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火災驚魂難安 伴屋主睦鄰

$
0
0
「跟你壓壓驚,也是一種的祝福!」慈濟志工冒著雨,來到臺北濟南路二段一位張先生的家,送上慰問金和結緣品,安撫他不安的心。11月11日清晨三點多,張先生的家突遭大火吞噬,一家六口,有四人送醫,好在經過觀察後,已經全數出院,慈濟志工趕緊送上關心和祝福。

獻上平安與祝福 抹去灰暗走出陰霾

即使是飄著雨,志工還是撐著傘帶著結緣品,來關心張先生受災的狀況。當志工走到張先生家裡,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漆黑的住家,即使距離火災事發時間已三天了,空氣中依然殘留著濃濃的煙味。

志工送上慰問金,要幫張先生壓壓驚。張先生感受到志工的關心,述說他目前的狀況:「後續還有很多要處理,光清這些垃圾就很頭痛了;今天有找人一些營造業的朋友來談過。」

好在一家六口都全數平安,也有找到暫時的棲身之所。來訪的志工送上祝福,並順便商討該如何協助張先生家裡的後續清理工作。經過了解後,知道張先生最在意的是,一場火警驚嚇到了附近的鄰居。

「跟鄰居講一下,說很抱歉!」張先生跟志工表白他過意不去的心聲,害怕因一場大火而連累了鄰居。志工看出張先生一臉的歉意與不安,於是主動陪著他,挨家挨戶去跟鄰居致歉。

十五戶逐一敲門 雞犬相聞溫情交流

在志工的陪同一下,張先生一一去拜訪每一戶的鄰居。「抱歉,抱歉,打擾到你們了!」張先生走到鄰居家門口,深表歉意說著。接著又真誠地鞠躬彎腰,停不住地說:「抱歉,抱歉,讓你們嚇到了!」「平安就好!不要這樣講,我們完全沒事,沒事,沒事。」鄰居也給予聲聲的祝福。

志工陪同張先生走入十五戶鄰居,每一戶鄰居也給予和善的回應,鄰居間彼此的良好情感,表露無遺。

志工林月鳳表示,幫忙張先生安撫所有的鄰居,協助做到敦親睦鄰;等到電梯恢復的時候,我們再跟環保局和里長那邊做個協調,一起分工合作,幫忙處理善後。

人人發揮長情大愛力量,彼此關懷安慰,鞏固人間感情。志工並向鄰居送上蘋果和結緣品,總算讓張先生一家人和鄰居內心安定許多;而在志工的協助下,也希望能儘快恢復張先生的家園。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雷雅、李明華 臺北報導 2017/11/13)

入厝大愛屋 菲辦義賣助墨

$
0
0
「他們的愛好大,海燕颱風來襲時,他們就在這裡了,現在我們遇到地震受災,他們依舊在這裡。」2017年7月間,萊特省卡南加鎮發生芮氏規模6.5的強震,一位受災鄉親在歷經三個多月無家可歸的日子後,深深感受到菲律賓慈濟志工為他們援建簡易屋的愛。

恆行菩薩道 大愛不分宗教


2017年9月,慈濟菲律賓分會為卡南加鎮黎剎里(Rizal)、希羅杜甘里(Hiloctogan)的災民援建一百二十戶簡易屋,11月5日舉行交屋儀式,當天也舉辦竹筒回娘家、農產品義賣等活動,幫助一樣飽受地震所苦的墨西哥災民,持續讓這分大愛跨越國界。

菲律賓慈濟志工於1994年成立菲律賓聯絡處,二十三年來,在苦難偏多的國度裡,走上助人的菩薩道,腳步更加急切,而且從未停歇。交屋前,志工前往探視搬入簡易屋的住戶,發現地板仍是泥巴地或舖上紙箱板而已,因此又再捐贈一批塑料地墊,一同與居民鋪設新家。

而在典禮當天,慈濟志工與受災鄉親互行九十度鞠躬禮,以示互相尊重。志工跟著天主教神父巴伯(Boboy)走入新房子灑淨,雙手合十,祝福入住鄉親將來擁有安定的生活。

隨後,菲律賓志工與奧莫克市大愛村居民在前面領隊,一起與鄉親從黎剎里走到希羅杜甘里,參觀自己的新家。一路隊伍浩蕩長,人人把喜悅寫在臉上。

來自馬尼拉、獨魯萬、宿霧和奧莫克的慈濟志工,見證了這個歡喜的時刻。獨魯萬慈濟志工楊振偉說:「事實上,我們信仰天主教,同時也接受佛教教義,對我來說,這樣很和諧,完全沒有衝突,因為所有的宗教都在教人為善。」奧莫克市志工朱安尼多則對卡南加鎮的居民充滿期待,相信他們一定能把簡易屋住宅區,變成用愛圍繞的大家庭。


助人日不落 愛心繞行全球

新屋啟用,鄉親無不歡欣鼓舞,卡南加鎮長蘿薇那(Rowena)開心說道:「這不只是交屋儀式而已,我們感受到慈濟志工真誠的關懷,還有無私的大愛,就算以後簡易屋拆除了,慈濟的愛還是會永遠存在。」

帶著里民回饋的心意,里長安東尼歐說:「慈濟為我們興建簡易屋,我們也準備了一些餐點,同時也為墨西哥震災帶來小額捐款,真的不多,但都是大家的心意。」菲律賓志工在7月賑災發放時,宣導「竹筒歲月」的理念,鼓勵受災鄉親以小錢行大善。鄉親們也在今天帶回寶特瓶竹筒,紛紛排隊投入愛心。

還有不少居民為了感恩慈濟志工,特別帶了自家種植的農作物送給志工!竹筒區前方的地上,很快就被簡易屋居民的熱情所布滿,盡是滿滿一地的農作物!志工李偉嵩靈機一動,馬上為同樣在地震中受災的墨西哥鄉親,發起義賣募款。

卡南加鎮長、副鎮長挑選了新鮮的檸檬、南瓜,奧莫克市大愛村的里長與宿霧慈濟志工買了山藥等蔬果,還有卡南加鎮的商界人士紛紛響應,一地的農作物很快就銷售一空。

黎剎里、希羅杜甘里的農民們很驚訝,沒想到一顆南瓜、一串香蕉如此有價值,還能夠幫助到遠方正在受災的人們。人人匯聚善念,讓交屋典禮充滿了一片溫馨氛圍,志工陳榮生分享:「這次義賣,真的是最有愛心的一次。慈濟的愛心融合災民的感恩心,民眾因為有愛心,買到的也都是一分愛心。」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菲律賓慈濟志工簡報、大愛新聞 2017/11/09)

排難解憂 鞏固長情

$
0
0
【證嚴上人11月14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的確快速地過去,我們要好好地把握著時間。時間可以成就一切,也是讓人感覺到了遺憾事多;想做的事,時間匆忙地過去,總是感覺有很多的美中不足,所以我們要時刻的把握著時間。」

大地相連同生息 一時震動啟大愛

證嚴上人在11月14日的志工早會上提及,中美洲哥斯大黎加於當地時間11月12日,外海發生規模6.8地震,突來的震動造成兩名原有心臟病的民眾嚇死;而發生在伊拉克庫德斯坦自治區東部的規模7.3強震,震波衝擊橫跨邊境,並於伊朗西部的造成慘重災情,從當地時間12日晚間至今已超過一天,已知超過三百三十人往生,數千棟房屋倒塌。

「這都是瞬息之間地大不調,想到了2003年也是伊朗巴姆城,那一波非常非常地強;這一次,算來是前天,已經達到了(芮氏規模)7.3。昨天,我就要我們同仁要趕快查問看看,我們在伊朗2003年開始為他們蓋了校,這一波的地震有沒有什麼的影響?我心裡是很有信心。」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千年古城巴姆發生芮氏規模6.7地震,慈濟組成急難救助團隊馳援,進行義診、發放;隨後自2005年起,陸續為當地興建五所學校,也由於是因震災而援建,校舍建築強度特別講究。

「那個時候,我們在建築的時刻,建築委員每一次去了、回來了,都會說:『人家建十幾樓、二十幾樓,都沒有用麼粗。』所以我們蓋(希望工程學校),應該都是很講究,因為是因他們的地震過後,為他們復建的,所以都會很加強、很鞏固的建築物。昨天雖然我也跟宗教處提,但是心裡是很有信心,這就是我們當初為他們蓋的學校,可以經得起考驗才對。」

緣苦共伴拉長情 打開心門睦友鄰

慈濟志工因災難因緣在各地進行援助,總是為人間拉長情、擴大愛。11月11日清晨,臺北市濟南路一處民房發生火警,所幸並無嚴重的人員傷亡,慈濟志工隨即前往關懷,並陪伴著他向鄰居們致意,為火災讓大家受驚而表達歉意。

「慈濟人跟這一位張先生(屋主)並不認識,一旦這個家庭發生了事情,就視同如自己的親朋好友一樣的去關心他、去陪伴他,而且如何撫平他心靈的不安,去解決、去致意致歉等等;鄰居,好鄰居,大家都接受到了,彼此關懷,互相安慰,心結就打開了。」

上人認為,慈濟志工這個行動很重要,真正幫助人與人之間打開心結,才能建立誠懇堅固的長情大愛。

「既然受了災難,總是放下了心,先把心態打開,心結打開,一切可以重新再來。慈濟人的這樣即時付出,感覺很舒服,也是很溫馨,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大愛有情,人間,人與人之間,心中有彼此大愛的平台,也要有互相的、關懷的長情,我們這個社會不就是很美好嗎?所以我們要好好鞏固人間的感情。」

※延伸閱讀:火災驚魂難安 伴屋主睦鄰

災後受助能同理 入厝歡喜捐竹筒

世間苦難偏多,但有人間菩薩伸手相援,就能把大愛長情不斷延伸出去。2017年7月菲律賓萊特省卡南加鎮發生芮氏規模6.5的強震,第一批抵達的慈濟志工,就是在2013年受慈濟幫助的海燕風災災民,他們已經在慈濟的幫助下安居樂業,且了解到慈濟的精神理念,接到培訓成為志工而能即時發揮愛的能量。

「慈濟人也是去做關懷、去發放,也是一段時間,分幾次的發放;同時發放完了,看到很多人無家可歸,慈濟人開始就是鼓勵大家振作起來,給予他們的簡易屋。想要把這樣的簡易屋,在這個地震過後無家可歸人,我們幫他們來復建,一、二百戶,我們承諾幫他們。」

