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周末食堂】 吉祥龍鳳巻

$
0
0
許多素食者強調一定要食用天然食材,並不喜歡市售「加工品」,原因多半是製作過程無法親自接觸,難以確保品質;然而對於剛剛接觸素食的朋友,自己製作食品也是一種選擇,能在接引與健康中取得平衡。

【材料】: 素鱈魚漿、素火腿漿、豆包漿、秀珍菇、千張皮、蛋

【作法】:
1.將秀珍菇撕成條狀,再洗淨、汆燙後,瀝乾水份備用。

2.將汆燙好的秀針菇與素鱈魚漿、素火腿漿、豆包漿,加少許鹽一起攪拌均勻。

3.千張皮對切成兩半鋪平,將餡料置於上面,捲成長條狀,放入蒸籠裡蒸約十分鐘。

4.將蒸熟的龍鳳捲,裹上蛋汁,放入油鍋中煎至稍黃即可起鍋。

食譜提供:張芳玉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預料外感動 法參議員抬頭

$
0
0
「Bonjour」,一句法文的「您好」,親切問候著法國參議員國土整治暨永續發展委員會主席莫海(Hervé Maurey)及曼德利(Didier Mandelli)、梅德維耶爾(Pierre Médevielle)、隆久(Jean-François Longeot)一行四位參議員。

感受真實意 議員轉專注

3月7日,在外交部歐洲司官員安排、陪同下,幾位參議員希望了解臺灣民間企業為地球所做的努力,作為法國致力於國家永續之參考。參訪大愛感恩科技令委員們驚艷。

午後寒風細雨中,幾位遠道而來的貴賓踏入大愛感恩低碳概念館,一起在證嚴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照片前合影,隨後,安排同仁楊竣翔在會議室簡報介紹。

由於四位參議員們都是法國參議院內負責重要任務要員、公務繁忙,一進入會議室,首先詢問Wifi密碼,以便邊聽簡報能邊透過手機處理公務。雖然如此,大愛感恩科技同仁仍透過陪同的外交部翻譯盡力分享,大愛感恩公司理念以及每件環保產品背後的故事。

這樣的誠意,以及大愛感恩獨特的核心價值,讓曼德利委員開始專注聆聽,慢慢地委員們也一個個抬起了頭,將目光專注地看著螢幕簡報,聽著分享,更頻頻點頭讚賞,說出:「這是大家都應該做的事情。」的感動結語。

(文:楊竣翔 臺北市內湖區報導 2017/03/07)

老人孩囝性 結伴上學去

$
0
0
排排坐著的「學生」沒有烏黑的髮辮,只有花白的銀髮;臺上的「老師」又唱又跳,被逗樂的不是孩子,是「老師」的長輩,心裡的父母。他們不在學校,卻在臺北市慈濟東區會所的教室裡,進行著「樂齡學堂」。

動物大集合 迎賓

3月15日南港區志工帶著頭飾,有Q版的獅子、老虎、狗狗……迎接第一次課程的樂齡學員到來。臺灣歌謠〈快樂的出帆〉的音樂聲中,開啟活動序幕,一眼望去,各個幾乎是滿頭白髮的二十八位長者,居然都超過七十歲,還有最年長是八十八歲何烏肉阿嬤,時時都是眉開眼笑。

輕快的老歌一首接一首,志工余美華帶著大家唱出臺語歌曲〈感謝天感謝地〉,跟著音樂的律動,請大家伸出手來比手語,比手畫腳拉近彼此距離,也輕鬆的營造東區會所一樓感恩廳快樂的氣氛。

志工林淑貞師姊教授大家如何把回收的紙筒重新變裝,成為嶄新且個人化的存錢筒。就像在小學上課般,早早林淑貞就為大家分配好一個紙筒、一包小白膠、一張色紙及小星星小愛心,還有一支小色筆。老人家每個低著頭專心用白膠小心翼翼黏上星星和愛心,畫上大樹、綠葉,再黏上回收的紙錢筒外觀,就變成新的存錢筒,成就感好像讓大家瞬間話也變多了。

社區好姊妹 上學

其中來自香榭花都社區四朵花,有林翠枝、李楊鄭、任賴春言及游笑阿嬤,這四位都是社區的環保志工,大家有緣在一起除了做環保,每天清晨六點還一起練氣功,也因此成為好朋友,陪伴的張麗琴說:「把老人帶出來,讓他們有事情做,身體會比較健康,也會比較快樂,才不會造成家庭過度壓力,老人是每個家庭的寶,要把老人後半輩子的快樂找回來。」

就如八十一歲的李楊鄭說:「老人無時間啊!要趕緊來做。」她不只投入環保回收中,還時常於清晨跟著也是慈濟委員的女兒李佳穎,到會所一起聽上人的晨語講經,李楊鄭提到自己年紀大耳朵不靈光了,但晨起薰法讓她心很安定,可是時常聽不清楚上人在講甚麼,貼心的女兒總會在回家後,重新解釋給她聽,所以耳朵聽不到也不是障礙,她說:「我一樣可以明白上人的開示內容,都是人生的大智慧。」

八十二歲的林翠枝阿嬤平日除了做運動,還會種菜、畫畫,天天快樂的過日子。她說:「我剛去洗手間有聽到大家再說『吃老沒路用(臺語)』,我跟她說這句不要說,活著要說很有用,要用歡喜心來面對。」一向樂觀的林翠枝,今天早上本來要上瑜珈課,特別向老師請假,來東區會所參加樂齡活動,她補充說:「我剛剛跟她們說我在上瑜珈課,沒有一個人相信,八十二歲還上瑜珈課,以為我是騙人的。」她笑得合不攏嘴表示今天很喜歡有帶動唱、教手語,甩手功、DIY做竹筒,下次她還會再來上課學習。

環保老尖兵 疼惜

活動規劃的志工游紫萍,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她分享臺灣高齡化已經是一個形成狀況,長者在退休生涯之後,都希望過順利愉快的生活,但隨著年紀增長,活動也比較少,所以在樂齡內容設計以關懷為主,要帶來溫度和溫暖,提昇互動溫馨感,主軸以身心靈舒展的方向來進行,把每一位長者都當作小孩子來對待。

活動發起人何陳美盈師姊提到,如果能運用樂齡活動,讓社區長者們相約來到會所走一走聚一聚,老人家也可以暫時凍齡跟快樂,她說:「今天與會長者中,有許多都是環保志工,過去他們為了保護地球辛勤付出,現在老了病了沒辦法做了,我們更應該疼惜這群人。」

何陳美盈強調每三位長者就有安排一位天使陪伴,天使不只上課會全程陪著,照顧老人家的安全起落或上洗手間,也會在事前提醒大家上課的時間,及關心缺課的長者。只要大家多用點心,老人的生活,就可以像春天一樣綻放生命的光彩,充滿活力和溫暖。

(文:周梅里、蕭惠玲 臺北市慈濟東區聯絡處報導 2017/03/15)

醫治穿腸毒 戒酒還靠心靈

$
0
0
喜好杯中物的人常自我解嘲說:「喝酒傷肝,不喝傷心。」但是,酗酒真的是傷肝嗎?2月25日在慈濟南投聯絡處一場心靈饗宴,邀約到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煙毒勒戒中心主任林滄耀醫師來說明「酒精的美麗與哀愁」。

喝酒傷身又傷心 有害無益

慈濟南投聯絡處佛堂內,一張張的茶點座席上都擺著一壺茶、一碟精緻的點心,還有一盆盆創意小品花點綴著,增添詩意的美感。原本預估迎來三百位鄉親的佛堂,湧進了五百四十多人,爆滿的會場讓冷氣團來襲的冬日午後,平添幾分暖意。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煙毒勒戒中心主任林滄耀醫師上臺主講「酒精的美麗與哀愁」,從醫學的角度分析酒精的成癮過程、對身體健康的傷害及戒治方法。

「酒精會跑到身體的每一個器官,全身都會受影響。」林滄耀醫師表示,酒喝太多,喉嚨、食道、胃壁、肝臟、腎臟、心臟等等都會受到酒精的傷害,提高罹癌風險;一旦影響到腦部,嚴重者會有失憶、失智等情形發生。酒後還可能發生酒駕肇事、以及家暴等失控行為,波及到家庭及整個社會,影響可謂深遠。但酒商從不講酒精的缺點。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詩句,正足以說明酒精的致命吸引力──欲罷不能。林滄耀說,喝酒的機轉和鴉片一樣,「爽快」的感覺會讓人想繼續。但身體會產生耐受性,於是愈喝愈多,便成癮了,生活就完全被酒所取代,無法過正常的生活。

許多人強調喝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林滄耀告訴會眾:「運動更能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強抵抗力。」

如何戒治酒癮呢?林滄耀表示須採取整合性的策略,包括培養正當的休閒活動、交往不喝酒的朋友、重新建立親子關係等等,從身心靈的改變,重新找回人性。林滄耀說:「醫師並非萬能,『身心』問題可以交給醫生,『靈』」的層面要靠宗教的力量。」

會眾陳威龍覺得透過林醫師的演講,對於酒精帶給人們的影響更深入醫學專業上的了解,對於喜歡喝酒的人有很好的警惕效果。「很多人以為酒小喝沒有關係,其實喝很多酒的人也是從小喝開始。林醫師告訴我們,雖然只是喝一點點,但慢慢的就有可能成癮。」

埔里警察分局長潘金葉說:「讚!」她感恩慈濟的邀約,不但自己受益,也要在工作上全力推動,宣導喝酒勿開車,勸導同仁戒酒與維護社會公共安全。

不當煙花當星星 恆時綻放溫暖的光輝

「如果林醫師是理論組,我就是實驗組。」言談間掛著陽光般燦爛笑容的林嘉俐,緊接著上台分享,也對眾坦言自己也曾在酒海裡浮沉。

入慈濟前,林嘉俐的人生目標就是做一個最好的演員,讓戲劇角色綻放亮眼的光芒。只是每齣戲短短幾個月就結束,再耀眼的光芒也僅僅如煙花般短暫;沒戲約時,則陷入有志不得伸的失落感。壓力、挫折,讓她不自覺地以酒精麻痺自己。

就在2000年,人生的一段「岔路」之旅──接演大愛臺戲劇,為她牽起慈濟緣。第一部戲《雲彩飛揚》劇中的本尊陳月雲給她的話「舞臺是人生中的的小天地,天地才是我們的大舞臺」,影響了她,她開始接受志工的邀約參與慈濟活動,但她只願當個「快樂志工」,不願受「慈濟人」身分的束縛。心繫舞臺劇的林嘉俐,終於在2011年再度回到劇場演出舞臺劇《露露聽我說》。結束在大陸兩年的演出回到臺灣時,一股莫名的空虛忽然湧上心頭。她自問:圓了劇場夢,下一站往哪裡走?

