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萬人元旦健走 志工化身三明治人前進

$
0
0
「2020 愛你愛你,環保救地球,你我同行GO! GO! GO !」桃園市政府邀約慈濟志工,參與「桃園市109年元旦升旗暨全民健走活動」,志工把握因緣宣導環保。

 道具看板 抓住目光
 
為吸引民眾駐足,舞臺上,志工帶來一連串的節目,環保劇場、快閃活動及有獎徵答等,讓民眾在愉快的氣氛中認識環保。
 
臺上熱鬧,臺下慈濟志工也穿梭全場,熱心又親切地向民眾解說,更有人直接把「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宣導看板,掛在身上,不僅吸睛,上面貼滿各種常用的資源,直接又明確,吸引有心的民眾互動。
 
志工梁修銘順勢將民眾帶往一旁掛著一串串,看似門簾的道具前面,向民眾逐一解釋「瓶、瓶、罐、罐、紙;電1、3、5、7」十字口訣,為民眾介紹寶特瓶、玻璃瓶、鋁罐、鐵罐、紙類、電池和燈泡、衣服、三C產品、五金及其他類等可回收資源。還把相應的品項串成一串串,日常生活中能回收的資源,民眾一目了然。
 
不只要勤回收,還要落實環保生活,志工溫素蕊走進民眾座位區,和大家分享透過生活上的改變,就可以救地球。「我們用水時,用一支筷子的水量,就能省很多水,還能省錢省荷包。」、「蔬食不但可以救地球,還有三個好處;第一,對環境好、第二,對身體好、第三,對動物好。」……
 
抬頭說 彎腰做
 
定點加移動,志工們貫穿全場宣導環保外,還有一群人默默地在現場回收資源。
 
八十四歲的環保志工黃照妹,戴著漁夫帽,靜靜地付出;她的身子骨看似硬朗,其實做環保時都得戴護腰帶及護膝來支撐保護,不過臉上依然堆滿燦爛笑容。投入八年的環保,黃照妹說:「做環保做得非常快樂,身體也愈來愈好。」
 
就讀中山國小三年級的蔡筆翔,在活動現場看到很多可回收的物資和垃圾放在一起,主動和爸爸及鄰居阿姨,將紙盒挑出來回收。
 
蔡肇翔的爸爸蔡勝民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本身盡量不要去製造垃圾,自己能帶的環保餐具就盡最大可能做到;如果沒有時間去做,那至少就不要造成環境的污染,及環保志工的負擔。」
 環境保護 攜手同行
 
陳惠琪帶著妹妹的小孩和鄰居孩子們,來到環保互動區,聽志工楊慶鐘分享如何省水、一水多用。她覺得能帶給孩子一些環保的觀念很好,也感覺到平常自己做得還不夠。
 
相反的,民眾戴郁光平常就力行環保,她順手從包包拿出隨身攜帶的環保筷、環保吸管、保溫瓶、環保袋等,希望從自己先做起,再影響身邊的人:「以前會比較強硬一點,要求大家一起做,但大家不一定能接受,因為要從觀念改起,所以我就自己先做,這樣他們就會慢慢改變。」
 
新年伊始,志工期盼帶動人人共知、共識、共行,用行動,減緩全球暖化。
 
(文:陳秀貴 桃園報導 2020/01/02)
 

故鄉他國 俱為親人

$
0
0
【證嚴上人1月6日臺中溫馨座談開示】
「我到了(臺中)清水,看到了,也是很歡喜,也是很感傷。清水是我的出生地,其實從小就離開了,不過總是跟地不親,但是人還是親。」

證嚴上人棄小愛而就大愛,為了佛教、為了天下眾生而獻其心力。元月6日重返出生地,雖然對於這片土地感覺陌生,卻又因為天底下人人都是一家人,面對著每一位來訪的慈濟志工或訪客都倍感親切。

同在天下視如親 菩薩道上堪忍多

同是一家人,不管哪裡地方有災難了,就是各國志工們會合在一起時,皆是以家人之親來伸手相援。憶及二十年前的九二一地震發生之前,慈濟呼籲全球志工土耳其地震募心募愛,卻招致連番撻伐。

「在九二一之前,我們在替土耳其募款,一樣我們也是被罵,不過再怎麼樣辛苦,可是去付出,總比自己受傷好得多,我們要做能幫助人的人,所以,菩薩道就是這樣。」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就是要教導眾生菩薩法,在諸多佛教經典之中,《法華經》裡面簡單扼要,所闡釋的無不都是希望人人投入人群行菩薩道。

「也談到了醫王大醫王,他們也要投入人群、走入眾生;或者是自己身體有病,還是要駕著那一艘船到彼岸去,去濟度眾生;或者是從此岸苦難,把他度到彼岸去。這都是法,不斷地依事循環著,總是我們走入佛法,應該要身體力行,我們有因緣,我們做到了。」

驚世災難莫忘記 視人如親不忍棄

慈濟創立五十多年來,要感恩每一位資深的慈濟志工,他們領受著上人所交付善與愛的種子,遍灑在各自所居住的地區,辛勤耕耘。

「師父跟大家說:『臺中就要播善種子,回去就要多宣導菩薩法。』所以大家三、四十年前開始就在鋪路、一直在募會員,把會員轉成委員,那就是鋪路。委員不斷地開道,所以慈濟在臺中將近四十年。二十年前的地震,已經在二十年前更早的二十年,就已經鋪路了。」

1999年9月21日凌晨,一場大規模的強烈地震,造成全臺近五十年來最嚴重的災害,臺中慈濟志工就地自主動員,在最短的時間趕至受災現場,供食、膚慰、義診……

「那一種啟動的力量真的很感動!這是每一個人都有感受過……其實開始那一天跟蕭惠特及鄧春治,尤其是春治,她第一通電話,那一段(時間)不知為何剛好回到臺中(她當時在花蓮任職),我就問她說:『你回去臺中,現在怎樣?』她跟我說:『師父,臺中有大樓倒了。』差不多快亮了,她就跟我說:『師父,很嚴重!我們已經來到南投,橋都斷了,不能過啦,我們是怎麼繞道到達南投。』從此展開現場救災救難。」

九二一地震發生過後,曾有過人人齊心援助的場面。因此,上人不斷呼籲志工們「莫忘那一年」,除了警示災難所帶來的省思,同時喚醒人們的愛心記憶。

「我在這兩年說『莫忘那一年』,臺北的慈誠隊有一天到精舍跟我說:『師父,您若要我分享九二一,我最記得就是搬屍體。』搬屍體,他說那血水,一邊抬,血水不斷、不斷滲透,進入到他的身體裡面,會黏、會濕,濕又黏,到底是汗水還是血水?」

從地湧出具願力 安身安心安社會

點點滴滴的投入,都是慈濟不可抹去的重要足跡,上人期待人文志工透過文字、照片、錄影,扎實地將慈濟歷史完整留存,鋪寫臺灣與慈濟的大事記。

「這是《法華經》所說的,『菩薩從地涌出』。菩薩臨時整個湧現出來,若沒有這些人及時膚慰、愛心,(受災民眾)在那裡哭啊,哀戚地哀號著,慈濟人馬上到了,趕快把他抱著,給他們拍拍肩膀,給他們哭個舒緩,大家的肩膀回來這一件衣服都硬掉了,去洗,整個黏答答,這種肩膀也是苦難人的依靠,讓他發洩,馬上就安心、安身。」

安心之餘,更要安身,不擔受災民眾常時間安置在帳蓬裡,上人從地震發生後就開始思索搭建簡易屋,讓受災民眾可以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無後顧之憂地穩定經濟、復建家園。


「有這分真誠的愛,這也是安撫他的心,也是給他安住的身,有得住;還要讓他們安下來去謀生,上班的照常上班,免讓他停滯上班,有工作的人繼續去做他的事業,工作都不會有耽擱,所以我們顧他的家,讓他的生活無憂慮。慈濟人在那裡一段時間,九二一真的都是安心、安身,安他的生活,三個安都把它做好。」

受災民眾的心靈有了依靠,生活也得到安穩,社會自然也就祥和。志工們對於受災民眾的膚慰、陪伴與生活援助,成為了一股安定社會的力量。

「大家該用的有得用了,心靈的不安驚惶,也是有慈濟人及時安住。總而言之,慈濟人為社會安了心,對人安了心,又安住他的身,他的生活無慮了,很自然他就能很安定的穩住生活。這九二一,慈濟是一股很大的力量,穩定社會的力量。」

鋪路不易開道難 慈悲利他需同行

從九二一地震之後,志工們累積了豐厚的救災經驗,在後續幾次災難發生時,也都充分發揮了愛心能量,穩定社會、祥和人間。

「期待我們都要莫忘那一年,曾經大家很合心,合和互協,刻骨銘心。要常常記得,也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不是在討人情,但是是在教育,那這個教育是心靈教育,要讓大家知道,曾經有過的大自然的威力,這是人無法抗拒的;這個大自然威力,唯有誠懇的心,要戒慎虔誠,要虔誠的心念,要時常上達諸佛菩薩聽。」

天蓋之下、地載之上,人人都是同樣處在天下這個大家庭裡,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天下平安,個人的小家庭就會平安。

「總是時時要有無私大愛付出。所以總歸一句話,要鋪路不容易,但是開道更困難。這都是菩薩要鋪的路,要開的大道。菩薩就是要做平凡人做不到的,他才叫做菩薩,為人所不能為,做人所做不到。一個人做得到嗎?力量太單薄,但是少不了一個人;一個人是無法做得到,但是少不了一個人,所以要人人會合。」

利他就是利己,上人期待人人都能發揮「慈悲利他」的精神。

「你利他的同時,當然就是利己。總是,我們要為自己好,更需要天下好;要天下好,是要大家一起做,才能讓天下無災無難。」

最萌歲末祝福 小志工擄獲人心

$
0
0
站得直挺挺、手伸得又直又高、神情認真直視前方,就怕「請跟我來」的舉牌太低了,民眾會看不到……幼兒園的小朋友擔任引導志工,全心投入的模樣,擄獲人心。
 
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二天,新加坡分會慈濟志工在慈濟人文青年中心舉辦的歲末祝福。教育團隊則發揮創意,讓小朋友用行動來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
 
小志工上陣 歲末好風景
 
來自大愛幼教中心和安親班的小小孩,有的舉著「輕聲細語」的牌子;有的為來賓們奉上熱茶、點心等。小小身影走在人群中,一點也不畏生,一聲聲「請用茶、請用點心!」讓民眾有分意外的驚喜與疼惜。         
 
「慈濟的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就是走入人群。」負責協調的志工周海燕,表示,展區呈現的是靜思法脈、心靈資糧;他希望小志工們就像身體裡流淌的血液一樣,將「法」透過行動,帶到需要的地方。
 
