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攜手臺大臺科大 研發未來

$
0
0
對於一般民眾而言,現代生活中的種種用品都是集結了專業知識所製成,如果有心響應環保,就會選擇使用環保素材與環保製程,甚至最終能被分解回收的商品。然而,這些生活用品是否能達到民眾對於環保的支持與期待,更需要研發產製單位不斷精進與用心。

生活的一小步 無數人無私奉獻

鑒於臺灣大學及臺北科技大學兩所學校在臺灣學術界及產業界有著卓著的名聲,大愛感恩最近陸續和臺大及北科大兩個團隊簽署產學合作的協議。希望借助這次合作的機會,把尚待解決開發的諸多環保問題,善用學術機構充沛的研發資源來共同研發,大愛感恩則得以用更優質的產品來改善環境、回饋社會。

大愛感恩科技與臺大的產學合作案是想「改善國內廢棄聚乳酸產品」的問題。另外,和臺北科技大學的產學合作案,以開發「以回收聚酯為原料、高規格的口罩」,希望開發出保護性能媲美市面上的高級產品,而且要較通氣、又能達到過濾攔阻效果,價格更要親民,同時,將來在賑災場所也能發揮使用。

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或Polylactide,縮寫:PLA)產品屬於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ble,又稱生物可降解)產品,是環保產品,但常因加工時加入其他塑料,造成分解速度不如預期快速。在臺灣,每年有約1300噸的廢棄聚乳酸產品,目前因為沒有理想的去化管道及分類規範,造成了想把廢棄聚乳酸產品回收再利用的單位不少困擾。

大愛感恩和臺大團隊預計把廢棄聚乳酸產品,經分類處理後,可用混練技術(kneading and mixing technique)做回收再生聚乳酸產品,或是把廢棄聚乳酸產品分解成水性PU的原料,希望藉由這次和臺大團隊產學合作的機緣,能為國內這個不易解決的環保問題貢獻一些心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大愛感恩科技 洪碩廷 臺北市內湖區報導 2016/09/01)

垃圾堆中 撿回自己的生命

$
0
0
個子小小的陳秀妮,看見人就笑嘻嘻的會跟人打招呼,完全看不出她以前有著滿腹的不開心,甚至動不動就萌生自殺的念頭。

苦澀童年萌輕生 嫁做人婦仍憂愁

原住在印尼的陳秀妮,家境相當貧窮,母親的身子一向不好,只有奶奶身骨子還硬朗,儘管對她疼愛有加,但是她為了貼補家用,仍是輟學住在阿姨家幫忙做生意;因此,陳秀妮覺得自己的童年是不愉快的,想要了斷自己生命的念頭開始在心裡盤旋。

2001年,陳秀妮經由奶奶的朋友介紹,輾轉嫁到馬來西亞,相差十六歲的丈夫陳永業在馬來西亞經營挖土機的買賣,也在自家的土地上種植香蕉與蔥;正值十七歲年華的陳秀妮,自認為可以擺脫不開心的印尼歲月,夫婿的小康家庭讓陳秀妮充滿期待與興奮,期待能開始另一段的人生。

然而世事往往難如預料,孝順的丈夫除了要照顧父母,同時也要看護三位妹妹與一位不良於行的弟弟。雖然公公一直對陳秀妮很好,但是婆婆卻因為看不起她在印尼家境的貧窮,經常對她做事嫌東嫌西的挑剔。

原本脾氣就不好的陳秀妮,再也忍受不住的會與婆婆頂嘴,婆媳關係一度降到冰點,雖然有先生的體諒,卻仍無法化解累積在她心底的怨,曾多次的想要自殺,離開人世。

初識慈濟做環保 鄰居誤認被遺棄


2012年,陳永業認識了馬來西亞的慈濟人,由於不捨妻子整日愁悶,就請來慈濟志工幫忙在家中裝設大愛臺頻道,希望她有空閒時可以觀看大愛臺的節目。

好奇的陳秀妮開始收看大愛臺,她最喜歡慈濟人做環保的畫面,不僅多次央求丈夫陳永業幫她找可做環保的地點,也開始嘗試在自家做起資源回收,雖然做回收的當下汗流滿身,但是時間總在不經意中飛快的流逝,沒有時間能去想不開心的事,陳秀妮的身、心開始輕安,於是更愛上做環保,臉上也多了許久未有的笑容。

看到陳秀妮開始在做環保,鄰居之間也開始議論著陳秀妮的行為,陳秀妮笑著說:「鄰居誤會是先生不要養我,才去撿垃圾換錢用呢!」但其實陳永業非常深愛陳秀妮,平時常常以靜思語鼓勵陳秀妮,後來也在住家附近找到開車約十五分鐘車程的半港慈濟環保點,而每個月一次的資源回收,陳永業總是勤快的幫忙將家中整理的當月回收物品,載往環保點存放。

不強迫收功德款 只盼望收回收物

2013年,一個清涼的夏日夜晚,陳秀妮與陳永業前往餐廳用餐時,巧遇隔壁桌的慈濟馬來西亞半港聯絡點的負責人李旬霖,而陳永業與李旬霖是舊識,於是陳永業馬上跟李旬霖說:「這是我太太,她很想做環保,很想參加慈濟,麻煩你帶她去囉,謝了!」這樣初步的接觸,也成了一把開啟陳秀妮善門的鑰匙。

陳秀妮開始參加每週三的讀書會與每月一次的環保回收,同時也鼓勵五個小孩一起來做慈濟,陳秀妮帶著小孩參與人文課程,投入老人院的關懷,並積極在社區推動環保回收,宣導慈濟理念、募心募款。

「社區的老人都不太好惹,剛開始對我們慈濟都不很友善!」講到開始推動的不易,陳秀妮有些許感觸,但是陳秀妮仍然在社區中勸導大家,宣導環保理念,跟大家說明這些看似沒用的垃圾,只要拿到慈濟,還是可以救很多人!尤其陳秀妮更是常跟社區裡的鄰居說:「沒有募到功德款,願意拿回收物給我們也很好啊!」

夫妻尋根見恩人 受證發心跟腳步

看到陳秀妮如此投入慈濟,李旬霖告訴她:「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於是鼓勵陳秀妮參與慈濟委員的見習培訓課程,但是陳秀妮覺得一個人不太敢參加,於是便拉著陳永業一同參與。

今年(2016年)陳秀妮與陳永業第一次來臺灣,參加海外學員尋根與培訓受證,坐在慈濟新店靜思堂的陳秀妮心裡滿滿的感動,她說:「是證嚴上人救了我,天下沒有不能原諒的人,感恩上人讓我不再想要自殺。」這次夫妻倆一同到臺灣來尋根,也多虧有婆婆在馬來西亞幫忙照顧五個孩子,才能讓他們成行這次的精進營隊,對於婆婆的幫忙,陳秀妮心中感到非常的感恩。

現在不再怨天尤人,臉上經常掛著燦爛的笑容的陳秀妮,她的心中覺得上人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不分宗教種族幫助很多人。而這次的尋根,陳秀妮期待能見到上人,受證回去以後,更是要永遠跟隨上人的腳步,繼續推動環保。【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志成 新北市新店報導2016/11/01)

志一同 高市府宣導搭公車

$
0
0
「請問大家,平日在選擇交通工具,考量因素是那些?方便、省錢、快速?還是安全?」課程一開始,高雄市市府交通局股長楊根裕即以雙向互動,一問一答方式來帶動現場氣氛。

大眾運輸的好處 講師細分明

高雄市是臺灣南部經貿及行政核心,為具備國際海空雙港優勢的門戶城市。交通建設猶如城市的中樞命脈,帶動城鎮間的往來聚集,發揮相乘效果,促進產業活絡,帶動繁榮與進步。

有鑒於此,高雄市政府交通局與公車業者,從2016年8月起開始主動出擊,深入各社區,包括機關、學校、各社區管委會等宣傳,致力推動「高雄市公車搭乘入門班」推廣課程,希望讓民眾深入了解搭公車的好處。

10月27日早上九點,藉由高雄左營區大愛媽媽成長班共修課的時間,市府交通局股長楊根裕與市府同仁、偕同漢程客運公司總經理韓洪開及運務部高級專員吳坤達等六人前來高雄靜思堂向成長班的學員及工作人員,分享高雄市公車服務等資訊。

乘坐公車的經驗 學員樂分享


課程一開始,市府交通局股長楊根裕即馬上向在場學員進行交通調查,透過大家選擇的交通方式,發現現場學員機車族佔了不少比例,楊根裕即告訴學員們根據統計,每天的交通風險,機車死亡占六成,機而車受傷也占了八成,臺灣平均每天有三個人因為騎機車發生意外死亡,如此驚人的數字令人聞之咋舌,接著楊根裕股長播放的交通事故影片更是怵目驚心。

為了鼓勵民眾減少騎機車並多多搭乘公車,楊根裕股長以「善用大眾運輸,減碳又便利」為主題,準備教導大家如何搭公車。其中包含查詢公車服務資訊、提供高雄市公車優惠方案、公車路線及重要場站介紹及「高雄iBus」APP公車動態簡介軟體下載……豐富的資訊讓學員們了解如何便利搭乘公車。

