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非洲不貧瘠 志工灑愛種子

$
0
0
非洲是世界面積第二大洲,十二億人口也是佔全球第二大洲。慈濟志工以拓荒者的精神,大愛足跡遍及南部波札那、賴索托、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以及東南部的辛巴威、莫三比克,在七國灑播愛的種子。

非洲會務報告於2017年4月10日下午展開,也為四天的海外會務報告畫下圓滿的句號,證嚴上人肯定非洲慈濟志工遇路斷則開路、遇缺水則掘井的力行精神,非紙筆文字的記載,而是活生生的典範。

辛巴威缺糧又受災 志工發大米教種植

首先報告的國家是辛巴威,辛巴威近幾年的乾旱,造成牲畜死亡,且農作物難以收成,導致糧食短缺的境況,幸有來自臺灣的愛心大米遠渡重洋,讓許多辛巴威人不再挨餓。除了缺糧的問題,還有很多當地居民因為貧窮而只能睡在地上,有的睡在水泥地上、有的睡在土地上,志工也為居民發放福慧床。

然而因為氣候異常,辛巴威在今年(2017年)一月因連續大雨而發生嚴重水患,人民的生活苦中加苦。志工前往重災區札卡(Zaka)及比吉塔(Bikita)勘災、關懷災民,重災區距離首都哈拉雷(Harare)約三百八十公里遠,暴雨後道路寸步難行,在種種險境之下,志工仍難行能行。

災後鄉親買不到蔬菜,志工3月到重災區時,連續三天通宵接力烹煮熱食,提供給鄉親們食用。志工朱金財說:「志工們到達的時候,看到上千個餓著肚子的人衝上來將車子包圍住,頓時有一點惶恐,後來才知道居民們在唱誦著感恩慈濟、感恩臺灣的歌。」

四天三夜中,志工為逾兩千三百戶的災民發放大米,後續也在首都哈拉雷(Harare)地區關懷法親,該區有十八位志工的家全倒、七十八位志工的家半倒,志工們無家可歸,用草或塑膠袋重建家園,但他們都願意以災民身分出來關懷他人,現身說法,安住災民的心。

水患期間,志工們為社區造橋修繕,共動員約一百位志工,粗重的工作由男眾志工承擔,女眾志工也不落人後,負責攪拌水泥,當天就把橋給修繕完成,大水可以很順利地透過兩個水管排出去,讓鄉親能夠安全地走在路上。
   
志工施鴻棋與朱金財於2007年來到辛巴威的時候,當時辛巴威處於很糟的狀況,又通貨膨脹,居民們沒有東西吃,只能吃樹根、樹皮;此事讓朱金財念念不忘,他也為此展開輔導志工栽種酪梨果樹的計劃,一棵酪梨樹約五、六年就會長出果實,目前在辛巴威種植酪梨還有其他果樹已經超過三千顆,不僅解決居民缺糧現況,也幫助志工們改善生活。

在本土志工精進營隊中,志工分享敘利亞戰爭造成該國人民在外逃難的情況,在場聆聽的大家都深感不忍,也受志工援助的行為而感動,排隊捐出自己微薄的生活費,希望能為援助敘利亞難民盡一份心。

莫三比克轉苦為甘 付出無所求更快樂

接著報告的是莫三比克,莫三比克志工在困難中做出快樂,轉苦為甘,靜思法脈飄洋過海,來到莫三比克,本土志工在當地響應茹素、菩薩大招生,志工也扮演佛陀,演繹三界火宅中長者循循善誘,引導嬉戲、迷失孩子的故事,本土志工在演繹中還不斷地說:「感恩、尊重、愛」,傳達慈濟精神理念。

浴佛活動時,志工們很虔誠也很樂觀,直接在地上畫了線,進入線內需要拖鞋子,把線內的地方當成道場,又唱茹素快閃歌,邀約大家一起茹素。莫三比克貧困戶為了感恩臺灣米,將印有LOVE FROM TAIWAN的臺灣米袋做成富有特色的手提袋,志工蔡岱霖特地遠從非洲帶回臺灣義賣,希望讓愛延續。

莫三比克志工說,一開始為了想得到物資,上人教我們求不得苦。我們為了上人而做,還為了讓慈濟看到而做,上人又教我們因緣果報,現在是什麼都無法停止我們做,原來無所求,心才能更清淨自由,付出比接受更快樂。

南非本土青年 誓願淨化人心

南非志業於二十四年前,開普敦志工走入布里奇斯卓普社區,循序漸進付出,藉著引導兒童洗手與衛教,傳遞尊重與愛,並逐漸發展為在社區帶動環保。

袁亞棋說,非洲拓展七國度,一群本土阿嬤志工團的足跡可繞地球快四圈,腳步沒停歇,依然陪伴本土青年。因非洲華人愈來愈少,為招募更多菩薩,志工往東開普省深耕,沿途遇到種種突變狀況考驗,但都可以應用上人的法,關關難過關關過,也招募到民宿的員工發心當慈濟志工。志工自力更生、傳法灑愛的精神,也醞釀出史瓦濟蘭「寶塔」湧現的因緣。

1994年志工慈蒂走過崎嶇又坎坷、山高險峻的路途,本土志工阿嬤們在貧窮與暴力時代中承擔起慈濟的拓荒者,二十三年後的現在,本土慈青在倫理道德敗的當代中做慈濟的傳承者。

愛的種子,在非洲的土地上無限展開,希望在年輕一代身上。立志逆流而上,做典範的本土青年安迪雷(Andile),幼時遭父親遺棄,母親又往生,年紀小小卻得養活自己與照顧患有精神障礙的妹妹,深知人生的煎熬考驗,也看到同儕間墮落的因果,因此更懂得堅毅立志走慈濟菩薩道,成為本土青年中「威儀第一」的典範。

澤坦巴(Zethembe),一個沒有南非身分證而無法接受助學的男孩,在充滿暴力、毒品誘惑的黑人村中長大,種種善惡拔河中,因在慈濟找到自我的身分證(生命價值),如今成為推薦見習的本土青年。

還有一位本土青年志工恩拉卡波不為政府部門提供難得的就業機會所動,發心堅守全職志工崗位,堅定道心跟上人,立志將上人法於非洲。這三位本土青年,2016年5月返臺與精舍師父學習靜思家風,期許能常住在精舍,天天跟著師父們做好事,但想到非洲使命在身,本土阿嬤在等著他們,非洲的苦難人也在等著他們,故發願直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非洲沒有苦難的時候,就是他們能夠回到心靈故鄉常住的時候了。

貧脊賴索托 志工心不貧

第四個非洲國家賴索托,是一個經濟落後,最低度開發的國家之一,然而賴索托志工的心靈卻是富有,他們薰法香超過一年不間斷,薰法香、分享法,接引許多社區志工。

2014年10月志工潘明水帶領南非德本、約堡與賴索托志工第一次踏上波札那,波札那跨國關懷從第十次開始,則由賴索托志工承接下來,上人叮嚀陳美娟勿一人長途開車,賴索托跨國團隊2015年海外受證研習弟子慈力回臺補受證,向上人發願不會再讓陳美娟(慈羽)單獨開車長途跨國,回賴索托後即籌畫賴索托跨國團隊。

今年(2017年)2月在志工慈力帶領下,賴索托志工在歐納雷狄、哈庫托、摩訶迪查尼三個社區做愛灑,同時關懷新社區,向更多人介紹慈濟。其中哈庫托的志工分享許多因為慈濟給他們人生帶來的改變,也將賴索托志工分享的「貪、瞋、癡、慢、疑」五毒及十戒記下來,做為上人在非洲的弟子之儀規。

賴索托志工未來將追隨上人的指導,陳美娟將持續歷任執行長的經營,找回華人慈濟魂,本土志工持續努力,關懷更多國家,也會努力帶起年輕人,傳承慈濟精神,期望上人「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無難」的精神理念,能在最靠近天堂的山中王國──賴索托生生不息。

從零開始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Namibia)是基督教國家,是南非志工開拓播善種子的第七個國家。志工西行乾漠,化不可能為可能,志工自2015年4月展開第一次跨國拓荒,一切從零開始,種種挑戰幾乎讓志工以為拓展不下去了,灰心不已。志工鄭愛堡說:「在那裡傳法實在困難,我們一次、二次、三次,不停被擋住,白人機構覺得我們是佛教團體,基督在那裡是唯一的宗教,因此無法和我們配合。每一次去都要從『零』開始,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很有毅力地堅持走下去。」

到了2016年7月,南非本土團隊(兩位年長者、兩位年輕人)採用最艱辛又從未嘗試過的方式,以「背包客探險」,懷抱未知成與敗的忐忑心,搭乘三天兩夜巴士,其中需轉三班車,跨過二千三百五十公里至乾漠國度拓荒,終於突破納米比亞人的障礙心,在非常貧困的鐵皮屋違建區帶動出愛的漣漪。

志工鄭愛堡分享當時的情況:「後來我們利用本土非常少的人,進入最大的貧民區去告訴他們,我們是來幫助的。我們沒什麼物資,主要把上人的法傳進來淨化人心,讓他們自力更生,自己人幫助自己人。」她也提到如今已帶動六個協力組,有三百位本土志工。

自從2015年4月,南非志工第一次走進納米比亞,到現在(2017年)二年多了,雖經歷種種困境,但慈濟志工「無人不度」的腳步從不停歇,就如南非志工的願力和祝福:「南非以後將會有第八、第九個跨國…...」尤其納米比亞是嚴禁非基督教徒傳教的國度,而慈濟大愛的精神竟然走入了社區內的教會,牧師當眾廣邀信徒一同加入慈濟,與慈濟志工一起努力,讓乾漠國度納米比亞能夠沒有苦難。

2017年2月,三位納米比亞志工第二度來訪德本參加研習共修,卻因南非近期又有排外暴力事件,讓在納米比亞的其他志工非常恐慌,直說:「我們再也不要去南非了。」但是三位納米比亞志工更因此見證到慈濟人超越宗教、國籍、種族、貧富等種種有形藩籬的行動,更有信心要把慈濟的精神帶回納米比亞帶動。

納米比亞雖然是最新、最遠、最貧瘠、最乾漠、資源最少的國度,如今卻已拓展出六個社區道場,三百位社區志工,一個充滿希望的非洲國度。讓在場二十國的慈濟志工感動得掌聲不斷,以最有力的掌聲鼓勵納米比亞的志工。

