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2020新年祝福函

$
0
0
敬愛的慈濟會員、好朋友、全球慈濟人:新年吉祥 !

2019年,慈濟承蒙著您的愛心與託付,用心守護臺灣、用愛膚慰天下。

在臺灣,慈濟每月扶助逾2萬4千戶家庭生活,幫助學子就學;辦「慈善美展」,為弱勢朋友建立自信、回饋社會;在20個縣市、逾450處開設長照及社區關懷據點,以溫厚的人文照護,豐富長者的生活品質和價值!

921大地震二十年,證嚴上人籲眾「莫忘那一年」,為加強「防災」韌性,慈濟與國家防災、氣象、地震中心等單位合作,共享救災情資,同時在各地舉辦防災特展,提升民眾防災意識。

紀錄片〈如常〉真實呈現志工在社區訪視關懷的故事,超過五萬多位民眾觀賞,票房名列臺灣年度紀錄片第二!

慈濟慈悲科技創新,臺灣影響力擴及全球。慈濟獲得聯合國環境大會觀察員身份,出席聯合國對環保、防災、減災相關會議,今年也參與氣候變遷大會COP25,舉辦多場記者會,發表將回收資源,製成各種再生產品,「零廢」循環經濟的成果,獲各國矚目與好評。

伊代氣旋重創非洲三國,全球慈濟人賑災、義診,規劃重建工程,啟動翻轉非洲計劃。敍利亞難民關懷不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推動已進入第九年。

慈濟已經五十三年了,全球六十二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秉持 上人的大愛使命,慈善足跡已達到一百個國家、地區。

展望2020年,環保行動、深耕臺灣、法脈文史是三大重點「環保三十·全球行動」:倡議「蔬食無痕、環保無塑」共行;「安穩家園·美善社區」:加強長者居家安全、弱勢家庭扶助;「大事紀·大數據」:法脈文史結集,人才、資訊平台建立。

慈濟善行永續,需要青年人才培育與傳承。「慈濟國際青年會」歡迎有志青年加入,發揮慈濟全球影響力!

請加入慈濟LINE官方帳號,隨時了解慈濟全球動態,
持續支持慈濟永續發展,守護大愛川流不息。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顏博文 敬上

{rtmpmp4}20200102_0FB86BA5-49C4-7D6B-57BE-6418B94BD041{/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供地做環保 負債千萬堅持不收回

$
0
0
「剛開始做慈濟的時候,很多人笑我呆子,土地提供給慈濟做環保,自己又做得那麼累。」無償提供後龍環保站用地的慈濟志工劉家司,十多年來不管別人怎麼笑,不改初衷。
 
簡單的一念 開啟環保路
 
劉家司的岳母是志工葉秀梅的幕後會員,那時岳母就在家門前做環保,「看到老人家那麼拼命做,我們年輕人閒著怎麼可以?」簡單的一個念頭,帶著劉家司走進了慈濟環保之路。
 
劉家司回憶,後龍慈濟環保萌芽時,因為沒有環保點,志工都得從苗栗開車到後龍載回收物。「二十年前,葉秀梅開著一臺小貨車,從苗栗來到後龍載資源回收物,我被她感動到。」後來,他腦中突然閃過,「我有一塊地,在加油站旁,閒置著,之前從街上買回來的兩個貨櫃屋,剛好可以放回收物,乾脆給慈濟做回收點。」
 
就這樣,「台一線」上加油站旁八百八十坪的空地,用兩個簡單的貨櫃,搭蓋簡易的鐵皮,後龍終於有一個環保點,劉家司也承擔起開環保車的任務。
 
從兩個貨櫃屋開始做回收,後來越來越多志工投入,2001年6月「慈濟後龍環保站」成立了。颳風下雨天,環保志工依然穿雨衣吹著風做環保,很辛苦,劉家司看在眼裡,心疼在心裡。

 「九二一地震過後,我就下定決心把這個地方蓋起來。」劉家司邀約志工來幫忙,將九二一拆下來的組合屋搭建起來,歷經十七天完成。還隔了一個空間,做為後龍志工開會的場所,也加蓋了一個廚房,環保回收日時,可以為環保志準備餐點。
 
事業起落 堅持做環保
 
劉家司表示,處處設想周到,是因為自己曾苦過。他小時候家庭環境不好,父親不工作,只靠母親打零工維生,幾乎餐餐都吃地瓜,吃到會怕,「以前苦的時候,家裡靠基督教會的大麵和麵粉度日,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幫助別人,盡一分心力。」
 
因為家裡生活困苦,國小畢業沒有多久,十三歲就到磚窯廠打工,一天工資只有新臺幣十塊錢。磚窯廠換過好幾個老闆,後來第三個老闆的女兒蔡秋梅看上他的勤奮,就這樣老闆成為他的岳父。
 
結婚後的劉家司,向親戚朋友借錢買卡車運紅磚,當時景氣很好,幾乎天天上班;每天清晨一、二點就出門,妻子隨行幫忙搬運磚塊。他不忍地說:「太太很辛苦,沒有什麼享受,牛奶瓶帶著上車,小兒子跟在身邊,在卡車上養大的。」
 
後來磚窯生意不好,他就把卡車賣了,買遊覽車改開校車,生活再怎麼忙碌,他依然利用空檔的時間做環保。「以前苦的時候貸款,欠債將近一千萬,環保站我沒有收起來。我很滿足自己這一生所做的事情。」
 
難違自然法則 盼年輕人加入
 
而妻子蔡秋梅從小罹患氣喘,每天藥不離身,後來腎臟出了問題,一星期必須洗腎三次。但即使如此,她仍把握時間,隨車陪劉家司做環保。
 
蔡秋梅洗腎好幾年,最後還是敵不過病魔,三年前(2016年)往生。「阿梅在病床上的時候,拉著我的手,講了兩次『下輩子還要嫁給你當老婆。』」劉家司很懷念過去,尤其是現在他的身體也漸漸走下坡,「這一兩年來,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手會抖、心臟也不好、耳朵又重聽。」
 
加上看著年紀大的志工日漸衰老,他更感慨:「岳母活到八十多歲,慈濟後龍環保站仍然有很多像岳母一樣年紀七、八十的環保志工。」他希望年輕力壯的志工,盡量來幫忙開環保車。 
看著環保站旁,親手栽種的榕樹,二、三十年還是小小幼苗,如今長成一棵棵高聳挺拔的大樹,劉家司語重心長說:「人生要活到幾歲不知道,生命的長短是個人的命運,希望『慈濟後龍環保站』長長久久。」【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袁淑珍 苗栗後龍報導 2019/12/30)


 

正道互攜 合證菩提

$
0
0

【證嚴上人12月31日彰化溫馨座談開示】
「師父和你們總是有這分緣。有緣、有法半句就可以一生用不完,而且重點拿出來再用,步步走,心心念念,就是在那個法,真的很感恩。如果沒緣,哪怕倒背如流,只是白紙黑字;期待這白紙黑字,是真真正正法入心,這是我最大的期待。」
 
2019年的最後一天,證嚴上人於下午在彰化靜思堂與彰化慈誠委員幹部溫馨座談,提及新任幹部的使命,期勉弟子內修誠正信實,組隊和合,弘揚善法在人間。
 
慈悲喜捨拔苦難 誠正信實行正道
 
彰化八卦山大佛是臺灣知名地標,高速公路上的駕駛人一看見二十三公尺高的佛像在附近時,就知道已經來到彰化。上人期待慈濟形象,也能深入人心。
 
「期待我們的標誌,它就是法入人群。平時,大家都會遺忘掉了慈濟,當有什麼事情,藍天白雲(慈濟志工)出現,都會說『慈濟人來了』。有事的時候,藍天白雲出現,就是很顯目,就如那尊大佛一直在那裡。當人們需要的時候,慈濟人來了,那個菩薩會說話、會行動、會做、會笑,展開雙手擁抱蒼生,這種活生生的活菩薩,在哪裡?在每一個人自己的行動中。」
 
所以慈濟人走在人間菩薩道上,是活生生的人,也是活菩薩。上人勉勵大家要做出人間典範,也就是「誠正信實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
 
「慈悲喜捨,那就是人最親近的,因為這和風不熱不冷。日日如春、如沐春風,這就是慈濟人在人間的形態,讓人很安慰、很歡喜、很平安,這都是期待在彰化做得到,你們能做得到的。」
 
讓人如沐春風的和煦感,來自平日的修為,以及如大地般誠懇踏實的待人處事,長久一致的言行,才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上人提點大家,信仰需要誠敬,且要做到「莫以佛法當人情」。
 
「在(彰化)這個地方是很有信仰的,佛法的信仰、媽祖等等,大家往往跑道場的不少——跑道場不是不好,但是方向要正確;而且最重要,發心做慈濟,要誠正信實。當你向會員勸募,那就是要點滴不漏。『莫以佛法當人情』,我只要求慈濟人誠正信實,不要做著不誠正的事,這樣我們對人無法交代。總是精神理念要落實好,就是我們的誠正信實。」
 
剛柔並濟護宗門 靜思法脈世代傳
 
佛法的傳承仰賴一代代人弘揚與實踐,因此慈濟人需對佛法、對慈濟的正確認知,上人殷切期待著「第一代弟子」將慈濟人文,以身體力行來做好傳承。
 
「我期待我們的法脈是永續的,我們這個時代大家做,你們都是第一代,師父還在(時)都是第一代;未來的真實法傳下去,你們也是第一代。在第一代有一點點的法,早上說不要『脫線』掉,還是真實道,方向一致做慈濟。」
 
慈濟是為幫助他人而成立,雖然是順應眾生而幫助所需,卻也要堅守佛法指引的方向。
 
「我們要珍惜慈濟人的菩薩道,度眾生不要被眾生度過去。這是師父跟大家說,很貼心的真實話。師父常稱讚你們,(但)讓師父擔心的事還很多,我很擔心,(你們)要跟師父走,不知道有沒有跟得上?一直要跟你們說,精神的法的慧命還是生生不息,因為後面還有一群傳法脈的人。」
 
上人開示,靜思法脈的傳承,除了精舍師父以及清修士,也需要在家居士們的合和互協,共同凝聚來護法,維護正道正氣。
 
「慈誠男眾持家、做事業,向來男眾總是剛,女眾總是柔,正氣之剛應該要提振起來——現在的社會就是正氣一直在衰弱,佛陀也這麼說,正氣若衰弱下去,邪氣就會上升起來。所以說,還是要護法,還是身體力行,做為我們社會正氣的典範。」
 
慈濟志工之間除了因為理念方向一致而凝聚在一起,上人更提醒大家,要調和人我是非,必須真正做到「慈濟四物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以及「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四神湯是開脾、四物湯是補氣,有開脾也有補氣,還有綱領。路打通了,就是菩薩大道直,我們這條路要一直鋪,鋪得平。」
 
順應根機傳善法 如是我行如是說
 
上人感嘆,人世間要「你懂我的心,你瞭解他的意」並不容易。就連佛陀在《妙法蓮華經》開始宣講時,怕眾生一時無法明瞭,還要由彌勒菩薩代眾生向佛陀請問,再請過去已成佛而再現菩薩相的文殊菩薩來見證真實義。
 
「彌勒不是都不知道(佛法),他都知道;但是,他代替我們問,問文殊;文殊是現龍種相,已經是過去的佛,他再來現菩薩身,聽釋迦佛的法。他難道都不懂得法嗎?他都懂。」
 
上人引《法華經》的典故,提示菩薩已通達諸法,但順應眾生根基而去到不同的地方說法,如深海、如大地。
 
「菩薩深如大海,濶如大地虛空,這樣的智慧是如來的角色,(那)佛在哪裡啊?人人都有角色,人人都有一尊佛。彌勒菩薩為了他將來在人間(度化),所以他要請一位菩薩來印證法——過去已成佛,但現在現身為菩薩,文殊。是彌勒菩薩請文殊來解釋、來印證,這都是大家心裡都了解,只是這個法的方向再更清楚、更加深。」
 
