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護心守口 如燭燃光願無窮

$
0
0
「你若真的那麼想睡覺,會像那些蚌類,蚌類一合起來,睡個一千年,都無法聽聞佛的名字。」每當想起阿那律尊者的故事,雖然阿那律尊者有心修道,但是只要坐下來聽佛說法,立刻就會打瞌睡,佛陀為了要鞭策他,只好當眾斥喝,這樣的經文總是讓臺中慈濟志工曾廖椿引以為借鏡。

日日薰法香 轉為好念

2011年,曾廖椿走入經藏,隨著《慈悲三昧水懺》演繹起大懺悔,尤其受證慈濟委員後,曾廖椿因人生有了目標,生活變得有色彩,舉凡環保、訪視、助念等等慈濟事,她都忙得不亦樂乎,只是當曾廖椿一旦坐下來,過沒多久又昏昏欲睡……

過去只要曾廖椿坐著聽課或是開會,不一會兒地光景,她就頻頻點頭進入夢鄉。愛睡覺的她,年輕時在家帶孩子的時間,光是睡覺就花掉一大半,導致那時左右鄰居是誰,她都因為難得見上一面,因而完全不認識。

直到水懺演繹後的覺悟,以及2013年烏日共修處開始加入連線薰法香,曾廖椿才跟上晨起聞法的隊伍。現在六十七歲的曾廖椿每天上班前就先去薰法香,為了照顧家計的她,五年前再度就業,起初在應徵工作時,曾廖椿告訴老闆:「我來這裡上班,錢多錢少都沒關係,若是一個月能請假幾天,讓我去做志工,不知行不行?」沒想到老闆竟然願意答應曾廖椿的這項要求。

只是工作上的勞力,以及曾廖椿下班後接續又做福田、環保等等工作,難免受到一些的考驗。就如2016年的4月,曾廖椿下班後,一就騎著機車回到家,正當要下車之際,一個重心不穩,被綁在後座的回收物卡到,整個人摔了一跤,原本以左手左手撐地的她並不覺得疼痛,因前腳踏板放了東西,腳往後跨,可是當她心念一想,「哎喲!我載回收,擱乎我摔下。」左手卻突然劇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手腕竟扭曲骨折了!

今年(2017)的春末,近午時分烈日當頭,手腕骨折康復的曾廖椿一邊掃著地,一邊揮汗如雨的唸著「會熱死」。不一會兒,「啊!」的一聲,曾廖椿的左腳竟踩進坑洞,這一疊又造成膝蓋的韌帶過度反曲。

就醫後的她,翌日早上,曾廖椿仍一跛一跛來薰法香,對她來說,雖然上一次跌斷了手,這一次摔傷了腳,但她仍然笑笑以對,因為聞法不能停,環保還是要照做。善於轉念的她還記得證嚴上人曾提醒弟子,要守好自己的一念心,因為壞的心念,總是很快就會應驗,所以每個念頭都要往好處想。

不然就像自己兩次的摔倒受傷,全是因為當下的惡念起,尤其早上薰法香,讓人最近講到的〈安樂行品〉,就是提醒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顧好自己的心念,不要起不好的念頭,才能時時安樂行。

化燭能燃光 願能無窮

回顧自己家人的相處,曾廖椿也是在薰法香之後才懂得欣賞丈夫的優點,尤其回想起自己以前對待孩子的方式,猶如潑婦罵街一樣,連自己的表弟都看不過去,數落她說:「世間上哪有這種母親,罵自己的孩子,罵得這麼難聽的。」

因為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曾廖椿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淡薄。直到孩子成年,有陣子孩子叛逆愛玩,在外欠下卡債那陣子,母子關係緊張,家庭氣氛因而降至冰點。曾廖椿為了逃離家裡,常去醫院做志工,但人在醫院,心卻掛念著兒子。

曾廖椿在醫院那幾天魂不守舍。當時,正巧聽到上人開示中提到:「放心,就是對孩子最好的祝福。」之後,曾廖椿慢慢學習放下對孩子的擔心,並每天改以投竹筒來祝福孩子們,甚至曾廖椿還把自己勞退的錢,以兒子的名義捐贈慈濟榮董,一心只想為他再多植福。

終於孩子感受到曾廖椿的關心,在工作穩定之後,看到曾廖椿接連兩次的受傷,決定每月負擔家庭生活費,希望曾廖椿不要工作,不用再為家庭操勞。看到兒子的孝心,曾廖椿非常的感動,表示這一天總算來到了,自己的改變與祝福,終究讓孩子看到與聽到,而且還懂得回饋。

不只捨得以金錢作布施,除了為兒子圓滿榮董,曾廖椿將多餘的勞退再分期,又捐一個榮董,只希望更多貧苦的人,能飽暖不再挨餓。同時,曾廖椿也勇於承擔社區勤務幹部,協助安排社區勤務的志工動員;因是自動承擔,所以曾廖椿做得很歡喜,即便邀不到志工出來協助,她也不起煩惱。

「生命有盡 我願無窮」曾廖椿恆持願力,點亮心燈也照亮別人,就如這句靜思語說,蠟燭每支都有心,如果沒有點亮,也沒辦法發揮自己。曾廖椿因為深刻感受這份道理,就此以這句靜思語作為座右銘,同時也期待自己能持續發揮良能,照亮他人與自己。【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慧華、洪素養 臺中報導 2017/10/23)

母ㄚ的抱抱 如珍寶有福氣

$
0
0
「那個抱抱就是很親近,因為這樣抱上去,他感覺上有一個老人家這樣抱抱,他們也有福氣!」年齡不是問題,那一聲聲的「母ㄚ」是大家對陳梅芳的暱稱,而已經八十二歲的母ㄚ陳梅芳不只給予大家溫暖的擁抱,她更與大家分享生活中智慧。

愛的鼓勵與陪伴 擁抱能傳溫暖

陳梅芳已經八十二歲了,但她卻沒有老人家疲憊的神情,依然神采奕奕跟著大家四處奔波做訪視。推開照顧戶朱奶奶的家門,陳梅芳第一件事情就是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打過招呼,陳梅芳帶著她準備好的食材,準備在朱奶奶家中進行一場素食秀,讓志工與朱奶奶及她的六個孫子一起共享豐盛的午餐!

「聞到香味就肚子餓了,你們真是厲害!」朱奶奶來到廚房,不禁讚嘆陳梅芳的好手藝,陳梅芳笑著表示只要再加上一點點的裝飾,就是漂亮的擺盤,色香味全具備呢!只見不一會兒,滿桌子上的佳餚已經讓人吃得津津有味。

朱奶奶二十幾歲的孫女阿月(化名),因為智能障礙無法外出工作,只能在家裡與朱奶奶相依為命,除了阿月,朱奶奶還有四個年幼的孫子,及另一位智能不足的孫女,照顧六個孫子的重擔讓朱奶奶年老的身體無法負荷,幸好阿月還能幫忙處理簡單的家務事,例如曬衣服及清洗碗筷與鍋子。

「我最喜歡早上來家訪,因為可以看到阿月去晾衣服,真的好棒!阿月妳真的很棒,來給自己一個棒!」志工楊黃梅櫻讚美著阿月的懂事,陳梅芳也抱著阿月,告訴阿月:「妳真的很棒!妳看阿婆給妳照顧的多好!」阿月則靦腆地回應著大家的讚美與鼓勵。

母ㄚ的關懷心念 期盼珍惜物命

告別朱奶奶一家人,陳梅芳跟著大家繼續做家訪,她加入慈濟志工已經十八年,擔任訪視志工也有六年的時間,近年因為年事已高,加上身體的退化,容易健忘,志工們把一些穩定的案本讓她去承擔,團隊的志工也在仿製的過程中,間接關心陳梅芳的身體狀況。

尤其陳梅芳沒有喝水的習慣,大家總會適時留意母ㄚ水瓶中的水量,提醒陳梅芳記得多喝水。「母ㄚ有進步了,已經很會喝水了!」幫忙再去倒一杯水的楊黃梅櫻如此表示,陳梅芳笑著說:「我沒有喝水的習慣,都是渴了才去找水喝,但是我現在最好了,有這些女兒在呼籲我要喝水!」

休息過後,一行人來到了六十五歲的劉先生家中,劉先生雖然一個人獨居,但是他非常喜歡購買東西,映入眼前的是滿屋子的囤積品,看在志工的眼裡總覺得非常的可惜與浪費,尤其是食物方面,每次總是吃不完。

這讓愛笑的陳梅芳,每次到劉先生家中,總是馬上板起面孔,換成另一個角色,就像媽媽一樣,苦口婆心不停的勸說,「要聽話,乾淨一點點,進步一點點,加油!不要再買了,你的都冰箱滿滿的,可以給你不知道吃幾個月才吃得完。」陳梅芳很希望劉先生能把家裡整理好,同時要珍惜食物與金錢,不要造成過度的浪費,在購買東西前要三思,想想這世界上還有一些苦難人甚至沒錢購買糧食。

團隊寶藏不可少 要做到不能動

陳梅芳在訪視中,總是以媽媽的心來關懷身旁的每個人,她帶領比她年輕的一輩,在前往訪視照顧戶的途中,把握機會傳授老人的功夫;例如指導他們路旁的植物,不管她看到什麼,總是教育的機會,對大家來說陳梅芳是大家的寶。

「我們一路學,不知道的東西她都會跟我們講,這個是我們的寶藏。」楊黃梅櫻真誠的表示著,而透過與訪視團隊的互動,讓陳梅芳原本不適的身體狀況,也慢慢地恢復當中,訪視也成為她後半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如果你問陳梅芳「要做多久?」她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做到我不會走!」因為在她的觀念裡,不能走的時候就只能待在家中,因此趁著現在能走能跑,還有這群志工們的陪伴與疼惜,因此陳梅芳覺得自己只要還有辦法出來跟著訪視,那麼她就一定要好好把握,直到做到不能動為止!

(資料來源:行動現場 整理:盧筱涵 2017/07/06)

輕安擁福 度法結善

$
0
0
【證嚴上人11月3日志工早會開示】
「今天的氣候,濛濛地下著雨,有一點涼,有個(丹瑞Damrey)颱風在海面上,雖然不會登陸臺灣,但是影響到臺灣的氣候,水氣多,涼涼的,現在也應該是涼涼的時刻;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農曆)九月十五日,深秋了,天氣不穩定,有時候涼,有時候氣溫就回升,感冒的人也不少,請大家還是要多注意。」

天地之災可留意 人心造作不可測

11月3日的志工早會進行之際,戶外正嘩嘩啦啦地下著雨,證嚴上人叮嚀眾人值此秋涼時節應留意氣候變化,也關注到天地間四大不調,災情偏多的現象,但更令人擔心的是人心不調造成的災難。

據媒體報導,1日印度西部傳出爆炸意外,在一場婚禮儀式進行中,變壓器突然爆炸,造成至少十三人死亡。同樣在1日晚間,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家賣場發生槍擊暴力事件,也造成人員傷亡。「這都是很遺憾的事,在瞬息之間……總是看到了讓人心裡擔心。」

不論是颱風、豪雨、火災、地震,面對四大不調,人人應提高警覺,戒慎虔誠。上人開示,「人生總是苦難偏多,如何才能真正地安穩樂處?《無量義經》就已經這麼說了,我們要用愛,愛心要打從內心裡的發心、立願。雖然年紀大、身體有病,只要一念心,他也可以克服;雖然老,他還是有健康的心,就會有健康的身體。」