史瓦濟蘭發誓願 灑播大愛於全國

因上人對非洲苦難眾生的悲心,自2012年3月起「德本國際志工團隊」由史瓦濟蘭跨出跨國志業的第一步。五年多來,本土阿嬤以苦行拚跨國志業,遺落在非洲的靜思弟子不斷歸隊。在史瓦濟蘭是百分之百的本土道場,越是苦行,精神越是堅毅,大家自力更生、傳法灑愛的毅力,終於醞釀出史瓦濟蘭「寶塔」湧現的因緣。

南非志工在史瓦濟蘭帶動慈善工作的行動,使姆西拉內村(Mhlane)的酋長(Mufa Bongane Mbingo)深受感動,決定捐贈土地予慈濟興建社區中心。捐地過程中,酋長與志工齊努木希受到許多阻力與下地獄的詛咒,身為牧師的齊努木希告訴酋長:「如果捐地給慈濟會因此下地獄,那麼我也陪你一起下地獄吧!」

史瓦濟蘭志工班在2016年11月19日社區中心啟用典禮上分享,史瓦濟蘭人是往不同方向彼此拉扯的狼,慈濟來了之後,讓狼群之間學會了互助、互愛。身為牧師的志工齊努木希在2016年則歷經一場重大病魔的考驗,日日在生死關徘迴,床邊卻時時整齊放著慈濟制服,他心心念念要趕緊歸隊──慈濟隊伍,願力讓齊努木希克服生命的考驗。

史瓦濟蘭志工自力更生的條件刻苦,卻是最合心團結,也已經能夠依循四合一團隊精神的共識運作模式與行政能力,3月25日的「史瓦濟蘭第四次本土幹部研習會」,他們說要用「四弘誓願」的願力,讓愛灑播全史瓦濟蘭。

四天的海外會務報告歷史永存,二十國海外家人互相交流經驗,感受美好時光,期使會務向前順利推展,開拓慈濟志業無邊無疆。最後非洲七國團隊向上人發願:「在惡世中,敬順佛意;追隨上人,堪忍、堪耐,自利利他,法傳非洲。」

上人慈勉,非洲跨過七個國家,七個國家的地有多大,才幾顆種子,在那裡普遍展開了。的確苦難偏多,真的是悲苦難堪,悲極無言。不過人間菩薩勇猛精進,真不簡單,真感動,感恩非洲是靠著幾位愛的能量去布種,要繼續努力,也讚歎莫三比克志工常念「感恩、尊重、愛」。

(文:楊寶月、張如容、王鳳娥、黃素貞、羅枝新、蔡素美、沈淑女、高芳英、潘翠微 花蓮報導 2017/4/10)


守諾回來 心與物資都受用

$
0
0
「抱歉,沒有在第一時間幫到大家。」阿根廷慈濟志工一句的道歉,彎著腰的鞠躬,讓臺下因豪雨受災的災民們以掌聲,作為體諒與感謝的回應,同時也感恩慈濟志工克服困難實現對他們的諾言。



不放棄的拜會 真誠獲得發放首肯

今年(2016年)1月中旬,阿根廷北部豪雨成災,慈濟志工前往災情最嚴重的乾河市勘災,並且計畫展開急難救助的發放。但行善也需要好因緣,因為當地市府官員對慈濟的不熟悉,並對這樣的無所求的付出有所質疑,因此讓發放計畫一直往後耽擱。

但是慈濟志工不氣餒,三個月來努力溝通協調,僅管每一趟路程,從布宜諾市到乾河市來回就要六百公里,但是慈濟志工不怕辛苦,多次拜訪市府官員,終於在第五趟的拜訪中,獲得官員們的回覆,表示能夠為這些災民們進行物資發放。

對於得到發放的認可,不只可以為災民進行祝福金和物資的發放,同時也是兌現與災民的承諾。發放會場上,慈濟志工洪慈承哽咽道歉,一句「來晚了。」讓災民用掌聲表達體諒與感謝,同時更感恩慈濟志工願意實現諾言。

災民迪莉婭表示,看到慈濟人回來,從昨天就感到很開心。因為這場1月中旬的大雨成災,讓聖菲省乾河市災情最為嚴重,讓大家的生活一時之間變了調。

大大擁抱災民 感動溫暖發放會場

原本的居民大多是農民,平靜的生活因為這場水災有了改變,慈濟志工前來勘災,向大家承諾會盡快伸出援手。這次總共為兩百一十九戶受災戶做發放,每一戶除了拿到慈濟毛毯,還能領有一千元阿幣的祝福金(約臺幣一千九百元)。

同時慈濟志工為災民獻上的擁抱,更是溫暖人心,災民迪莉婭表示:「在我的一生當中,這是第一次在水災後,除了家人以外,就是慈濟人給了我緊緊的大擁抱。」

這樣的感動洋溢了整個發放現場,而阿根廷政府派員出席的社會發展局長達米安,也在會後表示想對慈濟志工表達的感恩及尊敬,達米安局長說:「因為你們的效率,以及內心的平靜,讓我們的心充滿了溫暖。」而他的全程參與,也陪著志工藉此機會為殘障人士送上輪椅,圓滿這次的發放。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人文真善美志工 蕭濟松 阿根廷報導2017/04/12)

圓光寺水陸法會 共響蔬醒

$
0
0
「111世界蔬醒日」只是個一日活動嗎?中壢慈濟志工本持著慈濟推素理念,在圓光寺法師慈悲應允之下,在寺內水陸法會期間,向信徒宣導「世界蔬醒日」理念。

逢圓光寺法會 聯合推廣素食

「在四大不調的災難中甦醒,從餐桌上開始,讓「蔬醒」成為一種新時尚生活,一種健康運動,一種愛地球行動!」志工們不斷宣導「蔬醒」連署的含意與目的,也取得參與圓光寺水陸法會信眾的熱烈迴響。

這一切都要感恩圓光寺同意慈濟志工在4月3日至4月9日該寺水陸法會期間,能進入他們寺院宣導蔬食。早在三月,慈濟志工陳秀淵、張馨勻前往圓光寺,敬邀住持及法師們參與5月慈濟浴佛活動,得知水陸法會訊息,便主動詢問能否利用機會正在推廣素食理念。蒙住持師父非常認同上人的理念,促成一段好因緣。

圓光寺信眾卓小姐遠從板橋而來,當志工們詢問卓小姐是否願意為蔬醒日而連署?她不假思索地說:「好啊!我也很喜歡吃素啊!」對於吃素的好處她也樂於推廣,應允會請已吃素的家人也一起參加連署。

法會舉辦期間,慈濟人多日都持續推廣素食,使命必達的精神讓圓光寺的慧開法師非常讚歎。法師看見志工在宣導的過程中,難免也會碰到拒絕,就贈予每位志工親手繪製的書籤,勉勵志工:「愈是簡單的事,持之以恆就不簡單。」

多日連署推廣 把握分秒

圓光寺水陸法會的最後一天,信眾們以虔誠的心圓滿法會,也有一群南崁高中的年輕學子一百多位幫忙整理會場,他們或是排桌椅,或是收桌巾,動作迅速。

休息時,志工古玫芳向學生們邀約是否願意連署「111蔬醒」。學生們問:「每天都要吃素嗎?」志工回答:「如果一天一餐做不到,一星期一餐還是做不到,那一個月一餐可以嗎? 」同學們說:「一個月一次可以做到,這樣不難。」於是原本一群群聊著天的學生,也一個接著一個簽名連署。

有愛的有善舉的信眾,都很樂意的連署,法會結束時,統計了簽署的結果,有愛心的人真不少,總共募得了五千四百四十九位的簽名。【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藍明姮、王鳳嬌、張美智 中壢報導 2017/04/03)

正本清源 培愛止苦

$
0
0
【證嚴上人4月13日志工早會開示】
「海外會務報告終於在前天(4/11)圓緣,是不是都圓了?雖然是大會圓緣,可是一個一個國家,總是陸陸續還有行政會議,所以雖然說前天大會圓緣,昨天還是在幾個國家來做討論。」

連續五日、十七個國家地區的2017年海外會務報告雖已圓滿結束,但昨日(4/12)仍針對部分國家的重要議題進行討論。其中,日前遭逢嚴重水患的非洲國家辛巴威、莫三比克原本就窮困,時值災難之際,仍以大慈悲心為重,為更弱勢待援的鄉親提供援助。

證嚴上人在4月13日的志工早會中,讚歎莫三比克的本土慈濟志工,「那一群人,也有在窮困中的心靈富有者,就是我們的志工,雖然他們已經那麼的窮,可是這一回的災難,他們法親關懷,去了,拍了相片傳回來,我發現到原來這一群志工菩薩,他們的生活,他們所住的,根本簡直不敢相信,他們原來所住的環境是這樣(簡陋),可是平常看他們在投入志工工作,是那樣的樂觀,那樣的開闊,那樣的用心、用真在做,跟著慈濟人在一起幫忙他人,而且也都是很守規則。」

受災失所不失志 知足願捨富有愛

南印度洋颶風迪尼歐於今年(2017年)初侵襲莫三比克,造成逾百人往生、超過十五萬人因家園受毀而流離失所,讓這個飽受乾旱和飢荒之苦的貧窮國家更是雪上加霜。莫三比克慈濟志工人數雖然少,卻也展開勘災、發放工作,部分志工自家也有受災,但仍參與濟助行列。

「錄影回來或者是相片回來,都是分不出哪一位是勘災者,哪一位是受災者,還是那樣的歡喜,帶去師父的關心,還給他的毛毯,還有給他的福慧床……他把福慧床收起來,毛毯他就說,『毛毯不要了。』為什麼不要?他趕快拿了一條已經很老舊的,他說:『還好,這一件有帶出來,這一件(發放的)就不要。物資有限,給別人。』就是那樣的知足,充滿了感恩。」

莫三比克本土志工雖然受災,仍然歡喜協助同樣受災的鄉親,上人除了讚歎,也是不捨當地鄉親受災後的困難生活,於是開始思考,如何讓他們有一個安頓身心的處所。

「志工安頓才有能力幫助別人。」上人提及,憑藉著菲律賓海燕風災的援助經驗,慈濟規畫在莫三比克援建一百戶的大愛村。

「很多人都關懷國際的災民、難民,大家的愛心,期待把這樣愛的能量,更鞏固,把這樣向來窮困的國度,能慢慢地讓人安定下來,身心安住,自然生活就開始可以輔導。」

苦暨拔已復說法 安身受教除惡習

每一年的慈濟海外會務報告,各國慈濟志工歸來分享在當地落實慈濟志業的成果,彼此互相學習。例如菲律賓海燕風災後,慈濟在當地推動以工代賑,帶動鄉親用自己的力量恢復家園,並輔導他們去除惡習,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幾年當中,把城市帶動起來,不只是救濟他們的生活,同時輔導他們的心,而且每一個人守戒律,戒菸、戒毒、戒賭、戒檳榔,通通戒掉;而且把巧藝的職訓,大家很愛請這些人,大家的生活改善了,不管粗工、細工,這是一個典範。」