上人慈示,同理在慈濟,大家彼此都是人間菩薩,有人做過有經驗,也很清楚慈濟的法,要去經驗分享與傳承。
 
「師父是這五十多年走過,一直大家的發心,我一邊走,後面大家跟著一直做,我邊說,大家一一完成。我只會說,大家都會做,這是這一代我們《法華經》的價值,價值在聽得到、看得到與做得到,『如是我聞』、『如是我行』,也可以『如是我說』。價值就在這,我們的生命都是經歷過這些事情。」

正道互攜 合證菩提

$
0
0

【證嚴上人12月31日彰化溫馨座談開示】
「師父和你們總是有這分緣。有緣、有法半句就可以一生用不完,而且重點拿出來再用,步步走,心心念念,就是在那個法,真的很感恩。如果沒緣,哪怕倒背如流,只是白紙黑字;期待這白紙黑字,是真真正正法入心,這是我最大的期待。」
 
2019年的最後一天,證嚴上人於下午在彰化靜思堂與彰化慈誠委員幹部溫馨座談,提及新任幹部的使命,期勉弟子內修誠正信實,組隊和合,弘揚善法在人間。
 
慈悲喜捨拔苦難 誠正信實行正道
 
彰化八卦山大佛是臺灣知名地標,高速公路上的駕駛人一看見二十三公尺高的佛像在附近時,就知道已經來到彰化。上人期待慈濟形象,也能深入人心。
 
「期待我們的標誌,它就是法入人群。平時,大家都會遺忘掉了慈濟,當有什麼事情,藍天白雲(慈濟志工)出現,都會說『慈濟人來了』。有事的時候,藍天白雲出現,就是很顯目,就如那尊大佛一直在那裡。當人們需要的時候,慈濟人來了,那個菩薩會說話、會行動、會做、會笑,展開雙手擁抱蒼生,這種活生生的活菩薩,在哪裡?在每一個人自己的行動中。」
 
所以慈濟人走在人間菩薩道上,是活生生的人,也是活菩薩。上人勉勵大家要做出人間典範,也就是「誠正信實為大地,慈悲喜捨為和風」。
 
「慈悲喜捨,那就是人最親近的,因為這和風不熱不冷。日日如春、如沐春風,這就是慈濟人在人間的形態,讓人很安慰、很歡喜、很平安,這都是期待在彰化做得到,你們能做得到的。」
 
讓人如沐春風的和煦感,來自平日的修為,以及如大地般誠懇踏實的待人處事,長久一致的言行,才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賴。上人提點大家,信仰需要誠敬,且要做到「莫以佛法當人情」。
 
「在(彰化)這個地方是很有信仰的,佛法的信仰、媽祖等等,大家往往跑道場的不少——跑道場不是不好,但是方向要正確;而且最重要,發心做慈濟,要誠正信實。當你向會員勸募,那就是要點滴不漏。『莫以佛法當人情』,我只要求慈濟人誠正信實,不要做著不誠正的事,這樣我們對人無法交代。總是精神理念要落實好,就是我們的誠正信實。」
 
剛柔並濟護宗門 靜思法脈世代傳
 
佛法的傳承仰賴一代代人弘揚與實踐,因此慈濟人需對佛法、對慈濟的正確認知,上人殷切期待著「第一代弟子」將慈濟人文,以身體力行來做好傳承。
 
「我期待我們的法脈是永續的,我們這個時代大家做,你們都是第一代,師父還在(時)都是第一代;未來的真實法傳下去,你們也是第一代。在第一代有一點點的法,早上說不要『脫線』掉,還是真實道,方向一致做慈濟。」
 
慈濟是為幫助他人而成立,雖然是順應眾生而幫助所需,卻也要堅守佛法指引的方向。
 
「我們要珍惜慈濟人的菩薩道,度眾生不要被眾生度過去。這是師父跟大家說,很貼心的真實話。師父常稱讚你們,(但)讓師父擔心的事還很多,我很擔心,(你們)要跟師父走,不知道有沒有跟得上?一直要跟你們說,精神的法的慧命還是生生不息,因為後面還有一群傳法脈的人。」
 
上人開示,靜思法脈的傳承,除了精舍師父以及清修士,也需要在家居士們的合和互協,共同凝聚來護法,維護正道正氣。
 
「慈誠男眾持家、做事業,向來男眾總是剛,女眾總是柔,正氣之剛應該要提振起來——現在的社會就是正氣一直在衰弱,佛陀也這麼說,正氣若衰弱下去,邪氣就會上升起來。所以說,還是要護法,還是身體力行,做為我們社會正氣的典範。」
 
慈濟志工之間除了因為理念方向一致而凝聚在一起,上人更提醒大家,要調和人我是非,必須真正做到「慈濟四物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以及「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四神湯是開脾、四物湯是補氣,有開脾也有補氣,還有綱領。路打通了,就是菩薩大道直,我們這條路要一直鋪,鋪得平。」
 
順應根機傳善法 如是我行如是說
 
上人感嘆,人世間要「你懂我的心,你瞭解他的意」並不容易。就連佛陀在《妙法蓮華經》開始宣講時,怕眾生一時無法明瞭,還要由彌勒菩薩代眾生向佛陀請問,再請過去已成佛而再現菩薩相的文殊菩薩來見證真實義。
 
「彌勒不是都不知道(佛法),他都知道;但是,他代替我們問,問文殊;文殊是現龍種相,已經是過去的佛,他再來現菩薩身,聽釋迦佛的法。他難道都不懂得法嗎?他都懂。」
 
上人引《法華經》的典故,提示菩薩已通達諸法,但順應眾生根基而去到不同的地方說法,如深海、如大地。
 
「菩薩深如大海,濶如大地虛空,這樣的智慧是如來的角色,(那)佛在哪裡啊?人人都有角色,人人都有一尊佛。彌勒菩薩為了他將來在人間(度化),所以他要請一位菩薩來印證法——過去已成佛,但現在現身為菩薩,文殊。是彌勒菩薩請文殊來解釋、來印證,這都是大家心裡都了解,只是這個法的方向再更清楚、更加深。」
 
上人慈示,同理在慈濟,大家彼此都是人間菩薩,有人做過有經驗,也很清楚慈濟的法,要去經驗分享與傳承。
 
「師父是這五十多年走過,一直大家的發心,我一邊走,後面大家跟著一直做,我邊說,大家一一完成。我只會說,大家都會做,這是這一代我們《法華經》的價值,價值在聽得到、看得到與做得到,『如是我聞』、『如是我行』,也可以『如是我說』。價值就在這,我們的生命都是經歷過這些事情。」

義診見責任 貧困無薪醫加入人醫

$
0
0
2019年3月伊代熱帶氣旋橫掃東非,慈濟基金會援助莫三比克進行大愛村與學校重建,2019年12月17日起慈濟營建團隊抵達貝拉市,除推進援建相關工作,也招募本土志工及人才。
求職困難 堅持理想

時逢聖誕節假期,慈濟志工團隊邀約先前救災時舉辦義診所結識的醫療人員來共度佳節。受邀的有歐今尼奧醫師(Eugenio)、文森醫師(Vincent)和雷歐納多醫師(Leonardi)等三位醫師和護理師伊莎貝拉(Isabel)。這三位醫師從畢業以後就一直都沒有拿到政府醫院的工作,所以都是以義務性質在醫院服務。而護理師伊莎貝拉也是義務為天主教大學的愛滋病門診服務。

三十一歲的文森是一位牙醫師,當初因為想完成助人的心願,向政府申請獎學金修讀牙醫系。但是畢業四年來卻一直找不到工作,政府告訴他,目前的醫療著重於傳染疾病而不是口腔衛生,讓他一度很灰心,想要放棄。
 
參與了慈濟的義診後,他發現政府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他看到偏鄉地區的村民口腔衛生很不好,所以決定要堅持。
 
可是文森醫師家境並不好。他居住在貧民窟,他的住家屋頂因為伊代風災而破損,至今還沒有能力維修;他的父母已經年邁,還有姊姊往生後留下的三個孩子要照顧;原本一家人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如今卻還要依靠媽媽的縫紉工作賺取家用;不過他仍然答應在周末的時候,來當慈濟志工。
 
不分貧富 視病如親

 願意在周末投入的還有護理師伊莎貝拉,她今年27歲,一年前剛從天主教大學畢業。自小就出生在貧困的家庭,沒能力接受教育,十五歲那年就在教會打掃賺錢,因此認識了教會一名年長的女傳教士。
 
傳教士對伊莎貝拉非常照顧,也常帶著她到偏鄉服務,還贊助伊莎貝拉的護理系學費,讓伊莎貝拉埋下善心。
 
有次伊莎貝拉跟著傳教士到偏鄉醫院服務的時候,看到一位婦女懷孕來到醫院求助,雖然情況緊急,可是醫護人員卻堅持要她排隊,除非付錢打通關,最後傳教士自掏腰包把錢付給醫生,婦女才馬上被送入手術室,母子均安。
 
這件事帶給伊莎貝拉很大的震撼,發願要當一名對眾生平等的護士,不管富有貧窮都要盡力去幫助。所以即便現在她的護理工作沒有收入,她還是願意留守崗位;空檔的時候,她靠幫人編織頭髮賺取家用,但並不夠負擔生活費,還好有姐姐幫助。
 
歐今尼奧和雷歐納多醫師雖然也很希望能付出,但兩人都在希莫尤擔任義務醫生,到貝拉市需要三個小時的車程,而且,他們需要維持穩定的義務性工作表現,才能在政府聘任新人力時有較好的機會錄取,只好期待未來能有好因緣。
 
團隊瞭解他們的難處,也看得出他們目前是有心無力,所以正商量如何幫助他們,希望能夠好好栽培這一群醫護人員,未來可以在社區或者學校帶動衛生教育甚至義診。

(整理自:莫三比克營建團簡報 2019/12/25) 
 

阿嬤給孫說故事 慈濟建院親經歷

$
0
0
短髮的孫女煥發著英氣,挽著阿嬤來到新店靜思堂,「阿嬤,阿公說您在九二一地震後常常去臺中,都是去做什麼?」

劉桂華徐徐地收下陽傘,脫下鞋子、換了襪套,導覽志工上前看見是資深的法親來了,歡喜迎接著祖孫進入大廳,「歡迎,歡迎!阿嬤最用心了,請她來自己幫妳導覽吧!」

走進「莫忘那一年」布展區,劉桂華看著老照片如數家珍,向孫女開始講自己去臺中賑災的故事:

「我去中寮煮飯給災民吃,妳看這張照片,我跟志工在洗菜。」
「我們都睡在這裡,紙板鋪在地上,我們就睡在紙板上,還好那時候是夏天不會冷……」

展覽館裡,天井灑下燦爛的陽光,祖孫沉浸在回憶裡。

恆初心 誓追隨

個性內向溫婉、長得又秀氣的劉桂華,嫁給家族經營嬰兒服裝代工廠的徐國賢,除了照顧三個小孩外,還要負責代工廠的財務與工廠雜事;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逢十齋日就持齋吃素,劉桂華從年輕時就陪著媽媽一起茹素,也開始接觸佛法、參加佛寺法會。

有一次在法會中,她聽到臺北資深慈濟志工陳錦花介紹慈濟,好奇地跟著錦花師姊到花蓮靜思精舍拜見證嚴上人。劉桂華聽了上人分享救濟故事,深深被上人的睿智、慈悲和願力感動,也開始加入慈濟隊伍。

當慈濟開始籌建醫院,上人每個月都來到吉林路的臺北分會開講《藥師經》,籌募建院經費,當時還在上班的劉桂華,只要上人行腳到臺北,就會把握機會聆聽開示、親近上人,並在吉林路臺北分會皈依上人。