2013年,是林嘉俐人生的轉捩點,而心靈轉化的力量,正如林滄耀醫師所言,就是來自於宗教。佛法苦寂滅道的體悟,安頓了她漂泊的心靈,對於未知不再感到害怕。去除了過去的習氣,林嘉俐參加慈濟委員培訓,懷抱熱情與願力到處撒播大愛,豐收付出後的歡喜,踏上更豐富的生命旅程。「戒酒好簡單,只要聽聞佛法!」

(文:游淑惠、施金魚 慈濟南投聯絡處報導 2015/02/25)

大願大善 生生不息

$
0
0
「小牛」楊凱丞向上人請法,上人表示,想要有什麼修行成果,就種下什麼因。「播下小草的種子,培育再久,也只能長出小草;播下大樹的種子,就能長得很高大。『毫芒有乾坤』,心念無形、微細,但一念善心起,善種子不斷複製,就會凝聚起善的大力量;若是心念偏差,惡種子複製、傳遞,也會形成強大的惡力量。」

上人教導平時用心學法但不要執著,否則會自我障礙。

「如同人體生病,必須對症下藥治療才能康復,豈能為了不殺生、保護病菌而放棄治療?學佛,要放下執著,學得輕安自在。」

持善法 心自在

與臺中四合一組隊幹部座談,上人談到,現今世間濁氣濃重,凡夫難免起心動念,若發現有法親退轉,要盡力把他「愛」回來。「心量要開闊,面對不好的聲色要自我提醒擦好『慈濟面霜』,感恩對方示現教育,不能因人亂了心,還要用感恩心面對一切人事物,感恩逆境成就道業。」

上人教眾內修誠正信實,信己無私,信人有愛,信根扎得深,就能踏實行走慈濟路,問心無愧。

環保志工歲末祝福典禮,謝金允師兄、蔡玲雪師姊夫婦上臺分享,師姊年輕時哮喘嚴重,因聽信偏方,師兄十年來親手宰殺數千隻乳鴿給師姊吃;不但病症沒有治好,師兄身體也出狀況,深感因果報應不爽。在臺北慈院接受脊椎手術時,師兄發願康復後要做全職慈濟志工,夫妻倆就此認真投入環保,愈做愈健康。

上人聯想起大陸福建魏玉珠師姊曾分享,過去為了美容而養、殺兔子,五年殺了上千隻白兔,不但沒有達到美容功效,反而罹患怪病,皮膚奇癢難耐時,會像當初拔兔毛般用力捏自己,甚至用小刀割肉自殘。認識慈濟,了解因緣果報道理後,懺悔過去殺業深重,積極投入志工、齋戒茹素並且勸人茹素。

「全球氣候異常,要為了調和天候、保護大地而吃素,更要好好培養愛心,莫為口欲而殺生。」

上人表示,天地四大不調釀災,人心不調也會造成嚴重的人禍災難。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新年布道時,感嘆各國社會變得「冷漠與精於算計」,缺乏同理心;認為世界需要更謙卑柔軟的同理心與關懷。希望人人每天都能做好事,累積、創造和平的世界。

「若是人心熱情冷卻、愛的力量消減,社會會更加不安定,受苦的人更得不到幫助。」上人期勉慈濟人,無論如何都要勇敢、認真做對的事。「人心不能冷漠,要慈悲有愛;時時抱持熱情與愛,行善利益人間,就能讓世界平安有福。」

上人以「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鼓勵大家持續付出,長久堅持「敬天愛地聚福緣,環保永續諸物命」,造福人群,愛物惜福,讓大地生生不息。

【靜思小語】慈悲有愛,行善付出,人間平安有福。

上人開示於2017年1月9日《農十二月‧十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35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一字值千金 笑看人生病苦

$
0
0
《無量義經》讀書會上,李陳錦笑聚精會神地聽著別人唸,自己用手指一字一字的指著經文,深怕一個不留神,便找不到人家唸到哪裡了……李陳錦笑自從聽聞證嚴上人的法後,開始懂得什麼叫做「一字值千金」,讓她遇到人生逆境時,更懂得轉念。

童年的艱苦磨鍊 薰法聞法沒問題

對只有小學二年級肄業程度的李陳錦笑而言,參加《無量義經》讀書會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準備,然而極有上進心的她,卻也更加珍惜這樣的機會,能夠薰法、識字。

每個星期一,李陳錦笑做完福田(清掃工作)後便接著參加讀書會。她臉上盡是笑容地說:「剛開始讀《無量義經》都不懂,也不會讀,我家師兄幫我注音。人家在讀,我就認真一字一字地指,我現在都讀得很熟,《無量義經》全部都會讀了!」

李陳錦笑小時候家裡繳不起註冊費,只能讀到國小二年級,學會注音和阿拉伯數字便肄業。當時年僅九歲的她,要照顧幼小弟妹,也要幫忙鄰家農務,賺取一些米和地瓜來分擔家計。這樣困頓的日子,磨練出她刻苦、堅毅的個性。也就是這樣的個性,讓她克服不識字的困難,得以薰法香。

為薰法、聞法,李陳錦笑也學習用電子書,一筆一劃慢慢地學習國字。看大愛臺《靜思晨語》,聽證嚴上人的法,並不是一次就懂,她會牢牢記在心裏,反覆地去省思、了解,然後應用在日常生活上。接觸慈濟,常常親近上人的法,是李陳錦笑人生中重要的轉捩點,幫助她順利克服所遇到的考驗。就如她所說:「因為有聽上人的法,才有辦法轉念。」

長期壓抑得憂鬱 聞法轉念解心結

然而聞法容易,要做到卻很困難。李陳錦笑回想起2006年,婆婆的嘮叨讓她很生氣,氣婆婆為什麼不滿意現況?長期的壓抑之下,李陳錦笑得了憂鬱症,嚴重到連菜都不會買。

所幸在慈濟這個大家庭裡,有志工愛的陪伴和關懷,及每天持續聞法,心念也就跟著轉。「上人好像在說我都沒有做到,所以滿心煩惱。」李陳錦笑自我反省,開始改變態度,用誠敬態度和微笑面對婆婆,日常生活中,更以善解及包容應對。「一切事唯心造。我們心裡想好就是好,想壞了就是壞。」李陳錦笑有了最大的體悟。

婆媳之間關係的改善,讓一家和樂融融;2014年,李陳錦笑發揮孝心把婆婆從禪院接回家一起住。半年後的某一天,李陳錦笑無意間發現乳房上有個硬塊,當時的她只顧忙著照顧婆婆和做慈濟事,一直都沒有認真處理。直到一年後,硬塊變大了,手邊的事情也告一段落,才到臺北慈濟醫院就醫。醫生診斷出來是乳癌,她卻很淡定地轉念:「就把它當作一種感冒。」進而接受了開刀。

體悟一字值千金 實現生命大意義

因為經常聞法,李陳錦笑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坦然面對乳癌病情及接受化療。開刀進行得相當順利,接下來是六個月時間的化療。化療期間所感受到的痛苦,李陳錦笑簡直無法忍受,她哽咽地說:「沒有力氣,奄奄一息,快要死的那種感覺。我的肚子也漲,頭也漲,茶喝下去也都吐出來。」

虔誠向佛的她,當時靈光乍現,用三隻手指放在肚子上,順時鐘方向轉圓圈,一邊唸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佛號,結果身體的難過,竟好了一半。

化療的苦並沒有打退李陳錦笑聞法的心,第二天仍舊去薰法香。她也沒有把自己當作病人看,化療七天後,雖然走路不穩,她想到牽著腳踏車,把它當作拐杖照樣買菜,去靜思堂做香積、做福田。她笑著說:「在家覺得很不舒服,但真的好奧妙;來到靜思堂,感覺什麼病都沒有,好像都好了!」

「不知道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李陳錦笑自己親身體驗到了。她感慨地說:「一口氣在,千般用;一口氣不在,百事休。」李陳錦笑在每一次治療後,沒有去想化療是否會成功,她只想到:「今天能做就是感恩,要趕快做,把握時間!」

「以前的我沒有體會到什麼叫做『一字值千金』,現在我想到上人給我的法,那個字是超過千萬金的值得!」李陳錦笑真實體悟到上人的法的妙用處,了解因緣果報,勇敢面對罹癌的身體病痛,把握每天可以聞法、付出的難得機會,實現出生命的大意義,走出人生的陽光大道。【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麗卿 新北市報導 2017/03/15)

沒病沒痛也可以來義診

$
0
0
義診活動場地擺著一張老舊竹躺椅,手把上裝有照明燈,正擺放在牙科器材前面,顯得有點突兀。細問之下,才知道這張竹躺椅,是充做牙科的診療椅。設備如此克難,但功能不輸五、六十萬元的高檔牙科診療椅,只是一個是全自動,一個是手動。

卓蘭義診 設備克難

3月正是鳥語花香的時候,春天的腳步走入山野,苗栗卓蘭山路邊,彷彿一張繽紛的畫布,櫻花、梨花、杏花處處綻開。

中區人醫會的大醫王們、藥師、護理人員、志工,一行三十位分搭七輛車子,也跟隨著溫煦的春風,於3月12日上午來到卓蘭地區做義診。沿途春光明媚的風景,讓慈濟志工們驚歎不已,直呼:「哪要花錢去國外看櫻花!這裡就很漂亮了。」

當搭載志工的車子陸續來到卓蘭活動中心義診會場時,當地志工已等候多時,且列隊歡迎。

住民不習慣看牙 想方設法解病痛

偏鄉地區住民看牙的習慣不如都會地區,幾次義診下來,發現來就診看牙的人數並不多。

參與義診的牙醫並不氣餒,極力想辦法,鼓勵鄉親看牙齒。這次特別準備一些整組牙膏、牙刷,當作就診者的禮物,果然這一招奏效,引來患者。

朱子文醫師表示:「每次義診運載牙科的器材特別多,但是看牙的人數並不多,實在很可惜。在這裡山區義診,診療椅是不可能搬來,但是我們很克難以躺椅充當,也可以仔細看診。照明不太理想,我就自備頭套式的照明燈,一樣能清楚看到患者的牙齒狀況。」

在這克難診療場所,一位滿懷熱心的朱子文醫師,頭上套著專業照明燈,彎著腰一腳踩磨牙控制器,低著頭,細心地替求診者磨牙診治。助手也站在躺椅旁,幫患者抽口水,或扶患者坐起,吐掉口中雜物。

