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和食素食 創意料理零廚餘

$
0
0
日本和食在世界各國家受到歡迎,其蘊含的養生與健康概念受到肯定與推崇,日本慈濟分會的素食聯誼會也積極結合和食料理,除了使用日本代表性的食材,也不忘透過食譜宣傳慈濟環保食品。

繼2016年末耶誕素食聯誼活動,2017年7月29日日本慈濟分會接力策劃素食聯誼會,採用聯誼的輕鬆方式,鼓勵各界大廚和料理好手一同上場,激發創意研發素食配方,推廣素食文化與環保概念。

善用當地蔬果 挑戰和食素料理零廚餘

當天參賽者名單眾多,活動現場亦有一百多名來賓與會,此次活動特色在於創造「零廚餘」,除了藉此活動嘗試發展出日本地區的素食特色,善加利用日本當地特有的食材,拉近素食與和食的距離。料理完成後,評審也將審視料理後剩下的廚餘,希望藉此宣導「零廚餘」的環保概念。

從各參賽組的成績單中,光是看到如「香米法船」、「善解包容」、「口出蓮花」、「廣結善緣」、「心包太虛」、「好事成雙」、「草根菩提」、「一生無量」、「青山無爭」、「佛佛道同」等菜名,彷彿就能看到充滿美感與設計感的菜色,讓人不禁食指大動。

採用日本當季新鮮蔬菜,和食料理也少不了納豆、味噌、梅子、蘿蔔泥、海苔等食材,由參賽者陳文絲、何佳珊、黃顯雄等人的努力結晶「心包太虛」,實為繽紛蔬菜捲,現搗現做的梅子醬充滿濃濃日式懷石的巧思。同樣取自日本蒲燒鰻魚概念,「廣結善緣」是張好、劉桂英、土方理惠等人的得意力作,使用臺灣豆包,層層講究細工慢活,做出類似蒲燒鰻魚的精緻口感,美味程度一樣讓人讚嘆。

另一道「好事成雙」則由參賽者呂瑩瑩、古谷珊伊提供,兩人出其不意地將山藥泥和納豆等素材包進餛飩皮內,再放進油鍋裡炸,吃之前沾蘿蔔泥,清爽的料理中兼顧日式與臺式創意。而參賽者哈廣瑩、河田瑞穗策劃的「香米法船」,利用色彩鮮豔的甜椒,呈現一艘艘法船的模樣,盛放已拌成糊狀的山藥薏仁粉,上方灑上乾果,並插上旗子,強調合心合力。

日本吃素不難 輕食料理有助改善身心

看著一盤盤擺盤精緻的料理,活動現場猶如喜宴般熱鬧,而各個成品都是參賽者的精心佳作。此次活動負責人蘇美菁表示在日本吃素的人並不多,縱使有人覺得自己不吃肉,但他們還是有吃海鮮,透過參賽者的巧思和巧手做出一道道別出心裁的素食,除了在活動當中宣導零廚餘的環保概念,並藉由影片指出溫暖化對地球的影響,喚起大家對環保與素食的重視。

蘇美菁說:「當我們做出那麼漂亮的素食菜餚,他們會很驚訝,想說這是真的素食嗎?他們會覺得很開心,覺得這樣他們也可以來吃素,這個就是我們要推動的主要目的,因為他們會覺得吃素並不難。」

因為友人的介紹,初次參加慈濟活動的民眾渡邊利克,今年五十三歲的渡邊利克表示,自己偶爾也會少肉多菜,藉此減輕身體負擔。他說慈濟的素食在配色方面讓他覺得很棒,但仍可以感覺出與葷食的不同。因為日本人平常料理的口味上常使用椎茸、昆布、鰹魚熬製的湯頭,渡邊利克建議如果要在日本推廣素食,不妨多採用昆布的湯頭,讓風味更加有深度。

比賽結束後,利用烹飪比賽中所剩的果皮等廚餘,現場亦有酵素製作的教學與酵素使用的心得分享。現場一位觀眾岩田真子女士除了盛讚菜食讓她肌膚變得更漂亮,使用酵素後更讓她的黑斑一點一點不見了,當她提到自己已經八十二歲,現場觀眾都投以不敢置信的眼光,她也呼應觀眾的掌聲,當主持人蘇美菁再次問她的年紀時,她則笑說自己現在是「二十八」歲!

透過這次的料理比賽,希望藉此強調健康蔬食,鼓勵人人多多食用在地百里內食材、落實減碳環保生活,並希望大家也能在活動結束後,上網連署「111世界蔬醒」的運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雅琴 日本報導 2017/07/29)

牽手向前 勘災不怕路艱辛

$
0
0
路有多難走?10月初南非下起暴雨,暴雨後的水道還未退,慈濟志工便急著勘災,大家不但越溪而過,甚至還得跨越溪谷斷層上的木板橋,雖然彼此因為害怕而顯得小心翼翼,但是志工們大家手牽手一起繼續向前走,懷抱使命必達的心,要將證嚴上人所教的大愛精神,真正力行在災難之後。

德本暴雨 急難關懷與發放

10月9日南非約堡豪登區狂風大雷雨夾帶冰雹,巨大的冰雹宛如網球班的大小,實在非常的驚人。而暴風雨威力的強大,也讓周遭大樹連根拔起,許多房屋的屋頂被吹走,或是磚牆倒塌一片混亂直接夷為平地。

受到嚴重影響的家庭,也已立刻接受政府的安置,而有些居民則在斷垣殘壁中找尋材料,打算就地重建中。當志工見到許多居民災後沒有東西吃,十分不捨,也當下決定在10月13日舉辦急難發放。

帶著三百件毛毯、三百包愛心米、一千二百捲衛生紙,十二位華人志工及六位本土志工來到南非約堡豪登區內準備急難發放的工作。發放地點位於社區內的Umnyezane小學,當志工們將慈濟布條掛上,借了兩張桌子做為講臺,便開始與居民分享慈濟。志工鄭愛堡表示,慈濟沒有宗教、政治等藩籬界線,只有愛。雖然慈濟志工多半都是佛教徒,但是大家別無所求,只希望居民們能心安,未來如果有機會也能一起做志工。

最後,在全體志工的團隊努力下,圓滿了一百多戶的急難發放。結束後,志工們又前往社區內一所受損嚴重的幼兒園(Norah’s Educare Centre)關懷,因為該幼兒園共收容四十位孤兒,同樣志工也為他們做發放,在大家的溫馨的歌聲中圓滿發放。

無懼向前 克難前行傳大愛

同樣在德本,10月10日的暴風雨,短短四個多小時雨勢,也帶來許多災情,隔天志工們也主動啟動勘查社區災後情形,並在14日招開風災急難救助臨時會,共識急難關懷的方向與目標,當天全體志工投入尌近的本土社區慰訪,針對當區已確認有災情發生的家庭逐戶家訪,並造冊急難發放名單。

從勘災到發放,本土團隊都得一步一腳印的前往散居四處的重災戶,親手將物資及關懷送到他們的家中,光是要圓滿一個社區的關懷發放,就得走上一整天,實在非常考驗著德本本土團隊們多年來社區耕耘的扎實度。

但因為有上人的教法,本土團隊同一目標、聯合啟動,迅速落實急難關懷。秉持災後越是沒有人關注的本土社區,越是需要慈濟人愛的陪伴,儘管志工們都得靠雙腳親自視察走訪,越是暗角的地方,要走的路越是一段比一段難行。

隱藏在彎曲起伏的山坡叢林中,這些都是真正窮苦的地方,志工們扛著愛心米與毛毯,不說辛苦,大家一念心只為將關懷送達。年紀比較長的本土阿嬤,雖然行走上非常辛苦,面對落差太大的陡坡,都得小心翼翼用腳,或是用拐杖試探好幾回最佳的著力點才敢往下跳。

志工們為了走穩腳步,有時得隨手抓著樹枝,有時得牽著大樹上的繩索借力使力盪下溪谷。好不容易穿越了樹林,找到山谷後方的天地,大家尋尋覓覓的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一戶又一戶破損殘缺的家庭。

志工們陪伴災民站在已經被暴風暴雨夷為平地的家,瞬間強降的大雨掏空道路地基,有的住家全毀了,有的則只剩兩面牆壁。急難關懷期間,志工們還遇上一戶人家,在歷經暴風雨過後,又接連發生火災,水火相逼的苦境,面對家中眾多人口,志工們感到不捨,一共贈與了他們四份愛心米與毛毯做為援助。

老少齊心 自度度人成菩提

看著屋旁大樹連根拔起壓在民宅屋頂,志工們在透天的屋內親手送上物資關懷,同時也見證到過慣貧苦日子的本土居民,處處有著不可思議的自我復原能力,可以自尋各種材料,無論是以塑膠布作為擋風遮雨的應急之道,又或是自製空心磚、石土泥巴修補完成破損的大洞,大家都在等待後續的自我重建。

反倒是見到慈濟志工不辭辛苦地前來關懷,許多居民們感動的表示,慈濟是第一個來關心大家的團體。因為一位位的本土志工們,如同一尊尊不捨苦難從地湧出的菩薩行者,秉持慈濟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志工們很感恩於能夠讓災民感受到這一分精神。

就連在受災嚴重的馬魯卡吉本土社區,雖然沒有年長的本土年長的志工做陪伴,但是一大群由本土青年組成的協力團隊,卻在災後發揮了很大的動員力,他們主動動員起來關懷社區,協助整理環境,之後又完成社區裡的家訪造冊。

其實這一群年輕的志工團隊,原本都是社區內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如今卻彼此互相接引成為慈濟的本土青年幹部,尤其在這次風災過後,立即發揮了動員的大力量,幫助自己的社區。

德本本土志工多年來們用心耕耘遍布各各貧困社區、部落的軟實力。在風災過後,把握住菩薩從地湧出的精神,動員社區志工地毯式的入苦關懷,相信未來更會長期性的陪伴接引,化苦難為自度度人的菩提。

(整理自:南非暴風雨簡報 南非報導 2017/10/25)

轉識內度 外化度眾

$
0
0
8月21日,美國慈濟人返回精舍報告會務及跨國賑災事項,以及志工到商店街逐戶拜訪,介紹慈濟,邀請響應「竹筒歲月」。證嚴上人肯定大家以使命感帶動、接引人,說法、傳法最好的方式,就是「說我所做、做我所說」。

有法度 才能入群度眾

慈濟志業已走入聯合國,在國際平臺與其他人道團體互動,上人也叮嚀,美國本土的志業需再加強,在人群中展現合和互協的形象,接引有心人一起投入,「要用心耕耘善因緣,否則空有理想,卻缺乏人力,也難以實踐。」

上人期許,人人將觀念建立得更為鞏固,「走入人群關心、輔導,要有足夠的智慧與方法,否則容易受眾生的煩惱無明影響。心中要有法,否則『無法度』。」

「非洲本土志工參加精進共修,不辭辛勞,長途跋涉,只是為了要去看『人間菩提』節目、聽其他人在讀書會上的分享;即使需要從中文、英文輾轉翻譯成方言,他們一再反覆解說、聆聽。因為心中有法,開口就有法可講,精神能量很充足。訓練紮實,方法對了,就『有法度』。」

承擔力 轉識內度外化

宗教處、文發處主管同仁報告會務。上人表示,早年慈濟人不多,應社會需求而做慈善濟貧;在尚未出現「長照」名詞以前,慈濟已在社區默默耕耘,陪伴獨居長者或協助臥病失能者的家庭,不只補助生活,也照顧心靈。社會變化迅速,慈濟承擔重任,關懷層面廣泛而深入。

上人期待,慈濟人不只在外做慈濟、說慈濟,回家也要向家人分享,真正做到「慈濟人的家庭,就是慈濟家庭」。「早期的慈濟人即是如此,先『內度』才能『外化』。」資深志工現在即使高齡,活力和熱忱依舊不減;上人叮嚀,要時常招呼、照顧,感恩這群長年累月付出心力的志工。

雲嘉慈濟人籌辦「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八月十九日在中正大學演出三場,約有八千人參與。

上人表示,雲嘉慈濟人平均年齡在五十歲以上,不少人務農或做工,仍勇敢地投入經藏演繹,記憶音律歌詞、練習手語和肢體動作;大林慈濟醫院團隊也不缺席,同仁們練習敲鐘鼓。正式演繹時,人人動作整齊而有力道,現場道氣莊嚴。

使命感 樂於承擔責任

而臺東慈濟人雖然人力有限,也結合減災希望工程學校師生以及地方人士,在八月十三日舉辦《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

