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大愛村淹水 志工啟援熱食

$
0
0
冬颱風啟德於12月16日在菲律賓中南部的三描省(Samar)登陸,帶來狂風豪雨,造成造成鄰近省分都有災情,比利蘭省(Biliran)有六處大規模山體滑坡,造成三十三人往還有二十多人失蹤,連奧莫克慈濟村都有淹水災情。

颱風挾風雨 大愛村難倖免

啟德過境之後,菲律賓萊特省奧莫克大愛村也一片狼藉,所幸村民都已經暫時移轉到到奧莫克市立中學。18日,天氣好轉,奧莫克市副市長前往大愛村勘察,也有村民開始回家展開清理。

大愛屋內,室內地板淤泥滿布,鄉親們忙著把家具抬出室外,連孩子都加入幫忙。

災後缺水是個大問題,村裡的井雖然水仍渾濁,但村民們仍是迫不及待地把一些家具碗盤搬到井邊打水整理,先前提供給村民的福慧床,此時也成了相當好用的工具,可以坐、可以當成臨時的貨架,碗盤洗乾淨放在上面,避免擱在地上又給弄髒了。

村民受苦難 菲志工齊動員

大愛村裡的慈濟志工辦公室也難以倖免,滿地淤泥等著清掃;但志工此時還忙著照顧鄉親,一位村民在清掃時被蛇咬傷右手臂,志工趕往醫院關心,並協助購買藥品。

人手有點兒捉襟見肘,還好帕洛大愛村立刻來了二十位志工支援香積,開始提供熱食給村民,讓大家可以安心清掃家園。晚間,帕洛大愛村志工也把熱食送往臨時安置點市立中學,讓奧莫克大愛村村民享用;中學裡,則由奧莫克本土志工協助維持秩序、安定人心。

萊特省的本土志工相互幫忙,平安地區愛的能量也持續灌輸,馬尼拉已有實業家捐贈清掃物資,讓志工們可以在奧莫克當地的商場取貨,提供給鄉親們水桶、肥皂的清潔用品。

馬尼拉慈濟志工展開準備工作,除了預備前往當地勘災﹑發放慰問金,志工也啟動募心募款,以及收集二手衣物,準備視情況給予援助。

(整理自:菲律賓啟德颱風援助簡報 2017/12/18)

冬颱致土流 全菲啟動援助

$
0
0
在年終之際,原應是菲律賓人歡慶耶誕佳節的時刻,遇到罕見的冬季颱風啟德過境,菲律賓與臺灣慈濟志工串連起來,為災民持續送上溫暖。

五鎮土石流災情 發放受災慰問金

啟德颱風12月16日侵襲菲律賓中南部,比利蘭省有六處發生大規模土石流,往生人數已三十三人,還有二十人失蹤。19日早上,獨魯萬志工前往距離一百一十八公里,兩個多小時車程的比利蘭省,在Biliran鎮、Caibiran鎮、Almeria鎮、Naval鎮、Kawayan鎮等五個城鎮,關懷慰問往生者家屬及受傷災民。

目前比利蘭省對外道路有三條橋樑遭到洪水沖毀,路面經過緊急清淤,志工們也看見厚厚泥層堆積在道路兩旁,而在發生土石流的城鎮,可以看見石礫和流木隨著洪水從山上沖刷而下,淹沒了稻田,甚至有些大石頭已經沖到了住家門前,令人觸目驚心。

在凱比蘭鎮(Caibiran),志工前往一家五口全部往生的家庭探望,關懷往生者家屬,並致上慰問金,協助家屬辦理喪事;再關懷過另一戶全家四口都歿的喪家後,志工趕往阿爾梅里亞鎮(Almeria)慰問另一位災民,他的父母和妹妹都在風災中往生,他是唯一倖存者。志工擁抱他、安慰他要堅強面對;這位青年把頭靠在志工的臂膀上,天人永隔的悲戚太沈重了。

志工也到比利蘭省立醫院關懷傷患,四十五歲的亞伯拉罕(Abraham)脊椎受傷,志工致上慰問金,也關懷另一位骨盆骨折傷患,告知後續如果轉到獨魯萬醫院治療,慈濟可以接續關懷協助。

後勤織起輸送網 馬尼拉支援災區

19日,馬尼拉慈濟志工已經出發趕往災區,由於班機延誤,直到20日清晨三點才抵達宿務,清晨七點還要轉機前往奧莫克。

一批馬尼拉志工在宿務協助當地慈濟志工,把倉庫裡物資一一清點、整理,將毛毯及二手衣物透過陸運與船運送往奧莫克;而獨魯萬慈濟志工已經送大米、雞蛋和洗衣粉到奧莫克大愛村。

慈濟基金會在臺灣也啟動物資調度,預計運送一萬一千條毛毯、香積飯與福慧床前往菲律賓協助賑災。

(整理自:菲律賓啟德颱風援助簡報 2017/12/18-19)

掃灑心塵 太空無汙

$
0
0
【證嚴上人12月20日志工早會開示】
「這幾天真的很冷,想到了我們的寒冷,也會想到在寒風中逃難,無家可歸、缺衣物禦寒的人。塞爾維亞的(過境)難民停滯在那裡,真的是苦不堪,我們發了四千多套大人與小孩的禦寒衣物,看到有媽媽抱著孩子,沒有外套,好像是很冷很冷,給了毛毯,她就趕快裹在身上,那樣亟需求、亟需要的,送給的衣物,哪怕是孩子的一頂帽子,他們都已經很開心,何況衣物呢?」

近來花蓮天氣濕冷,讓證嚴上人不禁憂心滯留在塞爾維亞的過境難民,在12月20日的志工早會中,滿是不捨地談起上週末慈濟志工再度前往塞國發放冬衣的見聞。上人慨歎這一切都起源於人心的不調與衝突,人人都應守好一念心,走在正確的方向,做有益於人類社會的事。

救急解難重安危 無心之失禍長久

昨天(12/19)上午一艘停泊在屏東新園鹽埔漁港的漁船發生火警,慈濟志工聞訊後也趕往事故現場為消防人員提供熱食與熱湯,直到火勢撲滅才返回各自家中,但卻有幾人疑似嗆傷,感到不適,讓上人擔心不已。

「好在一大早在問,現在都平安。可能當火在燒,煙很大,他們有戴口罩,可是太靠近,或者是……總是我們也應該要提高警覺,將來在周邊要保持一個距離,安全距離要多注意,不管是任何場地,有需要投入,但是真正地要很戒慎虔誠,這也叫做戒慎,我們付出都是很虔誠地付出,可是也要很戒慎的,很謹慎地,才能都通通平安。」

人們在生活中一個不經意,心念偏差的行為,經過長時間累積,也會對大環境的人、事、物,帶來損傷。上人接續分享在11月底與烏克蘭宇宙航行員卡德尼克交談時,討論到太空垃圾以及地球中山河大地受毀傷的危機。

「他提供給我們最好的訊息就是我們人類要自我警惕,因為現在人類的垃圾已經遍及在太空(指人造衛星殘骸等物)。從太空上看下來,陸地不管是山啊、海啊,都是垃圾,而且地球的地貌,山河變色,有的已經光禿禿了,很青很綠的森林,除了人的砍伐以外,那就是災難,不管是火燒的,雨水衝擊的,人砍伐的,已經光禿的(地方)很多。」

苦難無分賢與愚 善念亦無尊卑別

世事無常,眾生共業。各地的山林破壞,所影響的不只是當區水土保持,更會造成氣候調節失衡。美國德州休士頓8月受哈維颶風侵襲,至今尚無法恢復;北加州10月才發生嚴重森林大火,燒毀近九千棟建築,緊接著12月初在南加州也連續爆發多起大火,專家學者認為,嚴重災情與極端氣候密不可分。

「最近從8月開始,這幾個月內,看看美國的(颶)風,緊接下來大火,撤退了幾十萬人。我們在救災還沒有完成, 9月19日的墨西哥(強震),慈濟人投入一直到今天……我一大早又在桌子上,又看到了哈維颶風的,我們救了以後,還沒有恢復的教堂等,也是在呼救,他們要復建還是難關重重;墨西哥還是一片都是破碎掉的房屋,我們只是能急難救助安定人心,這都是人間苦難偏多。」

要對治不斷肇生的災難,唯有啟發更多的善念,匯聚眾善已破千災。

「這麼多、這麼多的苦難,慈濟人在不同的國度,都可以跨國到他們周遭的國度裡去,去安頓在寒風中的苦難人,也可以到了受災難的地區去付出,這是慈濟在人間不斷不斷地推動,也是在呼籲著,人世間不管人是什麼階級,都是一念心,佛陀說人人平等,但是位子越高的,那一念心更重要,因為他的起心動念,禍與福,一念善會造福天下,祥和平安;一念偏,那就是造或,帶給了許許多多人間苦難。」

地上人心不調和 太空垃圾實悲哀

志工早會最後,上人再度談起跟烏克蘭太空人的對話,目前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周圍環繞著近億公噸的太空垃圾,正以時速四萬公里的速度繞著地球飛行,即便是微小的碎片墜落地面,也會釀成災禍

「現在太空上已經飄出去的垃圾已經變成什麼樣啊!已經霧茫茫一片,都是垃圾,這實在是很可怕,很悲哀,這都是人類的心所創造出來的,累積出來的,真的可怕。」

上人藉此籲請人人應降低欲望,簡樸生活,「總而言之,人類要好好地收斂在我們的生活中,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人人再節儉一點,不要消費那麼高,不要這種物資需求那麼多,很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垃圾,第一要減用,最重要要回收,好好地分類,唯有這樣別無他途。」

零下十度 易縣冬令淌暖流

$
0
0

歡快的樂曲將沉睡中的操場喚醒,伴隨著三輪車突突的馬達聲,在中國大陸河北省易縣,顯得特別響亮。越來越多的村民風塵僕僕地來到裴山中學,慈濟冬令發放的現場。東羅村、辛旺村、北邵村等九個村的村幹部們,在隊首舉著本村的牌子,村民們自覺地在後面排起了數列縱隊。

雖然零下十度的低溫,但和以往發放不同,這次發放現場更是暖意濃濃,慈濟的照顧戶、易縣中學受助學生、村幹部和領取物資的村民們,都在發放動線上一起服務鄉親,呈現出一幅幅溫暖動人的畫面。