鬧市貧區河嗚咽 富者有愛援雨災

除了菲律賓的風災援經驗值得學習,印尼紅溪河整治經驗也成為國際典範,這個因緣要回顧到2002年初,一場大雨所釀成的嚴重水患……

「2002年初,大雨成災,雅加達大淹水,很多人都是離開自己的家,有錢的人就是住旅館、住飯店去了,沒錢的人怎麼辦?不過雅加達的金融中心,兩、三天水就抽好了,完全恢復金融的跡象,都很快。但是這些水抽到哪裡去?紅溪河違章建築貧民區裡,他們的生活都是水在半腰中……」

一個月過去了,漲高的水仍未退去,數千人無家可歸,災民終日生活在髒骯的汙水之中。當地受災嚴重的畫面傳回臺灣花蓮靜思精舍,上人看了心有不忍,不捨已經生活窮困的鄉親,又再遭逢洪患,苦上加苦。

「就請當地的企業家歸來,很即刻,黃(奕聰)老居士就回來了,回來就是說,一定『五管齊下』,一定要這麼做,趕快把紅溪河的水抽走,而且抽走的同時,還有清掃,還要請你到總統府去呼籲,軍警都要動員出來,居民與警察都要動員出來,而且我們來呼籲,當地人都來投入。」

紅溪整治親帶動 五管齊下淨徹底

當時,年過八旬的黃奕聰老居士開始號召企業家,一同投入參與援助工作,同時帶領各自企業的幹部與員工,依照上人的救災指示,五管齊下──抽水、消毒、清掃、義診、蓋大愛屋。

「他(黃奕聰)自己也是以身作則,他實在是個老人家,我實在是很感恩,就是他這樣的帶動,很多企業家跟著開始,也很感恩企業家。想當年的窮,看到現在的富,實在是很感動,這一路陪他們走過來,從動盪不安的社會,變成了安和樂利富強的國度,現在的總統、省長都是很支持慈濟。」

過去,為了徹底解決紅溪河水容易氾濫淹水的問題,印尼慈濟志工在抽水、清掃、消毒、義診之後,開始規畫興建金卡蓮大愛村,讓長年居住在紅溪河周圍違章建築裡的居民,可以得到安定的住處,同時開始清理紅溪河淤積的問題。

「為這一群違章建築的人要有家可住,期待他們向政府要土地,(政府)也是很配合,撥出十甲。我還要條件,不要離市區很遠,要近市區,他們(受災鄉親)要做工,要做小生意,他們方便,才不會太遠,他謀生為難,就會再回來(住)違章,要正本清源,所以要他們在市郊,真的做到了。」

因為一場世紀性的大水患,讓原本居住在紅溪河畔違章建築裡的鄉親們,重新展開一個亮麗的人生。而為了讓他們能真正脫貧,就要從孩子的教育著手,於是在大愛村裡建校辦學。

「那個時候(生活在紅溪河畔時),孩子都是脫鞋跑在垃圾堆,根本都沒有辦法上學,我們也為他蓋學校,大人安住,小孩子有學校,四百多個孩子,現在已經二千多位孩子了。當年紅溪河打著赤腳的玩耍孩子,大學畢業了,也已經走入我們同仁的行列裡面,都是感覺到說,回顧過去,雖然是很坎坷,也是感覺很美的一條過程。」

正本清源拔惡根 契入佛法展亮麗

金卡蓮大愛村之外,慈濟也在紅溪河口援建大愛二村,讓一千多戶鄉親獲得安身立命的處所。而印尼政府為了表達對慈濟志工的感恩與敬重,將紅溪河部分河段命名為慈濟紅溪河。

「到了2008年,紅溪河就立碑,省長來立碑。紅溪河本來是一條清河,經過歷史等等,變成了紅溪河裡面都是垃圾,要清這條河,我一定要讓他們正本清源,一定要整條河到出海都要清,所以清很久,清到上面垃圾不見了。」

經由印尼企業家的帶動,以及當地政府的支持與投入,紅溪河自2002年整頓以來,再次回歸原本清澈的河流,也由於志工在當地的互動與付出,讓原本衝突不斷的社會,展現和諧亮麗的新生。

「最近我們臺灣,對國際不管是難民、災民,大家都很用心力,我一定要讓所有有愛心的人,要發揮得更廣、更寬,真正地幫助到更多的人,期待他們能安住下來,而且苦既拔已,復為說法,《無量義經》這麼說,所以我們要拔除他們的苦難,而且要讓他們走入佛法,守規矩,而且淨化心,這都是我們的目標。」

締善盟 造幹細胞治療重鎮

$
0
0
【花蓮慈濟醫院新聞稿】花蓮慈濟醫院於4月13日與擁有全球最大華人臍帶血庫的美商永生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著手合作「以人類臍帶血單核細胞治療腦中風」人體試驗將在簽約後開始執行,除了進一步了解這項幹細胞療法運用在人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之外,同時也希望能幫助到腦中風的病人。

幹細胞治療腦傷研究 花蓮慈院林欣榮帶領

有關臍帶血幹細胞運用在腦傷疾病的治療研究,目前全球只有美國杜克大學頂尖再生醫學專家Joanne Kurtzberg教授正在進行臨床試驗,花蓮慈濟醫院也將與美國同步,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利用人類臍帶血單核細胞治療腦中風。

慈濟醫院醫療水準及醫療科技研發獲得國際間肯定,在幹細胞治療腦神經病變領域,居全球領導地位的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引領國內幹細胞臨床應用,是開創臺灣將胚胎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病人的第一人,榮獲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學會最傑出獎殊榮,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幹細胞治療與研究領域成果豐碩。

林欣榮院長是全球將自體周邊血幹細胞注射在腦中風病人治療的第一人。2006年,林欣榮院長與美商永生臍帶血公司合作,帶領研究團隊利用自體周邊血幹細胞進行腦中風治療人體試驗,至2012年已完成第一期、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總共針對三十個腦中風半年以上的病人進行這項試驗,以對照組試驗方式,一半患者接受注射周邊血幹細胞治療,另一半則注射安慰劑,三到六個月後明顯可見病人的手腳復健情況大進步。

如何利用再生醫學,為腦傷疾病患者尋找創新療法,一直是林欣榮院長與慈濟創新研發中心團隊努力的方向,今年除執行「以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腦部移植治療陳舊性腦中風」人體試驗研究計畫,如今將再與美商永生公司合作,進行以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腦中風的人體試驗。

美商永生公司1997年在美國加州成立,目前在美國、印度和臺灣皆擁有營運據點,主要業務為私存臍帶血服務、以及提供臍帶血供移植應用。以「拯救生命」為核心價值的美商永生,獨特的公捐整合私存經營模式,建立全球最大的華人公捐血庫之一,目前華人配對成功率高達99%。美商永生已經提供超過2000單位臍帶血,給全球超過300家以上醫學中心移植使用,在全球臍帶血庫中名列前茅。

在臍帶血幹細胞保存技術上,美商永生擁有「紅血球不分離處理法」專利技術,將臍帶血血中的血漿部分移除,讓白血球及紅血球層完整保留,以確保未來取出時,可發揮最大效用。美商永生以廣受全球醫師肯定的處理品質,進一步跨足再生醫學領域,拓展幹細胞在臨床上的應用,讓更多人能受惠於幹細胞科技的進展。

嘗試臍帶血治療 再生醫學新里程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與美商永生公司董事長王嘉宗13日簽訂幹細胞醫療合作意向書,雙方合作「利用人類臍帶血單核細胞治療腦中風」人體試驗研究也將開始執行,此外雙方研究團隊也將合作研發與技術移轉。

花蓮慈院慈濟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發長韓鴻志教授、國際知名的神經外科醫師,在全球醫學界有「神經建造者」與「神經建築師」之譽的楊詠威教授(Wise Young),以及慈院研究部團隊、醫療志工團隊均在場見證國際再生醫學的發展。

林欣榮院長表示,能在腦中風黃金三小時內,趕到醫院接受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患者,約只占所有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的5%,實在是少數,加上使用血栓溶解劑的患者約有6%至10%會產生出血的副作用。而花蓮慈院與美商永生合作運用臍帶血治療腦中風的人體試驗計畫,幾乎與美國同步,這項臨床試驗將針對花蓮慈濟院內符合計畫資格的病人進行配型作業,若順利自美商永生臍帶血庫選出六對配對吻合的白血球抗原HLA臍帶血後,即可進行臨床試驗。

林欣榮院長表示,在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利用臍帶血幹細胞治療腦中風,會協助開啟降低腦部中風區域發炎反應的訊號機制,並吸引神經幹細胞進行修復,另外,臍帶血幹細胞中的生長因子也會促進血管生成,使血液重新流回損傷部位,並讓神經元、神經細胞產生了新的迴路,回復因損傷部位而喪失的身體功能。

美商永生董事長王嘉宗表示,美商永生擁有全球最大華人臍帶血庫,相信結合慈濟醫院強大的再生醫學及臨床研究經驗,有效提升幹細胞精準再生醫療發展,希望最後的結果能具體幫助腦傷甚至是脊髓損傷的病人遠離病痛。

以人類臍帶血治療腦疾病的相關臨床研究,目前僅有美國杜克大學頂尖再生醫學專家Joanne Kurtzberg教授正在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Joanne Kurtzberg教授也將於4月15日蒞臨花蓮慈院,在「泛太平洋國際幹細胞及癌症研究研討會」發布階段性成果。

(文:彭薇勻 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2017/04/13)

少年仔別歹勢 愛要勇敢說

$
0
0
體育場是個追、趕、跑、跳、蹦的地方,但4月9日早上,中興大學體育館裡有著不一樣的氛圍。為了迎接感恩的五月,「慈濟中區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舉辦溫馨的親子互動,司儀熊雪妙說:「愛是需要教育,更是需要練習的,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這一天,讓我們大聲說出心中的愛與感謝。」