在診療中,朱子文醫師也不忘以手機拍下患者的牙齒狀況,解釋牙齒患處所在,讓患者親眼看到影像,了解自己牙齒病況。

朱子文醫師的專業、細膩與愛心,患者感受到了,有一位年長患者假牙裝戴不合,疼痛難耐,前來就診。經朱子文醫師將假牙磨平刨亮後,戴假牙不適的問題解決了。

這位老伯伯非常高興,要離去時,再三表示謝謝,走幾步後再度回頭折返,要跟醫師握手。此時朱子文醫師已用酒精消毒雙手,滿手殘留有濃濃酒精味,不方便與患者握手,但患者不顧酒精味,堅持一定要跟醫師握手,表達內心謝意。

這種純樸醫病關係,溫暖了醫師,也鼓舞了醫療團隊。

往診了解狀況 護士勤叮嚀

除了在定點義診,人醫團隊也安排往診拜訪徐姓夫妻。徐先生中風多年不良於行,長年以輪椅代步,又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平日都由太太照顧生活起居。

徐太太略有失智現象,亦有高血壓及糖尿病慢性病,經常忘記服藥。楊士樑醫師在客廳問診,檢視徐太太藥包時,發現還剩下一大堆的降血糖藥,醫師立刻囑咐徐先生,要記得叮嚀徐太太吃藥。

志工徐如玉見狀,玩笑慫恿倆夫妻要互相感恩,提醒吃藥。結果這對老夫妻當著眾人面前互相說:「謝謝!」「感恩!」「不客氣!」感恩彼此的陪伴與照顧。

這時,眼尖的護理人員丁靜蘭看見桌上有營養罐頭,馬上告訴徐太太不要吃太甜,因為罐頭很甜,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義診解病苦 耆老話家常

志工徐如玉經常在卓蘭義診中,承擔聯絡當地鄉親的工作,在義診前一天,都要忙著打電話告訴鄉親記得要回診。

由於徐如玉善於客家話,能與客家鄉親話家常無距離,頗得當地民眾信賴。這些年長者常常告訴徐如玉說:「我很期盼每個月的義診,因為你們會派接駁車接我們到義診中心看病,讓我們每個月都可以看見慈濟人。就算不是來看病,也可以與其他街坊鄰居聊天、唱歌,很快樂,一天很快就過去。」

徐如玉表示:「這些老人家,有的子女都不在身邊,平常都單獨在家,所以他們很喜歡藉著義診,出來透透氣。」她也提到,有一對姊妹,姊姊九十六歲,妹妹八十五歲,她們都結伴坐接駁車來義診中心。就像今天義診時,妹妹沒看醫生,但是她依然來義診中心與志工聊天,還唱歌給大家聽,真的把志工當成家人。

鄉親的熱情與濃濃人情味,讓每次的義診添增無比歡樂。

老吾老以及人老,志工在偏鄉地區為社會盡心盡力散播愛,將祥和溫暖心,回饋到鄉里每一角落,只要哪裡有需要,志工就會化身菩薩身影,出現在那裡拔苦救難。

慈濟各區人醫會,每個月都會風塵僕僕到偏遠鄉間服務病痛居民,讓大愛照亮每一角落,也點亮了人們的心燈。【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佳秀 苗栗報導 2017/03/18)

細節不馬虎 預祝評鑑過關

$
0
0
到底是什麼事得注重細節?宜花東慈濟志工總動員,超過五百人抵達花蓮慈濟醫院,有一些人還得自備工具,是為什麼事呢?

花蓮慈濟醫院迎接評鑑時刻,宜花東的慈濟志工總動員,分散在花蓮慈院各個地方,每個細節角落都用心擦拭,不放過任何的灰塵,讓醫療環境保持乾淨明亮又清潔衛生。

志工齊聚一堂 將醫院掃乾淨

「歡迎、歡迎,我們歡迎你。」花蓮慈院醫護人員夾道歡迎,這一群一大早從宜蘭、花蓮、臺東各地趕來醫院的志工,每個人都有備而來,準備大顯身手。

花蓮慈濟志工劉家錦說:「我們回到我們的家,打掃我們的醫院,大家要不要用心?(眾答:要。)非常感恩,今天我們宜花東大家動員起來,相信在我們的用心之下,預祝醫院評鑑順利成功,大家加油。」

用心擦、努力擦,只要是病患或醫護常接觸的點滴架,甚至平常很難注意到的膠帶痕跡,任何細節都不放過。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說:「我們所有的師兄師姊,都把花蓮(慈濟)醫院,看作自己的醫院,真的是無限感恩,希望不要辜負師兄師姊的幫忙,五月評鑑的時候都可以拿到優等。」

藍天白雲穿梭花蓮慈院各個角落,為了醫院準備接受評鑑,全院同仁齊心協力,一整天的時間,都在醫院這個道場共修,遵守一塵不染的約定,期待能為患者帶來最乾淨安全的醫療環境。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范呂釗、郭慶賓、潘賢聰  花蓮報導2017/03/19)

覺其所苦 合和有情

$
0
0
【證嚴上人3月20日志工早會開示】
「宏觀天下,天下的氣候真的不調和,國際間因為四大不調,又同時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國家受到地水火風而告急。」

美國科羅拉多州日前傳出森林大火,火場位於丹佛的近郊,政府宣布緊急撤離二千多人,情勢十分緊急;南美洲的秘魯也傳出豪雨、土石流,大水更淹沒了十二萬棟房屋,首都利馬災情十分慘重,五十多萬人緊急疏散。

四大不調災禍起 親如一家膚苦難


證嚴上人在今日(3/20)志工早會中,感慨現今氣候四大不調,讓人十分擔憂。

「看得令人怵目驚心,到底大乾坤的不調和,它的病要如何對治呢?現在看到整個路面已經塌的塌,崩掉的崩掉,房屋倒的倒了。唉!這一波真的是……看得很不忍心!」

天災之外,還有人禍,敘利亞難民因為戰禍流亡國外,一部分難民逃往加拿大尋求庇護,但入境後如何生活下去?仍面臨許多考驗。所幸加拿大慈濟志工與其他慈善組織共同合作,伸出援手幫助這群難民,重新在異地展開新生活。

「看到多倫多的菩薩們,真的發揮大愛,到處去了解難民所需,也是啟發人人的愛心,會合起來,共同的力量去幫助這一群,因為人禍而淪落到他鄉異國的難民,這是在加拿大所看到的。這就是人間菩薩在人間,有如一家親的情感流露無遺,多麼美好的人間『覺有情』--覺悟了以後的有情人。」

了悟世間契理法 真誠付出愛無疆

上人慈示,佛陀雖然離現代如此遙遠 ,但加拿大慈濟志工們了解佛陀的教育,當下受教奉行,就如今日(3/20)晨語所說的,「只要契理,當下則是無處不在,接觸的地方都有法。」

「我們要真正很用心,佛法在我們的生活裡,我們可以運用很廣、很遠,而且人人都可以發揮到人世間的大愛無疆,可以做到、體會到,看見人間苦相,覺悟到世間無常,我們不是封閉在自己的家庭裡,我們可以宏觀天下,了解世間事,真正要在這道理中,做出我們生命中的大意義,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做到。」

印尼慈濟志工一樣幫助貧困、受疾病所苦的孩童,為他們開刀治療,並協助他們受教育;甚至慈濟的發祥地臺灣,當年花蓮慈濟醫院亦是因為不忍眾生苦難,而在艱困中堅持成立。

「花蓮把醫院蓋起來已經三十一年了,這三十一年間到底搶救多少生命?在這裡守護生命的磐石。不只在花東地帶,還可以在國際困難的個案,也送到花蓮來,已經有好多例了,或者是艱鉅的、罕見的,來到這裡也都可以讓他克服種種困難,可以順利地出院。」

上人感恩全院醫護同仁、宜花東慈濟志工,甚至全臺各地排班前來擔任醫療志工的慈濟菩薩們,合心協力所成就。近日為了準備醫院評鑑,更是全院及志工動員五、六百人一起打掃得一塵不染,表達出那一分真誠的愛來投入付出。

大馬連心愛滿地 小處細膩最動人

然而,慈濟醫療這分愛與用心不僅在花蓮,更是無遠弗屆,遍及全球。「2017國際慈濟人醫論壇」3月1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靜思堂舉辦,十二個國家地區、上千位醫療人員參加,盛況空前。

「馬來西亞企業家大家發心立願,捐土地而且蓋靜思堂,他們能把這麼莊嚴的靜思堂環境開闊等等,都是很理想,比臺灣任何一個靜思堂都堂皇得多。而且那樣的設計很莊嚴,在那裡全馬連心,愛舖滿地,在當地已經發展得這樣了。」

如此大型的論壇活動,檳城、吉打、雪隆、馬六甲等全馬慈濟志工合和互協共同舉辦,除了將靜思堂打掃得一塵不染,進出動線以及每天的用餐、住宿都打點得十分用心。

「在當地,穆斯林也不少,他們在住宿的地方,也為他們準備一個祈禱室,因為虔誠的穆斯林時間一到就要祈禱,每天有五次,他們就準備一個大空間,向著麥加的方向,讓他們時間到了,也可以去祈禱,這精神的信仰我們都尊重。吃,他們很細心,應所有國家喜愛的口味,香積組都細心承擔起來,那樣的細膩、那樣的用心,不是臺灣做得到而已,其他國家的慈濟人有心就是最完美的活動,真的是很感動!」

精進志業不退轉 慈悲等觀天地和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的用心精進,不僅表現在論壇的舉辦中,也呈現在日常中學習慈濟精神,持續跟上腳步。在論壇舉辦期間,3月19日有幾十位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們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學習。

「慈青的學長們,而且現在已經受證的委員慈誠,還有同仁們,年初回來了,這幾天當中薰陶慈濟人文,在精舍幾天所見所聞,所學到的,回去就展現出他們在花蓮所學的,所以回去很豐富的收穫。所以這一群爸爸媽媽們,就是隊輔,感覺到這些年輕人,以前是我們帶出來的,現在呢?青出於藍,我們繼續帶下去,如果自己不精進, 也帶不動人,所以趕快回來充電。」

這群馬來西亞慈濟志工不認老,下定決心要跟年輕人跟到底,並且在志業中永不退轉,要做到最後一刻。

「這都是不退轉的大菩薩,我很感動。在馬來西亞,真正師父的呼喚,『大馬連心,愛鋪滿地』,他們都做到了!那樣力量的集合起來,其利斷金,真的是大家合和的力量,力量合齊起來,力可以斷金,很銳利,可以發揮很大的、敏銳的,而且充分的力量,真的很感動、很感恩。」