11月5日,慈濟菲律賓分會為卡南加鎮黎剎里(Rizal)、希羅杜甘里(Hiloctogan)的災民援建一百二十戶簡易屋舉行交屋儀式。

「後面讓我更感動的,那就是他們(大愛屋入住災民)了解墨西哥現在也是地震,受到地震之苦,他們也知道慈濟去援助墨西哥,這一個村莊在舉行入厝的典禮,同時也舉辦了義賣。看看,也是很風光,也很莊嚴。他們浩浩蕩蕩入厝,也浩浩蕩蕩擔著他們的農產物,種香蕉、種菜等等,他們集中在一起,就是要義賣,援助墨西哥,他們也要義賣幫助墨西哥。」

除了義賣,村民們也把累積的零錢裝在寶特瓶帶來,一起參與「竹筒回娘家」。

「這都是慈濟幫助他們生活復建,最重要是心靈復建,過去沒有這一分大愛長情,現在開始幫他們建立了心靈的大愛長情,他們也要在竹筒回娘家了;從7月開始,他們也從寶特瓶當成了竹筒,現在需要,大家都捐出來、集中起來,也要救濟墨西哥。」

※延伸閱讀:菲律賓萊特省卡南加鎮大愛屋啟用

窮地災民施真情 愛的能量致和平


上人看見菲律賓的災民從災難中安定生活,也能學習付出力量,幫助遠在天涯的同受地震之苦的墨西哥災民,大大表達了感動。

「我好感動!把這樣的世界的人人的情拉在一起,真正的拉長情,真正的擴大愛,真的好感動!這愛的能量是和平的力量。這都是一個一個的寶特瓶,他們學會了如何做好環保——窮困的地方,有災難的(人),發揮出來的情,是真情,愛的能量。真是,看到這樣就會很安慰。」

上人殷殷叮嚀,「普天之下,愛的能量,他們也開始人與人之間,發揮出了愛的力量出來,我看到了也很感動。這種愛的能量,這樣鞏固起來,令人佩服也是感恩感動。」

除迷惘 見宗教與慈善關連

$
0
0
出身於「超低收入戶」,今在銀行界擔任主管的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王美傑,說起話來口條清晰,卻又言詞精簡,坦言二十多年的職場生涯,讓她不喜歡經典、不喜歡說教,又因為家人意外事故的關係,她也不喜歡宗教。那為何王美傑又會出現在「2017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

慈濟月刊 投其所好

來自馬來西亞東馬的慈濟志工王美傑有一個美滿家庭,在銀行上班了二十年,面對著銀行多如牛毛的法條規定,讓她在職場之外,很不願意再面對各種道理與經典。但由於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困,一家人也接受過別人的接濟,這讓王美傑有了小小成就之後,把幫助別人視為理所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在一次的同學會上,闊別二十五年同學劉成利與她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而劉成利也不忘慈濟志工的使命,向王美傑談了不少的活動,悄悄地在她的認知裡,種下慈濟是個佛教慈善團體的印象。

未幾,劉成利又專程來訪,想不到這一回卻吃了王美傑的軟釘子,她告訴劉成利,不想再聽有關宗教的事。她想起了自己那個已經出家,卻因肺炎往生的弟弟……劉成利也不勉強,只拿出《慈濟月刊》,投其所好地說裡面有很美麗的插畫和書法,讓老同學有時間就可以翻翻。

王美傑笑著說:「我是從最後一頁封底的圖案,和頁面裡面的插畫,一頁一頁往前看的。」

放下身段 走入志業

王美傑開始從慈濟的大門往內窺探,她不喜歡說教讀經典,對於志工口中的「聞法香」,她不只不了解,而且還覺得很奇怪;她喜歡慈善,卻不知道濟助窮苦的民眾,和薰法香讀經典有何相關性?

但當她看到當地七老八老的長者們,每天一大早就虔誠地在佛像前薰法香,還要全副武裝地穿起「護腰」去做志工,又累得滿頭大汗,卻都渾然忘我,樂在其中;更有一些志工的小朋友會幫忙資源分類,「玩」得不亦樂乎。

王美傑突然驚醒,為什麼這些人心中好像從沒衡量利益得失,也沒考慮本身的身分地位,卻都能放下身段付出,那為何自己不能?比她大很多和小很多的人都做了,那她這個屬於年輕的生命,怎麼可以毫無作為呢?

她決心要走入志業了,但卻發現做慈濟,不懂慈濟的精神理念要怎麼開始?要募心,要跟人家說慈濟,要用語言來做宣導,不了解,沒有體會,哪能說清楚講明白?於是,她看慈濟出版品不只看圖了,開始透過閱讀更多慈濟書籍和刊物來了解慈濟大小事;面對群眾,她用自己的方式,以白話文來做閒話家常,居然還得到不少迴響。

水懺演繹 人生轉折

2015年,王美傑參與大馬當地的《水懺經藏演繹》,手勢動作的涵義說明和頻頻走位的原理、練習、彩排和預演,讓她融入整個經藏演繹情境而不自覺,原來慈濟的演繹法會竟是如此的完美,有別於一般道場的法會。

圓滿了法會,王美傑卻在回程當中不幸發生車禍,住進了醫院。這時讓她了解「人生無常」和因緣果報道理,她沒有懷恨和理賠,也因此化惡緣成善緣。

如今,王美傑回到心靈故鄉,一改少言的風格,侃侃而談心境豁然開朗的轉變。她謙虛的表示,很慚愧原本以慈濟是佛教團體,卻不清楚慈濟和慈善的關聯;現在,她都跟人談「竹筒歲月」,日投五毛錢的慈濟慈善起源。

她認為聞法、薰法、說法和傳法都很重要,自己深入研究、吸收和作筆記,才有資料拿來跟別人分享。法入心,法入行,原來這就是「福慧雙修」。原來「福」跟「慧」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如影隨形。

在即將受證的前夕,王美傑堅定地表示,回到馬來西亞後,還要繼續深耕社區、募心募款。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微薄,但是在慈濟世界裡卻能匯集更多、更大的力量。【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勤學 花蓮報導 2017/11/13)

生死關前 穩舵續向精進行

$
0
0
十多年來,在全球慈濟志工的賑災場合中,常能見到一位個子不高卻眼神炯炯,嘴角掛著的笑容有些慧黠卻充滿溫暖的男子,他頂著招牌白髮在山路上、在大漠中、在冰雪天裡,他能遠行到世界角落,也能在冠蓋雲集的聯合國會議中代表慈濟陳述精神理念。然而眾多看似電影情節的任務裡,他終需面對自己的生命任務。

賑災因緣 得知身體出狀況

11月13日,「2017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會」第二天課程,紐約分會執行長慈濟志工張濟舵於「佛心師志信願行」中,分享自己在今年(2017年)在加護病房的生命體驗。

張濟舵感恩自己在四十二歲遇見證嚴上人,從此人生的方向更加清晰,四十八歲時,如日中天的事業成為成就志業的資糧,他得以把重心放在當志工,隨風自在而在各地參與賑災、慈善、志業推廣。

2015年,尼泊爾強震發生,張濟舵如常請纓加入賑災團隊,卻讓同團朝夕相處大醫王觀察到他的身體狀況,勸他不要輕忽,要進一步進行檢查。正當壯年的張濟舵有血管鈣化的跡象,關心弟子的上人連同法親們,殷殷催促著他要好好治療。


生死交關 坦然面對續精進

今年7月,張濟舵為了不讓師友掛念與擔心,來到花蓮慈濟醫院進行心導管手術。不意,過程之中,心臟竟曾經停止跳動長達二十分鐘,生死交關的危機時刻,身上同時有十四條導管維持生命機能;而手術後,醫療團隊兩度啟用葉克膜來維持生命,每裝置一次都只有40%存活率……然而張濟舵終究還是活了過來。

張濟舵足足躺了二十二天的加護病房,這段期間,家屬儘管牽腸掛肚仍不張揚,然而知情的法親仍是不停為他祝福與祈禱。三個多月過去,張濟舵沒有病容,清癯的身形昂然挺立在佛陀灑淨圖前,不是渺小,確然堅定。

張濟舵向來自四洲十國的新發意菩薩們告語:「佛法難得今已聞,明師難遇今現前。靈山在望,我心若渴,不聞不信,來此何用。」

當8月底的德州遭受強烈颶風哈維的侵襲,美國第四大城及週邊泡成水鄉澤國,全美各地分會執行長齊聚德州,展開歷時一個月的救災工作;連線會議的花蓮靜思精舍現場,張濟舵端正地在上人座前安坐,與他多年的「戰友們」隔空並肩,因為救人任務少不了他,張濟舵也不會缺席。

(文:羅克洲 2017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進研習會花蓮場次報導 2017/11/14)

聯合國COP23 111引注目

$
0
0
「Bula!」是斐濟語「你好」的意思。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 23)的會場中,德國等多國慈濟志工向對環保毛毯感到好奇的各國團體代表問好,說明全球的環境議題與「世界蔬醒日」,一同正視斐濟等島國被海水淹沒的氣候危機。

看見島國沉沒 人們不再沉默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第二十三屆締約國大會(COP 23)於2017年11月6日至17日在德國西部的波昂舉行,臺灣、德國、美國、英國與馬來西亞慈濟志工與會,分享慈濟環保志業的理念、落實環保的方法與成果。

在其中一場團體會議中,志工楊振雄向其他代表分享,慈濟提倡簡單惜福的生活,只要蔬食,就能減緩地球崩壞。「面對日益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應該要立即採取行動。」德國志工林美鳳則懇請大家正視全球暖化:「現在世界正在崩毀,已經快來不及了!」

本屆會議主題突顯氣候變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危及島嶼國家,將太平洋島國的生存困境帶到世界的談判桌上。COP 23的會場分成「布拉區」(Bula zone)、「波昂區」(Bonn zone),各國團體代表在「布拉區」討論各類環境課題與決策的制定,「波昂區」則有會外活動與各類展覽。慈濟志工團隊分成兩組,輪流到各區學習,並分享惜福節約的生活方式。