愛要勇敢說出來 感謝主要照顧者

「現在我們來玩大風吹遊戲。」開場之後的「大風吹」遊戲,人人專注聆聽指令:「請你們飛奔到自己家長的左手邊。」聽到熊雪妙的口令,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起身跑向父母,席地而坐在身旁。

為了不讓有人落單,考量到有些家長請假沒到現場,司儀大聲的邀約:「有人願意當一天的乾爸或乾媽媽?」僅帶著一個孩子,而父母雙雙都出席的家長舉手了,尚有位置的就由隊輔或工作人員來補足。

「媽媽(阿嬤)我愛你!」當孩子強忍著淚,說出心中的感謝,電話那頭期待著頻頻地問:「還有什麼?還有什麼?⋯⋯」愛要勇敢說出來,原來平時不敢說出口的,卻是媽媽、阿嬤最想聽到的。螢幕上正播放著〈愛要勇敢說出來〉影片,孩子們安靜的看著,身旁家長有的則悄悄地在拭淚。

「你們有多久沒說『媽媽我愛您』或『親愛的寶貝我愛你』?」趁著剛拭去淚水的感動,熊雪妙先來一段示範版,「兒子來!」也是慈籃隊員的兒子,靦腆地跑出來,熊雪妙抱著比自己還高的兒子說:「兒子,媽媽愛你。」雖然彆扭,兒子也大聲地回應:「我愛您!」現場在司儀的引導下,大家緊緊地抱著最親愛的家人,很多孩子還直接賴在爸媽懷裡撒嬌。

為了顧及單親和隔代教養的世代,熊雪妙特別強調,母親節不再只是屬於媽媽,而是主要照顧者的專利福利。讓在場的爸爸或阿嬤在這感恩的時刻,也能聽到孩子對他們說聲:「母親節快樂!爸爸(阿嬤)我愛您!」

為長輩擦乳液 感受辛勞雙手

熱鬧繽紛的青春背後,因為有一雙堅定而溫柔的雙手守護,才能讓青春不變色。司儀請孩子輕輕拉起家長的手,仔細觀察,「找找看阿嬤、爸爸或媽媽的手有沒有受傷的疤痕?比比看跟自己的手有什麼不一樣?」小學五年級的阿翰捧著阿嬤的手,調皮地翻來覆去時,一道疤痕吸引了他的目光。阿嬤笑笑地對他說:「這是你咬的!」沅翰一臉不可置信地搔搔頭,直問:「真的嗎?」

司儀接著說:「現在請輕輕地幫長輩按摩,那一生為家庭付出操勞的雙手,手心、手背都要喔!」當隊輔將乳液擠在學員的手裡,阿翰收起頑皮的臉,認真地在阿嬤的大手中搓揉,「阿嬤的手比較硬!」仔細觀察和撫摸過阿嬤的手之後,阿翰明顯地感覺到阿嬤為這個家的付出。

阿嬤說:「阿翰是我一手帶大的,平常家裡就只有我們嬤孫相依為命。」媳婦生下孩子就離開家,兒子在大陸經商,沒有兄弟姊妹也沒有同儕陪伴的阿翰,從小就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因為人際關係循環不良,導致在學校常被人欺負,「他有一顆門牙是假的。」寶貝孫子被打斷的牙,是阿嬤心中永遠的痛,更是促使她積極想辦法讓他走入人群的最大動力。

參加慈籃一年多來,阿翰不再被霸凌,學校導師告訴阿嬤,「他朋友越來越多了!」球場上,阿翰和同組伙伴總有講不完的話題,也看他笑盈盈地和三五好友跑上跑下,阿嬤擔憂不捨的心,終於可以放下。緊緊抱住的倆人,笑得很開心,保守的東方人總是不敢開口大聲說出心中的「愛」,但在這溫馨的氛圍裡,嬤孫倆在彼此的耳邊說出心中的感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美宏 臺中報導 2017/04/09)

人情香菜根香 鄉土更芬芳

$
0
0
雲林縣雖然人情味純樸,但人口老化、外移人口多,位在偏鄉,屬於較弱勢的縣市,還有許多社會暗角極待協助,而西螺、二崙、崙背、麥寮幅員遼闊,慈濟志工往往來回奔波在不同的地方,因時、因地變化不同的角色,默默守護這寧靜小鎮。

雲林西螺聯絡處自2014年11月25日啟用以來,南來北往交通順暢,純樸的鄉間作息不同於都會區,清晨六點便會有環保志工到環保站開始一天的工作,直到近十一點用完午餐後,才陸陸續續回去農忙,或是照顧家裡;因此均由靜思堂擔任諮詢值班的慈濟志工,日日為這些大地園丁準備豐盛的午餐。

備午餐分秒必爭 志工齊愛惜道場

「淑芬,那個芹菜放在旁邊,等等要洗……」志工趙美琇是今天(2017年4月10日)的主廚,一旁協助準備食材是志工鄭淑芬,兩人是妯娌,搭檔起來默契十足,從九點開始準備食材、清洗、烹飪到十點半之前要做好當天的午餐,短短一個半小時的準備時間,且要參考當天環保志工用餐人數,如何掌握時間,準備分量充足又兼顧色、香、味俱全的午餐,在在考驗掌廚者的經驗。

趙美琇家有一對尚在國中就讀的龍鳳胎兒女,雖然家事忙碌,總在八點半上市場採買新鮮的青菜,素食食材則由開設中興素食店的志工張旻崡提供,再搭配冰箱內既有的配料,就準備近二十人用餐的五菜一湯。

趙美琇謙虛的說:「能煮飯給環保菩薩吃飯,是很高興的一件事,他們在做環保,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雖然付出的區塊不同,但都以不同的方式愛惜這個社區道場,很歡喜!」。

慈濟志工暱稱為「西螺土地公」的志工楊明俊,雖然已屆八十高齡,仍每日薰法香後就到環保站報到,早上確認環保志工人數後,走進廚房通知趙美琇。「環保站人卡多,讓人吃不飽就歹勢啦!」楊明俊不只報人數,還要負責掏米煮飯。午餐後回家稍事休息,傍晚又回到環保站,將當天的玻璃瓶夾放到集中的地方,讓隔天的環保志工有更寬敞的使用空間。

溫言暖胃 撫慰人心

看見接受慈濟照顧戶程女士也到環保站做分類,趙美琇看到程素玉便趨前關懷:「菩薩,你的身體現在有沒有好一點,心臟的問題有沒有去大林慈濟醫院看醫生呢?」程素玉哽咽的說:「有!有!多謝師姊的關心,沒有慈濟,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慈濟志工趙美琇眼裡,每個人都是一本經,如程女士獨力撫養孫子,祖孫相依為命,過去經由社區提報,慈濟已關懷數年,程女士現在每天到西螺環保站,孫子則是利用課餘、假日時間到環保站做分類。

無量義經》〈說法品〉云:「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拔除了眾生的苦,再讓他接觸佛法,了解人生的真諦,以誠與情穩定他們的心,燃起他們的希望,讓死寂的心靈逐漸恢復生機,讓人心往善的方向,尋得安穩樂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廖速霞 雲林報導 2017/04/10)

移工免費健診 青年來相挺

$
0
0
臺灣社會步入高齡化,許多家庭中都有需要照顧的長者;年輕一代需要為生活打拼,無法全心照顧,因此對於外籍移工有所需求。為了顧及這群遠離家鄉飄洋過海來到臺灣工作的外籍移工,慈濟與臺北市政府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聯合主辦的「國際移工健診活動」,照顧他們的身心健康,讓這些異鄉人有了倚靠。

好事非花大錢 年輕人可以做

4月9日,在臺北車站進行2017年首次健診活動,活動前就有一群外籍年輕人,穿著慈濟志工背心,拿著活動舉牌穿梭於車站內外宣導,殷勤邀請他們的同胞、同鄉前來接受免費健診;另外也有犧牲假日,投入翻譯、輸入資料等工作的年輕志工,透過付出,享受著服務別人的快樂。

車站北二門進出口處的資料輸入區,見到剛從國外返臺不久的溫良慈帶著甜甜的笑容,一邊輸入資料,一邊與外籍移工們融洽地互動。溫良慈是臺科大的高材生,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時,她在南投受到慈濟人的幫助,這份情放在心上久久不忘。她表示,距上一次來當志工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這期間她前往美國、巴黎等地進修學習。

「嗨!良慈,4月9日臺北車站有外勞移工健診,要不要來?」一通電話再繫因緣,她欣然答應志工的邀約。健診現場,她再度感受慈濟志工為人群付的精神,「有的人會覺得要有能力之後,才可以幫助別人;其實只要有心,一般的文書工作或者是簡單的翻譯,都是年輕人可以做的。」

青年純淨觀點 傳播人的感動

年輕志工的付出,讓社會更有溫度。有幾位年輕人拿著「華岡電視」麥克風,正在採訪等候看牙齒的國際移工,他們是文化大學新聞系的同學,為了報導相關國際移工專題,上網搜尋看到慈濟與勞工局辦的國際移工健診活動。

團隊中,長髮披肩長得秀麗甜美的廖同學表示,在收集資料過程中,了解國際移工不管是生活婚姻面,或身體上面所遇到的困難。他們平常辛苦工作,只有星期假日休息的時間出來活動,而藉由慈濟與臺北市勞工局所舉辦的健診活動,感受到臺灣人給與他們的溫情關懷,讓他們明白在這裡並不孤單,有一群人在身旁,真誠陪伴與協助照顧身心。

親眼見證所有的醫護人員及志工所做的事,她激動的說:「施比受更有福,你們真的很讓人感動,相信你們一定是抱持著對社會的一種熱忱,付出不求回饋。」她覺得這樣的態度很難得,只是目前還是學生身分,沒有那麼多時間做志工,但表示:「如果我有心力、有空閒的話,肯定我會去做志工。」

同行的施同學慨歎在異鄉工作的人,沒有錢,沒有時間,更沒有太多的資源做健康檢查,沒想到竟然有一群人默默地在為他們付出,有感而發地說:「倘若我處在異鄉,肯定很徬徨,有人像這樣照顧我的話,一定會覺得很溫暖。」

傳播的人就是要把就是把事情讓大家知道。施同學自覺所學是傳遞訊息的工作,她思考要找機會體會志工所做的事情,才能深入其中的精神再而傳揚。這群即將畢業的文化大學新聞系的年輕人表示,今日的專題深度報導會放在播放平台,讓更多人看到,也一起關心國際移工。