上人說,只要有心,就能凝聚力量;許多資深慈濟人有豐富的經驗,對於活動細節考慮周詳、安排妥當,而且他們對慈濟的積極投入與使命精神,能感動後進,讓大家願意一起承擔。

「彼此照顧與支援,整體合和互協,讓高齡的法親做得歡喜、身心健康,也要持續帶動,讓年輕後進承擔責任。」

上人肯定同仁們的報告完整、切中要旨,海內外豐富的慈濟事,令人見聞感動:「佛法要行動化,而非理想化;期待人人將佛法落實於生活,以佛菩薩的慈悲喜捨精神,走入人間關懷眾生。」

上人教同仁們以感恩、尊重、愛對待志工,接到志工回報的訊息或問題,要快速、積極地回應;感受到同仁們的誠懇,志工也會更積極、盡心力投入。

【靜思小語】以慈悲喜捨精神走入人群,佛法要行動化,而非理想化。

上人開示於8月21至22日《農閏六月‧三十至農七月‧初一》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1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打火英雄罹難 慰家屬心安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新竹工業區某光電工廠10月27日發生火警,搶救過程中一位消防員不幸罹難,慈濟慈警會志工於當晚即啟動關懷罹難者家屬。

罹難者家屬聞訊後立即從南部趕往新竹,於晚間抵達殯儀館;慈濟慈警會志工接獲消防局通報後,亦於晚間前往殯儀館關懷罹難者家屬,並於10月28日晚間啟動助念。

新竹縣消防局孫福佑局長欲讓罹難者黃先生靈安,慈警會志工溫玉琴鼓勵孫局長帶動消防局員工陪伴家屬守靈期間,都能茹素;孫局長答應並感恩慈濟志工的陪伴。

慈濟基金會表示,祈願聲聲佛號能讓「亡者靈安」,盼望念念祝福讓「生者心安」。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2017/10/28)

新芽溜直排輪 奪特奧金牌

$
0
0
【基金會新聞稿】目前就讀環球科技大學的張怡玟,於10月29日在慈濟雲林聯絡處所舉辦的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上臺分享她獲得「學習領域獎」的喜悅,以及自身奮發向上,用直排輪滑向世界,滑向未來的求學歷程,獲得全場鼓掌與讚歎。


慈濟基金會舉辦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頒發獎學金給弱勢家庭的孩子,宣揚他們不畏困境,奮發向上的精神,並鼓勵他們在求學路上更勤奮不懈;2017年雲林區共有三百一十四位學生獲獎。

小小心靈受創 溜直排輪找到自信

為鼓勵弱勢家庭的子女重視品德、認真學習,慈濟基金會辦理「新芽獎學金」,激勵學子們從困境中展露生命的新芽。自9月23日起,在全省各縣市陸續舉辦二十九場頒獎典禮,共計九千三百餘位學子獲得獎項。

目前就讀環球科技大學的張怡玟,父親是一名視障歌手,靠著按摩及歌唱表演辛苦養家。張怡玟在出生二十三天時就因為腦膜炎,導致左前腦萎縮,嚴重影響其記憶與學習能力;讓她從小就遭受到同學的排擠,而父親是視障這件事,更讓她產生嚴重的自卑。


因此,在張怡玟小小的心靈就承受極大的壓力和創傷,甚至數度有自殘的行為。父親在心疼的同時,更希望能教會女兒勇敢與堅強。幸運的,於2015年張怡玟開始接觸直排輪,父親用心聘請了一位教練,專門予以訓練與指導。在學習的過程中,張怡玟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與成就感,從此開啟了她生命中的第一扇窗。

新芽成長茁壯 不畏逆境勇敢築夢

張怡玟高中時進入特教班就讀,當接觸到直排輪時,她的人生有了大翻轉。張文參與直排輪比賽,一路從全勝冠軍溜進特殊奥林匹克運動會(簡稱特奧)資格賽。2015年7月張怡玟代表臺灣在特奧的直排輪項目中,拿下競速100公尺雙人金牌以及300公尺個人銅牌。很多人會說她在短短五個月內,就站上世界頂尖的國際舞臺,直誇她很有天分,殊不知她在訓練的過程中,早已留下了滿身的傷痕。


張怡玟的父母在去年(2016年)曾遭遇嚴重的車禍意外,媽媽氣胸,肋骨斷了三根、脊椎及腰椎受到壓迫,父親因股骨頸斷裂,整個骨頭斷在腹腔中,醫師緊急手術將父母從鬼門關中搶回來,二人在醫院治療好長一段時間。張怡玟除了面對打擊,更努力地做弟弟的模範,在艱困環境中仍能克苦向上。此毅力與克難精神深深感動慈濟志工,因此獲得志工推崇為新芽典範,並提供獎學金予以鼓勵。

獎學金取名為「新芽」,是為了鼓勵這群在學子女,如初生的新芽般長成茁壯大樹,迎向美好的未來。慈濟「新芽獎學金」不僅衡量智育成績,更重視品德的表現,設有五項獎學金──「進步獎」、「學習領域獎」、「孝悌獎」、「特殊表現獎」和「全勤獎」。

教育是孩子未來的希望,淨化人心、導正社會的利器,同時是協助弱勢家庭脫離貧困的跳板。為了鼓勵逆境中求學的孩子,勇於突破家庭經濟窘境,不畏逆境、勇敢築夢。慈濟基金會舉辦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邀請家長與師生共同見證這群孩子的努力,得獎學生也分享獲得這份獎學金背後的溫馨故事。

(新聞稿:鄒忠宏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2017/10/29)

回家兌現弟子本分 培人才

$
0
0
「我回來了!」2017年8月1日自公立高中退休,李玲惠回到花蓮擔任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承擔起慈濟中學、小學及幼兒園的領航舵手。這次來參加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的「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也分享了她的慈濟因緣與教育理念。

直指人心 教育根本

1995年,李玲惠在慈濟臺北分會第一次參加「慈濟教師聯誼會」活動,之後的歷次活動,也看到很多感人的事,讓她對於教育有不同的啟發。

一次,證嚴上人在臺上,輕輕的講:「社會病了,教育很重要……」那一天,大約有一千位教育夥伴聽到後就開始流淚;而李校長心裡想著,教育要發揮影響力,就是要與宗教結合,才能改變一個人的生命、慧命,於是她加入教聯會,從培訓到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李玲惠三十六年的教育公職,擔任公立學校的校長十八年,深受學生愛戴,學生都叫她「校長姊姊」。她與學生打成一片,但更重視學生的全人教育,她帶領師生到安養院當志工,帶給年老孤獨長者安慰,讓學生實際體會服務社會和關懷長輩的重要性,影響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不管在外面有多大的成就,還是家中那盞燈最溫暖溫馨,2016年起,「我要回家!」的聲音不斷地迴盪在腦海中,也促成了李玲惠把握因緣,向前學校請辭而「回家」,因為她很清楚那盞燈裡有可以改變人的生命、改變慧命的燈芯。

回來後,她重新看看自己的家風是什麼?核心的精神是什麼?李玲惠表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不是口號,是要做出來的,慈濟的法脈、宗門,和別人不一樣;如果不了解這一點,慈濟的學校所辦出來的教育,跟其他的教育就沒差別了。

做利他事 培養人材

參與三天的法脈宗門研習營課程後,李校長分享她所認識的慈濟合心理念與精神:「時間、空間、人間。」時間上從1966年,上人創辦功德會;空間上,四位慈濟教育志業體的校長,不管是臺南的、不管是大學,都有一個共識:「共同的語言就是愛,就是慈悲喜捨,人間的共行。」

李校長更清楚了整個慈濟法脈的精神,要做的事是利益眾生的事情,對世間上做拔苦予樂的志業,要祥和社會淨化人心,就要培育不一樣的人才。

李玲惠說:「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不但是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種子,當老天給我們災難功課的時候,有這樣的能耐,也有堅定的道心去完成;要培養出國際級、世界級,具有人品典範又有人文素養的好人才。」她堅信在慈濟的這塊園地裡去做播種育才,會做的更歡喜,因為這樣的工作會讓生命更有價值。

透過這次的研習,李玲惠校長認為回來志業體,就是要兌現身為上人的弟子做該做的事,她覺得很高興、天天法喜充滿,而最大的心得就是:「回來對了,回家真好。」

(文:張美智 花蓮報導 2017/10/25)


無明蔽障 啟慈除垢

$
0
0
【證嚴上人10月30日志工早會開示】
日前,索馬利亞首都一間飯店遭受恐怖攻擊,造成逾五十人傷亡;印度則是動員了六十位醫護人員,經過三十六小時接力,才成功地將一對連體嬰相連的頭顱分開,但還無法確定能否活下去……

何以有如此迥異的生命態度?證嚴上人於10月30日志工早會開始,便強調在無常人世中顧好一念心的重要。

「天下濁氣重重,就是因為人的見解不一樣,多有衝突,造成了心理狀態,所以人間很難安穩,總是一念心而已。也看到了求生是那樣地不容易,但願這一對雙胞胎成功地活下去,而且會健康地活著,大家來為他們祝福。」

貧老集身行百里 個別拔苦做菩薩

南非德本部分地區因10月10日一場暴雨,造成多個社區路毀屋倒,慈濟本土志工立即啟動勘災,接續於16日至24日期間,走過五百多公里,完成七個社區的關懷及物資發放。上人以此為例,說明唯有真誠無私的愛,才能轉化無常瞬臨的傷害。

「南非貧富差距很大,當地的本土志工也是貧,但是他們心靈富有的愛,同樣要走到位去勘災,(評估)是否真的受災難?是否真的需要幫助?他們這一分很認真的付出,都很令人動容。而且很多窮人都住在交通很不方便的山區、溪邊,分布很散落,他們連這樣的道路,很偏僻的山區都不放過,那就是一念愛心。」

本土志工雖然沒有豐富的物質資源,但在慈濟志工的陪伴下,他們建立了信心,有愛無礙,所以能在災後迅速分組,發揮生命良能,當中有拄著拐杖的年邁志工,也有改過向善的社區滋事青年。

「他們到處去評估,然後發放,還要膚慰,跟我們臺灣的慈濟人是一模一樣,這就是人間菩薩。他們行動舉步維艱,還是堅持要去,我怎麼能不讚歎?怎麼能不被感動啊!在那樣的克勤、克儉、克難,就是要做到,我們在這樣的有福社會裡,舉手之勞,動一念心就可以做到的,但是我們能做到嗎?願意像他們這樣地去付出嗎?」

同樣是遭逢重大災變的墨西哥,災區居民也在慈濟人的影響下,自力救濟,投入賑災工作。

「在墨西哥我們人地生疏,他們當地的領導人物也出來了,她(本土志工種子崔妮)發心投入,把慈濟的精神(傳進)大街小巷,因為她本身是有團隊的領導者,她在那裏也開始把慈濟的精神,如何從克難中,零零點點的小錢,多少年來如何做,在國際間是如何救……慈濟感人故事,精神理念,她天天走在大街小巷用大聲公,在那裡宣導著。」

在地耕耘半世紀 揭除無明心堅定

慈濟種子順著不同的因緣,在國際間生根發芽,在臺灣的每年此時,則是年度培訓的圓緣時刻。臺中、彰化、南投、苗栗、桃園、宜蘭、花蓮、臺東等地共五百五十六位培訓委員、慈誠,10月27至29日齊聚花蓮進行尋根暨精神研習會。

「昨天有聽到中區的,接近八十歲的,這一回也有十幾位投入慈濟是很久了,都在環保裡,這一回他們也要受證。我們慈濟人就是一對一地陪伴著,讓這一群很資深投入慈濟在付出的,資格是很資深。因為接受見習、接受培訓,這個時候他們就是期待圓緣。感人的事情很多……」

每一位即將受證的慈濟志工,都會回到慈濟發祥地花蓮靜思精舍尋根。相對他們的認同,上人感慨在花蓮仍有許多鄉親因媒體不實的報導,而對慈濟存有誤解。

「慈濟在花蓮五十多年啊!其實花蓮的人對慈濟並不很熱衷,昨天有一位校長,吳(碧珠)校長對慈濟是很深地了解,她退休了就來報名見習、培訓,也快要完成了。她的(培訓)過程,還有人故意拿著過去一些負面新聞,妳看這樣、這樣……」

上人雖然感慨,但也欣慰志工未隨無明網影響心志,「聽了就心裡會感覺到說,五十幾年在這個地方,為花蓮是如何如何在付出,但是他們了解嗎?現在的媒體竟然是影響那一些對慈濟一無所知的人,這就是人生嗎?這就是慈濟的發祥地的花蓮嗎?不過,昨天校長說:『因為我道心堅固,因為我對慈濟很了解,我不為所動還是完成我的方向。』她說她投入慈濟越投入越能理解。」