長者志工做訪視 如寶妙法樂分享

上人提及苗栗縣慈濟志工陳梅芳,已高齡八十二歲,她還是跟著年輕的慈濟志工投入訪視工作,翻山越嶺去關懷一群年紀比她小的照顧戶,與照顧戶長期互動中,彼此培養出很熱絡、很熟悉的感情。

「看看她到他們的家裡,就像到自己的家,帶去的佳餚,一進去廚房就開始張羅,帶來炒米粉……展開了她們的好手藝,也是老人家帶頭做;這就是一家人,到別人的家裡,像自己的家裡一樣。看到她這一大把年紀還是這樣地活潑,見人就抱抱,實在不簡單,就是這樣才能走入人的心坎裡去。」

同時她也用軟實力與照顧戶互動,就像對待家人一樣。有一位照顧戶,長期下來養成愛買東西的不好習慣,小包小包買了很多,都囤積一堆變成了垃圾。「她就會輔導他,好言好語地勸導,不聽的話,她會對他發脾氣,訓他一頓。」她與照顧戶相處,就像家人般沒有生疏的感覺。

此外,她帶領比她年輕的一輩,也有一套。在前往訪視照顧戶的途中,把握機會傳授老人的功夫;「她會指導他們這是什麼花、什麼草、什麼菜,不管她看到什麼,總是機會教育。」上人感佩地說:「沒有錯,一老如一寶,她身上有取不完的法寶。」

勤做付出囤善緣 隨處結緣擁輕安

慈濟人間菩薩平常投入社區,當有困難需要協助時,就會有眾多好的因緣匯集,幫忙度過難關。上人舉南投縣埔里鎮慈濟志工劉秀美,家中不幸遭到祝融肆虐,這時候慈濟志工及時投入關懷;「法親的陪伴、付出,因為她平常也投入關懷海巡署,海巡署當中常跟慈濟互動的一群中年人,他們也請假來幫助,這叫『做來囤』,結好緣,一旦有了事,有這麼多人的關懷付出,大家都說她的人緣好。是啊!人緣好是因為平常有付出。」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上人勉示,人間菩薩要多行六度萬行,隨處與眾生結好緣。

臺中慈濟醫院與社區也結了很好的緣,上人提及臺中慈院的輕安居,在長照方面發揮了很大功能。「輕安居為老人家、重症的照顧,不是他們來了,不能恢復,永遠不能回家,不是。我們的護理之家,把它命名為輕安居,跟我們花蓮的輕安居一樣。不過,臺中慈院不一樣的是,讓重度的老人來到這裡,可以受到照顧,變得有希望,會真正地照顧到他可以恢復,還可以回家享受天倫之樂,家裡的人都會很感恩。受照顧的還可以回家,那一分的感受,可想而知。」

原本頸椎受傷、四肢癱瘓的林哲賢,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被送到輕安居,親友認為只要有人照顧就好,不抱任何希望時,沒想到照顧後,他竟然可以慢慢恢復到可以復健;上人也同感驚喜,「他復健到可以走路過來與我見面,來跟我互動,這都是很重症的,本來已經是人生最後一站……」

永恆善法隨處現 用心投入成專業

事實上,臺中慈院的輕安居於10月26日增加日間照護中心,讓一般的老人家來到這裡,可以感受到身心輕安、自在。「這個地方真正是老人快樂的天堂,讓他們緩和老化的地方,也安排得很好,重新設計過了。」啟用當天,百歲人瑞、慈濟委員蔡寬正在慈院當醫院志工,也參加了這場啟用典禮。

上人讚歎蔡寬有一雙萬能的巧手,「她什麼都可以做,功能、良能,實在是看到蔡寬,真的是很慚愧,沒有辦法跟她比,比不上;我非常地佩服,這我們要學習。」上人打趣著說:「有機會的人應該要學習,我就沒有機會了。」

「所以,沒有機會的人就『無法度』。有機會的人,法是永恆的。我自己常常說,法是永恆,無處不在,無人不成佛,只要你肯用心、投入,任何一種的巧能、巧工,都會永遠存在,不會失去。」

誠如人間菩薩走過的足跡,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記。上人中肯地說:「我們慈濟在臺灣,看到人人從慈善一直做到陪伴醫療、接近病患,到現在是長照,社會所需要的,慈濟人都是這樣地勇於承擔,付出而且無所求,享受了人與人之間的歡喜、法喜、快樂,這就是人生的目標。」

帶著姊妹名牌尋根 圓素願

$
0
0
火車轟隆隆捲入隧道,窗玻璃倒映著一群白領灰衣,挽起髮髻的新發意志工,前往他們心目中的心靈故鄉——花蓮慈濟。陳憶柔沉靜地坐著,望著窗外東臺灣的碧空翠山,想起好友楊苙萱,也是今年(2017年)一起培訓的夥伴,她將眼淚與心語藏起:這一趟旅程,如果有她相伴……

「我帶著她的願,一起回精舍見上人。」陳憶柔語帶傷感地說,她和楊苙萱一起上慈濟委員培訓課,已經滿心歡喜準備好背包,但天不從人願,楊苙萱終究敵不過病魔的折騰,10月4日因癌症往生,陳憶柔感慨人生無常,在這歡喜的日子,帶著她的遺願一起回來尋根。

病痛示現 體悟無常當精進

四年前,楊苙萱陪母親到花蓮靜思精舍參訪,表達想加入慈濟的意願,志工盧春安得知後立刻和她聯繫,邀她參加環保、訪視等勤務。孰料好事多磨,兩年前(2015年)楊苙萱罹患大腸癌,之後邊上班邊作化療,空檔時照樣參與環保、訪視、香積、福田、醫療志工。上培訓課同區的陳憶柔、韓麗蘭總是坐在她的左右,笑稱是她的左右護法。

楊苙萱忍著做化療導致的身體不適,認真上課。陳憶柔不捨地說:「從沒見過她喊痛,總是安慰我們,『我休息一下就好,你們專心上課,不要一直擔心。』她就是這麼堅強獨立貼心。」

楊苙萱堅強的毅力,讓陳憶柔深刻體悟到證嚴上人教眾,在身體健康時要好好修行,把握時間,投入人群做慈濟、行菩薩道。「她用生命示現,面對人生的無常,最後躺在病床上,仍心心念念想好起來繼續做慈濟,這樣勇猛精進的精神,實在讓人真讚歎。」

薰法領悟 越做越喜開心懷

陳憶柔自己二十歲開始接觸慈濟,曾跟著慈濟志工參與921地震,在大里災區援建希望工程,因為有美工的才華,之後也參與親子班負責手寫POP海報。過去,她認為孩子還小,應以家庭為重,不願出來培訓志工。直到去年(2016)公婆相繼過世,慈濟志工也來助念,陳憶柔感到人生無常,與先生長談後,得到他的支持,跨出小我,報名參加委員培訓。

「培訓期間師姊也邀約薰法香,覺得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很重睡眠,根本做不到。」陳憶柔提起,有一天早上醒來,睡不著,乾脆出門去聞法,沒想到從此愛上『薰法香』。現在每天時間到,就自然醒,讓她覺得不可思議。有一次薰法香,聽到上人提到一句偈文「法喜暢開心懷」,陳憶柔終於了解這是內心感受最佳寫照。

薰法香如同沙漠碰到綠洲,乾涸的心靈得以滋潤,陳憶柔聽到上人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本具佛性。」有這樣的信念,面對人我是非、募款、勸素、推素、環保、助念遇到困難時,她都能善解逐一化解障礙,以無為法面對有為法,更有信心,越做越有心得。

茹素願力 成就全家好因緣

「2008年四川大地震時,從電視螢幕,看到震塌的房子,想起來不及逃生的人,被壓扁的災民像肉醬,走到市場肉攤旁,我又想起那時的慘烈景象……」所以,陳憶柔從此不敢走過去肉攤,因為不想吃肉,也不想再煮給家人,她開始吃素。剛開始家人質疑蔬食沒營養,後來發現孩子除了比較瘦,抵抗力和精神反而變得比以前好,一段時間後,全家一起蔬食。

陳憶柔努力為家人做到最好吃的蔬食,也認真研究素食料理,為幫助更多想素食的人但不知道怎麼烹調,2013年4月,她將研發的五十多道素食料理,放在網路上,成立粉絲專頁「淨心環保蔬食秀」積極推廣素食,研發新料理。不但慈悲護生,也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透過網路分享食譜,目前有二萬多位粉絲,連慈濟基金會公傳處「一直做慈善」的網路平臺,也將她的素食料理與人分享。

媽媽的身教也影響到子女,都會跟著媽媽參與社區每週三夜間環保,2014年時母子三人同時受證環保志工,當時九歲的女兒還是中區受證最年輕的環保志工。

「將來有一天,全家人在慈濟菩薩道上一同精進不懈;用心做慈濟,勇敢說慈濟,盡心盡力推廣素食,莫忘一念初發心。」陳憶柔在尋根暨精神研習會圓緣分享深深祈願,祝福楊明苙乘願再來,換一個健康的身體回來跟大家一起做慈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賴秀緞 臺中報導 2017/10/29)

王立信獲 花蓮醫療奉獻獎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堅守醫療崗位近四十年、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超過十九年的感染科王立信副院長,今年榮獲花蓮縣醫師公會第十屆醫療奉獻獎,並於年度醫師節慶祝大會上接受表揚。王立信感謝花蓮醫界優秀前輩的承讓,讓他獲得醫療奉獻獎,這次獲獎真的是大家承讓。

過五關斬六將 細心耐心伴病人

王立信的父母王英俊醫師、黃梅芳醫師,兩人同在花蓮的醫院服務,而他選擇醫師這個職業,也是自小受到父母的影響。王立信說,從父母親身上學到醫者的典範,特別是感染科的病人病症變化多端,每當他在臨床上碰到複雜或是罕見的疾病,總會回家與父母討論,也得到不同的見解。

曾經有位溫奶奶因為不明原因而昏迷,子女將媽媽緊急送醫後,經過三天的住院治療還是沒有甦醒的跡象,期間病人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當地醫師建議家屬將患者送往醫學中心等級醫院治療,這時候到底要送往北部還是南部的大醫院,溫奶奶的八個子女各有意見,最後在大女兒的建議下,選擇了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要向感染內科王立信副院長求診。

經過一連串的檢查再與之前的主治醫師討論後,王立信副院長懷疑是溫奶奶感染了「病毒性腦炎」。多年累積的臨床經驗,讓王立信決定採用「過五關斬六將」的診療方式,檢測是否感染了鉤端螺旋體、疱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結核菌或是其他病菌。

所幸經過王副院長細心診察,從病毒感染方向去著手,加上醫護團隊將近半個月的治療,從加護病房轉到了一般病房溫奶奶的意識漸漸恢復。脫離險境的溫奶奶都稱呼王立信副院長為「大老師」,因為王立信副院長不只身材高大,還會教他要怎麼配合治療,就像是老師一樣。溫奶奶的大女兒也說,媽媽的病情一度很差,王醫師反而是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說,「別擔心!我們一起努力!」堅定的語氣與溫暖的神情,給了家屬勇氣與信心。

「診治感染病人的過程,就如同過五關斬六將,要用盡所有的藥物治療病人。」王立信笑著說,每每看著病人從膠著的病情到脫離險境,心裡的踏實感,讓他能安下心吹著口哨回家,因為那種喜悅與替病人高興的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擅長抽絲剝繭 守護病人四十載

在加護病房搶救,每個猛爆型急重症的感染病患,從恙蟲病、鉤端螺旋體、泡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到SARS搶回數百位病患。王立信雖然肩負起副院長繁雜的院務工作,在臨床部分平時門診除了細心診療病人的疾病外,更有許多為數不少,病況緊急的病人,因著王立信副院長資深的豐富經驗與對病史追根究底的態度,讓病人生命出現轉機。