在COP 23開幕前,德國慈濟志工除了協助準備前置工作,同時也把握全世界注目氣候變遷問題的時刻,安排「世界蔬醒日」的連署活動,一起為我們的地球盡一分心力。

趁著各國代表與環保團體開會的前一天,德國慈濟志工與德國最大的卡爾施泰特(Karstadt)百貨公司合作,在波昂火車站前的旗艦店舉辦推素活動,讓大家看見慈濟救生、護生、愛地球的努力。波昂婦女會得知這個蔬食推廣活動後,也準備了各種素食點心,一起加入宣導的行列。

在人來人往的路口上,來自法蘭克福、杜賽道夫、波昂與漢堡的志工,與英國、馬來西亞的志工把握機會,積極地向路人解說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告訴大家愛地球愛家人,就從家中的餐桌開始!短短三個多小時內,志工募到超過三百個人次的簽名,大家都表示願意響應「111世界蔬醒日」,了解餐餐蔬食的生活方式。

節能減碳護生 簡單蔬食生活

第二天在COP 23的展覽區,慈濟志工參與研發的環保毛毯、福慧床等賑災法寶,發揮了吸睛效應。有許多人對這些環保產品相當好奇,連連駐足慈濟攤位前,一直向志工探詢使用方法。除了介紹環保產品的賑災功能,志工也分享了墨西哥震災後的援助行動與慈濟國際賑災的精神。

來自斐濟的一位青年說,他在斐濟參與淨攤活動時,常發現海洋飄來許多塑料品,一般都回收做成手工藝品或住家籬笆。當知道環保毛毯是用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他既驚訝又讚歎,並表示這幾天會請所屬環保團體的海洋部長過來展覽區,了解慈濟的環保志業。

在展覽區,慈濟志工在推廣蔬食的海報上附有QR code,只要拿起手機掃描,就能連上「世界蔬醒日」的官方網頁,連署響應蔬食。

一位澳洲記者對慈濟志工在世界上的付出非常感動,也很認同「111世界蔬醒日」的活動,她並表示很願意轉貼網頁,持續讓這個有意義的活動發揮影響力。

而沙馬先生所代表的ProVeg International是少數推廣素食的環保團體之一,在會議的第一天,他聽過慈濟志工介紹後,就認為以蔬食為理念的團體應該合作,影響更多人茹素。所以,他特別帶了另一個宗教團體Brahmakumaris的成員過來,未來便可結合各國宗教團體的力量,一起來為地球降溫而努力。

面對全球各地日益嚴重的自然災害,人們若不訴諸行動,海平面將持續上升,斐濟這串散落南太平洋的藍色珍珠,未來也有可能沈入大海中。「未來的世界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因此,不論種族或背景,慈濟志工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希望與各國環保團體合作,一起減緩地球暖化!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德國慈濟志工簡報 2017/11/08)

一生萬千 同大生命

$
0
0
【證嚴上人11月15日志工早會開示】
「我們都很期待著天下平安,人人福慧並行,不能偏頗。宏觀天下,愛的能量匯合起來,總是有那一分溫馨,而且亮麗、安全、平安的感覺。假如方向偏差,缺了愛,就如在黑暗裡燈火被吹熄,一片黑暗。所以我們人人生命中都有亮麗的燈火,要好好地把智慧之燈點亮起來。」

11月15日志工早會開始,證嚴上人感慨地與眾談起一則國際新聞,在孟加拉朗布爾的一個村落,上週五遭到兩萬名穆斯林放火燒毀,而起因竟是一篇網路發文。

上人藉此警惕人人值此網路訊息紛雜的時代,應以開闊包容的心胸來接收各方資訊,「雖然現在我們常常都說新聞不可靠,可是我們也要從新聞裡窺看出人間生態的點滴,用智慧來觀察天下事。看到人心,的確一點點的無明風一吹,也許惹起了很大的風暴,村莊被燒著,有多少人已經無家可歸了,無辜苦難人真的是苦不堪,這種變成了一種衝突的起源,實在是很令人擔心。」

滴滴愛心寸寸鋪 開解心結無怨懟

天蓋之下,地載之上,人們生活其中,無不息息相關,如同生命共同體。上人以昨日志工早會提及的臺北市濟南路一處民房火警關懷為例,指出,只要心中有愛,就能化解對立。

「慈濟人對這一個家庭不認識,周圍的鄰居也是同樣不認識,可以安撫案主,然後陪著案主到鄰居的十五個家庭去拜訪,陪著他去致意。人人都是表達這都是過去了,他(案主)心就打開了,同樣是好鄰居,重新開始。所以這都是一家親的感覺,如兄弟一樣的,本來都是互相不認識。」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同樣具體展現在菲律賓慈濟志工身上。萊特省卡南加鎮的地震災民在接受慈濟為他們援建簡易屋後,深受志工付出無所求的精神感動,也發起義賣援助同受震災的墨西哥災民,讓愛的能量不斷循環。

「入厝這一天,一百多戶發揮人間愛,他種什麼都提出來義賣……這一回的墨西哥,我們要去幫助可能超過萬戶,要給的都有他的一片菜,那一條香蕉、一粒瓜、一個銅板……這樣地累積起來。可見滴滴愛心寸寸的情,總是就拉長情寸寸連接起來,點點滴滴地累積起來,所以我常常會說,粒米成籮,那一滴一滴的雨水也可以成為一條河水。所以不要輕視那一點滴,這種點滴的愛累積。」

不想身份同事度 百萬合融大生命

慈濟印尼分會執行長劉素美、副執行長郭再源、黃榮年等志工,昨天(11/14)來到花蓮靜思精舍,準備參加印尼培訓委員、慈誠的受證典禮,並與上人分享他們菩薩大招生的成果。

「黃(榮年)居士發心立願,他的會員今年百萬(人數)突破,昨天還聽他說要突破兩百萬的會員,只是他自己的公司,現在已經員工人人都是慈濟人,人人都是竹筒推動人。所以不只是自己成為會員,成為委員,這一群員工還分成了合和互協,都是落地在做慈濟,任何一個地方他們的員工都是有成立協力組,多少位員工就是一個組,這個組就是落地在那裏如何去關懷當地苦難人。」

菩薩招生最重要在募心,在實業家志工的以身作則投入慈善訪貧的帶動下,員工不只是會員,更是發揮生命良能,關懷自己所在社區的貧病居民。

「這都是淨化人心,不只是增加力量,是淨化人心。不只是老闆可以參加慈濟,員工人人都可以參加慈濟,而且他的員工人人都會背靜思語,因為他都以靜思語的人文去帶員工。他可以放下身段,他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是什麼,我總是要慈濟,付出就對了。』所以這叫作大生命,他必要的時候也跟大家一起打掃,這就是要如何利益員工要啟發員工的慧命,這也是他的方向。」

一粒種子帶三好 賑災智慧過亂時

加勒比海東北部的島嶼聖馬丁島,9月中旬,受到艾馬颶風重創,荷屬聖馬丁慈濟志工朱細芳,號召社區民眾加入志工行列,為災民發放麵包和大米,同時也協助學校清掃,陪伴災民,重建家園。

「那裏只有一個委員,這個家庭通通都是慈濟人,她自己也受災,這麼大的災難啊,臺灣去的米發完了,因為她在那裏是開麵包烘焙的,所以她馬上趕快自己供應麵包,一直維持著讓受災人不受到飢餓。很關心這樣的災民。」

志工考量災民普遍尚未恢復正常生活,多次施予物資與糧食,並考量大米數量不足,僅能提供人人三杯米,便在發放過程中結合慈濟「三好」──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將善種撒播在災民心中。

「給米的時候是口說好話,你吃這一杯米,你總是要記得說好話,心想好意;這衣服雖然是舊的,你要穿著,也都要好好地柔和忍辱;鞋子要給他總是要走好路……看多有智慧,這種宗教的方向,不要求你要信什麼宗教,只要求你要說好話、想好意、做好事,這都是愛的能量去付出,這都是在現在的慈濟人在普天下所做的一切。」

外來移民棲苦所 宗教慰苦無差別

愛的能量同樣也在南非德本的社區循環不息,社區志工夏西德是警察,他告知慈濟志工,港口有許多外來移民,因為找不到工作,露宿街頭。慈濟志工除了前往探訪,也積極展開關懷工作,主動募集二手衣物,舉辦茶會活動,做發放,並且提供大米,給供食站,讓街友們很感動,也想加入善的行列。

「他們很相信因果,所以相信師父的話,他們改變了人生方向,宗教的理念同樣還是信仰他們的宗教,可是方向總是以慈濟路的方向,開這樣的道,方向就是這樣的方向,利益眾生。」

上人續言:「看到了這樣的改變人生,真的是很安慰,不管他信仰什麼宗教,但是做對的事,做就對了,大家彼此用愛互動,共伴著,人間再苦都是快樂的、溫馨的。」

家族18人受證 家親亦法親

$
0
0
【基金會新聞稿】一個家族有二十人都在同一個機構當志工,套句手機廣告台詞,「把你的親朋友好友,拉拉拉,拉進來」,真的很貼切!馬來西亞華人顏秀玉,與其他十七位親友完成慈濟志工見習與培訓,一同來到臺灣花蓮,參加「2017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其他十幾位跟慈濟有關聯的親友們,15日出席受證典禮,見證歷史性一刻,家族三代三十多名慈濟人齊聚一堂,龐大陣容成為此次研習會焦點。

華人渡海到南洋 開枝散葉禮傳家

七十二歲的顏秀玉領軍,帶著大兒子李炳玄、么子夫妻李傑玄、李佩儀、大女婿父子顏友才、顏宇恆、二女兒夫妻李權音、葉少權、么女婿梁耀祖、大姪兒夫婦李威玄、丁愛雁、小姪兒李忠玄、姪女夫婦李權芳、蔡德青、大姑李美蓉、姑婿李碧絲、胡永雄以及小姑李碧珍,家族老中青三代十八人從馬來西亞中東部來臺灣,參加「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並授證慈濟委員與慈誠。

話說與慈濟因緣,所有人情緒興奮同聲:「不可思議!」顏秀玉的小女兒也是家族第一顆慈濟種子李權英笑說,2005年某天在路上看到慈濟志工分發社教招生傳單,學美容的她報名花道與陶藝課程。「花道有很多派流,但慈濟樸實雅致又帶有禪意的花道精神,很符合我崇尚自然生態的個性。」李權英一上就上三年,也和志工們建立朋友情誼,後來因事業開始衝刺只好停止學習,然而她與慈濟的緣分持續醞釀發酵,甚至悄悄擴散至奶奶與母親,發展出各自的慈濟因緣線。

