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青年公益計畫 第二屆成果亮眼

$
0
0
慈濟基金會獎勵青年創新、投入公益行動,所發起的「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第二屆已順利圓滿。2019年12月15日,慈濟基金會於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十組青年公益團隊的「成果發表會」,宣告第二屆成績單的同時,也是第三屆的開跑。

循環農業再生

慈濟基金會對於入選「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青年團隊的幫助,除了實質資金挹注支援,還有業師隨時可以諮詢,透過每個月一次面對面的輔助交流,幫助各團隊解決實務運作難題。

「梨理人」團隊打造農業廢棄物循環再生的模式,讓農民遠離傳統燒果樹廢棄枝條的煙害。

三位創立人平均年紀為二十五歲,隊長徐振捷簡介,他們目前將廢棄梨樹枝條開發成產品,除了有梨煙筆外還有刻章,還開發出使用葡萄藤加工的開瓶器,還有龍眼木、荔枝木的資材也都可以運用。

他們的業師是元沛農坊的創辦人許又仁,與梨理人相似的背景,也是學生創辦到現在的社會企業,是循環農業的前輩。在陪跑的過程中,許又仁告訴團隊如何在公益性與企業營運上進行取捨。許又仁建議團隊:「你要的不是做一塊小時候要的大餅,應該要做一塊精緻的馬卡龍的時候,那你就要做一些減法。」

他看到梨理人從一個比較複雜、主軸不明的計畫,一路縮、精簡到一個精緻化過程。許又仁讚歎,可以想像「梨理人」在未來可以變成一個農業的木材、資材的設計專家,可以針對不同的客戶去做很好的精緻設計。

廢棄物重塑 循環經濟

「神魅設計」擁有整齊的設計人才,將回收的貨櫃屋改造、或是使用回收的廢棄物重塑成裝飾品等,作品在各地區競賽得獎無數,今年(2019年)到中國大陸北京、廣州、武漢、溫州等地區參賽也多受肯定。隊長陳勝豐表示,團隊做的是循環經濟,到外面參賽也是宣揚循環經濟的概念,希望能夠變成一個潮流,是可以變成一門經濟生意。

這組的業師,城市發展顧問公司陳柏守執行長表示,「神魅設計」是十組入選組中在商業營運上,做得還不錯的公司。參加公益實踐計畫的團隊大部分是先做公益,然後將學習轉為社會企業,而神魅除了做循環經濟,節約資源開發做環境保護外,是已有不錯的商業模式要來融入公益計畫。

神魅隊長陳勝豐表示很感謝慈濟給的資源跟業師,討論之後,讓團隊加入一些人文關懷的部分,還參加了一些很棒的相關論壇,讓團隊接觸到很多的朋友,開了很多視野,更重要是啟發思維,朝向聯合國永續經營十七項目努力。

為消減海洋垃圾而「湛」

讀海洋科系畢業的三位女生所創立的「湛」團隊,以環境保護議題為核心,努力為消減海洋垃圾而戰。「參加這個(慈濟青年公益)計畫,就是我們更有勇氣、做更多的挑戰去嘗試。」隊長陳思穎如是說。

他們在學校做研究時,詢問教授所做的海洋相關研究報告或數據對地球有幫助嗎?教授回答必須依靠決策者的執行,所以團隊秉著淑世的精神,要做實踐者,親自跳下來,構想、設計機器在漁港撿垃圾。

湛團隊的業師臺灣大學機械系詹魁元教授幫助團隊在機械設計上做更多的發想,減少錯誤。隊長陳思穎道感恩說:「我們很感謝青年公益計畫,沒有他們無私的奉獻,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們。」

詹魁元教授說,湛團隊為了撿垃圾,還跳到水裡修機器,水很髒、布滿油垢,水中漂浮著有吃一半的東西,有死掉的生物,還有排泄物等,他讚歎湛團隊很了不起願意克服這種沮喪感,從2016年持續到現在。有海洋科技背景的「湛」團隊,正在做第二版的「湛鬥機」;「湛」是臺灣少數在做硬體新創的團隊,很不容易。

湛團隊的另一位業師吳漢中設計總監,是有參與過大型博覽會及藝術季的經驗,他很佩服這群年輕人去漁港收垃圾,在這麼差的環境中「眼神還依舊會發亮」,非常謝謝慈濟選了一個這麼棒的團隊!自己從他們身上看到年輕人的精神,希望讓「湛」這個海洋循環的機器,能夠得到更多臺灣社會大眾的共鳴。

慈濟慈濟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也期待青年人發揮熱情、潛力,借力使力,使用這平台跨界交流取經,以及業師的輔助,能加速孵化既能創業又做公益的社會企業,順利營運、永續經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柯玲蘭 臺北市華山文創園區報導 2019/12/15)
 

環保三十 加速醒世

$
0
0
【證嚴上人12月23日高雄歲末祝福開示】
「三十年前那個時候,大家不知道什麼叫做『環保』,環保這兩字從來還沒有浮出,就是在三十年前,師父被這個掌聲很困擾,所以隨口而出這樣說:『你們將鼓掌的雙手,我們拿來做環保。』掌聲換作環保的實作,所以大家很聽話,就這樣開始伸出兩隻手做環保,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做得大家都很歡喜。」

在12月23日高雄第三場次歲末祝福中,證嚴上人述及慈濟環保志業從那一雙「鼓掌的雙手」開始發展至今,不僅是將廢棄物回收,減少垃圾量之餘,更有許多回收物分解、再製與研發的巧思,獲得專利與國際認證。

「不只是我們高雄做,全球都做,我們現在在聯合國面前很有亮點,發亮的那個點就是『環保』。環保可以進聯合國,不是用嘴說的,展示給他們看,這件衣服、這雙鞋、這條皮帶都是環保分類,很乾淨,可以拿去回收,做紡織、紡紗、織布鞋,接下來可以做很多、很多的用具。」

三十年前有期待 持續至今不鬆懈

上人很堅持:「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三十年前那一句對於街道布滿垃圾的感慨,許多環保志工聽見了,雖然志工們多半不清楚「環保」是什麼,卻都從自己足下的那一片天地開始,邊做邊學,向外推展。

「師父常常跟大家說:『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繞全球喔!』我們現在有做到了嗎?做到了,三十年前講的話,做到了。那時是師父說的,做到的不是我,我根本就不會做,做到的是這些菩薩,他們替師父做,把師父所說的話都放在心裡,就是這樣做,做就對了!」

隨著氣候變遷的速度加遽,環保的腳步更是不能鬆懈,這是出於對保護地球的使命,更是對於下一代的責任,留一片清淨的大地給後代子孫,讓他們也能享有新鮮的空氣,保護人人生命的健康。

「真正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機會,雖然現在氣候變遷了,佛陀跟我們說的,他是二千五百多年前跟我們說,我們的未來會氣候變遷,四大會不調和,四大不調,有大地不調。最近地震頻傳,那裡地震、那裡地震,造成了很大的災難,現在是很多個國家,地震都是嚴重!」

青海賑災隔23載 長情相連存故紙

從媒體報導得知,當今全球災難處處可見,東歐國家阿爾巴尼亞(Albania)11月底發生當地近四十年來最大的地震,逾五十人往生、近二千人受傷;巴逢颱風橫掃菲律賓中部,已知有近三十人往生,約六萬人撤離家園;中國大陸青海省低溫飄雪,釀致雪災……

「還有我們剛才(慈濟2019年大藏經影片)看到在大陸,二十三年前在那最高、最高的玉樹,就是青海,雪災喔,這是霜雪的大災難!二十三年前連續很長久的時間,不只人受災難,哪怕駱駝、牛、羊、馬,這些牲畜都無法活下去。我們慈濟去幫助他們,勘災之時,看到大雪茫茫,還在下雪,整個遍地都是白色,已經變成了……太陽一曬下去,那種光害,太陽光照到整片的白,反射回來後,眼睛都受傷害。」

今年(2019年)10月間,慈濟志工再度踏上海拔四千公尺的青海,展開冬令發放,滿滿的物資讓當地民眾得以過一個「暖冬」。

「真真正正感恩的是慈濟人,他有心還有力,不怕辛苦,二十三多年前,是臺灣慈濟人誠意到達,他們永遠記在心裡。現在愛傳給了大陸,大陸慈濟人那一分誠懇的愛,佛心為己心,他也承擔起了師父要做的事,他們一樣身穿這一套藍天白雲,同樣到玉樹去。」

其中有一位老人家阿拉,看到身著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再度來訪,他小心翼翼地把二十三年前志工們發放時所附上的上人祝福信,從佛龕上拿下來與志工們分享,感恩慈濟對他的幫助。

「他們常搬家,因為他們是牧民,哪個地方有水、有草,他們要養羊,要去放牧,所以他們常在遷移。所以,用一個保險箱,放在裡面,走到哪裡,就把它放在佛龕的前面,天天都感恩、感恩。若要再遷移,他們就帶在身上再遷徙,這讓我很感動。這分感恩心的回報,是比什麼都價值。」

未曾離開臺灣的上人,雖然只能守著眼前的一片天地,卻是胸懷天下無數的蒼生。上人感恩每一位愛他所愛、做他所想做的志工們,「我真的是很感動, 我能說,我不會做;我做不到,走不到,是大家幫我走到,幫我做到的。」 

誓作手腳及眼睛 膚慰天地與人間

每一位慈濟志工都貼著上人的心,誓願成為上人的手與腳,在各自的社區裡落實上人所推動的精神理念,不論是五十幾年的慈善工作開始,或是三十年前的環保志業推動,志工們不怕自己的力量小,點滴成就現在的慈濟志業。

「師父說環保這個方向,大家就幫師父『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去繞全球』。他們不只是做,讓我們的地方減垃圾,我們回收又能照顧地球,又能物資應用,這是做典範、做模範,我們大愛把這樣的方法帶出去全球。」

慈濟的慈善足跡遍及全球一百個國家地區,有六十二個國家地點有慈濟志工在當地生根,不論從事任何活動,志工們都會將環保理念帶去分享與推廣,真正讓清流環繞全球。

「慈濟人或是非慈濟人看見大愛,學到了環保回收的方法,看到了物資回來,它可以提升物資利用,就不需要再挖能源,還要去抽(能源);我們若提升讓大家看到(環保),這些不必再往地下抽,我們同樣是在環保中可以回收,可以提升物資的等級,只要大家都愛護地球。」

驚世災難不能忘 警覺戒慎速覺醒

人們恣意揮霍自然資源的結果,導致人們疲於應對各種天然災害的生成,危及地球生態的存續。上人提醒大眾,唯有節源愛物、少碳護生,才能減緩地球崩壞的速度。

「我現在很擔心,剛剛有年輕人說,驚世的災難已臨頭,但是(環保)意識還沒抬頭,我們還沒覺悟,驚世的災難,應該要有警世的覺悟,這是我不斷、不斷在呼籲。」

一生無量,一個人聽見上人的呼籲,再與更多人分享,從生活中落實減碳心生活的環保理念,以減緩天然災害的發生,讓人人都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

「我們環保造福人間,要快速做……天天師父在這裡說話,知道訊息的人,有日差、時差,沒有秒差,他們都會開(電腦或電視),就聽到、看到師父的影像,聽到師父的聲音,一聲呼出,天下都聽聞到了,所以一眼觀時,也天下人人所看到。總而言之,感恩現在科技來幫助我呼喚,聲聲呼喚,驚世災難,人人要抬頭覺醒,我們人人要投入伸出雙手,為環保要惜福再造福。」

環保三十 加速醒世

$
0
0
【證嚴上人12月23日高雄歲末祝福開示】
「三十年前那個時候,大家不知道什麼叫做『環保』,環保這兩字從來還沒有浮出,就是在三十年前,師父被這個掌聲很困擾,所以隨口而出這樣說:『你們將鼓掌的雙手,我們拿來做環保。』掌聲換作環保的實作,所以大家很聽話,就這樣開始伸出兩隻手做環保,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做得大家都很歡喜。」

在12月23日高雄第三場次歲末祝福中,證嚴上人述及慈濟環保志業從那一雙「鼓掌的雙手」開始發展至今,不僅是將廢棄物回收,減少垃圾量之餘,更有許多回收物分解、再製與研發的巧思,獲得專利與國際認證。

「不只是我們高雄做,全球都做,我們現在在聯合國面前很有亮點,發亮的那個點就是『環保』。環保可以進聯合國,不是用嘴說的,展示給他們看,這件衣服、這雙鞋、這條皮帶都是環保分類,很乾淨,可以拿去回收,做紡織、紡紗、織布鞋,接下來可以做很多、很多的用具。」

三十年前有期待 持續至今不鬆懈

上人很堅持:「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三十年前那一句對於街道布滿垃圾的感慨,許多環保志工聽見了,雖然志工們多半不清楚「環保」是什麼,卻都從自己足下的那一片天地開始,邊做邊學,向外推展。

「師父常常跟大家說:『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繞全球喔!』我們現在有做到了嗎?做到了,三十年前講的話,做到了。那時是師父說的,做到的不是我,我根本就不會做,做到的是這些菩薩,他們替師父做,把師父所說的話都放在心裡,就是這樣做,做就對了!」

隨著氣候變遷的速度加遽,環保的腳步更是不能鬆懈,這是出於對保護地球的使命,更是對於下一代的責任,留一片清淨的大地給後代子孫,讓他們也能享有新鮮的空氣,保護人人生命的健康。

「真正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機會,雖然現在氣候變遷了,佛陀跟我們說的,他是二千五百多年前跟我們說,我們的未來會氣候變遷,四大會不調和,四大不調,有大地不調。最近地震頻傳,那裡地震、那裡地震,造成了很大的災難,現在是很多個國家,地震都是嚴重!」

