們愛國的記憶;甚至讓多年來不曾站起來的老人家,竟然都能站起來揮揮手,真是令人開心!

臺南榮家白永成主任也感恩志工們撥空參與公益演出的活動,他說:「臺南榮民之家最主要是收住獨居在臺的長輩,他們的親人大部分都已經不在身邊,在最需要親情的此刻,慈濟志工能夠來與長輩們同樂,陪他們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中秋節,我由衷地表示謝意!相信能付出的人都是有福的人。」

同時,白主任還憂心地表示,目前臺灣已經步入高齡化社會,未來榮家將會收住更多的高齡長輩,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公益團體來榮家為長輩們服務,把快樂帶進他們的心裡面。

雖然歲月無情,在經過戰亂的歷練,榮民之家長者們的青春就這樣度過,但是人人心中那份慷慨激昂卻是無法忘懷。而慈濟志工隨著應景時節,帶著柚子代表一份關愛,分送給榮民之家的每位長者,期盼能傳送溫暖和快樂到他們的心坎裡。【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淑玫 臺南報導 2017/09/26)

樞機主教來訪 盼能建合作

$
0
0
【基金會新聞稿】為對慈濟在各國進行人道救援、並代表教宗向慈濟證嚴上人表達致意,梵蒂岡「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部長涂克森樞機主教(Peter Card. Turkson),於9月30日專程抵達花蓮拜訪慈濟,涂克森樞機主教除與證嚴上人針對環境保護等進行交流外,也特地了解慈濟慈善、醫療、環保、國際賑災等任務,期盼能建立「跨宗教合作」的機制。

廣博大愛 跨宗教的相同願景

天主教教廷「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Dicastery for Promoting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部長涂克森樞機主教(Peter Card. Turkson),於近期首次訪臺。「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4月在梵蒂岡舉辦「促進人類發展之國際研討會」,慈濟是全球與會者中唯一的佛教及臺灣代表,故涂克森樞機主教藉此行,於9月30日前往花蓮拜訪慈濟。

梵蒂岡「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關懷人道救援及醫療,慈濟由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等代表接待。涂克森樞機主教(Peter Card. Turkson)、教廷駐華大使高德隆(Monsigno Slađan Ćosić)一行人先前往靜思精舍參觀慈濟發源地,並拜訪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上人。

涂克森樞機主教提及教宗方濟各寫了《CARE FOR OUR COMMON HOME》,呼籲人類共同保護地球,而慈濟跟梵蒂岡在環境議題有相同的理念。涂克森樞機主教提及非洲獅子山共和國8月發生土石流造成嚴重災情,感恩慈濟在當地投入人道救援,但對於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各國天災頻仍感到心痛。

對於慈濟在天主教國家發生災難,不僅提供援助,也重建當地信仰中心的教堂,涂克森樞機主教表達感恩與祝福,並盼與慈濟一起為人類付出。

上人感恩教廷對慈濟的幫助與認同,並提及天主教與佛教的「廣博大愛」都是為了人類,期盼彼此共同的環保目標,需靠全球人類一起共知、共識、共行。上人舉例用回收寶特瓶再製而成的毛毯,除了可以作為賑災用,為的就是讓地球資源循環、生生不息。

參訪交流 樞機主教讚歎認同

樞機主教一行人隨後前往花蓮靜思堂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了解慈濟志業的緣起與發展。涂克森樞機主教參訪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在「輕安居」與年長者互動,並前往「心蓮病房」(安寧療護病房),對於佛教創辦的醫院裡,也有十字架讓病人及家屬在此禱告,涂克森樞機主教非常感動。

在花蓮靜思堂,涂克森樞機主教參訪了慈濟志業博覽館,看到各式慈濟用來賑災的慈悲科技產品,如泡水即能吃的香積飯等,感到驚喜。而在「大愛感恩科技」看到回收物變成的再製品,除了保暖圍巾,還有生活用的提袋、衣服、鞋子等,樞機主教表示,臺灣這種把垃圾回收變成可再用的生活用品,這種觀念要帶回梵蒂岡。

慈濟基金會表示,所有宗教都提倡慈悲與愛,雖然宗教名稱不一樣,但精神理念一致,期盼人人除了對信仰虔誠,也對地球資源虔誠,盼宗教間共同合作,合博愛、大愛為慈悲,為天下苦難人付出。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09/30)

善種成蔭 聚福世間

$
0
0
歷史上的今天,1959年8月7日,臺灣發生「八七水災」,受災居民達三十多萬人,房屋毀損逾四萬間。災後,政府曾頒令全臺八天禁屠,地方政府之後也規定每逢週二、五禁屠,持續約一年,以表達節約救災的誠懇。

救地球 身體力行

早會時間,證嚴上人談到「八七水災」對老一輩的臺灣民眾來說,是一場難以忘懷的大災難;臺中陳滿師姊,幼時就是「八七水災」受災戶,後來投入慈濟,力行省電、省水,帶動兒孫響應,隨手關燈、關電器;煮沸開水存在保溫壺,全家晚間集中在兩小時內洗好澡、關電熱水器等。

「她在生活中如法修行,點滴累積,恆持初發心。地球環境愈來愈告急,更需要人人戒慎虔誠,遵循著道理而身體力行。不只節約資源,更要茹素,緩和極端的氣候。」

8日,與臺中慈濟人溫馨座談,上人肯定大家積極推動「七月吉祥月」活動,勸素不殺生,以實際行動淨化身心與環境,「帶動人人建立環保觀念,同樣生活在地球上,不問自己力量大小,總是要盡一分責任。」

