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慈濟全球資訊網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地球發高燒了 北極熊哭哭

$
0
0
假如北極熊會說人類的語言,開口第一句話會是什麼?在廣大無垠的北冰洋中,北極熊奮力踢腿踩水,孤伶伶地攀上一塊浮冰,不斷發出聲聲悲鳴,是呼喚著,還是控訴著人類?

氣候變遷 天災頻生

加拿大本拿比慈濟人文學校於2017 年11月18日舉辦期中活動,選定主題為「蔬食救地球」,各年級師生、慈濟志工共逾三百人,在Moscrop校區分別進行教學,提醒大家正視北極熊面臨的生存危機。

幼兒班老師扮成愛吃肉的小老虎,因為吃太多肉,捧著疼痛不已的肚子哀號;坐在一旁的孩子們看了面露不忍,紛紛喊著要多吃蔬果。

而中年級班由江玉瑞、李莉莉老師帶動,透過觀賞北極融冰的影片與快問快答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地球暖化的成因,也了解蔬食就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影片中,隨著地球溫度越升越高,北極冰層融化的情況日愈惡化,造成北極熊生活範圍縮小、捕食困難而面臨生存危機。

更令人不安的是,海平面節節升高,導致極端氣候加劇,頻頻引發加拿大卑斯省林火、美國德州哈維颶風等天災,時時威脅人類的生命財產。

節能減碳 蔬食最好

有關地球暖化的原因,地球科學家提出,主要是人類活動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引起。人人愛護地球,除了工廠減少排放廢氣之外,也要改變生活方式,其中蔬食是最簡單可行的方法。

「為什麼要蔬食?」李莉莉老師問大家。因為生產肉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成為全球暖化的元凶。

李莉莉老師提出一個個問題:生產一公斤牛肉,要消耗多少的水?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影片中,加拿大科學家指出,生產一公斤牛肉,消耗二萬公升的水、排放十三公斤的二氧化碳!學生們從影片中得到許多環保知識,踴躍舉手,快速回答問題。

教室裡,師生互動相當熱烈。兩位老師與學生討論蔬食的好處,不但能夠有效減緩地球暖化,而且有益身體健康,每一個人還分享了自己最愛吃的蔬果與喜歡的原因。在課堂上,老師也帶來了宣導蔬食與飲食營養的刊物,讓學生了解哪些蔬果兼顧營養均衡。為了加強印象,大家帶回這些刊物製作壁報,加入宣導蔬食的行列。

課程最後,中年級各班師生與志工一起呼喚著北極熊,宣示搶救北極熊的決心:「選擇蔬食,保護地球、有益健康!」行動就對了,每一個人都可以為愛護地球盡一分心力,減緩全球暖化,蔬食正是最好的選擇!【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胡均易 加拿大報導 2017/11/18)

開營誓願 十六國行願護地

$
0
0
拿出「募素芽」發願卡,十六國準慈濟委員及慈誠一一將自己的行願,貼在地球儀上面的所屬國家。在開營的這一天,大家在司儀的帶動下,共同發願,心連心誓言:「日行135、守護地球、讓地球更美麗。」

看見世界美善 就拔眾生離苦難

「走入靜思道場,就是回到慈濟的家。歡迎所有的海外家人回家!」11月23日的臺中市清晨,窗外寒風咻咻地吹,在臺中靜思堂卻溫馨滿懷。「2017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臺中場開營典禮中,司儀洪芯宜充滿朝氣地歡迎所有參加的海外家人。

分別來自日本、加拿大、柬埔寨、美國、英國、香港、紐西蘭、馬來西亞、荷蘭、越南、新加坡、義大利、德國、澳大利亞、斯里蘭卡及臺灣共十六國家地區、二百六十一位志工及三十二位隊輔,平時分處在世界各國,雖然有或大或小的空間距離,但彼此心靈卻沒有空間差距。

人親土親,如今真實的來到慈濟發源地臺灣,感受就像回到家一樣的溫暖。而為迎接海外家人回來臺灣參加培訓課程及受證典禮,五位靜思精舍師父(德禪師父、德曉師父、德勷師父、德勘師父、德澍師父)特別從花蓮前來陪伴大家,現場所有人感恩起身迎接並向師父行問訊禮。還有四百八十二位志工擔任這次營隊的工作人員,從舞臺兩側,用熱情掌聲與親切的笑容入場,站滿整個舞臺,讓學員感受到中區慈濟人的熱情,也感受格外幸福。

開營影片播放著世界各地震、水災、火災、風災等四大不調的畫面。超強颱風「蘭恩」侵襲日本、加拿大遭遇了史上最嚴重森林火災、柬埔寨連續大雨,造成稻田淹水、農作物歉收、美國哈維颶風衝擊德州、馬來西亞檳城數地區水災、紐西蘭地震、越南遭遇九十年來最為嚴重乾旱等等。

「雖然人人走入慈濟因緣各不相同,相同的卻是對眾生的那一念慈悲心、對地球的那一念不捨。」司儀代表全球慈濟人說出心聲。接著螢幕畫面出現各國在地深耕的菩薩身影,穿著藍天白雲及志工服的慈濟人,在各地災區發送熱食、毛毯,膚慰人心的陪伴、發放的慈悲身影,參照與會國別逐次呈現眼前。全球慈濟志工無所求的付出,人人點滴的愛匯聚起來,寸步鋪路護大地,大愛共伴同行。

人人日行135 募素芽來植心地

司儀洪芯宜呼籲大家回國後要帶動「日行135」。「什麼是日行135?」「1」代表推動茹食,「響應世界蔬醒日111」;「3」代表日行三善,即: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而「5」代表隨身攜帶「環保杯、碗、筷、購物袋及手帕」等環保五寶。

這時,舞臺上出現一顆大大的彩繪地球,這是從草屯南埔環保站所回收的舊水塔所改製並加以美化而成的。司儀一邊介紹與會各國志工,並且邀請各國代表上臺將昨晚抵達臺中靜思堂時,寫在北極熊「募素芽」發願卡片上的「行願」,將其貼在自己國家的地圖上。

本次人數最多,來了九十七位的新加坡志工,在「募素芽」卡片上寫著:「小紅點!環保茹素,蔬醒救地球!GO GO GO!」香港志工則寫 :「環保救地球、推動素食111、省水省電,素食八分飽,世界更美好。」加拿大志工臺上發願:「中醫醫學護健康,蔬醒覺悟做慈濟。」

而以英文書寫的斯里蘭卡的志工表示:「Spread the love and compassion, Create a new world.」英國的志工寫著:「Re-think, Re-use, Recycle, to save the world. 」來自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志工發願:「No Meat! Beat the heat! Let’s meet to have some Wheat。」十六國志工,一一上臺將發願的「募素芽」卡片貼在地球上。大家在司儀的帶動下,共同發願,心連心誓言:「日行135、守護地球、讓地球更美麗。」

堅持能讓師志 天長地久行佛道

來自新加坡的鄭素萍,與丈夫是夫妻同修一起來臺受證。鄭素萍表示,慈濟人來自各國度,都是因為跟證嚴上人很深的緣份。她說:「今天開營時,當各國把卡片貼上,看到大家雖有不同的因緣,卻都做同樣的事,真的很感動。」

與鄭素萍同隊,一樣是夫妻同修的黃露絲,這次與先生李廣偉同來培訓受證,在開營活動中,感受到中區志工的用心,同時看到舞臺上貼滿「募素芽」發願卡,覺得很有創意,印象特別深刻,也希望大家都能帶動更多人來一起愛護地球。

靜思精舍德勷師父恭喜來自各國的學員即將受證,德勷師父表示「要珍惜每一個當下的因緣,既然回來了,要帶什麼回去?」同時也舉今年美國回來精進共修的志工為例,表示他們是回來授記的團隊,因為在生命中印刻了這個「記」,不只是有形的「證」。

德勷師父接著說:「受證不是結束,是一個開始。」不能如如不動,而是要在菩提大道這條高速公路上,對準方向好好努力,不要受了旁緣,看到漂亮的風景就不小心下了交流道。因為,只怕回來找不到路。德勷師父補充說:「堅持,才能天長地久。」五十幾年前,也是上人堅持下來,才有慈濟今日。

德勷師父試問大家說:「看到天地告急的時候,能否與上人一起想到生命也在告急,能否想到如何與天地共生息,好好愛護地球。」德勷師父期許每個人都是一顆種籽,世界各地苦難的人還很多,大家回到自己的國家後要記得多撒播,讓苦難的人可以得救;同時把握這輩子的因緣,「秉佛心、承師志,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此生、來生,都要勤行菩薩道,福慧雙修。」【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杏宜 臺中報導 2017/11/23)

莫輕小善 匯愛聚福

$
0
0
【證嚴上人11月23日新店溫馨座談開示】
「菩薩們,天氣冷,有沒有帶衣服來?(眾答:有。)可是,臺灣說起來,比起大陸還是差一大截,大陸的冷才真冷。但是對我們來說,(臺灣的冷)就已經很冷了。總而言之,人在哪裡生活,就是習慣在哪裡的環境,因為臺灣的習慣總是比較溫和,當然大陸現在人情是很溫和,雖然氣候是很極端,那樣的寒冬,我只是看了就會發抖,動不動都是零下不知道幾十度。」

證嚴上人11月23日行腳的步履停駐在新店靜思堂,是日上午與來自中國大陸各省甫受證的慈誠委員進行座談,首先因氣溫驟降,垂詢眾人要加衣保暖,並讚歎大陸志工不畏寒冬投入濟貧慰苦,勉勵人人切莫輕視點滴累積的小善,將慈善、環保帶好,以作為天下的典範。

愛的能量能驅寒 用心發放注暖流

「幾天前,我看到大愛臺的新聞報導長春(吉林省省會)在發放,那大米跟麵粉疊得好整齊,兩千多戶要發放,要集合多少人,找了那樣的露天(場地),把它保存得好,因為會下雨,也會有雪,看到風也大,所以在露天裡,一定要保護好,要包得很密。」

今年7月間,吉林省因豪雨成災,災後慈濟志工即動員勘災,投入關懷及協助清掃。11月中旬,慈濟展開冬令發放,為鄉親備妥物資,委請當地學校永吉十中協助,做好糧食物資的防潮存放,場地動線方面也謹慎地進行沙盤推演,方方面面都考慮周詳,令上人打從內心感覺到人情的溫暖與用心。

「發放那一天,天未亮,(志工)先做小米枸杞湯,總是感覺到都是那樣地細心、那樣地用心,顧到了天未亮就要出門,冒著風雪來領米、領麵粉的鄉親,這樣的愛的互動、愛的付出……看到這一幕就知道,天氣不管是多麼寒冷,在愛的能量裡,那是一股暖流。」

其實,在吉林省水災過後,慈濟便開始發放行動,志工分別從長春、遼寧、黑龍江、北京及天津等地前往,自四面八方匯集人力,也集結物資,形成一股愛的能量。

福報得來生不易 開闊心懷行菩薩

「大陸土地大,期待大陸慈濟人也要心寬大,這種『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種的開闊心胸,擁抱天下蒼生,當然我們平常就要戒慎、虔誠;戒慎是很重要,在生活中,我們人人走在正確的方向,每一位、每一位過去的人生是在迷茫中不知方向的,走入慈濟後,有法、有方向,人生轉變過來,那的確是正確人生,於是大家開始發心立願行菩薩道。」