五毒垢染如羈絆 智昏難見真實道

值此資訊爆炸,真偽混雜的時代,上人點出唯有薰習佛法,才能不隨波逐流,進而消除無明業障。

「無明、無知混在一起,不消除掉,心無法解脫,所以佛陀要講道理給大家聽,就是要你解脫這樣的莫須有,而且是虛而無明的網把你網住了。我們如何解脫?這都是我們一直在說轉識成智,不要被這樣的聰明意識把你困住,我們應該要解脫無明煩惱,天天都活在智慧中,這才是我們要求法的目標。」

不只接受佛法,上人更期待人人都能見賢思齊,投入人間菩薩道,「看看天下災難偏多啦,我們能不警覺嗎?看到了那麼多的付出無所求,再辛苦都是要克服,這樣人間菩薩我們能不起恭敬心嗎?對這樣的人你不起恭敬心,那我們是怎麼樣的人啊!總是我們要讚歎,要向著他們到一個感恩,同時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交握的手 讓祝福誠情傳愛

$
0
0
「我可不可以握著妳的手,說一段上帝的祝福,交換證嚴法師的祝福?」聖塔羅莎(Santa Rosa)山火災後第二十天,北加州慈濟志工持續關懷受災鄉親,於聯合賑災中心發放現值卡。當地一位傳教士保羅(化名)領取時,一起與志工念誦證嚴上人祝福信,彼此祝福,共同以宗教的力量撫平心中的傷痛。

志工發現值卡 帶來上人祝福

因為一場漫山遍野的林火延燒多日,聖塔羅莎市許多人一輩子的心血化成灰燼,在一夕之間一無所有,傷痛難癒。北加州慈濟志工10月28日於聯合賑災中心發放現值卡,持續陪伴災民走出心裡的陰霾。志工當天並受市政府之邀,參加聯合祈福會,祈禱這場災難早日過去。

為了在發放現值卡時深入了解災民的需要,志工在前置作業規劃時做足了準備。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明晉賑災經驗豐富,每次總是思考如何發揮志工賑災的良能,更有效的減少災民領取現值卡的等待時間。因此,在這次現值卡發放作業啟動後,立刻與緊急救難小組幹事陳俊欽,每天賑災後留宿聖塔羅莎慈濟會所,繼續在電腦前用心研究方案,直到深夜。

北加州分會志工最後決定,透過電腦系統確認災民的房屋受損狀況,並用電腦發出簡訊,通知災民領取現值卡的時間。這種方式果然有效地縮短了災民等待的時間,也減輕了志工評估時的壓力。

慈濟志工發放現值卡,不僅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同時傾聽災民的心聲,一起陪著他們走過人生中傷痛的時刻。志工呂珮中首次承擔這項任務,很擔心自己做得不好,因此請教同組的資深志工劉寶足。劉寶足說:「只要以虔誠的心,與災民一起念上人的祝福信,然後妳就知道怎麼做了!」

大愛不分宗教 攜手共度苦難

這時,一位穿著花襯衫的男子走進辦公室,在呂珮中對面坐了下來,拿出號碼牌領現值卡。看著這位叫做保羅的災民愁眉不展,呂珮中邀請他先一起念證嚴上人的祝福信,讀著讀著,這位大男人竟然流下了眼淚,呂珮中不禁也跟著哽咽起來……

念完後,保羅抬起頭來,淚眼望著牆上的慈濟法船標誌,好奇地問:「我是一位曾經在印度服務三十年的傳教士,但沒有見過這種佛教團體的標誌?請問這代表什麼意思?」呂珮中回答:「這是證嚴法師創辦慈濟世界的理念,希望帶著苦難的人一起到達幸福的彼岸!」

呂珮中繼續說,對於天災頻仍,證嚴上人告訴慈濟志工,救災不是僅僅用錢付出,最重要的是身體力行,用心陪伴受困的人,平安地走過這一段坎坷之路。「不是有錢才能夠做事情,只要有心就能夠行善助人。對苦難的人,我們要把握每一個機會關心、付出。」

保羅緩緩點一點頭,看著呂珮中說:「我可不可以握著妳的手,說一段上帝的祝福,交換證嚴法師的祝福?」呂珮中立刻伸出雙手,緊緊握著保羅的手。即使宗教信仰不同,此時空氣中依舊縈繞人與人之間彼此的關懷與祝福!

眾生共業未消 同心共生弭災

發放結束後,聖塔羅莎市政府於聖塔羅莎中學(Santa Rosa Junior College)舉行聯合祈福會,慈濟志工亦受邀共同為災民祈福。祈福會中,政府官員、救災人員分享了許多無名英雄的感人事蹟;其中有一位警局接線員,即使在大火逼近辦公室時,仍堅守岡位,他說:「我還沒有接完災民的電話!」人人共同一心,度過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厄,讓所有人報以熱烈的掌聲。

祈福會後,在會場外,一位老爺爺帶著四位小孩迎面走來,朝著慈濟志工用力地揮了揮手,熱情地打招呼。原來祖孫五人的家在大火中全部燒毀,稍早在市政府聯合賑災中心領取慈濟現值卡,很快就認出志工來。

孩子們開心地圍繞著慈濟志工,七嘴八舌囔囔著。聽到志工以中文交談,姊姊安娜(化名)一臉認真地請求志工:「請教我用中文說我愛你。」安娜身旁的弟弟、妹妹也試著發音,學了「謝謝」、「再見」等問候語。互相道別時,安娜指著志工名牌,生澀地用中文說:「慈濟,我愛你。謝謝,再見!」

聽來奇妙的中文腔調,是一種觸動心靈的美麗聲音。這一切,都因為慈濟志工伸出關懷的雙手,跨越宗教、種族的愛不停歇,讓善的循環不止息!【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謝宜瑾 美國報導 2017/10/28)

人醫義診 銀髮人生更快活

$
0
0

慈濟人醫會積極地走入社區舉辦義診,貼心照顧老人家的身心健康;老人家能夠耳聰目明,才能延緩失智失能對身體的傷害。無論在臺灣或在印尼等地,人醫會造福當地長者,不時地為他們的健康把關。


健檢服務 享受快樂的人生

人生七十才開始,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人生,臺灣慈濟人醫會結合慈濟志工,10月29日在板橋靜思堂免費幫社區長者做健康健查,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表示,白內障、眼壓高不高,還有耳朵方面的聽力,這些都是年長者比較容易常見的一些疾病。

在義診現場,人醫會與志工合作,提供長者健檢服務,包括失智檢測、體適能測量、眼科與聽力檢查。醫師表示,老人最怕下肢無力容易跌倒,還有失智症是不可逆的腦部病變,會加速長輩失能,千萬不能輕忽。

「偶爾一兩次會忘記正在煮開水,最後才想起來。」七十歲的林陳秀鑾,慢慢地回答健檢志工的問題,她發現自己常會忘記生活中的小事情。

在另外一個場景的一些老人家,正賣力地踏著腳步,醫師除了測驗他們的心肺功能,也觀察到長者的下肢肌力是否充足。接受健檢的長者陳玉好很開心,她表示:「幫助很多。」她自認,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更了解了。

感受到社區長者對身體健檢的需求,徐榮源副院長期許未來:「人醫會會結合醫院來幫忙,在全省各個靜思堂為社區長者的健康做測量及把關。」

拆下紗布 再見美麗新世界

同樣的,在印尼慈濟人醫會亦會定期為貧病長者舉辦義診,解決他們的病苦。10月25日人醫會來到北蘇門答臘省的民禮市,借用當地一家醫院的眼科設備,為近百位長者,解決白內障之苦。

候診區有很多長者正滿懷著期待,六十五歲的佳義納,他的雙眼完全看不到已好一陣子;收入微薄的他,盼了好久,終於等到慈濟的免費義診。佳義納一臉頹喪:「我的兩隻眼睛現在看不到,眼前只有一片白影;原本只有左眼看不見,後來連右眼也這樣了。」

慈濟志工在現場親切地招呼長者們,陪伴長者度過等待的時間。志工謝偉祿表示:「如果白內障患者,還能夠看到一點點的光亮,他們復原的機會其實是很大的,這個義診就是為了要幫助更多人。」

慈濟人醫會醫師義善細心地為長者動手術,他說:「白內障這個病很特別,它會隨著人的年齡變老,而衍生出來的疾病,它需要透過手術才能治療痊癒的。」

「真的感謝慈濟辦了這樣的義診,讓我可以接受全免的治療。」佳義納感受到醫師和志工親切的態度,表示由衷的謝意。在手術之後,佳義納和長者們再一同聆聽醫師的衛教,期待拆掉紗布的那一天,都能重新看到這個世界的美麗。

人醫會義診對長者做健康檢查,讓長輩了解預防失智與失能的重要性;抑或解決貧病長者的白內障之苦,讓銀髮族能過著快樂自在的人生。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黃采綺、徐英豪、加武達薩、南達、瑛德莉、嘉郎 臺北印尼綜合報導 2017/10/29)

享受芬芳 慢飛天使樂之旅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哇,是自強號!」遠行,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不是一件易事;對於遲緩兒家庭而言,更是不容易。趁著周末假期的好天氣,花蓮慈濟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陪伴五十多位慢飛天使與家人,一起搭火車到宜蘭縣香草菲菲芳香植物博物館一日遊!細心安排認識香草、唱跳式衛教、香草蝶谷巴特DIY等活動。在充滿親子互動的歡笑聲中,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家長透過與醫療團隊的直接交流,以及家長間的經驗分享中,也紓解平日照護上的生理及心理壓力。

難得外出踏青 兒復中心陪伴在側

「這是桂花、那是薄荷,都好香喔!」慢飛天使童言童語的向一起出遊的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以下簡稱兒復中心)老師、爸爸媽媽、弟弟妹妹,介紹剛認識的香草,小臉蛋滿是喜悅的心情。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梁忠詔主任表示,出遊,對有先天或是發展上有缺憾孩子的家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上外界「異樣的眼光」,容易造成孩子與家長心理與生理上的壓力。

日前,花蓮慈院兒復中心特別舉辦親子戶外活動,從交通、飲食、活動等行程都仔細安排,由兒復中心、社會服務室的同仁,以及慈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的學生總動員,依照孩子的個性,以及肢體、語言、行為障礙的不同表現,安排適合的工作人員,醫療團隊以「一對一」的模式貼身照顧每位慢飛天使,有專業團隊的陪伴,讓父母能在放鬆、安全無虞的環境中,盡情享受天倫之樂,也讓家長有喘息的機會。

「能夠好好地坐下來,吃一頓很開心的飯,真的好放鬆、好棒!」家長林媽媽由衷的感謝兒復中心舉辦這次的活動。今年剛上小一的林小弟是早產兒,從出生後的生活都離不開醫院,林媽媽陪著孩子跑過北部各家醫院的兒復中心,為了上一堂課,甚至要開車一小時。一年前全家人移居花蓮,一開始也很擔心醫療照護的問題,沒想到,在花蓮慈院兒復中心,每周都能排到更完整,包括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等課程,兒復中心的老師們,更是用專業技巧、滿滿的耐心與愛,陪伴林小弟成長。
 
「兒子從來沒有適應的那麼好!」林媽媽說,這是他們第一次遇到有兒復中心舉辦戶外郊遊活動。孩子跟兒復中心的老師們,一整天都玩在一起,已經很熟悉彼此的家長與醫療團隊也互相補位,共同關心、了解孩子的狀況,讓家長能真正感覺到和諧、舒服與放鬆。

退動四早治療 陪慢飛天使展翅飛

花蓮慈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成立於1996年,為全國第一家整合四種治療的兒童復健中心,提供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以及復健醫學診斷、社會工作等服務,以團隊合作方式,提供發展遲緩及身心障礙兒童完整的復健治療。持續推動早期療育的四「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整合(醫療、教育、社政),讓慢飛天使的就醫、就學、就業、就養都能有完善的照顧。

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梁忠詔主任表示,兒童早療的觀念,逐漸從醫院回歸到家庭。孩子到醫院治療是幾小時的時間,「家」才是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環境,如何讓復建治療融入孩子的生活,才是醫療團隊最重視的課題。透過一整天的出遊相處,家長能直接向專業醫療團隊詢問問題,醫療團隊也能觀察親子互動,提供最適切的照護方式,達到個別化、多樣性的療癒服務。

(新聞稿:魏瑋廷 花蓮慈濟醫院 2017/10/30)