熬煮紅棗小米粥 吃在嘴裡暖在心裡

歲末將至,慈濟冬令發放陸續展開。在河北省易縣,志工連續第九年在當地發放,這次在12月16日、17日兩天,連續展開六場的冬令發放,包括冬衣、大米、生活包以及靜思語等過冬物資,將溫暖傳遞給三千多戶的鄉親,讓他們都能過個好年。

12月16日這一天,有來自華北、東北,臺灣、美國及馬來西亞三百多位志工齊聚在易縣裴山鎮裴山中學、安格莊鄉下鋪村、富崗鄉富崗村進行冬令物資發放。多年來的互動,讓鄉親們和志工見面就如一家人般親切。

酷寒的天氣裡,當地志工早已為鄉親熬煮紅糖紅棗小米粥,貼心地裝入環保杯裡,為鄉親恭敬奉上熱粥,暖暖身子。鄉親們捧在手上,一臉的笑容,是滿足、是欣慰更是感動。鄉親代表特別感謝慈濟的小米粥和麵,並表示:「吃在嘴裡,暖在心裡。」


發放時間一步步地靠近,志工們歡迎鄉親們的到來,帶著他們活動筋骨去去寒;一位腿腳不便的爺爺,聽著樂音跟著舞動起身體,笑得合不攏嘴;有些志工則怕鄉親的雙手凍著了,連忙在布滿皺紋的手上,塗上凡士林予以保暖,讓鄉親們備感溫暖。

十足恭敬與謙卑 歡喜奉獻身心暖和

發放現場好不熱鬧,有不少的志工都是由當地村幹部、助學生及村民等,自告奮勇地承擔,為寒冷增添些許暖意。在發放靜思語的定點上,村幹事杜嬌玲正雙手捧著靜思語卷軸,用標準的九十度鞠躬為鄉親奉上,十足地恭敬與謙卑,而收到物資的奶奶感受到那分溫暖,頓時溼潤了眼睛。在幾次彎腰九十度的發放後, 杜嬌玲的眼眶裡早已噙滿感動的淚水。


這是杜嬌玲第一次參加發放活動,但現場的溫馨氛圍讓她心潮澎湃,因她被慈濟志工無私為鄉親付出的大愛精神所感動。她表示:「我是懷著感恩的心來參加這次的發放活動。人人都付出一分愛心,這個世界就會越來越美好。」

發放大米和麵粉的動線上,有一位村民抱起一包大米,就快步跟著年長的鄉親,送到指定的地方,然後又一路小跑回來。靈活的身手比年輕人還棒,儘管黑色的棉服已經快變成白色,但她卻絲毫不以為意,臉上始終洋溢著歡笑,她就是王全華。

因為來領物資的村民很多,臨時缺人手幫忙,村幹部一招呼,王全華就欣然前來。儘管自己都還沒有領取物資,但她卻笑著說:「幫忙做點事是應該的,感覺非常高興,比自己領了物資還高興!」同時,一位村民也主動來幫忙鄉親,他樂得說:「剛才排隊等著領物資,還覺得挺冷;這一搬麵粉,身上也暖和,心裡也暖和!」

因為愛開啟心門 助學新芽勇敢付出

「爺爺,您的車在哪?我幫您送過去!」慈濟的助學生黃彬(化名)右肩扛起一袋大米,左手攙扶著老人家,慢慢走出物資發放區,幫爺爺送到指定的位置放好。地上照映的影子越來越短,發放大米所剩的數量也愈來愈少,黃彬一次次用力地搬起一袋大米,彎腰鞠躬交到鄉親手上,臉上依然保持著燦爛的微笑。

七年前(2010年),黃彬的爸爸外出打工時不幸受傷,導致腿部殘疾,對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是雪上加霜;媽媽為了給爸爸治病,四處借債,平時只靠打零工貼補家用,黃彬能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持家。而經過志工兩年來的陪伴,讓一向感到自卑和靦腆的黃彬,打開了自己的心,學會了付出與給予。


同樣地,來自易縣中學受助學生王俊(化名),在大米發放的動線上,一做就是一天,直到所有的鄉親都領到物資了,他才坐下來休息。王俊依然清晰地記得兩年前,第一次接觸到慈濟人的感受,「慈濟人對我的助學金幫助,還對我說『感恩』,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家裡牆壁貼滿獎狀的王俊,因小時候和父親的一場車禍,爸爸因此受了重傷,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他也開始關閉了自己的心門。當慈濟人的到來,志工何繼傑通過一月一家書,慢慢打開了他的心。王俊感受到志工一點一滴的溫暖,心變軟了也變暖了,懂得付出愛和關心他人。

陪同二十位受助孩子,一起來參加發放的易縣中學老師劉萍,實質感受到冬令發放讓孩子上了一堂課,這是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她表示:「二十位同學將把這分大愛帶回學校,傳遞給學校的七、八千位同學。」

盡己所能幫助人 愛的暖流人間流淌

溫暖的夕陽將整個操場和周圍的小山,包鍍上一層溫暖的金黃。照顧戶江東(化名)幫忙鄉親搬運麵粉的身上,也在夕陽的照射中呈現出一片柔和的暖黃。因為女兒罹患骨癌,得到慈濟人的關懷與陪伴,也讓女兒不僅度過截肢的心理難關,還懂得每天捐竹筒,幫助別人。這分感恩,他一直銘記在心。


發放中,江東感受到志工像家人一樣互相關懷,他盡己所能要去幫助更多人。在付出當下,志工們也看到江東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此時,發放的動線上,協助發放的鄉親們和志工們的身影已融在一起了,早已分不出哪些是志工,哪些是鄉親。雖然冰天雪地,但愛的能量已帶動起來,愛的暖流在人群間流淌,每個人心中都是暖和的,也洋溢著付出的快樂,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人。

(文:艾雲、李敬妮、潘紅霞、邢會燕、楊文芳、楊潔、楊穎、詹海鷹、趙雪 河北易縣報導 2017/12/16)

不讓電視照顧 當地球褓母

$
0
0

八十二歲的老人家一心聽證嚴上人的話,想讓地球頭好壯壯,除了堅持做環保,還為了響應慈濟的省紙政策,學習用電子書;儘管難免還是會「求救」,大家都很樂意教她,因為她是人人的心頭寶——苗栗慈濟志工葉邱瑞蘭。

不想老來無一用 學習到老樂生活

「怎麼辦?救命喔﹗我又忘記了,不知道怎麼操作。」葉邱瑞蘭喜歡用電子書,因為她覺得比功德簿好用,不用寫,只要手指點一點就出來了,很方便又環保,還有經書可以看,「師姊會到家裡來教我,我就學起來,跟著點一點就學會了。可是要點募款時,常常出狀況。」

苗栗志工劉維秀是葉邱瑞蘭的小老師,也是最佳後盾,每每接到電話,總是貼心地到葉邱瑞蘭家裡教學。「師父怎麼講,她就怎麼做。」劉維秀讚歎葉邱瑞蘭心寬念純,八十幾歲了,什麼都參加,不但會使用電子書,還會用Line跟人互動。

葉邱瑞蘭說:「我就是聽上人開示,活到老,學到老,能做就是福。」她也參加讀書會,每個禮拜讓媳婦載去苗栗園區參加,「我一個晚上,學兩個字就夠了。要不然在家看電視就想睡覺,不是看電視,是給電視看。」

不想在家讓電視照顧,葉邱瑞蘭每天晚上九點多就睡覺,早上三點半起床,做早課唸《心經》、〈大悲咒〉;天氣好的時候,就在早課結束後到外面走路運動,繞著馬路走一圈,看到紙箱、寶特瓶就帶回家,做環保回收。

清楚自己做的事 家人反對變支持

先生過世之後,葉邱瑞蘭一度整天哭泣,後來一位志工給她《慈濟月刊》,「我這樣一天到晚哭,先生他會走不開……」葉邱瑞蘭看到月刊裡的這一段話,就看開、放下了,也從南部搬回苗栗後,開始加入慈濟。

她開始邀約親朋好友一起做好事,也聽上人的話努力做環保;「我們兩個兄弟沒有飯給你吃嗎?你要撿這個?你不怕人家笑?」兒子一開始不諒解,特地從大陸打電話回來問,葉邱瑞蘭就回答:「我不怕,我不是撿來賣的。」對的事,做就對了,她單純的心堅持做,後來兒子都認同,連家人也都幫忙說話。

「很多人跟我弟、妹講,你姊姊沒有飯吃喔?一天到晚撿垃圾。上人說,要活就要動,我去做環保,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葉邱瑞蘭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弟弟、妹妹也會為她說話:「我姊姊是做健康、做功德,你不要看她這樣,她三個孫子都讀公立的,一個讀清華大學,一個讀師範大學,一個讀政治大學。」

付出良能結好緣 歲末祝福來分享

現在,葉邱瑞蘭想自己年紀大了,比較沒辦法去醫院做志工,但是還可以做環保,「我想說有健康的身體,還會動,就可以一直做下去。」葉邱瑞蘭很聽上人的話,做環保都要先保護自己,不給兒子添麻煩,所以冬天時,她會帶口罩、手套,下午有太陽時才出去做環保。

葉邱瑞蘭將做慈濟當作生活寄託,喜歡付出、跟很多的人結好緣,她只祈求身體健康,可以參加讀書會,每天做環保就心滿意足了。

「我每天三點半就起床做早課,我喜歡參加讀書會,不會老人癡呆,還可以跟年輕的師兄、師姊在一起,心裡跟著年輕……」12月16日葉邱瑞蘭在苗栗社區歲末祝福的慈悲印記上見證分享,喜歡做環保的她,發願要一直做下去,做到最後一口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袁淑珍 苗栗報導 2017/12/16)

義國愛心共語 歲末送祝福

$
0
0

「愛心是義大利人共同的默契。」義大利慈濟志工溫珍藍一邊說著,一邊比起愛心手勢暖身,準備與德國慈濟志工范德祿、陳樹微等人迎接費內雷艾米利亞(Finale Emilia)市的鄉親朋友,展開一場歲末祝福感恩會。

歲末祝福 迎接新年

2012年義大利北部發生震災後,歐洲各地慈濟志工前往勘災馳援,並發放生活物資與助學金。2014年開始,慈濟志工每年都來義大利舉辦歲末祝福感恩會。2017年12月10日,室外零下一度,慈濟志工一樣頂著寒風來到義大利北區費內雷艾米利亞市政廳,一起與鄉親迎接聖誕節。