慈濟的法門就是行菩薩道,用心用愛鋪路,為人間拔苦,使人心淨化。上人教示,學佛就是要讓心開闊,而不要把心纏在煩惱中,真正地要讓心定而禪;「這種入禪的境界是無所住相,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也就是虛空的境界……打坐要坐出了真理,而不是讓心放空。有的時候放不空,也很危險,也會從魔,實在是我不大贊成。」

諸佛示現在人間,皆有其因緣。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乃為開示眾生悟入佛的知見,也就是要教導我們菩薩法、六度萬行。譬如人人在現實生活中難免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任何人都無法自外於這「開門七件事」而不理。上人說:「你不要去碰它,可是你非它不可;有福的人可以不去管,但是你不可以不受用,總是人人三餐都要吃,你要營養,總是離不開這一些。」

「有的人好命,叫做有福報人,有福報人可以不管它,可是你知道這福報得來的都是很辛苦的人,有的人辛苦一輩子,到了最後,實在是也需要有人來關心他。」慈濟志工前往養老院關懷陪伴,真正地照顧長者,是要讓他們的生命意義獲得提升,讓他們的心靈大地有撒種、回饋的機會。

點滴聚善襄善舉 齊心合力祥世間

上人再舉貧婆布施的故事,說明心靈層次足以超越物質價值。佛陀在世時,貧婆悲嘆說自己很想供養,但是身上什麼東西都沒有。貧婆說:「我身上只有這件衣服,我不可以把這髒髒的衣服脫下來布施給佛陀。」佛陀就往她衣服的下襬看了一下說:「妳可以捐啊!」老婆婆了解意思,她問:「佛陀,我這一件髒髒的衣服下面這一塊破爛的布,可不可以捐?」佛陀點頭、微笑示意。

老婆婆好開心,就把那塊已經快脫落的破布撕下來,呈給佛陀;佛陀很歡喜地拿到這塊布,轉而對著大家說:「這就是最大的布施;這不只是她供養了我,也供養給所有的僧伽,所有的出家人都接受到了這位老婆婆的供養。未來,你們的衣服裡,都會有這一塊布。」佛陀讚歎貧婆在一無所有的情形下,還能捨布塊,真乃功德無量。從此,出家人不論穿何種衣物,都會在衣領後縫上一塊布,這塊布就叫做「印」,用以表示感念貧婆的布施。

「我當初蓋醫院,為什麼兩億的美金我不收?我要的是臺灣每一個人都可以捐,五塊、十塊,蓋個醫院是要幾億呢!兩億美金那時候與臺幣是一比四十,我不接受。因為我接受了以後,這個醫院是不是聽命於他?我不要。我要的這個醫院是有溫度、能救人的、真正能解困的醫院。有溫度了,人人有機會有愛付出,我寧可要人人,不管是五塊、十塊,一塊磚、一根鋼條,都可以讓人人有機會共襄善舉。」

上人當初之所以要透過點滴匯聚善念,就是要讓每一滴水都融入功德海,讓窮困的人也有機會助人,所以從慈濟四十周年開始,「竹筒歲月」重新啟動,讓人人隨手隨心都可以造功德,期待點滴付出的力量,讓更多人的愛心集合起來,去做一件件好事、大事,那麼他們就有機會接觸慈濟;當有機會接觸慈濟,就可以淨化人心,人人有向心力、有聞法的機會,向心力合齊,社會才會祥和。

茹素守戒趨共業 虔誠祈願奉善行

「其實,人的生命活下去,柴油米鹽只要夠,身體就會很健康,像我已經將近六十年的時間都是很嚴謹地茹素,從十多歲開頭,那時我就已經很不忍心吃有生命的;十幾歲過後,為了母親的身體就這樣地發願,茹素到現在。可知,現在雖然年紀大了,我還可以坐在這裡和大家談話。這都是不管你吃什麼,都是維護著生命的,都是很好,而且茹素,大家在重視環保,可以讓我們身體內也環保。」

據估計,為了供應人類,滿足其口欲,全球每一天要宰殺一億五千三百多萬隻動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計算,數字多麼驚人!可見人類的殺業何其嚴重!

「期待人人要聚眾生福,不要集眾生共業,現在這種氣候極端變遷,已經累積了多少時間,累積了眾生共業,所以我們在這個時代,可以來得及明白道裡,要趕快改變,要戒慎、要虔誠,用虔誠的心,面對人世間,期待大家真正地入慈善門,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值此冬令發放之際,上人叮嚀眾人要謹記慈濟人的威儀與人文,在為苦難人付出的同時,還要給予尊重。「祝福大家將滿滿的愛帶回去,真實的理念也不要偏頗掉,這是最大的期待!請大家要多投入,安全第一!」

慈大慈青粉專 開食素列車

$
0
0
【教育志業新聞稿】「請大家加入食素列車,一個人一天至少一餐吃素食,大家一起愛地球。」慈濟大學慈青社推廣素食活動,廣邀親朋好友自現在開始到2018年1月11日來一段素食之旅,除了成立可愛的「食素列車」粉絲頁,尋找花蓮好吃素食餐廳,同時利用各種機會推廣素食。今天(11/23)包括人文處,慈青社和花蓮區淨斯推廣團隊一起舉辦「香積食堂健康素食淨斯創意料理品嚐會」,邀請同學們品嚐好吃簡單的自製蔬食。

追蹤粉絲頁 花蓮吃素不用愁

「食素列車的乘客有你有我,如果從今天起,減少吃肉,動物就能繼續自在生活,現在就是現在,對生命尊重,去關心,去了解,去拯救,這輛長長的食素列車,它載著你,也載著我。車窗外見到所有的動物,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改編自歌曲藍色地球,由慈青社同學在創意料理品嚐會上現場演唱,並邀請同學們一起簽署卡片,成為蔬醒大使。慈青社徐浩軒表示,他們希望從現在開始到明天的1月11號,能夠有更多的人一天一餐素,來加入蔬醒大使的活動,慈青社利用大學生最常使用的社群媒體包括FACEBOOK,Instagragm,請大家上傳花蓮好吃的素食餐廳,以及吃素的感想。

為了推廣素食,花蓮區淨斯推廣團隊準備了可可五穀漿、可可雪花糕、起士五彩蔬菜麵、三色香積小飯團、冬菜粉滷豆乾、莓果水果凍、涼拌燻豆包、莓果時蔬沙拉、雙色水果拼盤等,以精舍師父製作的淨斯產品用簡單方便的做法做成好吃的餐點,鼓勵人人素食。公衛系簡鈺萱同學表示,每一道菜都好好吃,可以吃到師姑的用心準備。她覺得吃素對腸胃健康好,對地球的傷害也比較少,用一天一餐蔬食來支持111蔬醒活動。

今天有超過一百五十位位師生參加活動,大家也踴躍加入蔬醒大使的簽署,顏碧君同學表示,他希望能夠一天至少兩餐素食,他覺得吃素可以減緩地球暖化,願意少吃肉來盡一份心力,而他認為在花蓮吃素很方便,不只是學校餐廳提供素食,花蓮也有很多好吃的素食店。

午餐時間師生們聚在一起享用美食,人文處陳芊伊表示,學生大多外食,希望透過多元的蔬食活動推廣,將蔬食養身之觀念傳遞至校園,讓同學知道素食可以很簡單的製作,好吃,營養又環保。

慈青食素列車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慈濟大學-食素列車-297351750769731/

(新聞稿: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7/11/23)

不起眼小花草 境教大力量

$
0
0
「一朵花可以柔軟每個人的心,透過花草布置,收攝身心,達到寧靜致遠的境界。」花道老師陳素玉說明透過環境布置,能啟境教作用。

2017年靜思茶道靜思花道中國大陸專班,緊接在海外專班後、11月24日起將在新店靜思堂舉辦;11月23日所有功能組緊鑼密鼓投入,準備迎接來自廣西、廣東、四川、山東、湖北、內蒙古、新疆、浙江等省市二百六十六位學員,一起學習「真、善、美」靜思茶花道人文課程,體現人文之美。

花草無聲 攝受說法

新店靜思堂的靜思茶道、花道教室,一群教育志工及老師正忙碌地穿梭在各教室,進行教室布置與花材整理,準備迎接「2017年靜思茶道靜思花道大陸專班」連續四天研習課程的到來。

「這個海芋,有空的人來幫忙剪根。」伊碧英老師指導著志工,海芋屬草本植物,為了保持花的新鮮度,根部都要需剪掉一些,剪齊後再放到乾淨的水中吸收水分,除了可以維持花材的新鮮度,花苞開出來的花也會更好看。

負責花材採買的張李玉花老師,早上五點多就到花市做最後的確認,「花材的採買,要考慮新鮮度、盆栽的整體性,流程非常的繁瑣。」由於各班的花型及花材不同,需依照直態、斜態及垂態分別選購花材。

簡樸花材 無聲說法

而在茶道教室,教育志工正在用花剪,整理廢棄的花材,沿用仍可使用的花材,枯萎的花朵再做替換。一旁的陳美玉老師正端詳著自己運用「四季」概念所設計的盆花。

黑色圓型的花器內,插著幾枝芒草及茶花,原來山坡上隨手可得的芒草,竟然可以當成花材使用。自小就喜歡花花草草,目前是茶道老師陳素玉表示,因為現在正值深秋,藉由深秋時生命力旺盛的芒草,加入茶花,藉以表達自在淡泊、寧靜致遠的意境。

除了精緻優雅的桌花,感恩廳旁氣勢磅薄的缸花都有喻含「法義」,缸花利用三枝葉材,二朵大的帝王花及三隻紅色的勝藍,幾朵黃色的清新小菊,花材雖然簡單樸實,但卻表現證嚴上人如松柏的堅毅挺拔,與靜思弟子以心印心的意境。

陳素玉說:「松柏就是慈濟世界,清新小菊就是慈濟人;帝王花就像兩顆心,一顆代表上人,一顆是靜思弟子;靜思弟子的精神就像菊花般傲霜雪,和上人一樣堅忍不拔,所以我們愛上人所說法,做上人想做的事。」

卯足全力 喜迎歸人

空間布置不只求美,也重視環保。走到身心寬暢區,辜惠珠老師和幾位教育志工,正在利用上梯次海外專班所剩餘的花材,玫瑰、壽松、法國小菊、滿天星、蠟梅等,具有乾燥花特性的花材,變身為迎賓的惜福桌花。

每個小圓桌上,都擺上一盆惜福花,粉紅色嬌潤的玫瑰,花葉交相映襯,搭配如滿天閃爍的滿天星,秀雅而素靜,整體搭配的花藝之美,希望能讓學員在身心寬暢時,透過視覺的心靈饗宴,紓解上課的緊張情緒。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花和葉子都能說法,辜惠珠老師示範著:「像我在插的這盆花,如果位置過小,有的花材就只能襯托著主花及配花,雖然常常會被忽視,但一旦缺少它們,便又顯得黯然失色。」藉以比喻人不能小看自己。

為了迎接貴客的到來,所有的老師志工,賦予各式花草樹木不一樣的生命,處處瀰漫著一股寧靜柔和的美,花草的無聲說法,要讓學員們感受靜思茶道、花道之美。

(文:沈能情 新店靜思堂報導 2017/11/23)