劉桂華說:「以前勸募本分大本與小本的,大本是捐給建設醫院的,小本勸募本是慈善,那時候我手上只有十多萬,還標了一個會,湊足了三十萬捐了一間病房。」

點滴回味 師徒情 

兩次醫院動土,劉桂華都沒有缺席,堪稱是上人的忠實粉,「我就比較不會講話,也沒有承擔過幹部,就一直跟著陳錦花還有林昭昭師姊她們一起做。無論是花蓮慈院二次動土,或是護專的開學典禮,我們都有參與到。」

醫院啟用後,上人期許委員們做「軟體中的軟體」,協助醫護人員膚慰病人。陳錦花勇敢地承擔北區醫療志工隊長,劉桂華雖然無法每一梯次都回去做志工,但是只要時間允許她一定把握機會做志工。

當臺北慈濟醫院於2005年啟業之後,劉桂華也跟著一群資深慈濟志工認養了嬰兒室志工。以前新生兒比較多,護理師都很忙,志工就協助換換尿布,或幫忙哄抱哭了的小嬰兒,有時也幫忙整理新生手冊,或整理病歷等一些庶務工作。

陳錦花、林昭昭與徐劉桂華三人,從年輕到現在走過彼此的生命中的悲傷喜樂,有兒女結婚生子的欣喜,也有失去親人時溫馨的陪伴,三十五年來的法親情誼,遠比親姊妹還要親。

七十八歲的劉桂華是三人之中最「年輕」的,每周一次的志工服務,至今仍是三人相聚的時刻。在醫院裡上下樓梯,劉桂華總不忘緊緊牽著老姊姊的手,她感恩陳錦花的接引,有幸遇見上人,讓她的生命得以提升,她發願要一直做下去,做到最後一口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春燕 臺北市報導 2019/12/31)

明道解苦 莫偏執迷

$
0
0
【證嚴上人1月1日臺中歲末祝福開示】
「2020年,今天是第一天,就跟大家相處在一起,很開心。記得在2007年的元月,各位知道什麼事嗎?臺中慈院啟業了,這樣總共幾年了?十三年,時間過得真快。回顧有什麼因緣,為什麼會蓋慈濟醫院呢?」

新年伊始,證嚴上人行腳到臺中,提起元月8日將是臺中慈濟醫院啟業十三周年。上人以佛陀所教示的人生多苦,提及健全醫療是為了保障人們免除病苦,進而提升自我,啟迷轉悟。

興醫初衷解病苦 臺中啟業十三載

記憶回到二十多年,當時上人行腳來到臺中,慈濟志工伍慶雲表示他的友人之子發生了觸電意外,被送到臺中榮總救治,亟需祝福與關懷。

「到了榮總,我一路要進去的時候,看到了觸目驚心:好多好多的病人,那空間很擁擠,很多的病患都是這樣排排在走廊裡,那是急診。那這一位年輕人就是在急診床……(他)都不知道人了,整個都已經(昏)迷了。所以他的母親,看了很不捨,在那裡哭、啼哭、出聲哭,要安慰她也無法開口安慰。」

上人為年輕人與他的家人感到不捨,而回程時,伍慶雲談及當時臺中的醫療狀況,更讓上人心情沉重。

「要回程的時候,同樣是伍居士開著車,他就說:『我們臺中很無奈,醫療很缺乏。』我就說:『這個地方像這樣的重病,為什麼都積聚在(榮總)這裡?』他說:『就是很無奈,求助無門,醫療還是很缺乏。』我就問他說:『那平常像這樣的急救,要找一個更有規模、能承擔急救要到哪裡?』他說:『臺北、高雄,但是,大部分都是往北送。無奈!有不少人,患者還沒送到,還沒到醫生那裡,陪伴的人就往生了。』我說:『是什麼事?』他說:『在高速公路出事情,車禍。』」

當時,大林慈濟醫院還在籌辦,但上人對於臺中山線一帶的醫療資源缺乏仍感到不捨,遂與伍慶雲居士討論,如果有好因緣,也可以想辦法來解決。

「因緣就是這樣,為了土地,也努力了好幾年。這種走過來的路,時間長、申請的關卡也很多,關關卡卡,開始要建設,也是很多都要克服,所以說來話長,也不容易。」

病中拖病持使命 相信醫療莫迷信

興建醫院並非易事,不論是花蓮、大林、乃至臺北與臺中的慈濟醫院,從用地到醫療資源評估,無不都是一波三折,才完成了醫院硬體建設。因此,上人更加感恩醫院中的軟體——醫護人員投入醫療志業,共同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的使命而努力。

「早上一大早來,聽到的真的醫療科技愈來愈發達,科技發達,我們的醫王人才也是不斷提升,每一位都是好醫師,技術好、醫德好,用愛來分享,真的聽一聽,也是不簡單。談到了走路,開始我也聽不懂什麼叫『足弓』?就是在腳底有一個窩,踩下去若能夠讓它頂下來,那走路會比較輕鬆,站著也比較輕鬆等等;如何要讓它更穩住?現在的人,真的是很有福,這個大自然假如有一點點的不足,後天都把它彌補上去,真是生在這個時(代),真正是很幸福。」

在醫界不斷努力之下,日益進步的醫療科技能大幅度解除病人的痛苦,上人感恩慈濟醫療志業體的所有人員,不僅是「仁術」,更具「仁心」。

「今天我們可以聽到,我們的醫師有志一同,用愛的醫療來關懷,拔除身體有病之苦,很安慰。病真苦,真實苦!師父最近都感覺,那種病苦,拖病的苦更苦,那種沒做不行,但是病中拖病還要做,真的是很苦。我常常說,白天我就是一條龍,休息了像一條病蟲,很辛苦。」

從創辦慈濟之時,上人已是拖著病軀為佛教、為眾生而奔忙;五十三年過去了,自謂更感受到了佛陀所說的生老病死苦的道理。

「總而言之,人生老病苦,有感覺苦。其實,死並不苦,就如我們就是白天工作,夜晚睡著了,輕飄飄,就是這樣脫體,就像我們做夢那麼輕鬆,一點都沒有苦的感覺,大家不要怕死!只是身體要顧好,不要有病,有病要趕快看醫師,更不要去信偏方,偏方會擔擱。」

過去,總有人前來希望上人能為其「加持」,好免除病痛之苦。然上人總是勸勉大家,身體的病痛交給醫生,心理的苦交給菩薩。

「說來人生無常,但是現在醫療很好,我們自己有醫療,師父還跟大家說:『健檢,大家要健檢!』健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就是現在科技發達。這科技發達是不是法?是不是法呢?肯定是。」

開示悟入在人間 雪地傳紙見長情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在開示悟入中傳揚佛知見,希望眾生離開造作業果的無明漩渦而無法自拔。

「佛陀在人間,感受到了人間疾苦,生老病死是苦,那就是尤其是病的苦,所以他感覺人生沒有意義的活著,還是時日過了,生命消逝,還是懵懂煩惱無明,所有的就是造業,貪瞋癡累積了無明,更增長懵懂,所以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為我們轉凡為聖,那就是要了解道理,這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要來開示,在佛陀;悟入,是在眾生。」

上人強調:「佛陀這樣的開示,我們到底法有沒有入心?有法入心來,已知已認識,有沒有身體力行,這是很重要。」

佛教的教義中,菩薩全稱為菩提薩埵,乃為「覺悟而有情」之意。上人提起去年(2019年)慈濟志工再度前往中國大陸青海進行賑災,帶回了相隔二十三年前慈濟曾經在同樣地點因同樣雪災而發放的發放通知單,當地藏胞仔細收藏,見證了這一份長情大愛。

「(基金會顧問)王端正去的時候,去把它借回來,要帶回來給師父看。二十多年前,在那麼潮濕的地方,他們這樣用心保護下來,這個信函帶回給我看,我要翻開它,要用指尾小心翼翼地翻,怕著把它弄破掉了,那個紙都破碎了,他們還把它當成寶。」

打開1996年的青海雪災發放通知單,上面書寫著受助者姓名,領取的物資數量,還有一份上人當時對鄉親的祝福信函。

「說起,這就是很有情的這種感覺,這就是最溫馨。慈濟曾經走過了多少路、多少辛苦,接受到的有感覺嗎?我們不知道,但是看到了,看到那樣的保存著的憑據,我們看到也用心地拿回來,讓我摸到了。實在是人情很可貴,這就是覺有情人生。」

慈濟宗門如粽串 裹緊資糧度眾生

上人一路行腳,從去年(2019年)跨過了一個年度,從創辦慈濟以來跨過了五十三個年頭,都在慈濟志工身上見證到這一份長情大愛。

「這個情,我感覺說,現在目前在捻這些,巧手來做這些(手工藝),這都是有情,祖先的智慧留下來了,現在的中生代還在傳著,這也是很有情。但願這樣的有情,要有不離開這一串(粽串),要精神,這法脈,還是宗門,大家護持著他。」

在粽串的比喻中,慈濟志工就如粽葉,將社會大眾的點滴捐輸都包裹起來,嚴密不漏而全心全意送給受助者,這些都是慈濟慈善的精神人文。

「這個(慈濟)宗門起來,是因為有你們這張『葉』,一粒一粒米把它包住;人人,你們的會員都是這顆粽裡面的餡料,沒有的話,沒有這些充分的資糧,葉子也無法把它催緊,就沒有這顆粽了。總而言之,這種回顧過去,都是活生生的文化,那叫做文化,慈濟人叫做『人文』,人文。」

新的年度,上人面對新受證的慈誠隊與慈濟委員,殷切祝福人人翻轉人生,轉凡夫為聖賢。

「我們慈濟大添丁,記著胸前師志為己志,佛心為己心。要記得過去的人生翻轉過來,轉凡成聖,轉凡夫糊裡糊塗(為)現在很明朗的方向;我們清楚,就是從凡夫起步,往成佛的菩薩道走。」

語末,上人期待用心向佛看齊,立志行菩薩道。

「期待這一年開始,就是吉祥的福慧年。不要忘記,用感恩心送走過去,平平安安走過來,我們今天的健康,總是用感恩虔誠的心來迎接未來。祝福大家新年事事如意,祝大家新年快樂。」

年年盼這天 多明尼加志工送「蘋」安

$
0
0
歲末年終,是送祝福,送愛的季節,多明尼加慈濟志工,前往山區貧困社區,也到拉羅馬那慈濟小學,更不忘為老人院,送上物資和關懷。
 
克服困難 送來需要的
 
因為山區道路不好走,到了山腳下,志工必須把物資搬到四輪傳動的小貨車上,才能順利載運上山;也就是因為太過遍遠難行,志工更是堅持要把物資送來。
 
志工法蘭西說:「這是第二次來社區,第一次先做家訪了解他們需求,這次雖然下雨,但我們還是克服困難,帶來他們需要的物資。」
 
多跑一趟就是為了送上居民真正需要的,除了日常用品、食物,還帶來慈濟的毛毯。拿到毛毯,居民暖在心裡:「毛毯很重要,天氣冷的時候可以用。」

 耶誕小心願 志工圓滿
 
如同四處散播歡喜的耶誕老人,多明尼加慈濟志工,不只是到山區也來到定期關懷的拉羅馬那慈濟小學,送來每一年耶誕節要吃的蘋果。老師表示:「社區的孩子耶誕節,想吃一個蘋果是很困難的,但有了慈濟年年如願。」
 
首都老人院的長者們志工也沒有忘記,送來了生活物資,陪他們玩遊戲;爺爺開心了,拿起麥克風為志工唱情歌。
 
付出關懷,也感受到愛,善的流動,讓新的一年,有更美的期待。{rtmpmp4}20200103_357685EB-280E-376F-1358-695341283184{/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大愛新聞真善美志工 多明尼加報導 2020/01/02)
 

明道解苦 莫偏執迷

$
0
0
【證嚴上人1月1日臺中歲末祝福開示】
「2020年,今天是第一天,就跟大家相處在一起,很開心。記得在2007年的元月,各位知道什麼事嗎?臺中慈院啟業了,這樣總共幾年了?十三年,時間過得真快。回顧有什麼因緣,為什麼會蓋慈濟醫院呢?」