從醫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飛機上搶救「稀罕症候群」病人。王立信說,有一年春節前夕,他從美國返回臺灣的班機上,突然有位婦女陷入昏迷需要機上的醫師協助,他趕到現場時,已有七、八位醫生正在協助處理,但病人狀況未改善。

王立信開始問病人的先生,得知這名婦女幾年前分娩時曾發生血崩,雖然生命搶救回來但月經一直沒來,而且開始消瘦、皮膚幾近慘白。王立信懷疑婦女是罹患罕見的「稀罕症候群」,這是產後出血孕婦特有的後遺症,症狀不明顯又很少見。當下,王立信確認是出現的腎上腺危機,並為婦女施打飛機上急救箱常備的腎上腺素。王立信說,一針打下去,婦人就醒過來了,這才暫時穩定狀況,解除危機。

這次飛機上行醫經驗很震撼。王立信說,當醫療儀器越來越進步,很多醫生在訓練過程中,太過依賴儀器;事實上,仔細辨識,詳細詢問病史,跟生理檢查還是最重要,當醫生永遠要有警覺心。

「行醫快四十個年頭,因為我的知識、技術和關懷,讓病人得到最好的照顧,這就是我們從醫者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王立信說,無論病人的情況多麼的危急,只要有一點點的機會都不能放棄,最感恩的是過去的病人提供給他的寶貴經驗,讓他用在下一個病人身上,讓更多的病人有活下去的機會,因為病人就是醫生最好的老師。

(新聞稿:彭薇勻 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 2017/11/03)

利他到覺悟 淬鍊後呈現

$
0
0
「這本書獻給上人及所有的慈濟人。」慈濟基金會人文志業發展處主任暨慈濟大學何日生副教授,在其著作《利他到覺悟》新書分享會上表示,寫作是一種歡喜享受與感動,同時不斷成長。他由衷表達感恩:「感恩慈濟人做這麼多,我才有得寫!」

實踐法門 行解信證

10月28日下午,由聯經出版社發行的新書《利他到覺悟:證嚴上人利他思想研究》,於臺北誠品書局敦南店舉辦新書發表會,作者何日生主任是佛教思想與宗教NGO領域之實踐者暨研究者。他從證嚴上人的利他實踐精神出發,探究佛教利他思想的再現與保存,其實踐之體系以及對當代佛教及世界文明的影響。

新書發表會是以貴賓座談方式展開,與談貴賓與何日生並列一字排開,面對觀眾席上將近一百位左右與會的親朋好友,在主持人的引導下,一起進入這本以學術研究的方式論述慈濟宗門思想的書籍內涵。

佛教弘誓學院創辦人昭慧法師表示讀完這本書,他有無限的感動。昭慧法師談書中呈現許多特色,如一般佛教修行必經之四種過程次第為「信解行證」,但書中提到慈濟宗門是「行解信證」,這對社會是有啟發性的。法師讚歎何日生是位有智慧的人,在百忙中利用斷裂的時間完成博士學位,又把論文轉換成這本書,是極大化媒體人的價值,值得眾人欽佩。 

人文轉化 促成進步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資深教授江炯聰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分享見解。江教授表示,系統性思考問題的學術論著,需有架構、理論、和真實世界模型的驗證表現。當市場經濟談利他、利己如何取得平衡時,江炯聰表示從這本書看到重點是談身體力行,它就是真實社會的完整模型。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江明修教授也提及,從書中看到實踐力與執行力,就如慈濟的「做就對了」、「做中學」裡面有很豐富行的哲學,帶動社會覺醒。江明修從《六祖壇經》創造性轉換過程,談到文化與社會進步的連動,認同「慈濟宗門」就是一個具創造性的轉化,也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何日生說明這本書的書名取名為《利他到覺悟》,是因為世界是一,有因有緣才會有萬物,無一能單獨生存,凡事皆需相依相存,利他才能利己,所謂「自覺、覺他、覺性圓滿。」從利他才能淨化自己。【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蕭惠玲、曾修宜 臺北市報導 2017/10/28)

運智扶災 人間增富

$
0
0
【證嚴上人11月4日志工早會開示】
「很感恩,感恩普天之下還是好人、菩薩真正地很用心,也是很踴躍,現在靜思堂裡有全球菩薩雲集在一起。感恩大家很有心來瞭解慈濟,慈濟都是在天下人與人之間,人人用愛把它編織起來。」

全球靜思生活營,從11月3日至5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共有來自全球九個國家地區七百多位學員前來參加。證嚴上人在今天(11/4)的志工早會中,除了感恩全球愛心人士來參加活動,菩薩雲集瞭解慈濟的善行之外,也感慨天下四大不調,目前許多國家還是有很多人在天災中遭受苦難,需要大家共知、共識、共行「蔬醒」起來,倡導素食,降低地球的災難。

「慈濟要做的就是跑在最前頭,發揮安撫人心的良能;(如果)來不及的話,就是在最後的,大家都已經關懷過了,他們還有過不去的生活,還有真正需要幫助的,就是我們的方法——從最開頭一直陪伴到後面他安住生活,有這樣的急難、中期、長期陪伴,(是)要看個案,看地區,看看需不需要。」

墨國強震受災廣 細尋最需助離苦

五十一年來,慈濟因應重大事故的賑災行動,往往因為時間、地點及社會環境等種種因緣不同,而會採取不同的援助方式。如墨西哥地震於9月19日發生以來,已是輪替到第四梯次的賑災團隊

「從它(地震)的發生,一直到現在就是完整地要如何幫助,當地已經帶動了急難時安撫他們的心,同時帶動當地的人,除了安心以外,還要輔導人人關心,鄉親人人可行善,我們從這樣,變成了還沒有去發放,就把整個災區就帶動成這一群人都成為志工, 都成為可以去幫助人的人。」

墨西哥地震災情嚴重,且當地居民貧苦偏多,慈濟在資源有限之下,只能將援助對象落實在最需要幫助的受災鄉親。

「他們的災情很嚴重,假如受災的都幫助,我們是無法負擔;我們要從在災難中最困難的人,把他挑選出來——我們要幫助的是分分的資源,要用在最最需要的人的身上。」

物質不缺毋多給 用心教育護良風

墨西哥慈濟志工於地震後第三天來到災區,沿途觀察到街上到處堆滿食品、罐頭、二手衣物等物資囤積得很多,卻沒有人可以處理,非常雜亂,需要的人就去在那裡找。因此,這一次的賑災,賑災團評估不能以過去緊急發放物資的模式來進行。

「所以我們不能在當地再發放這些物資,而是要如何去把他們的心安撫下來,然後我們要如何觀察他們的生活,(找到)在災難中過不去的家庭。我們一邊探勘,因為當地我們不認識任何一個人,總是要讓當地的人來瞭解我們團體,要時間;所以我們要規畫,也要從長計議,不要(只)發有形的物資。」

慈濟預定要發放的內容,物資上的只有環保毛毯,這是為了要讓當地的鄉親理解環保,懂得塑膠分類回收的教育用意,同時時序已進入冬季,毛毯也能給受災鄉親保暖用。

此外,目前慈濟規劃提供現值卡,讓鄉親得以購買日常用品,但受限制不能拿來購買菸酒。「幾個月內需要的必須品可以去採購,這都是不想要再發其他的雜物,他們已經無家可歸,再拿什麼東西都沒用。」

上人指出,慈善賑災並非提供物資而已,慈濟志工要很用心,要符合安撫人心、提升良善風氣的要旨。

「我們去發的人,要用心設計在前頭,雖然這一段時間都很忙碌,我們還要很有教育性,安撫人心的,不是偏於宗教,但是通於人性,這都是(賑災)過程。」

穩步行動締善緣 理念帶動拉長情

另外,為了確保能發放給真正最需要的人,志工得挨家挨戶親自訪視數萬個家庭,瞭解家庭需求和受災情況一一造冊記錄,以便找出最需要的發放對象。而這些志工都是來自於當地招募,很多本土志工本身也是災民。

上人欣言,這次墨西哥地震的勘災行動確實很特殊,慈濟五十多年來在許許多多的國家救災,這是頭一遭在還沒發放之前,就與當地鄉親建立這麼密集的感情。

「現在已經有幾百位很貼心,很瞭解我們法脈精神的(當地鄉親)菩薩,甚至他們(有六位)也在線上皈依,都很令人感動,他們都有很堅固的信仰,但是他對慈濟的法是非常接受,人人都發願要當慈濟的種子在墨西哥。這都是當地社會的人才,也有當地的領導者,也有當地的企業家。」

就如當地一位愛德娜女士,在接觸到了慈濟勘災團員之後,深受感動,主動邀請慈濟人到她家中,表達願意提供家裡供慈濟志工當在災區工作的休息及開會、工作的地方。

「現在慈濟人在那一區,都是以這個家為家,在那裡集中名單,一切的準備工作,等於是慈濟的大本營。所以啊!只要有心,無處不都是道場,無處不都是菩薩,處處都可以行菩薩道,很感動的事很多,當然都需要有因緣,這種因緣實在是很特殊,一直在提起,我們要戒慎虔誠。」

富中之富社會福 心靈發光人能有

看到這次靜思生活營的學員中,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幾位企業家,也暫時放下忙碌的事業,特地前來學習慈濟人文,讓上人十分讚歎。

「看到馬來西亞的大企業家,都是在當地很有名望,對社會國家很有奉獻的一群大企業家丹斯里們,在社會地位很崇高,這集中在一起,對慈濟那一分的支持與付出,他們都放下身段,這都是人間之寶,富中之富啊!」

上人再次提醒眾人,人的價值不只是有形的財富,最重要的價值是心中的富有。

「像陳(志遠)居士很虔誠,還很孝順;還有一旦聽到好的道理,他就是這樣收著,聽到師父在說要茹素,馬上聽進去,他很大的企業,全球差不多都有他的企業在,他也到處都要去,交際也是很密集,可是他很堅持(茹素),都沒有困難,所以我們真的看到他對慧命都是及時說到做到。」

上人讚歎,富中之富可以是社會的典範,也能讓我們人間祥和;不過,並非人人都能擁有如此多的有形財富,但富有的心靈也能發光、發亮,就如非洲貧中之富的當地志工,自己擁有的不多,卻還能克服自己的困難去幫助別人,都是人生的寶。

「人人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人人行善,如晨語所說,念念不斷都是善,這如寶樹,也就是大願王,很不簡單,生生不息。能這樣我們的人間自然就會四大調和,看在非洲也這樣在做。總而言之,時間很寶貴,要說現在的人間菩薩,把握現在都說不完,何況這麼寬大,這樣累積來的多少菩薩的好典範,真的是說不盡!」

世間醫道 人文布愛

$
0
0
慈濟印尼分會明年將慶祝二十五周年,規畫系列活動,並邀集華裔和印尼裔志工與會眾共同精進。與印尼志工談話,證嚴上人肯定大家的合心,也叮嚀要深入疾苦,走入群眾,才能讓志業在印尼社會扎根,長久傳續。

深入貧困疾苦 醫道使命膚傷痛

上人表示,佛法給予明確的精神方向,大家認同並遵循,才能在以伊斯蘭信仰為主的社會,帶動這麼多人付出,「印尼貧富懸殊,志工有充足的力量、很好的因緣,要珍惜這分福,會合力量、用心去做。」