受證配戴蓮花 泰國喜結緣

$
0
0
「泰國有一種蓮花,花開像牡丹一樣。希望在精舍看到像這樣的蓮花。」聽到證嚴上人的開示,泰國慈濟志工張惠珍及呂錦淑找到了這朵花,成為最近幾年新慈濟委員、慈誠隊員受證時配戴的胸花。

修行之道 出淤泥而不染

2015年初,上人手持著蓮蓬,以蓮蓬內藏有蓮子為例向泰國弟子開示:「我對大家的期待,希望大家要像一顆顆的蓮子,一旦落地就是一株蓮花,在人群裡的人我事項中磨練,出淤泥而不染。開出蓮花,結成蓮蓬,像這個蓮蓬內藏有三十六顆蓮子,一旦落地又長成三十六株蓮花,將來結出的三十六個蓮蓬,會再結出無數的蓮子,落地又長出無數的蓮花、蓮蓬、蓮子…如此生生不息。一生無量,無量 從一而生。」
   
聽到上人講到泰國有心目中的蓮花,張惠珍及呂錦淑透過照片,發現原來是泰國用來供佛的蓮花。她們承擔起責任,負責與泰國廠商溝通,讓成為新受證委員、慈誠所配戴的胸花,能順利送到臺灣。

泰國慈濟志工呂錦淑說明:「在泰國,蓮花也代表出修行的次第,因為蓮花長於污泥,出淤泥而不染,所以,污泥就好像六道輪迴的眾生,不斷地在淤泥裡不斷的輪迴,它持著一顆修行的心。」

成就菩薩 虔誠製作胸花

製作受證蓮花完全手工,費時費工,在泰國完成一半後運回臺灣,由臺灣的志工接力組裝成一朵朵完整的胸花。

對於這些蓮花,上人非常仔細地,從花瓣、葉片比例的大小,甚至滴在花朵和葉子上水滴的位置,都細細端詳,每一處都費心;泰國慈濟志工張惠珍把家裡盛開的泰國複瓣蓮花,小心翼翼放入水瓶,讓承製廠商帶回去作為參考;而承製廠商細心地手繪每一片花瓣,白色帶綠,紅色帶粉,連水滴都是一滴滴點上、風乾,片片都花了很多心思。

位於泰國沙繳府(Sa Kaeo)協助製作慈濟授證蓮花的J.S.flower co.ltd廠商,董事長欣拉巴猜先生(Silapachai)提及,每一朵蓮花都是手工,每一個過程都需要大概十到十一個人來完成。他說:「這些蓮花將掛在每一位做好事的志工身上,都是投入為社會無所求付出的好人,所以員工們都很榮幸,能成為製作這些蓮花的一分子,因為配戴我們做的蓮花,全都是人間的菩薩。」

歡喜承擔 與全球結善緣

「你們看到沒有,我有在每一個場次,告訴大家這些蓮花是來自泰國。」2016年底第一場歲末祝福在彰化員林,上人的言語讓泰國慈濟人非常感動、驚喜。

想起開始承擔這一份責任的開始至今,泰國慈濟志工張惠珍說出內心的感恩:「感恩董事長欣拉巴猜先生的虔誠,泰國慈濟家人與會眾不辭辛勞地帶回臺灣,交給臺灣慈濟家人組裝,由上人為每年來自全球的新發意菩薩授證。透過殊勝因緣,讓泰國慈濟家人與全球慈濟家人廣結善緣。」

「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是2015年底歳末祝福主標題,同時也是這一年,泰國慈濟志工正式承擔提供受證蓮花。這也顯示廣披寰宇的長情大愛並不難,只在於起心動念,舉手投足間。【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呂錦淑 泰國報導 2017/11/08)

心誠意正 和營家風

$
0
0
【證嚴上人11月24日新竹溫馨座談開示】
「時間不斷地消逝過去,我們人人都要進步,要在時間中增長智慧。雖然,生命同樣在減少中,『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是人人倒背如流的一句話,但是真正地日日提醒自己的並不多。所以我們要提醒自己:『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證嚴上人11月24日行腳至新竹靜思堂,與當地慈濟志工進行座談,於開示中勖勉眾人,儘管生命隨著分秒消逝,但應該讓慧命增長,時時歡喜,日日法喜,樂在其中。

生命法則老病死 劇本自寫呈亮麗

每當上人行腳到各地,總歡喜看見弟子們精進不懈而慧命成長,尤其長年追隨的資深慈濟志工即使年長了、體弱了,也仍是珍惜師徒情緣而前來相見。此次來到新竹,資深慈濟委員鄭粧師姊在病中不克前來,也讓上人相當掛記。

「來了這一次,一直在想,期待我到了可以看到鄭粧;可是我沒有看到她在現場,不過,我有看到她在手機裡跟師父見面。我不捨,對這一位弟子我充滿信心,她慧命堅固,她一定意不顛倒,她還是一心一志。」

在新竹慈濟志業的推展上,鄭粧師姊堅定地盡委員本分,付出良多,也為自己寫下亮麗的生命劇本。

「生命啊!是已經寫好的劇本,無法增減。我們以前古早人就這樣說,人生來的時候,還沒有註定生,就已經註定死;生的時辰不一定很準,死的時刻是很準確的,還沒有到,走不了;到了,留不住,這都是我們一定要相信的。」

把握時間勤付出 生命交關不顛倒

人無法決定自己生命的長度,卻能改變生命的寬度。上人提起美國慈濟紐約分會執行長張濟舵,於年7月間因心血管有鈣化現象而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心臟曾經一度停止跳動長達二十分鐘,醫療團隊兩度啟用葉克膜來維持的生命機能,術後也足足在加護病房躺了二十二天,終於度過生命的難關。

「他回到精舍,我就問他說:『這二十幾天,你把身體交給醫師,你到底跑到哪裡去?你要回顧一下,這二十多天,你(意識)到底遊蕩去哪裡?』他就靜下來想一想:『有啊,果然我有遊!』回顧他好像在哪個地方在搶救,在哪個地方在賑災,好像他回顧到了過去,應該很多他的心靈之旅。」

生命的足跡,每一個腳印無形之中都會刻進自己的心版,踏實付出,就得輕安自在。

「總是要盡自己,不是故意糟蹋掉生命,我們要隨因緣,真正地隨緣消業障——每一個人與生俱來,過去多少債,一筆一筆一定要清還掉。因為,我們的過去總是在懵懂中,我們都不能理解,所以在往昔所造諸惡業,那樣一輩子一輩子地欠債還債、欠債還債,都是歸納在我們的這一生中,每一輩子在懵懂中欠債、還債的生活中。」

凡夫在懵懂人生中,常隨著因緣業力而隨波逐流,就是欠債與還債的循環過程,有時難免苦不堪言。

「我們要很清楚,這一輩子我們有幸遇到佛法,我們了解這種欠還債的過程,那就是歡喜做、要甘願受,過去都是『只要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還都是隨心所欲造成業力,這都是叫做『歡喜做』;但是這一輩子受到的,不管是人與人之間、親與親之間,都會受到精神的折磨,相欠債、相還債都有。有的是要從身體的病苦折磨的,我們最怕病苦來磨,但是這總是在過去中,這一輩子很清楚。」

發祥之地心聚合 代代傳善揚良風

上人提及,新竹早期共修點提供者陳其清與柯金蓮夫妻,相當不捨柯金蓮師姊受到病苦的折騰,於11月初往生。

「她解脫了,這種輕飄自在,她有這樣的菩薩種子在,我們對她應該是祝福,她也是在慈善道上沒有消失過;雖然有一段時間比較忙,她自己還是很精進,又是去取得(博士)學位,所以很不簡單,很精進……這實在是我心疼的弟子。」

新竹慈濟志業開始推展的初期,是陳其清居士夫妻同修提供場地,儘管空間有限,但資深委員們仍以茶會凝聚大家的道心;現在有了新竹靜思堂的大空間,上人期勉在這科技資訊發達的重鎮,人人要把握生命的時間,轉識成智,增長慧命。

「在這個地方,從二十坪開始,有心靈的種子,一直到現在,有一個很美的家在這裡,雖然新竹風很大,期待好風好空氣,可以增長好的種子,一苗成為小樹,大樹成林,現在需要人人一生無量,一棵樹成為無量,無量能生無數的種子。這一回也看到年輕人,開始有種子,期待一代一代,你我現在都是第一代慈濟人,我們有責任傳承,第二、三(代)一直傳下去。」

以和供養從心起 珍惜法緣成慧命

不論臺灣或是海外,社區道場是人間菩薩的家,上人殷殷惕勉志工要善用空間,凝聚愛的能量。

「請大家把這個家,我們大家的家,用一點心,讓這樣的道場空間可說法;若要空間說法,要打從內心,今天我看到、聽到人在說法,看到人那樣地和諧,表態下定決心,這就是給師父最大的供養。」

上人感慨:「師父年紀也大了,人生無常,出來才知道(身體)功能有衰退等等,都已經很明顯了。所以,是否一直在說,下一次來就是歲末祝福,我不知道下次是否還是師父來?(眾答:會的)總而言之,會不會不知道,我們彼此要愛惜,我們對任何一個人都要愛惜,把握生命的時間,增長我們的慧命,這都是我們人人要珍惜的,所以讓我們的空間早日會說法。我們要珍惜這個家,可以嗎?(眾答:可以)」

一秒鐘,一輩子,弟子合心與上人心心相契,上人期勉大眾珍惜時間、珍惜情緣。

「這一回師父來很歡喜,也很安心,儘管時間是飛秒地飛灑,可是我們把握一秒鐘,是我們一輩子的,任何一秒鐘都是我們一輩子的唯一一秒,這一秒不會再重複,消逝過了就消逝過了,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每一秒,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這樣的緣,好緣就是菩薩資糧。你成就好緣,就是累積來生來世的菩薩資糧,所以要好好珍惜人與人之間、時間,都要每秒珍惜,人與人之間,人人都要珍惜。」

印度洋眼淚 灌溉本土委員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曾經是收入優渥的電腦資訊老師,因為2004年南亞海嘯重創斯里蘭卡,看到家鄉漢班托塔受災,放棄在繁華城市優渥的工作,想要回到家鄉為鄉親盡心力。在舉目盡是滿目瘡痍的災區,正在不知如何投入協助鄉親賑災之際,看到一群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遠從國外來斯里蘭卡救援的身影,斯里蘭卡籍的蒂露旭(Kottage Shamali Dilrukshi),看見「一方有災、慈濟就在」的安心身影,也促成她發願投入行善行列,並順利的返台接受證嚴上人受證,成為助人的慈濟志工。

海嘯後為家鄉付出

來自斯里蘭卡美麗的海邊小鎮漢班托塔的蒂露旭(Kottage Shamali Dilrukshi),在2004年底印度洋發生大海嘯後,看到家鄉漢班托塔滿目瘡痍,心疼不已,就在此時看到慈濟需要志工,尤其是能協助翻譯當地辛哈拉語的志工,因此走進慈濟設立的臨時醫療站。

慈濟在斯里蘭卡進行短、中、長期災後復原計畫,蒂露旭跟著各地前來斯里蘭卡的慈濟志工投入家鄉的災後重建,不只協助義診、發放、訪視翻譯,因為本身有管理學概念,後來便協助災區物資管理、調度、會計。

