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皇后學院合唱團 慈大開唱

$
0
0
首度來臺巡演的英國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合唱團,4月1日到花蓮慈濟大學演出最後一場後將於4月2日離開花蓮,這趟臺灣之旅,他們與高中生、大學生以及不同的宗教團體交流,深刻感受到臺灣文化的多樣性,團員表示,在臺灣遇到的人都很友善、熱情,讓他們印象深刻。

最後一場演出,慈濟大學還安排合唱團團員靜思茶道體驗,為最後一場演出充電外,合唱團師生也參訪慈濟園區,讓他們感觸最深的是慈大的無語良師和慈濟的國際賑災。

首席指輝Owen Rees教授表示,慈濟國際救援、慈悲足跡遍及許多國家,帶給年輕團員很大的教育意義。參訪慈濟大捨堂,對於無語良師願意捐贈大體供醫學使用非常感動,尤其團員中也有幾位是醫學院學生,更了解大體解剖對醫學教育的重要。

臺灣終站 慈濟大學

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合唱團從3月21日到4月2日,在臺灣北、中、南、東總共有十一場巡演,超過一萬多名觀眾入場聆聽,今天(4/1)在慈濟大學大愛樓演藝廳演出,包括花蓮縣教育處處長劉美珍、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慈濟基金會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慈濟人文志業發展處主任何日生、慈濟教育執行長辦公室主任簡東源、慈濟大學教務長劉怡均、楊氏基金會楊懋慈先生等人出席參與外,還有近千名的民眾前來聆聽,甚至還有東華大學學生下午五點就來排隊,希望能一睹這場國際級的演唱。

慈濟大學學務長謝坤叡表示,很榮幸花蓮能成為此次巡演的最後一站,包括學校師生和花蓮民眾都很期待今天的表演,因為團員都是大學生,因此也特別藉由這次機會,促進兩校學生交流。

慈大特別安排靜思茶道體驗,讓合唱團師生享受一場身心靈的放鬆。喝茶在英國人的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但卻是他們第一次體驗中國茶,一整套的茶具擺在團員面前,大家跟著慈濟志工的指引,從溫杯、溫壺、醒茶、執壺、分杯、奉茶等一個步驟一個步驟進行。

牛津大學皇后合唱團團長Matthew Reese表示,今天團員五點多起床,從臺北坐火車到花蓮,行程非常趕,靜思茶道整個過程平靜、嚴謹,正好讓大家靜下心來,是非常特別的經驗。也有團員表示,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學習茶道,回去好好練習。

世界公認 國際饗宴

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合唱團是現今世界公認首屈一指的大學合唱團,也是英國最受敬仰的大學合唱團之一,英國國家廣播電臺(BBC)還定期播放該合唱團的演出。皇后學院合唱團迄今發行多張CD作品,還在《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電影原聲帶中擔任重要演出。除此之外,合唱團經常受邀至英國及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均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今天晚上牛津大學皇后學院合唱團由指揮老師Dr. Owen Rees帶領二十五位團員演唱多首歌曲,包括有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牧歌與聖樂,進入充滿西方宗教文化的音樂世界,另外還特為臺灣觀眾準備了中文歌〈鳳陽花鼓〉以及〈月亮代表我的心〉。

而最令人驚豔的是他們獻唱「嗡嘛呢唄咪吽」六字大明咒,感謝慈濟在全球的慈悲腳印,國際級的音樂饗宴,或低吟、或輕聲輪唱、或整齊高亢的齊唱,流轉的歌聲不需要樂器伴奏,高低音譜成美麗的旋律,和諧歌聲迴盪在現場,完美演出獲觀眾熱烈掌聲。

整個活動由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安排國際接待服務隊二十多位同學接待,同學們從準備餐點、食物、導覽、主持等事前演練多次,這幾天正好遇到清明節,因此學生們還特別為合唱團所有成員準備春捲當演出後宵夜,並為他們介紹清明節的由來。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報導2017/04/01)

同心覺悟 合和聚才

$
0
0
「凡事起頭難,要感恩開路人,也要感恩有人不斷傳承接續,路才不會中斷。志業諸事都需要團隊合和互協成就,廣招人間菩薩,才能讓法脈宗門優質永續。」分布各社區的靜思堂、聯絡處與環保教育站,是慈濟人的修行道場,擔負淨化人心的社會教育責任,證嚴上人期許眾人用心守護,善用道場,接引、帶動人間菩薩。

與加拿大慈濟人座談,上人談到,當初在克難中創立慈濟,即使生活困苦,仍然一心堅持,不被環境克服,而是去克服環境。五十多年來一路走來,如同滴水入大池,泛起陣陣漣漪、不斷擴大;帶動出愈多人投入,才能成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守護六根 防範六賊

人人身上都有一部大藏經,上人教眾常懷感恩,放下身段,虛心學習。「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走入人群『做中學,學中覺』,從眾生煩惱中警惕自心、向內觀照,修除煩惱習氣,增長智慧。」

生命短暫而無常,但慧命永恆;上人期待人人投入慈濟不只有做事,更要求得慧命增長。「師父最希望的,就是看到弟子慧命成長;要好好把握短暫的人生,做對的事,將意識種子帶到下一生,接續修行,增長慧命。」

上人表示,做慈濟,是為自己造福修慧;師父開闢道路、指引方向,要靠自己走才能到達目的地。「要捨除我見,守好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莫讓色、聲、香、味、觸、法『六賊』進入心靈,偷走智慧寶藏。」

在茫茫大海中航行,需要船上的人放下我執,合和互協,才能度過風浪、到達彼岸;走入人群修行度眾生,上人殷勉師兄師姊真誠相對、和合心志。「即使還有凡夫習氣與煩惱,但人人一條心,就能安穩航向菩薩的覺悟之道,抵達佛境界。」

至誠互愛 凝聚人心

上人叮嚀,推動志業,要掌握正確方向,捨去偏見,為未來的展望而尋找人才。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認定該做的事,就不要顧慮資源不夠。事在人為,要先求得有心做事的人,才有成就事情的力量;即使缺乏經驗,只要用心學習,就能把事情做好。『入我門不貧』,有誠意,不怕找不到人才。」

上人談到,佛陀為法求人,要有一群人在世間弘法、落實,才能讓佛法利益大眾。「要人間菩薩招生,不只聞法、說法,更要帶動人人歡喜付出。團隊合和一心,走入人群結好緣,自然能感動人、吸引人投入。」

「師父帶人沒有訣竅,只有發自內心的感恩。」上人表示,在慈濟,沒有管人的人,只有感恩人的人;用感恩心和氣待人,彼此之間真誠互愛,就能凝合力量成就諸事。

上人強調,人人法入心而凝聚,才有力量在人間做好事。「以誠正信實的修行,推行慈悲喜捨的四大志業,讓人看到慈濟團體的合和互協之美,就能募得人才。」

【靜思小語】人心有愛,則社會和平,人間幸福。

上人開示於2017年2月19日《農正月‧二十三》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4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立夏時節 生薑暖胃祛寒氣

$
0
0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許多人會懷疑,薑是溫性的,夏天吃薑,身體是否會更躁熱?但就中醫觀點來看,夏天是陽氣在表,皮膚表面熱,陽氣往外,所以脾胃容易虛寒,因此夏天要吃薑來暖胃。

再過一個月就是立夏,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夏天氣溫升高,皮膚表面熱,陽氣往外,脾胃就會容易虛寒。因此中醫師建議民眾,在夏季的前兩個月裡,可以食用生薑來暖胃;但如果空腹、身體正處於發炎、感冒,或是剛大量流汗後,這時候就得避免食用生薑。

發汗袪寒 促進腸胃蠕動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何志宏說:「我們建議的時間,從立夏到頭伏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服用生薑。這段炎熱時間,我們都會待在冷氣房裡面,它會讓人體產生一些寒溼,生薑本身是一個比較性溫的藥物,你在服用它的過程中,可以增加你的發汗,你可以發汗把這些寒氣散掉,同時溫暖你的胃。」

夏天吃薑除了可以暖胃外,薑裡頭還有薑辣素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減緩暈車時的噁心嘔吐,或是化療引起的不適。

中醫師何志宏說:「當我們增加腸胃蠕動、刺激消化液的同時,如果我們本身胃產生的問題,像噁心嘔吐的狀況,或是說像是孕婦早上起來想要嘔吐情形,甚至是少部分的人在手術麻醉的時候,之後他可能會有想嘔吐的情形,像這樣的情形,生薑可以幫忙處理這樣的情形。」

按摩足三里 帶動氣血循環

雖然生薑屬性溫熱可以暖胃,但如果身體正處於口乾、發炎感冒,或是大量流汗後,這時就不適合食用生薑。

中醫師何志宏說:「生薑本身可以刺激人的消化液,所以當你胃裡面,沒有吃東西的時候服用,少部分人可能會有一些胃部的不適,這個時候會建議不要使用生薑。」

想要暖胃,中醫師建議還可以按壓足三里穴,來帶動身體的氣血。中醫師何志宏說:「人體有十二經絡,我們會建議在胃經上使用按摩足三里這個穴道,足三里本身是胃經的合穴,胃經本身是一個多氣多血的穴道,你按摩這個合穴,可以帶動身體的氣血,來加強我們的消化,甚至暈車的時候,有些暈車想吐的時候,也可以按摩足三里這個穴道。」

想要養胃,醫師建議平常飲食遵守「薑薑好原則」,三餐定時不過量,多蔬果,才能夠享受好胃人生。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吳玉芬、林鑫宏 綜合報導2017/04/02)

自剖過去 誓做孩子的榜樣

$
0
0
「如果不是慈濟那一場讀書會,我現在不知道在哪裡!」一位來自高雄市橋頭區、吸毒更生成功的慈濟志工鐘炯元,受邀來到臺南仁德讀書會上,將自己六次進出監獄、長達二十年的黑暗人生,與大家分享這段剖白懺悔翻轉人生的故事。

讀書啓悟 智慧啓機

3月28日臺南仁德社區的晚上讀書會,由慈濟志工黃綉錦做導讀,以「真正學佛要走什麼道?」為主軸,生動的導讀讓大家對於文殊師利菩薩是七佛之師,為救拔眾生導駕慈航請法的過程記憶彌新,同時也讓讀書會的問答互動變得更加有趣。

慈濟的社區讀書會不但給奔忙於人間事的志工們,有心靈交流充電的機會,也能讓身陷於囹圄中的人,有力量從毒魔無底深洞攀爬越出,跳上光明的岸上。就如吸毒更生成功的鐘炯元,正是在出獄前的一個月,因慈濟志工來到獄中辦讀書會,聽聞志工一句「不要將二、三十年的時間留在這裡進出。」這一句話的震撼力,讓他當場驚醒,當下懺悔自己因為吸毒、販毒,把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弄得支離破碎;妻子離去,父母痛苦,愧對兒女沒有盡到父親之責,於是鐘炯元發願絕不走回頭路。

尤其那段時間姊姊寫信告知媽媽需要開刀,讓鐘炯元突然覺得這世上唯一在乎自己的人,似乎要失去了,對於一時間沒有了依靠,異常恐慌。但是卻也在讀書會中聽到志工提起「行孝行善不能等」的靜思語,悔恨自己因染毒,讓家庭陷入困境,又讓年邁雙親擔心,於是鐘炯元無助地找上慈濟志工尋求協助。

