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泰貼心 難民義診有家鄉味

$
0
0
不只醫病,同時也醫心,慈濟泰國分會除了在曼谷舉辦「社區醫療服務」義診活動,更在2017年3月的第二十七次社區醫療服務活動中,第一次決定為國際難民烹煮熱食,膚慰難民的鄉愁。

克難專餐 用心烹煮家鄉味

清晨微風徐徐,涼爽的氣候帶來好心情,自2015年慈濟泰國分會透過慈濟美國總會簽下難民義診合作備忘錄,每個月總有幾百位患者前來慈濟泰國分會社區醫療服務活動看診,然而慈濟志工一直以來,總是提供愛心三明治,讓等候的患者減輕飢餓。

為了讓難民能吃上一口家鄉口味,這一次在2017年3月的義診,慈濟志工特別邀約八位分別來自巴基斯坦、索馬利亞、巴勒斯坦等不同國家與國籍的廚師,由這群廚師共同溝通商議烹飪的菜色。並在活動的前一天,與慈濟志工一起來到社區裡的量販店,親自採買所需的食料。

為了因應義診當天的看診人數,這群廚師團隊特地準備了大約六百份的巴基斯坦的蓋飯(Dal with Rice),與索馬利亞的義大利麵(Pasto Somalia)。廚師團隊中的主廚穆罕穆德先生(Muhammad)表示,雖然熱食的準備在食物材料上並沒有那麼理想,可是就穆罕穆德先生以長期經營餐廳累計的經驗,讓他有信心能夠克服挑戰。

穆罕穆德說:「今天我們做巴基斯坦五穀蓋飯,雖然材料跟在巴基斯坦時沒有那麼豐富,不過,我就用簡單的方式來做,簡單就是美味!其實五穀配上其他的材料也是很好吃的!」

宣導環保 香積用心為後盾

除了邀請擅長烹飪的難民協助組成廚師團隊,為義診觀眾準備具有家鄉口味的餐點,一位來自基斯坦難民坦西姆先生(Tanzeen)還特別製作海報,將主題設定為 「素食的好處」,在義診區中透過翻譯人員的幫忙,極力向候診區的難民鄉親宣導蔬食的好處。

同時為推動環保觀念,慈濟志工事前也特地請大家帶自己的餐具過來,並在用餐區附近設定洗碗區,讓大家在用餐前可以先將餐具清洗乾淨。頓時之間原本用來為患者服務的醫療白色帳篷區,馬上就變成了一個開放式大餐廳。

難民法努克(Farrugh)開心的表示,能在這裡吃到巴基斯坦口味的飯菜,讓大家都回想起了故鄉的味道,感恩慈濟志工這麼用心。他說:「今天的飯菜非常好吃,我們吃得很開心,很感恩廚師們的烹調,真的非常感謝大家。」

不止有難民廚師團隊忙碌著準備料理,在廚房的另一個角落也有一群為醫護人員和志工團隊準備泰式料理的香積志工,他們不畏天氣炎熱,站在熱爐灶前用心付出,也是醫療團隊很重要的後盾團隊。

曼谷市孔堤社區志工瑰蘭阿嬤(Kularb Khumwanit)原本已排定日期,要做白內障的開刀手術,但是為了這次的義診香積,她特地將手術延後,來到義診現場拿起大鍋鏟,翻攪著大鍋內的菜餚,熟練而專注地為大眾守護健康,真情膚慰苦難,並帶動更多人向善造福!

凝聚力量 守護難民的健康

慈濟人醫會和志工用愛為難民服務的點點滴滴,也讓長期一起為難民服務的各個單位深深感動。泰國耶穌會難民服務處(Jesuit Refugee Service, JRS)志願者諾菈女士(Nora Voorwald)分享對慈濟義診的心得,她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覺得自己受重視,這些難民儘管一無所有,但在這裡他們是被重視的。」

來自斯里蘭卡的難民瑪哈林甘先生(Mahalingam)表示,本身患有白內障,先前曾跟其他醫院聯絡過,希望能夠得到治療,卻求助無門。但後來得知慈濟願意援助,內心非常地雀躍與感恩,他說:「如果慈濟沒有協助聯絡醫生並提供治療,就無法重見光明!」而已經接受開刀治療後的他,現在的日常生活方便許多,讓他再次深深地感恩慈濟!

不只為難民醫治眼疾,在2月份的難民義診中也首次舉辦牙科診療,同樣也深受難民朋友的熱烈回響,因而讓3月裡的義診人數明顯增加。而牙科義診現場也貼心安排翻譯小組,協助牙醫與病患之間的溝通的問題,希望透過翻譯志工即時協助,將醫生的膚慰傳達給患者,舒緩他們的恐懼感。

用心延愛 治療中重建希望

從中國來泰國二十多年的中醫師李維強,他的四個兒子,兩個習得中醫,兩個習得西醫,一家已有五個醫生。透過慈志工陳麗暖的接引,開始參與慈濟義診活動,對於義診中的忙碌,既使沒有助手的幫忙,李維強醫師依舊從容不迫的問診、把脈、針灸、開藥方,筆跡蒼勁有力,如開出著朵朵濟世救人的蓮花。

一位坤巴帕奶奶已來診五次,李維強醫生初診時表示坤巴帕奶奶患有小中風,舌頭歪斜口齒不清,膝蓋也嚴重退化。儘管以前已經動過手術,但是平成仍會感到疼痛加劇,因此才前來慈濟求診於中醫,透過治療,目前口話功能已烣復,膝蓋酸痛問題也持續在改善中。

儘管每月一次的義診中,人與人之間幾番擦肩而過的身影,一張張似曾相似的臉孔,時而陌生復又熟悉,讓人不知因緣何時聚散,但是泰國慈濟人醫會及志工把握因緣珍惜當下,在義診中播下一顆顆善良的種子,期待人人心中萌芽,讓天地間處處有溫暖。【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蔡秋玲、李春華、游采潔、呂桂蘭、黃娟 泰國報導2017/03/26)

濁世堅願 淖中蓮展

$
0
0
【證嚴上人4月6日志工早會開示】
「我們常常都這麼說,見苦要知福,看看人世間,苦難人他們的生活之苦,回觀自己,好有福喔!我們真正的每天很平安,也都是生活在安和樂利的社會裡,該不該感恩?感恩社會的群眾能這樣祥和互動,要時時感恩,我們要惜福、要造福。」

透過新聞報導看到全球天災人禍頻傳──連日豪大雨,造成南美洲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等國嚴重災情,當地人民原已窮困的生活景象愈是雪上加霜。證嚴上人在4月6日的志工早會,除了表達對於受災民眾的不捨,更是感嘆當地社會經濟環境不佳,同時沒有慈濟志工的種子,苦無方法伸援相助。

「大愛新聞的報導中,所看到的天下事,的確都令人心裡總是很擔憂,也是很難堪忍,如何才能跨出那一步,踏到苦難人的環境中,伸出了援手幫助他們,一直苦無方法,有很多地方不是那麼容易。」

南美三國遭洪災 慈濟因緣各不同

在南美洲受災的三國中,厄瓜多緣於去年(2016年)震災,由美國慈濟志工為主要成員的賑災團前往勘災、發放,帶動當地民眾以工代賑,靠自己的力量恢復家園,協助復建天主教教堂,恢復他們的信仰中心。

「雖然哥倫比亞我們還沒有種子,但是這一回災情非常嚴重,這樣的颶風造成了豪大雨,不只是雨大、淹水,山上的土石流就是很大量的崩塌下來……哥倫比亞(災情)是最嚴重,很大,但是因為我們沒有去跟哥倫比亞互動過,看了總是很關心。」

同樣受災嚴重的秘魯,受到近日暴雨急下的影響,導致河流氾濫、土石流傾洩,不僅建築物受損,更有超過七萬人無家可歸。種種災情讓上人既是憂心,更是不捨。

「一直想要進去,真的是困難重重。這個國家貧富殊懸,窮人不少,看到他們的社會生態,明明背景所看到的,電視的畫面有摩天大樓,感覺這個國家並不窮,事實還是有窮困的人真不少,這也是很令人擔心,路斷、山崩、橋斷,要如何能進去?的確,這種要進去的方向,實在也還有努力的地方,所以走不進去,乾著急,是很辛苦。」

昔日救援供淨水 今日環境已變遷

位於哥倫比亞鄰國的委內瑞拉,1999年年底受到連續豪雨引發土石流,淹沒了北部沿海城市,造成逾五萬人往生、超過五十萬人無家可歸,堪稱委內瑞拉百年來最嚴重的天然災害。

「慈濟那個時候曾進去,而且也去幫助過,堪災、發放過。同時我們也是在那裡一段時間,淨水車,因為那裡災後就是水都髒亂,真的很感恩那個時候吳東賢幫慈濟打造一部能淨水的車,我們就把這一部淨水車,也是送到了(委內瑞拉),很辛苦,那個時候要幫助方便多,現在就很不方便……」

委內瑞拉遭逢嚴重水患後,慈濟於2000年元月派員前往勘災,針對災區所需要的淨水設備、大型帳篷、重機械工程車等物資,進行援助評估;而後依據當地的需求,特別打造「貨櫃型緊急給水設備」,讓災民日常能有乾淨的水可飲用。

「現在過了十多年,當地就是沒有種子。最近看到了委內瑞拉的情況,這個地方是很令人擔心,社會情況變了,而且經濟低迷了,物資缺乏了,完全總是變了……這個社會裡面,默默地有一位女強人(吳冉云),她本來是開一個商店(食品超市),她有兒子在美國讀書,兒子在美國讀書也是慈青,因為有因緣就在那裡加入慈青,因為她去看兒子,就是由兒子來介紹慈濟,她也發起大心,到美國跟慈濟人互動。」

經由美國慈濟志工的引導,吳冉云參與當地活動如老人院關懷、歲末祝福、為遭逢大型災難的地方募款等。深入了解慈濟後,吳冉云認同慈濟不分種族、宗教,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幫助貧困的人;於是發心立願將慈濟帶回委內瑞拉落實,開始推展慈善、環保等慈濟志業。

「她用慈濟的名義,自己的能量付出,慢慢展開落實環保,也去呼籲華人來參與,華人的商店,他們也可以回收等等,把它集中起來,賣掉就可以有這樣點點滴滴,資源回收點滴可以救助苦難人。」

政經局勢引通膨 社會不安慈善難

委內瑞拉的經濟環境持續惡化,苦難人年年增加,雖然人力簡單、物資有限,吳冉云仍堅持以實際行動,帶領當地本土志工落實慈善訪視,每個月定期慰訪照顧戶,帶動出約二十位本土志工在當地成為慈濟種子,為所在的社區鄰里盡一分力量。

「這幾年來,環境惡化,很困難很困難,時常是有一段日子都是搶商店,她(吳冉云)也曾經被搶過;儘管被搶,她也是勇於面對,而且一直看到她的堅定,警察自動保護,因為她的所做所為都是很令人感動,還是在困難混亂中,她還是堅持,就是一位弱女子,她的堅定,在混亂世中很堅定她的使命,很令人感動。」

隨著委內瑞拉政經情勢不斷惡化,政府更設下高稅率,物資要進口困難重重,導致民生物資匱乏不足,連藥品也受到影響,許多民眾有病也苦於無藥可以治療。

「一直一直惡化,物資的缺,缺到嚴格限制,讓商人無法在這個社會經營,麵粉能進去的有限,就是做麵包要限制,今天貨進來,今天要賣空,他說要限制囤積,要預防囤積,還限制不能賣太好吃的東西,就是要限制在能吃飽就好,要去買就是有錢,也要排隊,每個商店都是警察維持排隊。」

步步踏實援個案 宏願篤行不簡單

眼見通貨膨漲,貨幣嚴重貶值,委內瑞拉境內貧窮、困苦的民眾更加無助。吳冉云無視於社會環境的困難與險惡,仍是堅毅地走入最窮困的社區,推動貧戶訪視、援助物資等活動,感動不少當地人一起出錢出力,發願一起幫助貧民。