自小學佛的蒂露旭總是定期參加佛學班,但她覺得過去只是吸收「佛學」,沒有用在日常生活,認識慈濟後,她認為做慈濟是可以實踐佛法的平台。因此當慈濟在漢班托塔需要有人在當地長期工作,蒂露旭就承擔起臨時辦公室的職工,儘管薪水只有過去的四成,每天來回通勤須搭公車加走路近六個小時,還常常要加班到晚上十點,但蒂露旭甘之如飴。

深入慈濟職志合一

婚後的蒂露旭辭掉工作帶小孩,仍持續投入當地自力耕生的工作,園區裡需要鋤草、耕種的事務難不倒這位農村姑娘。儘管後來患風濕性關節炎,每次發作疼痛不已,蒂露旭都想著:我在慈濟得到很大的快樂,我必須要去做這件服務人群的工作,不能休息,要盡我能做的幫助人。

南亞海嘯後,全球慈濟志工數次前往斯里蘭卡勘災、發放、義診,後期以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慈濟志工投入重建的長期計畫,並於漢班托塔援建大愛村與一所中學。蒂露旭對於投入至今的慈濟志工滿是感恩,蒂露旭形容不斷搭機前往斯里蘭卡的加坡慈濟志工林翠蓮、章愛玉師姊等,就像媽媽一樣地,一直陪伴著她。

有感於各國對斯里蘭卡的愛心,身為最資深本土志工的蒂露旭,國際間只要有災情,就會在當地發起募心募愛,也曾為臺灣莫拉克風災募款。

11月26日蒂露旭即將接受上人的授證,蒂露旭表示,感恩上人讓慈濟志工走進斯里蘭卡,也很感恩來自全球慈濟志工的愛,未來她要更努力把證嚴法師的大愛精神與慈濟付出無所求的理念傳播出去。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11/25)

火燒過的銅板 照見心地光

$
0
0
「非常抱歉,這個塑膠袋裡的銅板有些髒了,但請你們收下這袋銅板,因為這是我所有可以回饋的愛!」北加州山林大火延燒,慈濟志工在災後展開賑災發放行動,災民瑪麗安(化名)羞澀地對志工表達想付出的一個小小心意。

一袋銅板 愛的回饋

北加州聖塔羅莎(Santa Rosa)山林野火於10月8日發生,延燒近一個月,為北加州史上最嚴重的山林大火。共計約十萬畝土地被焚燒,近九千棟建築物遭燒毀,其中約六千戶為自用民宅。而令人哀傷的是四十三位居民在此災難中不幸往生,此外仍有一些失蹤人口尚未尋獲。

因應災民的撤離與安置,以及漫長的重建之路,市政府分別在聖塔羅莎、那帕(Napa)等地區,成立聯邦政府與民間慈善團體的聯合賑災中心,一起幫助災民重建生活,慈濟北加州分會的志工們也每天輪值駐守在聯合賑災中心。

10月28日,一位災民瑪麗安(化名)抱著十一個月大的女兒,靜靜地坐著,等待領取慈濟發放的救災現值卡。在等待中,瑪麗安向志工們詢問這個不曾聽聞的「慈濟」組織,也聆聽志工述說全球慈濟人積小錢行大善的真實故事,在在都令她感動不已。

當志工備妥慈濟現值卡要交予瑪麗安時,她緩緩地從包包內拿出一袋銅板放在桌上,並表示要捐給災民的。瑪麗安感受到慈濟發放的現值卡,包含了許多美麗乾淨的愛,雖然她的房子燒光了,生活也有些艱難,但仍願付出一點心力,懇請志工一定要收下裝在塑膠袋裡,看起來有些髒的銅板。「這是我所有可以回饋的愛!」瑪麗安真誠地表達。

這袋銅板,就這樣靜靜地躺在桌上,震撼了在場的所有志工,也為之表示讚歎。
  
無私付出 傳遞大愛 

北加州山林野火延燒時,志工於隔天即投入賑災,接著在10月17日那帕聯合賑災中心開始運作後,每日駐守該地。

11月4日當志工Howard Tan(本豪)在那帕聯合賑災中心, 陪著災民一起恭讀證嚴上人的祝福信時,想到災民的苦,不禁哽咽起來而不得不中斷。他貼心地拿起紙巾遞給災民,並安慰著︰「我們先停一下再繼續唸,我們兩個不能一直一起哭……」兩人稍稍緩和一下悲傷的心情。

此外,聯合賑災中心內的公設西語翻譯義工Nataly,因為一直協助慈濟做西語口譯,漸漸的,已經不須透過志工敘述,也可以自己拿著慈濟竹筒,向西裔災民侃侃而談慈濟的竹筒歲月。

志工如常與災民溫馨的互動,一位災民安妮(化名)悄然走進那帕的聯合賑災中心,遞上領取現值卡的號碼單,告訴志工︰「我要放棄這張現值卡,轉給更需要的人。雖然我睡在車上三個星期了,但你們的志工已經在我最冷的時候,脫下她身上的藍夾克披在我的身上;我收到了我這一生中最溫暖的一件夾克!」原來,送給安妮藍夾克的志工,正是在那帕賑災中心核對現值卡的志工邱瓊姿。

慈濟志工的愛與關懷,讓北加州聖塔羅莎山林大火的受災民眾感動在心。雖然他們在災後面臨生活巨變,卻有人仍希望回饋一己之力。一袋硬幣、一件夾克或者一張放棄領取現值卡的號碼單,都是人與人之間無私互助的大愛。

(文:謝宜瑾 美國加州那帕Napa報導 2017/11/04)

立志恆心 鞏固春秋

$
0
0

【證嚴上人11月22日板橋溫馨座談開示】
「很開心看到各位菩薩的精進,今天(11/22)大家已經培訓圓滿了,所以叫做圓緣。要成為一位慈濟人,人間菩薩,要真禁得起冗長的時間,要多投入、多了解,絲毫沒有勉強,而且以大家的智慧來選擇。今天開始,人人是正式的人間菩薩,開始要起步了。」



11月22日下午,證嚴上人於慈濟板橋靜思堂感恩廳與天津、河北、北京、遼寧等地志工進行溫馨座談,上人欣聞有人在投入慈濟後,因放下我執而改善家庭關係,更接引家人同行菩薩道,也有人不輕視己力,從社區志工做起,透過環保帶動社區鄉親一起投入……

上人讚歎眾人沒有空過生命,也勉勵大家要把握當下分秒,持續精進。

「成就是來自於時間的累積,可是時間也催促了我們要快步精進。就如師父在五十二年過來,看到全球慈濟人在成就,很歡喜,也很安慰,可是也覺得來不及,因為看到弟子們的頭髮增白了,我就一面鏡子反照自己,自己也是不自覺地身體衰老、體力衰退……再看看天下還有多少事沒做,還有多少人沒度。總是有一個心願,顧好這一念心,所以才會一直跟大家提起,我們要轉識成智。」

色塵觸根而動念 成所作智用多端

慈濟修行之路,強調解行並重,是藉由扶助貧病弱勢而見苦知福,透過推行環保而懂得珍惜大地、尊重生命的人間菩薩道。

「各位菩薩們,我們都是凡夫,我們這種根,眼根,還有外面的色、塵,其中的意識,我們要把它會合起來,緣著外面的色、塵,然後分別它是什麼,分別了以後,還要把這種的意識轉成了智慧,這叫作轉識為智。所以,有好的東西,我們接觸到了,要趕快用智慧來分析,把五識轉成了『成所作智』。」

智慧生成後,面對外在環境的誘惑、障礙時,心中便不會起無明煩惱。

「一般的凡夫的意識,我辛苦就是為了要賺錢,賺多一點再多一點,這都是凡夫識,可是菩薩把這個意識轉成了智慧:錢夠用就好,把時間挪來發揮了最好的應用,很用心地投入環保。環保一來可以作為典範,現在人人都要重視環保,因為氣候變遷,很極端的變化,需要人人從生活中改變,茹素就是最好能減碳的方法。」

茹素減碳以減緩暖化的同時,還要減少資源的消耗,人們為了追求經濟發展、物質享受,不斷地開發地球的金屬、能源等礦產資源,然而所生成的產品卻是想要大於需要,製造越來越多的垃圾與汙染。

「但是,物資從哪裡來?我們垃圾減量,把它精緻地分類,分類好了,看看慈濟對環保很用心,如何大愛科技裡面所產生出來的(再生織品)。我們在冬令發放,總是會發到的冬衣、毛毯,也都是寶特瓶所成就的。因為我們出來的原料都是分得很精的瓶片與籽粒去抽紗,這個紗所織成的布料、冬衣,有帶回來讓我看了,質料等等都很好。這都叫作『成所作智』。」

智辨是非擇善為 大圓鏡智無所染

一念心轉,垃圾經過回收再製,也能成為精緻的禦寒衣物,而這都是智慧的成就。

「還可以把六識也轉成了『妙觀察智』,好好地、細細地觀察,我們能為人世間要做一些什麼,要如何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選擇對的事,做就對了。我們還要再進一步仔細地思量著,人與眾生都是平等,心、佛、眾生都是平等,三無差別,我們要提倡人人茹素,不要讓那些生物、生命體為人的口欲而犧牲,要疼惜所有的眾生命,一切生命都是平等,叫作轉第七識而成為『平等性智』。」

當人能覺察到生命皆為平等時,便能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心無所濁,無染濁,心無掛礙,無掛礙故,不會受到了所有一切來染著了自己的心。

「心保持清淨,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是啊!這一片心總是智慧,所以轉識為智。不要以為只是做慈濟,總是那樣地簡單,老實說,不簡單,光是做環保,你要彎下腰就不簡單,何況為天下苦看眾生要付出——自己的習氣不改,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做不了事,要人人的力量會合,誰要讓誰,假如我們不讓,永遠都無法度人,你不包容他,他不包容你,你是你,我是我,每一個人都是個體,就無法連結起來,力量不會大。」

秒秒成就累一切 顧守靈犀莫偏差

時代的動盪、社會的混亂皆不離人心,因此上人強調要救世必須先救心,每一個人都可以救自己的心,然後影響別人,唯有人心安定,才有助天下安定。

「所以,為了救天下蒼生,要先救自己的心,一定要改除掉自己的習氣。剛剛師父說過,時間不能停留給我們,但是時間可以成就一切,我們應該就是要把握一秒鐘是一輩子,每一秒鐘在我們的生命中都是唯一的一秒,就是這一秒鐘的這一念,可以影響我們一輩子,所每一秒鐘的一念心,一定都要顧好。」

眾業障礙是每一秒鐘在累積,菩薩的福慧,同樣也是每一秒鐘的在累積。若能把握每一秒鐘自我精進,造福社會人間,就不會有空檔讓惡念趁隙而入,造作惡業。

「所以,我們要把心顧好。那就是把握當下,恆持剎那,要立志恆心,鞏固春秋,意思就是說要鞏固我們的這一生,每一秒鐘。」

荷蘭富裕國 仍可行願植善

$
0
0
荷蘭是一個富裕先進的國家,政府設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在社會資源豐饒的國度,慈濟人如何深耕社區。當地第一顆種子劉舜華表示,曾經有人發出疑問,「這裡還有什麽好做的呢?」