愛的力量無遠弗屆,無論是志工或是專題報導的年輕學生,在參與健診活動中了解自己擁有的幸福,明白付出與關懷別人的涵義,每個人都期望日後能再參加。年輕人散發的愛,讓社會更有希望。

(文:黃沈瑛芳 臺北市報導 2017/04/09)

睹苦生悲 行無反顧

$
0
0
【證嚴上人4月14日志工早會開示】
「天天道早安,但是呢,不知道在一大早,大家有什麼感覺?」4月14日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詢問眾人,對於凌晨發生在臺灣基隆東北方海域的芮氏規模5.7地震是否有感覺到?一面提醒眾人要感恩平安,另一面又對全球四大不調的自然環境感到憂心忡忡。

天堂國度頻傳災 警官虔誠願付出

位處南太平洋的澳洲與紐西蘭,除了地緣靠近,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天堂,不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連社會福利制度的也相當完善,堪比天堂。然而最近已經造成一人往生的強烈氣旋庫克,號稱是1968年以來當地所面臨威力最強大的氣旋,此刻已經逼近紐西蘭。

上人提起曾隨澳洲伊普市市長來訪的高階警官荷西(Jose Alonso),昨天(4/13)在靜思精舍再度會面,也談起了去年(2016年)到訪時的一些軼事。

「在澳洲、紐西蘭,這二個地方是連在一起,最近都是不平安,有了風災、水災。昨天,有一位是從澳洲回來的一位警察(喬斯),去年他也回來,還有跟澳洲伊普市的市長一起回來,是很隆重盛裝的來見師父,來皈依。今年(2017年),他也再回來,跟大家朝山,也帶了一個撲滿,他說是全家的,因為他是靜思弟子,是全家的撲滿讓他帶回來。」

荷西透露,其實在去年來訪之前,家鄉才剛剛歷經過水災,但是為了來臺,暫時把災後復原的工作都放下。

「因為紐、澳這二個國家,一連串的氣旋,造成大水災,他的家那個地區也是淹水,而且還沒有掃好,可是已經準備要回臺灣來。他們家的地區,伊普市區域受災難,他還是回來了。他說,他太太一邊清掃一邊哭,說很孤單,先生這個時候還在清掃家裡的時候走了,去了臺灣,她還要繼續清掃家裡。他說沒關係,回去就回去了,災難就災難了,就是安心清掃。」

此時,紐西蘭與澳洲即將面臨到庫克氣旋的侵襲,也需要慈濟志工們做好萬全準備。

「最近也是很擔心,今天又看到了有一個氣旋叫做庫克,又在紐、澳這二個國家,又開始要登陸,據說這一個也是挺有威力。昨天聽到這位(荷西)師兄,他就說趕快回去幫太太清理家園,可見呢,家還沒有清理好;後面這個颱風又要形成,又要登陸。很擔心,為什麼最近在這二個國家,本來如天堂之美,可是人間無常,天然災難造成了都有這樣的天災,讓當地人也是很辛苦,期待平安,這需要人人戒慎虔誠。」

瘠土貧苦現飢荒 有福之人伸援手

天災人禍偏多,需要人人戒慎虔誠,然而災難之下的災民何辜?苦兒何辜?

「最近看到聯合國訊息報出來,天災人禍、飢荒真的是很慘,孩童的、脆弱的,已經一一陷入了危機,因為乾旱的地方很乾旱,地上無法播種,生命就陷入危機奄奄一息,或者是餓死等等。更慘的是,小小的孩子就流難的……剛剛在影像上看過,在土地上乾掉的骨頭,都是孩子的骨頭,還有動物的骨頭,實在是慘不忍睹。」

一湯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上人提醒有福之人,節省一點,可以幫助很多人。

「看看孩子,我們真的是很不忍心,苦啊!這些孩子本來是天真的,可是你可以看到,從孩子的臉上看不出有童真的表情,同時也是跟著大人一起苦。這就是現在天下,有多少百萬,有多少千萬人,是陷入再這樣的苦難嗎?各位菩薩我們能不能出一點力呢?」

上人讚歎4月8日在高雄舉辦的募集「國際心蓮」音樂會,透過影視名人的表演與帶動,讓民眾瞭解國際難民的處境艱難。「教富濟貧,讓生活在安逸中的人,看見天下苦難人,發一分的善念,那怕是微薄的善念,就能幫助天下苦難人。」

逃離故鄉身嬰病 每月義診盼擴大

面對全球性的難民問題,需要天下人一起攜手努力。泰國慈濟分會透過美國慈濟總會協助,參與聯合國難民援助,每月在曼谷舉辦義診,為難民拔苦。

「看到泰國,幾十個國家的難民都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如何來幫助他。(聯合國)難民署跟慈濟有簽約,在幾個國家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為國際難民健康守護著。泰國慈濟人與難民署簽約,泰國慈濟人很用心,幾十個國家的難民在泰國,慈濟人總是每個月為他們義診一次。」

每個月義診,總是滯留在泰國的難民們最期盼的事,上人除了期待志工們研擬如何更能照顧到他們的健康,也讚歎大愛真的不分國界、宗教與種族。

「每次七百多人來接受醫療,我們也是要動員四百多(位)的志工,還有醫護人員也需要幾十位;還有他們國度的語言,也有幾十種的語言,所以要如何講出來醫師能聽得懂,描述他病情,如何讓醫師能接受開藥呢?我們只好從難民營裡選出可以翻譯的人,所以以工代賑也有九十多位的。有一位也是牧師(莉哈娜Rehana),她說在其他的場合,絕對不可能不同的宗教可以會合起來,為了一個不同國度去合作去做救災。」

透過以工代賑,難民中具有翻譯能力的人不僅能賺取工資,也能幫助泰國慈濟志工對難民們進行各適切的膚慰。

「泰國這一種的辦法很用心,我們要如何加強把義診的次數更大更密。這是我們昨天開會再期待的,增加次數,或者是將來可以開放給泰國的窮人,長期來義診。這都是昨天泰國慈濟人為了難民、窮人,設法想要繼續要做的事。」

「聽到所有慈濟人都沒有為自己,都是為天下蒼生。」在海外會務報告之後,這兩天全球各地慈濟志工依然就許多會務進行報告,上人感恩慈濟志工用心付出,也期盼災民的苦難,能早日獲得人間菩薩的守護與照顧。

【周末食堂】 素炒雙筍

$
0
0
春天氣候慢慢地轉向濕熱,「雨後春筍」正提示大家,當令的筍子可是很好的食材,取竹筍與蘆筍一起入菜,品嚐春天的滋味。

【材料】:蓮子、紅棗、涼拌筍、蘆筍、紅甜椒、黃甜椒、鮮香菇、薑

【調味料】:鹽、香菇精、香油、太白粉

【作法】:
1.紅棗泡水壓平備用。

2.涼拌筍、鮮香菇、紅、黃甜椒切片;蘆筍切寸;薑切絲備用。

3.起油鍋,爆香薑絲、香菇,加少許水,再放入紅棗、蓮子,蓋上鍋蓋燜一下。

(食譜提供:張秀桃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援臺東47永久屋 閣揆動土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慈濟基金會12日與臺東縣政府聯合舉辦「莫蘭蒂災後大武愛國蒲永續社區動土大典」儀式,行政院院長林全、臺東縣縣長黃健庭及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等人出席與會,此次共援建四十七戶永久屋,預計在9月底前完工,讓愛國蒲鄉親能度過一個月圓人團圓的中秋佳節。

莫蘭蒂引發土石流 建一個安全的家

2016年9月莫蘭蒂颱風引發土石流,重創臺東縣愛國蒲部落,災後縣府前往勘災,認定愛國蒲部落位於「土石流潛勢溪流危險區」,黃健庭縣長憂心鄉親安全,遂決定與慈濟基金會合作,共同擬定遷居安置計畫,並於今年(2017年)1月簽訂「重建愛國蒲部落合作興建房屋意向書」,由慈濟協助一百五十八位受災鄉親,援建四十七戶永久屋。

12日,「莫蘭蒂災後大武愛國蒲永續社區動土大典」於援建預定地舉行,選定愛國蒲段58地號與52-17地號周邊土地,遠離「土石流潛勢溪流危險區」,避免日後再發災情。

行政院長林全表示,感謝慈濟基金會給愛國蒲一個安全的家,並叮嚀鄉親,在中秋節到來前,還會經過一個颱風季節,希望大家多多注意安全。

臺東縣縣長黃健庭特別感謝慈濟基金會,他表示,2016年尼伯特風災,處處可見慈濟志工的身影,香蘭村的大規模修繕,也是因為有慈濟才能完成,而慈濟援建臺東九校的減災希望工程,如今也快要完工了,再加上這次愛國蒲援建永久屋,縣長代表臺東所有鄉親感謝慈濟與來自社會大眾的愛心。

原民會副主委王明輝認為,慈濟基金會是原住民最好的朋友,自八八風災以來,已協助援建超過1200間永久屋,現今桃園市合流部落也仍有援建工程正在進行,非常感恩慈濟基金會。

慈濟基金會表示,9月底前,仍有一次颱風季節,期望工程能順利進行、如期完工;5月5日將舉行臺東減災希望工程九校聯合啟用典禮,屆時邀請各位撥冗前來參與典禮。

(新聞稿:陳仕杰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04/12)

青春有為 銜故福緣

$
0
0
【證嚴上人4月15日志工早會開示】
2017年第一號颱風即將形成,此一熱帶氣旋目前位於菲律賓東方、近帛琉的海面上,由於現今的氣流環境有利於颱風的生成,氣象專家提醒,切莫輕忽氣候的發展。

「大家都在密切的注意著,人人要戒慎虔誠,期待這個颱風不要對陸地上造成威脅,期待它在海面上減弱,這都是大家要戒慎虔誠!」證嚴上人在今日的志工早會上,關心最新的颱風動態,普天之下,災難偏多,上人叮嚀,人人的人心要調和,環境才能調和。

如紐西蘭和澳洲,志工們雖遠在南半球,但目前正準備為熱帶氣旋所造成的風災進行發放工作,「所以要提高警覺,還有愛的能量要不斷地、不斷地提高!」

清淨理念跑出來 教育良方在實作

以愛致祥和,愛的能量不僅要在災難中即時付出,更要在每日的生活中體現。慈濟大學附屬中學今日舉辦「清淨源頭環保減塑精舍路跑」,師生們用行動響應環保,從學校出發的八點八公里路跑路程中,慈誠懿德會的志工們手持寶特瓶回收所製作的加油棒,沿途多點地為師生們加油,選手們昂首闊步,形成一道美麗的隊伍。

