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秋好柚美 入口「藥」注意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中秋節吃柚子很應景,但有民眾擔心,吃柚子是否像葡萄柚一樣,與藥物一同服用,會有交互作用!花蓮慈濟醫院藥學部主任劉采艷提醒,柚子與葡萄柚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抑制患者體內的肝臟酵素,降低藥物代謝速度,使得藥物停留時間變長,反倒會出現副作用。適逢月圓人圓,民眾仍應注意用藥安全。

中秋吃柚子 須注意用藥

一名固定服用降血脂藥的老婦人,因為肌肉痠痛和紅褐色尿液而就醫,醫師懷疑是降血脂藥物引起的橫紋肌溶解症,原本猜測是用藥過量所致,在詳細詢問下發現,老婦人用藥劑量沒變,但卻因為朋友送了一箱柚子,婦人每天食用一顆,沒想到柚子與藥物交互作用下,竟使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大幅增加,引起不良反應。

劉采艷藥師表示,柚子和葡萄柚都含有呋喃香豆素,這種成分會抑制人體用來代謝特定藥物的酵素CYP3A4,當酵素無法發揮作用時,人體分解藥物的速度就會減慢,延長藥品留在體內的時間,導致血中的藥物濃度異常升高,就像服下的過量的藥一樣,導致身體出現肝毒性和肌肉毒性的副作用。

常見容易與葡萄柚、柚子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包括史塔汀類降血脂藥(Atrovastatin、Rosuvastatin、simvastatin)碰到柚子可能產生肌肉酸痛,嚴重一點,造成橫紋肌溶解症;而鈣離子阻斷劑(amlodipine、felodipine)類的降血壓藥患者,除了擔心有血壓過低的問題,甚至出現頭痛、臉潮紅的症狀;BZD類的安眠藥則容易在早上醒來時,出現如步態不穩、頭痛、暈眩感等類似宿醉的情形。其他像是抗心律不整藥 (amiodarone)及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也容易與柚子產生交互作用,食用前一定要仔細看藥袋說明。

由於呋喃香豆素抑制藥物代謝的時間可能長達數小時,甚至兩三天,即使間隔服藥也無法完全避免。劉采艷藥師建議民眾服藥期間,都要儘量避免攝取柚子或葡萄柚,以免藥物、食物交互作用。而患有足癬、香港腳且接受抗黴菌口服劑治療的病人,雖是短期服藥,也要注意減少攝取柚子或葡萄柚。

因為病人長期服用藥品,體內的血液藥物濃度穩定度高,且柚子不是會吃一整年的水果,如果一天只是吃個一、兩片不致於影響太多,而臨床上最擔心的就是病人為了吃柚子而擅自停藥,完全忽視健康上的風險。

劉采艷藥師提醒民眾,家中長輩若有服用相關藥品,可以幫忙檢視藥單或藥品說明書,是否有註明不可食用葡萄柚或柚子,或請教藥師服藥方法,中秋團圓享用美味之際,也需顧好健康、注意用藥安全。

(文:彭薇勻 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 2017/09/29)

人醫啟悲門 永傳千年誓約

$
0
0
【慈濟基金會新聞稿】「2017國際慈濟人醫會(TIMA)年會」10月3日至6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來自全球二十個國家地區、五百多位人醫會的成員齊聚一堂,分享行醫經驗與愛的足跡,並呼應年會主題「兩千五百年的誓約」,除了傳承千年前醫學慈心、佛學悲憫、儒學仁愛的智慧,也透過每年中秋佳節的「醫」年一會,持續傳播大愛精神。

人醫之愛齊聚花蓮 交流行醫義診經驗

「2017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3日上午在花蓮靜思堂正式開幕,國際慈濟人醫會總召集人、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與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等人,共同歡迎來自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加拿大、泰國、日本、香港、柬埔寨、菲律賓、巴西、巴拉圭等二十個國家地區,逾五百人參加。

國際慈濟人醫會自1998年成立開始,至2016年12月底,累計超過一萬多位醫師、護理師、醫技人員、藥劑師及醫療志工組成人醫會,在各地醫治病苦。截至2017年6月底為止,歷年來在全球已累計舉辦義診逾一萬四千場,幫助近三百萬人次。

「有病患的地方,就是慈濟人醫會要去關懷、付出的地方。」全臺六家慈濟醫院的醫護人員以手語演繹《藥師經》揭開序幕,傳達慈濟人醫會志工深入各地義診,發揚行醫、行善的大愛精神。

每年中秋節,國際慈濟人醫會在臺灣花蓮相聚,珍惜每年一會,分享人醫之愛深入暗角,膚慰苦難人身心靈的經驗,同時也趁月圓人圓時,與證嚴上人慶團圓、話長情,分享各地「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慈悲印記,與拔苦予樂的義診成果。

傳承千年醫學誓詞 以人為本膚慰病苦

「當大愛無國界的人醫,一開啟悲心之門,相聚在慈濟,就守住了人醫之愛、仁心之魂!」慈濟基金會表示,今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主題是「兩千五百年的誓約」,溯及兩千五百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誓詞,作為醫師的行醫宗旨。國際慈濟人醫會以照顧病患健康為根本,融入佛陀看顧眾生的慈悲精神,並融合儒家的仁愛精神,共同「承接兩千五百年前的智慧典範」。

國際慈濟人醫會秉持「以人為本,膚慰病苦」、「以病為師,滿懷感恩」的精神,行醫的足跡踏遍全球各地。

在臺灣,分為北、中、雲嘉南、高屏、東區人醫會,提供偏遠地區與離島健檢義診、社區健康促進活動暨篩檢、居家醫療往診、外籍勞工與街友義診、警察暨眷屬健檢關懷、身心障殘人士或植物人等健康照護及口腔保健、慈濟照顧戶發放義診等服務項目。

在海外,涵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臺灣、美國、巴西、巴拉圭、越南、泰國、澳洲等全球十五個國家地區,皆有志工成立人醫會,歷年來已在全球五十個國家地區舉辦義診。

透過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四天的課程,全球各地人醫會成員期望,持續「以善帶動健康,以愛促進醫療」,互相分享彼此的經驗,將最好的醫療服務經驗帶回各個國家地區,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文:顏福江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2017/10/03)

一道相承 醫者賢心

$
0
0
【證嚴上人10月4日志工早會開示】
「很感恩這幾天人醫菩薩雲集花蓮,每年一度中秋月圓,慈濟菩薩這大圓鏡智,人人的心輪,心的這一輪明月,我們每年一度雲集花蓮來,人與菩薩、大醫王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今天(10/4)是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是傳統中秋佳節,更是國際慈濟人醫會仁者們與證嚴上人共度中秋佳節,一年一度的師徒之約。

聖賢開道指方向 後人續進再拓路

感恩全球人醫走入貧病人群中,以精進之行、拔除人間疾苦。上人在志工早會中提及,人間生命總是處於大自然的法則,在生、老、病、死等無常樣態,生命長度沒有人能知道,但生命的廣度,卻是自己可以把握的,要讓自我生命價值能多廣、多闊、多深,這要看個人的努力程度。

「最近一直一直在提起,佛陀給我們的是方向,人生方向、正確的方向,我們要有正確的方向,要自己用功。這一條道路因為人人充滿無明,就比喻如境界裡的雜草雜樹叢生,對我們生命的前途,不知方向,不知前面的境界是什麼?但只要接收到真實道理,方向正確,這一條路前面的雜草由自己去開拓。」

上人指出,菩薩就是開道者。「『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古代先聖賢人,孔子、佛陀,他們那個時代出現在人間,他們就為人間開闢一條道路,指明那樣的方向。」

在古聖先賢的努力下,人間的正道已然開展,更需要後進接力延續。

「方向己定,道理也已經瞭解,接下來就是要靠自己,循著這條路還要繼續再開展,若我們後來的人,把這樣的路一段懈怠下去,也同樣會雜草叢生,讓現在的人,前途茫茫,看不出前人所開的道。所以現在方向既明,道理已清楚,我們就要好好用功,把這條道繼續開下去。」

上人慈示,瞭解道理整後,必定要身體力行,這才叫做「開道」。掌握正確方向,承先啟後,將每個人自我生命的深、廣度發揮出來,從過去不斷延伸新的未來,不能偷懶怠墮,都是要努力的方向。

「世間事多,時代變遷,要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向真的是很多,可是真正必須要的一定要守住,像我們生命的生態,總是一定要守住。依報,因為生命一定自然法則,有老、有病,人不需要老也同樣會有病啊!」

正報得障遇貴人 如己之痛仁者心

就如菲律賓保和島二十一歲的瑞珍(Rejean),從小因為一百四十度的嚴重複雜性脊椎側彎,導致身材瘦弱矮小,不能舉重物,也不能爬高,同時也因為骨頭壓迫心、肺,導致容易感到疲勞、呼吸淺快,在菲律賓慈濟志工的協助下,轉介至臺北慈濟醫院治療,曾效祖醫師透過兩階段後路截骨矯正手術,將瑞珍的側彎程度,逐漸改善為八十五度、六十度,她的身高也由術前的一百三十九公分增至一百五十四公分。

「她從小不明原因脊椎側彎,彎得好厲害,這麼彎啊,很無奈!他從小父母離異,跟著祖母住在一起,生活困難,有病無奈,問她:『有沒有看醫生啊?』沒有!『為什麼?』奶奶有困難!可見她從小不知道多小、多小的時候,就沒有父母在身邊,一直跟著奶奶長大,她也已經聽天命了啦,總是沒有抱什麼希望。」

然而,卻因為2013年10月保和島的一場大地震,慈濟人前往關懷、義診中發現瑞珍的情況,經過評估之後,把瑞珍送到臺北慈濟醫院進行治療,經過一個多月,二次手術後,瑞珍的身體開始挺直起來,整個人很開心、也很亮麗。

「這種愛的陪伴,如同自己孩子一樣地疼惜、愛護,這都是醫療不惜成本;志工菩薩也願意把這樣的孩子當成自己的親人疼惜,這不就是常常提起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菩薩做到了,而且付出無所求,還是事事感恩。」

救拔一個生命,過程需要不同的角色組成團隊,更能發揮力量。

「不管是照顧他的團隊,醫師、護理要好幾個科會合起來,把這樣的罕見病例用心照顧好,還是感恩,因為在病人的身上,有事就是成長了一層的課程,都是付出無所求還是感恩,這不就是開闊了生命的寬度,不就是把生命的深度更深,更能體會『以病為師』,『視病如親、如已』,那樣拉近親切感。」

自愛顧己兼及他 累積道業識源頭

上人慈示,學佛認識道理,要知道生命是共同體,更要瞭解生命的大意義,愛不只是自愛而己,自愛是要照顧好自己,分寸不能偏差。

「我們一定要向著這樣正確的方向去付出,這就是愛護自己,不要讓自己在這一生的生命汙染到了,我們既知道方向,這一條道,我們自己開拓,不要把道開偏差。差之毫釐,就是距千里,要好好地天天警惕自己、顧好自己,防非止惡,我們要增長慧命,這就是自愛。」

除了自愛之外,更要走入人群成為我們修行的道場,真正力行六度萬行菩薩道。

「人群就是我們的道場,借重這樣的道場,讓我們更能理解人間疾苦,這樣的煩惱即菩提,在煩惱群中而了解到生命的大意義,體會到大生命,我們不要侷限在自己,因為人生無常,這一刻也不知下一秒的自己,我們要好好把握,了解生命共同體,看到人啟發愛心,要見知隨喜,真正的看到就要歡喜成就。」

慈濟醫療志業自1972年8月花蓮市仁愛街的義診所開始,迄今已經四十五年了,而海外菲律賓的義診也已經邁入第二十二個年頭了,累積的病患人數更高達四十多萬。

「菲律賓的醫王菩薩,過去在二十多年前由呂(秀泉)副院長還有一群大醫王,還有現在的柯(賢智)醫師,史(美勝)醫師,盧(尾丁)醫師,也在會場,在靜思堂裡,他們都是那一期的,那時候都是8月回花蓮來,跟師父過中秋,我們就是在這樣的年年,有這一群從菲律賓歸來過中秋的大醫王,所以我們才會把人醫會訂在每年旳月圓日,是人醫會的雲集聚會的源頭,是從這樣來的。」