大哥李炳玄接著說,爺爺奶奶早期從中國來到馬來西亞柔佛小村莊落地生根,讀書人為了養活妻小,白天到橡膠園做粗活,晚上在地上寫字教育兒女。「日子雖然苦,但再怎麼窮,也不能窮教育。」長大成人的兒女各自成家立業,儘管開枝散葉至今第四代,但爺爺留給子孫們敬老尊賢、禮義廉恥等傳統倫理道德的家訓;沒讀過書的奶奶以身教灌輸勤儉持家,惜福助人觀念代代相傳,維繫整個家族情感。

爺爺早年過世後,篤信佛教的奶奶,戒葷茹素長達21年,雖然不認識慈濟跟上人,但惜福環保習慣跟上人理念相同,母親長期耳濡目染,承襲相夫教子的婦女美德,定期幫婆婆捐功德款,善的種子悄悄種在婆媳心中。奶奶過世時,一群慈濟志工到靈堂助念,全家人感念萬分。

尋根結起善因緣 家族投入力量大

年輕就嫁入李家的顏秀玉,與丈夫感情融洽,但因為一場車禍奪走夫婿生命,四年前,小兒子也意外往生,住在雪隆的兒女們希望母親走出悲傷,從柔佛將母親接來同住。五年前,顏秀玉在鄰居的邀約下,到社區慈濟環保點做環保,每年還用子女給的紅包,並幫全家人捐功德款。

2014年,李權英生態農場事業穩定,她想回饋社會,開始尋找可以跟自己心靈契合的機構。就是這麼不可思議,過幾天,一名慈濟志工朋友詢問她要不要參加8月份實業家生活營回臺尋根,李權英立即答應,找大姊李權嬌一起去,兩姊妹就踏上慈濟人返回心靈故鄉的道路。

這趟生活營帶給姊妹倆極大震撼與感動,讓她們看到美的世界、啟動善念並找到自己可以付出回饋的平台。姊妹倆決定報名見習培訓課程跟《慈悲三眛水懺》演繹,發願要度全家人進慈濟,姊姊李權嬌負責邀約姑字輩,妹妹權英聯繫家族同輩,兩人分工合作,邀請四十位家族成員觀看2015年演繹。隔年,姊妹倆通過培訓課程來臺受證,也帶動母親顏秀玉,跟兄弟姊妹、姑姑、姪兒等十八人報名見習培訓。

「我們是一個個個幸福的家庭所組成的幸福家族,可是大家共同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幸福長長久久?」家族成員四十二人,二十人已受證委員或慈誠、二人見習、四人培訓,其他年幼讀書的,有幼兒園、有親子班跟慈少,整個家族跟慈濟密不可分,每次慈濟活動必定家族總動員,每個人在布同功能岡位付出良能,都有並以證嚴上人所說的「知福、惜福、再造福」設立通訊群組聯繫,成為名符其實的慈濟家族。

三條因緣線牽起整個家族與上人的生生世世緣,二女兒李權音表示,因為上人與慈濟,讓他們恪守家訓,家族成員們隨著慈濟志工聞聲救苦的腳步,在尼泊爾、菲律賓、印尼、柬埔寨實踐佛教徒的慈悲,發願要當上人的千手千眼的慈濟家族,更加堅定身體力行的慈善志業使命。

(新聞稿:張庭涵、鍾易叡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11/15)

夜談飲醍醐 歡得法藥釋疑

$
0
0


暌違數年,花蓮再度承辦「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這場
1112日至16日(2017年)的第一梯次的精神研習會,海外共有十國八百四十四位學員歸來,人人把握回到心靈故鄉的機會,除了課堂中仔細聆聽講師的分享,同時也把握與靜思精舍師父交流的機會。


營隊中「飲一杯智慧法水」一直是學員們所引頸期盼的,當精舍師父行經講經堂銅門前,工作人員恭敬合十迎接精舍師父,並在師父的陪伴中,學員們歡喜請法,滋養心田。

殷切取法生法喜 以法深耕動人心

來自印尼的男學員圍成三大圈殷切地等待吸取法水,德杭師父先問大家回來有感動嗎?學員們笑著猛點頭回應。德杭師父勉勵大家,「會進來慈濟世界都是被感動而來的,大家回去也要去感動更多人一起來付出,最近全球災難瀕傳,印尼一切都平安,所以大家都是有福的人。」雖然華文不太流利,但是學員們戴著耳機透過現場翻譯人員同步翻譯,彼此專注聆聽的神情令人動容。


在師父的鼓勵下,印尼學員盧德汕向師父請益,表示「這次回來看到南非的菩薩做得很法喜,在印尼就感覺不到這麼強烈,請問要如何才能做到像他們一樣!如此的法喜?」

德杭師父回饋:「南非接引志工是用法去深耕,聞法後自然就會有法喜,自己要先薰法香,分享的東西有法才能感動別人。」要自己多精進,因為聞法才會進步,不聞法就會易起煩惱,如果自己沒聞法卻告訴別人要去薰法,德杭師父表示這樣是不對的,因為精進是從自己開始,千萬不要退轉。

受到回饋的盧德汕表情從疑惑轉為明朗,想必他飲下師父送的智慧法水已有所體悟,在師父的祝福下重拾他堅定的眼神。

生命法則不可避 安心入法植善種

另外一群來自印尼及南非的學員,德唅師父勉勵大家:「道場不只是硬體,每個人都能成為活動的道場,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威儀,無聲也能說法。」師父再問大家,在營隊中有安住心的人請舉手!看著大家都舉手的回應,德唅師父滿意地點點頭再次叮嚀,他告訴大家:「第一要相信上人,第二要肯定自己。」唯有對慈濟的法認識清楚,才能依上人所講的法再去多分享,接引更多人來做志工。


來自南非的學員林月嬌紅著眼眶提出心中的疑惑:「我們常會對人說要放下,但自己面臨無常往往無法放下。家中師兄在退休後的第二年罹患肺腺癌現已是第四期,今年他也參加培訓,還有多少相處時間我不知道,很心急只能偷偷地哭,我要如何才能放下?」

德唅師父心疼地看著林月嬌,予以回饋:「上人常問弟子一句話,到底我們還有多少的今天能精進聞法?上人一直說來不及了,並不是大環境的來不及,而是生命的有限。唯有法入心才能解疑惑。」每個人都會遇到生老病死的經過,通常會不捨與難過都是正常的,但心靈種下的善種子,卻是生生世世都會存在著,陪伴自己解決問題。

林月嬌聽到師父的開示,不禁猛點頭,流下止不住的眼淚,讓一旁的學員紛紛伸出雙手抱住她,也為她送上滿滿的祝福。

做中法喜慧善解 真誠能獲仁者從

來自印尼的女學員陳莉菁(GIANNY TRIXIE)用印尼語請益:「我之前不是佛教徒,聽了上人的法覺得自己有如重生一般,但卻沒有勇氣與別人分享這樣的法喜,請問我要怎麼做才好?」

德本師父親切回饋:「要先修好自己,才能說得出來,但一定要做到了才去說,也就是言行一致,也要做到誠正信實。自己要不斷去修正習氣,分享前也要先去了解,讓別人感受到妳的真誠,才會有所感動。」



夜晚已深,受到解惑的心反而開始燃起希望,「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這杯智慧法水為遠到而歸的學員提供了心靈滋潤,同時也讓大家沉澱心靈,以共同信念繼續追尋人生的目標。

(文:謝華美 花蓮報導 2017/11/13)

搭車八小時清汙 只為報恩

$
0
0

「我經歷過吉蘭丹大水災,慈濟人來幫助我。我覺得欠他們一份人情,所以我這次來,把慈濟以前幫助我的,再幫助到災民上。」馬來西亞吉蘭丹村民阿都哈利坐了八個小時的車,來到檳城協助災民清掃家園,就是為了要回報當年的恩情。

舟車勞頓戮力付出 為報答當年慈濟情


馬來西亞檳城自11月4日嚴重水患後,慈濟志工總動員陸續展開救援行動,包括發放熱食、協助清掃家園、義診及安心家訪發送物資等。在投入清掃的行動中,四天裡動員超過六百人次,不只是慈濟志工也帶動當地村民,甚至曾在2014年底遭受到嚴重水患的吉蘭丹災民,這次更以自身經驗,來鼓勵和協助鄉親。

11月12日志工來到重災區大山腳,眼前的景像勾起了來自吉蘭丹志工的回憶,一切都那麼熟悉。吉蘭丹志工哈拉娜和災民分享:「我們2014年更嚴重,淹到屋頂,所有家當都毀了,有些人家被沖走,只剩下身上穿的衣服,還只能住在帳棚數個月。」哈拉娜鼓勵災民別太傷心,「這一切都會好起來,只是需要時間。」


同樣來自吉蘭丹的志工阿都哈利,一同著手協助災民,清除受損的家具、家電及堆滿街道的垃圾。阿都哈利盡己所能付出心力,只因為他深深銘記著,慈濟人在他受難時也曾助他一臂之力,他抱著回饋心來幫助災民。另一對夫妻亦同樣表示,想要來幫助災民,盡一點棉薄之力,祝福災民早日恢復家園。

行動厨房發揮功能 提供一千份的熱食

此外,志工亦在水患嚴重的社區發放熱食。為了方便賑災煮食行動,行動厨房開始發揮它的良能;志工採用慈濟淨斯香積飯,提供了一千份的熱食,給在北海和大山腳災區的災民食用。

行動廚房廚具器材萬物具全,可以使用太陽能發電,也可以貯存水量,用熱水煮香積飯很快就熟,在三個多小時裡共煮了一千份熱食。大家合力打包,即刻送往災區,用行動給受災鄉親一份安定與溫飽的能量。


安心家訪送祝福禮 疲憊身心露出笑容

另一群展開救援行動的志工,即進行災後的安心關懷。近三百五十名本地及外地志工集結在北海勵華學校,志工分成百多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由一位本地志工帶領,要把祝福禮送到近一千六百戶受災戶手中。

志工來到位於打昔汝咯省的一個重災區——拉布萬津,這是一個很寧靜、很純樸、遠離喧嚣的馬來鄉村。一場突如其來的水災,瞬間淹沒整個鄉村,家家戶戶不但損失慘重,泥濘處處,環境惡劣到影響了原本的生活規律。