先進國家行善不能 細心關懷仍幫可助人

2017年11月22日,劉舜華與鄭秋娣陪同新發意志工康惠晴、何偉英二人回臺受證慈濟委員,並參與臺中分會舉辦的「2017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課程。

劉舜華堅定地談起如何將慈濟精神撒下愛的足跡,表示其實在荷蘭想要做慈善,還是有機會與方法可以做的,因為雖然在這裡的慈善團體也很多,但還是總有被漏掉的弱勢個案或者是遊民,而這些都是荷蘭慈濟志工可以去關心的對象。

透過每個月的定期月會共修、線上讀書會、抄經班,愛灑茶會等等,都是邀集當地民眾一起與會的活動。為了凝聚大家的心,劉舜華也發心提供住家作為當地聯絡據點。

「從開始的家庭聚會、親子座談、幸福講座,到2007年老人院關懷,慈濟漸漸走入荷蘭社會。接著舉辦社區愛灑、國際賑災義賣,活動項目增多了,慈濟隊伍也變長了!」劉舜華感恩張瑞珍將慈濟引入荷蘭,慈濟荷蘭聯絡處1998年成立,並在三十幾位社區志工盡心盡力下,齊心耕耘慈濟志業。

當個慈濟人文醫生 以大愛使命呵護生命

一起自荷蘭回臺的康惠晴臉上笑容可掬,三歲隨著家人舉遷到荷蘭定居,父親是當地臺商。她在1998年父親節那天,與家人參加荷蘭聯絡處成立儀式時,康惠晴唸著證嚴上人的祝賀詞,自此種下與慈濟的好因緣,同時大學期間,在媽媽的鼓勵下,她也參與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

攻讀家醫科的康惠晴,畢業後並未順利執醫本科。因為在荷蘭醫療是屬於社區性的,家醫算是一個特別的執照,原本非常喜歡做家庭醫師的康惠晴,因為在執醫時著重於關懷病人,但是卻讓同仁認為沒有工作效率以及跟不上醫療技術,催著她要走快一點,讓她感到挫折受到很大的打擊,沒辦法發揮長才,因此也在取得執照之際,自願放棄家醫。

就在康惠晴重新審視當醫生的價值,快要放棄行醫念頭的她,在2010年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TIMA)」,發現慈濟人醫會的精神理念與自己的理念不謀而合,讓她找回想當醫生的熱情。康惠晴也又因2016年參加人醫會年會,看到許多大醫王的分享,看到慈濟醫療對病人的「關懷、尊重、愛」,在醫療的專業上,不只是要醫療技術好,同時更要做到關懷病人的心理層面,真正做到醫人醫病又醫心。

藥師經文聽聞佛法 菩薩別願行道成良醫

其實康惠晴原本對於佛教是感到有點害怕的,因為她信仰佛教的朋友,每次所說的佛經,康惠晴不但聽不懂,溪裡更是覺得「好像很負面的,只是講學問,神通之類的。」所以面對佛法,康惠晴仍是不敢去碰,她所接受的是慈濟人醫會的精神,認為做善事、醫療、志業的出發點。

直到培訓期間,康惠晴透過課程導讀上人著作書本,及參與線上讀書會,她第一部接觸的佛經是《藥師經》。透過閱讀及共修,康惠晴明白藥師琉璃光如來是救濟世間疾苦的大醫王,因此她也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或是人醫會,一樣可以發揮如藥師佛的良能。

研習會開營時,德勷師父開示,心不偏就像高速公路一樣,走得很順暢;如果被人誤導了偏了,就如高速公路下交流道一樣,要重新回來還得繞一大圈。康惠晴很清楚自己要做的事與方向,所以這條菩薩道,她不想重新再繞路。而在營隊中吸取滿滿的法義,讓她從心靈方面到儀軌,感受猶如被洗滌一樣。

康惠晴目前服務於一家政府要照顧全民的基金會,擔任心臟的檢驗工作,是協助家庭醫生診斷。她一週上三天班,有二天時間做自己的事,其中是慈濟事。還有人醫會醫生都會邀請她,到華人地區分享健康衛教。康惠晴決定要當一個「慈濟人」醫生,用愛來呵護生命,她說:「因為我不必時時被人呵護,反而要做一位能關懷別人,一起承擔使命的慈濟人。」

老人院推慈濟人文 發願傳承精神做傳法

同樣搭了十三小時飛機才抵達臺灣的何偉英,在第一天的研習會課程中即回到花蓮尋根。在精舍看著師父們過著農禪簡樸的生活,讓她想起2016年9月3日,在侯相君的邀約下,來到花蓮靜思精舍安單,當時德安師父親切的招呼,「有吃飯了沒?」並順手從口袋裡掏出餅乾給何偉英。

翌日,何偉英又遇到了德安師父,德安師父向何偉英聊著與上人的因緣,直到熄燈止靜。直到當她們要離開花蓮,返回荷蘭之際,德安師父又配妥餐點,希望讓何偉英們帶著精舍的回憶,在回程路途中也能吃著「家」的味道,這些種種的回憶總讓何偉英受到溫暖的感動。

闊別多年,這次的受證尋根,基金會宗教處同仁潘翠薇引薦何偉英面見上人。當時何偉英見著上人,竟不自覺的跪了下來,並向上人發心立願,表示回到荷蘭她願意將慈濟人文帶進社區老人院,因為她已經在老人院做了十年的義工,因此何偉英希望自己回到當地後,能以慈濟人的身分,將上人的法、慈濟精神傳出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淑妃、洪素養 臺中報導 2017/11/23)

海外注生力軍 行善年輕化

$
0
0
【基金會新聞稿】近二百位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四大洲共十六個不同種族、宗教、國家;身份包括醫師、護理師、企業家、博士生、家庭主婦、銀行家、剛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等,展現出「國際化、年輕化、專業化、多元化」的全球慈濟志工組合,於2017年11月26日,在 證嚴上人的祝福與受證下,正式成為慈濟海外地區受證志工!

隨時轉念修正 修改心性生活更快活

2017年慈濟基金會最後一梯海外受證儀式,11月26日在臺中靜思堂舉行,來自亞洲國家的新加坡、日本、越南、柬埔寨、斯里蘭卡、香港、馬來西亞;來自美洲國家的美國、加拿大、阿根廷;來自歐洲國家的英國、荷蘭、義大利、德國及來自大洋洲的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慈濟培訓志工,圓滿慈濟2017年海外志工最後一場受證儀式。

新出爐,並且來自全球四大洲十六個國家新受證慈濟志工,向證嚴上人分享「做慈濟前後」的改變。

來自越南的阮玉碧,經營的工廠因一場大火吞噬了所有的財產,受到慈濟志工的關心,而認識了慈濟。過去的阮玉碧是工廠的女強人,每天跟先生吵架,進入慈濟之後,學會了身段柔軟。除了不再跟先生吵架,先生也戒掉了菸酒、賭博,連女兒也跟著她做慈濟。

從加拿大來的李慧芳,過去在醫院檢驗實驗室工作,目前是加拿大慈濟人文學校老師。李慧芳表示自己學東西很快,原本不喜歡教人,因為要教到別人懂很麻煩。自從聽到證嚴上人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找到方法的老師」,每當遇到瓶頸,就會再找其他更好的方法。如今,自己的學生不但講話口氣變好,家長還跟她分享學生搶著幫忙做家事的喜悅。

年輕人的陪伴 把握因緣一起來行善

來自香港年輕人馬子愉,本來是一個很愛發脾氣的人,但聽到靜思語「生氣是短暫的發瘋」,學會借事練心轉念與包容;馬來西亞林民榮目前是博士生,從大學就參加慈濟,他分享自己兼顧學業也能陪伴學弟學妹的原因,就是不輕視自己的能力,要把握因緣投入做對的事情。

在這一群新出爐的慈濟志工中,最受矚目的是一群從澳洲來臺受證的年輕人,她們都是在大學讀書時參加慈青(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員有醫師、護士。其中一位張曉馨是護士,2015年她的妹妹突然往生,讓張曉馨體會到把握時間做好事的的使命,目前她是布里斯本慈青幹部,與其他有醫護背景的年輕人一起向 證嚴上人發願,要共同推動澳洲慈濟人醫會與聯合義診中心的工作。

慈濟基金會表示,2017年10至11月,慈濟基金會分別在東部花蓮、北部三重、板橋及中部臺中舉行四梯共五場次,超過二千位、二十幾個國家地區海外慈濟志工受證儀式,最後一梯次來自美洲、亞洲、歐洲、大洋洲等四大洲、十六個國家海外慈濟志工,11月26日圓滿最後一場海外慈濟志工受證,展現出全球慈濟志工以「國際化、年輕化、專業化、多元化」的成長軌跡,朝向「大愛共伴行善、寸步鋪路共善」的「慈悲喜捨、濟世救人」使命前進。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7/11/26)

印尼人醫十五 記人本初心

$
0
0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大家歡天喜地唱起了生日快樂歌,祝福印尼慈濟人醫會(TIMA INDONESIA)十五歲生日。2017年11月19日,數百位來自印尼各地的醫護人員與慈濟志工聚集印尼靜思堂,參加印尼慈濟人醫會十五周年慶暨受證典禮。

義診惠及鄉親 不忘初心

印尼慈濟人醫會於2002年11月10日成立,為了惠及更多需要的人,走入各地社區及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服務。起初,印尼慈濟人醫會只有三十四名會員,如今十五個寒暑過去,會員人數已達八百二十三人,而今年又有一百零三人受證成為一員,其中也包含實驗室分析師、藥劑師與助理等專業人士。

透過影片,印尼慈濟人醫會的醫師、志工回顧過去十五年的足跡,期間除了參與義診、照護貧民健康,學習以慈濟人文與病患互動,在2004年南亞大海嘯、2007年雅加達水患等重大災難發生時,也不畏困難走進災區,扮演醫病醫心的重要角色。

從早期一路陪伴人醫會志工至今,印尼人醫會召集人譚祥華相信,每次相遇都是一種緣分。「十五年前,我們共同發心立願,在印尼各地落實慈濟醫療志業。如果沒有此一良緣,我們也不會依然在十五年內共同付出,感恩大家願意合和互協,落實醫療志業。」

「今天受證的會員多半是年輕人,人醫會有明亮的未來了。」慈濟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分享慈濟的醫療人文:「大醫王和白衣大士都很偉大,醫療志工亦是如此。很多志工親身戰勝病魔而重新站起來,最能了解如何陪伴、勉勵病患。」

善心人新發意 一生無量

因為不忘初心,三十九位醫護人員在典禮中演繹《無量義經》手語,藉著動作合齊,深入體會慈濟精神。如今印尼各地都曾留下人醫會的足跡,吳廣宏醫師希望透過手語演繹,鼓勵大家在義診中真正地落實感恩、尊重、愛。「我們要繼續秉持醫病、醫人、醫心的宗旨,為苦難人拔苦予樂,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有行善的機會。」

印尼慈濟人醫會走過十五個年頭,許多資深志工也分享助人的快樂。蘇瑪蘇迪(Dr. Sumarsudi)醫師雖然已經八十幾歲了,但他付出的精神不輸年輕人,至今仍然把握機會參與義診。他笑著說:「我好像上癮了,對行善上癮是可以的。」他祝福印尼人醫會日後更加發揚光大:「十五歲是青少年的年齡,人生的一切才正要開始。」