悖道遇劫 唯法行道

$
0
0
【證嚴上人10月31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也是過得快,天天都要第一句話,第一句話都要跟大家說『時間過得快』。每一天,讓我感覺最大的是時間,因為時間不夠用,總是事真多;也覺得實在是需要時間,許許多多事情,能說得更清楚一點,能做得更好一點、更多一點、更廣一點……等等等等,但是偏偏總是越覺得(時間)不夠用,所以需要很多人,每一個地方都有菩薩,千手千眼,能聞聲救苦,即時現身,伸出雙手即時付出,這就是最好的方法。」

證嚴上人在 10月31日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感慨在四大不調的時空中,人間菩薩所行事多,仍趕不上災難帶來的傷痕與破壞,提醒眾人要理解佛陀說法,持續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

「佛陀在人間,他到了老年的時刻,一直很殷切的就是在菩薩招生,《法華經》就是在教菩薩法。的確,人世間苦難偏多,在五濁惡世的這時刻,佛陀所教導的,我們要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慈悲喜捨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可缺少的人之道。所以什麼叫做人道精神?人道精神就是要用慈悲喜捨。人與人之間這一條道路,要開得通,能走得平,開道鋪路都需要人要伸出雙手。」

眾生共業世間劫 大地毀傷生存憂

北加州大火綿延不絕,歷經幾乎三週的撲救,雖然火勢近幾完全控制,但星星之火仍不停竄燒。加州政府已於10月28日通令各界以「降半旗」型式,追悼在這場大火中不幸罹難的四十二人,另外,也有高達八千九百棟房屋被焚燬,人民財產損失相當嚴重。

「在這地球這一大片土地,不是我們看不到就沒有災難,看不到的災情還是在延伸著,它災情還是一直在延燒著。這佛經裡,眾生共業,有這個『劫』的火,時代、時間的劫火,眾生共業引起,難道是真的(如)佛經所說的?看到真的心裡都是很擔心,這整片大地、空氣,都有影響很大,不要以為與我們無關,我們都是地球人,大地受毀傷,為什麼會說與我們無關呢?還是有關,大家要戒慎虔誠。」

除了美國北加州森林大火,義大利野火、先前的葡萄牙森林大火,巴西的國家公園也傳出火警;上人也提起在歐洲的德國、波蘭、捷克等國遭受哈維爾風暴襲擊,四大不調的現況令人擔憂。

「總而言之,談起了這很多風、火、水,實在是很可怕,這種南半球裡,都有這樣氣候很不調和,說的都很多。」

一呼百應群帶動 以愛共伴展美善

災難偏多的時代,上人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嚀,要帶動出更多人間菩薩。墨西哥地震至今超過四十天,慈濟賑災團已經來到第四梯次,調動許多熟諳西班牙語的志工前往支援,為的就是讓更多當地災民了解慈濟,願意伸出手來,從災民轉變為志工。

「在當地,已經看見當地的菩薩因緣成熟,從不認識的人,而一個、兩個人,我們去幫他、說慈濟,再介紹慈濟而感動(他們);開始就一直一直,一步一步連接著,這開始愛共伴,大家來一起(當志工)。」

要成為志工,雖然不限國家、種族、身份、宗教信仰與身份,但要穿起志工背心,就要理解人間菩薩的精神理念。

「這一段時間,慈濟的菩薩從各地而來而投入,慈濟的精神一一的布達,而且一一的引導著他們歡喜接受,也都接受了這樣的訓練,然後情甘意願,穿著起了背心,災民變成了志工,心開意解。」

上人讚歎這一群心力純良的志工,如地方社群領袖崔妮女士一呼百應,讓慈濟在當地的勘災複查工作,有了更多熟悉當地生態的本土志工協助,得以更加順利開展。

「這一群人投入了,因緣不可思議,但願在墨西哥,這一波的救災過後,這個國家也可以知佛法,更是虔誠能了解佛法的道理,更普遍地布達人性之美,如何淨化人心,期待他們經過了這一場的災難,能恢復到他們的經濟復甦起來。只要心門打開,不要悶在心靈的噩夢。」

悖離正道受三災 惡性循環難彌補

佛法教育人們因緣果報的道理,當眾人悖離正道而眈於生活享受,大肆頗壞生態的苦果,就容易引發氣候災難。而佛經所記載的「大三災」風、火、水,以及「小三災」饑饉、瘟疫、刀兵戰亂等等現況,也讓上人著實憂心。

「小三災,還是在饑饉,像我們現在氣候不調和,五穀雜糧,有時候眼睜睜要割稻,整個損壞掉了;有的時候,我們人口增加,農村減少,那水泥鋪地,建築的高樓大廈一直起來,所以農地變成水泥地,太陽曬水泥,當然會很熱;加上人人享受,裡面的熱氣抽出去,造成了外面都熱,太陽又熱,真的是惡性循環。」

上人續道:「農地減少,做農的減少,人口越多,加上了垃圾問題,塑膠如果沒人管,這種環保假如都沒人管,不用多久,大地都是塑膠鋪大地,你怎麼種植?百年、千年不消,這一片土地如何用?已經農地減少了,已經做農的也減少了,這大地又塑膠化,你想,這饑饉的這七年時間——佛經記載,乾旱陸陸續續發生,會有七年(七月又七日)的時間,一直到全球都乾旱缺水,你就無法耕耘,這就是小三災。」

洞察心性轉劫災 依法入心能補救

上人在在提醒,佛經的真實道理並非危言聳聽,都是佛陀洞察了凡夫心性,直言是人心偏差所累積的眾生共業。

「總而言之,這都是在五濁惡世。『劫』就是說,長時間累積到現在,這人的心態一直一直累積到現在,人心不調和變成了四大不調。這樣的話好像我常說,不稀奇,但是碰到了,那就是苦不堪。真正的我們要調,不是不能改變。」

上人提起中國大陸湖南長沙,志工前往當地科大附小進行環保帶動,簡單易學的「十指環保口訣」,讓學校中的校長、老師、家長到學生們都能琅琅上口。

「你看在那裡,不管學生、校長、老師,都在學習『十隻手指頭』,人家是那樣認真學,各位,現在在我面前的這些人,請你們伸出十隻手指頭,」你們唸的出來嗎?所以,近的也不見得很認真,遙遠的人也不見得說法不夠,他們的法很充分,身心很充足,這都是有心。」

上人感慨:「各位菩薩,真的要多用心,時間是不斷地過去,很想要說的很多話都來不及,所以天天跟大家說來不及……」

窮與美 專業博士從心解災

$
0
0
「獅子山的人民生活困難,但他們友好並充滿感激之情,渴望自助、渴望習得任何技能或工具來謀生;孩童美麗而純樸。」謝公達表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孩子如此快樂,不可思議的,竟在一個最貧困的地方。


謝公達出生於臺灣,十四歲赴美求學,具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 Los Angeles)心理學博士學位。多年來他任職洛杉磯郡政府心理部緊急應變小組負責人,處理自殺危險評估、災變、人質談判等心理危急狀況。他隨美國總會賑災團隊前往獅子山共和國,援助2017年8月14日的洪災、山體崩落災情,從心理學專業,寫下第一手報導。

逃過災難 整條街唯一倖存

在希爾站安置中心熱食發放站提供過早餐後,我在營區隨意走走,遇見了弗蘭克(Franake), 一個二十一歲的獅子山共和國年輕人;他走路艱難,和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講話時,他站不穩,而且明顯地很痛苦。

我們幫助他慢慢地坐下,並透過翻譯人員溝通,得知他從頸部、喉嚨、胸部一直到腿部全身疼痛。土石流發生時,他被淹埋了十八小時,僅有臉部露出,有時候,泥水還會從他的臉上漫過。被救出後,他住院十天,但他想離開,於是被准許出院。

在這次災難中,弗蘭克失去了十一位家人,也是整條街上唯一的倖存者。他告訴我們,他不能吃固體食物,食物在胃裏消化時,讓他胸腔疼痛。我擔心他的身體狀況,陪著他慢慢走去營區的醫療診所。

腹式呼吸 創傷後放鬆身心

在營區內,有一組來自法國的志願醫師,傾聽了弗蘭克的症狀,也檢查了幾處他訴說疼痛的部位後,有些困惑。

法國醫師告訴我,他幾天前看了弗蘭克的X光片,沒有發現胸腔有骨折或是脫臼的情形;法國醫師輕輕碰觸弗蘭克的頸部,他反應激烈地喊痛,可是若是加些力氣按下去,他的反應卻還好,而且他可以自己舉起手臂。

幾天前,這位醫師也看到弗蘭克正在慢慢吃一碗飯,這和他說只能吃流質食物不同。從種種現象來看,弗蘭克身體的疼痛,可能是心理因素導致,於是問診結束後,我邀他到一個安靜的地方,透過翻譯和他講話。

我與弗蘭克的對談大致為以下順序進行:

一、我讓他述說土石流那天發生的事情;
二、當時他腦海裏所想的事;
三、當時他的感受;
四、最後我提供一些心理教育,讓他知道在遭遇重大災變後常發生的身心反應,比如難以入睡、不安、焦慮、易受驚嚇、極度疲倦、恐懼、難過等等,以及一些幫助放鬆或舒壓的方法。

我和他分享,有時身體的疼痛源自於心理,當他經歷了這麼重大的創傷經驗,似乎身體記憶住了那時的恐懼和痛苦;每當內心苦惱,焦慮的情緒或某些情境,會讓他又想起當時的痛苦經驗,身體也可能會再度感覺到疼痛。

我並告訴他X光片的結果,沒有骨折或脫臼;隨著心理慢慢恢復,疼痛的現象應該會慢慢好轉、消失。此外,和別人聊聊,例如與營區裏的輔導員談談他的經歷,也可能會有幫助。

弗蘭克很仔細地傾聽,好像也鬆了一口氣。我教他如何做腹式呼吸 (abdominal breathing),放鬆地覺察小腹隨著呼吸自然的起伏,建議他有空就練習,特別是在躺下來睡不著的時候,這可以幫助他放鬆身體,幫助思緒暫時擺脫過去或未來,而回到當下。

照顧自己 一小步走得更遠
 
就在我們一起走回弗蘭克的帳棚時,翻譯杜伯爾(Dubble)告訴我,弗蘭克在這個土石流中失去親人的痛苦經歷,他覺得腹式呼吸也會對弗蘭克有幫助。

我解釋,當我們做一些有助於身心放鬆的事,當我們照顧好身體,心靈狀況也會改善,能更清楚地思考當下可以做些什麼事情讓自己和別人的生活更好一些。

有時這小小的一步路,可以讓我們爬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當我們投入正向、利己利人的活動時,也可以幫助我們的心暫時從痛苦的記憶或焦慮中得到解脫。

杜伯爾非常能接受這個觀念。我們聊到在這個收容中心,弗蘭克可以做什麼正向的事,他說想教孩子們閱讀,如果能夠有教科書或筆記本,可以找到其他受過大學教育的年輕人,一起教導孩子們。

當天弗蘭克拜訪營區裏每個帳棚,收集孩童們的資料,包括年級、人數、所需要的教科書,並將這份詳列一百三十位學童名字與年級的名冊,交給慈濟美國總會慈發室主任曾慈慧。

曾慈慧立刻協同當地合作機構購買書、筆記本和筆,讓孩子們在等待學校重新開放的安置階段,也可以接受教育,藉由助人而自助,產生希望和正能量。

當天下午,弗蘭克也來找我,牽著我的手,一起在營區散步。他步伐穩健,所以我們從營區走到大街上;一邊走、我一邊與他分享一些「行禪」(walking meditation)的基本技巧。偶爾我們停下來感受樹幹的樸實與渾厚的質感,享受迎面輕拂的微風,腳底與大地接觸的感覺。我們手牽著手,弗蘭克笑得很開心。

唐博斯科 是黑暗中的明燈

行程中,我們訪問了唐博斯科收容中心,這令我非常感動。唐博斯科是個非營利慈善機構,由喬治神父(Father Jorge)負責,為四百多名受虐待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短期住所,並試著讓他們與可靠的親人團聚。

喬治神父告訴我,大多數在獅子山共和國發生的性侵事件都沒有報警,而全國每年一萬四千件十四歲以下女童遭到性傷害的報警案件,只有兩名警員負責調查,人力資源不足,也很少起訴肇事者。

為此,唐博斯科提供免費熱線服務,幫助受虐兒在第一時間採集醫療證據;唐博斯科也有自己的律師,起訴肇事者,因此成功地把許多犯案者關進監獄。

唐博斯科也拯救街頭賣淫的孩童。喬治神父說:「根據資料顯示,七成以上的街頭兒童因為伊波拉疫情而失去家人,其中更有超過兩成是伊波拉遺孤,雖然政府把他們交給親戚扶養,卻沒有提供援助支持,有些女童只能賣淫為自己和弟妹賺取學費。」