青海賑災隔23載 長情相連存故紙

從媒體報導得知,當今全球災難處處可見,東歐國家阿爾巴尼亞(Albania)11月底發生當地近四十年來最大的地震,逾五十人往生、近二千人受傷;巴逢颱風橫掃菲律賓中部,已知有近三十人往生,約六萬人撤離家園;中國大陸青海省低溫飄雪,釀致雪災……

「還有我們剛才(慈濟2019年大藏經影片)看到在大陸,二十三年前在那最高、最高的玉樹,就是青海,雪災喔,這是霜雪的大災難!二十三年前連續很長久的時間,不只人受災難,哪怕駱駝、牛、羊、馬,這些牲畜都無法活下去。我們慈濟去幫助他們,勘災之時,看到大雪茫茫,還在下雪,整個遍地都是白色,已經變成了……太陽一曬下去,那種光害,太陽光照到整片的白,反射回來後,眼睛都受傷害。」

今年(2019年)10月間,慈濟志工再度踏上海拔四千公尺的青海,展開冬令發放,滿滿的物資讓當地民眾得以過一個「暖冬」。

「真真正正感恩的是慈濟人,他有心還有力,不怕辛苦,二十三多年前,是臺灣慈濟人誠意到達,他們永遠記在心裡。現在愛傳給了大陸,大陸慈濟人那一分誠懇的愛,佛心為己心,他也承擔起了師父要做的事,他們一樣身穿這一套藍天白雲,同樣到玉樹去。」

其中有一位老人家阿拉,看到身著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再度來訪,他小心翼翼地把二十三年前志工們發放時所附上的上人祝福信,從佛龕上拿下來與志工們分享,感恩慈濟對他的幫助。

「他們常搬家,因為他們是牧民,哪個地方有水、有草,他們要養羊,要去放牧,所以他們常在遷移。所以,用一個保險箱,放在裡面,走到哪裡,就把它放在佛龕的前面,天天都感恩、感恩。若要再遷移,他們就帶在身上再遷徙,這讓我很感動。這分感恩心的回報,是比什麼都價值。」

未曾離開臺灣的上人,雖然只能守著眼前的一片天地,卻是胸懷天下無數的蒼生。上人感恩每一位愛他所愛、做他所想做的志工們,「我真的是很感動, 我能說,我不會做;我做不到,走不到,是大家幫我走到,幫我做到的。」 

誓作手腳及眼睛 膚慰天地與人間

每一位慈濟志工都貼著上人的心,誓願成為上人的手與腳,在各自的社區裡落實上人所推動的精神理念,不論是五十幾年的慈善工作開始,或是三十年前的環保志業推動,志工們不怕自己的力量小,點滴成就現在的慈濟志業。

「師父說環保這個方向,大家就幫師父『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去繞全球』。他們不只是做,讓我們的地方減垃圾,我們回收又能照顧地球,又能物資應用,這是做典範、做模範,我們大愛把這樣的方法帶出去全球。」

慈濟的慈善足跡遍及全球一百個國家地區,有六十二個國家地點有慈濟志工在當地生根,不論從事任何活動,志工們都會將環保理念帶去分享與推廣,真正讓清流環繞全球。

「慈濟人或是非慈濟人看見大愛,學到了環保回收的方法,看到了物資回來,它可以提升物資利用,就不需要再挖能源,還要去抽(能源);我們若提升讓大家看到(環保),這些不必再往地下抽,我們同樣是在環保中可以回收,可以提升物資的等級,只要大家都愛護地球。」

驚世災難不能忘 警覺戒慎速覺醒

人們恣意揮霍自然資源的結果,導致人們疲於應對各種天然災害的生成,危及地球生態的存續。上人提醒大眾,唯有節源愛物、少碳護生,才能減緩地球崩壞的速度。

「我現在很擔心,剛剛有年輕人說,驚世的災難已臨頭,但是(環保)意識還沒抬頭,我們還沒覺悟,驚世的災難,應該要有警世的覺悟,這是我不斷、不斷在呼籲。」

一生無量,一個人聽見上人的呼籲,再與更多人分享,從生活中落實減碳心生活的環保理念,以減緩天然災害的發生,讓人人都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

「我們環保造福人間,要快速做……天天師父在這裡說話,知道訊息的人,有日差、時差,沒有秒差,他們都會開(電腦或電視),就聽到、看到師父的影像,聽到師父的聲音,一聲呼出,天下都聽聞到了,所以一眼觀時,也天下人人所看到。總而言之,感恩現在科技來幫助我呼喚,聲聲呼喚,驚世災難,人人要抬頭覺醒,我們人人要投入伸出雙手,為環保要惜福再造福。」

社會所需 靜思篤行

$
0
0
【證嚴上人12月28日雲林歲末祝福開示】
「真的是四大不調和,每天晚上的新聞,我一定一定要看大愛臺的新聞,很關心天下事,尤其是天下,四大地水火風,這是整個地球最重要,我們一定要知道的訊息。」

證嚴上人歲末行腳第十一天,在雲林歲末祝福中開示中,提及慈濟環保的作為,不僅在氣候變遷中是實際改善的行動,其所蘊含連結天地萬物的佛法之道,也是慈濟人應深思、力行的。

「剛才所看到的這種環保,這是不是多餘說的話?不是,現在要跟大家說,很多人心造成的(災禍)讓大地脆弱。(人們)方便用、隨時丟,會造成大地硬化——塑膠無法分解,幾百年後它化不開,它大地滿滿是,大地無法呼吸。(大地)肺部已經受損了,因為(森林被)砍伐,本來已經受損;加上塑膠,這平地一直埋著垃圾無法呼吸,整個大地如人的身體燙傷過一樣。」

皮膚毀傷痛入骨 八仙塵爆見真情

大地受毀傷,如同人的皮膚遭受傷害。2015年6月臺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故,造成十五人往生以及四百八十四人程度不一的燒燙傷。

「幾年前,臺北有一個玩樂區,多少年輕人在那裡玩,瞬間粉塵爆,多少年輕人全身燙傷,燙傷過後的身體,身體就是小乾坤,它毛孔無法出汗,無法吸收空氣,全身都癢,很難受。那時候,我如果來到臺北,這些燙傷過的孩子來關渡訴苦,苦啊!」

除了北區慈濟志工在事故之後,前往各醫院投入關懷,慈濟基金會也與臺灣專精於燒燙傷患關懷的陽光基金會合作,研發更適合傷患恢復的彈性布料製作成壓力衣,給傷患恢復與復健時能有更好的保護。

「慈濟要做的事,什麼時候有極需要,我們慈濟馬上要用心、動員用心,就馬上為他們、保護他們、緩和他們的痛苦。所以,不管是家長、孩子,家長是滿懷感恩,孩子也是一樣,有了這一件(壓力衣),對他們是緩和了他們身體痛苦,家長的感恩,那就是慈濟人的呵護著。」

八仙塵爆事故後,一位在馬偕醫院救治的年輕劉姓傷患,父母得從南投北上照料,家裡的葡萄園正值採收期卻乏人照料。慈濟志工得知之後,隨即聯繫中部慈濟志工動員協助採收、行銷,讓劉家無後顧之憂。

「果然(慈濟人)就是這樣,孩子受傷,(讓)父母放心照顧,經濟保持,這是慈濟人跟他們都無緣無故,我們能做到了那樣的無私大愛,讓他們生活無慮,沒有損失,專心照顧他的孩子,這也都是慈濟人所做的!很感恩。」

慈濟所為民所需 如此走來半世紀

上人回想起半個世紀前,在小木屋修行之時萌生濟世心願,在弟子們無悔追隨下,人人胼手胝足作手工、自立更生,從點滴匯聚成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仍是秉持著「苦人所苦,助人所需」的精神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

「從五毛錢開始,那個精神點滴點滴,那樣地點滴匯集,就像這樣子的一條線、一條紗,這樣的一紗一線這樣子的合起來,合起來,大家又有一個的愛的力量來呼喚,會員招會員,(會員)變委員,委員再邀會員,就一路走上來,一直到了慈善,大家,每一個慈濟、慈誠委員無不都是天天在做慈善嗎?」

每每全臺行腳,各地慈濟志工所報告的慈善工作、心得點滴,無不都是志工們在社區,深入關懷貧苦所需,體貼地為他們想法設法找資源,重建生活。

「一路走過來,聽到的都是居家關懷,哪一個家庭有孤老、病痛等等,慈濟人都是去關懷——說不定他的子孫,長年累月都沒回來看他,還是慈濟人在身邊照顧,常常去看他;當身體髒了,慈濟人幫他洗;當家裡亂了,慈濟人去收拾,慢慢的幫他清理。慈濟人比他的子孫親戚還要親,這樣的照顧,這種尊重生命的愛,這就是慈濟人很細膩的做到了。」

感恩、尊重、愛。上人提示慈濟慈善的根本精神,就是看見苦難,誠懇而體貼地幫忙解決困難,給予所需。

「社會需要,就是需要這樣的人群,慈濟人群,總是愛的付出、及時。」

孤苦長者需長照 菩薩招生需借力

隨著時代變化,慈濟慈善濟貧工作除了時值物資給予,也重視心靈陪伴。尤其臺灣步入高齡化社會,上人也期待慈濟對於長者關懷的「長照」工作,應該一如既往地誠懇與體貼。

「現在的老人不是有經濟問題,雖然有也不很多,現在最多的就是孤老——少年時辛辛苦苦培養自己的子女,畢業了在國外上班、創業,沒回來了;或是在臺灣讓孩子去都會區受教育,在那裡落實小家庭就在都會區裡。這個老家的父母總是不捨老家,兩人相依為伴,老的顧老的,萬一老的和老的當中若少了一個老的,那叫做孤老,孤老很寂寞,誰來照顧?」

當長者越來越多,需要被幫助的地方也更多,如僅僅是仰賴政府政策與制度來扶持,難免會孤獨長者被忽略遺漏。上人期待慈濟志工持續擴大力量,才能給予更多幫助。

「我一直在說,還是慈濟人,五十多年我們不都是做這一塊(關懷長者)嗎?我們一路走下來,保持了過去,加強在現在。我是一直期待社區,我們要把社區的慈濟人都菩薩招生,慈濟人要成長、不斷招生,要有慈濟人的無私愛,無私的大愛,有慈濟人這樣的規則,很真誠的把老人當成自己的長輩,那種子孫輩在關懷阿公、阿祖,跟老父母一樣,這樣的心態。」

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以幫助孤苦為志業,所以並不是一般的工作或勤務所能比擬。

「社服員和慈濟人是不同的。慈濟人我們慈悲喜捨,這就是慈濟人的心態,所以,我們都有誠正信實為大地,應該這兩句要調換一下,『誠正信實為和風,慈悲喜捨為大地。』我們應該就是要有這樣的誠正信實,就像是和風一樣,大家彎下腰來(付出)。」

深思明辨苦根源 莫枉空辯陷迷思

上人以在慈濟社區道場裡所呈現的佛陀形象來說明,慈濟人應學習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因應現代社會,深思社會的真正需求。

「佛陀是一個大覺者,他講宇宙的大道理。佛陀出現在人間,看見人間苦,所以他想到底要如何才能解開人間疾苦,就想一定要找出一條解開這種奧妙的苦在哪裡,所以他靜思,靜靜的思惟。靜思就是靜思惟,靜思惟三字就是禪定,靜地的思惟人間疾苦在哪裡,要如何解開人間的疾苦,這都是佛陀來人間想要做的。」

「尊重生命」就是慈濟行動的宗旨,上人明確指出:「我感覺到,只要人人理解這樣的道理,這樣的道理是佛陀來人間所發現的,也是佛法的源頭。宇宙間的大道理,莫過於生命,這個生命要如何來運用他,用出了生命的價值觀,要不然生命來人間總是苦,苦在空白的過去無知的使用,惹來了很多的災難,這都是無知。」

上人殷殷勸勉在座的志工們,除了知識,更要深思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起而付出行動。

「慈濟人,(全)世界都有,慈濟人所發揮的都是一樣,那就是付出,那種膚慰付出,付出無所求,還一一道感恩、彎腰鞠躬。愛的能量要不斷凝聚,師父現在要出來的時間不多,你們要把握因緣,人借人的力,愛的力量,一定不要散失掉,菩薩一定要招生,環保要加強。」
 

社會所需 靜思篤行

$
0
0
【證嚴上人12月28日雲林歲末祝福開示】
「真的是四大不調和,每天晚上的新聞,我一定一定要看大愛臺的新聞,很關心天下事,尤其是天下,四大地水火風,這是整個地球最重要,我們一定要知道的訊息。」

證嚴上人歲末行腳第十一天,在雲林歲末祝福中開示中,提及慈濟環保的作為,不僅在氣候變遷中是實際改善的行動,其所蘊含連結天地萬物的佛法之道,也是慈濟人應深思、力行的。

「剛才所看到的這種環保,這是不是多餘說的話?不是,現在要跟大家說,很多人心造成的(災禍)讓大地脆弱。(人們)方便用、隨時丟,會造成大地硬化——塑膠無法分解,幾百年後它化不開,它大地滿滿是,大地無法呼吸。(大地)肺部已經受損了,因為(森林被)砍伐,本來已經受損;加上塑膠,這平地一直埋著垃圾無法呼吸,整個大地如人的身體燙傷過一樣。」

皮膚毀傷痛入骨 八仙塵爆見真情

大地受毀傷,如同人的皮膚遭受傷害。2015年6月臺灣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爆炸事故,造成十五人往生以及四百八十四人程度不一的燒燙傷。

