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醫療開講 豐富衛教在花蓮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即將於2017年10月14日(週六)下午13時至15日(週日)17時,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慈濟大學舉行。慈濟六大院區暨慈濟大學醫學院之醫療專家與後起之秀,將發表並交流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此外,亦特別舉辦連續十二場重量級醫師主講之「民眾健康講座」,敬邀花蓮鄉親攜手打造健康花蓮。

醫學年會開辦 六院合心來助緣

10月11日上午,在花蓮慈院協力樓一樓院史室舉辦行前記者會,邀請花蓮媒體先進茶敘,說明舉辦醫學年會的緣由。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致詞時指出,證言上人在五十二年前創立慈濟功德會,在花東地區關懷貧困的鄉親們,上人發現,貧病交加,苦不堪言,便在花東地區慈善與醫療是極度需要。

1972年於花蓮市仁愛街開始做義診所,感恩當時省立醫院與開業醫師前來幫忙,這就是慈濟醫療志業的開始。後來發現光做義診是不夠的,花蓮欠缺一間不收保證金的現代化醫院,在大家的幫忙之下,蓋了慈濟醫院。此後,關山、玉里、大林、臺北及臺中慈院陸續成立,所以現在有六家醫院,遍布臺灣的北、中、南、東四個區塊,持續服務民眾迄今。

六家慈濟醫院秉持著上人創院時的「慈悲喜捨」理念,以病人為中心,在此過程中傳遞關懷及那份愛心,不光是在醫院內,還走出去,到社區甚至國外義診,樹立了很好的醫療人文典範。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醫師表示,非常感恩衛福部陳時中部長與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將蒞臨大會演講,更感謝臺灣醫界先進支持並親臨指導!這不僅是慈濟醫療志業六院一家合心協力的盛會,更是醫療與教育志業院校合作研究的成果展現,亦可藉此年會,展現慈濟的研究水平已與全球醫界同步並進。
 
此次年會總策劃慈濟醫療法人郭漢崇副執行長,是臺灣首屈一指的泌尿醫學專家,早在花蓮慈濟醫院啟業之初,郭漢崇就從臺大醫院奔波支援花蓮慈院門診與手術,爾後因不捨花蓮病人沒有足夠醫護照顧,毅然離開臺北於花蓮慈濟醫院專職迄今,除仁心仁術治療病人、長期為脊髓損傷病友義診,亦創新研發許多獨步全球的泌尿醫療新技術,讓臺灣醫療技術為世界所稱頌。

民眾教育講座 結合教育同併行

接下來林俊龍執行長邀請郭漢崇副執行長解說,醫療的兩個面向:人文面與專業面:「郭漢崇醫師從三十幾年前到花蓮來,一心一意投入慈濟醫療,在專業上非常傑出,不光是著作等身,他發表的論文很多,對於泌尿科脊椎損傷患者的關懷,也是眾所皆知,在學術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他還創辦了《慈濟醫學雜誌》,這是一個專業性的雜誌。這麼多年來努力耕耘,在學術方面的成就,曾擔任過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的理事長,去年也剛在花蓮召開過全臺灣的泌尿科醫學年會,非常成功。」

郭漢崇副執行長表示:「舉辦慈濟醫學年會,是實現上人及林執行長在多年前提出的六院一家理念。該如何實現,我經常在思考這個問題。林執行長也常說,不同院區的同一個科,可不可以結合在一起做一些事情,讓它可以呈現出特色醫療。當執行長邀約我來參加執行長辦公室的團隊之後,我就在思考透過辦一個醫學年會的方式,來讓它實現。」

尤其,花東地區的醫生要去北部或西部參加醫學年會,要比其他都會區的醫生要來得辛苦,因此郭漢崇副執行長希望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辦醫學年會,不僅可以達到六院一家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各區醫生回到心靈的故鄉,讓不同科別的醫生聚集,交流切磋,了解彼此在從事何種臨床工作,並結合在一起。

對於慈濟醫療回饋花蓮鄉親之願,特地將慈濟大學校園開放,讓民眾走進校園,參與「民眾教育講座」的這份醫者心,郭副執行長表示:「這在全臺灣每一個專業的醫學會裡面,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因為我們有來自全臺灣各慈院專業的醫師,我們利用一天的時間,開放讓民眾進到大學校園裡頭參與專業的醫學會,這是一個通俗的衛教講座,一舉數得。」

而這次講座的主講醫師皆是各院區院長所推薦的,郭漢崇副執行長更進一步表示:「慈濟醫學年會是個創舉、是個開始,慈濟醫院三十而立,我們重新走向一個新的里程,就是結合臺灣的力量,展現出臨床醫療的實力,而且我們兼顧到民眾的健康,所以我們將本次的醫學年會定調為創新研發、人性關懷。慈濟走了三十年,基層照顧得相當不錯。但是,我們要創新,研發更新的技術及藥品來治療病人,解決更多病人的苦痛,但我們仍要兼顧人性的關懷,還是以人本為中心的醫療,而這一直都是慈濟的一個特色。這也是慈濟醫學年會裡最重要的一個主軸。」

堅持為做學術 三十年來終如一

早期1989年,在上人支持下,郭漢崇的花蓮,創辦了一本專業的醫學研究期刊《慈濟醫學雜誌》,當年花東地區醫療資源嚴重匱乏,臨床醫護人力亦不足,郭漢崇仍堅持理想、深耕醫學研究,二十九年來,該研究期刊已於臺灣生根並走向世界。

1993年更獲國科會評鑑為醫學科學性雜誌;2011年、2016年皆通過醫策會認定為醫院評鑑之有效期刊。目前亦收錄於國際各大醫學研究資料庫,如CAS、EMBASE、Science Direct、SCOPUS、SIIC Data Bases等。2016年11月更獲美國國家圖書館的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簡稱NCBI)所研發的生物醫學相關文獻線上檢索系統 PubMed Central(醫學文獻檢索資料庫)審查通過,在PubMed資料庫上已可搜尋到刊登於《慈濟醫學雜誌》之論文。

郭漢崇副執行長很感性的提及他所創辦的《慈濟醫學雜誌》:「這本雜誌,我們歷經了三十年的努力,從無到有。三十一年前,慈濟醫院剛從臺灣省農林廳的土地上冒出來的時候,誰會想說有一個醫生從臺北來,跑去精舍請示證嚴上人想要辦一本雜誌,我想上人恐怕是嚇了一跳,因為當時醫生才三、四十位而已,但事在人為,有志就會有力量。所以,那時我說,我們先從簡單的醫學教育文章做起,慢慢的訓練我們的醫師來寫作,提供寫作的園地,等到醫院到了一個階段,我們開始走進研究的路程時,這本雜誌就可以變成我們醫師練習寫作,而且發表論文的重要園地,就這樣子,我們走了三十年。」
 
今年1月方升任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的郭漢崇說:「我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加入林執行長的團隊,把上人和林執行長的理念,在我的手中推動。往後每一年,慈濟都會舉辦這樣的一個醫學年會,將來也會移師到不同的院區,繞著臺灣,年復一年的舉辦,週而復始,直到永遠,我希望這也是慈濟醫療理念在未來能夠達到的一個遠大的目標。」
 
慈濟醫療團隊懷著感恩心,由慈濟各院院長、副院長、主任級醫師,聯合主講十二場「民眾教育講座」,將於10月15日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二十分,分成三階段,在慈濟大學勤耕樓的一樓「無量講堂」舉辦,歡迎花蓮鄉親蒞臨參與,慈濟醫師專家們將暢談大眾所關心的健康議題,並提出預防及最新治療方式,是一定不能錯過的重磅級醫療教育講座。

誠摯歡迎花蓮醫界蒞臨指導,也竭誠歡迎花蓮鄉親共襄盛舉,讓慈濟醫療盛更添光華。



(文:黃昌彬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人文傳播室報導 2017/10/13)

轉智啟真 如法得證

$
0
0
【證嚴上人10月14日志工早會開示】
「我們的生命中,到底涵蓋的是什麼?真如、還有如來、還有真理,我們一直、一直在提起『如來』,諸佛如來,這『如來』的名稱跟『真如本性』,哪裡有差別?也時常在提起,佛陀來人間所覺悟的就是這樣--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啊!每一個人的本性與佛三無差別,就是佛、心、眾生三無差別啊!」

生命真如無差別 心蒙無明難超脫

延續這段時間晨語開示《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提及的「如來」、「真如」、「真理」,證嚴上人今日(10/14)在志工早會中,闡明佛陀生生世世來人間,名為「如來」--「乘如是法,而來人間,成就佛道。」就是為了啟發眾生因無明障蔽而無法顯現,與佛同等的真如本性。

「佛陀要探究什麼,就是要探究生命,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有那樣的階級分別,那時候在印度四姓階級分得很清楚,苦就是代代一直都要苦,他們那種的貧賤人,假如被列為賤族(四姓最低的賤民階級),代代傳下去都是賤族,無法在社會上層階級超升上來,沒有啊!」

佛陀不忍這樣的苦難眾生,百思不解,為何人世間會有這樣的現象,四姓中的貴族永遠都是貴族,享受盡天下榮華富貴,強都恒強,弱者恒弱,四姓階級中,凡、聖總是分得那麼清楚,不只個人一輩子,而是世世代代都無法超脫這種四姓的階級。

「佛陀他要去探究,哪怕他將來貴為國王也改不了這風俗,所以他要去超越、去探究,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別,何況生、老、病、死是大議題,那樣地苦,病中加上窮是苦不堪,那時候他看到了殘、病、老都是在那個時候,他所看到的苦相,是苦不堪。得不到有人的幫助 ,這都是要如何讓這樣的生命,打破那樣的謎底,許許多多打不開的謎底,解決不了的,所以他修行去了。」

八識本性植因果 心轉四智能得證

經過多年靜慮思惟的修行之後,佛陀終於覺悟了,覺悟的剎那間體悟到:「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我們眾生就是藏著這樣真如本性在,只是我們一念無明,無明就煩惱,煩惱就造業,造了業煩惱就起了迷惑,永遠解不開的迷惑。這就是凡夫,所以不斷、不斷地造業,從五識開始,眼、耳、鼻、舌、身這『五根』,緣著外面『五塵』(色、聲、香、味、觸)的境界,內心人人這樣起貪著之心,這種的『識』--意識就開始浮動起來,在我們的第六識(意)造作,要去造作之前,要經過思考,就是第七識(末那識)的思考,就開始動作了,規畫思考以後就開始動作,為惡的就造了很多的惡業、結果。惡業完成了,在我們的生命中就歸納在第八識,就叫做『業力』--業的種子。」

人人種下不同的因,造作不同的果,形成人人不同的業力。因此,上人慈示,每個人的生命長短無法自我控制決定,但也唯有自己,才能將生命真正深度化,為自我的人生開拓出廣闊價值的生命觀。而且還要把自我內在的「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轉化成「四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

「要能這樣把它轉過來,所以我才會說,五識,把它轉為我們的『成所作智』, 所看到的境界,我們要如何把這樣的境界,我們把根識跟境界(塵)會合,我們的第六識『妙觀察智』,要如何啟動來它,我們把開拓的這樣的生命,不只是自己的過程,我們要為眾生而活,要為苦難人而活,這種生命活的價值,要把自己的生命擴大,跟任何一個眾生的苦難,要去發揮如何拔除眾生的苦難。這就是經過妙觀察,發揮我們的良知、良能去付出。」

上人繼續闡述,「透過妙觀察智,我們理解眾生的生命與我們的生命是共同的生命,在天地之間,我們已經把生命觀突破了,因為佛陀對我們的教育,同樣世界有萬物其中就是有動物,我們人也是會動的生命體,同樣會動的生命體,我們叫他動物,其實我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佛說要廣度眾生,他目標很清楚,不只是廣度人類,他包含了眾生,要啟發人類的愛心,真正庇護眾生、動物他的生命。你懂得、知道每一種的生命體都有他的價值,有他的世界,我們應該要尊重他、珍惜他、保護他們的生命世界。你懂得保護動物的生命世界,保護他們的生命,很自然你就會愛護人類,有這樣的思想觀念,我們為人類所付出的,不都是愛嗎?不都是善嗎?」

這樣對萬物平等以待,展現出良善的大愛,正是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第八識為「大圓鏡智」。

反之,上人近日在晨語《妙法蓮華經》開示中,經常提及經文所述,凡夫福德淺薄,少了宿世的善根,所以苦多而樂少,煩惱無明事多。

「凡夫就是福薄,福很薄,因為我們就是不願意去付出,我們的德很淺,不願意自己的生命去愛惜良能,我們都是人人凡夫,把我們的生命在功利、名,在浪費我們的生命,踐踏掉自己生命的良能,總是一直在人與人之間造作惡業,愛、恨、情、仇,彼此之間善惡拔河,在那裡自己的心釐不清,有的時候良知發現,可以去做一些好事,但是昧了良知,為了名、利又是在爭,這種的無明,迷惑了,就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衝突。」