清晨六點,德國慈濟志工范德祿、陳樹微自駕取道奧地利,長途跋涉約五百公里,抵達義大利北部的費那雷艾米利亞市時,已是下午四點了。義大利威尼斯與佩魯賈等地志工會合後,立即前往市政廳布置場地、綵排演練。

一到市政廳門外,志工不畏寒冷,齊心合力迅速將電腦、投影機與福慧紅包等物品搬進會場。費那雷艾米利亞市政府好幾位社工很早就來幫忙排椅子,前幾次歲末祝福也都有參與,看到慈濟志工遠道而來付出,每一次都很感動。

這分祝福也充滿了溫馨的人文氣息,義大利志工溫珍藍示範說明:「在義大利,『心』的手勢是當地人共同的默契。」志工見到這個特別的打招呼方式,會心一笑,紛紛伸出雙手,學著在胸前拱掌比劃愛心。

每位志工來自不同國家,也都各有良能。德國志工陳樹微發揮巧思,向餐廳借來盤子,用作毛毯剩下的零碼布料縫製一塊鋪蓋墊上,變成一個可以擺放福慧紅包的托盤。義大利志工蔡婉珍與林愛華接手將福慧紅包放入盤子裡排列整齊,擺好後趕緊練習彎腰奉上紅包。

無畏冬寒 暖人心房

不只志工無私付出,費內雷艾米利亞市社會局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事前也派車接送長者,每年老朋友相約相見,內心總是感到格外溫馨。這輛車子多年前由慈濟志工捐贈,志工在當地陪伴鄉親五年了,貴賓與鄉親看到熟悉的志工面孔,一把就上來握手擁抱。

一位八十六歲的老人家跟志工說,前天在家整理東西,發現之前收到的福慧紅包,今天又可以拿到今年的紅包,特別開心。安瑛拉波與坐輪椅的女兒前來參加,手上拿著一支沉沉的竹筒,可掬笑容洋溢臉上。

另一位穆斯林媽媽帶著三個孩子,其中一個才一歲,大女兒說:「爸爸往生一個月,陪媽媽參加歲末祝福,希望家中平安。」留長髮的長者說,四十歲的兒子六個月前往生,心中一直很不安穩,今天來到溫馨的會場,感覺充滿平靜。

當地紅十字會的人員曾與慈濟志工合作,久未參與慈濟活動,聽說志工舉辦這場歲末祝福感恩會,特地撥空來見老朋友。還有不少長者每年都來參加歲末祝福,看到德國志工范德祿,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親切。

一位老人家說:「范德祿很有親和力,我們認識好幾年了。」他熱情地跟范德祿打招呼,兩人雙手交握寒暄,傳遞彼此心中的一股暖意。

聚愛為善 慈濟是家

咚咚鏘!咚咚鏘!志工舞獅入場,架式十足,歲末祝福喜氣洋洋,揭開了感恩會的序幕。在祈禱聲中,每個人手持盞盞蓮花,心燈燈燈相續不息,祈願家家戶戶平安,歡喜度過美好佳節。人人燈在手中,期盼更多義大利人在心田裡撒下菩提種子,投入助人行列。

義大利地震勘災時,多國慈濟志工不分種族、宗教,持續為災民奔走不停。實業家克勞帝歐感謝慈濟志工,即使是小小的幫助,也令人非常感動。克勞帝歐分享,今天參加歲末祝福跟第一次時一樣感動,尤其祈禱時感觸很多,希望天下無災無難。

克勞帝歐夫人表示,2013年曾到臺灣花蓮靜思精舍,證嚴上人送她一串佛珠。因為線鬆脫了,佛珠散落,於是她把鑲有上人法相的那顆佛珠做成項鍊主體,每天戴在身上,她說:「這是一種永恆的祝福!」

市長桑德羅代表市民感謝志工,並致贈耶誕禮物。桑德羅市長表示:「感恩會真的很棒很美,是一個很特別的機會,因為是融合兩種文化的一個祝福。」志工秉持感恩、尊重、愛的精神,關懷鄉親多年,雖然文化、種族不同,卻互相融合,彼此信任。

受邀上臺致詞,紅十字會代表說:「慈濟除了物資,更有精神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像好朋友友誼長存。感謝志工陪伴、安撫照顧戶,歡迎你們時常來訪。」慈濟是大愛之家,永遠也是每一顆心的家園。

活動尾聲,大家手挽手,共同合唱比手語,很多人流下了淚水。有人跟著〈一家人〉的音樂節奏拍手,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心滿意足的表情。會後有許多民眾紛紛響應竹筒歲月,大方捐出愛心;志工也為在2012年地震中受災的八十四戶鄉親發放祝福金,祝福人人平安吉祥。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義大利慈濟志工簡報、大愛新聞 2017/12/10)

植慧啟愛 冬時送暖

$
0
0
【證嚴上人12月21日志工早會開示】
「看到大愛新聞在報導著大陸,我們現在在各地發放,看到當地菩薩發放,都有報出來天氣冷,(氣溫)零下十幾度、二十幾度。我們現在在臺灣是十幾度,不是零下喔!」

每年的歲末年初之際,全球各地慈濟志工都會在所居地展開冬令發放活動,為貧苦人家送上年節物資、禦寒衣被,以及貼心有溫度的問候關懷,讓家家戶戶都能過個好年。而在中國大陸,許多地方的氣溫都在零度以下,志工們無畏寒風冷冽的氣候,用愛膚慰、用心疼惜每一位前來領取物資的鄉親。

證嚴上人在12月21日的志工早會中,透過從遠地傳回來的發放畫面,同步感受到志工們為鄉親所傳達的愛與溫馨,「我們的菩薩們,看到了老人家的手,因為寒凍,手都裂開了,菩薩們很不捨,就這樣的磨一磨、搓一搓,這樣的愛是如對著長輩一樣的。」

酷冷寒冬送物資 感情到位補裂痕

人間處處有溫情,特別在是在寒冬中,更能感受到志工們那一分愛的溫度與能量。湖南長沙於今年(2017年)7月發生嚴重水患,慈濟志工前往馳援,牽起了與當地的深刻情誼,慈濟也因此因緣而在長沙展開首次冬令發放。

「人人愛的能量都是這樣發揮出來,打從內心的暖,溫暖的氣氛出來。而且也看到物資送到家,其中有兩戶,不能出來拿的,我們就會關懷,送到家裡去,爬坡越嶺,送到家。」

洪水沖垮了這兩戶人家的房舍,所幸在政府的協助下得以重建。志工們前往關心這兩戶鄉親,這一趟翻山越嶺的路途,過程或許艱辛,但是這一趟路修補了一對父女的親子關係,讓志工們覺得走得特別有價值。

「(志工)就去化解了一對父女感情的緊張,這都是用溫情(滋潤)父女之情,也需要有菩薩智慧來調節,不只是物資送到位,感情也是送到,而且把那樣的裂痕,把它彌補起來,這是何其難得。」

而在廣東廣州一對小兄妹,父親因案入獄,母親也離家,之後與老奶奶相依為命過日子。生活雖然清苦,但兩兄妹依然刻苦自勵,學業成績保持名列前茅,獎狀貼滿家中牆壁。

「老奶奶要扶養照顧這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很自愛、很上進,拿到的都是獎狀,很認真。但是家很窮,孩子們自愛,都會把握時光,都會到房子外面,利用著外面的光寫功課……慈濟人一直疼惜關心,也不知道孩子能穿上什麼長短大小的衣服,就這樣帶上去,好像離鄉久的父母為孩子準備他所需要的;因為很冷,孩子就是穿得很單薄,這種很親情的表露出來,很親切的。」

知恩回饋啟動愛 就近就地幫助人

人間有愛,勤行共伴,讓愛的能量能普及在天地之間的每個角落裡,同時啟發每一個人的愛心,不論山上、鄉下等偏遠地區,讓愛能生生不息、不斷循環。

「人性本相同,佛陀也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眾生心,人心、佛心與眾生性都是平等。人人假如能覺悟到這一點,在人間,哪有什麼過不去的怨、恨、仇,都沒有了,沒有愛恨情仇,通通都是愛,愛的那樣的親切,愛的那樣的無所求;而接受到的人能知恩回報,也聽到了受恩的人,他的回答就說,『將來我如果有辦法,我會回饋去幫助別人。』他不是說我要回饋給慈濟,真正的要回饋去幫助別人。」

以愛傳愛,讓愛心串聯,綿綿不絕。志工們每一次的無私付出,都在當地啟動愛的能量,讓受助者知恩回饋,就地將愛向周圍鄰里擴散,就近幫助所需要幫助的人。

「聽到了他願意去幫助別人,都已經很安慰了,這是真實話。因為別人都可以在附近,探手就可以做得到,不只是說我要回饋給慈濟,因為他與慈濟離得那麼遙遠,最重要的是就是幫助別人。這個別人,鄰居也是別人,他假如真正地將來願意幫助別人,只要愛心啟動,鄰里的人他都可幫助到,這都是我們的目標。」

用愛鋪平菩薩道 老當益壯不顛倒

菩薩開道,人人鋪路,不論長幼、不分性別,都可以用愛鋪出一條平坦的人間菩薩道。上次行腳到臺北,一位年逾八十的資深志工陳三舟前來分享,他今年開始承擔協力隊長,要用自己以身作則的精神能量,帶動大家更深入地投入慈濟志業。

「現在要傳承,我們的印象都會傳給年輕人,我們慈誠隊這一位(陳三舟)就是老當益壯,他的慈誠隊認為,老菩薩你的發心、你的精神能量,你還可以承擔很多事,你可以再接再勵再做。他都很歡喜,所以這一回他也接了慈誠隊協力隊長,他很開心,他來向著師父表達,他一定會不辜負師父,一定會做得很好。」

時日已過,命亦隨減,生命雖然有其自然的法則,但上人期待人人都能在付出中增長見聞,培植慧命,厚實愛的能量。臺中一位年逾九十的的志工洪玉嬌,一家都是慈濟人,人人都稱呼她「阿母」,二十多年來投入環保志工的行列,此次也受到推舉,承擔協力組長一職。