「幾年前,臺北有一個玩樂區,多少年輕人在那裡玩,瞬間粉塵爆,多少年輕人全身燙傷,燙傷過後的身體,身體就是小乾坤,它毛孔無法出汗,無法吸收空氣,全身都癢,很難受。那時候,我如果來到臺北,這些燙傷過的孩子來關渡訴苦,苦啊!」

除了北區慈濟志工在事故之後,前往各醫院投入關懷,慈濟基金會也與臺灣專精於燒燙傷患關懷的陽光基金會合作,研發更適合傷患恢復的彈性布料製作成壓力衣,給傷患恢復與復健時能有更好的保護。

「慈濟要做的事,什麼時候有極需要,我們慈濟馬上要用心、動員用心,就馬上為他們、保護他們、緩和他們的痛苦。所以,不管是家長、孩子,家長是滿懷感恩,孩子也是一樣,有了這一件(壓力衣),對他們是緩和了他們身體痛苦,家長的感恩,那就是慈濟人的呵護著。」

八仙塵爆事故後,一位在馬偕醫院救治的年輕劉姓傷患,父母得從南投北上照料,家裡的葡萄園正值採收期卻乏人照料。慈濟志工得知之後,隨即聯繫中部慈濟志工動員協助採收、行銷,讓劉家無後顧之憂。

「果然(慈濟人)就是這樣,孩子受傷,(讓)父母放心照顧,經濟保持,這是慈濟人跟他們都無緣無故,我們能做到了那樣的無私大愛,讓他們生活無慮,沒有損失,專心照顧他的孩子,這也都是慈濟人所做的!很感恩。」

慈濟所為民所需 如此走來半世紀

上人回想起半個世紀前,在小木屋修行之時萌生濟世心願,在弟子們無悔追隨下,人人胼手胝足作手工、自立更生,從點滴匯聚成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仍是秉持著「苦人所苦,助人所需」的精神從事濟貧教富的工作。

「從五毛錢開始,那個精神點滴點滴,那樣地點滴匯集,就像這樣子的一條線、一條紗,這樣的一紗一線這樣子的合起來,合起來,大家又有一個的愛的力量來呼喚,會員招會員,(會員)變委員,委員再邀會員,就一路走上來,一直到了慈善,大家,每一個慈濟、慈誠委員無不都是天天在做慈善嗎?」

每每全臺行腳,各地慈濟志工所報告的慈善工作、心得點滴,無不都是志工們在社區,深入關懷貧苦所需,體貼地為他們想法設法找資源,重建生活。

「一路走過來,聽到的都是居家關懷,哪一個家庭有孤老、病痛等等,慈濟人都是去關懷——說不定他的子孫,長年累月都沒回來看他,還是慈濟人在身邊照顧,常常去看他;當身體髒了,慈濟人幫他洗;當家裡亂了,慈濟人去收拾,慢慢的幫他清理。慈濟人比他的子孫親戚還要親,這樣的照顧,這種尊重生命的愛,這就是慈濟人很細膩的做到了。」

感恩、尊重、愛。上人提示慈濟慈善的根本精神,就是看見苦難,誠懇而體貼地幫忙解決困難,給予所需。

「社會需要,就是需要這樣的人群,慈濟人群,總是愛的付出、及時。」

孤苦長者需長照 菩薩招生需借力

隨著時代變化,慈濟慈善濟貧工作除了時值物資給予,也重視心靈陪伴。尤其臺灣步入高齡化社會,上人也期待慈濟對於長者關懷的「長照」工作,應該一如既往地誠懇與體貼。

「現在的老人不是有經濟問題,雖然有也不很多,現在最多的就是孤老——少年時辛辛苦苦培養自己的子女,畢業了在國外上班、創業,沒回來了;或是在臺灣讓孩子去都會區受教育,在那裡落實小家庭就在都會區裡。這個老家的父母總是不捨老家,兩人相依為伴,老的顧老的,萬一老的和老的當中若少了一個老的,那叫做孤老,孤老很寂寞,誰來照顧?」

當長者越來越多,需要被幫助的地方也更多,如僅僅是仰賴政府政策與制度來扶持,難免會孤獨長者被忽略遺漏。上人期待慈濟志工持續擴大力量,才能給予更多幫助。

「我一直在說,還是慈濟人,五十多年我們不都是做這一塊(關懷長者)嗎?我們一路走下來,保持了過去,加強在現在。我是一直期待社區,我們要把社區的慈濟人都菩薩招生,慈濟人要成長、不斷招生,要有慈濟人的無私愛,無私的大愛,有慈濟人這樣的規則,很真誠的把老人當成自己的長輩,那種子孫輩在關懷阿公、阿祖,跟老父母一樣,這樣的心態。」

慈濟志工付出無所求,以幫助孤苦為志業,所以並不是一般的工作或勤務所能比擬。

「社服員和慈濟人是不同的。慈濟人我們慈悲喜捨,這就是慈濟人的心態,所以,我們都有誠正信實為大地,應該這兩句要調換一下,『誠正信實為和風,慈悲喜捨為大地。』我們應該就是要有這樣的誠正信實,就像是和風一樣,大家彎下腰來(付出)。」

深思明辨苦根源 莫枉空辯陷迷思

上人以在慈濟社區道場裡所呈現的佛陀形象來說明,慈濟人應學習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因應現代社會,深思社會的真正需求。

「佛陀是一個大覺者,他講宇宙的大道理。佛陀出現在人間,看見人間苦,所以他想到底要如何才能解開人間疾苦,就想一定要找出一條解開這種奧妙的苦在哪裡,所以他靜思,靜靜的思惟。靜思就是靜思惟,靜思惟三字就是禪定,靜地的思惟人間疾苦在哪裡,要如何解開人間的疾苦,這都是佛陀來人間想要做的。」

「尊重生命」就是慈濟行動的宗旨,上人明確指出:「我感覺到,只要人人理解這樣的道理,這樣的道理是佛陀來人間所發現的,也是佛法的源頭。宇宙間的大道理,莫過於生命,這個生命要如何來運用他,用出了生命的價值觀,要不然生命來人間總是苦,苦在空白的過去無知的使用,惹來了很多的災難,這都是無知。」

上人殷殷勸勉在座的志工們,除了知識,更要深思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起而付出行動。

「慈濟人,(全)世界都有,慈濟人所發揮的都是一樣,那就是付出,那種膚慰付出,付出無所求,還一一道感恩、彎腰鞠躬。愛的能量要不斷凝聚,師父現在要出來的時間不多,你們要把握因緣,人借人的力,愛的力量,一定不要散失掉,菩薩一定要招生,環保要加強。」
 

臺中豐原工廠深夜惡火 志工兩度關懷

$
0
0

2019年12月24日深夜十一點,臺中區豐原水源路一家鑄造廠深夜突遭祝融之災,慈濟志工張東榮、陳慧珍和陳文雄立刻出動,他們先購買兩箱礦泉水,讓現場消防員能及時補充水分。
 
奔波買乾糧 為消防隊員打氣
 
現場消防黃指揮官表示,抵達現場時火勢就已經很大,工廠陷入火海。而現場巷弄狹窄,增加救火難度,消防隊出動三十一輛消防車,動員一百一十六位消防弟兄佈水線滅火才及時將火勢控制住。
 
冬夜寒冷,志工詢問黃指揮官後,立刻到鄰近商家準備麵包,送往現場補給。但因夜深,志工跑了好幾家超商,收購的數量仍嫌不足;大家討論後,立刻再到附近早餐店家,購買熱豆漿、包子、饅頭等,為消防弟兄打氣。
 
遭祝融之災的鑄造廠,一樓是工廠,二、三樓住家及辦公室,屋主正好白天剛出貨,減少了些損失。老闆夫妻平時就住二樓,當晚是平安夜,正巧夫妻到姪兒家聊天而逃過一劫,未造成傷亡。

現場慈濟志工也陪伴著屋主,火勢撲滅後關心他們是否需協助安置?屋主表示,可以到子媳家借住,並感恩慈濟人協助,幸好無傷亡!
 
隔天,志工再次前往屋主的姪兒家關懷後續,屋主姪兒表示,幸好重要機械還有保留,他們可以東山再起。見他們有信心可以自己站起來,志工終於稍稍安心。

離開之前志工留下社服連絡方式,只要有需要,志工後續還會持續關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碧卿 豐原報導 2019/12/24)
 

幸福校園背包 幫助一人一家到一生

$
0
0
「孩子把在慈濟的學習帶回家,他現在能和別人有較好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有爭執打架發生時他會說:『請停止吧,打架這件事不是我們該做的。』」四年級學生奈森(Nathan)的媽媽,對於美國慈濟發起「幸福校園背包計畫」,所感到最棒的不只是孩子能吃飽穿暖,而是接觸到慈濟人文之後,孩子更懂事了。
 
發放日家長參與 見證靜思語教學
 
每個星期五,是橙縣聖塔安那麥迪遜小學(MadisonElementarySchool)與英雄小學(HeroesElementarySchool)參加慈濟「幸福校園背包計畫」的孩子最開心的日子。這一天,孩子們可以學習靜思語後,領到食物背包,快樂回家。

每一年的聖誕節,是拉丁裔民族非常重視的節日,這個星期五(2019年12月13日)很不一樣,參加「幸福校園背包計畫」學生的父母被邀請來學校,可以親眼看到孩子們學習靜思語,還可以領到慈濟提供的冬令發放物資(夾克、毛襪、圍巾和毛襪),與食物銀行提供的食物盒(包含米、罐頭、小點心等十樣)一份;孩子們每人可以獲得一份由慈濟橙縣聯絡處慈少與志工提供的聖誕禮物。聖誕禮物上有提供禮物的慈少或志工的簽名與祝福卡片,讓每一個孩子感受到這是為他特別準備的禮物。
 
聖誕禮物、冬令發放物資、食物盒陳列在學校的禮堂,孩子、家長依序進來,充滿了期待。
 
學了一學期的「靜思語」與中文,孩子們要好好演示給爸爸媽媽看,志工韓迪克
(DickHamilton)拿起中文字板,孩子們字正腔圓以中文念出:「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慈濟、感恩、謝謝。」
 
爾灣慈濟人文學校老師廖郁雯,負責設計教案與學習單,一學期來共教了八句靜思語,孩子們都帶著學習單進到禮堂,學習單上寫著他們回家後如何實踐「靜思語」。
 
最開心的時刻來臨了,學生們依編號序排成一排,慈濟志工手捧聖誕禮物,與孩子一起唸中文口號:「一、二、三」彼此一鞠躬,擁抱,孩子們開心的拿到包裝精美專屬自己的聖誕禮物,還有一張卡片,高高興興回到座位,不時交頭接耳一番;接著,家長領取冬令物資與食物盒,全家都滿載而歸。
 
學好語改變孩子 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麥迪遜小學擔任校方與學生家庭聯絡工作布瑞達(BrendaOrozco),每個星期五,她都負責確認學生出席並維持秩序,主動參與慈濟志工與學生的互動。
 
每周的靜思語教學,布瑞達看到學生的改變,她說:「我看到學生們學習有慈悲之心,如何做為父母親的好孩子,還做環保、存錢,我很意外的看到孩子們做這項活動,也很為他們驕傲把竹筒拿回來奉獻,不論為任何理由。」
 
布瑞達看到慈濟對參加「幸福校園背包計畫」的家庭的影響,她強調:「我知道接受食物發放的家庭都很感恩,慈濟做的很好,我很喜歡你們對學童的教導,我認為在他們年幼的時候教導他們好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是很重要的。」
 
四年級學生奈森(Nathan)說:「我在『幸福校園計畫』學到如何尊重別人和對他人友好,如何用中文數數。我可以清理車子、整理我的房間和清洗碗盤,我也學講中文,太棒了!」
 
奈森的媽媽瑪莉亞(MariaCeja)也表達慈濟教會她的孩子對別人尊重、禮貌和關心,更重要的是,奈森已經開始願意承擔責任了。
 
慈濟志工的關懷與陪伴,為社區弱勢的家庭與孩子帶來向上向善的力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純瑾 美國加州橙縣報導 2019/12/13)
 

編紗成股 力擔天下

$
0
0
【證嚴上人12月29日斗南聯絡處歲末祝福開示】
「菩薩們,時間在分秒中過去,歲月是催人老,每一秒鐘我們都要謹慎地把握,我們的生命才能累積。我們佛教徒看到別人在做好事,要開口讚歎、祝福:『功德無量。』但是,一個人能做到功德無量嗎?沒有辦法!需要人人會合起來,這一股力量才能真正功德無量,才是健全的功德。」
 
12月29日,證嚴上人行腳至斗南聯絡處主持歲末祝福,對眾開示中,談及時間能成就道業的前提,須以佛陀的精神為依歸,世代和合,方向一致,才能挑起天下的米籮,才能讓慧命永續傳承。
 
「一條絲線,你要把它切斷很簡單,當編織成了一股(繩子),要拉它就拉不斷,而且可以提百多公斤,也許再加兩股能吊起千多公斤……這個都是要把力量會合起來,千、萬重量我們都可以扛起。」
 
齊心荷擔挑米籮 穩踏菩提大道直
 
上人回憶幾年前行腳至臺南時,曾期勉新生代志工要挑起天下的米籮,許多人紛紛發願回應,並要上人「免擔心」。
 
「幾年前,我在臺南,一群年輕菩薩跟我發願說:『我們願意挑起天下米籮。』我這一次出門來,的確不用擔心,沿途都看見了年輕人也這麼說:『上人,請莫憂慮,我們會挑起天下米籮。』其實,我需要這一群年輕人,更需要中生代來陪伴,更需要資深菩薩來傳承;傳承陪伴、陪伴帶動,我們的慈善才能生生不息在人間。」
 