「我喜歡在書軒服務,我可以整理書本,補貨,還有我很喜歡跟師姑師伯推銷香積飯。」陳奕氚自信地分享。問他原因?他充滿童趣的回答說:「因為香積飯很好吃,很有營養;在賑災時,可以讓人有營養的飯吃。」
 
十歲的陳奕氚與八歲的陳奕喆是兄弟,一起加入了靜思小志工。哥哥陳奕氚個子小小,眼睛大大,戴了一副大眼鏡,很有書卷氣,也很健談;而弟弟陳奕喆比較文靜,跟著哥哥在書軒裡服務,忙進忙出,沒有一會兒歇著。
 
陳奕氚不僅在培訓時認真做筆記,還把筆記本帶在身邊,隨時可以記錄,「不然我會忘記,自己寫下來可以拿出來看。」
 
靜思書軒副主管鄭素萍表示,靜思人文是「以物傳法」,或許在他們小小心靈裡還不甚瞭解道賑災這回事,但他們已經知道每一樣淨斯產品背後的含義,可以發揮以物傳法的使命。
 
青少真善美 走入藏經做記錄
 
而慈少班的學員,則在歲末祝福現場,當起小小人文真善美,負責到各展區進行採訪記錄。
 
這是志工在今年大膽的嘗試,為了讓這些小志工在當天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志工從十月就為他們培訓,透過慈少活動讓他們親身參與志業活動,一來,讓他們更了解四大志業的內涵;二來訓練他們採訪和撰寫的能力。
 
慈少班馬偉軒的父母都是慈濟志工,馬偉軒卻發現,雖然自己在慈濟的環境裡長大,其實對慈濟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這次的投入,聽到其他志工的故事,他對父母有更多的瞭解。「這次讓我們學到很多,看到師姑師伯助人的精神,現在才真正進入慈濟。」
 
說一丈不如行一寸,小志工們的投入,不但讓民眾看見教育的本質,也讓小朋友們將「知」化為「行」。【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翠蓮 新加坡報導 2020/01/02)
 

澳洲火劫 速醒轉厄

$
0
0
【證嚴上人1月7日臺中歲末祝福開示】
「新曆年,師父是來臺中過新曆年;舊曆年,將又要接近了。所以師父新曆年跟大家祝福,舊曆年也是要跟大家祝福,所以雙福齊修,一個是我們造福人群的福,一個是成長我們智慧的福。各位菩薩,我們環保幾年了?三十年了。」

證嚴上人1月7日行腳在臺中,於歲末祝福中提及環保的重要性,是在現今人口膨脹、資源消耗不斷增加的時代裡,不僅透過行動減緩地球暖化,更迫切需要讓人人共知、共識、共行,挽救天地危機。

塑膠氾濫傷自然 人與大地同乾坤

1990年8月,上人應邀前往臺中新民工商演講途中,看見街道上的垃圾被旋風捲起而飛揚,心有所感之下而向當場次的聽眾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從此展開慈濟環保志業。如今三十年過去,上人仍於今天(2020/1/7)向現場聽眾說明環保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因為環保,我們如果做好,我們可以顧地球,沒有垃圾的問題。埋在土裡,現在的塑膠不會腐、不會爛,要好幾好幾百年、上千年,塑膠都是不會腐爛掉的。那人口越多,用的東西都沒有離開塑膠,要包、要裝,所以越用越多、越丟越大堆,這樣怎樣呢?到後來,只回收無法處理就埋,埋在地底下,這樣日子久了,那這樣就變成了土地的硬化,因為土地都是被這些塑膠類給埋起來了。」

科學家證實石化原料所製成的塑膠製品,難以被自然環境分解。隨著人們廣泛應用與丟棄,在山巔、深海都已經有塑膠的存在,傷害大地與生物。

「土地從這樣(塑膠覆蓋)開始,它會硬掉,它無法呼吸,土地也要讓它有呼吸的空間。大地,這個地球是活的,這個大地是活的,它應該呼吸的時候,我們都用塑膠把它埋起來,它無法呼吸。這就像我們人的身體,我們如果用塑膠把他纏起來,這隻手的熱氣和濕氣發散不去,這手就會癢、會紅,這皮膚會破壞掉。」

人的身體與大地一樣,都需要有呼吸的空間,才能保持健康。大地如同地球的皮膚,而樹木與森林就是保護大地重要的覆蓋,可以行光合作用並保護水土。

「我們每一個人,身體叫作『小乾坤』,地球和天空這叫作『大乾坤』。所以,大乾坤也要呼吸,山、山林,那就是種很多樹成為林,這些樹就是要保護大地,水土保持。」

澳洲林火舉世驚 生態浩劫在眼前

隨著氣候變遷,地球生態過乾與過濕都造成危害。2019年9月起,澳洲由於氣候乾燥而處處發生森林大火,至今未能撲滅。

「現在,最緊急就是澳洲,那個火,不斷不斷延燒。而火是怎麼開始的呢?到現在不知道,很有可能是乾旱,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下雨。熱,所以樹葉都乾了,乾啊、旱啊,所以風變成熱的風,熱風吹乾樹,那樹枝都乾掉了,風大這樣地吹,它就樹枝磨樹枝,磨到樹都擦出火來,一直燒、一直燒,也無法滅火。」

近日新聞不斷報導,孚有盛名的袋鼠島也已有三分之一遭逢火劫,袋鼠、無尾熊被大火燒到焦黑的照片深深震撼人心。不斷延燒的澳洲大火,除了消防人員疲於奔命,政府也不斷呼籲、動員軍警協助居民撤離。

「這個火,從山林裡面一直燒、一直燒,燒到城市裡面;一直燒、連續燒,燒到所有人的房子都燒光;避難到海邊的人,火是這樣包圍,前面是海,山林火這樣包圍起來,所以動員了國軍的戰艦、大艘的船來載人,這些人逃難……其實大家都是有錢人,有錢、有土地、有財產,現在在逃難,什麼都帶不出來,來不及帶,田園、房契全都沒了。」

祈禱降雨滅劫難 挽救不調需行動

天地告急,人們為之同悲,近日已有宗教團體發動為澳洲祈福祈雨的行動,期盼天降甘霖,撲滅危機。

「昨天(1/6)有一陣雨,大家很歡喜,這陣雨是不是能夠潤濕?大地有濕氣,這個雨能夠將它熄滅,有還是沒有?早上我又問:『到底火有熄滅嗎?』又跟我說『沒有』;那又繼續、再繼續,新的點又繼續在燒,這就是佛陀所說的『劫火』。」

提起佛經裡所記載著「大三災」,風吹、火劫、水淹,上人語重心長。

「火劫,就是火開始要毀壞大地,這是才開始而已,未來火越來越多,越燒越廣越擴,這都是地球火劫的時候;還有水,水會淹;再來是風吹。所以師父常常說:『要虔誠啊!祈求四大調和。』我所說的就是這些,祈求不要地震,若有地震稍微輕一點;祈求有水,但是不要淹大水;祈求有風,但是不是吹大風;祈求有太陽,但是不是乾旱,這就是師父常常說要『四大調和』。」

資源回收再利用 人改習氣能造福

當地球人口越來越多,資源消耗越來越增加,上人在在強調推動環保,讓人人能共知、共識、共行的重要。

「師父開始做慈濟那一年(1966年),記憶很深,整個臺灣人口是八百多萬,整個地球是四十多億;現在(2020年)已經不是了,全球已經七十多億的人口。這個地球人口不斷不斷增加,所需要用的東西,越需要資源,現在人的生活和我們以前的生活是不同,現在人的生活就是要用,用完懶得處理就丟掉,丟掉就是垃圾越來越多,那現在都是很難處理的垃圾。」

上人提及,日前臺中慈院歲末祝福的經藏演繹,簡守信院長帶領同仁手持「粽串」,所使用的並不是一般的棉紗線,而是回收尼龍經過消毒所編織而成。

「這個尼龍這是從哪裡來?這就是點滴的管子,總共用八百多條,這樣一條一條(回收),除了臺中慈濟醫院,他們又去其他的醫院去收回來,八百多條拿去消毒、消毒再消毒。這個東西現在在師父的手上,這是很堅韌的,這個萬斤、幾萬斤(力)都折不斷,這是很堅固的。」

垃圾回收,經過分類、清洗、消毒等程序,就是可以再用的資源。

「(點滴管)一條編過一條,這就是像我們慈濟人清淨無染,就是過去有污染過、不好的習氣,也經過消毒過了,也已經改變過了。過去的『五毒』,貪、瞋、癡、慢、疑,五項不好的習氣;那在大地之間叫做『五濁』,在人的心靈煩惱叫做『五毒』。像這樣,我們已經都把它消毒了,轉變人生,轉惡為善,壞的習氣變成了都是慈悲利他,大家有慈悲利他,這個力量結合起來,就是這樣。」

一生無量花生果 菩薩當下種福因

垃圾可以分類整理,再度成為有用的資源,人也可以改變習氣,成為幫助別人的人。這是大自然與人間都能啟動的善循環,也是佛法所講述的道理。

「昨天我去清水,看到很多的(樹)果,整串我全部都帶回來,這都是叫做種子,看了很歡喜。大自然一粒一粒,一生無量,一粒就可以種一棵大樹,這一棵大樹會再開花,會再結籽,這籽串一串撿一撿,大小串都串起來,這就是果。所以,每一顆種子,大自然都一樣,就如人一顆頭有七孔都是齊全,這都是人生,我們都要了解這個道理。」

上人以2020年慈濟主題語勉勵大眾:「誠正信實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

「一句話叫做『銘刻心版』,就是我們好好刻在心裡,這些都是師父今年呼籲大家的——地水火風,我們要提高警覺,同時我們要造福人間,祈求四大調和,天下平安,這都是出在人間菩薩一念心。還有預約淨土到人間,淨土,不是你(唸)『阿彌陀佛』就到淨土了,你沒有做,坐在那邊清閒,淨土會來找你嗎?不可能,你如果沒有做,大善根大因緣,無法到淨土去。」

語末,上人提醒大眾,此時、此地、此人就是人間菩薩努力的方向。

「淨土要等到何時?這時,我們的心地,還是這時要鋪淨土的路,還要開出了菩薩的大道,了解嗎?感恩,祝福大家,新年事事如意,人人平安。感恩。」
 

澳洲火劫 速醒轉厄

$
0
0
【證嚴上人1月7日臺中歲末祝福開示】
「新曆年,師父是來臺中過新曆年;舊曆年,將又要接近了。所以師父新曆年跟大家祝福,舊曆年也是要跟大家祝福,所以雙福齊修,一個是我們造福人群的福,一個是成長我們智慧的福。各位菩薩,我們環保幾年了?三十年了。」