由於志工們並不熟悉路況,因此由當地的居民在前頭帶路。志工走著走著,發現原來每一戶住家的距離都很遠,十足考驗著志工們的腳力及體力。當志工一路走到災民諾麗達的家,傾聽她的心聲:「水災當天的水位到達胸口,慶幸家人都平安無事。」志工給予愛的擁抱並送上祝福禮,讓災民疲憊的臉龐,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一起參與安心關懷的友族同胞菈芝,在這次的水災雖也難逃一劫,但他仍願意付出一分力量助人。在這趟走訪中,菈芝深深體會到,「原來這裡的災情比起我家,來得更嚴重。」此深刻體驗,增加了他恢復家園的信心。

透過家訪,志工發現許多災民的木製家具和電器,多被淹壞而淪為垃圾,很多災民床褥、床架全都沒了。因此,在檳城亞依淡的慈濟志工從巴生運來一卡車的福慧床,解決災民淹水後打地舖的窘境。

志工送來的不只是一張床而已,也可以當成座椅,更是一份虔誠的祝福。床已被洪水浸泡毀壞的潘先生,歡喜地接受福慧床並安裝好。他把床褥放在福慧床上,開心地躺下,感恩地說:「今晚可以舒服的睡個好覺。」

人人一念善,處處見真情。慈濟志工結合社區志工的力量,不分你我,將深處在災難中的鄉親,當作自己家人一樣來關愛,送上一絲溫暖,帶來無限的希望。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簡報、大愛新聞 2017/11/12)

簡單不易 行道非難

$
0
0
【證嚴上人11月16日志工早會開示】
「時間還是分秒地過去,的確很明顯地,已經一天天地過去,一個月一個月地接近,快要接近過年了,這兩天開始準備要歲末祝福。」

歲杪年終之際,海外慈濟志工在花蓮靜思堂參與2017年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證嚴上人在11月16日的志工早會上表示,看到大家歸來心靈故鄉的一心一志,是不簡單之事。

「簡單的事,是最不簡單做到的,我們平常所要求的,也是從很簡單的要求,偏偏我們總是無法守自己的一念心,光是說人人改變生態、茹素、控制口欲,那就很難了。所以一直聽到有人說:『我要發願、我要茹素。』茹素好像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理所當然很簡單的事,可是這樣理所當然很簡單的事,在人類總是做不到。」 

上人剴切地說:「人與人之間,心要寬大一點,對人要寬一寸,對事退一步,這也是很簡單;但是都是很不簡單,做不到。所以人間總是有這麼多的人、事爭端,複雜得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生起了禍端。這都是在於人,很簡單的一個觀念轉不過來,但是能轉過來、能做得到,這樣的人才是最不簡單的人。」

富貴學道非難事 有心能改卻非易

難與易,簡單與複雜,往往在於人的一念間。上人以「富貴學道難」為例。

「富貴的人要放下身段如規矩修行,克服享受、名利、地位,與眾人一起生活非常難。所以『天堂無佛法修』,因為天堂人人在享受中,佛法對他們來說,見不到苦;他們看不到人間的苦相,認為享受是理所當然,所以不願意接受佛法。」

上人進一步闡釋,相對於天堂無佛法可修,身在地獄中,因為業力,受苦難多,沒有那樣的環境與因緣,也無法可聞。

「這就是兩個極端,所以佛法一定要在人間,因為人間就是善惡雜揉,善與惡就是摻揉在一起。但是,一切善惡的福報或是業報,都是自己過去生所造的。哪怕是逆增上緣,對他很不好,也是給予他一種的鼓勵,他可以接受,因為有這樣的逆緣,反而是成就他;這都是很不可思議的,這就是在人間。」

大馬連心援水災 長情鋪路無分別

人間多苦,苦難偏多,眾生共業,由於時代的轉變,人的業力的累積,不論天災、人禍,頻頻發生。馬來西亞檳城在半個多月前發生三十年來罕見的大水災,大馬連心,各地志工紛紛馳援;其中一群志工來自馬來西亞東部吉蘭丹,乃因曾在2014年遭受水災,是由檳城慈濟志工搭機往返救災,這一分情牽起近日回援之義。

「他們(吉蘭丹州)曾經接受過檳城(慈濟志工)的這一分情,現在他們有三十幾個人發揮那一分回報之情,也很不簡單。還有新加坡慈濟志工也專程到檳城去援助,這就是慈濟無國界。那一種生命中的為人的貴人……普天之下,都是互相關懷,彼此付出,表達那一分的情誼。所以看到了不同宗教,不分宗教,不分膚色、種族,大家共同一念心,這是很不簡單。」

慈濟是日不落的世界,志工分布在世界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彼落此起,接力付出;上人感恩也讚歎:「這種日不落的菩薩世界,都是真心菩薩,人間真菩薩,這都是聞聲救苦菩薩。哪裡有災難,聽到了這樣的災情,大家就開始準備啟動。」

各地災情透過視訊,可以即時聽到、看到全球各地的災難訊息。這分見聞,如同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的襟懷,志工悲憫受災的苦難眾生,所以聞聲見行,無不都啟動那一分大慈悲心,這正是慈濟人的默契。

大愛寰宇日不落 慈眼察苦遍布施

上人連續三日提及中國大陸吉林省發放,於7月間水災過後動員勘災、關懷、協助清掃,值此冬令時分,又提前展開發放,並在細節處準備周延。

「志工以煮好熱騰騰的枸杞湯、小米粥,讓天未亮就出門前來領物資的鄉親都可以(吃飽、暖胃),就如在照顧自己的親長輩一樣,餵她喝、餵她吃,多麼溫馨、多麼美好的畫面!這都是從心,一念心開始。」

上人讚歎,「這是世間的美,美在每一個人的心靈那一分真誠的愛。這都是很簡單的,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容易嗎?不容易,好難,所以說簡單就是很不簡單,能做得到,真不簡單。」

最簡單的事,要做到最難;但心念轉變,情況可能隨之改變。上人呼籲,人生的心態不調伏,世間不會祥和,而人們不知福,不放棄口欲,不改變生態,將無法改變現狀。

全國醫療網 標竿醫院發表

$
0
0

【醫療志業新聞稿】「因應少子化、高齡化社會、多重慢性疾病等趨勢,醫療區資源整合計畫不僅是以人為中心的多元化整合性健康照護為目標,同時垂直整合醫院與社區間的銜接照護,攜手營造更佳的醫療環境與照護品質。」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在全國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強調。

健康照護體系新定位

2017年全國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成果發表會是由花蓮縣衛生局主辦,臺東縣衛生局協辦及花蓮慈濟醫院承辦,11月14、15日在花蓮福容大飯店展開,由石崇良司長主持、副司長廖崑富、中央健康保險署主任秘書沈茂庭、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吳肖琪、國泰綜合醫院顧問蔡素玲、花蓮縣衛生局長李宏滿、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王志鴻、吳彬安、主任祕書陳星助,以及來自二十二家衛生局、標竿醫院主管、承辦人,以及專家學者等一百多人參加。

石崇良司長非常肯定各區醫療網的執行成果,他也指出,隨著少子化、勞動力下降、高齡化社會及多重慢性疾病等趨勢,健康照護模式也在更新,不再是以醫院為基地,而是社區居家為基礎,並朝持續性照護,輔以遠距醫療為發展趨勢;健康促進、精準醫療、預測罹病風險等,將是醫療照護的一部分。

因此健康照護體系有了新定位,不僅是醫療院所間的醫源整合,石崇良司長表示,建立整合性社區醫療照護模式與網絡,也是醫療網醫源整合計畫的重要任務。在以人為中心的整合性健康照護中,由衛生局輔導建置,以病人為中心的跨層級與多元機構間的照護模式。在醫院與社區間的醫療垂直整合銜接照護模式,將由醫院承辦,以安寧(癌末病人)、多重慢性病及嚴重失能病人為對象,結合醫院及社區責任醫師的照護,減少住院急診利用率、延緩或降低失能及減少無效醫療。

各醫療區域成果分享

花蓮縣衛生局長李宏滿指出,花蓮縣幅員廣大,人口少且老化嚴重,醫療院所主要集中在北區。他感謝有衛福部的支援,得以針對不同旅遊季節,提供移動式緊急醫療服務。例如夏天的秀姑巒山泛舟季、合歡山的雪季醫療等等。

李局長並以降低花蓮縣嬰兒死亡率低於全國平均值,增加縣民平均餘命二歲,結核病再減半等,作為未來五年內的三大目標。此外,臺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系副教授發表「醫療院所無障礙改善輔導計畫」成果,希望激發更多的創意,落實在各醫療院所的無障礙空間設計與措施上。

在各醫療照護網,都有一家責任衛生局承擔功能性行政作業,作為各區域醫療資源整合對話與協商平臺,協調區域內各項資源,建立健康照護支援體系。106年度計畫重點,還包括加強協助區域內醫療院所落實推動分級醫療,建立並發展完整性、連續性照護,雙向轉診網絡作業模式,規劃區域內各類醫事人員及醫院行政人員,繼續教育及相關訓練活動。其中還包括高齡及長期照顧,以因應高齡社會的困境與挑戰。

首日的各醫療區域執行成果分享,包括家庭責任醫師照護整合計畫、黃金自立給付包、出院準備服務並建立後續照護管理機制、輔導社區機構提供安寧緩和醫療服務、建立出院後照護網絡運作平臺作業模式、居家安寧無縫接軌服務、建構雙向轉診網絡機制等計畫,各醫療網軍非常用心,也透過檢討改善,希望在新年度有更好的成果

除了各區人員相互交流之外,並由石崇良司長、廖崑富副司長、中央健康保險署主任秘書沈茂庭、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吳肖琪、國泰綜合醫院顧問蔡素玲擔任執行成果評論委員,針對各醫療網實施成效及未來方針提供建議,不僅有利於未來營造更佳的醫療環境、照護品質,同時也激發出許多為健康產業加值的想法。

第二天標竿醫院成果發表,分別由臺北市聯合醫院、壢新醫院、埔里基督教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分享,主題包括家庭責任醫師照護整合計畫、輔導醫療機構提供老人整合性醫療服務、出院轉銜社區安寧照護服務、出院後繼續照護管理、建構雙向轉診網絡機制等執行成果。

(文:游繡華 花蓮慈濟醫院公傳室報導 2017/11/15)