更生人生 懺悔改過

「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話是鐘炯元最佳的寫照,透過慈濟志工楊九如的幫助,為他下了一個「十萬元的賭注」,拿出十萬元給鐘炯元開豆花店,幫助鐘炯元靠自己的力量改變人生。

如今三年多來的重生人生,鐘炯元每天以懺悔的心向父母奉茶;但是過去對家人造成的傷害,讓大家一開始對他立定改過,仍只抱著觀望的心。鐘炯元表示,其實許多更生人如果有機會,大都不願意再走回頭路,因此他感恩志工的信任,同時也陪伴他改過,讓家人終於慢慢一點一滴地接受他,現在才能真正成為孩子正向的學習榜樣。

鐘炯元誠白坦述,一字一句的心路歷程,讓大家體會走上吸毒這條路上的悲情,但同時也感動鐘炯元認真改變自己的人生公式,創造自己的美好未來。同時鐘炯元又以自身的這段經驗,帶進監獄與更多受刑人分享,希望激起大家內心的力量,一同在讀書會中走向正確的道路。

孝能及時 無愧人生

今年參加慈誠培訓的王永忠,聽著鐘炯元準備的影片,看到他真誠向父母奉茶懺悔,以及帶動孩子向阿公阿嬤奉茶發願的模樣,讓王永忠深感懺悔,未能在父母在世的時候及時孝順雙親。

王永忠表示:「感恩師兄的分享,那麼坦白把自己的過去說與人聽。我聽了很懺悔,因為過去的心一直很不平衡,但今晚受到感動,讓我有勇氣跟大家說懺悔。父母在的時候,沒有智慧要去好好的行孝,現在他們都不在了,只有把做父親的『模』做好,給孩子學習榜樣。」

就如讀書會現場中,一位就讀小學的王偉倫也和阿嬤陳秀蘭一起來參加讀書會,雖然年紀還小,但平常也會跟著阿嬤一起做環保。雖然有時面對經文仍然聽不明白意思,但是阿嬤陳秀蘭也會在一旁向他解釋法義,讓他成為讀書會中最小的學佛小菩薩,同時激勵著大家一起精進學法。

在慈濟活動中,總有許多可以學習的人品典範,人人堅定地追隨證嚴上人的腳步,認真做慈濟,同時也在讀書會中,透過聽法心開意解,在混亂中沉思、靜定,自然滌淨心上的塵埃,讓身心走向正確的方向。【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方玉葉、丁碧瑤 臺南報導 2017/03/28)

甘願歡喜 有佛法就有辦法

$
0
0
我未曾對因緣苛求,也沒有苛責先生,我知道是自己改變了,進而改變環境;當我看待事物了了分明,就能輕鬆自在。

四年前,先生再次因為簽賭欠債,我若不願借貸償債,勢必要面臨一番爭吵;我提起勇氣表示,如果先生可以離開家鄉,遠離沾染惡習的環境,我就願意幫助他。說這些話時,我雖然表面鎮定,卻免不了感到心痛。

了解因果

三年前,我開始去蘆洲靜思堂「晨鐘起,薰法香」,第一個月才去了幾天,因為正值寒冬,被窩如此溫暖,翻身起床艱難。但我知道必須要突破,證嚴上人如此用心備課,身為弟子豈能辜負上人的殷殷期盼?而且我家離靜思堂步行只需三分鐘,更沒有理由怠惰。

薰法的次數愈來愈多,日久成習慣,若多日未聞法,就感覺自己如同一口乾枯的井,苦盼法雨智慧的潤澤。

上人講述「苦、集、滅、道」四聖諦,「苦」是「集」種種因緣而來,唯有明了苦因、修除習氣、滅除煩惱、莫造新殃,方能滅苦。我若有所悟。了解因緣果報,甘願做更要歡喜受,唯有甘願接受才能滅苦;只要看待事物了了分明,就能輕鬆自在。

自轉境轉

如今,先生在花蓮參與組隊機動及醫療志工,日前接受大愛電視臺同仁專訪,他竟對著鏡頭懺悔自己的不是。

我未曾對先生有所苛求,我知道是自己變了,進一步轉動了相對應的因緣,連帶改變了周遭的人事物。

「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即使微細的起心動念,都足以造成整體的瞋恚與誤解,引發莫大的傷害。我要更用心薰法,有佛法相伴就永遠「有法度」。

(口述:陳月美 整理:許麗珠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4期)

心蓮綻放 用愛為難民祈福

$
0
0

敘利亞內戰已近六年,造成許多難民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生活窘困,孩子們也失學、受難。慈濟志工因不忍天下難民受苦,同時也擔心這群難民孩子的心中容易埋藏仇恨與報復,於是在臺灣陸續發起「心蓮綻放、讓愛延續」祈福音樂會。



為難民付出愛 大悲無怨


繼2月中旬由臺北率先舉辦祈福音樂會過後,宜蘭與彰化慈濟志工也分別在3月26日及4月1日舉辦祈福音樂會,廣邀社區會眾共同祈福,以歌聲、演繹傳愛,點亮心燈,光照人間的希望,膚慰流離失所的難民。

宜蘭場祈福音樂會由羅東鎮公所預留的展演廳,提供給慈濟舉辦祈福音樂會,宜蘭縣佑聲戲劇協會也以歌仔戲的方式,義演敘利亞小王子與小公主的故事,劇本以此次難民為主軸,劇中巧妙設計「乞丐托缽」的橋段,提醒大家心動不如及時響應付出行動。歌仔戲老師方淑禎表示:「國際難民需要大家的愛,而我們的義演只是為他們盡一點小愛。」

音樂會現場也邀請花蓮慈濟醫院李彛邦牙醫師上臺分享約旦義診的見聞。李彛邦醫師表示,去過約旦參與義診之後,才發現當地有很多人需要幫助,既使他們有人曾經也是醫師,但現在淪為難民後,一樣是無助、惶恐。

李彝邦醫師提到在當地曾遇過一位小女孩緊靠在車窗邊,一直看著車內的午餐,李彝邦醫師形容:「你看到她的眼神,你就會想到說,怎麼會有人連吃一頓午餐都是這麼奢求!」說到此處,讓身為一個大男人的李彝邦醫師也不禁哽咽了起來,他告訴大家:「我們可以用愛去撫平這些傷痛,去照顧他們。」

貢獻一己之力 成就悲願

李彝邦醫師的太太鄭雅蓉也帶著兒子李誠恩一同上臺,見證家人無私護持,成就李彝邦醫師救拔病苦宏願。這樣的分享讓現場許多觀眾聽了,也因為不捨孩童受烽火戰亂之苦難,不禁淚流頻頻拭淚。

今年(2017年)九歲的許書瑋在音樂會後表示:「看到敘利亞難民住帳蓬,覺得自己很幸福,感謝爸媽賺錢讓我上課,還有地方可以住和吃。」許書瑋的媽媽則提到,在音樂會中聽到那一首〈心肝寶貝〉,讓她的心整個揪在一起,因為那群難民孩子也是我們地球的孩子,希望自己也能盡點力,讓他們遠離戰爭,有個安定的地方可以上課、求學。

祈福音樂會的尾聲,在音樂家郭孟雍的歌聲引領下,大家虔誠為天下眾生祈福,願心念上達諸佛聽。慈濟志工也以紙筒撲滿與會眾結緣,一位小朋友告訴志工,在音樂會上看到敘利亞難民逃到土耳其,覺得他們很可憐,甚至有些孩子的爸媽在逃難時不幸死了,因此她決定每天都不要浪費錢,要把這些錢投入竹筒存錢幫助他們。

以愛提燈照亮 回家的路

而天氣也一如無常在人間,一反前些艷陽如夏的好天氣,4月1日彰化場祈福音樂會在陰冷的午後揭開序幕,演過無數齣大愛劇場、形象清新的藝人楊慶煌開場唱著一首〈雨衣〉,他讚揚母親就像家裡的雨衣為家人遮風擋雨,而身為慈濟人的大家是否也能以雨衣的角色,為苦難眾生遮一片風雨呢?

敘利亞曾經是擁有中亞最輝煌的文明,但是美麗的國度豈知也有無常來到的一天?二十一世紀初的阿拉伯之春讓這個國度陷入泥淖,戰火衝突導致一半的國民流離顛沛,成了跨國的難民,能有一頂帳篷棲身也是個奢求。

歌手李壽全一曲〈回家的路〉,唱著唱著讓人也感到心痛與不捨,尤其更是刺痛了多少媽媽溫柔而脆弱的心,也讓人想起了那個因覆船而死在海灘的三歲紅衣男童。想想這些逃亡到各地的家庭,有多少孩子為了家計超時打工,忘了黑夜與白天,而這就是他們的童年。

當歌手舞思愛抱著小孩上臺演唱〈親愛的小孩〉,溫柔的歌聲唱著:「我親愛的小孩,為什麼你不讓我看清楚,是否讓風吹熄了蠟燭,在黑暗中獨自漫步,親愛的小孩,快快擦乾你的淚珠,我願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更是惹得臺下的聽眾低泣連連。

愛與善的循環 大勇行願

目前位於敘利亞南邊的約旦,醫療與教育環境也正處於進退兩難的窘境,許多慈善團體也逐漸撤離,而約旦當地唯一的慈濟志工陳秋華不僅在2月份臺北場的祈福音樂會中,代替當地難民向臺灣大眾跪地感恩,感恩所有善心人士的護持,讓他繼續把這一分堅持與堅強帶回災區,繼續膚慰著他們。

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也上臺分享他到約旦醫療義診的感觸,至今仍然難以忘懷難民病患那無助的眼神。透過簡守信院長與醫護人員及社區志工的演繹《藥師經如來十二大願.終曲》,鼓聲激昂,聲聲是藥師佛如來大醫王的大悲大願。

最後,主持人陳竹琪帶動全體一起舉燈祈福,願此虔誠心念上達天聽,感恩在場每一位有福之人共聚善念,讓每個人真誠的祝福,平安送到每一個需要關愛的地方。【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宜蘭真善美志工、徐銀娘 宜蘭、彰化報導 2017/03/26)

等愛合齊 遍綻心蓮

$
0
0
【證嚴上人4月3日志工早會開示】
「慈濟任何一個聯絡分支會,在這一刻人人都是安心而且共同一念,祈求天下無災難,天天如一日;應該也要說,時時就是如一刻,我們的心念無時不在為天下眾生而祈求平安。」

當今日(4/3)〈祈禱〉歌聲結束,志工早會開始時,證嚴上人首先道出心中對當今普天下四大不調、災難頻傳的深刻感慨,誠心祈求天下皆能平安。

近日來,全球各地一連串發生水患,讓人十分憂心。中國大陸湖南省因降雨偏多,造成一百一多個鄉鎮、六萬多人受災;馬來西亞一小時的暴雨,造成文德甲市區嚴重淹水;印尼東爪哇島亦有土石流,造成至少一人往生,二十多人遭掩埋的事故;還有哥倫比亞西南部與秘魯、厄瓜多交界處的普圖馬約省(Putumayo),連夜數小時的豪雨導致河水暴漲,多處發生土石流,淹沒民宅,造成逾兩百人罹難,四百多人受傷,二百多人失蹤的慘劇。
 