全球人醫在各地守護生命、守護愛,這種生命的大意義,都是醫師、護理師、藥師、醫技師、行政人員等等;各科、各類的人醫會成員付出的成果。上人虔誠表達對全球人醫感恩之心訴說不盡。

人醫啟悲門 永傳千年誓約

賭城槍擊事故 志工啟關懷

$
0
0
一場週末晚間的美聲音樂饗宴,卻成為槍手襲擊的悲劇。美國時間10月1日星期天晚上十點多,賭城拉斯維加斯所舉辦的鄉村音樂會,無預警地遭受槍手以自動武器掃射,造成自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死傷最嚴重的攻擊事件。

事故後 志工前往服務中心

這場發生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濫射案,兩萬兩千人參與的音樂盛會受到單一槍手襲擊,造成至少五十九人死亡,五百二十七人受傷的慘劇,槍手隨後自戕,警方仍在擴大調查,追查真相。

美國急難援助志工組織(VOAD)在商展中心設置了接待槍擊案家屬的服務中心,拉斯維加斯慈濟志工楊大蓉及鄭茹菁也前往協助,由VOAD內華達州代表白恩(Brian Scroggins)出面接待,並簡介服務中心工作環境及目前進度。

雖然事發突然,但這一起震驚全球的槍擊事故,也引起全美關心、哀悼,許多人透過捐贈來表達心意,因此目前服務中心有著來自各界的愛心,並全日供應飲食。由於美西慈濟志工未曾接觸過的這樣的重大急難事件,志工鄭茹菁也相當用心地請教其他團體,如何管理外界捐贈物資庫存及發放流向。

伴心傷 因應需求提供毛毯

儘管物資無虞,桌上的飲食卻乏人問津,因為家屬的心情擔心受怕而無心享用。現在仍有二十五組被害者親友在現場等候,希望能等到好消息;因此,在服務中心裡,最沉痛的時刻,就是法醫室宣布死亡名單……

為了提供家屬的心裡支持,與法醫室合作的瑪莉牧師負責安慰、陪伴家屬與禱告;而她認識了慈濟志工後,也會幫忙留意,如果有佛教信仰的家屬就會轉介給慈濟。

兩位慈濟志工加入打包的行列,為家屬準備返回旅館後的食物。她們觀察,儘管家屬無心飲食,但毛毯倒是可以帶來溫暖。應VOAD白恩所請,慈濟於10月3日會送二十條毛毯到服務中心。

(整理自: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關懷簡報 2013/10/02)

生死大捨 無語良師教的事

$
0
0

「人身是臭皮囊,應該為天下人做天下事,我的弟子都做到了,我先說,他們先做,再來就換我,這也是環保。」「2017國際慈濟人醫會(TIMA)年會」10月3日第一天有關「模擬手術」的論壇,在大林慈濟醫院張群明醫師現場播放一段證嚴上人談「無語良師」的開示影片,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

模擬手術課程 向無語良師學習

花蓮靜思堂的舞臺上,坐著三位年輕的醫師及一位實習醫師,他們分別來自花蓮慈濟醫院的林修賢醫師、大林慈濟醫院的張群明醫師及蔡斗元醫師,和慈濟大學醫學系的實習醫師張愷杰,一起分享「模擬手術」課程帶給他們在習醫路上的深刻體悟與覺察。

「第一次上解剖臺,面對大體老師時,我當場就哭了。」花蓮慈濟醫院外科住院醫師林修賢發自內心表示,當年面對未知的未來感到恐懼,更明白日後要承擔起生命之重與神聖,不自覺落淚。然而在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獨創的「模擬手術」課程裡,卻讓他跨越恐懼,與同學更為凝聚,邁向尊重與感恩的習醫路。

「我們對病人比較在意,總是想幫病人解決問題,這應該是所有從慈濟醫學院畢業的醫師特質。」林修賢表示,這都是一步一腳印學來的,而在「無語良師」身上,他學習最多也最深刻。

無語良師」的起源,得從上人的悲願說起。大林慈濟醫院的張群明醫師以精采影片,分享了分悲願。早在1980、1990年代,每個醫學院的大體老師皆不敷使用,上人參觀一些醫學院的解剖室,看到被吊起的肢體或泡在福馬林裡的大體,非常不忍,「我立了一個願,我不希望我們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大體老師是純潔、神聖、無私的付出,醫學生們要起感恩、尊重的心,日後才能在病人身上發揮那一分的良能。」

於是慈濟醫學院在許多同心、同道、同志的付出下,突破重重困難、突破人體保存技術,更開展了以愛、尊重與感恩,向無語良師學習的模擬手術。

大捨的生死觀 課本上學不到的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住院醫師蔡斗元提到,就讀大學三年級那年,他二十五歲,對死亡還很陌生,總認為自己很厲害,直到開始接觸「無語良師」,和同學們透過家訪,撰寫大體老師的生平簡介、參與啟用典禮、默禱、術式學習、著衣入殮、送別等,才發現這些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是多麼寶貴與重要。而真正厲害且無私奉獻的,正是這些「無語良師」。

「比起其他學校要拿著一個勾子從福馬林泳池裡撈取遺體,我們慈濟的醫學生,很幸運。」蔡斗元至今已參與過四次的模擬手術,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PGY(一般醫學訓練)時,有一次在模擬手術中練習胸管引流術,隔天剛好在急診就有一位病人需要做同樣的術式,他很感激無語良師給他練習的機會,讓他能及時救治需要的病人。

而這些自願捐贈大體的無語良師,為了要在二十四小時內要送回花蓮慈濟大學急速冷凍,有些老師在即將往生前便要求從南部坐救護車到花蓮,甚至還有搭乘直升機前來的,他們豁達大捨的生死觀,也對年輕的醫學院學子帶來震撼與感動。

老師真實存在 落實感恩尊重愛

慈大醫學系實習醫師張愷杰則分享,無語良師的解剖課程通常是四到五位同學一組,向一位大體老師學習,每次大約三到四天的大體解剖課程。有一回,他不小心把老師的神經血管弄斷了,很愧疚,在默禱時,不斷向老師道歉。「對我來說,這些老師是真實的存在,我們在練習的那四天裡,每天都會先默禱,跟老師說,今天要做哪些事;結束後再感恩,告訴老師,今天完成了哪些學習。」

學習完畢,醫學生們仔仔細細檢查、縫合,恭恭敬敬為大體老師穿上白衣、白襪、手套,輕柔搬移,禮敬入殮。「入殮前,最後一次看到老師時,還是會難過,雖然他陪伴我們只有四天的時間,但在我心中卻是長久、無限的教導。」張愷杰說。

如今,這套無語良師的模擬手術,也開放給全臺灣的醫師、醫學生共同學習。張群明醫師分享,透過各個醫學會,如骨科、外科等醫學會,讓臺灣各地所有參與模擬手術的醫師也能體驗並學習慈濟無語良師的醫療人文精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各國醫療團隊都曾來慈濟取經,馬來西亞團隊已率先應用這套系統,將愛、尊重與感恩的模擬手術落實在馬來西亞。

發揮無用之用 是大愛也是環保

論壇中引起大家的共鳴,張群明醫師亦分享一段上人談無語良師的影片,「人身是臭皮囊,應該為天下人做天下事,我的弟子都做到了,我先說,他們先做,再來就換我,這也是環保。」真實感動了現場所有人。

來自臺中榮總的護理師陳文慧,因為父親剛往生,觸景生情,更被上人的分享感動的頻頻拭淚。陳文慧深情表示:「自己是醫護人員,更能了解大體老師的付出和家屬的心情,他們的無私都是為了讓醫療更進步、更提升。」

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護理師邱靜玄,在講座中聽到一句令她刻骨銘心的話語,「寧可在大體老師身上畫錯千刀萬刀,也不容許在病人身上畫錯一刀。」而更能體會「尊重生命」,也感受到大體老師所示現的,是多麼神聖的大愛。此刻,讓邱靜玄重新審視,「醫護人員不要在忙碌中忘記曾經有過的感動,要記得上人說的多用心,只要多用心,就能成就每一件事!」

論壇最後,張群明醫師感恩上人最初的悲願與身教,將死亡提升到另一個更高的層次,把醫學科學所追求的「真」,提升到無私的「善」與佛教大悲大愛的「美」。張群明醫師相信無語良師的力量,也能在所有學習過「模擬手術」的醫學生身上發揮良能,將這份愛傳遞給每一位苦難與需要幫助的人。

(文:楊金燕、林美宏 花蓮報導 本文原刊登於2017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快報 2017/10/03)

齋戒祈福 澳洲月亮一樣圓

$
0
0
中秋節是華人傳統三節之一,在中秋前夕,慈濟墨爾本聯絡處舉辦了主題為「平安」的慶中秋團圓志工感恩祈福會,一百人的座位座無虛席,用餐時的場面壯觀又喜慶,仿佛一個大家族的聚餐,更是推動蔬食齋戒的好時機。

慈青演繹愛心點燈 愛出者返福往者來

1996年起,慈濟志工在墨爾本紮根社區,欣逢墨爾本聯絡處成立二十一周年,志工利用中秋節前,於9月24日舉辦感恩祈福會,並以六分鐘的短片,向在座的來賓及會眾介紹了慈濟墨爾本聯絡處推動志業的成果。

為體現靜思語中「能付出的人是有福的人」,充滿活力的慈青們特地為大眾帶來一齣自編、自導的戲劇「愛心點燈」。通過表演,講述一對盲人老夫妻,為同村鄉親們的安全著想,每晚堅持點亮一盞燈,照亮自家門前路的善行;而當冬天大雪封路時,村民們,為了這對盲人老夫妻出行安全,也自發的用木炭把他們門前的路鋪平;這正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的真實寫照,也是慈青們想通過小小的短劇傳遞的理念。

當慈青們排成一縱行,展開了〈讓愛傳出去〉的手語演繹,每個人整齊的猶如一個人一般,並依序將雙手舉向頭頂,將他們為天下祈福的愛心傳出去,那仿佛千手觀音的定格畫面,感染了所有人,一時間全場掌聲雷動,慈青們成功地把為天下祈福的愛心傳遞出去。

來自中國大陸吉林長春的張皋,看見妹妹張博文在慈青隊伍中如此亮麗,心滿意足的說,把妹妹帶進慈濟,讓她非常放心了。而妹妹張博文也滿懷深情的分享說:「慈濟給了我家的溫暖!」當年張博文隻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墨爾本,面對陌生的環境、生疏的語言、西式的飲食等等,都讓她時常思念家鄉、想念親人,只有來到慈濟的會所,一顆心就能安寧下來。

「尤其是師姑、師伯們,每個週六都給做好吃的,還像爸爸媽媽一樣噓寒問暖,至今還記得一位師姑關切的叮囑自己,要多喝水,嘴才不會乾燥。」還想起志工們的照顧與陪伴,這樁樁件件無不讓張博文心生感恩,並堅持利用課餘時間,參加慈青活動,為的就是想把收到的這份愛,透過自己再傳出去。

竹筒撲滿點滴愛心 天下平安有我一份

隨著活動來到最重頭戲,主持人宣佈「竹筒回娘家」的這一刻,全場頓時熱鬧了起來,大家紛紛拿出自己的竹筒準備獻一份愛心,放眼望去,各桌上擺滿了長長短短各式各樣的竹筒,有的竹筒上寫著「青山無爭,福田心耕」,有的竹筒上則寫著「知福、惜福、再造福」,慈青們引導大家有序登臺,將各自的點滴愛心匯入到大愛的功德海裡。

有位三、四歲的小菩薩踮起腳,堅持靠自己的力量倒出竹筒裡自己的一份心意,還有位白髮蒼蒼的老菩薩,緩緩的將沉甸甸的竹筒倒乾淨後,還不放心的又搖晃一下竹筒,整個會場裡迴蕩著銅板落下的叮咚聲,匯聚成了大愛的海洋。

Fuh David先生是位土生土長的澳洲註冊會計師,他和他的洋人妻子都非常樂於幫助他人,這是他們夫妻倆第二次來參加慈濟的活動,面對訪問,Fuh David侃侃而談:「竹筒撲滿,這是個好主意,不但可以隨時落實自己的愛心,還可以積少成多,將每個人的愛心匯聚起來,力量就大了,總覺得一己之力太渺小了,現在可以利用竹筒撲滿來救人,真是太好了。」