「我們那位菩薩(吳冉云),帶著一、二十位的志工很投入,他們在關懷窮人、老人,也是長期追蹤,一位老人家突然失蹤,就會去找,找了一段時間,發現到原來是被他的親戚,提供一個地方讓他住,但是生活還是窮,他們建立了這樣的感情,不亞於在臺灣,也是一直在關心追蹤。」

天底下雖然處處有困難,更是處處有溫暖,吳冉云以無畏的精神堅持付出,讓上人頻頻讚歎,同時也感恩她的先生,一路支持吳冉云為苦難人付出。

「這樣的堅持,那樣的宏願,實在是很不簡單,她自己經商,現在已經面臨慘淡經營,她還在堅持。但是,救濟金也無法進去,她總是就地取材,還是省著自己的肚子,呼籲志工愛的能量付出,節省自己,幫助他人。紛紛的一些華人、華商也已經看見了,所以開始有人願意再次地開始投入。這種要行善並不簡單,尤其是她所處在的已經五濁惡世,環境種種的困難,這一段時間都已經浮現在環境中,她還能這樣的堅持,更感恩她的先生能一直支持,很令人讚歎!」

上人祝福 美國覺醒傳法脈

$
0
0
近年來氣候嚴重變遷,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天災人禍不斷,全美慈濟志工拔苦予樂一念心,在「2017年海外會務報告」第一天(4/7),美國總會執行長黃漢魁帶著團隊,分享全美九個合心區一年來難行能行的大愛勤務與成果;除了全美的四大志業,還有在中南美洲海地及厄瓜多的菩薩行,以及全美入人群等報告。

聖荷西百年水患 志工膚慰安人心

美國慈濟志工除了急難救助發放、參與全美的紅十字會火災防範宣導,走入社區安裝免費煙霧警報器以及宣導火災逃生救難知識;也從H1N1、伊波拉(Ebola)、兹卡(Zika)病媒蚊,走入社區營造以愛、以人為本的安樂行。

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明晉(濟晉)言及今年(2017年)奇怪的「大氣河現象」造成安德森湖、奧羅維爾湖湖水滿溢,志工於災前動員勘查水壩及沿溪水域,目睹沿溪流域至海灣口水位,日日高漲,遂著手進行防災、應變等措施,並與紅十字會密切合作,籌備、設置庇護所。

水災發生後,志工立即總動員,前往庇護所等待災民到來,聖荷西市史無前例撤離一萬兩千人,三大災區距離北加州分會才十公里,因發現有越南裔災民,志工隨即聯繫越語志工擔任翻譯。分會的廚房也發揮功能,提供熱食給災民食用,志工的照顧、膚慰、陪伴與全力支援,讓災民安心又安身。

志工在庇護所內以〈人間有愛〉歌曲膚慰災民心靈,與越南裔共唱越南歌曲,舒緩災民不安的情緒,許多災民都因為志工的關懷而感動落淚,甚至有災民流著淚請志工留下來,不要離開。志工也致贈災民福慧紅包,向他們解說慈濟「不掉淚蠟燭」故事,更舉辦「跨宗教祈福會」,邀請各宗教代表領眾祈福,安定人心。

厄瓜多發生強震  以工代賑助災民

南美洲國家厄瓜多於2016年4月16日發生規模7.8強震,此次地震是厄國七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超過六百六十人往生,近七千棟建築物毀損、約三萬人無家可歸,大量人口失業,經濟受到巨大衝擊。

志工葛濟覺向大家分享慈濟勘災團2016年4月27日前往當地勘災,啟動救災、物資發放,並透過以工代賑方式,帶動維和港市、曼塔市、卡諾亞鎮、佩德納萊斯市、哈瑪縣五個城市的災民清掃家園,並分享竹筒歲月精神,啟發他們的善念。佩德納萊斯市長對於志工帶動市民投硬幣捐款時,市民排隊守秩序的情形,感到不可思議。他除了致贈感謝盃給慈濟,更希望慈濟人留下來協助治理佩市。

在志工於佩德納萊斯市進行以工代賑時,親民愛民的哈瑪縣長安和前來向志工求援,希望慈濟也能到該縣進行以工代賑,原本志工即將結束以工代賑行動,但在前往該縣勘災後,決定也於該縣帶動以工代賑。縣長安和志工除了與慈濟志工一起彎腰發放以工代賑金給受災的市民,並自掏腰包承擔超出一千人次的代賑金。

而在南美洲,志工關懷的國家有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智利、厄瓜多、瓜地馬拉、墨西哥、聖馬丁、海地、薩爾瓦多、委內瑞拉、宏都拉斯等,每個國家的志工都很少,卻做很多事。

志工林慮榕感恩美國與中南美洲志工跨國合作,她也表示:「希望在場的師兄、師姊可以給他們更多鼓勵,並鼓勵南美洲各國慈濟人成立讀書會,薰法香,以法凝聚,傳承法脈,延續宗門。」現場即響起熱烈的掌聲。

義診服務啟發人 醫人醫病又醫心

大家熱烈鼓掌之後,美國總會副執行長葛濟捨幽默地問:「健康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常鼓掌就對了!因為下午要報告是最不容易的。」現場即笑聲、鼓掌聲連連。葛濟捨報告美國慈濟醫療志業發展,及全年度牙科、眼科、中醫義診、心理治療服務人數。美國慈濟人醫會成員近七千位,2016年全美義診七十一場,共服務二萬四千多人。

美國的牙科診療費用昂貴,大愛醫療巡迴車牙科服務,提供街友口腔檢查、洗牙、補牙、拔牙、假牙等義診服務。並運用美國社會資源,協助弱勢族群治療口腔疾病。許多病患接受義診後,成為慈濟志工,由手心向上變成手心向下。

大愛醫療車共七部,巡迴南、中、北加州,從點、線、到面,與社區的團結,美國醫療付出無所求,醫人醫病又醫心。美國幅員遼闊,大家努力耕耘的諸多會務與成果一一呈現,令在場志工目不轉睛聆聽美國慈濟志工的經驗與成果。

品格教育入學校 多方位傳法度人

美國慈濟教育志業報告中則提到,互愛是對治缺愛症最好的方法。慈濟將靜思語編入學校教材,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推動品格教育,並將環保教育融入其中,這樣的品格教育,一步步在學校扎根。

慈濟教育志工全心投入,即使身在異地無法參與,也不忘叮嚀前往的志工,注意孩子們的狀況,用心傳承,讓愛不漏接。品格教育迴響大,孩子們的行為和改變,受到校長與老師肯定,學區也紛紛提出,希望品格教育推廣到其他學校,為解決人力不足的情況,志工用心接引學校老師,邀請一同承擔,協助教學。

最後全美慈濟志工多方位走入人群的見證,由陳寶如(陳濟麟)分享兩年多來,從四個團隊成長為二十個團隊,喜見全美拜訪店家突破二萬家,全美入人群團隊和入人群志工大幅成長,不怕被拒絕,再接再厲,新增加會員的人數突破一萬人。接下來的目標,希望可以達到入美國主流(紐約國際都會音樂會)、入網絡(多媒體、社群網站募心募愛)、入監獄傳法、入店家與社區、入組隊(合和互協)、人才培育(慈青學長)。

佛陀講經四十二年,為法求人,為法募人。全美靜思弟子願以慈濟法脈精神走入人群度眾,「塵點刧來一念心,佛心師志信願行,不去他方留娑婆,師徒相約在人間。」以一心、三軌、四忍法,六度、四修弘誓願,開創美國入人群度眾妙法。

造福社會 法脈相續

大家浸潤妙法感動中,時間不知覺飛逝,第一天的海外會務報告,在美國會務展望中進入尾聲。每年此刻,靈山會上喜相逢,共同菩薩雲來集,二十個國家齊聚一堂,聆聽香港、美國分享後,證嚴上人向大家感恩。

上人說,總是要感恩,一年比一年緊湊,很踏實,香港之後早上的下半場,接下來是美國。美國很大,大家要集合都很不容易,何況美國的災難頻繁,幾年前有說要凝聚起來造福社會,美國慈濟人是否記得?美國不覺醒,天下不太平啊!

大家要把握這幾天的時間,很重要的「秒」都沒有空過一個字,實在很讚歎,真的很欣慰!要知道師父從去年到現在心急要傳法,傳法立宗,期待大家法脈相續。

(文:陳素蘭、王惠香、沈淑女、黃湘卉、張如容、高芳英、潘翠微 花蓮報導2017/4/7)

【周末食堂】 玉米餅

$
0
0
一隻玉米棒不論水煮或是火烤,都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食物,把玉米粒剝下來卻不做濃湯,原來還可以做成玉米餅。

【材料】:玉米、玉米葉、起司絲、在來米粉、鹽、黑胡椒粉、橄欖油

【作法】:
1.將玉米粒取下弄碎後,跟其餘食材攪拌均勻。

2.接著用燙過的玉米葉包起來,入鍋用中小火蒸8到10分鐘即可。

(食譜提供:黃林桂麗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合拍破浪 有福過關更援他

$
0
0
高雄榮董實業家團隊凝聚愛心,發起「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音樂祈福會」,4月8日於高雄巨蛋演出兩場,透過募心募愛馳助敘利亞難民。4月1日演繹〈行願〉法船的榮董實業家、慈警等人,還有來自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的慈濟志工,齊聚在高雄靜思堂彩排,每個人突破時間、空間、身體還有天氣等考驗,希望呈現堅實的乘風破浪感,讓大眾體會船會受外來環境毀損,但人心不能受挫,只有堅定團結才能到達彼岸。

時間空間 極限挑戰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鑑真大和尚,歷經十一載春秋,東渡日本,五次失敗,依舊堅持,發心立願,只為圓一個多年的夢,為法傳律終不悔。如果用影片,可以看到真實的船以及海濤澎湃,摧毀人心的殘酷景象;如果用畫筆描繪,也可以勾勒出洪流巨浪,身形被摧毀、步步驚心的場景。

在高雄靜思堂和敬廳,有一群人試圖用身體詮釋受到駭浪驚濤的法船,如何走過水萬湧,行過山窮處,把高聳的和敬廳當畫布,用莊嚴的形體為彩筆,意氣風發的歌聲為音響,唱出「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堅毅。

樂聲初響,揚起風帆,所有的人單腳跪地,昂首眺望迎接挑戰,每一隻手都是有力的槳,每一個身體受海浪的襲擊極力的搖晃,頭頸大力地擺動,揮手拍打地面發出海浪的聲音,並肩起伏一如駭浪洶湧,側身扭腰潑水,伸手後仰拉繩,一艘栩栩如生的法船,用人的身體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只是身體與力的結合,同時要用渾厚的歌聲,表現海的磅礡氣勢。

人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演繹的每一個動作都非常地吃力,但這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志工,卻越練越勇。這次活動安排兩艘法船,參加人員年齡層不拘,有二十幾歲的,也有白髮蒼蒼的,有公司老闆、公務主管更有醫生,另一艘是警察、法務、消防、海巡等硬漢所組成,所有人都要排除時間的困難,因為有些人的工作是要輪值上班,全員到齊有難度。

除了克服時間困難,還有空間的克服,此次活動不只高雄的志工參與,還有雲林、嘉義、台南的志工,他們每周六、日得一早坐遊覽車到高雄練習,這要靠長期間的耐力恆持,再加上演繹時的體力考驗,無論是跪地快起、搭肩搖晃、側身甩腰,短短四分鐘就足以讓大家滿頭大汗,令人敬佩的是在場沒有一個人喊累。