「這一回她被推出來要當協力組長,她幾歲了?九十歲了,因為大家推她,女兒、兒子都贊成,就說,『母啊!妳接沒有關係。』要寫,她說我都不認識字,『要寫要做,我們大家都挺你。』所以組員大家要陪伴,兒女、媳婦、女婿也都願意為她付出,這真的是很不簡單,所以這就是老當益壯。」

此次上人歲末祝福行腳一路南行,看到許多上了年紀的環保菩薩,天天投入環保工作中,上人頻頻讚歎他們腦筋敏捷、手腳俐落,老得很有尊嚴。

「他們毫無顛倒,一點點都沒有妄想,把法接在內心裡,事理會合。他們在人間把握時間做事,聞法事事理理入心,他們講話好有智慧,造福人群,真的是被他們啟發了,讓我想到應該重新出發,真正地要向他們看齊,不要認老。」

近三十天的歲末祝福行腳,各地的慈濟人都讓上人有滿滿的感動,也都感到安慰與安心。

「我這一回出門(行腳),很感動的是慈濟人接受的法真的很深入,所以一定要說,沒有白說,也沒有白做,看到發菩薩心、開菩薩道的菩薩真多,也看到了落實社區在鋪路,也鋪得很平坦,這都是我這一次出門,很安心。期待人人聞法要受用在日常生活中,這一回出門真的很開心歸來,我們要把握當下。」

颱風侵襲幸無恙 伸出援手多造福

啟德颱風在12月16日侵襲菲律賓中部,造成嚴重災情,至少三十一人往生、四十九人失蹤;菲律賓慈濟志工待風雨停歇、道路搶通之後,隨時進行勘災與關懷行動。

「我們在奧莫克的組合屋,因為這一波那麼大的水災,我很擔心,那樣臨時的簡易屋,是不是都平平安安?我要他們路通趕快去看,他們說淹水,淹很高,但是安然無恙,千多戶才有幾間的門(受損),就安心。」

而位在奧莫克北方不遠處的一個離島──比利蘭島,同樣受到啟德颱風影響,引發大規模洪水、山體滑坡、連外道路中斷……

「現在路通,前天深夜,菲律賓(李)偉嵩就到達奧莫克,昨天回來訊息,奧莫克平安。昨天(12/20)就繼續往前走,到了那個的小島去,已經看到災情很嚴重,他陸陸續續開始要把這個災情報回來……」

愛的能量需要不斷累積,無論地域遠近,上人期盼只要手伸得到、腳走得到的地方,都要儘可能地給予關懷。

「有難,我們總是要關懷,要伸出援手,這都是我們要準備的,也開始毛毯集中,要用海運運出去,他們急需要。前天他們說,香積飯很需要,所以也在準備,趕快集合起來,要趕快送出去。」

現今全球災難偏多,上人不斷呼籲大家,有福的人就要走出去,「能幫助人的人才是造福。」

守護碧潭水源地 代代悠遊

$
0
0

「我們難道要留給下一代一條又髒又臭的河川嗎?」駱怡君從小在新店長大,因為看到碧潭不再像以前一樣清澈,成家後毅然決然投入校園環保教育,並帶動社區居民保護水源地,十多年來堅持不已,一個單純的心念就是:「希望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

兒時記憶難再 做環保愛孩子

駱怡君是土生土長的新店人,祖父過世時留下一些債務,因此父母總是為了家計忙碌不停,年幼的駱怡君就常常陪著祖母到碧潭岸邊洗衣服,一起與玩伴抓魚摸蝦,那一潭清澈綠水留下了快樂而美好的童年回憶。

婚後忙於工作,駱怡君的生活只有家裡跟公司。一直到有了孩子,他帶著學齡前的女兒重新回到童年戲水玩耍的碧潭,才發現潭水又臭又髒,魚蝦不見了,去一次就難過一次,心裡總是吶喊著:「再這樣下去,我們的下一代怎麼辦呢?」

因為對環境的擔憂,駱怡君帶著一雙女兒到碧潭邊玩邊撿垃圾。「走!爸爸帶妳們去碧潭玩水。」幼稚園中班、小班的女兒樂此不疲,有時候沒空去,孩子反而會要求:「爸爸,什麼時候去碧潭撿垃圾?」每年中秋節或有大型活動,看到遊客留下的一包包垃圾、木炭或瓶瓶罐罐滿地都是,怎麼撿都撿不完,他好著急:「怎麼辦呢?」

孩子讀新店國小時,學校需要家長當志工,駱怡君看到資源回收的選項,二話不說就填了上去。每週一、四上班前,駱怡君到學校做分類回收,常常想到:「自己做是不夠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大人怎麼教,他們就會怎麼做。」

於是,駱怡君與老師商量,帶動學生做回收,後來累積經驗有了心得,也不定期地到校宣導資源回收。這一做就是十幾年,儘管現在孩子都已經上了大學,每個禮拜有四天,駱怡君還是到新店國小做環保、站導護,不曾間斷。

環保理念相合 一起做力量大

2004年的某一天早上,慈濟志工張榮松來找駱怡君的媽媽收功德款,碰到駱怡君滿頭大汗地進家門,閒話家常聊了起來:「你去那裡了?」駱怡君說:「我去新店國小做回收。」

張榮松很訝異,慈濟志工每個月都會去新店國小載二、三次回收,怎麼都沒遇到呢?趕緊結識這位環保同好,也帶動駱怡君踏入慈濟,不只自己當志工,爸爸、哥哥也相繼加入。

進了慈濟,駱怡君除了在社區做環保外還承擔幹部,十多年來猶如陀螺轉啊轉,家業、事業、志業讓他疲於奔命,但他毫無怨言,因為心中想的都是那句證嚴上人常說的,本份事。

志業佔去了大部分時間,駱怡君與妻子共同經營的事業也受到了影響,很多責任都得由妻子來扛,妻子了解他深具責任感,只怨不敢言。但當責任區隊長出缺,所有志工都推薦他時,妻子說話了,請以事業為重;父母也說話了,請以正準備考大學的女兒為要。面對家庭壓力,駱怡君重新思考,要如何做才能兼顧家業、事業與志業呢?

駱怡君想到,每位志工都有不同的功能專長,將資料建立起來,就能找到適合的人承擔工作。他利用空檔,只要是區裡需要的勤務,總是以身作則帶著大家做,站在第二線的他,這二、三年來也能堅守崗位,持續投入環保志業。

保護珍貴水源 代代齊心相傳

「如果沒有駱怡君師兄帶著新店的師兄、師姊協助做環保,我們可能已經退轉了。」坪林區地處偏遠山區,也是水源頭,有志工陳宗禮、何家溱夫妻到處回收,還有志工許寶絨在漁光村做回收,因為量大,需由新店志工協助分類載運。駱怡君希望保護乾淨的水源,除了每週承擔遠赴坪林載回收的任務,還廣邀志工每隔週五前往坪林,參與夜間環保。

即使受傷生病了,醫生囑附駱怡君必須休息三個月,他也只休息兩個禮拜,就開著環保車到了坪林。何家溱說:「怡君師兄說,『這邊不來載不行。』看到我們這樣在收,東西那麼多,為了環保不行不來載,因為這是水源頭。」

不論白天多忙、多累,一到夜間環保日,駱怡君一樣風雨無阻,帶著志工前往坪林做回收,九年如一日。駱怡君說:「這裡只有陳宗禮一位師兄,我們來支援,當運動做得很開心。水源頭弄乾淨了,我們也會很清淨。」

因為看到碧潭清澈不再而一心做環保,駱怡君希望大家一起來保護河水、大地,下一代才有乾淨舒適的居住環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玉蓮 新北市報導 2017/12/13)

慈青善影響 網頁App訂素

$
0
0

年輕人一同發揮善的影響力!馬來西亞和臺灣的慈青為了保護人類生存的唯一地球,在當地推動蔬食,不遺餘力!


網頁App互動勾選 量身訂做專屬飯盒

馬來西亞吉隆坡有一群慈青在大學校園努力推動素食飯盒。其中有一位就讀資訊科技系的同學,叫朱垠仲。他為了讓同學能簡化訂素食餐,自己上網學做網頁App,同學可以在網頁訂購時,同時一目了然自己在減碳、省水還有護生,貢獻了多少。

慈青同學設定每周一和周三是學校「素食飯盒日」,在他們放學後,就輪流到素食店去打飯,這已維持了一段時間,大家都已經有了默契。慈青高菀沂說:「當每個星期一要去拿飯盒時,我們都會提早在前一個星期六說,『今天有哪位同學有空,誰可以去拿飯?那天我們訂幾點,在哪裡集合?』」

按照訂餐同學的需求打飯,慈青同學靠的就是朱垠仲設計的網頁App。朱垠仲馬上拿出手機,作了示範說明,他說:「比如我要訂下個星期一的飯盒,就打個勾,可能我要大盒一點,然後選擇『L』,然後備註我不要辣。」簡單明瞭的訂購內容,完全符合個人的需求。

運用科技傳善法 校園蔬食帶動清流

網頁App除了簡化訂餐的程序,也讓同學了解個人吃素行為對環保的貢獻。學生劉益源在實際訂過餐後,有了大發現。

劉益源表示收到訂餐連結的時候,以為它只是一個平常用來訂飯的,指覺得很方便了,可是當他打開研究一下,看到了令他驚訝的圖片和數據。「有動物和水的圖片,它是告訴你,你已救了多少隻動物,省下了多少公升的水。」劉益源感到很驚人,簡直是不敢相信。

同樣透過網頁App訂素食餐的同學大華,也很喜歡這套設計。他表明:「我喜歡吃素食,希望可以救地球,這是現在很重要的事。」大華一直強調這很棒,真的很喜歡,「餐點也便宜,我們一定要保護地球。」

其實,朱垠仲一開始也不會製作網頁App,他說:「做這些東西,我的整個腦袋是零的,不懂怎樣做的。」但他一心想要鼓勵同學一起響應素食,他也知道網頁App可以幫他做推行。因此朱垠仲想到目前互聯網都很發達,他就直接上網去學。

「用心是關鍵!」朱垠仲花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自學完成的網頁App,協助慈青同學在校推動素食,鼓勵同學響應,也拉近彼此距離。

蔬食環保入校園 綠色生活從己做起

同樣的,臺灣慈青也竭力地在各地推廣蔬食。12月20日北區慈青在明志科技大學,邀約新北市幾所國中的學生參與蔬食DIY、環保DIY及健康講座等活動,讓學員落實節能減碳,就從每一餐素食開始,然後再循序漸進成為素食者。