再舉此次慈濟國際人醫論壇在馬來西亞舉辦,上人讚歎當地企業家也承擔起接送志工的任務,一樣到機場接送前來參與的貴賓。

「這真的是愛的能量,慈悲平等觀。早上(晨語)有提起,那一分真誠的愛,那樣的真如本性發揮出來,沒有你、我,大、小的分別,付出就是最開心的法喜。我們現在為人間作見證,本來就是那樣地和平,我們的人心調和,天地哪不會調和呢!」

堅守三法 忘我付出利他人

$
0
0

那一夜我自花蓮結束醫院志工勤務返家,在火場邊看著警消耐著飢餓搶救,志工們忘了疲憊而忙碌,那分盡己之力的無私,令我恍然明白何謂堅守「三法」?唯有「慈悲心、忍辱心、忘我的心」才能自利利他,在慈濟路上堅守道心。

自修不怒廣結善緣

左鄰右舍時常誇我脾氣好,殊不知我是個急性子的人,年輕時說話直來直往,無意間傷了人也不曉得,遇上動作慢的人需要等待,更是不開心。

過往,我堅持「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進了慈濟,才懂得「理直要氣和」,與人廣結善緣。

做慈濟二十多年來,我學會不計較、不讓情緒受人影響,做自己內心的主人。與人共事,若讓人沒來由地責備或大聲說話,我也少有生氣的感覺;其實上一次生氣是什麼時候,我也忘了。

證嚴上人苦口婆心呼籲弟子聞法,2014年3月起,無論晴雨,我開始天天騎著腳踏車到環保站薰法香,有如與上人零距離地面對面。我偶爾聽不懂佛典的名詞,但總想著:「沒關係,聽久了,就會懂了!」

我年近七十,又身為社區的志工幹部,因此我勉勵自己不斷聞法、充實慧命,並將法落實於生活中,與志工們一同投入淨化人心的善行。

菩薩道的基本歷練

一日,我自花蓮結束醫院志工勤務返家,看見附近街上冒出濃煙,消防車鳴笛呼嘯而過;我前去勘查,得知是工廠發生大火,趕緊通知附近的慈濟志工香積志工也馬上準備茶水、熱食。

我們為消防人員逐一遞上飲水和食物,補充體力;他們雙手顫抖地捧著熱食向我們道感恩,我心裏湧起一股不捨;他們還來不及用晚餐,就接獲報案趕來救火,使盡力氣,扛起滿水的消防管線瞄準火窟灌救,直到凌晨十二點才結束救災行動,非常疲憊。

其中有位義消是志願捐髓者,他說,捐髓後身體健康,隨後參加義消十幾年至今,時常上山下海,依舊俐落。

環視現場的慈濟志工,人人放下手邊的事務,緊急匯聚,一整晚都在濃煙未散的街道上忙進忙出。如此「忘我」地放下自己,我想,這是我們行菩薩道的基本歷練,耐力與無私奉獻的愛,因此具足。

想起薰法香時,《法華經.法師品第十》:「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上人解釋:「利物以慈悲為首,須有以忍辱為基,說法以忘我為本,處於諸法空為座,能行三法自他利。」

那晚,人人及時伸出援手,盡己之力而忘我的付出,就是最好的見證,正是堅守「三法」--「慈悲心、忍辱心、忘我的心」,才能自利利他;在慈濟路上堅守道心,與上人的心相契合,方能「入如來室」,成就內在的修為。

(文:口述.林麗紅 整理:王昱晴 本文摘自:《慈月刊603期)

12國逾千人 跨越醫療的愛

$
0
0
為了鼓勵更多醫療人員守護生命之餘,提升醫療人文,擴大大愛精神,2017國際慈濟人醫論壇在馬來西亞舉行,十二個國家包括學員及嘉賓超過一千人參加,是過去幾屆論壇中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這次論壇的主題是「跨越醫療的愛」(Healthcare Beyond Medicine),邀請各國醫療人員現場分享經驗。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將率領慈院院長、各專科醫生,從臺灣飛抵馬來西亞吉隆坡慈濟靜思堂,分享慈濟醫療人文的實踐;除此之外,亦有馬來西亞專業醫生受邀在專題研討分科座談。此國際性醫學論壇課程內容豐富紮實,將透過實際經驗及真實個案的分享,讓學員們見證醫療技術以外的仁醫之愛,期許學員們能藉此找回行醫救人的初發心,進而加入人醫會,共同實踐「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醫療人文。

宣傳善用科技 學員人數打破以往   

國際慈濟人醫論壇是慈濟馬來西亞雪隆分會在2017年的一大盛會。馬來西亞雪隆慈濟人醫會召集人陳成亨醫師去年(2016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後,發願招募七百位學員,即全力以赴展開宣傳工作。

「我希望建立團隊的歸宿感,也藉機找回多年來沒有聯繫的人醫會成員,邀請他們來承擔。」陳成亨醫師為了讓所有的人醫會成員及醫療志工有參與感,大家共同討論出今年的論壇主題「跨越醫療的愛」(Healthcare Beyond Medicine)。

陳成亨醫師很讚歎宣傳組在近半年裡,分階段製作了四張宣傳海報,細心提醒忙碌的醫護人員,並發出不計其數的邀請信,甚至拜訪各醫學院的醫師,以真誠打動對方,讓他們也協助宣傳。

經由大家的努力,報名參與的學員不僅超標達九百多人,且近百分之七十是非人醫會成員,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接觸慈濟。宣傳組組長林磊君表示:「幾乎人人都是宣傳組成員,大家善用科技,透過電郵、Whatsapp電話通訊程式、網頁等平臺廣傳訊息。」

尊重不同宗教 布置穆斯林祈禱室

為了讓前來參加論壇的學員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所有的策劃與安排都以「五星級」的規格來處理。志工們在生活細節裡盡顯周到,吉隆坡靜思堂的裡裡外外,皆費盡心思地做一番整理。

衣住組組長王碧詩覺得最富挑戰性的任務,是要在男女寮房裡各準備一間穆斯林祈禱室。因為約有一百位的穆斯林學員,需要在論壇期間進行一天五次的祈禱。而秉持尊重各宗教的原則,衣住組特別準備兩個空間作為祈禱室,供穆斯林學員履行宗教儀式。

為了方便穆斯林學員進行祈禱,王碧詩手持已下載Qibla Compass(卡爾白方向)應用程序的手機,左右擺動,依據手機螢幕顯示的位置圖形,尋找正確的方向, 並由志工爬上樓梯將指示祈禱方向的箭頭貼在天花板上。隨後,王碧詩和志工攤開由人醫會成員扎查理醫生(Dr. Zazali bin Mohd Yatim)所結緣的四十張祈禱地毯。

「這地毯該如何擺放?要依照顏色還是設計的圖形?」經過討論後,志工將地毯依不同顏色和圖形分類,朝著祈禱的方向整齊擺放,並請扎查理醫生做最後確認。接著,志工們也貼心地準備了水桶和勺子,置放在洗手間的角落,以方便穆斯林學員於祈禱前先淨身,最後布置任務總算圓滿。

人醫論壇相交流 跨越藩籬擴大愛

17日國際人醫論壇開幕氣氛熱鬧,有馬來傳統迎賓儀式及慈濟人醫會組成的鼓隊表演。開幕典禮上,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致歡迎詞:「我們很榮幸邀請您出席,我們期待這樣的論壇多年,很開心也很感恩;繼新加坡及菲律賓的舉辦後,今年有機會輪到我們。」

配合論壇主題跨越醫療的愛,大會邀請到印尼努魯亞伊曼習經院院長烏蜜瓦黑達見證大愛無國界分享:「我們雖然是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來自不同的國家,但是我們都朝人道精神為目標。」

烏蜜分享自丈夫往生後,她獨立撐起照顧一萬五千位孤兒的使命。在會場,她多次哽咽地表示,慈濟志工一直都在她身邊,給予她極大的幫助與力量。受到慈濟的影響,讓她努力朝向自力更生、永續經營的方向前進。

「不要忘了這些孩子,一定要照顧好孩子的身心,確保他們溫飽。」烏蜜含淚說出丈夫最後的遺言,感動現場許多的學員。

烏蜜用真誠感恩印尼慈濟及時的支援,讓他們度過難關;除了生活補助,慈濟志工還教導他們如何自力更生,每月還定期為孩子提供義診,照顧孩子的健康,讓她對慈濟充滿了感恩。

曾參與慈濟雪隆難民義診的學員顏儀嫻,原以為論壇的內容以醫療技術研討為主,上課後才發現課程分享的是慈濟醫療人文。面對期待上的落差,顏儀嫻反而覺得是意外的驚喜,她期許自己在行醫時,除了給予專業的諮詢,也能時時抱有熱誠與慈悲,讓病患感受到關懷。

連續三天的論壇,各國醫療人員現場見證分享,希望醫療人員守護生命之餘,也注重醫療人文。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呼籲大家:「醫療只是一個過程,它可能是一門專業,但更重要的是醫護人員的關懷與愛心,精神和態度。」

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慈濟人醫論壇,除了有各國醫護人員分享如何推動落實健康促進醫院,也透過講師在國內外賑災、義診及援助難民的經驗傳遞,希望啟發更多醫護人員跨越宗教國界,發揮大愛精神。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人文真善美 馬來西亞報導 2017/03/19)

一通電話 民眾愛延「敘」

$
0
0
【新聞稿】2017年3月21日,香港一艘貨輪啟航,裡面有一個40呎貨櫃,載滿2,956雙新鞋、1,757件新衣,要運往約旦送給流落在約旦的敘利亞難民換穿!而這一雙雙新鞋、一件件新衣,起因於一通電話,連結起香港民眾「愛延『敘』、善有『約』」的愛心!