月圓人圓闔家團圓 心安事安天下平安

午齋時間到了,司儀請出了現場裡的兩位三歲小蔬童,小蔬童對著麥克風,童聲童語的表示:「我要吃菜菜,不吃肉肉!」身為小蔬童的母親是志工葉欣槑,她表示女兒的身高在學校裡,是同齡孩子中最高的,而素食也並不意味著只是青菜蘿蔔,每天早上,她都會為茹素的全家人製作一份五穀加堅果的豆漿,日常的三餐也注意各種蔬菜營養攝取。

為了和大家歡度中秋佳節,香積志工更是精心為大家準備了八道菜品,不但好看、好吃,還有好聽的名字,餐後的甜點更是自製的冰皮月餅。趁這歡樂時間,司儀也題喜大家如果有想學做素食的,歡迎每逢初一、十五來會所參加「慈齋素願」,一起學習素食烹飪。

看到大家吃的如此開心,承擔此次香積窗口的周耀英歡喜地說:「雖然準備一百多人的食材,是具有挑戰性的福田,但是有大家的合和互協,反而是件很開心很快樂的事情;但看到大家吃素食吃的這麼香,真是好開心,希望通過自己的點滴付出,能改變許多人對素食就是開水煮青菜蘿蔔的誤解,也願意教大家一起來做素食」。

靜思語說「要平安得先心安,要心安須先得理,理得心安即闔家平安。」墨爾本慈濟志工期待透過這次的中秋團圓,祈願人人的心,都能時時安住於助人為樂的這份善念中,若是處處能為他人著想,則事事都可安寧,天下自然平安無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匡韋潔 澳洲報導 2017/09/24)

淨月恆在 生死無憂

$
0
0
【證嚴上人10月5日志工早會開示】
「大家(中秋節)有沒有看到月亮?(眾答:沒有)所以月亮在不在?(眾答:在!)」

昨天(10/4)是中秋月圓的日子,但是花蓮因下雨而看不到月亮。證嚴上人在今日的志工早會上,特別以雲層遮掩卻不影響月亮存在的事實,對照人人皆有真如本性,只是被無明遮掩不見,期許大眾發揮良能,彰顯真如本性。

「相不相信月亮還在?人人都相信!那我們相不相信,人人本具有真如本性?(眾答:相信!)那就是相信人間菩薩在行菩薩道,面對苦難眾生,無所求付出的一大群人間菩薩。」

心向明月家團圓 憶起人醫好弟子

即使雨雲遮月,在花蓮靜思堂的人醫年會中秋晚會仍不減溫馨,全球人醫菩薩雲集,彼此探究助人的方法,也分享許許多多醫病之間,動人的故事。

「不管是多麼遙遠的地球的那一邊,很遠,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等都是地球的那一邊,很遙遠,也看到資料,他們二十幾年來,雖然人不多,卻也累積造福當地窮困人,也有十七萬多人,這種歲月時間累積,愛的能量這樣付出。」

提到南美洲,上人憶及已往生的巴拉圭慈濟人醫會的胡安.梅沙醫師(Dr. Juan Silverio Meza Leguizamon),生前雖然罹患腎臟衰竭等重病,但持續在當地進行義診,為苦難人付出。2015年,在生命最終的階段,他帶著家人來到花蓮親近上人和慈濟,最後在慈濟醫院往生。

「(今年)我有看到他的家人,沒看到他人,我就會想到這位弟子,雖然跟我語言不同,但跟師父的心很貼切,年年都歸來。他在那裡當醫師,一家六位醫師,但是在那裡生活並不是很富有,他們都在醫院裡服務,薪水不高,很有愛心付出。多年來有腎臟(病),他忍著,堪忍著他身體的病痛,還是長期都做義診,除了上班以外其餘的時間,都投入在慈濟。」

背井回歸心故鄉 臨終含笑圓人生

當梅沙醫師的病情日益沈重,也有機會來到花蓮就醫,他表達出能有機會治好是最好,但萬一真的沒辦法挽回,他也希望人生最後一刻,能留在靜思精舍所在地的花蓮。

「他真的回來,一個心念就是回來臺灣在師父的身邊,他願意最後的一口氣就是還要在花蓮,還要器官捐贈。」

梅沙醫師在花蓮慈濟醫院住院醫療期間,有一回上人準備前去探望他;他得知消息後,知道上人行程很趕,主動坐著輪椅下來到醫院門口會見上人,節省上人時間。

「他很樂觀,還是說:『請師父放心!』生死他很清楚,只要回到花蓮他就很安心,他會積極配合,還要延續,但是他只要回來他都很自在。就這樣,話說完了,兩三天後,主治醫師(王智賢)醫師還說下班前還跟他說話,談得很開心。之後醫師出來,太太進去,看到他好像很安祥在睡覺,護士要換藥,叫著他,已經帶著微笑,真的人是笑的,但呼吸已經沒有了……一段時間而已,就已經不需要急救了,太太也說不要急救,把他最後已經停止呼吸,真的是笑,笑出嘴角都笑翹起來的笑,不是我們感覺他笑,是真正很生動的笑。」

梅沙醫師離去時留下的笑容,讓人人看到都很感動,原本不捨的心,最後也都是含淚歡喜地祝福他的離去。

「人人看到那一張相片,都是含淚笑出聲音,這都是我們人醫會裡,有這樣一位不是同文、同種族,可是這樣地貼心,心念一致,很不可思議地,人們見證到脫離身體是那樣的輕安自在。」

跨上獨輪說慈濟 灑脫輕安面生死

還有一位金門的慈濟人李國銘老師也是一樣,當他發現罹患癌症之後,就從金門專程到臺灣治療,就是萬一無法復原,也希望能提供大體,供醫學研究之用,讓自己的生命,奉獻到最後一刻。

「我到臺中去開會,我知道,因為那時候臺中(慈院)的(許文林)院長跟我提起,李國銘居士可能最後這幾天了,我就跟他說,『等一下我就抽個時間到樓上去看他(李國銘)。』再進行沒多久,就看到他很有笑容,沒有坐輪椅,是人走進來,本來是師父要去看的人,他竟然跟平常我所看到的是一樣,穿著志工背心,很輕安地。」

上人詢問李居士,待會就要上樓去看他,為何他反而先走下來跟師父會面?李居士表示,師父時間很有限,如果上樓只看他,不看別人也說不過去,所以他就自己走下來讓師父看。

「他自己轉一圈讓我看一下,(我說)『很好啊!』他就頂禮回病房去了,就這樣在那裡講幾句話。回去兩、三天後,還看到他穿著大愛背心,騎著獨輪車,在護理站的外面娛樂病人,他騎在獨輪車上,吹口琴,快樂地繞出來娛樂病人,沒想到二、三天後接到訊息,他(的大體)要回來了……」

當李國銘居士的太太楊秀珠,陪送大體回到花蓮之後,也前往靜思精舍向上人說明情形。

「她(楊秀珠)說,她很感恩。我就問她說,『明明那一天我看到還很好啊!』她說,昨天還很好,差不多十一點左右,在床邊看到他閉著眼睛在笑,就搖著他醒來,就問他說:『你在笑什麼,為什麼笑得這麼快樂啊!』他的回答是這樣:『我已經回到師父的身邊。』他的太太就緊接著說:『你回到師師父身邊,哪我要怎麼辦呢?』他就說:『妳趕快回金門去做環保。』就這一句話是他的最後,講完了,輕安自在,就這樣走了。」

上人欣慰李居士的生命可以那樣地輕安、自在,說走就走,把自己安排得很好。

「太太分享,總是含著淚水,可是她的口中還是露出笑容跟我分享,她摯愛的先生在最後那一口氣的輕安自在,像不像病人?他永遠都是把握分秒,騎獨輪車、吹口琴是他的特徵,他是英文老師。總而言之,生死都是那麼自在。」

清淨本性不生滅 分秒不懈恆持法

就如佛陀所言,人生沒有真正生、死的痛苦,而是無去無來,來到人間就是生命的因緣。上人慈示,人人應該把握分秒,一心一志,秒秒都可以落實,無時不在當志工。

「我們一定要相信,生命原來就是可以好好利用,不用太在意生死的緊張,我們只要在意把握當下,恒持剎那,總是分秒都不要浪費時間,分分做、分分得。」

最後,上人再次叮嚀大眾:「請大家要真正體會相信,我們的慧命永恒存在,我們與佛同等的如來本性不生不滅,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暖陽照暗角 膚慰心靈之苦

$
0
0
【基金會新聞稿】臺南市新化區一位廖女士,因為目睹同事輕生,驚嚇過度而造成精神異常,被家人關在無窗無燈的小房間,吃腐敗的食物。區公所接到通報,提報給慈濟基金會,由慈濟志工林惠敏陪伴關懷,每天帶廖女士到慈濟環保站做資源回收,還定期帶她回診,兩人培養出如母女般的感情,一起走出社會的暗角,迎向人生的陽光。

掙脫心靈牢籠 手心向下助人

四十三歲的廖女士出生臺南新化,排行老三,還有一哥一姊一弟。廖女士因為身體狀況不佳,陽明高商資料處理科念了一年後就休學。由於家中經濟狀況不佳,廖女士休學後到仁德一家化妝品工廠工作,二十三歲時回到新化一家工廠上班。一次目睹同事上吊,廖女士因驚嚇過度,導致精神狀況出現問題,姊姊帶她到臺中一家醫院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病情好轉後出院,回到新化哥哥家中,但哥哥因有家庭無暇照顧,讓她獨自住在二樓的一間房間,病情一度惡化。

2012年冬天,廖女士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馬路上遊蕩,被善心人士送到衛生所,身上無任何證件,被通報為失蹤人口,後來查出資料,由新化區公所社會課轉介慈濟基金會,委請當區慈濟志工林惠敏關懷。「第一次去家中訪視,看到她用生米泡水吃,還有酸臭腐敗的食物,房內堆滿雜物,飲食與生活環境非常糟糕。」林惠敏回想第一次探望廖女士的情景。

評估關懷方式後,林惠敏協助先將廖女士安置到康復之家,讓她在好的生活環境中安頓身心,還定期帶她到仁愛之家就診,由精神科醫師鑑定其精神狀況。2016年,廖女士終於完成六次就診記錄,取得醫師證明,申請身心障礙手冊,每月領取社會補助,改善生活狀況。

一開始,廖女士因為精神狀況與不信任,語氣不佳,志工林惠敏仍像媽媽一樣,時時刻刻照顧她,真誠的關愛逐漸讓她打開心房,願意走出家門運動、到菜市場接觸人群或去環保站做資源回收。

為了結一分善緣,林惠敏還自掏腰包為她祈福,捐助慈濟慈善、醫療與教育志業等項目,期盼因病而貧的廖女士就此翻轉人生。2016年11月起,廖女士開始用補助款繳交功德款,她感謝林惠敏五年多來的關懷與幫忙,讓她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變得比較獨立,也學會與大家愉快地相處。

慈濟基金會表示,慈善是慈濟的根,各地慈濟志工落實人人訪視,在社區中關心鄰居或有困難的家庭,期盼藉由服務人群的正向能量,帶動社會的一股良善風氣。

(文:鍾易叡 慈濟基金會公傳室報導 2017/10/03)

月圓人重逢 一嚐熟悉滋味

$
0
0
佇立在人聲稀少的街道上引頸等待,偶爾抬頭望望天空的一彎上弦月,這是中秋節的前夕,到時佳節一到,又將有一輪又亮又圓的明月高掛天上,歲歲月月從盈到缺、從缺到盈,好似人間的陰晴圓缺……提著要送到居家關懷戶阿道(化名)手中的中秋節禮盒,慈濟志工陳美媛心裡這樣想著。

大愛劇場繫緣 多年老友重逢

三年多來,陳美媛與志工用心陪伴阿道克服咽喉癌的病痛,看著他一點一滴地恢復健康。雖然咽喉癌奪去了阿道昔日的容貌、清晰的話音;但陳美媛與志工一路陪伴,也讓阿道看在眼裡,了然在心裡。中秋節前夕,阿道希望慈濟志工為他實現一個心願。

9月30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除了每月相偕前來的志工外,這一天還有兩位神秘嘉賓現身,而這也是讓陳美媛佇立街頭引頸等待的原因,更是她在中秋節前夕帶給阿道的一分驚喜……