「我們透過蔬食DIY和一些闖關遊戲,讓他們知道素食的好處;也結合一些環保和健康概念,在生活中落實。」慈青葉宜蓁說明活動設計的用心。活動中,營養師以專業角度介紹蔬食對健康的好處,慈濟志工也搭配DIY課程的設計,讓孩子在製做的過程中,學習珍惜物命。

臺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張亞琳提到,素食者和葷食者對環保的影響,她說明,為了
吃肉的人的需求,飼養牲畜需要很多的水、很多的能源、很多的肥料,甚至很多的農藥,那些都比吃素食的人,多出好幾倍。學員聽了,頻頻點頭。

一場講座結束,學員們最開心的時刻,蔬食DIY活動。同學們親自動手做蔬食,是覺得又新奇又有趣。「有小黃瓜、美乃滋、海苔還有醋飯;我覺得吃素食,挺健康的!」學員楊雅愉做得滿心歡喜。

除了蔬食DIY,接著是環保DIY。志工吳玉葉教孩子染布,製作屬於自己風格的手帕。「這手帕是讓他們記得,這是自己做的東西,每天攜帶它來使用,就不用衛生紙。」

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慈青,有著相同的善念,把握時間做對的事,善用科技傳播善法,鼓勵身體力行落實蔬食環保,讓校園裡充滿美善的能量。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黃照峰、林妍君、吳秀芬、徐璟宜、孫惠民 馬來西亞 新北市聯合報導 2017/12/21)

守護碧潭水源地 代代悠遊

$
0
0

「我們難道要留給下一代一條又髒又臭的河川嗎?」駱怡君從小在新店長大,因為看到碧潭不再像以前一樣清澈,成家後毅然決然投入校園環保教育,並帶動社區居民保護水源地,十多年來堅持不已,一個單純的心念就是:「希望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

兒時記憶難再 做環保愛孩子

駱怡君是土生土長的新店人,祖父過世時留下一些債務,因此父母總是為了家計忙碌不停,年幼的駱怡君就常常陪著祖母到碧潭岸邊洗衣服,一起與玩伴抓魚摸蝦,那一潭清澈綠水留下了快樂而美好的童年回憶。

婚後忙於工作,駱怡君的生活只有家裡跟公司。一直到有了孩子,他帶著學齡前的女兒重新回到童年戲水玩耍的碧潭,才發現潭水又臭又髒,魚蝦不見了,去一次就難過一次,心裡總是吶喊著:「再這樣下去,我們的下一代怎麼辦呢?」

因為對環境的擔憂,駱怡君帶著一雙女兒到碧潭邊玩邊撿垃圾。「走!爸爸帶妳們去碧潭玩水。」幼稚園中班、小班的女兒樂此不疲,有時候沒空去,孩子反而會要求:「爸爸,什麼時候去碧潭撿垃圾?」每年中秋節或有大型活動,看到遊客留下的一包包垃圾、木炭或瓶瓶罐罐滿地都是,怎麼撿都撿不完,他好著急:「怎麼辦呢?」

孩子讀新店國小時,學校需要家長當志工,駱怡君看到資源回收的選項,二話不說就填了上去。每週一、四上班前,駱怡君到學校做分類回收,常常想到:「自己做是不夠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大人怎麼教,他們就會怎麼做。」

於是,駱怡君與老師商量,帶動學生做回收,後來累積經驗有了心得,也不定期地到校宣導資源回收。這一做就是十幾年,儘管現在孩子都已經上了大學,每個禮拜有四天,駱怡君還是到新店國小做環保、站導護,不曾間斷。

環保理念相合 一起做力量大

2004年的某一天早上,慈濟志工張榮松來找駱怡君的媽媽收功德款,碰到駱怡君滿頭大汗地進家門,閒話家常聊了起來:「你去那裡了?」駱怡君說:「我去新店國小做回收。」

張榮松很訝異,慈濟志工每個月都會去新店國小載二、三次回收,怎麼都沒遇到呢?趕緊結識這位環保同好,也帶動駱怡君踏入慈濟,不只自己當志工,爸爸、哥哥也相繼加入。

進了慈濟,駱怡君除了在社區做環保外還承擔幹部,十多年來猶如陀螺轉啊轉,家業、事業、志業讓他疲於奔命,但他毫無怨言,因為心中想的都是那句證嚴上人常說的,本份事。

志業佔去了大部分時間,駱怡君與妻子共同經營的事業也受到了影響,很多責任都得由妻子來扛,妻子了解他深具責任感,只怨不敢言。但當責任區隊長出缺,所有志工都推薦他時,妻子說話了,請以事業為重;父母也說話了,請以正準備考大學的女兒為要。面對家庭壓力,駱怡君重新思考,要如何做才能兼顧家業、事業與志業呢?

駱怡君想到,每位志工都有不同的功能專長,將資料建立起來,就能找到適合的人承擔工作。他利用空檔,只要是區裡需要的勤務,總是以身作則帶著大家做,站在第二線的他,這二、三年來也能堅守崗位,持續投入環保志業。

保護珍貴水源 代代齊心相傳

「如果沒有駱怡君師兄帶著新店的師兄、師姊協助做環保,我們可能已經退轉了。」坪林區地處偏遠山區,也是水源頭,有志工陳宗禮、何家溱夫妻到處回收,還有志工許寶絨在漁光村做回收,因為量大,需由新店志工協助分類載運。駱怡君希望保護乾淨的水源,除了每週承擔遠赴坪林載回收的任務,還廣邀志工每隔週五前往坪林,參與夜間環保。

即使受傷生病了,醫生囑附駱怡君必須休息三個月,他也只休息兩個禮拜,就開著環保車到了坪林。何家溱說:「怡君師兄說,『這邊不來載不行。』看到我們這樣在收,東西那麼多,為了環保不行不來載,因為這裡是水源頭。」

不論白天多忙、多累,一到夜間環保日,駱怡君一樣風雨無阻,帶著志工前往坪林做回收,九年如一日。駱怡君說:「這裡只有陳宗禮一位師兄,我們來支援,當運動做得很開心。水源頭弄乾淨了,我們也會很清淨。」

因為看到碧潭清澈不再而一心做環保,駱怡君希望大家一起來保護河水、大地,下一代才有乾淨舒適的居住環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玉蓮 新北市報導 2017/12/13)

走出酒瓶人生 菜販做慈濟

$
0
0

菜攤上人聲鼎沸,李福財拿了好幾把青菜過磅秤重:「這些一百一,算你一百,感恩!」轉頭又對另一位客人說:「這是你的,感恩!」李福財氣質談吐都不一樣了,一位常來光顧的歐巴桑好奇地問:「你是換了一個人嗎?誰可以改變你?」李福財回答:「是慈濟改變了我。」

關心媽媽 幡然醒悟

二年前(2015年),李福財的媽媽去醫院探病的路程中出了車禍,他每天照顧,很擔心媽媽的傷勢;每當李福財看到媽媽愁容滿面,不禁想到八十歲的爸爸在肝癌過世後,媽媽對他們兄弟三人酗酒成癮總是莫可奈何。每次他們酒醉謾罵摔東西,媽媽只能無奈地望著他們,不發一語,然後逕自走進房間。李福財想到這裡,越感到愧疚與自責:「媽媽最討厭人家喝酒,只希望我們健健康康,我怎麼這麼沒擔當?」

因為捨不得讓最親愛的媽媽擔心,李福財跑去臺大醫院戒酒,自願跟一群患有憂鬱症與精神官能疾病的人住一起,一星期後走到花園與病友家屬聊人生、談心事,雖然過著近乎禁閉的生活,內心卻是從來未有的平靜與踏實!四十天治療屆滿,李福財丟掉了酒瓶,一心想做些幫助別人的事。

李福財搜尋腦海中的記憶,二十三歲時交的第一位女朋友是慈濟委員,2010年也參加慈誠培訓,只是在回花蓮靜思精舍尋根前,因年底生意興旺走不開,而失去了受證資格。由於對慈濟毫不陌生,李福財打了通電話給慈濟志工李素珍,李素珍推薦了適合他的志工服務:「你可以去興德環保站做回收。」

入群修己 改變人生

環保志工陳永釧常常跟李福財做回收,看他滿口黑牙就知道菸酒習氣很重,但一位青壯年卻願意做環保,實在也不容易,於是邀他一起去新店靜思堂連線薰法香,聽證嚴上人開示。剛開始時,李福財不習慣端坐,聆聽聞法也聽不太懂,陳永釧以過來人的經驗鼓勵他:「剛開始薰法香時,我也跟你一樣,持續下去就聽得懂了。」

漸漸地,陳永釧看到了李福財的改變。「今年他將受證成為一位新發意菩薩,當慈濟志工做好事。從前人家買菜討價還價,他就開口罵人;薰法香後他改變很多,影響他最多的是蔡錦惠師姊。」陳永釧說起這位曾經菸酒不離手的法親,關心之情溢於言表。

第一次聽說李福財的大名,蔡錦惠只知道他在賣菜;因為在市場裡可以邀約很多人做志工,於是邀他每星期多來幾天,力勸他賺世間財夠用就好了。他也從每星期一天,增為禮拜一、三、四、五都薰法香。樂見李福財生活平順,蔡錦惠說:「我只是引路人,上人的法是大乘佛法,教我們人生的意義要自利利人,即使遇到鐵板,透過薰法香也能跨越障礙,心中有法就能有解藥。」

每天晨起薰法香,李福財說:「做環保、薰法香精進,每天自然精神很好。」李福財體會到,要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內心平和了,對人才能和和氣氣,如果計較和比較,就會迷失了自己。

以往賣菜,李福財喝了酒,聽到人家說:「叫你送我一塊薑、一根蔥也不肯,這麼小氣!」就會火冒三丈破口開罵。得罪客人,生意沒了,李福財每個月還要支付員工薪資、房租、車租和市場清潔費,導致一年虧了一百多萬。現在李福財遇到同樣的事,懂得轉念:「我要投竹筒、繳功德款,做好事,心裡就會很快樂!」

市場裡人潮川流不息,流連攤位的婦人說:「你有賣大頭菜喔!我剛去別的地方買了!」李福財說:「沒關係,大家都是一家人,這次妳跟他結好緣,下次我們就有緣了!」又有位婦人問:「今天怎麼沒青菜?」李福財回說:「歹勢,昨天青菜比較貴,你要什麼我找給你,感恩你善解包容。」即使客人沒買、口氣不悅,李福財都心存感恩。