「他們表達出,都是在睡夢中被沖走的,這都是很突然,多少人很痛苦,失去了孩子、失去了摯親的人,這都是在瞬間發生,真是苦不堪,路斷山崩、橋也斷……」

不捨天下災頻傳 施醫設教援難民

看到普天之下,全球這麼多的國家廣遭天災襲擾,上人不捨之心,難以言喻,感受到天天僅靠祈禱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走入人群中,真正去幫助苦難人。就如流落全球各地的國際難民,也需要大眾的關懷與幫助。

「難民流落在國度的邊緣,走入任何一個國家,他們的生活也是苦不堪。我們看到穆斯林向他的主阿拉祈求、懺悔,我們聽他們每一句話的懺悔,多少人悲從中來,那樣的苦啊!是啊!我們知道他們的苦啊!有多少人在關懷著,多少國家都在關懷他們生活的苦難,都紛紛響應如何幫助,如何救災。」

在土耳其,慈濟在蘇丹加濟市市長阿里.烏斯郎麻、教育局長伊布拉欣.戴米爾,以及流亡在土耳其的敘利亞主麻教授協助下,於2015年1月成立敘利亞學校,由慈濟補助這些難民孩子的家庭經濟,讓打工的孩子能返校就學,所幫助的敘利亞學童已經從五百多人增加到三千多人。

「提到孩子們,這一群菩薩他們痛哭流淚,我們也真的很不忍心,能如何幫助呢?期待孩子們能跟一般人一樣順利成長,而且不要在孩子的心地裡埋下仇恨,在人世間埋下不良的種子,我們期待(難民)孩子跟一般孩子一樣地接受教育,不要受到童工折騰他,而且要承擔家庭生活,我們就把童工所賺的錢,額度彌補他的家庭,就可以讓孩子正式地讀書。當然也是向教育局長請求,我們大家有心要幫助,一定要讓這群孩子有受教育的文憑,讓他中學畢業還可以升學,高中畢業可以就讀大學,要有文憑證書,他也克服這關,做到了!」

難中相逢醫病情 改善環境助新生

難民孩子們受教育的問題得到大幅改善,但又感受到難民生活面臨種種病苦的不適,蘇丹加濟市市長願意提供場地,期待慈濟人協助在當地設立義診所,為敘利亞難民們服務。

「他真正說到做到,提供一棟樓房,市長很積極,把樓房裝修等等,都由市長來負責。在這地方,請敘利亞的醫師,跟他們的語言能通,這一群敘利亞醫師有工作,我們以工代賑。」

義診所裡的醫師和前來看診的病患,過去都在敘利亞生活,如今卻同樣淪落到異鄉為難民,因此在義診過程中,也發生了不少令人慨嘆、卻又溫馨感人的故事。小兒科阿布都醫師(Dr. Muhamed Abdulla)當年在敘利亞第一大城阿勒坡(Aleppo)是紅新月會(Red Crescent Society)的主任,現在逃難到土耳其,以難民的身分,很難找到工作。擁有三十年行醫經驗的他,每次看診時都有很多感觸,只要重新見到以前在敘利亞的病患,他都會抱著病患,彼此流下患難中再相遇的眼淚。

「看到他從小看大的一個病患,現在已經為人父了,帶他的孩子來到義診所,他們相認到了,這醫師很開心,當年在國度裡看他長大,現在成家,雖然同樣天涯淪落人,在這樣的地方相見,手中抱的又是下一代,他接過來,好親喔!這都是在我們義診所看到溫馨的一面。」

成立海納海敘利亞難民學校,以及設立義診所關懷生命,為改善敘利亞難民的生活,發揮很大的功能,也改變了難民未來的人生。

「人類就是這樣,一念偏錯,造成大禍;但一念善良,大家付出他們的愛心,因為這樣,這二、三年來,都一直都為難民,大家都很用心。」

長幼同具等愛心 募心募愛綻心蓮

除了土耳其慈濟人投入關懷敘利亞難民之外,約旦慈濟人也同樣用心關懷境內的敘利亞、伊拉克難民。多年來,約旦慈濟人為難民發放物資、協助醫療個案送醫、手術治療,現在也希望在難民營中設立學校、提供長期義診服務。而臺灣各地的慈濟人也從2月12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三場音樂會揭開序幕之後,全臺陸續舉辦慈善音樂會,人人為援助難民募心募愛,綻放朵朵心蓮。

「前天(4/1)看到彰化為難民而唱的心蓮,這祈福,看到的場面從五歲的,還有九十九歲的委員,看蔡寬九十九歲,你看得出來嗎?明年就要一百歲,她的腦筋清楚,體力健康,她的行動很苗條,還在做環保,慈濟電子書她在彰化是第一個使用,現在還在傳承她電子書的工夫,現在上臺了,這樣敲鼓、打鐘,看她跟大家舉動一致。看!真的實在是很佩服!」

還有五歲的一群小菩薩也是一樣,演出十分合齊,動作絲毫無差。上人慈示,這都是讓人看到人性皆是平等,潛能人人具有。

「簡(守信)院長去見證從約旦歸來,他跟林(俊龍)執行長一起去,看到很多感人的事,而且心不忍,每一次提起約旦難民營,他都是哽咽,都是會哭。他為了難民營,也募到一部X光機,比較簡單型的,他也已經完成這X光機,要送到約旦難民營去。」

朵朵心蓮遍地開 懺悔祈求天下安

因為約旦難民營裡人數眾多,醫療的需求也很迫切,慈濟期待能號召大眾、啟發大家的愛心,為約旦難民營設立有基礎醫療設備的簡易診所,同時也讓難民孩子有簡易學校可持續受教育。

「真的很令人感動,上星期也在宜蘭,政府提供一個場地(羅東展演廳)給慈濟人去募心蓮的祈禱,還有舉行合唱。尤其是很天才,我們在宜蘭,不少委員也會唱,也要演,他們演的也是他們臺詞,不離開難民,真的很有創意。還有在當地,慈濟人或是觀眾當場把戒指拿下來也要捐,有一位長輩說,『我帶著到棺木也沒有意義啊!看到這麼多人哭啊!我不如把它趕快(捐出),發揮去救人。』」

上人慈示:「一朵朵的心蓮是在無形的心,心的愛的付出,你想人間多麼有價值的一念心,看不到、摸不著,可是它能發揮幾千公里外的苦難人,我們也可以救得到,真的很感動事多,無法一一說完,總是我們真的要感恩。」
 
期待普天下人人戒慎虔誠,為天下祈求平安,「眾生共業,苦難這麼多,要虔誠的懺悔、祈禱,這人世間要好好地用心。」

以茶會友 慢活中找回溫度

$
0
0
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一環,更是中國人待客重要之禮,尤其在現今城市中急速的節奏步調,城市之人渴望藉由休閒中獲得身體的舒暢、心靈的清淨。靜思書軒團隊決議參展臺北世貿中心「2017年臺北健康養生展」,推廣有機好茶,用茶的溫暖,找回生活步調及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櫻花樹下 喝好茶

會場中間那一顆一人高的粉紅吉野櫻,朵朵粉紅盛開,並有淡淡花香散溢。3月31日靜思書軒團隊將攤位以情境式陳列,在櫻花樹下設置了三張茶席,沉穩木桌上鋪有綠、藍桌巾,桌上插有小茶花,細緻茶器置於兩側,品茗杯中有黃金色色的翠玉烏龍茶,及紅艷可口的特級烏龍茶,這一片美麗的情境,凡路過之客總要望上幾眼。

慈濟志工佘碧真是這次負責養生展的策劃,從茶道師資邀約及場地佈置,她有著自己的想法:「茶是靜思人文其中一項法門,以茶會友、以茶傳法。喝心茶傳心法,用有機好茶傳達正知正見。」

靜思茶道提倡尊重三生共息,就是「尊重天地、尊重天命、尊重節氣」的理念來奉茶,但如何泡一杯好茶需要專業與用心,才能泡一杯好茶,邀請會眾喝好茶?經過團隊激盪決定為展場會眾主推翠玉烏龍茶、特級烏龍茶。

為了不失溫潤的真味,團隊集合靜思茶道師資事先訓練泡茶需要溫度、茶量、泡茶時間,為了就是在口感上達到一致的程度。佘碧真說:「讓每一杯茶喝起來都是一樣溫潤的口感,鄭重先做試茶、喝茶,讓社區會眾喝好茶因得健康。」

尤其在這次的現場設計,呈現的是家裡茶房,以在春天櫻花樹下裡喝茶的氛圍,期待每一位會眾都可以在櫻花樹下喝一杯好茶,與家人、好友邊品茗邊聊心事,釋放心理壓力,找回對生命與人的溫度,這都是團隊布置情境的最大心願。

喝茶凝聚 好情感

一位跟著舊同事一起學習茶道的會眾張桂芝,來到靜思茶道的攤位前面,她表示:「茶對我很重要,每天藉由一杯茶來醒腦,晚上小孩回到家,泡上一壺好茶,大家暢聊上班、生活心得。」

說起自己對靜思茶道的認識,張桂芝曾在茶道課程中,跟著到三義茶園參觀,她發現茶園不只環境優,就連照顧茶園的志工陳忠厚對土地的熱愛,對眾生的溫暖,讓只使用酵素的土地,踩起來特別柔軟,讓她久久不忘。

自從學習茶道之後,張桂芝每天早上一起來便幫先生、孩子準備一壺有機好茶,讓一家人的感情因茶而凝聚。就連先生何永文也表示,一開始對於張桂芝學茶道從不聞問,但是自從家裡的茶會開始後,他也發現一家人的感情如同這一杯甘味的茶,越來越融洽。

認識慈濟 想瞭解

來自英國的Mark Munphy與友人一起前來亞洲臺灣遊玩,看見穿著同樣制服的慈濟志工十分好奇,於是向前來到靜思茶道。透過志工佘碧真的介紹,認識慈濟志工的性質,及為什麼要穿制服,同時也邀約Mark與朋友們一起在櫻花樹下坐下來品茶。

對於金黃色澤的茶品,他邊品茗邊點頭,並舉起大拇指說讚。此時,志工送上香積飯製作的小點心,好奇的Mark也詢問香積飯製作方式及用途,並不斷地讚歎證嚴上人的慈悲及智慧。對於淨斯資糧的穀粉做出來的茶點,更是稱讚:「我喜歡羊羹,美味口感好吃。」離席前也留下自己的信箱網址,邀請志工將有相關英文的慈濟訊息傳於他,讓他能多認識慈濟。

靜思書軒團隊在休閒健康養生展中用一杯茶,溫暖人的心;用一朵花,柔軟人的心;茶流法水,花說佛法,用茶溫暖人的心,以茶會來祈禱社會祥和,盼望人人三好三願口說好話、心發好願、身行好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秀旭 臺北報導2017/03/31)