紅溪河的孩子 回來受證了

$
0
0


「紅溪河的孩子回來了!」十五年前,打著赤腳在印尼紅溪河邊玩耍的簡呈洋,如今已長大了,來到臺灣參加「2017慈濟海外研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營」,接受證嚴上人的授證,正式成為上人的第一代靜思弟子。


自覺有福報的人

膚色黝黑有股正氣的簡呈洋,出生於印尼,童年時曾居住在紅溪河邊,每當他想起那段窮苦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紅溪河兩旁不但住滿許多家庭,就連水面上也有人居住著,住戶們彼此亂丟垃圾的習慣,讓河面越縮越小,使得整條河的居住環境變得很不理想。

就在2002年,一場大雨釀成嚴重的水患,是危機卻也是轉機。在當地慈濟志工、軍隊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紅溪河透過「五管齊下」,從抽水、消毒、清掃、義診到蓋大愛屋,重新展現了新氣象。簡呈洋就在這時候搬遷至大愛村,進而在印尼慈濟學校就讀。

自從簡呈洋住進大愛村後,生長環境變得大大不同。彼此親幫親、鄰幫鄰的親密互動,讓大家的心境跟著整個村落活絡了起來,簡呈洋自覺到:「我是個有福報的人。」

家庭宗教無隔閡

談起家中的信仰,簡呈洋的祖父母曾是天主教徒,後來因為居住的周圍環境大都是回教徒,因此為了融入當地,全家轉信仰回教。自此,簡呈洋在多種信仰的家庭中成長,求學後又在慈濟學校裡接受佛教的精神理念;直到參與慈青後,才從中了解慈濟與證嚴上人所說的法,明白宗教其實是無國界,沒有藩籬的,只要是行善與助人,心境自然過得輕安自在。

大學時參與慈青的歡喜,也讓簡呈洋在畢業後繼續帶領慈青與慈青學長們,參與慈濟各項活動;更因為就讀大學時曾在大愛臺實習,對慈濟人文很熟悉,進而有機緣進到大愛臺服務。

在大愛臺負責人文部門拍攝志工活動的簡呈洋,總是透過拍攝回來的影帶,看見印尼慈濟志工的行善足跡,每個志工認真投入的身影,都讓他讚歎不已。「越是深入這份工作,就越有體會。」簡呈洋自願肩負起使命,發願做上人的眼睛、上人的耳朵,承擔起記錄慈濟史實的任務。

傳承法脈勇承擔

其實簡呈洋在十二歲那年,就曾跟著印尼慈濟學校的人文參訪團來到臺灣。當時年幼的他,對於初次見到上人的感觸並不多,直到2014年大學畢業後,回臺參加慈青營隊,遇到靜思精舍德宸師父,師父輕輕地問起:「你畢業了嗎?你什麼時候要受證?」靦婰的他,輕聲地回答師父:「要募款、還要培訓上課,心還沒有準備好,可能還要等三年。」

果然,在三年後的現在,當初的想法就真的實現了。簡呈洋回想那段期間,雖然透過大愛臺工作看見人間疾苦,也懂得要知福及常懷感恩心,但卻一直沒準備好要參與志工培訓,依舊處在慈濟的大門外排廻。


「你要等到什麼時候才進慈濟大門?」直到聽到一位慈青學長的一句話,被點醒了,簡呈洋才真正鼓起勇氣參與培訓。對於能夠這麼順利來到臺灣受證,簡呈洋還是不敢置信地說:「真的有這麼一天即將受證,可以成為上人的弟子了。」

透過這次的精神研習會,簡呈洋發願受證後要成為一名傳法者,他想告訴上人說:「師公上人,我會一直在,一直走在慈濟的路上,把師公上人的法傳到全世界!」

(文:李秀裡 花蓮報導 2017/011/13)

翻轉人生 非洲愛種子開花

$
0
0

【基金會新聞稿】「證嚴上人說,每個人都有一顆清淨的心,可以愛,可以原諒,可以幫助別人。現在家中的紛爭沒有了,我從不生病了,也不吃憂鬱與安眠藥了!」來自莫三比克的蘿妲(RODA)來臺受證,喜形於色地分享她翻轉的人生。

走出暴力陰影 翻轉亮麗人生

11月12日至16日首場的「2017慈濟海外研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營」在花蓮靜思堂裡舉行,匯聚了來自不同國籍的慈濟志工。擁有十二億人口的全球第二大洲——非洲,在南非、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及史瓦濟蘭等七國的本土志工們,跨越膚色和信仰差異,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在克難的生活條件下,服務孤苦貧病與災民。證嚴上人親自為這群「非洲菩薩」別上慈濟志工證,感恩他們在非洲成就更多的愛與希望。


來自莫三比克四十二歲的蘿妲,在她人生的上半場從家暴中死裡逃生,一直活在封閉憂鬱與恐慌的日子中,即使先生過世了,那股暴力陰影仍在心中揮之不去。

就在此時,本土慈濟志工適時走進蘿妲家裡,陪伴她學會面對人生,真心原諒過去所有傷害她的人。一年前,蘿妲搬到新社區,開始關懷照顧戶以及到農場耕作,她從照顧三百五十戶的受助家庭,及對著植物唱歌中,體悟到愛是有感染力的。

照顧孤苦無依 傳遞尊重與愛

二十七歲來自南非德本的山姆‧馬格瓦札(Samkeliso Magwaza)是一位熱情洋溢的本土青年志工。他表示,南非普遍貧窮,求職不易,經濟壓力相對不小。三年前(2014年),山姆透過參加慈濟的愛灑活動及聽演講,對起源於慈善的慈濟愈來愈認同,且深深愛上散播愛與善的慈善服務,並積極參與訪貧、發放等活動。

現在山姆一面當志工,一面找工作,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則將之轉念視為一種挑戰。山姆常常在孤兒院供食、帶領孩子們做團康,甚至跟著其他志工跨過邊境,將這份大愛傳遞到非洲的其他國家。

七十五歲的南非阿嫲沙拉米娜,在十年前接受慈濟志工捐贈物資,也學習到臺灣靜思精舍師父們自力更生的精神。她開始在社區中成立縫紉班、環保站及慈濟菜園。2007年沙拉米娜加入慈濟,即將自己的房子做為當地的慈濟關懷據點。

六年前(2011年),沙拉米娜第一次來到臺灣花蓮,那一趟慈善旅程中,她從各國慈濟人的分享中,了解世界各地都有貧病的人,不同國家援助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沙拉米娜回到南非後,發現居住的社區中,有許多居民罹患愛滋、肺結核、腦性麻痺等;更有無數孤苦無依的長者與孤兒,因此她與南非慈濟人開始進一步成立復健室及供食站,用廢布條協助民眾拉筋,還將寶特瓶變成復健使用的重量壓力球。

慈濟在二十四年前從南非德本拓展開來,漸擴至非洲大陸。慈濟開普敦志工從布里奇斯卓普社區,藉著引導兒童洗手與衛教等,循序漸進帶動一群本土阿嬤志工,一步一腳印拓展至非洲七個國度,足跡繞整個地球近四圈,傳遞尊重與愛;並逐漸在社區帶動環保,至今腳步依舊穩健不停歇。愛的種子已在非洲的土地上,開出一朵朵燦爛的耀眼蓮花。

(新聞稿:鍾易叡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2017/11/16)

搭車八小時清汙 只為報恩

$
0
0

「我經歷過吉蘭丹大水災,慈濟人來幫助我。我覺得欠他們一份人情,所以我這次來,把慈濟以前幫助我的,再幫助到災民上。」馬來西亞吉蘭丹村民阿都哈利坐了八個小時的車,來到檳城協助災民清掃家園,就是為了要回報當年的恩情。

舟車勞頓戮力付出 為報答當年慈濟情


馬來西亞檳城自11月4日嚴重水患後,慈濟志工總動員陸續展開救援行動,包括發放熱食、協助清掃家園、義診及安心家訪發送物資等。在投入清掃的行動中,四天裡動員超過六百人次,不只是慈濟志工也帶動當地村民,甚至曾在2014年底遭受到嚴重水患的吉蘭丹災民,這次更以自身經驗,來鼓勵和協助鄉親。

11月12日志工來到重災區大山腳,眼前的景像勾起了來自吉蘭丹志工的回憶,一切都那麼熟悉。吉蘭丹志工哈拉娜和災民分享:「我們2014年更嚴重,淹到屋頂,所有家當都毀了,有些人家被沖走,只剩下身上穿的衣服,還只能住在帳棚數個月。」哈拉娜鼓勵災民別太傷心,「這一切都會好起來,只是需要時間。」


同樣來自吉蘭丹的志工阿都哈利,一同著手協助災民,清除受損的家具、家電及堆滿街道的垃圾。阿都哈利盡己所能付出心力,只因為他深深銘記著,慈濟人在他受難時也曾助他一臂之力,他抱著回饋心來幫助災民。另一對夫妻亦同樣表示,想要來幫助災民,盡一點棉薄之力,祝福災民早日恢復家園。

行動厨房發揮功能 提供一千份的熱食

此外,志工亦在水患嚴重的社區發放熱食。為了方便賑災煮食行動,行動厨房開始發揮它的良能;志工採用慈濟淨斯香積飯,提供了一千份的熱食,給在北海和大山腳災區的災民食用。

行動廚房廚具器材萬物具全,可以使用太陽能發電,也可以貯存水量,用熱水煮香積飯很快就熟,在三個多小時裡共煮了一千份熱食。大家合力打包,即刻送往災區,用行動給受災鄉親一份安定與溫飽的能量。


安心家訪送祝福禮 疲憊身心露出笑容

另一群展開救援行動的志工,即進行災後的安心關懷。近三百五十名本地及外地志工集結在北海勵華學校,志工分成百多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由一位本地志工帶領,要把祝福禮送到近一千六百戶受災戶手中。

志工來到位於打昔汝咯省的一個重災區——拉布萬津,這是一個很寧靜、很純樸、遠離喧嚣的馬來鄉村。一場突如其來的水災,瞬間淹沒整個鄉村,家家戶戶不但損失慘重,泥濘處處,環境惡劣到影響了原本的生活規律。


由於志工們並不熟悉路況,因此由當地的居民在前頭帶路。志工走著走著,發現原來每一戶住家的距離都很遠,十足考驗著志工們的腳力及體力。當志工一路走到災民諾麗達的家,傾聽她的心聲:「水災當天的水位到達胸口,慶幸家人都平安無事。」志工給予愛的擁抱並送上祝福禮,讓災民疲憊的臉龐,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一起參與安心關懷的友族同胞菈芝,在這次的水災雖也難逃一劫,但他仍願意付出一分力量助人。在這趟走訪中,菈芝深深體會到,「原來這裡的災情比起我家,來得更嚴重。」此深刻體驗,增加了他恢復家園的信心。