上人叮嚀志工做好社區訪視、慈善關懷,並且普遍帶動精神理念,「愈多人有相同的觀念,心地清淨了,大地就能夠回歸清淨。」

慈濟大學醫學系五年級同學,即將進入醫院實習,在師長帶領下回到精舍參與人文共識營,並且參加授袍宣誓典禮。

「當我虔誠地為你們掛上聽診器,內心有萬千付託、無量叮嚀── 有多少人的生命交託在你們的肩膀上,也期待你們給予病患更好的生活品質。」上人開示,人生最苦,莫過於生病而不由自主,人間不能沒有醫療,同學們投入「醫道」,亟需勇氣和使命感。

生命人文之本 感恩尊重及大愛

「走入醫院見習,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可以看到病床邊的大醫王、師長們如何面對病患,以及病患承受何等痛苦、將自己的生命交付給醫療人員。不只是醫師、護理師,醫院的每個部門環環相扣,合力救治病患。」

上人指出,從事搶救生命的醫療工作,不能缺乏「人文」。所謂人文,是生命的精髓、生命的方向,也就是「人之本」,人文精神要從言行態度展現。

「慈濟志業的人文精神,是『感恩、尊重、愛』。」上人期許同學們投入醫療工作,要「感恩」病患讓自己有發揮所學的機會;每位病患有不同的生命歷程與病況,對於醫師來說,也是醫學的活課本。

「付出不求回報,還要感恩,讓病患感受到『尊重』;並且用平等的慈悲『大愛』,救治所有的病患。」

上人叮嚀同學們,無論在學校或醫院,慈濟有許多人用盡心力栽培良醫,包括「無語良師」們,將身體奉獻給醫學教育,「大家真心、虔誠地奉獻,希望你們用這分珍惜的心在未來的醫療道路上付出,這是我最大的期待!」

【靜思小語】醫療工作搶救生命,要「感恩、尊重、愛」。

上人開示於9月2日《農七月‧十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2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愛的最後旅程 尊重生命權

$
0
0
善終,對馬來西亞人來說,仍然是一個既陌生又不得不去面對的嚴肅課題。黃軒醫師多年來往返故土,傳達正確資訊,期待讓國人了解:「愛他,讓他好好走」,才是尊重自己身邊最親愛家人生命的正確做法。

在東方保守國度的馬來西亞,要推動安寧醫療實在非常不容易,儘管數年來,黃軒醫師早在馬來西亞各處的慈濟會所或靜思書軒作分享,但此番2017年10月28日到馬靜思書軒舉辦心靈講座,卻是第一次。

臨終溝通協議 尊重其選擇

黃軒醫師亦是臺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主任,兼具醫生、主任、講師、詩人、作家等身份於一身,為推動正確善終觀念,不惜多次把握機會,回到故鄉馬來西亞,不避諱的與眾談生說死,並導正迷思。

黃軒醫師表示,正確的決策,才能將遺憾減到最低。「如果對醫療有了解,懂得尊重專業,那麼『殘忍』、『殘痛』、『摧殘』和『殘疾』就會減少。」黃軒醫師透過螢幕上一個斗大的「殘」字,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

曾經有位個案家屬,有天慌亂地前來責備黃軒醫師,「我們不是談好不要急救我爸爸嗎?為什麼要急救,讓老人家七孔流血而逝!」原來當天晚上阿公病情惡化時,陪在他身邊的,卻是一位大學生孫女。孫女在阿公病情危急時,送他去急診,醫師問她要急救嗎?孫女說要!大家都以為這是家屬之間都說好了,但沒想到其實卻沒有真的全體達成共識,以致造成莫大遺憾。

透過「沒有事前溝通」的真實個案,黃軒醫師提醒大家,與家人經過事前詳細的溝通,做出正確的決策,建立共識,才能免於讓最親愛的家人,受苦、受痛、受悲。

別等生命逝去 才說我愛你

在醫院,黃軒醫師最常聽到的病人家屬說:「醫生,您可以讓他起來,讓我跟他說最後一句話嗎?」黃軒醫師語重心長的表示:「愛,難道平時不能說嗎?」黃軒醫師殷殷叮嚀與會者牢記請好好愛自己的家人,愛要時常說,不要等到沒有心跳、遲了才來道愛……

今年芳齡三十二歲的陳雅婷,帶著年老的母親前來聆聽講座。黃軒醫師的分享,讓她心有戚戚焉。陳雅婷表示,「還沒來聽講座之前,我個人認為生命應該是隨著年齡變老,最後才邁向死亡。聽完主講人黃軒醫師的一番話語後,我才發現我落入見解的迷思——生命的無常是隨時會降臨的,哪怕是有多榮華富貴,貧賤,年輕,漂亮或年老,都得萬緣放下而離開人間。」

生命是如此短暫和珍貴,雖是如此,陳雅婷卻礙於對長輩的敬畏,掛在嘴邊的愛遲遲難以啟口。坐在一旁的媽媽接著說:「孩子小時候常脫口向父母說我愛你,長大後卻不說了。」陳雅婷解釋道:「現代年輕父母愛的教育,常與孩子互道『我愛你』。雖然我明白愛要及時說出來,可我還是不習慣跟父母說。」其實,長大後的陳雅婷是改以轉送簡訊的方式去表達,她說:「我會嘗試去呵護這分愛,並加以改善。」

聽完黃軒醫師的分享,符麗群難掩悲痛,大大的眼睛,眶著滿滿的淚水,邊說邊淚如雨下:「我的父親剛於去年往生。那時的他已八十多歲,被醫生診斷患上肺癌。我們顧及其年歲已大,承受不了化療的摧殘,便與母親商討達致共識,大家一致認為既然愛他,就要讓他好好地離開,這是最好的方式。」

「那天早上,先父血壓偏低,顯示不祥徵兆,我們已有心理準備,便圍攏在其身邊和不停地唱誦佛號,先父最終在聲聲佛號中安詳離世。」講到這裡,符麗群心中雖有萬般不捨,還是感到安慰,因沒有像其他人在長輩的輿論中,套以「不孝」的罪名而倍感壓力。

斯人已逝,對他的思念依舊。符麗群感歎生命的無奈,卻也深深體悟唯以身體力行去行善,才能報答父母恩。

學習生命課程 不要有遺憾

白髮蒼蒼的陳觀娣坦誠的說道,「我雖然已七十八歲了,當說到人生最後一刻時,偶爾還是會感到恐懼。我還沒跟家人溝通,但心裡已有盤算。一旦生命來到盡頭,我期望家人放手讓我好好走。搶救不但於事無補,又會讓我更痛苦和沒有尊嚴的死去。」

「我何其有幸能跟病人同乘一艘船共進退,一起學習生死,修行生死。其實,我的病人不只是病人,更是我的人生導師。」黃軒醫師如此表示著,其實生命總在無常變化,當無常來臨時,不要問先為什麼是自己?而是得勇敢面對它、處理它、再放下它。

對講座中有緣與黃軒醫師接觸的人來說,黃軒醫師是一位良師,讓大家在同一艘船上,一起共同學習、修行生死;因為有他的引導,也讓大家明白不要讓愛,成為來不及的遺憾。【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劉嬡蓮、楊秀麗 馬來西亞報導 2017/10/28)

為家園 轉機三次來臺取經

$
0
0
有朋自遠方來,經歷三次的轉機,費時三十四個小時,非洲獅子山共和國自由城明愛會專案經理查爾斯一行三個人,跟著慈濟志工曾慈慧、史蒂芬來到臺灣,期待透過認識慈濟慈善人文,將大愛的精神帶回獅子山,造福當地居民。

來臺不易 但為援助家鄉一切全值得

在非洲獅子山共和國,許多國際NGO組織紛紛投入援助的行列,而慈濟基金會透過慈濟美國總會,與當地NGO組織希利基金會、自由城明愛會一起合作,展開慈善醫療工作。

飛越一萬三千公里,來自非洲獅子山共和國的查爾斯,再參訪關渡大愛電視臺,第一次播報新聞的他,看著螢幕裡的自己覺得很新鮮;而查爾斯在獅子山自由城明愛會裡擔任志工,對於這次來臺灣參訪學習,讓他希望能將所學的經驗帶回去,進一步幫助當地。

自由城明愛會專案經理查爾斯表示:「那就是為什麼很多(志工)工作要做,那就是為何我來這裡,確實的學習如何好好的去,為像我們這樣的國家,獅子山共和國持續付出下去。」

不過要從獅子山飛來臺灣並不容易,查爾斯一行人第一站由獅子山首都自由城出發,飛到迦納,再到奈洛比,等轉機到杜拜後,才能直飛臺灣,因此這趟參訪之旅,光是搭乘飛機的時間就要花上三十四個小時。

主動承擔 唯有自力更生能脫貧離苦

大家之所以這麼發心來臺灣學習,是因為慈濟長期關懷獅子山共和國的天災與疫情。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說道:「我們這次完全讓他們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希望讓他們能夠了解,那也真的在整個的過程裡面,他們開始觀察,開始看我回去之後,我怎麼改變軍醫院的一些周遭的環境,我回去之後,我怎麼去帶動明愛基金會、希利基金會的志工,能夠就地取材,深耕社區。」

從被幫助,到願意主動學習幫助自己的國家,獅子山當地志工開始主動承擔家鄉事,明白唯有自立自強,才能幫助彼此脫離貧病困苦。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黃采綺、鄧應忠 臺北報導 2017/10/31)

雨過送餐 水退助掃心放晴

$
0
0
馬來西亞檳城從11月4日下午受到暴風雨影響,開始降下長達十五個小時的豪雨,近百分之八十的地區淹水、一百多處傳出土崩及樹倒災情,鄰近的威省亦受災嚴重。11月5日清晨,雨勢趨緩,馬來西亞分會慈濟志工立即啟動關懷行動,共分送一千九百二十份熱食,並協助部分學校、醫院清掃淤泥。



慎防紅色警戒 發送熱食物資

這場暴風雨來得又快又急,累積雨量高達三百一十五毫米,強風勁雨讓許多人措手不及。馬來西亞氣象局一度發出紅色警報,呼籲居民防災謹慎以對,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外出。

不到一天,檳城各地社區淹在水中,主要道路交通中斷,更有多處發生土崩和樹倒,位於山區的社區大樓地基遭到大水掏空,造成傾塌災情。武裝部隊派出救援人力,協助行動不便的長者疏散到安全地點,鄰近的威省也有近兩千人被迫撤離,暫住收容中心避難。

負責協調各地救災人力,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說:「武裝部隊已經派出海軍部隊,正在投入救災工作。威省方面,正在等待雙溪大年的部隊支援。目前災情沒繼續惡化,大雨已經停歇,只是各地水位都還沒退,風依然很大,請民眾盡量待在家裡,不要外出,以策安全。」

自氣象局紅色警戒發布後,馬來西亞分會慈濟志工即密切注意天氣狀況與各地災情,雨停之後,前往檳城、威省等地災區或安置中心,持續關懷災民需求,即刻發放熱食與生活物資。

大水帶來汙泥 協助災民清掃

11月5日清晨,雨勢暫歇,許多災民因水災而尚未進食。各地慈濟志工或涉水或搭船進入災區勘災、賑災,除了及時掌握災情,並開始發放熱食,提供受災鄉親一頓溫飽。

災後,馬來西亞分會水災協調中心整合各地志工的勘災資料,支援各區人力及所需物資。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郭濟緣帶領志工前往災區關懷,並與當地志工討論救援方案,決定賑災仍以物資發放、環境清理為主。

此外,由於馬來西亞於6日舉辦教育文憑考試,許多學校卻被大水淹得一片狼藉。日新國中淹水,試場緊急改到受災較輕的日新獨中,慈濟志工接獲校方請求,入校協助清掃汙泥、排放桌椅。韓江中小學、韓江學院及中央醫院等地遍地淤泥,也有志工和慈青清掃的身影,部分志工則協助受災的慈濟法親清理住家環境。