迫不及待的學員中有人已經先下載「高雄iBus」APP,舉手向講師提問:「什麼是『清涼公車』啊?」楊根裕股長回答:「為了因應炎炎夏日、加上端午連假,推出『清涼公車』路線,有西子灣、大碗冰路線,載民眾去吃冰,果然從上公車一路涼爽到底。」

另外,由於高雄夏日氣溫高,公車上空調皆維持在二十七度均溫,清涼舒暢。只要刷一卡通搭市區公車,不僅可享一日最高二十四元暢遊高雄優惠,另搭配「搭公路客運折十二元、最高自付額六十元」等優惠活動,即可以搭乘著「清涼公車」為夏日降溫並暢遊高雄。

環境永續盡心力 大家一起來

自稱為「標準公車族」的慈濟志工吳火桃表示:「現在搭公車真的很方便,有手機可以查時間表,既清楚明瞭又不會浪費時間,每次來靜思堂或去搭高鐵、臺鐵或逛街,我一定都是搭公車。」

漢程客運總經理韓洪開先生排開公司會議,來到高雄靜思堂分享分享高雄市公車服務,韓洪開表示今天真是來對了!尤其發現在場的學員,想搭乘公車的人非常多,但是不會搭乘的人也不少,因此這就是公車業者與交通局接下來要共同努力與改善的方向。

韓洪開也提到,由於每個月在靜思堂進出的人數相當的多,因此漢程客運有五條路線會經過靜思堂附近,對他們而言靜思堂是非常重要的據點。韓洪開說:「慈濟人環保、愛地球的精神,與響應搭乘大眾運輸,提倡節能減碳、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精神理念不謀而合,來到此地,我感到有志一同的喜悅!」

隊輔志工林素貞則以俏皮的方式肯定公車業者的用心,她說:「每晚我出門倒垃圾,一定會有一輛公車停靠,可見有多麼準時!」學員李南屏也分享:「現在公車司機的服務品質也大幅提升不少,每次搭車經過榮總時,總有許多老人家上下車,運將先生都會客氣地跟他們打招呼,提醒他們行進間小心慢走、注意階梯,並在車門開關時放慢速度,值得鼓勵。」

為使學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搭乘公車習慣及正確交通安全觀念,培養使用大眾運輸習慣必須從小做起。課程最後,楊根裕肯定與讚揚大愛媽媽們走入校園跟小朋友互動的服務精神,也期許大愛媽媽在校園中,一起作為推動大眾運輸宣導的「合夥人」,分享搭公車的好處,降低私人運具對於交通及環境造成的衝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一起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慧盈 高雄報導2016/10/27)

燕歸來 就是要回心靈故鄉

$
0
0
來自馬來西亞遠道求法的學員,因對生命無常的領悟與了解人文教育的重要,夫妻、母女願意聯袂走入人群中修福修慧。慈善源啟於後山花蓮,而今慈悲大愛的種子已傳播到全球。

2016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一梯來自馬來西亞四百六十八位學員及隊輔,11月1日早上五點陸續從新店靜思堂依序搭乘十二輛遊覽車,出發到松山火車站,再輾轉至後山花蓮靜思精舍心靈的故鄉,展開尋根之旅。

不辭千里尋根 承擔使命

清晨,天空仍飄著毛毛細雨,學員在隊輔引領下搭上火車前往花蓮,車窗外景物輕掠而過,望見了中央山脈層層疊疊的山巒,此時天空也在大地灑落一片金黃,學員欣喜即將回到心靈故鄉。

學員一路來到了花蓮火車站,在遊覽車的接送下,回到靜思精舍心靈的故鄉,人人想師之情溢於言表。

在精舍師父與志工熱誠的歡迎聲中,引領全體學員進行精舍巡禮。第一大隊學員隨著德淳師父導引,來到靜思人文流通處。師父表示,「遇有災難時,所有的靜思文物、淨斯法品將供應救災,做慈濟的後盾。」走到「慈善布展區」,師父讚歎著,不論是海外受災、臺灣賑災,志工們總是「走到最前、做到最後!」

第二大隊學員跟著德勱師父巡禮,師父慈示,「大地災難頻傳,來自人心不調,不要再造業,不要造作無明。我們要跟著上人依教奉行,大地才能無災無難。」學員經由精舍師父引導參訪,大家用心體會靜思家風,也領悟到精舍師父除自力更生以外,並將上人的法融入生活中。

母女回臺受證 當傳法人

在巡禮的隊伍中,學員蔡美香和黃瑞燕母女兩人同在人群中,把握殊勝因緣回臺灣受證。蔡美香的先生於2004年往生後,女兒黃瑞燕希望母親早日走出悲傷的陰影,就帶著她四處散散心。有一天來到靜思書軒,看到家境很可憐的鄰居,已成為慈濟環保同仁,有能力養育三個孩子,與之前的處境相較,真是天壤之別!母女倆深被感動,覺得慈濟的氛圍很溫馨,蔡美香也跟著開始做環保。

很認同慈濟人文的黃瑞燕,為了讓孩子讀慈濟幼兒園,從怡保搬遷到北海,讓孩子從小紮下人文教育的種子。蔡美香也開始承擔幼兒園大愛媽媽,也做環保工作;從孫子進大愛幼兒園,她和女兒、女婿、二個外孫全都茹素了!

「回到心靈故鄉時,看到靜思家風的點點滴滴,師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為了海外家人回來,不辭辛勞!志工們為了籌備此次的營隊,對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覺得不論在何時、何處,看到全球慈濟人,就像見到家人般溫暖! 」第一次回臺的黃瑞燕感動地表示。

「見到上人時,很想叫聲師父!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我要當上人的傳法人,說慈濟、做慈濟。」黃瑞燕欣喜和媽媽一起回來受證,也很欣喜先生已是見習志工,全家人都茹素,做慈濟沒有障礙!

幸福夫妻同道 發揮良能

出生於1988年的郭庭光,父親是馬來西亞分會執行長郭濟緣。2013年澳洲墨爾本大學畢業後,成了雙溪大年醫院懸壺濟世的內科醫師!去年(2015年)與同為慈青的劉秘佳結婚,兩人新婚燕爾不久,即聯袂回臺尋根受證!

郭庭光已第五次回到心靈故鄉,他深深感受到:「精舍從小小的地方,應需求而增建;精舍師父為了我們回來,張羅吃的,必須辛苦大面積地耕作。」學醫的他有了很深的體悟,「建院不是上人的專業,只為了一念慈悲救人的心願,從無到有的過程真是艱辛無比,自己是學醫的,要及時把握機會,發揮自己的使命良能。」

劉秘佳表示,「我們從小生活在幸福的家庭,受很好的教育,我們都是很幸福的人!」她回憶,十五歲第一次回到花蓮醫院加護病房做志工時,看到一位喝得醉醺醺的原住民;等用完午餐回來,他已被白布蓋著!當晚她一夜無法安眠,思忖,「一個人可以喝得不再醒來,一生糊糊塗塗的過日子!」也讓她體會到什麼叫無常。所以一直提醒自己,「行善、行孝,不能等!」

精舍巡禮時,劉秘佳看到精舍師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最令她感動。「我先生是醫生,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我們去訪視時,他可以為病人換藥,讓照顧戶不受貧病之苦。」劉秘佳自心底發下大願。

海外學員不辭千里回到後山花蓮尋根,精進汲法;希望能勇於承擔「為佛教、為眾生」的重責與使命,將大愛在全球永續傳承。

(文:北區人文真善美 臺北報導 2016/11/01)

各業無私 諸願成就

$
0
0
【證嚴上人10月23日法脈宗門營開示】
「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自2006年開辦以來,至今邁入第十一屆,期待平時堅守各自工作崗位的同仁們,藉此了解其他志業的服務成果,也透過近距離與志工互動,體會志工精神,進而人人都能職志合一。10月23日營隊圓緣時刻,志業體主管與同仁還有來自警消與金融等機構的代表,合和互協演繹〈藥師如來十二大願〉,象徵會持續以誠正信實之心,行慈悲喜捨之路。

演繹內容結合〈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偈誦、慈濟五十年來的志業足跡,以及對應的社會時事,在靜思堂五樓全程觀看演繹的證嚴上人,內心十分震撼與感動。

「各位菩薩、大醫王們,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跟大家說感恩。還有常常都讓我疏忽掉沒有說的感恩,那就是陪伴的菩薩(慈濟志工),每一次我們的活動,隊組的那一分合心陪伴,前前後後的準備,很多人哦!總而言之,感恩啊,一併向各位菩薩們說感恩。」

上人感恩四大志業體的同仁與社區的志工菩薩們用心用愛,寸寸鋪路走過來,人人合和互協,拉著那一分情,寸寸、分分的情,連接起了長情大愛,無私地耕耘、付出,而今已看到了果實。