覺情者能展良能 生命開闊多意義

因此,上人勉勵大眾要體會佛陀的覺悟,就是「覺有情」,「我們跟眾生之間,跟人與人之間都是和平的,我們的良能就是為生命而付出,這樣的大愛。」

10月14至15日兩天,慈濟醫療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在花蓮慈濟醫院及慈濟大學舉辦,讓上人憶及醫療志業發展的種種,細數諸多大醫王、志工菩薩們為了搶救生命,付出良能的過程。

例如2005年時任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的簡守信,率團前往地震後的巴基斯坦義診,自備了登山鞋、手套、雪褲……但賑災第四天,鞋子就走破了,只好先用繃帶綁起來,最後再用布膠帶黏起來。而且當地位處高山偏鄉,義診團也都是搭起帳篷,克難就地而眠。

「想當年很多(義診的地方)都是很落後,還有伊朗的大地震巴姆城完全倒了,同樣也要進去,很多、很多,我們大醫王一去也要兼慈善,還要發放,一去就很久,真的是慈善兼醫療,而且沒地方可以義診,只好租巴士做診間。還有他們就地開發,就地清洗他們(傷患)皮破、潰爛,他們都要就地處理,吊點滴沒地方吊,香蕉樹也可以吊,真的很刻苦的困難,這都是我們的人醫,也是叫做良醫、大醫王,我們很感恩也很感動,我們醫療體系是能做到這樣,不為自己求安樂,只為眾生得離苦。」

上人慈示,「難得人生來一趟,我們生命的價值是長,要長得很有意義,所以生命不在長短,最重要的是有意義的路走多遠,眾生困難,苦難人你無所求的付出,解決了貧窮困苦的人,你發揮了多少,救拔多少在苦難中的人。這種的生命意義開闊,生命的廣與深可以自己創造,這就是醫療。」

情親貼心醫療愛 義診起家傳長情

看到每位醫師如此貼近病患的心情,幾乎貼近到心窩去,上人除了感恩六家醫院醫護人員的付出之外,也不忘感恩全球慈濟人醫會的投入付出,而且提及如果沒有四十五年前花蓮仁愛街的義診所的開始,也就沒有如今這般宏偉的大醫王因緣來會合。

「1972年9月10日這一天,在仁愛街第一場義診開始,很感恩花蓮省立醫院,有外科的黃(博施)醫師,內科的張(澄溫)醫師,還有婦科的朱(隆陽)醫師,還有幾位他們真正支持了慈濟慈善工作,開始了沒有間斷過,一星期兩天,有假還要下鄉義診,時間都是很把握,也是很真誠、很用心付出,這樣義診所才發現大病無奈,小病才可以在義診所,但是有傷有病在花蓮要找醫師處理這樣大病,再疑難一點的,就花蓮是無奈的,看到種種、種種的困難,我們也曾經把病患送到臺北,那時候的交通只有蘇花公路,真的是很艱鉅,因為這樣才會下定決心蓋醫院在東部。」

醫院籌建過程十分艱鉅,但臺大醫院的杜詩綿、曾文賓兩位副院長;國泰醫院的陳炯明院長、王欲明副院長,以及國際知名的建築師高而潘,從一開始就大力支持。

「點點滴滴都是那一份真誠,他們相信,那個時候沒有錢、沒有人就開始蓋醫院,真的那一分情,他們願意相信,他們願意付出,不是佛菩薩,誰能願意這樣付出呢?」

緣牽千里促人醫 每年共聚為承諾

義診所在1986年8月慈濟醫院啟業後,同年12月底才結束,總共十四餘年的時間,也服務了十四萬人次。而海外人醫會則是從菲律賓開始,當時崇仁醫院呂秀泉副院長帶著院內一群醫護同仁開始投入慈濟第一次的義診,之後持續在偏鄉、離島克難義診,促成了國際慈濟人醫會的發展。

「每一回出去都是幾千人(病患)的義診,他們對慈濟的肯定,對師父的信心,每一次他們在菲律賓(義診)結束以後,一定打電話回來,我們的慈濟人電話接通了,就會跟我說,『師父,您請等一下,呂副院長跪在電話前。』『啊!呂副院長不要跪了,起來!』他說:『不啦!(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在這裡,一樣跪著,都一樣啦!」他堅持就是跪在電話的那一邊,跟師父說話。那是二十多年前了,他們就是一大群的醫師們,那樣地支持,跨海到離島無醫村,每一次去都是幾千人,你如何讓我忘掉這分情!」

每年農曆8月15日,呂副院長一定會帶著菲律賓人醫會成員到花蓮,與證嚴上人共度中秋佳節,這樣值得紀念的日子,成了後來每年慈濟人醫年會固定舉辦的日子,即使呂副院長去世後,而且這個時節比較容易遇到颱風或是陰雨,上人也不願意更改這一年一度與人醫菩薩們長情大愛約定的日子。

「現在人醫會有人建議是否換時間,不要在這個時候(中秋節),我說:「其他活動你可以換時間,唯獨這人醫會的不能換,因為這是紀念那個時候的這分情,因為有他們,我才決心取名叫做『人醫會』,才把我們的國際人醫會成立起來,每年的,這都是,一切都有因緣啊!」

上人無盡感恩人醫菩薩愛的能量點滴累積,跨出全球五十個國家都曾經有慈濟人醫義診的足跡,即使他最少提到的巴西人醫會,也累積了十七萬的義診人次,期待人醫菩薩們能將這些國際救災的事蹟分享,將人性美善的歷史留住,為時代做見證。

林火疏家 熱食毛毯伴膚慰

$
0
0

【基金會新聞稿】美國加州野火至今仍因乾燥強風無法控制火勢,已摧毀超過三千五百棟民宅和商家,慈濟志工聞訊立即動員提供收容所熱食,並到災區勘災。後續並提供毛毯、圍巾、福慧床、發電機等物資,親自送到收容所居民手上。也提供來自美國各地前來支援救災的消防人員慈濟福慧床,讓救災人員能有安穩休息之處。

 


支援前線不落後 熱食物資暖心窩

美國加州於當地時間10月8日(2017年)凌晨發生林火,當地政府下令疏散,慈濟志工接獲通報立即動員奧克蘭、舊金山、聖塔羅莎等地的慈濟志工,會合於慈濟美國聖塔羅莎聯絡處準備熱食,在當天中午將第一批熱食,暖呼呼地送到被疏散到收容所的鄉親手上。

美國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明晉等慈濟志工,在10月8日早上8點接獲訊息,立即前往災區勘災,並在當晚召開賑災會議。美國慈濟志工自10月8日起至今,除了結合當地慈善團體進行提供熱食,並提供收容所禦寒的慈濟毛毯、圍巾、福慧床,以及發電機等。

美國加州林火因乾燥強風助長火勢,至今仍無法控制,已摧毀三千五百棟民宅和商家,並造成傷亡,美國各地出動消防車和消防人員趕赴加州協助救災。為了讓前來支援的消防人員,能有安穩好眠,慈濟志工也提供福慧床,讓救災的消防人員能有安穩休息之處。

慈濟基金會表示,美國自8月起陸續發生風災、水災、火災,當地慈濟志工立即投入勘災、救災、膚慰至今,片刻未歇。除了立即提供受災人民需要的物資,更盼望透過人間溫情,帶動虔誠祈禱,祈願天下無災,社會祥和。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10/13)

骨捐24周年 聚緣相見同歡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沒有你,就沒有現在的我,真的很感恩!」來自全臺各地的十一對骨髓捐、受髓者說出,所有受髓者及家屬的心聲。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於2017年10月14、15日兩天歡度二十四周年並舉辦相見歡活動,有來自全臺各地的受髓者,當見到救命恩人的那一刻,除了可以當面向曾未見過面的捐贈者親自道感恩外,也向所有的捐贈者及長期默默付出的骨髓捐贈關懷志工致敬。

孩子的救命緣 二次受髓終於能平安成長

從骨髓配對成功那天起,雙方就知道天涯海角有著「那麼一個人」──不知他的性別、不知他的年齡、不知他如何聯絡,甚至不知他是生是死;直到「相見歡」的那一刻……

從小在家裡就是健康寶寶的陳小妹,出生後胃口特別好,不僅食量特別大、肚子也是鼓鼓大大的。直到陳小妹一歲十個月的時候,因為肚子實在是異常的大,阿嬤決定帶她到醫院就診,沒想到卻發現,陳小妹罹患罕見的疾病是單核球細胞慢性骨髓白血病,脾臟腫大,肚子才會看起來鼓鼓大大的,唯一的希望,便是等待合適的骨髓捐贈。

幸好,在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協助下,順利找到符合的捐贈者並成功接受移植。接受第一次骨髓移植後的陳小妹,後續考驗接踵而來,血小板指數遲遲無法穩定,生命垂危,只好將脾臟摘除,看到孩子受苦,作為父母的心彷彿被千萬根針扎。後來陳小妹又因肺積水住進加護病房,需要進行第二次的移植淋巴球。

「看著孩子一天天枯萎,自己不知暗自垂淚幾回,我甚至不敢回想那段日子。」陳小妹的媽媽說,雖然第一位捐贈者因身體狀況婉拒二次捐贈,但很感謝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很快地找到了第二位捐髓者,並且動員全臺灣的慈濟志工,以特急件的方式完成幹細胞捐贈,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圓滿超級任務 媽媽心十天成就髓緣之愛

儘管這份髓緣之愛來的突然,但捐贈者張小姐依然帶著眾人祝福完成「特急件」的救人使命。為了完成特急件的使命,張小姐將多數是一個月時間完成健檢、打生長激素、抽周邊血幹細胞的流程,全趕在十天內完成。

張小姐說,初獲通知配對成功,在詫異之餘,因考慮先生常年在外,女兒才三歲,自己需負完全照護女兒,曾經一度婉拒捐贈。但一想到救人在即,再加上先生的鼓勵並允諾會排除萬難,全力配合承擔起照護孩子的責任,讓張小姐能無後顧之憂的安心救人。

今年已經八歲的陳小妹恢復良好,已經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了,看到陳小妹恢復的狀況這麼好,讓捐贈者張小姐覺得自己當年的決定是對的!

為了感謝當年這位最親近的「陌生人」,小小年紀的陳小妹,早在相見歡前,將多年來的感恩化為文字,希望能親手將卡片交給她心目中的大英雄。陳小妹的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姑姑、叔叔、外公、外婆、阿姨、乾爹、弟弟、表弟共十六位親友陪同,但當見到捐贈者張小姐的那一刻,內心的激動無法言喻,只能化為擁抱與淚水。

盼了二十多年 高齡捐髓者完成救人使命

「能救人的感覺真好!」今年六十一歲的林女士,八年前獲知與受髓者配對成功時,已算是位「高齡捐髓者」,但她仍把握骨髓幹細胞中心規定的最後捐贈年齡五十五歲,在五十四歲時勇敢捐贈救人一命。

年逾半百時第一次挽起袖子救人竟是為了陌生人。林女士說,等了二十多年,隨著年齡距離骨髓幹細胞中心規定的捐贈年齡五十五歲越趨接近,對於救人的心態越來越看淡,沒想到當接獲中心通知配對成功時,心裡真的是又驚又喜,自己居然可以以「高齡捐贈者」完成救人的心願。

八年前,洪先生發燒不退到醫院做流感快篩後,意外檢查出白血球異常高得嚇人,必須住院,和母親商量後,決定到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就診,確診是骨髓性白血病。當年的洪先生只有四十二歲,面對一次次永無止境的治療,前後住院五百一十三天,唯一活命機會是骨髓移植。

血癌治療是一段辛苦漫長的過程。洪先生歷經四次的化療,唯一的妹妹親屬間配對不合後,轉而透過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尋求非親屬間配對。很快地,在骨髓幹細胞中心獲得配對成功的好消息,這對洪先生一家人來說如同一劑強心針。

不能辜負的命 咬牙戰勝病魔重拾好人生

移植後的洪先生,讓他順利地恢復了健康,正當他準備享受人生的同時,卻罹患肝臟淋巴癌。手術切除了洪先生四分之一的肝臟,嚴重的腸沾黏,讓他長達一個月無法進食,體重一度掉到剩下四十五公斤,讓洪先生想要放棄接受治療。但為了不辜負捐贈者的大愛,洪先生靠著過人的意志力,咬緊牙關也要活下去。

歷經一次次施打淋巴癌化療與標靶治療,洪先生終於在花蓮慈院血液腫瘤科悉心照顧之下恢復健康。去年(2016年)10月,洪先生還與好友們組隊參加半程鐵人三項接力比賽,他負責七百五十公尺游泳項目,並成功完賽。這次相見歡,洪先生特地帶著獎牌要送給捐贈者林女士,感謝她的大愛,讓他有機會可以再次重拾健康,從事他熱愛的戶外運動。

全世界的骨髓庫每年都需要募集新的志願者,這是因為造血幹細胞「配對捐贈」是有年齡限制的在臺灣,一般民眾於四十五歲之前,可以參加驗血建檔,但滿五十六歲生日之後,就不能夠進行配對與捐贈了。目前在慈濟骨髓資料庫四十多萬筆的建檔資料之中,就有11% 約四萬五千多位建檔者,已經屆滿五十六歲,無法配對與捐贈。