志工活動膚慰心 遠離憂鬱多惱河

中場休息時,參與演繹的黃清和表情凝重地靜默發呆,原以為他是練得太累而顯得不開心,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內心充滿不安:「心裡很憂鬱、很複雜,怕表現得不好,想到站上巨蛋面對一萬多位會眾,會很緊張。」參加行願法船給黃清河的激勵是學習鑑真和尚不挫敗的精神,即便表現不好有可能被替換,他也要認真練到最後,絕不放棄。

三十二歲的黃清和其實曾經患有憂鬱症,從小有輕度智能跟語言障礙,小學常遭受校園霸凌,導致國中一年級時罹患憂鬱症,成長過程非常辛苦,高中一年級,有機會跟著慈濟志工呂進泳學做環保、福田,但總是半推半就,臨出門常哭鬧不休,而長期陪伴在側的是媽媽,同時也是慈濟志工的吳惠月。

當年母子參與慈濟大小災難募款活動,都是瞞著爸爸偷偷參與,若被發現就會挨揍,而黃清和也因為患有憂鬱症,看不到媽媽會感到焦慮,會狂打電話尋找媽媽,曾經因此讓一個月的電話費高達三千多元,他的身心狀況也讓他無法繼續工作。

現在的黃清和已經擺脫憂鬱症用藥,雖然個性還是有些急躁,對他來說目前最大的精神安慰就是做慈濟,無論是做環保、當醫療志工,甚至是承擔人文真善美,雖然他學習比較慢,但求知欲很強,目前也承擔錄影剪輯的功能成員。談起孩子的成長,吳惠月臉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

不悔承擔的笑容 發心行願不退轉

充滿笑容的不只是媽媽的心,還有一位爸爸唐文華,一月初陪孩子在慈少班練習法船,越練精神越好,不但不累而且充滿法喜。這次參加慈警法船練習,一路走來運動、吃素,身體越來越輕鬆、健康。唐文華臉上堆滿笑容地說:「最近警察定期健檢,血壓、血糖不好的數據都降下來,真是佛菩薩保佑!有此榮幸參加演繹,很感謝慈濟。」唐文華精神奕奕地表示今年(2017年)3月開始參加見習培訓。

「一艘船需要一百個人參與,而且動作有難度又要求到位,有年紀大的練到腰痛、頭痛,很多人都想打退堂鼓,何況每周要從嘉義坐車到高雄,天氣跟路程又多了一層考驗。」嘉義慈濟志工吳漢文談到邀約、召集時的困難,全靠團隊互相激勵:「我們不是在演繹行願,我們是真的在行願,大家應該發心立願,到目前為止大家都很堅持,不受天氣或任何因素阻撓,出席率也都超過九成五以上,而且大家知道這是跟幾萬人結善緣的機會,都把握因緣,熱誠投入。」

行願不能停 濟助苦難人

既然是實業家榮董團隊還有慈警,每一個人都是大忙人,都有忙碌的事業與家庭要照顧,放著假日不休息,為什麼要排除萬難,還要忍受體力的極限呢?剛開始有人膝蓋跪痛了,腳底磨破了,身體層出不窮的狀況,打針吃藥後繼續練習,甚至還有嘉義志工在棧板區練習時,被突出的鐵釘刺到腳,後來被迫放棄練習。

負責這艘法船的總窗口志工潘機利感觸很深的說:「大家雖然都很辛苦,不過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為了國際難民,希望接引更多的菩薩參與。」

其實行願法船在三年前演繹完就結束了,但證嚴上人行腳時就提醒「行願不能停」,有願沒有去行,等於沒有,潘機利說:「在演繹的過程要了解,這不是一個表演,而是要展現道氣,在練習也是在行願,不是只有4月8日這一天,希望透過行願演繹,讓與會的會眾一萬三千人及全球的電視朋友,效法鑑真和尚堅毅的精神。」

在海上的船難免浮浮沉沉,在船上的心卻要互相激勵、堅定恆持,希望敘利亞難民的遭遇,可以早日得到救贖,也希望藉由這場音樂會串聯人心,讓慈航滿載心蓮,濟助苦難人間。【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章碧雲 高雄報導 2017/04/01)

印尼4474個案 連體嬰新生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慈濟基金會自4月7日起至11日於花蓮靜思精舍舉行「2017年慈濟海外會務報告」,來自二十個國家地區,共四百五十位海外志工齊聚一堂,針對2016年當地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成果進行討論、交流與互相勉勵,期許2017年也要讓大愛流轉全球。



印尼個案感恩 故事觸動人心

今日(8日)為活動第二天,由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及印尼等國家分享2016年的慈善成果,其中更以印尼兩對連體嬰的手術成果最為感人。2016年印尼慈濟志工共走訪四千四百七十四個個案,在醫療、教育等方面關懷弱勢族群,其中,以麥盛、麥嵩與菈彌、菈蔴兩對連體嬰個案故事最為感人。

當時志工獲悉消息後,四處奔波詢問,找到印尼希望醫院願意執行手術,希望醫院財務總監迪迪醫生(dr.Didi)更進一步表示,院方將不收任何手術費用,唯一要求是志工在手術過程中,陪伴、安撫不安的家屬。動員醫生及護理人員共百餘位醫護,手術進行十小時後順利完成,雙胞胎目前皆平安、健康地成長。

印尼志工的分享及家屬感謝的話語,感動現場四百五十位慈濟海外志工;助人雖不求回報,但感謝的話語將使慈濟人更加努力,散播大愛繞全球。

(文:陳仕杰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報導2017/04/08)

法淨如水 傳正醒迷

$
0
0
來自馬來西亞、印尼、香港十八位媒體人來臺參訪慈濟志業體,並到精舍與上人座談。

宗教為骨架 善愛為本質

香港《亞洲週刊》記者袁瑋婧小姐表示,慈濟是超越宗教的組織,也有超越慈善團體的撫慰人心良能。上人回應,不分種族、國籍,全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與天地共生息;「人們隨時間累積歷史,世事也隨著時間變化,身在歷史長流中,要敞開心胸坦然接受變化,也要把握現在,為未來的人間鋪展道路。」

上人指出,「宗」是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宗教只是「骨架」,內容需要由人用愛去充實;只是許多人扭曲了「骨架」,才會起分別心、生對立,衍生許多問題。慈濟尊重每一個宗教,人道援助不因宗教信仰而有所分別;一如慈濟學校的學生,來自不同宗教信仰的家庭,不因在慈濟受教育而改變信仰,只是加強了愛心,期待這分愛能隨著年歲增長。

「宗教要發揮淨化人心的力量,人心回歸清淨本質,就能共同為天下事付出。期待媒體報真導正,共同宣揚正確的道理,傳達愛的能量。」

盼報真導正 喚醒迷失心

《南洋商報》黃兆平執行總編輯請教上人養生之道,上人表示,自己沒有特別運動或養生方法,唯有素食。黃總編再問,慈濟志業規模至此,此生還有何心願?上人表示,自己沒有特別的心願,慈濟人與自己心志相合,在不同領域,朝同一方向發揮良能,才能成就慈濟志業;未來也會朝共同方向努力,持續利益社會人間。

《南洋商報》記者吳梅珍小姐請問上人,做慈善五十多年,看見人與人的關係愈漸惡劣或是改善?上人指出,人心會隨著社會風氣迷失,但本性依然善良。「此時科技發達,人們容易被虛擬境界吸引,鮮少抬頭看真實世界,更需要媒體傳播正義之聲,喚醒迷失的人心。」

《風采雜誌》林慧霞總編輯請教上人,如何在功利趨向的現代社會,改變人心想法,從而降低利欲、充實心靈財富?上人回應,自己只有很虔誠的理想,「雖然知道目標難達成,仍然盡力呼籲,希望大家回歸清淨本性,發揮本具的良能。慈濟人為志業盡心盡力,甚至盡形壽、獻身命,不斷付出與帶動,都是出於一分真誠的愛。」

在座多位媒體人表示過去不了解慈濟,來臺參訪深受感動。上人有感而言,慈濟走過半世紀,是實做出來而非宣傳來的;慈濟人認定方向正確,該做的事,腳踏實地「做就對了」。「慈濟團體並非萬能,個人也很渺小,無法做盡天下事,只能把握當下盡力去做。希望各界人士發揮專業良能,做好事不能缺少任何一人。」

《星洲日報》記者廖德來先生提到,現在人心慌亂,想請上人給世人一個安心的方法。上人回應:「想得太多、雜念紛起,當然不安心;把握當下做好應做之事,心就能安。」

【靜思小語】雜念多,心難安;把握當下做好該做的事,就能心安。

上人開示於2月21日《農正月‧二十五》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4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看盡生老病死 難信輪到她

$
0
0
剛開始中風時,蔡女士脾氣暴躁,無法釋懷自己的無能,甚至會丟東西發洩情緒;三年後,她終於重新站起來,行有餘力時,還會做環保回饋慈濟。

義診中心家人 身心有所依靠

慈濟馬來西亞雪隆分會關懷戶蔡女士曾是私立醫院護士,曾從事醫護工作二十多年;身為護理師,她看過不少病苦折磨,從來沒想到有一天,無常竟然會找上自己。

2013年9月30日,蔡女士無預警地因中風而倒下,入住加護病房三天,留院三個星期後才出院回家。她的先生從事散工工作,在她生病後,停下工作照顧她,加上她的兄弟姊妹眾多,各有家庭要顧及,無法長期協助,生計頓時陷入困境。

志工接獲個案提報,上門探視,了解蔡女士的病情後,便決定盡快協助蔡女士在黃金時間內做復健。2013年11月初,慈濟開始補助蔡女士物理治療費及交通費,除了每星期三次的物理治療外,志工許玉萍等也接力安排載她到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針灸治療,盡快協助她再站起來。

剛中風時,蔡女士僅能躺在床上,右邊不太能動彈,手掌、手指都僵硬,她的脾氣越加暴躁,甚至丟東西發洩。一開始到義診中心針灸時,蔡女士滿臉憂愁,滿懷心事,經過不斷的治療,終於改善了病情。

「一開始她是坐著輪椅進來,後來就拿著拐杖,現在就自己走進來咯。」三年過去了,中醫助理賴英凌見證她的改變,也開心地提到:「以往她都會把心事說給我們聽,有時還講到哭,我們就會勸導她。現在她的笑容比以前多很多,也比較不會那麼執著了。」。

「這裡有人可以講話,如果沒有,我也不想來。」義診中心像家一樣的氛圍,讓蔡女士得以與志工分享心事,倒完心裡的垃圾,加上針灸疏通筋絡,以及努力復健,漸漸地,她的步履越加穩健,笑容也多了。

自助人助 回饋慈濟

在健康情況得到控制後,蔡女士在表姊林慈恬(同時也是慈濟志工)的鼓勵下,開始做環保。對蔡女士來說,每一次的環保,都是另類的復健,從一開始的僵硬和艱難,而今手腳的靈活度等都大步提升,她把這些進步,歸功於平時勤於復健,以及環保的努力。

鄰居王德娘的妹妹跟蔡女士曾是醫院同事,對她的情況也有所了解。這幾年,她看著志工進出蔡女士的家,心裡對慈濟的善舉深表感動。有一回,蔡女士看見王德娘要丟棄用過的食油罐時,便詢問她:「可以給我做環保嗎?」此後,王德娘就一直回收家裡的資源,送給蔡女士處理。

蔡女士做環保的原因很簡單:「回饋慈濟,要幫助人。」慈濟在她中風初期六個月時的雪中送炭,還有到現在的後續關懷,在在都令蔡女士念念不忘。「慈濟一分都沒拿我的,這種恩情要如何報答。」她笑著說:「做環保幾個月後,我的手指比較靈活了,我要快點好起來,好好做環保。」【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楊秀麗 馬來西亞報導 2017/03/30)

住新房 比亞克首間大愛屋

$
0
0
由慈濟印尼比亞克聯絡點所援建的第一間大愛屋,於4月1日正式啟用。六十五歲的慈濟照顧戶文奇是房屋援建的受惠者,慈濟志工們前往沙坡地博村(Swapodibo)進行交屋儀式,見證這歷史的一刻。