大水退去,檳城、威省各地社區的災民飽受水災之苦,慈濟志工送來熱食、協助清掃家園,一起與受災鄉親撥開心裡的陰霾,盡速恢復日常生活。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簡報、大愛新聞 2017/11/05)

爬坡涉溪 累了還是要送到

$
0
0


【基金會新聞稿】爬上陡坡、涉過溪流,拉著樹藤也要走到河的那一頭;扛著臺灣大米、揹著慈濟毛毯,泥濘土地印上慈悲的步履;南非慈濟本土志工難行能行,把來自臺灣的愛,送到非洲受災鄉親的手裡。


走入山區小路 堅毅難行能行

10月(2017年)上旬南非受到暴風雨侵襲,南非慈濟本土志工立刻前往勘災、發放。暴風雨後的災區,有的屋頂被吹走、有的地基被大雨沖刷掏空,甚至有的家裡只剩兩面牆,本土志工前往七個重災區約二百戶受災居民關懷,當災民拿到來自臺灣的大米及慈濟毛毯,心裡滿是暖意。


南非約翰尼斯堡(簡稱約堡)及德本受到暴風雨侵襲,約堡甚至下起如拳頭大的冰雹,災情慘重。暴風雨後的山區小路泥濘不堪,本土志工有的家裡也受災,但是當他們想到比自己更窮困的受災鄉親,儘管災區路毀橋斷、車子開不進去,本土志工仍突破險境,繼續往前行。

南非慈濟青年志工扛著物資,陪著年長的志工到災區勘災及發放。無論爬坡、涉溪,踏上搖晃的木橋、扶著倒塌的電線桿,或是拉著樹藤,本土志工也要走到河的那一端。儘管路面難行,他們堅毅能行,就是要把物資與關懷送到受災戶的手裡。

克服身體困難 用愛寸步鋪路

由於暴風雨襲擊範圍甚廣,本土志工從勘災到發放,得寸寸徒步前往散居四處的重災戶,親手送上物資。災區房屋有的半毀、有的全毀,甚至已被夷為平地,受災鄉親用隨手能得的塑膠布、石塊、泥土重建家園,但仍無法阻擋初春的寒意。

當偏遠山區的受災戶看到不辭辛苦、跨過遙遠路途而來的慈濟志工,滿是感動。有一受災戶感動落淚地說:「慈濟是第一個來關心我們的團體。」志工挨家挨戶送上臺灣農委會提供的大米,以及擋風禦寒的慈濟毛毯,盼為受災鄉親帶來些許的溫飽;而當志工看到鄉親拿到物資後,那種充滿希望的眼神,滿是歡喜。

其中一個受災嚴重的馬魯卡吉社區,有一群當地青年組成的團隊,在災後發揮了很大的動員力。這群年輕人原本在社區裡無所事事,甚至喝酒、鬧事,在受到慈濟志工感動後,一個接引一個,成為慈濟的青年志工,且在這次風災後的隔天立即動員,關懷社區,協助家訪造冊。



馬魯卡吉社區青年志工帶著南非當地慈濟志工進入社區,青年志工扛著大米、毛毯,亦步亦趨地陪著身體微胖、走路困難的阿嬤級慈濟志工,走著坎坷小路,把物資和祝福送到受災鄉親家裡。

慈濟基金會表示,儘管非洲普遍貧窮,但當地慈濟志工心靈富有著愛,且在災難後,非洲慈濟志工發揮深耕當地的力量。南非慈濟志工用大愛邀約鄉親一起付出,寸步把愛鋪向每一個苦難的家裡。這股軟實力,會是受傷大地最有潛力的養分。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2017/10/31)

應供最需 不問己乏

$
0
0
【證嚴上人11月6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速,那真是(人)追不過時間,也被時間緊迫得非常、非常地急。很多事來不及做,也有很多事來不及說,很多很多……宏觀天下,天下災難偏多。」

證嚴上人於11月6日志工早會上,憂心著全球各地災情頻傳,除了秋颱丹瑞在越南造成災情;馬來西亞檳城也於11月4日下午二時開始降下連續十五小時的暴雨,累積雨量高達三百一十五毫米,打破了當地的降雨記錄。

「剛剛看到(新聞畫面),水深的地方是很深,看到他們水淹的地方,面積是很大。其實慈濟人同樣也是有災情,可是這一群菩薩,雖然自己也有被波及到,可是他們心掛念的是災情有多大;只要雨一停,自己的房屋還是泡在水中,也趕快想盡辦法就去探勘災情,就傳回來了訊息。」

檳城急雨破記錄 志工受災先付出

這波大雨之後,檳城百分之八十地區都有積水,許多過去未曾淹水的區域也都難以倖免。而檳城慈濟志工未等水退,在雨勢稍加停歇之後,隨即動員煮熱食、提供便當給社區居民。

「的確,都是很讓人感動。」上人讚歎:「這是我昨天所說的,生命的遠方有事的時候,(慈濟志工)總是顧及到了普遍的、災情的、苦難的,儘管自己也有被波及到,他們都可以先放下自己,趕快去了解災情;而且極需要的,他們就會想辦法解決燃眉之急,就是很快速去解決民生最需要的。這都是慈濟人他們的生命,人極需要的時候,少不了這一群人,都是當地大家心裡都能清楚的。」

急人所急,助人所需,慈濟志工除了發放熱食便當,當地中學淹水又逢隔日(11/6)的馬來西亞教育文憑考試,慈濟志工趕緊動員到日新獨中協助清掃、排桌椅;也到受災的韓江中小學、韓江學院去協助清掃。

「現在孩子在讀書,學校是很重要,要趕快讓校園清理。前天的淹水,他們昨天就動員去清掃學校,期待孩子讀書,不要因為水就影響上課;孩子去上課,父母才能專心清掃,這是一兼兩顧——孩子不能斷功課,父母要騰出時間整理家園。所以慈濟人快速的動員清理學校,這都是平常慈濟人所動員所做的事。」

※延伸閱讀:雨過送餐 水退助掃心放晴

身體有病不停歇 堅持親手施最苦


去除小我,幫助急難。上人也相當疼惜南非慈濟志工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在上個月雨災之後,遠赴三百多公里外的災區進行關懷,而不顧自身的病痛。

「我時常說到了南非,都是打從內心疼惜著,真的珍惜這一群人,總是很令人感動。這一波災情,帶給了窮困人很大的災情,所以南非的菩薩,他們就及時趕快分成了幾個隊組,就是投入到災區。有的窮困人,所住的地方交通本來就是不方便,山崩地塌,他們都不畏懼辛苦;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身體就已經走路都有困難,可是他們都不畏懼,都是這樣的去付出。他們說,自己多付出一點力量,都克服他們的行動的困難,就可以有很多人得到,可以得救。這都是他們真誠的心。」

南非慈濟志工承襲臺灣慈濟人的訪視精神,堅持要親腳走到,親手遍布施,因為這樣才能把珍貴的慈善資源,送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上。

「他們會做,粒粒米都會用在真實需要人的,每一口飯都是要供應給真實飢餓人的口中裡去,這是他們的堅持,不會浪費一口飯;有飯吃的,他們不會重複給,因為這糧食得來不易,物資得來真是不容易,所以他們要負起這樣的責任,分分毫毫都要用得恰當。所以他們的觀念,把自己的都克服身體上的艱難,走到最需要的人家去,這樣去付出,這都是很真誠,也是很令人無法去形容的感動。」

※延伸閱讀:爬坡涉溪 累了還是要送到

窮孩得碗生平有 供食之後擬職訓


不管是自己受災,或是自己身體有病,慈濟志工在各地為苦難人付出的真心誠意,上人在在予以讚歎,也感恩人間菩薩總是在天下間付出。

「剛剛在畫面裡,大家也看到了,看到獅子山,最近也是我們要幫助的,在進行中,也是在規劃中,在中期、長期,如何讓他們建立起人人有工作;有職能去工作的人,這都是要輔導他們的心向力,鼓勵他們的這種人人的功能,所以在那裡也要準備職訓的工作。」

在今年(2017年)8月中旬,獅子山暴雨引發洪水與土石流,造成一千三百人死亡或失蹤,同時讓六千人的住屋受損而流離失所。

「我們從那個時候一直到現在,天天提供給他們的餐食、熱食,把大米就是不斷地在海面上要運到了這個地方(自由城);大批的白米沒地方放,我們就啟動,幾天給他一個貨櫃(的米)運進去。」

除了發放大米,當時上人也注意到當地的孩子用手抓飯食用,然而當地曾經發生伊波拉病毒與瘧疾,在衛生條件堪慮下,慈濟又緊急調度餐具來發放,讓當地配合慈濟賑災的非營利組織夥伴相當感動。

「有神父非常地感動,他說,孩子從生下來都空無一物,身體上所穿的都是破爛的衣服,其他都沒有什麼;有了這一個碗,是給予孩子他一生中僅有擁有的,到現在為止,僅擁有的一個碗跟湯匙。他說,很感動也很感恩,這個孩子每天可以捧著碗來取熱食,這都是要天天供應給他們。」

醫療需求雖孔急 環保護地即帶動

獅子山災區的糧食的急難需求已經滿足之後,慈濟志工持續推動中、長期方案,期待透過設立職訓班來改善居民生活。目前,邀請了當地國際NGO組織希利基金會、明愛會志工來臺參訪,也期待展開慈善醫療工作。

「他們來了,也帶他們去看環保,看了環保他很震撼,這醫師他說,有環保趕快要帶回去,醫療要有高貴的設備,他們很需要但是力不從心,他們很期待把環保好好帶回去。他到了我們內湖的環保站,看到了一大群的志工菩薩在那裡做環保,他看到了寶特瓶很神奇,寶特瓶也可以做衣服,他們要回去好好地提倡環保,要保護大地,要如何環保,好好發揮利用。」

談起獅子山共和國的公益夥伴來臺取經,上人欣喜他們要將環保理念帶動到當地,也欣慰著他們也要學習南非本土志工,將慈濟所發放的米袋再改製應用,並落實到職訓班。

「很多感人的事。貧富之間,富有的輕輕一丟,這是他們(貧困者)最寶貴的,擁有的寶貝,這看了、聽了都是很不捨,所以人人都有這一分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期待著人人發這一分心,可以為遠方天下的苦難人,多了解、多付出一點點。」

※延伸閱讀:為家園 轉機三次來臺取經

防疫總動員 助獅子山醫療

$
0
0
位處西非的獅子山共和國,人民普遍貧窮,衛生觀念不足,常有疫情發生。美國慈濟志工自2015年援助至今,持續推動慈善志業。在慈濟志工陪同下,獅子山共和國志工、三四軍醫院醫師、希利基金會與自由城明愛會的代表一行人,來臺參訪慈濟志業,2017年11月6日並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透過研究交流,協助改善獅子山共和國的衛生醫療環境。



醫療合作 交流防疫專業

獅子山共和國志工、三四軍醫院醫師、希利基金會與自由城明愛會的代表來臺造訪靜思精舍,親自拜會證嚴上人,感恩慈濟從2015年起,落實各項援助計畫,不論病毒肆虐、饑荒或土石流災情,慈濟志工都持續關懷災民,發放來自臺灣的愛心大米、環保碗筷及毛毯等物資,幫助鄉親度過難關。

近年獅子山共和國各種傳染病疫情頻傳,鄉親身受病苦,苦不堪言,衛教宣導或疫苗研發等防疫工作刻不容緩。因此,該國三四軍事醫院的醫師托馬斯代表,11月6日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簽約,未來將加強交流傳染病防治與檢疫技術等醫療專業。