不站在旁邊看 投入就不難

$
0
0
很多人以為訪視不容易,畫家系圖很複雜,所以不敢參與慈善工作;彭美妹說,如果站在旁邊「看」就會很難,只要肯投入,會發現自己做得到。

陪伴個案出困境

過完春節,溼溼冷冷的天氣依舊,幸好週日一早,久違的陽光灑下,新竹關西鎮訪視志工彭美妹,與幾位同行的志工,帶著物資與祝福,出發拜訪在關西鎮各處的受助人家。

隨著蜿蜒的山路,來到關西鎮錦山山頂,斑鏽的鐵門、低矮的磚房,住著一家五口。「阿紗,在家嗎?」彭美妹在門口呼喊著。

阿紗聽到聲音,從房間裏出來相迎;原來難得出太陽,她正忙著把衣物、棉被拿出晾曬,一邊還喊著讀國小二年級的小兒子快點吃早餐。

彭美妹見男主人不在,關心問道:「先生最近有沒有工作呢?」阿紗拉著彭美妹的手,忙不迭地說:「有有有!他變很乖了!今天去打臨時工。」

多年前,阿紗從越南來臺結婚;先生因偷竊入獄,而她人生地不熟、沒辦法出門工作,生活困難無依。接獲提報的彭美妹,除了帶來物資與關懷,也引導阿紗正向思考,擔心她對先生失望,連帶讓家庭破碎。

「很多人介紹男朋友給我……」阿紗拉著彭美妹的手,回憶從前不敢跟她說的事,許多同鄉見她辛苦工作,獨自教養孩子,建議她不如另外找個依靠,但阿紗不肯,她記得娘家媽媽的叮嚀:「孩子是從我肚子出來的,也是我的孩子,我要好好照顧他們。」

三個孩子陸續出生,期間先生數度入獄,阿紗咬牙打工養家,連懷著小兒子時,也挺著肚子做園藝,直到老闆娘看不下去,拒絕讓她繼續工作:「你快生了,萬一發生意外就不好了。」

工作停滯,阿紗曾灰心地想將小兒子送養,但看到可愛的小臉就狠不下心。幸好有慈濟志工,時常上門關懷;彭美妹陪著阿紗聊天,開解她心中的苦悶。若有機會見到男主人,彭美妹就勸誡:「好好想一想啊!你娶到這麼好的老婆,可是你的福氣!」

如今,先生改過,從事建築零工,賺錢養家,而阿紗走過艱苦,翻轉手心助人,每月捐出善款,讓慈濟志工能去幫助更需要的人。

「阿紗其實是靠自己站起來的。」彭美妹說,阿紗勤奮努力,觀念正確,才是能走出困境的主因。

家和行善萬事興

彭美妹是土生土長的客家人,從小見到父母為了生活,勤奮開墾務農,而她即使是家中排行最小的孩子,仍舊跟在媽媽身邊,農活、家務沒有一項難得倒她,彷彿勤儉就像是客家人血液中的基因。彭美妹認為:「唯有勞動,才有收穫。」

二十六歲時,彭美妹經由媒妁之言嫁到新竹關西鎮,夫家同樣是客家家族,先生羅仕賢的兄弟姊妹各自成婚,婆婆和小叔與他們夫妻同住。婆婆樂見後輩為生活兢兢業業,鼓勵彭美妹繼續工作,她會幫忙分擔家裏瑣事。

彭美妹任職成衣廠,手腳並用踩著縫紉機,多縫一件就多一分收入;也許是她負責任的個性,沒多久就被調升為管理員,直至公司結束營業,她轉往另一家皮件公司任職,一樣是論件計酬的工作,她奮力踩著縫紉機,沒想到又被轉調為管理職。

一天,家附近的慈濟志工向彭美妹勸募;她雖然勤儉,但捨得做好事,覺得這錢「花得值得」,就替全家人都捐了善款,更在工廠邀約許多同事加入;先生羅仕賢對慈濟好奇,於是參與慈濟列車去花蓮了解志業,更在一次歲末祝福中,舉手參與志工培訓。

「看到人家舉手,他也跟著舉手。」彭美妹笑說,他們兩個都是糊裏糊塗做志工的。

培訓慈濟委員那年,彭美妹因為公司轉資中國大陸而解散,她乾脆退休做志工,同時陪伴八十歲的婆婆。

有天婆婆突然對她說:「你看我的手怎麼愈來愈瘦?」她陪伴婆婆就醫,經過一連串檢查,確診是肺癌;羅仕賢決定將媽媽轉到大林慈濟醫院,住院治療。

羅仕賢上班時,彭美妹就與手足一起輪班照顧婆婆;出院後每週一次的回院化療,彭美妹親自開車,接送往返關西與大林,照顧婆婆親力親為。

「婆婆很有福。」彭美妹說,治療兩年多,婆婆都能自理生活,沒有包過一次尿布,2004年往生那一刻,也沒有插管,走得安然。

行善助人需智慧

彭美妹會開車,是訪視團隊的好幫手;關西志工不多,彭美妹先到新埔接了資深志工,再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地拜訪貧苦人家。

「第一次看個案時,真的不知道什麼是訪視,以為就是看看需要幫助的人。」彭美妹說,抱著好奇的心,跟在資深志工後面觀察;隨著訪貧的經驗愈來愈多,她才知道,訪視除了以一分悲心感受他人的苦,也要有智慧,懂得如何適時助人。

有一回接獲提報,年輕夫妻育有兩名幼兒,一家之主因為欠債又失業,全家有一餐沒一餐,孩子甚至沒有奶粉和尿布。

彭美妹心疼幼兒,隨即申請急難救助,立刻提供五千元救助金,同行的里長更在鄰里間幫助案家募款;然而就在大家替他們奔走時,里長發現這位年輕人沉溺遊樂,把眾人的愛心拿去打電玩,卻將妻兒丟在家中挨餓。

彭美妹勸他:「年紀輕輕,應該要腳踏實地賺錢養家。」苦口婆心,對方卻聽不進去,彭美妹只好回報慈濟基金會社工,評估是否由政府社福單位介入。

「訪視工作寧願錯救,也不要失救。但如果發生這樣的狀況,我們還是要想清楚怎麼做,才是對這個家庭中弱勢的妻兒最好的幫助。」彭美妹說,訪視時也要徵詢里長、鄰居,甚至是孩子學校的老師,並透過同行的志工彼此不同的觀察、討論,給予案家最適當的幫助。

透過訪視,看盡了人生中的悲苦,今年(2017年)六十七歲的彭美妹,覺得自己很幸福,即使生活並不特別富裕,自小就是要有勞動才有收穫,但她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踏實。

(文:邱如蓮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4期)

古早味草仔粿 回臺有口福

$
0
0
正逢4月清明時節,是艾草長得豐盛嫩綠之時,摘來做艾草糕(草仔粿)最是美味。花蓮鳳林是客家莊,有最道地傳統的草仔粿,不僅好吃又益健康,用這中國人最「古早味」的糕點,來和身居海外的慈濟家人結緣,特別具有意義!

鳳林慈濟志工賴麗真得知4月6日有海外多國慈濟人回來花蓮進行會務報告,心思縝密的她即在志工會議上提議,要做一千顆草仔粿來結緣,立刻受到所有與會人員一致鼓掌通過。

「每當海外有災難時,海外慈濟人即時前往膚慰陪伴和救助,我們沒能走到那裡,就用家鄉『草仔粿』的好滋味,來表達心中的感動和感恩,並溫暖遠道回來的海外家人。」賴麗真說。

一千顆的愛心

十幾位鳳林慈濟志工和社區志工,4月1日分別在鳳林環保教育站及慈濟志工游秀美的客家米食工作室,一起歡喜忙碌地製作一千顆草仔粿。

游秀美早年嫁做人婦就和婆婆學做草仔粿,鳳林環保教育站成立後,她就做草仔粿義賣來護持,這一做將近十年,吃過她做的草仔粿的人都說「讚」,後來隨因緣開了一間客家米食工作室。當游秀美聽到賴麗真要做草仔粿的提議,二話不說立刻敲定時間,讓大家到她的工作室,並以她做草仔粿的專業絶活,讓鳳林慈濟志工共同來成就這分難得的好因緣。
 
為了讓海外慈濟志工能品嚐到不同口味,鳳林慈濟志工決定各製作五百個鹹蘿蔔絲和甜紅豆饀料。甜的紅豆餡料,需將紅豆煮熟爛,再炒糖壓成泥;鹹的則以香菇、豆包、乾蘿蔔絲加調味料炒香為內餡。

製作草仔粿的前一天(3/31),游秀美和蕭春英分工合作,分別泡米磨漿、脫水做成粿粉糰和製做鹹甜饀料。個子嬌小的游秀美笑著說:「想到能跟很遠的菩薩家人結一分好緣就很開心,希望他們都會喜歡我們做的草仔粿。」為了讓草仔粿吃起來好消化,游秀美不以傳統全糯米製作方式,而是以糯米、蓬萊米二比一混合,這樣吃起來Q又不黏膩。

好吃的草仔粿最重要的原料就是艾草。在游秀美工作室外的菜園裡,放眼望去一片綠意盎然的艾草,在陽光照拂下生機蓬勃;志工們拿起小鐮刀和菜籃採摘艾草,摘好的新鮮艾草,大家就著庭院小椅子圍坐,用心挑揀,去掉硬梗,只取嫩葉。

做草仔粿也很有心得的蕭春英說:「割回來的艾草除了挑揀洗乾淨,艾草還要經過蒸煮,且火侯時間都要掌控好,不然香氣會走掉;煮好以後再漂洗去苦味,擠乾水份,才和生的粉糰攪拌做成粿皮。」

粒粒美如珍珠

「喀啦!喀啦!……」游秀美將六十公斤的米磨漿脫水做成的生粿糰,分多次在攪拌機裡不停和煮熟爛的艾草攪拌成翠綠滑潤的粿糰,她說:「要攪拌久一點比較Q軟,才好包饀料。」

攪拌好翠綠的粿糰,再分成一個個五十公克的重量做成粿皮,大家分別包入紅豆和蘿蔔絲饀,擠去空氣,再加入愛心,搓揉成圓圓的草仔粿。一粒粒大小一致還未蒸的草仔粿,看上去就像珠圓玉滑的綠珍珠;做好的成品,即刻冷凍保鮮,待海外慈濟志工回來再蒸熟即可。

為了試試味道是否道地,游秀美先蒸一籠讓志工們嚐鮮;水開了,草仔粿移入爐火上,蒸籠漸漸冒出艾草的清新香氣。只見游秀美守著爐火,看著時間,約莫十分鐘、七分鐘、五分鐘、一分鐘各開蒸籠蓋一次,讓蒸氣散開再蓋上。「為什麼?」游秀美笑著說:「這樣蒸出來的草仔粿才會圓滑漂亮,不然蒸氣太多,皮會塌陷變成『麻花臉』。」

約莫二十五分後起鍋,一粒粒艾草香四溢的草仔粿再抹上少許油,就變成渾圓亮麗的墨綠色「珍珠」。「哇!兩種口味都很好吃呢!」大家口齒留香時,對製作草仔粿也更有信心了。

「草仔粿」不只是草仔粿,裡面還包入鳳林慈濟志工滿滿的愛心,等待海外慈濟志工回來品嚐這愛的成果!【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鳳娥、羅枝新 花蓮鳳林報導2017/04/01)