身體病苦施醫藥 心靈疾患予法療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創於1966年5月16日,從濟貧扶困的慈善工作開始,六年多後,進一步在花蓮市仁愛街成立貧民施醫義診所,為醫療志業的起步。

「人間事無不都是苦難偏多,諸佛菩薩來到人間,就是要醫治眾生苦。人體不調有病,社會不調有病,四大不調,天地之間也是不定。佛法就是希望我們能好好地調和,要打從人心開始。一連串的十二大願(演繹),早上晨語也提起,慈濟人要把這一部經,真正地恆持,經典裡面的話能化為我們生命中的力量,為人間、為社會付出。」

透過臺上的演繹,上人與眾人一同回顧四大八法的推展點滴,「看,這有困難嗎?臺上一個多鐘頭已經把十二大願,人世間的種種苦難,戲劇化起來,形形色色的人生,不也都是扮演在舞臺上嗎?臺上大醫王與白衣大士的角色,是多麼的吃重,哪一件人間疾苦不需要大醫王、白衣大士?哪一件不需要人間菩薩的用心付出?的確,這都是需要,佛陀的真理化身,在每一個人的身心行動表達出來。」

偏遠有需不辭苦 六院伸援無藥村

上人勉勵眾人,要持經並不困難,只要人人能恆持走入慈濟時的初發心。

「我真的是很感恩,(醫護菩薩)長年累月這樣地守護在醫院,最近氣候一直都是很不調和,玉里、關山(慈院)都是在比較鄉下,還要承擔起這無醫村的病苦。每一次下大雨,我就很擔心,關山要到山上的幾個村落去做義診,看到大愛臺畫面出來,下來的路斷了,他們繞道走在那樣崎嶇危險的陡坡,看到我們的護理菩薩,爬著山,爬上去又滑下來,讓我看得驚心動魄,都是很擔心。」

上人雖然期待偏鄉裡缺乏醫療資源的鄉親能得到照護,但更不捨也擔心無私付出的慈院醫護團隊。

「像玉里時常缺醫師、缺護理,可是也要承擔急難救助,晚間的急診,他們都要承擔。可是人手不足,承擔的壓力真大,所以關山、玉里兩位院長幾乎三百六十五天都在,當地有災難的時候,還要投入去救災。」

臺中慈院中醫團隊也是組成「梨山巡迴醫療團」,定期前往梨山進行定點駐診及居家往診。

「這群年輕的大醫王每一次談到了梨山,感覺都是上去他們才真安心,因為山上是很需要(醫療),病人得救他們才安心;大林也要承擔起了無醫村的義診;臺北在大都會區的複雜性之高,還要負責萬芳、瑞芳等偏遠地的義診;花蓮醫院也是一樣,種種疑難雜症……」

氣候調和眾生安 社會祥和仰人和

「總而言之,人間疾病真多啊!看到了我們把整個社會都改變過來,不只是為醫療,給他們看病,連社會的不調就讓它調和,調和了身心,內心調和,社會就調和。」

要氣候調和、社會祥和、人生健康,所需的靈方妙藥就是佛法,而每一位在慈濟道上付出的菩薩,人人都是持經者,也是傳達者。

「感恩所有我們團隊的菩薩們,也感恩如果不是五十年走過來,哪有臺上這麼多的故事?哪有臺上可以表達出來這麼多的人世間的相?感恩演藝菩薩也來助陣,一切各行各業都上臺。我在這裡無法一一說感恩,大家多年來的支持,這就是傳法,持經不困難。非常感恩,感恩千言萬語說不盡,祝福大家。」

有家才有門 回故鄉續法脈

$
0
0
每年年底是慈濟家庭喜添丁的大日子,今年(2016)有來自世界各地二十九個國家,已於十月底陸續展開,兩千三百位左右新發意菩薩專程回來,分為三梯次、六場次接受證嚴上人親自授證,成為慈濟委員和慈誠。

11月2日全新啟用的新店靜思堂,是馬來西亞四百六十八位學員精神研習的場地,此次營隊中年紀最大的學員已經八十一歲,年紀最小的是二十三歲,而這次學員中受證慈青總共有三十五人。而北區志工全體總動員,大家以歡喜迎家人的虔誠一念心,迎接來自大馬地區的學員,期待學員們都能身心安頓,入寶山收穫滿滿,成為一粒粒珍貴的種子,將慈濟精神遍撒世界各個角落。

回心靈的家 有靜思才能立宗門

課程中,德宸師父首先以「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向學員作說明,表示在2006年12月證嚴上人第一次向志業體講述慈濟宗的精神為「內修」及「外顯」,所謂「內修四弘誓願」,即是以誠心誓願度眾生、以正心誓願斷煩惱、以信心誓願學法門、以實心誓願成佛道,以及「外顯六度萬行」就是身體力行菩薩道。

靜思是慈濟人心靈的家,有家才有門,有靜思才能立宗門;靜思是樹根,根要扎穩,宗門是樹幹,需要延展,才能枝葉茂盛。德宸師父希望大家在慈濟大家庭裡恪守信、願、行,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難之行,予樂拔苦,秉持誠正信實的精神,事理圓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世界。

下一堂課中,德本師父以「克己 克勤 克儉 克難」詮釋「靜思家風」。德本師父說:「對上人最好的供養,就是以『靜思法脈勤行道 慈濟宗門人間路』為目標,跟隨師父上人的腳步,走向為佛教為眾生的大直道。」

進入慈濟的家門,慈濟人的四威儀(學佛行儀、食的行儀和住、衣行儀等)是人人都要遵守的生活禮儀,德(耒曼)師父帶領學員練習學佛行儀,從三問訊到跪拜禮佛,在師父清楚的解說和一一的練習下,學員都了解禮佛的正確儀態和代表的意義。

有愛一家親 歡喜陪伴相互照顧

在住、衣行儀的學習中,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鄭碧珠,自告奮勇上臺,請志工教導如何正確梳理慈濟頭。今年七十二歲的她,十多年前因先生中風、兒子眼盲又不良於行,女兒又正在就學,家中生活陷入困頓,幸好與慈濟結緣,成為慈濟的照顧戶。

苦不堪言的鄭碧珠,沒多久又罹患乳癌,所有的不如意,讓她身心俱疲。還好有慈濟志工的陪伴,不僅給予她生活的補助,也常關懷膚慰並帶她加入志工行列。慢慢的鄭碧珠從訪視中,看到社會上還有比自己更苦的人,也從做環保中,了解儉樸生活的可貴,漸漸走出身心的桎梏。

幾經周折,今年終於順利來到臺灣,回到心靈的家參加受證,鄭碧珠說:「能從手心向上,需要被幫助的人,反轉為手心向下,去幫助別人的人,是我此生最大的福報。」鄭碧珠現在已能用感恩心面對自己過去的苦難,更期許自己,從今以後要成為上人的好弟子,以自己的經驗膚慰別人的苦難。

另一位也是來自檳城的紀喜全,今年三十九歲。雖然出發前發生車禍以致膝蓋受傷,但他不想錯過來臺灣讓上人親自授證的機會,因此帶著傷也要來臺灣。儘管全程坐著輪椅由志工和隊輔接力陪伴照顧,紀喜全認真的上課,不錯過任何的學習機會。

當志工問他:「傷口痛嗎?需要其他協助嗎?」紀喜全弘著眼眶回答:「不痛!不痛!昨天慈濟醫院的醫生也幫我檢查過了,我的傷不要緊,我來這受到大家的關注,我很感動,未來我要把這份感動化為行動……」

意外並沒有改變紀喜全回來求法授證的決心,反而讓這一次的尋根之旅,在心靈的故鄉又一次感受到慈濟人無微不至的體貼與溫暖。

凡事多用心 承擔有力不怕挑戰

每一次的活動,都是在志工合和互協下共同成就,此次承擔研習會學員長的虞珊明,雖然承擔多次學員長職務,但不同的營隊總會面對不同的挑戰。面對同樣是講華語的馬來西亞志工,雖然語言能聽懂,但聽得懂不代表聽得對,譬如睡前的「盥洗沐浴」學員們未必知道意思,因此還要協助翻譯為「沖涼」。

但虞珊明總記得上人教導的「多用心」,並時時提醒自己,並期許自己,在學員長的崗位上,盡所能地做好本分事,讓每一位遠道而來的菩薩,都能成為粒粒堅實的善種子。

「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五十年來,慈濟慈善從克難慈濟功德會發展而出,至今慈濟人身影遍及五大洲九十多個國家。百萬種子,從一而生,佛法,即是慈濟宗門的「魂」,慈濟宗門必不離「佛法」,精舍師父們共同期許所有慈濟人,用無相的法,成就有形的志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丁碧輝 新北市報導2016/11/02)

別等老了才做 誓度年輕人

$
0
0
「哥哥以前很兇很嚴!現在是比較圓,圓融的圓。」「曉思以前是不名牌不穿,現在只知道慈濟牌子。」來自馬來西亞二十七歲的李曉思和三十三歲的二哥李嘉豪雙雙揶揄著對方,兄妹倆感情好,也一起走菩薩道。