(文:鍾易叡 慈濟基金會公傳室報導 2017/10/14)

五彩風車滿堂轉 樂齡無憂

$
0
0
「會用斷去無?我界粗魯ㄟ……(閩南語)」學員曾阿嬤擔心的問著,貼心的慈濟志工告訴她:「袂啦,寶特瓶無赫尼呀容易斷去啦!(閩南語)」

長者習資源 跟著手做環保風車

又到了開心樂齡學堂的日子,工作人員才將報到名冊、血壓計、額溫槍等用品擺好,已有迫不及待的長者,來到了里港共修處,他們主動幫忙前置作業,有人幫忙搬桌椅、有人將掛鈎吊在椅背上(吊提袋用),熟稔與歡喜,從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表現無遺。

「環保」首重延長物命資源回收再利用,來自潮州的志工林淑惠擁有一手好手藝,這次的課程中,她更是帶著回收而來的寶特瓶,要教大家做風車。

只見林淑惠使用各色回收的寶特瓶,將它裁成漏斗形狀,請長者們用各色的膠帶,順著外圍繞圓圈,然後對半剪開,再對半剪開成八片,風車的雛形即呈現在眼前,稍微整理一下葉片,讓它有點弧度,再加上一根塑膠棒子,就完成可愛的風車了。

如此簡單的作法,讓長者們都做的得很開心,當完成作品後,人人興奮跑到電風扇前,去試試他們的「傑作」,看著五彩繽紛的葉片快速的轉動著,阿公阿嬤們也笑得合不攏嘴。

而舞臺桌上也擺著林淑惠使用寶特瓶做成的各式作品,有小豬撲滿、花瓶、有精美的置物盤等,還有那大大的紅蘋果,只用二個寶特瓶底就能組合而成。對林淑惠來說,只要用心,這些回收的資源就能變化成藝術品,最重要的是林淑惠更是允諾阿公阿嬤,將再找時間回里港共修處,教大家使用塑膠袋做成康乃馨!

正信與好念 樂活無憂好生福氣

這次的樂齡課程,除了製作風車,志工鍾淑霞也帶來彈力帶運動操,要陪長者們一起做運動!對長者而言,彈力帶運動可以增加肌力、減少關節疼痛、改善平衡,由其是年長者骨質老化疏鬆,只要一跌倒就會併發許多後遺症,利用彈力帶運動幫助長者鍛鍊肌肉,有避免跌倒而發生骨折的效果,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在輕快的歌曲陪襯下,大家跟著志工鍾淑霞完成了十項彈力帶的運動操,雖然人人都流了一身的汗水,但也完成了一天的運動量。

隨著活動結束前,志工也播放了《證嚴法師說故事》──〈善心善報〉。內容敍述一位有錢人家,他的太太罹患肺癆病,因而沒有生育,吃了很多藥都沒效,最後請來一位很高明的名醫,來為太太看診,但是醫師的藥需要一百隻麻雀的腦……有錢人家的太太得知後,不忍犠牲一百隻麻雀的生命來醫治她的病,於是她要求丈夫將牠們放生;不久,這位太太的病漸漸痊癒後,也產下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

已經學佛三十餘年的春生阿公,對影片的故事有他的見解,春生阿公說:「素食是最好的放生。」他認為吃素就不會引起殺生,自然福氣就會跟著來。春生阿公的學佛心得正如上人說故事的結局,劇中描述放生護生得善報的故事,阿公藉此也向長者們宣導素食,鼓勵人人多吃素、少吃肉,福氣就會跟著來。

最後在慶生活動及午齋中,每個人桌上都擺著一盤美味的蛋糕,這不只是慶祝雙十國慶的「加碼」活動,更是8、9、10月份長者的慶生活動!看著大家同聚好似一家人般,讓第一次來參加樂齡的張阿嬤,表示來這裡很快樂,除了可以學習新知識,還可以認識新朋友,讓她直呼下次上課她也還要再參加呢!【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妍棻 屏東報導 2017/10/10)

小我轉智 大我利眾

$
0
0
《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爾時四大菩薩而說偈言:『世尊安樂、少病少惱!教化眾生得無疲倦?又諸眾生受化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勞耶?』爾時世尊於菩薩大眾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諸善男子!如來安樂,少病、少惱;諸眾生等易可化度,無有疲勞。」

清淨之愛

十日晨語時,證嚴上人講述,世間堪忍,佛陀卻甘願來度化眾生;既是有備而來,身安、心樂,沒有無奈。佛已得「四智」── 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所以心境永遠輕安自在。

「成所作智」,將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觸外境產生的五識轉為毫無貪著的清淨智。「妙觀察智」更進一步將第六識的意識轉垢為淨,用心思惟。

「平等性智」,將愛欲執著與厭惡排斥的分別心,轉為大我無私、平等看待一切的菩薩心、六度萬行;一切善因會從第七識轉入第八識,第八識維持清淨、不受污染,如一面大圓鏡,明朗照映一切境界,境過不留痕,回歸真如,即「大圓鏡智」。

佛陀不捨眾生迷茫造業而用心救度、接引,就像老師不捨學生無明懵懂,而施教化。「教育是清淨的愛── 只想著教好學生,沒有牽累負擔。」上人說,佛陀對眾生的關懷清淨而慈悲,並沒有像父母對孩子的牽掛,也沒有煩惱困擾,而是希望將自己所覺悟的道理傳給眾生。

上人請大家用心領會、依循佛陀教導,身體力行、兼利他人,「現在若不用心,未來依舊渺茫,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善有為法

慈濟在土耳其蘇丹加濟市為敘利亞難民孩童設立滿納海中小學,陸續增至六所,借用的土耳其學校空間已經容納不下,慈濟人與蘇丹加濟市政府找到當地一棟新建大樓作為新校舍,預計9月啟用。

新大樓業主Nurettin Narin和Ayhan Narin兄弟,感動於慈濟人平等無私的奉獻,願意以較低價出租。

敘利亞師生及家長利用假日協助清掃、搬運隔間建材,為自己的學校出一分力。大愛臺同仁也將影音、文字訊息回傳,讓大家看見敘利亞師生投入整理的情景,以及業主表達樂於付出的心情。

十日志工早會中,上人表示:「這麼多人持續關懷敘利亞難民,以『成所作智』,幫助這群無奈的苦難人;為了讓孩子受教育,要經過用心思量,籌畫周全,這就是『妙觀察智』,以佛菩薩的覺悟智慧,為非親非故的人付出。」

上人教眾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發揮妙用。「感恩全球慈濟人,應人間需要隨時行動,投入救援,啟動『成所作智』,成就『善有為法』。」

智慧人生

十一日志工早會時,上人表示,現代資訊流通迅速,五光十色容易讓人迷失方向;「多聞法,轉識為智;用心分析什麼事該做或不該做,定下心做正確的事。」

上人叮嚀,以宏觀天下的開闊之心,凝聚大眾心力,共同保護大地、造福人間,這就是近日晨語所說,佛陀「四智」中的「成所作智」。

「見苦知福,利益眾生,也要感恩人人願意一起付出。心智明朗照見天下,清楚知道苦從何來,也知道改變天下,要先從自己做起。」

大愛臺「大愛全紀錄」節目記者楊景卉、鄧志銘,結束非洲四十九天採訪,返回精舍分享時,提到八十七歲的賴索托志工恩塔碧珊師姊,每週四前往馬塞魯共修處參加精進課,清晨六點出門,經四個小時才能抵達。

南半球冬季,攝氏零下九度低溫,她披著毯子走過崎嶇道路;記者看到年邁的她蹣跚步上天橋,詢問是否要取捷徑穿越馬路;她表示,慈濟人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路上有人好奇詢問,她把握機會邀約,一起到共修處參與慈濟活動。

老人家抵達時,年輕的志工立刻幫她脫下襪子,為她凍傷起泡的腳擦上凡士林。共修課程播放大愛臺上人開示節目,志工把英文字幕翻譯成當地方言,人人用心寫筆記。

上人表示:「看到同仁們拍攝回來的畫面,終於知道非洲志工為何能夠精確把握慈濟精神。因為他們心寬念純,聞法信受,將法銘刻於心,落實生活,這分求法的精神令人動容!」

在莫三比克,本土志工用心照顧慈濟園區,天天耕耘菜圃或是整理環境;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做事很歡喜。他們重複唱著:「請問愛要多少錢?愛,不用錢!請問加入慈濟要多少錢?不用錢,只要你付出愛!請問學習上人的法要多少錢?不用錢,只要你付出愛!」

上人感動言:「在遙遠半個地球之外,慈濟種子『一生無量』,成就粒粒種子長成大樹,能再產生無量種子。要放眼天下,『成所作智』,自我啟發智慧。請大家向非洲本土志工學習!」

【靜思小語】將「小我」貪念轉為「大我」無私的菩薩心念。

上人開示於8月10至11日《農閏六月‧十九至二十》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1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骨捐24周年 聚緣相見同歡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沒有你,就沒有現在的我,真的很感恩!」來自全臺各地的十一對骨髓捐、受髓者說出,所有受髓者及家屬的心聲。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於2017年10月14、15日兩天歡度二十四周年並舉辦相見歡活動,有來自全臺各地的受髓者,當見到救命恩人的那一刻,除了可以當面向曾未見過面的捐贈者親自道感恩外,也向所有的捐贈者及長期默默付出的骨髓捐贈關懷志工致敬。

孩子的救命緣 二次受髓終於能平安成長

從骨髓配對成功那天起,雙方就知道天涯海角有著「那麼一個人」──不知他的性別、不知他的年齡、不知他如何聯絡,甚至不知他是生是死;直到「相見歡」的那一刻……

從小在家裡就是健康寶寶的陳小妹,出生後胃口特別好,不僅食量特別大、肚子也是鼓鼓大大的。直到陳小妹一歲十個月的時候,因為肚子實在是異常的大,阿嬤決定帶她到醫院就診,沒想到卻發現,陳小妹罹患罕見的疾病是單核球細胞慢性骨髓白血病,脾臟腫大,肚子才會看起來鼓鼓大大的,唯一的希望,便是等待合適的骨髓捐贈。

幸好,在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協助下,順利找到符合的捐贈者並成功接受移植。接受第一次骨髓移植後的陳小妹,後續考驗接踵而來,血小板指數遲遲無法穩定,生命垂危,只好將脾臟摘除,看到孩子受苦,作為父母的心彷彿被千萬根針扎。後來陳小妹又因肺積水住進加護病房,需要進行第二次的移植淋巴球。

「看著孩子一天天枯萎,自己不知暗自垂淚幾回,我甚至不敢回想那段日子。」陳小妹的媽媽說,雖然第一位捐贈者因身體狀況婉拒二次捐贈,但很感謝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很快地找到了第二位捐髓者,並且動員全臺灣的慈濟志工,以特急件的方式完成幹細胞捐贈,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圓滿超級任務 媽媽心十天成就髓緣之愛

儘管這份髓緣之愛來的突然,但捐贈者張小姐依然帶著眾人祝福完成「特急件」的救人使命。為了完成特急件的使命,張小姐將多數是一個月時間完成健檢、打生長激素、抽周邊血幹細胞的流程,全趕在十天內完成。

張小姐說,初獲通知配對成功,在詫異之餘,因考慮先生常年在外,女兒才三歲,自己需負完全照護女兒,曾經一度婉拒捐贈。但一想到救人在即,再加上先生的鼓勵並允諾會排除萬難,全力配合承擔起照護孩子的責任,讓張小姐能無後顧之憂的安心救人。

今年已經八歲的陳小妹恢復良好,已經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了,看到陳小妹恢復的狀況這麼好,讓捐贈者張小姐覺得自己當年的決定是對的!