「來了!來了!方師兄、林師兄,在這裡啦!」一部轎車緩緩靠右,陳美媛引導駕駛停好車子,並深深一鞠躬致意。此時,有兩個人下了車,原來是阿道多年不見、渴盼已久的老友。

帶著高雄市知名連鎖麵包店的老闆方漢武、林振益走進電梯,陳美媛等一行志工來到阿道家中。陳美媛按了電梯按鈕,邊說起這段因緣,這已經是將近二十年前的往事了,那時阿道是個英俊帥氣的青年,在高雄一間稍具名氣的連鎖麵包店擔任送貨司機,勤勞、認真的打拼形象,在同事間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事隔多年,當阿道看到大愛劇場《愛上ㄆㄤˋ滋味》時,便想起了當年在連鎖麵包店工作的那段美好時光,那正是他生命中最快樂的一段日子,也就是在那時,他曾經與劇中主角、高雄連鎖麵包店方師傅點心坊創辦人方漢武,一起愛上「ㄆㄤˋ」滋味……

聚散離合有時 處世有因緣觀

「當我知道有這樣一件事後,就直接找了阿益兄一起來,因為他是阿道以前的老闆,希望我們的到來,能夠讓他在往後的路上,有更多前進的力量,一起來祝福他、為他加油!」方漢武簡短地說出來意。

一行人出了電梯間,來到阿道家門口,大門半掩,透露著阿道的深深期盼,縱使多年未見、縱使容貌改變,相見的那一時刻,三個人仍然緊緊擁抱、兩手相握,沒有三言兩語,便熱絡地敘舊了起來。

「沒想到一齣連續劇有這樣的魔力,當阿道看到大愛臺播出方漢武師兄的人生故事時,他就說想要見本尊。感恩方師兄促成這次相見,真的是中秋節月圓人團圓,也是一份送給阿道的最好禮物。」看到阿道和老友相聚,陳美媛等幾位高雄志工也一樣開心。

回憶往昔時光,三人不免聊起舊識老友的近況,有歡笑、有唏噓、有婉惜、有讚嘆;而一切皆有因果,皆是其來有自……

念佛忘掉病痛 日存善念祝福

「阿道,這串佛珠與您結緣。生病這段時間,靜下心來誦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天醒來時就誦念佛號,感恩一切眾生,走路時也可以誦念,您要記得常常念佛,祝福自己,也祝福、感恩別人。」方漢武解說念佛的意義,鼓勵阿道保持正念祝福自己,也祝福一切有情眾生。方漢武拿出一串佛珠,也遞上一支竹筒,鼓勵他每天日存善念投竹筒,發心幫助別人。

「人生雖然有種種難關,但有這麼多善友陪您,表示您還是一個有福的人,所以要趕緊拚過這個關口,將來還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些慈濟的師兄、師姊都會陪伴您的。」身為阿道的昔日老闆,林振益也信心滿滿地勉勵他。

在眾人的鼓勵中,阿道輕輕將佛珠握在手中,輕聲誦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念一聲,便轉動佛珠一次,在誦念中輕輕洗去些許煩憂,感受一股善念共振。

一聲聲佛號中,窗外月色漸濃,月光不知何時透了進來,彷彿在阿道心中留下了一道光亮,照著他心房中的暗處,此後縱使前路艱難,阿道都將不再畏懼,因為有愛、有善,圍繞身旁。【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瀅琇 高雄市報導 2017/09/30)

勘災家訪 又哭又笑抱一起

$
0
0
「大家又哭又笑地抱在一起。」這是墨西哥強震後,慈濟志工勘災團偕同當地志工塔妮及四位志願工作者,一同前往霍奇米科市聖哥帝亞區,進行發放前的家訪複查時,所見的景象。雖然彼此初次相見,來自不同的國家地區,卻在一時間情感交融,同為一個生命共同體。

挨家挨戶 志願者同家訪

10月4日當地志工塔妮邀約了四位相識之志願工作者,前來和慈濟勘災團隊見面,欲一同前往重災區霍奇米科市聖哥帝亞區進行家訪。初次見面,美國慈濟志工葛濟覺重點式地與四位志工介紹慈濟,及說明前往聖哥帝亞區家訪的目的、行動及原由,並感恩他們自願一起為墨西哥受災鄉親付出。

依照霍奇米科市長所提供的聖哥帝亞區收災戶名單共有八百三十五戶,勘災團隊與塔妮等幾位志工,一同展開名單複查的工作,全面性挨家挨戶拜訪,以詳細了解受災家庭及其住屋的整體狀況,作為發放的依據。

雖然,霍奇米科市長因事耽擱無法與團隊親自會面,但亦發心派來一位警察及四位市府人員協助團隊進行複查。由於聖哥帝亞區的門牌號碼並不依序編排,有了當地市府人員的協助,給予團隊很大的助益。

感同身受 懂災民的悲苦

當勘災團和當地志工一行人走在街道上,兩旁盡是破碎的家園,令大家不忍目睹。此刻,悲傷之情油然而生,但志工陪伴與關懷災民的腳步,卻是愈加堅定。

在複查每戶之受災戶前,皆先由塔妮及志工確認名單資料,再一同了解受災的概況。當複查第一家受災戶時,葛濟覺在塔妮的翻譯下送上吊飾予以祝福,在旁的志願者瑪莉感受到災民的苦,而不停地頻頻拭淚。這一趟家訪,實質讓她更能感同身受,進而啟發悲心,發心助人。


志工依著地址走到下一戶人家,卻看不到一個家的模樣。原來,這裡原住著一位老人家,卻因住屋全倒了,而搬離到兩個小時車程外的地方,暫與兄弟同住。志工們走近一看,一位名叫璜的老先生,他的眼神顯得無神與徬徨,志工和他握握手、拍拍肩,能完全理解他的悲苦。志工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誠心的祝福,讓老先生稍稍安下了心。

溫情傳遞 彼此真心誠意

另一戶複查的人家,雖然住屋被審核過為仍可居住,但她卻非常煩惱,隔壁鄰居看似即將倒榻之建築物,會波及到她的住屋及店面。當志工開始解釋來意時,受災戶一臉的皺眉瞬間開展了;而當志工伸出雙手予以擁抱時,鄉親最終展開了笑容,忘記了擔心。

相互擁抱傳遞愛的關懷,災民感受到了;此刻,她誠心地送上自家販賣的薯片,表達謝意。志工婉謝了,並連忙表示,「我現在肚子很餓,請讓我們購買吧!」鄉親收到志工的誠意,也感恩地收下了。現場一片的和諧,勾起彼此溫馨的情誼。

繼續走在勘災的路上,志工碰到了一位熱心的女士,團隊在她的引導下,前往探訪一位在地震中左手臂受傷的老奶奶。和藹可親的老奶奶一見到志工,像遇到熟人似的顯得平易近人。志工送上祝福與慰問,老奶奶受了感動,又是泛淚又是開心地說個不停。

老奶奶表示,真誠邀請大家,我煮墨西哥傳統食物給你們吃,你們一定要留下來吃飯。大家感受到老奶奶的真心誠意,但還是心領地予以婉謝。老奶奶的親切,讓大家又哭又笑地抱在一起,捨不得離開。

彼此祝福 笑容化去哀愁

溫馨感人的情節,一直繚繞在志工的心中,而慈悲的腳步亦不曾停止。志工一步步踏在受傷的土地上,來到安東尼先生殘破的住家;他的住屋在地震後已坍塌全倒,僅存著雞棚與廁所尚還留存。

所幸在地震發生時,安東尼一家六口皆外出,無人受傷;目前全家人暫時住在隔壁鄰居家中。本土志工魯賓主動關心安東尼的家庭狀況,談了好一會,不自覺地眼眶也泛起淚水,不捨他的遭遇。

當志工送上祝福與關懷時,安東尼深受感動並連連表示感恩。「上帝祝福您!」他聲聲祝福大家,亦一一與每位志工握手,感謝團隊前來關懷。

勘災回程中,志工在路邊碰上一位面無表情、獨坐在路邊的老奶奶,志工段濟篤自然地上前打招呼,並用簡單的幾句西班牙語跟老奶奶聊了起來。漸漸地,兩人相談甚歡,同時在團隊帶來歡樂之下,老奶奶臉上露出笑容驅走了哀愁。

墨西哥震後已進入第十六天,城市破碎了,居民的溫情仍猶在。慈濟志工和當地志工合作組成一個充滿愛的團隊,步步踏在危脆的國土上,給予受苦的災民膚慰與擁抱;彼此相愛相惜,歡笑與淚水為發放前的家訪增添許多的溫情。

(整理自:墨西哥地震關懷簡報 2017/10/04)

真如悲心 妙法拔苦

$
0
0
【證嚴上人10月6日志工早會開示】
「人間,真的是很微妙,而且妙在小乾坤的妙用,只是自己不覺知,這就叫做『真如』,也還不清楚這就是『妙法』,都是在法外求法。」

證嚴上人在10月6日的志工早會上深有感悟地說,「只要一念愛心啟動,我們生命中的潛能,都無時不在發揮它的生命效用,真的是很感動啊!」

無染心靈淨世間 行善拔苦除悲難

然而,令人感嘆的是,生活的環境已漸漸汙染人類的心靈。據新聞媒體報導,向來幅員遼闊的印度,擁有許多的古文化,可惜現在美好的自然環境,已經變成了重重堆疊的垃圾山,到處都有難聞的氣味。看到上述新聞,上人深感痛惜。

「世界有名的河也被污染了,恆河沙灘的美已經不再……因為十三億多的人口讓重重的垃圾囤積。人會製造垃圾,但是人也可以使人心淨化,還是要及時趕快推動,建立共知、共識、共行,要不然垃圾愈多,苦難人會愈多,生活在這樣的垃圾中的人也會更多。」上人憂心在這樣的環境下循環的結果,發生災難的機會將增高,而垃圾一多,發生災難的時間會特別長,災情也會特別嚴重。

那麼,印度應如何杜絕垃圾的囤積?上人直指關鍵所在,要讓十三億人口人人覺醒,人人都有共識:「真正地要愛惜物命,除了這樣,別無他法。總而言之,還是啟動於人;人能做好事,人能把妙法應用在拔除苦難眾生的苦,因為人生無常。」

為眾生拔除苦難,慈濟人間菩薩不辭辛苦地奔波各地。上人特別邀請甫從墨西哥勘災歸來的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分享在墨西哥強震勘災及哈維風災救災的心得。

廣結善緣事能成 心無距離相互助

黃思賢應上人囑咐,開始與大眾分享:由於墨西哥當地社會充斥毒梟及洗錢情況非常嚴重,政府對於洗錢防制法規定得相當嚴格,如何將慈濟援助的善款匯入墨西哥,成為首要克服的問題;「甚至我們找到(現值卡)製卡公司,他們也沒辦法直接接受慈濟的匯款,那怎麼辦呢?我們在那邊的志工又很少,距離臺灣又這麼遠,或者是美國現在大家都還在「哈維」(颶風)救災中……」

黃思賢風塵僕僕返國的行程中,耿耿掛記此事。「昨天(10/5)晚上我回到臺灣,一路上趕快坐飛機到花蓮,也不敢鬆懈;九點四十五分,收到了製卡公司總經理答應說:『可以!』因為他們知道慈濟的誠懇,也知道上人對於墨西哥災民的悲心。所以他特別去跟墨西哥政府申請特案,希望讓慈濟能夠匯款進到製卡公司……」今天(10/6)早上三點四十九分,黃思賢終於收到製卡公司同意的相關文件,一顆懸著的心才篤定下來,也終於向上人報告。

「這一路上真的是非常、非常地不可思議。」譬如志工為美國德州哈維風災投入援助時,空軍少將退役的洛克港(RockPort)市長(查理斯偉克斯CharlesJ‧Wax),一看到慈濟志工就說:「臺灣來的。」黃思賢轉述:「他說,當年臺灣『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他就是開著一三○運輸機運送物資跟救難隊來幫助我們。哇!我們兩人一談就相見歡了。但是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說:『你們臺灣站起來了,我們洛克港也會站起來;我們彼此來鼓勵。』」

另外一位黑人市長──大休士頓的市長特納(SylvesterTurner),在與慈濟志工接觸時表示,「我很了解臺灣,你們總統來的時候,我有去跟他見面。」話題這麼一開始,就很快拉近彼此距離,變得比較親切。「他馬上就交待下屬,整個大休士頓市讓我們去救災。」