生命無常 助人無價

二年內,媽媽和弟弟先後受傷、生病,李福財感受更深了。李福財的弟弟因肝癌跟胰臟腫瘤動了十小時的手術,開完刀後,醫生說:「我幫你開刀切掉一半肝,大腸、小腸清除得很乾淨,從鬼門關把你搶救回來,你不要再喝酒了。」

弟弟開刀住院後,李福財更加忙碌了,凌晨四點半到靜思堂薰法香,結束後趕到市場賣菜,還要趕回家照顧弟弟。李福財彷彿看到從前的自己,更體會到:「生命無常,有利用生命才有價值,付出的當下才是人生。」

有時候忙到晚上十二點半,李福財匆匆收拾好攤位,立即又趕到興德環保站做夜間環保;做環保的當下,他學到了修忍辱的工夫。「做環保就是把心照顧好,做好心靈環保,修正自己不好的習氣。有上人的法,心中不起惡念,才能解脫自在。」

過去李福財一天抽二包菸、嚼二包檳榔、喝六罐啤酒,生意不好怪別人。「因為沒有同理心,沒展現出自己的氣質風範。別人不愛你,要先愛別人,現在人家讚歎我,我感恩大家。」曾經滿口黑牙、一身酒氣且出言不遜的李福財,個性改變不少,對人態度溫和,生意也從門可羅雀到應接不暇。

以前李福財常覺得每天都很累,頭暈、腰酸背痛樣樣來;現在回家小睡半小時就精神奕奕地去做慈濟事,不論做環保、訪視、練手語,他都參加,讀書會這二年來也從不缺席。沒事時則在家反省,李福財很感恩能在慈濟遇到貴人。

雖然人生只有後半段,李福財依然很有把握:「今生最後一段路走入慈濟,是我人生最精彩的時刻。以後我更要磨練自己,踏實地過生命中的每一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胡淑惠 新北市報導 2017/12/13)

探訪獨居照顧戶 憾見往生

$
0
0
【基金會新聞稿】近日寒流來襲,慈濟各區社區志工針對社區之有年長者、體弱多病者、獨居者之照顧戶、關懷戶啟動社區「愛的防護網」訪視關懷行動!

獨居者歿於床 志工發現異狀

在臺中大雅地區,慈濟社區訪視志工提報一位關懷戶「阿順」(化名),因數日聯絡不上獨居生病的「阿順」,電話沒接、叫門不應,於是通報轄區派出所,請來了鄰長和里長,也請了鎖匠破門而入,員警在床上發現了氣絕多日的「阿順」,大體亦已腐敗!慈濟志工從發現異狀到等待警方處理大體一路到殯儀館,全程陪伴關懷與助念,期讓往者最後一程能靈安。

慈濟基金會表示,慈濟社區訪視關懷機制除平常電話聯繫問候請安,也會視案主時間許可,親自帶養生用品到案家進行關懷與家訪,社區亦有固定發放日,除主動到場領取發放品外,對於走不出來的案家與案主,慈濟志工就走進去,持續落實社區關懷。

慈濟基金會指出,近來天氣多變化,各社區的慈濟志工都能主動增加關懷、聯繫或家訪次數,叮嚀注意保暖、飲食作息,只要人人多一分關懷,多一分留意,在社會角落、你我周遭的獨居長者或弱勢族群,就能領受到一分溫暖,以減少憾事發生,共同攜手連結「愛的防護網」,讓人間美善不斷循環。

(新聞稿: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12/21)

香菇阿嬤彎腰 寶塔就此起

$
0
0
《法華經.見寶塔品》有言:「欲開寶塔,需三變淨土。」2017年12月23日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請清修士黃誠浩分享隨師期間,在臺中所見聞的「香菇阿嬤」賴游絨師姊的故事。

多次搬遷不喪氣 花團錦簇環保志

臺中錦志環保站成立十多年,是機車行老闆周錦志為了讓環保菩薩每天都有地方付出,歷經了多次搬遷後,最後頂住經濟壓力而購地興建,成為許多長者的心靈歸處。

※延伸閱讀:三變淨土見證-臺中機車行 頭家的傳家寶

賴游絨平日都在市場賣香菇維生,收攤後就跟其他的攤商要可回收的瓶瓶罐罐,至今做環保已經二十四年。香菇奶奶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市場裡的攤商們看見我,都叫我賴阿姨,大家都說我越來越年輕。」事實上,香菇阿嬤今年(2017年)也八十四歲了!

賴游絨分享做環保不難,只有兩個秘訣:一彎腰,二撿起。現在香菇阿嬤全素、做環保,雖然沒有太多大道理,卻有大簡馭繁的況味。

寶塔欲開一念心 三變淨土需行動
 
香菇阿嬤與錦志環保站的故事,讓黃誠浩以映證到經典所言的「三變淨土」。

上人在黃誠浩說完了錦志環保站與香菇阿嬤的故事,也提醒眾人:「七層寶塔也是從一個動作開始,所以不要輕視這麼小小的動作。」

(整理:人文志業發展處文史資料組 2017/12/23)

行道印記 造福傳法

$
0
0
【證嚴上人12月22日志工早會開示】
「在這麼冷的氣候裡,海面上有個颱風,又是往菲律賓,也有影響到馬來西亞,氣候現在實在是很不一樣。」

氣候極端異常,災難接踵而至。12月16日啟德颱風侵襲菲律賓,造成三十三人往生、兩萬多公頃稻田受損的災情。證嚴上人在12月22日的志工早會上提及,「這個颱風帶給了他們(菲律賓)很大的雨量,在萊特省好幾個市都泡在水裡,尤其是我們在海燕那一年幫助建設起來的大愛村,在奧莫克裡一千五百多戶,這一回也都全村被水淹過了。」

風災淹水本無助 志工到來安定心

奧莫克大愛村附近從未淹水,此次受到影響的區域不只是大愛村,外圍周邊地區一千多戶人家,同樣也蒙受災損。慈濟志工及時關懷,在積水退去後,即前往災區勘察,關懷並瞭解鄉親受災情況,評估進一步的援助行動。

「這一回,因為經過幾次颱風,每一次我都很擔心,這一回我同樣也在擔心著,(風雨)這麼大,到底這個村會不會被風吹倒?但是沒想到了,都沒有倒,而且屋頂也沒有什麼樣的影響,只是有少數的門被水淹過,脫離一點點……」

慈濟志工逐戶訪視村民情況,所幸沒有大礙,但發現許多村民的家具都已泡湯,村民在看到志工後,從原本的無助,變成像吃了定心丸一樣。

「我們可以看到……人人那幾天住在收容所好幾天,現在回來了,在清理打掃,應該也都是很辛苦,慈濟人到了,他們看到了『藍天白雲』進村裡來,大家都說,精神又振作起來,知道又有希望,大家都提起精神打掃。」

昨天(12/21) 慈濟志工已為村民發放清掃工具,開始進行清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奧莫克市市長愛德華‧寇迪拉(Edward Codilla)夫人也投入協助,啟動大型機具加入清掃行列,上人由衷感恩市長夫人的支持與配合。

其實,奧莫克大愛村與寇迪拉市長夫人有其淵源。2013年11月海燕風災過後的隔年,寇迪拉市長偕同夫人親赴花蓮,表達將提供一塊五十公頃的土地,爭取慈濟在奧莫克援建大愛村,因而促成這樁美事。上人曾多次於開示中,讚歎市長夫妻發心提供私人土地讓鄉親得以安居的善舉。 

天下災難民不安 歲末聚愛誠關懷

天下災難偏多,令上人無限感慨。透過新聞媒體報導,得知葉門除了戰亂未息,當地民眾長期在受苦難中,又因霍亂疫情感染,已有二千二百十九人往生;同時,由於戰亂因素,造成物資缺乏及水污染等等問題。

「總是危機重重,想想這樣的生活如何活?活得多辛苦……看到有百萬多人口陷入在苦難中,沒得吃,救濟支援都是杯水車薪,很難,說來真的是苦,真的是苦難偏多。」

為眾生拔除苦難,慈濟人間菩薩不辭長途跋涉,甘願付出。上人提及索馬尼亞等國的難民逃至塞爾維亞,在歲末之際,慈濟志工為他們發放冬衣及糧食,也帶給孩子們最期待的過年禮物。

來自奧地利、義大利、新加坡、德國及臺灣等國的慈濟志工,與守護在塞爾維亞的波士尼亞志工會合,共同投入;「看他們發放很開心,難民身上穿上禦寒衣物,也吃得很歡喜,總是短時間有人給予尊重付出,真正撫慰他們的心,看到孩子拿到紅包也很開心,這都是一分祝福,誠懇愛的能量,好在天下有慈濟人,這麼多的國家愛的能量會合在一起,可以感受到了。」

此外,美國哈維風災及墨西哥震災後至今,慈濟志工持續關懷與提供援助,在在見證「慈濟人無處不在,苦難人到哪裡,慈濟人就出現在哪裡」。

歲末典範法入心 自身為例推茹素

「人世間真的很苦,所以我們天天都要很滿足。」上人感受到臺灣愛的能量豐沛,在歲末行腳期間,聽聞全臺各地慈濟志工感人的故事,深為感動,特別叮囑隨師成員之一宗教處同仁黃誠浩分享志工從法入心、誠懇付出的故事。

黃誠浩分享彰化志工林鴻嘉由迷轉悟的生命經驗。林鴻嘉原本菸、酒、檳榔不離身,常常亂發脾氣,讓家人痛心。在因緣際會下到慈濟環保站做環保,知道「行善行孝不能等」,因而承擔起家庭責任,讓家人改觀,讓父親引以為傲。

雖然三年後林鴻嘉發現罹患舌癌,但他體悟到這是因緣果報,改變不好的習氣才能獲得重生,於是每天投入環保,「因為得到癌症,每一天像撿到一樣,愈做愈歡喜,把握機會付出,能夠做、能夠付出都是撿到的。」十幾年來,林鴻嘉忍受病苦,接受過多次手術,但他無怨無尤,常以自身生命故事推廣茹素經驗。