本性純良 兄妹走入善門

三年前,公司的一場愛灑之後,李嘉豪主動找上慈濟,想更深入了解這團體。那一年的歲末祝福,他帶了妹妹李曉思一起參與。兩人看見志工濟貧救苦,悄悄啟開了悲心;但是李曉思雖心有所感動,但內心一直響起「等老了有空才做。」

哪知幾天後,李曉思就接到志工董秀美打電話來邀約「薰法香」,從小對佛法就有興趣的她,抱著不妨試試三天的想法參與了;三天後,又接到志工林孝式讚歎的電話:「您來了三天實在太棒了!能再來七天更好。」

善良的李曉思就在被哄被讚之下,開始把薰法香當作每日功課。日日的薰法,聽到證嚴上人說火宅與來不及,她有感自己每天其實在享福消福。又聽到上人勸勉大家「走入人群」,她就開始做環保。李曉思在十六歲時,身體就排斥肉類,早早就開始茹素;後來她聽上人開示說:「人都有皮和毛,為何要剝眾生的皮來穿戴?」從此,她就不再使用皮革產品,以往的名牌包包也都幾乎送人。

而哥哥李嘉豪在2014年3月到臺灣參與生活營,途中,馬六甲志工陳德祥提醒了一句「反正要做,就要到最好。」李家豪就從環保開始做,還承擔慈少班司儀與講師。兩年的見習培訓過程,李嘉豪深感自己更懂做人道理,靜思語「看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成了他的座右銘。

當李嘉豪參與了慈濟志工陳成亨的健康講座,他也徹底茹素,更戒酒、斷除夜生活,太太見他生活更規律,也就更歡喜成就他做慈濟。

青春正好 想度盡年輕人

曾經想「老了才要做志工」的李曉思,在每天與社區志工薰法香後,偶爾會在早上回覆朋友的訊息,但朋友卻回應:「看到你四點回覆,我真心痛!」李曉思妙答:「看到你們早上兩點都沒睡,我更心痛!」

同齡的朋友,都不斷告訴她「慈濟不適合你的年紀,是老年人打發時間的平臺。」李曉思不為所動,堅持要與師姑師伯共善業,不虛度時間。李曉思說:「我想度盡所有年輕人。」回想以往常虛茫在派對、餐聚、購物,以名牌滿足心欲,她心有餘悸。

即將受證,李嘉豪覺得這是種壓力及動力,是一個新的開始,亦是提高人生目標的指標。李曉思發願會常守在環保,藉由環保,時時提醒自己精進不懈。【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蕭麗娟 馬來西亞/臺北板橋報導 2016/11/01)

換場不換愛 里長伯助義診

$
0
0
慈濟志工長期在新北市瑞芳區從事慈善與義診服務,深獲當地肯定,里長幫忙慈濟義診尋找場地,還自費向瑞芳國中租借禮堂。10月23日,慈濟義診首次移師至瑞芳國中,動員志工逾兩百人,往診六條路線,主動關懷鄉親與法親,期望無縫接軌的醫療服務,能為瑞芳地區做全面性的健康守護。

深耕社區 守護健康守護愛

瑞芳區位於新北市東北,與基隆相鄰,地形上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境內群山圍繞。2000年象神颱風與隔年的納莉風災侵襲時,瑞芳嚴重受創;慈濟志工當時發揮很大的效力,連續十幾天在災區提供熱食,讓災民填飽肚子。溫暖的那分心,讓災民擁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十六年來慈濟人在當地的付出,現任新峰里里長黃茂峻都看在眼裡。2016年10月,因緣成熟,瑞芳國中周邊的新峰里與爪峰里里長盛情邀約,希望慈濟移師到瑞芳國中辦義診。

黃茂峻里長說:「上人發宏願要幫助弱勢家庭,這個場地費,我自己有能力墊出來;把經費節省下來,讓我們慈濟基金會能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由於志工劉阿李多年來深耕社區而與里長結識,里長已先付清一整年承租瑞芳國中禮堂的租金,而瑞芳國中也非常歡迎慈濟來長期駐點。

為了讓義診能順利進行,瑞芳區志工於10月22日早上即動起來,做場地布置與香積前置作業,為隔天的義診做足準備。隔日一早,北區人醫會醫護人員搭專車抵達瑞芳國中報到,志工協助將大批的醫護器材及藥品搬入義診現場。

義診的科目包括骨科、牙科、內科等等……全體醫護人員及志工虔誠祈禱,期許為民眾守護生命、守護健康。不久,透過爪峰里與新峰里的廣播,里民們開始湧入等候看診,掛號登記及量血壓。醫護人員除了幫民眾問診外,也為民眾解說衛教問題。

往診關懷 感動留下男兒淚

除義診外,醫護人員也分六條往診路線進行關懷,其中一條是從瑞芳國中旁的住家開始。沿著員子山路往上走,約莫十分鐘,映入眼簾的是一處舊民宿,迎接訪客的是樓梯兩側的一對小石獅及隨風搖擺的盪鞦韆,這裏是志工口中的「瑞芳後花園」。

由臺北遷居而來的陳先生,曾從事玻璃設計,買下這片山地後,親手打造成一個莊園,種滿各式香草花卉,後來發展成為民宿。三年前的兩次意外,陳先生腦部受創,造成行動不便、無法言語,也變得多愁善感。

太太卻仍不離不棄地照顧他,雖然他言語不清,但太太懂得貼他的心,常會把「我愛你」掛在嘴邊。陳先生見到醫療團隊蒞臨,有的量血壓、驗血糖與檢視用藥,他不禁感動地流下男兒淚,護理師們趕緊為他拭淚。

王馥筑醫師幫陳先生把脈後,雙手按壓他的肩頸,她細心叮嚀著:「按壓不需要太用力,重點位置持續壓幾分鐘即可。」陳先生受傷後拒絕下山復健,都由陳太太協助做運動,王醫師也叮嚀居家的復健要持續,將有機會恢復得更好。

祝福讚歎 九十高齡志工樂

九十歲的阿草姑,是瑞芳地區的環保志工。住在大馬路邊的她,只知道會有醫護人員前來,當見到十多人的大陣仗,讓她受寵若驚。

阿草姑曾經跌倒也發生過車禍,只能踏著小碎步走路;她穿過木造隔間的長廊,趕緊到廚房,從廚櫃中拿出古早味的玻璃杯,斟上熱熱的茶水。「您趕緊坐,不用招呼我們,醫生在等您喔!」護理師彭秀靜招呼阿草姑,心疼她不用忙碌地準備茶水。

藥師王震宇馬上就定位審視藥品,中醫師王馥筑也開始把脈問診,及檢查阿草姑的膝蓋與腰部。卻見阿草姑一直對著另一邊的王震宇藥師,訴說著她退化的狀況;原來阿草姑認為醫生一定是男生,年輕的女生一定是護理師。知道角色弄錯了,阿草姑不好意思,一直笑著猛點頭道歉。

獨居的阿草姑每天勤誦《阿彌陀經》,桌上放著兩盒牙籤是用來計數的,左邊擺放的是代表念過的次數。阿草姑豐富的人生歷練,每日不是精勤誦經就是做環保;豁然的生活態度,讓年輕醫護人員讚歎不已,為她唱起祝福歌。

「我把今天還要念的十五部經文,都迴向給你們。」阿草姑開心地雙手合十連說感恩,並開心地祝福大家健康「呷百二」,也祝福年輕的護理師們「嫁好尪」。

志工與醫護人員的無縫接軌,串成安全的防護網,並透過偏鄉服務發掘醫療個案,再由志工協助轉診至慈濟醫院,期望帶給鄉親最全面的健康守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碧玲 新北市報導2016/10/23)

培萌善種 宏願成樑

$
0
0
【證嚴上人11月3日海外委員慈誠精進研習會開示】
「一年一度的授證與歲末祝福,我們都一起;一年一度就是表示又是一年快要過去了,時間真快!」

年關交替之際,證嚴上人開始行腳臺灣各地主持歲末祝福感恩會,11月3日在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為海外歸來的圓滿委員慈誠培訓的志工們授證,上人於開示之中,提及時間,一年也是由分秒累積而來,慈濟五十年,是一年一年累積。

「五十年就是半個百,半百了,也是半世紀,一世紀一百年,我們已經走過半個世紀,時間很長,但是未來還有無限量的長;這樣無限量的長,就是需要年年有如這樣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無量數的國家不斷地、廣泛地撒播無量數的愛的種子。」

「2016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一梯次板橋場次於板橋志業園區學員展開,本梯次學員來自馬來西亞、越南、香港、澳大利亞、巴西、日本、斯里蘭卡、約旦、紐西蘭、中國大陸等十個國家地區,共四百一十八位學員。