年輕志工加入,需要資深志工關懷、傳承,並且以身作則,浩蕩長的菩薩隊伍才能方向一致,不偏離五十多年來走出的菩提大直道。
 
「但是,這一股力量一定要有一個方向──佛陀的精神。其實,佛陀的精神,那就是要宏觀天下,看見天下事。佛法要如何投入人群,天下眾生有苦難,我們要如何去拔除苦?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為教菩薩法。是啊,菩薩法就是慈悲利他,利益眾生,其實慈悲利他是人人本具有的,這叫做佛性。」
 
步步足跡大事記 慈濟史見證佛心
 
佛陀強調「眾生皆有佛性」,亦曾言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佛心」如何得見?佛陀發現苦、空、無常、無我是人間的真道理,人生是苦的,而人人本具慈悲愛心,轉為慈悲心為利他的善行,救拔眾生的苦難,即是佛心。
 
「剛才臺上一群菩薩分享到阿里山的小火車,遊客快快樂樂地上山,但是無常瞬間,小火車出軌了……慈濟人很勇敢,看到了這樣的事故,受傷或是亡故,剛剛聽到,有的頭斷了,皮還連著。那樣的慘狀有接觸到,那時候還聽到,我們現在的記憶還是很新。」
 
雖然事件隨著時間過去了,但回憶在瞬間,《慈濟大藏經》影片中那張上人低頭走出一間茅草屋的相片,也讓上人想起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初期,親訪個案的經驗,說明這分大無畏的大愛精神,五十四年來的法脈延續。
 
「我們去的時候,屋裡面很暗、很暗,頭頂上的電燈泡把它轉亮,五燭光的電燈泡,看到的是一隻老鼠,在喫啃、啃咬那個人的腳。我們趕快動一下,老鼠才離開……我們瞭解後出來,一位婦女扛著挑了兩邊的草,後面還有四位孩子,拉著媽媽的裙子、拉著草,回來了。」
 
家裡的支柱因工作意外半身不遂,另一半再苦也要撐起這個家庭。類似這樣的個案,不勝枚舉,而這樣的苦難,再再需要人間菩薩的投入。
 
「我們大家在投入人群,就是面對了苦難眾生,這也就是佛陀所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哪裡有災難,菩薩的使命就要到哪裡去,要克服很多的困難,就如剛剛菩薩們在臺上,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心得經驗,我期待每一個人所面對的受難者家屬,家庭都有新的(故事)我們應該提出來分享,這就是慈濟歷史,因為慈濟人走過的足跡,這都要留,我們現在是在寫我們慈濟家譜,叫做大事記,慈濟大事記。」
 
有用生命不蹉跎 恆念初心利人間
 
上人憶及,一路走來的蓽路藍縷,感恩慈濟人的付出,為人間鋪出一條菩提大直道,更以海外志工援助難民的見聞,提醒弟子不要因此放慢腳步,不僅要見苦知福,還要再造福人間。
 
「現在的菩薩群遍布國際間,上個月出來時,二十七個國家回來精進,好幾位在分享他們的過程,有的說到他當時敘利亞可怕的時侯,講得全身發抖,他們鞋子破了,腳底流著血繼續逃……沒得吃,沒水喝,好在命中有貴人,被救了。這種不是在演戲,是真實的人生。所以啊!我們要很知福,很惜福,時時要感恩啊!在這樣的社會我們平安,我們還可以造福人間,真的,我們要好好的珍惜它!」
 
上人也感恩在其他空間透過視訊連線參與歲末祝福的環保志工,他們幾十年來為家庭付出,從職場退休後,繼續發揮生命良能,為守護大地付出。
 
「就好像師父,我也覺得我今天如果沒有用,今天白費了,所以我今天也要發揮我生命的利用,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功能可以利用,碗有碗的利用,杯子有杯子的利用,罐子有罐子的利用,所以各人有各人生命專長的利用。」
 
最後,上人感恩每個志工都能珍惜生命的使用權,在四大八法中發揮自己的長才,才成就今天的慈濟世界。
 
「各位菩薩,時間是分秒分秒過去,我們是時間不浪費累積起來,四大八法在現在我們法法接通,也很感恩人人都有在薰法,你們如果越靠近佛法,就越靠近科學,越靠近哲學,越靠近生理心理學,這一切都是佛陀出現人間,在佛典裡都有說到的。總而言之,請大家要多用心,多精進,從聞法得來的增長智慧,好好虔誠地入經藏來迎接未來新的一年。」
 

幕後到臺前 真善美演繹經藏

$
0
0
只要有災難出現,慈濟人就會走在最前,人文真善美更要陪同在旁,把慈濟志工做過的每一件事,走過的每一腳印,真真實實的記錄下來。

真實記錄 見證經文意涵
 
嘉義真善美志工將一幕幕的真實記錄剪輯成影片,搭配2019年12月29日斗南聯絡處歲末祝福上《行願半世紀》的經藏演繹,真實呼應慈濟人五十幾年來,行入人間菩薩道的精神,而且真善美還親自擔任演繹中「緣起」部分的「法船」的演繹。
 
除了經文偈誦的演繹,他們還在臺上演出戲劇,模擬2009年8月「莫拉克風災」時,慈濟人在風雨飄搖時破除萬難投入救災,而人文真善美志工,彼此互助,穿雨衣、撐傘記錄下每位志工,不捨苦難投入救災的精神……
 因為參加演繹,真善美志工吳月雲更體會到自己的責任。她表示,遇到災難事件的發生,人文真善美出班時,不管是拿筆在記錄,或持相機在拍照,還是扛著錄影機在錄影,當下的人文真善美志工,除了記錄,也會把手邊的東西放下,投入救災工作,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她說,那是她所看到的人文真善美志工身影,不但深感敬佩,也是她心中的學習榜樣。
 
她還發現,人文真善美這區塊可以看到各功能組的故事與歷史,對於來不及紀錄的,甚至是已經記錄過的,志工都會深入去了解,就如上人所講的「莫忘那一年、那一念、那一人」,她覺得記錄歷史,為慈濟寫大藏經,是很重要的事,也是自己要把握當下去做的一件事情。
 
參加人文真善美功能組的「法船」演繹,吳月雲更希望能內化到自己的心裡,讓自己在慈濟菩薩道上更精進努力,也讓上人看到慈濟人文真善美,一直都在記錄著每一位菩薩的身影,不管多大的災難,慈濟人一直都在,只要有人文真善美團隊在,慈濟的記錄永遠不會被抹煞,永遠不會被忘記。
 
手做環保 如水滴護大地
 
大愛教室現場「法船」演繹落幕,另一個現場──餐廳,嘉義地區的環保志工接續,臺上由十五位資深的環保志工排成「水滴」隊形,認真演繹著「行願半世紀—緣起」手語。
 
志工們為《無量義經》經文「微渧先墮,以淹欲塵……」精神,用「水滴」隱喻環保志工們,以自身的小水滴,匯聚成大水滴,洗淨大地,淨化人心。
環保志工平日布施時間和心力做環保,把危害環境的垃圾回收分類,變成有用的資源,變賣所得護持大愛臺,讓佛法得以廣傳於全球淨化人心。

慈濟的環保志工大部分是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小人物,但小人物也可以行大善,這一滴滴小水滴就如竹筒歲月的五毛錢,不大但匯集起來,也可以行大善助人。
 
家住鹿草的李貴滿,平日擔任幼教老師,還要照顧中風的先生,依然找出時間到水上環保站、鹿草圓山宮和下潭環保站做環保,並陪伴慈濟志工江玲莉做訪視。
 
她投入環保志工已經八年了,尤其是看到先生中風倒了下來時,更心生警惕,「行善要及時,因為我們不知道無常何時會來臨,因此,平時就要把好事做起來囤。」

 一念心就是一粒種子,從最初的起心動念,慈濟志工一路走來,不改初衷,「行願半世紀」的演繹末段,志工挑著米籮,虔誠發願,不會忘記當初的那一念心,齊心虔誠祝福社會祥和。

(文:李香蘭 地點:雲林聯絡處 2019/12/29)

編紗成繩 力擔天下

$
0
0
【證嚴上人12月29日斗南聯絡處歲末祝福開示】
「菩薩們,時間在分秒中過去,歲月是催人老,每一秒鐘我們都要謹慎地把握,我們的生命才能累積。我們佛教徒看到別人在做好事,要開口讚歎、祝福:『功德無量。』但是,一個人能做到功德無量嗎?沒有辦法!需要人人會合起來,這一股力量才能真正功德無量,才是健全的功德。」
 
12月29日,證嚴上人行腳至斗南聯絡處主持歲末祝福,對眾開示中,談及時間能成就道業的前提,須以佛陀的精神為依歸,世代和合,方向一致,才能挑起天下的米籮,才能讓慧命永續傳承。
 
「一條絲線,你要把它切斷很簡單,當編織成了一股(繩子),要拉它就拉不斷,而且可以提百多公斤,也許再加兩股能吊起千多公斤……這個都是要把力量會合起來,千、萬重量我們都可以扛起。」
 
齊心荷擔挑米籮 穩踏菩提大道直
 
上人回憶幾年前行腳至臺南時,曾期勉新生代志工要挑起天下的米籮,許多人紛紛發願回應,並要上人「免擔心」。
 
「幾年前,我在臺南,一群年輕菩薩跟我發願說:『我們願意挑起天下米籮。』我這一次出門來,的確不用擔心,沿途都看見了年輕人也這麼說:『上人,請莫憂慮,我們會挑起天下米籮。』其實,我需要這一群年輕人,更需要中生代來陪伴,更需要資深菩薩來傳承;傳承陪伴、陪伴帶動,我們的慈善才能生生不息在人間。」
 
年輕志工加入,需要資深志工關懷、傳承,並且以身作則,浩蕩長的菩薩隊伍才能方向一致,不偏離五十多年來走出的菩提大直道。
 
「但是,這一股力量一定要有一個方向──佛陀的精神。其實,佛陀的精神,那就是要宏觀天下,看見天下事。佛法要如何投入人群,天下眾生有苦難,我們要如何去拔除苦?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為教菩薩法。是啊,菩薩法就是慈悲利他,利益眾生,其實慈悲利他是人人本具有的,這叫做佛性。」
 
步步足跡大事記 慈濟史見證佛心
 
佛陀強調「眾生皆有佛性」,亦曾言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佛心」如何得見?佛陀發現苦、空、無常、無我是人間的真道理,人生是苦的,而人人本具慈悲愛心,轉為慈悲心為利他的善行,救拔眾生的苦難,即是佛心。
 
「剛才臺上一群菩薩分享到阿里山的小火車,遊客快快樂樂地上山,但是無常瞬間,小火車出軌了……慈濟人很勇敢,看到了這樣的事故,受傷或是亡故,剛剛聽到,有的頭斷了,皮還連著。那樣的慘狀有接觸到,那時候還聽到,我們現在的記憶還是很新。」
 
雖然事件隨著時間過去了,但回憶在瞬間,《慈濟大藏經》影片中那張上人低頭走出一間茅草屋的相片,也讓上人想起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初期,親訪個案的經驗,說明這分大無畏的大愛精神,五十四年來的法脈延續。
 
「我們去的時候,屋裡面很暗、很暗,頭頂上的電燈泡把它轉亮,五燭光的電燈泡,看到的是一隻老鼠,在喫啃、啃咬那個人的腳。我們趕快動一下,老鼠才離開……我們瞭解後出來,一位婦女扛著挑了兩邊的草,後面還有四位孩子,拉著媽媽的裙子、拉著草,回來了。」
 
家裡的支柱因工作意外半身不遂,另一半再苦也要撐起這個家庭。類似這樣的個案,不勝枚舉,而這樣的苦難,再再需要人間菩薩的投入。
 
「我們大家在投入人群,就是面對了苦難眾生,這也就是佛陀所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哪裡有災難,菩薩的使命就要到哪裡去,要克服很多的困難,就如剛剛菩薩們在臺上,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心得經驗,我期待每一個人所面對的受難者家屬,家庭都有新的(故事)我們應該提出來分享,這就是慈濟歷史,因為慈濟人走過的足跡,這都要留,我們現在是在寫我們慈濟家譜,叫做大事記,慈濟大事記。」
 
有用生命不蹉跎 恆念初心利人間
 
上人憶及,一路走來的蓽路藍縷,感恩慈濟人的付出,為人間鋪出一條菩提大直道,更以海外志工援助難民的見聞,提醒弟子不要因此放慢腳步,不僅要見苦知福,還要再造福人間。
 
「現在的菩薩群遍布國際間,上個月出來時,二十七個國家回來精進,好幾位在分享他們的過程,有的說到他當時敘利亞可怕的時侯,講得全身發抖,他們鞋子破了,腳底流著血繼續逃……沒得吃,沒水喝,好在命中有貴人,被救了。這種不是在演戲,是真實的人生。所以啊!我們要很知福,很惜福,時時要感恩啊!在這樣的社會我們平安,我們還可以造福人間,真的,我們要好好的珍惜它!」
 
上人也感恩在其他空間透過視訊連線參與歲末祝福的環保志工,他們幾十年來為家庭付出,從職場退休後,繼續發揮生命良能,為守護大地付出。
 
「就好像師父,我也覺得我今天如果沒有用,今天白費了,所以我今天也要發揮我生命的利用,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功能可以利用,碗有碗的利用,杯子有杯子的利用,罐子有罐子的利用,所以各人有各人生命專長的利用。」
 
最後,上人感恩每個志工都能珍惜生命的使用權,在四大八法中發揮自己的長才,才成就今天的慈濟世界。
 
「各位菩薩,時間是分秒分秒過去,我們是時間不浪費累積起來,四大八法在現在我們法法接通,也很感恩人人都有在薰法,你們如果越靠近佛法,就越靠近科學,越靠近哲學,越靠近生理心理學,這一切都是佛陀出現人間,在佛典裡都有說到的。總而言之,請大家要多用心,多精進,從聞法得來的增長智慧,好好虔誠地入經藏來迎接未來新的一年。」
 