來自森特拉梅迪嘉(Sentra Medika)醫院的蘇哈曼(Suherman)醫師,在2012年加入人醫會,曾經到臺灣參訪靜思精舍、花蓮慈濟醫院。「身為醫師,職責就是為病人拔苦予樂。看到花蓮慈院醫師非常用心關懷病患,甚至有一位醫學院教授還對學生說:『活著的時候,我會用嘴巴授課,離世後,我用身體教導你們。』讓我感動不已。」

除了資深志工的分享,主辦單位還特別安排追思會,緬懷已故醫師,並邀請家屬參加,其中一位是魯奇多(Lukito)醫師的太太蕾諾(Retno)。魯奇多醫師是印尼人醫會剛成立時的成員,蕾諾一直都很支持他為苦難人服務。但人生無常,魯奇多醫師不幸在2012年因中風而亡故。

生前加入人醫會,魯奇多醫師善用醫療專長幫助更多苦難人。蕾諾表示,「魯奇多醫師選擇慈濟,是被慈濟不分你我的大愛精神所感動。現在人醫會迅速發展,我相信他的在天之靈也會很高興的!」

政府民間合作 以人為本

為了全面照顧貧民、災民,擴大服務範圍,印尼慈濟人醫會也結合印尼國軍、警察的力量,經常在各地共同舉辦義診。由於長期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國軍的醫師們也撥空參與印尼慈濟人醫會十五周年慶。

海軍醫官安蒂雅妮(Andriani)醫師看到人醫會志工用心、無私的付出,非常感動。「因為醫師是病患的希望,更應用心服務。」

印尼許多島嶼都缺乏醫療設施,政府應該大力支持人醫會及其他類似的組織,共同創造社會祥和。安蒂雅妮說:「印尼慈濟人醫會的協助,讓國軍減輕了不少負擔,我們非常期待繼續攜手合作,為苦難人,尤其是罹患白內障的國民治病。」

海軍中校阿爾弗雷德(Alfred)是蘇哈索醫療船(KRI Dr. Soeharso)的船長,9月下旬與慈濟合作舉辦巡島義診,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回憶。「在巡島義診中,我們見證慈濟志工無私的付出、完善的計劃和充滿愛心的服務。」今天參加印尼慈濟人醫會十五周年慶,看到人醫會的成長,他相信在未來的十五年裡,人醫會一定會造福更多人群。

印尼慈濟人醫會以人為本,以病為師,永遠將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使病患得到身心靈的治療與膚慰。十五周年,代表又往前跨出一步。每位醫護人員、志工期許自己仍要秉持初心,持續為各地病患付出。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Yuliati、鄭麗香 印尼報導 2017/11/19)

同道承志 運智為悲

$
0
0
【證嚴上人11月26日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臺中授證開示】
「菩薩們大家好,幾天來,大家有沒有得到法喜啊?(眾答:有)人人幸福嗎?(眾答:幸福)看到大家這樣地歡喜,人人在發願,聽來都是令我安心,很期待人人真正地踏上菩薩道。今年海外菩薩授證已經是第四梯次,在10月開始,一群美國的菩薩回來精進,就同時為他們授證、歲末祝福,在十月間,好像不太像歲末祝福,但是是真實有感受到受證的使命感!」

證嚴上人11月26日於臺中靜思堂為新加坡、加拿大、澳洲、德國等十六國志工進行授證,上人期勉眾人處在火宅之中,要以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作為修行,時時精進,為人間鋪起走入如來室的大道。

手套大亨誠學道 放下身段習謙卑

11月初的馬來西亞受證團隊中,志工林偉才是全球最大的手套製造供應商,也擁有「丹斯里」的國家封銜,但他仍是放下身段,與一般志工同樣走入社區付出,進而完成見習、培訓,令上人十分讚歎。

「他(搭)自己的飛機來,隨扈都安排去住飯店,自己是來跟所有的慈誠睡通鋪。授證過後回精舍,他就跟我說,要拿到這一張慈濟人的身份很不簡單,比拿三個學位更困難。在學術的學位,自己努力拚,很順理成章,學士、碩士、博士,這都是只要自己用功,就是很順利拿到,但是要拿慈濟這一張很不容易。」

林偉才認為單是捐款成為榮董並不是完整的慈濟人,因此他下定決心參加慈誠、委員的培訓,慈濟舉辦活動時,他與其他法親一起站崗出勤,平日也走上街頭,挨家挨戶去勸募。

「他勸募了一整天,一共勸募了三十六元(馬幣),他就在想委員怎麼這麼辛苦?他突然間對委員起尊敬心,他認為說慈濟的四大志業,原來就是委員們這樣點點滴滴,還要放下身段,要無我相的大修行,才能成就這樣的大志業。富貴人家學道難,但是有心就不困難,我們現在也看到,來到慈濟道場總是很平等的,我們不講究人人的背景是怎麼樣,我們要看到的真誠的心來互動,這種真誠的心非常的重要。」

與佛同道弘誓願 依教奉行為菩薩

「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是上人指引弟子的成佛之道,立願行入人間菩薩道的志工都要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並在生活中付諸實行。

「佛佛道同,每一尊佛要成佛的道路是唯一的一條,那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所有的佛的總願,每一尊佛都有他的別願,每一尊佛都可以有自己發的自己的願,但是你要成佛,這四弘誓願是共同的必經之道,那叫作菩薩道,就是要度眾生斷煩惱學佛道,才能真的成佛,要靠自己的真功夫,沒有自己的真功夫,是無法成佛,就如要拿到學位,就要靠自己努力。」

每一位慈濟志工皆是依教奉行,在聽聞天下蒼生受苦難的時候,便及時用心用愛去付出,付出不求回報之外,更要向受助者道「感恩」。

「付出去還要感恩,那是什麼道理?因為佛法說,三輪體空,我們付出金錢也好,物資也好,都是身外物,但是人生的真理隱藏在這樣的無常中。在富貴中突然間受苦難,落得到我們非幫助他不可,他是用他的人生無常的變化來啟發我們、教導我們;還有的(人)一輩子都在苦,苦過來的人生,我們發現到了,我們能體會到,等於他用生命來教育我們,成長我們的慧命,這都是他們的生命代價的付出。」

菩薩善行多用心 悲智雙運同並行

上人接續以不久前塞爾維亞難民委員會再度發訊請求慈濟能為過境難民發放冬衣為例,說明慈悲與智慧必須並行。

「現在停滯在那裡新的有四千多人,我是想,假如有慈善單位要給,我們也可以讓賢,但是今天再給我的訊息就是說,原來那一些單位沒有給這樣的寒衣,還是期待慈濟付出。那我看到這樣就說可,但是要知道當地氣候寒冷的到什麼程度,我們要適合當地的氣候,要能幫助到他們真正能禦寒的,孩子與大人有多少,資料趕快來,我們決定去幫助他。」

天下災難偏多,真正的菩薩善行,是要用心為苦難者設想,提供他們最需要的物資,並且在過程中遇到困阻時,也能不起煩惱無明。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哪裡有苦難,我們就到哪裡去付出,這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但是你要度眾生,自己的煩惱不斷,你的做法我不習慣,你的態度我不順眼,那中途就會踢到了鐵板。我們要成佛,要行菩薩道,一定要去我執、滅我相,才能這樣的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因為他們在無常中受到的苦,或者是一生中在受苦受難讓我們接觸到,讓我們在聞法中,理解到人間的自然法則,人間的無常。」

父志子承傳法脈 柔和忍辱大慈悲

此次臺中場的受證志工中,有一對夫妻同修是已故志工李清波居士的兒子與媳婦,他們分別穿著父親與婆婆的志工服,接受上人的祝福,在他們胸前別上「佛心師志」,讓上人回想起過去與李居士的師徒互動,也對父志子承備感欣慰。

「師父其實也年紀大了,期待大家要把握著,佛心師志就是要學佛如佛陀的心,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李清波居士的兒子回來授證,我好感動,看這種子傳父志,同時也著起了父母親的傳下來的柔和忍辱衣,大慈悲為室,他們都有在傳也做到了,實在是很感動。」

上人續言,「所以靜思法脈,慈濟宗門,我們要開道,我們要鋪路入如來室,雖然《法華經》說三界火宅,但我們的心要轉過來成為佛心,就是如來的大宅室,人人走進了如來室,還要穿起了這柔和忍辱衣,今天開始,佛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好好地用心傳下去。受證,是圓了你見習、培訓的緣,可是是要踏上真實菩薩道的第一天,所以路要一直走下去,這樣大家做得到嗎?(眾答:做得到。)」

第一時間的依靠 不再受驚

$
0
0

「不要害怕,不要擔心,我們會幫忙妳。」慈濟志工吳國寶在11月23日,第一時間得知鄰居家發生火警,即刻前往現場關心事發狀況;她緊緊抱著驚嚇過度的屋主吳女士,不斷地予以安慰,讓吳女士頓時有了依靠,驚慌失措的情緒也逐漸地緩和下來。

鄉親有難 第一時間的陪伴

11月23日下午,位於高雄市鳳山區國泰里巷弄內的吳女士家裡,因為電線走火而發生火災,當時黑煙濃密,火舌四竄;所幸現場無人在家,且發生在白天,很快地就被鄰居發現,緊急通報消防局。

事發當時,住在隔壁棟公寓的志工吳國寶,一聽到數輛消防車及救護車的聲音,驚覺不妙,隨即下樓到戶外查看及關心狀況,就在此時街道上已經擠滿了觀望的人群。幸好鄰居及早發現,火勢很快就被撲滅了。災後,警消人員發現屋子裡一間房間的四面牆及屋頂,被燒得焦黑一片,房間內家具和衣物也都付之一炬。

不久,吳國寶看到慌張失措的吳女士騎機車回家,身體跌跌撞撞地走到家門前;吳女士一看到燒得焦黑的房間,及被水柱沖得溼答答的房子,她的情緒更加慌亂,全身顫抖,完全不知所措。

吳國寶馬上走上前去關懷吳女士,吳女士一下子緊緊抱著她一直哭,並說著:「我很害怕!」吳國寶不捨地一直聽她哭訴,然後輕柔地安撫她,不要害怕,不要擔心,我們會幫忙妳。在吳女士有了志工的肩膀依靠後,情緒慢慢地穩定下來,吳國寶跟她說:「無人傷亡是不幸中的大幸。」頓時,吳女士悲傷的心情,終於放下了許多。

愛的援助 慰問並清理家園

事發後,吳國寶就近關懷吳女士,詢問是否需要幫忙,讓吳女士非常感動。吳女士表示,家中經濟尚且過得去,但兒子因腦瘤才開完刀不久,身體尚在恢復中;面臨公寓四樓房間內,凌亂燒焦的大型家具,不知該如何善後?為此問題,吳女士十分困擾著。

於是,吳國寶等十六位志工一起動員,連同開一部環保車,於24日下午會同鄰長,來到吳女士家。人人戴著口罩、手套,配備齊全,與吳女士家人一起清掃搬運燒毀的彈簧床、鐵櫃、衣物等。

志工們手腳敏捷、動作迅速地,將廢棄物從四樓公寓一一搬至一樓。雖然大家汗流浹背,卻沒人喊累,就是要協助吳女士將家園盡速清理乾淨。吳女士看見志工很有效率地付出,頻頻地跟志工們道謝。

祝融無情,人間有愛。在打掃告一段落後,吳國寶代表慈濟送上慰問金給吳女士壓壓驚。吳女士收到慈濟人誠心的祝福,情緒非常地激動,數度哽咽地說﹕「心裡很感動,不能言語;上人如此關心我們,無法用言語形容心中的感謝。」【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玲玲 高雄報導 2017/11/24)

太空英雄訪慈濟 心疼地球

$
0
0

【基金會新聞稿】在地球上,面對天災人禍與無常,可以感受到人類是何等的渺小!那曾經在外太空上的太空人(宇宙航行員),又是如何看待呢?