位於香港東區的鰂魚涌慈濟環保站,2017年2月7日接到一通電話,原來是一家國際知名鞋商想捐一批200雙的新鞋給慈善機構,從網路上得知慈濟的善行而致電了解。
   
香港慈濟志工想起敘利亞難民逃離家園踏破鞋履的艱辛,接到贈鞋訊息後,一個「善接引」的心念認為:「看到這批鞋子堅固耐穿,品質非常好,耐磨、實用,捨不得這批鞋子只是做一般捐贈,一想到敘利亞難民生活在那樣艱困的環境下,多麼希望能用這鞋子保護難民的腳。」
   
因此,慈濟志工當下提供資訊給鞋商,希望將鞋捐給約旦的敘利亞難民。沒想到,廠商竟也認同,除了將數量加碼到400雙,並邀約同業一起共襄盛舉,共捐出945雙新鞋及一些新衣。
   
然而,要出關至少需要裝滿20呎的貨櫃,香港慈濟志工擔心如果募不到一個貨櫃,要如何跟發心的廠商交代?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為了募集更多愛心,2月下旬,一位香港慈濟志工的哥哥要跟經營鞋業的朋友買1,000雙新鞋,這位經營鞋業的朋友得知,原來這1,000雙新鞋是要送到約旦救濟難民後,不只不收錢,還加碼捐了2,000雙全新的鞋。
   
志工欣喜之餘,其實還面臨關卡,那就是鞋子的報關很複雜,但正在傷腦筋之餘,「關關難過,關關過」!在香港,立即有熟悉船運作業的民眾主動來義務幫忙,而在報關問題出現專家後,報關問題解決,還有鞋類的分類整理也是個問題。
   
約旦志工人數不多,為了不讓整理、分類鞋類而延誤發放程序,香港慈濟志工便邀約有心的民眾一起整理,將鞋子的顏色、材質、尺寸等細節製表造冊,還訂製同規格的紙箱包裝,並做好防水措施。
  
經過秤重、包裝、裝箱等多次分門別類整理,期望讓約旦慈濟志工拿到物資,不用逐一打開就可以一目了然。這個貼心的舉動,展現了只要有心就不難的細心與用心!
   
一家廠商捐贈200雙鞋,所產生愛的漣漪效應持續擴大,不僅是廠商發心捐贈,連一般民眾都聽到這個善效應的訊息,慈濟香港分會陸續收到民眾與志工發心捐贈的新鞋與新衣,更有來自物資轉運中心員工、鞋商的經理,也紛紛捲起袖子一起投入送愛到約旦的行列。
   
原本只要補滿20呎的救難物資,在香港各界的愛心捐贈下,從原本只捐200雙新鞋,到最後募集到2,956雙新鞋、還外加1,757件新衣,不但達到原設定之目標,還讓一個40呎的貨櫃,滿載著來自香港的救難物資,送上貨輪順利啟航。
   
慈濟基金會指出,「一通電話,捐贈200雙鞋,來自於一念善心;一個愛接引,募集到40呎貨櫃的救難物資,見證到大愛延續!」一通捐贈物資的電話,連接起香港企業家、民眾捐物資救難民的愛循環、善效應,「在充滿變數的過程中,不變的是慈濟正在為難民鋪一條回家的路。」悲天憫人的心,像石子在香港激起大愛的漣漪,共襄盛舉、圓滿善行。

初心不動 恆持守護

$
0
0
【證嚴上人3月21日志工早會開示】
「每一天所面對的人世間煩惱事多,所以稱為『勘忍世界』。的確,在這樣的世界裡真的要堪得起忍,有大自然的環境、有人為的(災難),也有生老病死的、愛的不捨,這難割捨(人事物失去)的話,真的苦難偏多。」

堪忍世界煩惱多 用愛圓滿解百憂

證嚴上人於3月21日志工早會中舉出人群中的典範,有高齡八、九十歲而辭世的老菩薩,也有帶動群體自度度人的海外慈濟志工,其中菲律賓人醫會眼科義診幫助窮人重見光明,而馬來西亞國際人醫論壇圓滿落幕,都是人人貢獻愛的能量凝聚起來的展現。

「有一些人為人間很用心付出,菲律賓人醫會眼科,讓窮人都快要失去了他們的生機(時),為他動手術,已經不少人重見光明,也不少人都可以(重新承擔)家庭的生計。感恩心,受惠者感恩,也需有愛心人願意付出。」

3月17日到19日,「2017年國際人醫論壇」在慈濟馬來西亞雪隆分會舉辦,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也率臺灣醫療團隊參與,返臺後盛讚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的承擔力與用心。

上人開示:「一大早看見林執行長,他就說馬來西亞人醫會(論壇)很成功,辦得很好,這個國家就將近千人(參與),當地地主隊很用心,這一切一切都很圓滿。這也值得要分享,不過時間是來不及,可以看到了人間的美,那樣的美。實在是,要形容要時間,不過形容也達不到這樣意境,醫師們都放下身段,也唱也會肢體表達,那樣付出、那樣分享,不同國家,十二個國家大醫王聚集一堂,可見當地的菩薩,如何付出成就道場,如何付出承擔活動,這都令人感恩的事情。」

輕安自在生死關 難捨能捨成大願

人世間悲歡離合總是層層疊疊,交錯在時間的流逝中,當人間菩薩匯聚一堂而法喜充滿,也有人間菩薩順應自然法則而凋零。上人提及八十九歲的臺中大甲慈濟志工薛傳德老菩薩離世,有數百位慈濟志工感念其付出精神而自發地出席追思會;又提到臺北資深慈濟志工陳黃金色於今日(3/21)凌晨往生,享壽九十六歲。

「陳黃金色,這是一位很樂觀,而且資深,也很有智慧。她就是一段時間比較老化了,但是她對慈濟的支持、智慧能量還是沒有(衰退),一點都沒有老年痴呆,很清楚,講話等等;當她身體無法支撐的時候,還是要到臺中(慈院)護理之家,也就是輕安居。她說,到臺中也是慈濟人在照顧,所以可以常常跟師姊們互動,保持她那一念心,她不希望把她的正念散失掉。」

上人回憶起歲末祝福時,行腳途經臺中,師徒之間的互動如話家常,感念長者風範,不願意為人添加麻煩,也不禁哽咽。

「我在歲末祝福到臺中,她不等我到輕安居那一天去,她就自動到醫院這裡來,我問她:『你現在在這裡?我……』我沒說我還沒去,她說:『師父,你放心,我來這裡給你看。』我不知道她什麼時候來花蓮,在心蓮病房裡,她就說,要等最後人家把她送回來,不如自己回來。九十多歲了,這樣的大體老師,無語良師,她不是別人送她回來,她是很清楚的意識之中就回來(心蓮病房)了,就是大體老師自動回到花蓮了,她說『這樣很方便。』」

對老弟子的離去,上人忍著萬般不捨,身教之外,也對眾人殷殷地進行言教。

「人生總有這一天,我們在這生老病死,要超越,只要是自然法則,我們都要為她祝福。唉!總是不捨,再怎麼不捨也得捨;不只是要捨,還是要很輕安地為她祝福,不要讓她有牽掛,這是要學習的人生觀,也是解脫、輕安自在。這就是人生求不得的苦,愛別離的苦,總是在這樣生態中,還是要面對。」

薦舉青年力傳承 縮小自己誠陪伴

人間菩薩順應生命法則,把握有限的「身命」為人群付出,也在人群中縮小自己。上人提及在南非所舉辦的本土志工精神研習課程中,也舉辦了受證儀式,由南非慈濟分會副執行長朱恆民代表上人,為無法來臺的本土新慈濟委員、慈誠隊進行授證,也看見了潘明水居士縮小自己的身行。

「領導者,就是種子,潘明水真的很縮小,他已經要傳承,他還是陪伴他推薦出來的年輕人(朱恆民)去授證,潘居士在旁邊端著紅包給這一位他要傳承、已經傳承的這一位年輕人,一一來為當地人來授證。還有很正式地宣示,都是以要傳承者的位置,還是很虔誠陪伴在身邊,放下身段。」

慈濟志工潘明水過去長年在南非德本帶動本土志工,雖然近年卸下了名相上的職銜,但仍是一心不動,持續陪伴新進的志工成長。

「實在是看得很感動,真正是那一分縮小自己,而且能這樣的陪伴著年輕人。因為這一群黑菩薩都是潘明水帶出來,但是他的引導是那樣心寬闊,打從內心那一個誠發揮出來,方向正確的靜思法脈,還要真正地慈濟宗門落實在當地人身心裡。這不知道要用甚麼語言稱讚他,那樣的德行很令人感動。」

法親關懷強心劑 傳法深切慰苦難

人能弘道,透過了資深志工的身體力行,新進者也有明確的典範可以遵從。在2月21日至24日南非本土志工精神研習會的動態培訓課程中,志工們進行法親關懷以及個案訪視。

「看到了這法親年事已大,她的法號叫做明娜,她是很資深,那個時候進來已經七十多歲,她可以把種子這樣撒播下去,現在也是九十出頭了,現在已經衰老了;她現在比較少出來,也沒辦法出來,年輕人就是來探望她,她好開心。這種愛的能量的互相傳承,法親關懷,給予年輕的、中生代、青年的,也注入一股強心劑,這樣法脈的傳承,這實在是很感動,這愛的能量在那個地方傳得真好。」

在下鄉訪視的過程中,非洲本土志工總是排著整齊的隊伍,一路唱著歌謠,一路前進。

「一戶一戶的,法親也好,窮困人也好,病患也好,他們總是一路一路走過,一路一路的關懷。他們邊走路邊唱歌,他們自己編出了他們的歌曲,聽到他們的歌曲,我也是很感動,他們唱『我要出離三界火宅。』你看,他們聞法,聞到這樣深入,他們要出離三界火宅,還要把師父的法這樣傳出去,他們都是用愛的能量傳出去;他還要感恩,師父把他從深坑拉拔出來……這都是當地的菩薩,把這樣的法很深切去宣導。」

道心堅固念不轉 難行能行淨人心

上人讚歎,不論是先前在德本帶動本土志工的潘明水居士,還是承擔起南非分會執行長的陳美娟,都是堅實的傳法種子。

「在那裡的菩薩,那樣地縮小自己,道心堅固,目的是淨化人心,不是要膨脹自己,所以不管是潘明水或者是(陳)美娟,精神理念都很堅定,所以她(陳美娟)開著車,也是這樣跨國去關懷,都同樣跟潘明水一樣,把人人的正念守護起來,給大家一個正確的方向,看了真的很感動。」

上人續道,「總而言之,他們(非洲慈濟志工)的精神理念,可以當成我們的精神方向,去學習人間菩薩在很苦難的地方,可以帶動出來溫馨美好,粒粒種子可以落實,為當地人付出,為自己心胸開闊。這實在,淨化人心就是這樣,路再難走,他們都願意這樣地走,這真的是很不容易。」

嚴格媽擴愛 修得順遂人生

$
0
0
「妳人生旅途一路順遂,不能老用妳的角度去要求別人。」嘉義慈濟志工江玲莉在鹿草鄉的下潭國小擔任護理師,十八年來的考績全是甲等;與先生的婚姻圓滿,三個孩子也都平順長大且有成就,眾人皆稱羨她有著順遂的人生。也因為長期浸潤在慈濟,對於先生的這句話,江玲莉生出了更深的體悟。