「各位菩薩們就是一粒粒種子,在不同的國度裡撒播,經過了時間,而且現在種子已經成熟,萌芽茁壯,但願小樹為大樹,無量從一生,每一棵大樹都是來自一顆種子,這一顆種子長大了,還會結果。一棵樹能結果,結成種子,那就是無量數,期待大家發心立願,人人都是一棵樹,人人都能生無量數種子。」

人間多苦濟全球 菩薩難行且用心

因緣生成,其來有自。慈濟人間菩薩不忍眾生遭受苦難,因不忍而身體力行去幫助他們。

「我們應該要好好地了解,慈濟五十年,看到了國際間,慈濟走入國際救災也已經超過九十三個國家,快要接近百了。這不也就是百年的半世紀,全球差不多半數的國家我們都踏過、走過、救過。」

慈濟一向秉持不分宗教、不分國界的精神,願作眾生的不請之師。上人特別提及同時遭到天災及瘟疫侵襲的海地,慈濟的救援工作未曾停歇,10月初剛為災民發放大米,不久又來了一個馬修颶風,帶給海地巨大的災難。慈濟志工目前在當地,每日都供應熱食。

「我們的香積飯頭一梯次用空運過去,以為三噸多的香積飯提供十多天的糧食應該足夠,沒想到前天又電話回來緊急求援,還是不夠;而且還有國際NGO團體的船,救濟物資已經靠港了,但是當地受災的人蠢蠢欲動,開始準備要搶物資,所以很多的物資都還沒辦法順利到達、登陸去做發放。」

上人同理苦難人的處境,悲憫地說,「受災難人多啊!慈濟長久以來都在那裡耕耘,我們總是要供應給現在飢餓中的災民,原本想說物資可以到達,要趕快發放給他們,但是目前要如何做發放?這種救災的工作是重重困難。」

志膚蒼生弘誓願 自啟本性離塵垢

有心行善亦需克服困難,要為天下人付出,要先立下宏大的志向。「人人要發大心立大願,為天下蒼生而付出,這是師父對大家的期待。」

上人殷切期許,並闡釋「佛心師志」的意涵:「大家胸前所掛的『佛心師志』。這幾年來大家都有在薰法香,剛剛也聽到來自澳洲(萬艾倫)的分享,他薰法香什麼都聽不懂,只聽懂一句『多用心』,但是他日日聽,不漏聽,每一天都聽,雖然只懂一句『多用心』,好在還有人幫他翻譯,他也發心茹素了,有心就聽得懂,這印上了師父的心,師志為己志。」

期待人人以師志為己志,以佛心為己心。「人人聞法要了解佛陀的偉大,世間現在是濁世,是惡濁的時代,唯有佛法能淨化人心,所以要發大心立大願。」

上人慈示,「人人與佛同等有如來清淨的本性,人人可成佛,要把佛心收入為己心,不只口中念佛,心中原來自己有佛性,所以念佛要念入心坎裡,還要有佛陀的大慈悲,要有師父的立弘誓願。」

受證為慈濟委員、慈誠,代表著有心為天下付出,儘管不是立地成佛,也要學習從煩惱無明中拔離而出。

「你們胸前的一朵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而且要發心立願,走入人群,不受人群的是是非非,無明風吹,吹倒我們的菩提樹。」

上人處處慈憫弟子,句句是深切的關愛與期盼:「今天是十個國家都聚在一堂,而且馬來西亞有三百多位。聽懂我的話多數,聽不懂的人,請了解的人要幫聽不懂的人多解說,讓他們與你跟師父志同道合,為人世間而付出。」

【周末食堂】 板條卷

$
0
0
簡單精緻的蔬食材料,包裹在香Q的板條中,一口一個品嚐起來也很有人文。

【材料】:板條、素火腿、蘆筍、紅蘿蔔、菜酥、沙拉

【做法】:

1.蘆筍、紅蘿蔔切長條燙熟。

2.素火腿切長條,煎香備用。

3.整片板條切半後,再切三等份大小,放入蘆筍、紅蘿蔔,再擠一點沙拉、灑上菜酥,最後放上素火腿捲起,對半斜切擺盤即可。

(食譜提供:楊美惠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最老「弟弟」 謙虛做慈濟

$
0
0
「陳弟弟,弟弟,我是哥哥啊!」聽到這句話,一定有許多姓陳的男性大小朋友會回頭,其實,陳弟弟是一個人名,而且還是一位擁有上百位員工,身價不斐的大企業家。

特殊名字招好奇 耳順之年不計較

百家姓不乏奇特姓氏,如果再配上獨特名字,想不讓人印象深刻,也難。慈濟基金會「2016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上千名海外志工齊聚台灣,其中,一名來自新加坡的實業家志工陳弟弟,儘管歲數來到耳順之年且滿頭白髮,大家一看到他,都會忍不住直呼「弟弟,哥哥在這裡。」保養有方的陳弟弟不計較,表示茹素多運動,是常保身心年輕的不二法門。

六十五歲的陳弟弟日理萬機,全世界許多發電廠的機械配備都出自他的公司,而他的愛心不落人後,長期捐款給慈善團體。2007年,朋友送他一本來自臺灣的《慈濟月刊》,個性沉穩不多話的陳弟弟就開始走進人群,變成募款、撿拾回收物品的志工。

「可能是哥哥叫『亞弟』了,爸爸只好幫我取名弟弟。」家中排行第八的陳弟弟,有十二個兄弟姊妹,因為家中小孩眾多,務農的父親無法供應所有孩子念書,弟弟初中畢業後也離家打拼。1973年陳弟弟服義務役退伍,在一家機械工廠工作兩年後自行創業。按部就班、不占人便宜又肯鑽研機械工程新知的他,事業越做越大,公司設置新加坡,生意卻遍布許多國家。

突破自我上街頭 做好事親力親為

事業做很大,陳弟弟卻很低調謙虛。他表示,新加坡有許多慈善團體,他觀察慈濟志工出門都是花自己的錢,收到的捐款也是百分百用在慈善助人,因此決定走進慈濟。

新加坡人願意捐錢,但要他們拋頭露面在街頭募款、撿資源回收物、或穿制服是難上加難。然而陳弟弟在企業家也是慈濟志工的沈喜洲邀約下,2009年時帶著妻兒到臺灣花蓮參加靜思生活營後,深受感動的他,返回新加坡後積極投入志工培訓,舉凡訪貧、環保、街頭倡議捐血,他都親力親為,甚至跟著慈濟勘災團到柬埔寨發放物資、隨人醫會前往斯里蘭卡義診、2013年菲律賓海燕風災義診也不缺席。

陳弟弟此次來臺,要親自接受證嚴上人的授證,成為慈濟委員。

(文:鍾易叡、張庭涵 報導: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日期:2016/11/05)

天主教教宗 梵諦岡晤慈濟

$
0
0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去年宣布2016年為天主教「慈悲聖年」,並期盼能與不同宗教代表晤面,因此日前教廷宗教對話委員會秘書長Bishop Miguel Angel Aysuo Guixot主教,邀請臺灣慈濟基金會於義大利時間11月3日中午,至梵蒂岡與教宗晤敘。

慈悲聖年宗教交流 生態人道焦點所在

慈濟基金會特別派慈濟德國志工范德祿博士(Rudolf Pfaff)、陳樹微(Chen Shu-wei)夫婦、與義大利臺僑志工湯美快(Mei-kuai Tang)代表與會。

教廷宗教對話委員會表示,教廷對佛教慈濟功德會在世界各地之義行善舉表示肯定,希望邀請慈濟代表與會,就慈濟人道救援及如何在跨宗教間尋求合作等內容,與各國宗教代表進行分享與交流。

教宗接見各國宗教代表時致詞表示,很高興可以有機會與各國宗教團體代表進行「宗教對談」。教宗指出,「此次宗教會談,是希望各國宗教團體代表,就全球經濟、生態、與人道救援,彼此交流。」

教宗指出,目前全球發生的經濟不好、生態破壞、天災人禍不斷,需要「慈悲、愛」精神,就像母愛滋養萬物一樣,更需要人道救援。

慈悲與愛不分種族 轉達邀請教宗訪臺

對於教宗邀約慈濟代表與會進行跨宗教、跨國的「宗教對談」,證嚴上人在11月4日對海外返臺受證慈濟志工講話時表示,教宗今年推廣「慈悲」,認為這個世界需要「慈悲、愛」,希望人人都能好好實行、並推廣「慈悲」,這也正符合慈濟五十年來「慈悲喜捨」的理念,所以所有宗教理念的是一致的。

上人表示,佛教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是不分種族、宗教,普天之下眾生,佛陀視如子,而且佛陀的法就是希望可以淨化人心;所有宗教都離不開「慈悲、愛」,大家要共同一心。

上人也表示,先前已經致電志工范德祿,代表他誠摯邀請教宗也能到臺灣訪問。

(文:顏福江 報導: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日期:2016/11/04)

慈悲為源 生善無量

$
0
0
【證嚴上人11月4日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開示】
「每年一度歲末祝福,最重要的就是慈濟大添丁,這是年年『人間菩薩招生』所產生出來的菩薩,正式為發心立願行在菩薩道上的見證。」證嚴上人歲末行腳的步履來到新北市三重志業園區,11月4日為新加坡、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參與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的學員授證,期勉學員同行菩薩道上勤勉精進。