街童晚上在街上行走常會因為「遊蕩」罪嫌被警方逮捕,關在監獄兩年,獄裏也遭虐待。喬治神父和社工、志工每天帶著食物去探監,至少有兩百二十五個孩童,並試圖將他們保釋出去。

慷慨捐助 帶來溫暖和光明

唐博斯科的社工,每月也帶米糧去探訪住在窮困村莊的女孩,她們因為貧窮而賣淫;社工人員試著說服她們改變謀生方式,也會幫助她們溫飽,並且支持她們去上學或學習職業技能。

喬治神父也培訓曾經受過創傷和受虐的年輕人成為輔導員,以幫助那些有共同痛苦經歷的孩子們。喬治神父以感恩心告訴我們,曾經他們住所裏一粒米都不剩了,他正在向上帝祈禱,突然接到明愛會彼得神父的電話,告知慈濟的米運到獅子山了,問他是否有需要。

慈濟團隊聽到了,和喬治神父一起感動地笑了起來。在那個古老破舊的唐博斯科建築中,我看到在世界最黑暗和孤獨的角落,還有光、力量和愛,不畏辛勞與危險地幫助這些年輕的受害者,帶給他們平安和希望。

這次拜訪獅子山共和國的旅程令人難忘。那裏的人民生活困難,但他們友好並充滿感激之情;僅是一個善意的微笑,願意握握他們的手,他們就會興奮不已地緊握你的手或擁抱你。他們感恩我們帶去的米,即使小小年紀就會照顧弟妹,用環保碗盛飯,一口口地餵更小的孩子。

我非常感恩證嚴上人教導和激勵我們。在獅子山共和國與上人的視訊會議中,我看到上人對志工的殷殷垂詢,聆聽志工的分享,給予鼓舞的話語;聽到上人掛心獅子山共和國人民受到的災難,聲音中所流露出來的悲憫,讓我感動落淚。

很感謝來自世界各地慈濟人的慷慨捐助和支持,讓資源送達獅子山共和國,給予那些真正有需要、美麗和善良的居民;為黑暗角落帶來溫暖而有力的光明。

(文:謝公達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2期)

貧民日常 雨季只能問蒼天

$
0
0

滂沱大雨中,夾雜在人群裏的三位小朋友,淋著雨靜靜地等候,等候慈濟基金會為他們準備的,剛煮好、熱騰騰的午餐。歷經2014年伊波拉病毒來襲,今年(2017年)雨季爆發土石流,更為長年的飢寒雪上加霜。


「我不確定他們三人的關係,也許是兄弟姊妹,或是鄰居、同學。我的疑問,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雨中等待也不是什麼問題,重要的是能否輪候到食物。」來自臺灣的《慈濟月刊》記者蕭耀華,隨著慈濟基金會與美國慈濟總會攜手進行的勘災團隊進入獅子山,透過圖文,帶領讀者看見災區的現況。

年中雨季必成災 頓失家園須受助

慈濟基金會在這個名為柯芬(Culvert)、位於自由城克林敦海邊的貧民窟內,兵分三路發放午間熱食,卻遇到突如其來的大雨。發放點外是個露天的空間,沒有遮雨的地方,輪候中的民眾沒有雨具,也不願意離去,唯恐再來時食物已發放完畢,於是發放活動只好在雨中繼續進行。

說起雨,其實每年7、8月是獅子山共和國的雨季,這時候大雨來得急,去得也快,當地人在雨中作息、幹活,習以為常,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奇怪的是今年(2017)雨水特別多,8月更是破紀錄,連續大雨,清洗首都,把談不上有下水道系統設施的自由城淹沒。

更嚴重的是,離自由城十多公里的雷鎮,一處屬於丘陵地形的區域,因為連續三天大雨,於8月14日清晨爆發土石流。位在區域內的山體,表層如被剝了皮似的,土石順勢往下流,延綿六公里,如同舞臺落幕,瞬間把沿途約三百五十戶民居淹沒,也帶走五百多人的生命;逾八百人不知所蹤,生死不明。六千餘人頓時失去家園,需要臨時安置居所及生活所需。

命運無從做選擇 國際慈善予應急

災難發生後,國際慈善團體動起來,包括臺灣慈濟基金會、國際紅十字會、聯合國相關救援單位如兒童基金會、世界糧食計畫署,還有希利國際援助基金會、自由城明愛會、蘭頤基金會等都紛紛投入服務,提供臨時安置帳棚、盥洗設備、廁所、食物、飲用水等民生基本需求,給予受災民眾應急。

不曾設身處地的人也許會疑惑:為何明曉得山坡地基不穩,居住安全堪慮,仍然有民眾住在山體脆弱的山坡上?為什麼自由城逢雨必淹?

第一個是無解題,但不難理解。就如同民眾會以柯芬地區為安身立命的地方,而不是其他居住條件好一點的區域,實則是沒有選擇下的選擇啊!

第二個問題,是因為自由城基本上並沒有所謂下水道或排水設施,加上城區位於山與海之間,山上雨水流經市區出海,市區形同行水道,遇雨必淹,也就成了宿命。

水深火熱難生存 明日希望誰能給

柯芬是這次洪患的受災區域之一,受大水蹂躪的同時,區內一千多位居民中,有孕婦二十九位,生產後需要照顧嬰兒的產婦四十位,還有十二位行動不良者和兩位慢性病患。

大水把此區居民原本就生存不易的條件,推到水深火熱中,這也是慈濟人在此時此地出現的原因。

大雨終於停了,熱食發放活動也結束了,民眾得其所哉,滿足了今日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明天呢?明天會怎樣,好像還沒有肯定的答案;比較肯定的是,獅子山,慈濟人一定會再來。

(文:蕭耀華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2期)

悲憫獅子山 內戰.疫.土流

$
0
0
苦難始終以不同面貌,降臨獅子山共和國──二十六年前開打的內戰,造成五萬人喪生;2014年伊波拉病毒來襲,疫情蔓延年餘;今年(2017年)雨季爆發土石流,奪走至少一千人的生命,更為長年的飢寒雪上加霜。

慈濟基金會與美國慈濟總會攜手進行雨災援助工作,獅子山裔的史蒂芬・豐巴(Stephen T.Fomba)承擔發放任務,以親身見聞寫下此篇章,發表於《慈濟月刊》。

清晨五點 土石流崩落

全世界都知道我的國家獅子山,在承受殘酷內戰摧殘十多年,以及致命伊波拉病毒威脅長達十一個月之後,可說已經經歷了足夠的苦難;不意另一場災難以洪水及土石流的面貌,於2017年8月14日再次降臨。

過去每年雨季,幾乎都伴隨洪災,並對低窪地區、貧民區等區域的居民造成影響;正如2015年9月15日那場致命的水災,奪去不少人命。

今年發生在首都自由城(Freetown)的洪水及土石流規模,更是前所未見,造成一千三百人死亡或失蹤,同時摧毀了許多房屋,讓六千人流離失所。

當天的暴雨洪水重創全國各地,災情最嚴重的是西部地區,特別是自由城雷鎮(Regent)、克林敦(Cline Town)以及盧美利(Lumley)等區域。其中雷鎮受創最深,附近一座山丘半邊崩塌,大量土石流及洪水摧毀聚落並活埋了許多人。

雷鎮是個擁有自然景觀的優美山村,山景幽靜、氛圍靜謐,當我以慈濟志工身分,從海外返回祖國時,便選擇這裡作為我的定居之地。當地居民來自各個階層與不同族群,但相同的是,發自內心讚歎這片大地之母的美麗。這些年來,雷鎮人口大幅提升,或許就是受這片天然美景所吸引。

然而,當人類不再如大地母親愛護人類那般回饋,大地美麗的臉龐將滑落淚水,甚至帶來哀傷或死亡。

正如8月14日發生於雷鎮的這場土石流災難,導因於近年來人們砍伐森林、在脆弱區域建造房屋、阻斷水流以及其他傷害土地的開發行為,使山體崩落導致無數巨石往山腳處滾落,大量泥漿與洪水摧毀房屋,甚至將其掩埋。

這場悲劇發生時間是在清晨五點四十五分,土石流災區的居民都還在熟睡當中。災後救難人員尋獲五百具遺體,但仍有逾八百人不見蹤影。山丘崩毀的大片區域已成了集體墳場,慘遭活埋的數百位村民中,有許多婦女與小孩。

集體喪禮 為哀傷揭幕

這場洪災悲劇,再次為獅子山共和國人民帶來混亂、迷茫與淚水。災難過後,百廢待興,不僅是毀損的房屋以及消逝的生命,更包括破碎的心靈。

全國氣氛低落,孩童因為失去父母與兄弟姊妹而啼哭,母親因失去孩子而抽泣,夫妻因失去另一半而流淚;全國為眾多的死亡及失蹤者,籠罩在混亂與恐慌的不安情緒中。

人們的淚水即便在大雨之中也可清楚辨識。哀傷地談論著在睡夢中死亡的家庭、來不及逃出家門的人、倖存者目睹親人被洪水沖走、被巨石砸中或被泥漿掩埋,支離破碎的身軀被尋獲……

當救難人員、家屬和所有在土石流災區現場的人們,都能清楚聽見從崩塌區域地底下傳上來的求救聲……

當這個國家為死難者哀悼,並努力應付洪水及土石流帶來的挑戰時,也有無數志工加入政府的救難人員,協助挖掘拯救倖存的生命,並搜尋失蹤者。

尋獲的遺體,由喪葬小組統一安置在康納特政府醫院(Connaught hospital)的太平間,然而,遺體數量很快就超過容納空間,加上已經開始腐壞,於是政府決定進行集體葬禮。

這場葬禮由各個宗教團體主持儀式,並在罹難者入土時為他們誦念祝禱文。在場的多數人士,尤其是失去摯愛的人們,不禁失控落淚。

這個小而貧困的國家,在過去光是努力維護人民生活所需,就已快逼近其能力極限了,這一場洪災與土石流無異是雪上加霜,居民極度缺乏食物、乾淨的飲用水、醫療資源、衣物、鞋子與住所。

雖然一般人認為,照顧受災居民的生活是政府的責任,但獅子山共和國卻可說是個例外,因為政府擁有的資源極為有限,因此亟需民間團體、私人企業及個人的協助,才能為受災地區及村民輸送物資。

許多團體與人們迅速回應獅子山共和國政府的請求,其中最為熱絡的援助是來自非營利團體,對於流離失所的居民提供了最有效的援助;而佛教慈濟基金會,便是在第一時間回應並提供協助的人道救援團體之一。

糧食不足 中長期援助

就在發生洪水及土石流的當天早上,慈濟基金會在獅子山共和國的本土志工,與當地慈善工作夥伴── 自由城明愛會(Caritas Freetown Foundation)、希利國際救援基金會(Healey International Relief Foundation)及蘭頤基金會(Lanyi Foundation)一行人,就已經趕到雷鎮與盧美利災區,為救難人員及義工提供協助,並即時評估現場情況,提出報告以利後續援助。

翌日,志工們更深入探訪受災社區,像是在克林敦的柯芬(Culvert),洪災直接影響了上千居民。

為了避免糧食不足導致飢餓及營養不良, 慈濟志工與當地夥伴達成協議,決定合作為雷鎮、柯芬及希爾站(Hill Station)等地居民供應熱食。

慈濟提供臺灣運來的大米,希利基金會及明愛會則為蔬菜、調料提供資金。在盧美利與雷鎮多個庇護所,慈濟也與蘭頤基金會合作,為村民們提供米糧。

自由城希爾站的老學校(Old Skool),是當地兩間官方臨時安置所之一,一百三十餘戶失去家園的居民在此居住,直到可重返社區為止。慈濟基金會與合作夥伴們從8月29日開始,每天供應三百公斤白米,直到9月底前至少提供了逾一萬一千五百份食物。

截至9月中下旬統計,慈濟及合作夥伴的緊急供食,分別為柯芬三萬五百多份、雷鎮近六千份、盧美利一萬多份。

災後救援並不僅於食糧供給,來自海外的慈濟志工九月中下旬抵達,提供毛毯、飯碗、湯匙以及煮好的食物給三個不同的受災族群:老學校的安置所、柯芬社區及後來新成立的朱巴(Juba)安置所。

志工也前往土石流所在的糖麵包(Sugar Loaf)山區評估災害,並與居民慰訪互動。志工走訪雷鎮幾個非官方的災民收容中心並提供捐助,包括聖喬治基金會孤兒院(St. George's Foundation Orphanage)、格拉夫頓波蹓社區(Grafton Polio Community)、唐博斯科收容中心(Don Bosco Fambul)、希望之屋(House of Hope)孤兒院,以及Rogbere資優學校等。