科學家也呼籲人們多節約、少吃肉,以減輕全球暖化。上人表示,大家有共知、共識,只是口欲難斷,所以難「共行」;慈濟人要以身作則,時刻把握因緣向大家分享素食的好處;向內自我淨化,向外才有力量推廣、感化。

有福者 付出力量

志工也用心推動「竹筒歲月」,鼓勵人人日存點滴行善。上人肯定表示,善心善力要長久累積,這也是一股自我祝福的力量;「感恩能夠平安過生活,有福之人更要共同伸出援手,照顧普天下貧病苦難人。」

九二一大地震重創臺中市霧峰區花東與太平區自強兩村,部分原住民因房屋毀損,迄今居無定所。臺中市政府與慈濟共同擬定援建計畫,市府提供土地,由慈濟協助興建永久住宅,在7月24日(2017年)舉行簽約儀式。

上人對臺中志工說,慈濟借重大家的愛心力量,幫助這群原住民與後代安居,「敬天愛地聚福緣」不是一時的口號,要長長久久,帶動善心、凝聚善力、廣結福緣。

一把米 成就善種

2008年納吉斯風災後,當時在緬甸播下的慈濟種子,已經萌芽茁壯;除了在最大城市仰光有慈濟志工,勃固省也有新進志工;慈濟人運用靜思語教導居民中文,寺院法師亦同來學習。

昂特帝寺院學校創辦人烏阿伽達摩法師非常喜歡靜思語,希望帶回學校與學生分享。他在偏遠地區辦校,照顧失親及貧困失學孩童,人數日增,教室空間不足,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在今年5月前往緬甸關懷時,與當地志工合力搭建四間簡易教室。

9日志工早會,上人讚歎法師幫助失學孩童,引導他們行善助人。勃固省志工帶動六十位家庭主婦響應「米撲滿」,烏阿伽達摩法師鼓勵學生日存一把米行善,定期收集大家所存的米,捐給慈濟投入救助。

「不是有錢人才能行善,只要啟發善心,一個銅板、一把米,都可以行大善。一個近百戶的村莊,每戶每天存一把米,每個月就有將近五百公斤,可以供應將近二十戶貧苦家庭。」

上人表示,人人發揮一點愛,積少成多,就能凝聚不可思議的力量。行善不但不能少我一個,日常生活也不能認為「不差我一個浪費」,「改善氣候,讓大地平安,需要每一個人發揮愛心、改善行為,敬天愛地聚福緣。」

【靜思小語】生在地球村,不問力量大小,但求善盡責任。

上人開示於8月7至9日《農閏六月‧十六至十八》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1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難民童秀開刀疤 見證募愛

$
0
0
行經沙塵漫天的大漠公路,約旦慈濟志工驅車進入南薩地區,探望一位八歲的敘利亞難民兒童哈迪(Hadi)。哈迪拿著全班同學一起捐出的竹筒,腆靦地向志工表達感恩與愛:「我要幫助其他人,就像慈濟志工幫助我一樣。」

灑播善種 傳遞大愛

哈迪一家是約旦慈濟志工在南薩地區的照顧戶。哈迪的袓母和爸爸住在難民營,媽媽希淡(Khetam)帶著四個小孩住南薩地區。約旦慈濟志工每月定期關懷、陪伴敘利亞難民家庭,讓希淡看到了孩子哈迪的希望,也在他的心中看到了萌芽的善的幼苗。

慈濟志工慈愛(Abeer A.M. Madanat)在2017年9月27日接到南薩地區照顧戶希淡的來電,在言談中她掩不住心中的喜悅,興奮地告訴慈愛,兒子哈迪上個星期五在學校拉開制服,向同學展示肚子上的手術疤痕,並分享慈濟志工資助他和媽媽的醫療費用,及志工一直以來的陪伴。哈迪拿著志工送他的竹筒,走到每個同學的位子上,匯聚大家的愛心。

慈愛聽到這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回想援助哈迪一家的過程,啟發了哈迪的善念,這一切都值得了。2月間,約旦慈濟志工資助哈迪接受腹膜炎治療手術,術後哈迪躺在病床上,腹部那條長長的疤痕,讓人很不捨。哈迪不但溫言安慰志工,甚至不顧腹部傷口,勇敢地豎起手指,展現敘利亞難民骨子裡的那分堅強。

哈迪痊癒後,約旦慈濟志工仍舊每月前往探視,意外發現,原來早在哈迪動手術時,希淡已經發現頸部長有硬塊,但愛子心切的希淡,為了兒子的健康,而拖延了治病的時機。直到希淡的頸部硬塊愈長愈大,志工才驚覺病況惡化,趕緊安排她到醫院檢查。希淡動完腫瘤手術,志工也為她負擔全額醫療費用。

黃沙無垠 愛無國界

感受到約旦慈濟志工對一家人的照顧,哈迪難掩感恩之情。和同學分享時,哈迪不斷提到志工慈愛、陳秋華夫婦的名字,同學不禁問他:「誰是慈愛女士?」帶著一口幼稚童音,哈迪說:「她是我第二個母親,我很愛她。因為她幫助我們很多,我的媽媽也很愛她。」轉述哈迪在學校的分享,電話筒那一端傳來希淡開朗的笑聲,慈愛聽得出一位母親看到孩子長大的喜悅。

當希淡傳來哈迪在學校募心募愛的照片,慈愛看到後感到非常的安慰,因為哈迪已經懂得落實志工的精神,把竹筒帶到學校,除了分享竹筒的意涵,還主動向同學募心募款,啟發他人的善念。