一念斷惡習 廚師做環保改人生

$
0
0
一個人從荒腔走板的人生走到覺悟,需要多久時間呢?只要下定決心,三天便能改往修來。
 
11月28日板橋志業園區舉行首場社區歲末祝福,民眾王秀謙上臺見證先生林岩泉,五十三歲以前是個放蕩不羈的浪子,但接觸慈濟的環保以後,卻能在三天內,改去惡習,轉變成守護大地的環保志工。
 
以前,林岩泉是一位廚師,「16歲開始當廚師,要殺鱉,殺生多少已經很難算,至少有幾十萬隻吧!不知是不是這樣,我的脾氣很不好……」回想過去,林岩泉當眾坦承自己殺業很重。
 
她的太太也說:「他當廚師要煮吃的,煮到都不知道要回家,忘了他是有太太的人,跟著朋友到處去賭博,喝酒、 抽菸、吃檳榔,樣樣都會……」

 接觸善知識 反觀自省
 
面對先生的不負責任,王秀謙無計可施,向慈濟志工林麗香說出心中無奈,林麗香建議,讓林岩泉到慈濟環保站學習做環保,希望他可以收心安住在家庭。
 
因為林岩泉和林麗香是小學同學,他接到邀約二話不說,一口答應。到了環保站,林岩泉看到身邊的人,不抽菸也沒喝酒,面對堆積如山的回收物,沒有人說累、嫌髒亂,個個認真付出,對人又和氣……反觀自己的人生,抽菸、喝酒、賭博、嚼檳榔,他驚覺以前空過了太多的生命。
 
三天後,他決心戒掉抽菸、嚼檳榔的壞習慣,並開始茹素,不會開車的他,竟然還為了承擔開環保車的任務,特別去學開車。
 
「吃素以後降低膽固醇、血糖,賺到了健康,現在變苗條體力也比以前好。」身體好,讓林岩泉做起環保更有勁,也因為每天要回收大量的資源,緊湊的生活,讓他沒有機會再去喝酒、賭博,讓他的生命從此轉彎,改變了人生的下半場。
 
只要有決心,改變並不難;林岩泉上臺當眾懺悔、見證。投入環保十多年的他,希望他的人生故事能夠給人借鏡,及時改變、尊重生命,還鼓勵大家投入環保愛護大地。
 
趁此機會,林岩泉當眾在臺上對太太王秀謙下跪道歉,感恩他的包容和體諒,讓他有機會接觸慈濟,改變人生。當下林岩泉還發願:「只要我的兩隻手有辦法動,我就會繼續做環保,做到我無法動。」

 以愛心呵護 成就他人
 
在做環保的過程中,林岩泉再度譜出另一個生命樂章,他成就了兩位年輕的環保志工。
 
罹患唐氏症的林彥成,原本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造成環保志工一些困擾,林岩泉如慈父般地安慰他、幫助他,長時間不斷用愛心苛護並且循循善誘,如今林彥成已經是他的好幫手。
 
另一位劉景霖,對於事情的理解能力較弱,但在林岩泉耐心教導下,亦養成在環保站能獨當一面的能力。
 
回到家中劉景霖對阿嬤態度也改變了,而且也會幫忙整理家中事務,阿嬤看到孫子的轉變,肯定做環保的好處,更感恩林岩泉對孩子的付出。
 
看到林岩泉的付出,志工王色惠也督促自己,每日微曦晨光中,即到環保做分類,「林師兄要載的東西很多很忙、很用心,他真的沒話說,想幫忙早點完成當天資源回收的工作。」【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淑絨、江翎禎 板橋報導 2019/12/28)
 

失智婆婆不曾忘卻的孝媳 不忘行善

$
0
0
《地藏經》是佛教經典中的大孝經,闡揚孝道的重要經籍。2019年12月22日慈濟桃園靜思堂社區歲末祝福,桃園慈濟志工首度將《地藏經》以手語劇方式,彙編成〈光目女救母〉及〈因緣果報〉兩曲目,闡述孝道的重要。

經藏演繹啟省思

舞臺上一幕黑色輕紗隔開象徵著人間與地獄;地獄的那端,光目女的母親受鬼差鞭撻,悲痛懺悔生前恣情食魚食鱉,尤其喜食魚卵,種下種種殺業,墮入地獄受無量苦;黑紗之外,孝順的光目女在人間想念母親,念佛修善一心為母求解脫,並發下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依據《地藏經》,光目女即是後來的地藏王菩薩。

飾演光目女母親的志工郭秀美,不論身段或表情,入戲之深不輸專業演員,為了演繹,事前特別上網了解〈光目女救母〉的故事,可說是做足了功課,每次的排練,經文都在她內心不斷迴盪,也與自己經歷的境遇呼應。

郭秀美的大嫂一年多來因為腳疾,遍尋各大醫院就診,但就是查不出病因。郭秀美聯想到大嫂平時酷愛吃螃蟹,有時一餐下來吃的蟹殼堆積如山。郭秀美向大嫂說:「妳有沒想過?你的腳常因牽動機車,不小心機車就壓在腳上,就像妳在吃螃蟹的鰲,特別去把它壓碎。」郭秀美向大哥、大嫂勸素,改變了他們的飲食習慣。

經藏演繹的指導老師鄭秀珠表示,本齣戲劇呈現了郭秀美所演的媽媽,那樣暴飲暴食,除了傳達「因緣果報」觀之外,更希望能讓來賓們透過光目女的孝行,提醒自己「行善行孝不能等」。

行善行孝要及時

歲末祝福也安排了人品典範分享,環保志工鍾水花不僅行善做環保,更不忘照顧失智的婆婆。

現年六十歲的鍾水花自1998年就開始投入環保,至今已有二十二年。她看見身邊很多親人,在年輕時就生病,偏離原本的人生夢想,就開始思考:「人要等到生病才放下工作嗎?」於是她在五十六歲就提早從職場退休,全心投入環保。

鍾水花內心銘記上人慈示:「世界上有兩件事情不能等;行善、行孝不能等。」退休第一件事,就是將失智的婆婆從南部接來桃園同住,並照顧地無微不至;雖然婆婆常忘記自己已經吃過飯、洗過澡,一直要吃飯和洗澡,婆婆偶爾也會大小便失禁而弄髒衣褲……但鍾水花覺照顧失智者很辛苦,但仍是本分事。

鍾水花也會帶著婆婆做環保,或到慈濟長者關懷據點參與活動及讀書會,一方面讓婆婆減緩退化的速度,另方面讓婆婆豐富生活內容。生活上,她也帶動婆婆一起茹素。兩人形影不離,婆媳感情越來越好。

主持人在臺上問八十九歲的婆婆:「媽媽,有這個媳婦你有歡喜嗎?」雖然婆婆失智了,但提起媳婦仍是神彩煥發地回答:「有喔,我足歡喜誒!」現場響起熱烈掌聲。【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何錦霞、陳秀貴 桃園靜思堂報導 2019/12/22)
 

馬來西亞水患 志工至收容中心發放

$
0
0
2019年12月中旬,馬來西亞連續豪雨,哥打丁宜水患災情嚴重,低窪地區道路和屋子都浸泡在水中,受災民眾無家可歸,被安置在十九個收容中心,慈濟志工前往關心發放。
 
水患災情嚴重 志工及時關懷
 
志工送來整理好的乾淨衣物,民眾喜出望外,挑選適合自己的;在志工的關懷下,居民們無奈地訴說著災情,志工耐心傾聽,希望這次發放能給與及時的協助。

 慈濟志工徐佛賜說:「真的是發現到他們淹到五、六呎多,有這樣高,很多家具都受損了,然後他們也跟我們講說,他們在收容中心待了四、五天才能回來,所以那些家具都已經泡完(壞)了,再多一個禮拜,也是要開學了,他們很多費用都需要。」
 
九十度躹躬,獻上深深的祝福。在當地村長的協助下,志工給予一百一十四戶家庭需要的援助與撫慰,過程簡單卻很溫馨。
 
村長莫哈末佛安感動地說:「這是我首次認識慈濟團體,我沒想到這是一個專業組織,一開始我以為只是一個很小的組織。我們在一到兩個小時內完成發放,所有進行方式都很專業,我對慈濟致以萬分的感激。」
 
素昧平生,志工的發放,令受災民眾紅了眼眶,瑪哈妮說:「我要對慈濟表達謝意,因為不只是幫助我,還幫助我們所有村民,謝謝!」
 
發放活動在〈一家人〉的歌聲中圓滿,輕柔的旋律中,居民跟著志工比手語,心靠在一起。
{rtmpmp4}20191231_31024141-4EBA-4ABC-6533-5985CFC2B47D {/rtmpmp4}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真善美志工 徐佛賜、張小慧、莊麗晶、張彩鳳 馬來西亞報導 2019/12/24)
 

傳舊接新 展菩薩道

$
0
0
【證嚴上人12月30日彰化歲末祝福開示】
「我行腳出門是從南往北,走過了屏東,行過了高雄,再到臺南,又是到雲林,又來到了彰化,一站、一站的過來,無不都是讓我感動,也是充滿感恩!」

歲末,冬雨沁心,濕冷的天氣澆不熄彰化慈濟志工們迎師的喜悅。12月30日,即將迎接新的年度之際,證嚴上人抵達慈濟彰化靜思堂,一入門就看到喜氣洋洋的舞獅,充滿傳統華人年節味;繼續往裡面走,映入眼裡的盡是古早童玩與點心,上人讚歎彰化慈濟志工保留了濃濃的人情與前人的智慧。

「自從古人傳下來(的智慧),我們沒有消滅掉,保守在這裡,我高興、我高興,我說真的很佩服。還要跟大家說,這種古早智慧不要讓它滅掉,我們還要再傳,傳給中、少年、童年人,讓他們記得祖先,古老的智慧是如何完成這麼有趣的玩具,以前的孩子都自己發揮,自己要玩的東西要自己去做。」

隨著志工的引導,上人步上環繞中庭的廊道,看到百歲人瑞蔡寬與一群年逾八十、九十的老菩薩,挺直著腰歡迎上人回到慈濟在彰化的家。

「這裡應該是好地理、好土、好水,所以人人在這個地方都是身體健康,心腦健康,很清楚,真的是很感動。自然的植物也很美,一棵仙人掌就可以滿盤,這只有在這裡看得到,真的是很漂亮。可是我們要知道,我們這個地方有大自然的生態留住,古老的智慧也留住,我們要很珍惜,珍惜過去,我們更要感恩,感恩現在,我們的現在大家都是有一個正確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行在菩薩道。」

時代動盪出解藥 刻經傳法古歷來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為人間開闢了一條菩薩道。然而,在不平靜的時代中,要匯聚一群同志、同道的人一起行菩薩道,何其不易!

「佛陀時代,人口不多,密集的城市,人也不多,所以那個時代一直傳下來,都是時代不平靜。你們都有在看《高僧傳》,哪一位高僧的傳記裡面,不是世代在亂嗎?不都是在這種亂世人禍,還有天災不斷、不斷地造災情,這就是佛陀出現人間,他就提起了他的未來的世代。」

古代高僧如鳩摩羅什、玄奘法師歷經坎坷,西進印度取經、翻譯成中文,成為可以廣為讀、頌、寫的經典,希望人人可以了解佛法;而後印刷術發明,讓佛法可以更為簡易的永留人間。

「現在科技發達,就是一張要傳千萬張,幾分鐘就完成了。過去不是喔!就是師父的時代,只是為了要講《無量義經》,古早的《無量義經》是我用銅板,這樣一字、一字用油紙,這樣手一字、一字寫出來的,寫到手指已經受傷,我現在手指還在痛,這就是要傳法,沒有那麼簡單。」

《無量義經》一卷共三品,將《法華經》二十八品中所闡述菩薩道的精髓,濃縮在其中。上人認為,《無量義經》是所有慈濟人非讀不可的佛教經典。

「因為《無量義經》不只是「知」,知道菩薩道,還要進一步去認識菩薩道的過程,一直到我們現在『行』《無量義經》,那就是在行,把它濃縮起來,知、識在《無量義經》,就是說『你照這樣走就對了』。」

行善之家遭無常 忍痛捐身蔭人間

《無量義經.德行品》中有云:「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度生死河,置涅槃岸。」菩薩道要行在人間,哪怕身體有病,也要自許為渡船師,與人共渡彼岸,同享福樂。

「陳(福壽)居士他在現身說法,我來看他的家庭是幸福的,因為全家都行在菩薩道上,全家都有在鋪菩薩路。鋪路了、開道的菩薩全家,但是他很苦、放不下、很不捨,大家不捨但是又何奈?這叫做「自然法則」。」

參與慈濟近二十年的彰化慈濟隊員陳福壽,婚後育有三個兒子。其中,在學校任職的二兒子,今年(2019年)3月在學校中午休息時,突然腦幹出血,驟然離世。陳福壽與太太想著孩子前一天才回家共進晚餐,隔天卻天人永隔,儘管心中悲痛不捨,仍成全孩子捐贈可用的器官,遺愛人間。

「《法華經》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因緣果報』,各人都有一個因緣果報。有緣來到這對的父母,出生在這個家庭,父母有福,孩子就乖,不用我們操煩,所以要感恩。但是因緣果報現前,孩子自己的過去生,有這樣的因緣,有這樣的果報,善惡分明,過去造的善,他很有福來這個家庭,有善的因緣他投入人間,當老師方向正確,讓父母不操煩。」

上人讚歎陳福壽是一個智慧的家庭,孩子在人間的緣盡了,圓滿了他「化無用為大用」的心願,讓孩子活著的時間可以盡本分,做該做的事、走該走的路;往生後,還能發揮身體最後的效能,用愛圓滿更多的家庭。