透過家訪,志工發現許多災民的木製家具和電器,多被淹壞而淪為垃圾,很多災民床褥、床架全都沒了。因此,在檳城亞依淡的慈濟志工從巴生運來一卡車的福慧床,解決災民淹水後打地舖的窘境。

志工送來的不只是一張床而已,也可以當成座椅,更是一份虔誠的祝福。床已被洪水浸泡毀壞的潘先生,歡喜地接受福慧床並安裝好。他把床褥放在福慧床上,開心地躺下,感恩地說:「今晚可以舒服的睡個好覺。」

人人一念善,處處見真情。慈濟志工結合社區志工的力量,不分你我,將深處在災難中的鄉親,當作自己家人一樣來關愛,送上一絲溫暖,帶來無限的希望。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簡報、大愛新聞 2017/11/12)


聚善清汙 濁世展蓮

$
0
0
【證嚴上人11月17日志工早會開示】
「一大早,我們可以因為科技,可以看天下許許多多遙遠的地方,我們都可以透視得到,這都是科技發達帶給人類的方便,帶給人類的見識很開闊。不過,世間總是有利也有害的事,利害兩個字常在一起。」

全球關切議環境 一念共知需共行

證嚴上人在11月17日的志工早會上指出,世間事總是利、害一體兩面,雖然科技帶來方便,也可能衍生環境生態的問題。在德國波昂(Bonn) 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十二歲的斐濟少年諾魯撒拉(Timoci Naulusala)對數百名代表進行演講。

「他提出呼籲,期待聯合國各國應該要趕快採取緊急行動因應氣候變遷。他舉自己的國家為例,本來他所住的小村莊像天堂一樣地優美,可是因為水、風災毀掉了他的家鄉,他的家鄉被破壞了,變成了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

上人與這位少年深有同感,剴示假如人類再不趕緊採取行動,地球將危機重重,只為了取得所需的資源,嚴重破壞生態,造成山河大地被破壞,空氣也被汙染,這一連串的惡性循環,肇因於人類的貪圖享受。

上人提出根本解決之道:「一念間,人人都能共知、共識,還要快速地採取行動(共行);人人唯有改變生活的觀念,生態、空氣才有可能淨化,才能讓四大風調雨順。」

個人有才成就高 謙對眾人和合果

昨天(11/16)是2017年慈濟歲末祝福感恩會的開始,來自海外十個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非洲等十個國家的慈濟志工,雲集花蓮靜思堂參加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長期以來,他們都各在僑居地,或者是自己的故鄉、國家去付出,社會上時常所看到的藍天白雲、灰衣白褲,走在街頭巷尾,無不都是一群菩薩,他們的活動都是在淨化人心,都是在人文,或者是哪裡有災,哪裡有苦,都可以看到這一群資深的慈濟人,還有開始發心的新發意菩薩,很整齊地走在街頭巷尾,每一個國家都是一樣。」

其中來自馬來西亞的林偉才,人稱「手套大王」,一手創辦的頂級手套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手套製造供應商。

「他說,要得三個學術的學位,不困難;但是要拿到慈濟的這一張憑證,不簡單!他說,學士、碩士、博士,都是靠自己的力量拚得來,不大困難;但慈濟(事)是要靠大眾合和互協,要有這樣人與人之間的合,要有力量的互動才能達成,不是自己做,要合眾力來付出。」

上人讚歎地說:「他不只放下大老闆的身段,跟大家一樣,培訓慈誠、委員,慈誠同樣要跟慈誠隊一樣,同樣都是要站崗、維持秩序等等;委員要去勸募,勸募很不簡單,還是要照規矩,到人家商店行號,拿著薄子去說慈濟……他說,為了募款,走過好多戶,挨家挨戶去勸募,照規矩地勸,他才募到三十多元(馬幣),體會到當委員不簡單!」其實這次回到心靈的故鄉,為了尋根、受證,他的隨行人員住在旅館裡,而他卻跟著大家一起睡通鋪。

捐輸身外有形財 誠懇付出方真富

另一位讓上人頗為讚歎的是印尼志工黃榮年,他在企業中推動慈濟,讓員工認同慈濟理念,進而接受培訓、受證。慈濟委員招募會員的意義,在於要淨化人心。

「真正有福的人要走進來,造福在人間,才是取在社會,用在社會。最寶貴的是那樣的點滴,粒米成籮,滴水成河,還是淨化人心最為重要,每一個人一念的虔誠,大家方向正確,那一念虔誠的心,就是力量,不是說我光是出錢,出錢無心還不夠,少少的力量不要緊,要虔誠一念愛心,還是長長久久,滴水穿石。」

富有經濟的力量,懂得用在造福人間、利益人群,是「富中之富」的人生;而雖然貧窮,富有愛心的「貧中之富」也同樣不容易。

「莫三比克慈濟志工原本的人生過得很苦,彷彿生活在黑暗之中,看不見希望,可是走入慈濟後,反黑皈白,翻轉過來就是藍天白雲。現在他們心開意解,雖然還是很窮,可是心靈卻很富有。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從自身很少的資糧中,還拿出一些去幫助別人,人人都這樣地推動。」

惡境獲援離苦難 反黑皈白益生態

有能力的人伸出援手,就是他人生命中的貴人。2002年印尼雅加達大雨成災慈濟志工在紅溪河貧民區進行「五管齊下」(抽水、清掃、消毒、義診、建屋),整治紅溪河並為貧戶興建金卡蓮大愛村,幫助讓孩子就學。

「那一群當年光腳在河畔玩耍的孩子,現在已經大學畢業,或已經在大愛臺工作,孩子(簡呈洋)昨天在臺上發願,『要做師公(年輕人對上人的敬稱)的眼睛,師公的手腳』,他一定要走好慈濟路,現在盡心力在大愛臺做事。」

得知當年的孩子,現在多已大學畢業在就業,也個個都很有成就,令上人深感欣慰。

「看到的都是希望,點滴會合起來就是力量。」語末,上人念茲在茲,「人人一點的愛心,可以幫助世間很多好事;那一位十二歲孩子的呼籲,我們要放在心裡,人人要改變心態,才能改變整個生態,所以要多用心。」

瘋狂購物後的遺害 他們懂

$
0
0
【教育志業新聞稿】2017年11月11日,天氣雖然陰涼且飄起細雨,但將近四百位親師生為了守護乾淨海洋的熱情不減,一大早在學校活動中心集結,準備前往臺南鯤鯓附近的海灘。
沙灘暗埋各廢棄物 發願清理有志竟成

適逢學校十周年校慶,臺南慈濟高中志工服務也邁入第十個年頭,大家在沙灘上集結,齊聲高喊:「十年校慶、守護環境、美麗海洋、無塑到底!」為淨灘活動展開序幕。

「一開始,放眼望去都是白色的牡蠣殼,還以為沒什麼可以撿,但到達分配區域才發現有很多的樹枝或塑膠的垃圾,我和同學拿了兩個水桶就開始著手撿垃圾,同學中有人撿到針頭,可見在那個海灘可能有人吸毒,真希望那些染上毒品的人能早日戒毒成功。」今年(2017年)剛上國一的倪佑慈同學用心的發現,細沙裡暗藏著許多難以分解的塑膠圾垃,並且因境起了悲憫心,祝福染毒者能盡快回歸正途。

淨灘前一天,福慧志工高二的隊輔們剛結束兩天一夜的阿里山塔塔加之行,「爬完兩天的山後又來到海邊,上山又下海,縱然很多人已鐵腿,也精疲力盡,我們仍然早起不缺席,照樣彎下腰撿起垃圾,因為保護地球人人有責,不能少你我一人,看見被我們淨化的沙灘,流再多的汗水也都值得了。」高二善解周采潔同學道出了所有隊輔的心聲,他們的善願與行動力,成為學弟妹們最佳的榜樣。

問起同學,如果下次還是到同一個地方淨灘,是否願意再來時,陳幸霓同學毫不猶豫的應好,並直說:「除非它變乾淨,不然我每年都會參加淨灘活動。而且我有信心,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它一定會變乾淨的!」心誠則靈,有這份堅定的信念,想必無塑海洋的目標離我們不遠。

(新聞稿:林育吟 臺南慈濟高中人文室 2017/11/13)

王鼎鈞讚慈濟 捐書賑風災

$
0
0
高齡九十三歲的資深作家王鼎鈞,11月4日在慈濟紐約分會舉辦「人間大愛行」座談,濃厚的山東鄉音帶動聽眾聚精會神聆聽的專注力,二個多小時毫無冷場;他並捐出近百本歷年著作義賣,所得一千美元左右,全部捐給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作為捐助德州哈維風災(Hurricane Harvey)之用。

大愛治人心

走過將近一世紀,王鼎鈞老先生經歷了戰爭、流亡、白色恐怖等大時代,坦言闡述過去他也曾充滿恨,但透過「特效藥——大愛」來掙脫人性弱點,去愛孤兒院的孩子、去愛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孩子、去愛所有難民的孩子。

身為基督徒,王鼎鈞第一次聽到「同體大悲」,是在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講經時聽到,四個字的震撼「好像聽見空中打了一個雷。」他有志以佛理補基督教義之不足,會對慈濟讚歎有加,是因為佩服慈濟人將大愛化為行動。

王老先生說,因為「人間大愛行」最重要的就是「行」,要每日、每年、生生世世去做,而且哪兒有苦痛、災難,或哪兒有不懂佛法的人,都要去救度。慈濟人能夠有大愛,因為同體大悲,雖說各人頭上有塊天,但天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不管哪裡的天塌了一個洞,只要天下不安,慈濟人就要補天,天涯海角也要去。

以今年(2017年)8月颶風哈維侵襲德州為例,媒體報導慈濟在災區一天發一千二百個便當、救濟二千三百戶居民,還幫受災戶清掃家園。紐約慈濟志工雖然辛苦,但回紐約時,臉上都有「光」,得到的不是世俗的快樂,而是法喜充滿。