關懷貧病 重建新家

照顧戶文奇因罹患帕金森氏症多年,因病而無法工作,只能依靠兩個兒子撐起家計,但兩個兒子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於是經由提報,文奇在2015年成為慈濟的照顧戶;而他的其中一個兒子迪龍罹患眼睛疾病,也接受慈濟的醫療援助。

志工定時關懷文奇一家人,每個月都會贈送物資援助,而文奇的居所老舊、髒亂不堪,且屋頂多處破洞,再加上雨季,讓他們一家人住得很不舒服。熱心的志工向文奇一家人提起援建計劃,文奇想也不想就答應了志工的建議,志工的好意讓他們樂不可言。

2017年2月6日,文奇家正式開始援建,因為原屋太過簡陋,拆除下來的材料也無法再使用,只好重建。房屋重建期間,文奇在舊房子後面蓋起三點六坪大的簡單木屋,做為暫居之所。志工也時常來幫忙攪拌水泥、搬運材料、粉刷牆壁等重建工作。

援建完成 持續關懷

經過大約兩個月的工程,文奇的新家終於竣工,志工與文奇一家人為此感到很歡喜,志工很感恩文奇一家人給予的行善機會,而文奇一家人感恩志工的援建計劃,讓他們能有舒適、乾淨的新家。

慈濟印尼比亞克聯絡點負責人彭瑞盛在致辭中,向協助援建的所有人致謝,並表示:「援建計劃之後會再持續,不會到此就停止。因此我們需要大家與我們共同努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比亞克志工也貼心地準備了睡床、衣櫥、餐桌及沙發送給文奇一家人,讓他們住起來更舒適。

行善不能等,慈濟比亞克聯絡點踏出了援建第一步,期待日後會踏出更多的腳步,以實際行動幫助更多苦難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Marcopolo 印尼報導 2017/04/07)

募集您的愛 盼築回家的路

$
0
0
一個古文明的發源地,六年的戰亂,讓敘利亞一半的人民流離失所,喪失了原本的職業與生活,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難民。

願助難民解苦 音樂會眾祈福

季春伊始,清明過後,南臺灣的高雄依然艷陽高照。2017年4月8日,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的慈濟榮董團隊,特地於高雄巨蛋舉辦兩場次的「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

每場次一萬兩千人的滿滿人潮,書寫著慈濟大愛的綿綿史詩。受苦的人無法出來,有福的人走了進去。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分慈悲的心路,從臺灣穿越千山萬水,一路蜿蜒迤邐來到中東……

敘利亞,一個曾經美麗的戰亂中國度,從繁華走向沒落,在「地、水、火、風」四大不調之中,正演繹著一齣綿延且尚未落幕的人間悲劇。而此一悲劇,原本是可以透過眾人平靜的心靈,得到舒緩並合理解決的。

音樂會中播放記錄敘利亞難民的影片,「回家的路」對於流落外國的難民而言,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為了生計,小孩子每天要工作十二小時。影片中一位小孩在受訪時表示,他每天都很累很累,早上很不想起床,可是沒有辦法,說著說著,竟然不禁哽咽起來。

回家路遙 陪伴給愛

「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這一句短短的話,對於在平安國度裡長大的兒童來說,大概不會有任何特別的感覺;但對於處於戰亂、無法就學讀書的小小難民而言,不僅成為一種奢求,更是刻骨銘心之痛。

影片中,有一位難民小心翼翼地從口袋中拿出一個摺疊整齊的塑膠袋時,採訪的記者原本以為裡面一定裝著什麼貴重的東西,沒想到,竟然僅是一顆乾燥的羊糞便而已。而這顆被他視為珍寶的羊糞便,正是他從家鄉帶出來的唯一東西。

「牽著我的手累不累,可願靠在我肩上歇一歇。看不到的家是那麼美,找不到的路是告別。讓我牽你的手走一回,回到最初那場夢的曠野。」這是〈回家的路〉裡的一段歌詞,聽來雖然讓人有點感傷,但又何嘗不是帶有幾分對未來的期盼。

「如果能夠給你一雙翅膀,到我的心裡飛,讓我們緊緊相隨;如果可以讓你放下疲憊,到我的夢裡睡,我會輕輕地擦乾你的淚。」歌詞多麼辛酸,場景多麼令人不捨!

在〈心燈〉的樂音之中,萬盞心燈點亮祈福會場,光照人間的無限希望,虔誠指引受苦難的人,一條回家的路……

祈福音樂  演繹美善

高雄場次的祈福音樂會,以「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為主題,援助敘利亞難民為焦點。祈福音樂會的內容,主要分成「回家的路」、「光照人間的希望」、「愛與善的循環」、「許一個希望的未來」等四大主題,每個主題都貫串著不同的樂曲。另外,臺灣北、中、南的實業家及年輕第二代,也以鐘鼓演繹〈勤行頌〉和《藥師經‧終曲》;更結合警察同仁、社會人士與其他道場的法師,共同演繹法船〈行願〉。

慈樂飄飄,震撼巨蛋全景;心蓮朵朵,共築人間美善。從「心蓮滿人間組曲」揭開祈福音樂會的序幕,以「鐘鼓齊鳴」,走入大悲無怨的〈勤行頌〉,更以四人現場演奏的中東音樂,導引進入這個曾經美麗的國度--敘利亞。

隨著影片VCR的娓娓敘說,一首首感人音樂篇章,隨之而汩汩流瀉而出--〈淨如琉璃〉、〈回家的路〉、〈親愛的小孩〉、〈心燈〉、〈一家人〉、〈擁抱蒼生〉、〈心肝寶貝〉、〈陽光希望愛〉、〈明天會更好〉、〈祈禱〉、〈感恩的心〉。

懷抱著無限的希望,從每個人的「心」開始;以感恩的心,結合眾人的力量,替苦難的眾生,尋找一條返家的路,不分宗教,只為共同的一念心。

讓愛傳出去  許一個希望

活動中演繹的法船,勾勒出鑑真和尚的剛強毅力,而今這艘法船即將西航,前往陷入戰火蹂躪的中東地區。期待,讓這一盞盞心燈的愛與光明,穿越千山、橫渡萬水,傳遞到每一個受苦難人的心靈之中。

當〈祈禱〉樂音響起,萬盞心燈點亮整個的祈福音樂會現場,很多人不禁潸然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而那一句「親愛的孩子,今天有沒有哭?」更是令人感受到無比的辛酸與椎心之痛。來自約旦的慈濟志工陳秋華,更是替敘利亞的難民們向臺灣的所有善心人士,頂禮感恩!

善的漣漪不斷擴大,〈感恩的心〉迴盪裊繞,感恩有您,讓心蓮萬蕊,遍滿人間--從臺灣,飛向全球九十四個國家地區……【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慶瑞 高雄報導 2017/04/08)

慈善袋袋傳 慈悲愛心相繫

$
0
0
【新聞稿】慈悲喜捨不分宗教、種族與國家,一袋袋為了幫助災民、宣導環保的回收袋、環保袋、巧藝袋,4月9日由海外慈濟人送回花蓮慈濟靜思精舍,匯聚了大愛無國界,「袋袋相傳慈濟情、心心相繫慈悲心」的感動!

慈濟基金會自4月7日起至11日,於花蓮靜思精舍舉行「2017年慈濟海外會務報告」,來自20個國家地區共450位海外志工團隊齊聚一堂,針對2016年度海外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的成果進行討論與交流、互相勉勵,2017年也要讓大愛流轉全球。
   
4月9日,花蓮靜思精舍安排來自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慈濟人的會務報告,其中慈濟菲律賓志工報告內容指出,2013年海燕風災重創萊特省帕洛鎮,慈濟透過以工代賑的方式,幫助災民重建家園,也持續關心居民的生活,由慈濟志工協助成立的巧藝坊,將當地婦女組成一支帕洛大愛村的十字繡團隊,就在慈濟志工的輔導下成立,一包包縫製精美的「帕洛大愛巧藝袋」因為製作精美,不僅成為各界熱門訂購的慈善產品,更大大改善受災居民的生活。
   
「帕洛大愛巧藝袋」裡面還夾著一張中英文對照的感謝標籤,寫著:「這個手工袋,是菲律賓慈濟人為帕洛地區海燕颱風倖存者規劃的謀生計劃產品,您義買此手提袋,不僅能協助這些生還者維持一家生計的費用,也是守護他們尊嚴的一種方式,感謝您的支持與祝福。」
   
另外,來自馬來西亞的慈濟團隊也帶回製作精美的「靜思環保袋」,這是由靜思協力廠生產的五穀粉及香積飯、香積麵的包裝袋,透過志工的巧思,將一包包已拆封使用後的包裝袋,摺成一串串製作精美的「靜思環保袋」,這款「靜思環保袋」於4月9日在靜思精舍亮相,並與各國返臺的慈濟人結緣,獲得熱烈的迴響。
   
馬來西亞為較富裕的國家,但大馬慈濟人不斷在馬來西亞宣導環保愛物惜物,及回收再利用的努力不遺餘力,一款款製作精美的「靜思環保袋」,除了呈現環保概念,達到保護地球外,更在物命再利用的巧思下,成為兼具美觀與實用的提袋。
   
而同時,來自非洲,曾經在臺灣讓農委會及外交部讚歎的「Love From Taiwan」米袋改裝的提袋,這一次也透過慈濟志工蔡岱霖遠從非洲再度帶回臺灣。
   
印有Love From Taiwan的臺灣米袋改裝的手提袋,是非洲民眾最好的物命回收再利用的工具,有些家庭利用米袋投入環保回收行列之外,為了要讓愛能延續,有些米袋則是非洲貧戶為了感恩自臺灣送米到非洲的大愛,特別製作成美觀、實用又代表感恩臺灣的手提袋!
   
慈濟基金會指出,一款款來自海外慈濟人帶回花蓮精舍的提袋與包包,代表一國國慈濟人利用當地的資源,協助災民與困苦民眾走出陰影、看見希望的努力,環保袋把臺灣人的愛與善延續,「袋袋相傳」的佳話,代表著慈濟人在全球無私、無悔的付出也會代代相傳。這也是慈濟海外志工代表近日返回花蓮靜思精舍,帶回來每一國投入慈善關懷的感動與法喜。

(文:顏福江 基金會公傳處報導2016/04/09)

愛滿人間 福中之富

$
0
0
【證嚴上人4月10日志工早會開示】
「匆匆忙忙地天天過去,而且真正的要做的事真多,要說的話更是無法一一表達,不過天天都在看,看天下事,天天都在做,也是做天下事。」

慈濟2017年海外會務報告,自4月7日展開第一場,連續三天見證全球慈濟人在各地身體力行,教富濟貧、濟貧教富,為天下苦難人付出與廣布人文的事蹟,內容十分豐富動人。證嚴上人在今日(4/10)的志工早會中,感恩全球人間菩薩的用心,貼近眾生心,讓大眾有機會見苦知福,人人宏觀天下。

透過科技傳訊息 不出門知天下事

「像我,除了臺灣以外,哪裡我都沒有去過,可是我天天都要說天下事,其實都是靠著(慈濟人)回來分享做過的,就是要如何做、怎麼做、做到了什麼程度,都是靠著大家去了、回來了所說的,或者是各位菩薩就地做、就地記錄,就趕快把所走過的路傳送回來。」

透過現代科技,全球各地的慈濟志工能將真實的圖像、文字、聲音即刻傳送回臺灣,讓上人得以同步了解、感受第一線志工的訊息,更能共同參與決策,提供方向的引導。

「多麼真啊!因為我很用心,只要有訊息回來,我就是把我的心,完全跟著菩薩們同行,跟著你們到任何一個地方去,只要你們有呼應著我,有給我這樣的聲音、訊息,我就一定會跟著大家去看。看到了,有的時候我就會跟你們說:『這應該這樣做,方向應該要那樣走。』」