這幾天參訪慈濟志業,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到花蓮慈濟醫院,獅子山共和國的參訪團時時感受到臺灣慈濟志工的友善,不論到哪都受到志工熱情的接待。

在簽約儀式後,三四軍事醫院外科研究部醫師托馬斯說:「你們對所有人都像家人,總是對所有人伸出雙手,幫助需要的人。大家在不同的機構,但都有同樣的精神,共同一心完成同樣的目標。這樣如家人般的感情,我深感佩服,也印象深刻。」

在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等人的陪同下,獅子山共和國一行人也到靜思精舍拜會上人,說明慈濟志工與該國志工合作推動的慈善工作。在會客室中,上人對眾開示:「期待我們,大家共同把愛的能量匯合起來。人間最富有就是愛,所以,獅子山不窮,只要有愛,鼓勵大家就是努力起來。」

除了將慈濟醫療志業體的資源帶到獅子山共和國,慈濟志工未來也計畫推動職業訓練,整修位於首都自由城的收容中心,規劃多間職訓教室,培訓老師教授手工藝品,帶動鄉親用雙手改善生活狀況,為自己帶來新的希望。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楊婕庭、謝昀珊、劉泓志 花蓮報導 2017/11/06)

墨國強震後 本土善種萌芽

$
0
0
墨西哥強震後,慈濟志工前往賑災,目前正在複查災民名冊,偏遠地區交通困難,還好有當地志工給予最大的協助。在聖哥帝亞的一座人工島嶼,居民多務農維生,其中有位農夫海梅,家毀了,農田也不能耕種,慈濟志工希望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讓他協助複查工作,但他一開始只接受志工背心,婉拒慈濟的補助,還帶動女兒與更多居民,一起投入志工行列。



熟門熟路熟鄉親 本土志工力量大

距離聖哥帝亞區較遠的人工島嶼,農民在浮水耕種區(Chinampa)種植作物,在地震過後就像被遺忘了一樣,慈濟志工前來收集受災鄉親的資料,同時也希望布下善的種子,帶動本土志工投入賑災,使這分大愛能在聖哥帝亞的土地上深耕。

慈濟志工勘災發現,位於聖哥帝亞近郊的浮水耕種區(Chinampa)沒有路名,而且各區距離較遠,複查相當困難,必須由當地人挨家挨戶拜訪災民。

當地農民海梅志願投入複查災民名冊,從10月下旬開始,陸續走訪「聖璜(San Juan)」等六個浮水種植區,登記各區災民的名字。

強震過後,海梅的農田全部損毀,農具也被震入了運河中,沉落河底,多年投入的心血化塵揚灰,讓他難過不已。儘管如此,海梅還是常常來當志工,幫助其他同樣受災嚴重的鄉親。來慈濟做志工,海梅說:「每一天都很快樂。」

樂天知命做農事 婉拒慈濟補助金

海梅天天報到,協助慈濟賑災,讓勘災團志工相當感恩他的付出,卻也不免擔心他與家人的生活狀況。日前隨著海梅的步伐,慈濟紐約分會助理祕書包逸涵走入聖璜區複查,一路上海梅沈默寡言,讓包逸涵印象相當深刻。

包逸涵十分了解海梅的生活難以為繼,堅持地向海梅說道:「上人看到本土志工不顧日曬雨淋幫助災民,非常心疼,所以很慈悲地推動以工代賑。這不是工作,我們是想要表達我們的感恩。」一旁,來自厄瓜多的慈濟志工珍妮弗則說:「慈濟會針對每天的工作付酬勞,希望這能幫助到想要繼續與我們合作的人。」

做了十七年的農夫,如今因為一場地震,海梅落得一無所有。慈濟志工為海梅提供補助,樂天知命的他卻說道:「我很抱歉,我不能收錢,這裡每個人都是志工,而且是打從心裡想要為自己的社區做事。我剩下的一點時間,想要與慈濟在一起,因為我應該這麼做,只要有時間,我就會繼續這麼做。」

正值農收時期,強震毀了所有農作,海梅必須等到來年才有收入維持一家溫飽,因此包逸涵仍然希望海梅收下這筆生活補助:「請接受我們的幫助,給我們這個機會來幫一點忙。」看著包逸涵遞過摺好的志工背心,珍妮弗接著說道:「請收下我們的志工背心。」感受到志工的好意,海梅收下了背心,那副稜角深峭的臉龐也透露了一股堅毅:「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的信任,謝謝你們相信我們。」

學當志工分享愛 成為人生新目標

原本海梅一家住在媽媽的房子裡,房屋因為強震受損嚴重,將被政府拆除,他只好帶著媽媽和女兒,前往投靠阿姨。安頓一家老小後,海梅騎著單車到街上探視災情,遇到慈濟志工,因為他幾乎認識所有的人,志願幫忙勘災,聖哥帝亞近郊不僅是人工島嶼受災,附近不少房屋倒塌,有越來越多的人和海梅一樣投入賑災。

「這是在幫助同胞。」了解賑災複查作業的重要後,海梅成為首位以工代賑的受災鄉親,加緊勘災的腳步,前往沒有路名的浮水種植區,挨家挨戶複查:「女士們下午好,我們是來自慈濟基金會的志工。我們來到人工島嶼,需要知道您是否有在人口普查中登記。」

帶著聖哥帝亞的本土志工,海梅來到一戶人家門前。受災鄉親瓜達露佩說:「我來自聖哥帝亞,我住這裡,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我在這裡出生,你可以看到,這是房子的一樓,看得出來房屋有下陷。」

帶動本土志工幫助受災農民,兩個女兒也一起加入志工行列,海梅堅定地說道:「我學習到很重要的事,就是分享愛。慈濟志工讓我知道,我們並不孤獨,有人在身旁關懷、愛護我們。」在現在的生命階段,墨西哥志工海梅學習到珍惜時間,因為他心中有一個為人付出的人生目標,讓他勇敢地活下去。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慈濟墨西哥震災前勘團簡報、大愛新聞 2017/11/06)


深淵燭光 不應放棄的人生

$
0
0
「當初我們來幫他打掃家裡,是沒有一條路可以走,真的人生失去生存的意志,可以毀了他……」慈濟志工張秀蘭回憶著這些年來陪伴照顧戶翁伯伯的點滴,她慶幸還好有著志工們不離不棄的陪伴,如今終於能將翁伯伯從絕望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人生的懲罰失去意念 唯有誠情關懷能展心房

說起翁伯伯為什麼獨居在這堆滿垃圾的屋子裡,原是這是翁伯伯懲罰自己的方式,年輕時他曾娶過一位外籍新娘,生下一對女兒。但是多疑的翁伯伯總擔心妻子的離去,害怕失去妻子後將會一無所有,因此他時常將妻子鎖起來,導致妻子因為害怕,趁著一次返鄉探親的機會,帶走兩個女兒,自此不再回來臺灣。

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悔不當初的翁伯伯在妻兒離開之後,開始將自己關在家中,覺得失去一切的他沒了生活意志,直到慈濟志工的出現,大家拼命試著將翁伯伯從絕望中拯救出來。

翁伯伯的生活範圍只有一張半躺的沙發,屋內全是經年累月而來的垃圾,每天翁伯伯都會到雙溪街上買兩個便當,無論便當裡的食物是否有吃完,他總是隨手扔在地板上,久了這些垃圾開始長出蟲來;而志工帶來的乾淨換洗衣物,翁伯伯不但不洗澡,甚至也將這些衣物放在衣櫃裡任其損壞,而環境的髒亂與身體的不潔,也讓翁伯伯的身體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其實志工們不是不曾為翁伯伯清掃住家,只是每個月訪視時帶走了一些垃圾,等下個月再來,一樣又是一堆垃圾映入眼前;翁伯伯九十幾歲的叔叔就住在他的隔壁,每次叔叔要翁伯伯整理家裡,翁伯伯總是試圖燃香驅味,但效果總是不佳,而大家也擔心釀成火災,因此在多次的溝通下,取得翁伯伯的同意,志工終於在2017年6月1日為翁伯伯的家裡進行最後的大掃除。

一鏟一鏟的垃圾,志工以人龍接力的方式,慢慢地將翁伯伯屋內地板上的垃圾清理出去。屋內的負責剷除垃圾,外面的負責接應,志工裡應外合將屋內的雜物清理出來,看著戶外那座垃圾堆積而來的小山丘,志工們還要仔細的分類回收物與垃圾,同時刷洗剩下來可繼續使用的電器用品與物資。

雙溪訪視志工關心翁伯伯十幾年了,不只多次進行居家清掃,志工們也曾為他送來熱食,甚至安排居家義診。其實翁伯伯的叔叔與里長賴明賢也都非常關心他,但始終無法敲開翁伯伯的心房,只有默默陪伴關懷十幾年的慈濟志工,能讓翁伯伯願意敞開緊閉的心門,侃侃而談,尤其點頭答應接受里長賴明賢與志工的安排,自願住進養護中心。

一波三折能重展新生 因為信任所以願意改變

「我們都有跟他說,他叔叔也有說,但他就是不去,社會課也來關心,可是他不要去,如果他不答應,就無法帶他過去養護中心。」里長賴明賢無奈的表示,不過對慈濟志工來說,大家知所以不放棄翁伯伯,是因為不認為他年紀很老,大家總是告訴翁伯伯,慈濟是你背後的依靠,但是你還是要學著自己站起來,不然左右鄰居看到你都會感到害怕,這樣的目光會讓人覺得人生沒意義。

因此志工說服翁伯伯換個環境,去了養護中心或許可以讓人生過得更好,而翁伯伯經過幾番思考,終於答應接受,因為翁伯伯信任慈濟志工說的話,大家所給予的鼓勵,讓他開口說好,答應離開垃圾屋。

不過要住進養護中心,必須得先接受健康檢查,與翁伯伯約定好健檢的這一天,一進門撲鼻而來的是翁伯伯身上的異味,儘管翁伯伯表示他一天都洗二至三次的冷水澡,但志工仍從翁伯伯未做更換的舊衣服,不戳破謊言的將翁伯伯帶回家中,另外仔細的為他做全身清洗。

結果出門之際,臨時又找不到健保卡,一行人只好先到區公所補辦證件,再趕到臺北慈濟醫院做健檢。在醫院中一連串的檢查,看到翁伯伯似乎有些高血壓的問題,還有腳底腫脹也影響他的行走,好不容易只剩尿液檢查,但是當下翁伯伯並沒有尿意,直到回到雙溪的家中,翁伯伯才完成採集,志工張秀蘭得知翁伯伯完成採集後,又隨即帶著這管尿液檢體送至臺北慈院,為的就是趕緊完成翁伯伯的體檢報告。

專屬關懷為貼心安排 後半輩子有所安身照護

回憶這段奔波,張秀蘭不禁笑著說:「其實我們慈濟為他做的事情,他心裡都知道。」雖然健檢報告終於如期完成,豈料一個月後就在入住養護中心的前夕,翁伯伯在悶熱的家中暈倒,被緊急送進急診室,志工接獲消息,趕緊趕過去探望他,而翁伯伯也露出歡喜之心。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翁伯伯的排泄物不小心弄髒了他的衣服,只見志工蕭明智毫不猶豫地蹲下身來,協助翁伯伯換下褲子,並仔細為他擦拭汙穢。問起蕭明智是以什麼樣的勇氣來協助翁伯伯,蕭明智回答:「能怎麼呢?遇到了就是要做,這就是在學習,培養感恩,讓我有空間可以成長。雖然心裡還是會害怕那些惡臭味,可是還是要做,要將他打理乾淨。」