修福粒米藏日月 種子能生無量善

「每年一次的授證,是我們的一大喜事。」上人甫一開示,即面露喜色,「昨天(11/3)在板橋也一樣,大家的分享都讓我感動啊!每一位發心立願的過程都好精采,感覺人生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只要發心立願,再困難的事都可以克服。」

聽完緬甸志工烏丁屯分享從照顧戶變成志工,發起「米撲滿」,日捐一把米助人的故事,上人有感而發,憶及緬甸與慈濟結緣於2008年5月初,熱帶氣旋納吉斯侵襲緬甸,仰光一帶的城市與鄉村都受到嚴重影響,除了建築物倒塌外,更造成十幾萬人往生,二十萬人失蹤。

慈濟剛開始投入緬甸賑災時,緊急提供米糧等物資救助,進而體會到鄉下的農民普遍都很窮,每一季種稻都要向外借稻種,利息又高,所以每次收成拿來還債之後,只能勉強維持三餐。慈濟志工不讓他們舉債去借貸穀種,所以發放穀種,同時也跟他們分享靜思語。

「烏丁屯就是拿了靜思語,按照靜思語身體力行,他不噴農藥,尊重生命,哪怕是微小的蟲,也要尊重不殺生。他的方法是天天到水田的周圍去祈禱,還跟稻穀講靜思語,每天走在田埂上就開始講靜思語。其他人的田都噴農藥,他都沒有噴,奇怪的是,在收成的時候,他的田不只沒有蟲害,而且收成比別人好,是沒有農藥的有機的稻米。」

當地農民看到他把稻子照顧得這麼好,紛紛稱這稻種叫做「福種」,意即有福的種子。

上人讚歎烏丁屯聞法入心,每一期稻作收成後,都會捐一部分給慈濟,讓慈濟再去幫助其他人。烏丁屯的經濟能力好轉後,又多買了一畝田,這一畝田的收成完全都捐給慈濟

「而且他自己的家本來是稻草屋蓋的,也是破破的,現在已經蓋了新紅瓦屋,蓋得很漂亮;這個紅瓦屋,在他剛開始培訓時,就常常集中大家來這裡談慈濟,等於慈濟人的集會都常利用他的房屋,這都是善與愛的見證。」

愛的能量源慈悲 淨化人心不造惡

「愛的能量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人人都應該要推動。」上人提及慈濟志工獲邀前往梵蒂岡,與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會晤。教宗將2016年訂為「慈悲聖年」,積極與各宗教代表對談。教宗在會談致詞中指出,目前全球經濟不好、生態破壞、天災人禍不斷,需要「慈悲、愛」精神,更需要人道救援。

「總而言之,我們的愛的能量,離不開慈悲;離開了慈悲,愛還有什麼能量呢?我們佛教說『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是不分種族、宗教,普天之下的眾生,佛陀視如其子,而且佛陀是四生慈父、三界導師,他的法無不是期待天下人都能接受,天下人共同一心。」

上人應機開示,佛陀的法就是要淨化人心,調和人人轉惡為善,用愛在人間,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慈濟人間菩薩要推動的,可見所有宗教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不離開慈悲與愛。

「我們要共同一心,發心立願,受證就是慈濟的起頭,才起步而已。」上人勗勉,「過去你們了解慈濟,選擇慈濟,投入了見習,再投入培訓,見習培訓已經完成,今天受證;受證以後,才是真正菩薩道上的起點,菩薩大道直,這一條路大家要毫釐不差錯,往前前進,所以請大家要用心。」

語末,上人殷殷期許,「各位菩薩們今天已經皈依三寶,也已經受證,未來的菩薩道就是六度萬行。所以各位修菩薩行,這只是一個過程,終點就是覺悟成佛。人世間苦難無常,我們要如何才能得到永恆的解脫,那就是要行菩薩道,一直到覺悟,這個時候我們也是與佛同等,總是智慧解脫,就是我們的方向。」

【周末食堂】 黃金絲瓜

$
0
0
多汁的絲瓜加入胡椒鹽拌炒,甘甜中帶有胡椒的餘韻,加上青翠的青江菜,快來嚐一口。

【材料】:絲瓜一條、蛋3顆、薑適量、青江菜適量

【調味料】:鹽、太白粉、胡椒鹽、味醂        

【作法】:
1.將已削掉翠綠外皮的絲瓜切片。

2.起油鍋,加入薑末、胡椒鹽炒香,放入絲瓜拌炒,加入適量的鹽、胡椒、味醂調味後盛起,濾掉湯汁,湯汁留用。

3.蛋打散,加點鹽拌勻,將炒好的絲瓜放入蛋液中,絲瓜蛋入鍋用小火煎至兩面金黃盛起。

4.同鍋加點水,加入絲瓜湯汁、鹽、味醂、胡椒煮勻,加入太白粉水勾芡,淋在以青江菜圍盤的黃金絲瓜上即可。

(食譜提供:林秀鳯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114讓萬人 免於貧病循環

$
0
0
一百次大型義診,數字的背後是上萬民眾因此緩解病苦,也有難以計數的家庭免於因貧而病的惡性循環。2016年10月28日至30日,印尼慈濟舉辦第一百一十四次的大型義診。本次義診於巴淡島武迪穆利亞(Budi Kemuliaan)醫院舉辦。共有四百九十二名居民受惠。

貼心義診先檢測 提供食宿與交通


本次的義診除了巴淡島居民以外,也有來自其他地區的居民參與,如:巴嘞郎(Barelang)、丹戎巴來‧吉里汶島(Tanjung Balai Karimun)、丹戎巴度村(Tanjung Batu)、丹戎檳榔市(Tanjung pinang)、武班村(Uban)、漠咯(Moro)及石叻班讓(Selat panjang)的居民。爲了方便從外地的病患在接受手術期間能感到安心進行手術,慈濟也貼心地給他們提供所有的費用,從交通費、伙食費到住宿費,病患都不必自掏腰包。

手術前,病患事先在中巴淡的哈吉宿舍(Asrama Haji)做初步檢查,篩選出能夠接受下一步義診的過程。

其中一位通過檢查的病患,四十七歲的阿卜杜•瑪努(Abdul Manun)是一名司機,已有兩年罹患白內障。「這個病帶給我很大的困擾,開車時必須提心吊膽,必須小心看路以免釀禍,不敢在晚上開車。」手術後隔天阿卜杜的視力就已經恢復了。

巴淡島的衛生署署長磊扎(drg.H.Chandra Rizal)很讚賞本次的義診並表示:「醫療設施分布不均,依舊是我國的一大難題,因此我很歡迎慈濟在巴淡島舉辦的義診。」

施與受盡皆歡喜 付出還盼永續緣


慈濟舉辦第一百一十四次的義診,進行得很順利,全靠政府機關的支持及一些私人公司的貢獻,特別是武迪穆利亞醫院,因為提供場所舉辦本次的義診。武迪穆利亞醫院前後已經七次提供場所、設施以及醫療團隊協助慈濟舉辦義診了。

「我很感恩能參與慈濟義診,也很感謝慈濟對武迪穆利亞醫院的信任,大家一起用跨越宗教和種族的愛心,來幫助貧窮的居民。」創立武迪穆利亞醫院的斯里•蘇達索諾(Sri Soedasono)致詞中表達,希望能永續好因緣。

三天的義診,人醫會的醫療團隊總共給四百九十二名病患施醫。分別為兩百三十三名白内障患者,五十九名翼狀胬肉患者,六十六名疝氣個患者,七十八名小腫瘤患者,三十八名腫瘤全麻患者,十九名兔唇患者,以及六十三名例局部轻微患者。雖然這次的義診已經圓滿結束,慈濟志工希望這份大愛精神能如清流,溫暖人心,帶來了幸福及給需要幫助的人創造希望。

(文:陳俐媛 印尼報導 2016/11/01)

蘋果咬一口 怎麼吃更健康

$
0
0
西方俗諺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但蘋果要如何吃才是最營養的呢?11月1日高雄市苓雅區大愛媽媽成長班邀請了高雄國軍總醫院的營養師吳杏真來分享「健康飲食」。

營養觀念宣導 聽了也要實行

許多疾病的產生來自於不當的飲食習慣。近年來全球各地紛紛推廣蔬食理念,蔬食不僅能降低罹癌風險,且能減緩地球暖化。

課程開始,學員們神情專注的聆聽《人間菩提》證嚴上人的開示,影片中提醒眾人,天災人禍都來自人類的一念欲心,也期待人人都能齋戒護大地。

但怎樣吃才是健康的蔬食呢?戴著黑框四方眼鏡、長髮披肩的吳杏真問學員們:「是飛機失事可怕?還是十大死亡原因?」學員們異口同聲說:「十大死亡原因。」而蟬連三十四年臺灣人死亡原因第一名的是癌症,平均每五分鐘四十秒就有一人罹癌。