「太太、父母總是方向正確,代替他完成,讓他的身體『化無用為大用』,這真的是很有福緣、增長慧命,所以路沒有偏差,方向是正確的方向,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

青年立志來挑擔 一人能飽天下飽

上人提醒人人一定要讓佛法入心,如此便能除去瑣碎的煩惱,捨下障礙的無明,經由力行「慈悲利他」來增長福慧。

「我自己要利益我自己,我要修行;但是我要修行,沒有群眾也無『行』可修,有菩薩陪我們來開這條大道,有人間的苦難眾生,讓我們鋪這條真正平坦的路,見苦知福,我們就在這苦樂參半,『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我們因為看到苦難眾生,我們更明瞭人間人生無常,所以我們要更精進,方向要更正確。」

有一群年輕人對準上人所指引的目標,向著上人發心立願,此生要挑起天下的米籮,做天下的事。

「我們有看到(2019年慈濟大藏經)一個畫面,這三十六位(清修士)就是開始給他們傳法,他們的父母就來師父的面前說:『師父,我已經將孩子交給您了,布施給師父了,您不用掛心,這就是您的。』所以我能夠安心說『你去哪裡、你去哪裡。』所以一人飽,天下就飽足了。」

天下的擔子很重,光靠上人、常住師父與這一群清修士仍是不夠的;但讓上人感到欣慰的是,雲林有一群慈青(慈濟大專青年)發揮創意,羅列一整排的米籮與經典,向上人發願:「師父,天下米籮,我們擔。」

「孩子很有創意。可是(天下米籮)很重,是真正重的喔!很重。我就說:『你們真正有力量擔?』大家拍胸脯說:『我們會擔。』這更讓我免煩惱,慈濟是實踐佛法,佛陀所說法,不是用說的,大家是身體力行,投入人間行在菩薩道,所以我很感恩。」

上人期待人人發揮愛的能量,將福慧串聯起來,讓佛法遍灑社區,引導菩薩行入人群,為社會付出、為人間造福。

「這都是慈悲、智慧,菩薩要福慧雙修。師父這一回來就表示年又到了,新曆年再兩天往新的一年,舊曆年也快到了。師父出來跟大家祝福,祝福人人行在菩薩道上,要用心造福人間,那就是增長福;還要人人互愛彼此勉勵,發揮智慧。」

一週大事2019/12/22-12/28

$
0
0
12/22(日)
◎ 馬來西亞哥打丁宜水患勘災暨發放於18至22日進行
 
12/23(一)
◎ 關懷彰化縣二林鎮東華里莊姓女學生車禍事件
◎ 寒冬送暖物資捐贈發放活動於中國大陸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連兒灣鄉進行(百度)
 
12/24(二)
◎ 關懷台中市豐原區水源路鑄造工廠火災事件
◎ 關懷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商業綜合大樓火災事件
 
12/27(五)
◎ 大林慈院住宿長照機構揭牌(中國時報)
◎ 舉行每月一次關懷彰化鹿港分局警察
◎ 關懷彰化縣花壇鄉彰員路建築工地圍牆倒塌事件
 
12/28(六)
◎ 慈濟內湖聯絡處28、29日舉辦歲末祝福感恩會,同步結合骨捐造血幹細胞宣導暨驗血建檔活動(YamNews、滔新聞)
◎ 關懷台北市北投區中和街40號火災意外事件
 

編紗成繩 力擔天下

$
0
0
【證嚴上人12月29日斗南聯絡處歲末祝福開示】
「菩薩們,時間在分秒中過去,歲月是催人老,每一秒鐘我們都要謹慎地把握,我們的生命才能累積。我們佛教徒看到別人在做好事,要開口讚歎、祝福:『功德無量。』但是,一個人能做到功德無量嗎?沒有辦法!需要人人會合起來,這一股力量才能真正功德無量,才是健全的功德。」
 
12月29日,證嚴上人行腳至斗南聯絡處主持歲末祝福,對眾開示中,談及時間能成就道業的前提,須以佛陀的精神為依歸,世代和合,方向一致,才能挑起天下的米籮,才能讓慧命永續傳承。
 
「一條絲線,你要把它切斷很簡單,當編織成了一股(繩子),要拉它就拉不斷,而且可以提百多公斤,也許再加兩股能吊起千多公斤……這個都是要把力量會合起來,千、萬重量我們都可以扛起。」
 
齊心荷擔挑米籮 穩踏菩提大道直
 
上人回憶幾年前行腳至臺南時,曾期勉新生代志工要挑起天下的米籮,許多人紛紛發願回應,並要上人「免擔心」。
 
「幾年前,我在臺南,一群年輕菩薩跟我發願說:『我們願意挑起天下米籮。』我這一次出門來,的確不用擔心,沿途都看見了年輕人也這麼說:『上人,請莫憂慮,我們會挑起天下米籮。』其實,我需要這一群年輕人,更需要中生代來陪伴,更需要資深菩薩來傳承;傳承陪伴、陪伴帶動,我們的慈善才能生生不息在人間。」
 
年輕志工加入,需要資深志工關懷、傳承,並且以身作則,浩蕩長的菩薩隊伍才能方向一致,不偏離五十多年來走出的菩提大直道。
 
「但是,這一股力量一定要有一個方向──佛陀的精神。其實,佛陀的精神,那就是要宏觀天下,看見天下事。佛法要如何投入人群,天下眾生有苦難,我們要如何去拔除苦?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為教菩薩法。是啊,菩薩法就是慈悲利他,利益眾生,其實慈悲利他是人人本具有的,這叫做佛性。」
 
步步足跡大事記 慈濟史見證佛心
 
佛陀強調「眾生皆有佛性」,亦曾言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佛心」如何得見?佛陀發現苦、空、無常、無我是人間的真道理,人生是苦的,而人人本具慈悲愛心,轉為慈悲心為利他的善行,救拔眾生的苦難,即是佛心。
 
「剛才臺上一群菩薩分享到阿里山的小火車,遊客快快樂樂地上山,但是無常瞬間,小火車出軌了……慈濟人很勇敢,看到了這樣的事故,受傷或是亡故,剛剛聽到,有的頭斷了,皮還連著。那樣的慘狀有接觸到,那時候還聽到,我們現在的記憶還是很新。」
 
雖然事件隨著時間過去了,但回憶在瞬間,《慈濟大藏經》影片中那張上人低頭走出一間茅草屋的相片,也讓上人想起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初期,親訪個案的經驗,說明這分大無畏的大愛精神,五十四年來的法脈延續。
 
「我們去的時候,屋裡面很暗、很暗,頭頂上的電燈泡把它轉亮,五燭光的電燈泡,看到的是一隻老鼠,在喫啃、啃咬那個人的腳。我們趕快動一下,老鼠才離開……我們瞭解後出來,一位婦女扛著挑了兩邊的草,後面還有四位孩子,拉著媽媽的裙子、拉著草,回來了。」
 
家裡的支柱因工作意外半身不遂,另一半再苦也要撐起這個家庭。類似這樣的個案,不勝枚舉,而這樣的苦難,再再需要人間菩薩的投入。
 
「我們大家在投入人群,就是面對了苦難眾生,這也就是佛陀所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哪裡有災難,菩薩的使命就要到哪裡去,要克服很多的困難,就如剛剛菩薩們在臺上,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心得經驗,我期待每一個人所面對的受難者家屬,家庭都有新的(故事)我們應該提出來分享,這就是慈濟歷史,因為慈濟人走過的足跡,這都要留,我們現在是在寫我們慈濟家譜,叫做大事記,慈濟大事記。」
 
有用生命不蹉跎 恆念初心利人間
 
上人憶及,一路走來的蓽路藍縷,感恩慈濟人的付出,為人間鋪出一條菩提大直道,更以海外志工援助難民的見聞,提醒弟子不要因此放慢腳步,不僅要見苦知福,還要再造福人間。
 
「現在的菩薩群遍布國際間,上個月出來時,二十七個國家回來精進,好幾位在分享他們的過程,有的說到他當時敘利亞可怕的時侯,講得全身發抖,他們鞋子破了,腳底流著血繼續逃……沒得吃,沒水喝,好在命中有貴人,被救了。這種不是在演戲,是真實的人生。所以啊!我們要很知福,很惜福,時時要感恩啊!在這樣的社會我們平安,我們還可以造福人間,真的,我們要好好的珍惜它!」
 
上人也感恩在其他空間透過視訊連線參與歲末祝福的環保志工,他們幾十年來為家庭付出,從職場退休後,繼續發揮生命良能,為守護大地付出。
 
「就好像師父,我也覺得我今天如果沒有用,今天白費了,所以我今天也要發揮我生命的利用,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功能可以利用,碗有碗的利用,杯子有杯子的利用,罐子有罐子的利用,所以各人有各人生命專長的利用。」
 
最後,上人感恩每個志工都能珍惜生命的使用權,在四大八法中發揮自己的長才,才成就今天的慈濟世界。
 
「各位菩薩,時間是分秒分秒過去,我們是時間不浪費累積起來,四大八法在現在我們法法接通,也很感恩人人都有在薰法,你們如果越靠近佛法,就越靠近科學,越靠近哲學,越靠近生理心理學,這一切都是佛陀出現人間,在佛典裡都有說到的。總而言之,請大家要多用心,多精進,從聞法得來的增長智慧,好好虔誠地入經藏來迎接未來新的一年。」
 

傳舊接新 展菩薩道

$
0
0
【證嚴上人12月30日彰化歲末祝福開示】
「我行腳出門是從南往北,走過了屏東,行過了高雄,再到臺南,又是到雲林,又來到了彰化,一站、一站的過來,無不都是讓我感動,也是充滿感恩!」

歲末,冬雨沁心,濕冷的天氣澆不熄彰化慈濟志工們迎師的喜悅。12月30日,即將迎接新的年度之際,證嚴上人抵達慈濟彰化靜思堂,一入門就看到喜氣洋洋的舞獅,充滿傳統華人年節味;繼續往裡面走,映入眼裡的盡是古早童玩與點心,上人讚歎彰化慈濟志工保留了濃濃的人情與前人的智慧。

「自從古人傳下來(的智慧),我們沒有消滅掉,保守在這裡,我高興、我高興,我說真的很佩服。還要跟大家說,這種古早智慧不要讓它滅掉,我們還要再傳,傳給中、少年、童年人,讓他們記得祖先,古老的智慧是如何完成這麼有趣的玩具,以前的孩子都自己發揮,自己要玩的東西要自己去做。」

隨著志工的引導,上人步上環繞中庭的廊道,看到百歲人瑞蔡寬與一群年逾八十、九十的老菩薩,挺直著腰歡迎上人回到慈濟在彰化的家。

「這裡應該是好地理、好土、好水,所以人人在這個地方都是身體健康,心腦健康,很清楚,真的是很感動。自然的植物也很美,一棵仙人掌就可以滿盤,這只有在這裡看得到,真的是很漂亮。可是我們要知道,我們這個地方有大自然的生態留住,古老的智慧也留住,我們要很珍惜,珍惜過去,我們更要感恩,感恩現在,我們的現在大家都是有一個正確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行在菩薩道。」

時代動盪出解藥 刻經傳法古歷來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為人間開闢了一條菩薩道。然而,在不平靜的時代中,要匯聚一群同志、同道的人一起行菩薩道,何其不易!

「佛陀時代,人口不多,密集的城市,人也不多,所以那個時代一直傳下來,都是時代不平靜。你們都有在看《高僧傳》,哪一位高僧的傳記裡面,不是世代在亂嗎?不都是在這種亂世人禍,還有天災不斷、不斷地造災情,這就是佛陀出現人間,他就提起了他的未來的世代。」

古代高僧如鳩摩羅什、玄奘法師歷經坎坷,西進印度取經、翻譯成中文,成為可以廣為讀、頌、寫的經典,希望人人可以了解佛法;而後印刷術發明,讓佛法可以更為簡易的永留人間。

「現在科技發達,就是一張要傳千萬張,幾分鐘就完成了。過去不是喔!就是師父的時代,只是為了要講《無量義經》,古早的《無量義經》是我用銅板,這樣一字、一字用油紙,這樣手一字、一字寫出來的,寫到手指已經受傷,我現在手指還在痛,這就是要傳法,沒有那麼簡單。」

《無量義經》一卷共三品,將《法華經》二十八品中所闡述菩薩道的精髓,濃縮在其中。上人認為,《無量義經》是所有慈濟人非讀不可的佛教經典。

「因為《無量義經》不只是「知」,知道菩薩道,還要進一步去認識菩薩道的過程,一直到我們現在『行』《無量義經》,那就是在行,把它濃縮起來,知、識在《無量義經》,就是說『你照這樣走就對了』。」

行善之家遭無常 忍痛捐身蔭人間

《無量義經.德行品》中有云:「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度生死河,置涅槃岸。」菩薩道要行在人間,哪怕身體有病,也要自許為渡船師,與人共渡彼岸,同享福樂。

「陳(福壽)居士他在現身說法,我來看他的家庭是幸福的,因為全家都行在菩薩道上,全家都有在鋪菩薩路。鋪路了、開道的菩薩全家,但是他很苦、放不下、很不捨,大家不捨但是又何奈?這叫做「自然法則」。」

參與慈濟近二十年的彰化慈濟隊員陳福壽,婚後育有三個兒子。其中,在學校任職的二兒子,今年(2019年)3月在學校中午休息時,突然腦幹出血,驟然離世。陳福壽與太太想著孩子前一天才回家共進晚餐,隔天卻天人永隔,儘管心中悲痛不捨,仍成全孩子捐贈可用的器官,遺愛人間。