為了感謝當年這位最親近的「陌生人」,小小年紀的陳小妹,早在相見歡前,將多年來的感恩化為文字,希望能親手將卡片交給她心目中的大英雄。陳小妹的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姑姑、叔叔、外公、外婆、阿姨、乾爹、弟弟、表弟共十六位親友陪同,但當見到捐贈者張小姐的那一刻,內心的激動無法言喻,只能化為擁抱與淚水。

盼了二十多年 高齡捐髓者完成救人使命

「能救人的感覺真好!」今年六十一歲的林女士,八年前獲知與受髓者配對成功時,已算是位「高齡捐髓者」,但她仍把握骨髓幹細胞中心規定的最後捐贈年齡五十五歲,在五十四歲時勇敢捐贈救人一命。

年逾半百時第一次挽起袖子救人竟是為了陌生人。林女士說,等了二十多年,隨著年齡距離骨髓幹細胞中心規定的捐贈年齡五十五歲越趨接近,對於救人的心態越來越看淡,沒想到當接獲中心通知配對成功時,心裡真的是又驚又喜,自己居然可以以「高齡捐贈者」完成救人的心願。

八年前,洪先生發燒不退到醫院做流感快篩後,意外檢查出白血球異常高得嚇人,必須住院,和母親商量後,決定到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就診,確診是骨髓性白血病。當年的洪先生只有四十二歲,面對一次次永無止境的治療,前後住院五百一十三天,唯一活命機會是骨髓移植。

血癌治療是一段辛苦漫長的過程。洪先生歷經四次的化療,唯一的妹妹親屬間配對不合後,轉而透過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尋求非親屬間配對。很快地,在骨髓幹細胞中心獲得配對成功的好消息,這對洪先生一家人來說如同一劑強心針。

不能辜負的命 咬牙戰勝病魔重拾好人生

移植後的洪先生,讓他順利地恢復了健康,正當他準備享受人生的同時,卻罹患肝臟淋巴癌。手術切除了洪先生四分之一的肝臟,嚴重的腸沾黏,讓他長達一個月無法進食,體重一度掉到剩下四十五公斤,讓洪先生想要放棄接受治療。但為了不辜負捐贈者的大愛,洪先生靠著過人的意志力,咬緊牙關也要活下去。

歷經一次次施打淋巴癌化療與標靶治療,洪先生終於在花蓮慈院血液腫瘤科悉心照顧之下恢復健康。去年(2016年)10月,洪先生還與好友們組隊參加半程鐵人三項接力比賽,他負責七百五十公尺游泳項目,並成功完賽。這次相見歡,洪先生特地帶著獎牌要送給捐贈者林女士,感謝她的大愛,讓他有機會可以再次重拾健康,從事他熱愛的戶外運動。

全世界的骨髓庫每年都需要募集新的志願者,這是因為造血幹細胞「配對捐贈」是有年齡限制的在臺灣,一般民眾於四十五歲之前,可以參加驗血建檔,但滿五十六歲生日之後,就不能夠進行配對與捐贈了。目前在慈濟骨髓資料庫四十多萬筆的建檔資料之中,就有11% 約四萬五千多位建檔者,已經屆滿五十六歲,無法配對與捐贈。

(新聞稿:游繡華、彭薇勻 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 2017/10/14)

民眾衛教講座 醫學真好懂

$
0
0

「這是全世界專業醫學年會中的創舉,藉著『健康教育講座』邀請民眾一起參與專業的醫學年會,拉近醫學與民眾之間的距離,讓醫學不再是深奧難解的學問,而是實用的日常衛教,而這也是回饋在地鄉親長年支持慈濟醫療的一種感恩方式。」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第二天持續展開,年會總策劃慈濟醫療法人郭漢崇副執行長明白表示。

重量級醫師講座 深入淺出的介紹

10月15日在慈濟大學舉辦的慈濟醫學年會,特別安排了「民眾衛教講座」,民眾不畏風雨熱情參與。十一位來自全臺六家慈濟醫院的重量級醫師,深入淺出為民眾介紹醫學常識,提供治療及保健之道,提升健康意識。

在民眾熱烈的掌聲中,首先由臺北慈院牙科部牙周病科傅鍔主任談「認識牙周病」。他提及口腔細菌常引起牙周病與蛀牙,蛀牙預防之道應從改善齒質著手;在飲水加氟,使用加氟牙膏並降低飲食中的醣類,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治療牙周病,只開刀卻不把細菌去除,一定會再復發,所以刷除細菌是一輩子的事情,防治上,應該好好刷牙,早睡早起,訓練強健體魄。

第二位講師由玉里慈院張玉麟院長帶來的演講題目「是蜘蛛?還是蛇?」從投影片中,他呈現民眾患部紅腫與蜘蛛的對比圖,一般人常誤認為是被蜘蛛灑尿所造成,其實冤枉了。張院長指出,紅腫現象其實是被隱翅蟲咬傷後造成皮膚炎;若未妥善處理,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傷口若鄰近眼睛,會造成眼角膜受損;且進一步提醒民眾,若感覺身上有異物,請周邊的人幫忙查看,用吹氣把牠請走,勿拍打。

接著,張院長介紹帶狀泡疹,屬於病毒性的疾病,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俗稱「皮蛇」、「生蛇」、「白蛇」、「飛蛇」、「蜘蛛瘡」,後遺症會造成視力受損、皮膚疤痕、泡疹後神經痛,治療上以止痛藥、抗病毒藥、傷口照護、休息為主,並叮嚀病患皮膚不可隨意塗抹。

現代人談癌色變  三分之一可預防

現代人談癌色變,花蓮慈院許文林副院長分享「癌症的預防與篩檢」,他介紹致癌的危險因子,並引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說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預防的,以及花蓮慈院醫療團隊在預防與篩檢方面的努力成果。包括職場戒檳班、花蓮縣無菸檳家園創意聯想繪畫比賽、院內癌症篩檢等;而花蓮慈院在癌症篩檢的努力上,則親自走入花蓮縣十三鄉鎮,為收容人及部落居民與企業員工進行癌篩。

另肝病已成為臺灣人的國病,主要在於B型肝炎與C型肝炎感染的普遍,臺中慈院腸胃內科廖光福主任特別講述「病毒性肝炎治療新進展」,介紹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說明遭病毒感染後到罹癌的進程。廖醫師簡要說明C肝癌基因型分布的情形,「其實C型肝炎可治癒,能降低七成五的死亡風險,使用干擾素及口服抗病毒藥物就有救,病人要記得定期追蹤檢查。」

「頸部痛,會痛不欲生嗎?」大林慈院簡瑞騰副院長的「牽一『頸』而動全身,談頸椎退化與自律神經失調」,也是許多民眾關切的議題。一般外科的簡副院長從頸椎退化、自律神經失調、慢性及廣泛性疼痛,為何容易誤診誤醫及治療等面向切入,探討頸部為百病之源的由來。他舉門診案例,說明一女病人在車禍後,十多年飽受頭暈、耳鳴之苦,還曾被誤診為憂鬱症,其實是非典型的頸椎神經壓迫,後來經過手術才解除疾患。

未來第一號殺手 嚴格控制膽固醇

「許多充滿活力的壯年人,這樣就走了!」臺北慈院張恒嘉副院長帶來「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的進步」專題。他強調心臟血管疾病未來將是臺灣第一號殺手,避免發生急性血栓是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的最佳方式,新的藥物與積極非藥物治療方式一樣重要,打通完全阻塞冠狀動脈是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最佳方式。

「動脈硬化的過程沒有人可以倖免,但可以減緩冠狀動脈硬化的惡化。」張副院長表示,從動物實驗顯示,嚴格的控制膽固醇,可以減緩動脈硬化;而除了以藥物治療「三高」之外,嚴格的飲食控制、規律的運動、保持理想體重與愉快的心情,以及戒菸,可以更有效地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發作與延長壽命。

想要健康,運動不能少。臺中慈院神經內科張滋圃醫師講述「做運動讓大家不再頭暈,前庭復健運動」。他以頭暈的盛行率破題,提及前庭復健運動,是治療慢性頭暈的最主要方法,依序介紹平衡運動與前庭眼球運動。張醫師強調:「運動過程中,引起輕到中度的眩暈感為正常現象,不需立即停止運動;執行平衡運動時,較容易有跌倒的危險,請在有他人的監督下執行。」

掌握健康的脈動 讚社區講座很棒

骨質疏鬆和關節老化是不一樣的病症,二者都常見在中、老年,故容易混淆,正確的認識才能進行有效的預防治療。花蓮慈院名譽院長陳英和講述「骨質疏鬆與關節老化」,提到許多年長者的困擾及因應之道,讓在場的銀髮族長輩能了解自身的病痛,以及正確的治療和保養方法。

失智症儼然已成為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據統計,每十二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就有一位是失智症患者。因此,各種針對失智症的療法,近幾年來紛紛出爐,花蓮慈院中醫部柯建新主任的「穴位按摩防失智」,特別介紹幾個臨床常用穴道,教導正確按壓位置及手法,讓大家現場學習。大家都反應,柯醫師教的穴道按摩手法,實用度百分之一百,一回家,馬上就可以用上,真的很棒!

現年七十歲的梁道安不畏大雨前來聆聽,他指出,退休後務農,過去曾有過小中風,受骨質疏鬆和椎間盤突出後遺症等問題困擾,希望透過聆聽各醫師的專業講述,掌握自己的健康脈動。梁太太則豎起大拇指,盛讚慈濟舉辦的社區講座,很棒!

「民眾衛教講座」受到鄉親的熱烈參與和對慈濟醫院的肯定,不少民眾專注聆聽,頗有收穫,也將演講內容勤抄於筆記上。慈濟醫療六家院區更將攜手並肩,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為終身職志。

(文:黃昌彬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人文傳播室報導 2017/10/15)

醫學年會開幕 部長風雨來

$
0
0
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以「創新研發、人性關懷」為主軸,年會第二天10月15日假慈濟大學舉辦開幕式及學術議程,兩百餘位報名者與二百二十二位年會工作團隊,不畏風雨,共襄盛舉。

精進專業 樹立典範

15日上午八時,開幕式特別邀請到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發表主題演講,此外慈濟六院接續發表慈濟特色醫療、專題論文,並頒發卓越研究獎與研究成果獎項,所有得獎者並接續做醫學研究講演。

慈濟醫療志業從義診免費施醫施藥開啟,迄今已走過四十五個年頭,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林俊龍執行長感謝大家冒雨前來參與盛會。他表示:「花蓮慈濟醫院啟業這三十二年來,陸續在臺灣的北、中、南、東成立六家醫院服務鄉親,在醫療人文方面,相信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專業方面,尚缺一個平臺,讓各界深入了解慈濟醫療的研究與創新成果。今年(2017年)副執行長郭漢崇發願籌辦第一屆慈濟醫學年會,是一個創舉,以後每一年慈濟會在各院輪流舉辦!」

首屆年會朝著「創新研發、人性關懷」前行,讓慈濟醫療同仁在專業上更上一層樓,共同樹立優質典範。

部會首長 分享醫療願景

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與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冒著豪大雨蒞臨演講,分享最新醫療政策,並感恩與勉勵所有慈濟醫護,要更用心投入醫療專業,守護民眾健康。

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演講主題為「我國醫療政策未來的展望」,陳部長從發展社區照顧服務、分級醫療推動政策、強化醫院與診所區域合作、適度提高醫院重症費用、加強醫療財團法人管理、改善醫療執業環境及強化醫糾處理等七大面向,談政府正在努力推行的政策。

隨著長照2.0的推動,他特別提到,如何讓醫療機構與長照體系有更密切的連結,以創造民眾最大效益是目前最需要努力的方向。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以「健康城市、慈悲城市」為題,從臺灣人口老化將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來談如何打造高齡友善城市,盼能從推動「四E計劃」,從環境(Envirconment)、增能(Empowerment)、老年營養(Eating)、老年運動(Exercise)四個方向來預防老化、活躍老化,一起打造不老青春。

他最後提到,臺灣在全世界安寧照顧,排名第六名,是很好的成績,而昨天剛好是世界安寧日,希望未來持續以愛與關懷,推動「慈悲城市」。

上人開示 祝福與期許

證嚴上人以開示影帶祝福年會圓滿成功。上人感念從1972年仁愛街義診所開始協助義診的花蓮區醫師們,以及協助花蓮慈院建院的所有醫師,他們那一份的長情與付出。

「他們若不是佛菩薩,有誰能這樣付出呢?生命意義的開闊,廣與深由自己來創造,這就是醫療。」上人也感謝林俊龍執行長與郭漢崇副執行長的用心籌辦,希望慈濟的醫療與人文,要深度、要開闊,更要紮根,期待大醫王互相分享,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更深深企盼慈濟醫療以「不為自己求安樂,只要眾生得離苦」的精神,繼續前進。

研究卓越頒獎 加碼特別演講

第一屆年會最歡喜的除了老同事老朋友重逢相聚之外,就屬研究成果頒獎時刻了,全場掌聲不歇,個個笑容滿面。大會特別設計獎項鼓勵護理、醫技與年輕醫師投入研究行列。

上午的最後單元,是由慈濟大學醫學院楊仁宏院長擔任總主持的研究成果發表。精彩研究含跨尖端科技、基因研究、新藥研發、臨床研究、中醫療法、醫學教學,照護品質等多元方向、最新趨勢的研究,面向或深或廣,講者與聽眾們互相交流、教學相長。

在短短的兩個小時裡,二十四篇論文發表,每位講者以五分鐘時間,言簡意賅的直指研究核心,除了共享創新研發的成果,更營造出六院一家,齊心團結、共同精進的氛圍。

第一屆「2017 TCMF慈濟醫學年會」雖遇連續豪大雨,卻絲毫不減眾多醫師、醫護人員的熱情。

(文:楊金燕、曾慶方 花蓮報導 2017/10/15)

休士頓最幸福男人 黃濟恩

$
0
0
「進入慈濟二十七年,這半年來我感覺壓力最大,卻也做了最多事。」美國哈維颶風侵襲休士頓之後,被譽為「最幸福的男人」的慈濟志工黃濟恩,在完成第一階段發放工作之後,分享了身為受災地「地主隊」領頭羊,所感受的幸福。