終於經由醫師確認翁伯伯一切沒問題,志工趕緊協助翁伯伯辦理出院,雖然翁伯伯沒有親人陪伴在身旁,但是志工們是他最有力的後盾。7月5日(2017年)這一天,志工們一起送翁伯伯來到養護中心,張秀蘭表示:「這環境讓我們覺得,把他送來,就是可以讓他安他的起居,不用擔心吃、穿,生病沒有人關懷,這裡還有同伴陪伴你,所以我們都很放心。」

蕭明智也說,翁伯伯已經七十幾歲,志工們無法像陪伴其他照顧戶一樣,可以鼓勵做居家關懷或是環保,正因為志工能給予的幫助有限,因此能夠為翁伯伯找到可以安頓的地方,也是大家的期許。

喜極而泣為之誠祝福 不求回報付出能賺歡喜

一個月後,志工們不忘當初與翁伯伯「有空一定來看你!」的約定,大家迫不及待想去探望他,而翁伯伯從電梯裡出來見到大家,也開心的露出微笑,大家都讚嘆他氣色變好了,身體也因為養護中心的飲食調理,感覺瘦得很健康,不像過往一般的擁腫。

問翁伯伯,「住在這裡是不是比較好?吃飯也都有正常嗎?你有下樓運動走動嗎?」翁伯伯全都笑著回答「有!這裡吃飯都準備好,洗澡我也會自己放水來沖。」聽到這一番回答,大家也都為翁伯伯感到開心,然而當張秀蘭問起翁伯伯,「那你有想我們嗎?」翁伯伯突然低頭落寞的說:「有……」

一旁陪伴翁伯伯也長達十年的張瑞娥,不禁紅著眼眶退到一旁,張瑞娥是張秀蘭的親妹妹及慈濟母雞,這些年來她更是翁伯伯的專屬理髮師,如今看到老人家有所歸依,張瑞娥表示:「看到他感到很捨不得,是喜極而泣的感覺,因為知道他在這裡比在家裡好一百倍。」擦乾眼淚,張瑞娥拿出美髮師的專業,馬上為翁伯伯修剪頭髮與鬍鬚。

殷殷叮嚀著翁伯伯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有問題時要記得隨時告訴養護中心裡的人員,看著翁伯伯點頭收到的模樣,大家也非常地為他祝福著。告別翁伯伯,志工們趕緊從萬里趕回雙溪,因為大家要向翁伯伯的叔叔報平安,拿著稍早在養護中心與翁伯伯的互動畫面給翁老叔叔觀看,看到翁伯伯健康的模樣,翁老叔叔終於能放心了,而翁老嬸嬸也表示:「我要給你們大大的感恩!」

因為兩位老夫妻至今仍想不透,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的人,願意花自己的車油錢來探望自己與侄子,為的只是賺歡喜;但是對慈濟志工而言,大家能夠一步一步,慢慢引導翁伯伯勇敢邁向新的人生,讓他慢慢融入正常生活,有個做人的尊嚴,這十幾年的陪伴總算是值得了!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資料來源:行動現場 整理:盧筱涵 2017/09/14)

與佛同念 拔苦何難

$
0
0
【證嚴上人11月7日志工早會開示】
「越南因為丹瑞颱風,中部的災情很重,水深的(地方)淹到了屋頂上,也看到風力經過的地方,電線桿都是同一個方向的傾斜著、斷著,樹也是連根拔起,三萬多人撤離了,房屋被損毀掉的八萬多棟,就是一個中度颱風而已,已經有這麼大的損失,這都是在天地四大失調……」

馬來西亞檳城也受丹瑞颱風影響,10月4日開始連降十八小時暴雨,八成地區皆淹水。證嚴上人於11月7日志工早會中重申四大不調、眾生共業的危機,期望人人都能戒慎虔誠,並發心行善,恆持不倦。

援災不惜搭機度 就地助鄰同一心

2014年12月下旬,馬來西亞的馬來半島曾經發生嚴重水患,有九州逾二十六萬人受災,當時全馬志工動員賑災,檳城志工還搭飛機前往吉蘭丹州支援。

「這一回(水患)是在檳城,慈濟人就地關懷,有的人也有淹水,但是都可以暫時放下,大家投入先關懷其他的災民,合心協力去付出,整理得差不多,自己的也大家的力量來幫忙,都是先大愛,然後再自己的整理,這都是慈濟人的精神。」

愛的能量需要人人付出,互相扶持,才能在災後迅速站起。4日豪雨後,檳城和吉打慈濟志工5日便展開熱食發放,並清掃社區、學校與醫院。

「總是愛的能量都是要力量靠著力量,才能有大的力量。這一回馬來西亞災情嚴重,也有造成了死傷、三千人撤離……慈濟人還是一樣馬上送熱的食物到了,這是愛的能量。不過馬來西亞(志工)實在是力量很大,我雖然是不捨,但是也很安心,因為那裏的人力、物資,我就很安心。」

貧瘠國度善國民 助其自立拓大愛

遠在非洲的獅子山共和國,當地雖然沒有慈濟志工,但慈濟人在2014年該國伊波拉疫情爆發後,便開始前往當地發放臺灣農委會的援外白米,並捐贈衣物、藥品及醫療器材。如今,獅子山三四軍事醫院醫師代表到臺灣拜會上人,並與花蓮慈濟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針對傳染病防治與檢疫的技術做交流。

「我們正式地簽約,就是要幫助他們的醫療;慈善方面就是供餐,還要讓他們長期地工作,是職訓,想要如何來幫助他們,讓他們能自己站起來,精神的能量把他鼓勵,要勉勵,要如何教育,這種教育、職訓,落實他們自力更生的生活,這都是我們跟當地有三個慈善機構,我們合作起來,一直很期待,讓他們自力更生。」

加勒比海島國海地最早因受颶風侵襲而與慈濟結緣,後來慈濟又投入該國2010年強震後的賑濟工作,發放大米、生活物資,並為他們援建學校。近日,當地的如濟神父與芭芭拉醫師也到臺灣來參訪,希望更了解慈濟精神。

「聽到如濟神父在描述著他們的國家,現在還是一片破碎,還是要取得一餐之飽很難……所以慈濟年年都供應白米,就是我們農委會提供,慈濟要負責去。這個地方所有的物資都缺,連舊的鞋子回收來整理一下寄過去,他們也如獲珍寶一樣。每一次看到這樣,我們能不努力嗎?人在有福的地方少少地努力一下,省一點,他們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幫助。」

災後的援助只能解一時之困,慈濟志工秉持上人教誨,每到一處便將善種撒播在當地,帶動社區民眾成為志工,自助助人。墨西哥強震後,慈濟志工前往賑災,當地的農夫海梅除了自己協助慈濟進行災民複查,還帶動更多居民,一直投入志工行列。

「這一位海梅,不只是房屋塌了,連耕地也是被破壞掉了,所以他說已經一切都沒有了。志工就說他是否(接受)以工代賑,他說慈濟來自那麼遙遠,真誠為我們的鄉親在付出,他說:『我可以跟大家一樣當志工。』但是經過了我們的志工一直一直勸說他,他終於勉強接受維持家庭的以工代賑。在鄉間裡的年輕人因為他的說明,大家都很願意投入,所以帶出了一群群的年輕人。這一位海梅,真的都是其中動人故事之一。」

慈悲等觀清他穢 行動難易在一念

作為慈濟發祥地的臺灣,志工在地耕耘已逾半世紀,許多慈善個案關懷都是十多年不間斷。在雙溪一位七十多歲的獨居長者翁老先生,過去因外籍配偶帶著孩子離開他,而選擇自我放棄,孤僻過日。慈濟志工經過十多年的陪伴,終於說服他住進長者照護機構。

「臺灣也是用愛開始做起,這十年來,他總是很孤僻,而且這樣的過程,有兩次的中風,他本身又有癲癇病狀,就這樣地慢慢就生活遲鈍,而且反應也慢慢一直退化……慈濟人陪他到新店去檢查,他也大小號(便)都有,慈濟人也不畏懼這樣的髒,還是即時上去幫他清理。看看有這麼有耐心的慈誠菩薩,這種的愛的能量,你問他為什麼會做?他總是沒有什麼理由,就是做就對了。」

看似簡單的清潔動作,卻非平常人能做得到,更何況是長年累月地陪伴與付出。早會最後,上人勉勵眾人,人人都是接受佛法道理的人間菩薩,知道生命意義所在,所以不管遠在哪裡有災難,慈濟人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地趕過去,即使重重的困難也不退縮。

「這都是人間菩薩,菩薩行不難修,不是高高在上放在佛殿裡被膜拜著,是走出去在人群中,為人生命中的貴人。發這一念心簡單,但是做了並不那麼簡單,但是回過來就是需要那一念心,沒有做不到的事。所以困難是很多的困難,簡單就是那麼地簡單。總而言之,愛的能量總是在一念心。」

立冬甜溫補 紅棗黑糖雙Q

$
0
0
傳統節氣中的「立冬」,許多人都會想立冬要「怎麼補」?為了解決民眾的煩惱,7日上午,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舉辦健康飲食講座,由營養師邱文萱教大家如何利用在地食材,製作美味的紅棗黑糖雙Q圓甜補湯,用高纖美味來度過今年氣候溫暖的立冬。

高纖溫補甜湯 補脾胃氣養出好氣血

邱文萱營養師表示,目前的天氣跟往年比起來氣溫較高,傳統高油、高熱量的鹹補湯,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比較大的負擔,所以,這次設計出利用高纖食材地瓜及芋頭做出的雙Q圓,加上紅棗、薑片、黑糖的溫和食材,補氣補血的紅棗黑糖雙Q圓,讓民眾可以在家裡輕鬆DIY,好吃好玩又能擁有好氣色。

紅棗黑糖雙Q圓主要食材有花蓮在地高纖食材的地瓜及芋頭,切塊蒸熟後搭配地瓜粉和太白粉製作,取代傳統適用的糯米,方便進食與吞嚥,也不用擔心過多糯米造成的消化不良。

邱文萱營養師表示,地瓜本身富含高纖,有促進腸胃蠕動、潤腸通便的效果,地瓜還含有酚類化合物、維生素C及類胡蘿蔔素可以預防心血管動脈硬化。另外,紅棗富含鐵質,可幫助造血功能緩解貧血症狀,維生素C含量很高,且含有維生素B、鈣鐵等礦物質。桂圓有補脾胃氣,補足氣血不足的功效。

邱文萱營養師也建議,民眾可以把蒸熟的蓮子、鷹嘴豆、花豆或者少許的黑糖粉當成內餡,就可以做出不同口感的「包心粉圓」,搭配薑片、紅棗、桂圓、黑糖為基底的甜湯,就成了大人小孩都適合的紅棗黑糖雙Q圓,少了點熱量跟油膩,讓大家用好氣色輕鬆健康來「補冬」。

入冬甜品食譜--「黑米養身粽」
食譜設計者:花蓮慈院古晉瑜營養師

【材料】(三十人份):
1. 地瓜250克,芋頭250克
2. 地瓜粉各50克
3. 太白粉各50克
4. 蓮子100克
5. 桂圓20顆
6. 紅棗100克
7. 黑糖700克
8. 薑片半斤

【作法】:
1. 將桂圓及紅棗,放進十公升水中煮滾。
2. 將黑糖倒入煮滾的桂圓紅棗湯中煮至溶化後,加入薑片關小火煮十至十五分鐘。
3. 蓮子蒸熟放涼備用 。
4. 地瓜及芋頭切塊蒸熟後搗碎。
5. 分次混入地瓜粉及太白粉,搓成團。
6. 取少許地瓜團及芋頭,將一顆蓮子包入團中並搓成小圓。
7. 將搓好的地瓜圓及芋頭圓放入滾水中煮至浮起即可。