簽環保備忘錄 做大地護者

$
0
0
對菲律賓民眾來說,大部分的人環保觀念相對薄弱,用過的塑膠瓶罐仍習慣隨意丟棄。然而自2017年1月分起,慈濟志工在菲律賓奧莫克推動以工代賑,帶動十個社區一起投入資源回收的工作。由於社區居民的反應良好,奧莫克市政府3月底與慈濟簽訂合作備忘錄,全市一百一十個社區將與慈濟合作進行資源回收工作。

主動出擊環保 提高環保的意識

因2013年海燕風災的因緣,慈濟走入奧莫克協助重建家園,爾後陪伴居民,帶動居民投入慈濟活動。尤其為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慈濟於2017年3月20日與奧莫克市簽訂合作備忘錄(MOA),啟動環保宣導,不定期設立行動環保點,主動出擊向居民推廣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備忘錄簽約儀式在奧莫克市政府廣場舉行,由奧莫克市長理查親自出席,期待未來的市容能更美麗。市長理查致詞時說:「我們有一百一十個社區,我們需要幫助,所以我們非常高興,慈濟將落實這個計畫。」

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楊國英則表示:「環保是大家都必須知道的事,我們教人們做回收利用,也回收資源。」期待在簽約之後,將從社區推廣擴大到整個市區。

提起一開始的環保宣傳帶動,慈濟志工先以以工代賑方式,在十個社區推動環保回收計畫。遇到雨天,菲律賓本土志工人人棒球帽下壓著塑膠袋,就成了輕便的自製環保雨衣,不畏風雨挨家挨戶宣導回收。

無論下雨天、艷陽天,做環保不分晴雨,慈濟志工賣力走上街頭,大聲邀約「各位鄉親您們好!慈濟來到這裡了,有一個小小要求,請把垃圾分類好,我們是環保志工,到你家收回收。」

本土志工珍妮琳恩表示:「雖然發傳單時下著雨,但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很多居民看到我們都很高興,有的人還會整理回收物送我們。」這樣的傳單發送起了效用,隔天在奧莫克的行動環保點,果然有不少的居民送來回收物。

帶動啟發善心 願做大地保護者

注重居住環境的居民艾佛列多告訴志工:「這些瓶瓶罐罐不回收的話,就會產生積水,然後引來蚊子,到處都是,容易有登革熱。」另一位居民羅穆艾多也表示,做環保對環境的幫助很大,回收物不應該隨地亂扔,應該像這樣分類回收再利用。

居民羅密歐表示,在慈濟的回收計畫的幫助下,環境果然越來越乾淨,許多人也響應清淨在源頭,就像奧莫克大愛村民瑪利總是先清洗好瓶子,再給慈濟志工,讓他們不需要再清洗一次。

得到居民們善意的回應,本土志工們做得更賣力。本土志工蘿娜分享自己以前在路上做回收,總是覺得有點丟臉,但現在有了推動的成就感,就算別人盯著自己看,蘿娜也不會再害羞,因為做環保讓她打從心底感到快樂。

住在奧莫克大愛村的村民達尼洛特地寫了一首環保歌,準備要走唱整個奧莫克市,廣推回收觀念,達尼洛說:「當他們聽到我寫的歌曲,我希望它能讓他們想到如何幫助回收,不只有利自己,也能幫助整個世界。」

菲律賓慈濟志工不分身分與種族,人人自許是大地保護者,期盼在世界災難頻傳之中,帶動人人一念善心,一起來做環保、保護大自然,祝福世界和平福無量。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亞關、法敏諾甘 菲律賓報導 2017/04/03)

勿輕點滴 集小成大

$
0
0
【證嚴上人4月4日志工早會開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逢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唐朝詩人杜牧的名句總會被人不斷引用。但是在氣候不調之下,全球各地在這一個春夏逐漸交接的時節卻有著不同氣候,甚至形成災害。

一念心偏引災禍 人心不調亂乾坤

證嚴上人在4月4日志工早會中,提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龍捲風災與非洲波札那的地震,在在提醒人們應該提高警覺,也要戒慎每個人自心的情緒起伏。

「這天下氣候不調,時常都要提高警覺,災難是眾生共業,常常提起,我們都是一念間。晨語有引述一個故事,砍柴的樵夫在一念不滿,抱怨的心,回家抱怨太太,太太抱怨女兒,女兒一不小心又造成了(樵夫)怒氣加瞋,這樣怒氣沖沖又上山去了;(樵夫)很生氣,很生氣,已經忘掉自己手裡拿的是斧頭,他忘掉了,就這樣突然間就斧飛出去,(落到)在山下的隊伍,行進的隊伍,打傷了其中的一位不是普通人,是鄰國的太子。」

在這一個故事中,因為樵夫瞋怒下的失手,飛斧傷害了鄰國的要人,因此引發了素有嫌隙的兩國之間的戰火。

「都是這麼小小的一件事,引起這麼大的災禍,這都是一念心沒調好,就會造成了人禍,人禍累積了,就變成了大乾坤的不調和——先不調在人心,然後就不調在大乾坤。現在唯一的,就是要快快要把它調整過來,人總是可以把整個的環境,可以讓它亂序掉,也可以把它調回順序。」

安身立命啟發愛 復甦生機戒惡習

2013年11月8日,強烈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馬尼拉慈濟志工隨即出發前往重災區獨魯萬、奧莫克勘災,在他人紛紛出逃的時刻,慈濟志工想方設法在當地幫助災民安身安心、帶動災民。

「菲律賓奧莫克真的很感動。海燕的一陣的天災,這樣的天災是不可抗拒的,但是,人一念心,多數人的合心協力,就這樣把萊特省幾個城市,就讓它復甦過來了。當地的人那一分知恩回報,慈濟人的愛沒有間斷過,點點滴滴不斷滋潤著他,所以這一群人受到了點滴滋潤著,一直感恩圖報,這都是彼此之間,你付出、他的感受,正確的方向就這樣的會合起來。」

當獨魯萬從瀕臨棄城的危機中被搶救過來,當奧莫克、帕洛等城市也慢慢恢復生機,慈濟志工開始展開中長期計畫,透過援建簡易屋,給予貧困災民安身立命、重新出發的起點。

「慈濟人幫助他們,搭建起來的簡易屋,還有簡易的教室,還有簡易的商場等等,就讓他這幾年來,當地人的生活比在受災之前,改善很多了。過去貧富懸殊,現在人人把心啟發心,愛的能量浮上來,人人就是戒慎,戒除了過去懈怠,戒除過去的喝酒,戒除掉過去吸毒,不好的習性總是給予慈濟人的輔導,他們的感恩,下決心的戒掉,而且鼓勵他們要勤於工作,認真,他們也很受教,一一接受了。」

市長捐地助鄉親 習得技術養人文

在善的循環之中,每一個人的付出都至關重要。2014年時的奧莫克市長愛德華‧寇迪拉(Edward Codilla)偕同夫人優歐蕾塔‧寇迪拉(Violy Codilla)來臺感恩慈濟志工的援助與付出,也在與上人會晤過程中,表達了協同慈濟一起行動的意願。

「這市長與夫人以感恩心而來,來表達感恩。夫妻很感動,本來市長也是抽菸、喝酒的應酬很多,那幾天他也感動了,在我面前,兩個夫妻求皈依,我只有一個條件,『你要戒菸,你要戒酒。』太太很高興,但是他(市長寇迪拉先生)猶豫,可是幾秒鐘而已,他就是很堅定地『我答應。』就這樣,就答應了,同時不只是答應,他們也要回去做慈濟,但是他期待他的市民更安定,請求慈濟在他的市裡能安定他的市民。」

面對市長為貧苦市民的請命,上人與市長持續互動,了解到市長與夫人是真心要為市民付出。

「我就說,『要安定,就要讓他身體的安住處,才能穩定他的生活。』他就很慷慨地就說:『好,師父,你要多少土地?』我說:『你有多少災民?你需要(安定)多少(災民)?』他夫妻就想一想,尤其是太太,她就:『我有五十甲,整塊土地。我可以送給師父。』(上人:)『你送給我,但我也不會去那裡;你要知道,是為你的鄉親來復建的。』她說:『我知道了,我要給予慈濟,讓慈濟去復建這一個村。』這太太很能幹,一張空白的紙,用筆這樣一揮,『我的土地在這樣的鄉鎮的範圍,離人群不遠。』就這樣畫了一個這樣地圖給我看。」

在市長與夫人的大力支持下,慈濟在奧莫克市興建了一千五百八十五間簡易屋。在這一段期間,慈濟志工透過以工代賑,也帶動出當地鄉親復建自己的家園,同時接受工地人文,戒除了過去的惡習。

「這樣的一千五百戶,到去年(2016年)都完完全全的都是人搬進去。整個村一千五百戶,他們自立自強,而且戒菸、戒酒、戒賭博,一個成為很典範的模範村,他(以工代賑鄉親學習)焊接、蓋房屋,還有歷練他們的心態,現在他們到了市內要建高樓大廈,他(建築商)都很愛這一群有守規律的,還學來一手的好功夫,很有人要請,賺工資養家庭,每一個也都是在那裡很得人歡迎。」

簽定備忘促環保 點滴種子愛無量

當人改變了習氣,也就能改變對大地的態度,奧莫克市長期與慈濟合作,完成了簡易屋的援建工作,也開始推動環保合作計畫。

「現在他們都落實家家戶戶環保,在今年(2017年)開始,就是奧莫克市的十個地方,就是有了十個區,要慈濟進去協助他,引導他們來做環保,這短短差不多是一個多月,看到了成效了。所以市長,現在新的市長也靈機一動,邀慈濟把奧莫克市裡有一百一十個區域,要跟慈濟寫這種合作,期待慈濟走入了一百一十個鄉裡,去陪伴他們、去輔導,就是環保。」

當地鄉親的質樸與善良,對於愛護大地的舉動不僅配合,更寫出了歌曲來傳唱。

「他們的環保歌,『人人都有善心念,大家一起來幫忙慈濟,頻頻傳,慈濟發揮愛能量。』這是其中的一句,真的也是很感恩,歌詞裡也叫大家不要讓我煩惱,這實在是好貼心。」

上人期待,每一個人從自己做起,帶動了家人,也就能繼續努力帶動社區,讓「清淨在源頭」的理念可以落實在各地。

「奧莫克可以做得到,獨魯萬萊特省他們可以做得到,還有在(中國大陸)長春,我要他們加強環保的能量,因為現在大陸也需要環保帶動起來,這是國際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很需要的——我們期待城市裡能整齊、乾淨,而且能源回收,帶起了人人的觀念不要浪費,總是資源一定要回收,這才是社會的最好環保的根本,我們還是要很重視。」

語末,上人期待帶動大家的愛心,粒粒愛的種子在任何一個人的心地播種。「祥和社會是來自愛的能量,我們都不要輕視點滴的愛,點滴的小小力量的行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勤運動非憨人 骨質不疏鬆

$
0
0
愚人節「娛」人而不「愚」人。屏東慈濟志工為顧及長者的健康,增益長者的健康概念,在樂齡活動中準備了一系列的健康講座,讓長者注意自身狀況,更借簡易有效的運動方法,守護自身的健康。在4月1日愚人節當天的樂齡活動,更是娛人效果十足,促進健康滿分!