卡德尼克.里歐尼(Leonid Kadeniuk),一位來自東歐烏克蘭的太空英雄,2017年11月27日特地來臺灣慈濟拜會證嚴上人。太空人與上人從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中,感受到一個共同點,美麗的地球不斷地被破壞,從遠處瞭望地球的危機看得更清楚,也感覺到人類的渺小。

分享環保理念 「靜思語」很受用

11月27日,物理學博士,擁有一百五十多項科學作品和發明的烏克蘭科學院(UAS)院長歐尼普科.歐力克司(Oleksii Onipko)和副院長、醫學主管博士,以及烏克蘭太空人卡德尼克一行人,在中華創新發明學會吳智堯秘書長的陪同下,來到慈濟拜會證嚴上人,彼此的話題從科學談及佛法與環保。

歐尼普科院長表示「靜思語」對他很受用,希望未來能將慈濟的刊物翻譯成烏克蘭文,讓烏克蘭的人民也能感受「靜思語」的智慧;此外,院長也認為慈濟的環保概念對烏克蘭也很重要。

慈濟基金會分享慈濟環保理念,以及近期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論點,最快速減緩地球暖化的方法,就是素食與落實環保。而烏克蘭科學院與慈濟的暢談,亦延伸至醫學、天文學、佛法與環保。

從太空看地球 地球危機表露無遺

卡德尼克是烏克蘭航空與宇宙航行的顧問,是太空人(宇宙航行員),也被稱譽為烏克蘭英雄,他與上人進行天文科學與佛法的交流。

卡德尼克表示,在太空中看到絢爛的星河,但卻無法碰觸,覺得一切是那麼地遙遠、不真實,彷彿沒有「腳踏實地」。卡德尼克與上人從宇宙各星球的時差,談及佛經裡三千大千世界,以天文學印證佛法的科學。

「在太空中看到美麗的地球不斷地被破壞,從遠處瞭望地球的危機看得更清楚,也感覺到人類的渺小。」烏克蘭太空人卡德尼克擔憂,世界地球村,災難不可能只發生在其他國家,也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

烏克蘭科學院醫學部門主管伊凡丘夫.帕夫洛(Pavlo Ivanchov)是醫學博士,表揚慈濟醫療對人群的幫助,並分享在醫學方面也致力於環保。


烏克蘭科學院成員及太空人一行人也至臺中慈濟醫院參訪,醫學博士伊凡丘夫對於臺中慈濟醫院研發軟體,便利看診病人免於苦等批價及領藥,感到很讚歎;以及為了提高醫療人員服務的效率,在各項細節裡的精心設計。

慈濟基金會表示,科學研發的初衷源於改善人類,佛法的真實義是為淨化人心;若能將科學善用在利益人群,則能達到科技進步與生態平衡雙贏。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報導 2017/11/27)

莎喲娜拉 永遠的船長醫師

$
0
0

「衛生所放送!衛生所放送!這時候有巡迴醫療,這時候有巡迴醫療。」北區慈濟人醫會醫師侯武忠長年駕船往返澎湖縣白沙鄉大倉嶼、員貝嶼看診,每週有四天在島上的無醫村服務鄉親。

鄉親病苦獲解 稱白沙守護神

侯武忠醫師先後服務於澎湖縣七美鄉、望安鄉、白沙鄉等地衛生所,加入北區慈濟人醫會後,多次與澎湖慈濟志工合作舉辦巡迴義診。因為在地駐診,侯武忠醫師了解偏鄉醫療資源嚴重匱乏,定期開船往診離島多年,關懷鄉親的身心靈需求,鄉親稱他為「白沙守護神」。2002年,侯武忠醫師四十歲不到,便榮獲第十二屆醫療奉獻獎,成為該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

2017年被確診為罹患胰臟癌末期,侯武忠醫師不幸於11月20日病逝高雄,菊島(澎湖又稱菊島)各界同表哀悼之意。他生前為澎湖鄉親奉獻的故事,大愛電視臺也曾拍攝長情劇展《菊島醫師情》。堪為仁醫典範,侯武忠醫師享年五十五歲,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的身影已經永遠留在每一位澎湖鄉親的心中。

侯武忠醫師病故的消息傳回菊島之後,不管是曾經共事的醫護人員,或是他的病患,都相當不捨。慈濟志工也在侯武忠醫師的大體運返澎湖後,前往他的家中慰問關懷遺眷,並在11月25日下午邀請三十多人助念,虔誠地送他最後一程。

長年深感澎湖鄉親飽受貧窮、疾病之苦,侯武忠醫師生前曾說:「窮和病都是合在一起的。事實上,我們希望鄉親的病若能治好,身體健康好一點的話,經濟上或許能夠再進一步改善。」

為病人忘己身 獲醫療奉獻獎

回顧侯武忠醫師短暫的一生,不禁令人惋惜醫界痛失英才。侯武忠醫師剛到澎湖服務時,因為只能搭交通船往返各個離島,即使全心全意為鄉親看診治病,有時候卻受到氣候與船班安排、停駛限制,不得不停診。這時,鄉親也只能忍著病痛,等待下一次門診。

因為不忍鄉親受苦,侯武忠醫師決定學習開船解決交通問題,每週一定準時往診,長期與鄉親建立信任關係。無奈偏鄉醫療人力短缺,侯武忠醫師只好增加看診頻率:「我常去大倉和員貝,這兩個島的戶籍都在兩百個左右,實際上大概住了七、八十個居民,所以在人力上沒辦法說,為了這七八十個人,常設一個醫師,那原則上我都每個禮拜過去兩趟。」

接觸鄉親日久,侯武忠醫師看診經驗越來越豐富,往往很快就能抓到患者的症頭:「病患有很多心理方面的毛病,身體會用病痛表現,那事實上問題不在那些疾病,可能是失落感造成。他可能是獨居老人想兒子,導致整個晚上睡不著,表現出來的就是高血壓。」

從未停下行醫的腳步,侯武忠醫師為了安頓澎湖鄉親的身心,常常忘了用餐,有時就算忙到晚上九點、十點,衛生室熄燈了,他仍然惦記著病家,拎起醫藥箱就外出探望鄉親。在白沙鄉衛生所共事多年,護理長黃瓊如這樣形容侯武忠:「主任是一個沒有什麼架子的醫生,對居民很親切,很隨和、很熱心,給人一種視病如親的感覺,基本上就是能夠貼近病人的心。」

醫界驟失人才 奉獻精神永存

即使獲得醫療奉獻獎的殊榮,多年後侯武忠醫師談起此事,依舊是一貫自謙:「那絕對不是肯定,絕對是一種期許。很多修女或前輩醫師付出一生,只是為了讓鄉親得到生活的進步,那才是真正的醫療奉獻精神。」

隨著侯武忠醫師走入各個離島的大鄉小村,澎湖慈濟志工莊慧娟說起心中的侯醫師:「真的把病人當家人愛,病人跟他互動非常地好,連我們在陪伴的師姊,也都覺得受益。」

人人想起侯武忠醫師的好,一位年長的澎湖鄉親也說道:「這樣好的醫護人員,對病人都非常認真的照顧,想不到他這樣子一走,我們心裡面實在很難過。」

侯武忠醫師付出一生,一手掌舵開船,頂著十級風浪前往離島;一手拿著聽診器,陪伴鄉親與病魔搏鬥。雖然侯武忠醫師最後也不敵病魔,但服務人群的那一剎那已是永恆。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整理自大愛新聞 2017/11/26)

奇哉本性 妙轉人生

$
0
0
【證嚴上人11月26日第一場海外志工溫馨座談開示】
「一入慈濟,就是開始合心,把大家的心,要會合起來;合,那就是和啊!要把人人的心從此開始,同佛心共師志,佛心師志要彼此分享、互相勉勵。」

11月26日上午,來自十六個國家地區的海外志工,於臺中靜思堂進行「2017 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第三梯)授證典禮暨歲末祝福」之後,證嚴上人於下午旋即與新加坡、香港、斯里蘭卡、柬埔寨、荷蘭、英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的志工進行溫馨座談。

實踐約定說密語 克服不定直向法

上人看見新發意菩薩輩出,尤其當昔日的慈青們來到跟前,說出師徒之間的約定語,都讓上人感覺歡喜。

「看到上來的有慈青、少年、青年,總是希望!這都是從少年進入慈濟,年輕人的心不變。早上的授證(典禮),很多位,每一個國家都有,來到我面前,總是這麼說:『您的孩子回來了!』這都是我跟慈青的約定,因為當他們在慈青的時候,在我面前發心立願。」

曾經,上人感於年輕人心性不定,往往無法恆持參與活動的一時感動,而有所感慨。

「他們讀大學那個時候,我對慈青總是不大敢抱太大的希望;(對於)他們的發願,那我就隨口回答這一句話:『囝仔心多變!』孩子的心多變啊!他們就說:『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您的孩子一定會回來的。』這就是在那裡,所以這就是慈青跟師父的這一種的密碼。他們每一次回來受證,任何一個國家,來受證一定會跟我說:『您的孩子回來了!』」

「今天,我的孩子真的回來不少!」上人欣喜言道:「慈青,已經出社會了,在社會有事業、有職業;現在開始,他們要投入志業了。職業、事業投入志業,這都是人生正確方向。還聽到了,我的孩子這麼說,他發心立願要挑重任,真的很安慰。」

徹底奉獻第一代 人具佛性皆平等

常言慈濟是個圓形運動場,人人只要上了跑道,並不分先來後到,人人平等。

「慈濟,我在,人人都是第一代,我們現在,都是慈濟的第一代人。雖然佛法傳在人間,是兩千多年了,可是都在法的研究,講究在道場修行。可是佛陀說法第四十二年以後,法一轉,就開始講《法華經》;《法華經》就是佛陀這一生中,從他覺悟的第一個念頭,他發現到了人性原來是佛性。所以他覺悟的第一個在腦海中浮上來、說出來的話,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佛性。』不只是人類,所有的生命體,都有與佛同等的生命存在,所以我們要尊重生命。」

佛陀為一大事因緣而說法,希望人人接收,發揮清淨本性而揮別迷惘人生。

「我們學佛,就是了解佛陀所說的法,理解了以後,我們要接受,銘刻在心版裡,要用我們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我們要活出了人的生命的大意義,也是生命的價值;不只是隨著時間而活命,隨著這樣的活命而沒有目標,迷茫在人世間。」

放下迷執轉人生 把握善緣續精進

慈濟志工投入志業,不僅是利益眾生,更是讓自己藉事練心,改變自己習氣而由迷轉悟的過程。溫馨座談中,香港慈濟志工陳秀芳談到自己放下對於信仰的隔閡,與兒子譚嘉進、女兒譚嘉倩終於同志同道,是血親,更是法親。

