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首頁 - 慈濟入口網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感覺被疼惜 鄉親讚歎誠信

$
0
0
清晨的山嵐如銀白絲帶輕撫疊翠的山巒,縷縷陽光穿透雲霧灑在循階而上的麥田,位於加德滿都河谷的邦加馬帝(Bungamati)美的像幅畫。連續多日,慈濟賑災醫療團前往邦加馬帝的路上,都會看到色彩鮮豔瑰麗的神轎矗立在路上,四周都是尼泊爾民眾夾道膜拜的身影,鮮花、香燭、式樣不一的糕餅整齊呈列,四弦琴沙林吉充滿異國風情的樂音如泣如訴的流洩著。

神轎上的是紅麥群卓拿神,是雨水之神也是豐饒之神。6月是尼泊爾雨季的開始,也是春耕播種時節。本應開心大地普降甘霖,但昨夜的一場大雨,卻讓慈濟賑災團團員揪著心;因為籌措一段時日的第七次物資發放,即於6月13日於邦加馬帝展開。

本土志工 協力助發放

早上雨停了,天空一片湛藍,當發放團隊抵達離邦加馬帝市鎮不遠的梯田上,收割後的麥田不若一天前的黃澄翻浪,反而瀰漫著一股淡淡的青草香。「這叫『微渧先墮,以淹欲塵』。」一位發放先遣志工心有所悟地說著;災後的邦加馬帝處處皆是危樓,不管是政府為顧及安全而拆除,或是災民自力清理,整個邦加馬帝就如同拆除工地,到處塵土飛揚,一場雨,反而讓空氣清爽。

「Namaste!Good moming!」(您好,早安!)不到六點半,邦加馬帝的發放現場已聚集了不少尼泊爾鄉親,其中有些不只是前來領取毛毯物資,而是自願前來擔任物資發放的志工。他們其中不少人精通尼泊爾語及英文,並在前幾天鄉親領取物資發放單及訪視家訪時,擔任慈濟志工與尼泊爾鄉親的溝通橋樑。

近四十位邦加馬帝當地志工,以十人一組、分成四組,在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施雅竹的解說下,大家迅速地針對每組負責項目進行分工,不一會兒功夫,即在活動現場搭起一座座有著慈濟logo的工作帳篷。前一天(6/12)參與家訪翻譯志工的Mongol Krishna Mo,一早就出現在發放現場,與熟悉的慈濟志工熱絡招呼,身為學校校長的他,跟著其他鄉親一起排在隊伍間,也跟著大家一起搭建帳篷。

用心關懷 災民展歡顏


「我是被你們認真的態度所感動!」Mongol Krishna Mo也邀約自己的朋友及村子裡的年輕人一起來參與;他說,「昨天認真看了志工給我的慈濟簡介,於是就到處邀約朋友前來幫忙。今天有五位朋友跟我一起來,災後我們都一直沉浸在哀傷無助的心情,慈濟來了,大家才感覺到日子有希望了。」

這天慈濟預計發放毛毯毛毯,將有一千三百四十二戶受惠,發放分為七時至九時及十時至十二時兩場進行。七點多,領有物資發放單的鄉親陸續進入現場,活動組志工熱情的帶動〈幸福的臉〉,許多愁眉不展鄉親似乎被輕快的歌聲及熱鬧氛圍所感染,配合節奏搖擺身子。

發放現場的另一頭,慈濟志工與當地志工以人龍接力的方式,將毛毯從卡車搬運至堆放處。從事金融業的慈濟志工羅綸有也融入在人龍中,跟著大家一起搬運著一箱箱毛毯,長相斯文、充滿書卷氣的他,除了金融長才,同時也對文化藝術非常有興趣。

強震讓尼泊爾古蹟及文化資產毀壞殆盡,羅綸有對這些歷史文化資產的損毀非常心疼不捨,他說:「雖然這些文化資產毀損了,救回不來了,但是看到這裡鄉親生活那麼艱苦,會讓我思索在文明的發展中,如何讓老百姓過得比較好的生活是比較重要。」

尤其去年(2014年)參加過菲律賓海燕颱風賑災後,羅綸有感受更是深刻。他覺得人生有許多階段性理想與目標,雖然目前工作繁忙,但是他依然決定報名參加尼泊爾的賑災行動,他說:「雖然我停留的時間不長,此行最主要是希望自己能盡點力,也藉此機會多學習。」