此外,慈濟志工也探訪康納特政府醫院以及三四軍事醫院(34 Military Hospital),評估在這些醫院援捐病房以及提升醫療品質的可能性;志工亦與三四軍事醫院的首席醫師討論,未來醫療研究發展的合作機會。

重建希望 來自全世界

慈濟志工團隊此行參加了聖愛德華(St. Edward's)天主教堂的「世界和平」禮拜,這場禮拜由身兼明愛會執行長的彼得神父(Peter Konteh)主持布道,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也在現場傳達了證嚴上人溫暖人心及淨化心靈的開示,勉勵大家將負面能量轉化為正面力量,以應對降臨在獅子山這片土地上的災難。

如同過去一樣,獅子山共和國的人民,尤其是直接受到慈濟援助的村民,特別感恩這些志工們遠離臺灣、美國、法國及西班牙溫暖的家,來到現場為他們烹煮熱食並捐助物資。

許多村民認為,證嚴法師及慈濟志工的承諾、救助與關愛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無論是提供食物給飢餓的居民,對孩子們的陪伴、教導與心理輔導、居住環境的清理、慰撫心靈並重建希望,以及祈求大地祥和的祝願。

(文:史蒂芬‧豐巴 翻譯:百年翻譯社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2期)

壞劫毀有 用法不空

$
0
0
【證嚴上人11月1日志工早會開示】
「普天下真的需要大家用虔誠的心來祈禱,付出愛心來滋潤天下苦難人,苦難偏多,這看了都很不忍心,要虔誠祈禱,因為大自然生態很異常。」

媒體報導全球最大湖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有一百三十隻特有種海豹突然暴斃在湖面,政府當局正在調查是否為水汙染造成的。看到這則報導,證嚴上人在今日(11/1)的志工早會中,感慨水族靠水生活,需要乾淨的水,人類則是需要靠空氣生活,但在大乾坤裡生態異常,到處都是空氣污染,很需要人人愛心的付出。

貧亂交織在非洲 有餘濟乏八分飽

也看到非洲剛果人民共和國因為貧窮和戰亂頻傳,有三百二十萬人處於人民處於飢荒狀態,超過一百四十萬人無家可歸。聯合國已經發動勸募援助,但仍只能幫助到百分之一的人。同樣處於貧困情況的非洲獅子山共和國,則因有慈濟及其他慈善團體的幫助,部份貧苦民眾得以有穩定的糧食供應。

「獅子山,我們踏在那塊土地,天天都可以供應給他們熱食,而且也在為他們規劃將來的生活,職業訓練輔導,如何工作,這不是短期間可以完成,都要有規畫,要跟當地機構合作,這都是進行中還沒有斷的。」

當地有許多營養失調的孩子,他們的身材和年齡不成的,好幾個月的孩子好像剛出生的孩子一樣,讓人看了感到十分無奈。

「同樣是窮困的國家,類似這樣窮困的人實在是很多,我們在臺灣所生活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人們過去曾經推『八分飽』,八分飽對我們來說是健康的,這二分把它捨出來,對自己健康,對這樣飢餓的苦難人是大福音,更多人付出,不就是力量更大嗎?」

延伸閱讀:
悲憫獅子山 內戰、溫疫、土石流
自助的力量
柯芬貧民區日常

燎原火致無長物 心態開闊無罣礙


眾生共業,人間災難偏多,不只是貧窮戰亂的地方,即使富裕國家如美國,北加州也在10月間遭遇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森林大火,造成四十二人往生。居住在這次重災區聖塔羅莎的北加州慈濟志工魏潔漪投入協助救災,10月底返臺後,來到靜思精舍向上人報告火災的情形。

「她描述,很多區都是富貴人家;有的人這裡燒了,其實別的地方還有別墅,有其他的房屋,有錢的人損失了不少,但是對他的生活,倒是沒什麼太大的影響。」

北加州慈濟志工在火災之後展開發放,看見許多不同的心靈風光。

「也有那種本來就是窮困,他們的房屋是活動房屋,像貨櫃車一樣。現在被燒了,也都毀掉,他也同樣一無所有。但他的表現就很開朗。他說:『我本來就沒有什麼了,燒掉不算什麼,你若能幫助我,就是很感恩你幫我;如果沒幫助我也沒關係,因為我本來就也沒什麼。』說得也是喔!所以心無罣礙。」

上人引述晨語所提及,有形物質本就有生滅,唯有法是永恒的,世間看得到的東西總是有生滅相。

「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我們的時代總是在壞劫的時刻,是破壞的時代,這本來佛經裡面就是這麼說,我們的時代就是在成、住、壞,就是在壞的時刻,到了空就是災難一切都是同時發生,你要逃也逃不掉,你要如何讓這樣壞的時刻緩和、延長,讓我們的時間不要那麼地快速,唯有我們要戒慎虔誠,真正發揮愛的能量,擁有一切,一旦損失就苦難偏多了。」

信法行道隨因緣 就地助長善種子

普天下災難偏多,目前在美國、墨西哥、南非等許多國家都有慈濟人正在救災,一步一腳印,用愛舖著路,一步一步走過來幫助受災鄉親重建生活。

「墨西哥這群人(跨國援助的慈濟志工)愈來愈多,現在有五個國家的慈濟人在這土地上,一直在增加陸續在報到,但是再怎麼報到,支援人力還是不夠,因為災情太大。唯有一個辦法:就地安心,然後啟發愛心,讓他的愛心化為力量,讓災民都成為志工,這已經很成功地一步一腳印,一直步步踏實做。」

應用佛法的教育,相信人人有愛,就能引導災民轉化有形的受災之苦,成為付出愛能量的志工。

「這是無價的,不是用發放多少來評衡,無價的那就是法給他們,打開人人的心門,從憂鬱苦惱中走出來,讓人人有那一分(心念)--自己雖然是有災,還有比自己更苦,更需要有人幫助,我是一個能去幫助人的人。這種打開心門,開朗起來,充份振作的力量去幫助人。我們已經在當地帶出這一股亮麗的力量出來,很振奮人心。」

日日奔波顯真誠 宗教差異愛無別

慈濟人賑災無所求的付出,總是將長情大愛留存當地,也帶出不少愛的種子。在馬來西亞吉蘭丹的話望生地區,已有當地環保志工產生,這都是2014年年底,檳城慈濟人結合吉蘭丹當地慈濟人共同為東海岸水患賑災,發放、協助清掃當地災區所種下的愛的種子。

「那一波東海岸的災情,檳城負責去救災,他們每天維持差不多一整個星期,每天包飛機去打掃、勘災、帶動,傍晚還是包飛機回去,那是來回都是包機,每一次都有幾百人來。三年前我就說你們這是豪華救災團,他就說,『沒辦法,我們坐車四、五點鐘,來回就沒時間了,但是那裡需要我們去帶動。』我就問他們:『你們為何不就近住飯店。』他們說:『師父,飯店都淹水,沒有一個地方可以住。』」
 
志工搭機往返檳城和吉蘭丹,只為幫助當地打掃與帶動當地愛心,從學校打掃到清真寺的舉動,感動了當地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馬來人。

「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佛教,所以這樣無私愛的付出,接下來就是發放,在那裡總共十多天,也幫助他們無家可歸的人搭建(簡易屋),給真的很需要的人。這都是,慈濟人是怎麼做,曾經走過的路,現在回想記憶中的這一段。」

上人慈示,這些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歷史卻留存下來,曾經有這樣的菩薩付出這樣的愛心與虔誠,點滴累積愛的能量。

別人要糖我給瓜 節慶有愛

$
0
0
嗚──嗚──嗚──湯瑪士小火車開進了新店靜思堂與臺北慈濟醫院,到處和人分享歡樂、散播愛。「送您愛心南瓜,祝您健康又歡喜!」臺北大愛幼兒園的小朋友一陣高低不齊的童音清脆響亮,有的孩子穿上紙箱做成的湯瑪士小火車,也有孩子穿上火箭裝或公主裝,帶來自製的南瓜點心、鳳梨果凍和糖果,一起使盡力氣大喊練了好幾天的祝福語。

傳喜樂散播愛 萬聖節分享趣

臺北大愛幼兒園於10月31日舉辦萬聖節活動,老師與小朋友分別前往新店靜思堂、臺北慈濟醫院,分成三條動線遊行,藉由體驗多元的文化活動,認識生活環境中的人事物,培養孩子主動關懷與樂於分享的品格。

園長劉珊珊向慈濟志工、長者記憶保養班的長者說明,這幾天來,三個班級的老師與孩子一起討論萬聖節的活動內容,同時也和家長陪著孩子長大。

早在數天前,家長就從老師口中知道這個富有人文意義的教育活動,帶著孩子發揮創意,收集紙箱等回收物,製作道具和衣服,期待自己的寶貝時時為人帶來歡笑與快樂。

活動前一天,老師引導孩子動手作點心、包糖果、彩排歌曲,也是為了讓孩子了解:「萬聖節不是只有搗蛋、討糖果,比手語、唱歌或請人吃點心,更好地分享這分愛與喜悅。」

小明星送南瓜 爺爺奶奶開懷

在園長、老師的引領下,福田小小班的十六位小朋友穿著恐龍裝、湯瑪士小火車或南瓜裝,排成一列路隊,走入新店靜思堂的四樓教室。做福慧紅包的師姑們開心地迎上前來,拍手歡迎這群可愛逗趣的小朋友。

小朋友一一送上糖果,口中唱著老師別出心裁設計的兒諺:「萬聖節不搗蛋,學習分享散播愛……」師姑們聽了十分開心,連聲道感恩。離開前,老師也沒忘叮嚀孩子:「小手疊盤子(放掌)、合掌,跟師姑們說感恩師姑。」

童音回盪中,孩子們為爺爺、奶奶高唱兒諺、分享糖果。長者記憶保養班的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不住讚歎:「小朋友好可愛呀!」一路從教室、廚房到靜思堂一樓的諮詢臺,爺爺、奶奶與師姑師伯們開心地依偎著小朋友,爭相與這群小小明星拍一張合照,共同為這個西方的特殊節日帶來一股溫馨氛圍。

此時,信心班、知足班的老師與小朋友來到臺北慈院,從三樓院長室開始,一路來到財務室、人力資源室、公傳室與會議室散播歡樂、傳達愛。小朋友敬澍將南瓜點心送給擔任護理長的媽媽陳淑娟,開心地說:「媽媽,我愛妳。」只見母子倆緊緊相擁,傳達彼此心中的愛意。

前幾天,陳淑娟聽到臺北大愛幼兒園萬聖節的活動時,直覺萬聖節不就是:「不給糖,就搗蛋?」聽了孩子背誦的兒諺後,陳淑娟恍然大悟,孩子在慈濟幼兒園學到的是分享歡樂、分享愛!學習生活禮儀,孩子變得比較會表達感情,常對她說:「謝謝、感恩、我愛你。」

陳淑娟欣慰地說:「這就是無形的境教。」有好幾個下午,陳淑娟在家裡陪著孩子用回收的材料製作道具、服裝,一家人一起構思、動手完成作品,也讓孩子知道地球的任何一種資源都很珍貴。

與人分享快樂 勝過獨自擁有

遊行後,師生回到大愛幼兒園。一路陪同的師姑問孩子:「分享糖果,會不會捨不得?」信心班敬澍小朋友說:「今天是萬聖節,很高興。還有見到媽媽,送糖果給媽媽,跟媽媽說我愛你。」

一陣童言童語中,打扮成小精靈的高雨晴小朋友說:「今天見到師姑、 師伯、叔叔、阿姨、院長爸爸,分享南瓜、糖果,分享快樂、分享愛。」

最後,老師與孩子一起感恩師姑師伯的協助,也為萬聖節的特別活動畫下一個圓滿的句點。

臺北大愛幼兒園進行萬聖節分享活動,希望透過西方的節日,讓孩子體驗喜捨付出最快樂,同時也善用回收物製作道具、服裝,了解地球資源有限,培養惜福的觀念,從寓教於樂中感受到分享時,內心湧動的那股喜樂。【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胡淑惠 新北市報導 2017/10/31)

塵爆後站起 新芽綻放力量

$
0
0
抬腿、旋踢、空中連續踢擊。影片中的詹同學宛如飛鷂,矯捷的身手剛剛代表學校拿下跆拳道全臺大專賽事第三名,正準備繼續進軍國教隊更上層樓,卻在一聲巨響之後,夢想就此破滅……