透過志工早會等場合的上人開示,全球慈濟人的典範事蹟,就能透過全球視訊連線或大愛臺等媒體傳播,傳送給全球慈濟人即時了解、學習人間菩薩的典範行蹟。

低頭俯看人間事 發心立願膚苦難

就如這次慈濟海外會務報告,全球許多典範事蹟,也透過上人轉述,讓更多不同國家地區的慈濟人互相學習優點,檢視自己的不足。

「經過了這三天,這麼多的國度,從第一天的香港與美國(會務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了,香港的地方很狹窄,但是人口很密集,這個真正的很複雜。看來,抬頭看都是摩天大樓,可是……人生總是要低頭看,都是在街道裡的遊民多,還可以看到了天橋下的,連上班族也都是在那裡,窩在『棺材房』裡,第一次會聽到了一個人的人生,晚間都是像睡在一個棺材裡面,這樣的鑽進去,就這樣睡覺了。」

但就連被稱為「棺材房」的租金,一個月也要大約七千元臺幣之高。這就是香港--一個地狹人稠、房價高漲的地方,所出現不可思議的人生生態;而香港慈濟人卻願意投入,長期關懷陪伴他們。

「也看到了美國,那就是幅員很大,土地那麼大,慈濟人還不夠多,不過大家很盡心力。這幾年來的美國災難頻傳,四大不調和,看著看著他們真的很辛苦。有的時候哪裡有大災難,大火災、大水災、大風災、地震,他們都遙遠地一跑就是幾千公裡,好幾百公里,實在是盡心力也付出,在那裡真的實在是做得……內心看了也很不捨,不過還是要再努力。」

上人慈示,這些災難,都是人間眾生所共同禍福的。「不管是人禍、天災,或者是國家的興旺有福,都要看這個國家的人群,所要凝聚起來的是造福還是造惡呢?只要看到了眾生善惡拔河,地這麼大,國際間舉足輕重,假如當地的菩薩沒有趕快勤耕耘,布善種子,的確,這種儘管很發大心、立大願,那都是會很辛苦。因為業力在這個國家,假如是災難偏多,菩薩們會很辛苦。」

克服困難堅茹素 投注資源濟貧苦

上人期許美國慈濟志工要趕快布善種子,將無數量隱藏的種子好好耕耘出來。

「翻轉災禍來造福人群、教富濟貧,這都是要很用心。有福才能度到了福中之富的人,若沒有福,儘管大富在美國,也是度不到他。」

接引福中之富的人付出,不僅在美國,其他地方也時有可見。日前,馬來西亞成功集團的陳志遠總裁,特別搭乘專機前來臺灣會見上人,分享他上回來臺灣,在上人感召下,回去之後虔誠茹素的決心和過程。

「他從去年(2016年)這個時候回來皈依,皈依那一天開始,師父跟他說:『你要茹素,要推動這樣的素食,要茹素。』他說從那一天開始一直到現在,他都是茹素。而且他還說,他這一段時間,用了千種萬種的藉口,都會拒絕葷的,克服了千萬種的困難,用千萬種的理由來拒絕。他還是事業照做,還是守在他的茹素。」

這次他帶著太太、女兒一起隨行,專程來臺灣,就是為了跟上人表達他推動素食的心願,同時也願意在慈濟國際賑災上,如莫三比克、辛巴威志工需要推動的瘧疾防治藥物,以自己所擁有的豐富資源協助,盡一分心力。

「我們要的是,最需要的時候的資源。所以很期待,真的要有這樣的能量,這要靠因緣。同樣的道理,不論是在哪一個國家,都很需要有『教富濟貧』,開闊他愛的能量,來投入人群中去付出。像這樣都很有力量,他願意出力,一直在問:『我能做什麼?我能做什麼?』就是願意出力。」

行入人間菩薩道 教富濟貧成大業

香港、美國分會第一天的報告結束,慈濟海外會務報告第二天安排的是紐西蘭、澳洲、加拿大及印尼分會的分享報告。

「紐西蘭、澳洲,他們只要沒有災難,就是人間天堂。但是,這幾年來真的是開始水災頻傳、地震。說沒有地震,說沒有水、沒有風的災難,這幾年來,有了。有的時候,就是需要看見人間菩薩,他們已經開始帶動。」

上人讚歎紐、澳慈濟人真的很了不起,這些年來因濟貧救災,與當地政府互動良好,且能得到相當的肯定。

「這需要有這樣的能量付出,不只是口頭,不只是人文的提升。像吳照峰,她就說要效法富樓那的精神,將法脈宗門要傳到紐西蘭、澳洲去。總而言之,這都是紐、澳的菩薩他們所分享的。所以,我們需要這樣的實力去付出。」

還有加拿大慈濟人,長年為社會付出,早已被加拿大政府及社會視為移民典範;近年來再推動中醫教育,提升醫療水平,所呈現出來的事蹟,在在都令人感到十分震撼、意猶未盡。至於印尼慈濟人在當地的所作所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這一切都令上人讚歎不已。

「他們就是無我相。『教富』,富貴人家平常都說學道難,但是他們是心包太虛,人人都是放下身段,付出無所求。彼此之間,富與富之間,互相感恩、尊重、愛。同時,大家放下身段投入人間,這都是印尼的成功。每一個都是一股(力量),在印尼四大志業完成了,人人都是一股大力量。可是他們的縮小,毫芒有乾坤,縮小了,都是尊重劉素美,她就是執行長。」

就地取材眾和合 齊力耘善福成林

上人讚歎這群印尼社會上的實業家不僅全力配合,作為執行長的後盾,而且還身體力行,沒有一個人會說:「這是我做什麼。」而是歸功於慈濟,告訴別人這是:「慈濟做了什麼。」

「他們要做什麼,絕對不敢說他們想要做就做了。他們就地取材,大家出錢出力,還要凡事都要來聽聽師父的意見。師父如果沒有點頭,他們這個四大志業想要如何發展,他們都不會去如何起頭。所以一起頭了,他們的合心、合和互協,開始就行動了,都是守規則、準則,他們不敢脫線,這都是所以會成功。」

在印尼慈濟人與當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印、華之間互相和諧相處,不再出現衝突的動亂。類似的情況也呈現在第三天報告的菲律賓,當地慈濟人投入賑災、義診、大愛村建設等,幫助貧苦民眾,也感動政府官員一起投入付出,共同倡導社會行善。

「這就是先有,先有集合了這分的造福,所以大地本來就是隱含著善的種子,只要菩薩們勤耕耘,把這樣善的種子啟發起來。相信這樣的福田,耕福田、集福的能量,這個能量一足夠,那就是眾生有福,有福都可以影響整個國家。」

上人慈示:「看到這幾年來印尼的造福,這都是很普遍落實在那樣的社會裡。還有菲律賓,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是腳踏實地。看到、做到,也幫助到,徹底幫助。你們都看到了。總而言之,這都是在積福,讓他的能量醞釀起來,很自然粒粒種子,都從山高地厚中所隱藏的善種子都粒粒成林。這都是這幾天來很令人感動。」

萬眾一心祈平安 合和互協共勉勵

海外會務報告上,感動的事說不完。同樣位於東南亞,華人眾多的馬來西亞,當地慈濟人在2013年會務報告時,向上人發願要「大馬連心,愛舖滿地」,推動「百萬菩薩招生」。短短一年的時間,會員數即從三十萬突破至百萬,勇猛精進的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他有很多的好,他們要做什麼,師父都說:『好!好!』我不是隨便答應好,要衡量著他們的心、力、人;他們有心、有力、有人,所以他們要做什麼,我就會:『好!好!好!』假如是還不夠,因緣不夠,我不一定會點頭。這都是我們要好好地用心。」

弟子們聽話,而且身體力行,在人世間努力為人群付出,都讓上人感到很豐富,心靈得到滿滿溫馨的供養,而且不只是海外,臺灣亦是。在海外會務報告期間,高雄慈濟人於4月8日正在巨蛋體育館舉辦「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音樂祈福會」,為敘利亞難民募心募愛,付出一分心力。

「那樣的溫馨,帶動高雄的一片祥和,這上下兩場,每一場都超過萬多人,那一種萬眾一心的祈福音樂會,還有七十多位的法師也都蒞臨。而且法師親自帶了,跟慈濟人一起表達出了鑑真和尚的精神,克服困難用長時間堅持下去。」

全球慈濟人用心付出,不論臺灣或是海外,處處都能創造溫馨動人的感人世界。上人感恩所有慈濟人的付出,最後再次提醒全球慈濟人,「合和互協」的重要性。

「合和互協,就是在醞釀著愛的能量最重要的方向,所以大家這幾天都應該聽來心得滿滿,請大家要受而行動,別人的優點要拿來用在自己(身上),別人聽來好像沒有缺點,不過我們要自己回顧,看看別人的優點,我們做不到就是我們的缺點,如何別人的優點拿來補充我們沒有做到的精神能量,這樣子才會進步。」

災後自力更生 謀生得永續

$
0
0
菲律賓是個多災多難的海島國家,讓人印象為之深刻的是2013年海燕風災,在這世紀大災難過後,菲律賓受災鄉親如何走出傷痛?絕處逢生?自慈濟人帶動「以工代賑」,經過三年的陪伴與努力,更為他們做到謀生的永續,給予災區鄉親未來的希望。

2017年慈濟海外會務報告,4月9日上午安排菲律賓團隊分享。一開始,司儀黃誠浩帶大家謹記上人勉勵的法語,以「靜思法脈淨如水,滋潤慧命善種子,慈濟宗門如大地,山高地厚蘊法種。」進入第三天的海外會務報告。

風災後持續關懷 習得技能

「獨魯萬未清乾淨,我們就不回家!」海燕風災發生,菲律賓慈濟志工憑著一股願力,用愛、用善陪伴災民。從災難發生到現在,三年過去了,慈濟志工還是來來回回關懷災區,進行中長期的各項計畫。

慈濟志工在奧莫克建立大愛村,基於許多鄉親在災後失去親人成為單親家庭,又大多數學歷不高,工作機會少;志工持續對他們關懷,帶動婦女做竹筋磚,幫助他們習得謀生的能力,開始有了善的循環。

為不辜負證嚴上人及全球慈濟人的期待,志工再帶動婦女們製做素食便當、麵包烘焙、裁縫、十字繡等職業訓練。他們學以致用從事生產增加生活收入,也讓臺灣的洛神花種子到菲律賓落地開花,製作果醬、果汁、蜜餞。

此次菲律賓慈濟志工帶來萊特省帕洛鎮村民做的十字繡手提布包包與各國結緣。志工們踴躍請購手提包,以行動來護持菲律賓帕洛村民自力更生的能力。

不要忘記保和島 推素千份

慈濟志工全力援助海燕災區,當救災告一段落後,因上人一句「不要忘記保和島」,志工許怡樂銘記在心,身體力行,而回到保和島援助,持續到現在。

四年前,即2013年10月15日保和島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許多百年教堂倒塌,學校、市府、房屋損毀,慈濟志工前往勘災,並為災民發放毛毯及急難救助金,大醫王也隨勘災團到災區為災民義診。

志工在保和島展開簡易教室援建,簡易教室蓋好後,舉辦感恩會及大米發放,提供當地大學生助學金等,各項志業陸續展開,並在2014年12月啟用保和島共修處。

為了大力推動素食,於2016年農曆七月吉祥月推動茹素,志工決定製做一個月的素食便當義賣。然而一天一千份的數量,讓志工呂麗卿好擔心,擔心做不出菜色、天氣熱食物會酸掉、又擔心路上塞車趕不上義賣時間、沒人訂就賣不掉……

一連串的擔心害怕,呂麗卿想到「有願就有力,要勇於承擔」。她把證嚴上人靜思語當成安心符,終於與志工團隊天天做出不同口味的菜色,因應菲律賓是多元種族的國家,製作符合菲律賓、西班牙、美國、臺灣、中國大陸等的素食料理,讓大家知道茹素的重要及素食的美味。

菲律賓慈濟志工黃解放說:「不論在保和島、奧莫克、帕洛、三寶顏、宿霧等,慈濟人繼續在多災多難、貧窮的地方繼續做眾生的真善知識,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

最後,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楊國英帶領團隊向上人發願:「法入心,法入行,百萬菩薩大招生!合和互協以合供養上人,請上人放心。」

上人聽了甚感欣慰,勉勵大家:「我放心呀!因為菲律賓是靠真實力量做出來的,菲律賓最需要百萬好菩薩;菲律賓人口一億多,百分之八十需要菩提開,還要安隱,還要同度,同時還要讓他有一技之長,讓人人自力更生的精神,祝福大家,很感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文字:張如容、沈淑女、羅枝新 花蓮報導 2017/04/09)

藝人帶動敘緣 萬人響應愛

$
0
0
「求求你們,再求求你們,不要……(哽咽)放棄我們!」螢幕上,慈濟志工胡光中正將難民孩子們的信件翻譯成中文,但覆誦到這個段落時,卻摒住了呼吸,停頓下來!