信人人有愛 化為千手觀音

颶風來之前的四個月,德州分會正在籌備「千手行願 祥和社會」的慈善音樂會,運作四個月了,售票已經達到七成,證嚴上人告訴我們:「現在救人比較重要。」

上人講得很輕,但我們很清楚應該怎麼做——是該救人的時候了,而不是觀賞節目的時候。雖然取消慈善音樂會會有很多變數,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運作得宜,終究會從負面轉為正面。

身為慈濟德州分會執行長,我馬上舉行一個記者招待會,請記者們幫忙傳達:「請所有購票或捐款者,把要來觀賞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千手觀音』的心態,轉變為自己化身成救苦救的『千手觀音』。」

這句話真的產生了功能、良能,到目前為止,募款已經超出我們預期的目標,我們也準備了美金五千元,隨時等著有人來退票,但那五千元還用不完。

原預定演出的場所,更是讓我非常感動,當他們知道取消場地的原因,是要去賑災救助災民,立刻把已經收取的場地費,全部退還給我們,也寄一份讓我看了非常感動的電郵給我們。所有千手觀音募款音樂會的購票款項,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都轉為賑災款項。

學借力使力 行菩薩大招生

經歷了哈維風災的考驗,所有德州的志工菩薩都整個動了起來。全美有一百五十七位志工,前前後後實際參與了德州分會這次的發放,二十七場發放的志工總人次達到一千五百人次以上。因為志工們的互相激勵、互相勉勵、互相合作,充分做到合和互協。

以休士頓為中心,向東、向西各三百公里,所有接受我們發放的受災戶,警消人員、老百姓都有感。

這次我們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跟財力,作為對受災戶的一種膚慰,也藉由這一股愛的力量來做菩薩招生。尤其是越裔社區的部分,已經超過百位志工經常參與我們的活動,本土志工每次發放幾乎都有二十到三十位。只要我們的關懷、運作持續不斷的話,相信菩薩招生會有很大的突破,這也是上人所說:「借力使力,菩薩大招生」的真實義。

恆持初發心 付出還要感恩

從見了上人那一刻起,我就升起皈依的心。如同上人曾將說過,為什麼我們都這麼愛他,因為老早老早以前,他就很愛我們;這是一種愛的回饋、愛的循環。

我最敬愛上人這位名師,是因為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且五十年來所講的話,從一而終,沒有改變過。他當初發了甚麼願,想怎麼做,到現在還是那些願,還是繼續這樣做,只是把範圍更擴大,深度更深。

我做慈濟已經做得讓人心疼,譬如說哈維賑災一個月來,我就是以會所為家,晚上地板上鋪了就睡。我的孩子、孫子,感動到了,他們對慈濟都是認識的,這次全員動員,都參與了不同工作、不同性質的付出,這點讓我很感欣慰。

二十七年來在休士頓的那些老朋友們都說,我是休士頓最幸福的男人,他們想求這個職位求不到,這是要有因緣的。所以我真的感恩上人給我機會,讓我這把年紀,現在還能為眾生付出、還能夠為慈濟做一點事情,這是我要感恩的。

我這一生這一世能夠跟隨在上人的身邊,從德州分會創始到現在,我們真是守之不動,還是維持那一念初發心。我會在把慈濟這條菩薩道,永永遠遠走下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口述:黃濟恩 整理:王純瑾、林秀玲 花蓮報導 2017/10/13)

共業緊隨 以善破災

$
0
0
【證嚴上人10月16日志工早會開示】
「幾天來不斷地豪大雨,在宜花東一帶造成了不少災情,尤其是臺東知本一個大飯店,山崩土石流,看著怵目驚心啊!這麼大的、豪華的建築物,也是敵不過天地的威力,我們人的確很渺小。要用什麼力量去防止災難?唯有懺悔,唯有真誠地祈禱,唯有平常累積的善念,善的力量來運作著這一分福的力量。以前的人都是這麼說:『一善破災難。』」

秋颱環流合季風 共伴效應釀雨災

臺灣北部、東部等地,因東北季風和颱風卡努外圍環流產生的共伴效應影響,自上週三(10/11)開始降雨,尤其到了週末更是暴雨不斷,造成宜蘭、花蓮、臺東多處山崩路斷,臺東的溫泉區甚至有土石流兩度沖入一間知名飯店。

證嚴上人於10月16日志工早會開始便強調善能量的重要,並說明人禍與天災的因果,「人人不造作業,自然就不造災殃。山好好的,你不要去開發它、傷害它,山體先被傷,後面就會不斷有災難,這都是要人敬天愛地。自然的生態,我們要尊重它,大地的環境是這樣,我們更要愛惜它,天地之間就是人間,我們要敬、要愛、要保護它。有這麼大的災情,損失也是很大,不過人平安,這都是很萬幸的。」

在宜蘭,大同鄉山區也因豪大雨造成蘭陽溪水暴漲,導致道路坍塌,英士、太平、茂安、四季及南山等五個村落淪為孤島,兩千多位村民受困其中。

「人人在這兩三天的時間,都是受驚受怕,所以人間真的是不安全,真的也都是很無常,國土都很危脆,經不起這樣的大雨。這一波並不是颱風,所以大家沒有警覺性,淹水的淹水,都是我們這一次看到、碰到的,要大家提高警覺啊!尤其是愛登山的,也是造成了危險,更動員(警消人員)在危險中救人;南迴鐵路也是路斷,還有陸路也斷了,受困的人也不少,我們最好沒事就不要往外跑。」

佛經述災真實現 疼惜地體應呵護

美國東部甫經歷颶風侵襲,目前西部又處於野火肆虐的困境。新聞媒體稱加州正處於史上最致命的野火中,逾萬名消防人員正與十六處大型野火搏鬥,初估已焚毀五千七百棟建築物,近八萬六千公頃範圍成為焦土,較紐約市面積還大;至少有三十八人罹難、逾十萬居民撤離、數百人失蹤。

「這一波所燒毀掉的,很多都是豪宅,他們的住宅區都是景觀很漂亮的人間天堂。佛經裡面也有這麼說,在壞劫的時候,三大災會不斷地發生,地水火風不斷地發生,水會從地獄一直淹,淹到人間、淹到天堂;火從地獄一直燒,燒到人間、燒到天堂。這個人間的天堂,這麼享受的好環境,現在已經我們看到了,見證佛經裡面所說的,很令人擔心也很著急。」

四大不調,災情一波大過一波,上人勉勵在花蓮參加四合一精進研習會的美國志工,在營隊結束返回美國後,除了繼續先前的颶風賑災,也要思考如何因應這場大火;並進一步提出應以全球的視野來宏觀每一地、每一場的天災,尋求對應之道

「我們現在的地球,因為大地被毀傷了,這種大地的地體也開始病了,因為毀傷了以後,抵抗力一直沒有復原起來,體弱多病啊!這是我們的大乾坤的生命體,我們這小乾坤,就是人,人要如何來疼惜,如何讓整個生態再復原?那我們一定、一定要覺悟,要有大生命體的共同感,不要分東西南北。」

眾生共業相牽連 注意警訊慎虔誠

氣候不調的地方,上人也談起泰國曼谷市,上週末因雨季暴雨不斷,造成市內五十五條重要道路淹水,馬路頓時成為水道,許多汽機車紛紛拋錨,無法動彈。

「這都是氣候不調和所造成的,臺灣現在的雙颱,就是一個新的(蘭恩)要來,舊的(卡努)還沒有消失,還在往大陸、越南去。這都是天下共業,眾生共業,所以說大生命的共同體,因為我們大家造業的效力,所以變成了會有這樣的大環境的大災情。」

面對無情的天災肆虐,慈濟志工一方面聞聲救苦,一方面也積極參與精進共修,修福與修慧皆不偏廢,更是希望將菩薩的智慧,融入每一次付出的慈悲善行。

「美國的慈濟人加上我們臺北的培訓圓緣,還有我們的每一功能組,這麼多天分組付出,加起來要兩千人,這幾天都生活在靜思堂裡,尤其是雨,到處都濕濕的,他們能這麼多天安住在那樣的環境裡,實在也不簡單。所以什麼叫作修身養性,這就是要克服環境,大家克服環境,保持心裡的安樂。」

早會最後,上人再次強調生命大共同體的理念,「天下災難警訊也很多,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提高警覺,戒慎虔誠,普天之下生命的大共同體要好好地去感受,好好地警惕,這都是我們要精進。所以佛陀就這麼說要珍惜,要珍惜我們現在這一念心,好好地把握。」

海外生力軍 從臺灣擴大愛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慈濟志工慈善足跡走過九十幾個國家,其中慈善足跡遍及亞、美、歐、非洲的美國慈濟志工,10月12日至10月16日期間特別回到臺灣花蓮,舉辦幹部研習營,以及全球第一場慈濟志工受證典禮。學員裡還有中南美洲的慈濟志工,共九個國家、六百多位美洲慈濟志工,一起參加為期五天的幹部研習。

依約返臺精進 用心帶動做見證

美國慈濟志工自8月哈維颶風災後,到10月持續投入賑災、發放,另一方面,又投入墨西哥震災勘災、北加州林火勘災發放等,在哈維颶風賑災發放暫告段落之際,部分美國慈濟志工依照原定規劃返臺,於10月12日至10月16日期間參加全美幹部研習。

慈濟美國總會成立二十餘年,美國慈濟志工除了在當地用心投入,數十年來,國際慈善足跡走過美洲、非洲、亞洲、歐洲,其中在中南美洲如果有重大災難,如近期的墨西哥強震,均有美國慈濟志工的身影。參加幹部研習的志工中,還有包含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多明尼加、海地、墨西哥、厄瓜多、委內瑞拉等中南美洲國家慈濟志工,均是美國志工在全球投入慈善、用心帶動的見證。

調步伐再出發 國際關懷真誠情

五天研習課程除了慈善經驗分享、功能研習、體驗靜思精舍農禪生活出坡等,並舉行慈濟全球第一場受證典禮,由證嚴上人為今年即將受證的慈濟志工頒證。

受證隊伍裡,有醫學生,還有要照顧特殊疾病小孩的母親,過去臉上常是苦瓜臉,參加慈濟後,從聽法到調整思維,現在每天掛著燦爛的笑容。另外還有從小就參加慈濟的慈青受證,父親專程從美國趕到花蓮觀禮的。

慈濟基金會表示,海外慈濟志工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以真誠付出、用愛關懷,寸寸鋪路、分分成長,在國際付出,榮歸臺灣慈濟。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10/16)

又見故人 雨中送餐暖心窩

$
0
0
大雨傾盆而下,宜蘭縣五結鄉錦眾村道路水淹及膝,深達五十公分。10月13日晚上,豪雨仍然持續不停,慈濟志工黃秀鳳一行人涉水來到村子裡,挨家挨戶關懷獨居長者的安全。風雨故人來的這分情意,讓九十一歲的黃阿嬤心情雖然平復了許多,還是心有餘悸,滔滔說著大水湧入家門時的那一剎那。



低窪地區淹水 志工勸離長者

受到輕度颱風卡努及東北季風的影響,10月13、14日為宜蘭、花蓮、臺東等地持續帶來豪大雨。截至13日晚間八點,宜蘭縣山區降雨量高達三百五十毫米,瞬間超大雨量,造成縣內各地淹水災情。

一連兩天,豪大雨接蹱而來,就像一盆盆水從天上倒了下來,讓宜蘭的鄉親感受深刻。雨勢又急又大,各個鄉鎮村里無不籠罩雨中,不僅造成部份地區淹水,位於山區的大同鄉也因為蘭陽溪暴漲,沖刷、掏空唯一聯外道路的路基,導致交通中斷,四季、南山等五個村落的居民受困。

在五結鄉,錦眾村地處冬山河、蘭陽溪與五結圳等溪水匯流進入太平洋之處,地勢低窪,每逢颱風,必會發生積水。村內有不少長者因為子女到外地謀生而獨居,安危最令人牽掛。這幾年來,慈濟志工黃秀鳳成了這些獨居長者、遠地子女的託付。每逢颱風天,老人家就可以看到黃秀鳳的身影出現,彼此在風雨之中,培養出了如親人般的感情。

13日晚上,大雨下個不停,黃秀鳳一顆心仍舊懸著錦眾村獨居長者的安全,決定冒雨前往溪濱路一段,挨家挨戶探視。黃秀鳳先後來到九十一歲的黃阿嬤、六十歲的龐女士家中,進門前,想了想過去關懷她們的經驗:「老人家並不會因為淹水而心生退怯,反而想要在水中把家具搬到高處,勸離他們必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他們不要讓在外地的孩子擔憂。」

「您們安全,他們才能安心。」聽到此話,老人家心有餘悸地表示,當時不到二十分鐘水就灌了進來,急速淹到膝蓋以上,讓人措手不及。隨著雨勢越來越大,在黃秀鳳耐心的勸說之下,二位老人家終於點頭,願意接受暫時安置,撤離時已經是深夜一點了。

助災民掃家園 志工發放熱食

兩天的瞬間強降雨導致低漥的五結鄉錦眾村成了水鄉澤國,雖然鄉公所已經動用大型抽水設備,仍無法排除急洩而下的大雨,與溪河暴漲帶來的大水,到處淹水深達五十公分,有不少人被安置到別處,也有不少人守著家園。