「慈中的孩子們都是青春活潑,很有體力,聽到(主堂)外面的聲音,他們跑回來了,很祥和、有歡笑,還有一大群阿公級阿嬤級、爸爸媽媽級、哥哥姊姊級的(志工)陪伴他們。處處是歡喜氣息的聲音,這都是很感恩,愛的能量!」

教育能將人文精神從小扎根,馬來西亞的巴生興華中學連續兩年和慈濟合作,帶動學生為社區掃街,讓學生們體會為人服務的快樂,看到孩子的汗水、勞力付出,就連家長也非常支持肯定。

「家長都很開心,感覺到孩子被教的很好,本來在家裡都是嬌嬌者,現在可以動手,也可以在街道上了解資源回收的方法,還知道這樣的資源來自每個人隨手丟棄的……看在家長的眼裡都很開心,感恩慈濟的人文教育。」

孩子的改變,父母的安心,家庭就能更加祥和。上人讚歎,教育是人的希望、家庭的希望、社會的希望更是人間的希望,很開心看到學生們的歡喜付出,讓青年的心更加亮麗。

鼎醫契合同行道 醫療之愛零距離

另一支亮麗的隊伍出現在福建的福鼎,福鼎市醫院是全中國大陸第一家有慈濟志工投入醫療人文關懷的醫院,更難得的是,該院的醫院員工,自院長、醫師、護理與行政同仁等也紛紛投入志工行列,除了專業醫療外,更以真誠的愛陪伴病人。

「福鼎市醫院的人文,不亞於在臺灣的醫療人文!這是十多年來的接觸,彼此之間互動,有心就不困難,從紀(元忠)院長時代開始,就延續下來,李(桂心)院長大力推動,醫師護理都是很真誠的投入,和志工菩薩一樣地接近病患就像親人一樣⋯⋯」

提到福鼎市醫院,上人言語中充滿了歡喜,「不管是下鄉義診,或者是上山,他們都是大醫王與白衣大士,他們和慈濟人這樣的密切啊,合而為一體,總是那樣地真誠用心!」

在福鼎市醫院,新到任的同仁皆會參加慈濟人文活動、義診往診,而院長與醫院主管們更親身投入、以身作則,展現出合齊的美,上人讚歎,這是「零距離、零秒差,同樣的一念心在付出。」

「看到了真的是很感動、很歡喜⋯⋯愛的能量,無處不在,距離不遠,總是在你我的身邊,我們是零距離、零秒差,這一念心都是一樣。他們同樣也做環保,他們也同樣(為天下)祈福虔誠,真的是很感動!」

把握生命行有為 善盡良能饋人間

只要是一念心的真誠,不僅能跨越時空的差距,也能在「有為」與「無為」間,開拓生命的寬度與厚度。

為期六天的口腔顎面外科醫學會和脊椎微創醫學會模擬手術課程,昨日圓滿結束,八位無語良師用身體教育了多位專業醫師,老師們生前為眾生付出,身後大捨身軀,不僅是醫師們的老師,更是人間菩薩的典範。

「看到在無語良師,因為每一位都是師父的好弟子……」提到了這幾位成就模擬手術課程的弟子,上人也不禁哽咽感動。

「他們曾經在志工行列,有慈誠、有委員菩薩,他們平常都在醫院志工、社區志工、環保志工,平常都是在輔導別人,有癌症但是也是輕安自在,一點都看不出來病容……這個時候,他們成就了大意義,國際的、內外科的醫師,大家都是充滿感恩,國外的醫師教授也很敬佩,(無語良師們)成就了這醫療的里程碑,讓醫師們能更體會到人體的奧秘。」

「寧在身上劃錯千刀,也不要在病人的身上劃錯一刀」此即是大體老師的精神,以身示教,而他們教導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知識,還有那份奉獻大捨的精神。

「他們不執著,了解到『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活著的時候,自己淋漓盡致地做對的事,這叫做『有為法』;到了往生時,不執著,把身體貢獻出來,他們打破迷思,可以安然自在。」

上人感歎,當時的弟子,已經乘願再來,成為現在活潑可愛的孩子,更早期的,可能已經是青春活力的青少年,就如今日路跑回來的慈中孩子一樣,充滿活力,準備迎接未來亮麗的人生!

「所以過去的軀體在做大用,未來的因緣可以帶來今生的福,『無為法』成就『有為法』,這樣的『有為』、『無為』,很婉轉地完成我們的生命大意義。真的很感動,看到的都是曾經一個個活生生地走在我面前的熟悉身影。人生是這樣啊,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

【周末食堂】 甘甜黑豆茶

$
0
0
喝茶能讓人安定心神,但部分人的體質對於一點點咖啡因都不能接受,可以試試看這一品「甘甜黑豆茶」。

【材料】:黑豆1兩、黃耆5錢、金銀花2錢、甘草2錢

【作法】:
1.黑豆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入鍋炒至烈開。

2.將中藥材放入茶壼中,再用1000c.c.的熱水,泡約10分鐘即可。

(食譜提供:林秋香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恆持剎那 長滌無明

$
0
0
晨語,上人講述《法華經‧勸持品》經文,佛陀姨母憍曇彌,即大愛道比丘尼,看見佛陀為在場弟子授記,卻遲遲沒為比丘尼授記,心生憂念,遂帶領六千比丘尼「從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佛陀理解大愛道比丘尼的心思,告訴大家:「今汝欲知記者,將來之世,當於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為大法師,及六千學無學比丘尼俱為法師,汝如是漸漸具菩薩道,當得作佛。」

守護心念 持續修行

上人說明,佛陀指出人人本具佛性,只要依循佛之教法修行,人人都能成佛;即使此時不在靈山會上,都能得佛授記,包括以憍曇彌為首的六千比丘尼,未來經過六萬八千億佛,生生世世發心修行,作大法師傳法度眾生,亦能得道成佛。

上人進一步說明,經文中「六萬」表示「六根」,「八千」是「八識」,意在教大家守好清淨心。「守護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莫隨外境起心動念,造作貪、瞋、癡、慢、疑無明煩惱,業的種子會進入『八識』,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六根門守得好,就能維護八識清淨無染,一心求佛法,生生世世都能聞法、說法、傳法。」

經典裏常見很大的數字、極長的時間,上人教大家莫執著於數字。「長時間也是由剎那所累積。一念無明,煩惱不斷複製;一念清淨,煩惱完全消除;把握剎那間的發心,恆持力行,才是最重要的。」

上人與眾共勉,以戒、定、慧隔絕無明煩惱,守護「六根門」;殷勤精進聞、思、修,走入人群六度萬行,直至福慧圓滿,六根、八識皆清淨,就能回歸真如入佛境。

早會時間,上人開示,萬物行蘊不止,隨時在無常變化中,大至山河大地的巨相變動,小至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與細微變化,「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時時在接觸外境,要把心照顧好,不隨境界起舞,才不會累積煩惱、造作惡業。若欲念不節制,長年累月耗損無度、浪費資源,心念也會影響天候,危及眾生。」

腳踏實地 發揮良能

人文志策會中,同仁運用虛擬實境科技呈現立體影像,令人歎為觀止。上人肯定同仁的用心,「世間無常、萬相幻化,莫讓人心迷於虛幻不實的虛擬人間;要善用科技發揮傳播良能,傳達佛陀的智慧,弘揚正法,導人向善。」

大陸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去年六月遭劇烈氣候襲擊,造成嚴重災情。慈濟人前往關懷時得知,重災區孔蕩村住著孔子後裔,歷經時代動盪來此定居,生活原本清苦,大災後更無力復建家園。慈濟援建的大愛村已於去年底動土。

因緣生滅,循環不止,世間萬物都在成、住、壞、空循環中,人生也不離生、老、病、死自然法則。上人敦勉:「值此多元複雜的時代,要腳踏實地,把握當下,掌握正確方向,發揮良能、利益人間,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寫大藏經。」

【靜思小語】一念無明,煩惱複製;一念清淨,煩惱消除。

上人開示於2月23日《農正月‧二十七》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4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西點軍校生:想當慈濟一員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慈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不管對你自己或對其他人,擁有善念就有幸福,我很高興看到有這樣一個組織,為整個世界帶來幸福,我也想成為參與的一份子。」美國西點軍校學生Thomas Koizumi,於2017年4月14日隨著軍校師生參訪團,參訪美國紐約慈濟法拉盛會所後,感動的回應!



感恩慈濟 為家鄉所做的一切
   
來自西點軍校中文系的學生,4月14日前往美國紐約慈濟會所參觀,除了體驗東方禪風的靜思茶會,也透過慈濟志工的導覽、影片觀賞,了解慈濟志工在美國及全球各地的投入,尤其對各國慈濟志工幫助敘利亞難民的大愛精神,感到很感動。

促成這次參訪的機緣是來自西點軍校的中文系老師趙芳藝,她於2016年4月參觀慈濟紐約分會二十五周年志業展。當時,慈濟人文的氛圍讓六十幾位師生感到非常溫馨,師生很讚歎慈濟在全球所做的付出。身在其中的趙芳藝老師,發覺學生對參訪慈濟的迴響很好,為了幫助學生親身體驗華人文化,也感受美善的氛圍,因此帶著學生,再次來到紐約法拉盛會所。
   
西點軍校中文系學生體驗了靜思茶會的東方禪風,也透過海報導覽與影片介紹了解慈濟志業,尤其對於慈濟志工在美國當地與全世界所投入的慈善關懷,特別有感。學生Thomas Koizumi對於可以認識慈濟這個慈善組織感到很高興,「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替世界帶來幸福的一份子。」  

一位學生Tina Le向慈濟志工表示自己來自聖荷西,二月底聖荷西遭逢百年來最嚴重的水患,許多人的家全毀,「很感恩慈濟志工對我的家鄉,以及整個世界所做的一切,尤其是幫助敘利亞難民。」

點滴付出 熱烈響應竹筒歲月
   
透過影片,介紹慈濟是來自善心人點滴匯聚善款的竹筒歲月,也讓師生感到很歡喜。在參訪結束後,每位西點軍校師生都領取了一個竹筒,西點軍校學生Christian Banks表示,對於其他國家有人遭受著困苦感到不捨,自己也想付出一點。Christian Banks表示「每天存錢並不困難,決定回家後也要響應『竹筒歲月』,存滿後再把竹筒帶回慈濟,幫助其他國家的人。」

當學生得知,每天點滴付出也可以幫助需要的人,學生也響應慈濟竹筒歲月,更有學生希望自己也能投入志工服務行列。這次參訪慈濟紐約會所,讓學生感到不虛此行。

慈濟每一個會所所擔負的功能、每一次志工所投入的社區關懷,都是對眾生付出的一分愛。人人善念一啟動,將善心化為行動;聚小愛為大愛,造福天下人!