此時無聲勝有聲,摒住呼吸的不是只有志工胡光中,2017年4月8日於高雄巨蛋舉行的「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現場二萬五千多人也是跟著摒息,心糾結著;其中來自演藝界將近二十位共襄盛舉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們,更被觸動心弦!

一同牽起全場大小雙手 感受愛的串流

「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是否朋友都已經離去,留下帶不走的孤獨!」這是由演員王中平以及從《超級星光大道》歌唱選秀節目竄紅的歌手許仁杰所合唱的曲目〈親愛的小孩〉。兩人在舞臺上的這一握,也讓現場會眾與歌者同感,彼此拇指握姆指,手心向手心匯聚著大家的愛。

「原先彩排時,情感還沒這麼OVER,但等到真的站在舞臺現場時,發現自已太OVER!」王中平回想自己的餘悸,表示演唱這首歌真的很有感情,尤其與許仁杰合唱的真情流露,當下真的很想把大家的手握起來,因為今天大家都不是在做表演,而是真心在感受一件很感動的事。

然而,不管任何大小三災的現場,慈濟志工的手也總是這麼一握。「經歷臺灣曾是手心向上的受惠者,現在可以做到手心向下施惠的碩果。」會眾石丁玉回想起凡那比颱風重創岡山時,仍歷歷在目:「志工的陪伴下,讓我們走出了那段難以言喻的失落。」

會眾石丁玉深受慈濟人愛的感動,尤其看到證嚴上人及慈濟志工的付出,這些陪伴不是冷漠語言,而是沉靜與安定,如今化小愛為大愛,石丁玉願將這分愛的初芽,如長情擴大般,透過志工傳遞到敘利亞難民兒童身上,讓愛能不斷延續。

同住地球齊聲為一家人 長情牽敘利亞

「看見很多NGO的組織都離開了,但慈濟一樣留在那裏!而且在不斷地擴大,甚至要建學校和醫療中心,持續進入災區幫助他們。」看著影片的播放,會眾曾麗美話語中帶著惜福與敬佩。

「愛, 像陽光再回來  把希望散播於人海……」聽著歌手施易男的演唱,尤其那一句歌詞:「不要放棄,就有希望,堅持!不要放棄,就有希望!」更是他想對著滿納海中小學說出的內心話。而施易男於音樂會後受訪時表示,擔心自己傳達的力道還不夠,因為同樣身為人,但是這群難民朋友卻在那樣的戰爭環境中試著求生存。

「見苦知福更惜福!但除了惜福,我們更要發揮自己的良能!」施易男希望透過自身帶動,跟著大家一起把善與愛的種子繼續傳播出去。尤其一句「生而為人」更是全場的共鳴,演員唐美雲與歌手王彩樺都有著共同的感受,「有希望就有機會,好好的活下來,好好善用我們這個人身,不管是人生還是人身,我們都要運用它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祈願祝福如音樂無國界 讓明天會更好

有緣生活在地球上,便是共為一家人,不管是在高雄巨蛋現場中的人,還是在約旦的人,都該是手足至親的一家人。而述說著難民與身在臺灣的我們之間際遇的反差,唐美雲說:「我們覺得垂手可得的親情,為什麼在那個地方是那樣的困難。」

親情,總因為太垂手可得人們總容易忘了珍惜,但它其實一直靜靜在那。就像是唐美雲與王彩樺兩人合唱的曲目〈心肝寶貝〉一樣:「輕輕聽著喘氣聲,心肝寶貝子!你是阮的幸福希望,斟酌給你晟!」

兩人的演唱隨著音樂旋律注入感情,但願這些跨國界的小王子、小公主們,能在大家共振善念祝福中,平安沒有仇恨的成長。其實中東並不遙遠,遙遠的是人心之間的距離,大愛不分國界,就跟音樂一樣不受距離限制,總如暖流溫暖彼此。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眾人以一首〈明天會更好〉,但願天亮太陽升起之際,彼此心的距離能縮短,人與人的善意會更好,就像這讓全場揮舞及傳唱的歌曲一樣。

音樂會在祈願合唱之際,舞臺上下與會的每個團體與個人,祝福自己及地球上的每個人,明天的平安喜悅能比今天更美好,同時更祈願人人這分寬容與慈悲的散布,能如音樂這般無國界,隨處展露互相照顧每一個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冠慶 高雄報導 2017/04/08)

心靈山會 師徒相知

$
0
0
【證嚴上人4月11日志工早會開示】
「我們平常說『富貴學道難』,可是在菩薩道上,富貴是學道接近,一點都不困難;菩薩心,是真正的放下身段,佛法接近,真是體會到了,這『真空妙有』——沒有名相執著,三輪體空。我看到了人間菩薩道場,已經真正的身體力行,做到了,慶幸。」

已連續四天進行分享的「2017年慈濟海外會務報告」,共有十七個國家地區報告志業推展現況。今日(4/11)圓緣舉行之前,證嚴上人在志工早會中大加讚歎這一群貼心弟子,不僅精進聞法,也透過行動來驗證佛法,體會真理。

「學佛,要學著文字說法不困難,要做了,身體力行,真正地做到了,那才是不簡單;不簡單的事,才看見事與理合,已經會合起來,大家紛紛做到了,佩服!」

銜負使命勤造福 簡樸付出賺歡喜

來自全球各地的慈濟志工有著不同國籍,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上人一視同仁地予以感恩與讚歎。

「富中之富,這一群菩薩,真是不簡單,這是有使命而來人間的,不是道心堅定哪能做到(深入苦難)?都是很讚歎。還有人間的菩薩,雖然不是很大富,他也都可以放下了他的事業,他可以知足,很知足,就可以多造福。」

上人曾經問過許多「全職」慈濟志工,從職場上退下來,或將苦心經營的事業移轉給他人,真的能夠生活無虞嗎?

「(他們)都會回答我:『師父不用擔心,我一輩子吃都吃不完;有剩餘,我下一代培養好,他(子孫)現在無慮,將來自己要打拼。』這就是正確的觀念,這是人間菩薩,雖然他們不是極富有,但是生活無慮,可以放下,可以專心付出,這也是不少,多數喔。」

另一種型態的慈濟志工是經濟條件不佳,物質生活絕不寬裕,卻仍能心寬念純,一心付出,也讓上人讚歎不已。

「還有,明明我都代替他的生活很擔心,可是他就說:『師父,到底人生幾碗飯就飽了。師父,別為我擔心,生命無常。師父,你不是說嗎?你做的,就是自己的,我要為自己,真正地要成就生命的大意義,在這一趟的人生,要做出了對人生有貢獻的,不管是將來的因啊、緣啊,可是我這一生很歡喜。』、『我賺錢,真的很辛苦,但是我做慈濟做得很歡喜。唉呀,少賺一點不要緊,讓我多做一起,讓我心快樂。』」

對於這樣安貧樂道的人生觀,上人讚道:「是啊!到底(人生)幾碗飯就會飽了,很簡單生活,就是那麼簡單,願意付出;不簡單,就這樣點滴付出。」

精進不懈薰法香 貼心知音法無漏

同志同道,全球慈濟志工同一志願,就是上聞佛道,下化眾生。在昨日(4/10)的海外會務報告中,新加坡慈濟志工就分享了推動「薰法香」的經驗。

「新加坡是福利高,人民大部分都是這樣生活不缺,所以在那個地方想要種福田,救貧窮機會不多,但是他們也可做得有聲有色,可以去翻轉人生——先自己法精進。我很讚歎他們薰法香、聞法,很精進,天天共同勉勵,人人都有這樣的精進,就是不懈怠。」

除了天天早起「薰法香」,許多新加坡志工也利用農曆初一、十五早課拜經時,自行找先前沒聽到的晨語開示來「補課」。

「想到了馬來西亞跟新加坡,這樣聞法精進,實在是很歡喜、很貼心。天下知音少,真正(薰法香)日不間斷已經很難得了;他們還可以回頭利用初一、十五, (以及)我行腳(而沒有晨語開示)的時刻去精進、去補修,這是很歡喜。感恩的事真多,而且他們法充滿了,心也可以一一在社區裡(付出)。」

行法人間弘正道 甘願歡喜得善果

在晨語時刻「薰法香」,是全球志工直接聆聽上人講解《法華經》,從中再理解慈濟精神的重要管道,理解精神理念,才能因地制宜,力行救助苦難的工作。

「《法華經》,總是世間的法,世間不能沒有這樣的法;但是有了這樣的法,就是需要有菩薩執行這樣的法在人間,人能弘道,有這麼好的道,有這麼好的法,就是要人用在內心、鋪在人間,當為人間路走,才能走到了。」

昨天(4/10)下午為非洲各國慈濟志工報告,上人肯定他們遇路斷則開路、遇缺水則掘井,這種力行精神,非紙筆文字的記載,而是活生生的典範。

「為人間做見證,為社會來寫歷史,這樣的人世間,我們見證它的歷史,我們見證它,是可以列為我們的大藏經;佛法的大藏經,都是說到了誰怎麼樣,貪瞋癡,都是個人改變過來,就成佛了。這談何容易?不是不相信,(而是)將來一定會成佛,因為佛陀說,『心、佛、眾生三無別。』一粒種子吸收進去,心中有法的種子,來生來世一定就有因、就有緣,有緣繼續下去就有佛。」

佛經所說的因緣果報真實道理,有時跨越了無盡的時空;然而現世人間菩薩所行之事,則是眼能所見、腳能所行。

「慈濟人在人間,是長期陪伴,不是為自己求得什麼因,與善的果,大家都是因為苦難人,甘願做,歡喜受,再困難都要為他解決。我們今生做,我認為今生已得果,因為看見苦難人得救了,這就是成果展現出來,解開了他們的困苦,我們法喜充滿,很歡喜。」

歡喜信受妙法華 法會不散無量義

物欲的滿足,能給凡夫帶來滿足,而學佛者的法喜,則是精神狀態的飽滿。在佛教經典的撰述中,佛陀為眾說法之後,結語常以眾人「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佛經裡,不都是『此經已,皆大歡喜,作禮而去。』不都是每一部經都這樣?唯有《無量義經》,還沒有『作禮而去』,所以靈山會還在那裏不散,佛陀才會在那裡放光,接下來,才是解說的《法華經》,所以我一定要大家好好看《無量義經》。」

上人指出《法華經》的精隨在《無量義經》,以及《法華經》的重要。

「《法華經》詳細地敘說,如何行菩薩道,如何該做、如何不該做,你心裡要做如何很扎實的準備,那就是我們要去做的,我們要去了解,那就在《法華經》裡,教菩薩法。所以我們這一回『靈山高峰會』,人間菩薩都雲來集這個地方,我們要感恩的,不要忘記一大群的(志工)。」