證嚴上人1月7日行腳在臺中,於歲末祝福中提及環保的重要性,是在現今人口膨脹、資源消耗不斷增加的時代裡,不僅透過行動減緩地球暖化,更迫切需要讓人人共知、共識、共行,挽救天地危機。

塑膠氾濫傷自然 人與大地同乾坤

1990年8月,上人應邀前往臺中新民工商演講途中,看見街道上的垃圾被旋風捲起而飛揚,心有所感之下而向當場次的聽眾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從此展開慈濟環保志業。如今三十年過去,上人仍於今天(2020/1/7)向現場聽眾說明環保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因為環保,我們如果做好,我們可以顧地球,沒有垃圾的問題。埋在土裡,現在的塑膠不會腐、不會爛,要好幾好幾百年、上千年,塑膠都是不會腐爛掉的。那人口越多,用的東西都沒有離開塑膠,要包、要裝,所以越用越多、越丟越大堆,這樣怎樣呢?到後來,只回收無法處理就埋,埋在地底下,這樣日子久了,那這樣就變成了土地的硬化,因為土地都是被這些塑膠類給埋起來了。」

科學家證實石化原料所製成的塑膠製品,難以被自然環境分解。隨著人們廣泛應用與丟棄,在山巔、深海都已經有塑膠的存在,傷害大地與生物。

「土地從這樣(塑膠覆蓋)開始,它會硬掉,它無法呼吸,土地也要讓它有呼吸的空間。大地,這個地球是活的,這個大地是活的,它應該呼吸的時候,我們都用塑膠把它埋起來,它無法呼吸。這就像我們人的身體,我們如果用塑膠把他纏起來,這隻手的熱氣和濕氣發散不去,這手就會癢、會紅,這皮膚會破壞掉。」

人的身體與大地一樣,都需要有呼吸的空間,才能保持健康。大地如同地球的皮膚,而樹木與森林就是保護大地重要的覆蓋,可以行光合作用並保護水土。

「我們每一個人,身體叫作『小乾坤』,地球和天空這叫作『大乾坤』。所以,大乾坤也要呼吸,山、山林,那就是種很多樹成為林,這些樹就是要保護大地,水土保持。」

澳洲林火舉世驚 生態浩劫在眼前

隨著氣候變遷,地球生態過乾與過濕都造成危害。2019年9月起,澳洲由於氣候乾燥而處處發生森林大火,至今未能撲滅。

「現在,最緊急就是澳洲,那個火,不斷不斷延燒。而火是怎麼開始的呢?到現在不知道,很有可能是乾旱,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下雨。熱,所以樹葉都乾了,乾啊、旱啊,所以風變成熱的風,熱風吹乾樹,那樹枝都乾掉了,風大這樣地吹,它就樹枝磨樹枝,磨到樹都擦出火來,一直燒、一直燒,也無法滅火。」

近日新聞不斷報導,孚有盛名的袋鼠島也已有三分之一遭逢火劫,袋鼠、無尾熊被大火燒到焦黑的照片深深震撼人心。不斷延燒的澳洲大火,除了消防人員疲於奔命,政府也不斷呼籲、動員軍警協助居民撤離。

「這個火,從山林裡面一直燒、一直燒,燒到城市裡面;一直燒、連續燒,燒到所有人的房子都燒光;避難到海邊的人,火是這樣包圍,前面是海,山林火這樣包圍起來,所以動員了國軍的戰艦、大艘的船來載人,這些人逃難……其實大家都是有錢人,有錢、有土地、有財產,現在在逃難,什麼都帶不出來,來不及帶,田園、房契全都沒了。」

祈禱降雨滅劫難 挽救不調需行動

天地告急,人們為之同悲,近日已有宗教團體發動為澳洲祈福祈雨的行動,期盼天降甘霖,撲滅危機。

「昨天(1/6)有一陣雨,大家很歡喜,這陣雨是不是能夠潤濕?大地有濕氣,這個雨能夠將它熄滅,有還是沒有?早上我又問:『到底火有熄滅嗎?』又跟我說『沒有』;那又繼續、再繼續,新的點又繼續在燒,這就是佛陀所說的『劫火』。」

提起佛經裡所記載著「大三災」,風吹、火劫、水淹,上人語重心長。

「火劫,就是火開始要毀壞大地,這是才開始而已,未來火越來越多,越燒越廣越擴,這都是地球火劫的時候;還有水,水會淹;再來是風吹。所以師父常常說:『要虔誠啊!祈求四大調和。』我所說的就是這些,祈求不要地震,若有地震稍微輕一點;祈求有水,但是不要淹大水;祈求有風,但是不是吹大風;祈求有太陽,但是不是乾旱,這就是師父常常說要『四大調和』。」

資源回收再利用 人改習氣能造福

當地球人口越來越多,資源消耗越來越增加,上人在在強調推動環保,讓人人能共知、共識、共行的重要。

「師父開始做慈濟那一年(1966年),記憶很深,整個臺灣人口是八百多萬,整個地球是四十多億;現在(2020年)已經不是了,全球已經七十多億的人口。這個地球人口不斷不斷增加,所需要用的東西,越需要資源,現在人的生活和我們以前的生活是不同,現在人的生活就是要用,用完懶得處理就丟掉,丟掉就是垃圾越來越多,那現在都是很難處理的垃圾。」

上人提及,日前臺中慈院歲末祝福的經藏演繹,簡守信院長帶領同仁手持「粽串」,所使用的並不是一般的棉紗線,而是回收尼龍經過消毒所編織而成。

「這個尼龍這是從哪裡來?這就是點滴的管子,總共用八百多條,這樣一條一條(回收),除了臺中慈濟醫院,他們又去其他的醫院去收回來,八百多條拿去消毒、消毒再消毒。這個東西現在在師父的手上,這是很堅韌的,這個萬斤、幾萬斤(力)都折不斷,這是很堅固的。」

垃圾回收,經過分類、清洗、消毒等程序,就是可以再用的資源。

「(點滴管)一條編過一條,這就是像我們慈濟人清淨無染,就是過去有污染過、不好的習氣,也經過消毒過了,也已經改變過了。過去的『五毒』,貪、瞋、癡、慢、疑,五項不好的習氣;那在大地之間叫做『五濁』,在人的心靈煩惱叫做『五毒』。像這樣,我們已經都把它消毒了,轉變人生,轉惡為善,壞的習氣變成了都是慈悲利他,大家有慈悲利他,這個力量結合起來,就是這樣。」

一生無量花生果 菩薩當下種福因

垃圾可以分類整理,再度成為有用的資源,人也可以改變習氣,成為幫助別人的人。這是大自然與人間都能啟動的善循環,也是佛法所講述的道理。

「昨天我去清水,看到很多的(樹)果,整串我全部都帶回來,這都是叫做種子,看了很歡喜。大自然一粒一粒,一生無量,一粒就可以種一棵大樹,這一棵大樹會再開花,會再結籽,這籽串一串撿一撿,大小串都串起來,這就是果。所以,每一顆種子,大自然都一樣,就如人一顆頭有七孔都是齊全,這都是人生,我們都要了解這個道理。」

上人以2020年慈濟主題語勉勵大眾:「誠正信實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

「一句話叫做『銘刻心版』,就是我們好好刻在心裡,這些都是師父今年呼籲大家的——地水火風,我們要提高警覺,同時我們要造福人間,祈求四大調和,天下平安,這都是出在人間菩薩一念心。還有預約淨土到人間,淨土,不是你(唸)『阿彌陀佛』就到淨土了,你沒有做,坐在那邊清閒,淨土會來找你嗎?不可能,你如果沒有做,大善根大因緣,無法到淨土去。」

語末,上人提醒大眾,此時、此地、此人就是人間菩薩努力的方向。

「淨土要等到何時?這時,我們的心地,還是這時要鋪淨土的路,還要開出了菩薩的大道,了解嗎?感恩,祝福大家,新年事事如意,人人平安。感恩。」
 

慈濟首座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高雄揭牌

$
0
0
在慈濟基金會高雄分會同仁與志工們將近三年的努力下,高雄靜思堂通過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並於2020年元月3日由環保署環訓所蕭慧娟所長、高雄市環保局陳琳樺副局長,以及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高雄慈濟志工杜俊元等十七位嘉賓共同揭牌。

為達成推廣使命 屢次退回不氣餒

促成高雄慈濟靜思堂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陳哲霖表示,從2019年開始,聯合國氣候會議已經將「氣候變遷」改稱「氣候緊急」,這表示已經不能再等了。

陳哲霖說明,高雄慈濟靜思堂設立「低碳生活館」、「慈悲科技館」、「氣候變遷館」等,都是要透過教育,讓民眾了解氣候變遷的生成,要以慈悲行動對治全球氣候變遷,用智慧創新邁向地球永續發展。

為了要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高雄慈濟志工有十位組成教案編寫小組,將慈濟長年努力在環保的經驗化教案。帶領小組的高雄慈濟志工李秋月說:「教案送出去,被退了回來,於是我們再修、再送,還是被退了回來,前前後後超過十次以上。」

揭牌之後,高雄靜思堂正式承擔起「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所應負的使命,為留給下一代一個乾淨的地球盡心力。

(文:蔡惠玲 高雄慈濟靜思堂報導 2020/01/03)

一週大事2019/12/29-2020/01/04

$
0
0
12/30(一)
花蓮慈濟醫院啟動合歡山雪季醫療駐點支援工作。yahoo新聞
12/31(二)
◎新北市樹林區三俊街發生工廠火災,志工前往為救災人員供應飲水、餐食,翌日前往關懷受災戶。
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在跨年夜帶領同仁到興中停車場關懷街友,致送熱食等禦寒物資。yahoo新聞
 
1/1(三)
大愛電視於剛山慈濟志業園區舉辦「大愛臺慶在岡山 殷緣天成來夜市」二十二周年臺慶活動,吸引約七千四百人次參加。大愛電視
人文志業中心以響應「美麗海岸線──環保淨灘活動」慶祝大愛電視開播二十二周年,與志工、慈青、大學生及社會人士,在淡水沙崙海灘清出逾千公斤垃圾。  (大愛電視
◎近五百名慈濟young善青年與志工們齊聚花蓮七星潭辦理「2020愛曙光,護海洋」活動,為慈濟環保三十周年揭開序幕,共清出三百七十多公斤的垃圾。(大愛電視
◎桃園慈濟志工參與桃園市109年元旦升旗暨全民健走活動,向現場民眾宣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HiNet
 
