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推動「減法照顧」,鼓勵長輩嘗試自己用餐、散步串門子,慢慢來,享受生活自理的樂趣;但復健不能等,動動手、動動腦,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減法照顧模式「手舉起來,甩一甩……」復健師朝氣蓬勃地示範動作,老人家雖然動得慢,但還是努力跟上拍子;因為復健師不斷鼓勵大家,多動動,身體好,才能「呷百二!」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每週舉辦一次「腦中風戰鬥營」,讓入住護理之家的長者,透過不同方式的復健課程延緩退化。
護理之家的住民有三分之一是屬於急性後期、健康尚未恢復到能夠返家的病患,此時護理之家扮演「中繼站」角色,照護策略是恢復身體功能,讓他們早日回家與家人團聚。還有大部分住民是因為老化而失能的長輩,家人無法照顧,藉由護理之家專業團隊合作,維持生活品質。
臺中慈濟護理之家負責人莊淑婷提到,慈濟護理之家參考日本老人照護模式,推動「減法照顧」,減少過度照顧的模式,例如餵食、倚賴輪椅行動,而是鼓勵長者多走動、串門子,跟老朋友下棋,自行決定要吃的食物,跟老朋友同桌共餐;也就是刺激長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延緩臥床的時間;畢竟,一旦臥床,要離開就很難了。
莊淑婷說:「我們也保留了開放式的餐廳,以及一樓大廳的小攤販,讓老人家可以來逛逛,有社區感、生活感,還能促進健腦。」
為了刺激長輩「動」起來,每一天有大大小小不一樣的課程,黏土教學、書法班、摺氣球教學,這些動動手、動動腦的活動,讓老人家訓練手部肌肉,並增添生活趣味,不會讓老人家覺得,「老了,沒用了!」
老人家的休閒4月左右住進護理之家的小雨奶奶,就是個閒不住的老人家。她每天早上起床,洗漱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化妝」,仔細地將粉條擦上臉,塗抹均勻,接著再用眉筆描繪眉毛,最後點上唇膏;完成每日儀式,戴上假牙,她就要出門蹓躂了!
小雨奶奶今年九十歲了,老家在南投,務農一生,習慣了每天曬太陽,因此只要有閒,就會請志工陪她下樓逛逛花園。護理之家一樓唐式迴廊花園,散步空間甚至可以容納推床進入;小雨奶奶兩隻腳滑呀滑地移動輪椅,開心地說:「每天曬曬日頭,骨頭才會勇健!」
護理師林孟萱說:「看到小雨奶奶開心起來,自己也蠻開心的!」小雨奶奶曾經住過其他安養機構,長期處在室內,讓她覺得很鬱悶;但在腹地廣闊的慈濟護理之家,她的活動區域充足,也在各種課程中結交到朋友,心情愉快。每當兒孫來探望,小雨奶奶也樂得介紹「老朋友」給家人認識。
林孟萱也分享,有時候奶奶見到護理人員忙碌,就會喊著:「來來來!來我這裏休息一下,沒有人會發現啦!」或是隨手塞點心給我們,要我們別餓到了。林孟萱說:「表面上是護理人員照顧他們,實際上我們也經常被照顧著。」
護理師的覺悟三十五歲的林孟萱,曾經擔任外科病房護理師,密集照顧急性病患,讓她備感壓力而短暫離開護理工作。後來轉換跑道,在慈濟護理之家服務,從小由奶奶帶大的她,跟長輩互動起來很有一套,手機裏總有許多爺爺奶奶的可愛照片,不知不覺間也有了改變。
「以前我比較急,總希望大家快點好,快點出院;但是在護理之家不一樣,爺爺奶奶是來生活的,不是來治病的。」李孟萱感覺到,以往工作忙碌,沒有時間與患者有太多互動,現在跟老人家相處時間多,體會到很多沒發現的事。
一位奶奶因為經常拔除自己的鼻胃管,而被約束;夜間,奶奶不斷按鈴呼喚護理人員:「被綁住,睡不著!」林孟萱想起自己的奶奶,曾經在開刀後以鼻胃管進食,就對她說:「你都不知道那有多痛苦!」
林孟萱心疼奶奶沒辦法好好睡覺,於是和奶奶商量,為她鬆開束縛後,不能拔除管子,奶奶也同意了。林孟萱靜靜在一旁陪伴,發現奶奶不再焦慮,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以前很忙的時候,都想說這樣做對他們比較好,卻忘記了其實很不舒服。」林孟萱表示,因為這一次經驗,之後會很仔細地關照爺爺、奶奶的感受。