新年伊始,證嚴上人行腳到臺中,提起元月8日將是臺中慈濟醫院啟業十三周年。上人以佛陀所教示的人生多苦,提及健全醫療是為了保障人們免除病苦,進而提升自我,啟迷轉悟。

興醫初衷解病苦 臺中啟業十三載

記憶回到二十多年,當時上人行腳來到臺中,慈濟志工伍慶雲表示他的友人之子發生了觸電意外,被送到臺中榮總救治,亟需祝福與關懷。

「到了榮總,我一路要進去的時候,看到了觸目驚心:好多好多的病人,那空間很擁擠,很多的病患都是這樣排排在走廊裡,那是急診。那這一位年輕人就是在急診床……(他)都不知道人了,整個都已經(昏)迷了。所以他的母親,看了很不捨,在那裡哭、啼哭、出聲哭,要安慰她也無法開口安慰。」

上人為年輕人與他的家人感到不捨,而回程時,伍慶雲談及當時臺中的醫療狀況,更讓上人心情沉重。

「要回程的時候,同樣是伍居士開著車,他就說:『我們臺中很無奈,醫療很缺乏。』我就說:『這個地方像這樣的重病,為什麼都積聚在(榮總)這裡?』他說:『就是很無奈,求助無門,醫療還是很缺乏。』我就問他說:『那平常像這樣的急救,要找一個更有規模、能承擔急救要到哪裡?』他說:『臺北、高雄,但是,大部分都是往北送。無奈!有不少人,患者還沒送到,還沒到醫生那裡,陪伴的人就往生了。』我說:『是什麼事?』他說:『在高速公路出事情,車禍。』」

當時,大林慈濟醫院還在籌辦,但上人對於臺中山線一帶的醫療資源缺乏仍感到不捨,遂與伍慶雲居士討論,如果有好因緣,也可以想辦法來解決。

「因緣就是這樣,為了土地,也努力了好幾年。這種走過來的路,時間長、申請的關卡也很多,關關卡卡,開始要建設,也是很多都要克服,所以說來話長,也不容易。」

病中拖病持使命 相信醫療莫迷信

興建醫院並非易事,不論是花蓮、大林、乃至臺北與臺中的慈濟醫院,從用地到醫療資源評估,無不都是一波三折,才完成了醫院硬體建設。因此,上人更加感恩醫院中的軟體——醫護人員投入醫療志業,共同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的使命而努力。

「早上一大早來,聽到的真的醫療科技愈來愈發達,科技發達,我們的醫王人才也是不斷提升,每一位都是好醫師,技術好、醫德好,用愛來分享,真的聽一聽,也是不簡單。談到了走路,開始我也聽不懂什麼叫『足弓』?就是在腳底有一個窩,踩下去若能夠讓它頂下來,那走路會比較輕鬆,站著也比較輕鬆等等;如何要讓它更穩住?現在的人,真的是很有福,這個大自然假如有一點點的不足,後天都把它彌補上去,真是生在這個時(代),真正是很幸福。」

在醫界不斷努力之下,日益進步的醫療科技能大幅度解除病人的痛苦,上人感恩慈濟醫療志業體的所有人員,不僅是「仁術」,更具「仁心」。

「今天我們可以聽到,我們的醫師有志一同,用愛的醫療來關懷,拔除身體有病之苦,很安慰。病真苦,真實苦!師父最近都感覺,那種病苦,拖病的苦更苦,那種沒做不行,但是病中拖病還要做,真的是很苦。我常常說,白天我就是一條龍,休息了像一條病蟲,很辛苦。」

從創辦慈濟之時,上人已是拖著病軀為佛教、為眾生而奔忙;五十三年過去了,自謂更感受到了佛陀所說的生老病死苦的道理。

「總而言之,人生老病苦,有感覺苦。其實,死並不苦,就如我們就是白天工作,夜晚睡著了,輕飄飄,就是這樣脫體,就像我們做夢那麼輕鬆,一點都沒有苦的感覺,大家不要怕死!只是身體要顧好,不要有病,有病要趕快看醫師,更不要去信偏方,偏方會擔擱。」

過去,總有人前來希望上人能為其「加持」,好免除病痛之苦。然上人總是勸勉大家,身體的病痛交給醫生,心理的苦交給菩薩。

「說來人生無常,但是現在醫療很好,我們自己有醫療,師父還跟大家說:『健檢,大家要健檢!』健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就是現在科技發達。這科技發達是不是法?是不是法呢?肯定是。」

開示悟入在人間 雪地傳紙見長情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在開示悟入中傳揚佛知見,希望眾生離開造作業果的無明漩渦而無法自拔。

「佛陀在人間,感受到了人間疾苦,生老病死是苦,那就是尤其是病的苦,所以他感覺人生沒有意義的活著,還是時日過了,生命消逝,還是懵懂煩惱無明,所有的就是造業,貪瞋癡累積了無明,更增長懵懂,所以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為我們轉凡為聖,那就是要了解道理,這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要來開示,在佛陀;悟入,是在眾生。」

上人強調:「佛陀這樣的開示,我們到底法有沒有入心?有法入心來,已知已認識,有沒有身體力行,這是很重要。」

佛教的教義中,菩薩全稱為菩提薩埵,乃為「覺悟而有情」之意。上人提起去年(2019年)慈濟志工再度前往中國大陸青海進行賑災,帶回了相隔二十三年前慈濟曾經在同樣地點因同樣雪災而發放的發放通知單,當地藏胞仔細收藏,見證了這一份長情大愛。

「(基金會顧問)王端正去的時候,去把它借回來,要帶回來給師父看。二十多年前,在那麼潮濕的地方,他們這樣用心保護下來,這個信函帶回給我看,我要翻開它,要用指尾小心翼翼地翻,怕著把它弄破掉了,那個紙都破碎了,他們還把它當成寶。」

打開1996年的青海雪災發放通知單,上面書寫著受助者姓名,領取的物資數量,還有一份上人當時對鄉親的祝福信函。

「說起,這就是很有情的這種感覺,這就是最溫馨。慈濟曾經走過了多少路、多少辛苦,接受到的有感覺嗎?我們不知道,但是看到了,看到那樣的保存著的憑據,我們看到也用心地拿回來,讓我摸到了。實在是人情很可貴,這就是覺有情人生。」

慈濟宗門如粽串 裹緊資糧度眾生

上人一路行腳,從去年(2019年)跨過了一個年度,從創辦慈濟以來跨過了五十三個年頭,都在慈濟志工身上見證到這一份長情大愛。

「這個情,我感覺說,現在目前在捻這些,巧手來做這些(手工藝),這都是有情,祖先的智慧留下來了,現在的中生代還在傳著,這也是很有情。但願這樣的有情,要有不離開這一串(粽串),要精神,這法脈,還是宗門,大家護持著他。」

在粽串的比喻中,慈濟志工就如粽葉,將社會大眾的點滴捐輸都包裹起來,嚴密不漏而全心全意送給受助者,這些都是慈濟慈善的精神人文。

「這個(慈濟)宗門起來,是因為有你們這張『葉』,一粒一粒米把它包住;人人,你們的會員都是這顆粽裡面的餡料,沒有的話,沒有這些充分的資糧,葉子也無法把它催緊,就沒有這顆粽了。總而言之,這種回顧過去,都是活生生的文化,那叫做文化,慈濟人叫做『人文』,人文。」

新的年度,上人面對新受證的慈誠隊與慈濟委員,殷切祝福人人翻轉人生,轉凡夫為聖賢。

「我們慈濟大添丁,記著胸前師志為己志,佛心為己心。要記得過去的人生翻轉過來,轉凡成聖,轉凡夫糊裡糊塗(為)現在很明朗的方向;我們清楚,就是從凡夫起步,往成佛的菩薩道走。」

語末,上人期待用心向佛看齊,立志行菩薩道。

「期待這一年開始,就是吉祥的福慧年。不要忘記,用感恩心送走過去,平平安安走過來,我們今天的健康,總是用感恩虔誠的心來迎接未來。祝福大家新年事事如意,祝大家新年快樂。」

良能匯聚 護地養息

$
0
0
【證嚴上人1月3日臺中歲末祝福開示】
「這一回出門十多天以來,我看到的慈濟人,人人都是菩薩,都是好人做好事。慈濟已經是五十四年,在臺灣,從每天的五毛錢就起步了,到現在已經救苦救難過一百個國家地區。現在國際間水災、火災、地震的幾個國家,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災情,期待在地慈濟人啟動勘災,之後就是要展開救災了。這真的是災難臨頭,我們真正要覺悟,要抬起頭來。」
 
1月3日,證嚴上人在臺中靜思堂主持「南投、臺中及苗栗區」授證暨歲末祝福,開示中談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正嚴重威脅萬物的生存空間,唯有人人覺悟,落實環境保護,才能與萬物共存共榮。
 
大地已傷應覺醒 延續物命養生息
 
「我們一定要抬起頭來,看看現在氣候的變遷,也許大家都會說,我們天天都是平安過,平平安安過日子,有什麼災情啊?跟大家說,我們腳踏同一片的地球、大地,我們呼吸著同一片天的空氣,萬物共生息。」
 
幾年前兩支環保公益廣告,分別拍攝聾啞女孩與紅毛猩猩視訊聊天,以及大猩猩可可(Koko)對人類的手語告白,要喚起大眾對於生態保育的注意。
 
「的確,我們不只是食物破壞牠們的家園,我們所用的不也都是嗎?砍伐樹木、向大地挖、抽取了資源等等,都是與大自然的動物在爭取資源。牠們代替大自然說話,那我們人類覺悟了沒?人類欲念很大……」
 
人類為了滿足欲望,不斷向大地汲取資源,反觀在慈濟環保站中,有許多老菩薩運用身體的良能,將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逐一分類,期待透過細膩的分類,不浪費任何資源。
 
「老菩薩好有智慧,塑膠袋就是塑膠袋,除了乾淨、透明、霧的要分開以外,他們還要把它揉一揉,聽它們的聲音。他就說:『師父,這不是丟在這裡,這是在那裡!』我說,透明的不就是丟這裡嗎?他說:『品類、質不一樣。』」
 
清清楚楚細分,提升回收的再利用價值,上人讚歎環保菩薩好用心,聽聲音就能判斷它的分類。
 
「要從哪裡分別啊?他說:『聽聲音。』是聞聲喔,那樣的觀世音菩薩的耳根的利,現在我們的環保菩薩們耳根,真的可以代替眼睛來分類。」
 
眾生本具利根性 以愛護生弭災厄
 
上人指出,人人都具有他的本性,那樣的靈敏感,六根都是有神通,耳朵有耳朵的神通,眼睛有眼睛的神通,眾生都有同樣的靈性。
 
「這時候,人類真的是與佛智慧是同根性,我常常說『佛、心、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就是人類、動物、微生蟲等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同樣是有生命,生命都是貪生怕死,既來生,他們都希望生命能活得平安、安全,也是有了威脅到他生命的,他都會閃、會躲。」
 
佛陀說,眾生平等,我們同處一片天地,人人都應重視共生息的愛。動物不會破壞大自然,牠們是珍惜大自然,依靠大自然,只是人類去破壞大自然。
 
「看看,樹砍了,砍得山已經無法水土保持,大雨一來,就會直接到山的土裡,失去了樹根保護山土的力量,雨水大,山就崩了。現在已經很多國家,水很快都流失,所以一段時間不下雨,土乾、樹乾,一旦焚風一起,很熱,就變熱風,熱風透過樹枝磨擦、磨擦,都會擦出了火星,所以小小的火星它也可以燎原,一點火它就一直燒去了,星火燎原總是整片燒。」
 
在澳洲,長達一個月的野火危機,至今已造成至少十七人死亡,一些小鎮淪為廢墟後,仍有多人下落不明。跨年夜的一場災難性野火把澳洲南岸海邊小鎮被火焰包圍,數千名觀光客等待救援撤離。
 