1/2(四)
印尼雅加達、西爪哇省、萬丹省於元旦遭遇洪水侵襲,慈濟志工本日展開賑災行動,截至4日已在卡布河口新村、北加西市、當格朗、卡勒村、德勒宮區、馬來尤村、丹戎‧武隆等災區,發放熱食、生活包,並舉辦義診,發起募心募愛活動。大愛電視
◎斗六慈濟醫院2至5日舉辦升格周年院慶系列活動,活動包含社區衛教宣導、感恩茶會、掃街及環保志工照護。周年慶暖身活動則是邀集同仁及眷屬,在上個月22日為照顧戶打掃住家。(大愛電視
 
1/3(五)
◎高雄靜思堂「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正式揭牌運作;空間於上個月12日通過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為全臺第一座通過認證的慈濟道場。(PChome新聞
 
1/4(六)
◎慈濟大學傳播系105級實習學生授袍典禮,由靜思精舍德昕師父和德晴師父為四十位實習生授袍。(大愛電視
◎慈濟基金會在鳳林聯絡處、臺東聯絡處、瑞穗知名飯店同步舉辦歲末圍爐暨冬令發放,為本年度冬令發放揭開序幕。(大愛電視
 

斗六慈院度晬 院長率全院來掃街

$
0
0
戴上了有著可愛虎頭的帽子,穿上大紅虎頭小肚兜,套上以防水鞋套製作而成的虎頭鞋,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全副「虎」裝,取諧音以虎帶福,慶賀斗六慈濟醫院一周年生日。

敦親睦鄰掃街趣 市長里長都稱讚

1月5日清晨六點五十,斗六慈濟醫院同仁及慈濟志工結合斗六市鎮西里環保志工,將近一百二十人清掃鎮西里街道,拉開斗六慈濟醫院周年慶系列活動的序幕。

斗六市林聖爵市長親自到場感謝與支持,「感恩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帶領的醫療團隊出來關懷鄰里,這是很好的示範,希望透過打掃,能讓鎮西里的環境更乾淨。」

鎮西里張寶德里長也感謝慈濟醫院在此照顧鄉親健康,還兼顧到鎮西社區的環境,「有慈濟這好鄰居來照顧與守護我們,真的是鎮西里民的守護神。」

簡瑞騰院長沿街清掃時,不只看得見的路面上,就連路旁草叢間常被忽略,掃把不容易掃除的地方,簡院長立刻彎下腰、伸出手,細心的將瓶瓶罐罐及圾垃一一清理出來。

「能夠讓當地里民更了解,現在慈濟醫院和以前診所不一樣,有新的人才、新的設備、新的機器,可以多多利用。」簡瑞騰院長說,上人常說掃地 掃心地,我們同仁一早就和里民一起掃街,對整個社區和醫院的結合,是很好的因緣。

守護環境健康愛 期望同仁真環保

「敲鑼一響智慧開,院長聰明又可愛,敲鑼二響平安來,福慧雙修樣樣來,敲鑼三響,慈悲為懷!」在司儀張雅萍護理長高聲祝賀下,雲林斗六慈濟醫院簡瑞騰院長穿著虎裝敲響鑼聲,斗六環保教育站裡氣氛歡喜氣氛歡喜熱烈。

完成掃街後,斗六慈院醫療團隊與五十位環保志工,在環保站進行周年活動「主菜」——做環保、做度晬(閩南語,孩子一周歲生日)。

簡瑞騰院長帶著從沒來過斗六環保站的醫療團隊,實際體驗如何做資源分類。在血液透析室服務七年的同仁陳姿佑說:「來到環保站,映入眼簾的是堆積如山的垃圾,天啊!這些都是我們人類製造出來的嗎?」陳姿佑感覺今天(1/5)來做環保得到很多收穫,回去後會從生活中落實,隨身攜帶環保餐具、減少垃圾。

設計活動的志工王聖聰表示,藉由淺學易懂的環保口訣和實做體驗,讓大家懂得如何分別分類,希望慈院同仁回到工作崗位,都能「彎腰做環保,挺身說環保」。

骨勇筋強健人生 守護社區好醫院

環保菩薩一向是上人最疼愛的,醫療團隊利用斗六慈濟醫院周年慶日,特別請簡瑞騰院長分享「骨勇筋強 健康人生」健康講座,以及復健科黃科銘醫師分享「預防跌倒」。

簡瑞騰院長表示,斗六慈濟醫院的定位,是要做社區的好厝邊,社區醫院是要照顧鄉親父老的健康。「今天一周年活動,最大的意義是我們同仁全員出動,這個凝聚力將大家扣在一起,利益雲林的鄉親父老。」【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淑媖、林雨璇 雲林縣斗六市報導 2020/01/05)  

舊會員被找回來 拒當噴火龍媽媽

$
0
0
「我的媽媽是噴火龍!」三年前的某一天,慈籃家長簡如秋為小學四年級的女兒檢查功課,發現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她翻開一看這八個字讓她記憶瞬間倒帶,與女兒相處的畫面一一浮現。
 
驚覺自己是噴火龍媽媽
 
從事財務工作二十年,簡如秋不僅要處理臺灣公司帳務,跨部門溝通協調,還需要不定期到東莞工廠出差。業務繁忙,令她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對於效率的要求,總是非常嚴格,即使對於家人也不例外。
 
「快、快、快!」女兒從小在她的高壓下生活,對媽媽的要求,總是敢怒不敢言,只能乖乖順從她的安排。
 
看著孩子在作文裡寫了許多不滿的陳述——從一早的催促聲,到每天要照著規劃好的流程走……她意識到自己把處事的快節奏全套在家人身上,要求每個人都跟著她的步伐走,沒有情感、沒有尊重。
 
「噴火龍!」就如當頭棒喝,她驚覺這樣壓迫式的教育,會將孩子越推越遠,當下決心改變自己。於是帶著女兒報名慈濟籃球隊(簡稱慈籃),希望慈濟的「柔」,可以調和自己的身心,也趁機陪伴女兒。
 
找回親子和諧 重啟慈濟緣分
 
慈籃每個月都會安排親職講座,內容除了親子教育的話題,也把握因緣讓家長更瞭解慈濟。每次坐在臺下聆聽,簡如秋總是感動得直拍手。
 
去年(2018年)志工陳美惠分享緬甸賑災和「米撲滿」的故事,緬甸居民日存一把米的善循環,讓她好動容。最後,陳美惠還提到廣招人間菩薩,要把舊會員找回來。
 
聽到「舊會員」三個字,簡如秋心中一震!「停繳功德款已經好幾年了……」「找回舊會員」聽入耳裡,簡如秋覺得似乎是對她的呼喚。下課後,她趕緊找上志工侯素賢,「侯老師,我要繳功德款。」
 
侯素賢莞爾一笑,問:「假日可以出來當志工嗎?不可以只在臺下拍手喔!」簡如秋觸動的心,被這樣一加碼,提醒了她,「對啊,我怎麼在臺下拍手這麼多久?」簡如秋升起了想要多承擔、多付出的念頭,於是報名了志工見習。
 
面對質疑 化阻力為動力
 
雖然家業、事業一樣令簡如秋忙得不可開交,做志工卻讓簡如秋樂在其中:「做志工,心情很不一樣,我把轉換工作當作另一種休息。」
 
簡如秋做事積極,善於分配時間,游刃其中輕鬆有餘。但募款時,她才發現,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當最要好的朋友問她:「你們慈濟助念是收多少錢?」「你們慈濟那麼多錢……」「你是收慈濟多少錢?」
 
她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卻也沒有退卻,納悶著,「慈濟付出那麼多,怎麼還被這麼多人誤解?而且連最好的親朋好友,都不信任的發出質疑。」
 
她把這些問題當成深入慈濟的動力,對朋友說:「好,我去慈濟幫你們了解,再回來為你們解答。」她用誠懇的心突破一道道的質疑,順利完成志工見習課程,還報名參加上人場次歲末祝福法海演繹。
 
確定方向 從心出發
 
「恭迎上人——」,司儀的聲音才落下,簡如秋透過螢幕看到上人的瞬間內心就激動不已;排在講經堂二樓最後一排,靠中央走道的她,在上人走過身旁的剎那,雙手合十把腰彎得好低好低,早已淚流滿面,就像迷途的孩子終於回到了家。
 
演繹時,當「生生世世誓為佛教」的手勢一起,法海中震憾而出的力量,更堅定了她的道心。報名參加2020年委員培訓的她,走慈濟路也跟她的個性一樣——積極、迅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美宏 臺中報導 2020/01/05)

 

螻蟻力小 合齊無量

$
0
0
【證嚴上人1月8日臺中晨間溫馨座談開示】
「慈濟人不是無名的小卒,以後各位不要說無名的小卒,人人在師父的心目中都是大將,少一個你都不圓滿。」
 
今年(2020年)是慈濟開展環保志業的第三十年,證嚴上人行腳至環保推動的起源地──臺中,1月8日晨間提及三十年前的一句「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上人雖是輕輕地說,每一位志工卻是重重地聽,回去之後隨即投入回收分類,點滴累積成就如今的環保志業。
 
「再回到臺中,三十年後的今天,環保三十年,也是這些環保菩薩,每一個都是白髮蒼蒼,他們一直、一直都沒有間斷過,那個時候什麼叫做環保?沒有人會重視它。現在我們到聯合國,最重視的唯有臺灣慈濟提起環保。」
 
鼓掌雙手護大地 三十有成譽國際
 
三十年前的臺灣經濟猛然起飛,生活環境提升之餘,卻迎來國際間稱臺灣為「垃圾島」的惡名。未曾聽聞「環保」的九零年代,上人在臺中新民商工的一場演講中,有感而發地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三十年前,環保,沒有人會認識它,没有人去重視它。但是那一年,昨天(1/7)我就跟環保菩薩說:『三十年前師父一句話,大家記得嗎?垃圾變黃金,後面呢?』他們都會跟上來啦!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那是三十年前,我要鼓勵大家用鼓掌雙手來做環保。」
 
一句簡短、清晰、白話的「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人人將這句朗朗上口的環保口號,轉換成具體落實的生活行動。環保志工們從不會做到會,從業餘做到專業,甚至是聯合國召開的各項大會中,最引人注意的亮麗成果。
 
「那時候大家朗朗上口,全臺的慈濟人是落實環保,到現在是在聯合國提出來,慈濟人在那裡,我們的年輕人用一些東西(環保回收再製品)去做見證,這都是回收、回收,把我們臺灣一大群環保老菩薩的產出,大愛臺把它(製成)廣告,將(它)拿去聯合國,讓他們看見了臺灣這些老人真的是沒有老人問題。」
 