除了同學,哈迪還向親戚募集愛心,無論到哪裡,他都會分享慈濟竹筒的故事。電話中,希淡轉達哈迪童言童語中的志向:「我要幫助其他人,就像慈濟志工幫助我一樣。」

希淡打來這通電話,分享哈迪的成長,讓約旦慈濟志工慈愛深深覺得,善念的幼苗已經在敘利亞難民的心中漸漸茁壯,印證了慈濟志工一步一腳印,步步踏實行,讓大愛深深地扎根在黃沙無垠的大漠上。

(口述:約旦慈濟志工Abeer A.M. Madanat 文:潘翠微 2017/09/29)

相惡僵固 誠開阻難

$
0
0
【證嚴上人10月2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累積一切。慈濟世界,是一個日不落的世界,我們現在開始早會,表示開始要工作了,(慈濟勘災團)在墨西哥已經一整天的勘災、溝通,而且回報一個訊息,我們要發放的(工作)有一個突破,可以發給類似悠遊卡型的,(災民)得到了這一張卡,他可以選擇他所需要的(物資)。」

愛的發揮缺組織 助人誠意難竟全

10月2日志工早會一開始,證嚴上人提及美國慈濟志工在墨西哥強震賑災的現況,也談及日前與美國、墨西哥臺商的會面,他們皆表示願意發揮影響力,協助慈濟的賑災工作。

上人感恩實業家發心,也指出愛的能量,對治安不良的墨西哥而言,尤其重要。「貧富不均造成人人的生活差距很大,所以在他們受大災難時,需要發揮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把這樣愛的能量,普及到人人都有感恩的心,我們只要很誠意地,你要給的東西要都為他設想,給他是最需要的、必要的。」

在墨西哥地震勘災過程中,慈濟勘災團志工目睹當地一處物資中心前方的街道上,堆放了許多外界援助的物資卻缺乏管理,難以感受到對善心的尊重,以及對受災者的同理。

「拉拉雜雜都囤積在路邊,又沒有人管理,舊的拿來壓在下面,新的拿來疊在上面……我們要給的是真正地需要,必須要的,那就是我們的誠意。雖然過程是比較麻煩,但是才是真實地為對方想到。那一分虔誠地付出,親手遍布施,表達是真誠,所以我們都是要一一走到。」

人心浮動源不調 失去信任共苦業

從9月24日墨西哥賑災團勘災至今,儘管災區百廢待興,要找到正確的政府窗口也很困難,但賑災團仍一步一步拓展道路。日前,志工把上人對災民的關懷的開示內容翻譯成英語,邀約墨國有志之士一起瞭解慈濟的真誠心意,輾轉也接觸到了以及重災區霍奇米科市市長蘭吉爾(Avelino Mendez Rangel)。

「經過了輾轉,可以見到市長,開始市長是很冷漠,保持一種距離,但是思賢把這一段(影片)讓大家看,這一位市長也哭了,聽說哭兩分多鐘,都無法說話。他聽到了師父為墨西哥的擔憂,聽到了師父那樣地用心,要如何取幫助這一波的大災難,他真的很感動,才說出了,他壓力很大。地震過後,他也是很快出來關心市民,但是市民會動粗,會用鞋子丟他,動暴力、動粗,所以他從此開始不敢出面。」

墨國政治不穩定,政府、軍警的良能無法彰顯,長期惡性循環下,造成民眾在災後對官方的不信任,無法心平氣和回應地方政府的善意,官員也因此退縮不前,直到慈濟人出現,帶來了上人對他們的關心,才讓他們又重新振作。

「現在看到了,遠從這麼遠的地方,還有師父在這麼遠的地方在為他們的災情,不斷地在呼籲,他真的就崩潰了,他把他堅持的硬忍著、發洩不出來的,都是在這個時候他發洩出來了。聽到這樣真的很不捨,很不捨,所以應該大家心平氣和,這是天災,這是無常啊!應該要好好地平靜……」

經過互動後,市長感動之餘也向慈濟勘災團表達配合賑災的意願,將提供受災名單等相關資訊,希望能帶給市民真正的幫助。

「我們又有菩薩開道,又開出了一條道路。只要方向對,菩薩在那裏開的道,這一條道就會通,看來當地的愛心人也開始在鋪著路,這一條路會越來越平坦,對當地受災苦難人,可以幫他們如何短暫生活可以穩定下來。光是給物資還不夠,我們要如何借重這樣的機緣,來引導人人的心平氣和,才能重建的機會,才能產生力量,這一定都是要有這一分的功能、良能。」

哈維風災救逾月 長遠毅力續善行

在墨西哥勘災期間,美國休士頓、邁阿密的颶風賑災也持續進行,雖然發放的物資不多,但志工發自內心的真誠,也能讓災民找回笑容,生命重新燃起希望。

「在休士頓、邁阿密的發放,一連串的,慈濟人的誠,跟當地的災民打成一片,他們心結打開了。也有人這樣表達,沒有慈濟出現,可能他們一家人就不存在世間,萬般無奈無法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到了一線希望,人間還是有愛,他們一定要保護自己身體的健康,要想辦法活下去,來回報愛心人。」

受助的災民善心受到啟發,紛紛向志工請領竹筒,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其他苦難人生命中的救命能量。

「他們了解竹筒的意義,他們知道點滴也可以作為人生命中的救命的滴水,所以他也願意去做救人的滴水之一,這都看出了人的希望。總而言之,路還很長要走,世間上苦難還是很多,但是愛的能量還是不斷地接力下去,有愛才有一絲的希望。」