(新聞稿:顏福江 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2017/04/16 )


受災得助 澳洲警來臺推素

$
0
0
【基金會新聞稿】不一樣的警察制服、不同國家的執法人員、一樣有著一顆「慈悲喜捨」的愛心!2017年4月11日到13日,臺灣警政單位出現了一位制服不一樣的外籍警察在宣導素食的好處,來自澳洲、身穿澳洲警察制服的荷西(Jose Alonso)千里來臺宣導茹素與分享從受助者到投入志工行列助人的感動。

志工關懷感動人 參與活動勤付出

澳洲警察荷西與慈濟的因緣,是結緣於2011年的一場澳洲水災。2011年1月,澳洲布里斯本發生大水患,造成超過一萬戶住家淹水,受災戶也包含了澳洲警察荷西,當時的他需要到第一線協助災民,也要清理被水患波及的住家,當他感到無助之時,看到了前來自家慰問與關懷的澳洲慈濟志工,在他收到發放物資的那一刻,觸動了內心柔軟的一面。

因為那次的水患發放,讓荷西與慈濟結下了善因緣,只要他有空或澳洲慈濟志工有重要賑災活動,荷西都會主動到慈濟澳洲黃金海岸聯絡處或活動現場幫忙,舉凡為照顧戶舉辦發放活動、舉辦素食教學活動、為敘利亞難民兒童勸募教育基金,不僅看到荷西投入的身影,他還會帶著家人一起來當志工。

2016年初,臺灣發生臺南地震災情,荷西不僅自己捐出竹筒撲滿,還主動協助向民眾說明,並為臺南地震災民募款。2016年9月19日,荷西與澳洲伊普市市長保羅(Paul Pisasale)、伊普市市議員等人,來到臺灣花蓮慈濟靜思精舍拜會證嚴上人,荷西除了感恩慈濟啟發他的善心外,更成為上人的皈依弟子,發願把慈濟的精神傳遞出去。荷西感動地說:「我想學習慈濟,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跟孩子。」

穿上志工背心 善循環已啟動

2017年3月底,荷西的住家又成為水災的受災戶,但這一次,善的循環已啟動,讓荷西從以前的受助者變成救助者。2017年4月,荷西在澳洲慈濟志工陪同下,再度來到臺灣,除了穿著澳洲警察制服向臺灣的警察推廣茹素的好處外,13日也回到靜思精舍向上人報告他的轉變與感動。
   
慈濟基金會指出,珍惜一份「慈悲濟世」的「善因緣」,就能看見「喜捨助人」的「愛循環」。澳洲警察荷西珍惜澳洲慈濟志工濟助的因緣,自己身體力行,投入助人行列,自助助人,付出了愛,就能讓這份善念無限延續。

(新聞稿:李佩璇 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2017/04/13)

雖死猶生 德醫敬無語良師

$
0
0

奉獻身體給醫學教育的無語良師為「捨己身,教學生,救彼身」,捐贈大體讓醫學生,醫師們學習手術,再去幫助需要的病人。慈濟大學自4月10日到14日舉辦「2017臺灣口腔顎面外科暨臺灣脊椎微創醫學會模擬手術課程」,共有來自臺灣三十一家醫院,七十五位醫師在八位無語良師身上進行模擬手術教學。



無語良師奉獻身 無聲說法助眾生

嘉義聖馬爾定醫院口腔外科羅正興主任在感恩追思典禮上表示,顯微皮瓣重建手術通常要十幾個小時,醫師一進入手術房裡到最後一刻都不能鬆懈,需要很強的意志力。

他常常告訴年輕的醫師們,每個人都很辛苦,很累,但大家都堅持的在自己的崗位上,羅主任語帶哽咽地說:「這幾天的課程不只是學到解剖和技術,更重要的學到老師們堅持奉獻身軀的精神,要把這份堅持放在日後行醫的生涯,視病如親,對待病人像家人一樣。」

感恩追思典禮上,臺灣口腔顎面外科暨臺灣脊椎微創醫學會三十幾位醫師們開口齊唱〈感恩的心〉,謝謝家屬們和協助這次手術課程的慈濟大學所有工作人員。花蓮慈濟醫院牙科部主任夏毅然表示,人文和醫療應該齊頭並進,有人文的醫療才有溫度,每位參加的醫師都是親自為老師著衣、入殮、送靈、入龕等,陪伴老師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來自德國的狄諾醫師受邀到臺灣教導顯微皮瓣重建手術,這次顯微皮瓣重建手術主要是針對頭頸部的顏面重建,例如口腔癌患者。狄諾醫師自第一天起全程參加人文典禮,雖然信仰不同,但他整個過程都雙手合十。

狄諾醫師表示,慈濟大學的環境設備和以往他參加的課程很不一樣,這裡很尊重往生者,在每一次教學時都會有錯覺,害怕沒有打麻醉藥的老師會痛。略懂中文的他也與家屬們互動,他非常佩服這些老師,也非常感動。課程結束後,狄諾醫師並捐款給模擬醫學中心,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年輕醫師們學習。

臺灣脊椎微創醫學會是第一次到慈大進行模擬手術課程,從傳統脊椎開刀十幾公分的傷口,到現在進行微創手術只需要0.8cm的傷口,微創手術傷口小,復原快,甚至病人可以當天就下床。花蓮慈院神經外科吳聖文醫師表示,以往看過很多醫師示範微創手術,也從網路上看教學影片,但都沒有從大體老師身上練習來的真實,沒有老師,他們就沒有機會學習,不會有醫療技術上的進步。

 一心一念圓心願 熱情勇氣不可缺

這次模擬手術總共有八位無語良師,分別為莊李金匙、許謝阿對、黃陳石珠、蔡艷梅、陳月娥、張瑞皇、張蕭麗華、林花澤。老師們平凡的一生卻有動人的故事,守護著家庭,堅持走在對的路上。

無語良師張蕭麗華的個性非常認真,凡事做到一百零一分,甚至是兩百分。加入慈濟後就一直遵循著證嚴上人的理念,只怕沒做到和做不夠,甚至在病床上還要幫助別人助念。往生當天,由兒子和妹妹陪著她坐四個小時的救護車從臺中到花蓮,一路上,兒子張志凱抱著媽媽的頭,怕路上顛坡,媽媽會不舒服,回到花蓮後,張蕭麗華才嚥下最後一口氣。

黃陳石珠一心一念要成為無語良師,雖然生病但還是將身體維持在良好狀態,往生前幾天住在大林慈濟醫院安寧病房,但正好遇到梅姬颱風,兒子黃亮中還告訴母親要撐過颱風,不然路況不好,可能無法在八小時內送回花蓮,母親果然在颱風過後才往生。黃亮中將母親這段故事與醫師們分享,希望醫師們不要忘記當初要成為醫師的熱情,唯有有熱情才有勇氣面對所有困難和挑戰。

今天八位老師圓滿人生最後一個心願,成為醫師的老師,甚至是教授的老師。他們的部分骨灰放在琉璃骨灰罈中,存放於慈大大捨堂供學生和後人追思。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致贈每位家屬感恩紀念牌,慈濟醫院牙科部夏毅然主任也帶領醫師們一一向家屬們致敬感恩。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報導2017/04/14)

四年陪伴 貧者分享米與愛

$
0
0
對於一整天只能夠吃一餐飯,處於貧窮線以下的菲律賓鄉親來說,一包二十公斤大米在心中的份量,已遠超過檯面上的數字。鄉親的肩上扛起二十公斤大米,心中擁有沉甸甸的踏實,他們分享大米給鄰居,是貧中之富的最佳寫照。

風災過後 義診發放不間斷

2012年12月寶發颱風(Bopha)登陸菲律賓,重創南部民答那峨島,超過五百萬人受災,當時慈濟志工以災情最慘重的康波斯特拉鎮(COMPOSTELA valley)做為據點,進行發放。連續幾年了,慈濟志工仍一直持續陪伴當地鄉親,並於2013年11月援建因颱風受損的馬拿永里小學(Barangay Mangayon Elementary School)。

慈濟基於當地災後醫療資源匱乏,曾舉辦過多次義診,最近一次則在2016年11月4日至6日,一連三天展開菲律賓國際義診。一百四十三位來自菲律賓七個地點、臺灣,還有馬來西亞的人醫會醫師,首次在納卯市(Davao)中華中學舉行大型義診,造福了近六千人。

2017年4月9日,慈濟志工又來在納卯市舉行發放,藉由志工將來自臺灣農委會的愛心大米親手帶給鄉親一股溫暖,志工跟著居民返家,看見災民的困境和他們願意和鄰居分享的真情真意。

生活知足 快樂分享展笑臉

住在貧民區居民海妮雅 Haniya Osami引領志工走在通往家裡的狹隘小巷裡,將大米倒在已見底的米缸裡。海妮雅抓起一把把的白米,聞著米香想著跟更需要的人分享,她說:「當你願意和其他人分享時,內心會覺得很快樂,雖然我們每天,都在為了下一頓飯煩惱,但只要還做得到,我還是願意分享,現在的生活我很知足了。」

志工艾瑞蘭 Arelene Mae Omboy一路跟著鄉親走回簡陋的屋舍,走進窄窄的門,看到他們生活雖然困窘,臉上卻是充滿光彩的笑臉。艾瑞蘭分享:「今天我看到有四戶家庭,同住一個屋簷下,我可以說這二十公斤大米,對他們來說幫助一定不小。」

「謝謝慈濟!」鄉親們收到一粒粒似珍珠的大米,充滿感恩;內心也因知足而似陽光開出燦爛的花朵。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大愛新聞:黃怡玲、羅約翰 菲律賓報導 2017/04/16)

人間有為 修德無相

$
0
0
【證嚴上人4月17日志工早會開示】
高雄市那瑪夏區今日(4/17)凌晨2時34分,發生芮氏規模4.4,深度五公里的淺層地震,所幸未傳出災情。證嚴上人在志工早會中,再次提醒大眾,「人間瞬間無常,哪怕天地之間也難預測,何況小乾坤,要時時虔誠。」