「上人行腳到彰化,他來報告這七年來的付出,非常高興,帶來的不只是付出的喜悅,也分享如何保持身體健康,每天帶著隨身果汁機、水果、蔬菜、花生粉、五殼粉,雖然得到癌症,但活得安穩平安,簡單方式吃得健康。」黃誠浩引述上人的話說,這就是身體內外身口意都在環保,甘願受,心無污染;每天身體在環保,大地也在環保。

傳法精神值讚許 有福之人需感恩

黃誠浩並引佛陀弟子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為例,他肉眼盲了,心眼、天眼卻看得更清楚。「林鴻嘉的舌頭無法清楚講話,但他能做到說法,像阿那律尊者一樣,沒辦法看到,但能看得更清楚。」

上人讚歎這位勇敢的生命勇士,「活得很健康,只是不能說話,可是他可以寫,可以看見他是真快樂,慈濟人都來見證師兄很精進,很快樂、很開朗,這都比健康人更健康,他拿得很重,做得很多……他感恩好在有慈濟,所以說我們要吃多好,想一想,多少個國家在飢餓中,我們能不改變我們的生活嗎?」

語末,上人諄諄期勉,「天下災難多,都在生活中形成起來,點點滴滴,請大家戒慎虔誠,期待人人平安,只要能付出,什麼都沒困難。」

啟德後復原 展開以工代賑

$
0
0
冬颱啟德造成菲律賓中部各省土石流及淹水災情,馬尼拉與萊特省各地志工展開援助工作,12月22日起在奧莫克大愛村啟動以工代賑,加速清掃工作準備迎接發放。

啟動以工代賑 趕清掃迎佳節

22日一早,馬尼拉慈濟志工們一到大愛村,就發現路口交通阻塞,原來是村民陸續從收容中心回家了。村民劉妮霞表示:「看到房屋沒有倒塌,心就安了。」村民們相當高興終於可以返回家園,他們要趕在耶誕前夕讓淹了水的家恢復原貌。

為了圓滿村民們好好過節的心願,菲律賓慈濟分會啟動「以工代賑清掃」,邀請了六十二位村民參與,清掃區域包括公共區域如市集、環保站,還有行動不便的長者房子。

首先,以工代賑的村民與志工集中力量清掃大愛村市集,以便隔天作為慰問金發放的場地。厚重的污泥待清理,需要人人同心協力,從災後就來幫忙的帕洛大愛村村民,今天(12/22)結束任務回家前,特地來參與清掃,用各式各樣的工具,合力將污泥清除。

村羅維珍表示,此次風災對村民來說是個考驗,但只要同心協力,一定可以度過。

村民相互關懷 重機具提效率

市集大致清潔之後,大家分成兩組繼續清掃環保站以及村內長者的居家,志工克利斯坦說明,他們幫忙一戶爺爺中風而奶奶白內障的慈濟照顧戶清掃;雖然老夫婦還沒回家,但志工先前每週都會來探望,所以已經算是熟門熟路了。

清理完屋內的污泥後,志工們把爺爺家裡的福慧床等物品拿到戶外清洗,儘管水源取得不易,大家採取接力遞水的方式,從大愛村邊的小溪打水上堤防,不畏辛苦就是希望老夫妻從收容中心回來後,就有乾淨的福慧床可安穩睡覺。

除了志工與以工代賑的人力,慈濟志工也租用奧莫克本地的一輛山貓(鏟裝機)和兩輛卡車來大愛村協助清理工作,加上先前大愛村原有的一輛小型山貓,重機具的投入讓清理工作加速進行。

清掃致傷別怕 市府醫療進駐

由於村民連日展開重整家園工作,不少村民都因浸泡在污水中,或是在打掃時受傷,部分小孩也有感冒、發燒的症狀,奧莫克市政府也派遣醫護人員進駐大愛村義診,其中艾美拉醫師原本已在放耶誕假,聽到大愛村有需要,取消休假前來服務。

四十八歲的村民羅德,雙腳多日浸泡在泥水中受傷,把握義診機會就醫;村民阿麗霞因多日泡在泥濘中,雙腳腫大且皮膚龜裂,導致行走困難,趕快來求診。

由於多位村民腳部踩到鐵釘等尖銳物,慈濟志工提供破傷風疫苗。同時因應可能持續進行的清掃工作,馬尼拉慈濟志工將再運送五千份二手衣、四千兩百多雙雨鞋、一千件雨衣和兩千支鏟子,讓清掃工作能順利完成。

(整理自:菲律賓啟德颱風援助簡報 2017/12/22)


長者善跡 青苗亮麗

$
0
0
【證嚴上人12月23日志工早會開示】
「好啊!看到年輕人齊聚一堂,很亮麗,很有希望。大家都是很精進,年輕、有朝氣;還有我們年長的,也都是很勇猛。」

證嚴上人在12月23日志工早會上,透過視訊連線,看到十三國慈青雲集花蓮靜思堂,以及各地慈濟志工共修的畫面,給予正面肯定:「這都是我們日不落世界,同樣老少,都是有一股很精進的菩薩心。」

冬颱啟德才釀災 天秤颱風跟著來

慈濟人間菩薩在全球各地,從日出到日落,此起彼落地付出。12月16日啟德颱風在菲律賓中部造成嚴重災情,慈濟志工在災後第一時間即前往受災的奧莫克大愛村進行關懷,除了發放熱食,大愛村裡的本土志工也展開關懷,而馬尼拉、宿務、獨魯萬、帕洛等地的志工也伸出援手,前往奧莫克予以協助。

「慈濟人從馬尼拉到奧莫克去,這幾天展開了關懷,而且也開始發給他們工具,才看到大家打起精神來,為自己的家園清掃;看到了村莊裡的人看到藍天白雲,才展開眉頭、發出笑容,他們說看到藍天白雲的到來,就是他們的希望。」

※延伸閱讀:啟德後復原 展開以工代賑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秤颱風昨天登陸民答那峨島,帶來豪雨,引發河水暴漲,造成嚴重水患,淹沒大片住宅區、商場及農地。

「救災小組還在中部,南部昨天(12/22)又有一個輕颱登陸,這個天秤颱風雖然說是輕颱,也帶來大的能量,造成菲律賓南部災難。」

青年破繭從困中 南非新芽受讚賞

雖然天下災難頻仍,但也能看見天下溫馨事。上人提及早期的南非慈濟志工在當地經營事業,取之當地,用之當地,也培育出新一代的年輕人。

「他們發現孩子需要讀書,也是以新芽,當初是助學,讓孩子有機會上學,總是長久的時間在當地耕耘、顧種子,看到孩子長大了,也看到了當地有慈青,慈青也有回饋的心,這種從幼苗到小樹,現在種子也變成大樹了,慈青已經受證(慈濟委員、慈誠)的也不少,這都是用愛、用心在當地耕耘的結果。」

南非慈濟志工與當地年輕人密切互動互愛,在愛的環境中,陪伴他們一起成長茁壯,形成一股善的循環。

上人以南非何寶的故事為例:「他從小接觸慈濟,接受慈濟愛的能量,深深在心裡,自立自強,很殷勤地讀書,哪怕他接受空中教學,真正是很自愛的一個年輕人;已經看見他長大了,也看見他成就了,他一直沒有離開過慈濟,他都很利用時間投入。」

因為何寶的個性開朗,待人親切,人際溝通能力強,當他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即被某律師事務所延攬擔任秘書一職,也懂得利用時間從事志工,繼續灑播愛的種子。

「他們在慈濟活動中,發現這個年輕人那一分的精神能量,很善良、很和氣,很有人際的溝通能力,這種品德是人都都在看,人在旁邊都在欣賞著,所以畢業了,就被接引過去。可是他還是不放棄,時常都是在慈濟的行列中,都是慈青,不離開,常常培養這樣的心……」

莫欺少年未顯達 不輕長者所貢獻

曾經也是慈青的宗教處同仁黃誠浩,在上人的囑咐下,分享歲末隨師行腳期間的見聞心得。

※延伸閱讀:香菇阿嬤彎腰 寶塔就此起

臺中錦志環保站「香菇阿嬤」,高齡八十四歲的賴游絨天天做環保,也帶動鄰居鄉里的環保意識。「雖然這樣的故事是很簡單,可要知道,一位八十多歲的阿嬤,她因為做環保,整條街道,街頭巷尾都重視環保。」

上人提醒在花蓮參與「全球慈青日」的青年學子們,不要輕視小小的善舉、善念。

「七層寶塔也是從一個動作開始,所以不要輕視這麼小小的動作,就如我們的慈青會歌所說,『肩負佛陀的使命,傳承慈濟歷史的腳步』。總是要一步一步踏出去,一步一步走進來,總是腳步要踏實,這種護著地球,彎腰下去,撿起,不也是那樣簡單,他就可以負起佛陀使命。」

每一個人都有清淨本性,相互尊重、彼此疼惜。上人期勉大眾,關懷天下事,也要從自己的心態調整開始。

「老人要尊敬,不要輕視老人,老人也有大力量,這個社會就是老人家走過的歷史。也不要看輕少年人,少年人是國家砥柱,要很用心栽培的。我們要好好用心在普天之下,天天看到大事,反觀自己舉手動念,無不都是一點點累積,也可以成就很大的天下事,所以請大家要多用心。」

汶萊冬至關懷 長情已25年

$
0
0
您知道汶萊慈濟志工已經從事慈善二十五年了嗎?千萬不要小看涓滴細流的力量,這一個位處東南亞,國土被馬來西亞環繞、分割的國度,慈濟志工自從1992年起就開始進行機構關懷。現在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志工都會前往詩里亞安老院探訪老人,除了愛心早餐與水果,還提供剪頭髮及剪指甲服務。

定期關懷25年 長者如親人

12月16日,志工前往安老院與院友慶祝冬至,並送上歲末祝福紅包。慈濟志工鄭濟誌把握時間,向院友分享慈濟志業的推動,也邀約院友們一起合十,祈求天下無災無難。鄭濟誌除了為來到大廳的老人家,一一送上福慧紅包,也走入房間裡,為臥床的爺爺奶奶們親送紅包,致上關懷與祝福。

午餐時間到了,志工準備了素食餐點來推動茹素,也邀請院友、家屬及院內工作人員,都一起來享用齋菜。林劉阿嬤不太愛動,小志工巧兒就細心地餵阿嬤用餐;還在活動過後,志工推著輪椅送阿嬤回房間休息,志工鼓勵阿嬤要時常多動,身體才會健康。

另一位陳阿嬤行動不方便,原本不想參加活動,但是看到志工後就改變主意,馬上答應參加。陳阿嬤有一個養子,因為有吸毒的前科,出獄後就很少來探望,讓阿嬤很傷心,志工知道阿嬤的情況,總在每個月探訪時,都會特地幫她剪頭髮及指甲。阿嬤向志工表示,很感恩證嚴上人、慈濟人一直以來的陪伴。

有些長者身體較好,也會響應環保,鍾伯伯做環保分類覺得很清淨,都把資源回收物交給志工。許明豐伯伯每天都出去做環保,在垃圾桶撿回收物,認為做環保很開心,身體健康心靈也健康。

冬節活動圓滿,院友們期待志工下次的來訪。

(整理自:汶萊慈濟志工簡報 2017/12/16)

慈青25 全球歸家謝善因緣

$
0
0
十三年前,一群南非祖魯族孩童,從南非遠渡重洋來到臺灣花蓮,用一曲〈想師豆〉,獻唱給證嚴上人,以表達慈濟對南非祖魯族家庭的協助,這一曲〈想師豆〉,牽起當年南非祖魯族女生Lungelo Thabethe(中文名字:林琪蘿)發願投入行善並來臺學習的慈善因緣!