跨越高牆送愛 關懷無國界

$
0
0
凝神望向高聳的牆頭,內政部移民署南投收容所的收容人一臉愁容,等待遣返回國的日子遙遙無期,多數人因為想家,只能懷鄉寄月,或在夢裡一解鄉愁。有些收容人身有病痛,心裡更是煎熬。為了關懷各國收容人,中區慈濟人醫會定期前往舉辦義診,不僅減輕人身之苦,其實也像沙漠甘霖一樣,適時地滋潤了乾涸的心靈。

志工集愛 關懷收容人

中區慈濟人醫會分配南投收容所的義診輪值,每逢3、6、9、12月,皆由來自彰化的醫護人員當值。9月24日,彰化溪湖與員林的醫護人員於南投收容所舉辦義診、義剪,診別包括婦科、牙科、內科、身心科、外科和中醫等各科,共幫助五十三人次。

在車上向志工介紹此行任務,領隊郭顯懋醫師表示:「大約2009年左右,彰化縣沒有醫護人員加入人醫會,處處仰賴臺中志工,到現在彰化志工行有餘力,還能常常跨區支援,甚至遠赴國外參與國際賑災……」彰化慈濟志工這一支愛心隊伍,行善行醫無遠弗屆。

車陣通過八卦山隧道,進入南投縣草屯市區,大約再過十幾分鐘,就到了位於烏溪流域附近的南投收容所。臺地巒地蜿蜒起伏,車隊緩行在小路上,隔著車窗,志工看到兀立在遠方邊坡上的收容所,顯得有些孤單。

移民署南投收容所暫時留置各國收容人,每個人儘管國籍不同,離家外出打拼的理由千千百百種,但一旦面臨攢金夢碎時,等待被遣送回國的命運卻無不同。

膚慰生命 解身心之苦

因應每個收容人的醫療需求不同,各診專科醫師雲集。

身心科醫師陳俊志義診經驗豐富,從自家診所帶來備藥。陳俊志醫師說,今天就有一位印尼籍女性收容人有幻覺現象,求診時口中不斷喃喃自語,除了開藥給服,他也詳細交代戒護人員一些注意事項。看到患者離開時嘴角上揚,陳俊志醫師也開心地說:「收容人來自不同國家,我們把握義診的機會,種下善因緣,很感恩!」

而在牙科,一名來自越南河內的男性收容人這幾天蛀牙發疼,前來就醫。剛從診療床下來,一旁志工就像媽媽一樣,沒忘重述醫囑,叮嚀他少吃糖食、加強潔牙。聽到志工關心備至,除了連聲道謝,他也用簡短的句子回應:「牙醫師有幫我洗一洗牙,還要吃藥啊!」

在義診現場,慈濟志工適度引導收容人就醫,有時也扮演傾聽的角色。溪湖慈濟志工林麗娟首次擔任義診志工,她看到一位越南阮姓女收容人滿臉倦容,於是上前關心:「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溫言細語入耳,阮姓女子忍不住靠向林麗娟,說起自身遭遇。

先生身染癌症,還有兩名稚子需要撫養,在龐大的經濟壓力下,阮姓收容人不得不來臺工作,本想工作收入穩定後,就回國照顧家人,但人算不如天算,誰知看顧的患者不幸往生,眼見經濟又將斷源,積極地再找新的工作,她卻因不知非法就業,被送到移民署來了。

阮姓收容人一吐思鄉之苦和滿腹的心酸無奈,林麗娟聽著聽著,不禁也跟著感傷起來,頻頻拭淚。林麗娟不自禁擁抱阮姓收容人,讓一股人情味跨越語言障礙,溫暖了這群異鄉人的心。

改頭換面 一剪煩惱絲

收容所另一隅,剪刀卡嚓卡嚓響著。永靖慈濟志工林沂蓁是一位美髮師,這天邀請三位美髮師好友承擔義剪,想幫收容人「改頭換面」。

年輕的美髮師邱登馗人高馬大,因是男孩子而顯得格外亮眼。一面細心地修剪著收容人的髮型,邱登馗一面靦腆地分享義剪經驗:「我以前參加過很多次義剪,對象大多是弱勢族群或街頭遊民,第一次為各國收容人理髮,心中難免忐忑不安,就怕語言溝通不良,無法剪出收容人想要的髮型。」拿著髮剪比劃一番,邱登馗試著克服語言障礙,終於讓近期將被遣送歸國的收容人頭臉煥然一新。

看到前來理髮的收容人剪完頭髮後,笑得合不攏嘴,林沂蓁表示:「上人曾開示過,碗與筷子各有不同功能,很高興來這裡跟收容人結一分善緣,希望把他們心中的燠熱煩憂,隨著三千煩惱絲一併剪下。」

對於彰化慈濟志工犧牲假日,前來舉辦義診、義剪,移民署南投收容所隊長陳元助表示:「感動於慈濟志工犧牲與家人共處的時間,來到所內散播愛心,相信這一分愛,一定深深銘刻於這些收容人的心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美秀、林麗娟、黃玉卿 南投報導 2017/09/24)

挑戰不可能任務 終獲助緣

$
0
0

美國慈濟志工在休士頓災區的發放,一直在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最新的一個挑戰,在休士頓近郊,一個貧窮、犯罪率高的梅薩(mesa)地區,超過九成居民受災,卻苦苦等不到外來援助。因一分愛的能量與堅持,慈濟人走了進來,突破種種艱難,得到助緣,9月29日圓滿了首次的發放。


熱血青年協助 清查千戶受災名單

受哈維颶風侵襲,成為重災區之一的梅薩區,匮乏外界援助,幾乎是一個被遺忘的社區。該地人口以墨西哥裔和非洲裔美國居民居多,還聚集了許多非法移民,經濟收入低靡,犯罪率高。