身心願力養善根 以誠相合愛無求

這一次海外會務報告,上人讚歎臺灣各地慈濟志工前來支援靜思精舍,讓全體參與者能心無旁騖,專心分享與學習彼此優點。

「很貼心喔!真的很感恩。大家都說:『師父,你很有福。』我真的有福。所以,我們大家更需要身心、願力,長養善根,我們大家的心要深心,要很深的心思,不要浮浮的;我們真正地要把菩提根深耕耘,身心願力要長期滋潤,長養我們的慧命、善根,還要人群合作,合心協力。」

人間菩薩要對應世間的種種苦難,就必需和合眾人的力量。

「看看每一個國家,假如不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假如不是人人抱著這樣的合和互協,在人群中合作起來,我們力量要從哪裡來?還要以誠相合,以愛付出——人與人之間,要用很誠懇的心相處、相會合,還要以愛付出,付出無所求的感恩。能人人都有這樣心態,想一想,有什麼事克服不過去?有什麼事成不了?」

上人續道:「我們要好好地用心,這就是要悲智雙運,精進不退。慈悲有智慧,慈悲就是造福人群,智慧是增長慧命,我們這樣去精進,就如人的雙足,兩隻腳,我們要把這兩隻腳走得夠本,不然空空來一趟。」

師徒相契為知音 靈山會後法續傳

心靈山會,人間菩薩以法相會,四天的會務分享暫告段落。上人殷殷叮嚀為眾生付出的同時,也要深植善根,長養慧命。

「時日已過,命亦隨減,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的開口動舌,我們的舉手動足,都歸納在八識田裡。你去行動的結果,都是慧命,我們的業識裡面。早上出來,我就跟大家說,我們要記得四修法,記得嗎?」

聽聞眾人大聲回答:「長時修、無間修、無遺修、尊重修」,上人予以肯定。

「是啊!我們四修法落實在生活中,分分秒秒都很純的淨種子,所以我們要悲智雙運,造福人群,增長智慧,要精進不退,這樣了解嗎?」

眾人大聲呼應:「了解!」師徒相契,互為知音,靈山會雖暫告圓緣,法脈傳承永續不斷。

女傳道士淪難民 發揮善力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慈濟基金會持續以實際行動關懷全球難民!來自巴基斯坦難民莉哈娜(Rehana),因宗教衝突等因素,一家八口逃難至泰國,暫時被收容在難民中心。在生活最艱困的時候,慈濟適時伸出援手幫助,並長期陪伴關懷,莉哈娜銘感於心,也啟發她心中善種子,以難民身份,跟隨慈濟志工腳步,在難民中心投入付出、關懷其他難民,將大愛精神這股正能量,跨越種族、宗教、國界傳遞給更多苦難人。

難民證無工作保障 生活困頓需援助

慈濟基金會「2017年海外會務報告」11日舉行圓緣典禮,來自二十個國家地區,逾四百位各國慈濟人與會,分享在僑居地推動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成果。彼此相互討論交流、精進學習,並期許持續邁步慈善足跡,將大愛精神流轉全球。

全球難民議題持續多年,慈濟在關懷難民的道路上,至今仍堅定踏出慈善人道援助的腳步。來自巴基斯坦的莉哈娜(Rehana)和家人共八人,由於宗教衝突原因,2014年無奈離開家鄉逃難到泰國,雖然莉哈娜一家人都有聯合國難民署(UNHCR=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發出的難民證,不過沒有工作證的他們,還是無法在泰國正常工作賺錢照顧家人,尤其每天所需要伙食、房租等費用,也讓從家鄉隨身帶來的金錢日益減少。

2016年身為家庭支柱的父親甚至因為意外跌倒,造成左邊半身癱瘓,反而加重莉哈娜一家人的苦難。雖然,莉哈娜後來得到了泰國曼谷難民中心(BRC=Bangkok Refugee Center)提供開刀治療的費用幫助。不過他們在另一所醫院仍積欠醫療費,曼谷難民中心因此建議莉哈娜去請求慈濟志工援助。

陪伴過程感受真誠 應邀出來做志工

泰國慈濟志工接獲訊息,前往莉哈娜家中訪談、討論達成共識後,便決定將莉哈娜一家人列為慈濟長期照顧戶,每個月補助房屋租金、成人尿布和蛋白質奶粉,再加上莉哈娜一家人從教堂支助的補助金,初步讓他們度過難關。

陪伴過程中,泰國慈濟志工得知莉哈娜在巴基斯坦時是一位女傳道士,經常在教堂唱基督教歌曲,因此英文很不錯,於是邀約莉哈娜在一起投入社區醫療服務活動,也加入翻譯人員行列。

在患者等待看病的區域,莉哈娜為大家唱歌、講笑話,同時也帶動小朋友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看著現場一片歡樂氣氛,莉哈娜告訴志工:「這真是很不錯的感受!因為我居住泰國兩年半了,剛得到這麼好的機會,讓我能夠跟小朋友互動,在人群中付出,看起來大家都很快樂!」

在大家庭中做承擔 發揮量能展笑顏

雖然目前莉哈娜一家人仍接受著慈濟與其他慈善團體的幫助,但是認命知足的她因為志工的邀約,協助在一些活動中承擔翻譯的角色,透過做自己喜歡的事來發揮良能,甚至她也找到一些工作賺點收入維持生活。

隨著生活的好轉,讓當初原本滿臉擔憂的莉哈娜心中沒有了苦,臉上也漸漸展開了快樂的笑容,莉哈娜覺得:「慈濟這個團體像一個家庭,因為在活動當中,我們能看到大家聚集在一起,一起做好事,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有了正能量,莉哈娜的生活又充滿希望。

慈濟基金會表示,隨著慈濟志業在海外慈濟志工以自力更生的理念推動下,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具體工作,也產生了因時、因地、因人與適應各國法令而產生的各種特色。因此,也常因個別會務需求,不定期與花蓮本會進行聯繫,報告會務進程;而為讓各國慈濟志工可以互相交流、學習,慈濟基金會從2010年開始舉辦「慈濟海外會務報告」。

證嚴上人曾說,海外慈濟志工身處種族文化、宗教信仰截然不同的環境中,必須具備寬廣的心胸、無量的大愛面對苦難眾生;只要心寬、愛大,自然就不會因為宗教、種族而起分別心,只為救助眾生的苦難而專心致志、盡力拔苦。

(文:顏福江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報導2017/04/11)

泰國慈善深耕 新芽漸成長

$
0
0
泰國舊稱暹羅,首都及最大城市為曼谷。東臨寮國和柬埔寨,南接暹羅灣和馬來西亞,西靠緬甸和安達曼海,乃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國之一。2017年海外會務報告,4月10日進行最後一天成果分享,由泰國當第一棒,分享在當地推動慈濟四大志業的成果展現。

泰北計畫22年 曼谷難民援助

經濟起飛的泰國,其北部還有老兵遺族,慈濟志工為照顧他們,便展開「泰北三年扶困計畫」,建設慈濟村、教導發展農業,改善戰後難民、華人二代的生活。2005年更成立清邁慈濟學校,讓孩子透過教育脫貧,將慈濟人文深耕在泰北。

照顧泰北孤軍遺族、老兵,慈濟大愛不間斷陪伴二十二年,除此之外,來到泰國登記於聯合國難民署的難民人數,有八千餘名,是來自於四十七個國家的難民。

泰國的難民不是住在難民營,而是散居曼谷各地,他們大多是搭飛機合法入境,但都逾期居留。2014年初泰國曼谷湧入大批難民,從歷年的曼谷難民人數統計表,可以看到目前在聯合國難民署登記在冊的難民共約八千人。

泰國慈濟人接下重任,從2015年至2017年,泰國分會共做了二十七次曼谷市難民義診服務,接受醫療服務的病患,以巴基斯坦人佔最大多數,約占百分之六十七,其次是索馬利亞人佔百分之十。

曼谷社區義診,不只照顧來自各地漂泊異鄉的難民,也服務附近的居民,團隊裡還有香積志工、藥劑師、翻譯組志工。翻譯志工有慈大、泰國學校學生以及護理學校的師生,大家親如一家人。

為難民拔除病苦以外,志工也深入了解難民需求,更培訓具慈濟人文的翻譯人員可以復為說法。希望翻譯人員具備慈濟人文,膚慰病人的心希望達到醫人醫病更醫心,並呼籲竹筒歲月,讓難民也能成為手心向下的菩薩。

原為傳道士的難民莉哈娜(Rihana),承擔難民翻譯人員,協助衛教宣導,帶動團康,她說在她的國家不可能看到回教徒、基督徒和佛教徒一起合作服務病患,慈濟的大愛化解了宗教與種族的隔閡。莉哈娜(Rihana)覺得在泰國並不孤單,因為有慈濟人的陪伴。

清邁中學畢業生 願返泰培養孩童

位於泰北的清邁慈濟學校即將邁入第十三年,讓貧困孩子因教育而脫貧,第一屆獲得公費到慈濟大學就讀的孩子們,也將在今年九月升上大四。

前往慈濟大學就讀的學生當中,有一位家境富裕的學生許婉同在國中時,從繁華的曼谷來到清邁慈濟學校就讀,成為第二屆清邁慈濟學校畢業生。身為獨生女的她不但沒有嬌貴之氣,反而接引了自己的父母親走入慈濟,受證成為慈濟委員慈誠

目前許婉同就讀慈大英美語文學系,承擔國際學生會副會長,希望讓每個國際學生快樂的在慈大學習和生活,許婉同知道自己能有今天,是由許多師長和慈濟志工所成就,所以要把握機會回饋,而她在慈大接受的教育,能讓她成為更有自信的老師。

許婉同希望畢業後回到芳縣,培養更多當地孩子,父母為了支持她將來就近回到學校教書,也舉家搬遷至芳縣,父親說:「感恩上人,我很高興很放心把孩子交給慈濟。」

北中南齊連心 接引本土志工

五年前,曼谷志工前往泰北芳縣清邁慈濟學校進行人文交流,培訓老師及家長。翻山越嶺二年間,總共舉辦五個營隊,學校的老師及家長感恩志工千里送愛到清邁慈濟學校,為他們培訓。

泰國幅員遼闊,分會座落中部曼谷,到泰北清邁慈濟學校要坐飛機再搭車,花費半天的時間,平時志工就地承擔慈善、教育工作。當泰南發生水患時,慈濟志工則同心協力,不辭辛勞從曼谷搭乘五個多小時的車程前往關懷。

泰國醫療志業隨著國際難民義診,而有了新的發展契機。不只提供醫療,更重要的是讓難民感受到愛與關懷。每個月近百位醫護人員前往服務,希望讓愛的醫療可以就地生根,能夠多接引菩薩。

泰國慈濟志工謹記上人叮嚀:「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努力接引泰籍的本土志工。」如今(2017年),泰國已經有一百三十位本土志工授證,五十位正在見習培訓。

泰國團隊溫馨分享後,上人慈勉泰國志工,要一生無量,無量是從一生,泰國志工也做得不少、做得很夠,只是不善於表達,要表達才更能看得到。上人期待泰國志工要建立信,合和互協,彼此之間互動做了,把種子埋在土堆裡,它就能真正萌芽。

(文:楊寶月、張如容、王鳳娥、黃素貞、羅枝新、蔡素美、沈淑女、高芳英、潘翠微 花蓮報導 2017/4/10)

福利獅國 點滴甘露蘊人文

$
0
0
新加坡是一個法治嚴謹的國家,福利好,但慈善機構需受三個政府部門管制,而且愈高等級的慈善機構,受審核、管制愈嚴謹。慈濟基金會新加坡分會亦是高等的公益機構,公益機構的捐款可抵稅、但不可進行宗教性質及海外慈善活動。