莊淑婷提到,為了讓照顧者感同身受,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在培訓照服員時,舉辦過包尿布體驗、約束體驗,讓大家親自包著有黏稠味噌模擬排泄物的尿布,或坐或臥兩個小時,感受沒有及時更換尿布的不舒適。
莊淑婷也參與約束體驗,手腳被束縛在輪椅上,一動不能動。她說:「透過體驗,更能感受那樣的不舒服,更有耐心去照顧長輩。雖然要做到零約束、零尿布的可能性很低,但是我們盡量努力。」
照服員的熱忱「腦中風戰鬥營」中,一位頭髮短短、身材嬌小的女性,活力充沛地陪著長輩們律動肢體,時而跟阿嬤們擊掌,時而拉拉阿公的手鼓勵,熱情感染了大家,讓阿公、阿嬤動起來也特別歡喜。
她是照服員舒玫玲,四十七歲,原本從事業務工作,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走進老人照護的領域。舒玫玲讀國中時,父母接連罹患血癌,她照顧雙親,直到他們往生;之後由阿公、阿嬤扶養,跟同學借錢、半工半讀來完成高中學業,就業也步
入婚姻。
從重病的雙親到年邁的祖父母,病榻旁的心情與經驗太深刻,她不願意再有同樣的經歷;卻沒想到先生罹患小腦萎縮症,她幾乎無法接受,「我跟先生離婚,逃走了……」
舒玫玲單身多年,生活獨立,對疾病與醫院的恐懼,隨著年紀與歷練似乎有了一點不同;同一時間,她也發現生活的周遭,老人愈來愈多,能夠投入照顧的人力卻遠遠不足,她自認經驗豐富,「如果我也不願意照顧,誰願意來顧?」
懷抱著自己終有一天也會老的心情,舒玫玲三年前辭去業務工作,參加照服員培訓,結訓後來到臺中慈濟護理之家服務。
祖籍山東的她,從小在眷村長大,替自己取了個「饅頭」的綽號,讓阿公阿嬤很好記住,對著她饅頭、饅頭的喊;她充滿活力的身影,日日穿梭在護理之家。一天晚上,九十五歲的美英奶奶驚慌失措地喊著:「饅頭……饅頭……」舒玫玲趕來,奶奶抓住她的手,慌張地說:「饅頭,怎麼辦?我的腳不能站了,早上還好好的啊!」
白天,奶奶從輪椅上跌落,檢查後並無異樣,行動如常,卻沒想到夜裏如廁無法站立;已經下班的舒玫玲,先是安撫奶奶,然後陪她坐上救護車。「饅頭,如果我的腳斷了怎麼辦?我就不能走了……」美英奶奶抓著舒玫玲的手,不住地發抖;舒玫玲輕輕拍著奶奶的手,對她說:「不怕,我們先給醫師照X光,先不要緊張。」
所幸,經過檢查,美英奶奶只是因為跌倒造成的疼痛而站立困難,吃個止痛藥、多休息就沒事了。
虛驚一場,卻讓舒玫玲記得美英奶奶抓著她的手發抖的模樣。老人家或許平日堅強,但遇到力有未逮的時刻,不免徬徨與脆弱。對於美英奶奶而言,「饅頭」就像是自己的「好朋友」,有時舒玫玲休假,還會被奶奶找回護理之家作伴,情誼既像家人,又像朋友。
盡快自在生活臺中慈濟護理之家2014年1月啟業,目前床數逾兩百床;莊淑婷表示,當初證嚴上人對於臺中慈濟護理之家軟硬體的期待,是「當成是自己的家來設想」。
一如建築造型為英文的「H」型,護理之家也是以五H為服務宗旨。Honor(尊重)、Health(健康)、Heart(用心)、Happiness(快樂)、Home(如家)。為了營造像家一樣的環境,臺中慈濟護理之家鼓勵長者家屬將家中習慣的物品帶來,衣櫥、桌子、椅子……等等都能搬進房間,讓長者在熟悉的擺設裏,盡快自在生活。
護理之家也鼓勵家屬經常探訪,給予長輩心靈支持。日前,小雨奶奶就外出參加了家族舉辦的母親節聚餐。有十七個孫子的她,聚餐席開五桌,大家庭和樂的氣氛,讓她回到護理之家還頻頻向老朋友們分享。
「無微不至」的照顧模式已經過去,臺中慈濟護理之家強調生活自理訓練,尊重長輩的意願,站在「協助」的角色,讓長輩繼續展現生命能量。當長輩恢復身體機能,如願返家,或者寬心療養讓家屬放心,這是尚稱年輕的慈濟護理之家團隊,最單純的願望。
窗外天色一暗,一場傾盆大雨傾瀉而下,九十四歲的佔雍爺爺,忽略大雨的吵雜,不疾不徐地下棋,他的對手跟他相差了六十三歲,看似機靈的年輕人,卻被他逼得無路可走,爺爺笑說:「哈哈,我不怕你!」
爽朗的一句話,如同形容佔雍爺爺安樂的老年生活,能吃、能睡,還能跟朋友們下棋、打牌,這樣輕鬆寫意的日子,「老」有什麼可怕!
(文:邱如蓮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