「在哈維(風災)中,我可以很感動地跟大家講,要不是上人在後面支持,我們美國(慈濟人)絕對不敢做這麼大規模(發放)……我真的是掉著眼淚,因為上人非常支持。你要知道,大休士頓市警消人員一共九千多人,將近上萬人。假如依據說,萬一假如他們也是受災,要發的話,我也不曉得可不可以。所以,就趕快請宗教處同仁請示上人;上人只是輕輕講一句說:『該做就去做,該發的就去發。』」

同理膚慰啟信心 誠服慈濟無悔願

黃思賢從付出中,深刻體會到上人念茲在茲的悲心。至於深入墨西哥勘災的過程,他也親自見證許多不可思議的因緣,一個接續一個自然生成。

他舉例說,長期以來,墨西哥政府與人民之間處於一種不信任的狀態,大地震之後,人民群情激憤,對於政府官員便有更多的不諒解,當霍奇米科市(Xochicalco)市長蘭吉爾(AvelinoMendezRangel)到災區勘災時,被人民唾罵、追打、丟擲東西,最後落荒而逃,跳到一部卡車上逃走。此時,慈濟志工一行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前往拜訪市長,並與市長分享上人對墨西哥疼惜不捨的開示內容,而且願意幫助他們,市長竟因此激動地泣不成聲,持續兩分鐘之久,之後他表達願意支持慈濟,提供必要的援助。

「而且當場我們要跟他會談的時候,我們說,我們要錄音。因為我說我聽不懂西班牙話,他也同意。」由此,市長心悅誠服於上人的慈悲,於焉可見。

悲心合和聚眾力 接棒傳愛為茁壯

聽完黃思賢分享這則故事,上人內心感到十分不忍,「當市長,一旦有了事,還是被市民這樣地追著……難怪他會哭得那樣,真的是……天災也非個人的事,恩怨應該是要分清楚,這個時候真的也需要政府力量來投入。人心總是不能平衡,不平衡就會造成了重重的困難偏多,苦上加苦。」

「現在總是需要趕快將心平下來。」上人感同身受災民的苦,「幾萬戶的房屋塌掉了,這無家可歸的人有多少?而且要整理這樣的大環境,實在要恢復是很艱鉅的事,唯有就是『合和互協』,心和氣靜,才能將力量會合起來。」

上人慈悲盈懷,不捨眾生受苦之際,也感恩人間菩薩用心投入。「像這一群人,根本跟墨西哥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很辛苦,到了那裡,不眠不休。現在雖然思賢回來了,還有一群人,從美國前往接班的;還有從臺灣去的,現在還是有七、八位在當地。」

語末,上人深感欣慰,因慈濟志工前往墨西哥勘災的因緣,當地居民塔妮與莉莉日前已透過視訊連線會議皈依上人;「這兩位不可思議的因緣,她們也有表達,她們一生的生命就是等待這一刻,好貼心!所以,師父的弟子,遙遠的種子,在那裡已經成熟,已經茁壯了……」

捐大體餽醫 四醫學會感念

$
0
0
【教育志業新聞稿】慈濟大學簽署遺體捐贈志願書者已達三萬八千一百多人,已捐贈大體共有一千零八十五位,除了慈大教學使用外,還包括早期有二百九十五位轉捐贈給五所其他醫學院。

不僅醫學生 醫學會受惠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表示,在慈大未推動捐贈大體之前,臺灣醫學教育大體來源主要是受刑人和無名屍,教學大體嚴重不足。慈大推動大體捐贈和其他學校最大的不同是推動者也是捐贈者,大體來源很多是慈濟志工、志工家屬、還有包括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常住師父親人等,大家在生前參與慈濟志業,往生後繼續成就醫學教育,而慈大在整個典禮和課程中,強調慈濟人文,要讓「亡者靈安,生者心安」,透過家訪和行誼介紹等,讓學生和醫師了解無語良師對他們的期許。

慈濟大學無語良師除提供給醫學系大體解剖教學使用外,最重要的還有提供給醫學生和醫師的模擬手術課程。模擬手術課程學習的對象不只是慈濟的學生和醫師,包括臺灣各醫學會也會申請進階教學。

10月2日到6日舉辦臺灣外傷、頭頸部腫瘤、內分泌外科及骨科醫學會聯合課程,包括國內外醫師有一百四十七位,來自慈濟、台大、馬偕、秀傳、榮總、長庚等四十四家醫院,進行三十三個術式課程。

非志工才捐 傳統觀轉變

這次模擬手術有八位無語良師:李楊秀鳳老師、鍾景川老師、田開露老師、徐明熙老師、張正雄老師、張玉忠老師、張宗昌老師、李建興老師。

李楊秀鳳老師響應證嚴上人「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的呼籲,1995年簽屬志願捐贈書。在家屬眼中,李楊秀鳳老師是一位有毅力努力克服困難的人,她1986年加入慈濟,全心投入環保、香積志工,懿德媽媽的活動中,即使生病了仍然把握機會在醫院做志工。

另外,鍾景川老師接觸慈濟,體會身體力行為社會付出,才是真正積德造福,在自家設立環保站,投入資源回收三十餘年。

有的大體老師參與慈濟,家屬也認同他們的決定,但對李建興老師的家屬而言,捐贈大體卻是一條艱辛的路。

李建興老師的媳婦李玉伶表示,家中包括公公、婆婆、外公、外婆共有四位長輩捐贈大體,很多人都以為他們是慈濟委員,但他們其實都不是。公公李建興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他覺得應該要入土為安,但在2015年參加了外公程大全的啟用典禮後,開始深入研究大體捐贈,並決定往生後也要捐贈大體。

在公公捐贈大體的過程中,親戚不支持他們,罵他們「不孝」、「要讓父親被千刀萬剮」等,但李玉玲和先生認為「對的事做就對了。」公公生前還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身後事能夠辦得風光。今天看到這麼多醫師還有老師為無語良師們送別,李玉伶要跟公公說:「爸爸,你今天真的是很風光。」

良師之大捨 德風傳後世

臺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王成平秘書長在感恩追思典禮上分享,十年前第一次參加慈大的模擬手術課程,因為充滿愛和溫暖的學習環境讓他有機會重新思考「為何要當醫師」,那幾天的學習,也成功發展出一些手術方式可以降低手術出血量。十年過去了,現在年輕的醫生正在進行同樣的學習之路。王成平秘書長感恩所有老師和家屬們,相信老師們會帶著年輕的醫師的手,繼續守護病人健康。

今天由精舍師父、慈大王本榮校長、慈院陳培榕副院長和四個醫學會的醫師們和家屬送別無語良師最後一程,無語良師們火化後,部分骨灰放在慈濟大捨堂外,家屬也可以選擇將骨灰帶回或是在花蓮慈雲山植葬。

(新聞稿: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7/10/06)

巴拉圭人醫願 薪傳第二代

$
0
0
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少不了成家立業,大富大貴。巴拉圭慈濟人醫會成員馬爾達女(Marta Irene Delgado V. de Meza),卻有了不一樣的思維。

她承傳夫婿胡安‧梅沙的遺願,除了在巴拉圭繼續義診,也在巴拉圭亞松森聯絡處負責人王美蘋的陪同下,帶著三兒子Alfredo Delgado Meza,媳婦Edith Maria Rosana Del Valle回到臺灣,參加10月3日到6日在花蓮舉辦的2017年慈濟全球人醫會年會,希望讓新生代汲取各國的行醫經驗,持續為自己的鄉親服務。

「慈耕」勤耕 喚起大願力

2007年,巴拉圭亞松森聯絡處負責人王美蘋回到臺灣,有一天,她隨師去參加嘉南地區培訓委員、慈誠在花蓮靜思堂的尋根活動。上人在圓緣時,開示說,「雖然你們從這一天開始會拿到這一張證,但是如果你們沒有規矩,我還是會將這張證件收回來的。」

之後回到精舍,精舍師父跟王美蘋說:「妳將委員證拿給我!」王美蘋很訝異,但是不敢問原因,默默地江委員證交出去。

「我有犯什麼錯嗎?為什麼師父要收回我的委員證呢?」那一天晚上,她既擔心又緊張,徹夜難眠,心裡一直在想:「我到底犯了什麼錯?」

隔天早上,志工早會時,上人向著大眾將她的法號改為:「慈耕」。

王美蘋又是再一次地震撼,但依舊不敢問原因?許多資深委員向她說:「上人很少當場幫人改法號的,你要好好勤耕啊!」

「慈耕?」她恍然大悟:「原來上人要我在南美洲深耕,帶出更多的種子,我不能只是當以前的『慈輸』。」她回想在巴拉圭做慈濟的過程。

1984年王美蘋已是慈濟會員,但並未積極投入志工工作。某天,她和朋友開車途中與一部大卡車相撞,乘坐的小轎車被卡車拖行了好一段距離後才停下;幸運的是,王美蘋和友人都只受到皮肉傷。王美蘋深深體會人生的無常,並想起上人所說的──行善、行孝不能等,從此與先生陳建豪攜手投入志工行列,並提供住所作為慈濟巴拉圭亞松森的聯絡處。

1999年,美國慈濟志工黃思賢帶慈濟人到巴拉圭開始辦義診,花蓮慈濟醫院也提供汰舊的醫療儀器。巴拉圭在美國慈濟人的贊助下,時常辦義診和發放,也在那個時候接引了胡安.梅沙醫師。但是王美蘋依舊到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跨國賑災,並沒有多餘的時間在本國勤耕福田。

2004年巴拉圭首都亞松森郊外一家超市發生大火,死亡人數有三百六十五人,受傷人數超過五百二十人,巴拉圭的慈濟人去關懷,也帶出一些本土志工,從此之後,胡安‧梅沙醫師就一直承擔社區志工培訓的司儀。

在巴拉圭,醫師的薪水並不高,梅沙醫師必須兼兩個工作,早上六點出門上班,下午二點下班,就在王美蘋的家幫忙打包物資,做慈濟的心,感動了家人,一起投入。連兩個六歲和八歲的孩子也跟在身邊做慈濟。

梅沙醫師的身體狀況並不好,有糖尿病的毛病,回臺參加人醫會,隨時都要打胰島素,也難不倒他求法,跟隨上人的心,2007年他第一次回臺參加人醫會,王美蘋想說他身體不適,想讓他睡晚一點,但是他仍然跟著大家晨起拜經,一刻都不懈怠,隔年回來,自己要求皈依上人座下,從此每一年的人醫會他都沒有缺席,甚至借飛機票的錢讓女婿回臺參加人醫會。

自然法則不可免 承諾遺願薪傳

2012年,新的聯絡處長白蟻需要整修,王美蘋到木材店買木材,不幸被蚊子叮咬而染上登革熱,在加護病房住了兩天,之後的療程長達五年之久。她更覺得人生很無常,一定要深耕帶出種子,所以每一年,她都陪伴梅沙醫師回臺參加人醫會。

2015年10月27日,梅沙醫師的病況嚴重,回到花蓮慈濟醫院醫治,歷經多次的傷口清創與血管氣球擴張術,腿部傷口始終沒有進展,經過細菌培養,發現他腿部有三種強烈的細菌,即使使用抗生素,病情依舊起起落落。

梅沙醫師一直希望回到花蓮慈院接受治療,為了圓了他的心願,就算無法及時搶救生命,家人也可以接受他在臺灣往生。

馬爾達說:「梅沙醫師還有個心願,就是當他的身體無法繼續運作時,希望可以當大體老師或是捐贈器官,化無用為大用。」自然法則無可避免,10月28日梅沙醫師不敵病魔的折騰,在慈濟醫院安然往生,如願捐了大體。

馬爾達表示,梅沙醫師一直期勉自己像一顆大樹,子女們都是一顆顆萌芽的善種子,將慈濟的理念、精神在巴拉圭代代相傳,能圓滿捐贈器官的心願,她相信這一切都是梅沙醫師自己的安排,讓他可以留下他的器官,繼續跟著慈濟,做慈濟事。

馬爾達是藥師,兒子Alfredo和媳婦Rosana都是醫師,家族中十一人都是醫師,他們在巴拉圭當地做慈濟將近二十年。梅沙醫師常常領著家人與醫界朋友,在貧民區義診,也提供食物給貧窮的孩童和孤苦無依的老人。