慈濟志工自9月24日抵達休斯頓以來,在梅薩區勘災過程中,沒有政府名單的情況下,從零開始。有一天,志工葛濟覺等人偶遇幾個青年站在路邊,便停下車主動招呼,不曾想過這趟的奇遇,竟促成了志工在梅薩區發放的好因緣。

當時在談話過程中,葛濟覺向青年介紹慈濟以及預計將發放的計劃,當提到缺少政府名單的艱難局面時,一位三十一歲的艾杜瓦多熱心公益,深受志工的助人誠意所感動,主動予以協助。在他的號召下,帶領社區裡的一群熱血青年,不分晝夜設置固定攤位及挨家挨戶介紹慈濟,短短四天內把慈濟要發放的消息,布達給社區裏受災家庭,因此迅速清查出上千名災民的名單。

就在發放當天(9/29),艾杜瓦多及同伴在清晨五點就抵達發放地點格雷思大教堂,等候慈濟志工的到來。他們換上黃色志工背心服,在人群中穿梭協助維持秩序,艾杜瓦多看到大家蜂擁前來領取現值卡及物資,甚為歡喜。

艾多瓦杜表示:「這社區大家住得比較分散,我們想盡辦法讓需要的人都能拿到,就用郵遞區號來分,我發現這樣運作得很棒。」同時,因為艾多瓦杜對當地情況及西班牙語的熟悉,當遇到任何問題時,他都能用當地語言與居民溝通,讓發放更為順暢。

不放棄每一人 受助銘心喜極而泣

其實,發放場地的取得亦是另一項艱難任務的考驗,因為梅薩地區災情之重,無以復加,使得尋求完好的發放場地是難上加難。幸好,一對牧師泰勒夫婦願意慷慨地貢獻了梅薩地區的精神家園,也是災後最完好的建築格雷思教堂作為發放現場,且動員教堂裡十五位成員協助做志工。

事實上牧師夫婦兩人在災難發生後,即盡一己之力救助當地居民,每日上門來求助領取毛毯和尋求慰藉的災民,就已經令他們應接不暇。但當牧師夫人柏琳達看到慈濟人真心想幫助受災居民,她不辭辛勞屢次配合志工勘察現場。教堂因風災受損的地方,柏琳達又在發放前趕工鋪設舞臺臺階,以防志工碰傷;也打掃盥洗室等等,不遺餘力。為了成就這次發放的因緣,在整個過程中,她辛勤奔波,不知為災民落了多少次淚。

同時,牧師查理斯在發放當天安排做眼部手術,剛動完手術,很不放心地就立即趕過來關切發放情況。查理斯激動地說:「謝謝你們來,也確保大家都能過來。」站在一旁的牧師夫人柏琳達更將感動寫在臉上:「真的,你們來這裡試圖幫助我們,我很高興,這是高興的眼淚,不是傷心的眼淚。」

格雷思教堂的管理員派翠克和執事查爾斯在志工勘災過程中也非常發心,幫忙連繫社區內熱心居民,一起勘災,為勘察發放現場及場地布置提供種種便利。他們在發放當天清早就開始工作,一直到結束後還協助清掃場地,盡心盡力完成發放過程中繁瑣的工作。

圓滿發放任務 居民互助運籌帷幄

因應梅薩區的治安堪慮,志工為為確保發放能安全地進行,三次拜訪當地警局,一次次向警長威特利解釋慈濟在當地發放的意義,終於獲得首肯。威特利當天不但親自到場關心,且特別派遣十名警員全場維持秩序,甚至安排騎警維安,保證能順利發放。

此刻,大家不分宗教、種族及膚色,同心協力付出。休士頓區熊貓集團亦送來五百份素食便當致送給災民;而由於許多災民是墨西哥裔不會說英文,志工隨機應變在現場招募志工,獲得災民熱情地響應。珊卓即從受災民眾中搖身一變,成為最積極的翻譯志工,她很樂於幫助鄉親順利領取現值卡,並說:「我願意當志工就像你們,來這裡為我們做同樣的事。」

受災民眾從志工的救援行動中,感受到一股被愛的溫馨,受災民眾艾伯塔由衷感恩:「這真是個奇蹟,你們大家到這裡來,一起來為我們這個社區,我非常感激你們所做的一切,我們全家都很感恩。」另一位災民從無奈的表情轉化為一臉的笑意,細聲說著:「感恩妳們來幫助我們,災後我真的一無所有,謝謝妳們的現值卡,我可以幫我小孩買點東西了。」

梅薩區國會眾議員傑克森李女士亦率同州長辦公室主任及駐華府代表傑瑞一同前來關懷;眾議員除了表示感謝外,並責成州長代表以慈濟為榜樣,趕緊安排資源救援,且表示往後慈濟需要任何協助,她絕對會盡力協助,州長代表也表達了感恩之情。

發放現場處處充滿愛的能量,志工葛濟覺也深有感觸:「在沒有人去理會他們的時候,我們真的走入他們的社區,擁抱了他們,告訴他們,沒事的,沒事的,我們到了。」說著說著,葛濟覺想到災民的苦難日子,紅了眼眶。

前陣子,志工每天帶領一群年青人深入梅薩區勘災,細致地摸索每一條街道,向災民詢問災情及鼓勵絕望無助的災民,甚至造訪各地部門、機構尋求幫助,直到最後終於圓滿發放任務。這一切都那麼值得,苦盡甘來,也激發了一群社區居民互助互愛,願意伸手投入志工行列。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德州哈維颶風關懷簡報 大愛新聞 李玉芳、邱品豪 美國報導2017/09/30)