「我們緊接著就說,趕快密切注意,我們要準備去勘災。過去澳洲的慈濟人回來,我都會說:『你們要提高警覺!』他們都是自信滿滿地回答我說:『我們那裡都不曾有災難!』我就說:『不要這麼自信,還是要戒慎虔誠。』那是一、二十年前一直跟他們提醒,現在已經事實出來了。」
 
點滴匯聚愛能量 萬物共生共存榮
 
上人再次叮嚀,災難頻傳人人都應戒慎虔誠,還要把愛遍灑在苦難之處;亦不忘感恩全球慈濟人在當地用心耕耘,讓慈濟的慈善援助足跡走過全球一百個國家地區,而不管志工來自何方,人人都以臺灣為根。
 
「人人以為說,這都臺灣人承擔,不是,是借臺灣人的力與名、錢,四、五十個國家(地區)大家會合起來,我們去支援。每一回師父呼籲一手動千手動,所以很多的國家(地區)都會即時動起來。你們看看,我們有六十幾個國家地區有慈濟人,這種愛的能量將它會合起來,名稱歸於臺灣慈濟,國際救災總是點滴點滴付出。就如螞蟻也可以爬上了最高的須彌山,同樣的道理,總是點點滴滴付出。」
 
不論是國內外,點滴的付出都成就了善的因緣。在授證典禮中,有九二一地震希望工程學校的校長上臺接受上人的祝福,讓上人倍感欣慰。
 
「看到了十位校長受證了,我很開心。九二一那個時候我們認養了五十一所學校,錢在哪裡?在人人的口袋裡,只要口袋一摸,點點滴滴,掏腰包付出,他就可以。看看當時的孩子已經在職場都很有成就,早上也有一位說,師父我畢業了,我在哪裡工作。九二一的孩子長大了,那時候若沒有及時蓋學校,不知道要拖多久。所以其實還不到三年,五十一所學校都完成了。」
 
當年的九二一,慈濟大膽的認養五十一所的希望工程,也因為眾愛匯聚,才能成就大功德。
 
「人人發心,甘願走入人群,這就是用功;無畏懼在人群中去造福,那就是德。我們的功德,你付出無所求,時時說感恩、感恩,這就是功德,無貪、無求,只為了救拔苦難,成就社會的大工程。付出無所求,還說感恩,這就是大功德。這就現在在做的,應該有參加過的,就是生命中的價值。」
 
時間累積功德,上人期勉人人要把握時日,發揮良能創造生命價值;也要珍惜物命,與大地共生息。
 
「我們要重視環保,環保不只是回收了可成為資源再製。最重要的,我們要把環保要宣導出來,土地不要讓它硬化,就把這些垃圾埋在土裡;空氣不要讓它汙染,再汙濁,真正的氣候變遷會加速,還會加強。為了我們的平安,疼惜大地是人人的責任。」
 

良能匯聚 護地養息

$
0
0
【證嚴上人1月3日臺中歲末祝福開示】
「這一回出門十多天以來,我看到的慈濟人,人人都是菩薩,都是好人做好事。慈濟已經是五十四年,在臺灣,從每天的五毛錢就起步了,到現在已經救苦救難過一百個國家地區。現在國際間水災、火災、地震的幾個國家,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災情,期待在地慈濟人啟動勘災,之後就是要展開救災了。這真的是災難臨頭,我們真正要覺悟,要抬起頭來。」
 
1月3日,證嚴上人在臺中靜思堂主持「南投、臺中及苗栗區」授證暨歲末祝福,開示中談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正嚴重威脅萬物的生存空間,唯有人人覺悟,落實環境保護,才能與萬物共存共榮。
 
大地已傷應覺醒 延續物命養生息
 
「我們一定要抬起頭來,看看現在氣候的變遷,也許大家都會說,我們天天都是平安過,平平安安過日子,有什麼災情啊?跟大家說,我們腳踏同一片的地球、大地,我們呼吸著同一片天的空氣,萬物共生息。」
 
幾年前兩支環保公益廣告,分別拍攝聾啞女孩與紅毛猩猩視訊聊天,以及大猩猩可可(Koko)對人類的手語告白,要喚起大眾對於生態保育的注意。
 
「的確,我們不只是食物破壞牠們的家園,我們所用的不也都是嗎?砍伐樹木、向大地挖、抽取了資源等等,都是與大自然的動物在爭取資源。牠們代替大自然說話,那我們人類覺悟了沒?人類欲念很大……」
 
人類為了滿足欲望,不斷向大地汲取資源,反觀在慈濟環保站中,有許多老菩薩運用身體的良能,將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逐一分類,期待透過細膩的分類,不浪費任何資源。
 
「老菩薩好有智慧,塑膠袋就是塑膠袋,除了乾淨、透明、霧的要分開以外,他們還要把它揉一揉,聽它們的聲音。他就說:『師父,這不是丟在這裡,這是在那裡!』我說,透明的不就是丟這裡嗎?他說:『品類、質不一樣。』」
 
清清楚楚細分,提升回收的再利用價值,上人讚歎環保菩薩好用心,聽聲音就能判斷它的分類。
 
「要從哪裡分別啊?他說:『聽聲音。』是聞聲喔,那樣的觀世音菩薩的耳根的利,現在我們的環保菩薩們耳根,真的可以代替眼睛來分類。」
 
眾生本具利根性 以愛護生弭災厄
 
上人指出,人人都具有他的本性,那樣的靈敏感,六根都是有神通,耳朵有耳朵的神通,眼睛有眼睛的神通,眾生都有同樣的靈性。
 
「這時候,人類真的是與佛智慧是同根性,我常常說『佛、心、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就是人類、動物、微生蟲等等,有生命的東西,總是同樣是有生命,生命都是貪生怕死,既來生,他們都希望生命能活得平安、安全,也是有了威脅到他生命的,他都會閃、會躲。」
 
佛陀說,眾生平等,我們同處一片天地,人人都應重視共生息的愛。動物不會破壞大自然,牠們是珍惜大自然,依靠大自然,只是人類去破壞大自然。
 
「看看,樹砍了,砍得山已經無法水土保持,大雨一來,就會直接到山的土裡,失去了樹根保護山土的力量,雨水大,山就崩了。現在已經很多國家,水很快都流失,所以一段時間不下雨,土乾、樹乾,一旦焚風一起,很熱,就變熱風,熱風透過樹枝磨擦、磨擦,都會擦出了火星,所以小小的火星它也可以燎原,一點火它就一直燒去了,星火燎原總是整片燒。」
 
在澳洲,長達一個月的野火危機,至今已造成至少十七人死亡,一些小鎮淪為廢墟後,仍有多人下落不明。跨年夜的一場災難性野火把澳洲南岸海邊小鎮被火焰包圍,數千名觀光客等待救援撤離。
 
「我們緊接著就說,趕快密切注意,我們要準備去勘災。過去澳洲的慈濟人回來,我都會說:『你們要提高警覺!』他們都是自信滿滿地回答我說:『我們那裡都不曾有災難!』我就說:『不要這麼自信,還是要戒慎虔誠。』那是一、二十年前一直跟他們提醒,現在已經事實出來了。」
 
點滴匯聚愛能量 萬物共生共存榮
 
上人再次叮嚀,災難頻傳人人都應戒慎虔誠,還要把愛遍灑在苦難之處;亦不忘感恩全球慈濟人在當地用心耕耘,讓慈濟的慈善援助足跡走過全球一百個國家地區,而不管志工來自何方,人人都以臺灣為根。
 
「人人以為說,這都臺灣人承擔,不是,是借臺灣人的力與名、錢,四、五十個國家(地區)大家會合起來,我們去支援。每一回師父呼籲一手動千手動,所以很多的國家(地區)都會即時動起來。你們看看,我們有六十幾個國家地區有慈濟人,這種愛的能量將它會合起來,名稱歸於臺灣慈濟,國際救災總是點滴點滴付出。就如螞蟻也可以爬上了最高的須彌山,同樣的道理,總是點點滴滴付出。」
 
不論是國內外,點滴的付出都成就了善的因緣。在授證典禮中,有九二一地震希望工程學校的校長上臺接受上人的祝福,讓上人倍感欣慰。
 
「看到了十位校長受證了,我很開心。九二一那個時候我們認養了五十一所學校,錢在哪裡?在人人的口袋裡,只要口袋一摸,點點滴滴,掏腰包付出,他就可以。看看當時的孩子已經在職場都很有成就,早上也有一位說,師父我畢業了,我在哪裡工作。九二一的孩子長大了,那時候若沒有及時蓋學校,不知道要拖多久。所以其實還不到三年,五十一所學校都完成了。」
 
當年的九二一,慈濟大膽的認養五十一所的希望工程,也因為眾愛匯聚,才能成就大功德。
 
「人人發心,甘願走入人群,這就是用功;無畏懼在人群中去造福,那就是德。我們的功德,你付出無所求,時時說感恩、感恩,這就是功德,無貪、無求,只為了救拔苦難,成就社會的大工程。付出無所求,還說感恩,這就是大功德。這就現在在做的,應該有參加過的,就是生命中的價值。」
 
時間累積功德,上人期勉人人要把握時日,發揮良能創造生命價值;也要珍惜物命,與大地共生息。
 
「我們要重視環保,環保不只是回收了可成為資源再製。最重要的,我們要把環保要宣導出來,土地不要讓它硬化,就把這些垃圾埋在土裡;空氣不要讓它汙染,再汙濁,真正的氣候變遷會加速,還會加強。為了我們的平安,疼惜大地是人人的責任。」
 

悟苦啟悲 人醫本心

$
0
0
【證嚴上人1月4日臺中慈濟醫院歲末祝福開示】
「時常看見院長、各科室的醫王菩薩,都常常走入了那一群,走不出來的殘疾老人家的家庭去,去探訪他,去幫他們清洗換藥等等,這都是很動人的畫面,不是做給人看的,我們是真誠做到的,那一種真心要付出。」
 
元月四日,證嚴上人行腳到臺中慈濟醫院主持歲末祝福,現任簡守信院長與首任陳子勇院長都共同參與。上人回想十三年前,臺中醫療資源還不是這麼發達時,眼見醫院病床嚴重不足,決心成立臺中慈濟醫院,如今看到醫護人員發揮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功能,內心感到十分欣慰。
 
人生八苦病為最 守護生命醫者心
 
上人論及,醫護人員當初選擇這樣一條人生的道路,當作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分工作的價值是什麼呢?不就是為了救人和照顧病患!
 
「這種都是從人生最苦的重點,願意發心立願投入,因為人生苦,莫過於病痛,這生、老都是很自然的。病,是很痛苦的事,老來再加上了病,那樣感受,實在是要老到來、病在身上,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真是苦。但是,老、病,這都是很自然的法則,任何一個人都會經過老,有幾個人能老得無疾而終?其實沒有多少人。所以我們要如何善用醫療,同時還有醫療保健的教育。」
 
從大林慈濟醫院再來到臺中慈濟醫院,上人聽到醫師們的報告分享,每一個案,總會讓人感到醫師們不捨他們所承受的痛苦。
 
「那樣的苦、苦的心,我們的心與他的那個苦會糾結在一起,感覺到苦啊!苦!但是,感動,很感動!那就是醫護走入了他的家,陪伴他再來到醫院住院,然後如何、如何的照顧著;回家了,還要我們的委員、醫師,都會會同去做長期的關懷。這種在臺灣,愛的結構起來,有醫療系統,有人間菩薩,這種愛的能量投入在鄉村、在社會、在社區等等。總是感覺這就是一個很溫馨的人間!」
 
見到人間有苦無法解除,慈悲心被啟發走入人間膚苦難,上人說這就是覺有情,勉勵新受證的弟子莫忘「佛心師志」。
 
「從今天開始要有這樣的佛心,把佛陀的心,教導著我們在人間,要行菩薩道。菩薩在人間,走入人群,苦人群中的苦,我們不忍眾生苦,啟動去投入愛他、護他、陪他,這都是菩薩在人間,我們有醫療,他的病苦我們可以帶來到醫院,全人照顧。」
 
耕良田守心如初 育良才福澤人間
 
菩薩因苦而覺悟,因不忍眾生苦的慈悲,而投入人群中去關愛他人,上人感恩醫護團隊做到了全人健康照護,守護生命。然而,醫療終有其極限,也令上人憶及因肺癌往生的慈濟基金會前副總執行長陳紹明。
 
「三十三年前慈濟護專要動土,護專就是現在的慈科大,我站在那塊土地上,說:『這是一片的溪埔地,從此開始要成為是教育良田。』他(陳紹明)把我這一句話,常常都在慈科大跟大家分享,因為他的責任,教育都是要在這樣的慈科大,專心在那裡駐校的董事,他都在那裡,他照顧得很好,時常把慈濟人文帶入了慈科大。」
 
上人感恩這些年來有陳副總,他們夫妻從蓋醫院就很積極幫忙募款,一路走過來,「很幸福」!
 