全球慈青日 十三國參與

2017年12月23日,已在臺灣就讀大學三年級的Lungelo Thabethe ,在全球「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簡稱「慈青」)成立25年的年會中,表達這一段〈想師豆〉之情對她的影響與改變!

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立二十五年,於2017年12月23日到24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辦全球慈青年會,來自十三國超過1000位慈濟大專青年齊聚一堂,共同發願「重返榮耀、再現風華」。

來自南非、就讀慈濟大學三年級的慈青林琪蘿,2004年讀小學時,代表慈濟在南非援建的學校來臺參加活動,答應上人要用功、來臺讀大學。如今,林琪蘿已是亭亭玉立的慈濟大學公衛系的學生,她也發願未來要將所學回饋社會。

幼時來臺緣 成慈大學生

1992年「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立,當時臺灣只有四十所大專院校學生參加,二十五年後的慈青蔚然成林,全臺有超過一百二十多所大專院校中有成立慈青社,在全球五大洲均有這群年輕的「藍天白雲」身影。其中在慈濟大學有一位南非族魯族女孩林琪蘿(Lungelo Thabethe),說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已在南非跟著慈濟志工參加慈善訪貧已有十餘年。

林琪蘿在小學就讀慈濟在南非援建的「慈濟第一小學」(Amancamakazana primary school),2004年代表南非來臺參加慈濟典禮,用中文感謝上人及全球慈濟人,並答應上人要好好讀書,將來到臺灣來讀書。

儘管不知來臺讀大學的願望是否能實現,林琪蘿一直沒忘記這個承諾,成績亮眼的她在中學還得到慈濟獎助學金,並到南非臺商的工廠認真學中文。2013年林琪蘿終於如願來到臺灣慈濟大學讀書,她先在慈濟大學華語中心讀了二年中文,而後就讀慈大。

知親恩深重 願回饋所學

林琪蘿也在今年(2017年)參加由慈濟年輕人組成的鼓隊,為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認真參加讀書會了解經文意義,看到書籍裡比較艱深的文字,林琪蘿覺得還好有學中文,可以理解佛陀講孝道的真實義。

林琪蘿印象最深的是《父母恩重難報經》〈懷胎〉,儘管知道母親生小孩很辛苦,但從小身體不好的她只記得有一次家裡淹水,是外婆揹著她離開,她一直以為母親到南非約堡工作是因不愛她,直到外婆跟林琪蘿說母親懷她時,還要照顧生病的父親,正是母親最勞累的時候,林琪蘿才知道原來母親是為要養她跟外婆才需要離開家裡工作,因此讀了〈懷胎〉不禁潸然。

小學就跟著南非慈濟志工投入當地訪貧的林琪蘿,原本想讀慈大護理系救人,但考量南非也需要加強環境衛生、長照、健康促進等,故改報考公衛系,希望能貢獻所學,為人群服務。

慈濟基金會表示,1992年「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立,上人期勉「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這群年輕人以不影響課業為原則,在校帶動同學參加服務人群的工作,在服務過程「見苦知福」,既而知福、惜福、再造福。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12/23)

開闊生命 慧命合流

$
0
0
南投縣竹山鎮九家宮廟,從10月23日到27日,舉行聯合建醮活動,這五天全鎮鎮民吃素,葷食商家暫停營業或是改賣素食,共同祈福。

至誠祈福

10月24日志工早會,上人談到,在臺灣宗教民俗中,建醮祈安是地方大事,人人慎重,不僅茹素也要約束言行,以表虔誠。

上人憶及幼時在豐原,建醮也是地方大事,全鎮戒殺七天;但是醮壇一開,家家卻為了準備牲禮大開殺戒,想來亦是矛盾。早年除了年節、祭祀,三餐難有肉食,然而現今大家日常飲食豐盛,醮期過後若能持續齋戒,是至誠的表現,會感動諸天、諸佛菩薩,人間也能祥和平安。

「天下災難多,人心也病了,只要心靈得救,人心淨化,自然能讓社會回歸純樸;生活不再奢侈浪費,就可以淨化大地,這是環環相扣的。」

身在法脈

25日,聆聽志業體主管報告法脈宗門組織方向,上人指示,法脈系統要整理清楚,精神理念要準確;法脈是精神理念,宗門是志業功能,落實精神思想而發展出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主管同仁們身在志業體,也在法脈中,要全面了解法脈的精神,才能延續宗門的功能。

上人談到,創立慈濟以來,應社會所需而發展志業,向來全然尊重志業體主管同仁;志業體若有需要,全球慈濟人作後盾,全力支援與幫助。

然而,慈濟不同於一般企業可用公司規定規範員工,大家都是發心的志工,要感恩與尊重,希望人人長長久久地走這條菩薩道路。所以要珍惜任何一位志工,沒有誰能管誰,而是誰都要愛、都要關心。

「四大志業都在法脈裏,沒有辦法用組織制度管控,而是要讓大家共同尊重法脈。要單純化、精純化,不要變得公式化。」上人期許,法脈宗門中心要做到讓大家認為志業體的運作與發展,需要這個中心的精神力量支援,如此就會尊重法脈宗門中心,從而統合整體精神方向。

上人說,若將法脈宗門中心定位在精神理念的溝通平臺,就要使所有人藉由平臺全然理解法脈宗門精神,讓法脈貫通到各志業體,從臺灣貫通到全球,讓每一個志業體、每一個國家的慈濟人都有共同的目標。

【靜思小語】以真誠的心、清淨的長情,帶動人心轉苦為甘,活出開闊的大生命。

上人開示於10月24~25日《農九月‧初五至初六》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3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歲末祝福直播 愛無遠弗屆

$
0
0
【基金會新聞稿】「結合網路科技,傳遞祝福平安無遠弗屆!」慈濟基金會板橋靜思堂園區舉辦歲末祝福感恩會,邀請地方社區團體、社區關懷據點長者們共襄盛舉,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今年設立關懷據點 新北處長予以肯定

今年(2017年)新北市板橋區慈濟歲末祝福活動利用臉書打卡宣導素食護生,設置祈福區等定點主題,增進現場參加民眾互動。其中,慈濟志工特地透過網路直播方式,打破區域空間限制,讓未能到場參加的鄉親,在家隨時也能感受慈濟在歲末年終之際,向社會大眾傳遞祝福平安。

慈濟基金會表示,今年5月25日慈濟板橋區社區關懷揭開新頁,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板橋區聯翠、仁愛、華德、雙玉以及百壽等五里與慈濟基金會簽署社區關懷合作備忘錄,同時,在新北市板橋區介壽、百壽里里民聯合活動中心,成立北北基地區慈濟第一個社區關懷據點,其後,從板橋為始後續也在樹林、土城、三峽等地開展據點。

慈濟持續在地方推動長者關懷等服務,這次歲末祝福活動,里長也帶著社區鄉親、長者一起參加,包含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張錦麗局長、新北市政府秘書處李麗圳處長等人也蒞臨參加,並給予慈濟肯定,慈濟關懷社區的身影,政府結合民間的力量,進一步關懷社區長者,彌補政府社會福利的不足。

慈濟基金會指出,慈濟關懷社區已經超過半世紀,社區關懷據點由慈濟志工結合社區在地志工,共同關懷老人家的健康,預防老年人失智及失能問題,在社區為長者們進行定期健康檢查,包含體適能、失智預防、眼力及聽力的檢測,藉由健檢,能預防疾病於未然,希望他們能享受健康平安的老年生活。

重大手術醒悟生命 發願年薦五位志工

慈濟人走入鄰里社區,以實際行動發揮付出無所求的精神,給予地方鄉親關懷,在慈濟環保志工李訓德心中感受特別深刻。以前只想賺錢的他,曾錯過受證為慈濟志工的因緣;但就在一次手術時,自問人生的價值是什麼?他發願若手術平安度過就不再追逐金錢,要好好發心做志工。1995年參與慈濟志工培訓後,在證嚴上人開示法語中,醒悟人生意義。

1994年李訓德經歷一場重大車禍,被一輛酒醉駕駛的汽車撞擊,當場直腸破裂,送到醫院直接進入開刀房,做了人工肛門,因為整個腹部感染,之後的兩年,他進出醫院共動了五次手術。第五次手術時他有了醒悟:「如果手術後,能夠再活著出來,那我就要報名培訓,我要開始不一樣的人生。」

受證時他在心中發下宏願:「祈願在慈濟這條路上不退轉,二來希望每一年能夠接引五個師兄,包括自己的親戚朋友,度進來做慈濟。」投入志工行列,李訓德開始「以身作則」,進一步在鄰里付出,熱心公益的他,經常清掃住家附近的馬路水溝,他的言行舉止,被鄰居們看在眼裡,非常的佩服,也願意跟著他一起做慈濟。

另外,除了每個月的大型環保日,李訓德也參與星期二、星期五的夜間環保。人生經歷了生死、病痛,工作的起浮,李訓德最感恩也是慈濟志工的太太吳彩雲牽引,讓他從一個莽莽撞撞的人,能累積自己的福德,他說,在慈濟若能做志工到最後一口氣,那是天大的福報,也是他下半生所選擇最正確的道路。

(新聞稿:顏福江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12/25)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