獨力難挑天下籮 和合宗教與種族

熱帶氣旋黛比四月初橫掃澳洲,氣旋雖然已過,帶來的災情還未平息,大水引發河流暴漲,造成水災,許多受災鄉親仍在待援中。

「因為面積大,災難大,所以過後要清理很困難,也有房屋損壞掉的,看到恢復是那樣重重困難,因為慈濟人要到那裡去,是幾百公里,有的幾千公里要搭飛機去,到達的時候時間當地是缺乏人力,水浸很久,慢慢消退,土也變硬了。很無奈,看到災民實在是無奈,兩星期多才開始去清理,真的是很困難。」

澳洲慈濟人從不同城市趕到受災的新南威爾斯州的災區湯保根社區中心,慈青和資深委員等志工共同投入為受災鄉親清理家園和發放的工作。
 
「看到慈濟人不分彼此、不分宗教、種族,就是天下很詳和。所看到大乾坤不調和,但是人心互愛溫暖,才是真正的人力之大,要不然的話,每一個人都稱為自己力量大,但是個人的力量有多大啊?還是很渺小啊,一定要人與人之間互起來力量匯合,誠懇的愛,合和互協才是力量大。」

法譬如水用於行 有為造作無為心

清掃完畢開始發放,慈濟人同樣以「感恩、尊重、愛」的態度提供物資給受災鄉親,讓他們的心靈有很深刻的感動,志工身體力行付出打掃,接著提供他們物資,再給他們真誠愛的互動,付出無所求,讓他們十分感動和感恩。

「這天底之上哪有這樣的團體呢?人世間就是需要,災難偏多,濁氣偏重,需要淨化。所以常常說『法譬如水』,這都要把佛法用上了,在我們身體力行中,沒有什麼宗教的型態,也沒有什麼人我的是或非,完全沒有,一切無為法——用有為的力量付出,以無為的心靈,付出無所求,存著那一分的感恩,你得救,我法喜,接受的人得到幫助,付出的人得到歡喜,別無所求,這叫做無為法。」

相對於付出無所求的「無為法」,慈濟人也力行實踐「有為法」,看到受災鄉親現在的困難,家裡都沒有清理,路還是不能通,所以他們就投進去幫忙清路,打掃家園,然後才一一發放。

「所以苦既拔已,復為說法,用那樣的身形去付出。《無量義經》不就是這樣嗎?『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靜思法脈勤行道,教導我們殷勤付出,從經典裡面的道理,用在我們的人間,就是佛法在人間,佛法人間是身體力行,所以慈濟宗門人間路。條條路不分國際、不分宗教。經就是道啊!『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條條道理都用在我們的身體力行中的路,人間路上。這都是我們看到人間佛法,看到真的是為天下慈濟人致敬,也感恩、很感動,這就是慈濟人宗門人間路。」

一念守護不忍離 拔苦尚須眾護持

菲律賓慈濟志工在2012年底,為寶發颱風受災的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的鄉親發放物資、蓋學校、辦義診,延續至今,日前慈濟志工仍然前往當地為貧困民眾發放大米,其中也包含現任菲律賓總統的故鄉納卯市(Davao)。

「這不是有災難(才)去幫助一下,不是!一路陪伴,2012年開始去救濟、陪伴、建校,然後守護他們的健康,一直到現在,長期。慈濟人救災是急難救助、中期陪伴、長期讓他們很穩定謀生,一路很健全地走過來。 看到畫面那樣感恩心,天下災難那麼多,而且過去現在啟發人人的愛心,愛心啟發延續長長久久。

高雄、南投分別於4月8日及9日舉行「國際大愛 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為幫助國際難民募心募愛,盛況感人,迴響不斷。

住在南投縣的慈濟人洪啟芬醫師,先前參加了在臺北舉行的祈福音樂會,聽到約旦慈濟人陳秋華(濟暉)在音樂會上,提及他在約旦幫助難民,卻因發放場面紛亂危險,曾經一度動念要放棄發放,只保留難民醫療個案的援助,沒想到當天晚上就夢見上人告訴他,上人願用自己的血、髓來供養難民。陳秋華驚醒,趕緊回臺灣請示上人,也繼續為難民進行發放。

「他(洪啟芬醫師)聽到這件事很感動,看到那一場濟暉在臺上向著臺下頂禮,這都感動他,想到這樣覺得,臺北、彰化、高雄有,南投怎麼可以沒有呢?他就發心要把祈福音樂會帶到南投去。在南投那一場也是榮董帶動起來,大小朵的心蓮統統都是捐給國際上的難民。」

融入群中無我相 虔誠護念達天聽

看見大家的發心,上人有說不盡的感動和感恩,雖然在處於五濁惡世,卻讓人間說不完的心蓮綻放起來。上人同時讚歎,祈福音樂會莊嚴令人感動,大家為天下蒼生縮小自己,用有為法帶動付出。

「不簡單啊!無我相、無眾生相啊!這樣開闊心胸付出,不簡單,我們要用心為人間付出。時間分秒不斷地流逝過去,幾天來感動很多,大家皆大歡喜,虔誠地祈禱,把這分很足夠的道氣,從心聲上達諸佛菩薩聽,為天下祈求平安,為臺灣祈福,見苦知福,還要濟貧教富,見苦知福造福緣,把這分的緣更開闊在國際間,在普天之下。」

四年陪伴 貧者分享米與愛

遍嘗窮苦滋味 更捨得布施

$
0
0

為了賺錢改善家中的生活,當年僅二十來歲的翁所明選擇隻身來到臺灣工作,也因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可說是吃盡苦頭。


臺中烏日慈濟志工翁所明,是位土生土長的緬甸人,今年(2017年)四十五歲的他,已在臺灣二十幾年了。採訪當天,他一如往常地在佛像前供水,只見他脫下鞋子,赤足踩在地上,雙手合十,用最虔誠的心禮敬,祈願緬甸家人平安,天下蒼生安樂。

因為窮過而感恩 捨得布施與分享

聊起緬甸老家,他臉上不免露出幾分無奈:「以前我們家很窮,窮到連一盞燈也沒有,住在用竹片搭的木屋,因沒錢修繕,有次下大雨淹水,一歲多的哥哥就從木板裂縫掉落,不幸溺斃⋯⋯」這些往事對他來說,彷彿永遠擦不掉的記憶,深深烙印在心。

翁所明來到臺灣後,做過的工作很多,曾擺過地攤、當過送菜司機、清掃腐臭釣蝦池的清潔員,連在建築工地扛水泥等工作都接觸過。雖然一路走來很辛苦,但信仰的力量伴他度過難關,並與慈濟結上好緣,他很有智慧地說:「我們要忍苦才會找到明路,這個明路叫做『善』,而『善』就是佛陀走的路。」

為了多賺錢補貼家用,翁所明會利用工作之餘到處撿拾寶特瓶變賣,光是一天便可賣掉五、六百元。直到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他從大愛電視看到證嚴上人在講述慈濟的環保志工與全球面臨的災害問題,開示內容令翁所明深感認同契合,當下便決定將自己平常撿的回收物全捐給慈濟。

翁所明口中的「乾爸、乾媽」即是慈濟志工呂源和夫婦,呂源和夫婦看他為人善良老實,在臺灣又孤苦無依,便視他如家人一樣關懷照顧。呂源和讚歎翁所明做起環保認真又賣力,除了平時在大街小巷撿拾回收物之外,也會一起開環保車回收社區的資源,在環保點會主動幫忙分類,真是環保好幫手。

因為窮過,所以更清楚窮人的滋味,翁所明出自孝心努力存錢奉養父母,自己卻過得十分節儉,但只要看到貧困窮苦的人,他都很捨得布施,只要能力許可就會盡力付出,正如他分享的一段話:「人在世時,錢是借用的,往生後帶不走錢財。當我們有的時候,就要想到還有其他人沒有。對待眾生要平等,盡量不要單一享受,有了平等才會完美,而且要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

緬甸素食好味 人與萬物共存

有一天,翁所明聽到上人在開示中提到素食的重要,不單對生態、環境都有幫助,而且對人體也相對健康又環保。當下,他就跟自己說:「有一天也要開素食店來推廣素食。」如今心願達成,自己當廚師、研究食譜,還將家鄉的味道融入其中,讓吃過的人都念念不忘、讚不絕口。

翁所明開的素食店附近正好是學區,為了讓更多孩子們能響應素食,因此只要學生願意吃素,他都會特別優惠,加量不加價,就連飯也會盛得比較多。因此每到了傍晚時分,常會有許多學生出入,讓小店高朋滿座。雖然如此,他還是有自己堅持的原則,希望到店裏吃飯的人,能惜福不浪費,若吃不完的,能夠打包帶回去。

翁所明分享:「其實現在天災那麼多,我們如果不破壞地球的話,相對的,地球也不會破壞我們,我們盡量不要因為自己的口欲而去破壞大自然,包括我做素食也是一樣的觀念。」他的一番話,點出了人與大地萬物相互依存,需和諧對待。

一盤炒飯憶母親 惜福愛物不浪費

回頭整理翁所明的照片時,看到這盤特地為我們炒的加量版什錦炒飯,腦海裡馬上浮現他那待人親切的身影。每回造訪時,他總是先問我們:「吃飯了嗎?餓了吧!等我一下,馬上炒個飯給你們吃。」親切的問候,卻讓我們充滿溫暖。他的好手藝傳承自母親,他十來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燒菜煮飯,過不久就換他做菜給全家人吃了,因此「烹飪」對他來說,是一分童年的回憶,也是母親愛的延續。

不僅如此,翁所明的母親從小就很嚴格地教育他們,絕不能有浪費的行為,哪怕一粒米飯掉到地上也要撿起來吃,若是浪費就得挨打。現在他對自己的孩子,也是用身教教導惜福惜物的觀念。不管是身上穿的衣服還是鞋子,絕不輕易淘汰,衣服破了再補,鞋底掉了再黏,曾一雙鞋底壞了三次,他還捨不得丟,仍想辦法再修好,直到磨破底無法再修才忍痛捨棄。

這或許聽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但這樣的惜福勤儉在現今的社會更顯難能可貴,不僅不浪費,又能降低物質享受,減少垃圾製造,這正是上人所期許「清淨在源頭」的典範。

(文:黃筱哲、蔡瑜璇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04期)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