「《法華經》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因緣果報』,各人都有一個因緣果報。有緣來到這對的父母,出生在這個家庭,父母有福,孩子就乖,不用我們操煩,所以要感恩。但是因緣果報現前,孩子自己的過去生,有這樣的因緣,有這樣的果報,善惡分明,過去造的善,他很有福來這個家庭,有善的因緣他投入人間,當老師方向正確,讓父母不操煩。」

上人讚歎陳福壽是一個智慧的家庭,孩子在人間的緣盡了,圓滿了他「化無用為大用」的心願,讓孩子活著的時間可以盡本分,做該做的事、走該走的路;往生後,還能發揮身體最後的效能,用愛圓滿更多的家庭。

「太太、父母總是方向正確,代替他完成,讓他的身體『化無用為大用』,這真的是很有福緣、增長慧命,所以路沒有偏差,方向是正確的方向,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

青年立志來挑擔 一人能飽天下飽

上人提醒人人一定要讓佛法入心,如此便能除去瑣碎的煩惱,捨下障礙的無明,經由力行「慈悲利他」來增長福慧。

「我自己要利益我自己,我要修行;但是我要修行,沒有群眾也無『行』可修,有菩薩陪我們來開這條大道,有人間的苦難眾生,讓我們鋪這條真正平坦的路,見苦知福,我們就在這苦樂參半,『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我們因為看到苦難眾生,我們更明瞭人間人生無常,所以我們要更精進,方向要更正確。」

有一群年輕人對準上人所指引的目標,向著上人發心立願,此生要挑起天下的米籮,做天下的事。

「我們有看到(2019年慈濟大藏經)一個畫面,這三十六位(清修士)就是開始給他們傳法,他們的父母就來師父的面前說:『師父,我已經將孩子交給您了,布施給師父了,您不用掛心,這就是您的。』所以我能夠安心說『你去哪裡、你去哪裡。』所以一人飽,天下就飽足了。」

天下的擔子很重,光靠上人、常住師父與這一群清修士仍是不夠的;但讓上人感到欣慰的是,雲林有一群慈青(慈濟大專青年)發揮創意,羅列一整排的米籮與經典,向上人發願:「師父,天下米籮,我們擔。」

「孩子很有創意。可是(天下米籮)很重,是真正重的喔!很重。我就說:『你們真正有力量擔?』大家拍胸脯說:『我們會擔。』這更讓我免煩惱,慈濟是實踐佛法,佛陀所說法,不是用說的,大家是身體力行,投入人間行在菩薩道,所以我很感恩。」

上人期待人人發揮愛的能量,將福慧串聯起來,讓佛法遍灑社區,引導菩薩行入人群,為社會付出、為人間造福。

「這都是慈悲、智慧,菩薩要福慧雙修。師父這一回來就表示年又到了,新曆年再兩天往新的一年,舊曆年也快到了。師父出來跟大家祝福,祝福人人行在菩薩道上,要用心造福人間,那就是增長福;還要人人互愛彼此勉勵,發揮智慧。」

行蘊常變 信不離道

$
0
0
【證嚴上人12月31日彰化歲末祝福開示】
「我們又換來新的年月日,2019年已經那樣悄悄地過去,我們要很感恩,感恩平平安安;所以要用感恩心,送走了過去一年讓我們的平安過來。現在開始,我們要以虔誠的心,來迎接著未來新的一年。」

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證嚴上人行腳在彰化,與慈濟志工共度了該年度最後一場歲末祝福,也在開示中以時間的概念,闡述佛法。

「時間就是這樣過。雖然說感恩過去,也感歎在現在與未來,現在已經感覺得很深刻,時間帶走了每一天,每一天幾個秒?八萬六千四百秒。我從離開座位來到這裡(講台上),到底幾秒?時間滴答滴答就過去了,秒秒隨著滴答的聲音,就這樣消逝過去了,這樣八萬六千四百秒又剩下多少呢?時間是過得真快,帶走了我們的生命。」

天地行蘊無歇時 三理四相變異中

人的一生當中都會歷經無數的人事物,但卻沒有任何一秒,所歷經的或所感受的是完全相同。

「五蘊皆空裡面有一個『蘊』,叫做『行蘊』,這個行蘊就是很微細,它無聲無息地流逝過去。時間就是這樣子過,我們的身體細胞新陳代謝,總是舊的換新的,每分秒中,在我們的體內不斷地生滅、生滅;我們的身體細胞都是這樣生生滅滅,所以生滅不息,它就是不斷在變著。」

天地間的物理,人體上的生理,思維中的心理無時不刻地產生細微變化,如果不是靜心思量,實難察覺。

「他,佛陀來人間,覺悟到了宇宙的真理。他在這樣的修行過程,一直到了心很靜、很靜,從所有的許許多多的煩惱無明、人我是非等等,都是在寧靜中一概磨滅掉了……所以(真理)叫作『成住壞空』,叫作『生住異滅』、『生老病死』。這樣的過程中,就是在分秒都沒有間斷過,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

代謝不住總生滅 無忘初心向成佛

天地之間的生物成長,都離不開陽光、空氣、水以及大地,在因緣假合之中新新生滅,循環不已。

「剛剛到現在,我的身體細胞消滅了多少啊?這種生滅不住,沒有停歇過。所以新陳代謝在我們的體內,就如大乾坤裡所有的一切,都是時間成就它:一顆種子把它播下在大地裡,明明是一顆種子,總是這粒種子隔了土,這粒種子永遠都是種子,它沒有再生的機會,一直到它腐爛掉了;要如果再有因緣,有了大地,有了水份,還有太陽,這一顆種子在這樣的大地、水分、陽光、空氣這樣會合起來,這粒種子,花有花的種,有康乃馨、有玫瑰花,還有牡丹。」

開示至此,上人指著講台上的形似牡丹又像茶花的鮮花,語意深長。

「現在的人改變大自然的生態,它明明長在茶樹裡,可是它長出來的那就是牡丹,這種牡丹茶花,這是近幾年來經過了科學、人腦,去把它改造在自然生態、物理,這是要歡喜呢?或者是要悲傷?我感覺到說自然歸自然,為什麼要改變它呢?我們以後的年輕再下一代,會失落掉了過去的、原始的因緣,所以我們還是要念舊,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椿事,那一些物,我們都要記得喔!」

環保三十無所求 轉識成智延物命

時間遞移之中產生了物換星移,然而菩薩的心志仍沒有變動。2020年是慈濟正式推動環保志業三十周年,八萬多位環保志工發心如初,持續以行動讓物命延續。

「我們現在的時代,靠了科技,經過了破壞(大地而擷取資源來製造商品),破壞了以後變成為垃圾。三十年前,開始在呼籲著惜福,『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師父三十年前這句話說出來,等於開一張支票,已經這樣的過程,感恩所有的慈濟人在推動,讓我們的環保,總是一一推開了環保理念,讓我們的環保菩薩一一湧現就是出來。」

許多慈濟環保志工都已上了年紀,仍遵奉著上人的鼓勵,發揮生命良能從事資源回收、分類,他們沒有支薪,也不求回報。

「我們老菩薩做得很開心、很歡喜。剛好接上了最近這兩、三年來,政府在推動長照。其實我們已經幾十年如一日,在鄰里,慈濟人總是走入社區、鄰里推動,與我們無因無緣的人,我們可以接個案,走入人家的鄰、人家的里,我們去探訪哪一家哪一個人需要,我們去幫助。」

慈濟志工不論從事環保,或是在社區中訪視、幫助窮困,都是秉持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念。

「有的人付出都有企圖心,『我付出,期待你們要知道我、要褒揚我、要給我名,要不然就要給我代價。』這就是人所付出的目的。慈濟人他沒有這樣的目的,他只有愛,不忍眾生大地物資被毀傷,所以愛物惜物——這都是人人可以去付出。但是有一群人無知無識,無知識的人,他的行為只有破壞,他不知不覺,無知無識,很愚痴,他所做的總是破壞。」

慈濟推動環保志業三十年,社區中有無數環保志工投入資源回收、分類,精質的回收品則有大愛感恩科技這樣的社會企業,將回收品再製成生活所需衣物與用品,延伸了物命,讓資源再次循環利用。

「慈濟人的智慧,知、識、行,我們知道大地已經被傷害了,我們也認識了什麼樣的物資、什麼資源,我們去回收來如何分類。這我們都知也認識,也身體力行把它分類完了,之後總是發揮智慧,化無用為大用,回歸資源再製,那就可以千變萬化,再回歸到人的生活中,這就是智慧。」

珍惜因緣莫摧殘 五濁惡世自造作

佛陀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是浩瀚宇宙之間數以億兆計的星球,但以人類有知的探索領域,卻還沒發現有與地球一般富有活躍生態的星球。

「在宇宙間,除了地球以外,還有其他的世界,但是其他的世界,也是沒有人的世界。我們要珍惜,有生命的世界,就是在地球。現在的科技,也這樣給我們證明,太空梭、衛星一顆一顆一直打上去,要去找出了星球有沒有生命?到目前為止,很多星球還沒有發現到有生(命),它的生態是乾枯、沒有綠意,我們這邊總是綠意盎然。」

已故的烏克蘭太空人卡德尼克.里歐尼(Leonid Kadeniuk)曾於2017年11月27日在臺中拜訪上人。座談之間,上人詢問了許多太空知識,也為現在太空垃圾密佈感到憂心。

「他跟我說,『太空的垃圾很多。』那裡沒有環保志工,怎麼辦啊?他說:『沒辦法。』我就問他說:『那垃圾從哪來?』他就說:『從地球發射出去。』那些要探索宇宙星球的那些東西射到了太空,它就沒辦法再回來,所以都破碎掉,飄浮在太空裡。」

上人慨嘆,連天空都有無法回收的垃圾,難怪佛陀形容人間將成為五濁惡世。

「各位菩薩,地球的生態叫它不變,很難。難怪它溫度不斷升高,因為在這空氣中,大氣層已經不斷被污染。所以佛陀就對我們說五濁惡世,這種濁氣,這眾生濁、命濁、煩惱濁,這些濁氣一直造成了這個地球、空氣,全都已經濁氣滿滿了。總是對人的貪念,那成為我們的煩惱濁氣,所以這個煩惱濁不斷製造,去爭端。」

正確信仰需力行 撥迷解誤去無明

儘管自然環境的惡化令人有「來不及」的感受,但上人仍鼓勵大家,對於佛陀所指出的菩薩道要有信心。

「臺灣,我們要發揮愛心。信,我們要有正確的信仰,行八正道;我們要知十二因緣;我們更要清楚四諦法;我們更要力行六度萬行。這都是薰法、聽法,這一項一項法的名詞,師父都一直很耐心的跟大家分析。」

慈濟五十三年來,上人每每對大眾的開示,都不離人間事、不離佛法,唯有解開了人的迷茫,讓人不續造惡業,世間才能轉危為安。

「我出門,天天也都在自我回向,每天晚上我就是一直在聽,聽《人間菩提》,人間地如何走出了迷茫,走入了覺悟之道,這就是《人間菩提》。聲聲說出了人間苦,如何引導人人解開了心靈煩惱,糾正了過去的那樣的無明態度、行為。所以常常聽到(志工分享)改變人生,我很安慰,因為,聽師父幾句話,看短短幾個字的文章,他就可以轉變心態,我很安慰。」

跨越生死在恆持 自做自度及眾生

新的一年到來,儘管世間仍是多苦,人仍有生老病死,上人持續勉勵大眾,善用生命良能,提升自我生命價值。

「要跟大家說,人生沒有永恆不死的人生,人間沒有永存的物資;但是,我們要善加利用,我們的身體、生命,更要寶貴地利用它,空空地過去是浪費生命,生命有感覺地利用,而且利用過後無愧於心。這樣的價值,因緣果報,就會很自然地幫你帶了有緣地方,再接再修行。」

長時修,無間修,修行之路看似漫長無止盡,卻也只是在當下的時時刻刻,毫無偏離。

「佛法,佛陀難道不是阿僧祇劫,沒辦法算計的時間,一直修行、一直修行,一直到有感覺了發心立願:『我來生來世,生生念念就是要開這條道。』那這就是佛陀也是跟我們一樣,曾經迷茫中,修行而覺悟、覺悟了以後,發心立願,還是很久時間度盡眾生。」

語末,上人對新的一年仍有著無盡的祝福。

「好,2019年最後這一天跟大家說話,那來年是否有見面的機會,都不知。總而言之,珍惜生命,做就對了,要做對事,了解嗎?大家要用虔誠的心,大家虔誠上達諸佛菩薩聽,但願為自己也為天下祈求平安;無災無難,不是求的,是我們要發心立願做出來,聽懂嗎?常常問你們『聽懂嗎』,大家都說聽得懂,希望能貼心啊,感恩!」
 

行蘊常變 信不離道

$
0
0
【證嚴上人12月31日彰化歲末祝福開示】
「我們又換來新的年月日,2019年已經那樣悄悄地過去,我們要很感恩,感恩平平安安;所以要用感恩心,送走了過去一年讓我們的平安過來。現在開始,我們要以虔誠的心,來迎接著未來新的一年。」

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證嚴上人行腳在彰化,與慈濟志工共度了該年度最後一場歲末祝福,也在開示中以時間的概念,闡述佛法。

「時間就是這樣過。雖然說感恩過去,也感歎在現在與未來,現在已經感覺得很深刻,時間帶走了每一天,每一天幾個秒?八萬六千四百秒。我從離開座位來到這裡(講台上),到底幾秒?時間滴答滴答就過去了,秒秒隨著滴答的聲音,就這樣消逝過去了,這樣八萬六千四百秒又剩下多少呢?時間是過得真快,帶走了我們的生命。」