鹹淡懂得嚐 轉圜自有餘地

$
0
0
「你懂得嚐鹹淡嗎?」在花蓮靜思精舍的會客室裡,證嚴上人輕聲問著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香積志工窗口陳美惠。「鹹淡」二字,表面上字義易懂,陳美惠認為背後有上人對香積志工的深深期許,不論做菜或擺盤,心中都要想著:「感恩每一位為人付出的慈濟志工,尊重各地慈濟人醫會的醫護人員。」

合和互協 鹹淡有味

在臺灣後山,太陽總是比其他地方起得早。朗朗晨曦中,2017年慈濟國際人醫會年會10月3日正式於花蓮靜思堂展開。位於靜思堂後方的同心圓餐廳,廚房裡,南投區香積志工早已比太陽起得更早,穿上圍兜、戴起帽子,彼此分工,忙忙碌碌地來去穿梭,做著一道道美味的早餐。

積志工窗口陳美惠多次承擔營隊隊輔,平常在營隊的功能並不是香積。「當我們團隊回到花蓮精舍跟上人報告此次承擔香積的規劃時,上人曾輕輕地問我:『你懂得嚐鹹淡嗎?』」

上人這一句當頭問話,讓陳美惠咀嚼了很久:「『鹹淡』二字,表面上易懂,背後可有著上人對我第一次承擔香積窗口的期許,也是上人期待所有人對內懂感恩、對外要尊重!」

在此之前,陳美惠想說自己對於營隊的流程、動線並不陌生,所以就勇敢地接下了香積志工窗口。實際上,她對煮飯、燒菜一竅不通,但因為有資深香積志工彭秀蓁傳承,也有開餐廳的涂秋足協助,還有曾明松帶著南投、埔里、竹山和集集的香積團隊支援,各地志工組成實力堅強的香積團隊當靠山,才讓她勇於承擔香積志工窗口的任務。

當令當季 品嚐美食

這次南投香積志工使用很多當地的農產品,做成道地的在地小吃。陳美惠數了幾道南投當地美食,像是草屯的涼丸、竹山的番薯包或埔里的筊白筍、半天筍。「這次中秋晚宴的二十二道美食全由南投區志工承擔,拿手好菜是當令當季的小吃,我們用最熟悉的美味,讓遠道而來的家人嚐到不一樣的感受!」

陳美惠很有信心,這次一定會帶給大醫王、白衣大士及所有工作人員滿滿的感動,不僅暖胃也暖心,也要讓他們帶著滿滿的愛回到自己的國家。陳美惠忙著巡前看後,隨時掌握廚房、齋堂各組志工的狀況。

從廚房到齋堂,裡裡外外都有志工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其中也包括體力充足的男眾志工。「看香積師姊要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粗重的就是我們男眾來做。」志工曾明松說。

曾明松第一次參加國際慈濟人醫年會,非常興奮。「人力需求很大,都要好好分配。這次我負責帶動線,引導學員就座。共有六條動線,十個人一桌,第二位志工算到十位,就會把後面的先暫時擋下來,我再繼續計算人數,這樣才會順暢。」曾明松分享,不管做什麼,一定要和大家一起用心完成這件事情。

每一次任務順利,靠的是志工間彼此傳承經驗。「我們通知美惠師姊承擔此次營隊香積窗口,第一時間她其實很抗拒,因為這不是她的強項,香積更是她的罩門!」談起香積志工窗口的任務,彭秀蓁曾對陳美惠說:「慈濟人才輩出,我們一定要傳承。您只要放心接下香積窗口,其他事情我們一起努力,藉由這次活動,讓南投慈濟志工再次凝聚,用心地精進。」

另一位好搭擋涂秋足家中開餐廳,被志工稱為有求必應的「土地婆」,任何人請她協助,她總是二話不說。「只要有電話來,我就接下來,趕緊看怎麼做?經過這次營隊的淬鍊,我相信每個地方的慈濟志工都會『澎澎大』(快速發展)。」

團體之美 感恩包容

任何一次營隊活動圓滿,不僅團隊的每個人都會一起成長,更是每個人讓心靈富有的珍貴機會,南投香積志工說,彼此互相感恩、成就,就能讓慈濟的志工團體愈來愈美。

廚房裡,早齋已經準備就緒,每個菜盤裡熱氣騰騰。走出廚房,靜思精舍德旭師父仔細叮嚀香積菩薩:「桌面的經緯要先目視好,有了經緯線,就不怕擺不到定位點,餐盤及筷子要往內縮一寸,伸手拿菜,轉圜自有餘!」

對人留一寸,事事好轉身,簡單的擺盤也有著不一般的道理,讓來自南投的香積志工體會很多。團體的美來自每一個人彼此配合,南投香積志工在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中進了廚房,把一道道美食端上桌盤。【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蔡崇淳 花蓮報導 2017/10/02)

娑婆拔苦 應機啟善

$
0
0
【證嚴上人10月3日志工早會開示】
「早!天天歡喜地彼此間平安道個早安,是何其歡樂的事,尤其是有朋從遠方來。在這幾天來,遠途歸來的大醫王菩薩,紛紛回來了,昨天(10/2)已經全部雲集在花蓮靜思堂,早上應該大家已經很歡喜的相見歡了。」

一年一度,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在花蓮今日正式展開,來自二十個國家地區,四百八四十位與會人員在晨間共同參與開幕式。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特別與這一群來自全球各地的醫療人員與志工們問好,也感念人人雖然來自不同地域,卻有相同的價值理念。