一夜大雨過後,14日上午,宜蘭志工立即在羅東聯絡處召開「防災應變會議」,針對錦眾村淹水地區規劃分組勘災路線,實地走訪災區,一一慰問受災戶。

雖然積水漸漸退去,有三十五戶受災戶滿屋泥沙,大家為盡速清理家園,無心也無力準備餐食。志工依據勘災所見災情,會中決議為受災鄉親提供熱食,讓他們可以全心、全力投入清理工作。

羅東聯絡處緊急召集二十位香積志工,從動員、採買到煮食,僅僅不到二小時,八十六份便當就已經備齊,並由志工分路送往受災戶手中。

冒著大雨前進,志工撩起褲管,涉水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受災鄉親家中,儘管全身淋濕了,大家依然踏著堅定的腳步往前走,無不希望受災鄉親清理家園時,有一頓熱騰騰的餐食吃飽。受災鄉親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臉上笑容燦爛,就像志工行善時綻放的初心一樣美麗。【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廖月鳳 宜蘭報導 2017/10/14)

泥水灌入 蜿蜒山路送溫情

$
0
0
「耐心等候是值得的!」新北市汐止區遭受東北風及輕度颱風卡努外圍環流影響,豪雨不斷,多處傳出災情。慈濟志工根據通報來到受災戶蔡先生的家,敲敲門卻無人回應,只能耐心等候;當下只見泥水不斷地從屋內流洩而出,屋旁則堆積著後山滑落下來的厚厚黃土,這一驚人景象讓志工深感不安和不捨。

苦災民所苦 及時膚慰

新北市汐止區從10月13日傍晚起持續豪雨不斷,汐止區出現多起淹水災情,道路成河,有些地方更發生局部土石滑落,災情慘重。

10月14日上午,汐止慈濟志工首先接獲消息指出,水源路有土石坍塌,於是趕緊連絡附近的志工前往勘查狀況。志工一到災情現場,就看到路邊堆起一條長長如接龍的沙包,居民嚴防大水或土石流侵入的擔憂,不言而喻。

白雲里陳俊地里長也在現場勘災,他說明:「13日一場豪大雨,讓民宅鄰近的山坡地土石不斷被沖刷,造成了巷內排水溝堵塞、路面積水,更有土石崩塌,直接衝入民宅。」陳里長並表示,為了安全起見,經由區公所緊急的處理,受災較嚴重的住戶當天晚上就被安置在富信飯店,身心暫時可以得到安頓。

由於區公所徐開宇區長與陳俊地里長都在現場處理災情,受災民眾也有妥善安置,因此,慈濟志工先結束初步勘查,但後續的關懷與協助也將隨之啟動。

沿山路而行 急難救助

10月15日,臺北山區雨勢較小,志工接獲白雲里陳俊地里長的提報,前往山區關懷住在山坡旁的受災戶。一路上,車子沿著山路蜿蜒而行,志工感到路徑越來越熟悉,原來屋主之前曾是慈濟的照顧戶。

經過遙遠的路途,志工終於來到門口,罹癌又行動不便的阿嬤,看到熟悉的志工來訪,開心但難掩心中的害怕。志工關心著阿嬤,如何度過驚恐的一天。阿嬤回答:「那天頭暈暈的,有人揹我出去。」志工拍拍肩,安慰著一切都過去了。

狹窄的屋子因志工的湧入,更顯得擠迫,想轉個身都不太容易,志工可以想像屋主生活的艱苦。黃小姐驚魂未定地述說著當時受災的情形:「因屋前山路與屋後山坡兩股大水急衝下來,家裡很快就淹了大水,深達有四十公分。」志工感受到黃小姐的無奈與一臉的無助,給予安慰並送上急難救助金及慈濟人的祝福,並告知會很快再來探望她。黃小姐聽了,始安心不少。

耐心地等候 送上溫情

結束黃小姐一家人的關懷後,志工一行人下山後再彎向另一山區,由水源路轉往汐碇路的山上,繼續探望受災的居民。

左彎右拐地爬坡,志工終於找到受災戶蔡先生,只見鐵門略為打開,泥水不斷從屋內流出,屋旁堆積著厚厚的黃土。志工敲敲門,沒人回應,便向隔壁的住戶查詢,得知屋主蔡先生回南港暫住,等會將回到山上。志工一聽,決定留在山上等候。


志工耐心地等候,終於見到蔡先生返家的身影,備感欣慰。當蔡先生完全打開他的家門時,志工見狀,慘不忍睹;因屋後山邊的泥土強力破窗而入,使得地上攤著一大片厚厚的黃土,令人深感恐懼與無助。但五十幾歲的蔡先生卻冷靜地說:「四十年前也曾發生過一次!」志工感受到一股看淡無常的堅毅神情。

當志工獻上慰問金,並表示這是全球慈濟人的祝福時,蔡先生露出靦腆的笑容,輕聲地說:「謝謝!」志工同時表示願意協助清掃家園的意願,隨時都可以動員。

10月14日及15日一連兩天,志工獲知鄉親受災的困境,即時前往受災戶關懷慰問及送上慰問金;在風雨中送上溫情,給予依靠的力量,並消減受災民眾心中的不安與無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吳珍香 賴慧娟 陳惠苓 新北市報導 2017/10/15)

以誠拔苦 傳法啟悟

$
0
0
【證嚴上人10月17日志工早會開示】
「每一天宏觀天下,的確災難偏多,剛剛看著新聞的報導,就是在海面上也有一個颱風在西太平洋,叫做蘭恩,據說這個颱風可能是很強的颱風。很擔心它對臺灣會有影響,這是很強的,所以我們還是要提高警覺,要戒慎地防備著,最重要就是要虔誠。」

證嚴上人於10月17日志工早會上提及今年(2017年)編號第二十一號颱風蘭恩的動態,儘管距離臺灣尚遠,但仍殷殷叮嚀要戒慎防備。

風火不調天地災 無明告急誠調和

「現在談風、談火都色變,真正很令人擔心,看到了新聞報導,畫面看到了葡萄牙的林火,又是一大片、一大片……」根據媒體報導,葡萄牙北部和中部林地發生森林大火,該國民防局表示當地時間15日時,至少已造成二十七人喪生。

同樣在歐洲,三級颶風奧菲利雅(Ophelia)直撲愛爾蘭,被稱為五十年來最強颶風。上人提起接連發生在世界各地的自然災害訊息,不禁感嘆天地之間的不調和。

「這樣的大時代裡,人間多麼告急,世間有形的,在四大不調的,都是一直被受毀傷;人間,人心也是在不斷的煩惱無明增加中,時代不一樣,真的是道理要釐清很困難,眾生見非常的困難,這越來越複雜的成見多,這都是很擔心;這樣的時間,這樣的時代,那樣的氣象,不管是大乾坤,或者是人間群,地上的總是令人擔心事多。我們都要很用心,好好的去體會,真的是,我們要很用心,而且要真誠的心去付出,讓人間能調和一下。」

菩薩他鄉誠相伴 拔苦說法生覺悟

世間的苦難林林總總,如敘利亞自2011年1月出現反政府示威活動,對立與衝突最後引發內戰,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國民流離出逃,在國際間形成國際難民,其中在中東地區的約旦,當地慈濟志工多年以來,一直在邊境難民營提供援助。

「約旦,雖然有收容了許許多多的難民,但是那一群菩薩可以安住在當地,有志工,雖然受證的人不多,但是他也帶起當地一群志工,不同的宗教,很單薄的幾位佛教徒,確實在這很不一樣的宗教之間,可以帶動到他們的那一分很真誠的心。二十多年以來,都是這樣穩定地向前走,哪一個國家有了人禍的難民,到了這個地方,他們都是很穩定的,而且很祥和的,都是一梯一梯的,每一梯次,他們都是可以穩固,幫助了這樣的帶動。」

慈濟志工不分種族、宗教,長期在沙漠地帶援助國際難民,從2016年底開始,更展開難民醫療計畫,給予幫助的人、受助的人,都親如一家人。

「這一群苦難人,把慈濟當成了自己家人、自己親人,有苦,慈濟人救拔著他們;尤其是這一群孩子,不只是從出生開始,幼小開始就是難民,何處是兒家?不知,總是跟著父母這樣的流落在他鄉異地,過的是難民生活,都是窮苦。孩子一有病怎麼辦?慈濟人就可以幫助他,而且就如家人一樣的照顧,已經孩子需要開刀的住院的,不只是面對幼小的生命,就是連他的家人。」

上人提到八歲的敘利亞難民兒童哈迪(Hadi)與媽媽,先後得到慈濟志工幫助,心有善念的哈迪,在學校不吝展現肚子上的開刀傷疤,說明是慈濟的幫助,而慈濟幫助人的資源,來自於許許多多的人都把零錢存竹筒。當同學聽到了哈迪的故事與見證,也紛紛在他的竹筒中捐出一點點的零花錢。

「這就是『苦暨拔已,復為說法。』這樣苦難眾生,建立了溫馨的感覺,這就叫做覺有情。這期待所有慈濟人,要生覺悟,覺悟到了,這世間疾苦偏多,我們要如何很虔誠的心長期的付出。」

貧中之富能助人 反轉心念造福田

上人也提到2013年菲律賓海燕風災之後,慈濟志工以工代賑幫助受重災的城市獨魯萬、奧莫克度過急難階段,中長期的建設除了提供災民簡易屋,更常常以身帶動,改變居民的生活習慣。

「看看這一位(本地志工若海羅)很窮很窮,但是她是慈濟在海燕颱風陪伴過來的,雖然她的生活,我們幫助過後,她還是一樣的窮,但她的心態不一樣了——她就是把家裡整理得好,而且她也當志工,同時她做環保,也是接受培訓,她也可以去做勘災等等。」

本土志工若海羅原本經濟條件不佳,又受到風災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她感受到慈濟志工帶來的愛心,自己也轉變心態,進而影響家人。

「她的先生孩子是反對,可是現在是支持著她,還陪伴著她。她說:『我們已經很窮了,當災難來時,最窮困的時刻,好在有慈濟,救了我們的家穩定下來。雖然是窮,可是我們也要機會,慈濟是點滴累積來的,跟我們一樣的窮困的人也有力量在裡面,我們現在多付出一點點,也是把握機會可以救人,現在不付出,永遠沒有付出的機會。』這樣說服她先生,她先生開始支持了。」

上人讚歎這一群本土志工,一念心轉,就有亮麗的表現。

「看他們(本土志工)去探訪窮人,走過的橋那是險象叢生,可是他們還是很整齊。這一群被救過的人,現在就要去救人,歷盡坎坷路,他們都走出來了,所以他們不少人也在培訓,也不少人已經受證了,雖然生活還是要很努力,可是他們的心就不一樣,現在已經是心富有了。窮人救窮人,那不就是變成了貧中之富的人嗎?這種心靈富有,這也都是可以做得到。」

現世行道解心苦 修行正道信願行

海燕風災侵襲菲律賓,至今已經接近第四年,上人欣慰看見受援助的大愛村村民轉變心態,改變生活形態,映證了《無量義經》中「苦既拔已,復為說法」的經文。

「晨語,我們已經說這一段經文,剛好在大醫王,就看到了高(聖博)醫師,他從西非回來,西非一個小國家(聖多美)很窮,因為醫療很落後,所以我們要幫助這樣的國家醫療。他們先派人來花蓮,先來見習、了解;他們回去了,我們的醫師還有行政人員都過去了,去了解問題。」

當花蓮慈濟醫院與聖多美推展長期醫療改善計畫,婦產科高聖博醫師奉派前往長駐,上人心裡總是懸掛著弟子的安全,擔心水土不服、衛生環境與健康。

「終於,早上看到他回來了;擔心,還是要等他把心得帶回來,看當地到底苦到什麼程度,我們要如何去幫助。這都是真實的大醫王,人間的大醫王,不只是我坐在這裡看病,我們還要走出去,在最窮困的國度裡去理解,我們還接納他們來到我們的醫療系統。這都還是要苦既拔已,還要復為說法。」

上人讚歎人間菩薩們,不論是醫師或是志工,總是在現世的時空中,用心地為苦難尋找外在與心靈困苦的解決之道。

語末,上人提醒人人,要實際投入,才能清楚修行的方向。

「各位菩薩,這種投入去了解,才能清楚修行要如何修,我們要實際去體會,這就是真實法,人人都是有願力而願意,這樣能承受下來。感動的事情真的是很多,請大家真正要多用心、多體會,人間要有菩薩,不畏辛勞而付出。最重要,心要合和互協。」

超乎血緣 您就是我的弟弟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您就是我弟弟!」盼了將近三年,來自中國大陸蘇州的幹細胞受贈者陳瀅,10月14日在高雄靜思堂舉辦的慈濟骨髓二十四周年慶及相見歡時,一見到她的救命恩人蘇筵祐,激動地脫口而出。