「大愛不是人家愛,你才去愛。」王鼎鈞解釋志工去休士頓賑災,就不是因為當地人愛紐約客(註:部分美國南方人對北方人有偏見);到去海地大地震災區賑災,海地人也有可能歧視華人,可是慈濟人不管,只要哪兒有災就要去救。

王鼎鈞說:「一切問題由人造成,人的問題由人心造成。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人心造成的一切問題,佛家開了一味特效藥,就是『大愛』。」他又說:「我們做不到,佛法可以幫助,不管你信不信佛教。」

善能結好緣

座談會開放聽眾提問,關注內容有王鼎鈞的長壽秘訣、宗教觀,以及對臺灣教育部改革、社會議題的看法等等,王鼎鈞均知無不言,但碰到不熟悉的話題,便坦誠應由適當的人回答。雖然年歲已高,但王鼎鈞緊跟科技腳步,主動建議觀眾可以傳手機簡訊來提問。

進行書本義賣時,王鼎鈞移駕到座談會場另一角,還幫購書讀者一一簽名。他時時刻刻都用心,這可以從他一併確認讀者姓名、稱呼後,寫下簽名的工序看出,絲毫不含混。

透過座談會,人們聽到王鼎鈞對人間大愛行的見解,也目睹長者至誠用心的風範;再加上書本義賣捐助風災的義行,讓王鼎鈞、讀者與慈濟志工,都能共同力行人間大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周素滿、朱澤人、周芳苑 美國紐約報導 2017/11/04)

北加野火發放 焦土綻花朵

$
0
0
一盆花,代表的是民眾對於「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的認同與感恩,美國北加州大火發生之後,慈濟志工們一直陪伴著災民,在發放現場,一位女士特地送來一盆花,因為她看到慈濟人是最良善的人!

與災民同哭同笑 陪伴力量大於金額

北加州聖塔羅莎等區於10月8日晚間起,大火紛起,更因風勢強烈,引起二百五十多處起火點。自10月14日起,志工們於聖塔羅莎和納帕社區支援中心每日陪伴關懷災民們,也在每個週末於尤開雅社區支援中心,與災民們一同度過這一階段的難關。

11月13日,慈濟志工舉行了在聖塔羅莎區的首次現值卡發放,並透過電腦化將過往負責行政作業的人力減到最低,讓志工們有更多機會與災民溝通、談心,提昇人文關懷。

有一戶西班牙裔災民太太和十歲女兒前來尋求慈濟的援助,述說著火災帶給她們的財物損失,也影響到她們的工作和心理。志工同理著她們的遭遇,也分享了慈濟為同為西語系國家的厄瓜多的災民所做的賑災工作,提到這個國家接連受到地震、雨災的處境,災民和翻譯志工都非常感動的哭了。

為了要跟災民一起度過這段苦難的時刻,慈濟志工林宗仕這兩星期來常常留在聖塔羅莎,很能體會到災民必須經過公家機構調查,一關一關過,一遍遍述說自己災變的難處。他觀察到災民來到慈濟的攤位,志工們用愛關懷,與哭在一起、笑在一起,讓災民感受親切。

一位災民JP分享:「居住了四十多年的房子全毀,三個星期來一夕間變成無家可歸,但不曾流過一滴淚。但今天,您們的慷慨與大愛,讓我可以繼續走下去,重建我的家園,我因而重拾信心,為愛而流淚。」

在這次簡單的發放中,災民JP和志工數度哽咽不己,彼此緊緊握著對方的手。因為時間上很充裕,反而更能夠深入分享「法」。志工分享著其他國家重新建立家園的動人故事,JP說當家園重建後,一定來當志工。

兒孫行動嬤看見 竹筒匯集點滴大愛

洛佩茲(Lopez)的兒子之前接受慈濟的幫助,讚賞慈濟的人非常友善,且把一個竹筒帶回家。前幾天,孫子過八歲生日,收到現金二十元,立即就將二十元投入竹筒,希望可以幫助別人。洛佩茲說,祖孫三代都被慈濟的精神感動了!

住在舊金山的姚真理也看見災民們的感受,「以前講了很多遍慈濟毛毯的製作過程和用途,從來沒有讓聽者那麼感動過;可是這次,每次講,災民們都非常感謝幾乎每個人都感動地哭。」

本次北加州也火災情,慈濟在三個區域進行現值卡發放工作,總計發放一千一百四十六戶。慈濟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明晉表示,11月12日,災區正式結束緊急救難階段,進入復原階段,而慈濟没有一天缺席,志工們踏踏實實扣緊賑災原則,不但以誠以愛感動受災户,贏得各賑災團體的讚歎與肯定。

(整理自:慈濟北加州分會發放簡報 2017/11/13)

四無量心 家風日常

$
0
0
【證嚴上人11月18日志工早會開示】
「看到了慈濟人的精進,我們在第一梯次的海外歸來受證,有十個國家、六百八十多位,來自於非洲很遠的地方,還有東亞一帶回來的,看看大家都是很精進,粒粒黑珍珠,粒粒閃亮的光!」

來自心中的光芒,點亮了曾經黑暗的自心,也照亮黑色大地。證嚴上人在今日(11/18)的志工早會上,回想前一日和非洲新受證的志工們在靜思精舍的座談,師徒之間,即便語言得要透過翻譯,但法已濡、情相繫,非洲志工各個無保留地傾訴幾年來投入慈濟的心得感受。

「他們在故鄉,還沒有進入慈濟之前,他的人生,的確人人皆苦啊!佛陀說,人生苦,苦在集中,集了因緣而來果報。昨天他們進來跟我分享,大家都很認同因緣果報,能接受因緣果報;心開意解,轉變心念,轉苦為甘。雖然生活物質沒有太大的改變,可是他們的心念一改,那就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可以去幫助別人……」

放下自災救他方 法親來助顯溫馨

透過佛法,知苦了苦,進而惜福造福。今年(2017年)11月,南非大水造成嚴重的災情,年輕志工安迪雷也受災,但因志業的需要,他得要幫忙開車載送菩薩、投入勘災,因此選擇先放下家業,承擔志業工作。

「雖然他的家很簡陋,但是也損壞了,他認為其他的人也受損了,他的使命就是要放下自己,還是要投入群眾去做關懷、去做探勘,他就放下出去了。很令人感動的,就是他這個村裡也有志工菩薩,看到他的家是這樣受損,村裡的菩薩們來幫他,雖然他不在,幫他清理修復他的家。他回來看到他的家復原了,好溫馨喔!看,這就是因為他的付出,愛人的人,恆常被愛,當地的人啊也如一家人。」

安迪雷走入慈濟前,因貧窮而曾迷失自己,犯下許多過錯,但知道自己的心貧所影響的,比起物質的缺乏更為嚴重。

「原來真理是因緣果報,他相信,甘願接受,因為過去總是懵懂的歡喜做,不顧一切的歡喜做,結果就得要甘願接受!他了解了因緣果報以後,完全看開了,就完全投入。」

上人讚歎,每位非洲志工走過貧苦,走向心靈之美,都是信解行證地步步走出菩薩道,在非洲志工的分享中,也聽到當地如何扎根與帶動的歷程。

「一個人的轉變人生,可以面對七百多位會員,七百多位,他所照顧、膚慰的(照顧戶)也有六百多位。用的就是點滴,哪怕一把米、一個銅板,都讓他們有機會可以聞到佛法真理——過去的人生很苦很苦,但是轉一個念,他的生命,是多少人生命中的貴人,這實在是也是很感動的事情。所以我們在人間,雖然有的很富有,有的生活不怎麼好,但是再怎麼不好,也沒有像他們這樣不好,所以我們還有空間,應該要把握這樣的空間、時間,借力使力,幫助更多人!」

糾集眾力改生態 翻轉人生續造福

把握時間、空間,勤耕人間福田的還有印尼和斯里蘭卡,印尼的紅溪河在2002年因豪雨而氾濫成災,其後慈濟「五管齊下」,志工與實業家的共同努力,援建金卡蓮大愛村,村中還有學校、義診中心,如今當年紅溪河畔的孩子長大了,成了能為社會付出的年輕棟樑。

「看到這孩子(簡呈洋),從小學、中學畢業了,也幫助他上大學,現在是我們(印尼)大愛電視臺的菩薩,他從小都有立志要投入慈濟。慈濟村的孩子上大學的不少,畢業的不少,就業的也不少。總而言之,只要給他一個環境改變一下,我們人人的愛心點滴點滴付出,只要時間給他們,有這麼大的轉變,實在是值得啊!愛的能量付出,名符其實地造福人間,不是口號、不是短暫,是給予他們一輩子。像是這樣的孩子,假如沒有慈濟人給予點點滴滴的愛,他還在是在紅溪河,還是喝那一條河的水。」

上人感恩印尼志工的承擔與投入,體現了佛法「菩薩所緣,緣苦眾生」。

「無緣大慈就是造福人間,同體大悲總是不忍心眾生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中。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就是要造福,有福的生活環境,那樣的孩子轉變了,大學畢業了,就業在社會,看這都是兩極化,大家付出一點滴的愛,我們的辛苦,其實很有價值。」

幼苗成樹菩提茂 福種得果蔭蒼生

2004年南亞海嘯重創斯里蘭卡,多國慈濟人投入援助,來自全球的善款,讓斯里蘭卡大愛村與學校建設了起來,如今,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承擔起慈濟志工,投入社區關懷工作,幼苗成樹,讓上人相當欣慰。

「這都是慈濟足跡踏過的地方,播下了福種,而這種善得種子,在那裡一粒粒生長起來,志工精神理念一代一代地傳。在裡面接受教育的學生,有的也已經上大學,也是投入慈青,這都是很有成就,畢業再回歸當我們同仁。人間故事多,都是菩薩們所耕耘的布善種子所帶回來的成果,所以我們的人生生命,造福的人生也是人生生命的貴人,對的事情把握當下做就對了!」

上人在今日將啟程行腳,多位第一梯次受證的海外志工仍留在靜思精舍,投入精舍生活、體會靜思家風,上人叮嚀,修行要精進,把握時間、空間,要將法脈宗門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中。

「各位菩薩,你們受證之後,要投入精舍的生活,你們的精進,要嘗試修行,修行就是要直、要正。一大早,(早課)是我們靜寂清澄的時刻,那就是要誠正信實,先修好我們的心;聞法以後,開始我們一天的慈悲行捨。誠正信實吸收在內心裡,慈悲喜捨在日常生活中,行我們的宗門。所以,法脈宗門要落實在生活中。」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