「我們雖然在不同的國家,卻是有共同的理念,愛的能量,方向是一致的。」

真誠互動啟悲心 救助災民心無私

慈濟志工一致的理念,就是要走到苦難群中應機拔苦。如同全美慈濟志工從廣大的美國各地聚集在休士頓,為8月25日哈維颶風所帶來的嚴重的水災災情,歷經一個月的勘災、發放,真正為許多求助無門的災民帶來救助資源與真誠關懷。

「我們仔細勘災,分分的錢總是用在對準的重點。我們要經過勘災,挨家挨戶去對,對到人還住在當地,瞭解到這一戶多少人口,都要很清楚;按照他的戶數人口,實際在當地受災的人,我們要好好仔細地記錄;還要跟當地的市長配合,然後他提供出來了沒有偏私,都是要很正確的(名單)。這都是需要很誠心跟他們互動,讓他們這一群公家的人員,能體會到我們的這個組織真誠的性質,他們的配合,提供出來的名單都是正確的。」

慈濟志工不辭辛勞,頂著九月秋老虎般的烈日,一次一次地勘災,向社區與政府說明慈濟人的對象,就是經濟條件不佳,實質受災而卻無法得到資源的群眾,而不問這些群眾的政治、宗教、族裔等等社經背景。

「我們更需要的,是違法的居民,他們在美國已久,無法被列入為美國籍,他叫做違法居民;但是很無奈,他要在這個地方討生活,有災難沒有辦法呈報,他怕被發現了會被驅離,遣回他們的國度——有的已經在那裡幾十年了,這種無法正式落籍,這樣的人真的很苦,有苦說不出,還要逃……」

透過溝通,慈濟志工掌握名單的社區領袖、政府部門認同慈濟救助的理念,終於順利完成這一階段二十七場次的現值卡發放,總計受惠家庭一萬兩千餘戶,約三萬四千多人。

淨化齋戒倡茹素 市長認同願響應

在這一次哈維風災救助過程中,慈濟志工真誠為災民付出的行動,除了民眾、議員與政府官員的予以高度肯定,迪金森市特別頒布九月為慈濟月、華頓市頒布十月為慈濟月。華頓市長巴克先生(Tim Barker)也因為被慈濟人所感動,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這一位市長很有感情,因為去的時候,(黃)思賢一直聽到師父說,我們現在為天地,我們要淨化,所以要提倡人人茹素,所以他在那裡也跟市長推素,那個時候,思賢跟這一位市長,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9月17日,慈濟志工在華頓市所舉辦的大規模發放,有企業家共襄盛舉,發心贊助災民們的午餐。而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居士投入其中,到了午餐時間,他關心一下提供給災民的午餐菜色著實不錯,但轉頭看連日辛勤付出的志工卻無福享用,於是就想自掏腰包訂購素食披薩給志工們享用。然而在與餐館訂購時,餐廳員工卻告知市政府已經有人預訂了,詢問之後,才知道是華頓市長感恩志工,想請志工享用。

「思賢跟他說『不可以,不可以,這有企業家幫助這個市去訂餐,這是企業家要給的是災民的,我們不能吃。』思賢說,這是企業家要給市民的,所以我們不要虧損別人要給災民的。過後,思賢就要訂同樣的,素的,結果去了才知道,市長他是很誠懇地為慈濟做的,特別訂這六十份,就是要給慈濟。」

上人讚賞:「總是這樣彼此真情,我們也在那樣無形中,表達出了誠正信實——總是企業家要捐給災民的,就是災民的,我們不要去貪到了這樣的便宜。這是無形中,慈濟人守規則,輕輕一個互動,也可以表達出了我們很細膩的動作,也都是在在我們的誠意,表達了真感情,真的是很令人感動。」

佛住世間宣典故 娑婆勘忍度眾生

慈濟志工守戒律,如規如矩如法的舉動,無形之中也是一種應機說法。

「晨語所說的,我們要尊重生命,佛陀要教育我們的,那就是大生命的意義,他初覺悟的時刻,是大地眾生皆有佛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要說的法總是要直接了當跟大家說,無奈人人無法體會到;所以這四十幾年的說法,不得不應時應機,這樣的時代,這樣的時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在這樣的對機。」

上人殷殷叮嚀,美國與加勒比海地區接二連三遭受了哈維颶風、艾瑪颶風、墨西哥三度地震的侵襲,人們更應警醒覺悟。

「他們(災民)已經碰到了這樣大災情,我們有這樣因緣跟他們接觸到,我們要把握時機,趕快為天地,如何來淨化這樣汙染的氣候,如何來淨化空氣,如何來保護大地,要發揮到了人要自愛,人還要去愛人,不只是自愛愛人類,還要普及到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有他的生命潛能。」

上人提及佛陀住世說法,有時會宣說許許多多的本生故事,以及眾多佛的覺悟歷程。

「佛法的道理,概念都是一樣,就是要說出了天地之間的大生命體,需要人人愛顧自己的身體,還要愛顧到別人的苦難,我們如何去投入去解困救難,還要人人啟發出了同理之心,這可以顧及到了其他的生命。所以在佛典故事裡,也有國王為了救這一隻鳥,他寧願割自己的肉來等同鳥肉,來供應給那一位要抓鳥的人的,滿足他需要的。看,這一段經文,不斷在提起勘忍世界,堪得忍耐,苦難眾生偏多,我們願意投入苦難人中去付出。我們要救人,其實佛經理面都說救度眾生,就是在這裡。」

醫療援助為病痛 帶動善者凝聚愛

救拔眾生的願力,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上人以八歲的敘利亞孩童哈迪募愛故事來說明:哈迪接受約旦慈濟志工所推動的醫療救助,得以開刀治療腹膜炎,而哈迪就在學校向同學展現傷口,並拿起竹筒讓同學知道,他是因為有許許多多人捐輸愛心才得救的。