預防骨質疏鬆 做運動曬太陽

連日天氣陰晴變化太大,很多人好幾天都沒「運動」了,以農村曲為背景音樂的毛巾操一開始,就有人「唉呦」喊出聲,不過在志工帶動下,大家借由拉毛巾的適力控制,伸展筋骨舒暢血脈;在輕快音樂中再加上「十巧手操」,拉開了今天(4/1)樂齡活動的序幕。

臺灣正面臨高齡化社會,不管男人或女人,到老年時期誰都避免不了的骨質疏鬆症,將直接威脅到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的品質。因此,骨質疏鬆衞教及防範骨折,正是今天健康講座首先登場的主題。

骨質疏鬆症一直是停經婦女及老年人好發疾病之一,主要的併發症為發生各部位的骨折。骨質疏鬆的治療,除了維持正常的生活習慣、攝取足夠鈣質及維他命D外,平時注意自身的骨質密度、提早儲存骨本,是預防骨質疏鬆以及相關病症的方法。但是隨著身體的老化,從飲食中吸收鈣質的能力會減弱,因此民眾也能藉由做運動、多曬太陽來加強骨質的密度,正是所謂的「要活就要動」。

養成健走好習慣 健康長壽百病消

臨床經驗豐富的前署立屏東醫院護理師徐淑玲,就骨質疏鬆相關衞教與骨折防範,為長者們做了精彩及有條理的說明。
 
基本上,在一般正常情況下,骨質疏鬆症並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是卻增加了骨折機率,進而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獨立生活能力,同時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和社會醫療成本。
 
徐淑玲引用已經八十多歲的福邦證券董事長丁桐源先生曾經分享的:「養成健走好習慣,健康長壽百病消。」想要健康長壽,絶對不是夢,但一定要「腳踏實地」,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徐淑玲向長者示範用腳跟走路的方式,同時請前排長輩起來走一走,體驗腳跟先著地的走路方式,現場試過的阿嬤們,都異口同聲說:「這樣走,果然輕鬆多了。」徐淑玲並向長者解釋走路跌倒不是腳無力,而是腦平衡感出問題——跌倒是一個「果」,「因」則是眼手協調度相差太大,才會跌倒。
 
徐淑玲拿出用襪子做的「沙包」,往上抛再將它接住,並且請長輩們試著用二包糖果包往上抛再接住。這是蔡凱宙醫師所提倡的「立定動作(平衡感訓練)」的第一項「抛接」運動。接著她還介紹「雙手托天」、「推心至腹」、「正深蹲」等動作,請長輩在家時要常常練習,增加自己的平衡感,對於預防跌倒有相當的助益。
 
徐淑玲除了介紹數種運動外,更提醒長輩可利用一些輔助用品如護膝、健走杖、吹風機等來緩和膝蓋的疼痛,並且注意在上樓梯時,下肢用力的階段,膝蓋是由彎曲到伸直;下樓梯時,下肢用力的階段,膝蓋是由伸直到彎曲。

長者學會動作 歡喜參與課程

在身心寬暢的時段中,葉秀香阿嬤扶著牆壁,高興地練習著徐淑玲護理師方才所教的動作,「雙手扶著牆壁,一隻腳往前,膝蓋要彎曲,另一隻腳要伸直,這就是在伸直我們脊椎,才不會駝背。」

她心得頗豐富的說著:「那個將糖果丟上去的動作,就是在訓練眼球和二手臂的協調,人會跌倒是因為失去平衡感所造成的。」今天收穫滿滿,十分高興的葉秀香阿嬤覺得課程很好,讓大家知道利用簡單的動作,便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盧勤花阿嬤課後表示,今天學到「雙手托天」練平衡感,還有用「腳跟」健走及毛巾操等,回去後會天天練習,到公園運動時,也會將所學到的動作練熟,能顧好健康,子孫就免煩惱,她也很感恩住家對面的慈濟志工蕭寶秀邀約她來參與樂齡活動。

長者中的梁美琴也是慈濟志工,她的眼睛上星期才動白內障手術,今天帶墨鏡來參與活動。孩子都已在外成家立業,目前一個人獨居的她說:「能動最好!」藉樂齡活動,大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學習,能顧健康又學知識真的很好。
 
時間在大家充滿笑語的活動中悄悄流逝,志工們感恩長者的快樂學習,長者們也感恩志工們用的愛心陪伴。就在彼此感恩中進入午齋的饗宴,結束了今天的Learing(樂齡)活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潁茂、陳麗英、陳妍棻 屏東報導 2017/04/01)

馬路小英雄 撞進慈濟無悔

$
0
0
那一整天,李訓德都躺在床上,等著醫師來為他開刀,無事可做也無法做事,他突然意識到:自己一輩子忙碌是為了什麼?


結束賣豆腐 改作馬路小英雄

出生在桃園大溪這個豆腐之鄉,李訓德從小就跟著父親做豆腐,甚至為了縮短送貨時間及節省運費,五歲時跟著父母舉家遷移到臺北,爾後求學生涯中,過著一邊早起送豆腐去寄賣,還要一邊搶時間趕回去上學的生活。

退伍之後,與長年寄賣豆腐攤位的老闆女兒吳彩雲慢慢有了互動,吳彩雲的孝順、乖巧與顧家,打動李訓德的心,決定與吳彩雲牽手一輩子。

有了家庭,李訓德更努力工作賺錢,要讓妻子生活無慮,除了自家的豆腐事業,任何兼差只要有錢可賺,李訓德就會去嘗試。他利用下午豆腐收工後的休息時間去兼差,去做一天八百元的畫地標,在車水馬龍的路上畫馬路分格線、斑馬線,有時李訓德也會再去幫熱水瓶的進口商送貨。

幫忙送貨的機會中,接觸進口熱水瓶批發生意,發現這是有利可獲的工作,於是轉換跑道,他毅然決定結束這個陪伴他走過童年至結婚生子的豆腐事業,開始賣起進口熱水瓶,過了穩定的八年生活,直到進口商收回經銷權,才結束熱水瓶批發商的工作。

結束批發生意,李訓德重新思考未來,發現打工時的畫地標收入還不錯,尤其當時從事這行業的廠商不超過十家,因緣際會下,李訓德與朋友合夥成立畫地標公司,薪水從一天八百元逐步升到三千多元。也因為畫線技術更加純熟,工作愈接愈多,為了賺錢,他從北部一路劃到南部,成了朋友口中的「馬路小英雄」,每天不停的趕工,最常曾經六個月沒進過家門,但是李訓德覺得一個人的辛苦,可以換得全家人的幸福,讓他非常的甘之如飴。

花自己的錢 來做別人的工作

1994年的某天,一如往常的夜晚,李訓德在浮洲橋上劃著馬路中線時,一輛酒醉駕駛的汽車突破圍籬,衝向他而來,撞擊的力道,讓他當場直腸破裂,送到醫院直接進入開刀房,做了人工肛門。但是術後因為整個腹部感染,之後的兩年他進出醫院又動了幾次的手術,每次手術後,也只休息兩三個月,李訓德就又繼續去工作賺錢,心裡總是只想著工作賺錢。

直到第五次的手術,那天當他換上手術衣,進入手術室準備開刀的時候,主治醫師突然接到急診病患急需手術,於是醫院便請手術沒有急迫性的李訓德先延緩。這時躺在手術臺上的李訓德,從早上八點多一直等到下午,漫長的等待過程,讓他有了反醒與體悟,回想起自己一生勞碌拼命賺錢,如今一個人孤孤單單,躺在手術臺上,冷得要命,又沒有人招呼,一輩子忙到現在是為了什麼?

如果說是因為沒有錢,但是看看現在的日子也還是過得去,李訓德在想,縱使銀行存款後面有七、八個零,但是當人往生,到頭來也是全部歸零。深思熟慮之後,他有了新的決定。李訓德告訴自己如果手術後,能夠再活著從手術室出來,那就去報名慈濟的慈誠培訓,不要再一天到晚追錢,追到自己都忘了自己。

原來隨著事業蒸蒸日上,李訓德那幾年的脾氣也跟著急躁,雖然妻子吳彩雲早在1987年就已經接觸慈濟成為會員,對於慈濟活動總是積極參與,也一心想把先生度進慈濟,希望藉著團體的力量,改變李訓德急躁的個性。

無論是在慈濟在臺灣大學舉辦的募款義賣,或是利用自己生日,吳彩雲總要求李訓德陪著去慈濟臺北分會禮拜《法華經序》,吳彩雲更是一步一步慢慢牽引,帶著李訓德在每個月的大型回收日,開著車子去支援環保回收。

只不過當時的李訓德,雖然跟著做了四年的環保,但是每當有人邀請他來更進一步接受志工培訓時,李訓德總說:「花自己的錢,做別人的工作,一個月賺那麼多錢,少賺一天多划不來!」從小以賺錢為目地,要他犠牲賺錢的機會,那是不可能的事,直到車禍之後,歷經五次的數手術,李訓德這才想通了。

以身做慈濟 發願接引更多人

於是在出院後三個月,李訓德便報名慈濟志工的培訓,也在1996年受證,並於受證的歲末祝福點亮心燈時,李訓德心中發下兩個弘願:「第一祈願我在慈濟這條路上不退轉;二來希望每一年能夠接引五個師兄,包括自己的親戚朋友,度進來做慈濟。」自此他果然努力朝著自己的願望邁進,一有機會就去做慈濟事,或是逢人也在說慈濟。

平常就熱心公益的李訓德,待人處事的言行舉止都被鄰居們看在眼裡,同時也感到非常的佩服。當李訓德還住在延吉街的時候,總是會幫忙清掃馬路,尤其在下雨時,如果看到水溝因水孔不通,開始在積水,李訓德就會趕快想辦法來通水孔,趕快將裡面的阻塞物撈起來。

看到李訓德如此熱心維護公用的居住環境,鄰居林政雄受到感動,之後當李訓德邀約他來做志工時,林政雄二話不說馬上就出來,而現在也已經是資深的慈誠志工了。

除了以身作則在鄰里付出,為了度人,李訓德還認真的看過上人的每一本著作,同時勤做筆記,將慈濟月刊上師父講的話,摘錄下來與會員們分享,同時還勤學手語。儘管很多人都很難想像李訓德這雙粗糙的手,也能比出柔軟的手語,在粗獷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如此堅定介紹慈濟的心。

不後悔的路 破百張的推薦函

對於會員及法親的關懷,只要對方有需要,像是緊急在半夜需要有人助念,李訓德便和妻子兩人趕到現場做協助;而平常有活動時,李訓德也會帶著會員一起去參加,無論是環保回收、九二一的校園援建希望工程,或是陪著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去做幹細胞捐贈等,對李訓德來說,只要多帶人來參與活動,自然有很多機會牽引社區志工。

因此,自李訓德受證發願至今二十一年,李訓德寫過的培訓志工推薦函已經超過一百張,對他來說只要社區志工有時間,李訓德也願意空出時間來陪著他們一起做。他常常謙虛地表示其實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有這個願力,加上慈濟是個正向的道場,上人常常告訴弟子做人要「誠正信實」,因此自然能吸引善根知識來加入。

秉持「做慈濟不會讓你後悔」的這句話,李訓德除了用一顆真誠的心陪伴會員,接引更多人走入慈濟世界。同時他與妻子吳彩雲也自2012年開始不間斷的薰法香,對李訓德來說人生經歷了生死、病痛、工作的起浮,他感恩妻子吳彩雲的牽引,讓他從一個莽撞的人,到進來慈濟修行累積自己的福德,尤其透過每天聆聽上人說法,增長自己的慧命,了解《法華經》的經義,知道如是因如是果,做慈濟若能做到最後一口氣,李訓德認為這也是天大的福報,是他今生選擇中最正確的道路。【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蕭靜雯 新北市報導2017/04/03)

物質不缺 要給孩子什麼?