將心比心 感恩尊重愛

第一場發放,在宗教處同仁施雅竹轉達證嚴上人對尼泊爾鄉親的關懷之意,並藉此介紹慈濟是個佛教慈善團體,接著在尼泊爾實業家杜加先生及國會議員致詞與〈祈禱〉歌聲中,毛毯發放隨即展開。發放隊伍中,除了當地官員、本土志工,更有來自八個國家的慈濟賑災團的團員,最特別的是三位來自加拿大全球醫援會的志工。

加拿大全球醫援會Ivana Miletic說:「我們昨天跟慈濟志工,一起在距離加德滿都七十多公里遠的卡達巴斯,進行家庭淨水器的發放;因為感受慈濟有不一樣的發放人文,今天特地前來觀摩。」在發放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志工以尊重恭敬的態度進行發放,同時也感受志工用心帶動,讓受災鄉親能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及疼惜的感覺,他們很開心能學習慈濟發放人文。

也因為慈濟特有的關懷人文,翻譯志工Mongol Krishna Mo的朋友Chan Shyam Maharjan在發放前一天臨時起意跟著慈濟志工一起家訪,發放這天又特地再到現場擔任志工,會讓他如此積極參與的原因,他說:「你們是真的關心,那麼大的太陽下,跟著我們一戶一戶的走,這種精神讓我感受到你們的誠意。」也因為感受到志工的用心,在家訪過程中,Chan Shyam Maharjan還擔心志工會撐不住豔陽的曝曬,他一路拿著陽傘要幫志工擋住炙熱的陽光。

帶著Chan Shyam Maharjan一起家訪的志工劉素琴談及,當家訪時有鄉親對物資單發放內容有意見,想纏著志工解釋時,還好有他與Mongol Krishna Mo 幫忙解釋慈濟對個案發放考量原則,她說:「他們兩個主動幫忙隔開那位情緒激動的鄉親,擺出保護我們的姿態,這一點讓我們非常感動。」

善苗植心 發願做志工

發放現場,Chan Shyam Maharjan跑前跑後的張羅著,有幾次志工擔心的問,「去帳篷下休息一下吧!」「天氣太熱了!記得要多喝水喔!」對於這樣關懷,Chan Shyam Maharjan總是笑著露出大大的白牙。發放除了邦加馬帝當地志工投入,還包括猴廟區及倉儲區的本土志工投入。

Chan Shyam Maharjan看著這些本土志工,會跟著慈濟人比著一首一首的手語歌,心中不免好奇,在與猴廟區本土志工互動,才了解原來他們都已填寫志工表,發心投入尼泊爾本土志工的培訓。

Chan Shyam Maharjan拉著Mongol Krishna Mo,態度堅定對慈濟志工說:「我們也要填寫志工表,帶動邦加馬帝本土志工。」隨後他們更清楚表明願意每月捐款,成為慈濟會員

英文不甚流利,但日文溝通無礙的Chan Shyam Maharjan說:「慈濟是一個國際性NGO組織,一般NGO組織的志工多以英文溝通,但沒想到慈濟這樣一個以家庭主婦為主的慈善團體,竟然人才濟濟,什麼樣的語言都有人真是奇妙。」他覺得自己真的不能小看,就像志工跟他說:「人有無限可能,只要你願意改變,事情便有轉機。」

愛的力量 慈濟說到做到

慈濟賑災醫療團於邦加馬帝兩場發放,在十二點多完成一千三百三十五戶,共發放三千二百一十三條毛毯的發放,雖然僅是毛毯的發放,許多尼泊爾鄉親在領到物資時,無不笑開顏。對於前幾天志工發送的物資單發放,鄉親心中還半信半疑,直到昨日志工家訪後,心情才更篤定,有鄉親說:「慈濟真的說到做到!」

發放最後,來自八國的慈濟志工以〈謝謝你們〉,對參與物資發放的志工表達謝意,而聚集猴廟、倉廚及邦加馬帝三地本土志工,也為每位慈濟志工獻上哈達來表示謝意。此刻,慈濟志工與本土志工手牽手圍成大圓圈,一起唱著尼泊爾語的〈一家人〉。

身處此情境的Mongol Krishna Mo不禁紅了雙眼,他說:「是慈濟讓邦加馬帝的鄉親都聚在一起,也讓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他相信愛的力量會讓尼泊爾重生,邦加馬帝在紅麥群卓拿神的庇佑下必豐饒。

(文:胡青青、張如容 尼泊爾報導 2015/06/13)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0595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