資源回收續物命 再展價值猶重生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許多國家都開始面臨老人問題,長照議題不斷被提出來討論。然而,轉眼瞧一瞧這一群年逾七、八十,還有許多超過九十高齡的老菩薩們,他們在環保站中找回自信、發揮良能,不僅能自我照顧,還有能力照顧其他需要照顧的人。
 
「人說老了就要被長照?不是,他們要來長照,呵護大地,讓大地不要硬化。這些塑膠類丟在地上,經年累月一直累積,土地會沒有呼吸的空間。我們就是要撿,要去把它撿回來,我們是資源回收不是垃圾回收,都把它當作資源(回收)回來。因為大群的志工去撿,大群的志工來分類,分類得乾乾淨淨就可成有用物資,地板也是環保回收,也可以做桌子,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做,只有不能吃而已。」
 
資源可以回收再利用,人生亦然,可以回收再發揮生命的價值。環保志工中有許多曾經犯過錯、受過刑的更生人,他們在獄中接觸佛法、認識慈濟,在慈濟志工入監關懷陪伴過程中,受到啟發,痛定思痛於刑期結束或假釋後,決心悔改。
 
「他(更生人)曾經有過人人害怕,不管吸毒也好,搶人、殺人的,坐在這個地方(座談分享),他們也是很感恩,有了慈濟,他們看(《慈濟》)月刊也好,看《靜思語》也好,簡單的幾句話也好,就可以觸動他、轉變他,加上了慈濟人用愛陪伴他。昨天(1/7)在這裡,他們的妻兒、他們的母親都來說感恩,那個『歹子』現在變成很好。」
 
愛心匯集拓志業 點滴力量不能少
 
世間需要更多的愛能量,在苦中燃起一線希望,為人間社會帶來向上、向善的改變。猶如當初上人從事慈善工作,卻發現貧因病而起,於是有了慈濟醫療志業的發軔。
 
「我們慈善發覺到苦,這個苦不是貧、苦這樣而已,貧再帶病那是真苦,所以人生最苦莫過於病。才說,慈善開始要蓋醫院,沒有錯,這只是自不量力,錢在哪裡?人在哪裡?要如何找人?要如何找錢?錢只要用愛心呼籲,很多人的愛心方向一致,在口袋裡這樣可以捐。人在哪裡呢?醫生、護士在哪裡呢?不知道,總是重視因緣,有緣,有志一同就會來了。總而言之,這都是因緣不可思議。」
 
這五十幾年來種種不可思議的因緣,除了上人的引領號召,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慈濟志工點點滴滴的累積成就。此次上人行腳,從屏東一路往北到臺中,計有八萬多人參與歲末祝福,領受上人的福慧紅包,然而還有更多無法親自參與的志工,每一位在上人的心中都是重要、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
 
「四大志業,靜思堂是屬於慈善(志業),因為各地的靜思堂就是菩薩雲集、訓練菩薩的道場,所以各地的靜思堂就是屬於慈善。醫院是屬於醫療(志業),學校就是教育(志業),大愛臺那就是人文(志業),這是社會不可缺少的,沒辦法脫離。社會不可缺少慈善,除了慈善那是幾百萬人,光是臺灣有將近千萬人在行善付出,這是慈善,醫療也是一樣。總而言之,力量總是點點滴滴付出。」
 
螞蟻攀爬須彌山 毅力信念愛無量
 
上人行腳期間,許多志工來與上人座談,總是分享著自己如何省吃儉用,卻將所累積而來的資源,投作濟助眾生之用,在在都上人感動不已。
 
「除了感動以外,很不捨,是怎樣很不捨?大家省吃儉用,山上的這樣去撿,水果、蘋果很熟了,沒有人去採收掉在地上,他們就一顆顆去撿,橘子也是一樣,他們就去撿,撿回來仔細地削,仔細洗得乾乾淨淨,整理得很好,還要曬乾去賣。這樣點滴撿撿撿,真的是很不簡單。」
 
相較於捐款,上人更重視每一個點滴的發心,用真誠的力量最能撼動人心。許多人稱自己只是一隻小螞蟻,卻憑著毅力與勇氣攀爬須彌山,這種堅持,最是讓上人感到安慰。
 
「他們說:『師父,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做到,可以做得到。』這就是他們的心願。牽著他們的手,每隻手就是很粗,做得都結繭了。昨天也說:『我們兩隻手都變形了。』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繩子一直捲,環保一直撿,這都是盡心力。他們用生命做慈濟,那是小卒嗎?不是小卒,人人都很有勇氣,慈濟少不了他們,愛無量。」
 

警員殉職之慟 志工花五年陪家屬走過

$
0
0
「那一晚,當紐約警探來敲門那一刻,其實我們的生活已經完全不一樣。」2014年12月,紐約市警員劉文健在與搭檔拉莫斯(Rafael Ramos)在執勤的過程中,遭槍手行刑式開槍而殉職,也改變了陳佩霞的生活。

慈濟每月陪伴 走出喪親之痛

劉文健是華裔美籍的紐約市員警,他的父親在事件過後相當悲痛,不論是警局舉辦的弔謁、追思等等場合,都見劉爸爸以淚洗面,靠旁人攙扶才能站立。而陳佩霞是警員劉文健的遺孀,事件發生時,他們才剛剛新婚不久。

慈濟志工不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對劉家每個月都進行膚慰陪伴,五年來持續不斷。慈濟志工雷佩玲說:「劉文健為紐約市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因公殉職。之後我們每個月一次去關懷劉文健家人。」

慈濟志工在這個家庭最悲痛的時候張開雙手,幾年來給予心靈上膚慰,也協助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尤其陳佩霞後來懷孕、生子、重建生活,這段路程都有慈濟志工陪伴著走過。

陳佩霞表示:「出事那一刻,其實我已經知道他(劉文健)想什麼,所以在那一刻我跟自己說,我要為他留一個後代這個想法,我就提出留下他的精子,將來可以做人工受孕。」

透過過紐約市警局,在醫院協助下取得丈夫的精子,2016年陳佩霞人工受孕,成功懷孕,生下了寶貝女兒。

陳佩霞說:「我女兒出生之後,爺爺奶奶抱著我女兒的時候,看到他們有笑容了,其實真的很難得,所以真的很感謝上天。當我每天帶小狗逛街,就會推著我女兒一起走,我問她『爸爸在哪裡?』她就會指著天就說,『爸爸在天上。』然後她每次都會飛吻給爸爸,我希望她知道,爸爸在天堂上會看著她、照顧她。」
{rtmpmp4}20200109_8C834CFB-924C-6331-2666-890E86F6CBB6{/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 崔丹 紐約報導2020/01/08)

劉寶鑾的生命履歷 就是吉打慈濟發展史

$
0
0
坐著輪椅在家人的陪伴下搭上專機,2019年2月25日這天,馬來西亞吉打慈濟聯絡處的靈魂人物劉寶鑾,如願啟程回臺見師……
 
生於戰亂 渴望安定

成長的記憶,讓劉寶鑾對「貧窮」有種莫名恐懼感、不安全感……

1948年,屬英殖民的馬來亞各族人民,為了生存與獨立奮起反抗,向統治者揚起抗戰旗幟。此後的12年,英殖民政府主力對付反殖民的馬共及其他左翼政黨非法組織,實施緊急法令和進入戒嚴狀態;逮捕、扣留、集中、驅逐、槍殺等事件頻頻傳出,民間氛圍凝重,人人自危,風聲鶴唳。英政府與馬共非法組織展開游擊戰後,局勢更加嚴峻,而背負嫌疑陰霾的華人,處境更顯艱難。
 
劉寶鑾就出生於這紛亂年代。父親為養活一家八口,一人打兩份工,早上在菜市場賣家禽和雞蛋,下午再到合股的小型雪糕廠工作。一家三餐雖解決了,但日子也過得捉襟見肘。
 
十六歲那年,一場惡火奪去了他們一家八口棲身的鐡皮屋,除了緊急中來得及帶走的一些衣服和重要文件,其餘的辛苦家當,皆在眼前化為烏有。
 
親身經歷過禍難,劉寶鑾體會到一無所有的惶恐,對於失去家園的傷痛,比別人更清楚,也更渴望有個安定的家。

 走過戰火 傳承家風
 
戰爭時代,許多大陸人遠渡南洋謀生,面對人生地不熟,生活一時成問題。雖然當時劉家生活也清貧,但母親李蓮珠更同情鄉親們的處境,常照料他們,總捨得布施,助人的熱血潛移默化,造就劉寶鑾的樂善好施的性格。
 
而環境也讓劉寶鑾早熟懂事,自小就知道自己不能任性,隨心所欲,一切以家庭為重,不讓父母壓力。話不多的她,心思異常細膩,家裡的大小事都會關注和攬上責任,長姊風範儼然而成,日後影響家族六十幾位成員從善門進慈濟。
 
年少的她,為改善家境,劉寶鑾念完初中三後,就停學投入職場。沉穩的性子和認真盡責的態度,讓她很快地獲得了老闆的賞識,擢升她為主管;為了塑造主管的威嚴,她只好以嚴謹的面孔武裝自己,日子久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真的變得嚴謹起來,在別人眼中甚至覺得龜毛。
 
四十八歲那年,劉寶鑾遇到正在推廣慈濟的劉秋安夫婦,慈濟扶弱濟貧的個案訪視深深地打動了她,她覺得志工關懷感恩戶的方式與媽媽的行善理念非常契合,加上當時的她,因為親近佛法,一直想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道場,決定走入慈濟。
 
步步深耕 志業生根
 
吉打慈濟成立之初,是以劉秋安經營的修車店屋上層為聯絡點。後來空間不敷使用。劉寶鑾與家人商議後,將佔地約四千方呎的雙層洋房祖屋捐出,讓吉打慈濟有個正式的落腳處。
 
她認為這祖屋是父母的心血,也是家族血脈的根基;期待以此方式延續媽媽的行善美德,報答父母恩。
 
有了更寬敞的空間後,吉打慈濟志業開始蓬勃發展,劉寶鑾也從工作崗位退下,做個全職志工,利用父母賜予的身體去付出。
 
當時吉打雖只是聯絡處,但走的卻是分會格局,劉寶鑾像火車頭般帶領大家一步步地開拓四大志業。為了推動人文和醫療,劉家將日得拉鎮上的兩間商業店屋,重新打造成靜思書軒和洗腎單位。
 
醫療志業起步之時,同仁均缺乏經驗,為了讓大家有所成長,劉寶鑾每星期定時載他們到檳城洗腎中心取經和學習。此外,她也為很積極地帶他們去參與進修課程,加強醫療人文概念。
 