「那時候護專蓋好,我委託他說:『你來這個地方,教育,你就在這裡多關心。』從此開始,他就是陪著校長,整個學校,不知培養多少護理(人才)。」
 
感慨陳副總才發現要治療就來不及了,八十多歲往生,上人不捨中為他祝福,亦藉此勉眾要善用有限的生命。
 
「不捨,很不捨,但是,翻一個方向來想,也很令人羨慕,既要走了,就像他這樣的,幾天前還是那樣安然無恙的,沒感覺他老過,腦筋清楚,身體看來都沒什麼事情,這種很灑脫的就去了。人生總是這樣,但是也常看到了,『師父,是不是師父再幫我加持一下。』我就會跟他說:『師父自己都加持不到,怎麼加持你?』總是要自己,讓生命最重要的價值,那就是會用生命,做人生有意義的生命。」
 
醫護同心膚病苦 職志合一利人群
 
上人慈示,「慈悲利他」就是我們人生的方向,期許醫護人員能將職業轉對志業的精神來投入。
 
「自己想一想,我有做到,做到了利益人群,不是職業性的,是志業性!志業不是職業而已,是立志要做醫生,盡做醫生的愛心,立志要做護士,就有志業精神,投入、呵護生命。他的病痛需要有同理心,來膚慰他、幫助他,這都是人一旦有病,需要醫生,需要護士來膚慰、來診斷。」
 
上人肯定人的生命價值的可貴,亦感恩醫護人員將愛的力量凝聚起來,呵護著人們的生命,用心立志將醫院如家一樣地照顧好,庇蔭了無數量的身體,正是造福人間。
 
 

悟苦啟悲 人醫本心

$
0
0
【證嚴上人1月4日臺中慈濟醫院歲末祝福開示】
「時常看見院長、各科室的醫王菩薩,都常常走入了那一群,走不出來的殘疾老人家的家庭去,去探訪他,去幫他們清洗換藥等等,這都是很動人的畫面,不是做給人看的,我們是真誠做到的,那一種真心要付出。」
 
元月四日,證嚴上人行腳到臺中慈濟醫院主持歲末祝福,現任簡守信院長與首任陳子勇院長都共同參與。上人回想十三年前,臺中醫療資源還不是這麼發達時,眼見醫院病床嚴重不足,決心成立臺中慈濟醫院,如今看到醫護人員發揮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功能,內心感到十分欣慰。
 
人生八苦病為最 守護生命醫者心
 
上人論及,醫護人員當初選擇這樣一條人生的道路,當作自己的人生方向,這分工作的價值是什麼呢?不就是為了救人和照顧病患!
 
「這種都是從人生最苦的重點,願意發心立願投入,因為人生苦,莫過於病痛,這生、老都是很自然的。病,是很痛苦的事,老來再加上了病,那樣感受,實在是要老到來、病在身上,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真是苦。但是,老、病,這都是很自然的法則,任何一個人都會經過老,有幾個人能老得無疾而終?其實沒有多少人。所以我們要如何善用醫療,同時還有醫療保健的教育。」
 
從大林慈濟醫院再來到臺中慈濟醫院,上人聽到醫師們的報告分享,每一個案,總會讓人感到醫師們不捨他們所承受的痛苦。
 
「那樣的苦、苦的心,我們的心與他的那個苦會糾結在一起,感覺到苦啊!苦!但是,感動,很感動!那就是醫護走入了他的家,陪伴他再來到醫院住院,然後如何、如何的照顧著;回家了,還要我們的委員、醫師,都會會同去做長期的關懷。這種在臺灣,愛的結構起來,有醫療系統,有人間菩薩,這種愛的能量投入在鄉村、在社會、在社區等等。總是感覺這就是一個很溫馨的人間!」
 
見到人間有苦無法解除,慈悲心被啟發走入人間膚苦難,上人說這就是覺有情,勉勵新受證的弟子莫忘「佛心師志」。
 
「從今天開始要有這樣的佛心,把佛陀的心,教導著我們在人間,要行菩薩道。菩薩在人間,走入人群,苦人群中的苦,我們不忍眾生苦,啟動去投入愛他、護他、陪他,這都是菩薩在人間,我們有醫療,他的病苦我們可以帶來到醫院,全人照顧。」
 
耕良田守心如初 育良才福澤人間
 
菩薩因苦而覺悟,因不忍眾生苦的慈悲,而投入人群中去關愛他人,上人感恩醫護團隊做到了全人健康照護,守護生命。然而,醫療終有其極限,也令上人憶及因肺癌往生的慈濟基金會前副總執行長陳紹明。
 
「三十三年前慈濟護專要動土,護專就是現在的慈科大,我站在那塊土地上,說:『這是一片的溪埔地,從此開始要成為是教育良田。』他(陳紹明)把我這一句話,常常都在慈科大跟大家分享,因為他的責任,教育都是要在這樣的慈科大,專心在那裡駐校的董事,他都在那裡,他照顧得很好,時常把慈濟人文帶入了慈科大。」
 
上人感恩這些年來有陳副總,他們夫妻從蓋醫院就很積極幫忙募款,一路走過來,「很幸福」!
 
「那時候護專蓋好,我委託他說:『你來這個地方,教育,你就在這裡多關心。』從此開始,他就是陪著校長,整個學校,不知培養多少護理(人才)。」
 
感慨陳副總才發現要治療就來不及了,八十多歲往生,上人不捨中為他祝福,亦藉此勉眾要善用有限的生命。
 
「不捨,很不捨,但是,翻一個方向來想,也很令人羨慕,既要走了,就像他這樣的,幾天前還是那樣安然無恙的,沒感覺他老過,腦筋清楚,身體看來都沒什麼事情,這種很灑脫的就去了。人生總是這樣,但是也常看到了,『師父,是不是師父再幫我加持一下。』我就會跟他說:『師父自己都加持不到,怎麼加持你?』總是要自己,讓生命最重要的價值,那就是會用生命,做人生有意義的生命。」
 
醫護同心膚病苦 職志合一利人群
 
上人慈示,「慈悲利他」就是我們人生的方向,期許醫護人員能將職業轉對志業的精神來投入。
 
「自己想一想,我有做到,做到了利益人群,不是職業性的,是志業性!志業不是職業而已,是立志要做醫生,盡做醫生的愛心,立志要做護士,就有志業精神,投入、呵護生命。他的病痛需要有同理心,來膚慰他、幫助他,這都是人一旦有病,需要醫生,需要護士來膚慰、來診斷。」
 
上人肯定人的生命價值的可貴,亦感恩醫護人員將愛的力量凝聚起來,呵護著人們的生命,用心立志將醫院如家一樣地照顧好,庇蔭了無數量的身體,正是造福人間。
 
 

立志彌新 誠教持慎

$
0
0
【證嚴上人1月5日臺中行腳教育團隊座談開示】
「師父都說過,(教育孩子)要疼入心,要疼骨磨皮,師父那時真真正正是愛之深、教之切,希望大家用菩薩心、媽媽心,疼自己的小孩,但是用菩薩的心來疼別人的孩子——用愛、父母心、菩薩的智慧,好好的將我們的學生教好。」

證嚴上人自2019年終之際行腳以來,第十九天駐於臺中靜思堂,與中區慈濟志工教育功能團隊進行座談。慈濟教育功能團隊成員包含了教師、慈濟大專青年與大愛媽媽等,都是以培育校園中有德有才的社會未來人才為志向。因此,上人特別叮嚀推動教育的志工,以菩薩的愛與智慧來教育學生。

「老師們很有價值,因為你們是為社會育人才。看到了每一位老師,不只是當老師,還要當社會苦難人的生命貴人。菩薩,教聯菩薩(教師聯誼會),立志彌新,那時大家立志堅定,師父講的真正的立志,沒有二心一直到現在,這是真的很真心。」

信己無私能付出 信人有愛聚能量

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2019年慈濟基金會「善念共振.讓愛非揚」送愛到莫三比克的募衣活動,去年底在臺中推動,除了向社區民眾發起勸募,慈濟教育團隊志工也從一百三十六所各級學校,募到了四萬公斤的的二手衣。

「剛剛聽到(沈國福)校長提起折衣服。伊代,去年3月間一個颶風,把東非幾個國家都毀了,損失非常嚴重。(當地)跟我們有緣,我們脚踏得到,有這樣的種子,當地有人,我們付出有人繼續接著,步步向前,三個國家去付出。」

莫三比克第二大城貝拉市遭受伊代熱帶氣旋襲擊,周邊地區如雅瑪郡都成水鄉澤國,慈濟於急難階段賑災發放後,接下來的中長期,也深入瞭解當地的教育與安身的需求,進行援建學校與大愛村的規劃。

「剛剛提起莫三比克,大家說『我們募十幾間學校。』老實說,一間學校不是二十萬,二百萬都蓋不起來,也許二千萬還不夠。就如在九二一那個時候,師父一口氣認養了那麼多,『錢在哪?』『不知道。』再問我一句『錢在哪?』『在大家的口袋裡。』第一句回答不知,第二句回答是在別人的口袋裡,我只是憑著自己信己無私,信人有愛,人人都是有愛。所以,我只是一個敢擔當,是敢承擔。為什麼呢?有信心,因為大家應該也相信師父。」

勸募有福捐舊衣 人人整理表誠意

具備信心、毅力、勇氣,則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如同這一次臺中慈濟志工承擔為非洲籌募二手衣的工作,共收到了二十四萬七千九百八十一件。

「這信心建立起來,愛心點滴點滴匯集起來,看你們一件衣服、十件衣服這樣匯集,已經幾十萬件衣服了。冬天有給他們冬衣,夏季有給他們有夏天的好衣服,他們在那裡穿得真的是很破破爛爛的。我們陸陸續續送出去,對他們來說,真的就如天衣一樣歡喜。」

二十四萬件二手衣,每一件都需要志工來檢視、分類與重新整理,讓收到的人也能感受到滿滿尊重。

「要整理這一些,實在是很瑣碎,累積起來真正是很多。大家一直捐,所以暫時還沒有要再出貨櫃之前,暫時借大家家裡先放著。希望大家想要準備付出的愛心,要宣導一下,把這些衣服要整理得乾乾淨淨,有的破了還要補一補,鈕扣若缺了,請大家再換一下。這樣人人承擔起了要捐出一件衣服的誠意,就免得這樣堆積起來,一大群的志工重新一件一件地重新整理,這對志工是很大負擔。」

別恃無災心輕忽 戒慎虔誠需教育

慈悲也需要有智慧,更需要人人多用一點心來付出。上人更期待每一個人付出愛心的同時,也能明瞭天災的根源,其實是大自然已經遭受破壞。

「現在大自然,我們就是戒警教育。真正的氣候變遷,我們臺灣感覺說,氣候很好,颱風說要來都沒來,不要仗勢!臺灣是在一個小小的島上,四面都是海,所以我們還是要戒慎虔誠。」