順遂的人生 事事依軌道

小時候,江玲莉每次去外公家,都會盯著大宅廳堂最醒目的牆壁看,上頭高掛著一幅精緻相框,裡頭裱褙的是臺灣省第一屆基層特考及格證書,那是外公的驕傲。小小年紀的她暗自期許:「有一天,我也要和外公一樣考上公職人員。」

身為長女的江玲莉一直很努力,但卻因為要幫忙照顧弟弟妹妹,高中聯考成績不甚理想而只好選擇就讀護校,成績卻突飛猛進贏得眾多掌聲下,江玲莉曉得自己是可以拿到好成績的,信心也慢慢建立起來。護校畢業後,她就參加普考,如願地和外公一樣成為公職人員。1993年,江玲莉開始進入下潭國小擔任駐校護理師。

人如其名,江玲莉的思緒敏銳,做事「伶俐」外還凡事要求完美,主宰家中大小事務,除了要求先生要把每樣物品要放在固定的位子,教育子女更是嚴格:規定衣服不能弄髒、不能隨便跑到外面玩、不可尿濕褲子;孩子做錯事時,她就會畫個圓圈罰站;孩子的功課沒寫好就撕掉重寫,他們的獎狀就貼在客廳的牆壁上……

對家人嚴格 對他人柔軟

儘管江玲莉有著十足的「虎媽」作風,對待弱勢、艱苦人卻是心地柔軟。1998年,她看到鄰居一位老先生,獨自照顧摔車成為植物人的兒子,當時已是繳慈濟功德款的會員,就打電話到嘉義聯絡處提報個案。

慈濟志工葉秀榮接到通報,立即帶著幾位訪視志工去給予關懷,快速不拖延的動作讓江玲莉讚歎在心頭;葉秀榮也看江玲莉熱心善良,便想:「鹿草只有一位委員又不識字,倘若能邀玲莉加入慈濟那對鹿草的訪視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江玲莉在葉秀榮的邀約下,從繳功德款的會員更進一步,開始參與慈濟的活動並參加培訓,她在2001年受證委員後就接下鹿草地區的訪視工作。

不放棄孩子 受大家肯定

鹿草鄉有許多外籍新娘,部分外籍媽媽不能適應環境而一走了之,留下幼童只得由年長的阿公、阿嬤來照顧,因此延伸許多教養的問題,玲莉大都以關懷、陪伴孩子成長為目標。

曾有一位國小四年級的阿明(化名),在臺北因為母親往生而無人照顧,社會局查詢到是獨居在鹿草鄉張先生的孩子而送回來。在陪伴阿明成長的過程,江玲莉一樣堅守原則,但採取了不同於自己孩子的管教方式,雖然會在阿明成績進步時,給予真誠的鼓勵與獎勵。

由於阿明不愛讀書而功課不好,又因身世常被同學嘲笑,聰明的他總會用話反譏,同學被反罵得受不了就報告老師;當阿明在校惹事被記過,被迫要退出他最喜愛的籃球校隊,江玲莉就耐心地勸導阿明:「你不要當人家的『皮球』,人家拍你一下你就彈得高高的。」

阿明知道事態嚴重,在菩薩面前向江玲莉保證定會改過,不會惹事生非。江玲莉也把阿明誠心認錯的態度轉達給校方,學校也願再度接受阿明,讓他重新進入籃球校隊。阿明高興地告訴江玲莉:「師姑,現在他們再激我,我就離開,不理會他們了。」

江玲莉用心輔導社區裡迷失的孩子,多年來成功地幫助許多個案,深受當地鄉長、村里幹事的敬重,也經常將村裡的個案提報來請她幫忙關懷,就連村子的里民也都非常肯定她為社區的付出。

推動環保理念 設立環保點共修

從校護退休之後,江玲莉因為訪視、在學校持續推動「靜思語講故事」、以及做社區環保,竟然比還在上班時還忙。

在大馬路邊有塊空地因沒人管理,任鄰近居民隨意使用而造成髒亂,地主傷透了腦筋而找上江玲莉,表示願意提供給慈濟做環保點,她不知是那來的勇氣竟一口答應。一旁的先生瞪大眼:「妳都不用考慮就答應?妳已經做得夠忙了!」江玲莉只是自信地說:「沒關係啦!菩薩會幫我。」

江玲莉和會員聊建設環保點,促使大家一起護持,建構了鹿草鄉一個共修的園地:每星期五下午邀鄉親父老來做環保,星期六早上大家來聽上人說故事、看歌仔戲,同時不定期的辦理共修邀請鄉親、環保志工及所有照顧戶回來精進……江玲莉的生活雖然忙碌,卻過得非常充實非常快樂。

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的順遂,江玲莉想起先生曾經提醒自己:「別老用自己角度思考。」在進入慈濟、經過證嚴上人開示的薰陶後,她慢慢改變了和家人相處的態度,讓先生有安排自己事務的空間,發覺自己做錯時也願向孩子說聲對不起,會去尊重家人的意見,她深刻地感受到:「自己過去的『順』是上輩子修來的,而現在的『順』是我做慈濟修來的。」

廳堂前高掛的相框隨著歲月的逝去已泛黃,睹物思人玲莉感念外公的身教及疼愛,她會珍惜這份福報並持續造福廣結善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文翊樺 嘉義縣報導 2017/03/17)

生命發警訊 別真的來不及

$
0
0
「我真的好難過,讓上人等我那麼久!」結束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蹉跎了幾年後,又得知自己罹患淋巴癌的林鈺英,真正體認到證嚴上人所說的來不及,在見習三年後決定圓自己的夢,參與委員培訓

突破行動不便 照樣來上課

2017年雲林、嘉義、臺南三區慈誠委員培訓正式展開,開營前,為了讓學員更熟悉佛教儀軌,慈濟志工特地於3月12日在臺南靜思堂舉辦「四威儀課程」,教導學員在行住坐臥上的規矩,藉此調伏自我剛強的心性,使得在日後課程的進行,人人能行儀莊嚴,在團體中含有合齊之美。

多年來承擔培育幹事的志工蕭靖寧表示:「大家從做中學,學中覺,更希望所有人將法帶回社區及家裡,讓更多人了解慈濟,從而使家庭更和諧。」

行住坐臥的儀軌課程教學分成三站進行,學員黃月秀坐在輪椅上目不轉睛地聽著課程。從小罹患小兒麻痺症不良於行,在家人濃濃的愛的呵護下成長,她有著非常樂觀正向的心態,並不因此而自卑消沉。

說起與慈濟的因緣,黃月秀微笑表示從1991年她就開始募款,積極招募會員,「我很會募款,想做善事,可是我只知道慈濟這個宗門,卻沒有『法』跟會員說,漸漸地會員就只剩下我自己。」黃月秀說到這裡,笑容有點淡了。

2014年,黃月秀到慈濟上茶道課,因為經藏演繹看到《無量義經》裡「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四句偈語,「才短短十六個字卻那麼有力道,很感動!所以我決定開始見習培訓。」

「剛看到螢幕上播出海外志工每月上培訓課,要走很長的路程才能到達,而要回到臺灣受證,更是千里迢迢!」黃月秀連想到自己就住在臺南,比起雲林、嘉義的培訓志工要更早起床、搭車,就覺得自己好幸福。「我們更要把握精進!」黃月秀用行動來表示,即使坐在輪椅上,也要推著來上課。

真正要走出來 把握來不及

課程中勤作筆記的林鈺英,前一天還在為人文真善美出班工作忙到凌晨才終於完成,一大清早就又著裝整齊來到臺南靜思堂報到。

「我真的好難過,讓上人等我那麼久!」眼淚從林鈺英眼中奪眶而出,見習三年了,她一直沒有再進一步接受培訓。結束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林鈺英帶著孩子走出破碎的家庭變成了單親媽媽,因為心疼孩子還小,林鈺英選擇花更多時間與精力陪伴,然而期望受證慈濟委員的心願從沒消失。

「直到2016年臺南大地震,我到現場出班記錄,深深地感受到業力不可轉;2016年7月我又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更深刻體會到上人所說的『來不及』。」林鈺英毅然報名培訓。她表示,過去總是被是是非非糾纏,陷入無盡的痛苦循環,現在要真的走出來,做有意義的事,成為孩子的榜樣。

「我一定會努力上課,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慈濟人,不讓上人失望。」林鈺英破涕為笑地說出自己的願望。

實際行動回饋 當志工付出

在「食的威儀」這一站,志工蔡育馨向學員說:「佛法要生活化,吃飯、端碗、持筷,每一樣要學要教,這是一種禮儀。」接著,蔡育馨邀請兩位志工示範「龍口含珠」、「鳳頭飲水」,慈濟人的飲食文化,學員們都相當專注地一邊聆聽,一邊跟著做示範。

「折棉被不難啦!每天都在做的事,就是吃飯拿碗筷這項,跟之前習慣不一樣,不過,這個多練習就沒問題了。」學員陳石象露出敦樸的靦腆笑容。家住玉井區的他,比起其他學員,年紀顯得大多了。他由於長年要照顧罹患腦膜炎的女兒,除了心力漸漸無法負荷外,也有經濟上的困難,當地慈濟志工接獲通報後開始關懷陪伴。

志工除了定期做關懷外,也鼓勵陳石象一起做環保、參加社區讀書會及見習課。「慈濟的師兄師姊實在很照顧我們,我很感激;現在我已經退休沒在做事了,可以好好來學習當志工付出。」不擅長言詞表達的陳石象,只想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慈濟人愛的回饋。

四威儀課程在每一位學員專注認真的學習下,各個都有所收穫。緊接著就是培訓課程的正式開始,在資深志工的陪伴下,學員們步步踏實向前行。【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雅慧 臺南報導 2017/03/12)

妙有春風 把握當下化璀璨

$
0
0
資深慈濟志工陳黃金色自五十八歲認識慈濟後,從此親力親為,更在花蓮慈濟醫院建院後,成為第一梯的醫院志工。直到去年(2016年)九十五高齡的她還奔波大陸蘇州,投入志工服務,因為「把握當下」是她一輩子的堅持。陳黃金色在3月21日清晨辭世,早已為自己往生之後作了最好的安排,選擇成為無語良師,奉獻醫學教育。