而毫無醫療背景的她,勇於承擔了主任的職位,不僅攬括行政工作,也每天到中心關懷腎友,處理大小事務。
 
首批進來的護士黃麗珠是對劉寶鑾的堅持和守時,最為深刻。「只要確定了方向,師姑就會很堅持的去做。比如去上課進修,她每次清晨六點一定會準時出現。看到她這樣守約,我們就不敢找藉口懈怠。」
 
推廣教育志業也是出錢出力,她提供了兩家洋房充當幼兒園。年輕時,劉寶鑾曾夢想當一名教師,但因沒唸完中學而沒能實現這抱負;她把當年的遺憾化成希望,也為後來的人文學校奠立基石。

無常扣門 帶病付出
 
2016年年末,劉寶鑾前往緬甸勘災時,察覺身體不適。回國後,獨自前往醫院檢查,隨即被診斷患上淋巴癌。她冷靜地召開家庭會議宣布病情,讓家人能處理名下的一些事務,處理妥當後,才到醫院接受治療。
 
開刀、化療後的她消瘦不少,體力大不如前,卻不曾停止志業的腳步;家人見她開始忙碌,勸她多休息,但她這邊答應了,那邊卻又轉頭出去做慈濟。
 
甚至2017年11月時,檳城發生水患,她依然堅持穿起志工服,到前線加入打掃工作。大家善意勸解,她卻說:「水來得快,水退過後要及時清理,一定是需要很多人力,我希望能夠幫上一點。」
 
與師訣別 含笑而終
 
一向身子硬朗的劉寶鑾,竟罹患罕見的淋巴癌,家人錯愕,但她從容淡定,術後又積極做慈濟,撫平了大家的不安,認為她一定可以跨得過難關,殊不知無常來得又快又急……
 
才一年多,她開始覺得四肢乏力,直到一天不慎在浴室裡跌倒,到醫院檢查後,醫生的宣判癌細胞擴散,已至末期。大家措手不及,唯獨她,坦然地接受生命的自然法則。
 
病倒的消息傳出後,各界好友紛紛前往慰問與關懷。12月20日,全國八百名法親雲集她的山莊,以接力的愛,為她凝聚善念祈福。家人對她的愛,在這時更是表露無遺,自她病情惡化起,大家除了輪流照顧她,還每晚定時聚在家裡為她誦經,從不假手於人。
 
只是虛弱的身體終抵不過頑強的癌細胞,她昏沉的日子漸漸多了起來,不復往日的精神。記憶力消退的她,私人的事已忘得一乾二淨,唯獨師徒之情,一直懸掛於心。
 
一天,誦經結束後,她以虛弱的聲音告訴弟弟劉炳坤:「我要回臺灣」。這要求讓弟弟略感驚訝,不確定地再問一句,她重複:「我要回臺灣」。
 
見師的心願讓劉寶鑾克服了身體的困難,2019年2月25日,出發回臺那天,她臉上一直掛著笑,精神看起來恢復了八成。
 
「你還記得我嗎?」上人傾前問她。「記得。」她腼腆地笑著答。寥寥的幾句,卻仿佛橫跨了時空,道出了無盡的師徒之情。
 
最後,上人贈她一副獨一無二、以家鄉稻草編制小飾件,期待她日後見物如見人。當下的她縱然無法多言,但眼裡蹦出耀人的光芒,已說出了莫大的歡喜。
 
3月13日的寧靜早晨,心願完成後的一個半月,她在睡夢中悄悄地離開了。就像睡著了一樣,面容安詳含著微微笑意。
 
精神常在 雋永芬芳
 
因她的因緣牽起,慈濟四大志業的種子得於在馬來西亞吉打落地生根,穩健成長,枝繁葉茂。
 
受她提攜的吉打大愛幼兒園園長譚莉蓮,回憶當初被委託重任的情景,充滿感恩:「師姑一路陪伴我,為我指引方向,不間斷地給予信任和包容,鼓勵我要做得更好。」她發掘了我的潛能,「這個教育殿堂,日後將與她的精神同在。」
 
「將與她精神同在。」劉寶鑾離開了,但每個人都相信,菩薩不遠去,她很快就會乘願再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佩芯 馬來西亞報導 2020/01/06)
 

逆轉下滑趨勢 小琉球辦歲末人氣爆

$
0
0
「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屏東縣琉球鄉舉辦歲末祈福會已經第四年,今年(2020年)還配合政府低收入戶春節送暖活動,慈濟致贈祝福金之前,由琉球慈濟志工一一親訪,瞭解需求。

誠懇之道 四年厚植基礎

2020年1月5日,慈濟基金會在琉球國小活動中心舉辦歲末祝福祈福會。由靜思精舍德耕師父、德棨師父,在聲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號聲中,帶領民眾進入莊嚴靈山法會。

2016年的強烈颱風莫蘭蒂,牽起了屏東小琉球舉辦慈濟歲末祝福的因緣。颱風為南臺灣帶來了強風豪雨,屏東與小琉球慈濟志工也於風災後展開安心家訪,讓琉球國小校長張簡振豐相當感動,近兩年都同意借用該校場地來舉辦歲末祝福活動。

今年琉球歲末祝福活動,慈濟基金會也針對低收入戶贈送祝福金、物資以及鄉公所提供的白米二包,共計八十七戶。事前由琉球當區志工,親自送通知單關心了解,是否有需要再關懷、補政府不足的地方。

努力邀約 促成隊伍浩蕩

近年來,參與小琉球慈濟歲末祝福人數逐次遞減;今年,慈濟志工都誠惶誠恐,更加努力邀約。慈濟志工林淑絨積極到農會、漁會、老人會邀約,還請了廣播車全琉球跑透透。林淑絨說,今天(1/5)大爆滿,全歸功於小琉球慈濟志工們的齊心努力。

在當區一路走來的慈濟志工陳壽山這次發願要廣邀一百二十位會員來參加歲末祝福,成功圓滿!陳壽山分享道:「在本島,因為偏僻再加上年紀已有歲數居多,如何去解說,只有能用淺白易懂的方式,才能讓每個人願意前來。」今天,他也親自開著平常載回收資源環保車,來來回回多趟載人來琉球國小,期望鄉民們能法喜的感受慈濟人如何以愛鋪平人間路。

「燈燈相續」的三十位社區志工,有一半以上是第一次捧燈,但有前一晚以及一大早的彩排,大家透過幾次練習更加有默契,在〈誠心齋戒〉音樂聲中,莊嚴如儀、整齊有序的隊伍,令人感動。

有緣有福 大家齊聚一堂 

靜思精舍德棨師父在活動中開示:「在座的鄉親很多皆是環保菩薩,用手護海岸、用腳愛臺灣,實屬不容易。」

師父和藹的說明福慧紅包的涵義,以竹子為喻象徵做人做事的道理,因為竹子在土壤裡需要四年時間扎根扎實,苦熬過四年後開始快速成長,人生亦是如此儲備厚實。

紅包上的三粒稻穗則是「戒、定、慧」,就如同一棵大樹也要從一顆小小種子長起,才能發芽茁壯開花結果。

師父期勉人人增長智慧,在新的一年裡祝福鄉親平安吉祥!更祝福小琉球人間菩薩興旺,期待再次與鄉親同聚。【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純純、張慈玲 屏東縣琉球鄉報導 2020/01/05)

吞止痛藥做訪視 她靠做慈濟留住生命倒數

$
0
0
「妳看,只要是黑色的地方,都是癌細胞侵蝕的地方,妳的右大腿骨幾乎都被癌細胞啃噬了,隨時有斷裂的危險……」診間內,醫生凝重地向黃鈺雯宣告只剩三個月的生命……
 
不想在病床上等死
 
走出醫院,黃鈺雯豁達地對先生蔡志勇說:「因緣到了,就看看吧!」這話輕輕的,卻重重也敲進蔡志勇的心。見他掉下眼淚,黃鈺雯也哭了,那是她罹癌後,唯一一次為自己的「病」掉眼淚。
 
十一年前(2008年),黃鈺雯三十八歲,罹患乳癌三期末,開刀後化療、放療,一切似乎穩定了下來,怎料六年後(2014年10月)癌症復發而且癌細胞擴散轉移至肺、肝、腎和骨頭。
 
「如果我只能活三個月,我要好好把這三個月全部奉獻給訪視。」那年(2014年)黃鈺雯是慈濟的見習志工,一直跟著資深的志工學習訪視,對人生有很多體會;她擦乾眼淚,篤定地告訴先生,自己最後的人生,不想在病榻上等死。
 
為了訪視堅忍完成培訓
 
2015年2月7日,黃鈺雯以見習志工身分參加花蓮靜思堂舉行2014年歲末祝福暨慈誠委員授證典禮中《無量義經》的〈十功德品〉法海演繹。
 
她怕被癌細胞侵噬的雙腿會撐不住,演繹前一個月住院動手術,以鋼釘固定大腿骨和髖關節。還在病床上,她就忍著身體的劇痛,一遍又一遍,反覆練習法海演繹動作。
 
「我真的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當天演繹結束後,她流下了開心的淚水。倒數每一天,對她而言都像在闖關,闖過了就好像又多了分和病魔對抗的力量。
 
這一年(2015年)她報名委員培訓,過程中,堅定的她卻猶豫了起來,「萬一我受證了,人卻就不在了……」她想安於現狀,繼續當個社區志工就好;但是資深志工告訴她:「妳沒有受證委員,是不能拿個案本的。」為了能「名正言順」做訪視,她又提起了勇氣。
 
2016年1月31日,她和先生一起受證,這天也是兩人結婚二十週年紀念日。在上人為她授證的當下,黃鈺雯淚眼汪汪,心裡有千萬句的感恩,「上人,我會繼續勇敢走下去!」
 
把每一次訪視都當最後一次
 
每次出門訪視,她都要吃「類嗎啡」止痛藥來舒緩身體的痛楚,再痛苦都不放棄:「我來不及了,我怕明天骨頭斷掉,就再也起不來。」

黃鈺雯把每一次出門訪視,都當做是生命最後一次的機會;也因為這個信念,讓她熬過每次骨頭劇烈疼痛的當下。
 
黃鈺雯記得有一天,在她大腿開刀後拄著拐杖從停車場走進靜思精舍時,突然感覺藥效失靈了,全身痛到冒冷汗而舉步艱難。
 
休息了一會兒後,她來到大殿前虔誠對菩薩發願:「只要我眼睛看得到,腳可以走路,我一定會在訪視這條路上精進努力,直到生命的盡頭。」有願就有力,她覺得走出精舍時,感覺腳步變輕盈了。
 