$
0
0
怎樣才是真正的疼愛孩子?滿足他的物欲享受?還是用愛陪伴他長大?證嚴上人在2017年4月5日志工早會中提起,在物質不缺的富有社會,啟發孩子們的愛心,期待孩子能見苦知福,培養孩子的成長,那才是真正的愛。

慈濟志工吳洙淑長期在校園裡當大愛媽媽,用愛陪伴孩子成長,極力推廣靜思語,將美善思惟點滴紮根在孩子的心靈深處。

靜思語入校園 品德教育在校深耕

2000年開始,慈濟志工吳洙淑在汐止區秀峰國小晨光時間當愛心媽媽時,認識了「親子成長班」與「靜思語」。她表示:「這麼好的品德教育教材,不用太可惜,放在孩子身上,讓失去純真個性的學童,找回童貞。」

吳洙淑請購了大愛引航回家研讀,每天讀書、抄經、收看《人間菩提》,她表示:「證嚴上人的開示內容,都可以融入使用在課堂上。」透過不斷的研讀、上課、尋找教材甚至自行繪製圖本,吳洙淑豐富自己的心靈厚度與知識,再與學生分享;她期待能順利推廣靜思語,將正能量帶給孩子,陪伴他們成長。

吳洙淑曾經遇到一位過動傾向的孩子,上課時喜歡躺在地板上不動、不上課,讓學校老師很頭痛。在班上,吳洙淑向同學分享,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福氣包」,裝載很多人滿滿的祝福。但福氣包就好像車子一樣,每天開若不加油,油就會變少,最後開不動了;如果每天想一句好話,口說好話、心想好意,福氣包會越來越大,但如果做錯事,福氣包就會越來越小。

有一天清早,上學没多久,老師發現這位過動的學生不在教室,當老師在廁所找到他時,發現他正在一個人撿拾著被野狗咬滿地的垃圾,這位學生告訴老師:「在撿福氣。」這讓老師好震憾,發現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與靜思語無形的影響力。

當吳洙淑聽到老師的分享後,讓她感受到極大的鼓勵,「雖然每天入校園時間不長,但長期點滴深耕,總有開花結果的一天。」吳洙淑深耕校園,推廣靜思語,致力於孩子的品格教育,帶給孩子正能量,越做越歡喜。【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佩臻 新北市報導 2017/03/28)


促進人類發展 慈濟晤教宗

$
0
0
梵蒂岡教廷「促進全人類發展部」於4月2日至4日,在梵蒂岡舉辦促進人類發展之國際研討會,邀請證嚴上人委派代表出席,由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慈聯師姊代表前往並發表演說。4月5日與全人類發展部門進行合作交流會談,由林執行長與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褚秋華師姊、李宜恭主任、慈濟基金會執行長辦公室王運敬副主任、宗教處陳祖淞等共同與會。

研討會分享難民援助 天主教交流全球慈善

在研討會中,全球與會者超過三百五十位,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也親自出席與所有與會者一一見面,顯示教廷對於此事的重視。與會者大多為天主教代表,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可說是與會者中唯一的佛教代表並發表演說,足見教廷對於慈濟的肯定。

林執行長在會中特別說明上人和全球慈濟人都是以一念平等之心,跨越種族、宗教、國界等,推動慈善人道救援。尤其最近的難民關懷,慈濟很用心進行慈善援助,希望能幫助難民度過生命難關,消弭他們心中仇恨種子,撫平悲傷的心情。

另外,林執行長也向與會者分享慈濟與天主教互動的訊息,包含援助厄瓜多教堂的重建、援建海地天主教學校、菲律賓整修獨魯萬教堂、在獅子山與明愛會、希利基金會合作幫助受伊波拉疫情影響的家庭等等。演講結束後,林執行長受到與會者非常大的肯定與讚賞,他們都認為慈濟就是以實際行動落實大愛情懷,許多主教和神父們都紛紛表達對慈濟的感佩之意。

會議結束之後,教宗方濟各和所有與會者見面,林執行長向教宗轉達證嚴上人的問候,教宗也表達最誠摯的祝福。

4月5日中午,全人類發展委員會進行討論,針對目前全球的難民和人道危機,進行意見討論與交流,促進天主教與慈濟的相互了解。

(文:王運敬 梵蒂岡報導 2017/04/04)

宗教融愛 教善離欲

$
0
0
【證嚴上人4月5日志工早會開示】
梵蒂岡教廷促進全人類發展部4月2至4日以「人類整體發展」為題舉行國際研討會,與會者逾三百五十人,大多為天主教代表。慈濟亦受邀參加,由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等人代表出席並發表演說,分享慈濟在厄瓜多、海地、菲律賓等地的跨宗教慈善援助行動,獲得與會者相當大的肯定與讚賞。

4月5日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與眾分享林執行長在梵蒂岡的交流。

「看來天下要彼此合和互協,並不困難,只要心念一轉,哪有宗教的分別呢?何必為了宗教有成見啊!不管是(信仰)天主教的地方因災而毀損,慈濟去復建它,還有基督教、伊斯蘭教,我們也是同樣沒有宗教的分隔。都是期待天下人,宗教的愛,仁愛、博愛、大愛、大慈悲的情,融合在一起,總是虔誠地為天下來祈禱,來帶動,這都是我們的目標。」

眼見災苦難捨離 因緣具足能速慰

宏觀天下,極端氣候在全球各地帶來嚴重災損的消息不斷傳出。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厄瓜多與秘魯等相鄰的三國,從3月開始皆因連日暴雨而釀成土石流及洪災,其中哥倫比亞往生人數已逾二百七十人,總統更宣布災區進入經濟緊急狀態。

「我們很想要去支援,但還有許許多多的條件,不是民間能這樣直接到達,把物資直接讓災民可以得到、享用到。很多的環境障礙,天天都是心裡罣礙著;但是晨語(開示)我也說,心不要執著,但是人間事相,能不掛念嗎?雖然不執著,但是眼睛所看到的,有形有像,這樣的環境,能不關心嗎?但是很無奈,真是很無法,這都是人世間事啊……」

同樣也是在3月受到狂風暴雨侵襲的紐西蘭,第一大城奧克蘭成了水鄉澤國。風雨過後,慈濟志工立刻與消防局聯絡,前往災情最嚴重的西區,進行現值卡和物資的發放。

「因為我們紐西蘭有慈濟人,雖然(災區)離有慈濟人的地方是很遠,可是他們也是很用心去勘災,評估了以後,他們也已經開始去發放了。災民好感動,沒有一個團體能這樣地把物資拿到他們手中,有紐幣一千塊,還有物資一一拿到他的手上裡。對他們來說,很緊急、很需要,能得到這樣的現金,還給他們毛毯、實用品等都有。有慈濟人的地方,總是我們會很安心,因為當地的慈濟人可以去付出,就安心多了。」

懵懂年幼陷兵燹 福地成長應見苦

上週六(4/1)開始一連四天是婦幼節與清明節的連續假期,臺灣民眾除了緬懷先人,也藉此進行家庭旅遊。然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統計,兩千一百多萬的國際難民中,約有半數是兒童,他們流離失所、三餐不繼,更不用說是歡慶節日。

「反觀在難民群裡,這十多年來,從美伊戰爭開始,延伸到了這麼大的難民潮。那阿富汗開始,就有了很大的災情,那一年我們慈濟也有到阿富汗去救災,也是歷經了很多的險象,飛機在空中就是槍孔很多,這都是(黃)思賢他們那個時候,還有《經典》的(記者),在找出了過去的相片,看到了那一塊土地,實在是心裡還是會回顧在那個時候……」

在戰地裡,為了求生存,七、八歲的孩童須拿起比自己身高還高的槍枝,抑或是成為難民,為了生活成為廉價童工,即使身上傷痕累累,也要堅強面對。

「天底下同樣年齡的孩子,他們很認真的工作,還有在當地重男輕女,平常女孩子不能受教育,不受教育才可以受控制,女孩子小小的年齡就要嫁出去,就是要負責生孩子、負責家事……這種的情況,實在是跟我們這裡的孩子,這裡的孩子跟他們如何相比呢?我們在臺灣要啟發孩子們的愛心,期待孩子能見苦知福,培養孩子的成長,那就是愛,這是在富有社會。」

養兒非僅享物欲 引導知福更造福

臺南慈濟高中小學部在婦幼節前夕,同樣也規劃一系列活動,陪伴孩子過節,包含科學遊戲,還有模擬難民孩童受傷坐輪椅時移動的狀況等見苦知福的內容;臺南大愛幼兒園則是由老師帶著孩子到慈濟環保站,動手做資源回收,並引導他們省思自己的生活習慣。

「這都是過兒童節,讓他懂道理,不是一直帶了孩子去玩,才是真正地疼惜孩子,真正地疼惜孩子,要用愛陪伴他長大,在富有的社會家庭,更讓孩子的愛的成長,而不是只滿足他的物欲享受。要啟發孩子,看到在戰爭中的孩子受傷了以後,行動不方便要怎麼辦?童工是怎麼樣的辛苦?讓他們去經驗怎麼擔、怎麼搬,怎麼坐輪椅……」

上人更期許生活在安和樂利的人們,享受的同時也能成長慧命,「我們在富有的社會,大人們要見苦知福,孩子們要愛的教育,讓他在豐富的、愛的心念中長大,將來我們的社會才會富中之富。我們要真正的愛孩子,都要很用心啊!」

阿板畫小確幸 讓心一點靈

$
0
0
【基金會新聞稿】她,不是美術專科的學生,因為對畫的興趣,對人的熱情,在日常生活中用心感受,以畫板揮灑出心靈的彩筆,讓一張漫畫,像地圖,引領我向善;願一句法,如微風,吹進你心中。

一幅幅用色溫暖的插畫,充滿對生命的熱誠;一篇篇簡短精純的文字,字裡行間盡是生活中的體悟。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同仁凌宛琪,以臉書筆名阿板所出版的圖文書《心,一點靈》,2017年3月底甫出版,立即受到熱烈回響。

隨身攜帶素描本 即時畫下新體悟

在臉書筆名「凌阿板」的凌宛琪,擁有超過四千名的粉絲,四年前開始在臉書分享有趣又富哲理的圖文插畫。刻畫入微的呈現,一度讓粉絲以為作者是個充滿人生閱歷的中年人。事實上,這些畫都是出自一位才二十五歲的女孩,而現實生活中的阿板,就如她的畫一樣地溫暖。