澳洲森林大火自去年(2019年)9月開始延燒,至今仍未撲滅,且根據估計已燒掉一個半臺灣大的面積,至少有一千兩百棟房子毀於火災。

「澳洲那座山,一直一直燒,從山林裡一直燒,燒到(地圖上的標記)綠色現在都燒成橘紅色的了,很大片喔!澳洲這麼大,現在橘紅色占這麼多,已經逼到海邊來了,人,以為說:『我若稍微避一下,再回來我家還好好的。』現在回頭回家,沒家了。前天,軍艦已經進到海港去撤退這些人……」

上人感慨,過去都一再叮嚀澳洲慈濟志工,不要以為當地是移民天堂且適於人居就忘卻了居安思危。

「這都是以為澳洲平安無事。每一次我若跟他們說:『你們澳洲要戒慎虔誠。』他們都會說:『我們那裡都沒災難。』不要仗勢,還是要戒慎虔誠。現在已經這樣(氣候變遷),還是要期待你們要從教育開始,讓孩子能理解大自然威力真強,人類的力量是很渺小。」

上人期待,教師們要多多引導孩子認識自然環境遭受破壞所造成的危害,共同培育有才有德的社會棟梁。

「我們都是教育,把這樣的訊息傳給孩子,盡量也要鼓勵孩子的家庭都要茹素。那就是感恩菩薩。」

立志彌新 誠教持慎

$
0
0
【證嚴上人1月5日臺中行腳教育團隊座談開示】
「師父都說過,(教育孩子)要疼入心,要疼骨磨皮,師父那時真真正正是愛之深、教之切,希望大家用菩薩心、媽媽心,疼自己的小孩,但是用菩薩的心來疼別人的孩子——用愛、父母心、菩薩的智慧,好好的將我們的學生教好。」

證嚴上人自2019年終之際行腳以來,第十九天駐於臺中靜思堂,與中區慈濟志工教育功能團隊進行座談。慈濟教育功能團隊成員包含了教師、慈濟大專青年與大愛媽媽等,都是以培育校園中有德有才的社會未來人才為志向。因此,上人特別叮嚀推動教育的志工,以菩薩的愛與智慧來教育學生。

「老師們很有價值,因為你們是為社會育人才。看到了每一位老師,不只是當老師,還要當社會苦難人的生命貴人。菩薩,教聯菩薩(教師聯誼會),立志彌新,那時大家立志堅定,師父講的真正的立志,沒有二心一直到現在,這是真的很真心。」

信己無私能付出 信人有愛聚能量

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2019年慈濟基金會「善念共振.讓愛非揚」送愛到莫三比克的募衣活動,去年底在臺中推動,除了向社區民眾發起勸募,慈濟教育團隊志工也從一百三十六所各級學校,募到了四萬公斤的的二手衣。

「剛剛聽到(沈國福)校長提起折衣服。伊代,去年3月間一個颶風,把東非幾個國家都毀了,損失非常嚴重。(當地)跟我們有緣,我們脚踏得到,有這樣的種子,當地有人,我們付出有人繼續接著,步步向前,三個國家去付出。」

莫三比克第二大城貝拉市遭受伊代熱帶氣旋襲擊,周邊地區如雅瑪郡都成水鄉澤國,慈濟於急難階段賑災發放後,接下來的中長期,也深入瞭解當地的教育與安身的需求,進行援建學校與大愛村的規劃。

「剛剛提起莫三比克,大家說『我們募十幾間學校。』老實說,一間學校不是二十萬,二百萬都蓋不起來,也許二千萬還不夠。就如在九二一那個時候,師父一口氣認養了那麼多,『錢在哪?』『不知道。』再問我一句『錢在哪?』『在大家的口袋裡。』第一句回答不知,第二句回答是在別人的口袋裡,我只是憑著自己信己無私,信人有愛,人人都是有愛。所以,我只是一個敢擔當,是敢承擔。為什麼呢?有信心,因為大家應該也相信師父。」

勸募有福捐舊衣 人人整理表誠意

具備信心、毅力、勇氣,則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如同這一次臺中慈濟志工承擔為非洲籌募二手衣的工作,共收到了二十四萬七千九百八十一件。

「這信心建立起來,愛心點滴點滴匯集起來,看你們一件衣服、十件衣服這樣匯集,已經幾十萬件衣服了。冬天有給他們冬衣,夏季有給他們有夏天的好衣服,他們在那裡穿得真的是很破破爛爛的。我們陸陸續續送出去,對他們來說,真的就如天衣一樣歡喜。」

二十四萬件二手衣,每一件都需要志工來檢視、分類與重新整理,讓收到的人也能感受到滿滿尊重。

「要整理這一些,實在是很瑣碎,累積起來真正是很多。大家一直捐,所以暫時還沒有要再出貨櫃之前,暫時借大家家裡先放著。希望大家想要準備付出的愛心,要宣導一下,把這些衣服要整理得乾乾淨淨,有的破了還要補一補,鈕扣若缺了,請大家再換一下。這樣人人承擔起了要捐出一件衣服的誠意,就免得這樣堆積起來,一大群的志工重新一件一件地重新整理,這對志工是很大負擔。」

別恃無災心輕忽 戒慎虔誠需教育

慈悲也需要有智慧,更需要人人多用一點心來付出。上人更期待每一個人付出愛心的同時,也能明瞭天災的根源,其實是大自然已經遭受破壞。

「現在大自然,我們就是戒警教育。真正的氣候變遷,我們臺灣感覺說,氣候很好,颱風說要來都沒來,不要仗勢!臺灣是在一個小小的島上,四面都是海,所以我們還是要戒慎虔誠。」

澳洲森林大火自去年(2019年)9月開始延燒,至今仍未撲滅,且根據估計已燒掉一個半臺灣大的面積,至少有一千兩百棟房子毀於火災。

「澳洲那座山,一直一直燒,從山林裡一直燒,燒到(地圖上的標記)綠色現在都燒成橘紅色的了,很大片喔!澳洲這麼大,現在橘紅色占這麼多,已經逼到海邊來了,人,以為說:『我若稍微避一下,再回來我家還好好的。』現在回頭回家,沒家了。前天,軍艦已經進到海港去撤退這些人……」

上人感慨,過去都一再叮嚀澳洲慈濟志工,不要以為當地是移民天堂且適於人居就忘卻了居安思危。

「這都是以為澳洲平安無事。每一次我若跟他們說:『你們澳洲要戒慎虔誠。』他們都會說:『我們那裡都沒災難。』不要仗勢,還是要戒慎虔誠。現在已經這樣(氣候變遷),還是要期待你們要從教育開始,讓孩子能理解大自然威力真強,人類的力量是很渺小。」

上人期待,教師們要多多引導孩子認識自然環境遭受破壞所造成的危害,共同培育有才有德的社會棟梁。

「我們都是教育,把這樣的訊息傳給孩子,盡量也要鼓勵孩子的家庭都要茹素。那就是感恩菩薩。」

美國總會執行長 新年元旦交接

$
0
0
2020年開年第一天,慈濟美國總會一百三十多位志工舉辦精進共修,以最虔誠的心禮拜《法華經序》,並進行美國總會新任執行長布達。

感恩前任 後任承擔

新年度,新人事,美國總會公布新任正副執行長人事案,敦情陳佳昇(濟弘)為新任執行長,原執行長黃漢魁(濟穆)則持續於菩薩道上精進,轉任副執行長來襄助推動會務。

新任執行長陳佳昇感恩黃漢魁過去八年的帶領,將美國慈濟邁向更健全的組織架構及更完善的制度。接棒之後,陳佳昇執行長表達一定會繼續倡導及落實「慈濟三要」:「一師一志、謹守口業及與時並進,盼望全美家人同心協力,共創未來。」

副執行長黃濟穆說:「接任美國總會執行長至今,將近八年的時間,我衷心感恩全美菩薩的支持、愛護、與關心。這八年是我人生中最精華的時間,也是學習最多,成長最多的時間。感恩上人!感恩有您!這八年更是我人生中最珍貴,最難忘的歲月。」

美國第一位慈濟志工蔡慈璽摽是:「雖然美國走過了三十年,我們都用一顆平常的心,重新再出發。上人要我們以一顆虔誠的恭敬的心,來接引未來的菩薩們,有太多太多的事還沒有完成,所以加緊腳步,趕快精進努力。」

「祝福美國總會2020年有二十倍的信願行,二十倍的誠正信實、慈悲喜捨。」在志工的高聲的祝福聲中,大家同心協力,心手相攜。【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光宇、駱淑麗 美國加州報導 2020/01/01)

全臺最High歲末祝福 暖心更暖腳

$
0
0
2020年元月2日下午,臺中慈濟中醫醫療團隊前往梨山環山部落為鄉親義診;當天晚上也在梨山館會議廳舉辦一場全臺最高海拔的慈濟歲末祝福活動。

高山低溫 醫師叮嚀保健之道

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醫療團隊及慈濟志工,自從2012年12就開始前往梨山山區服務民眾與果農,巡迴醫療車每個月上山二次,來回六小時,七年來除了氣候非常惡劣或者道路中斷,總共完成二百三十七診次,服務了四千二百三十八人次。

中醫部鄭宇真醫師了解梨山天氣很冷,老人家末梢循環不好,在高山手腳冰冷容易影響睡眠,於是親臨指導「足浴包製作」三個步驟,讓鄉親從腳溫暖起。

鄭宇真一步一步解說,提醒鄉親們注意保健,「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刺激足部經絡穴位,放鬆小腿肌肉。」

每年都會參加慈濟歲末祝福的當地居民吳月琴說:「領回的竹筒,只要遇到紀念日、感恩的事,都會投竹筒;希望這些點點的愛心可以藉由慈濟的慈善來幫助更多的人。」

中醫部陳建仲主任分享:「定期為梨山鄉親服務的承諾不變,過去如此,未來還是一樣。」並代表證嚴上人親贈福慧紅包給梨山鄉親,期待以大愛鋪路,共同為臺灣祈福,為人人祈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光宇、駱淑麗 美國加州報導 2020/01/01)
 

環保邁入三十 讓法輪不停轉動

$
0
0
歲末時分,冬月暖陽灑落大地,三重慈濟志業園區廣場滿掛福慧燈籠,古早味的棉花糖、糖葫蘆、咖啡傳情等攤位,熱情歡迎與會民眾的蒞臨。

一年一度的社區歲末祝福活動,三重慈濟志工於1月4日、5日兩天舉辦四場次,除了場內莊嚴溫馨的主活動,場外也有回收材料做成的「智慧法輪」,綻放慈濟環保三十周年的智慧之光。

環保法輪 常轉生慧

走入福慧廳內,喜氣洋洋的智慧法輪迎面而至,雙手轉動法輪的同時,也接收到法語的祝福。資深慈濟志工羅美珠解說:「今年(2020年)剛好我們迎接2020年,環保剛好也是三十年。所以今年歲末祝福,特別結合環保的概念做出法輪;其實是塑膠管結合寶特瓶,加上光,整個材質是用環保DIY。」

手杵拐杖,腳包護具的會眾盧翠蘭走向法輪區轉法輪。她祈願:「法要像輪子這樣一直轉一直轉。我就是要快點把握因緣要快點做,我會活到什麼時候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祝福我的身體腳趕快好。然後就可以跟志工去參加活動。」

「轉這個就是祈求身體健康,我們就是轉順向。那個水管回收做的,我看了之後就覺得非常的漂亮。轉法輪當下心裡祈求天下無災無難。身體健康,可以平安順遂。」民眾林惠如述說著自己的心願,她帶著七十歲的媽媽一起轉動法輪。