願行如常發現病是助力
 
2019年,一個冬陽普照的早晨,臺九線上的車流,沿著花東縱谷往南、向北奔馳著……
 
「往壽豐這條路,我走六年了!」在臺九線上,黃鈺雯如識途老馬,愉快地開著自己灰黑色的汽車,載著社工及志工,由花蓮南下去壽豐關懷慈濟的照顧戶。
 
半小時的車程,除了欣賞沿途景色,也討論著要給案家什麼協助。開著開著,黃鈺雯突然打起右方向燈,慢慢將車子開到安全的路邊停下來,「對不起,我的手麻了,背部在痛,我休息一下。」
 
乳癌治療時,她的腋下淋巴結全摘除,影響整隻手血液循環而腫脹僵硬,容易發麻。她先吞下一顆止痛藥,再搓揉雙手,讓手的血液循環好一些,等背痛也漸漸舒緩了,車子再繼續往前方開去。
 
「你身體有比較好嗎?」「師姊,那妳自己呢?」這是黃鈺雯和案家彼此關懷、打氣的溫馨對話。黃鈓雯覺得:「我罹『癌』,似乎是一件好事,它成為我一心想要幫助別人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每三個月回診,醫生都會開玩笑說:「妳還活著?」她也笑著回應醫生:「我都在做慈濟志工喔!」病魔沒有擊倒她,她「挺」過來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鳳娥 花蓮報導 2019/12/24)

螻蟻力小 合齊無量

$
0
0
【證嚴上人1月8日臺中晨間溫馨座談開示】
「慈濟人不是無名的小卒,以後各位不要說無名的小卒,人人在師父的心目中都是大將,少一個你都不圓滿。」
 
今年(2020年)是慈濟開展環保志業的第三十年,證嚴上人行腳至環保推動的起源地──臺中,1月8日晨間提及三十年前的一句「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上人雖是輕輕地說,每一位志工卻是重重地聽,回去之後隨即投入回收分類,點滴累積成就如今的環保志業。
 
「再回到臺中,三十年後的今天,環保三十年,也是這些環保菩薩,每一個都是白髮蒼蒼,他們一直、一直都沒有間斷過,那個時候什麼叫做環保?沒有人會重視它。現在我們到聯合國,最重視的唯有臺灣慈濟提起環保。」
 
鼓掌雙手護大地 三十有成譽國際
 
三十年前的臺灣經濟猛然起飛,生活環境提升之餘,卻迎來國際間稱臺灣為「垃圾島」的惡名。未曾聽聞「環保」的九零年代,上人在臺中新民商工的一場演講中,有感而發地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
 
「三十年前,環保,沒有人會認識它,没有人去重視它。但是那一年,昨天(1/7)我就跟環保菩薩說:『三十年前師父一句話,大家記得嗎?垃圾變黃金,後面呢?』他們都會跟上來啦!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那是三十年前,我要鼓勵大家用鼓掌雙手來做環保。」
 
一句簡短、清晰、白話的「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人人將這句朗朗上口的環保口號,轉換成具體落實的生活行動。環保志工們從不會做到會,從業餘做到專業,甚至是聯合國召開的各項大會中,最引人注意的亮麗成果。
 
「那時候大家朗朗上口,全臺的慈濟人是落實環保,到現在是在聯合國提出來,慈濟人在那裡,我們的年輕人用一些東西(環保回收再製品)去做見證,這都是回收、回收,把我們臺灣一大群環保老菩薩的產出,大愛臺把它(製成)廣告,將(它)拿去聯合國,讓他們看見了臺灣這些老人真的是沒有老人問題。」
 
資源回收續物命 再展價值猶重生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許多國家都開始面臨老人問題,長照議題不斷被提出來討論。然而,轉眼瞧一瞧這一群年逾七、八十,還有許多超過九十高齡的老菩薩們,他們在環保站中找回自信、發揮良能,不僅能自我照顧,還有能力照顧其他需要照顧的人。
 
「人說老了就要被長照?不是,他們要來長照,呵護大地,讓大地不要硬化。這些塑膠類丟在地上,經年累月一直累積,土地會沒有呼吸的空間。我們就是要撿,要去把它撿回來,我們是資源回收不是垃圾回收,都把它當作資源(回收)回來。因為大群的志工去撿,大群的志工來分類,分類得乾乾淨淨就可成有用物資,地板也是環保回收,也可以做桌子,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做,只有不能吃而已。」
 
資源可以回收再利用,人生亦然,可以回收再發揮生命的價值。環保志工中有許多曾經犯過錯、受過刑的更生人,他們在獄中接觸佛法、認識慈濟,在慈濟志工入監關懷陪伴過程中,受到啟發,痛定思痛於刑期結束或假釋後,決心悔改。
 
「他(更生人)曾經有過人人害怕,不管吸毒也好,搶人、殺人的,坐在這個地方(座談分享),他們也是很感恩,有了慈濟,他們看(《慈濟》)月刊也好,看《靜思語》也好,簡單的幾句話也好,就可以觸動他、轉變他,加上了慈濟人用愛陪伴他。昨天(1/7)在這裡,他們的妻兒、他們的母親都來說感恩,那個『歹子』現在變成很好。」
 
愛心匯集拓志業 點滴力量不能少
 
世間需要更多的愛能量,在苦中燃起一線希望,為人間社會帶來向上、向善的改變。猶如當初上人從事慈善工作,卻發現貧因病而起,於是有了慈濟醫療志業的發軔。
 
「我們慈善發覺到苦,這個苦不是貧、苦這樣而已,貧再帶病那是真苦,所以人生最苦莫過於病。才說,慈善開始要蓋醫院,沒有錯,這只是自不量力,錢在哪裡?人在哪裡?要如何找人?要如何找錢?錢只要用愛心呼籲,很多人的愛心方向一致,在口袋裡這樣可以捐。人在哪裡呢?醫生、護士在哪裡呢?不知道,總是重視因緣,有緣,有志一同就會來了。總而言之,這都是因緣不可思議。」
 
這五十幾年來種種不可思議的因緣,除了上人的引領號召,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慈濟志工點點滴滴的累積成就。此次上人行腳,從屏東一路往北到臺中,計有八萬多人參與歲末祝福,領受上人的福慧紅包,然而還有更多無法親自參與的志工,每一位在上人的心中都是重要、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
 
「四大志業,靜思堂是屬於慈善(志業),因為各地的靜思堂就是菩薩雲集、訓練菩薩的道場,所以各地的靜思堂就是屬於慈善。醫院是屬於醫療(志業),學校就是教育(志業),大愛臺那就是人文(志業),這是社會不可缺少的,沒辦法脫離。社會不可缺少慈善,除了慈善那是幾百萬人,光是臺灣有將近千萬人在行善付出,這是慈善,醫療也是一樣。總而言之,力量總是點點滴滴付出。」
 
螞蟻攀爬須彌山 毅力信念愛無量
 
上人行腳期間,許多志工來與上人座談,總是分享著自己如何省吃儉用,卻將所累積而來的資源,投作濟助眾生之用,在在都上人感動不已。
 
「除了感動以外,很不捨,是怎樣很不捨?大家省吃儉用,山上的這樣去撿,水果、蘋果很熟了,沒有人去採收掉在地上,他們就一顆顆去撿,橘子也是一樣,他們就去撿,撿回來仔細地削,仔細洗得乾乾淨淨,整理得很好,還要曬乾去賣。這樣點滴撿撿撿,真的是很不簡單。」
 
相較於捐款,上人更重視每一個點滴的發心,用真誠的力量最能撼動人心。許多人稱自己只是一隻小螞蟻,卻憑著毅力與勇氣攀爬須彌山,這種堅持,最是讓上人感到安慰。
 
「他們說:『師父,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做到,可以做得到。』這就是他們的心願。牽著他們的手,每隻手就是很粗,做得都結繭了。昨天也說:『我們兩隻手都變形了。』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繩子一直捲,環保一直撿,這都是盡心力。他們用生命做慈濟,那是小卒嗎?不是小卒,人人都很有勇氣,慈濟少不了他們,愛無量。」
 

緣深不怕來得遲 懿定走對的路

$
0
0
「這麼好的因緣,似乎是冥冥中的牽引。」元旦受證為慈濟委員的江佳紋,十五歲就在媽媽的牽引下完成了造血幹細胞驗血建檔,二十九歲時就配對成功、完成救人心願,更不可思議的是,小她兩歲的弟弟也配對成功。她從慈青、培訓到受證,又在靜思書軒服務,堪稱因緣具足!

靜思書軒職志合一 接引眾生

「在靜思書軒工作,心態上不同於一般公司行業啊!以前的工作很穩定,雖然可以準時上、下班,但就是一份工作,心靈會覺得有點空虛。」原本在廣告平面設計公司工作五年的江佳紋,在慈青所學得活動企劃等等功夫用在職場上是如魚得水,但就覺得少了一點什麼。

三十九歲的江佳紋,眼看昔日的慈青同學都一一培訓、受證為慈濟委員,回到證嚴上人面前說「通關密語」:「您的孩子回來了!」她因為一直不敢開口募款,所以自社區志工到真正進入委員培訓,一直花了十五年。直到同學的鼓勵下,她終於轉念,「勇敢承擔!」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即將受證的江佳紋心有所悟說,上人的身行典範是她所景仰的,能結師徒緣是她的福報,受證是承擔責任的開始。

江佳紋說受證後,肩上要承擔書軒責任與使命,「書軒是傳法、說法,接引會眾的道場。」在書軒裡,靜思文物或所有法品都不是商品,是會說法的文物,不管是一包香積飯、一塊淨皂,一包靜思茶,都在說法,背後都有靜思家風的感人故事。

「上人賜予我的法號『懿定』,心要定,相信自己所做的是對的。」江佳紋表示,未來身挑如來家業或許會很沉重,但仍要堅定告訴自己會好好走,不辜負上人的期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穎敏、蔡素珠、楊凱茹 臺中市報導 2020/01/01)

澳洲十萬火急 志工募22萬捐消防車

$
0
0
澳洲森林大火讓人類、動植物生態遭受前所未見的威脅。面對已經綿延3個月以上的火勢,黃金海岸慈濟志工募得各界愛心,與布里斯本慈濟團隊一起前往昆士蘭消防署,捐贈一輛消防車。

匯聚小水滴 成就救火助力

志工吳照峰代表慈濟,在消防車體貼上慈濟基金會標誌。消防署的公關人員詢問這部車的名字。

「Tzu Chi,這輛車就叫『慈濟』車。」吳照峰說明:「慈是慈悲,濟是救濟。」

昆士蘭消防副署長約翰.博格表示:「今天在這裡是很特別的一天,昆士蘭消防署擁有一部,由慈濟基金會捐贈的消防車。」

這部消防車規模可載一千六百公升水,還有阻燃泡沫系統。澳洲森林大火,已成驚世災難,黃金海岸慈濟志工募得澳幣二十二萬元,相當於四百五十五萬新台幣,為滅火行動盡心力。
{rtmpmp4}20200113_55AD5B89-93A3-9AC3-7B4C-9C8263922368{/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 真善美志工 彭慈含、洪濟德 澳洲報導 2020/01/12)