「跆」起頭  玩到底不放棄

2017年慈濟基金會桃園地區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10月28日在桃園靜思堂舉行,共有一百二十七位獲獎。其中詹同學已是連續三年申請到新芽獎學金,也登臺分享2015年他遭遇八仙塵爆後的點滴心得。

回想八仙塵暴發生時,詹同學只看見大家都在大聲地叫、用力地推,渾然不知自己已經被火燒了,等他衝出人群,經風一吹,才感覺全身刺痛;他爬進小水池中等待救援,痛感越來越強烈,但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撐到醫院……可是等到醫院時,痛苦才是真正的開始。

詹同學猶記得自己腳才剛好,躺在床上休息之際,復健師開門一進來就說:「怎麼還躺在那邊,你們體育人那麼會偷懶!」他受不了復健師的激將法,開始把復健房當健身房般的積極復健,有勤練跆拳所打下身體素質做基礎,加上積極復健的心態,詹同學超進度地恢復健康重返學校,沒有因此中斷課業。

對於當時復健師的用心良苦,他體會到:「為一個人好,不一定要說好聽的話,也要說些激發人的話。自己也要鞭策自己去突破,不要求安逸,這對未來沒有幫助。」詹同學真誠感謝慈濟志工從以前、到塵爆期間,以及至今不斷的關懷與陪伴,「一個團體這麼有愛心,彼此不認識,卻默默幫助,蠻偉大的。」

儘管因為塵爆帶來的傷害,詹同學已經無法成為國手,但他仍會去跆拳道館幫忙。他說,人生就像一個遊戲,要玩到底,不放棄,因為哪一天會發生甚麼事也不知道,要把握能做就去做,不要懶散,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他也與現場一起領取新芽獎學金的同學們共勉:「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裡,好好做自己、鞭策自己,這樣人生才會活得比較有意義、有快樂。」

認真讀書 減輕媽媽壓力

個子不高,一臉秀氣的劉同學就讀中臺科技大學,假日都把時間花在打工。由於單親的媽媽要上夜班,還要照顧重度腦性麻痺的媽媽,小時候的劉同學有時候會很怕待在家裡,還好有慈濟志工來關懷,「師姑幫助我們很多,所以媽媽會減輕一些負擔,那時候我年紀還小,是沒有辦法去打工。」劉同學說道。

出生在困苦家庭,劉同學有的時候也會埋怨,為什麼我是在這樣的一個家庭出生,「國小四年級就要回去幫弟弟餵藥、餵牛奶,不能跟同學一起出去玩。媽媽有時候就跟我說,她很對不起我,對不起姊姊,給我們這樣子的一個家庭, 然後她都說妳們辛苦了,希望妳們可以多幫忙家裡一些。」

有媽媽的鼓勵,加上慈濟人持續愛的關懷,劉同學心裡感受到溫暖,不會覺得只有她一個人在承受壓力,「我覺得師姑了解我,我把我的心情傳遞給她們,她們會好好理解我、安慰我。」

陪伴關懷志工許秀琴說,白天下課後,兩姊妹輪流照顧弟弟,讓媽媽上夜班無後顧之憂,獲得新芽獎學金的鼓勵,實至名歸。

超越困境  讓自己更強大

獲得新芽特殊才藝獎的叢同學,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一年級,從小熱愛跳舞,是因為爸爸會給他看一些有關奧運的跳舞比賽,他就覺得很有興趣,之後爸爸把他送去學跳舞,就愈跳愈有興趣。

後來爸爸生病住院,也那一刻起就長期住院,媽媽就一個人撫養他還有哥哥。國中的時候考上舞蹈班很開心,因為跳舞的男生很少,有時會被同學欺負,回家常會偷哭,還好老師、師姑及媽媽會給他正面的力量。

「我的興趣是舞蹈,我想以這個當作職業,希望未來可以靠這個賺錢,不要讓媽媽那樣辛苦,因為媽媽也老了,病也多了。」領到新芽獎學金,帶給叢同學一種自信與肯定,對碰到挫折時,他說就是回家好好哭一場,明天換個心情,想快樂的事,度過每一天,「我覺得我不應該一些小事就被打擊而放棄,會想要更向上。」 

「新芽」設有五項獎學金─「全勤獎」、「學習領域獎」、「進步獎」、「孝悌獎」、「特殊表現獎」,同學們依大專高中、國中國小等組別,接力上臺領獎,接受祝福。

桃園市民政局主任秘書陳茹文蒞臨頒獎典禮,她肯定慈濟人的付出,表示慈濟這樣的宗教團體,可以讓大家心寬,讓大家接受非常多的正能量。最後她代表市長謝謝慈濟人一直默默的付出,讓大家一直在善的環境一起成長,把這些大愛的種子,繼續發揚光大。【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藍明姮、李美儒 桃園市報導 2017/10/28)

志工畫雲林繪本 加碼演出

$
0
0
「透早就出門,天色漸漸光,受苦無人問,走到田中央……」親切熟悉的歌聲,由遠漸漸靠近。雲林志工擔當演出《萵苣家族》繪本故事,飾演阿好嬸的志工蔡玉錦在臺上快快樂樂哼著〈農村曲〉,一大清晨趕著下田去採收萵苣,一心期待能賣到好價錢。


小萵苣質強韌 落腳「美樂村」

《萵苣家族》是慈濟志工吳正隆和太太李凰琴共同創作的兒童繪本,經由雲林縣政府編印出版,繪本中詳盡介紹雲林在地風光萵苣家族的緣起和發展。10月24日「媽媽心 大愛情」進階故事達人研習,在慈濟彰化分會舉辦。雲林區大愛媽媽以詼諧逗趣的戲劇,將《萵苣家族》——臺灣生菜村的故事,搬上舞臺。

頭上戴著花布斗笠,褲管捲到一半,阿好嬸笑著跟大家互動:「透早出門有三好,第一好、社會經驗豐富好;第二好、種田身體健康好;第三好、做慈濟更好。」聽到「做慈濟更好」,臺下掌聲四起。阿好嬸繼續問:「想聽《萵苣家族》的故事嗎?」「想!」觀眾即刻大聲呼應。

飾演上半身裝扮綠色小萵苣的志工陶韻合出場,「好久、好久以前,我的祖先是搭著飛機遠從歐洲來到臺灣......」整齣戲劇藉由阿好嬸與小萵苣輕鬆活潑的對談,敘述萵苣家族落腳臺灣「美樂村」的緣起,還發生了一連串溫馨感人的故事。

小萵苣只知道當初與同伴們坐著種苗娃娃車來到「美樂村」,但是它並不知道美樂村在哪裡?阿好嬸告訴它美樂村就是現在的麥寮鄉興華村。小窩苣本質強韌,適合沙質土,不怕風沙,來到美樂村之後,很順利地慢慢長大了,而且農村年年豐收。

為小萵苣加油 成臺灣生菜村

但天有不測風雲,1997年一個罕見的颱風12月「龍王」突然來襲,讓所有即將收成的萵苣都泡在水中,農民血本無歸,紛紛表示不願再種萵苣了。故事演到這裡,臺上的小萵苣瞬間痛苦地倒下去,阿好嬸的笑臉也變成了苦瓜臉,臺下觀眾跟著露出失望的表情。

幸好,小萵苣的主人並沒有放棄,決定成立「農業契作管理」蔬菜合作班,農民只要負責提供土地種植、灌溉及拔草,其他施肥、採收、防蟲都交給合作班;就等歲末年終的收成,因為有保證價格,不用冒任何風險,農民又紛紛投入種植萵苣的行列。「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加油!」現場全體大愛媽媽學員,共唱一首〈當你有了勇氣〉來為小萵苣加油!

「又是豐收時,阿爸真歡喜;又是豐收時,阿爸真歡喜......」由於主人的用心經營,萵苣家族勢力越來越龐大,麥寮鄉興華村也變成臺灣的生菜村,小家族變成生機盎然的大家族;舞臺上的阿好嬸和小萵苣,還有臺下的觀眾不約而同地手舞足蹈起來,一起唱出〈阿爸牽水牛〉將現場氣氛拉上最高潮。

萵苣家族在2013年還參加「雲林蔬果嘉年華會」,甚至聲名享譽世界各地,目前在各城市的的漢堡屋、生鮮超市及便利商店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萵苣家族的旺盛,如今為「美樂村」的農民帶來了安定和希望,也不再擔憂秋冬的種植,每當豐收時節,都可以看見農民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當今,地球暖化四大不調,與人類葷食大有關係。雲林大愛媽媽藉由《萵苣家族》這齣戲劇,推廣蔬食。在戲劇結束之前,由小萵苣邀請它的夥伴,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彩蔬果,出來與大家見面,一起勸導蔬食愛地球更有益健康,也呼籲大家一起來連署,響應111世界蔬醒日。【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許素貞 雲林報導 2017/10/24)

何處為家 撫心安止

$
0
0
【證嚴上人11月2日志工早會開示】
「可怕的人心不調,造成有地方莫名奇妙遭受災難,像美國曼哈頓的萬聖節,本來是大家歡歡喜喜,哪知道有一位年輕人,不知道為什麼把車開進人行道,造成了災情,也有不少人在這一場車禍中往生,而且受傷都有,這都是沒有預警之下,突然間而造成。」

美國紐約曼哈頓當地時間10月31日下午三點左右(臺灣時間11月1日凌晨三點),一輛白色卡車突然駛進人行道,沿路衝撞,造成八死十一傷的慘劇,被紐約市政府與警方定調為「自911以來,(當地)所遭遇最嚴重的恐怖攻擊事件。」

證嚴上人在11月2日的志工早會上,對這一起不幸事故表達了憂心與不捨,因為人心不調造成全球災難偏多,一念偏差,輕則造成人命傷亡,重則影響國家社會安全,讓人民生活在驚慌難安的態懼中,甚而流落他鄉而成為居無定所的難民。

「在阿富汗裡,常常都可以聽到,在當地生活真的很辛苦,由不得自己,(10/31)又發生了炸彈的爆炸,也有死啊!傷啊!這一次也是大規模的死傷嚴重(十三人往生、十三人受傷),這也都是人心的不調,讓這樣多災多難的國家,再受到了那樣的苦,苦不堪!這不就是生死不由自己。」

人類相殘苦何辜 心之所盼是安家

天地之大,何處是難民的歸處?一艘來自緬甸、載有四十二名洛興雅難民的漁船,10月31日行駛在孟加拉灣,在即將靠岸孟加拉南部海岸時,遭逢大浪而翻覆,一名十五歲的男孩當場遇難,有三人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往生,另有十九人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其他的人,就是活下來,也不知何處是他的方向?他的依止地方?苦不苦啊?是真苦啊!這就是人間,我們的平安應該要心存感恩,感恩心能發揮了愛的能量,虔誠的祈求,但願天下平安無災難。每一次看到這樣的畫面,實在是很不忍心。」

除了因為族群衝突而流離的國際難民,兩個月前的美國哈維風災也讓許多民眾無家可歸。

「慈濟人在那裡的關懷沒有停歇過。有休士頓的災民撤離到了達拉斯,這個距離是五百多公里……現在在休士頓差不多開始慢慢穩定下來。到了達拉斯的這一批人,很多都是很苦、很苦的苦難人,本來生活就不好過,也許都是居無定處的非法居留,他們這一回被撤離地那麼遙遠,他們也不想回去(休士頓)。」

殘破家園難回頭 點滴愛心予新生

哈維風災發生後,慈濟志工面對這一群撤離到達拉斯、原就居無定處的苦難人,不論他們未來的去向如何,志工們總是先安定他們當下的生活,發放現值卡與毛毯,在他們最需要關懷的時刻,給他們及時的膚慰與援助。

「像這樣的大男人,兩個婆婆媽媽合起來也沒有這個大男人的體格,可是這位苦難人哭了,感恩啊!這就是給他的生活,發給他的是現值卡與毛毯,這是他最需要的,現值卡要去買的是他所需要的物資;毛毯是一定要的,禦寒的,所以他很感動。這不只是一個人,他都有家,所以必須給他安家的生活。」

安定身心之餘,還要啟發他們的愛心,志工們與鄉親分享竹筒歲月、點滴累積付出的精神,期待人人都可以成為手心向下的愛心人。「他們也欣然接受,對竹筒很有興趣,也都要竹筒,期待他點點滴滴也有機會可以幫助人。」

上人感嘆:「實在很無奈的苦,得到有人關心,而且是真誠地、虔誠地愛的對待,所以他們的感動、感恩。感恩人間菩薩在那一塊土地,願意發揮他們(愛的能量),造福人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都是一直去做關懷,付出無所求,還要撫慰他們的身心,關心他們的生活,在那裡已經兩個月過去了,很令人敬佩,很感恩,這都是名符其實的菩薩。」