「過去的母女的感情,有了彼此的摩擦,母親也會因為女兒的不聽話,女兒也因為母親迷在宗教裡,精神理念互相違背,所以母女之間無法很合心。可是走入慈濟了,母親一轉變,女兒也警惕到行善不能等;母親也知道生命的正方向,真正的人世間來不及了,不能再等,這就是迷與宗教,翻轉人生,就不一樣了。」

香港慈濟志工在臺上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也有人發露懺悔過去的懵懂,新受證慈誠隊員郭程偉改變賭博惡習,重新贏回人生;新受證委員方蓮珍則發心立願,要珍惜這一份「走錯道場」的因緣,盡其所能把握當下做好弟子本分。

「(香港志工方蓮珍)要去什麼(車公廟),也是在(香港分會)隔壁而已,寸步之差,得進了正知、正見、正法中來,她也可以走入慈濟,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總而言之,轉變人生,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看到一念間的轉變,這對人生何其重大的意義。」

驚世災難菩薩湧 長情扎根護大地

在繁榮的香港社會,許多人是因為心靈迷惘而歡喜接受慈濟理念,得到身心解脫的安定力量;而斯里蘭卡則是因為慈濟長期援助南亞海嘯的因緣,在漢班托塔也有本土志工從地湧出。

「在斯里蘭卡,(2004年)南亞海嘯也是很慘重的災情,慈濟總是很特殊的因緣,我們選擇了漢班托塔。因為他們的災情很大,我們量力而為,我們專心來搶救這個地方,讓他真正的有感覺、有感受,接受幫助能重新復建起來。」

慈濟基金會在斯里蘭卡漢班托塔進行海嘯之後的長期援助工作,總計援建六百四十九戶大愛屋以及一所中學,已於2008年移交給當地使用;然而這份長情大愛延續至今,也開始帶動出本土志工,持續在當地擴散愛的能量。

「總而言之,很遠啊!已經多少年了,今天看到(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也有一位阿羅沙,他本來是在開遊覽車的公司,為了慈濟,夫妻放下(事業),專心來負責可倫坡(志業);還有漢班托塔,也是夫妻檔(新受證委員蒂露旭及先生),在慈濟大愛村裡,他們在那裡都要照顧,要把法脈宗門(傳遞),這種愛的能量,總是期待有種子起來,這都是愛的延續。」

解脫並非自獨善 緣苦眾生責任重

上人一一細數在座的志工,如柬埔寨、歐洲各國等,各自在居住地中,因時因地配合當地生態而灑播慈濟大愛的種子。

「菩薩們,不是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慈濟事、慈濟人,既是今天已經受證了,師父跟大家說:『我們要宏觀天下、關懷天下事。』總而言之,慈濟人總是在普天之下,就近的國家,我們都要關心付出。」

上人殷殷叮嚀著今日受證的新慈濟委員、慈誠隊員,以及持續在海外推動志業的志工們:「人間菩薩,菩薩在人間,這是慈濟的第一代開始,佛法的精神,身體力行。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到責任重大,有沒有?(眾答:有!)」

上人續道:「(現在)開始起步往前走,步步精進,『大愛共伴有情天,步步鋪路護大地。』大家要時刻多用心,回到僑居地,回到自己的國家,期待人人都以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一秒鐘就是一輩子的唯一一秒鐘,每一秒鐘都要好好地把握,顧好心念,念念心念都不要偏差,每一秒鐘不要空過掉。感動大家這樣地翻轉人生,轉迷為悟,今天完成了菩薩道,虔誠為大家祝福,菩薩道上步步精進,用愛鋪路,走過人生菩薩道。」

慈濟圓夢達人 助學生開展

$
0
0
【基金會新聞稿】慈濟基金會為提供弱勢家庭孩子的才藝教育並實踐夢想,與臺灣鐵路管理局新左營站、環球購物中心共同為弱勢家庭孩子建造搭建圓夢舞臺,11月27日起於環球購物中心新左營車站店三樓,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圓夢達人」攝影聯展。26日下午二時在高雄靜思堂和敬廳「圓夢達人音樂會」為聯展揭開序幕,六位包含攝影創作者、爵士鼓、烏克麗麗以及吉他演奏等圓夢達人,在凝聚眾人愛的舞臺上展現才華,堅定信念踏實築夢。

慈善觸動心靈 走上攝影之路
 
「圓夢達人攝影聯展」展出的四十九幅攝影作品,分別由在海軍陸戰隊服役的柏融與就讀大學的子琳創作,兩人都是慈濟照顧家庭的孩子。就讀數位多媒體設計大三的子琳,從事水電配管工的父親在她高中時因胰臟癌過世,母親為了扶養她與弟弟,搬回屏東高樹老家,在鄉公所輔導下,考上居服員,負責偏鄉社區獨居老人照護。貼心的子琳為了減輕經濟負擔,利用課後時間在補習班打工賺取生活費。

高中畢業後,子琳用打工薪水買了人生第一隻智慧型手機,手機裡的相機功能燃起她對攝影的熱愛,進入大學就讀後,她加入學校攝影社,期盼有朝一日揹著相機環島,用鏡頭記錄這塊土地的人文點滴,然後開個人攝影展。然而,承擔學校活動拍照及錄影工作的子琳,打工收入僅足夠生活開支,根本負擔不起購買單眼相機的費用,只能向學校或同學借相機。

2017年3月,定期關懷子琳的慈濟志工鼓勵子琳申請圓夢達人計畫,沒想到三個禮拜後,子琳收到通知通過審核。

「我在一場音樂會播放的影像中,看到攝影師以一位老奶奶撿拾回收物作題材,雖然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畫面,卻讓我非常感動。」被激發靈感的子琳於7月收到慈濟基金會購置的單眼相機,她想到慈濟志工跟母親都是無怨無悔的社會服務者,深入社區發現待援家庭,因應苦難者所需給予最適切協助的身影,於是她以慈濟志工行善紀錄為主題,利用課後餘時間拍攝志工提供弱勢家庭長期照顧及居家關懷,紀錄一場場急難事件中,志工撫慰受災民眾、送熱食等多元服務,十九幅以社區中「人」為文化的照片,敘說該社區的人文及特色是臺灣最美的風景之一,母女經常就社會弱勢與獨居長者關懷交換感想與看法。

學子精進美學 圓夢報國開展

家住大寮的柏融是攝影聯展之一創作者,在高職時期開始向學校借用相機鑽研攝影、影音、動畫、設計等創作技巧,出版一本「離‧程」攝影作品集的他,還自行設計LINE貼圖作品。

高職畢業後,柏融為了不造成家裡負擔,順利考上海陸志願役士兵,圓滿報效國家的夢想之外,部隊只要有需要設計方面的任務,他總是把握機會,休假期間則持續創作及攝影,省吃簡用存學費,希望未來能就讀大學,繼續學習建築設計相關課程。

一度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的兩人各自在設計、攝影等領域找到人生目標,立志成為平面設計師或攝影師。子琳跟柏融不約而同向志工透露心願,慈濟基金會高雄分會商請臺鐵、環球購物中心協助圓夢。慈濟以圓夢計畫幫柏融與子琳購置單眼相機;臺鐵和環球購物中心則是免費提供新左營站場地,三個單位共同合作,鼓勵多才多藝年輕學子作來做展出,勉勵他們不向命運低頭,努力向學的印記。

(新聞稿:鍾易叡、張庭涵 基金會公傳處 2017/11/26)

颶風社會英雄 受災仍助人

$
0
0
「風災後,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辛苦,包括志工們也是,大家都很盡心盡力地在付出。」中南美洲聖馬丁慈濟志工朱慈細,在政府舉辦的一場「颶風社會英雄」表揚大會上,分享她的感言,並表示,雖然志工們也受災,但感恩讓他們有付出的機會。

風災之後 全力投入援助災民

一個被稱為「颶風社會英雄」 的表揚大會,於11月17日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聖馬丁舉行,是當地政府為感恩在艾瑪颶風過後,協助重建的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慈濟也在獲獎之列。志工朱慈細帶領所有本土志工一起共襄盛舉,全體獲得很大的鼓勵。

時間回溯到9月6日,艾瑪颶風重創聖馬丁,帶來嚴重災情。本身開設超級市場與烘培坊的朱慈細,自8日起帶著本土志工投入援助行動,發放麵包、熱食、大米及衛生用品等;且為解決災民飲水問題,亦提供簡易淨水器。

就在大米發放結束後,朱慈細接到學校主動提出援助的需求,因此,她採買當地大米及生活用品,於11月初進行發放。但由於數量有限,志工想到了一個辦法,讓每位來領的人給予三杯米,並推行人人要做到三好,「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故以「三好發放」來命名。

接受表揚 鼓勵慰勞辛勞志工

「颶風社會英雄」表揚大會地點就設在一個大型停車場,儀式簡單隆重。朱慈細帶領本土志工們,一行人浩浩蕩蕩以感恩的心情前往受獎。雖然表揚大會只有短短的時間,但確實也鼓舞了本土志工們的心情。

表揚會場上,朱慈細深受感動地發表感言:「雖然志工們也受災,但感恩在颶風中,讓他們有學習成長及付出的機會。」其實,朱慈細了解,在風災後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辛苦,包括志工們也是,大家都很盡心盡力的地付出。但有時也會有士氣低落的時候,除了用靜思語鼓勵他們,她也不斷思考還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鼓舞大家。

就在接受表揚的儀式後,朱慈細舉辦了一場溫馨輕鬆的餐會,鼓勵慰勞一下辛勞的志工外,也在餐會中跟大家分享慈濟的故事。此外,為了感恩本土志工,朱慈細也準備了環保碗筷當作結緣的禮物。

家裡受災 無暇顧己全力援助

時至今日,災後已過了3個多月,但重建的速度仍相當緩慢,社會氣氛呈現低迷狀態。就在志工接受政府表揚時,朱慈細想起,在災後她和本土志工日日都忙於幫助受災鄉親,根本無暇顧到自己。因此,她決定撥出時間對志工進行家訪,關心他們家裡災後的狀況。


朱慈細等人來到薩克花園區,探訪本土志工馬汀娜及其親屬。朱慈細見到馬汀娜已八十三歲的媽媽愛蜜莉亞,彼此相見甚歡,亦看到馬汀娜家裡的窗戶受損,至今尚未修理;再走到隔壁,也是一位志工住的地方,就只是一個非常簡陋的貨櫃室,僅能遮風擋雨。

接著,朱慈細一行人來到位於菲利普斯鎮中心一處叫做「池塘島」的一處貧民區,多數人都住在殘破不堪的貨櫃屋中,志工維多莉亞就住在這地區。朱慈細很訝異,災後至今家家仍是停水停電,帶給她心理很大的激盪。
 
「我真是又感動又難過!」朱慈細親自走一趟志工的家後,發現許多志工的家裡其實很貧困,家裡也受損嚴重,卻都還來做志工,盡力幫助受災的鄉親,自心底升起一股無限的感激與感動,也回頭想想,該如何幫助志工們。

(整理自:聖馬丁艾瑪颶風關懷簡報 2017/11/17)
Viewing all 1058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