這次是她第一次自己帶領兒子、媳婦回來參加人醫會,也是對先生的承諾。「我是為了實現先生在當地持續推動義診的承諾,希望讓新生代汲取各國醫師的行醫經驗,持續為自己的鄉親服務。」

Alfredo說,父親的宏願是很大的,他會竭盡己力,一步一步實踐父親的遺願,在國內幫助病苦的鄉親,在此次能吸收其他許多經驗,回去後會邀請更多的人投入義診和做慈濟。

王美蘋感到很安慰,她說:「這是我們的責任,即使再累,都要陪伴!」

10月5日,學員們回到精舍巡禮,馬爾達全家三人,緊緊跟隨精舍師父,感受一草一木的無聲說法,充飽電,將回到巴拉圭一步一步實踐父親的遺願。

(文:張麗雲 本文原刊於:2017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快報 2017/10/05)

文明的衝突 對話尋求解答

$
0
0
10月4日下午,《亞洲周刊》副總編輯江迅和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發展處何日生主任應邀來到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兩位資深媒體人做了一場特別的對談,主題是「當代文明衝突及其解決之道」。

多元共生 從對抗到對話

何日生開宗明義地破題:「當代的文明有不同的樣態,不同文明之間應該互相欣賞而不是採取對立,如何互相接納,而不是執著自己是真理。」 江迅一開場就打趣道,「沒想到聽眾上身全是白色的,而我是黑色的,文明的對抗從現在就開始了。」何日生隨即回應:「《易經》中的太極,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我們有黑有白,才是一個完美的結合。」

江迅走訪過很多國家,著述頗豐,曾獲多項新聞及文學獎項。在他數十年的記者生涯中,看到過各種不同的文化,也親歷過各式各樣的文明衝突。不同文明究竟怎樣才能從對抗到對話,進而從對話到互助合作?行走之間,他的思考未曾止息。在對談中,他將自己的故事與感悟娓娓道來。

由於歷史原因,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大陸曾長期處於隔閡狀態。今年七月,江迅第一次去哈薩克斯坦,發現首都阿拉木圖竟然有一條冼星海大街,才知道音樂家冼星海生命的最後三年就在那裡度過。在阿拉木圖廣場的生命樹紀念塔,他遇到一位陌生的老太太,滔滔不絕地向他講述對中國的熱愛。

1992年,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建交後,開啟兩國元首的頻繁互動,民間交流也跟著熱絡起來。近年在哈薩克斯坦出現了中國熱,漢語、武術和中國菜都成了熱門的時尚。2017年大陸一檔選秀節目,使得年輕帥氣的哈薩克歌手迪瑪希一夜走紅,也讓中國人對哈薩克斯坦有了直觀而友善的印象。他感慨道,在互動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兩個文明的碰撞融合,從文明的對抗轉變為文明的對話。

何日生很認同江迅的看法,如果過多從政策面或思想上看事情,就會很執著,不管兩國的關係有什麼樣的緊張,可當人民和人民交流時卻是很溫馨的,「不管是來自哪個國度,在情感流動的時候,人和人是很容易互相感動的。所以我們多用心,多用情,少用思想,少用利害,很多事情就會變得很完美。」

用同理心  生命投入生命

在外界看來,北朝鮮是一個神秘的國度。江迅曾到訪北朝鮮。在北朝鮮的傳奇經歷讓他感悟,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尊重當地的法律、制度和習俗,應該放下成見,透過對話彼此理解,而不是互相批評甚至妖魔化。

同是媒體人出身的何日生,對此也頗有共鳴,認為新聞工作者的「同理心」很重要,而江迅給了大家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就是,不管是在世界任何地方,若是對一個民族的命運、對一個國家的人民的處境能夠有所瞭解,就知道他們為什麼需要一個集體的力量,和集體的標幟,讓這個民族帶出它的苦難。

何日生說:「讚歎是好的,如果讚歎可以給予一個人一個民族更大的光榮、更多的自信,我們應該這樣做。」而這種同理心過去在西方新聞學裡是不存在的。「今天上午跟上人對談時,上人說醫生用生命投入生命,才能夠拯救生命。新聞工作者也是,用生命投入他者的生命,才能真的理解對方的思想是什麼,他的情感是什麼,他真正的處境是什麼。醫療是守護生命的磐石,人文是守護慧命的磐石,所以我們要用生命投入生命去理解他。」

當今的世界上為何會有這如此多的對抗和衝突?在何日生看來,堅持自己是唯一的真理,而別人都是錯的,就會產生衝突。「如果對一個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處境有了解,就不會輕易地去否定。如果我們批評一個團體,那個團體也會以同樣的力量來批判你,防衛你,對抗就產生了。」由此看來,媒體人或許也應該借鑒宗教的包容精神,因為宗教永遠是擁抱各種人的,不管是善的還是惡的,何況善惡本來也是相對的。採訪也是布施,也是智慧,用同理心的理解,才能真正把事情看得透徹。

是文明的衝突 還是缺少愛

相比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1993年提出的「文明衝突論」,江迅更讚賞另一位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的主張,即以「文明對話」化解對抗。他講述了一位台灣女孩自願到陝北下鄉的故事。廖哲琳出生於台中,在美國讀完哲學碩士後,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到大陸陝西的偏遠鄉村魏塔寫生。她感到當地人的生活軌跡如同驢子推磨不停地轉,但有時又會很有爆發力。

這種從未見過的生活方式,讓她覺得無比新奇和震撼,於是她做了一個決定,留在陝北農村,和當地老鄉們一起生活。於是,她剪掉辮子,十幾天洗一次澡,把皮膚曬得黝黑,在農田里幹活,背著畫架翻山越嶺去寫生。她是學哲學的,但總覺得自己所學離生活很遠,現代人的慾望指向不可預知的未來,心裡總是很不踏實,而在陝北農村她找回了生活的踏實感,以及城市所沒有的生命力。

何日生讚歎江迅在能不同的地域發現人性之美,關於這個故事,他也有很多感受。「哲學家其實去思考世界的意義和價值,但最後都很苦悶,因為思想都需要框架,而框架不能涵蓋整個世界。」他舉了幾位哲人文豪的例子:尼采提出「上帝已死」的驚人之語,最後卻發狂而自殺;托爾斯泰晚年回歸宗教,放棄財產,與他的農奴一起做體力勞動;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永遠追尋卻永遠失落,只有在晚年幫助一群老人的過程中才得到生命的救贖。「文學、藝術、知識、思想都不是究竟的,對人的愛才是究竟的,擁抱最苦的人才是究竟的。」廖哲琳就是從哲學進入藝術,在藝術中看到愛,在物質困乏的鄉村,捕捉到飽滿的人性與感動。

由廖哲琳的故事,何日生談到另一位畫畫的女子。賴美智師姊是台北慈善訪視的第一顆種子,她原來是學畫的,畫得非常美,可做投入慈濟助貧以後,她就不再畫畫了,因為她在愛中得到的歡喜,超越了畫畫的歡喜。「愛是人類唯一的救贖,沒有愛的生命是荒漠的,是枯竭的,是蒼白的,是沒有價值的。」「九一一」恐襲似乎印證了亨廷頓的關於文明衝突的預言,但衝突的究竟根源,或許並不在於文明衝突,而是愛的匱乏。「當人感覺自己不被愛,覺得自己被社會疏離時,暴力就會產生,因為暴力是打破隔閡最快速也最殘酷的方法。」

不僅要對話 還要有愛和行動

對於杜維明透過「文明對話」解決衝突的主張,何日生表示讚同,但他也指出對話的局限性。「很難想像與基督教討論有沒有上帝、與佛教討論輪迴的問題,因為思想上一不等於二,但情感上可以。不管你是哪個族群、哪個文化,互相擁抱時,儘管沒有言語但我們都覺得彼此相融。」

9月27日,何日生前往梵蒂岡,將帶上人的信給教宗方濟各,對教宗在全世界呼籲非暴力和人類和諧表示崇高的敬意。「教宗很了解上人,說盼望上人來到梵蒂岡。兩位東西方的聖者,互相崇敬彼此,在愛的基礎上,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宗教沒有分別,分別的是我們的思想,是我們的執著,當我們堅持真理的時候,愛就不見了。」南非信仰天主教的慈濟志工曾說:「我們在做上帝的工,通過慈濟我們更接近上帝。」在他們身上,完全看不到宗教的衝突,一切都那麼自然。

在對談的最後,何日生強調,上人是用行動和愛打破世間一切有形無形的藩籬,而不是用言語和思想。愛是沒有條件的,「大愛是和一切的人與萬物建立正向的關係,就是利他,世界共融,人們互相欣賞、包容和諒解。」「我們不能說自己擁有全部的真理,不能要求別人怎樣,對的事就自己去做,做到別人感動,自然就會跟著你。」

(文:桑海、施金魚 本文原刊於2017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快報 2017/10/04)

醫王救世 千年誓約

$
0
0
【證嚴上人10月7日志工早會開示】
「喜見天下菩薩雲集一起,一週來,都是天下大醫王與菩薩,不分種族、不分國界,語言有多種、多種的語言,要經過了翻譯,不管怎麼樣的,有沒有翻譯,有沒有聽得懂,可是,大家都是皆大歡喜。」

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10月3日至6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此次共有來自全球二十個國家地區、四百五十六位醫師、護理、藥師、醫技人員與志工們參與,其中有不少人是從位在地球上臺灣的另一端、單趟飛行時程超過一天的遠方而來,只為了一圓每年與證嚴上人的中秋約定。

證嚴上人在10月7日的志工早會中,提及這群貼心的弟子,讓他特別感動,「我就問他們說,『這幾天來,你們心裡有沒有感受到?』他們很快都會反應說,『很快樂,很喜歡這樣的人文,學了很多。』雖然他們也有在醫學院教學生的,看來都很資深,他們有第一次回來,也有已經回來多次,看他們都是同樣的歡喜。」

生死有命存志心 全家人醫繼使命

今年(2017年)共有五位人醫菩薩從南美洲國家巴拉圭前來,讓上人不由得想起於2015年往生的巴拉圭人醫會醫師胡安.梅沙醫師(Dr. Juan Silverio Meza Leguizamon)……

「梅醫師是師父的好弟子,也是同樣語言不通,可是,他跟師父的接觸也差不多有十多年,每一年的中秋一定是在人醫會回來的,他在那裡(巴拉圭)承擔起慈濟的醫療任務。他一家有六個醫師藥師,他總是年年回來,很好的一位師父的弟子,很貼心。到了最後,他就是一個心願……」

梅沙醫師生前雖受腎臟衰竭等重病所苦,依然堅持帶動巴拉圭的義診活動,將慈濟醫療人文落實在當地,傳承給醫師、護理與志工們。臨終前,梅沙醫師的心願就是要回到臺灣成為無語良師,將身體捐給慈濟大學作為教學使用,發揮無用為大用的精神。

「果然他做到了,他最後的這一段回到花蓮來,由太太、女兒一直陪伴著、照顧著,最後他安然地停止了呼吸。過後,他真的是笑著,是真的笑,不是形容笑,是真的笑著,他的最後,看他的臉非常的喜樂,笑得嘴角都翹起來。生死有什麼可怕,只要如他的心願,他都很開心,所以牆壁上也有梅沙的名字,那就是大體老師、無語良師。」

儘管梅沙醫師已離開人世,但他的妻子與孩子們都效法梅沙醫師的精神,一肩扛起梅沙醫師傳承慈濟醫療人文的使命;今年中秋節舉辦的慈濟人醫會年會,梅沙醫師的妻子與孩子也有回來參與。

千年誓約貫古今 生命之苦仁心解

2017年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的主題為「兩千五百年的誓約」,從兩千五百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醫學誓詞,以照顧病患健康為根本,加入佛陀慈悲視眾生、教導慧命的精神,融合中國儒家思想中的仁愛、禮儀與誠孝,共同將醫學慈心、佛學悲憫、儒學仁愛的千年智慧亙古永傳。

「兩千五百年的過去,佛陀的生理觀、宇宙觀,真正發揮到了如何引導眾生走入菩薩道,這誓約與過去佛陀有約而來,還要誓約在未來的兩千五百年。所以這樣的主題,我們的醫療執行長(林俊龍)、簡(守信)院長,還有六院的院長們,他們都上臺敲鐘鼓和鳴,真正的慈濟醫療人文,就是如鐘鼓和鳴一樣的,那樣的聲音敲響,多麼美!」