陳瀅的女兒、父母親、舅舅和舅媽都來了。陳瑩的母親一上臺還未見到捐贈者,就已泣不成聲,隨即陳瀅與父母親、舅舅都忍不住緊緊擁抱蘇筵祐。這三年來,陳瀅一家人心心念念,就是當面要向捐贈者說感恩,如今終於圓滿心願。

傳來噩耗 可能陷入致命危機

陳瀅自2014年初開始經常頭暈,直到8月3日,先是在當地血液常規檢查發現嚴重異常,隔天再到蘇州大學附設醫院(簡稱蘇大附醫)驗血後,隨即被安排住院,並開始接受輸血治療。最終,陳瀅被診斷是造血幹細胞異常綜合症(MDS,在臺灣稱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一種骨髓造血系統的疾病,主要是細胞老化與基因突變等原因,使骨髓幹細胞無法正常分化,導致造血功能異常。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的致病機轉是一種造血系統的癌症,也可以說是急性血癌的前驅病變,高危險群有可能在數個月後惡化為急性白血病,陷入致命危機。

主治醫師告韓悅主任告訴陳瀅,如果不及時做造血幹細胞移植,隨時會轉化成白血病,而一旦真正轉化成白血病,它的治癒率會比原發白血病低很多。然而陳瀅的父母親年紀已大,她的女兒又只有七歲,都不適合捐贈,又因為她沒有兄弟姊妹,醫師便建議她到臺灣慈濟骨髓庫找找看。

充滿奇蹟 九死一生一關關過

「其實,我的運氣挺好的。從開始申請配對,到找到和我全合配對的捐贈者,約一星期的時間。我媽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好在給我送飯去的公車上,據她說她當著整個公車的人的面,開始大哭起來,感謝上天給了我重生的機會。」陳瀅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是充滿奇蹟似的感恩。

陳瀅慶幸地表示,遇到韓悅主任真的很榮幸,同時也獲得蘇大附醫血液科負責人吳德沛主任的悉心關注。他們倆的治療方案非常有效,第一次化療結束,病情已獲得有效控制。只是在治療過程,因感染發生敗血症,約有四十多天,每天體溫在三十九度、四十度之間徘徊,幸有醫護團隊的照護,最後把她從死亡線拉回,才有機會可以接受幹細胞移植治療。

移植前一天是,10月30日,陳瀅說她記得很清楚,蘇大附醫的石醫生到臺灣去取捐贈者的幹細胞。她的父親不斷的和石醫生保持電話溝通。那時她已進移植病房快十天了,因為骨髓移植前的殲滅化療,她的白血球基本為零,也就是沒有任何免疫力。

「如果飛機晚點,路上遇交通問題等任何環節的錯誤,我的命可能就會不在了,所以,一直等到石醫生把捐贈者的幹細胞送到了醫院大門,我的家人的心才真正的放下了。」陳瀅娓娓描述家人等待救命髓的心情。

「移植後又是排斥關,不管怎麼說,我一關一關的走過來了。算是九死一生。對於捐贈者,我們全家是無比的感恩。」陳瀅對這位素未謀面的臺灣捐贈者,可以義無反顧的捐贈幹細胞給她,她真的覺得那是一種大愛。

生命重生 超乎血緣似一家人

陳瀅出了移植病房,看到了捐贈者透過醫院轉交給她的二張祝福卡。當下,她和家人真的非常感動了。看到捐贈者蘇筵祐,「您救了我的命,還給我送來了祝福。」在現場,陳瀅拿出珍藏三年的祝福卡,一張是隨著骨幹細胞到蘇大附醫院的祝福卡,第二張是捐贈者告訴她,捐贈後的身體還是很健康,希望她能跟他一樣。

來自屏東的蘇筵祐,今年二十四歲,2012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屏東區志工在里港鄉公所辦驗血活動,在附近飲料店打工的他立即挽袖填資料抽血。因為家人的關係,他自幼就是慈濟基金會的小會員,並自國中起就在飲料店打工,參加驗血活動時已是在美和技術學院夜間部就讀的年輕人。

「幫助人是好事,多一人就多一個希望。」這是蘇筵祐參加慈濟骨髓資料庫驗血建檔的單純心念。結果,他在隔年就被配對到,但在進一步配對時,有人比他更適合捐贈,儘管有些小小的遺憾,他還是真誠的祝福那位病人;沒想到一年後,他又再次被配對了。「真是太幸運了!」蘇筵祐回憶起接到志工通知時的心情,依舊神采奕奕。

因為有接到受贈者父親的信,蘇筵祐知道受贈者的性別,一直以為她是一位比他年輕的小女生,這三年來,他偶爾會想起這位受贈者,不曉得她有沒有恢復健康?想著想著就會祝福她。這次蘇筵祐的姊姊、女友陪他一起參加相見歡活動,他們看到受贈者健健康康的站在眼前,真的很開心。


陳瀅感恩地說:「在我重生的生命中,蘇筵祐就是我的弟弟了。」陳瀅的女兒更是說:「我媽媽身上流著你的血,從此你就是我的親舅舅。」 母女感性的道出髓緣已超乎血緣的生命奇蹟。

(文:游繡華 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 2017/10/17)

命懸一線的低谷 換血攀過

$
0
0
人與人之間總有一條看不見的絲線牽引,常常一個隨緣的初發心,就如埋下了一顆種子,何時因緣成熟,没有人知道。捐髓者陳冠文與受髓者呂祥誠血濃於水,在骨髓配對萬分之一的極低機率中相遇。這一天,呂祥誠向陳冠文深深一鞠躬,感謝陳冠文捐出造血幹細胞,幫助他突破生死關頭。

當血癌來敲門 收生命的禮物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10月14日於高雄靜思堂舉辦相見歡活動,一對對在慈濟相遇的受髓者與捐髓者彼此祝福。受髓者呂祥誠與爸媽、妹妹上臺感謝捐髓者陳冠文,茶敘時並娓娓道來被醫師診斷出血癌與抗病的心路歷程。

呂祥誠是一名工程師,有一天像往常一樣在公司上班,走著走著,突然一陣暈眩襲來,幾乎無法好好站穩。起初,他不以為意,只是覺得應該是熬夜加班睡不飽,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了。

但是一天、兩天過去了,隨著暈眩頻率越來越高,體力越變越差,呂祥誠越發感到不安,抽空到醫院檢查。醫師問診後安排檢查,呂祥誠當天馬上辦理住院。「當時醫生也沒特別說得了什麼病,以為待個二、三天應該就可以回家了,但後續完全超乎我的想像。結果出來了,是白血病,也就是血癌!」

於是,化療開始了。呂祥誠說,說不難過是騙人的,上吐下瀉、無食欲,頭髮徹底掉光,一下高燒一下冷顫,治療時的種種身體不適,快要讓他無法忍受,情緒常常瀕臨火山爆發的狀態。

「曾照顧我的人,我只想說抱歉、說謝謝,當中我的許多要求、許多火氣,你們都默默的接受與包容。」呂祥誠這一待,就待了快二個月,他在醫院從電視上看到日本大地震的新聞,許多人就這樣突然地離開這世上,當他想到還可以待在這邊,應該也是上天的一分禮物。

後來在醫師建議下,呂祥誠透過醫院尋找骨髓移植的人選,很幸運地配對成功、接受手術。手術前,呂祥誠住進了隔離病房,隔著房中無法打開的外窗,看到外面一個大大的M招牌。每天看著那塊黃色的M招牌,呂祥誠說:「那時我心想,出院後一定要去吃一頓……」

受髓浴血重生 發一念心助人

呂媽媽回想全家和兒子一起對抗血癌的過程,想到兒子身上的那些痛,現在仍然感到椎心刺骨,不自覺地潸然淚流。呂媽媽說,當時經常自問,為何這種事會發生在他們身上。「那時祥誠才剛當完兵回來,事業正要開展,忽然生了大病,全家人真的無法接受!」

「那段時間,心情簡直盪到谷底!為了救祥誠,連女兒也去配對,但不相符。原本他爸爸試著配對,前一天才去抽血,隔一天慈濟就通知配對到了,而且醫師說成功機率很高,真的很幸運。」呂媽媽說,今天能見到陳冠文真的很高興,很感激他,也很感恩慈濟有骨髓庫,救了她的孩子、很多家庭。

移植滿一年後回到職場,呂祥誠無法再做拿手的工程師工作,公司為他安排新的任務,他更喜歡挑戰許多新事物了。重生後的這段時間裡,呂祥誠更懂得把握生命,從大小事中體驗酸甜苦辣、喜怒哀樂。

走過一次生死關頭,呂祥誠說:「我開始會多注意周邊有需要被照顧的人,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主動盡一分微薄心力,希望也能幫助到別人。」骨髓捐贈讓許多人相遇,人人以善啟善,以生命延續生命,也讓愛永不止息。【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東勝 高雄報導 2017/10/14)

超乎血緣 您就是我的弟弟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您就是我弟弟!」盼了將近三年,來自中國大陸蘇州的幹細胞受贈者陳瀅,10月14日在高雄靜思堂舉辦的慈濟骨髓二十四周年慶及相見歡時,一見到她的救命恩人蘇筵祐,激動地脫口而出。

陳瀅的女兒、父母親、舅舅和舅媽都來了。陳瑩的母親一上臺還未見到捐贈者,就已泣不成聲,隨即陳瀅與父母親、舅舅都忍不住緊緊擁抱蘇筵祐。這三年來,陳瀅一家人心心念念,就是當面要向捐贈者說感恩,如今終於圓滿心願。

傳來噩耗 可能陷入致命危機

陳瀅自2014年初開始經常頭暈,直到8月3日,先是在當地血液常規檢查發現嚴重異常,隔天再到蘇州大學附設醫院(簡稱蘇大附醫)驗血後,隨即被安排住院,並開始接受輸血治療。最終,陳瀅被診斷是造血幹細胞異常綜合症(MDS,在臺灣稱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是一種骨髓造血系統的疾病,主要是細胞老化與基因突變等原因,使骨髓幹細胞無法正常分化,導致造血功能異常。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的致病機轉是一種造血系統的癌症,也可以說是急性血癌的前驅病變,高危險群有可能在數個月後惡化為急性白血病,陷入致命危機。

主治醫師告韓悅主任告訴陳瀅,如果不及時做造血幹細胞移植,隨時會轉化成白血病,而一旦真正轉化成白血病,它的治癒率會比原發白血病低很多。然而陳瀅的父母親年紀已大,她的女兒又只有七歲,都不適合捐贈,又因為她沒有兄弟姊妹,醫師便建議她到臺灣慈濟骨髓庫找找看。

充滿奇蹟 九死一生一關關過

「其實,我的運氣挺好的。從開始申請配對,到找到和我全合配對的捐贈者,約一星期的時間。我媽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好在給我送飯去的公車上,據她說她當著整個公車的人的面,開始大哭起來,感謝上天給了我重生的機會。」陳瀅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是充滿奇蹟似的感恩。

陳瀅慶幸地表示,遇到韓悅主任真的很榮幸,同時也獲得蘇大附醫血液科負責人吳德沛主任的悉心關注。他們倆的治療方案非常有效,第一次化療結束,病情已獲得有效控制。只是在治療過程,因感染發生敗血症,約有四十多天,每天體溫在三十九度、四十度之間徘徊,幸有醫護團隊的照護,最後把她從死亡線拉回,才有機會可以接受幹細胞移植治療。

移植前一天是,10月30日,陳瀅說她記得很清楚,蘇大附醫的石醫生到臺灣去取捐贈者的幹細胞。她的父親不斷的和石醫生保持電話溝通。那時她已進移植病房快十天了,因為骨髓移植前的殲滅化療,她的白血球基本為零,也就是沒有任何免疫力。

「如果飛機晚點,路上遇交通問題等任何環節的錯誤,我的命可能就會不在了,所以,一直等到石醫生把捐贈者的幹細胞送到了醫院大門,我的家人的心才真正的放下了。」陳瀅娓娓描述家人等待救命髓的心情。

「移植後又是排斥關,不管怎麼說,我一關一關的走過來了。算是九死一生。對於捐贈者,我們全家是無比的感恩。」陳瀅對這位素未謀面的臺灣捐贈者,可以義無反顧的捐贈幹細胞給她,她真的覺得那是一種大愛。

生命重生 超乎血緣似一家人

陳瀅出了移植病房,看到了捐贈者透過醫院轉交給她的二張祝福卡。當下,她和家人真的非常感動了。看到捐贈者蘇筵祐,「您救了我的命,還給我送來了祝福。」在現場,陳瀅拿出珍藏三年的祝福卡,一張是隨著骨幹細胞到蘇大附醫院的祝福卡,第二張是捐贈者告訴她,捐贈後的身體還是很健康,希望她能跟他一樣。

來自屏東的蘇筵祐,今年二十四歲,2012年,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屏東區志工在里港鄉公所辦驗血活動,在附近飲料店打工的他立即挽袖填資料抽血。因為家人的關係,他自幼就是慈濟基金會的小會員,並自國中起就在飲料店打工,參加驗血活動時已是在美和技術學院夜間部就讀的年輕人。

