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媽媽 頂真認分一世人
宿媽媽的一生,就是認分做事,不計較、不吝嗇,只問耕耘;她的好人緣及大捨,也為她帶來了無數的祝福。宿媽媽曾經遺憾:「沒讀書、不識字。」但因為大愛大捨,已經成為大體老師,更讓自己的慧命發光發亮,永遠長青。...
View Article菲副總統 感恩臺灣愛心米
【新聞稿】「看到菲律賓副總統羅貝多(Leni Robredo)雙手合十、虔誠祈禱,感動的不只是菲律賓受助民眾,更是長期投入貧病關懷的慈濟志工最感動的一刻!」 2月25日,菲律賓115位慈濟志工(含菲律賓本土志工)帶著來自臺灣農委會農糧署提供的臺灣米,依原訂計劃前往菲律賓計順市巴松達莫(Pasong...
View Article小學生掌廚 營養但不過胖
別再相信「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句話了!根據研究發現,小時候胖的人,長大後還是胖的機率相對一般人是提高的,而肥胖可能增加成年後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是造成健康重大威脅的原因之一。 重視肥胖問題...
View Article樂齡學堂 讓您老得很開心
「現講現袂記,見講講過去,倒咧睏袂去,坐咧就哈戲。(臺語)」屏東民眾醫院蘇哲能副院長表示,這是年紀大所要面臨的問題;他再問長者:「喜不喜歡老呢?」長者們一致答:「不喜歡!」有誰喜歡老呢?但是蘇哲能副院長對「老」有著正面的詮釋,他表示,老是歲月的累積、經驗的累積、功德的累積。老是自然現象,所以社會上需要有很多人了解老人的問題。 天冷留意心血管...
View Article截肢後備受關懷 誤會化解
罹患糖尿病十多年後的朱先生,兩年前右小腿不幸被截肢,而開始接受馬來西亞檳城慈濟志工的關懷。在與志工的實際接觸後,朱先生改變了過去對慈濟的誤解,如今也願意投竹筒,跟著志工一起行善助人。 用愛鋪路敲新門 每月探訪如至親「阿彌陀佛,早安!」志工笑容滿面地來到朱先生的家裡關懷。兩年多來,五十六歲的朱先生每個月都期待志工來家訪的這一天。...
View Article六度濟群 承續善法
【證嚴上人3月1日志工早會開示】近日,祕魯多區大雨不斷,釀成水災,一輛行駛中的巴士被水沖走,還好卡在泥巴中,讓乘客有時間逃生;日本福島縣外海昨日(2/28)下午則發生芮氏規模5.6地震,三百公里外的東京民眾都明顯感受到搖晃,所幸沒引起海嘯。...
View Article只給了腳 活路發願自己走
「進來吧!我一切都好……」五十一歲的俄利順(Erizon)剛剛坐到輪椅上,恰好兩位印尼巴東慈濟志工周素琴及郭順枝來訪,他們開心談笑,如同久而未見的故友重逢。 不想餘生窩在家...
View Article助外籍配偶 移民署長致謝
【基金會新聞稿】中國大陸湯女士嫁來臺灣花蓮,去年(2016年)身體不適就醫開刀,術後卻癱瘓,兩岸親友無人願意出面照料,她因而住進護理之家。 內政部移民署關懷後,委託慈濟補助部分醫療安養費用。署長何榮村3月1日(2017年)親赴花蓮致贈感謝狀,由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代表接受。 來臺遭遇境堪憐...
View Article高圖添書 志工嚮募百萬冊
【基金會新聞稿】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加上其他五十八間分館,總藏書高達六百萬冊,館方以募集百萬叢書為目標,目前仍有五百萬冊藏書需要汰換。但十五億的龐大預算,逐年編列預算也要好幾年才能完成書籍汰換。...
View Article離開鍵盤 現場才知救災難
「嗚,感覺好冷喔!」遊覽車內傳來一陣陣的驚呼……「2017救將!防救災科學營」中區場次的學員,2月25日在車上用過早餐後親手泡製的香積飯,正前往「慈濟苗栗園區」的途中,準備展開實境體驗課程。...
View Article無常變幻 娑婆自持
【證嚴上人3月2日志工早會開示】「我們每一天的平安,每天要感恩,每一天要虔誠,要培養好這一念虔誠的心。這是娑婆世界,堪忍事多,所以我們堪忍,但是要知道為何而苦,要虔誠,體會了解苦的起因來源。」...
View Article對抗壓力 三大原則劣轉優
一位年約四十歲的警察,因輪班勤務繁忙、工作壓力大,有苦難言,長期依賴安眠藥並且兩個月內大量掉髮,每天睡醒時枕頭上都是頭髮,看過皮膚科門診、服用類固醇,卻不見改善。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李嘉富醫師診斷是壓力引發憂鬱情緒,給予抗憂鬱劑、血清素調節劑治療,經過半年左右,患者不僅擺脫安眠藥,頭髮也慢慢長回來了。...
View Article【周末食堂】芥菜炒花生
將澎湖芥菜炒上花生,不需要多樣的食材,便是又香又道地的澎湖名菜了。 材料:澎湖芥菜、花生。調味料:鹽、香油。作法:1、花生搗碎;芥菜切小段並汆燙一下備用。 2、花生入乾鍋炒香後盛起。3、起油鍋,放入芥菜、花生、調味料拌炒均勻即可。【小秘訣】芥菜汆燙一下,可以去除苦味。(食譜提供:陳淑霞 摘自:大愛電視《現代心素派》)
View Article沉澱心靈 揮毫學重組人生
「書法結構如人的身體骨架,書法規範就像自定規矩基本功。」書法家張明萊期勉大家,用筆隨風取勢,筆鋒有時五十度、有時九十度,從點、捺為先,更要符合文字、字性、詞性、音韻上的嚴格要求,才能傳達出自然高妙的意境。 張明萊進一步闡述:「認識書法要先了解書法家的精神,認識慈濟要了解證嚴上人的精神理念,在慈濟百千萬刧難遭遇,要用心修福、修慧。」一筆一畫靜心思...
View Article無價殊榮 踏入慈濟大家庭
「受證是很神聖的,是上人親自別上慈濟委員證,身為上人的第一代靜思弟子,那是一種無價的殊榮。」新北市汐止慈濟志工楊妙真和陳美圓兩人,對受證慈濟委員都有一致的看法及深深的體悟。 楊妙真和陳美圓是今年(2017年)新受證的委員,當證嚴上人在他們胸前別上慈濟委員證時,心中湧起滿溢的感恩之情,終於可以加入慈濟家庭,成為慈濟人。受證慈濟委員...
View Article不用上醫院 教您自我保健
罹患高血壓十五年的多丹紐(Daw Than Nwel),六十歲的她近兩年又有糖尿病,膝蓋關節也發炎得很厲害,慈濟人醫會醫師除了給藥,也想進一步知道她平日的生活習慣。...
View Article愛灑四方 眾善共行
【證嚴上人2月20日志工早會開示】「真的是感恩啊!每天,有這樣彼此之間來互動,互相分享真的是很感恩,尤其是現在在三重(靜思堂),應該有千多人單線連線中,也都是為了精進。」...
View Article