為期四天的慈濟人醫會年會課程,上人雖然無法親自到靜思堂參與,但受惠於科技之發達,透過遠端連線將訊息傳回靜思精舍,上人也同步感受人醫會年會舉辦的盛況,以及每一堂精彩的課程分享。

「雖然我都沒來,可是每一堂課我都與大家同在,雖然無法聽,可是都看到了,因為用眼睛聽到了。一群群的菩薩們來(精舍),要跟他們說話,可是(人醫會年會活動現場)畫面浮現來,總是用眼睛這樣看著,就能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可是那一天晚上,我一邊處理事情,又聽、又看,真正很有深度,我很震撼,竟然可以把佛法這樣的科學、哲學、生理學、生命學,都可以融會貫通在一起,很震撼!」

慈濟人醫會年會豐富而緊湊地課程內容,讓大家都有滿滿的收獲,許多年經醫師更是紛紛表示,這一回參與慈濟人醫會年會的課程,除了學到了醫術,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如何「當一位醫師」。

「有年輕的醫師就說,這一回來不只是學到了醫術,最重要是學到了『做醫生,當醫師』,他用什麼態度,醫病之間的態度,這是宏觀。慈濟人抱著這一分的心,如何投入在人間疾苦,苦難眾生的方向,如何用生命投入生命,去體會人間的生命之苦,去付出,這真的是很令人感動。」

醫療人文比肩行 人有佛性能通達

「用生命投入生命」、「視病如親」、「以病人為中心」的慈濟醫療人文,不只在臺灣扎根,也藉由慈濟人醫會向其他國家地區推廣。位於中國大陸福建省廈門的福鼎市立醫院,慈濟於1999年眼見其建築設備老舊,決定援建醫療大樓,而深受慈濟醫療人文而感動的醫院領導,包括前院長紀元忠、現任院長李桂心,則極力將慈濟人文融入醫院。

「(慈濟在臺灣)有六家醫院,紀(元忠)院長在福鼎,『師父,你應該說現在有七家醫院。』我說:『哪有。』他說:『福鼎這一個啊!』因為大家都是以慈濟的人文(為理念)。昨天(10/6)聽到了書記在跟我說,這二十多年來,慈濟走入了,這樣的人文傳過去,二十多年來帶起了慈濟的人文。我昨天就跟他說,是啊,我聽到了福鼎總是有那樣的親切感。」

為了讓每一位在院服務的同仁,都能夠深刻理解慈濟醫療人文,福鼎市醫院定期為新進同仁舉辦「醫療人文營」,讓新進的醫護人員在進入醫院服務前,學習慈濟的醫療人文,期許他們未來在面對病患時,不單只是「看病」,更是要懂得如何「看病人」。

「在福鼎,這種人文就是已經跟這麼近,而且護理、醫師,他們在新人報到的時候,都是那樣的人文,看看有新的護理來,一定給他三天的人文。看李(桂心)院長他也帶頭,端著餐食,也要給他這樣的禮節,你想,他們的同仁哪不服!他來到前面還跪著,這是李院長,這種以德服人,新人一到,他總是這樣的訓練,帶動起來,他們都是要走入這個醫院,第一個課程一定要有慈濟人文,還要當志工。」

佛陀是三界眾生的導師,教示大家,人人都有與佛同等本性,在任何一個地方可以發揮心中那分愛的能量。

「我們要好好地從佛法信受奉行,兩千五百年誓約,約過去了,精神理念的傳承到現在,我們現在要力行,這法可以成為人間溫馨的、利益群眾的真實事,再傳下去,這就等於是五千年的誓約,真的很感恩,也是很感動!」

秋來惜法財 不漏點滴智慧

$
0
0
「福慧紅包」是來自證嚴上人每年著作的版稅收入。小小一份紅包,不僅代表祝福,也傳遞深廣浩瀚的智慧法財。

自1991年,每年慈濟歲末祝福會,由證嚴上人及精舍師父,親自發送與會志工及大德「福慧紅包」。二十多年來,「福慧紅包」的圖案設計,每年皆略有不同,形式上也益發精益求精,深具意涵。

今年(2017年)的設計以《法華經・法師品》中的「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為主,正面呈現「平安就是福」,祝福人人新的一年平安吉祥;打開的內頁中,共有七十五則不同的「靜思語」。

鑲嵌於「福慧紅包」上的紀念幣,是應用新店靜思堂的圖騰,代表慈濟人的精神堡壘;刻有「布善種子、遍功德海」,期待人人啟發善根,自度度人。紀念幣正面是慈濟標誌,象徵慈濟人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走入人群,利益蒼生。

經典妙法 入人群利蒼生

入秋不久,距年底的歲末祝福尚有一段時間。然而2017年「福慧紅包」的設計、製作等,早已於數月前,如火如荼的展開。北區於10月2日、3日展開三場說明會,由靜思精舍德柏師父、德法師父帶領指導,進行福慧紅包製作的種子培訓研習。

透過「福慧紅包」製作影片,鉅細靡遺的詳盡解說每一個步驟,學員也會就不明瞭之處,提出的各式問題,再由德柏師父及德法師父一一的解說、示範。

德柏師父勉勵種子學員,要以參加殊勝法會的心,用心於當下,師父說:「用心當下即是禪定,用恭敬虔誠,與人結好緣的心,製作出的成品,收到的人歡喜,製作的人也能福慧雙修。」

延續物命 創意無限

今年,為了提升志工製作福慧紅包的精細度,臺北大安區志工周振邦研發一款「測試板」,提升紀念幣黏貼上的精準度,也減少失敗率的產生,讓「福慧紅包」的呈現,更加的用心和精緻。

除此之外,製作「福慧紅包」所裁切下來的邊材,臺北慈濟志工也發揮巧思,創造出各式精美、實用兼具的巧藝品,有宮燈、花器、藤籃、杯墊,還有象徵早期精舍師父們,為了生活,製作的童鞋等,不勝枚舉。

產品之多元、手工之精美、技藝之靈巧,真是玲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更重要的是,化無用為有用,延續物命,創造出更多價值。

這些精美的巧藝,均出自南港志工林淑貞和郭品秀的巧手,兩人一起買書研究,或上網查詢,順應邊材的尺寸,和研究出實用又討喜的作品。林淑貞說:「雖是邊材,但我們志工在裁剪時,總是小心翼翼保持它原來的樣貌,讓這些邊材,不在裁切時產生摺痕。」

上人將每年的版稅收入,化成一個個的福慧紅包,志工的用心與作為,讓這份祝福點滴不漏,處處帶來歡喜。

(文:丁碧輝 臺北市報導 2017/10/02)

脊椎側彎難呼吸 菲女重生

$
0
0
「我是Rejean,住在菲律賓保和島,今年二十一歲。我現在比較不緊張了,因為我覺得我是站在家人的面前,你們都是我的家人,我覺得在這個家庭裡非常快樂。」菲律賓Rejean(瑞珍)小姐經臺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以階段性後路矯正手術,成功治療她的弧狀畸形。10月3日的出院記者會上,Rejean表達了心情與感恩。

醫病同心 克服問題

從菲律賓保和島隨著慈濟志工遠渡重洋來到臺北慈濟醫院,Rejean於8月29日順利完成第一階段脊椎手術後,住進外科加護病房休養,團隊同步評估、討論第二階段手術的進行事宜。

「矯正效果已達到預期的目標,現在最關鍵的因素是能否順利拔管,我希望能在安全狀態下為Rejean移除呼吸管。」主治醫師曾效祖說明,病人脊椎側彎的情況曾經已經嚴重到正常影響呼吸,透過手術矯正來慢慢改善。

「是不是很痛?你要堅強一點才會健康阿!」看到妹妹Rejean身上的管路,二十四小時陪伴在旁的Russel覺得相當難過,不斷的鼓勵Rejean,希望她能堅強起來。
 
Rejean與Russel姊妹來臺就醫,除了把病情交給醫護團隊,她們仍須克服在陌生國度的適應問題,尤其Rejean因為食欲不佳,術後的營養吸收成為醫療團隊最擔心的問題。

曾效祖醫師看出Rejean對未來的擔心與不安,因此總是肯定的告訴Rejean自己在醫療層面的所有評估、以及未來的治療計劃。「我要讓她知道,我們承諾過的事情,都做到了,事情都在掌握之中。」
 
蔡宛芮營養師也前來病房進行評估,「你的餐點我們有儘量調整到家鄉的口味,希望可以符合你的習慣,所以你要盡量多吃點。最理想的狀況是你的體重可以增加。」營養師蔡宛芮說,「營養」對脊椎、心臟等大型手術或腸胃道相關手術來說非常重要,營養不良的人術後的恢復速度會非常慢、甚至影響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機率,所以整個手術過程的營養補充都不能忽視。
 
二度手術 邁向康復

Rejean的第二次手術在9月12日完成,脊椎矯正至六十度。再度住進外科加護病房期間,她總是會伸出雙手向照顧她的護理人員討抱抱,但堅強的她,從不願麻煩護理人員。

「Rejean很堅強、很勇敢,很多事情都希望自己來,而且她很怕自己的咳嗽會傳染給我們,經常提醒我們戴口罩。」朱濟廷護理師感動的說。趙有誠院長與喬麗華主秘也不忘每天早晨前往探望,給予鼓勵。

9月18日,朱濟廷護理師在Rejean的床頭前貼上一張寫滿英文的紙,他告訴Rejean,「很高興可以跟你說再見,因為你康復了,今天你會被送到普通病房。」Rejean開心的露出笑容。
   
Rejean術後恢復得非常好,回到普通病房後,她努力配合醫護團隊的照護方針,兩天後,已能下床行走,身高則在兩次手術的矯正下,由原本的139公分調整至154公分。

回憶起這段時間的苦與痛,Rejean說:「在加護病房時經常聽到其它床病人痛苦的呻吟,所以我內心都在祈求他們趕快好起來,加上對醫療團隊很有信心,就比較沒有感覺到自己的痛。」

她笑說,自己在朦朧間,彷彿看到一個身穿灰色衣服的人向自己張開雙手要抱自己,「我想那應該是上人吧!感恩 上人的慈悲,以及每個人的祝福。」

揮別過去 感恩重生

9月27日,曾效祖醫師評估傷口後執行拆線,9月29日允許出院。Rejean非常感恩慈濟的醫療,特別於10月3日與姊姊Russel在院方及曾效祖醫師的陪同下,前往花蓮面見證嚴上人,當天下午返回臺北慈院參與「出院感恩記者會」。

趙有誠院長於致詞中憶起第一次與Rejean見面的情形:「我記得很清楚,第一次見面,個子非常嬌小的Rejean把我的手放在她的額頭上向我們致意,現在她手術順利,身高也長到154公分,跟那時候展現出來樣子完全不一樣,整個人充滿自信。」

在台北慈院治療的一個多月,Rejean除了樣貌上的改變,內心也有些許轉化,趙有誠院長分享:「我先前跟Rejean分享茹素,令我驚訝的是,她說她已經茹素了;而且,她的願望還是成為社工師,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Rejean說:「當我的身體開始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好像跌進谷底,不敢想像將來會怎麼樣,我常常嫉妒那些很正常的人,為什麼上天不讓我像他們那樣過正常的生活?我為什麼會跟別人不一樣?可是這次我得到大家的幫助,我想這就是上天給我的答案。」

Rejean向醫療團隊獻上花束,院方則送上蘋果結緣品,在趙有誠院長與曾效祖醫師的陪伴下,一起切下象徵重生的蛋糕,眾人祝福她能有個璀璨光明的未來。

 (文:廖唯晴 臺北慈濟醫院公共傳播室 2017/10/06)

減滅躁火 和氣致祥

$
0
0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全球足跡網路報告指出,今年的「生態負債日」是8月2日,也就是人類已經超支地球這一整年的自然資源。

清淨在源頭

4日志工早會,上人表示,「生態負債日」從1986年開始計算,每年負債日都比前一年還要提早來臨;即使如此,人類還是沒有覺醒,不斷地開發與生產,化有用成為無用,囤積、遺留下來的物品成為垃圾,而且浪費能源,「豐富的資源如果消耗殆盡,人類的未來該怎麼辦?」