天地行蘊無歇時 三理四相變異中

人的一生當中都會歷經無數的人事物,但卻沒有任何一秒,所歷經的或所感受的是完全相同。

「五蘊皆空裡面有一個『蘊』,叫做『行蘊』,這個行蘊就是很微細,它無聲無息地流逝過去。時間就是這樣子過,我們的身體細胞新陳代謝,總是舊的換新的,每分秒中,在我們的體內不斷地生滅、生滅;我們的身體細胞都是這樣生生滅滅,所以生滅不息,它就是不斷在變著。」

天地間的物理,人體上的生理,思維中的心理無時不刻地產生細微變化,如果不是靜心思量,實難察覺。

「他,佛陀來人間,覺悟到了宇宙的真理。他在這樣的修行過程,一直到了心很靜、很靜,從所有的許許多多的煩惱無明、人我是非等等,都是在寧靜中一概磨滅掉了……所以(真理)叫作『成住壞空』,叫作『生住異滅』、『生老病死』。這樣的過程中,就是在分秒都沒有間斷過,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

代謝不住總生滅 無忘初心向成佛

天地之間的生物成長,都離不開陽光、空氣、水以及大地,在因緣假合之中新新生滅,循環不已。

「剛剛到現在,我的身體細胞消滅了多少啊?這種生滅不住,沒有停歇過。所以新陳代謝在我們的體內,就如大乾坤裡所有的一切,都是時間成就它:一顆種子把它播下在大地裡,明明是一顆種子,總是這粒種子隔了土,這粒種子永遠都是種子,它沒有再生的機會,一直到它腐爛掉了;要如果再有因緣,有了大地,有了水份,還有太陽,這一顆種子在這樣的大地、水分、陽光、空氣這樣會合起來,這粒種子,花有花的種,有康乃馨、有玫瑰花,還有牡丹。」

開示至此,上人指著講台上的形似牡丹又像茶花的鮮花,語意深長。

「現在的人改變大自然的生態,它明明長在茶樹裡,可是它長出來的那就是牡丹,這種牡丹茶花,這是近幾年來經過了科學、人腦,去把它改造在自然生態、物理,這是要歡喜呢?或者是要悲傷?我感覺到說自然歸自然,為什麼要改變它呢?我們以後的年輕再下一代,會失落掉了過去的、原始的因緣,所以我們還是要念舊,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椿事,那一些物,我們都要記得喔!」

環保三十無所求 轉識成智延物命

時間遞移之中產生了物換星移,然而菩薩的心志仍沒有變動。2020年是慈濟正式推動環保志業三十周年,八萬多位環保志工發心如初,持續以行動讓物命延續。

「我們現在的時代,靠了科技,經過了破壞(大地而擷取資源來製造商品),破壞了以後變成為垃圾。三十年前,開始在呼籲著惜福,『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師父三十年前這句話說出來,等於開一張支票,已經這樣的過程,感恩所有的慈濟人在推動,讓我們的環保,總是一一推開了環保理念,讓我們的環保菩薩一一湧現就是出來。」

許多慈濟環保志工都已上了年紀,仍遵奉著上人的鼓勵,發揮生命良能從事資源回收、分類,他們沒有支薪,也不求回報。

「我們老菩薩做得很開心、很歡喜。剛好接上了最近這兩、三年來,政府在推動長照。其實我們已經幾十年如一日,在鄰里,慈濟人總是走入社區、鄰里推動,與我們無因無緣的人,我們可以接個案,走入人家的鄰、人家的里,我們去探訪哪一家哪一個人需要,我們去幫助。」

慈濟志工不論從事環保,或是在社區中訪視、幫助窮困,都是秉持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念。

「有的人付出都有企圖心,『我付出,期待你們要知道我、要褒揚我、要給我名,要不然就要給我代價。』這就是人所付出的目的。慈濟人他沒有這樣的目的,他只有愛,不忍眾生大地物資被毀傷,所以愛物惜物——這都是人人可以去付出。但是有一群人無知無識,無知識的人,他的行為只有破壞,他不知不覺,無知無識,很愚痴,他所做的總是破壞。」

慈濟推動環保志業三十年,社區中有無數環保志工投入資源回收、分類,精質的回收品則有大愛感恩科技這樣的社會企業,將回收品再製成生活所需衣物與用品,延伸了物命,讓資源再次循環利用。

「慈濟人的智慧,知、識、行,我們知道大地已經被傷害了,我們也認識了什麼樣的物資、什麼資源,我們去回收來如何分類。這我們都知也認識,也身體力行把它分類完了,之後總是發揮智慧,化無用為大用,回歸資源再製,那就可以千變萬化,再回歸到人的生活中,這就是智慧。」

珍惜因緣莫摧殘 五濁惡世自造作

佛陀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是浩瀚宇宙之間數以億兆計的星球,但以人類有知的探索領域,卻還沒發現有與地球一般富有活躍生態的星球。

「在宇宙間,除了地球以外,還有其他的世界,但是其他的世界,也是沒有人的世界。我們要珍惜,有生命的世界,就是在地球。現在的科技,也這樣給我們證明,太空梭、衛星一顆一顆一直打上去,要去找出了星球有沒有生命?到目前為止,很多星球還沒有發現到有生(命),它的生態是乾枯、沒有綠意,我們這邊總是綠意盎然。」

已故的烏克蘭太空人卡德尼克.里歐尼(Leonid Kadeniuk)曾於2017年11月27日在臺中拜訪上人。座談之間,上人詢問了許多太空知識,也為現在太空垃圾密佈感到憂心。

「他跟我說,『太空的垃圾很多。』那裡沒有環保志工,怎麼辦啊?他說:『沒辦法。』我就問他說:『那垃圾從哪來?』他就說:『從地球發射出去。』那些要探索宇宙星球的那些東西射到了太空,它就沒辦法再回來,所以都破碎掉,飄浮在太空裡。」

上人慨嘆,連天空都有無法回收的垃圾,難怪佛陀形容人間將成為五濁惡世。

「各位菩薩,地球的生態叫它不變,很難。難怪它溫度不斷升高,因為在這空氣中,大氣層已經不斷被污染。所以佛陀就對我們說五濁惡世,這種濁氣,這眾生濁、命濁、煩惱濁,這些濁氣一直造成了這個地球、空氣,全都已經濁氣滿滿了。總是對人的貪念,那成為我們的煩惱濁氣,所以這個煩惱濁不斷製造,去爭端。」

正確信仰需力行 撥迷解誤去無明

儘管自然環境的惡化令人有「來不及」的感受,但上人仍鼓勵大家,對於佛陀所指出的菩薩道要有信心。

「臺灣,我們要發揮愛心。信,我們要有正確的信仰,行八正道;我們要知十二因緣;我們更要清楚四諦法;我們更要力行六度萬行。這都是薰法、聽法,這一項一項法的名詞,師父都一直很耐心的跟大家分析。」

慈濟五十三年來,上人每每對大眾的開示,都不離人間事、不離佛法,唯有解開了人的迷茫,讓人不續造惡業,世間才能轉危為安。

「我出門,天天也都在自我回向,每天晚上我就是一直在聽,聽《人間菩提》,人間地如何走出了迷茫,走入了覺悟之道,這就是《人間菩提》。聲聲說出了人間苦,如何引導人人解開了心靈煩惱,糾正了過去的那樣的無明態度、行為。所以常常聽到(志工分享)改變人生,我很安慰,因為,聽師父幾句話,看短短幾個字的文章,他就可以轉變心態,我很安慰。」

跨越生死在恆持 自做自度及眾生

新的一年到來,儘管世間仍是多苦,人仍有生老病死,上人持續勉勵大眾,善用生命良能,提升自我生命價值。

「要跟大家說,人生沒有永恆不死的人生,人間沒有永存的物資;但是,我們要善加利用,我們的身體、生命,更要寶貴地利用它,空空地過去是浪費生命,生命有感覺地利用,而且利用過後無愧於心。這樣的價值,因緣果報,就會很自然地幫你帶了有緣地方,再接再修行。」

長時修,無間修,修行之路看似漫長無止盡,卻也只是在當下的時時刻刻,毫無偏離。

「佛法,佛陀難道不是阿僧祇劫,沒辦法算計的時間,一直修行、一直修行,一直到有感覺了發心立願:『我來生來世,生生念念就是要開這條道。』那這就是佛陀也是跟我們一樣,曾經迷茫中,修行而覺悟、覺悟了以後,發心立願,還是很久時間度盡眾生。」

語末,上人對新的一年仍有著無盡的祝福。

「好,2019年最後這一天跟大家說話,那來年是否有見面的機會,都不知。總而言之,珍惜生命,做就對了,要做對事,了解嗎?大家要用虔誠的心,大家虔誠上達諸佛菩薩聽,但願為自己也為天下祈求平安;無災無難,不是求的,是我們要發心立願做出來,聽懂嗎?常常問你們『聽懂嗎』,大家都說聽得懂,希望能貼心啊,感恩!」
 

花監經藏演繹跳電 受刑人補正能量

$
0
0
「我真的很感謝慈濟,讓我有這個機會參加這次歲末祝福感恩會,更感謝讓我有這個機會上臺演繹『佛陀的一生』,讓我感觸很多,體會到很多。」花蓮監獄受刑人小剛(化名)從小在家暴的家庭中成長,原本滿懷怨懟的心,在慈濟志工的輔導下,以及參與監獄歲末感恩會演繹後豁然得到開解,他開始感恩無怨無悔陪伴自己的媽媽……

歲末年終 同霑法喜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於2019年12月27日,在花蓮監獄舉辦一場歲末感恩會,為禁錮於牢獄中的身,開啟智慧清淨的心,期讓在鐵窗內開啟一個心靈道場,也藉由活動,祝福所有監所服務同仁及全體受刑人。

為了讓監所受刑人接收到證嚴上人一年一度的祝福,花蓮慈濟志工從2019年9月就以〈佛陀的一生〉為曲目,著手準備演繹,並展開一星期一次的「讀書會」。

監所教化科長曾富良介紹全臺第一家監所靜思書軒,這裡僅有慈濟福慧椅,作為前來借書或閱讀者安坐之處,儘管布置簡單,卻也提供了收容人一個靜心的場域。為了更好地讓參加演繹的收容同學更瞭解佛陀,志工借用書軒,讓同學讀書、共修,也教授手語並練習。

在無數次的練習中,慈濟志工潘惠珠總在一旁關懷、問候大家。不時拍拍他們的背、膀,捏捏、抱抱年輕的身影,就如媽媽又像姊姊的關懷。潘惠珠深耕花蓮監獄近十載,關懷更生人更不遺餘力,2019年9月也榮獲第十八屆犯罪矯治與更生保護類金舵獎,她說:「要把他們當成自己孩子般呵護、陪伴。」

長官勉勵 重啟人生

活動當天(12/27),法務部保護司副司長林嚞慧、花蓮地檢署檢察長洪信旭、更保主委黃淑珠、主任觀護人黃婉鈺、自強外監典獄長、花蓮監獄行政人員等及十二位靜思精舍師父與近百位慈濟志工,一起參與這場殊勝盛會。

法務部保護司副司長林嚞慧致詞表示,多年來獄所透過多元教化,讓學員改悔向善,再回歸社會能有一個正向人生。他並肯定與感謝慈濟志工長期陪伴,激勵學員的善心。

「透過今天佛法的演出,重啟人生。」林嚞慧說,今天也有浪子回頭故事的分享,期許能讓學員心中埋下一顆善的種子,啟發愛的循環。

花蓮監獄頒發感謝狀給慈濟基金會,感謝慈濟志工長期以來以一顆愛孩子的心走入監所;靜思精舍德晴師父代表接受監所贈送,由同學以高溫烙筆刻畫的證嚴上人法相。

跳電人生 體會佛法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本是一位王子,名為喬達摩.悉達多;出生時,即顯現出非凡的跡象……」配合著旁白,穿著果綠上衣的監所沙畫班同學,在舞臺一旁,以沙刻畫出佛陀從降世、仙人預言……到涅槃,藉由一幕幕沙畫,呈現佛陀一段段的人生,臺上、臺下互相呼應,充滿道氣、莊嚴手語演繹與精神抖擻的唱誦聲,「佛陀的一生」此時正淋漓盡致呈現詮釋。

在沙畫與樂音聲中,臺上個個展現莊嚴道氣,整齊劃一;臺下法海起落有致,搭配和諧,唱誦和齊。

「開示悟入理契機,悲智願行緊相繫,運載群生無明離,清淨了悟真實義。」一段段宏亮的歌聲響徹教誨堂內,人人唱出心中的堅定,令人無不感動。

儘管演繹中現無常,背景音樂出現多次跳脫,但是大家面臨意外狀況,臺上臺下卻無人因此亂了心,不慌不忙,心中依然有節,有律;依著心中節拍,再復電時,空中的旋律竟能完美整合為一。他們身口心傳達出定的境界,讓現場觀者無不讚歎佩服!

司儀林美蘭深受震撼,哽咽著脫稿分享:「演繹現場狀況就像大家人生的跳電,不論在裡面多久,未來仍然要度過很多難關,面對自己的人生,信心堅定不移。不是演繹過後就結束,後面的人生還很長,期待大家在八識田中,種下這一顆善的種子,因為人生無法彩排,也無法重來!」

點燈發願時,剛剛在台上參與演出的小剛(化名)突然領悟到媽媽每每來探望,都是從宜蘭來回兩小時以上只為短短十五分鐘的會面,他更加深刻了解媽媽的心,發願將來出獄,要用後半輩餘生陪伴媽媽。「也謝謝慈濟師兄、師姊一路上的幫助,給我們這個機會,參加這個活動,謝謝。」【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志成、蔡翠容 花蓮報導 2019/12/27)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