大學念的是財稅科系,阿板僅在國小寒暑假上過插畫課,喜歡畫畫的種子早在心中萌芽;對她而言,畫畫不只是興趣,更是好朋友、善知識、傳遞「愛」的種子。給人印象總是充滿陽光般笑容的阿板,曾經也是一個充滿心事、需要提早學習「當大人」的女孩,那段一點點小快樂卻稍縱即逝的日子,畫畫是她生活的慰藉。
   
愛看漫畫的阿板表示,漫畫人物總在一段苦難後,接著好事降臨,現在回頭看過去,感覺自己人生已經活了好長的日子,一路走來有重生的感覺。阿板在個人圖文書《心,一點靈》提及,就讀大學時的每日一畫,把生活中有趣的事畫下來與室友分享,讓她每天都能找到小確幸。
   
平時隨身攜帶小素描本的阿板,不管是上課、聽演講,就連參加讀書會時的筆記,別人用文字抄寫,她卻是用插畫方式呈現重點、再加上註解。阿板表示,藉由這樣繪圖的連結,有助於對整個過程的記憶。

插畫中理有佛法 漫畫詮釋貼人心

2012年「世界末日」的傳言,成了阿板作品的轉捩點。儘管知道是謠言,但她省思「應該做點什麼事不要讓人生遺憾。」、「我的圖文可以帶給別人什麼?」於是她開始在臉書上分享作品,一個事件、一段話,搭配簡單的表情,都是阿板當下深刻的心情,至今已分享逾三百張畫作。
  
創作靈感主要來自生活中的點滴,除了五月天的歌、日劇、記錄片,更有佛法以及國內外大師的話語。其中,每天聽證嚴上人講經說法的插畫,更讓不了解佛法的粉絲體會到,原來佛法就在生活裡。
   
而大學就開始參加慈濟志工,目前畢業後在慈濟基金會工作的阿板,更因時常聽到上人宏觀天下事的開示,再以自己一幅幅的圖文詮釋自己的體悟。尤其看到敘利亞三歲男童伏屍海灘的新聞,當輿論一片悲痛沉重時,阿板想了一晚,畫了隱隱約約的孩子親人,想要去擁抱這個孩子的情境。

阿板想呈現的是,這個孩子雖然讓大家悲痛,可是也因此有更多人的關注,讓跟他一樣的難民孩童可以獲得溫暖的擁抱。有粉絲看到畫表示:「既然看到了苦,我們應該要用愛去幫助他們」!
   
而阿板的圖文書《心,一點靈》,2017年3月底甫出版,立即受到熱烈回響,對於這點,阿板謙卑地表示,自己有幸接觸到佛法,許多煩惱可以想得開,希望也能透過自己用生命投注的畫,讓有相同困擾的民眾,用不同角度去看待生命,許多遇到煩惱的粉絲也留言表示,從阿板的畫中,獲得許多啟示,以及再出發的動力。

慈濟基金會也表示,佛法能讓心寧靜,清淨的智慧不分年齡,年輕的力量,能點燃社會的希望;單純的心,讓愛飛揚。漫畫,讓阿板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佛法,讓阿板找到了隱藏在心中的善與愛。

(文:顏福江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日期:2017/04/04)

老醫師寫程式 長照上雲端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慈濟高屏人醫會及慈濟高雄分會共同執行的「健康憶能促進服務計畫」,透過專業醫護與社工跨業合作,負責籌劃的人醫會醫師洪宏典,在自家歇業診所開刀房寫程式,建置雲端科技帶動健康創新動能,守護鄰里健康。

健康憶能促進 守護鄰里健康

在世界各國面臨人口老化及醫療支出持續高漲的情況下,醫療資訊雲端化是未來趨勢。慈濟高屏人醫會及慈濟高雄分會共同執行的「健康憶能促進服務計畫」,針對「憶能促進」、「血壓監測」及「體適能護照」三大社區銀髮熱門需求試辦創新服務體驗,透過人手一機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匯聚強大創新動能,為社區健康照顧帶來嶄新契機。

由高屏人醫會推動的「健康憶能促進服務計畫」,兩年前即朝健康管理、憶能促進之方向落實社區推動,輔以社區發展、慈善工作等合作投入。首先憶能促進領域在楠梓區、大社區、鼓山區開班;血壓雲端監測則在今年初於前鎮區、梓官區、大社區試辦。

為了將社區關懷據點、環保教育站健康資訊、長輩們的個人憶能、體適能、血壓監測等健康與自主維護或管理健康資訊詳加記錄,七十六歲的骨科醫師洪宏典將昔日的開刀房打造成雲端基地,自己寫程式,套用微軟表格再串聯Google雲端硬碟與其他功能,不花一毛錢地建構健康雲端資料庫,透過這套終身健康管理工具,讓健康照護進入社區長期照護服務,甚至串連全球。

行動健康管理 雲端照護環境

「只有從事相同專業領域的人,才能寫出最符合需求的軟體系統。」骨科名醫洪宏典跨界寫程式,要追溯到1981年。當時從旅居美國的同輩親戚口中得知電腦這個新興科技產物,立即購入個人第一部電腦,體驗電腦所帶來的諸多便利。洪宏典決定將自營的骨科醫院電腦化,花大錢請軟體工程師開發系統,但系統無法使用,承包的工程師自此聯繫不上,最後洪宏典決定自己來。他請電腦家教每天午休一對一教學,晚上11點醫院休診後,自修鑽研到凌晨兩點,最後醫院所有資料建檔順利從紙本走上電腦化。

政府推動共同醫療資訊,洪宏典基於資安隱私下建置平臺,使用者無需向醫院調病歷,而是透過QR Code個人代碼,將自身健康紀錄上傳到資料庫,人醫會整理好放在雲端,作為健康照護監測與追蹤管理,積極打造高齡專屬的智慧健康雲端服務機制。

洪宏典進一步指出,在「健康管理」領域中,憶能促進班與體適能團練從社區好鄰居的概念出發,附加功能還包含做志工、交友、健康照護與諮詢等,讓長者們時時充滿溫暖及關懷,近期將連結至高雄靜思堂醫護室,透過健康雲的建構,加速以科技化服務推升更即時社區關懷。

慈濟高雄分會社服組組長楊芳美表示,慈濟基金會意會到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另有「健康監測」以高齡專屬的智慧健康雲端,透過人醫會專業醫護與社工、志工組成照顧網路,進行居家關懷服務。團隊做好準備並以行動健康管理模式建置「健康雲」,透過雲端參與自我健康管理與社區結合,讓社區長輩能有一個可以促進健康、延緩老化、拓展人際關係的雲端照護環境。

(文:鍾易叡 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2017/04/05 )

美國青年領袖 讚臺灣銀髮

$
0
0
臺北市內湖慈濟志工接到訊息將有美國領袖人物前來參訪,志工們原以為應都是年紀稍長的官員,等到他們一一下車,都驚訝每位年紀輕輕都擔任國家重要的職務,並分別和志工握手寒暄問好,態度十分親切大方。

2017年3月28日,美國青年領袖訪團美南分團,郡長、市長、市議員等十位團員,在外交部北美司安排下參訪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了解銀髮志工找回生活重心,及如何抗失智,能更深入認識環保志工,是如何活出自信與肩負的社會責任。

愛心毛毯通世界  精細分類再還原

官員體驗腳踏車發電,用力踩踏腳踏板,電燈即時發亮,高興得豎起大拇指。看到整面用寶特瓶裝飾成燈牆,放進不同靜思語,紛紛走近細看研究一番;剛好原創人志工李欽雄在旁,一一送上寶特瓶蓮花燈飾給每位官員。


巧藝坊由莊清華志工導覽,說明利用回收的寶特瓶拆解之後送到協力廠做成布料,製成愛心毛毯,送給全世界受災難的災民。平常毛毯都事先做起來,今天恰好毛毯正在加工,裁切、車邊、折疊等工序,現場超過五十名的志工都已做的汗流浹背。官員們聽到上一批的毛毯是送到美國,都非常感動,因為他們也是當地的居民,他們也了解到,慈濟在美國每一區都有支會,每季通常都會回報,要多少個毛毯給街友,或重大災難。

官員們對回收再利用如此繁瑣的工程都很驚訝,仔細聆聽並詢問:「回收之後再製作的回收率是多少?」志工回答:「因為是精細的分類,再還原的時候比例是很高的。例如我們毛毯的寶特瓶是應用瓶蓋、瓶環、瓶身,十四個瓶子可以做一件褲子。當你不精細的分類,質料是不好的,所以志工要這麼精細的分類。」

在展示的組合屋他們也很感興趣,知道是菲律賓海燕風災時協助當地居民以工代賑搭建的住家。菲律賓傳統家庭都是共處一室、一個空間;組合屋是父母和孩子有各自的空間,還有太陽能板、自動空氣調節的出入口等設備。官員們都一致覺得:「那個房子太棒了。」

做環保心靈療癒  忘卻煩惱又健身

在回收類區,大部分是銀髮志工,個人的工作區周圍都放置塑膠袋,或置物籃再做精細的分類。官員看了很好奇:「這些年長的志工,他們來做環保是我們規定他做甚麼嗎?他每天來多久?他做的東西也是被規定嗎?」

張晶婷解釋:「其實中壯年、一些心智障礙、自閉的人他們也都會過來,他們的家人有發現做環保之後,回去在情緒上變得比較穩定。」基本上,他們有多少時間,選擇做哪一些事情,例如一些人很喜歡在紙區,他就在紙區做,不會強迫。

官員們對於志工的管理與運作饒有興趣,頻頻發問:「這裡會提供餐點嗎?」「一個禮拜來幾天?」志工說明每個人家裡的狀況不同,相當自由與彈性,但如果常常來的長者突然一陣子沒來了,志工也會去注意,打電話去關心。

濟貧賑災專款專用  議員捐助敘利亞

看到志工把雜誌一頁頁把它撕開,議員白佳莉女士表示:「我光是用看的就覺得這是非常療癒。」她表示很喜歡慈濟的理念,現場看到志工互動的感覺很溫馨、很感動。

議員問到其中一位志工:「你來做的感覺怎麼樣?」志工笑開懷地回答:「很開心。」也許在家中、工作紛紛擾擾找不到重心,在這邊可以忘卻煩惱,這裡也鼓勵志工參加讀書會、拜經,早上還有帶動健身操、量血壓,醫師、護理師固定看診隨時注意年長的心智狀況,希望是一種有互動的關係,就像一家人。

議員貝圖依先生問道:「這裡全都是志工嗎,有政府的補助嗎?」志工回答:「我們是NGO非政府營利組織,錢是專款專用。議員碧思柯李女士就很積極地問要如何捐款,她也希望可以捐款給敘利亞孩童,志工趕忙至書櫃找出慈濟英文月刊給她,並解釋捐款的項目。

美國青年領袖個個器宇不凡、思辯敏銳,看見慈濟志工在環保與慈善的運作頻頻發問,也對現場銀髮志工的生命活力感到讚佩。

(文:伍玲玲 臺北市內湖慈濟環保教育站報導 2017/03/28)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