天蓋之下同根生 見苦知福生力量

與美國南部相鄰的墨西哥,則是在9月19日發生芮氏規模7.1強震;震後一個多月,許多災區仍如廢墟一般,重建之路遙遙無期……

「我們要勘災,去探勘,已經一個多月了。這個地方很特殊,還沒有付出就先培訓,讓當地受災者先了解人間的愛是真誠,也把他們帶出來,就是『取在當地,如何用在當地』。所以不少都是已經受災的災民,他們跟慈濟接觸了,陪著慈濟人去探勘,發現自己不是最苦難的,是可以去幫助人的人,有的人比他更苦。因為這樣,所以很誠的愛,一個個的浮出來。」

慈濟志工的愛心能量,在全球各地頻頻展現。慈濟泰國分會接受聯合國難民署委託,從2015年開始,每個月第四個星期日在曼谷舉辦難民義診,今年(2017年)已經邁入第三年。

「光是在泰國的(難民)義診,二十七種的語言(翻譯),可見多少國家的苦難,無法生存,他們不得不冒著危險逃難出來。所以,知道我們真的很有福,泰國那一群菩薩也是把握機會,在人群中付出愛的能量,真是也很感恩。這是長期的,已經三年維持下去,每個月定期的在泰國分會裡(難民義診)。」

明珠蒙塵懺前非 引領歧途歸正道

一念正向的力量,可以提振社會溫馨的力量;一念心態偏差,卻可能造成終生遺撼。慈濟志工陳岳良的繼父是幫派老大,他過去受到環境的影響,曾加入幫派、染上毒癮,多次進出監獄。

「年輕人因為吸毒,讓整個家庭破碎,母親沒辦法……總是這個時候孩子才醒過來,才知道要如何改變自己,到勒戒所去。也是有因緣看到了佛經,看到了(慈濟)月刊,然後慈濟人這樣一重重的因緣接近他,他終於要戒,實在是要受了很多、很多的苦,要耐得住、那樣的熬過來,要戒毒,真的是要熬得過來。」

因為一本《慈濟月刊》,開啟了陳岳良重生的契機,成功戒毒後返回社會,不僅結婚組織家庭,投入慈濟志工的助人行列,同時成立一家公司,他發願要讓跟他同樣犯過錯的更生人,都能有再一次重生的機會。

「(2017年6月梅雨成災)臺北的大淹水,他也帶著他這一群曾經走錯路的員工(投入清掃付出)。現在就把他們集合起來,給他一個公司,讓人人都有生活的機會,安定他們的心,照顧他們不要再犯錯,這種的身心把他顧好、守好,這一個公司就為了這一群人而成立的。」

走入苦難境地,為受苦受難人付出,從付出中清淨自心;即使曾經受到染汙,只要撥開表面的塵垢,也是一顆明亮的寶珠。

「佛陀對我們說,我們要有信心,人人都是有佛的本性,人人存在,所以我們真正地要回歸如來本性,沒有困難,只要下定決定,天下因為我們的生活改變,心態改變,很自然的大環境就會調和。」

生活慢慢來 老有什麼可怕

$
0
0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推動「減法照顧」,鼓勵長輩嘗試自己用餐、散步串門子,慢慢來,享受生活自理的樂趣;但復健不能等,動動手、動動腦,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減法照顧模式

「手舉起來,甩一甩……」復健師朝氣蓬勃地示範動作,老人家雖然動得慢,但還是努力跟上拍子;因為復健師不斷鼓勵大家,多動動,身體好,才能「呷百二!」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每週舉辦一次「腦中風戰鬥營」,讓入住護理之家的長者,透過不同方式的復健課程延緩退化。

護理之家的住民有三分之一是屬於急性後期、健康尚未恢復到能夠返家的病患,此時護理之家扮演「中繼站」角色,照護策略是恢復身體功能,讓他們早日回家與家人團聚。還有大部分住民是因為老化而失能的長輩,家人無法照顧,藉由護理之家專業團隊合作,維持生活品質。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負責人莊淑婷提到,慈濟護理之家參考日本老人照護模式,推動「減法照顧」,減少過度照顧的模式,例如餵食、倚賴輪椅行動,而是鼓勵長者多走動、串門子,跟老朋友下棋,自行決定要吃的食物,跟老朋友同桌共餐;也就是刺激長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延緩臥床的時間;畢竟,一旦臥床,要離開就很難了。

莊淑婷說:「我們也保留了開放式的餐廳,以及一樓大廳的小攤販,讓老人家可以來逛逛,有社區感、生活感,還能促進健腦。」

為了刺激長輩「動」起來,每一天有大大小小不一樣的課程,黏土教學、書法班、摺氣球教學,這些動動手、動動腦的活動,讓老人家訓練手部肌肉,並增添生活趣味,不會讓老人家覺得,「老了,沒用了!」

老人家的休閒

4月左右住進護理之家的小雨奶奶,就是個閒不住的老人家。她每天早上起床,洗漱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化妝」,仔細地將粉條擦上臉,塗抹均勻,接著再用眉筆描繪眉毛,最後點上唇膏;完成每日儀式,戴上假牙,她就要出門蹓躂了!

小雨奶奶今年九十歲了,老家在南投,務農一生,習慣了每天曬太陽,因此只要有閒,就會請志工陪她下樓逛逛花園。護理之家一樓唐式迴廊花園,散步空間甚至可以容納推床進入;小雨奶奶兩隻腳滑呀滑地移動輪椅,開心地說:「每天曬曬日頭,骨頭才會勇健!」

護理師林孟萱說:「看到小雨奶奶開心起來,自己也蠻開心的!」小雨奶奶曾經住過其他安養機構,長期處在室內,讓她覺得很鬱悶;但在腹地廣闊的慈濟護理之家,她的活動區域充足,也在各種課程中結交到朋友,心情愉快。每當兒孫來探望,小雨奶奶也樂得介紹「老朋友」給家人認識。

林孟萱也分享,有時候奶奶見到護理人員忙碌,就會喊著:「來來來!來我這裏休息一下,沒有人會發現啦!」或是隨手塞點心給我們,要我們別餓到了。林孟萱說:「表面上是護理人員照顧他們,實際上我們也經常被照顧著。」

護理師的覺悟

三十五歲的林孟萱,曾經擔任外科病房護理師,密集照顧急性病患,讓她備感壓力而短暫離開護理工作。後來轉換跑道,在慈濟護理之家服務,從小由奶奶帶大的她,跟長輩互動起來很有一套,手機裏總有許多爺爺奶奶的可愛照片,不知不覺間也有了改變。

「以前我比較急,總希望大家快點好,快點出院;但是在護理之家不一樣,爺爺奶奶是來生活的,不是來治病的。」李孟萱感覺到,以往工作忙碌,沒有時間與患者有太多互動,現在跟老人家相處時間多,體會到很多沒發現的事。

一位奶奶因為經常拔除自己的鼻胃管,而被約束;夜間,奶奶不斷按鈴呼喚護理人員:「被綁住,睡不著!」林孟萱想起自己的奶奶,曾經在開刀後以鼻胃管進食,就對她說:「你都不知道那有多痛苦!」

林孟萱心疼奶奶沒辦法好好睡覺,於是和奶奶商量,為她鬆開束縛後,不能拔除管子,奶奶也同意了。林孟萱靜靜在一旁陪伴,發現奶奶不再焦慮,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以前很忙的時候,都想說這樣做對他們比較好,卻忘記了其實很不舒服。」林孟萱表示,因為這一次經驗,之後會很仔細地關照爺爺、奶奶的感受。

莊淑婷提到,為了讓照顧者感同身受,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在培訓照服員時,舉辦過包尿布體驗、約束體驗,讓大家親自包著有黏稠味噌模擬排泄物的尿布,或坐或臥兩個小時,感受沒有及時更換尿布的不舒適。

莊淑婷也參與約束體驗,手腳被束縛在輪椅上,一動不能動。她說:「透過體驗,更能感受那樣的不舒服,更有耐心去照顧長輩。雖然要做到零約束、零尿布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我們盡量努力。」

照服員的熱忱

「腦中風戰鬥營」中,一位頭髮短短、身材嬌小的女性,活力充沛地陪著長輩們律動肢體,時而跟阿嬤們擊掌,時而拉拉阿公的手鼓勵,熱情感染了大家,讓阿公、阿嬤動起來也特別歡喜。

她是照服員舒玫玲,四十七歲,原本從事業務工作,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走進老人照護的領域。舒玫玲讀國中時,父母接連罹患血癌,她照顧雙親,直到他們往生;之後由阿公、阿嬤扶養,跟同學借錢、半工半讀來完成高中學業,就業也步入婚姻。

從重病的雙親到年邁的祖父母,病榻旁的心情與經驗太深刻,她不願意再有同樣的經歷;卻沒想到先生罹患小腦萎縮症,她幾乎無法接受,「我跟先生離婚,逃走了……」

舒玫玲單身多年,生活獨立,對疾病與醫院的恐懼,隨著年紀與歷練似乎有了一點不同;同一時間,她也發現生活的周遭,老人愈來愈多,能夠投入照顧的人力卻遠遠不足,她自認經驗豐富,「如果我也不願意照顧,誰願意來顧?」

懷抱著自己終有一天也會老的心情,舒玫玲三年前辭去業務工作,參加照服員培訓,結訓後來到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服務。

祖籍山東的她,從小在眷村長大,替自己取了個「饅頭」的綽號,讓阿公阿嬤很好記住,對著她饅頭、饅頭的喊;她充滿活力的身影,日日穿梭在護理之家。一天晚上,九十五歲的美英奶奶驚慌失措地喊著:「饅頭……饅頭……」舒玫玲趕來,奶奶抓住她的手,慌張地說:「饅頭,怎麼辦?我的腳不能站了,早上還好好的啊!」

白天,奶奶從輪椅上跌落,檢查後並無異樣,行動如常,卻沒想到夜裏如廁無法站立;已經下班的舒玫玲,先是安撫奶奶,然後陪她坐上救護車。「饅頭,如果我的腳斷了怎麼辦?我就不能走了……」美英奶奶抓著舒玫玲的手,不住地發抖;舒玫玲輕輕拍著奶奶的手,對她說:「不怕,我們先給醫師照X光,先不要緊張。」

所幸,經過檢查,美英奶奶只是因為跌倒造成的疼痛而站立困難,吃個止痛藥、多休息就沒事了。

虛驚一場,卻讓舒玫玲記得美英奶奶抓著她的手發抖的模樣。老人家或許平日堅強,但遇到力有未逮的時刻,不免徬徨與脆弱。對於美英奶奶而言,「饅頭」就像是自己的「好朋友」,有時舒玫玲休假,還會被奶奶找回護理之家作伴,情誼既像家人,又像朋友。


盡快自在生活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2014年1月啟業,目前床數逾兩百床;莊淑婷表示,當初證嚴上人對於臺中慈濟護理之家軟硬體的期待,是「當成是自己的家來設想」。

一如建築造型為英文的「H」型,護理之家也是以五H為服務宗旨。Honor(尊重)、Health(健康)、Heart(用心)、Happiness(快樂)、Home(如家)。為了營造像家一樣的環境,臺中慈濟護理之家鼓勵長者家屬將家中習慣的物品帶來,衣櫥、桌子、椅子……等等都能搬進房間,讓長者在熟悉的擺設裏,盡快自在生活。

護理之家也鼓勵家屬經常探訪,給予長輩心靈支持。日前,小雨奶奶就外出參加了家族舉辦的母親節聚餐。有十七個孫子的她,聚餐席開五桌,大家庭和樂的氣氛,讓她回到護理之家還頻頻向老朋友們分享。

「無微不至」的照顧模式已經過去,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強調生活自理訓練,尊重長輩的意願,站在「協助」的角色,讓長輩繼續展現生命能量。當長輩恢復身體機能,如願返家,或者寬心療養讓家屬放心,這是尚稱年輕的慈濟護理之家團隊,最單純的願望。

窗外天色一暗,一場傾盆大雨傾瀉而下,九十四歲的佔雍爺爺,忽略大雨的吵雜,不疾不徐地下棋,他的對手跟他相差了六十三歲,看似機靈的年輕人,卻被他逼得無路可走,爺爺笑說:「哈哈,我不怕你!」

爽朗的一句話,如同形容佔雍爺爺安樂的老年生活,能吃、能睡,還能跟朋友們下棋、打牌,這樣輕鬆寫意的日子,「老」有什麼可怕!

(文:邱如蓮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0期)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