上人叮嚀,從生活與觀念開始,清淨在源頭,節能減碳、資源回收,更要茹素,減少對空氣與水源的污染,「如果貪圖短暫的口欲,累積起來就會影響天地。」

7月初,菲律賓萊特省奧莫克市遭遇震災,本土志工率先走入災區,了解災情、膚慰居民,並且密切聯繫慈濟人會合救災。這群本土志工在2013年海燕風災後,與慈濟志工結緣,歷經長時間帶動,如今發揮了良能。

「要廣布善種子。種子發芽,力量足以撐開土地,才能增長;心地也如此,善念發出就像芽苗生長,慢慢陪伴,也能成為大樹。」

上人期勉大眾:「災害發生時,用善膚慰,讓他們生活平安,同時也要啟發善念,讓人人都能行善。平時不斷地把善法傳開,積極發揮善的教育,而不是等到災難發生時才感覺無可奈何。」

感恩與祝福

花蓮慈濟中小學第六任校長交接典禮在精舍舉行,由李克難校長將重任交託予李玲惠校長。

上人感恩李克難校長承續前兩任校長辦校的方向,守持慈濟創辦教育的初衷,為國家社會培植希望;十餘年來用心耕耘,從孩子們的談吐、儀表氣質展現優質成果。

「感恩歷任校長維持、穩固慈濟校風;更感恩老師們有志一同,用心陪伴著孩子,也感恩家長們支援教育方向,幫助校長、老師們堅定地往前走。」

「感恩過去,也期待未來。李玲惠校長在二十多年前就投入教聯會,辦校理念頗有好評,她離開新店高中前來就任,新北巿教育局十分捨不得。但願這樣的好評,再加上慈濟的精神理念,讓花蓮慈濟中小學更上一層樓,將優良的教育種子撒向國際,成就希望。」

上人感恩慈誠懿德會,為了慈濟教育大事,特地前來給予祝福,讓人感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馨;也鼓勵在座的慈中家長們投入「大愛媽媽」,一起照顧更多孩子,將大家庭的愛擴展得更廣、更遠。

募善心善力

5日,與大陸志工談話,上人肯定志工以身作則帶動、凝聚愛的力量,「做好事要把握因緣,即時投入;度人也是,帶動投入對社會人間有意義的事,創造、發揮生命的價值。」

上人分享,印尼慈濟人李麗英師姊在所屬集團經營的商業廣場,落實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並在集團內推動「竹筒歲月」,包括員工與業務夥伴超過三萬人參加,也積極到企業、學校等機構舉辦愛灑活動。

「『竹筒歲月』凝聚點點滴滴的力量助人,讓人人種福田,也在心中種下善種子。」上人表示,「竹筒歲月」募的是長久的善心、善力;更要帶動親自投入、走入人群去付出。

「常常對大家說『來不及』,地球的生產力已經趕不上人類的消耗、浪費的速度。」上人認為,要改變世界,就要從轉變人人的觀念做起;轉變觀念就能改變習慣,例如改葷茹素,就能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

上人期待志工加緊推動「人間菩薩招生」:「盡心呼籲,讓人人都有造福的心念;不僅淨化大地,也要淨化心靈,才是根本之道。」

最好的孝道

近三十位臺東慈濟人返回精舍報告「七月吉祥月」之《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籌備進度。

上人表示,用音樂手語劇教育大眾力行孝道,善用父母所生的身體,為社會人群做有意義的事;行善的同時,還要殷勤聞法,知道理、能力行,把握正確的方向,堅定前行。提升生命價值,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臺東慈濟志工人數較少,仍勇於承擔,共同克服困難,並且邀請慈濟所援助的臺東減災希望工程學校師生,一起投入演繹。

上人叮嚀:「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就如清晨天剛亮的涼爽氣溫,不冷也不熱,有晨曦照亮天空,有光明但沒有『火氣』。雖然面對大眾,還是泰然以對,像清風一樣,讓人心時時感受清涼。」

減災希望工程學校的校長、老師們一起規畫活動流程,上人叮嚀志工:「招呼時要展現禮節,『禮』就是『理』;雖說人手不足,只要『禮』足,『理』就足,達到『事理圓融』。」

上人表示,這部經典教導眾生理解並感恩父母恩,演繹也是教孝、教善的教育;「帶人入經藏,一定要身體力行;否則光說不練、能說不能行,沒有影響力,也就無法發揮教育的作用。」

上人期許,在這場莊嚴的法會中,帶動參與者齋戒茹素。用行動展現戒慎虔誠。

【靜思小語】人與人之間不帶「火氣」,而是如晨間清風,讓人心感受清涼。

上人開示於8月4~5日《農閏六月‧十三至十四》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95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就地招菩薩 墨震勘災複查

$
0
0
如果苦難人在沒有路通往的那一方,又沒有足夠的人幫忙,慈濟志工會選擇走過去,在他們之中呼喚:「願意幫忙的,請跟我來!」

2017年10月7日,墨西哥普埃布拉州(Puebla)7.1規模強震之後第十九天,由臺灣、美國慈濟人所組成的勘災團隊,在霍奇米科市展開本土志工勘災行前培訓,並前往聖哥帝亞區進行勘災。

輕踏災區土地 深結災民善緣

承擔這次志工召集人的本土志工塔妮,從地震後已經先後跟隨兩梯次的勘災團,對慈濟理念與行動愈加瞭解;她也邀集了二十二位本土志工今天(10/7)前來參加志工培訓說明會,期待這一群生力軍除了了解慈濟之外,更要把受災戶複查評估的精神、機制及標準說明清楚。

美國慈濟志工葛濟覺代表勘災團,歡迎每一位來到現場的志工朋友們。他曾經走過十九個國家,提起去年(2016年)到今年,慈濟志工進出厄瓜多數次,幫助四萬多人次的民眾,也多了許多慈濟兄弟姊妹。葛濟覺隨後話鋒一轉:「今天,我們又會多了兄弟姊妹。」贏得現場志工熱情回應:「沒錯!」

課程從證嚴上人的故事講到竹筒歲月,再到「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克難精神;從一攤血的故事講到五雙繡花鞋,再到興建醫院的艱辛。希望這一群本土志工瞭解,善行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事。

志工段濟篤接著說明,慈濟在南美洲厄瓜多的地震,透過以工代賑帶來的效應,正是啟發了受災戶的力量,由親幫親、鄰幫鄰協助社區迅速恢復。

承擔翻譯的本土志工莉莉,也向大家分享了她這一路跟隨慈濟的心得。講到感人處,莉莉不禁落淚。她覺得,此次的地震或許是墨西哥整體政府與社會狀況轉變的契機,很期待能參與這一股轉變的力量,讓墨西哥成為一個更好的國家。

設計網路表單 提升評估效能

葛濟覺為大家詳細解釋目前受災名單的情況,如何複查,及分組作業的流程。由於善款得來不易,所以葛濟覺請大家除了確認名單、了解每住址家庭數量狀況外,更需要大家進一步評估「可居住」類別的居民,是否需要援助。

勘災團年輕成員包逸涵及何郁郁設計了一份複查作業的網路問卷,讓每位參與複查之志工,只要透過網路填寫複查情況,繁雜的文書作業將直接的統整於表單中。

志工們除了填入受災戶家庭成員人數等資料外,更要評估是否需要協助:1.兩人皆同意需要幫助。2.兩人皆同意不需要幫助。3.兩人看法不同。透過本土志工進行初步篩選,負責複查的勘災團員就可以更迅速掌握重點。

培訓結束前,勘災團一一致贈「歡喜有緣」福慧紅包及平安吊飾給每位本土志工,在〈一家人〉的歌聲中,雖然大家才第一次見面,但是彷彿已經是很親的家人。

穿上志工背心 落實誠正信實

下午,七位本土志工踴躍報名聖哥帝亞區的勘災工作,勘災團慈濟志工為本土志工,一一奉上志工背心,由段濟篤及何郁郁陪同兩組本土志工前往拜訪受災戶,希望透過實際走訪,志工們能更加了解評估機制及作業方式。

今天總計複查八棟受災建築,發現名單上的「可居住」,實際上仍有不小落差,有的住宅確實只是稍受影響,但也有半邊坍塌移平之狀況。而判定「不可居住」的三戶家庭,只有一戶是住在受創結構體中,另兩戶建物結構體則完整無損壞。

完成複查後,勘災團隨即整理今天的經驗,希望能引導更多本土志工投入,盡速將霍奇米科市的複查工作,更加踏實切確完成。

(整理自:墨西哥地震勘災團簡報 2017/10/07)

描紅自心 英孕婦響應蔬食

$
0
0
從「心」切入,用心關懷,英國慈濟志工藉由練寫書法,開啟曼徹斯特(簡稱曼城)婦女中途之家(Women Direct Access Centre)住民的心房,不只以靜思語膚慰對方,循循善誘讓人明白如何從小愛到大愛,同時宣導一起蔬食愛地球。

中途之家重新整頓 一年不見依舊親切

曼城婦女中途之家的服務對象,大部分都是有家庭問題,必須與孩子分開,又或是有些人是病苦、踏錯人生的第一步等。英國慈濟志工與中途之家建立合作關心,透過每月一次的關懷活動,為婦女們帶來心靈膚慰。

尤其這次久違的關懷活動,英國慈濟志工在8月(2017年)中,開始恢復每個月一次的關懷及熱食供應,職員與住民都非常開心,猶如一家人團聚的感覺。雖然志工再次來到婦女中途之家,見到不少新臉孔,但與婦女中途之家長期建立的感情,讓彼此在相間十一點也不陌生,就像家人團圓的日子,熱鬧哄哄得很溫馨。

說起這一年的耽擱,其實是因為婦女中途之家為了改善居住環境的衛生,從2016年7月開始,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為中心做了一翻的全面整修,不只改善居住的環境衛生,同時也整頓公用設施,希望能為各方面提供較為完善的需求,幫助社會上弱勢的女性朋友。

整修後的空間與設備,三十三間個人的睡房除了基本的床和衣櫃,還有洗手盆和小型的雪櫃,非常用心考量到個人的衛生與安全。另外公用設施也提供了六間舒適的休息室,以漂亮的圖畫做背景,幽靜的讀書房,還可以泡茶喝咖啡,讓住民們可以放鬆心情聊天或是看電視節目;甚至也增設電腦室,讓有受教育的女性朋友可以繼續學習或上網找工作。

福從做中得大歡喜 能夠付出最是有福

看到這些女性朋友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英國慈濟志工更是準備了生活包,裡頭裝了盥洗用具、浴巾、乾糧餅乾、飲料和杯子等基本的生活物資,不只為婦女中途之家的住民提供實質的幫助,也關懷她們的所需。

除了帶來生活物資包,志工更是帶動住民一起製作手工,暫時放鬆自己,找到快樂。品味著志工帶來的美味食物和蛋糕,婦女中途之家的住民寫了張感謝紙給志工,感恩的表示「你們都是好人」。

同時為響應七月的吉祥月活動,帶動人人響應蔬醒,志工藉由練寫書法來安她們的「心」,先以毛筆描紅的方式循循善誘,引起她們的好奇心與興趣;第二步驟是將「心」銘記起來,填寫在卡上,完成感恩兩字,讓她們了解中文字的奧妙與意義,同時也但願她們的未來平安吉祥。

因此在志工的陪伴與鼓勵下,女性朋友們都非常開心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尤其志工陳慧萍從「心」切入,用心關懷,以靜思語膚慰對方,讓她們了解到慈濟以及證嚴上人的教導,希望人人從小愛到大愛,同時也能蔬食愛地球。

面對志工不間斷的愛關懷,住民朋友紛紛開心地響應蔬醒日,在發願卡片上還寫下自己的心願,其中兩位準媽媽還在許願卡上,寫下希望寶寶健康,永遠陪伴著她們。一位十八歲的準媽媽表示,很期待下個月寶寶的到來,因此特地在發願卡上用心地畫上開心的胡蘿蔔,表示自己跟寶寶都願意支持!

午餐過後,志工帶動大家一起參與手語互動,演繹〈愛與關懷〉,感恩大家能夠如此的和樂相處,雖然這次的關懷活動已經結束,彼此還是依依不捨,但是,相信下次的關懷互動很快就將到來!

(整理自:英國婦女中途之家關懷簡報 2017/09/17)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