儘管人人聞癌色變,但卻很少有人真正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如外食、大吃大喝、高油高鹽等。根據最新調查報告,肥胖、不健康飲食和不運動成為了最新的罹癌因子。

精緻食品經加工 部分營養流失

一般人為了減重,常會計算所吃的卡路里,來達到減重效果,但所吃的食物卻不一定是為人體所能吸收的營養素,如:白米飯是主食,但白米是是脫二次穀以後的精緻米,營養價值已經減少許多,而真正有營養的卻是糙米再來是胚芽米,建議多攝取全穀米才是對人體最有益。

吳杏真好奇的問學員,「你們都是如何吃蘋果?」有些學員是連皮一起吃,有些則是削皮吃。吳杏真表示,蘋果皮含有檞皮素,可以防過敏,所以連皮一起吃,身體較能吸收到營養,但前提是皮要洗乾淨,而葡萄皮則含有花青素、前花青素、白蔾蘆醇,可以抗發炎、防氧化、防癌,而這些概念讓學員們聽了十分受用。

甫從銀行退休,立即加入大愛媽媽行列的謝雅珠,對這一堂課的分享更是稱讚不已,十分歡喜,做了三十年的慈濟會員,也對慈濟十分嚮往,雖然尚未完全茹素,但上完這堂健康飲食,她說:「人會老化,功能也會退化,如果一直去吃那肉類的話,對我們的身體也是一種負擔,自己也會思考是否應減少肉類的攝取。」謝雅珠更進一步表示,回家後也要將餐桌上的葷食慢慢用蔬食取代。

食物要吃它原來的形態,才能完全攝取足夠的營養,供應身體所需,以防各種疾病的產生,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運動,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唯一良方。

(文:莊雅雯 高雄報導 2016/11/01)

破戒之後 才知它護了什麼

$
0
0
「慈濟的行、住、坐、臥四威儀,是每一個成為慈濟人都要學習並遵守的行儀。」但對於即將受證的馬來西亞慈濟志工陳詺絴來說,曾經是束縛,是迷思。

在新店靜思堂進行的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會 ,第二天課程下午進行「慈濟家風—四威儀」驗收課程。學員分組來到二樓教室,聽取講師李壁秀的說明:「我們慈濟人用餐就是左手龍口含珠,右手鳳頭飲水。輕取輕放、左進左出。龍口含珠有帝王相,以食就口,抬頭挺胸就是祝福自己。用餐時,全程禁語在每一個當下專心用餐。」這些人文威儀,讓馬來西亞志工陳詺絴心有所感。

誤交損友 沉毒海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詺絴出生於1967年,外型一表人才、高瘦斯文,他在2005年第一次接觸慈濟,是因為大女兒要上慈濟中文學校,他略有耳聞只知道慈濟是一個做善事的團體,當時他認為慈濟太多規矩,約束頗多,無法認同。

尤其,看到青春期的大女兒偶而會跟媽媽起衝突,他便質問妻子方玉香說:「跟人家學什麼佛?」如此,卻也造成夫妻關係的緊張、爭執和冷戰,家裡氣氛很不好。但後來,他漸漸的看到妻子與女兒的改變,她們聲調語氣變柔和了,身段低調柔順,妻子還會主動跟他懺悔,讓他對慈濟有了改觀。

「2007年,我自告奮勇陪伴小女兒進人文學校種善根。」在課程中,陳詺絴第一次看到慈濟人以手語說法的呈現,心裡非常歡喜;也於2009年在志工的邀約下,他穿上灰衣參加見習課程。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走上自覺覺他的康莊大道上。

浪子知返 求懺悔


「原本舖好的菩薩道,在2010年不見了。」那一年陳詺絴交上了損友,總帶他去夜店喝酒、抽煙、吸毒樣樣都來,不僅破了慈濟十戒,從此他的人生陷入黑暗期,「我的家人跟著痛苦、無助,妻子每天以淚洗臉、身心俱疲。」

同一年的年底,妻子方玉香受證為慈濟委員,含淚發願要度他脫離毒品苦海,然而這是一條不容易且漫長辛苦的道路。這樣的渾噩生活來到2013年,有一天,方玉香對他說:「小女兒請求我帶她一起離開家,因為孩子很怕看到你。」

當時陳詺絴因為吸毒、藥物控制,精神狀態不好,變得亂發脾氣,時常對家人大小聲,孩子怕他、躲他。當他聽到妻女的痛苦,仍然沒有任何舉動,還是繼續去找朋友吸毒。

有一天,他毒癮犯了,朋友載他去另一位朋友家吸毒,結果當天不只沒有毒可吸,又沒有載他回家。他很生氣,想到平時義氣相挺的朋友,此時真是不夠意思。儘管三更半夜了,他下定決心自己走三、四公里的路回家,他一邊走路一邊想:「我還要繼續這樣子下去嗎?我的家快要散了……」

當他狼狽地回到家裡,看到熟睡中不離不棄的妻兒,當下發願:「我要離開這樣的朋友,我要回我的家。」經過這次,他徹底覺悟了,要離開這樣無知、迷惘與荒唐的生活。他用三個禮拜時間,把自己關在房間戒毒,用破釜沉舟堅決的毅力,克服、戰勝心理魔障。

他努力改過,積極參與慈濟活動,2014年參加演繹〈行願〉,2015年演繹〈大白牛車〉,及今年初的〈至誠發願〉。及至今年因緣成熟,才通過培訓回來受證。陳詺絴談起過去,以及與家人的種種互動,不禁紅了眼睛,他感恩慈濟讓他重生,也願生生世世跟隨證嚴上人行菩薩道。

(文:周慧文 新店靜思堂報導 2016/11/05)

愛貫古今 願真行實

$
0
0
【證嚴上人11月5日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開示】
「今年(2016年)我們慈濟是五十年,想到了五十年,就會不由自己地想起五十年前的(推動慈善)第一個月,也是那一念間,一念下了決定的心,就開啟了慈濟的道路。那個時候是『克難慈濟功德會』,顧名思義就知道是多麼困難,日日都是舉步維艱,要踏出去的路很困難。第一要取得人的相信,談何容易啊!」

克難起步發大願 忍辱負重慈悲行


11月5日在新啟用的新店靜思堂裡,證嚴上人為來自馬來西亞的三百九十二位參與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學員授證,從而回溯起五十年前開始做慈善救濟時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一路走來,如何以毅力及願力克服的心路歷程。

「因為我們自己都還在窮困中,而且還要做小工來生活,突然下決心說要做救濟。人不相信這是很自然的事,可是人一不相信,這聲音就會很多,我們要堪得起耳邊聽來的聲音,這要堪得起,要忍辱著,所以就開始了第一步。要布施就開始要忍辱,忍不下一個聲音就做不下去了,何況在什麼都沒有,還說要救濟別人,我們臺灣叫做『講話發大願』。」

上人憶及,當別人聽到這種「發大願」的話,有時候會回應出來很難聽的話;事實上這種難聽的話,在慈濟五十年來未曾中斷過,每年都會遇到不同情況難聽的話,但他仍是以感恩的心,堅定地走下去。

「我時時都以感恩心,感恩喔!就因為有聽到了難聽的話,才會很堅定道心,要做好自我警惕,要做得好;就是因為有聲音警惕,我才能做得好,才能步步為營,平平安安用愛鋪路走過五十年,回過頭來時時感恩啊!」

全球近半大愛潤 無求付出半世紀


上人感恩的是,這五十年來,即使遭受種種剌耳的語言,但更有一大群與他有緣的人,不顧事情有多麼艱鉅困難,仍然發心投入在他的身邊,跟隨在後面,或作為他的前導、旁邊的護持,讓他不感到懼怕。

「就這樣的,這一路一路地支持著我、陪伴著我一路走來,不知不覺五十年。五十年就是半世紀,一世紀是一百年,今年剛好是五十年,等於世紀的一半。更巧合的那就是全球一共是一百九十七個國家,慈濟剛好在這樣的國家中,(接近)半數國家慈濟人的足跡曾踏過,都是去愛灑、都是去付出,當這麼多的九十多個國家有災難、有苦難,慈濟人的足跡就是這樣踏過。為什麼能踏出這麼廣、這麼擴?就是因為人多,年年都有在成長的菩薩,這國際間有不斷的愛的灑播,新芽的萌芽出來,小樹成為大樹,所以人越來越多,要走的路會越來越,足跡越穩越普遍。」

時序又來到了年底的歲末祝福,每年這時候,上人都會行腳臺灣各地會所,參加歲末祝福場次。慈濟五十周年的歲末祝福的主標題是:「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而在全球慈濟大家庭裡,上人感動於法親之間真正有如一家人般,即使互不認識,也能彼此互相照顧。

「這就是菩薩在天下,都是這種的長情大愛,法親的情是超越一切的友情,比朋友還朋友、比親戚還要親戚,真正的這種法親之情。所以慈濟大家庭在今年(2016年)是『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大家要記得,今年五十年,過去的慈濟這樣一路走來,是步步寸寸無不都是鋪著大愛,拉著長情,這樣走過來的路。五十年半個世界,五十年足跡踏過半個地球的國家的數字,真的是很感動。」