「幫助人是好事,多一人就多一個希望。」這是蘇筵祐參加慈濟骨髓資料庫驗血建檔的單純心念。結果,他在隔年就被配對到,但在進一步配對時,有人比他更適合捐贈,儘管有些小小的遺憾,他還是真誠的祝福那位病人;沒想到一年後,他又再次被配對了。「真是太幸運了!」蘇筵祐回憶起接到志工通知時的心情,依舊神采奕奕。

因為有接到受贈者父親的信,蘇筵祐知道受贈者的性別,一直以為她是一位比他年輕的小女生,這三年來,他偶爾會想起這位受贈者,不曉得她有沒有恢復健康?想著想著就會祝福她。這次蘇筵祐的姊姊、女友陪他一起參加相見歡活動,他們看到受贈者健健康康的站在眼前,真的很開心。


陳瀅感恩地說:「在我重生的生命中,蘇筵祐就是我的弟弟了。」陳瀅的女兒更是說:「我媽媽身上流著你的血,從此你就是我的親舅舅。」 母女感性的道出髓緣已超乎血緣的生命奇蹟。

(文:游繡華 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 2017/10/17)

重生咖啡館 蘊藏髓緣之愛

$
0
0

「受髓之前,他一口咖啡也不喝,現在竟然開了一家咖啡店。」劉嘉元媽媽透露了令人驚訝的一幕,讓捐髓者陳韞琇張大眼睛不可置信地說:「啥!我是每天一定都要喝咖啡。」一段骨髓移殖的因緣,讓雙方開始有了一個共同的嗜好。

注入骨髓後 他幫忙圓了夢

穿著捐髓者背心,一頭清湯掛麵、五官輪廓深邃的陳韞琇,喜愛咖啡到想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咖啡店,沒想到這樣的願卻因為將骨髓注入到劉嘉元的身上後,由這一位年輕人幫她圓了夢。

在10月14日高雄靜思堂舉行的慈濟骨髓二十四周年慶及相見歡的舞臺上,受髓與捐髓雙方分享感言時,其實是沒人知道這個祕密的;在下了臺後,彼此面對面近距離地暢所欲言後,那種彼此間似疏還親的情感瞬間融化一起,湧上心頭。

「啊!怎麼長這麼大了!」陳韞琇驚訝地表示。捐髓前,陳韞琇經常無由地夢到一個小男孩;果真,一見面確實是個男孩子,只是超乎陳韞琇的想像,他變大了,變成了一個大男孩——劉嘉元。

四次的化療 首次骨髓移植

未發現罹病前,劉嘉元有時候走路時會突然流鼻血,而爬樓梯只爬一層樓的階梯而已,就很像剛跑完一百公尺那種急喘的感覺,而決定到醫院做檢查。當他讀研究所時,果然檢查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這是一種血癌細胞會急速成長,影響正常造血功能的疾病。

在發病後,劉嘉元因為狀況很危急,一口氣做了四次的化療。化療期間除了得忍受副作用的折磨外,最煎熬的是不捨父母親與他同樣地擔心與難受。劉嘉元表示:「剛好我那時候生病,奶奶也患胰臟癌,同時在同一間醫院治療,爸媽兩頭都要照顧。」

當時,劉嘉元好不容易熬過化療之後,想要做骨髓捐贈的配對,可是他唯一的妹妹竟然配對不成,只好尋求慈濟骨髓資料庫。雖然幸運地得到了移植,卻也產生了一連串的排斥,包括皮膚、肝臟的排斥,也發生心包膜積水,種種病痛的考驗,但勇敢的劉嘉元都一一克服了過來。

第二次移植 終於挽回生命

就在劉嘉元恢復健康,正常上班後,卻因為骨髓移植時服用過多類固醇,導致他髖關節塌陷,不得不置換人工髖關節,就在他認為真的要否極泰來的時刻,血癌又再度復發了,而且跟上次的血癌是不同的類型。

當時在被送進急診室後,劉嘉元聽到醫師證實復發的消息後,雖然失望落寞,但他很快地就振作了起來,相信自己可以熬過來的。只是想到又要苦了家人,尤其是媽媽,讓他一直很感內疚。


「我帶著他到急診室的時候,我真的很怕失去。」媽媽回憶起來,仍不禁哽咽起來。就在劉嘉元再度尋求配對後,終於成功地挽救了他的健康,媽媽感動到無法言喻,由衷地向捐贈者道謝,感恩她讓孩子能夠重生。

「一個孩子養這麼大,所有的希望都在他身上,可是這病一來希望似乎就要破滅。」「相見歡」時,媽媽激動地述說著。話鋒一轉,她很感謝捐髓者給她一個新的家庭,也希望慈濟這樣的活動一直一直持續下去,讓更多人能受惠。

劉嘉元面對著她的救命恩人陳韞琇,露出靦腆的笑意,說著:「我開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館叫『重生咖啡館』,感謝您讓我有重生的希望,我會把這一分大愛繼續地傳遞下去。」一間雅致的咖啡館,取名為「重生」,是全家人的心境寫照。【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葉灑瀛 高雄報導 2017/10/14)

醫王對癥 法髓淨命

$
0
0

【證嚴上人10月18日志工早會開示】
「放眼天下,所接觸到的,都是在報導著天下事、災難多,每一次看到整片天空灰茫茫,這樣的灰茫茫都有原因,不是沙塵暴,便是空汙,空氣汙染,更嚴重的,那就是火燒。」



每天從新聞報導中,看到全球災難遍起,尤其是近來大火事件在美國、葡萄牙等國家不斷竄起,在在令人擔心。證嚴上人在10月18日的志工早會中,引領大眾思考災難不斷的原因,其源頭還是來自於人心不調。

「人所造作出來的,雖然每一個人微小,大家的動作雖然是很微弱,可是那麼微小、那麼微弱,會合起來就是很多。細細地思考,人啊,真正的要覺悟、要醒悟,天天這麼說,我們也是天天這樣聽,已經聽慣了,好像這是沒什麼,可是一旦這境界在身邊(發生),真的是苦不堪。這就是凡夫的無明,凡夫的愚癡,我們不覺醒,一直要到了災難在身邊,或者是自己碰到了,這個時候要求救都很遲,也受到了許多的苦,我們真的要好好地提高警覺。」

醫解病癥如世間 無明煩惱法水滌

上人在今日的晨語中開示,佛陀如大醫王,都能理解世間時勢的病癥,也知道要如何來對治。

「要如何來對治(世間)?唯有靈方妙法來對治。但是靈方妙法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接受到呢?接觸到能否接受到?接受到能否這樣的身體力行?人人心裡能無漏,無漏就是可以去除我執我見,而且心胸開闊,包容、忍辱而付出。忍辱負重的人又有多少人?實在是很擔心,難怪佛陀在〈法師品〉等於是菩薩招生,佛陀一直在勉勵人人要弘經、要傳法,法不傳,真正的未來人間真的是很告急。」

面對五濁惡世的環境,上人提醒眾人更需要打開心胸,接受法水的滋潤,就如《法華經.藥草喻品》中所闡釋,法譬如水,能解心靈的乾枯。

「四大不調,總是打從人心不調開始,這都是好好地靜下來,靜寂清澄,好好地靜下來正思惟之,好好地想一想,不能不負起責任。我們累生累世已經這樣的造業,煩惱無明一直累積過來,現在我們面對的,也是應這樣的業力來這一個時候眾生的共業,面對著這麼多這麼多時勢的狂病,我們真的感慨很多,要如何用妙法來讓這樣時代的人,正方向的彼此互動,如何關懷天下,虔誠的地待身體力行,讓人人能人心調和,社會平安無災難。」

移植贈捐相見歡 為受者想戒惡習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至今已屆二十四年,10月14日在慈濟高雄靜思堂舉辦相見歡,十一對完成移植且獲得重生的受贈者如願見到捐贈者,親口向救命恩人表達心中無限的感恩。

「要建立這樣骨髓的資料庫,是經歷了多少、多少的艱鉅困難,也都要很堅持,這樣的困難到現在,疑音還在,二十多年了。我們一次一次做該做的事,還是一直在做,我們看到臺上這樣的相見歡,一個個的個案,看到延續生命,看到了用生命,真正地用生命去救一個生命,這一個生命他可以有多少的效果發生。」

此次相見歡的其中一位捐贈者吳威成先生,原是一位菸、酒、檳榔不離身的社會人士,平時工作勞累,下班之後就用菸、酒、檳榔來消除身心的疲累。然而,在抽血建檔之後,為了隨時可能的配對成功,決心戒除一切不好的習慣。

「過去,不管太太怎麼說,或者是親友怎麼勸,他還是我行我素,『你要我改,你是要我的命。』但是自己既發心(抽血建檔),他就很自動,『我繼續喝酒,將來我的髓會不會都是酒精?害一個人跟我一樣愛渴酒。』他明明知抽菸、喝酒都是不好的習慣,他就是戒不起來。一旦發起好心來,他自己都想,我應該要趕快戒,萬一被配對到,要有一個很乾淨的髓救人,這一念心果然讓他戒菸、戒酒、戒檳榔。」

老師受助續育才 脾氣改變不思議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目前建檔資料四十一萬七千多筆,移植配對的關鍵在第6號染色體,配對成功的機率非常低,吳威成先生卻可以配對成功。原本一直擔心自己所捐贈的骨髓,不知道是否有順利讓受贈者重生,在相見歡活動中見到受贈者李景田覺應健康地來到現場,他的擔心也終於放下。

「他們見面就說,他的(骨髓幹細胞)好用嗎?就是用在一位好老師(李景田),作育英才的好老師,這位老師過去脾氣不好……有人就會問他(李景田)說,『以前這個老師是很壞的,脾氣很不好,現在怎麼會變成這樣?』就是骨髓移植以後,他的脾氣完全改了,現在這麼健康。」

一位捐贈者,救了兩個家庭──李景田老師接受骨髓獲得重生,他的家庭免於破碎,更有機會繼續作育英才,教育出許多臺灣未來的棟樑;而捐贈者吳威成先生因此戒菸、酒、檳榔,每個月省下開銷近兩萬元,家庭也因此更為和樂幸福。

「實在是很不可思議,救人的這個家庭幸福了,光是一個月就可以省一萬多元,一萬多的酒、菸、檳榔的錢,一年,你想就會省下多少。他的太太說,家庭每天省這麼多錢,三年後就變一臺車。尤其是家庭幸福了,是真有福,先生脾氣也改了,家庭也有福了。」

搶救生命愛接力 志工無悔做後盾

因為上人的一念堅持,成立了慈濟骨髓捐贈中心,這是臺灣目前唯一的造血幹細胞資料庫,二十幾年來,送髓到三十一個國家地區,超過五千人接受造血幹細胞捐贈。

這一場生命與生命的串接,除了龐大的建檔資料庫之外,背後還有一群默默付出的骨髓捐贈關懷小組,他們作為慈濟骨髓資幹細胞中心的後盾,除了勸髓,也一路陪伴捐贈者完成捐髓。

「現在臺灣這個資料庫也是唯一,同時應該也是配對率最高,因為我們後面有一大群,有千多位的勸髓的菩薩,不斷追蹤。雖然抽血以後配對到了,也許年久月深,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人都已經搬遷了,找不到,慈濟人神通廣大,都會把他找到。而且找到,有的父母反對,有的家裡的人反對,想盡辦法要說服,要感動到(他們同意捐贈),有的時候一個個案要勸髓,有的時候要整年不斷地陪伴,慈濟人自掏腰包來來回回,還要(配合)醫療團隊,還要扛起檢驗等等的追蹤。」

非大醫王緊跟隨 圍繞佛法真實道

每一個動人故事的背後,還有人文真善美志工隨著骨捐關懷小組,鍥而不捨地陪伴與紀錄,讓一個個堅持救人的過程與愛心的美善,得以與大家分享與流傳。

「要感恩真善美(志工),願意出來的很渺茫,可是都很耐心著勸髓的菩薩,鍥而不捨,從沒有希望勸到感動,勸到他行動出來,整個很完整的這樣追,這樣的勸,這樣的陪,這實在是很令人感動的事真多。這都是真正很誠懇的心,我們在這個時代,有這樣的醫療科技的發達,我們慈濟雖然不是人人都是大醫王,可是人人都是在大醫王的周圍裡,繞著佛法的精神理念不離開。」

這群捐髓救人的大菩薩,許多人也加入志工的行列,參與見習培訓,特別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加入骨髓捐贈關懷小組,邀集更多的愛心人捐贈造血幹細胞,讓許多家庭的希望得以綻放。

「啟發他們的慧命,讓他們投入菩薩道,被救者現在在救人,愛的循環我們一定要相信。佛陀說:『頭目髓腦悉施人。』就是因為這個觀念,讓我堅持下去,我們現在有這樣的科技,不管捐器官,不管捐骨髓,就是一直相信佛陀的教法,這都是慈濟人推動在付出,看到高雄這一場(骨髓相見)真的是好感動。」

超乎血緣 您就是我的弟弟
命懸一線的低谷 換血攀過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