如常付出 做就對了

祈福會場內的舞台上,人品典範林蕭美玉分享做環保有三福:「第一保護地球,第二護持大愛臺,第三惜福愛物。」

投身環保護大地已二十多年的林蕭美玉,分享自己進入慈濟二十多年來,恆持的一念心,不只保護地球讓物命延續,改變自己的習性,更打造了自己不「悔」的生命新價值。

同樣做環保志工多年的陳賴儉,今天在女兒的陪伴下來參加活動。今天是女兒第一次領福慧紅包,她看到上面的靜思語:「要忙忙碌碌做菩薩,不要庸庸碌碌過日子。」直說好準。在觀賞大藏經後,她覺得自己生活在臺灣很幸福,發心以後要多跟隨媽媽做環保。【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筑雅、劉瑞香、蔡玉玲 新北市慈濟三重志業園區報導 2020/01/04)
 

宅男走出家門 原來我不是沒路用

$
0
0
「媽~~爸爸沒氣了!」2009年的農曆年後的夜晚,吳忠益幫六十歲的爸爸收完拜天公的供品,即上樓埋首在電腦世界,當他再走到樓下時,發現爸爸已經倒臥在一樓地板……
 
「在我下樓之前,其實也聽到像是碗掉落地上的聲音;如果那時候我有下樓來看,爸爸或許還來得及救!」回想起這一段往事,現年四十歲的吳忠益依然自責,眼泛淚光。
 
懺悔 決心戒菸
 
爸爸往生造成他心理很大的衝擊,出殯前,他跪著向媽媽懺悔:「我錯了!我對不起爸爸!」吳忠益悔恨自己沉迷網路而未能及時發現,將父親送醫急救。懺悔當下,父母對自己的用心,也在淚水的洗滌下,一一浮現……
 
吳忠益從專科五年級即染上菸癮,不管媽媽王秀時如何規勸,總是被他當成耳邊風。五專畢業後,任職的每一份工作,都從未超過兩年;不工作時,吳忠益就窩在房間打電動,足不出戶,也不下樓與家人用餐,總要等到工作積蓄用完,再去找工作……爸爸苦勸無用,媽媽王秀時也很擔憂。

 成天躲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吳忠益變得很消瘦。媽媽曾建議他去讀書進修,也曾想方設法幫忙找工作,但是吳忠益總是挑三揀四、嫌東嫌西,最後只好隨順因緣,不再強求;但總希望他能走出家門,不要成天關在家裡;戒掉抽菸惡習,讓身體健康起來。
 
有天,王秀時心生一計,拿了一個從慈濟歲末祝福帶回來的竹筒告訴他:「從現在開始,你每買一包菸,就投進十元,看看你一個月抽了多少菸。」媽媽想藉此讓兒子察覺自己抽了多少菸,而能自覺。
 
「竹筒沒多久就滿了。」吳忠益明白父母的苦心,卻遲遲沒有行動;直到爸爸離世,他下定決心戒菸。

動念 走出家門
 
然而,兒子一直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把自己關在家裡的情況,媽媽王秀時費盡苦心,還是無法改善,一度絕望的她曾跟大兒子說:「哪天,如果媽媽不在了,你一定要照顧弟弟。」
 
2017年某一天,住在隔壁的慈濟志工曾蔭,拿來一張社區志工上課的報名表邀他參加;他看也不看,隨手將這張報名表擱在桌上。媽媽好言相勸,他也無動於衷。
 
「不然,我來參加培訓好了,我自己先來改變自己,再試試看能不能改變兒子。」媽媽心念一轉,毅然在報名表上填上自己的名字。年近六十歲的她,成了該社區參加培訓的女眾中年紀最長的一位。
 
參加培訓後,王秀時回家都會和大兒子分享見聞和收穫,但即使吳忠益在旁邊卻不曾融入他們。某個週六上午,她試著邀吳忠益到環保站:「既然人閒散在家,為什麼不讓身體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跟我到新田環保站做環保?」王秀時不抱期望,卻聽到了一聲:「好。」

 環保 找回價值
 
「媽媽帶我到新田環保站那天是禮拜六,正好是大型回收日。」吳忠益記憶猶新:「環保站的師兄很和藹可親,會跟我聊天。」
 
爸爸過世後,家裡只有他和媽媽,幾乎足不出戶的他,除了跟媽媽說話,只能面對手機和電視,內心的孤單,與日俱增;環保站的志工的親切,開啟了吳忠益封閉的心靈,自此,他每週六一定到環保站做環保。
 
「在做資源分類的過程中,好像連自己的心也整理乾淨;把不要的丟掉,可用的撿起來再利用。」總覺得自己「沒路用」、「沒效」的吳忠益,到環保站後,意外發現人生還有存在的價值,可以做一些利益眾生的事。
 
後來,志工邀他承擔社區親子班的音控勤務,他也答應了,看到小朋友天真的笑容,心裡十分開心,也對音控產生濃厚興趣。當他得知要承擔臺中靜思堂音控勤必須受證慈濟志工,他毅然報名培訓。
 
培訓 扭轉人生
 
「元月五日,我就要擔綱講經堂早課的音控!」2020年元月1日,吳忠益受證慈濟志工,靦腆笑容中透露出滿心的歡喜與期待。
 
「跟慈濟人互動後,我比較敢將心裡的話說出來,不再悶在心裡。」吳忠益的改變,媽媽王秀時感受最深,「忠益培訓這年最大的改變是,脾氣收斂很多,以前他很拗。」
 
改變脾氣後的吳忠益,也因為晨起薰法香,改變了生活作息,除了在臺中慈院營養科穩定就業中,母子終於可以聊心事,同行菩薩道,也圓滿了媽媽王秀時此生最大的心願。【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何麗華、魏玉縣 臺中報導 2020/01/05)
 

故鄉他國 俱為親人

$
0
0
【證嚴上人1月6日臺中溫馨座談開示】
「我到了(臺中)清水,看到了,也是很歡喜,也是很感傷。清水是我的出生地,其實從小就離開了,不過總是跟地不親,但是人還是親。」

證嚴上人棄小愛而就大愛,為了佛教、為了天下眾生而獻其心力。元月6日重返出生地,雖然對於這片土地感覺陌生,卻又因為天底下人人都是一家人,面對著每一位來訪的慈濟志工或訪客都倍感親切。

同在天下視如親 菩薩道上堪忍多

同是一家人,不管哪裡地方有災難了,就是各國志工們會合在一起時,皆是以家人之親來伸手相援。憶及二十年前的九二一地震發生之前,慈濟呼籲全球志工土耳其地震募心募愛,卻招致連番撻伐。

「在九二一之前,我們在替土耳其募款,一樣我們也是被罵,不過再怎麼樣辛苦,可是去付出,總比自己受傷好得多,我們要做能幫助人的人,所以,菩薩道就是這樣。」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就是要教導眾生菩薩法,在諸多佛教經典之中,《法華經》裡面簡單扼要,所闡釋的無不都是希望人人投入人群行菩薩道。

「也談到了醫王大醫王,他們也要投入人群、走入眾生;或者是自己身體有病,還是要駕著那一艘船到彼岸去,去濟度眾生;或者是從此岸苦難,把他度到彼岸去。這都是法,不斷地依事循環著,總是我們走入佛法,應該要身體力行,我們有因緣,我們做到了。」

驚世災難莫忘記 視人如親不忍棄

慈濟創立五十多年來,要感恩每一位資深的慈濟志工,他們領受著上人所交付善與愛的種子,遍灑在各自所居住的地區,辛勤耕耘。

「師父跟大家說:『臺中就要播善種子,回去就要多宣導菩薩法。』所以大家三、四十年前開始就在鋪路、一直在募會員,把會員轉成委員,那就是鋪路。委員不斷地開道,所以慈濟在臺中將近四十年。二十年前的地震,已經在二十年前更早的二十年,就已經鋪路了。」

1999年9月21日凌晨,一場大規模的強烈地震,造成全臺近五十年來最嚴重的災害,臺中慈濟志工就地自主動員,在最短的時間趕至受災現場,供食、膚慰、義診……

「那一種啟動的力量真的很感動!這是每一個人都有感受過……其實開始那一天跟蕭惠特及鄧春治,尤其是春治,她第一通電話,那一段(時間)不知為何剛好回到臺中(她當時在花蓮任職),我就問她說:『你回去臺中,現在怎樣?』她跟我說:『師父,臺中有大樓倒了。』差不多快亮了,她就跟我說:『師父,很嚴重!我們已經來到南投,橋都斷了,不能過啦,我們是怎麼繞道到達南投。』從此展開現場救災救難。」

九二一地震發生過後,曾有過人人齊心援助的場面。因此,上人不斷呼籲志工們「莫忘那一年」,除了警示災難所帶來的省思,同時喚醒人們的愛心記憶。

「我在這兩年說『莫忘那一年』,臺北的慈誠隊有一天到精舍跟我說:『師父,您若要我分享九二一,我最記得就是搬屍體。』搬屍體,他說那血水,一邊抬,血水不斷、不斷滲透,進入到他的身體裡面,會黏、會濕,濕又黏,到底是汗水還是血水?」

從地湧出具願力 安身安心安社會

點點滴滴的投入,都是慈濟不可抹去的重要足跡,上人期待人文志工透過文字、照片、錄影,扎實地將慈濟歷史完整留存,鋪寫臺灣與慈濟的大事記。

「這是《法華經》所說的,『菩薩從地涌出』。菩薩臨時整個湧現出來,若沒有這些人及時膚慰、愛心,(受災民眾)在那裡哭啊,哀戚地哀號著,慈濟人馬上到了,趕快把他抱著,給他們拍拍肩膀,給他們哭個舒緩,大家的肩膀回來這一件衣服都硬掉了,去洗,整個黏答答,這種肩膀也是苦難人的依靠,讓他發洩,馬上就安心、安身。」

安心之餘,更要安身,不擔受災民眾常時間安置在帳蓬裡,上人從地震發生後就開始思索搭建簡易屋,讓受災民眾可以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無後顧之憂地穩定經濟、復建家園。


「有這分真誠的愛,這也是安撫他的心,也是給他安住的身,有得住;還要讓他們安下來去謀生,上班的照常上班,免讓他停滯上班,有工作的人繼續去做他的事業,工作都不會有耽擱,所以我們顧他的家,讓他的生活無憂慮。慈濟人在那裡一段時間,九二一真的都是安心、安身,安他的生活,三個安都把它做好。」

受災民眾的心靈有了依靠,生活也得到安穩,社會自然也就祥和。志工們對於受災民眾的膚慰、陪伴與生活援助,成為了一股安定社會的力量。

「大家該用的有得用了,心靈的不安驚惶,也是有慈濟人及時安住。總而言之,慈濟人為社會安了心,對人安了心,又安住他的身,他的生活無慮了,很自然他就能很安定的穩住生活。這九二一,慈濟是一股很大的力量,穩定社會的力量。」

鋪路不易開道難 慈悲利他需同行

從九二一地震之後,志工們累積了豐厚的救災經驗,在後續幾次災難發生時,也都充分發揮了愛心能量,穩定社會、祥和人間。

「期待我們都要莫忘那一年,曾經大家很合心,合和互協,刻骨銘心。要常常記得,也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不是在討人情,但是是在教育,那這個教育是心靈教育,要讓大家知道,曾經有過的大自然的威力,這是人無法抗拒的;這個大自然威力,唯有誠懇的心,要戒慎虔誠,要虔誠的心念,要時常上達諸佛菩薩聽。」

天蓋之下、地載之上,人人都是同樣處在天下這個大家庭裡,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天下平安,個人的小家庭就會平安。

「總是時時要有無私大愛付出。所以總歸一句話,要鋪路不容易,但是開道更困難。這都是菩薩要鋪的路,要開的大道。菩薩就是要做平凡人做不到的,他才叫做菩薩,為人所不能為,做人所做不到。一個人做得到嗎?力量太單薄,但是少不了一個人;一個人是無法做得到,但是少不了一個人,所以要人人會合。」

利他就是利己,上人期待人人都能發揮「慈悲利他」的精神。

「你利他的同時,當然就是利己。總是,我們要為自己好,更需要天下好;要天下好,是要大家一起做,才能讓天下無災無難。」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