借米施糧青山鑒 白雲皎潔藍天映


2016年即將過去,展望2017年,上人為慈濟明年所下的標題為:「修福 粒米藏日月;修慧 毫芒有乾坤。」

「我們要修福,總是要記得『粒米』,一粒米中藏智慧,長長久久,我們從慈濟開始以來,第一個月開始,我們所發的是白米,因為窮人最最需要就是米飯吃……米在當初功德會是克難的,而且師父有一個堅定的志願,就是分分毫毫都不漏掉,這是分毫都要做救濟工作。」

1966年是「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的第一年,開始從事救濟發放的時候,上人和幾位常住眾的生活其實是十分艱辛的,往往自己都沒飯可吃,還要做各種手工來營生補貼家用,卻在這種情況下,仍堅持要推動慈善,在每月舉行法會的同時,定期發放大米給照顧戶,救濟他人。

「那個時候剛開始,來領米的人不多,來參加法會的人也很少,總是可以向著地藏菩薩廟(普明寺)借米借油,煮的是鹹粥,所以我們可以第一個月、第二個月,但三、四、五、六個月開始,人就慢慢地增加。因為救濟的人慢慢增加,付出的人也慢慢增加。所以有人假如來說:『師父,今天的米不夠,人增加了!』就說:『再多加一瓢水進去,多人就多一瓢水!』一直加到了這蓋子掀開,米少水多。」

當掀開蓋子時,這種水多米少的薄粥,清徹得竟然可以映照出藍天白雲和附近的山河大地。

「你要問我說,為什麼我們(慈濟)的工作服叫做『藍天白雲』?叫做『藍天白雲』就是那個時候我想到了,最常看到的就是藍天白雲,那在鍋蓋裡面掀起來的就是藍天白雲。連廚房都沒有,天蓋地載下的大鍋裡,影像出來的就是藍天白雲。還有,有山、有樹這都是我們開頭的時後,常常我都用『粒米藏日月』,從這樣開始。真的,米很珍貴,人多總是多加水,要得來的米糧很不簡單。」

點滴募愛未曾改 微末善意聚成塔

慈濟慈善的腳步從五十年前這分克難精神開始,「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裡煮山河。」粒米成籮、涓滴成河,才能一步步走到現在。

「到現在還是一樣,常住就是要承擔。這個點點滴滴收來的錢都是在救濟、救災、救苦、救難,我們的四大志業都是捐出的錢,一毫都沒有漏掉,這都是我們要記得的。這樣修福是從那樣地珍惜,點點滴滴的累積。常住是這樣地承擔,付出的錢是那樣地分毫沒有漏掉,累積起來,才有我們今天的四大志業。」

上人再舉當年籌設花蓮的慈濟醫院以及靜思堂的過程,也都是大眾用愛募集,一磚一瓦蓋出來的。

「要記得,修福總是粒米成蘿,在粒粒米中都是有歷史,都是藏著日月!我們不能浪費、這種的小點滴的浪費。」

福慧兩足尊,須要同時並進。除了「修福」,惜物、愛物之外,也必須要「持慧」,精進聞法,在小地方中用心,才能得見乾坤般的奧妙。

「法是很微妙,真理的法是無體、無形、無相,看不到、摸不著,總是要用心去體會,已經體會到了,你就可以發揮很大很大的功能,你的心腦思想就會轉,轉惡為善,轉掉錯誤的,向人間道理的路上走,這樣就對了!」

弄花香滿衣 自然教我道理

$
0
0
春風吹拂化育萬物、雨水灌溉草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花草生命的樂章,讓插花的手永留香,惜花的心永留情。

以花為師 知性到感動感性

以中國大陸慈濟志工學員為主體的2016年靜思茶花道專班,11月2日至5日在彰化靜思堂進行。靜思精舍德普師父研讀證嚴上人的《靜思語》,法入心也融入花道課程。布局空間、花藝技巧,將每一個花作都融貫上人的法,果真是一句一盆花、一字一菩提。

賴麗雪老師講述著,靜思花道以庭園之美為基石,從頂天立地到放下身段,每一個人都是一部經。人文志業以慈濟歷史為「經」,人文精神為「緯」。上人期許佛法生活化,人人要以所學落實社區,人間菩薩大招生,進而傳承靜思法脈。

「花」一直被視為美的象徵,插花是展現花的第二生命。「道」是通往某一正確目標的必經之路。以花草為師得智慧,知性、認知、感動、感性創意與造型表現,能從生活周邊尋常植物中,發現造物之妙與自然之美。

麗雪老師分享靜思花道,以上人《靜思語》及經典法語為導向,結合傳統與現代花道之技巧。花材「以少勝多」惜福心,以花草為師,將花作展現清雅、自在、無爭、禪靜、法喜中。

李寶雲老師提醒插花者,須養成觀察自然,敏銳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的瞬間。平日腦海積累花卉植物的形象,熟悉花卉的豐富語彙,培養一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更要充實內在的人文,才能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與花對話  團體美來自個體


對靜思精舍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的生命力,來自湖南的學員吳江,都有深深地感動。尤其接觸了德普師父的花道書籍,看到庭園之美的闡述,及書本的圖片、靜思法語深受震撼,讓她嚮往加入靜思花道學習!

開過花店的她,回想每逢情人節人們來買花束,店員卻只是面無表情地,將花與枝葉硬梆梆地搭成一束,從沒有讓她感受到花朵枝葉也是富有靈性的。這一次,吳江在處理每一枝花草的配置之際,同時與花草對話,體會到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是要經過對話,無論在家庭、團隊相處,也要學習往後退一步成就他人,縮小自己讓團隊更美。

慈濟人隊伍浩蕩長,人人若是都能相互感恩、尊重、愛,任何承擔、任何位置,都能盡本分做事,自然合和互協,慧根深植。這是吳金的深刻體會與感動。

願力相隨  正能量始助圓夢

「現在正是臺灣的好季節,能再次來學習花道,真的是有福報!」來自北京的學員王麗甯很幸福地說。

從花道課程學習中,王麗甯體會到「庭園之美」,呈現寂靜輕安自在意境,如同慈濟人心中無欲、付出無所求。正如組隊做事,人人合和互協時,整體的活力就無窮。又如同慈濟人心中無欲、付出無所求,伸展到任何角落利益眾生,做歡喜菩薩一樣。

凡事因緣合和,蒔花種草可以怡情悅性,花言木語亦足以長養慧命。志工們來臺學習花道,秉慈悲初衷,聞法入心,因慈生悲,以悲啟智導慧,終能不虛此行!【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何淑麗 彰化報導 2016/11/02)

善循環 受教者為教育墊基

$
0
0
苗栗縣六合國小新校舍工程正在進行中,在新教室完工前的過渡時期,慈濟協助建設組合教室, 期能給予一個安全的就學環境。組合教室十月底完成地基,為了給予更舒適的學習環境,志工和學生們一起合力鋪連鎖磚,大家一手接一手,彼此分分寸寸愛的傳遞,使得進度超前,非常順利。

大手接小手 期盼求學路平穩

慈濟基金會援建苗栗縣六所學校減災希望工程陸續進行中,其中苗栗頭份的六合國小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多棟校舍相當老舊,已不堪使用,學校向縣政府申請經費,已準備興建新的校舍。在這段興建的過渡期間,慈濟基金會預計提供十四間的組合屋安置師生,希望學生能有安全的就學環境及在校舍重建前能無縫接軌。

搬磚頭對許多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新奇的體驗。豔陽下,雖然孩子們滿頭大汗,仍樂於為自己的學校盡一分力。學生巫承勳從不曾鋪過連鎖磚,他也樂得高興說:「我不會鋪,可是我會傳。」

志工們有的上了年紀、有的穿著護腰也一起來接力傳遞連鎖磚,一塊一塊緊密地排列,除了整齊鋪平還要紮實的固定。「現在學生也過來了,我們師兄師姊大家通力合作,所以下午進度超前,本來預計要兩天 。」志工張煥奇滿流大汗地說著。

學生陳虹謹看到志工一起來到學校幫忙,也感觸很深,她說:「慈濟師兄師姊都是有一點年紀,戴著護腰、戴著護膝就來幫忙,有點感動。」

鋪設連鎖磚的隊伍中,處處充滿溫情與愛的力量。一位鄭先生是慈濟的照顧戶,即使右手臂因為工作意外截肢,做起事來很不方便,他也很願意來付出。鄭先生謙虛地說:「來幫忙啊!不會累,做得還蠻習慣的。」

有七十年歷史的老舊校舍六合國小,在新教室完工前的過渡時期,慈濟基金會將提供十四間組合屋,日前地基已經打好,接著鋪設連鎖磚,接下來就是等待組合屋材料,即可以進行下個階段的工作。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江麗君 廖學信 黃乾淡 苗栗報導2016.11.04)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