【熱量分析】:
營養標示
每一份量     30 公克
熱量      150大卡
蛋白質       5 公克                                        
脂肪        3 公克
碳水化合物   25 公克
鈉         7 毫克

(文:黃思齊 花蓮慈濟醫院報導 2017/11/07)

共伴有情 舖路護地

$
0
0
【證嚴上人11月8日志工早會開示】
「我們在生活中,表達一下虔誠愛惜大地的心,看看能不能真正誠懇的心,上達諸天佛菩薩都能聽到。」

11月8日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十分憂心近來全球各地一連串所發生的森林大火,大規模的面積遭到燒毀;加上許多地方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不免再次提醒,人人處於同一片天,應該好好地疼惜大地。

「盡管佛菩薩很慈悲,在關懷著眾生,(但)眾生無法體會,這佛菩薩或是神聖之意,我行我素,還是製造這樣的汙染,已經共知、也共識了,但是不願意趕快共行。」

知道事理表皮毛 不若性善護天地

即將到來的2017年歲末祝福,年度的主題即為:「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舖路護大地」。上人期許要將愛的能量會合起來,呼籲人人不要輕視自己一念的虔誠,不要疏忽掉自己一分的力量,人人要發揮這分的愛心,愛惜天空,讓空氣能減碳,愛惜大地,人人環保,我們也要愛惜人類。

「晨語提起,我們一定要轉識成智,不要一天到晚光是知、識,只是知道,只是懂,懂事情--知、識事項,但是沒有妙觀察智,就會缺少思量,為所欲為,一直為自己而爭、取,為了一個欲念,就是你爭我奪,大家累積起來,小小一點一滴的汙染就足以合起來變成一大片的汙濁。」

污染既然是人們點滴累積起來的,現在要解決的最好良方,也就是要從人心開始。

「我們要如何把人回歸自己『性本善』的這一念心、性、行,善良的心意,要虔誠,人人有這樣的善意、這樣的虔誠,累積起來,還是可以有一股清流可以淨化汙濁,要從人心開始,不要輕視自己。」

歷史今天菲律賓 據點成立大愛始

人心改變,可以改變人生,影響社會的生態。慈濟歷史上的今天,兩件與菲律賓有關的要事都發生在這一天。

「1994年11月8日,到現在已經二十三年了。二十三年前,正式聯絡處在菲律賓,成立在(林)小正的家,都是歷史的今天。其實她的發心也是很快速,(1994年)9月回精舍,跟一群當地企業家夫人,幾位來到花蓮,看到那時候精舍克難式的生活,同時也瞭解這麼簡單、簡陋的地方,竟然可以成立慈善機構,同時蓋起醫院;她們去看,有醫院還有學校,回到精舍來是那樣簡陋。」

受到上人及靜思精舍常住師父簡樸生活中,卻能成就利益眾生的大事業感召,回去之後,林小正居士下定了決心,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取得大家的支持,就在她家面成立慈濟聯絡處。

「起初以助學、教育開始,號集了一群人就這樣關懷孩子的教育,同時有病苦的人,他們開始看到了脫貧的希望在教育。」

夢鄉美名實髒貧 教育種子轉生命

菲律賓慈濟志工起初以首都馬尼拉市周邊區域的華人為主,後來志工們在距離首都一個半小時車程,位於甲美地省(Cavite)羅沙塯鎮(Rosario),一處搭建在垃圾場上,名之為「夢鄉村」的貧民區中展開慈善關懷。

「好多年以前,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夢鄉村。這名稱很漂亮,其實夢鄉村是一個貧民區,非常窮的,他們(居民)是靠垃圾堆的生活,一、二十年前,一直以來,慈濟常常踏在這片土地做關懷,這麼窮,慈濟人一直在那裡應他們所需要的去發放,還要輔導他們戒賭、戒煙、戒酒,雙管齊下,每個月的發放。」

除了生活上的濟貧扶困之外,慈濟人還輔導他們全村的孩子受教育,因為當時整個村子的孩子都因為太過貧困,甚至出生都沒有辦登記,導致沒有戶籍,更無法讀書。

「慈濟人去幫忙他們,把一一孩子辦戶口,然後就是讓孩子們,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去上學。讓他們可以上學的時候,就是全套的衣服、鞋子都幫他們準備得很周全,還要把孩子清洗,換上衣服,讓孩子乾乾淨淨去上學,很感人呢!而且那個時候慈濟人所牽的小女孩,現在也戴起方帽來了,時間真的可以累積一切,時間真的可以成就一切。」

慈悲災民不忍棄 苦既拔已復予法

同樣在11月8日,2013年時菲律賓正遭受強颱海燕襲擊,菲律賓中部萊特省蒙受嚴重人命財產的損失;然而當時臺灣正舉辦「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菲律賓分會的志工幹部多已來臺,也相當關心災情發展。

「就是這一天,記得很鮮明的記憶。看到颱風警報,我人在三重,他們在要受證的前一天,我說:『菲律賓有颱風警報,颱風要登陸,你們要密切的聯繫,要注意看看怎麼樣。』到了晚上、到了隔天,他們接到的訊息,不得了,海燕颱風給予菲律賓萊特省的獨魯萬毀滅性的(災情),很強烈。他們(菲律賓分會幹部團隊)跟我說,好像整個城都要廢城了,已經省長要布達了,無法復建了,要廢城。我說,華人怎麼可以離開?華人都是外面還有家產,他們那邊貧富懸殊,華人大部份都是富有,但是當地原生在那裡的住民,怎麼辦呢?大家應該要用心,還是要投入,要如何去幫助。」

菲律賓慈濟志工勇於承擔,隨後進行了菲律賓慈濟史上最大的賑災行動。直至今日,志工們仍在所援建的帕洛和奧莫克兩處援建大愛村帶動,許多本土志工因投入而改變生命價值觀。

「我們也看到奧莫克這一群年輕人,颱風之前他們生活很窮,生在那樣的環境,這一群孩子都迷失了,都是會喝酒、會抽煙,男、女、少年都這樣迷失自己。從颱風過後慈濟人進去,把奧莫克整個村蓋起來,慈濟人整年度都在那裡,物資的給,心靈的教育,這一群孩子身心被救回來,現在是這個區域的生力軍,很有愛心,都會去付出,為老人家、為不方便的人等等(提供服務)。這群孩子改變了,做環保,去發揮他們的良能。」

大愛共伴有情天 寸步舖路護大地

上人以這一群青少年為例,會有如此的改變,不只是慈濟人援助他們物資,最重要的是慈濟人對他們心靈輔導過來的。

「看到他們這愛的點滴匯聚起來,善的共伴,這都是(志工)不輕視輕微的,所以步步用愛舖路護大地,『步步舖路護大地,大愛共伴有情天』,這就是今年(2017年)我要大家多瞭解。」

上人解釋今年歲末祝福主標題的意義:「前面一句『大愛共伴有情天』,人人點滴的愛匯聚起來,儘管天空被汙染,只要我們有愛,哪裡有需要,慈濟人都是發揮大生命的觀念,付出去愛他們,去幫助他們,天地一家親,所以就是『大愛共伴有情天』,天長地久,我們的愛也普及在全球。」

「至於『步步舖路護大地』則是期待菩薩開道,人人共同來舖路。環保菩薩不都是在膚慰著大地,磚塊一塊塊舖著,讓大地能呼吸,雨水一下也可以滲透回歸大地,我們除了在清理、回收這樣的資源,不要埋在地表裡,我們還要保護大地,寸寸地都有呼吸的空間,都可以接受到雨水滋潤,滲透在地底。還要片片把它舖著讓大地有吸收,這都是我們盡一分心。」

語末,上人再度殷殷叮嚀:「步步舖路護大地,我們要大愛年年累積起來,共伴有情天,天長地久,總是需要有人類來人間來回饋。總而言之,看到天下這麼多汙染,還有很多的災情,我們不能放手旁觀,還是人人要付出一分虔誠的愛。」

照顧人三輩子 嬌娘不馬虎

$
0
0
「不記得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營有多少回了,但舖床被還是頭一遭。」志工蘇錦春微笑著,有點不好意思地繼續說:「很慚愧這是第一次,在家裡當然是不會做這些事的。」11月3日一些實業家夫人穿起慈濟志工服,在全球國際寮房裡,歡喜甘願地一間一間地裝被套、摺棉被。


滿身的汗水 滿臉的笑容

第六十九期的「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於11月3日至5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學員將近八百人,全球國際寮房由一樓到九樓全都住滿了學員,需要各功能組都來的鼎力相助,共同完成全球寮房鋪棉被的工作。

志工胡春季得知負責寮房整理棉被的志工,在人力上需要協助後,便主動帶著公關組及美儀組(環境布置)志工共十二人前往協助,其中幾位實業家夫人,平時在家裡鮮少做家事,但營隊裡有需要她們服務的地方,她們也不推辭,一起動起來。

大家上樓到五樓的寮房後,或蹲或坐,一間一間開始裝被套、摺棉被。雖然,每個人都做得滿心歡喜,但衣服卻都濕了一大半,而滿臉的汗水讓原本梳得整齊的髮絲,也慢慢地凌亂起來;一群十指纖纖的美嬌娘,在滴滴汗水中展露滿臉的笑容。

舖床頭一遭 親自動手做

志工蘇錦春舖床被是頭一遭,但她內心很感動,因為當她來鋪第一床的時候,才知道「怎麼會這麼累,大家都汗流浹背的。」

「若在家裡的話,應是一床、兩床慢慢地做,做一個早上吧!今天大家一起做,感覺很開心,速度也很快,不知不覺我們也做了一百床。」蘇錦春開心地說。她也認為「一回生二回熟」,剛開始裝第一床被套時,會感覺比較生疏,真是耗了不少時間,但逐漸熟練之後,速度就加快了。蘇錦春希望付出一點心力,讓靜思生活營的學員來到這裡,能有像回到家一樣,很舒適的感受。

屬協調組一員的志工胡春季,聽到寮房組志工的呼籲後,也來分攤寮房的工作。平時胡春季有請人幫忙家裡做家事,自己很少動手做,但她認為:「我是行政協調,有需要補位的地方,協調組也一定要親自來做。」

剛開始時,因為不曾摺過棉被,所以胡春季覺得很難摺,「要把它摺得很平整,的確是有些困難的。」但之後,透過兩個人互相合作的力量,一人一邊,慢慢地就能鋪得很平整。胡春季覺得:「如果一個人無法完成,大家合和互協,就有辦法完成一件事情。」

看似簡單事 用心地照顧

志工蔡雅純是第一次參加靜思生活營,之前也曾參加過其他的營隊。她回憶起,每當回到寮房後,總是被志工照顧得很好;這次她參與摺被子,才知道這項幕後的工作有這麼地繁雜。

蔡雅純認為,開始時覺得摺被子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心想要趕快把它做完。但是在完成幾床之後,她發現其實並不是這樣子。她說:「其實你急不得,慢慢順順的,反而是比較順利。」在摺被子的過程中,蔡雅純確實覺得自己已經很用心了,但還是會出現這裡凸一塊、那裡還沒有到位的情況,慢慢和搭配的志工培養默契後,就能找到個中的方法了。


靜思精舍德倪師父在工作人員大會中殷殷叮嚀大家,他期許慈濟志工在營隊期間不僅要照顧好學員的這輩子,也要同時照顧好學員的上、下輩子(被子)。在志工同心協力、大愛共伴之下,學員這三輩(被)子,相信志工已經用心地照顧到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蘇湘允 花蓮報導 2017/11/03)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