「這一個孩子八歲,他自己被開刀完,他拿著竹筒就到學校裡去,同學知道他被開刀,他就掀開他的肚子,(展現)那長長的傷疤,他就讓大家知道,這都是慈濟人在幫助他;所以他也跟這一群同學說,世界很多的小朋友,都是為了救濟這樣苦難人,就是一個個銅板累積起來,他才能得救,他也要呼籲他的同學,也要,能不能也發揮愛心,真的同學們都響應了。」

上人提及,如此點點滴滴愛的能量的帶動與凝聚,愛的能量的付出,過去所要救的,現在要繼續,未來還要繼續。也提起印尼實業家為了讓義診更有效率,打造醫療義診船來幫助偏遠離島的居民。

「企業家吳居士,他也製造一艘義診船,兩年前回來跟師父說,今年也跟師父說,這一艘船快要啟用,是這個慈濟義診船要在海面上專門做義診。這很感動的事情很多,有力量的出大力,這樣付出,就可以普遍去救度眾生。」

不論力量小或是力量大,上人在在提醒大家,人人都有佛同等的清淨本性。「總而言之,很多的說不完的故事在人間,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這個時機,就是需要人間菩薩。」

波麗士的邀約 長者樂中秋

$
0
0
「平常我們執勤就會關懷社區低、中低收入社區獨居長者,中秋節到了,我們也希望他們能感受社會的溫暖與過節氣氛!」臺北市警察局松山分局黃永志局長如此地說著他的期望,過去黃永志局長在南港與士林任職時,就已經在推動這樣的社區關懷了,因為他希望警察同仁們,可以透過這樣關懷社區長者的活動,明白可以在自己工作可以多付出、多服務,有柔情、溫馨的一面。

警察關懷社區獨老 陪伴歡慶佳節

相較於路上匆忙趕著補上班,補上課的人潮,9月30日(2017年)這天,嘹亮的歌聲,在臺北市警察局松山分局十樓大禮堂入口迴盪,數十位慈濟志工面帶笑容,用歡樂的歌聲列隊歡迎社區長者蒞臨活動,「真正高興能見到你,滿心歡喜的歡迎你!歡迎!歡迎!我們歡迎你!」平均年齡近八十的長者們,在志工親切的協助下,緩緩進入大樓裡,直達十樓大禮堂陸續入座。

禮堂內早已佈置許多各種可愛造型氣球,充滿喜氣與歡樂的氣氛,年輕的員警們也熱烈又親切與長者互動,長者佈滿皺紋的臉,眼睛充滿光彩,上揚的嘴角掩不住心中的喜悅。

黃永志局長自2017年上任,繼舉辦端午節的社區長者懷活動後,再次邀請慈濟志工,協助辦理中秋節社區長者懷活動,黃永志局長說:「我們很多警察同仁在節慶假日無法回家和長輩團聚,利用這樣的活動關懷社區裡的老人,也是很好!在活動籌辦過程中,我們的同仁表示學習很多,也感到很快樂。」

為了讓長者們有一個愉快的中秋佳節活動,松山分局同仁們也用心安排精彩的表演,包括由慈濟志工們,穿著可愛的蔬果造型服的帶動唱「甲菜尚介讚」,讓長者活動一下筋骨玩「拍拍汽球」;再由慈濟師姊表演手語「珍惜」,緊接著上場的變紙鈔的魔術,更是讓長著看的目不轉睛,真是猜不透是怎麼變出來的?

節目最後,由五位壯年潮男組成的茂楠薩克斯風樂團演奏「烘爐茶壺」與「月兒像檸檬」、「幸福在這裡」等老歌,優美的音樂聲,讓長者彷彿回到過往年輕的歲月,在長者的臉上我們看到幸福的微笑。松山分局黃永志分局長與主任秘書也上臺一展歌喉,以「月亮代表我的心」與長者同樂,讓老人的笑容更燦爛了。

主動搭起善心平臺 推動祥和社區

海關退休的張知信是出席這次活動中年紀最大的長者,「呵、呵、呵!我應該是九十四歲,當年少報一歲!」全程專注觀賞各種表演,樂在其中的張知信,讓大家也忘記了他的年齡,而中氣十足的張知信也表示:「這次非常成功!非常滿意!讓老人都很高興!」

「我們松山區的長者很幸運,很感謝松山分局局長特別安排這個活動,以及慈濟志工關懷愛護我們松山區的長者,讓我們過一個快樂的中秋節!」長者楊禮愛女士很誠懇的道出心中的感激。

參與本次活動籌辦的慈濟松山區志工王金蓮,也表示警察給人的形象一般比較剛硬,但是松山分局願意為社區長者付出關懷,放下身段展現柔軟的一面,讓人十分感動。

因此,現場不只有慈濟志工一同與長者享樂,松山分局亦邀請里仁公司、臺北府城隍廟、松山分局志工中隊、臺北市松山東社慈福基金會、臺北市中崙福成宮、國際獅子會3002A分區、臺北市工商婦女會等民間團體,共同付出對社區的關懷。

此次松山分局扮演關懷社區平臺的角色,讓大家的資源集合起來,一起來關懷社區。黃永志分局長活動後也表示:「在活動中,很多長者都來跟我說,他們很高興有這樣的活動,有這麼多人關心他們。我也看到警察同仁們也很高興,因為他們為社區長者付出關懷,警察可以有柔軟的一面和民眾互動!而贊助的善心團體與人士也都很歡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個關懷社區長者的警民同慶中秋活動,展現出社區的祥和溫馨。【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美瑜 臺北報導 2017/09/30)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