加入慈濟善行 打佛七得雅號

五十八歲以前,陳黃金色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1969年,她在美容院得知慈濟功德會,隨即加入善行,一場打佛七,從此無人不識她。因為當時的陳黃金色在《妙法蓮華經》一字一拜之中,隨著一聲「妙」跪拜,一聲「寶」而起的唱誦中,不識字的的陳黃金色完全記不住「妙」與「寶」中間所唱誦的經文字,只記得「妙、寶」二字。

拜完經,陳黃金色坦誠地說出自己拜經的心得,也讓當時一同打佛七的法親們,笑著暱稱陳黃金色為「妙妙師姊」,從此這個無心插柳得來的暱稱也一直跟著陳黃金色。

對慈濟有了更深的認識,陳黃金色開始加入慈濟的善行,不過當時的她只敢偷偷參加,不敢讓先生知道,就怕先生之後會反對。但沒想到,經營塗料生意的先生在和她回花蓮參訪後,不但支持她,甚至為了提供慈濟各項建設所需的塗料,還帶她去歐洲考察百年建築。

化迷信當志工 帶家人跟師父

隨著花蓮醫院的落成,在當時1990年代,陳黃金色成了花蓮慈濟醫院第一梯次的醫院志工,其實笑臉迎人的她,心裡仍是藏著煎熬。因為迷信,過去的她連醫院都不敢去,連要去探望病人也得先看日子,然後只能早上去探望,下午過後就不敢再去醫院了。

後來,陳黃金色把自己心中的「不敢」放下,她說:「把握當下,把握當下這個使用權,我年紀那麼大,不過我還有那個使用權。」 而先生也在往生之際,留下了遺言,告訴陳黃金色要把四個兒子也一起帶在證嚴上人身邊,繼續跟著做慈濟。

雖然孝順聽話的兒子,平日也非常支持陳黃金色參與慈濟活動,但因忙於接手父親遺留下來的工作,在志業與事業之間難以取得平衡。因此陳黃金色告訴兒子們:「你們父親開了一口井,我們要時時打一些水給飢渴的人喝,井裏的水不但不會少,反而會變成更清澈的活泉。」

她先勉勵兒子們待事業基礎穩固,在時間許可下多多參與慈濟活動,找尋自己可以發揮的領域;同時也提議將每年公司盈餘提撥部分捐助慈濟,而公司許多員工也因陳黃金色之故而成為慈濟會員。

專心把握當下 人生方向如一

看著母親發心的喜捨,陳黃金色的大兒子、二兒子不但開始積極參與國際賑災,就連大媳婦也跟在陳黃金色之後授證為委員;遠赴上海經商的小兒子,更因地利之便,多次參與大陸勘災發放工作,現在連第三代的孫子都加入慈青

陳黃金色告訴家人們:「投入時間的多寡無妨,細水長流、延續不斷,才是最重要的。」現在一家三代都成了慈濟人,扎根在慈濟家庭的因緣也愈結愈深,而陳黃金色的故事,也在2003年翻拍成大愛劇場〈妙有春風〉。

然而歲月悠悠,九十幾歲高齡的她,依然穿梭臺北慈濟醫院為人奉茶,陳黃金色說:「做志工很習慣,心情讓我賺很多。」直到去年,已經九十五歲的她還奔波大陸蘇州,投入志工服務,對陳黃金色來說她的人生理念,始終如一。

「我就是說人生,要向上人說的,做一個有意義的人生,而我把握當下。」活著的時候打握當下,以做志工來付出,在這四十多年的志工生涯中,陳黃金色方向正確,從來不迷惘,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陳黃金色她早已為自己做了最好的安排,捐出身軀奉獻醫學教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大愛新聞及慈濟《月刊》第389期 臺灣報導 2017/03/21)

匯智集力 妙有善施

$
0
0
【證嚴上人3月22日志工早會開示】
「一天當中,時間無停歇地過,人生短短也是這樣。大家還記得《妙有春風》的節目嗎?那就是我們有一位『妙妙師姊(陳黃金色)』,她已經在昨天(3/21)往生,她這一段人生活得很精彩,的確是造福人間的菩薩。她今年(2017年)已經九十六歲了,壽命也是算不短,但是好人啊,這樣還是嫌短啊!」

3月22日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再次提起昨天往生的資深志工陳黃金色,心中百般不捨。她投入志工服務將近四十年的歲月,慈濟的國際賑災、醫院志工等活動,都有她付出的身影,即便生命到了最後,也選擇將身軀奉獻給醫學教育。

開門生意必捐出 開朗爽直妙菩薩

1969年,慈濟功德會成立第三年,五十八歲的陳黃金色在美容院知道慈濟,從此親力親為。她是花蓮慈濟醫院建院後,第一批的醫院志工,直到去年,仍以九十五歲高齡奔波至中國大陸蘇州,投入志工服務。

「但是自然法則,都是沒辦法的。她從會員一直到師父要蓋醫院,她很盡心力,而且要建大愛臺的時候,她也是很踴躍在呼籲著日行一善,她的公司響應師父的呼籲,每天開門行一善,第一批的生意,不管是零賣或者是大賣,她都是在第一批的交易,就是捐。早期我們在大陸的救災救貧,冬令救濟,她也都是這樣的投入……」

陳黃金色師姊還有一個雅號「妙妙師姊」,這源自於過去她在靜思精舍參與佛七時所發生的趣事,後來大愛臺也以這樣的稱號作為她大愛劇場的名稱《妙有春風》。

「師父在打佛七的那時候,她也來參加佛七,雖然是很簡陋地在我們的現在中庭那裡,簡單搭起來,簡單在那裡拜《法華經》,一字一拜,作為我們的法華法會。問到她在拜經的時候有什麼感想,她總是每一次開口就是逗人笑,很樂觀而且很幽默。她就是很實在,上來她就會說:『我就很歡喜就對了,每一次拜下去,妙啊,再起來寶啊,中間那個字我會忘了,我只記得妙啊、寶啊,總是很歡喜。』很可愛的一位。那個時候在弟子群中,她是很健談很有智慧,有她在不寂寞……」

上人感慨歲月不待人,妙妙師姊家裡經營塗料生意有成,在菩薩道上也是一樣精進不懈,從黑髮做到了白髮。雖然在自然法則催促下,身體機能逐漸衰敗,住進臺中慈濟醫院的護理之家(輕安居),但神智仍是清澈澄明。

「在她自己的意識下,立志要回來,無語良師,她的意志很堅定,所以孝順的兒女順著她的意,讓她回來了。好在我年底到臺中,看到她活著時候的容貌,讓我印象很深。人生自然法則,我們要很虔誠地祝福她,她是一個快樂的菩薩,去了見人就笑,像她現在的習慣一樣,見人就笑,那樣的帶到了現在去的家庭,讓她人見人愛,這就是師父的弟子,未來我們的緣還是很深,值得緬懷她。」

因苦啟悲愛匯聚 苦業能轉邀共善

慈濟因為有著許許多多如「妙妙師姊」一般的愛心凝聚,才能有今日的浩蕩長隊伍,同行於菩提大直道。日前,香港知名鞋商捐贈兩百雙鞋子給慈濟香港分會,促使志工發起募鞋募愛到約旦的活動,共募到二千九百五十六雙新鞋、一千七百五十七件新衣,裝滿了一個四十呎的貨櫃,所需的船運費用也有熱心人士贊助。

「很感恩香港的菩薩,這樣的啟動勸募,很多企業家總是這樣來響應著,捐鞋的兩百雙,還有兩千雙;二十呎的貨櫃,變成了四十呎貨櫃。昨天(3/21)已經啟航要往約旦去了,這是很令人感動。愛的能量,總是大家會合起來,有心有力就可以把點滴,幾個幾箱變成了一個大貨櫃,這是很不簡單啊!」

一向在慈濟賑災行動中扮演重要腳色的「香積飯」,近來也傳出喜訊,負責製作的研發製作的靜思精舍協力工廠取得ISO 22000&HACCP國際認證,證明了香積飯的生產製程、安全的製作環境,已經得到國際認證,未來不管是送往災區賑災、或是國際救援、難民發放,都不需再卡在檢驗關卡上,更讓有需要的物資能立即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

「這都是愛的能量大家互動起來,不管是吃的,或者是穿的,是腳底穿、身上穿,還有營養,我們都可以付出。愛的能量真的是要從小累積,有大的能量才能幫助到這麼天下苦難人啊!所以我們不要輕視力量小,都是愛的能量匯聚,要不然我們哪能來幫助天下苦難人呢?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把握,這個愛的能量點滴匯聚,非常的感恩。」

妙有春風 把握當下化璀璨

愛的推手 鼓動大愛蔬果車

$
0
0
「其實暗角就在旁邊,如果能將大家的力量集合,不僅能將暗角亮起來,甚至可以讓貧窮的人扭轉過來,和我們一樣去付出愛心。」美國執行長黃漢魁在首次的榮董聯誼會上,邀約更多的善心人士付出愛心,帶動愛的循環,讓社會更安定。

以愛為轉軸 推動大愛蔬果車

美國南加州慈濟美西大南洛,包含橙縣、喜瑞都、托倫斯及聖地牙哥四區的慈濟志工,於2017年3月5日邀請榮董、實業家、社會仁者聚集在橙縣聯絡處,首次舉辦了一場溫馨聯誼茶會。現場志工奉上愛心滿滿的暖茶,及演奏優美的古箏與二胡,樂聲合鳴。

溫馨茶會上,志工跟大家分享慈濟在當地社區所推動的各項方案,包括「幸福校園」、「大愛蔬果車」......等慈善計畫,大家以愛為轉軸,一同分享善念,擴展大愛的力量。

「大愛蔬果車計畫」於2016年11月開始啟動,為了讓這分愛能長久持續,美國總會副執行長蔡濟晉積極地推展並加以說明。多年來志工走訪校園,發現學校裡貧窮家庭的孩童,在週末因為沒有學校午餐供應而受挨餓,因此著手推動大愛蔬果車,發放營養的新鮮蔬果貧窮家庭和孩童。

一輛載滿新鮮蔬果的冷藏車,穿梭在大街小巷,為社區裡貧窮的居民遞送新鮮蔬果,就是「大愛蔬果車」的超級任務。志工有了「大愛蔬果車」的想法,凝聚附近善心人士的物資,用有冷藏設備的卡車,直接送到最貧苦的社區,將食物親手送到居民手中。

蔡濟晉再次強調:「在美國,一百個人裡頭,就有十三個人是屬於貧窮的,而這些窮困的人或許就在我們不遠處。」大愛蔬果車已經完成五次的發放,獲得成功的迴響。雖然才執行了幾個月,卻有越來越多人了解它的功能,榮譽董事也紛紛表達支持。