2017年慈濟海外會務報告,4月10日上午第二個報告的國家是新加坡,慈濟新加坡分會已成立二十三年,在嚴謹的制度下,慈濟志工努力不懈地進行多次討論會議,政府也認同慈濟一直秉持著佛陀的教育服務人群,為了更清楚區分活動性質及善款,建議另設一個機構。

人人做慈善 協助病患站起

2016年4月23日,佛教慈濟功德會(新加坡)團體終於註冊成功,設立護法基金,舉辦每年三大法會,海外義診及幫助非公民的困苦。

新加坡分會也整合活動、架構、動員、人資、會議,全力推動人人做慈善,回歸法源。慈善訪視分為北、中、東、南等四區進行,因而個案訪視研討會落實社區。對於個案關懷,志工會用心抄記個案戶所需,人人主責一案到底、陪伴膚慰,執行長林純玲也帶著官員一起做訪視。

新加坡的慈善福利很好,也因地理位置關係,比較沒有天災,因此需要慈濟給予經濟補助的個案不多。且因國情不同及法律嚴謹,要募心募款不是很容易。志工戴鈺郿說:「新加坡人很重視教育,今後會將我們用過的教案,提供給別的幼教單位,這也是入人群的方法。」

而慈善也與醫療息息相關,很多愛滋病病患無法支付醫藥費,慈濟給予很大的幫助,讓病人得以授藥,因而改善他的人生。

志工除了協助愛滋病患者,也連結政府醫療網,做不請之師,幫助四十六歲漸凍人余先生走出陰霾。

余先生無法言語、無法自理生活,但年紀還輕,也希望能看著子女成長。人醫會志工林金燕說,余先生有這樣的心願,我們幫助他,讓他可以減緩病症,盡力延緩他的病情惡化。經過一年多的照顧,余先生在家人攙扶下,可以站起來,且可以踏出家門,呼吸新鮮空氣,他還用腳趾按滑鼠寫下感恩上人的話,也因為有家人及醫護團隊愛的陪伴,讓他更有勇氣走下去。

幼教獲得肯定 期勉發展無量

還有一群快樂的女人,把慈濟大愛幼教中心辦得讓家長搶先登記排隊,孩子未出世,媽媽懷孕中就先來登記入學。大愛幼教中心主要做課後安親班,孩子在課後接受慈濟人文教育的薰習,成立三年來,終獲受政府肯定,於2016年12月獲得新加坡學前教育認證。

在報告即將結束前,新加坡團隊向上人至誠發三願:「一願合和互協,以合供養;二願六度萬行,精進不懈;三願法脈宗門,永續獅城。」

上人慈勉新加坡團隊,在福利的國家,把愛的能量發揮得這麼好,慈濟志業做得那麼地徹底,優質教育不要限制在幼教中心,可以發展得更多。

(文:楊寶月、張如容、王鳳娥、黃素貞、羅枝新、蔡素美、沈淑女、高芳英、潘翠微 花蓮報導 2017/4/10)


愛不執相 行道顯法

$
0
0
【證嚴上人4月12日志工早會開示】
為期四天半的「2017年慈濟海外會務報告」,在昨天(4/11)上午進行溫馨分享,美國慈濟志工曾慈慧分享代表慈濟參與聯合國相關會議的見聞,其中有官員對慈濟在2013年菲律賓海燕風災後的援助成果表示讚歎,尤其是慈濟的以工代賑,以及中長期的簡易屋援建,讓重災區可以迅速恢復生機。

然而當時慈濟因為以工代賑金高於聯合國,更是地方工資的兩倍而引起其他公益組織不同意見。4月11日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談及聯合國官員的肯定,再次說明堅持的原因。

「國際間的NGO,那個時候對慈濟去發這樣的以工代賑金,實在是不能接受……我們不是去發放工資,是去幫助救災,這就是借力使力,借重他們(災民)的力量,為自己的家鄉來復建,而不是在那裏破壞工資價格。」

安身安心安生活 陪伴入法轉習性

三年多前的海燕風災後,菲律賓慈濟志工在被宣布棄城重災區獨魯萬市推動以工代賑,與市民攜手恢復市容,並在奧莫克與帕洛援建簡易屋,推動職訓,讓災民得以安身、安生。

「看到他們現在比海燕之前生活都改善了,生活改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們翻轉人生,改變自己生活方式,不要喝酒,不要抽菸,不要賭博,而且不要吸毒。把人生的規則調理好。這都是菲律賓的菩薩們很用心一一去輔導,借重他們的力量,我們盡心量去幫助他們,現在完全改變了。」

菲律賓志工在帕洛慈濟大愛村推行縫紉、刺繡、烘焙等職訓課程,讓居民不分男女都能習得一技之長,也把村子規劃得美輪美奐,吸引外界參訪。

「整個村莊像一個觀光的休憩的地方,花木扶疏起來,裡面手工藝也繡得很漂亮啊,她們已經像一個專業的縫紉的地方。而且教他們烘焙,也會做麵包也會做點心、美食。有一些官員,已經把這個地方當成了他們開會的好地方;副總統也聞風而來,來看看帕洛村,是真的像一個度假,休閒的地方。」

因緣果報非宿命 災戶改變城市貌

今年(2017年)1月,慈濟志工在奧莫克推動以工代賑,進行十個社區資源回收工作,社區居民反應好,3月底,奧莫克市政府與慈濟簽訂合作備忘錄,全市一百一十個社區都將與慈濟合作,進行資源回收工作。

「所以說救災,把他們心靈災難都把他跳脫出來,已經人人都可成菩薩。當地人發心要投入慈濟,他們要穿上灰衣、戴上白帽,不是那麼簡單哦!三、四年不斷培訓著他,半個月前已經完成了授帽,開始展開了居家關懷。路難走,他們還是克服難走的道路,走到最窮困的家庭去做訪視,他們開心、歡喜,這都是手心向上的,變成了手心向下的萬能的雙手。」

上人為菲律賓海燕風災災民的轉變感到欣喜,也感恩每一位慈濟人的付出,「這一連串都是可以記載在歷史,所以為人間寫歷史,為我們的時代來作見證,他們真的是,每一件都可以歸納入慈濟的大藏經。很精彩,當然菲律賓是這樣,曾經有過的。」

無相無形實妙有 如規如矩如師在

同樣是在克難環境中翻轉命運的,還有非洲的本土志工。莫三比克和辛巴威不久前受到熱帶氣旋迪尼歐侵襲而引發嚴重水患,其中辛巴威橋斷、路坍,志工朱金財仍是克服萬難,進行勘災與發放。

「辛巴威不只是窮,還有苦,缺水還有風災、水災,要去勘災是路斷,馬上鋪路;水流,路難過,他們就開始埋水泥管道,還是鋪到了路能通能走,真的說無法去形容……」

在莫三比克,本土志工雖然沒有有形道場,但他們心純志堅,足下大地都能成為修行的處所。

「這個道場,他們是多麼尊敬,看他們也在繞佛,也在朝山,這個道場沒有屋頂,只是畫一個界線,那就是他們的道場,在土地上拜下去,這就是他們的道場啊!那樣的無相、無為法,他們都做出來了,就是虔誠一片心,都無形無相,都可以那樣的虔誠。」

當處處都是心靈道場時,那再怎麼克難的環境,也無法阻礙他們為受災民眾付出。許多志工在水患過後,自己的房子也倒了,但仍是跟著志工隊伍投入環境整理與賑災活動。

「(志工)發放的時候,都會會引導大家,年輕人要向著長者洗腳、擦腳,表達尊敬。這種如規、如矩、如法的發放,也是同樣這樣的恭敬地付出,還是把那塊土地整理得乾乾淨淨,這都是很令人感動,平常他們也都是這樣,無為、無欲,求道的心很精進,這幾年來都是這樣的。他們臉上的笑容是多麼寬闊,所以『有為法』他們盡心力,『無為法』他們都能接受,可以心寬念純,這一群人就是心靈富有者。」

心靈道場法無限 開闊交流互增上

慈濟人在全球的足跡,短短的幾天實在難以說完。上人除了藉早會時間幫各地志工補充他們的感人故事,也感恩全臺慈濟人投入接待、生活、香積等勤務,共同成就這場靈山法會。

「臺灣(慈濟志工),我也很感恩,這一回有兩百多人都在這裡陪伴著,在為他們在付出,全省的慈濟人會合起來,尤其是宜蘭、花蓮、臺東,當然臺北、中部都通通有回來……不是黑頭髮,白頭髮的也很多。這都是我們菩薩世界真的非常美。」

上人也勉勵眾人,「期待大家要時時用心,在臺灣,法一定要好好吸收。任何一個國家出來報告,他們能這樣的祥和富有,其實他們都法入心,把心靈道場開闊了,可以彼此互相勉勵,才會做得強而有力,做得那麼好。」

品格教育 美校長見證成效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是什麼樣的動力?讓一個在美國教育服務達二十六年的小學校長,自掏腰包專程從美國洛杉磯,搭機橫越萬里來臺道感謝!原來是慈濟的「感恩、尊重、愛」品格教育改變了孩子,甚至讓孩子們主動關懷幫助被孤立的孩子!

六年來的陪伴 讓孩子學會包容與責任

慈濟基金會從4月7日到11日,在花蓮靜思精舍舉行「2017年海外志業成果報告」,來自美國南加州的艾克斯丹小學(Ekstrand Elementary School))校長露辛塔(Lucinda Newton)向來自二十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分享六年來的感動,因為慈濟品格教育的教導,讓她看到孩子們從情緒不受控制到懂得包容。

露辛塔校長從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六年,是品格教育協會會員的第一顆種子,學校從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五年級有五百多位的學生,因辦學績效優異,三年前獲得加州政府認證為藍帶(優質)學校。此次露辛塔校長專程請假,隨同美國慈濟志工搭機到花蓮,除參訪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志業外,也特別來感謝志工無私地奉獻,並致上教育奉獻殊榮。

六年來不論颳風下雨,艾克斯丹小學每週三下午一點,學校一定看到穿藍天白雲制服的慈濟志工,穿梭在校園陪伴孩子,從不間斷。

露辛塔校長說,曾有位自閉症的男孩,因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總在課堂中影響同學,成為大家眼中的頭痛人物;但在品格教育的薰陶下,班上的學生漸漸主動去關心他,他也嘗試與班上同學互動,因為人際關係的改善,讓他有了自信,臉上展露笑容,他的父母看到兒子的轉變,也非常感謝志工這一路來的陪伴。

而慈濟的品格教育也教導孩子們要負責任,所以全校五百多個學生用完午餐後,自主清掃校園,讓校園變得乾乾淨淨,因為學生們知道要為自己與學校環境負責。露辛塔說,此次回美國後,將舉辦校長研習營,邀集更多學校一起推廣品格教育,也將針對家境清寒、單親或隔代教養等弱勢學生,讓慈濟志工加強陪伴。

發願帶動校園 用愛關懷學生陪伴成長

在慈濟基金會安排的兩天參訪過程中,露辛塔也看到海外慈濟志工在國際災難的即時救援、跨越宗教種族援建教堂等,讓她深受感動。8日向證嚴上人告別時表示,此行更深深感受到慈濟的慈心悲願,露辛塔也允諾將這份精神帶回美國,培育更多品格良善的學生。

美國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穆家蕙表示,志工於2011年開始到艾克斯丹小學關懷因父母工作無力關心、而課業跟不上進度的孩子,前三年以輔導學生的課業為主。露辛塔校長表示,三年下來,志工不僅在課業上的教導,她更看到志工用真誠的心在陪伴。露辛塔期待,這樣的全人關懷,自己與學校的老師都希望能帶動到整個校園。

慈濟基金會指出,教育是慧命的磐石,也是道德文化的基石,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方向,是教育的使命。教育的重點在於「教人」,即教導做人做事的道理,並落實於生活中,而非僅是「教學」,透過品格教育的帶動「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盼望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品德,在校培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家能自動自發,為未來的社會帶來一股安定的力量。

(新聞稿:顏福江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04/10)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