視障歌手當爸 養出特奧金牌國手

$
0
0
「活著就是一種責任。」歷經磨難的視障歌手張振華,和曾獲特奧金牌的女兒張怡玟一起來到雲林聯絡處,並上台見證愛的力量。
 
眼盲心不盲 勇敢擔責任

2020年1月12日慈濟雲林聯絡處舉辦「冬令發放圍爐活動」,近兩百位慈濟照顧戶與關懷戶齊聚,歡喜迎新年,亦透過人品典範的見證傳遞正能量。由慈濟志工顏森、陳秀嫻陪伴三年多的視障歌手張振華帶著妻子、兒子,以及得過特奧直牌輪項目金牌的女兒張怡玟一起來參加,並上臺分享生命故事。
 
張振華是雲林縣大埤鄉人,自小家境很清苦,父親是人家的長工,很少在家。後來父親肝癌住院,病中告訴他,「只要還活著,就要努力撐住這個家,若是有一天我不在了,無論如何要把家照顧好。」
 
父親這一席話,張振華銘記在心。才國中三年級的他,辦休學投入工作,負擔父親的醫藥費、分擔家計。但老天並未因此憐惜他,十七歲那年,一場工安意外致使他的右眼全盲、左眼視力不到0.03,只能看到微光……
 
無常現前,父親的話在耳邊響起——「活著就是一種責任」,他知道這個家需要他,他不能向命運低頭,更不能認輸;休養後便開始學按摩,喜歡唱歌的他也不斷練習,然後到餐廳駐唱兼差,想方設法為自己的人生找出路。

無常考不倒 身教勝言教

結婚後,生活看似穩定下來了,命運對他的考驗卻沒有停止。大女兒出生不久罹患腦膜炎,學習緩慢;2016年的年初,張振華與妻子發生嚴重車禍,雙雙住進醫院……這場車禍意外,開啟了他和慈濟的緣分,志工開始協助、關懷,陪他們夫妻度過一段很長、很辛苦的治療期,並補助子女的學費。
 
過程中志工發現,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張振華總是抱持著正向的態度去面對,也教會一雙兒女要勇於面對困難。女兒張怡玟在2017年10月獲頒慈濟新芽獎學金時,就曾分享:「只要細心,就會有自信心,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有心就不難,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要勇敢的做自己。」
 
學得比人家慢,父親又是視障人士,自小張怡玟勇敢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靠著加倍的努力突破自我,一如他的父親,屢屢從谷底再爬起來,不但代表國家出賽特奧勇奪金牌,還考取多張證照,規畫好自己的未來。
 
現在的張振華,經常去為慈善機構為人按摩服務,唱歌給他們聽。今天(1/12)特地上臺分享,除了感恩慈濟人的陪伴,更鼓勵大家不要小看自己,也邀大家一起做公益回饋社會,創造人生最美的價值。【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如容 雲林報導 2019/01/12)
 

吞止痛藥做訪視 她靠做慈濟留住生命倒數

$
0
0
「妳看,只要是黑色的地方,都是癌細胞侵蝕的地方,妳的右大腿骨幾乎都被癌細胞啃噬了,隨時有斷裂的危險……」診間內,醫生凝重地向黃鈺雯宣告只剩三個月的生命……
 
不想在病床上等死
 
走出醫院,黃鈺雯豁達地對先生蔡志勇說:「因緣到了,就看看吧!」這話輕輕的,卻重重也敲進蔡志勇的心。見他掉下眼淚,黃鈺雯也哭了,那是她罹癌後,唯一一次為自己的「病」掉眼淚。
 
十一年前(2008年),黃鈺雯三十八歲,罹患乳癌三期末,開刀後化療、放療,一切似乎穩定了下來,怎料六年後(2014年10月)癌症復發而且癌細胞擴散轉移至肺、肝、腎和骨頭。
 
「如果我只能活三個月,我要好好把這三個月全部奉獻給訪視。」那年(2014年)黃鈺雯是慈濟的見習志工,一直跟著資深的志工學習訪視,對人生有很多體會;她擦乾眼淚,篤定地告訴先生,自己最後的人生,不想在病榻上等死。
 
為了訪視堅忍完成培訓
 
2015年2月7日,黃鈺雯以見習志工身分參加花蓮靜思堂舉行2014年歲末祝福暨慈誠委員授證典禮中《無量義經》的〈十功德品〉法海演繹。
 
她怕被癌細胞侵噬的雙腿會撐不住,演繹前一個月住院動手術,以鋼釘固定大腿骨和髖關節。還在病床上,她就忍著身體的劇痛,一遍又一遍,反覆練習法海演繹動作。
 
「我真的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當天演繹結束後,她流下了開心的淚水。倒數每一天,對她而言都像在闖關,闖過了就好像又多了分和病魔對抗的力量。
 
這一年(2015年)她報名委員培訓,過程中,堅定的她卻猶豫了起來,「萬一我受證了,人卻就不在了……」她想安於現狀,繼續當個社區志工就好;但是資深志工告訴她:「妳沒有受證委員,是不能拿個案本的。」為了能「名正言順」做訪視,她又提起了勇氣。
 
2016年1月31日,她和先生一起受證,這天也是兩人結婚二十週年紀念日。在上人為她授證的當下,黃鈺雯淚眼汪汪,心裡有千萬句的感恩,「上人,我會繼續勇敢走下去!」
 
把每一次訪視都當最後一次
 
每次出門訪視,她都要吃「類嗎啡」止痛藥來舒緩身體的痛楚,再痛苦都不放棄:「我來不及了,我怕明天骨頭斷掉,就再也起不來。」

黃鈺雯把每一次出門訪視,都當做是生命最後一次的機會;也因為這個信念,讓她熬過每次骨頭劇烈疼痛的當下。
 
黃鈺雯記得有一天,在她大腿開刀後拄著拐杖從停車場走進靜思精舍時,突然感覺藥效失靈了,全身痛到冒冷汗而舉步艱難。
 
休息了一會兒後,她來到大殿前虔誠對菩薩發願:「只要我眼睛看得到,腳可以走路,我一定會在訪視這條路上精進努力,直到生命的盡頭。」有願就有力,她覺得走出精舍時,感覺腳步變輕盈了。
 
願行如常發現病是助力
 
2019年,一個冬陽普照的早晨,臺九線上的車流,沿著花東縱谷往南、向北奔馳著……
 
「往壽豐這條路,我走六年了!」在臺九線上,黃鈺雯如識途老馬,愉快地開著自己灰黑色的汽車,載著社工及志工,由花蓮南下去壽豐關懷慈濟的照顧戶。
 
半小時的車程,除了欣賞沿途景色,也討論著要給案家什麼協助。開著開著,黃鈺雯突然打起右方向燈,慢慢將車子開到安全的路邊停下來,「對不起,我的手麻了,背部在痛,我休息一下。」
 
乳癌治療時,她的腋下淋巴結全摘除,影響整隻手血液循環而腫脹僵硬,容易發麻。她先吞下一顆止痛藥,再搓揉雙手,讓手的血液循環好一些,等背痛也漸漸舒緩了,車子再繼續往前方開去。
 
「你身體有比較好嗎?」「師姊,那妳自己呢?」這是黃鈺雯和案家彼此關懷、打氣的溫馨對話。黃鈓雯覺得:「我罹『癌』,似乎是一件好事,它成為我一心想要幫助別人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每三個月回診,醫生都會開玩笑說:「妳還活著?」她也笑著回應醫生:「我都在做慈濟志工喔!」病魔沒有擊倒她,她「挺」過來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鳳娥 花蓮報導 2019/12/24)

視障歌手當爸 養出特奧金牌國手

$
0
0
「活著就是一種責任。」歷經磨難的視障歌手張振華,和曾獲特奧金牌的女兒張怡玟一起來到雲林聯絡處,並上台見證愛的力量。
 
眼盲心不盲 勇敢擔責任

2020年1月12日慈濟雲林聯絡處舉辦「冬令發放圍爐活動」,近兩百位慈濟照顧戶與關懷戶齊聚,歡喜迎新年,亦透過人品典範的見證傳遞正能量。由慈濟志工顏森、陳秀嫻陪伴三年多的視障歌手張振華帶著妻子、兒子,以及得過特奧直牌輪項目金牌的女兒張怡玟一起來參加,並上臺分享生命故事。
 
張振華是雲林縣大埤鄉人,自小家境很清苦,父親是人家的長工,很少在家。後來父親肝癌住院,病中告訴他,「只要還活著,就要努力撐住這個家,若是有一天我不在了,無論如何要把家照顧好。」
 
父親這一席話,張振華銘記在心。才國中三年級的他,辦休學投入工作,負擔父親的醫藥費、分擔家計。但老天並未因此憐惜他,十七歲那年,一場工安意外致使他的右眼全盲、左眼視力不到0.03,只能看到微光……
 
無常現前,父親的話在耳邊響起——「活著就是一種責任」,他知道這個家需要他,他不能向命運低頭,更不能認輸;休養後便開始學按摩,喜歡唱歌的他也不斷練習,然後到餐廳駐唱兼差,想方設法為自己的人生找出路。

無常考不倒 身教勝言教

結婚後,生活看似穩定下來了,命運對他的考驗卻沒有停止。大女兒出生不久罹患腦膜炎,學習緩慢;2016年的年初,張振華與妻子發生嚴重車禍,雙雙住進醫院……這場車禍意外,開啟了他和慈濟的緣分,志工開始協助、關懷,陪他們夫妻度過一段很長、很辛苦的治療期,並補助子女的學費。
 
過程中志工發現,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張振華總是抱持著正向的態度去面對,也教會一雙兒女要勇於面對困難。女兒張怡玟在2017年10月獲頒慈濟新芽獎學金時,就曾分享:「只要細心,就會有自信心,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有心就不難,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要勇敢的做自己。」
 
學得比人家慢,父親又是視障人士,自小張怡玟勇敢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靠著加倍的努力突破自我,一如他的父親,屢屢從谷底再爬起來,不但代表國家出賽特奧勇奪金牌,還考取多張證照,規畫好自己的未來。
 
現在的張振華,經常去為慈善機構為人按摩服務,唱歌給他們聽。今天(1/12)特地上臺分享,除了感恩慈濟人的陪伴,更鼓勵大家不要小看自己,也邀大家一起做公益回饋社會,創造人生最美的價值。【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如容 雲林報導 2019/01/12)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