新鮮的食物 為孩子健康把關

「為什麼需要大愛蔬果車?」曾擔任營養師的蔡彩瓊為大家補充說明:「因為食物需要有冷藏的設備增加保鮮期,要讓孩童吃得到新鮮與健康。」在執行大愛蔬果車計劃的過程中,從採購新鮮蔬果、冷藏保存到發放,志工始終堅持為孩子的健康把關,以新鮮的食物作為發放的目標。

志工第一次走入美國沃瑪爾超市(Walmart),即募得了四百二十罐食物油。「做好事,不在於做多少,只要應該做的,就要去做。」志工張瓊鎂形容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並於現場呼籲大家共同啟發愛心來護持;人越多力量越大,就能夠在最少的時間上,做更有效率的事情。

「愛心是道源,付出自己一分力量,聚集更多幸福的未來。」志工王慮怡亦發表感言,她表示:「曾參加大愛蔬果車的打包、運送、發放,即時送暖的過程,很感念志工展現團隊祥和的默契;也見到了當時校長與校方親力親為,陪伴學生打包與清掃,不但實踐生命教育,更見證了教育無遠弗屆的力道。」

一念善心起 人人伸出愛的雙手

此時與會來賓彼此互動交流,分享經驗與理念。李素清奶奶將自己的小愛化為大愛,歡喜地拿出一歲小孫女的榮董證,為小孫女植下福田,以單純的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待人溫文親切的榮譽董事徐先哲醫師與太太一同出席活動。徐醫師仁心仁醫,平日樂於參與義診,竭力為苦難眾生拔除病苦。他說:「很開心能參加聯誼會且願意支持大愛蔬果車。」

志工理查德.哈密爾頓(Richard Hamilton)擔任慈濟的外語翻譯志工,對於志工推動大愛蔬果計劃,給予學校及孩童及時送暖,他很表贊同:「我了解此項計劃的重要性,及在相對少量的金錢上產生最大的效應,我們都應該支持。」

溫馨茶會後,南洛手語團隊帶動歌曲〈溫暖滿人間〉,無形的愛在人人臉上綻放笑容;善念的啟發洗滌心中的塵染,讓人有一份安定的力量。

一雙手能夠有多大呢?「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以人本為懷,讓一念善心扎根,不分種族與宗教,當人人伸出溫暖的雙手,泛起愛的漣漪,世界因為你和我,一點一滴溫暖起來。愛的心蕊含苞待放,一場溫馨的聯誼啟開善與愛的漣漪。【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何憶萍 美國報導 2017/03/05)

減災工程小記者 化身柯南

$
0
0
「大哥哥、大姊姊又來了﹗」看著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的大哥哥、大姊姊們在校門口列隊歡迎自己,臺東復興國小的小朋友全興奮得又叫又跳,有的直拉著手大哥哥的手甩個不停,有的則緊緊擁抱著大姊姊不放。

為愛啟航 傳播人間美善

這支「小小記者營」的成立,是自從臺東減災希望工程援建復興國小,慈濟志工走進校園裡,不只與學校一同紀錄校舍的興建,志工也將慈濟特有的人文課程帶入班級,與全校師生分享,而這些美麗的互動不只需要被記錄,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更帶動學生們一起參與紀錄,因此也於去年(2016年)4月首次舉辦「小小記者營」。

透過「小小記者營」的帶動,慈濟大學傳播系的學生無不用心規畫課程,先前二次的活動,不只記錄校園裡減災希望工程的校舍援建,就連(2016年)7月臺東受尼伯特颱風重創之際,許多參加過「小小記者營」的小朋友,看到訪視志工挨家拜訪,也能協助志工採訪自己的家人,或是仔細地描述自己在風災裡的感受。

而這次從2月25日到27日,為期三天的「小小記者營」已經是第三次的舉辦,復興國小的小朋友和大哥哥、大姊姊已相當熟悉,也很有默契。儘管新校舍仍在興建中,這次的開營典禮一樣只能先在舊教室的川堂舉行,不過到場參與的貴賓都是耳聞復興國小「小小記者營」,辦得有聲有色,特地趕來觀摩。

復興國小校長林鴻祥表示:「而慈濟大學傳播系學生所規劃的課程,不只將生活人文、攝影剪輯、新聞採訪座結合,同時也把小朋友從校園引導走入社區,深入探索在地文物的歷史足跡。」在林鴻祥校長的觀察中,小朋友已經在多次的活動中,將慈濟大愛的精神深深的植根在心中。

偵探課程 培養武功祕笈

慈濟大學傳播系陳定邦主任帶著傳播系學生陪伴復興國小,說明這次的課程設計,是以日本漫畫《名偵探柯南》為題材,鋪設出一系列的活動,希望小朋友們能扮演柯南深入地區,「調查」許多在地「老」字號的人、事、物,並透過帶隊大哥哥、大姊姊們的指導,以習基礎攝影、基礎新聞寫作以及海報製作等專業技術,協力完成這次的採訪任務。

念著「I believe I can fly, 築夢復興 Ready  go!」行動創意的口號,歡送貴賓離開。「小小記者營」正式開營,第一天上午的活動從環保和生活人文入手,期待小小偵探們不只要敬天愛地,了解用水及環保,尤其認識環保再製的產品,更要以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作對應生活困境,以及以慈濟「四物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凝聚團隊精神,強壯自己、凝聚力量。

課程中,也透過攝影教學的影像追蹤,讓小朋友學會當偵探所要用的攝影技巧、學習筆記偵查訪問紀錄,以及訪談必備的技巧和禮儀。以校園為範圍,實地做現場偵探訪查的拍照、訪問、和蒐集資料後的整理表達,作為明日偵探社區偵查的暖身。

輝煌戰果 贏得凱旋歸來

做足了準備,經過一夜的養精蓄銳,第二天主角小柯南們整裝出發,從大哥哥、大姊姊手中「我的校園地圖」開始,小柯南們先認識所在位置和沿途的地形、地物,事實上,這是在練習海報編排的教學。

接著小柯南們分組合作,準備進入社區接受指派偵探的任務。以新聞稿寫作的教學,大家在出任務事前已先做好設問的問題,分成三批偵查隊,開始進入臺東慈濟靜思堂和環保站、臺東基督教長老會、老里長雜貨店和大同腳踏車店等任務指派地點。

一整天的動態偵訪活動,小柯南們各司其職,有的採訪,有的紀錄,負責拍照的人,也努力捕捉每一個畫面。人人都是柯南,人人都有任務,整個訪過程高潮迭起各種狀況,最後收穫滿滿的凱旋歸來,將偵查的資料做蒐集與整理,破案成果的回饋展示各有不同。

成果回饋中,有些小柯南以剪輯作呈現,透過軟體威力導演製作出活動影音帶;有的則以平面海報呈現採訪的成果報告;還有小柯南勇敢上臺以生動演講,表述「破獲案件」的採訪說明報告,每個小柯南所做的採訪呈現,樣樣都有很好的成果斬獲。

透過這次的營隊活動,小朋友不僅又學會照相取景,在寫作上也更加得條理又清晰,製作的海報圖文搭配也讓人耳目一新,具有創意感。而三天的營隊帶動,復興國小的小朋友也在新聞採訪、照相、海報製作的交織中,帶著經驗繼續為自己的校園做紀錄。【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福樹 臺東報導 2017/02/25)

不愛基改 但你會分辨嗎?

$
0
0
古有名言:「民以食為天」,表示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是近來食安風暴頻傳,一下爆出哪些東西出問題,一下又爆出哪種食品有毒,連串的食安問題,讓大家開始焦慮要如何吃?如何選擇才能真正安心又健康?

2017年03月18日的淡水區親子成長班,分享的就是食安問題。

用心挑選 自製安心 

五○年代大家用嘴吃飯,八○年代人們用眼睛吃飯,現在二十一世紀,則要用腦吃飯。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什麼是基改黃豆、非基改黃豆和有機黃豆。

紀梅雀老師教大家安心「豆」陣行,除了瞭解、認識之外,最好能夠自製,像是自己打豆漿,做豆腐,看得到材料的原形,才能做到真正吃得安心。

這次課程有很多媽媽參加,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巫文隆教授說:「安」下面是一個女,上面是家的象形字,代表一個家有女人才能安心,可見媽媽的角色是多麼重要。

巫文隆教授除了提到,食材的選擇最好要當地、當季、當時,才是最好吃最新鮮。他也問媽媽們,挑選水果時,有注意到水果上的標籤嗎?

他進一步解釋,在進口水果中,一般會看到貼有數字的標籤,傳統栽種的水果,標籤開頭是為「4」的四位數字。而基因改造水果,跟有機水果是開頭分別為「8」跟「9」的五位數字。

媽媽們都瞪大眼睛並趕快拿起相機把資料照起來,下次上市場或到超市買水果時,可以仔細分辨。

民以食為天 食以安為先

澱粉是我們平時攝取量最多的營養類別,黃莉婷老師及林雅倫老師以逗趣淺顯的行動劇來說明澱粉、修飾澱粉及順丁烯二酸三者的關係。

天然澱粉製成的食品,保存期限短,容易糊掉及老化。修飾澱粉是將天然澱粉做化學性的處理,使得某些特性得以加強或持久,也增加抗老化的性質。

雖說經過化學性的處理,但不等於毒澱粉,選擇使用衛生署核准,且經合格檢驗的修飾澱粉,適量的添加反而能呈現更佳的口感。而所謂的「毒澱粉」,是將未經核准之順丁烯二酸,拿來製成澱粉添加於常用食品中。

老師提醒大家「天然的尚好」,若要攝取天然的澱粉,可選全穀根莖類食物,包含糙米、胚芽米、大麥、小麥、全穀米、紅豆、綠豆、蓮藕、地瓜、芋頭……等,它們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家長參與有心得 了解如何安心吃

陳孟利和楊家溱夫妻今天第一次帶著一雙女兒來參加。爸爸陳孟利說:「今天的內容非常豐富,學習到很多。」媽媽楊家溱則認為巫文隆教授教大家認識水果條碼,讓人受益良多。他們都覺得應該盡量減少外食,自己煮,看得到食材,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今天才搞懂什麼是基改和非基改,還有餐具原來也有期限,要定期更換,真的是上了寶貴的一課。」劉麗娜媽媽向志工分享上課心得。

透過今天「食安有我,我有食安」的課程,下次追求食物口感及美感的當下,我們應該檢視一下,食物是不是還看得出它原來該有的樣貌?【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毓珍 臺北報導 2017/03/18)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